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5 00:57: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實踐學科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所謂服務學習是強調學校和社會的合作,將各類社會服務活動與課程相聯系,使學生在服務中進行學習與發展[1]。進而培養學生的知識、品格與公民能力[2]。在此理念下,上海中醫藥大學衛管專業要求學生從大一開始,在學習了相應的課程之后必須進行社會實踐,尤其是在學校實行的“三學期制”下,為衛管專業走進醫院和社區,進行服務學習提供了條件。
1服務學習理念下社會實踐的實施步驟
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是高校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采用合適的社會實踐模式可以大幅提高高校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踐中學生可以深入社會,了解國情,實踐已成為大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學生從第一學年開始,每一學年分2個大學期(各15周)和1個小學期(10周),并在小學期中進行社會實踐。在服務學習理念下,衛管專業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了“大一進醫院,大二進社區,大四綜合實習”的不同層次的運行模式,見表1。根據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不同的課程需要對醫院、社區、企業有全面的了解。服務學習的教育價值依賴于高質量的實施。服務學習一般包括以下4個步驟:準備、服務、反思和評價[3]。衛管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按照其步驟,經過長時間的累計,形成了下列過程:崗前培訓→初步確定課題名稱→定題→問卷設計→問卷調查→問卷統計→課題匯報→評分這8階段,以上8個階段均包含在其中包含在服務學習的4個步驟,具體為:
1.1準備
“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準備中包含了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教師準備具體包括:①崗前培訓,衛管專業第二學年的小學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具有社會調查性質的課題。而社會調查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需要一定理論基礎。為此,在學生實踐之前,專業教師系統的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社會調查,注重合理巧妙的引導,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應有的能力。②課題名稱的初步確定,在實踐前由專業教師根據實踐點的實際初步羅列課題名稱供學生參考。在選題、調查問卷的設計等方面均配備了專業教師進行輔導。
1.2服務
服務即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服務過程中了解社區,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此階段中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名稱后進行問卷設計,并在社會實踐中完成問卷調查。社會調查的關鍵是做到與時俱進,尤其牽涉到政策變動較多的問題?;谛l生問題政策變動較多的特點,緊扣衛生事業當前熱點,在社會實踐前專業教師會準備10多個相關課題供學生參考,使其初步確定課題名稱。學生以團隊合作方式,完成課題,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衛生國情和國內衛生政策。
1.3反思
反思是服務學習的關鍵階段“,學而不思則罔”,反思是對自己在服務中獲得的信息、知識、對現實的理解進行梳理和總結[4]。在社會實踐的最后要求學生完成一份調研報告,并進行回顧總結,深入討論,思考在實踐過程中醫院管理、社區衛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過反思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1.4實踐結果的評價
實踐結果的評價是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系統總結,總結在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踐結果的評價主要由學生自評、社區或醫院帶教老師評價和課題匯報總分三者按照一定權重最后確定學生該小學期的實踐總分。
2調查研究
2.1對象本次調研選擇2007級和2008級衛管專業的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2007級31人,2008級44人,所有的學生均參與過第三學期的社會實踐活動。發放75份,實收75份,且均是有效問卷。
2.2方法采取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共設計了13題,主要從兩大方面進行調查:①了解衛管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社會實踐模式的支持度,探索在服務學習理念下的衛管專業現存實踐模式的科學性;②了解學生對社會實踐實施過程中面臨具體的諸如實踐時間、實踐點的問題的認可度。
2.3調查結果
2.3.1對衛管專業社會實踐模式的調查
調查顯示,衛管專業學生對于其服務學習理念下的“大一進醫院、大二進社區、大四綜合實踐”的模式均非常肯定,有81.4%的學生認為這樣安排較合理。同時為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由學校和實習點共同管理也非??尚小A硗?,在大二社會實踐中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完成一份社會調研報告,86.7%的學生認為非常合理或較合理。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有效地做到了讓學生以所選課題為主線把實踐工作貫穿起來,將實踐地點作為實現小組能力的陣地,逐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激發學生主人翁責任感,讓個人能力在實踐中閃光。
2.3.2對衛管專業社會實踐認可度的調查
對衛管專業社會實踐認可度的調查主要涉及學生對社會實踐的必要性的認知、時間安排是否合理、實踐點是否豐富、在實踐中是否有收獲以及社會實踐是否運用所學知識這5個方面進行調查。在調查中顯示,有76%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非常必要,有56%的學生認為在社會實踐中收獲非常多。但在具體的時間和實踐點的安排調查中,有42.7%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的時間安排合理,但仍有41.3%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課時太少,需要增加課時量。而在社會實踐點的安排上54.7%的學生認為一般,28%的學生認為實踐點匱乏,只有17.3%的學生認為較多。對于大學生能否將自己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實踐中去有60%的學生認為部分可以,而不能全面運用。
3討論與分析
3.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通過對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的來說衛管專業的學生對現有的在服務學習理念下的實踐模式表示肯定,認為以課題為導向的社會實踐模式非常必要,從中也收獲頗多,主要表現為:
3.1.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據匯總統計,從2005年衛管專業建立以來,已撰寫論文30多篇,并有5篇文章在核心期刊發表。有3項獲得學校創新課題。所有的論文均采用調查問卷形式,課題研究內容有:①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調查對象進行的調研,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病人滿意度的調查、醫療滿意度調查、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及對策研究;②以整個社區為單位進行的調查,如閘北社區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策略研究、針推在閘北社區的發展狀況研究、中醫健康教育在社區普及程度的研究、對家庭小藥箱情況的調查等等。在實踐中了解社會、了解社區基層的衛生現狀,這也和衛管專業就業定位——社區相吻合。#p#分頁標題#e#
