時間:2022-11-14 20:05: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素質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首先,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大背景,也是教育體制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是各學科教學中都不能回避的所以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其次,小學美術教學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欣賞能力,這些素質的培養是綜合性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內容進行教學。還有一點就是,素質教育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小學美術作為小學教學科目中的一個重要學科也是組成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所以要將小學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順利地開展好、進行好、完成好。
二、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學生還處在少年或者兒童的年齡層次中,而好奇心是這個年齡層次的孩子所共有的一個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很多學生在通過美術課的學習以后,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周圍人和事產生興趣,因而就會更加細致深入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只有不斷地進行觀察,才能得出最新的內容,才能不斷增強自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創造。
(2)給予充分的想象空間。學生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注意表現對象,并自主地加以記憶。觀察得越多,記憶內容越豐富,這樣就會將那些本來無聯系的內容進行隨意地組合,并對一些細節進行重新添加和刪減,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的想象力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豐富起來,因此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創作理念。例如,在蘇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海洋生物》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們介紹海洋生物的形狀、花紋和色彩等,讓學生們自己聯想海洋世界的大致狀態,并鼓勵他們用畫筆將想象中的海洋世界畫出來。從而培養學生敏銳的想象力和個性的表現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海灘、海面一直想象到神奇的海底世界,也可以使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單一”逐漸向“豐富”轉變,為學生認識大自然打開另一扇窗戶;同時也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關于“大海”這一主題的美術課程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一、 從論文選題上看
(一)選題的范圍具有以下特點:
1.選題基本上是立足于對音樂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實踐方面。字面上出現“素質”二字的文章就有3篇,即《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對中學生大面積音樂素質測試的思考與實踐》、《談音樂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策略》。其它文章雖標題中未出現“素質”二字,但其內容亦是圍繞音樂教育的某一領域該如何貫徹素質教育來闡明自己的觀點。
2.以“……實踐與思考”冠名的文章居多。如《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高師專科音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對中學生大面積音樂素質測試的思考與實踐》、《器樂教學的實驗與研究》等。另外,標題中含“美”字的文章也不少,如《音樂教學審美功效研究》、《音樂教學要善于創造美》、《構筑音樂與心靈之間美的橋梁――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等。
(二)選題的意義及原則:
這些論文選題都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都是圍繞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幼兒、中小學、高師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同時,選題很有新意,體現為:善于從實踐中挖掘音樂教學的基本規律;以音樂教育審美為核心,以育人為本;從心理學、教育學、美學、哲學等范疇加以研究,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凸顯了音樂教育論文的基本特點――強調論文的科學性、學術性、創造性、理論性等。
二、從論文類型上看
大多屬于問題性論文。當然,亦有綜述性論文,如《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探析》;亦有爭鳴性論文,如《關于音樂教育的幾個認識問題》;亦有調查、實踐性論文,如《器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此外,還有兼具問題性、爭鳴性論文,如《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三、從論文寫作質量上看
雖然獲獎作品數量不少,但這些獲獎作品也良莠不齊,其中相比優秀的篇目,也不乏缺陷。下面就獲獎的部分優秀論文作一些評析。
1、《素質教育――面向21世紀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作者:馬達、陳雅先)
文章論點鮮明,作者著眼于全球人才素質的視角,著眼于教育大系統的氣候,抓住了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關鍵,提出了具有深刻實際意義的見解。而后,從三個分論點來論證中心論點的正確性。
論據具有真實性、典型性、新穎性等特點。如,在論述第一個分論點的過程中運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教育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及現代教育觀、學習觀和心理學的理論作為理論論據;在論述第二個分論點時,運用了國家教委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中的有關規定作為理論論據;在論述第三個分論點時,運用了教育心理學、美學等有關理論作為理論論據。全文還大量運用了事實論據,這些論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論據的新穎性。如,“智力是一種適應力”,“維持型學習”變為“創造型學習”,“與其說是練習動作,不如說是練習腦,即練腦對動作的控制”,“美育還應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的教育內容”等等。
論證主要采用例證法、引證法、因果論證法、對比論證法,且常將幾種論證法交織在一起使用,以增強文章的論證效力。如,在論證“學會學習――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關鍵”這一分論點的過程中,就綜合運用了四種論證方法。同時,作者對第三分論點的論述顯得非常巧妙,即在論述第三分論點行文的第二段材料上,其論據看似游離,而在結尾一段又“班師回朝”到高師音樂教育的視角上,由此可見,前面乃后面之鋪墊。
