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6:26: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綜合實訓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通過基于護理職業崗位開展細菌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的實踐,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術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幫助學生完善護理職業素質所要求的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從事護理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病原微生物,實踐教學,改革
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要求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護理專業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要求學生既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要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好習慣,具備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感。
病原微生物學是護理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1病原微生物學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與臨床醫學中感染性疾病密切聯系的醫學基礎課程,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檢測方法以及相關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實訓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學實訓課不僅是學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的一個學習過程,同時也是鍛煉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護理專業的學生通過實訓課,可以更好的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對病原微生物具備感性的認識,在理解和鞏固微生物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實訓基本技能。增強無菌觀念,培養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因此,開展好病原微生物學實訓教學對培養護理專業學生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病原微生物學實訓課主要以細菌學為主,其系統性不強,內容零散繁多,例如:細菌形態和結構的觀察、革蘭氏染色、培養基制備、細菌接種、消毒滅菌、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等。各試驗之間相對獨立,似乎都沒有直接的聯系,學生對這樣的實訓不易感興趣,不利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傳統的病原微生物學實訓教學模式為:課前預習—課堂實訓—提交實訓報告—教師評閱。先由教師向學生介紹實訓原理、方法,以示教為主,然后,學生被動地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是用已知的標準菌株來驗證理論,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忽視了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主體的學生在這種舊的教學模式中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常出現學生不重視預習、實訓時不動手、課后不認真總結,抄襲實訓報告、有些學生在微生物實訓課上,無菌觀念不強,取菌液時滴在實訓臺上也不消毒,工作服隨意放置,上完實訓課不消毒洗手就直接到食堂吃飯,對實訓室的生物安全重視不夠等不良現象。
2基于護理職業崗位的病幫派微生物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
針對當前的情況來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實訓教學活動的主體,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護士職業崗位的要求,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院病原微生物學課程組開展了基于護理職業崗位的細菌學綜合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從病原生物學實訓中較為散亂的細菌學各論入手,把細菌學總論及各論的實訓內容有機地合為一體,將以往總論教學中“細菌形態觀察、革蘭染色法、培養基的制備、細菌的接種與人工培養、細菌生化反應、細菌生長現象的觀察、藥物敏感試驗、消毒滅菌”等實訓與各論中“化膿性球菌及腸道桿菌的分離鑒定”實訓項目重新整合為兩個實用性強的綜合性實訓項目,改為“臨床標本病原性細菌的分離鑒定”和“環境中細菌的分布調查與消毒滅菌”。更方便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微生物學基本的實訓技能。
2.1臨床標本病原性細菌的分離鑒定
教師針對某種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和防治給出典型的臨床病例,如皮膚的化膿性感染、感染性腹瀉、敗血癥等臨床常見感染性疾病。學生可選擇感興趣的病例以小組為單位,從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培養基的制備、微生物分離培養開始對所分離到的微生物進行形態、生化、及毒力方面的鑒定,測定所分離到的微生物對抗生素敏感性,要求學生自己準備,自己操作,自己總結,自己分析。實訓全過程教師只作引導,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訓圍繞病例進行,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加強與臨床的緊密聯系,縮短基礎與臨床之間的距離,為學生以后臨床學科的學習和從事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2.2環境中細菌的分布調查與消毒滅菌
老師帶領學生做關于手、實驗室地面、桌面和空氣中細菌的調查,在采取各種消毒措施后進行對比,驗證消毒滅菌的效果和影響因素。通過實訓,使同學們認識到細菌無處不在,加強學生的無菌操作觀念。
實訓結束后,學生還要完成詳盡的實驗報告,包括實訓設計方案、實訓操作程序、實訓材料及預期的實訓結果、正式實訓的實施步驟、實訓結果的觀察和記錄、對實訓結果的整理和分析等。實訓報告的撰寫也可以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為將來科技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綜合性實訓項目中,始終注重強化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如顯微鏡油鏡的正確使用、接種針的使用、細菌的培養法、各種無菌操作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3結語
通過綜合性實踐教學,可使學生把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術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幫助學生完善護理職業素質所要求的細致、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從事護理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麗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全科護理,2009,7(10):925-927.
[2]楊朝曄.高職護理專業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23(9):64-65.
