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9 10:3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鐵營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鐵路改革 營銷策略 經營模式 客運市場 市場化運作
近年來,公路、民航等現代運輸方式蓬勃發展,鐵路在客運市場所占份額開始下滑,“鐵老大”的地位受到沖擊。隨著鐵路改革的深入推進,鐵路政企分開后,運營企業更應在客運市場中探索出一套能順應市場的運作機制。
一、票價體系
現行鐵路運價體系是在5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由國家對運價的形成與執行進行計劃、組織、調節與監督,長期受限于政府主控,鐵路局只有很小的調動范圍。定價管理權限集中于國家,造成價格形式單一、結構不合理、缺乏靈活性等問題,是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違背的,沒有顧及到全國各地區的經濟情況、物價水平、人口狀況、承受能力、運輸方式間的競爭等因素。
而國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鐵路定價機制非常靈活,自然更能順應市場、更具市場競爭力。美國旅客客運價格就是由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Amtrack)自行決定,政府不加干預,預訂系統會隨時分析市場需求而更新價格,價格隨需求減少而下浮、隨需求提升而抬高,是極符合市場規律的。
再如德國,目前的德國鐵路客運票價體系將客運票分為三類:標準票、打折票和乘車優惠卡。標準票是按旅行速度、車廂設施等差異將主要客運產品分為A、B、C三個等級,使用不同的標準價計算方法對每個運輸產品等級的每種列車客票價格進行計算。打折票和乘車優惠卡則采用收益管理定價模式,在標準票的基礎上,按照提前購買車票時間、購票人數、出行地區和出行時段等的不同,實行不同程度的折扣,打折票種包含提前購買往返打折票、特定線路票、工作日/周末短途車票、中小學生假期車票、兒童優惠票等多種。德鐵發售的預付費乘車優惠卡,可根據預購卡卡種的不同在標準價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折扣優惠,而預購價格最高的Mobility BahnCard100卡后可以在一年內任意多次乘坐德國鐵路公司的幾乎所有列車,并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等城市交通工具。
當然,我們也欣慰地看到中國鐵路為適應旅客需求,充分利用鐵路運輸能力,自2009年起各鐵路運輸企業已陸續開始施行部分旅客列車末端空閑臥鋪票價優惠,即:旅客列車運行最后一日(含當日運行)6點以后,距離小于400公里的末端空閑臥鋪執行優惠票價,除春運及黃金周運輸期間不實行優惠外,其余時段均實行優惠票價。在2013年10月1日,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網站上也了《關于短途臥鋪優惠有關事宜的公告》,涉及517個車次、區段。但是相比之下,我國鐵路客運市場中價格的彈性波動顯得微不足道,仍有很大的可波動范圍。
二、服務和廣告
鐵路改革的趨向是走向市場、適應市場,運營企業為了競爭和生存,提升服務質量并利用鐵路做廣告,也是必然之選。一方面,鐵路在向服務業轉型,特別在客運業務上,各大路局都在努力提升客運人員服務水平并加強考核,也在各車站增設各類服務平臺,方便旅客出行;另一方面,如今鐵路企業本身就是社會廣告媒體之一,許多企業都看重了鐵路運營線路長、范圍廣、客流大、信譽好所帶來的廣告影響力,鐵路運營企業也可由此得到一定的經濟收益?,F在很多細節也體現著我國鐵路正在走向市場化運作的轉型期:各等級鐵路車站,從車站站前廣場、進出站口、候車廳,到天橋、地道、站臺;各路局所配旅客列車,從車廂內部、座位頭套、車廂號牌,到列車廣播、列車冠名;甚至一些車站發售的車票,都陸續出現了公益廣告和商業廣告。
2013年7月1日,伴隨著呼包城際列車大面積調整運行時刻,并繼續提速,呼和浩特鐵路局推出了一款全新包裝的呼包城際特快——伊利號,這是將原25T的車身涂上伊利的廣告,就似城市公交中的車身廣告,以此為伊利公司做廣告,也由此獲取經濟利益。類似的,2013年11月23號,全球首家火車上的星巴克誕生。這是星巴克公司與瑞士聯邦鐵路公司合作推出的一輛星巴克專列,途徑瑞士多個城市,全程運行約4小時。列車上,旅客即可享用到星巴克的咖啡、糕點。像這樣利用鐵路自身獨有的優勢,為乘客在旅途中提供特色服務或專屬服務,不僅利于鐵路品牌的打造,更能以此特色吸引大量客流。同時,政府還可利用鐵路服務范圍廣的特點,宣傳公益,弘揚地方特色文化。不禁讓人想象,會不會有一天火鍋搬上成渝動車,讓乘客在享用一頓美食的時間演繹一場雙城記,也為外地游客宣傳川渝的火鍋文化。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逐步提升,城市群效應逐步顯現,城際間往來日益密切,對于短途出行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除了在硬件設施方面大力推進客運專線建設提升鐵路運輸能力外,我們還需在運營管理上下工夫,打造出一系列“夕發朝至”列車、“朝發夕歸”列車、城際列車、高鐵列車等品牌產品,京津城際列車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這樣的短途城際列車公交化運營模式在今后還大有推廣價值:京滬高鐵沿線城際、京廣高鐵沿線城際、哈大高鐵沿線城際,以及長三角地區城際、珠三角地區城際、成渝地區城際、關中地區城際等。下一步我們還可放大尺度、大膽嘗試,仿照國外成功先例和城市公交,探索月票、會員制、預購卡等機制,打造更多地客運品牌,方便城際往來需求頻繁的旅客,在企業盈利的同時惠及旅客利益,以吸引客流、穩定客流,并刺激出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強城際交往、擴大城際鐵路帶來的經濟效益。
可見,鐵路客運在市場化運作中還大有作為,涉及票價、服務、廣告、品牌打造等多方面,對鐵路客運的市場化運作,我們還在摸著石頭過河,逐步探索、逐步實現中。
參考文獻:
[1]吳云云.德國鐵路客運定價機制及票價體系[J].綜合運輸,2011年01期.
[2]蘇云峰.鐵路客運市場促銷策略探討[J].科技經濟市場,2006年07期.