3.1.2有利于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精神
由于完成調查問卷需要與患者或居民面對面交流,有利于學生增強表達能力,認識到人與人交流溝通,尤其是與患者溝通的重要性。同時,4~5名學生共同完成一個課題就必須要相互協調,發揮自身的強項,共同合作,探究問題。
3.2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2.1增加社會實踐課時
目前社會實踐主要是每學年的第三學期,但實際實踐時間為一個月,學生普遍反映時間較短,尤其是對于大二的學生,一方面要在實踐單位實習,另一方面還要花時間完成問卷設計、調查、匯總和文章的撰寫,難度非常大。
3.2.2加大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資金投入
要使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持久、廣泛和有效開展必須有經費的支持。尤其是很多學生撰寫了非常優秀、符合現實狀況的文章,如能得到一些教學經費的支持,使其公開發表,這樣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實踐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專業、部門,乃至學校的聲譽度。
3.2.3進一步擴大實習點
目前衛管專業的實習點主要依托校級社會實踐基地,如多家附屬醫院和合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面對學生興趣的多樣性,學校、部門和專業如何積極開拓新的實習點,如衛生行政機關、醫藥企業等,使衛管專業實踐可持續發展,不斷邁進新臺階。
3.2.4與課程的結合服務學習要求服務與課程緊密相結合,但在實際過程中,課程與社會實踐內容很容易脫節,兩者不能做到相互促進,如何做到兩者緊密結合是我們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內容。
4思考與意義
4.1社會實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銜接
長期以來,高校教授的課程理論難以與實踐相銜接,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尤甚。衛生管理學科則是理論和實踐密切相關的學科,而在每個學年安排社會實踐,并使其課程化,有效地解決了大學生課程理論認識與大學生親身實踐之間的銜接問題。通過先理論學習,后選擇相應單位,并在理論學習中邀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人員參與主題講座等形式,促進了學生理論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同時能使學生通過自身實踐的檢驗,看到課堂教學和自身知識、能力結構的缺陷,主動調整知識和能力結構,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這類教學實踐后的總結,又反哺教學中理論性太強的缺陷,起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醫院管理學課程,衛管專業大一進入醫院實踐后,大二開設該課程,學生普遍感覺該課程生動有趣,并能在課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思考,這與學生進行過醫院實踐有密切關系。
4.2社會實踐培養人文精神
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尤其需要關注人文素養,“醫乃仁術”。因此,醫學與管理類等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教育,還涉及到學生職業精神(情操、意志與人格)的塑造。由于現行的教學模式的局限,在人文類課程教學中理論和實踐銜接困難、教學資源匱乏的前提下,通過社會實踐,增加學生的職業情感、內化道德、提升克服挫折能力,社會實踐無疑是一門很好的人文類教學課程。
4.3社會實踐加強了邊緣學科建設
當今學科飛速發展,交叉、邊緣學科的發展已取代大學科的概念。社會實踐加速了邊緣學科的建設,諸如醫院管理類、社區衛生管理類課程??梢云刚垖嵺`點的醫生教授部分課程,同時也安排專業教師到實踐點進行深入帶教、完善上述課程的實踐教學,避免理論化,幫助我們培養復合型人才。
專業調研類社會實踐是高校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學術能力應用于實踐的重要方式。對專業調研類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進行探索,提高調研實踐管理的科學性,有利于提升實踐成果,促進學生更好的在實踐中成長成材。
關鍵詞:
專業調研;社會實踐;育人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內容,“社會實踐活動體現了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一課。”[1]劉同國認為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基本上是教學實踐、服務實踐、科研實踐、調查實踐和公益實踐五種主要形式。[2]其中社會調查類實踐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200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中青聯發〔2005〕3號)特別指出“把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鞏固理論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使大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011年湖南師范大學周彩姣等對湖南六所高校的500多位學生進行了調查,經分析有41.56%的學生選擇社會調查作為社會實踐的形式。[3]而在社會調查實踐中,基于學生專業背景專業調研類實踐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綱要提出調查實踐不僅要滿足走進社會、調查社會、了解社會,更要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學生專業能力與實踐的結合。專業調研類社會實踐是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平臺,對它的管理和育人作用進行探討,能有效提升專業調研實踐的科學管理水平,強化其育人功能。
一、定義與內涵
根據目前的文獻檢索,專業調研實踐尚沒有明確的科學定義,主要還是經驗主義的總結,以“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或“結合專業開展社會實踐”等形式描述。本研究把專業調研實踐確定為“以學科專業為基礎,社會現象為觀察目標,團隊為組織力量,利用科學的調查方式、統計知識對社會某一現象進行調研分析,并形成符合學術規范的調查報告”的一種實踐方式。上述定義的核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專業基礎,即該類實踐必須以學科的專業背景為基礎,最后形成的調查報告是基于統計調查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報告文學;二是社會調查,即調查對象面向社會現象,在調查方式上必須經過實地走訪。當然由于專業的多樣性,專業調研實踐的具體形式是多元的,但學科為基礎、社會為對象,成果有科學性必須是必備的要素。
二、專業調研實踐的功能性