【關鍵詞】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兒科護理;應用效果
實踐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職業素質,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指的是以臨床中的護理工作作為導向,依照工作任務合理科學地設計實訓項目,重點在于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理念,融合了設計性以及開放性為一體的全新模式的實踐教學法[1]。本文選取2010年高職護理班的200名護生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200名護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名,觀察組使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對照組使用傳統實訓教學法,針對兩組學生的綜合技能成績以及臨床綜合能力進行對比,發放調查問卷,對兩組不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熱情以及興趣的效果做調查,取得了頗為滿意的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研究對象資料共有200名,均選自2010年高職護理班的護生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200名護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名,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入學成績等方面差異不大(P>0.05),相關資料、數據可以作為比較分析的依據。
1.2方法觀察組學生使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在學校內護理實訓室模擬醫院,使學校內教學和醫院工作進行無距離對接,使學生在模擬醫療情境中實現教、學、做一體化[2]。對照組學生使用傳統實訓教學法,把練習單項操作技能劃為重點,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對兒科護理技能循環操練。
1.3判定標準在所有課程結束之后,對其進行問卷調查,掌握兩組學生對學習熱情和興趣的效果評價。在課程結束之后對所有學生的綜合技能給予考核。在課程結束之前,安排所有學生到醫院進行見習一周,由醫院的帶教老師對所帶學生的臨床綜合能力給予評價,其中包括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護患溝通能力以及綜合操作能力五個方面,每一項20分,取平均成績。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資料數據,計量資料表示方法為均數±標準差,進行t檢驗,以P
2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評價結果,觀察組學生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
8.22
討論
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可以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往的傳統實訓法機械、乏味的教學模式[3],使學生在模擬醫院情境中體會護士的角色,自身體驗護理工作的感受,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動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快樂和自信,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提高學習效果。通過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學生通過教學激發學習興趣的效果與對照組學生比較顯著提高(P
綜上所述,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使用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護患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綜合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沈筱玉,吳玖玖.對高職高專實訓教學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2):141-142.
關鍵詞: 《護理藥物學》 模擬病房 情境教學 高職護理 核心能力
護理藥物學實訓并非只是用來進行相關理論的驗證,而是讓學生在實訓中學會利用知識解決用藥護理中的實際問題,包括學會用藥前對患者的評估,用藥中如何正確執行處方、醫囑及用藥指導,用藥后如何觀察藥物的療效,監護不良反應并能采取初步的應急措施,防止和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等,最終目的是提高護生的“用藥護理”能力和未來的職業競爭力。但多年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高護專業《護理藥物學》實驗教學大多是沿襲醫學專業的《藥理學》實驗,實驗內容一般為純理論驗證型[1],其實踐項目主要是動物實驗和藥物性質等觀察與判斷,缺乏用藥護理的真實場景體驗,與護理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培養,未來職業崗位需要相脫節。
筆者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模擬病房營造護理職業氛圍,解決傳統護理藥物學實訓中的實驗室環境與醫院病房明顯脫節的問題,以工作過程為基礎,通過情境教學,消除以往理論驗證性實訓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在主體參與中應用藥物學知識,提高用藥護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1.對象與方法
1.1實施對象
隨機抽取某衛生高職院校高職護理專業1303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實訓項目;高職護理專業1308班為實驗班,采用情境式模擬用藥演練項目。兩個班級進校時平均成績無顯著差異(P>0.05)。授課內容為《護理藥物學》實訓,通過一學期實訓實踐,比較情境式模擬用藥演練和傳統藥理實訓在《護理藥物學》實訓課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
1.2實施方法
1.2.1對照組實訓流程:多照組采用傳統的驗證型實驗,在傳統藥理實訓室,以動物為實驗對象,按照慣常授課形式進行:藥物理論知識的講解―實驗目的介紹―實驗對象―實驗儀器及藥物―實驗步驟―分組實驗―匯報結果―討論分析―實驗報告。
1.2.2實驗組實訓流程:通過創設護士未來的職業情境,以護理工作任務為主線,依托模擬病房這一實訓場地,打破傳統藥理學的實驗體系,以學生核心能力為培養目標,以情境為中心創設教學環境,通過“情境―過程―結果”[2]三個維度構建教學實施的基本框架,整合教學思路。
1.3效果評價