交通運輸經濟學論文范文一:淺談優化鐵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
[摘 要]鐵路交通運輸的市場化建設成為鐵路建設中迫在眉睫的任務,在由計劃經濟逐步過渡到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各行各業的國有企業相繼改革,而鐵路交通運輸的改革則是市場經濟全面開啟的標志。因此鐵路交通運輸業必須以經濟管理著手,提高鐵路交通運輸管理模式的創新,以此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鐵路交通運輸的現實需求。
[關鍵詞]鐵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人們對于鐵路交通運輸的要求不斷提升?,F如鐵路交通運輸管理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交通運輸業扶持力度的增強,我國其它形式的交通運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鐵路運輸的發展。今要將加快鐵路交通運輸的體制作為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快其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并不斷開發其擴展行業,完善服務機制,以適應人民群眾及世界發展的需求,使鐵路交通運輸更加完善,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1 優化鐵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必要性
1.1 從現存的鐵路管理體制來看,盡管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現有的18個鐵路局(公司)間仍然存在70多個局間分界日,各個鐵路局為完成各自的運輸生產經營任務以及優先滿足所屬省市的運輸需求,同時由于統一執行鐵道部所下達的年、月、日計劃,在動力、運力、能力的運用安排方面,還是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相互制約,并且內耗還是相當嚴重的。以沈哈兩鐵路局為例,作為兩個以煤炭、糧食等資源運輸為主的鐵路局,由于鐵路鐵道部對兩個局的入關方向交車、運用車占用實施總量控制,同時沈陽局服務的遼吉兩省、哈爾濱服務的黑龍江省對能源等物資運輸也有保證的要求,勢必優先考慮本局利益和滿足所在省份需求,對有限的鐵路運輸資源會一定程度上展開爭奪,從動力、交車數量上進行自我控制和相互控制。另外,隨著鐵路大規模建設,成立了大批的鐵路合資公司,也與當前國有的鐵路局(公司)的管理體制很難相互融合,多種企業管理模式并存,對于鐵路企業管理和企業發展來說形成相對較大的制約。
1.2 鐵路交通運輸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鐵路交通運輸可以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鐵路交通運輸管理模式存在著計劃經濟的色彩,比如鐵路運輸是為了滿足各省市的運輸需求,而不是根據市場的現實需要,造成鐵路運輸資源的浪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鐵路交通運輸必須要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為要求,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鐵路運輸需求。
1.3 這標志著我國鐵路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尤其是政企分開,實現了鐵路交通運輸的市場化運作,鐵路管理的企業化要求,鐵路企業必須要是實現經濟效益為重點,實現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就是圍繞市場經濟為中心。鐵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是鐵路部門實施企業化管理的具體體現,通過經濟管理可以幫助鐵路運輸企業實現市場化運作。
2 加強鐵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具體措施
2.1 鐵路體制的改革必須要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的基礎上,再結合其自身的技術特點,改革現有的行政性壟斷機制,探索并建立一個高要求、嚴標準的的鐵路交通運輸體制及運行環境,使鐵路交通運輸的技術得到長足的進步,在原有基礎上降低成本,并且能夠快速發展,大幅度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使其不僅為國民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更為其他行業的不斷進步創造基礎,提高我國在世界上各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綜合以往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以及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吉他行業改革的寶貴經驗,逐步消除壟斷,提升市場競爭機制是現如今鐵路交通運輸改革的必要手段,也是最為有利的措施。綜上所述,鐵路獨立市場經營主體的建立是現階段我國鐵路運輸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2.2 強化鐵路企業的內部管理,增強管理模式的創新 基于我國鐵路管理體制改革的完成,鐵路交通運輸要從管理模式入手,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鐵路交通管理模式。①鐵路運輸企業要創新營銷管理,經過一年多的貨運改革,鐵路交通運輸管理已經由傳統的市場主導變身為主動營銷的企業個體,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貨物的流動性越來越強,同時我國其它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分割了鐵路交通運輸市場份額,傳統的鐵路交通運輸管理模式已經不能使用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因此鐵路運輸管理部門要深化市場意識,建立以市場為方向的銷售策略,深入客戶中為客戶制定量身化的個;②創新質量管理。基于市場中激烈的交通運輸競爭,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既要發揮其傳統龍頭的優勢,也要積極以市場為基礎,通過引進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鐵路交通運輸企業的質量,具體就是要實施質量咨詢認證完善鐵路自身質量管理機制,同時鐵路運輸交通運輸企業也要通過制定標準化規范提高鐵路員工的質量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鐵路交通運輸的質量管理水平。
2.3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促進鐵路交通運輸管理模式,實現鐵路交通運輸自動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國外一些先進國家的鐵路交通運輸信息化管理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是信息化在鐵路交通運輸中的應用范圍還不廣泛;二是鐵路車輛的自動化裝備技術還不成熟,尤其是高鐵綜合檢測技術在信息化方面還沒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三是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在具體的運輸管理中還沒有具有全面的普及化,這對這些問題,鐵路交通運輸部門一定要加強信息化建設,一是要加強關鍵技術的創新,制定具體的創新措施,構建鐵路交通運輸管理技術達到世界最新水平;二是要積極與國際先進國家開展深層次地合作,通過合作帶動我國鐵路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進而提高鐵路交通運輸能力。
2.4 若干個市場經營主體的組建。在市場經濟中,除了存在市場經營主體以外,更重要的是經營主體間的競爭,而要建立有效的競爭,就必須要對零散存在的經營主體進行必要的,合理的合并。在鐵路交通運輸中,對鐵路局按一定規則進行合并就顯得尤為必要。在此過程中,按區域進行劃分,并且在合并后實行股份制或集團值得公司形式對現有的鐵路運輸資源進行重新組建。實行機制后,合并后的各個集團鐵路公司間就會存在競爭。如此一來,將會出現各公司竭盡全力提升本公司的運輸服務路線,提升服務質量,鐵路交通運輸的整體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的行業性壟斷也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從而各個集團公司進行公平競爭
3 結語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鐵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模式的存在與發展與我國生產力的提高、鐵路管理體制改革有著必然的連續性,只要我們不斷的完善各項制度、提高鐵路運輸管理部門的管理能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物流模式就一定會大大提高鐵路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鐵路施工組織設計經濟效果的評價.鐵道工程學報 .1986/01.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2] 劉永順,于忠寧.現代鐵路運輸企業組織管理模式和調度指揮系統構想[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挑戰與機遇、責任和對策
[3] 李敏.我國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及政策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7年.