專業調研實踐是社會調查實踐的重要形式,不僅具有社會調查實踐本身推動學生投入實踐、了解社會、鍛煉自身的重要作用,更因其以專業學術背景為支撐而具有特殊的功能性。強化社會調查實踐的育人效果。專業調研非常注重對社會的深入和分析,尤其對社會的熱點問題、民生問題有高度的問題意識。通過參與專業調研,根據科學的調查和研究,可以讓學生用更科學的視角分析社會現象,克服簡單的經驗主義認知,從而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有效溝通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社會調研能力是人文學科學生必需的專業素質。學生調研能力的獲得與提高將是其受益一生的能力培養,同時在培養其調研能力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社會調研實踐可以作為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方法,既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教學質量評價提供參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自我認知,明確專業改進的方向。成為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持續培養的平臺。專業調研實踐的完成并不是學生該項實踐的終結,調研成果更應當視作學生繼續學習、參加后續科學訓練的起點和基礎。在各高校都注重通過大學生學科競賽培養人才的現狀下,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持續完善,通過持續進行調研的深入、分析,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專業素養,并為學科競賽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三、專業調研實踐存在的主要困難
專業調研實踐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課堂實踐教學,學生根據課程要求開展實踐調查。二是暑期社會實踐,在暑期實踐中專門組織專業調研類團隊。這兩種類型的專業調研實踐為課堂教學的改革、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在實際組織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第一,師資力量匱乏。專業調研實踐的核心是專業素養,最主要的資源是教師的指導。但是由于教師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對于學生課外實踐指導的主動性降低。即使部分教師出于奉獻精神或教學需要指導學生,也難以照顧到眾多學生的需求。因此,能持續指導學生開展專業調研實踐的教師資源相對較少。第二,學生主動性的缺失。專業調研實踐與其他社會實踐相比,難度大、時間長、能力要求高,導致學生主動性不夠。許多學生即使因為課程需要參與了該項實踐,也較多以完成任務的態度開展,缺乏積極性。第三,缺乏持續性。專業調研實踐要產生高質量的調研結果、實現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調研能力的目的,需要研究能有持續性。然而無論是課堂實踐教學還是暑期實踐調研,絕大多數都只能局限于短時期內。因為缺乏教師的持續跟進、學生的主動參與,隨著作業的上交、實踐評比的結束,專業調研實踐也告一段落。而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前期的實踐才剛剛為學生培養鋪下了基礎而已,遠未到收獲的時候。第四,過程管理工作量大。專業調研實踐以團隊形式開展,人員眾多,調研范圍廣、時間跨度大,再加上各種安全因素考慮,對調研實踐的過程管理就存在滯后性。兩頭到位,中間缺失,造成對調研團隊跟蹤的脫節,在安全性和關鍵節點上難以實現有效管理。專業調研實踐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學生參與人數逐年增加,但同時阻礙育人效果的困難也始終沒有有效解決。如何通過有效的組織管理克服這些弊病,提升專業調研實踐的育人效果,是高校學生創新實踐工作管理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
四、建議和改進措施
上述專業調研實踐存在的困難涉及到了教師資源、學生激勵、實踐引導和管理體制四個方面,任意一個因素的忽視都會影響實踐的育人質量。因此對專業調研實踐管理的改進應該是多維度的立體設計,實現各方資源的有效整合。第一,從專業調研實踐管理改進的橫向維度考慮,要充分加強專業調研實踐的項目化管理??梢酝ㄟ^設立專項調研競賽的方法進行組織,明確獎勵制度、經費支持、競賽規則等,調研實踐的成果最終進行公開評比展示。以此為平臺吸引學生加入,并進而通過參賽學生引入指導教師。第二,從縱向維度考慮,要實現課程教學與專業調研實踐的銜接以及多層次學科競賽與專項調研競賽的銜接。專業調研實踐的基礎是教學課程,因此相關課程的教學實踐環節可以與專業調研實踐互通,認可參加專業調研實踐的學生完成了相關課程的實踐環節。同時實踐成果的評比也應該反饋到日常的教學中,作為教學改進的線索。學科競賽目前是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專項調研競賽的成果應該被納入不同等級的學科競賽項目,即鼓勵調研成果參加校級、省級競賽或申報各類學生創新實踐項目,通過逐級提高的平臺來逐漸強化調研實踐成果質量的提高,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生能力素養的提升,由此達到持續培養學生的效果。第三,要搭建第三維度平臺。建立由課程教師、指導教師、管理教師聯合組成的指導委員會,統籌管理專業調研實踐及以調研實踐成果為平臺的學科競賽。課程教師團隊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講座等形式負責軟件、問卷設計等統一指導;指導教師團隊負責調研項目的立項指導和過程中期意見引導;管理教師負責團隊安全保障、過程管理和社會實踐與調研實踐的互認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個教師實際承擔的工作量減少而學生個體獲得的指導卻可以增加,教師的積極性也被發動起來。指導委員會之下應設置專門的學生社團負責具體工作的開展和聯絡。學生社團受眾廣、學生接受度高,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廣泛宣傳、發動,正面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營造良好的參加氛圍。學生社團還能夠充分發揮人力優勢,建立對調研團隊的直接點對點聯系,有效加強調研過程中的意見交流和安全管理。通過橫向的項目化管理、縱向的課堂銜接、競賽銜接和第三維度的競賽指導委員會、學生社團,可以有效解決專業調研實踐存在的問題,為專業調研實踐的“育人”效果提供了支持和力量。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近年來采用上述的管理方法開展暑期專業調研實踐,每年均組織實踐團隊超過60支,社會影響明顯,成果豐碩,有多項調研報告在后續的省級競賽中獲獎或立項省級學生科研項目支持,并與課堂教學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果,成為我校通過創新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結束語
專業調研實踐是培養學生調研能力、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的有效形式,是“實踐育人”理念指導下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合理的操作流程能夠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為專業調研實踐的開展提供支持和激勵。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來進行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更好、更科學、更有促進作用的管理制度。
作者:吳旭東 林韜琦 單位:中國計量大學
參考文獻
[1]劉延東在全國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9-07-05.
[2]劉同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與發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
[3]周彩姣,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調查與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74-79.
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同時還是受教育者,他們的多重身份決定了在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地位。作為學校課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暑期社會實踐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服務社會、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然而,部分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重視度不夠,認識不足,很多同學僅僅限于暑假打工,賺取生活費,或者認為參加暑期社會實踐不過是游山玩水,走馬觀花,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而已,而不是學以致用,將理論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實踐技能。