期末對學生核心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量化考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t檢驗,P
2.結果
學生核心能力綜合評價指標[4]包括評估觀察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臨床用藥思維能力、學習表達能力、護理操作能力5項。每一項分很好(10分)、好(8分)、一般(6分)、較差(4分)、差(2分)5個等級,結果見表1。
表1 學生核心能力綜合評價結果(■±s)
3.討論
作為高職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護理藥物學》實驗除了可以驗證理論、強化知識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訓練學生的用藥護理基本技能,提高評判性用藥思維能力和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貼切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但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高職護理專業《護理藥物學》的實驗教學大多沿襲醫學專業的《藥理學》實驗,護理藥物學實驗內容一般為純理論驗證型[1],其實踐項目主要是動物實驗和藥物性質等觀察與判斷,缺乏用藥護理的真實場景體驗,與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未來的職業崗位需要相脫節。
情境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實在或仿真的情形,通過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習實踐,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2],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習動機和培養職業能力[5]。模擬病房以其仿真的護理環境,通過職業情境的創設,學生在其中可親身經歷并體驗護理人員的護理職業情景[6],從而真實地走進“臨床”,走近護理角色,經歷護理活動,實現知識應用。因此,模擬病房有效拓展了護理藥物學實訓環境,縮短了實踐與臨床的距離,是護理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是實施“護理藥物學”情境化實訓教學的有效平臺。
本研究打破常規教學程序,摒棄傳統實訓教材,結合學生未來崗位任務的需要及應具備能力的要求,編寫情境式實訓教材藍本,依托模擬病房,營造職業氛圍,按照用藥前、用藥中和用藥后的護理程序序化教學內容,以行動為導向實施教學,發揮學生在實訓中的主體作用,強化知識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生的“用藥護理”能力和職業核心競爭力。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情境實訓教學)學生的評估觀察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臨床用藥思維能力、學習表達能力和護理操作能力都較對照組(傳統實訓教學)有顯著提高。
因此,依托模擬病房開拓《護理藥物學》實訓場所,借助情境教學模擬護士職業情境,營造職業氛圍,打破傳統藥理學的實驗體系,通過“情境―過程―結果”[2]三個維度構建《護理藥物學》實訓教學基本框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用藥護理”能力和職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龔益生.“三步教學方法”改革護理藥物學實訓教學體系[J].職業技術,2011:90-91.
[2]張國方.創設情境教學環境是中職學校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8,5:39-41.
[3]錢美娟,姜聲揚,沈建新,袁俐.“課業”作為新型評價方式在整體護理能力考評體系中的應用[J].護理教育研究,2012,26(12):3433-3434.
[4]華危持,孫麗芳,陳玲.五年制高職護理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江蘇衛生保健,2008,5:12-14.
[5]姜大源.職業教育情景與情境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總317).
高職護理教育屬于職業教育范疇,培養面向醫療衛生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性應用型專門人才,與普通高等醫學教育相比更強調實踐性,著眼于實際應用[1]。近幾年來,構建了以培養臨床護理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以臨床護理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然而,本應與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同步配套推進的考試改革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考試改革明顯滯后于整體改革進程,現行考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知識本位”模式,與能力培養的目標存在著諸多不適應,在很多方面嚴重掣肘了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本研究針對高職護理專業的重點專業課程――基護,進行理論和技能考試模式研究。
本文以我院2013級高職護生12-13班、14-15班共220例為研究對象,12-13班110人為實驗組,14-15班110人為非實驗組。學生年齡范圍為17~19歲,全部為高考統招生,他們在入學條件、教學環境以及授課教師方面均沒有差異。我們針對其2014~2015學年第一學期的基護考試進行改革和探索,14-15班非實驗組沿用傳統的期末閉卷考試方式,并且期末考試成績即為最終成績,而12-13班實驗組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試內容和形式的改革。
一、 實驗組平時成績占考試總成績的一定比例
對于實驗組來說,把學生的平時成績也記入總成績中,占該課程總成績的20%。其中,表現優秀為18~20分,表現良好為15~17分,表現一般為10~15分,表現極差為10分以下,此成績在學期末由任課教師評出。平時成績主要有兩部分構成:①學習態度占10分, 主要通過學生在課堂的聽課表現、紀律情況、回答問題等給予綜合評價。②實驗報告書寫和開放實訓課到課率占10分。實驗報告由任課教師批改,根據報告書寫情況打分。實訓課到課率通過實訓老師考勤登記。
二、理論考試改革