交通運輸經濟學論文范文二: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學理論研究的進步,區域經濟發展研究變得日益重要起來。從當前理論界的研究來看,關于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種認識。在筆者看來,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吸收和輻射兩種模式。我們要正確把握交通運輸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使得兩者互動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交通運輸;吸收:輻射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我國交通運輸系統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整體仍然呈現滯后狀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性特征表現得日益顯著,交通運輸發展問題開始成為區域經濟研究的重要課題。然而,受我國綜合國力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及交通運輸自身發展等制約,交通運輸發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區、有重點、分階段地逐步推進。如何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制定有效的交通運輸發展策略,則有賴于對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準確把握,進而促使兩者互動發展。
一、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理論認知
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非常復雜。從當前理論界的研究來看,關于兩者之間關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種認識,這三種認識也構成了大部分地區制定當前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的指導思想。
第一種認識主要認為交通運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致需求,交通運輸的發展就是要滿足區域經濟活動引發的交通運輸需求;認為交通運輸的發展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良好的交通設施必然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區域優勢的發揮,同時吸引大量投資。
第二種認識則認為交通運輸的發展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強調并突出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交通運輸的發展是伴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即區域經濟發展引致交通運輸的發展,交通運輸能力是為了符合區域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
第三種認識是對前兩種認識的綜合,認為交通運輸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果。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交通運輸能力的提高,反過來亦為交通運輸的發展所帶動。
應該講,上述三種認識都部分地反映了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因果關系。但由于這些認識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判斷的認識上,因此更多地是對經驗的總結和歸納,缺乏在實踐中的驗證。
二、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建議
通過上述對兩者關系的思考,提出解決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發展的建議。
(1)制定區域交通運輸戰略。區域交通運輸戰略,即交通運輸發展的區域性差別戰略,指的是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的制定要按照宏觀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并掌握各地區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關系基礎上,通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差別發展,使交通運輸的發展能夠實現與區域經濟活動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運行的正面效應,最終促成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
交通運輸本身發展的內在規律性,使得當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提供往往由技術決定,方式的選擇、線路的安排等相對純粹的技術因素對整體網絡的構成和完善影響非常大,從而造成部分地區交通運輸的提供并沒有充分反映區域經濟的客觀要求??梢詳喽?,交通運輸的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是有相應條件約束的,只有在交通運輸發展的規劃和戰略中充分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差別性特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交通運輸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未來交通運輸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重點強調區域交通運輸的戰略。
(2)推行區域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就是指要實現交通運輸規劃與區域經濟規劃從實質到內容上的一體化。規劃的基礎要充分反映規劃區域內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擬合程度。這個擬合程度既包括交通運輸總量與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也包括交通運輸結構與區域經濟活動特點的適應性,同時還包括交通運輸的空間布局與區域經濟活動、區域空間結構的合理配置。
目前,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仍然局限在范圍相對狹小的行業規劃中,這就限制了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在規劃上的充分協調。只有做到了相對準確地把握區域內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現行組織狀況,才有可能實現區域交通運輸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最優配置,充分吸收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形成區域交通運輸合理分工機制。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是以地方政府分權體制為基礎的,這種特定的制度安排導致經濟組織間經濟活動橫向協調的成本過高,以致分工協作費用明顯地高于組織費用,外部橫向協調費用超過內部縱向協調費用,直接導致區域分工的割裂式發展、雷同化發展。
要想形成真正的區域交通運輸合理分工機制,就必須要按照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各級政府在區域交通運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清晰的辨別,在充分保證區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運輸資源以達成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區域交通運輸合理分工機制。
臺灣鐵道歷史經歷百余年,而臺灣鐵路的各干、支線興建都有其最主要的運輸目的,以西部干線-海線的大肚車站為例,以往為臺灣中部稻米、紅磚和水泥材料的供輸集散地,但因為市場對材料的需求改變,造成當地制磚產業的沒落,原本承擔為貨物運送的大肚車站,也逐漸轉演變成居民日常生活的通勤系統。
本文將以探討臺灣西部干線-「海線的鐵道發展與臺中市大肚地區的地方文化資產為目的,研究如何將原本為大眾或旅客視為旅運工具的鐵道,提升至文化層面的旅游資源,藉以提升鐵道沿線的觀光附加價值來創造經濟利益。
關鍵詞: 鐵道、產業、旅游資源
前言
隨著來臺觀光的大陸游客日漸增多,臺灣的觀光產業也隨之上漲,加上2006年底「臺灣高鐵的通車,使得臺灣南北的交流更趨便利,此外2011年3月臺灣預計開放大陸觀光客來臺自由行的簽證,如此龐大的觀光效益對于目前臺灣鄉村地方的產業特色和人口外流,無疑不是一大幫助。
臺灣的鐵道觀光
鐵道觀光的形成的主因來自于鐵道的存廢議題。早自1983年,由民間及政府各方提出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存廢爭議開始,臺灣鐵路的觀光化經營策略就已發軔。直到1988年臺鐵支線的營運走向及存廢議題再一度的被提起,可能讓所有支線的客運步入歷史。當時集集線、平溪線沿線居民自發性進行的鐵路保存運動,使其知名度大開產生觀光人潮,成為推動支線經營轉型的關鍵扭轉因素。
臺灣鐵道發展歷程