二、暑期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要讓大學生參與到融入專業元素的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讓他們走出校園,深入企業,服務社會,以更形象更直觀的方式認識所學的專業,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對實際生產技術有感性的認識,使理論知識得到充實、印證、鞏固、深化,有利于對后續課程的理解。同時,意識到自身水平與工作要求之間的差距,以便今后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
(二)有助于整合教育資源,實現企業和高校的共贏
暑期社會實踐是架起學校和社會的一座橋梁,實現了高校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的多樣化。通過高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一方面,可以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為高校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有效促進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深入了解學生素質、高校人才培養理念、目標、模式是否與社會需求相一致,從而優化高校辦學方向。另一方面,學生將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帶回學校,作為研究課題,尋求解決方案并反饋給企業,為企業提供有一定適用性的項目策劃方案和專業化的模式、機制,共同促進雙方和諧發展,實現共贏局面。
(三)有助于培養適應當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才,促進學生社會化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面臨的人際關系不再是簡單的師生和同學關系,而是直接接觸到各個級別、各個年齡段、各種文化層次的社會人,這就需要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處理好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完成社會角色的轉變。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使他們產生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感,從而促使他們較客觀地去認識和評價自我,擺正自身和社會的關系,處理好自身和他人的關系。
三、暑期社會實踐與專業實踐結合的路徑和方法
(一)注重與實踐單位的合作,使實踐基地陣地化
高校應積極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在學生實習、培訓、就業、科研等方面開展長期、緊密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培養和打造優秀工程技術人才。高校根據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指定年級、專業的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企業將優先滿足學生在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方面的需求,每年暑假接納學生開展科技、文化等服務活動。同時,學校根據單位的要求培養符合規定的人才,每年邀請企業參加校內畢業生供需洽談會,并為企業輸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真正實現學生得技能,學校得發展,單位得人才的三贏局面。
(二)加強社會實踐師資隊伍建設,使社會實踐專業化
為確保社會實踐的深入開展,就必須建立一支業務精、能力強、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內外、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指導隊伍,邀請學科專業的教師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廣泛參與,使社會實踐與他們的科研項目有機結合。在精心組織、認真督導、全面總結的基礎上,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適應時代要求,變活動的簡單組織為工作的專門研究,使社會實踐常做常新。
(三)充分挖掘學校資源,搭建社會實踐平臺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近年來,各高校紛紛建立起現代化的具有學科優勢的實驗室,社會實踐教學的很多內容可以利用實驗室來完成,充分利用現代實驗室資源,對專業實踐過程進行仿真和模擬。同時,將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致力于改革工程人才培養的傳統模式,以一些專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學科競賽等形式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
(四)發揮新聞媒體的媒介作用,樹立社會實踐典型
關鍵詞 應用經濟學科;社會適應;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2-0331-02
1 問題提出
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大學生在與社會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動改變自己以順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并利用環境、創造條件從而達到自己較高目標的一種綜合能力[1],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經濟學科的專業性質和培養目標決定學生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知識之外,更要具有理論聯系實際以及運用經濟學相關理論和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可見,應用經濟學科人才培養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經濟學科本科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作為突出實踐教學特色的應用經濟學科,該如何通過實踐教學的設計、實施來培養和提升學生良好的適應環境素質與利用環境的能力,成為該文研究的主要問題。
截至2012年9月,“CNKI學術文獻總庫”收錄的以“大學生社會適應”為主題的論文共295篇,其中期刊論文235篇,會議論文10篇,碩士論文46篇。這些研究成果涵蓋了概念、影響因素、維度與測量、現狀及成因等,內容豐富,但卻鮮見基于某一具體學科領域的深入探討。為此,筆者基于安徽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現狀的實證調研,從學生、教師不同角度,分析目前應用經濟學科本科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為高校教學管理部門的工作提供借鑒。
2 調研問卷設計
為了詳細了解應用經濟學科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狀況,課題組以安徽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對該專業在校大學生及教師分別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取隨機發放形式,力圖真實掌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現狀以及教師的評價。課題組分別在財政學專業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學生中隨機發放了26、24、40份學生問卷,教師問卷11份,合計收回問卷101份,其中有效問卷95份,有效率達94%。調研問卷涉及學生觀念和意識、學習和工作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與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1],共計21個問題。以下文中數據除特別標注外,均為此次調研數據整理所得。