實驗組的理論考試由原來單一的期末考試,改為病例討論、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三項共同組成理論考試的成績,該成績占課程最終總成績的60%。其中,(1)病例討論分析占10%,主要采用2種討論形式:一種是課堂病例討論,教師針對課堂內容設計病例,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病例,解決問題;另一種是課后的病例討論,教師給學生下病例分析任務,讓學生在課下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查閱信息,匯總分析病例,等上課時每小組匯報病例分析結果。病例分析討論內容包括對病人的病情評估、護理目標、護理措施的實施等,最后由教師根據匯報情況總結評分。其中分析的科學準確占40%,邏輯性占40%,語言表達占20%。另外,根據小組合作情況可適當加分和扣分。(2)期中考試占20%,考核內容偏重于對基護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題型為傳統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和問答題,從點到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3)期末考試占30%,護理教研室建立試題庫,期末考試時從試題庫中抽取試題,由學院教務處統一組織考試、讀卡器統一閱卷。試題均為選擇題,包括單選和多選,考查內容多且瑣碎,對學生的要求較高。結合三項的成績即為理論考試成績,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技能考試的改革
技能測試占總成績的20%。其中,階段技能測試占10%,主要通過設置病例進行考核,例如:靜脈注射技術的操作考核、無菌操作技術的考核等??己擞苫o教研室組織完成,基護技能操作學習1項測試1次,考核成績匯總取平均分為該項得分。另10%為期末綜合技能考核,把多個技能操作串連在一起演繹成小的情景劇,從而考核學生的綜合操作技能。在所有的技能操作評分標準中應加入人文關懷、病例分析判斷和操作熟練程度的分數。
實驗組經過一學期的考試改革,基護成績平均分比對照組高1.2分,雖然差距不大,但效果還是有的,除此之外,實驗組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態度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努力程度和自學能力的提高
考試改革前實驗組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前不預習,課堂聽課興頭不足,課后不復習,平時不努力,期末考試打突擊挑燈夜戰。自考試改革后,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較大變化,開始有部分學生課前預習,大部分學生上課遵守課堂紀律,注意聽講,能夠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習努力程度明顯提高。同樣,考試改革后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大大減少,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擴充課堂知識,還有部分同學去開放實訓室練習護理技能操作。這都有效的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同時也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2]。
2.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高
高職護理教育主要面向社會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需要學生具備最基本的交流與溝通能力??荚嚫母锴皩W生的學習是屬于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遇到不會的、較難的問題就跳過,很少有自己翻書查資料的情況,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討論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護理技能操作考核更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嚴重忽略了護生在與患者溝通交流方面能力的培養,這些都不能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而考試改革后高職護生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均有了很大提高。教師在課堂中有意識的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另外,教師需要根據考試內容,把人際交往深入課堂、融入實踐。在病例分析討論環節,要求各小組討論組織好語言發表自己的觀點才能有這部分成績;實驗實訓課各小組利用現有條件模擬臨床環境[3],學生可根據不同的情景進行護患之間的交流,護士和護士之間的合作,護士和家屬之間對話等,讓學生在日常的護理學習過程中語言表達和溝通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關鍵詞 高職助產專業;綜合實訓;仿真模擬實訓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0-0161-02
1 我國助產專業教育現狀
隨著國家和民眾對產科質量的重視以及單獨二胎政策的放開,臨床對助產士的數量及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世界需要助產士,現在比以往更甚”,這是國際婦產聯盟(ICM)2010年國際助產士節的主題。目前,國際助產專業已發展成為獨立的高等專業教育,在一些發達國家,如德國、新西蘭、芬蘭、英國、瑞典,助產士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而我國本科助產教育起步較晚,主要集中在江浙閩等省份的幾所高校;助產士的研究生教育尚屬空白;在衛生類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目錄中,助產專業多從屬于護理專業;助產專業沒有對應的繼續教育,助產士多實行護理學的繼續教育;助產士沒有獨立的職稱評定晉升序列,目前仍按護理人員標準晉升;我國尚未加入國際助產聯盟。
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78所學校開設了??浦a專業,但各學校間教材選編尚不統一,且因課時有限,助產專業教育的深度及廣度不夠,培養過程沒能特別突出助產專業特色,多數是和護理生一起培養,只不過在課程設置中加大了婦產科學及助產技術的教學比例。可見我國助產士教育與國際嚴重脫軌,難以滿足現今臨床對助產人員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全高級助產教育體系迫在眉睫。
2 助產專業臨床前綜合實訓的意義
目前,我國高職助產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各級綜合性醫院、婦幼保健院從事產前、產時、產后護理及助產工作。助產技術作為其核心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規范的產前檢查、產程觀察、正常產接生、產后護理、新生兒護理能力,具有對異常產程、病理產科及產科急重癥的識別及應急處理能力。這就決定了助產士應集助產、產科醫生、護理三方面知識于一身,可見,助產士是一個對專業性、技術性和責任感要求極高的職業。而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