臺灣主要的鐵道路網建設在日治時期已大致建設完備,1908年10月殖民政府鐵道部在臺發行第一本簡易的旅游指南「臺灣鐵道名所案內,爾后鐵道經營部門即透過鐵路系統連接起沿線各城市的觀光資源,規劃出多種觀光政策。后,鐵道經歷了各個時期的經濟結構等社會因素影響,導致旅運工具的地位走下坡,營運成本年年赤字,迫使廢除多條鐵路支線,但仍舊無法改變經營不善的基本問題,鐵路支線的裁撤仍持續進行。
鐵道與地方發展
臺灣鐵路的支線過去遍布全臺深入各地,所經之處帶動各地不同的自然、經濟、社會與人文面貌的發展。其中以糖業鐵道為日治時期臺灣最普遍的支線類型(目前支線多已廢除),北部及東北部的鐵道類型則以礦業運輸居多(目前支線多已廢除),中部則以農林業運輸為主。
目前臺灣的阿里山的森林鐵路則是世界著名的登山鐵路之一,而有百年歷史的西部干線舊山線為目前臺灣爭取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之一,另外臺中后里的后豐鐵道也轉型為臺灣著名的觀光自行車道,這些轉型過后的鐵道,也帶順勢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產業。
西部干線[注1]海線文化資產
本文研究區位位于臺灣中部的臺中市西南側,『大肚臺地下的環狀鐵路干線;西側為海線[注2],東側為山線[注3]。
西側海線不同于東側的山線有著豐富的歷史及人文資源,因此海線地區在每一波的鐵道旅游熱潮中,一直處于默視狀態。海線雖然有幾處獨特的火車站名,例如:追分成功(祝愿考試)、大肚成功(祝愿生產)的祈福車票推出,但每每總是幾分鐘熱度,對沿線地區的旅游產業并無幫助。
大肚地區地方文化與產業發展
大肚鄉遠自史前(新石器時代中期)即已孕育出營埔文化、頂街文化等多類史前文化遺跡,境內能保存著清朝光緒年間的三級古跡「磺溪書院及百年古廟。農耕而開筑的大肚圳、王田圳、知高圳等,都是當地百年來主要的產業脈絡。
地方文化的發掘
地方文化的發掘
營埔文化
「營埔文化是1943年日本考古學家「國分直一在大肚區營埔村的發現的,是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類型,其分布范圍大致分布在臺灣中部濁水溪、大肚溪、大甲溪中下游地區的河邊階地和丘陵上。
磺溪書院及書院文化祭
磺溪書院是清末典型的合院建筑,二進、雙護龍、三殿、立面廣達七開間,為臺灣中部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結構介于孔廟與民宅之間,其著名的磚工雕琢更為清代臺灣地區最佳作品。而磺溪書院則于每年三月至四月,以重現古代高中狀元的熱鬧場面遵循古禮舉辦各種慶祝活動。
迎媽祖
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的各地廟宇都在每年農歷三、四月份,發起盛大的「迎媽祖的繞境活動,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大甲媽祖, 類似的地方習俗皆起源于清代。而大肚地區的「迎媽祖規模則較小,主要以大肚區為中心,繞行烏日與龍井區內的20多個鄰里街區。游行的起點為船仔頭(在今營埔村,昔為大肚溪渡船頭),并于最后一天到達大渡區頂街的萬興宮。
產業轉型與閑置空間再利用
磚窯廠遺址
早期的大肚臺地上,『磚產業因地理和地質的關系,在大肚地區的交易非常活絡,無論是原物料的運輸以及成品的輸送都仰賴大肚地區作為貨物集散地,但因資源有限。但大肚山經過一百多年來的開采,土質幾已采掘殆盡。
目前大肚區境內保有兩處磚窯,一處為『華山窯廠;另一處為大肚火車站前,日據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磚窯煙囪。
老舊的磚造廠房
臺灣中部農作物物產豐饒、交通便捷,許多需仰賴交通及農作物為原料的工廠,皆于大肚鄰近的地區,而大肚地區內就有兩家歷史悠久的原料加工廠,但因為時代變遷,大肚火車站周邊包含火車維修廠在內的許多老式廠房皆迫于淘汰。
大肚地區的旅游體驗與空間營造
1997年開始,臺灣鐵路管理局展開「臺灣鐵道藝術網絡計劃,先后于臺中火車站、嘉義火車站、屏東枋寮火車站等多縣市設立鐵道藝術村,而目前僅存的臺鐵四大支線鐵路(平溪線、內灣線、集集線、沙侖線)也是經由民間的號召下得以保存,因此近幾年鐵道旅游成為游客選擇體驗當地文化特色的管道之一。
歷史美學與場所故事
對于推動大肚地區的鐵道觀光而言,其文化資源是否具有獨特性是主要關鍵因素,因此將大肚地區沒落的產業作為觀光資源,并提供游客不同的文化體驗,因此藉由地方文化活動及古跡,包括引人注目的歷史建筑物或地標,能提供給游客旅行途中的歷史感,如結合磚造煙囪的磚文化館、廢棄廠房的產業風貌館等。
學習與教育體驗
從「體驗經濟的角度來看,游客參與任何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其主要動機在于「想學習,而體驗往往可以創造難忘的經驗,教育體驗的概念在于寓教于樂。地方產業的推廣可以藉由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和體驗活動的規劃,提升人們積極參與的態度,如磚文化館的陶藝教室,產業風貌館的烘焙教室等小區才藝教室。
娛樂與其它文化活動
就鐵道旅游來說,在其環境周圍或某一個地點營造具有娛樂效果的活動,不僅可以愉悅旅客并放松心情,更可滿足游客參與感。透過異業結盟的方式安排各式的娛樂活動,并善用當地的文化資源,舉辦各式的節慶活動,增加居民與游客的互動體驗,如迎媽祖、書院文化季等活動。
結論
經營營銷是鐵道發展轉型后首要面對的問題,如何在兼顧鐵道觀光的同時又能夠關注當地的文化及產業發展,因此不論是針對一般旅運客群或是特定的觀光旅游客群的營銷策略來說,一旦供給與需求間失衡,再多的營銷策略都無法讓這些文化資產真正的融入這些客群的消費領域當中。
西部干線:臺鐵的四條干線:西部干線、東部干線、北回鐵路以及南回鐵路構成了臺灣環島鐵路網。西部干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鐵路干線,串聯起臺灣幾個主要的大城市―臺北、臺中和高雄,西部干線也被稱為縱貫線。
西部干線海線:海線的興建是為解決縱貫線勝興段(山線)的陡坡使列車爬坡吃力,造成不少運送貨物的堆積,才于1919擬建,并于1922年陸續完工通車,形成臺灣中部存在有兩條平行鐵路線的情況。
西部干線山線:又稱臺中線。由于臺中線的路線較靠近臺灣中央的內陸山區地帶,因此一般亦俗稱為山線。但因坡度大彎道急,不利于長程列車行駛。其部分路段于1998年因而廢止,俗稱舊山線。
參考文獻:
劉立偉、許國威、楊敏芝;「臺中縣景觀綱要計劃;臺中縣政府,2005
洪敏麟(1993)大肚鄉志。臺中縣大肚鄉:大肚鄉志編纂委員會。
余雯親、張長義,文化觀光對地方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集集支線車埕小區為例[J],臺灣 華岡地理學報,2007 [20]: P59-76
范凱錚,2008,臺灣鐵道地方支線產業體驗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張俊翔,2010,臺灣鐵道文化資產觀光營銷策略之研究----以彰化扇形車庫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筑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臺灣鐵路管理局,2011/3,service.tra.gov.tw/tw/CP/14792/index.aspx。
作者介紹:
論文摘要:隨著鐵路貨運集中化改革的深入,抓大放小,一些小的貨運站逐漸關閉,樹立現代物流的觀念和設立貨運對現有的小型貨運站進行整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展“門到門”運輸,建立現代物流企業。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物流服務是企業競爭戰略的重要手段,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我國物流業開始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效益良好、成長迅速的物流公司,面對這一市場潛力巨大、高增長率的新興產業,鐵路貨運如何整合發展,在物流業中確定優勢,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貨運站是鐵路貨物運輸生產過程起始和終止的地點,與國民經濟各部門直接發生聯系,是鐵路貨物運輸營業的依托。這些年來由于公路和航空的快速發展,公路以其“門到門”的方便靈活的運輸服務贏得了一定的貨運市場;航空以其快速、敏捷的運輸優勢也在貨運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這些運輸方式的發展對鐵路貨運提出了挑戰。在激烈的貨運市場競爭中誰能提供更為便捷、優質、高效、低成本的運輸服務,誰就能贏得競爭的優勢。
1傳統的鐵路貨運站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1貨運站點多不利于集中辦理,組織配送費時費力
在傳統的鐵路貨運組織形式下,每個貨運站都可以辦理貨運業務,由于每個貨運站的條件不同,這就使得貨車的停留時間變長,貨物的作業效率不高,貨物也容易損壞。
1.2單個客戶取送貨使得總成本較高
在傳統的鐵路貨運組織形式下,都是每個客戶自己把貨物送到貨運站來,鐵路才對其進行受貨承運處理,等到貨物運抵目的站后,客戶又需到貨運站去取貨,由于每個客戶單獨取貨、送貨就會導致較高的取送貨成本。
1.3貨物送達時間較長
每個用戶都要自己取送貨物。由于客戶對貨物運輸的業務不熟悉,他們在進行取送貨物運輸時勢必會耽誤取送貨的到達時間,而這種被耽誤的時間又被客戶計算到了貨物的總運達時間之內,這樣將不利于鐵路運輸在時間上和其他運輸方式的競爭。
1.4不利于開展市場營銷活動
由于鐵路運輸的市場營銷一般只是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客戶進行宣傳,絕大部分都是坐在貨運站里等貨上門,鐵路沒有真正走近客戶,與客戶的距離太遠,不能及時了解客戶的信息,鐵路貨運的信息也很難及時準確的傳達給客戶。這樣將不利于鐵路貨運營銷活動的開展。
鑒于以上傳統貨運中諸多不利因素,近年來鐵路貨運方面已采取了許多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不過還有一些不足,本文就某方面提出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2新形勢下鐵路貨運模式的研究
2.1通過貨運整合鐵路貨運