本文是按并列式結構來構思寫作的。從一定意義上講,亦可以看作在并列式的基礎上兼具有先后邏輯式的關系(或者說承接關系)。即首先是要學習(學會自我學習),然后是鍛煉實踐能力(自我實踐能力),最后,才能更好地培養素質。
本文從選題原則上說有三個方面。一是理論方面,本文在音樂教育哲學理論方面進行探究,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具有指導意義。二是選題原則與作者長期從事高師音樂教學工作所具備的主觀條件之間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即與作者占有比較豐富、翔實、生動、典型的資料有一定的關聯),因而具有可行性。三是作者創造性地概括出素質教育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的三種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便于讀者理解學生應具備的三種素質:文化素質、教師素質、審美素質,因而選題還具有創新性、哲理性原則。
總之,本文具有規范性、實用性、創新性、哲理性等特點。
2、《音樂教學審美功效研究》(作者:金亞文)
本文中心論點明確,意義深刻,行文規范,構思精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其“物”主要是指作者善于發展、踐行前人的理論和實踐,文章多處運用教學過程中生動典型的實例;其“理”主要是綜合運用了當代美學、心理學,尤其是教育美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不僅挖掘出其在音樂教學中的審美功效,而且亦使其在文章中產生審美功效。同時,還體現在對審美功效理論的研究上。本文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將抽象的理論化為具體的事例(將理論細化),將深奧的理論化為淺顯的道理(將理論通俗化),用語恰當,娓娓動聽(將理論美化)。這就是如前所說的在文章中產生審美功效,令人信服。
3、《談音樂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策略》(作者:馬勝利)
⑴從論述的外觀上看,本文體現了章法的合理性。如開頭第一自然段便拋出了中心論點:“素質教育的本質,在教學過程中的內部,而不在其外部?!?接著,在第二自然段對什么是人的素質下了一個較為科學的定義,從自然和科學的角度,從影響人的行為、意識、品格等方面揭示人的素質特征,進而闡明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隨后,作者圍繞它共談了音樂教學體現素質教育的五個策略,即五個分論點:一是體現在教學審美上;二是體現在多角色多維度等因素上;三是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四是體現在教學形式上;五是體現在教學時空上。同時,在論述上結合運用了例證法、引證法、反駁論證法、因果論證法等進行論證,使論證嚴密而靈活。
⑵從論述的內核上看,本文彰顯了內容的科學性。如其中運用了教育家奧蘇泊爾的研究發現來支撐分論點三,并以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和綜合擬定教學目標的建設為論據,對分論點三進一步展開論證,如此滲透了許多音樂教育學的理論,亦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另,文章中尚有用詞不妥,如“挑撥”一詞應改為“激發”,因“挑撥”一詞的色彩是貶義,用在這不妥,用中性詞“激發”更貼切。(見《第一、二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第96頁第4行)
此外,其它相對一般的一等獎文章中還存在寫作上的基本問題:⒈論點上的問題。如《器樂教學的實驗與研究》(作者:孫智玲)一文,稍加結合我國國情和音樂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思考,便會讓人覺得有些言過其實。⒉論據、論證上的問題。如《加強音樂欣賞教學中的認知教育》(作者:馮效剛、周曉梅)一文,文章論據多且雜,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其實,這一課題的寫作應該圍繞兩個方面來進行:第一,為什么要加強認知教育,即把認知教育的重要作用講清楚;第二,提出怎樣在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中加強認知教育,擺出一、二、三等具體做法即可。這樣,文章脈絡會更清楚,材料更集中,對中心論點也更能發揮有力的支撐作用。寫音樂教育類的文章,占據材料固然重要,但怎么去提煉有用的材料則更為重要。⒊文章表述上的問題。如《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作者:許卓婭)一文存在的問題有:⑴用語不夠簡練,有多余的文字雜糅其中;(見第5頁)⑵用語不夠具體,如第6頁的第3行中的“形式上”,這里的“形式”指的是旋律的形式、節奏形式,還是演唱形式?作者沒有指明;⑶有些地方論述過于抽象,如第5頁的兒童“可感性”,應該舉例說明哪些是具有可感性特征的作品。
結語
綜上評析,筆者認為,在這些獲一等獎的音樂教育論文中,水平好的皆具備以下特點:
⒈在選題上下工夫,尤其要考慮選題是否對音樂教育實踐有指導意義。倘若只想在音樂教育這塊藝術園里擺弄花草,則難以寫出好文章。
⒉善于借鑒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如馬達、金亞文、馬勝利等人的文中處處滲透了教育哲學、教育美學、教育心理學等學問,豐富了對音樂教育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這亦是他們的成功之處。
⒊準確把握論文所要闡明的中心論點,分析獨到,有創見,能挖掘出問題所蘊涵的哲理。
⒋力求發散性思維與邏輯思辯能力的統一。
⒌講究行文規范、嚴謹并富有文采。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黃炎培.職業教育該怎么樣辦——中華職業學校十五周年紀念(黃炎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永祥.從“勞工神圣”的新倫理到“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4).
附1:《教師職業道德高于其他職業道德的原因及探討》
參考文獻:
[1]李樹青,薛德合.禮儀與教師職業道德的價值實現[J].禮儀與文明,2002(1):51-55.
[2]王清風.加強和改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1):37-40.
[3]經柏龍.教師專業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楊春茂.論新時期中小學師德建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25-27.
[5]石文明.新時期的教師修養[J].中國冶金教育,2003(1):89-92.
附2:《會計職業道德滑坡與職業道德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羅宏、朱開熹.2002.“不做假賬”與會計學素質教育.會計之友.(1)
[2]廣東省財政廳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材編委會.2003.會計職業道德.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3]于書林.2002.論會計人員道德觀.現代會計.(1)
[4]殷國濱.2002.淺談新經濟下的會計人員素質.現代會計.(2)
[5]財政部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會字[1996]19號
附3:《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公務員職業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健.論我國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D].內蒙古大學,2013.
[2]申慧英.關于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11).