現今,我國大多數高職助產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采取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分組模擬練習的形式。實踐教學主要強調操作流程的掌握、動作規范性和熟練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是不經思考、機械地模仿練習,因此應變能力得不到鍛煉。且實踐教學項目以單項操作為主,對于能融入專項知識技能、綜合技能、工作情境過程、整體醫療理念和職業素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協作精神,培養臨床思維和應變能力的綜合實訓課程的設計尚不夠成熟。
目前,助產專業單項實踐操作內容設置大體包括骨盆外測量、孕婦腹部檢查、繪制產程圖、產前肛查及陰道檢查、臨產前及產后外陰清潔消毒、產包準備及使用、接生、新生兒臍帶結扎、會陰切開縫合術、陰道助產技術(產鉗、胎頭吸引術)、臀位助產術、新生兒窒息搶救等。單項實踐操作基礎、簡單,具有片段工作性質,對于學生學習掌握助產基本操作技能有益,但尚不能滿足對學生的臨床思維、疾病意識、評判性思維及臨床應用能力培養的需要。在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改革思想指引下,近年部分院校嘗試開展助產綜合實訓課程,即在學生完成主要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各主要專項操作的學習后,綜合運用本專業的主要知識和技能在校集中進行綜合性、系統化訓練,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力。
3 助產綜合實訓的形式及內容
仿真模擬實訓法
1)教學病例的設計。首先收集臨床病例,并做適當修改,根據教學需要增減內容,使其既符合臨床實際,又能體現教學需要。常用病例類型包括正常分娩、異常分娩和產科急重癥三類:正常分娩主要學習目標是熟練掌握產科基本工作流程及操作等,學習分娩室工作的配合,培養溝通交流及健康宣教等能力;異常分娩主要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識別、處理異常分娩的能力;產科急重癥設定如產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癇搶救等產科急重癥病例,主要學習目標是培養學生在面對產科急重癥時的判斷能力、處理能力、應變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2)教案設計,包括病例摘要、情境設計、操作流程標準、標準病人設置、實驗用物準備等。
3)綜合實訓的實施。學生在常規單項專業操作考核合格后進行綜合實訓。學生預先分組,在實訓課前教師不預先提供任何病例相關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標準病人”身份出現,學生需依據“標準病人”的臨床表現作出反應、采取相應措施?!皹藴什∪恕币罁W生的反應及處理措施繼續設置問題,引導場景發展,完成預定教學目標。
4)實訓總結與反饋。在模擬實訓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回放錄像,進行總結與反饋。評價方式主要通過演練小組自評、觀摩同學他評、主控老師錄像回放點評和反饋總結等步驟實施。
角色扮演法 教學病例、教學場景的設計及用物準備與仿真模擬實訓類似,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家屬、巡回護士、助產士等角色,相互配合完成任務,課后進行訓練,撰寫實驗報告。考核采取操作小組自評、觀看組他評、教師最后總結評分。
過渡式綜合實訓法 部分院校在學生臨床實習前利用5~7天時間,通過實習前動員、醫院參觀見習、常用婦產科單項技能操作強化考核、病例討論、溝通交流能力培養、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等環節,消除學生臨床實習前緊張情緒,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臨床適應能力。
4 助產綜合實訓中心建設
近年來,國家對高職教育的投入逐漸加大,部分高職院校已建成融教學、科研、培訓、競賽、技能鑒定和教學研究為一體的現代化實訓室。目前多數院校婦產科實訓中心設有產房、婦科檢查室、產科檢查室、母嬰同室病房、新生兒病房、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新生兒沐浴撫觸室、兒童體測室等仿真實訓室,擁有高級產床、胎心監護儀、新生兒搶救臺、早產兒保溫箱、新生兒藍光箱、高級助產訓練模型、高級孕婦檢查模型、肛查及陰道檢查模型、會陰側切縫合模型、分娩模型、高級嬰兒搶救模型等教學設施。但臨床新理念、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日新月異,操作程序逐漸簡化,而學校教學內容、設施更新換代速度相對滯后。目前,多數院校會通過安排教師定期外出學習培訓、請臨床工作人員參與教學、引進有臨床工作經驗的人員加入教師隊伍的方式增強師資力量,因此具有“雙師”資格教師比例逐漸增加,以保持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材編寫方面與時俱進,與臨床接軌。
5 討論
國際婦產聯盟中定義助產士為:在以“婦女為中心”服務中與婦女結成伙伴并對其負責,提供孕期、產期、產后護理的支持和建議,把分娩服務作為獨立職責的人。2011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對婦幼保健工作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助產士的專業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到婦幼保健工作的質量,對助產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是提高助產護理質量的基本保證。然而在我國,助產士的作用被嚴重忽視。
目前,我國依舊沿用以醫生為主導的產科服務模式,助產士在醫療和護理的夾縫中生存。助產士的獨立工作范圍逐漸縮小,幾乎僅剩下處理正常分娩。助產士在臨床工作中常處于被支配狀態,且其自身也缺乏積極能動性,可見我國助產士在產科領域中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一現狀的成因,主要是我國落后的產科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這也直接影響著助產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一直以來,助產教育多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多是被動地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思考的機會不多。而且在校實踐課程安排以單項練習為主,學生臨床思維及團隊合作意識較差。這也注定我國助產教育質量不高、崗位勝任力較差。加之近年來醫療環境差、醫患關系緊張,臨床工作中助產士為了減輕責任,發現患者稍有異常就請示醫生處理,致使其自身業務能力得不到應有發展。因此,要改變我國助產教育尷尬的現狀,首先應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應注重助產士臨床綜合能力、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真正成為“把分娩服務作為獨立職責的人”。
參考文獻
[1]閆育敏,劉曉英.我國助產教育的起源與發展[J].護理研究,2013,11(27):3559-3561.