近年來鐵路貨運逐漸向貨運集中化方向發展,把貨運業務放在一些貨運量大、條件好的車站,而對于一些貨運量小的車站就不再辦理貨運業務。為利用原有資源,可以通過設立貨運把原有的倉庫,貨場利用起來,通過汽車開展配送業務,又可以把貨物運到最近的鐵路貨運辦理站。這樣不僅滿足了鐵路貨運集中化的發展趨勢,也充分利用了公路的靈活方便,使鐵路貨運開展門到門運輸成為可能。通過現代物流把鐵路公路有機的整合起來,讓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降低物流成本,成為新的利潤空間。
2.2發展貨運業的必要性和有利條件
2.2.1有利于提高資源營運效益
鐵路擁有大量的資源,特別是隨著鐵路生產布局和任務的調整,一些貨場、站舍、支線,材料廠的倉庫、裝卸機具等有待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是發展貨物運輸業所需要的基本設施,通過運輸業的發展,可以充分發揮鐵路資源的效益。
2.2.2能夠降低交易成本
現代經濟生活中商品交易時空日益擴大,交易成本也不斷加大,降低交易成本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由于運輸企業與眾多運輸企業聯系密切,取得運力供給方面的市場信息比較容易,平均每單位貨物負擔的信息成本較少;在運輸合同的談判和履行時,企業和運輸企業有固定的交易關系,談判容易進行,合同談判的成本就容易降低;企業了解供需的市場信息,可以根據運輸方式的運力分布情況和貨物運輸需求的特性為貨主選擇可行的最佳的運輸方式或路徑,使合同的履行成功率盡可能降低。從而降低貨主和運輸企業負擔的運輸交易成本。
2.2.3貨運是鐵路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一些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貨運已經成為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國內廣設站點,在國外也有許多機構,有效地組織國內和國際聯運,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我國貨運的發展還不充分,在鐵路只是剛剛起步,遠遠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發展貨運既可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又能擴展就業渠道,是鐵路實現政企分開、減員增效、扭虧為盈目標的有效措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2.4有利于實現專業分工
實行專業化分工是生產社會化的必然。就貨運來說,涉及運費、包裝、單證、結關、領事要求、金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某些運輸業務還涉及到了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等,貨運可以通過專門機構和通曉這些知識的專門人才,代貨主及承運人完成這些復雜的工作。通過廣泛的市場網絡,掌握市場的需求,建立起貨主和運輸企業之間的橋梁,實現運輸工具間相關作業的緊密銜接,發揮綜合運輸的整體和規模經營的優勢,從而提高運輸效率,加速商品流通和運輸工具的周轉。專業化分工既可以提高效率和質量,又可大大降低消耗,給貨主和承運人都帶來了利益。
2.2.5有利于提高鐵路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發展貨運可在各地設立客貨營銷機構,拓展運輸市場,和用戶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將眾多的貨主和鐵路聯系起來,組織大量穩定的貨源、客流,提高市場占有率;可提供各種運輸服務,集中辦理繁雜的運輸手續,節約客戶的時間,減少客戶的消耗,提高運輸服務質量;通過在各地建立的客戶網和分支機構,把小批量的貨物集中為成組貨物,可提高運輸速度和車輛運用效率。
2.2.6有利于規范延伸服務
鐵路發展貨運有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有利條件,它具有運力、人才、設施的獨特優勢。延伸服務是指在貨物承運前、交付后,為托運人、收貨人提供代辦貨物接取送達、倉儲報關、包裝整理及代辦貨物運輸有關手續等服務。延伸服務的經營條件及服務內容與運輸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具有運輸的雛形。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延伸服務存在著很多弊端,突出表現在亂收費、多頭收費、不服務收費、雜費和延伸服務收費交叉并行等。我們借鑒運輸行業中的先進管理經驗,統籌規劃,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可以進一步發揮鐵路的運輸優勢,揚長避短,克服目前存在的弊端,推動鐵路競爭力和整體效益的提高。
3貨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發展
貨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具備一定的條件(如基本流通環節、商務附加值、勞務附加值、系統信息、庫存動態控制),將能夠成為現代物流企業。實踐證明,物流是企業在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創造利潤的第三重要源泉,也是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環節,下面介紹貨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發展的幾項措施。
3.1在新的觀念、新的思想的指導下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
改變基礎設施分散規劃、投資的格局,注重新興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
對我國鐵路已有的服務設施,如貨場、倉庫、專用線、裝卸機械、除鐵路以外的運輸工具等,打破現有行業、體制的界限進行重新整合,按照現代物流的要求重新規劃,就可以使其成為大型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公共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
3.2進行企業的資本整合
根據物流規律對現有鐵路貨運企業的資本結構進行重組,將各種經濟性質的資產通過資本運作整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鐵路貨運企業從組織上、制度上、資本范圍上成為社會性物流企業,為企業在更大范圍發展業務創造條件。
3.3抓住我國加入WTO帶來的有利時機,積極發展海外業務
隨著我國加入WTO之后,WTO 所屬成員國同樣對我方開放服務市場,這正是企業沖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的機遇。鐵路運輸進出口物資不斷增多,也正是鐵路貨運企業了解客戶、掌握客戶、開拓市場的有利條件。
3.4實施企業信息化戰略
3.4.1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交易的雙方利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通訊技術進行的電子交易。電子商務用電子過程代替物理活動過程,并且在企業與客戶之間建立新型的合作關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給鐵路貨運企業帶來的最大益處是通過因特網傳輸信息,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在更大的范圍內創造了商機。由于不限時間和地點允許客戶通過Intemet訪問鐵路貨運企業,企業提高了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鐵路貨運企業還可以通過分析服務項目點擊率來了解客戶對不同服務項目的偏好,這有利于鐵路貨運企業為客戶量身訂做。同時,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鐵路貨運企業與客戶之間能夠快速而準確的傳輸和共享信息數據,從而省去了傳統商務方式下傳遞信息所需要的大量繁雜的手工抄寫作業的時間和印刷、郵寄等費用,并且增加了物流服務的柔性。要發展電子商務化,首先就要引進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和建立企業自己的網站等。
3.4.2加快先進適用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逐步實現對貨物的全程跟蹤
現代的很多客戶都希望自己能隨時知道自己所托運貨物的情況,這就要求鐵路貨運企業盡快引進貨物的實時監控系統,讓客戶放心,取得客戶的信任,同時也利于鐵路貨運企業隨時了解貨物的運送情況,發現問題隨時解決。這種先進的技術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條形碼技術(BAR—CODING)和智能標簽(RFID)等。這些先進的技術將極大的促進鐵路貨運企業的現代化水平。
3.5增加增值服務,全面實施配送戰略
實施配送戰略對于鐵路貨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配送經過有效的分揀、配貨等理貨工作,使送貨達到一定的規模,充分利用車輛的載重和容積,取得了較低的送貨成本。同時,配送促進了商流與物流的緊密結合。
總之,我國鐵路貨運企業只有冷靜面對形勢,抓住機遇,積極實施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不斷改革、發展、壯大自己,樹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市場。
參考文獻
[1] 謝如鶴,羅榮武,張得志. 物流系統規劃原理與方法[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
[2] 李冰,胡異杰,葉懷珍. 鐵路貨運站兼營公路貨物運輸的研究[J]. 中國鐵路,2003(12):32-34.