小學教育論文2000字(一):小學教育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摘要】學校管理工作的實施在教育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學校進行管理時,要想有效地進行班級管理首先就要有一個完善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就是一個很好的管理機制,對教師進行激勵機制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保證教學質量。在本文中對現階段小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激勵機制的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教育管理激勵機制策略應用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14
在教育的不斷改革以及發展的過程中,激勵機制得到了大多數學校的認可,激勵機制的實施對于教師以及學生積極性的激發起到了促進作用,可以很好地將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提升,并增強學校管理質量。在實施激勵機制中要求學校要做到對教師利益的關注,充分將教師的潛力進行挖掘,有效地提升小學學校的管理質量。
一、小學在管理方面的不足
(一)制度上存在的問題
小學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在管理制度上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管理層的管理意識也應該進行提高。在進行小學學校管理時,大多數的小學還是在實現傳統的管理制度,對于教師來說,管理的決定權以及話語權主要還是在校長或者是學校管理層的手中,而教師只能在學校的要求下對教學任務機械地完成。對于學生來說,學校的教學制度過于死板苛刻,學生只能遵守學校的制度,并不能對學校的制度提出合理的建議。這種管理方式存在的問題就是在進行學校管理的過程中缺乏民主性,而且這種管理方式還會影響小學教育未來的發展。
(二)個人與團隊間的沖突
在進行個人激烈以及團隊激勵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利益沖突,很多學校的管理層并不能清晰地意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經常會制定出導致個人與團隊出現分歧的激勵機制。一般在進行激勵機制制定的過程中,學校會更重視對于個人的激勵,對于團隊的激勵就顯得并沒有很重視。其實每個團隊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成員所組成,在對小學生進行管理時,應該充分地培養小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合作精神,這有利于小學生以后的發展。讓所有人更關注團隊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損害團隊的利益。
(三)缺乏專業的管理
在學校進行管理時特別缺乏對老師的激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就會降低,教師就會缺乏工作的熱情。教師也不會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只是把對學生的教學當成任務機械性地完成,這樣教學效果就會不理想,會嚴重影響學校的發展。所以只有教師認真地對待教育,全力以赴地進行教學,才最有利于學校發展。由此可見,學校的管理制度對于學校教學質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四)管理的公平性
學校的管理制度應該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應該將學校的管理放在陽光下。但是現階段很多小學都存在不公平的問題,在進行激勵機制的實施時,因為特殊關系的原因存在著不公平的現象。這樣激勵機制存在的作用就被改變了,不僅不會對教師以及學生產生激勵作用而且還會帶來一系列不好的影響。
二、激勵機制的具體實施
(一)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針對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樣的激勵機制,針對不一樣的工作類型制定不一樣的激勵機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進行激勵標準的制定可以實現學校的管理民主化,讓學校的管理層與教師一起進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師的參與可以很好地實現管理制度的民主化。而且教師對于激勵機制充分了解也有利于教師提升自己,并向符合激勵標準的方向努力,這樣可以有效地將學校各個崗位的工作效率進行提升。對于學生來說,也要讓學生參與激勵機制的制定,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學習方向的明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集體感。同時也有利于每個班級文化的建設,形成良好的班風,將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打造成優秀的班集體。
(二)有效平衡個人與團隊
對個體進行激勵最重要的就是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激勵。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對于表現好,而且班級成績優秀的教師進行獎勵以及鼓勵。對團隊激勵主要是對教師的整個團隊進行有效的激勵,這對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小學的學校管理層應該合理地進行個人激勵以及團隊激勵,重視對于教師個人的激勵工作,重視教師個人能力的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對于教師團隊的表現也要加以重視,利用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學校教師團隊的積極性,對教師的合作精神以及競爭意識同時進行培養,促進學校教學能力的發展。
(三)提升機制的公平性
要想真正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就要保持激勵機制的公平性。在對激勵機制落實的過程中要讓每一位教師以及學生都感受到制度的公平性,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愿意在制度的激勵下不斷地努力,教師才能提升工作的積極性,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這樣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成績也得到了提升,同時還有利于學生以及學校的發展。
本文以激勵機制為基礎,對現階段小學在進行學校管理時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為激勵機制的實施提供參考性意見,將激勵機制進行實際的實施,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讓教師以及學生感受到激勵機制的公平性,從而提升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以及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花鼓燈與農村小學教育的融合論文
摘要:在農村小學教育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借助傳統文化對學生實施教育滲透,還需要借助本土傳統文化的融入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認同和熱愛家園的道德品質。因此,教師可以將花鼓燈這種藝術形式融入小學教育,并借此豐富學生的藝術認知、強化學生的傳統藝術感悟,進而幫助學生逐步實現能力、素養和品質的完善。
關鍵詞:農村小學;花鼓燈;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15-054