[2]陳順萍,林翔,等.高職助產專業實訓指導團隊的建設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4,29(2):59-61.
[3]鄭瓊,朱曉玲,等.本科助產專業仿真模擬實訓課程的設計及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2022-2023.
[4]盛夕曼,夏曉萍.高職助產專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婦幼綜合技能教學實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
7(35):1041-1042.
[5]向羅B.助產專業模擬產房綜合實訓教學的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4(32):77-78.
[6]郭娟.助產方向護生臨床實習前開展婦產科護理學綜合實訓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23(31):108-109.
[7]趙巧紅.淺談助產專業實訓基地建設[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3):87-88.
一是在教學內容上,將《兒科護理學》理論教學和實踐實習教學的內容或合二為一、或環環相扣從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來施教,有效避免二者的分離和脫節;二是在教學方式上,打破傳統理論課與實踐課由于人為劃分而造成的時間和空間段的嚴格劃分,從而實現理論課與實踐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結合;三是在師資隊伍上,授課老師均是既具備深厚的兒科護理理論素養,又具備豐富的兒科護理臨床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四是在學生層面上,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從“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轉變。
2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方式
2.1專業認知見習
學生在二年級學完基礎課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時間,由《兒科護理學》專業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兒科診所、綜合性醫院的兒科病房、兒童醫院??撇》?,在臨床見習中,學生接觸到的是一個個真實的患兒,在每個患兒身上可能會存在很多不同的問題,通過實地觀察和教師講解,了解臨床實踐中患兒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患溝通等內容。通過見習,使學生對兒科常見疾病的護理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任課教師可帶領學生到兒科護理的相關產業鏈條進行參觀,訪問行業內的相關機構,如兒童醫院、三級甲等醫院兒科病房、嬰幼兒早教中心、嬰幼兒撫觸中心、嬰幼兒游泳館、嬰幼兒醫藥專柜等。
2.2課程實訓實習
在《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理解相關的實踐技能。如兒科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小兒體格生長測量技法等內容,具體實踐教學內容有:換尿布法和約束法;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法;小兒常用體格發育指標的測量法;保溫箱使用法;小兒沐浴法;藍光箱使用法;嬰兒撫觸法等。要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以上實踐教學技能,建設設施設備齊全的兒科護理綜合實訓室就顯得尤為必要。兒科護理綜合實訓室應設備精良,環境仿真,為學生提高兒科實踐技能提供有力保證。實訓室內應設有模擬嬰兒病房、母嬰同室、嬰兒洗浴室等單元,應引進現在醫院內重要設備,如嬰兒藍光箱、嬰兒保暖箱、新生兒電子秤、普通嬰兒護理模型、小兒重癥監護模型、高級智能小兒模擬人等,以覆蓋兒科護理學所有實踐技能基本操作單元。
2.3校外實習基地見習
在完成《兒科護理學》校內理論教學和實驗室實訓教學任務后,學校選擇寒暑假期,將學生集中安排至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的兒科病房或兒童醫院的相關??撇》?,進行1個月的由帶教老師指導下的見習。兒科見習是對兒科理論學習階段的知識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對兒科護理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煉,同時也是學生熟悉兒科護理理論、進行兒科護理實操前的一次絕佳鍛煉機會。通過校外實習基地見習,使學生理解兒科護士職責,熟悉兒科工作環境,加深對兒科護理工作的理解,學習到新的實用操作技能,理解兒科護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學會護患溝通和交流,培養護士職業道德,學習醫護常識。通過科室帶教老師的教導,使學生在工作實踐中認識到兒科護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護理人群、特殊的治療護理原則、特殊的護患關系。通過實習基地見習環節,使學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體護理的概念和實踐方法。
2.4畢業綜合實習
根據教學計劃,學生在大四將進行畢業綜合實習。在綜合實習環節,學生將進行轉科實習。兒科護理教師可結合臨床帶教老師,將實習學生分成3人或4人一組,除了進行頂崗實習以外,還要求學生針對兒科??撇》炕純旱奶攸c、病患類型,設置營養紊亂性疾病患兒護理、新生兒疾病患兒護理、消化系統疾病患兒護理、呼吸系統疾病患兒護理、循環系統疾病患兒護理、泌尿系統疾病患兒護理、血液系統疾病患兒護理、神經系統疾病患兒護理、結締組織疾病患兒護理、感染性疾病患兒護理、內分泌及遺傳性疾病患兒護理等若干專題,讓每組學生帶著專題進行訪談、調研、觀察,結合醫囑和病例,進行分析,編寫相關專題的護理報告。使學生熟悉各類系統疾病患兒的臨床表現、治療及護理,提高臨床對兒科??萍膊∽o理觀察及思維能力,從而為培養兒科??谱o理人才打下基礎。
3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彌補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理論聯系實踐的不足