蘆珊,燕山大學物流工程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區域產業規劃。
摘要:遷安作為河北省26個發展旅游重點縣(市)之一,強大經濟實力支撐,京津旅游市場需求,為遷安市發展旅游業提供基礎,本文著力分析遷安市旅游發展動力,在對旅游資源進行定性、定量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遷安產業現狀與市場需求,提出遷安旅游發展策略。
關鍵詞:旅游資源;資源評價;遷安
一、遷安產業發展概況
遷安依托礦產資源開發起步,因鐵而起、因鋼而興,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穩居河北省三十強之首,財政收入居河北省第一,一座規劃科學、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新興城市正在崛起。截止2011年,遷安市人均GDP已達121400元人民幣,環渤海區域的人均GDP也已遠超3500美元的標準,遷安市及周邊區域旅游消費需求已達到爆發性增長的臨界點。面對旅游業發展“井噴”時代的來臨,亟待做好區域旅游市場的啟動與培育工作。
二、遷安旅游業發展動力分析
1.遷安旅游業發展的推動力
所謂旅游業發展的動力就是地域旅游產業基礎自身的驅動力,對旅游的發展形成內在的推動力。遷安市自然資源,人文意象構筑整個產業的發展的動力網絡。對于整個旅游產業的開展提供可發展性,旅游產品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的五方面,地域旅游業開展不僅要能進得去散得開,更要留得住游客,能夠有提升當地經濟收入的產品。
2.旅游業發展的拉動力
除了旅游業本身的驅動因素,其他的外在的因素構成旅游業發展的拉動力,包括經濟、政治、交通等要素,還包括市場需求的拉動力。
(1)經濟實力
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GDP達到3500美元是居民消費由實物消費為主轉向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的重要標尺。截止2011年,遷安市人均GDP已達121400元人民幣,環渤海區域的人均GDP也已遠超3500美元的標準,遷安市及周邊區域旅游消費需求已達到爆發性增長的臨界點。
(2)政府政策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期間,“擴內需,調結構,保民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要求,在我國鋼鐵工業淘汰落后產能,提質增效,延伸產業鏈的大好形勢下,為促進遷安第三產業聚集區加快發展,發展旅游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3)市場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遷安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與國外的公務聯系、商務交流日益增多;加之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國外人群訪問遷安市將愈加便利。多方面因素使遷安由國際公務旅游起步,發展國際休閑觀光游、長城文化游、尋根游的可能性大大增強。
三、遷安旅游業發展策略
(一)提升旅游產業發展定位,加快創建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
首先,學習借鑒焦作由“黑色經濟”向“綠色產業”嬗變的成功經驗,將旅游產業定位于發展轉型的重要支撐,緊緊圍繞“長城文化、生態休閑、黃帝故都、綠都水城”四大主題,以旅游業的快速崛起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其次,高位規劃。圍繞打造區域性國際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戰略定位,聘請名師大家創意策劃。最后,強化管控。堅持旅游規劃“一個藍圖繪到底”,防止“跑馬占圈”和荒山承包戶在景區私自建設、破壞景區風貌的行為。加強旅游資源的保護與恢復。對生態綠道堅持統籌規劃、錯位發展,確?!敖鹛俳Y金瓜”,以精品景區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二)以精品龍頭項目為重點,推動旅游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
首先,以灤河景觀帶、三里河沿岸開發為重點,瞄準國內一流標準,打造遷安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線路,把灤河濱河景區打造成“京津唐承秦”旅游圈新地標、現代都市休閑游核心區和全市旅游服務基地,營造“湖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景中、景在綠中、游在其中”的水城景觀。其次,發揮遷安市歷史文化厚重、文物古跡繁多、紅色文化燦爛的優勢,把黃帝文化、長城文化打造成遷安吸引外來游客的“金字招牌”,將長城國家公園打造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世界遺產旅游勝地;將龍山黃帝文化城、黃臺山軒轅閣、佛山公園等景點建成黃帝文化群,打造“古韻遷安”的文化品牌。最后,以綠道串聯農業休閑園區和森林景觀資源,打造民俗風情、農家體驗、果品采摘和森林觀光、野外探險產品,加快白羊峪景區、大龍廟景區、徐流口景區、山葉口景區、成山景區建設,打造自然生態的旅游品牌。
(三)以鏈式發展為目標,推動旅游業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首先,延伸產業鏈條。以健全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為核心,大力推進旅游產業向餐飲、購物、娛樂、交通、培訓等行業延伸拓展,推動旅游業從門票收入向食、住、行等多要素融合的鏈式經濟轉化,提升旅游業綜合效益。其次,增加旅游商品供給。在提高旅游拉動消費方面,加強旅游特色紀念品設計開發,打造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再次,吸引游客留駐。圍繞吸引高端游客,突出遷安的城市品牌和文化資源,大力推進黃帝文化、長城文化、造紙文化、詩酒文化資源轉化,提升景區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圍繞吸引假日游客,推出休閑養生、節會觀光、民俗體驗、特色餐飲等產品,制作實景演藝節目,解決景點“有看頭沒玩頭、有游頭沒留頭”的問題。
(四)以產業融合為方向,推進旅游業與文化休閑產業協同發展
首先,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要以推進文旅結合為突破口,抓住中國動漫集團落戶遷安市的契機,加快打造“以旅為根、以文為魂”的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其次,推進休閑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社區,用旅游的理念經營現代農業,用休閑的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民發展城郊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發展鄉村度假、養身康體、民俗體驗等休閑產業,推進特色農業與旅游業緊密結合。最后,推進工商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結合遷安市特有的酒文化、造紙文化、鋼鐵文化、礦山文化,注重體驗性和知識性,發展工業參觀和文化展示項目。
(五)以游客集散中心為龍頭,打造遷安旅游行業服務品牌
首先,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強化旅游集散交通建設,形成城市公交與景區之間點線連通、走向順道、組織有序的旅游交通網絡,加快建設遷安航空機場,謀劃京秦高鐵遷安旅游專列。其次,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制訂覆蓋旅游產品、旅游服務、旅游功能及游客權益保障的行業服務標準,打造“不讓一個游客在遷安受委屈”的旅游服務品牌。強化旅游部門聯動機制,加強與涉旅部門的分工協作,形成一切以游客為中心的旅游服務體系。
(六)以“古韻遷安、綠都水城”為品牌,加大宣傳促銷力度
首先,確立品牌形象??茖W制訂旅游營銷戰略,傾力打造“古韻遷安、綠都水城”,“百里詩綠道、山水畫遷安”的休閑度假旅游品牌。其次,強勢宣傳推介。針對不同的區域和客源市場,全方位加大遷安旅游主題形象宣傳力度,叫響不同的旅游品牌。同時,利用中央媒體、報刊的市場影響力,在黃金時段、黃金版面大密度投播旅游廣告,策劃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題活動,提高遷安的旅游知名度。(作者單位: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立霞,劉楊.遷安市服務業發展的調研報告[D].燕山大學碩士論文,2014.5:1-48
[關鍵詞]東部山區縣;縣域經濟;高州模式;SWOT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1 ― 0083 ― 02
縣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研究的最基本單元,可以劃分出蘊藏資源、區位優勢、特色產業、外貿型等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但條件差異性可能會導致相同模式產生不同效果,所以不能簡單地套用某種模式。高州市與其它欠發達山區縣存在類似的區域狀況,經濟發展受多重因素制約,然而它能通過改革擺脫各種束縛條件并取得較大成功,其經驗模式是值得其他地區參考借鑒的。
一、高州縣域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