3 應用經濟學科本科生社會適應能力現狀分析
3.1 觀念與意識
調查顯示,調研樣本中有超過1/2以上的學生較為明確社會發展對應用經濟學專業學生的要求,他們首肯學習知識的能力是最基本、最應該具備的;其次就是社會適應能力,在調研樣本中有2/3的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關注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和社會應用狀況。這表明多數應用經濟學科學生已經清晰地認識到本專業學習和發展對于社會適應能力的需求,能夠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開始注重自己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多數學生已經意識到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約有58%的學生能夠主動選修專業實踐性課程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仍有超過1/3的學生積極性不高,這與教師問卷中反映的學生不能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是相吻合的,同時也反映出學校開設的實踐教學課程與學生的需求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有51%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流于形式;74%的學生認為學校缺乏專門供學生進行創造實踐活動的環節和時間??梢姡绾慰茖W設計實踐教學,達到和滿足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和需求是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3.2 學習與工作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時對專業教師的授課方式基本適應,但有17%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無法獨立解決。調查結果還顯示,有57%的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學習方法并做到活靈活用。教師樣本中,也有近1/2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試目的性強,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弱,并且為數不少的低年級學生不清楚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盲目考證。這種盲目從眾,實際是摒棄了大學生對個人、對他人、對人際關系應有的基本社會認知能力,對其健康成長十分不利[2]。
從教師問卷中發現,學生們面對“空閑”的大學生活,游手好閑的并不多見,高年級學生在就業形勢不樂觀的情形下,多數能為即將面臨的崗位提前做準備;部分低年級學生也在努力尋找一些機會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這反映出大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在逐步增強。
3.3 社會交往與社會生活
目前,經濟學院主要是通過鼓勵本科生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利用這個平臺了解社會、融入社會,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但是由于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進入大學前基本過著二點一線的生活,缺乏應有的社會交往和社會生活能力,不僅獨立生活、學習能力較差,而且獨立處理學生、師生關系的能力也不足,面對就業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難以獨自應付,經常求助于家長[3]。
調研結果顯示,有22.6%的學生在人多的時候會感覺不自在;14.3%的學生不能有計劃、合理地使用自己的生活費,其中有1/4的學生對學校的食宿條件難以適應;有45.5%的教師反映學生很少主動與其就學習問題進行交流。
4 基于實踐教學提升應用經濟學科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對策
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受教育者的行為實踐和內心體驗來實現教育目的,具有針對性強、可操作性高、便于推廣等特點[4],是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對如何根據應用經濟學科本科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1 通過行業、企業參與實踐教學方案設計
調查結果表明,安徽大學財政學專業目前的實踐類課時低于總教學時間的30%。因此,首先應該加大學生實踐課時的比例,補充實驗課的授課時數。同時,還應該充分調查了解社會對應用經濟學專業各類人才的需求情況,依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行業企業專業人士,針對行業企業中不同崗位及崗位群的特點進行分析,確定畢業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結構和要素,將這些技能結構和要素分解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突出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5]。
4.2 夯實學科社會實踐教學基地,組織與實施社會實踐活動
參加社會實踐,能驗證、鞏固、深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已具備的能力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速知識向能力的轉變[6]。目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已經在校外建立多個社會實踐基地,但主要是為研究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忽視了本科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因此,通過加強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為本科生提供更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對于提高學生社會交往與社會生活能力具有短期意義和長期效應。
4.3 建立實踐教學激勵與評價制度,加強教師實踐教學的整體素質
實踐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最為基本的環節,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單純介紹書本內容,要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易理解,并有利于知識的實際利用。但是做到上述方面,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是重要保證。從調研分析來看,安徽大學應用經濟學科專業教師由于平時缺乏實踐機會,自身的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對于實踐教學課程,許多教師都不太愿意承擔此類課程。學??梢試L試通過建立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實踐教學激勵與評價制度,創造機會并鼓勵教師參加專業社會實踐;同時,基于教學的實效性、合理性,對教師的實踐教學做出全面、客觀、科學的衡量和判斷,提高和完善實踐教學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2]。進而實現實踐教學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5 參考文獻
[1] 楊光平.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調查及培養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
[2] 吳迪.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法制與經濟,2010(5):136-139.