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驗證所學理論知識的機會,更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知識的情景。以往理論實踐教學分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理論時感覺枯燥無味,很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臨床實習時理論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難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但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在理論學習之前和講的過程中穿插見習,講完所有理論后再實習,可以使學生及早接觸實踐,能夠發現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不能解決的還可以自己查找資料或找老師請教,使學習變成主動,大大提高枯燥的??评碚摰膶W習效率;另外,通過臨床見習和實習,使學生具有在醫療機構這個小型社會中學會與人溝通及自我保護的能力,這是老師在課堂上所不能傳授的。
3.2有利于學生掌握兒科護理學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
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銜接,有助于學生鞏固和實踐所學的基本技能。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而這種能力了來自于反復實踐。在實驗室,學生面對的是模擬人,但在臨床兒科的各類臨床見習實習中,面對的是真實的患兒,這些患兒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問題,需要實施很多種針對性的護理操作。學生通過反復的觀摩,強化理解了兒科??谱o理操作的程序與要點,體會兒科護理臨床實踐中操作的重難點,能夠初步解決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為今后獨立當班打下堅實的基礎。
3.3有利于學生形成兒科護理學??婆行运季S方式
隨著兒科護理學??频陌l展,當代對兒科??婆R床護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社會需要理論素質高、動手操作能力強的高學歷兒科護理專科臨床護士,批判性思維能力將成為兒科專科護理人員必備的能力之一。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運用護理程序為患兒實施整體化護理,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和改進護理措施,為患兒這一特殊群體實施個性化護理,在不斷實踐中培養獨立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同時,通過見習后書寫見習報告,實習后書寫專題疾病護理報告,積累和分享臨床經驗,建立自信,培養兒科??谱o理認知、自我監控能力和習慣,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護理學科價值觀,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
3.4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兒科護理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摘要:醫學工作是給患病的病人在做手術,之后對手術后和患有輕微病情的人員進行在醫院恢復中所要接受的專業醫療人員的照顧。在這個過程中,病人由于身體遭受了巨大的病痛,身心疲憊,身體情況直接影響著心理情況的變化,導致心情變壞。尤其長期臥床的病人更是如此,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在現實的醫學生職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育醫學生們關注病人身體的恢復,還要對病人進行人文心理關懷,確保病人身心健康,促進人體的恢復。
關鍵詞:醫學工作;病人;人文心理;身體狀況;健康
引言:
通常來說,傳統的醫學工作是對患病的病人進行手術,之后對他們的身體進行細致入微的照顧,確保飲食安全,身體的健康,可以說醫學治療和之后的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身體康復;而護理從業者的護士的職業素質、服務態度、言談舉止也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醫患關系的和諧、融洽。
不過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社會壓力的加大,人們生存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舉個例子來說,之前被人們稱之為富貴病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病已經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呈現低齡化,在一些青壯年中也有一定比例,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癌癥等惡性也逐漸低齡化,引發人們的擔憂和恐慌,心理遭受極大重創。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們的當代護理工作不能滿足于只是對病人身體的關注,要轉向病人心理的重視,加強對病人的人文心理關懷,促進病人身體的更快恢復。本文主要致力于當前醫學生在?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中人文心理關懷教學方法,希望對以后的高校醫學院人文教學和醫院護理工作實踐有實際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一、醫學工作簡介