高州是廣東省茂名市轄縣級市,于1993年6月撤縣建市,地處粵西南,與廣西北流市接壤,毗鄰省內的電白縣、信宜市等市縣。全市面積32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51.5%,丘陵占31.9%,現轄23個鄉鎮和5個街道,總人口176.6萬人,是一個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山區縣。〔1〕改革開放前,高州仍是一個不能解決溫飽問題的山區農業縣,但如今已是一個擁有多項“全國百強縣”榮譽的山區縣級市。
(一)優勢(Strength)
高州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全年氣候溫和,適合發展以種植荔枝、龍眼和反季蔬菜等蔬果業為龍頭的“三高農業”。境內蘊藏高嶺土、磷礦等資源,其中高嶺土藏量達7000多萬噸,磷礦儲量達2億噸。河流干系較多,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78公里。作為省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冼夫人廟、寶光塔、古城遺址和根子貢園等景點,有利于發展商貿旅游業。屬于珠三角五小時經濟圈范圍,交通基礎設施較為完善,臨近三茂鐵路,距湛江港和湛江機場不到100公里,有利于對外經貿往來?!?〕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在高州設立高職分院,轄區建有三所中等職業學校,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技能人才。
(二)劣勢(Weaknesses)
高州的三次產業層次低,結構不夠合理,產業關聯性弱。目前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暫未形成集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農產品仍以鮮活銷售為主,荔枝、龍眼等水果市場競爭激烈,價低與滯銷并存,果農增收遇瓶頸。工業體系仍以勞動密集型加工的中小型工業為主,缺乏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工業分布較散,未能發揮集群效應。微小金融服務、信息技術咨詢等生產服務業發展落后,鄉鎮多但規模小,經濟輻射和帶動能力不強,未能充分發揮城鄉經濟聚集效應。
(三)機會(Opportunities)
當前廣東省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期,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珠三角部分產業逐漸向外轉移,高州可以利用毗鄰沿海經濟圈的區位優勢,加強與珠三角工貿企業合作,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政策吸引區外轉移的企業、資金和技術?;浌鹎哞F正在建設中,計劃將于2014底完工通行,作為地處這條高鐵沿線的城市,將有利于當地農副產品對外流通,促進對外商業貿易發展。
(四)挑戰(Threats)
經過多年探索發展,高州的“三高農業”已頗具地方特色,然而其他地區也相繼效仿,荔枝、農眼等水果市場相對飽和,供應量高致使銷價競爭大,滯銷情況時有出現?;浳鞯恼拷小⒃聘∈幸约懊芯硟鹊钠渌h區都會過濾減弱珠三角對高州經濟發展的輻射擴散作用。近年茂名市逐漸把經濟發展重心向南部沿海區域轉移,這對地處茂名北部的高州而言將是一種威脅。
二、高州縣域經濟發展的路徑模式
(一)以農起步,發展“三高”農業,形成區域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生產格局
改革開放初期,高州許多干部群眾的小農思想根深蒂固,農業以糧為綱,生產結構過于單一。面對這些客觀事實,政府深入調查研究后認為只有充分利用氣候優勢,發揮山地功能,以市場為導向種植蔬果經濟作物,才能增加農民收入,于是開始大作“農”字文章,積極發展“三高農業”。首先是規劃和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布局,建立區域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中部鑒江沿岸10個鎮沙地多,雨水充足,冬季寒害較少,集中發展香蕉、反季蔬菜;東部氣溫相對較高雨水少,集中發展荔枝、芒果;西部丘陵坡地多,集中發展龍眼、芒果;北部氣溫相對低,集中發展雜果、南藥。目前已形成東部荔枝、中部香蕉、西部龍眼、北部雜果的水果特色生產格局,多個鄉鎮被評為廣東省專業特色鎮,多種農產品被評為全國農業博覽會優質金獎?!?〕其次是對尚有的荒山地、荒灘和低產農田及林地進行改造,把低產田和山坡地改種水果或其他經濟作物,同時大力推廣以種植名優水果為主的、“魚―禽―畜―果”綜合經營和“稻―稻―菜”的耕作生產模式,利用產業鏈進行循環化生產,提高土地的經濟產出率。
(二)以農促工,積極發展涉農工業,延伸農業產業鏈為發展工業積累建設資金
“三高農業”為高州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13年高州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5.87億元,占全市GDP總額的23.45%。為了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政府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建成較為完善的“市―鎮―村―組”交通網絡。為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政府通過提供小額信貸、實行稅收優惠和涉農補貼政策,扶持引進涉農的規模專業種植戶和中小型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干果加工、水果罐頭等農副產品深加工,培育一批涉農工業企業。在農村組建生產合作社,與珠三角商貿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和鏈式生產配送農業,使農產品滯銷問題得到緩解。
(三)以工帶農,加大招商引資,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的非農收入
憑借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依托靠近沿海經濟圈的區位優勢,高州對外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依據區位優勢把涉農工業做大做強,一批中小型農產品加工和涉農商貿流通企業被培育起來。1993年廣東省批準設立高州市金山經濟開發試驗區后,外商慢慢進入高州投資辦廠,皮革手套、鑄鐵件、醫藥保健、橡膠制品、造紙等產業逐漸發展為高州市的龍頭工業。2013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為124.2億元,增加值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35.7%。工業迅速發展吸收了大量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民非農收入也因此顯著增加。
(四)抓住契機,積極培育和發展旅游商貿產業,逐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
作為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水果之鄉和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發源地,高州市積極對外宣傳當地旅游資源,唱響“古色、綠色、紅色”的旅游主打戲。工業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以及初具規模的旅游業都極大地刺激了消費品需求,帶動了商貿經濟發展?!叭f村千鄉”市場工程正在全面推進,商貿網點遍布城鄉。2013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188.79億元,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59.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3.4U30.4U46.2,可見以旅游商貿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已逐漸成為高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三、高州縣域經濟發展的經驗啟示
(一)改變傳統農業經濟發展觀念,激發民眾生產發展意識
改革開放初期,高州市首先從地情出發,出臺政策狠抓干部群眾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工作,提高他們對“三高農業”的認識,改變“以糧為綱”的農業發展思路,提出利用山坡地和調整部分宜果的低產糧田發展以水果種植業為龍頭的“三高農業”?!?〕其次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請經營成功人士和農業專家到當地講授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和耕作方法,解放群眾小農思想,增強發展信心。政府還組織農村干部、民營企業家和有相當經濟頭腦的群眾到珠江三角參觀學習取經,開闊他們的視野,樹立市場經濟觀念。
(二)重視教育和技術推廣,依靠制度營造“三高農業”發展氛圍
在經濟發展初期,高州經濟發展政策主要突出一個“農”字,通過制定小額信貸、涉農稅收優惠和涉農補貼等政策,在社會營造重農促工和以工帶農的經濟發展氛圍。在面臨因地處山區招賢納才難的情況下,高州注重“教育造血”功能建設,建立職業學校培養本地技能人才,尤其加強對農民進行農業知識的普及、良種和技術推廣,并主動走出去與珠三角農業科研院校合作,聘請他們為當地“三高農業”發展提供政策咨詢和技術支持。
(三)因地制宜與因時制宜并重,注重產業的專業化生產與合理布局