花鼓燈是安徽省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也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小學教育實踐中,教師需要將花鼓燈這種傳統藝術形式融入教育過程之中,并引領學生在傳統藝術形式的欣賞、參與和實踐中了解傳統藝術、感受傳統文化、參與文化傳承,進而逐步實現綜合素養的完善。同時,為了達成良好的教育實施效果,教師需要詳細分析花鼓燈在農村小學進行教育融合的價值和意義,并借助多元化的教育組織形式將花鼓燈與教育實踐巧妙融合,以期幫助農村學生在藝術欣賞、藝術參與和藝術展示中實現進步和成長。
一、花鼓燈與農村小學教育融合的意義
想要高效在農村小學實施花鼓燈傳統藝術活動,教師需要詳細分析和了解其與小學教育融合的意義。
首先,在農村小學中實施花鼓燈藝術教育將激發學生的活動參與興趣,幫助學生在藝術參與中建立個人自信。很多小學生缺乏個人自信心,但是經過傳統藝術形式的學習和參與,學生將在趣味化的藝術活動中建立活動興趣,并逐步實現個人自信心的有效建立;
其次,在農村小學實施花鼓燈藝術教育將有效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學生的個人眼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小學教育的核心——教師需要借助傳統藝術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并借此有效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在多元的教育活動參與中實現能力的提升和眼界拓展;
再次,在農村小學實施花鼓燈藝術教育將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幫助學生在藝術形式的學習和參與中實現藝術素養的逐步建立。學生在花鼓燈藝術形式的參與中將學會藝術表現的唱腔和動作,并在日復一日的藝術練習中實現個人藝術表現力的強化;
最后,在農村小學實施花鼓燈藝術教育將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促使新一代中國建設者在傳統藝術的學習和體驗中建立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感,進而在藝術學習和活動參與中完成傳統藝術形式的發揚和傳播。
二、花鼓燈在農村小學的實踐應用
花鼓燈與農村小學的教育融合不僅能夠為小學生帶來新鮮的學習體驗,還能夠為學生帶來趣味化的學習內容。因此,如何借助花鼓燈這種傳統藝術形式對學生實施教育引導將成為每一位小學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花鼓燈藝術認知:建立文化認同
為了對小學生實施花鼓燈藝術教育,教師需要借助淮河沿岸流傳千百年的藝術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講述,并借助花鼓燈的藝術介紹幫助學生了解花鼓燈這種藝術形式、促使學生在認知上達成藝術認識和了解。同時,經過花鼓燈藝術介紹,學生將對于這種安徽省的傳統藝術形式產生文化認同和自豪感,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后續的藝術訓練和學習過程中。
例如,在參與花鼓燈藝術形式的學習之前,筆者借助花鼓燈藝術活動進行了藝術展示和介紹,并希望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藝術活動參與興趣。首先,筆者借助花鼓燈的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并希望學生在直觀的藝術欣賞中建立興趣。經過藝術欣賞,有的學生表示自己在家中看到過這種節目;有的學生說自己跟著奶奶學習過花鼓燈的舞蹈;還有的學生表示花鼓燈演員們的服裝都很好看。筆者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進一步根據大家的興趣進行了花鼓燈歷史的講述,以期幫助學生深入、詳細了解花鼓燈的發展歷程。最后,筆者還借助花鼓燈中鳳臺、潁上、蚌埠等主要藝術門類進行了介紹,并借助不同門類的藝術特點進行了簡要分析。最終,學生不僅在活動參與中實現了花鼓燈藝術參與興趣的建立,還在藝術學習中實現了傳統藝術形式的初步認知和了解、實現了傳統藝術文化認同的有效確立。
(二)花鼓燈藝術參與:提升表現能力
當學生對花鼓燈藝術產生了興趣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藝術學習活動的組織引領學生參與,并幫助學生在藝術學習中認真思考、積極練習,以期逐步實現花鼓燈藝術表現力的逐步建立。同時,教師需要由易到難組織教學,并逐步幫助學生在花鼓燈的舞蹈、燈歌、鑼鼓演奏與后場小戲中實現藝術表現力的逐步建立。
例如,因為舞蹈是花鼓燈藝術形式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故而筆者在對小學生開展藝術訓練時會首先借助花鼓燈舞蹈的動作教授和技巧傳遞幫助學生掌握藝術表現的基礎知識。在教授過程中,筆者會借助“大花場”“小花場”“盤鼓”等部分的內容對學生實施教授,并逐步借助不同動作的要領、各個舞蹈動作的關鍵節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演示,以期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在藝術訓練中逐步掌握基礎動作。一開始,學生往往會對于動作理解有偏差。但是每一位學生都充滿興趣和積極性,并主動跟隨筆者的講述與介紹進行練習,最終實現了花鼓燈舞蹈基礎的建立和花鼓燈藝術表現力的有效提升。
(三)花鼓燈藝術表演:健全個人素養
當學生在長期的花鼓燈藝術學習中實現了藝術表現力的提升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藝術表演活動的組織請學生參與,并借此有效激發學生對于傳統藝術的表現與傳承積極性、促使學生達成藝術表現與文化傳承個人素養的完善。
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針,認真學習和領悟黨的十六大精神,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推進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質量。
二、主要工作:
(一)抓熱點,努力推進課程改革。
1、繼續進行"新課程,新理念,新課堂"的研究與實驗。
(1)學習階段。
A、外出學習。組織有關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新課程標準培訓及學科培訓,并在回校
后作幅射培訓。
B、組織學習。組織教師(尤其是實驗教師)對課改案例進行分析研究。
C、教師自學。學習各課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解讀、新的教學參考、教學雜志上
的有關文章,進一步明確課改精神。本學期每位教師完成理論摘記10張。
(2)活動階段。
A、熱點問題研討。每位教師尋找一個熱點小問題進行教學研究,可以是一個典型案例、一項經驗總結、一種成功做法、一次難忘經歷、一種典型現象等,以周記的形式加以撰寫,學校將組織人員進行批閱,對于優秀的文章將組織交流,并推薦發表。
B、課堂教學展示。學校每位教師都要上校級研究課。(詳見學校教研活動要求)
(3)總結階段。總結我校一年來的課改工作。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研究。
綜合實踐包括以下幾個指定領域: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
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還包括大量非指定領域,如:班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
技節、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學生同伴間的交往活動、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健
康活動等等。對于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力求形成一個系列。
(二)抓常規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
(1)教研組。
A、有計劃:組長根據學校工作計劃、結合本組、本學科的特點,制訂教研活動
計劃。
B、有數量:每兩周組織一次活動。
C、有質量:以課改研究為重點內容,依托課堂教學,每次活動有中心議題,有
主講老師,大家有收獲。
(2)備課組。
A、備教學方法。如同一內容的不同教法,不同課型的不同教法,某種課型的典
型教法。
B、備作業設計。精心設計作業練習,備課組內作業相對統一,壓縮死記硬背知