醫學工作歷史悠久,早在人類誕生之時就有了醫學,可以說醫學和人類社會是如影隨形的,人類誕生之初,由于人吃五谷雜糧,經歷外界風雨,對自然的抵御能力較弱,所以傷病不斷,一些具有醫學知識的專業人士,對生病臥床休息的病人進行醫學救治,人類早期醫學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由于這時更多注重的是實踐,并沒有對其下一個完整的定義,直到發展到近代社會,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權威國際護理學會才提出醫學的定義為,醫學是檢查和解決人類已經出現的或現在還沒暴露但將來有可能出現的身體的健康問題的反應。
我們從這一概念內容就可以引申出:現代醫學學是研究如何檢查和解決人類已經出現的或現在還沒暴露但將來有可能出現的身體的健康問題的反應,對身體和心理進行診題反應的一門科學。強調人的行為反應,表現在人們對一件事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諸方面的行為反應。舉個例子來說,如一個患了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他的行為反應可以表現為:生理的――疼痛、胸悶、氣急;心理的――害怕、恐懼;社會的――親屬單位的關心;文化的――對疾病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護士和醫生重視與尊重。需要我們從整體出發,對病人的身體素質,心理拓展都予以重視。
二、開展心理人文關懷醫學的意義
由于人體的心身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與心理社會因素更加密切,所以病人的情緒狀態和心理變化往往會直接影響著本身身體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在現代社會的現代醫學中,對病人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郁等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盡早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及完全陌生的住院生活環境。
(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醫-患關系,以適應新的社會生存環境。
通常來說,一個人生病后,其扮演的社會角色也隨之而發生改變,在之前的學校、家庭角色之外,又多了一種被照顧的病人的角色。由于突然充當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的改變,病人往往難以一下子完全適應,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焦慮、不安、煩躁,這就需要通過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幫助病人創造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心理人文關懷護理護理不但有利于病人的身體康復,還能貫穿于對病人實施的整體護理中,提高整體的護理效果??梢哉f醫學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身體康復;護士的職業素質、服務態度、言談舉止也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醫患關系的和諧、融洽。也有利于提高臨床醫學的治療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復。
三、提高人文關懷醫學能力的辦法
人文關懷護理能力的培養,要從護理教學的源^抓起,從各大高校的醫學院入手,當然作為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工作,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理論是不能夠完全應對臨床中的所有問題的,因而高職院校護理教育中在培養學生人文關懷醫學治療的能力時,需要為學生們提供較多的實踐實訓機會。使用在校學習和臨床學習兩種訓練方式,能夠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人文關懷醫學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就業要求,促進以后的職業發展,造福于更多的病人。
實踐實訓活動,是學生應用理論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良好途徑,通過實訓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用知識理論指導實際的工作,將理論聯系實際的優勢作用充分發揮。尤其醫學類專業更是如此,對時間的要求更高,高職院校醫學系進行實訓活動,需要增加學生的實訓課時數,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增強技能,同時,還能夠在學校中開放實驗室,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進行學習。另外,高職院校需要和相關的醫院或者醫療機構進行合作,利用寒暑假為學生們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們在臨床崗位的實際鍛煉中學習人文關懷護理方面的知識,并且掌握良好的臨床經驗。高職院??梢宰寣W生們提供實習報告,實習報告中應該記錄學生們每天的實習心得,其中主要包括病人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高職院校還能夠將學生的實習當做考評的依據,從而督促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護理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結語:
開展心理人文關懷醫學能力的訓練,是社會外在發展的需要,也是護理現代化的要求,是推廣整體護理模式的內在要求,是促進護理教育的重要舉措,同時還是保護人們心理健康狀態的有效手段。高職院校在進行護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側重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心理人文關懷醫學護理能力,可以通過建立起全面的心理醫學護理訓練體系,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式,以及開展實踐活動等途徑進行。
參考文獻:
[1]林旭星.《臨床護理思維訓練》課程對在校高職護生臨床決策能力的影響[J].延安大學學報,2015,(04):75-77.
[2]劉軍.楊愛紅.尹娜.NLP培訓法在護理高職生臨床溝通能力訓練中的應用初探[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