[3] 胡利娜,馬靖芳,武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現狀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7):179-180.
[4] 孫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一、活動主題
學習貫徹 奉獻青春建新功
二、活動時間
2018年1月22日——3月4日
三、活動內容
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緊扣“學習貫徹 奉獻青春建新功”的主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了解世情國情,關注社會民生,關心xx大學建設發展。結合實際需要,深入開展形勢政策宣講、文化宣傳、支農支教、科技創新、法律援助、地方經濟調查、回訪母校等活動。實踐活動要突出重點,講求創新。鼓勵學生利用假期返鄉,依托生源地、社會實踐基地和高中母校等,按照就近就便原則,以團隊或個人分散形式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顒涌梢越Y合以下內容進行:
1.政策宣講
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專題講座、文藝演出、宣傳板報、圖片展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黨的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活動。
2.社會考察
以個體或團隊為單位進行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可進行公司兼職、科研考察、社會調查等,了解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了解百姓關注的現實話題。結合調研成果及自身專業知識,形成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3.志愿服務
以傳統節日春節為契機,組織或參與文藝義演、愛心援助、關愛農民工子女等志愿行動;或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組織或參與綠色環保、科技下鄉、知識普及、交通安全、支教助學等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向社會普及新的知識技術和人文理念,服務社會建設,用專業反哺社會,培養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
4.創新創業
利用寒假實踐的契機,結合專業所學,開展科創項目的深加工、成果轉化等工作,將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積極鼓勵廣大學生在原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開發有新意、有效用的活動形式,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實踐活動中。鼓勵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到不同省市開展創業環境、政策的調查,并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5.母?;卦L
利用寒假返鄉的契機,在2017級新生中開展以“回母校、感師恩、揚濟大”為主題的母?;卦L活動,向母校匯報學習工作情況,感恩母校培養,宣傳xx大學發展情況。母?;卦L活動方案具體詳見附件1,請各學院按通知要求將參加人員名單電子版于2018年1月12日前發送至校招辦郵箱xx,學校招生辦公室將于考試結束后組織相應培訓活動。
6.青春助困
以春節期間留校學生、家庭困難學生、下崗失業青年、農村貧困青年、殘疾青年、青年務工人員子女等為服務對象,廣泛開展走訪困難家庭學生、走訪慰問、青春助力扶貧、心理關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等活動,把團組織的溫暖與關懷送到困難學生、困難家庭身邊。
7.其他適合的實踐活動。
四、工作要求
1.精心組織,廣泛發動。各學院團委要高度重視,指導、組織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要將活動的目的、意義、內容、形式、要求等通知至全體青年學生,充分調動團員青年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精心組織,廣泛發動,保證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率和覆蓋面,使活動搞得扎扎實實、豐富多彩,真正達到實踐育人的效果。
2.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在實踐過程中務必要樹立安全意識,認真閱讀《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12號)以及關于外出活動方面相關的安全書籍,做好各項預防準備措施。了解常見事故的處理程序;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做違法亂紀和有損學校形象的事情,自覺遵守實踐單位的規章制度;自覺保護自己及同伴的生命及財產安全,敢于指正身邊同學實踐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保持手機暢通,定時和家長、學校聯系;如遇突發事件,及時與學校、學院及指導老師聯系。
3.營造氛圍,加大宣傳。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學院工作實際,創造性的組織開展好寒假社會實踐活動。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發揮好學院團委、學生組織、班級團支部的作用,引導青年學生積極投身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4.認真總結,選樹典型。各學院團委要加強寒假社會實踐的督導和總結,活動結束后,要認真組織總結評比工作,開展“實踐歸來話收獲”主題活動,加強溝通和交流。參與實踐的團隊或個人要結合實際撰寫3000字左右的實踐報告,經學院篩選初評后,請于開學后兩周內按學院參與實踐人數的2﹪的比例報送至校團委。校團委將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總結表彰。
關鍵詞:研究生,社會實踐,綜合能力提高,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339-02