識,增加綜合能力檢測內容,實施彈性作業。
C、備命題測試。加強命題研究,努力吃透課標、教材精神,編印質量較高的測
試卷。
為了便于檢查,每次活動時請各組認真做好活動記錄。
2、抓學生作業質量。
學生作業,一方面反映了老師的教學情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此,要求老師作業布置精當,批改及時、認真,并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低年級:①書寫工整,格式規范,保持書簿整潔。②思想集中,獨立、按時完成。③初步養成又快又好的作業習慣。④錯了能訂正。中年級:①書寫工整,格式規范,保持書簿整潔。②思想集中,獨立、按時完成。③養成又快又好的作業習慣。④做完后,自己檢查。⑤錯了能及時訂正。高年級:①書寫工整,格式規范,保持書簿整潔。②思想集中,獨立、按時完成。③養成又快又好的作業習慣。④做完后,自己檢查。⑤錯了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訂正。
3、抓學生基本能力的形成。
(1)寫字能力。
每天安排學生不少于20分鐘的寫字時間,有老師作指導,努力使學生的字寫得"入規、入軌、入體"。
(2)閱讀能力。
注重課外閱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利用好學校圖書館,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認真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課前2分鐘朗讀古詩文繼續進行。
(3)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重視培養學生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讓他們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本學期可以著重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研究:①口語交際訓練的渠道。②口語交際訓練的方式。③口語交際教學應避免的幾種傾響。
(4)數學探索與應用能力
訂好、用好《小學生數學報》,在上課時及作業布置中進行適當的滲透。因材施教,加強對尖子生的培養,讓他們掌握書上的加量題及其它有一定難度的思維訓練題。
(5)應用題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特別重視直覺思維與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并著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獨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6)英語綜合能力。
加強英語的雙基訓練,高質量地完成英語練習冊。重視英語詞匯教學,舉行三、四、五、六年級百詞競賽。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練習。教學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加強學習習慣、毅力的培養。
(三)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師資水平。
1、抓名優教師的培養,促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加強校內青藍結對教師和參加名師工程教師的管理,加強梯隊建設,對已取得各項稱號的教師要提高層次,確定名單,落實目標責任。
2、校本培訓與橫向交流學習相結合,定期選派教師赴結對子學校培訓,繼續為教師外出學習提供機會,但要注重實效,返校后要交流幅射。
3、對照新課標繼續開展教研活動,讓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在每個教師身上,實踐在每一節課堂上。爭取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創出佳績。
4、著力于青年教師的業務培訓。做好三年達標青年教師的理論學習與考核工作,結合學科特點開展新教師基本功訓練和競賽活動,結合教學實際啟動新一輪基本功訓練。
三、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一月份:
1、 全體教師“七認真”隨機檢查
2、 教學質量隨機抽測
3、 迎接教育局隨機專題調研
4、 “走進新課程”系列研討活動
九月份:
1、 舉行開學典禮,明確新學期目標,正常教學秩序
2、 各科制定教學及進度計劃,各教研組制定工作計劃
3、 分別召開辦公室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等各條線會議
4、 期初教學“七認真”檢查
5、 組織沙洲片99屆語文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
6、 慶祝第十九個教師節。
7、 組織參加張家港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
8、 召開一年級學生家長會。
9、 組織學生參加第十五屆“國際和平周”全國中小學(江蘇賽區)“金鑰匙”科技競賽初賽活動。
10、 組織教師參加市小學數學青年骨干教師評優活動(5年以內)。
11、 組織教師參加市新教材師資培訓。
十月份:
1、 慶祝國慶、少先隊建隊54周年。
2、 組織教師參加市科學探究評優課活動。
3、 參加市組織的藝術課課件比賽及藝術課評優課。
4、 參加市中小學籃球比賽。
5、 技教育論文評比
6、 組織教壇新秀上示范課活動。
7、 對學生進行法治、交通安全知識講座。
8、 組織教師外出聽課活動。
十一月份:
1、 參加市二年級學生鉛筆字比賽。
2、 對教學質量進行期中抽測。
3、 參加市中小學乒乓球賽
4、 組織語文青年教師參加基本功競賽。
5、 部分村校舉辦素質教育現場會。
6、 組織教師參加市小學語文論文、案例評比活動。
7、 組織教師參加科學教學論文評比活動。
8、 組織學生參加市“伴我成長雙語作文”比賽。
9、 市英語青年教師(35周歲以下)朗讀選拔賽。
10、英語教師聽說讀寫基本功競賽。
11、市中小學優秀體育論文評比。
十二月份:
1、 舉辦樂余中心小學第四屆讀書節活動。
2、 組織召開全鎮班主任經驗交流會。
3、 組織教師參加全鎮“小論文”評比活動,編印素質教育論文集等。
4、 組織學生參加冬季三項比賽。
5、 進行學生英語4會單詞達標活動。
6、 初擬學生評語。
一月份:
1、 慶祝元旦
2、 期末復習考試,質量分析。
3、 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等
4、 結算代辦費、做好校產登記管理工作。
5、 進行教師業務考核,兌現崗位考核獎。
6、 部署師生寒假生活。
特殊教育論文2300字(一):探究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關愛教育論文
摘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當下,特殊學校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采用關愛教學的方式,堅持做到樹立自信,消除自卑;營造關愛學生的氛圍;和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數學;關愛教育
一、樹立自信消除自卑
在對特殊學校的小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注意對特殊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讓學生對自己產生自信,消除內心的自卑感,幫助特殊學校的小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提高小學生的幸福指數。在特殊學校上學的學生,一般都是在身體上,智力上有一定的缺陷,由于身體上的,智力上的缺陷,導致小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這種心理的存在會導致學生沒有勇氣和他人進行交流,不和其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容易導致小學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小學數學老師在對特殊學校的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幫助小學生在課堂上樹立自信,慢慢的消除小學生的自卑心理,讓小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生活適應能力。