基于區域分工和比較優勢理論,山區縣要綜合分析地情和市場需求,根據不同時期下的區位條件制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發展戰略,適時有側重地發展三次產業,做到因地制宜與因時制宜兩者并重?!?〕對優勢產業實行專業化生產形成特色,在產業內外部之間做好分工協作,促進產業鏈的延伸,從而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高州的“農業起步、以農促工、以工帶農、三大產業齊發展”的路徑模式充分體現和貫徹了這一思想。
(四)發揮市場、政府和公共組織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州始終把地情與市況相結合,發揮比較優勢發展適合市場需求的“三高農業”,對農業專業戶和涉農企業給予信貸、稅收、補貼等扶持補助。在農村組建生產專業合作社,并給予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充當區內外企業經濟組織之間聯姻橋梁,促進當地農業合作社與珠三角商貿企業的合作交流,如今該市農業合作社發展經驗已被廣東省確定為學習范例。在搞好交通物流基礎建設的基礎上,當地政府積極與市內外企業商業協會、村社農戶共同培育組建市場體系和構建營銷網絡,著力搞活商品流通。
(五)利用區內外資源,加強對外合作交流,積極融入區域經濟圈
區域經濟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山區縣普遍存在資金匱乏、產業結構不合理、基礎設施差等不足條件,此時更應加強與區外聯系合作,利用比較優勢,與其他地區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建立緊密聯系的商貿市場和產業聯動機制。作為粵桂交通樞紐,高州加強與省內的湛江市、云浮市等周邊城市的經貿往來,消除商品流通的各種障礙,積極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抓住珠三角產業轉移的發展機遇,營造富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吸收區外轉移的資金、產業和技術。
〔參 考 文 獻〕
〔1〕張新紅,張志斌,李鴻飛.中國東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發展研究―以廣東省高州市為例〔C〕.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6.
〔2〕高州改革開放30周年發展綜述〔EB/OL〕.高州市人民政府網,2010-11-8.
主題詞:保險中介;社會管理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01
當前,我國正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經成為保險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作為保險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險中介行業怎樣參與、給力社會管理呢?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就此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一、保險中介在社會管理中的定位
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險中介是活動于保險經營機構之間,或保險經營機構與投保人之間,專門從事保險業務咨詢與招攬、風險管理與安排、價值衡量與評估、損失鑒定與理算等中介服務活動,并從中收取傭金或手續費的機構或個人。一個完善的保險市場既要有保險公司的適度成長,還必須有保險中介組織的積極參與,保險中介已成為保險市場一支生力軍和重要組成部分。保險中介市場主體包括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和保險公估公司)、保險兼業機構和保險營銷員。
根據中國保監會的保險中介市場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520家。其中,全國性保險專業機構108家,區域性保險專業機構1652家,保險經紀機構433家,保險公估機構322家。全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注冊資本169.38億元。山東省現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127家。截至2010年底,山東保險市場通過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達到717.95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87.64%!
我國保險業近年來的大項目、大活動,比如京滬高鐵、搶險救災、嫦娥奔月、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濟南全運、廣州亞運等,在這一系列大事的背后,幾乎處處可見保險中介工作者的身影。保險中介是保險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的中介市場是保險業走向成熟的標志。
二、保險中介參與社會管理的基本途徑
保險中介是在保險業中擔當、經紀、公估的角色。她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主要通過誠信規范經營、大力發展各類責任保險、加強重點領域的保險創新和提升服務等方式來實現。具體有三個方面:
(一)科學預測、嚴格管理、周密防范、及時處置各種各樣風險,是保險中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用的重要職責。
(二)在社會突發事件中的管理作用。社會突發事件,往往引起重大的社會動蕩。管理好社會突發事件,是一個政黨、一個政府社會管理成熟的標志。保險中介通過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減震器"作用,可以穩定群眾的生活預期,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從根本上消除各種社會不安定因素。通過各類財產保險、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的發展,可以為各類突發事件,特別是自然災害事故的損失提供經濟補償,避免各種矛盾激化,化解各種社會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大局。
(三)利用保險機制參與社會風險管理,推進公共服務創新,維護社會穩定。保險中介行業要介入責任保險領域,在加強社會管理、維護公共安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要積極發展安全生產責任、建筑工程責任、醫療責任、產品責任、公眾責任、環境污染責任、校園安全、執業責任等保險業務,建立健全社會化的安全生產保障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逐步擴大治安保險覆蓋面,推動保險中介行業參與平安建設。
三、拓展保險中介參與創新社會管理的空間
當前,我國保險中介已成為加強社會管理創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其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廣闊。
(一)充分發揮中介行業自身的特點
保險中介機構是聯系保險公司與廣大投保人的橋梁和紐帶,在保險產品創新、保險銷售渠道創新和保險服務方式創新等方面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一是保險中介機構市場化程度高,更加貼近市場、貼近投保人,更加了解社會千差萬別的保險需求,創新的目標更加明確;二是保險中介體制機制靈活,創新意識強烈。保險中介機構是保險公司重要的信息渠道,可以提供更加專業和便捷的保險服務。筆者認為,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是保險中介機構未來的發展方向,建立“需求導向”的服務體系是保險中介機構提高服務水平的主要途徑。
(二)保險中介要走集團化、專業化的路子
一是鼓勵兼并重組。保險中介要通過資本并購及重組形成規模,甚至組建中介集團,與保險行業發展規模相匹配。
經濟社會發展為保險中介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保險業轉型與結構調整為保險中介加快發展提供了較好條件。我們應鼓勵和支持有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中介機構,進行機構間的兼并重組,鼓勵建立全國性的銷售和服務網絡,逐步將現有保險中介機構培育成優勢互補的大型保險中介公司。
二是推進專業化。在保險市場發達國家,保險業內部有明確的產業分工。核保核賠、資產負債管理、資金運用等核心業務環節由保險公司承擔;產品銷售、售后服務主要由保險經紀公司或保險公司完成;保險賠案中的查勘、估損及理算則由保險公估公司處理。
(三)鼓勵保險中介機構上市融資,壯大資本實力
對那些業績優秀、管理規范、經營戰略明確的專業中介機構,在市場環境允許的前提下上市融資,突破資本“瓶頸”,加強公眾監督,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四)保險中介要關注經濟社會發展
保險中介行業必須主動進入政府決策的視野,以創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來促進行業快速發展。要圍繞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不斷完善和豐富社會對保險服務的需求。加強對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的保險服務。目前山東省“藍黃”兩大國家戰略規劃建設已進入全面實施、加快推進的重要階段。保險中介要抓住機遇,積極投入保險服務創新工作,做好產品創新開發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