社會實踐是人類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的社會活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類主觀能動的改造客觀世界,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進而發現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按照客觀規律指導新的實踐以順應人們的主觀需要。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實踐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大學生較高層次的社會實踐行為。研究生社會實踐在發掘學生創新能力、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研究生綜合能力方面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同志在談到高等學校教育時強調:學生培養單位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要使學生全面發展、均衡發展,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研究生社會實踐的特點、形式
研究生社會實踐具有不同于本科生社會實踐的特點,首先,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參與群體不同。參與研究生實踐的有碩士、博士甚至還有專業的導師隊伍,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在沈陽農業大學以往社會實踐實施過程中,由研究生和導師組成的支農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深受當地政府和農民朋友的歡迎。其次,研究生社會實踐系統更復雜。研究生是知識的創造者,要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以服務地方經濟參與課題研究為主要突破口。在研究生社會實踐過程中往往有更新、更專業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同時研究生在校期間受過良好的科研訓練,能夠在參與實踐過程中更敏銳的發現問題并能通過團隊協作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第三,研究生組織社會實踐目的性更強。與本科生只是簡單地以接觸社會、了解實際不同,研究生社會實踐往往能深入社會,感受社會呼吸。通過在校接受科研訓練、系統學習,研究生找到社會需求與科研研究的切合點,通過社會實踐的途徑把自己所學應用的實踐來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第四,研究生社會實踐具有團隊協作意識。經歷過本科階段的學習,有的甚至有過社會工作經驗,研究生在開展社會實踐過程中有明顯的團隊協作意識,他們分工明確、責權明晰、服務到位、保障嚴密遇到問題沉著冷靜、理性面對表現出了良好的素養。
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形式,筆者將其分為三種。傳統組織型,這種模式主要是指延續本科生社會實踐模式,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利用寒暑假、周末組織學生到某個地方以參觀考察接觸社會為主的社會實踐模式。自我實現型,這種模式包括:通過前期征集社會實踐優秀方案,讓研究生自發的組織實施社會實踐;研究生在校期間主動承擔社會研究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某個項目;在校期間參與研究生“三助”活動;以勤工儉學為目的的家教、培訓、兼職等。探索創新型,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尋找社會熱點與研究生課題的切入點,并在最大程度上使研究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二、高校研究生社會實踐方面存在的不足
1.保障體系不完善。通過筆者前期的調查,各高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方面沒有完備的保障體系,在條例制定、獎懲督促、安全保障方面還有欠缺。
2.活動形式單一。各高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時往往為應付檢查,在暑假前統一組織學生集中開展實踐,以參觀考察或走訪調查形式開展。
3.經費劃撥不明晰。社會實踐經費在各高校經費組成中往往是學生活動經費的一部分,沒有單獨的社會實踐經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進而也影響到社會實踐的成效。
4.積極性不高。由于獎懲制度的缺失或是經費上的支持不足,研究生在參與學校組織或院系組織的社會實踐時往往表現的積極性不高,有的高校甚至強行規定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地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
5.創新性不夠。由于缺乏實踐基地和必要的保障體系,高校在開展實踐時往往創新性不夠,每年按照團省市委的規定內容開展活動,不能結合學校特色和專業實際。
三、研究生社會實踐在提升研究生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研究生培養團隊協作意識。目前研究生群體獨生子女居多,從小一個人獨立完成一項工作,群體協作能力較差,參加社會實踐可有利于研究生養成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2.有助于研究生接觸社會開闊視野。研究生畢業后畢竟要步入社會,往往社會現實會讓剛畢業的研究生手足無措,參與社會實踐深入了解社會,是社會實踐的基本功能,無論作為參觀考察式的社會實踐還是崗位見習式的實踐都有助于研究生接觸社會,開闊視野。
3.有助于研究生鍛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們會首先思考發生問題的根源在哪里,進而通過團隊協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有助于增強研究生與社會交流溝通的能力。由于研究生比本科生要深入的研究自己所在的領域,相對視野范圍是縮小的,要拓展他們的視野就要促使他們更多的接觸社會、融入社會、進而更好地服務社會。研究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用語言與社會人打交道、從專業視角看待問題、科學縝密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此過程中他們把自己推向了社會,感知社會律動,把握時代脈搏,緊密與社會實際連接在一起。
5.有利于研究生科研選題的展開。由于研究生在讀期間要選定自己的科研課題進行研究并作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和結論來完成論文,所以社會實踐給以他們一個很好的發現問題、選定科研方向的機會。在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里他們會要到很多現實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之前科研理論和實驗可以解決的,但有些則是當前發現的比較棘手的問題,這就有利于研究生根據工農業生產需要選定自己的科研方向進行研究。