例如,在學習《整潔的校園》這一單元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們去參觀學校,首先讓小學生們體會到特殊學校的環境的美好,老師就根據小學生不同的身體情況進行分配任務,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注意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等學生完成任務之后,老師就可以夸獎學生,對學生們的勞動成果進行贊揚,讓小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使得學生對自己產生自信。老師在讓學生體會到校園的環境之后,再針對《整潔的校園》涉及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小學生就能夠很清楚的理解老師上課講述的內容,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減少之后,學生就會越來越愿意去學習數學知識了,進而會打消學生內心的自卑心理,提高習質量,知道數學就在生活中,學習它可以解決生活問題。
二、營造關愛學生的氛圍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氛圍相當重要。特殊學校的學生通常都是沒有安全感的,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關愛教育,讓特殊學校的學生能夠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凈化小學生的內心,讓特殊學校的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因為特殊學校的小學生在身體上,智力上和普通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特殊學校的數學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就要為學生營造較好的學習環境,在生活上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這樣能夠讓特殊學校的學生感受到安全感。老師增加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小學生能夠主動的為小學數學老師敞開心扉,向老師吐露心聲,這樣有利于特殊學校的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愛能夠給予一個人力量,老師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存在,能夠給予學生更大的勇氣,讓學生積極的面對生活,從而更急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生活適應能力得到鍛煉。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我學會了》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數學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讓學生一起去完成一幅畫一智慧樹,這幅畫圍繞著班集體進行,數學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每做對一片葉子上的數學題,就在上面簽上自己名字,這樣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合作下,把自己的姓名有條理的寫上去,然后老師再次帶領小學生對這個簽名紙進行加工,比如老師組織每一個學生為這個簽名添加色彩,最終就能夠得到一幅完美的作品,這幅作品是全班的勞動成果,然后老師就可以對學生們及時鼓勵;“同學們,大家還厲害呀,大家共同創作了一幅畫”,這樣老師能夠在一定從程度上活躍數學課堂氣氛,然后老師再次對小學生說,這副作品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然后老師就可以對這副“作品”進行分析,比如說,這上面每一個名字就能夠代表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然后這就說明我們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同學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存在,為小學生營造出愛的氛圍,然后老師就可以對小學生說,在這一節數學課上,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學生們就會肯定老師說的話,進而對學生在學數學的同時進行了團結合作的教育。
三、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通常情況下特殊學校的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差,因為小學生內心存在自卑心理,它們很少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退化。特殊學校的數學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能夠更好的掌握學生在學校的狀況。數學老師應該把數學課堂變的生活化,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知識,這樣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老師給予學生關愛,在生活中接近學生,把生活帶進數學課堂。
例如,特殊學校的數學老師在為小學生講述到《我的三餐》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把小學生的生活帶入課堂當中,這樣小學生能夠體會到老師自己的關心。比如,數學老師就可以在課堂上詢問學生前一大的早餐、午餐、晚餐吃了什么,這樣小學生在課上就會對自己吃的飯進行回憶,然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小學數學老師能夠把學生的生活和數學課堂完美的連接起來,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予學生心靈上的寄托,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在對特殊學校的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充實其小學生活,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生活適應能力,融入社會。
特殊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淺談繪本閱讀在特殊教育藝術領域中的教育價值論文
【摘要】近年來,繪本在特殊教育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圖文并茂的表現樣式非常符合特殊兒童的生理、心理需要,在特殊教育各個學科中都有極強的引導價值。本文以繪本《一起玩形狀游戲》為例分析繪本在特殊教育藝術領域的運用情況,通過繪本內容的衍生,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引領學生進入藝術表現的感知領域。
【關鍵詞】繪本;特殊教育;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2-0173-02
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發展,繪本以不可阻擋之勢進入了普通小學和幼兒園的課堂。近年來,繪本在特殊教育界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繪本以它獨有的精妙語言和明快的畫面,給特殊兒童藝術教育帶來鮮活的生機。筆者嘗試在繪本中挖掘學生喜愛的教育素材,通過繪本《一起玩形狀游戲》教學,提高班級智力障礙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創造力。
一、在繪本主題的藝術活動中發現特殊兒童的藝術觀察力
形狀是構成一幅作品最基本的元素,正因為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每一個圖形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相信每一個讀過《一起玩形狀游戲》的孩子,都會迷上這個簡單的游戲,特殊兒童也不例外。故事中隨手畫出的形狀在小象妹妹和大熊哥哥的創意下變成了各種形象,有胖乎乎的犀牛、美麗靈動的蝴蝶、活潑可愛的小狗等。
繪本故事將這個充滿想象力的游戲過程形象化,吸引學生拿起筆來,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形狀游戲中。通過繪本的演繹,這個游戲的規則和操作都變得非常簡單,很容易被學生理解。不論學生是在教室還是在家里,不管時間是長還是短都能玩。就像格式塔心理學說的那樣,對物理的形狀進行創造性知覺和表現,實際上是經歷包括學習、回憶、志向、情緒、思維、運動等復雜的過程。在這個繪本中,藝術不僅僅是美的體驗,更是學生觀察力的一步步提升[1]。
在傳統的藝術教育課程中,關于形狀的教學活動有非常多的教具可以使用,但學習形式非??菰?。而繪本通過故事開展,非常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跟隨繪本故事,看看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如何玩形狀游戲,由繪本延伸出“什么是形狀”,認識有規則的形狀,如三角形、圓形、四邊形、梯形、橢圓形等,接著把學生的目光引入現實生活,觀察“黑板是什么形狀”“鐘表是什么形狀”“衣服鞋子上都有什么形狀”等。關于形狀的游戲能讓學生善于感知和發現形狀,在生活中鍛煉藝術的觀察力。
二、在繪本主題的藝術活動中發現特殊兒童的藝術創造力
繪本故事中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玩形狀游戲的道具也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限制,不管是作業本的格子紙,還是撕開的牛皮紙信封,甚至是一個貝殼、一小段樹枝。形狀游戲不只是畫紙上的游戲,也可以衍生至萬物。為了讓學生的想象力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教師可以設置豐富的實操環境,幫助學生玩出“個性版”的形狀游戲。
(一)有限創意版——自制七巧板
根據學生動手能力的強弱,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為A、B、C組。能力較強的A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先打方格再畫斜線的方法,在白卡紙上畫出七巧板,然后進行裁剪,自制七巧板;能力稍弱的B組學生在已經畫好線條的白卡紙上按照線條裁剪出七巧板;C組學生直接使用已經制作好的成品七巧板。通過老師給出的模板,用七巧板完成相應圖形的拼搭。
(二)平面創意版——拼貼畫
隨著學生對圖形組合游戲的認識不斷加深,教師可以將拼貼畫引入學生視線,首先引導學生用剪刀把彩色卡紙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狀(三角形、圓形、四邊形、梯形、橢圓形等),然后讓學生用一張卡紙做背景,發揮想象力用自己剪好的形狀拼貼出圖畫。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作出調整,針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加入更多的創意,而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達到精細運動鍛煉的目的[2]。
(三)立體創意版——生活中的形狀游戲
在衍生活動中,深受學生喜愛的應該是用實物開展的形狀游戲。教師帶領學生收集身邊用得上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圓形的月餅盒、細長的樹枝、舊快遞盒甚至是衣服,都可以變成學生手中的素材,學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物品在地上拼出一幅場景。這個活動對學生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最好采用團體游戲的形式。教師在PPT上展示一些作品,然后與學生共同討論設定場景主題,在指定的區域內每個學生可以為這個主題增添一件物品,教師再在細節上輕微地進行調整,最后經過全體師生的一起努力,共同創作一幅作品。
通過一系列的衍生活動,學生在把圖形玩起來的過程中,不斷為這些原本單調的形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過繪本,創設精彩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力水平與實際心理狀況,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繪本為依托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使學生與作品共鳴,提高藝術水平。
《一起玩形狀游戲》這個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想象力具化成了一幅幅簡單的畫面,學生非常容易理解。通過電教手段對繪本進行渲染,學生的眼球一下就被吸引過來了。繪本幫助教師創設了一個精彩的教學情境,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日前重慶市北碚區舉辦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校園行” 現場活動,來自全市各區縣教育系統的近200名領導和教師參觀了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活動。
“你看,笑得真好,我也被感染了”——教師、學生和家長紛紛聚攏在重慶市北碚區澄江小學和兼善中學的笑臉墻下,尋找最美笑臉;“我的心愿是想要父母多陪陪我”——在心愿墻上,師生寫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冉冉緩緩地走上場,顯得怯懦自卑,低著頭。走到臺中央,停下,定定地望著另一側的同學,猶豫著,終于向他們走去。她想插話,卻沒人理會……”——這是北碚區兼善中學高一八班的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劇的場景……
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夠受到好評,主要是通過創新“四大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提高了學生心理素質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一、開展區域內教師培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能力
名師工作室建設。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心理健康名師工作室,由研究員級教師做主持人,在全區各學校選擇有研究能力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員,主要開展學習交流、引領示范、學術研究和師資培養等工作。經過幾年的運行,建立了一套名師與中青年教師合作互動機制,培養了一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團隊,取得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實現了學校名師資源共享最大化,更好地發揮了名師的示范、帶動作用和名師效應,為有效指導全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校地合作平臺建設。北碚區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合作,一方面,建立“C-R”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體系抓普及,即聚集西南大學等高校的專家教授,以我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為載體,對全區教師進行通識性培訓。另一方面,舉辦專業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抓提高。近三年來,北碚區每年選派100名中小學教師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進行心理教育專業培訓,目前,已培訓了300余名教師。同時,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認證工作,我區已有32名教師獲得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有300余名教師獲得心理健康C級證書,做到持證上崗。通過培訓與資格認證工作的開展,既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又提升了教師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際工作的能力。
二、重點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協調發展
抓實“六有”基礎工程。近幾年,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投入近200萬元,在全區進行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有”基礎建設,即有心理健康教師、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有心理咨詢熱線或信箱、有談心(咨詢、輔導)室、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學生心理檔案。
所有中小學校建立了談心(咨詢、輔導)室,實現了全覆蓋。嚴格按照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制定的心理咨詢室建設標準,對各校的心理咨詢室進行標準化配置,統一配備了靜音計時器、游戲沙盤、音樂放松椅、綠色植物、抱枕和心理圖書等。我區成為全市第一個在中小學建標準化心理咨詢室的區縣,為心理咨詢活動提供了專業化的硬件和技術支撐。
掌握“九會”技能。繼“六有”之后,北碚區又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師要逐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技能——“九會”。即:會策劃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建立和使用學生心理檔案;會組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會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會指導教師和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會寫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和個案;會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會編寫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開展“六個一”活動。即全區每年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節”活動;每年由區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在區內其他學校上一堂研究課或示范課;每年全區所有心理健康教師均要完成一個調研報告、教學設計、個體咨詢報告或論文;獲取一個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或心理健康等級證書;讀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書籍,已讀《心理教育活動論》《情商決定命運》《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等;研究一項課題,每個學校有一項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任務。
北碚區現已舉辦了四屆以“尊重生命,追求陽光”等為主題的“北碚區心理健康教育節”活動。在全區所有中小學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觀摩研討活動,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心理輔導課、現場心理咨詢、心理繪畫、校園心理劇、心理繪畫、心理電影、心理拓展訓練和心理手抄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將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三、創新科研引領,促進內涵發展
課題帶動。以課題研究來帶動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方法和策略,形成了國家級、市級、區級、校級四級課題網絡。相繼開展了“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農村初中學生心理健康‘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研究”等十余項課題研究。特別是對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單親家庭和困難家庭學生等特殊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北碚區留守兒童自主情感能力實證研究”課題成果得到了教育部總課題組的高度贊譽。我區有20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分別獲全國和市一、二、三獎,有20多節優質心理輔導課獲全國和市一、二、三等獎。有3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眾心理學》《中小學教師培訓》和《素質教育大參考》等多種刊物上發表。在全國第三、四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兩次獲全國先進集體獎,中山路小學、梨園小學等獲全國先進學校獎,中山路小學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表彰會作了心理健康教育專題交流,受到有關專家和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
方式變革。北碚區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單一的從心理看心理,到從整體的人看心理;由消極心理走向積極心理;由一門課程走向一個領域;由模仿走向特色探索。如:北碚區澄江小學自主編排的“口琴、板凳龍、剪紙、跳繩”等藝術活動,梨園小學的“少年交警校”意志培養活動,實驗小學“學書礪志”的書法教育,柳蔭小學的“留守兒童6+1”教育模式,兼善中學的“兼善文化心理”,江北中學的“生命教育”等,將學校的文化滲透在特色心理
健康教育活動中。
方式的變革呈現出如下特點:從心理預防到心理輔導;從成人思維到了解學生需求;從德育要求到情緒自我管理;從教師引領到同伴互助;從成人說教到角色體驗;從心理交談到網絡對話;從心理教育到心靈影響;從課堂講授到心理教育活動;從德育到心育,再從心育到德育,等等。
四、創新教研指導與評價督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教研指導。宏觀指導,多維促研,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成立了北碚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成員包括高校的心理學專家和教授、區教師進修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和部分骨干教師,具體負責全區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劃、協調和業務指導工作。中心和專委會的成立為全區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了高層次的智力和實踐指導,使北碚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入格、規范有序。從學校、教師、進修學院和教委四個層面抓落實,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有實施、有考核。
評估督導。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和年終績效考核之中,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和效果的專項督導檢查,對課程設置、活動開展及心理健康情況等進行督查。這一制度的建立,確保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