四、堅持制度創新、豐富實踐形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綜合能力
社會實踐是解決研究生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的良藥,沈陽農業大學在開展研究生社會實踐過程中注重總結經驗——在原有社會實踐模式基礎上探索新模式;發揮優勢——依靠農業特色學科助力當地經濟發展;搭好平臺——充分挖掘學生自身潛能提高綜合能力;營造氛圍——在全校研究生中形成鍛煉成長我爭先的氛圍。
1.堅持制度創新,為社會實踐的有序開展保駕護航。以沈陽農業大學研究生院的社會實踐為例,我們在工作制度設定中做到三個不拘泥于,注重在實際中解決問題。三個不拘泥于即:時間不拘泥于寒暑假、形式不拘泥于走訪調查、人員不拘泥于特定的學生會干部。我們在實際運作按照大學科組成團隊,分專業組建小分隊,按興趣劃分服務組,著重在服務當地經濟和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在指導思想上,我們堅持一個中心,兩個依靠,三個著重。學校研究生社會實踐提出以提高研究生綜合能力為中心,依靠強有力的導師隊伍、依靠研究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著重抓好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著重用正激勵機制提高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著重拓寬研究生社會實踐的渠道并以此為切入點促進研究生擇業和創業業觀念的形成。
此外學校還積極通過為社會實踐調研課題立項、設立研究生社會實踐“種子基金”來激勵廣大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
2.豐富實踐形式探索學術實踐與社會實踐的雙核驅動模式。通過創辦“研究生學術交流超市”來創新和拓展社會實踐的形式,促進學術實踐和專業交叉,增進專業間的交流與融合,為研究生未來擇業和人生規劃拓展發展空間和途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研究生社會實踐開展的具體實際,依托學科專業特色,我們提出要在校內開展特色“學術實踐”模式和校外開展常規“社會實踐”的“雙模式”社會實踐新思路。
所謂校內“學術實踐”是在校內探索開展的社會實踐的新模式——“研究生學術交流超市”。將先進的商業理念與研究生學術活動緊密結合,在學科專業、學術方向、實驗室等層面定期開展的專業“讀書報告”、“學術交流”、“實驗報告”以及學校不定期舉行的高層次專家“學術報告會”基礎上,定期開展全校性的“碩士沙龍”、“博士論壇”活動,開設“研究生學術交流超市”?!俺小遍_辟了研究生素質提升的第二平臺,做報告的同學通過報告內容的選取、報告的講解、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切實為研究生的綜合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平臺。
在校外,我們在做好常規社會實踐工作的同時還探索了社會實踐的新模式——“研究生素質拓展學堂”,學堂通過開設一系列符合研究生需求的形式多樣、全面深入的素質訓練課程,引導和幫助廣研究生完善知識能力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從而滿足學生素質拓展的需求,滿足社會和時代的需要。讓研究生在畢業前就能得到相關專業機構的認定,夯實就業基礎,提高就業砝碼。
參考文獻:
[1]程翠玉.推薦研究生社會實踐工作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30.
[2]陳聞,韋東.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分析[J]. 百色學院學報,2009,22(2):125 .
一、創新探索契合教育發展方向
暑假作業創新性設計與時展密不可分,既有對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考量,也體現了對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入。從學校所處地方環境看,西安入選教育部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試點地區和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以來,相繼推進的大學區管理制改革、創新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創新中小學生素質教育改革,客觀上為我們探索減負增效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2013年起,本校將每周三定為“無作業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引導教師把更多精力投入教研,實現了作業重質輕量、教學減負增效,形成了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受到各方廣泛好評。在“無作業日”成功實施的基礎上,2014年又把教育探索由課后作業延伸到假期作業,創新暑假校本作業設計。
二、創新暑假作業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召集各學科骨干教師,從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出發,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學情,打破傳統作業形式,推出了暑假校本作業《小悅芽兒假期成長手冊》(下簡稱《成長手冊》),對創新小學暑假作業進行探索實踐。
《成長手冊》主要包括以下類型和版塊:
1.日?;顒有妥鳂I,重在培養學生興趣,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2.信息采集型作業,重在培養學生觀察力,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3.社會實踐型作業,重在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為今后更有效地進行高水平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4.思維拓展型作業,結合本校開展的思維訓練課,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制訂計劃、介紹好書、總結假期,培養學生使用思維工具的水平,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鍛煉創新思維發展的能力。
三、創新實踐的成效與思考
1.作業特點分析?!冻砷L手冊》具有三個方面的顯著特點:一是指導理念新,既體現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二是綜合性強,內容設計上多學科融合,在學校與社會、課堂與家庭間架起了橋梁;三是實踐指導性強,通過實在具體的作業內容和達標要求,落實教育目標,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得到發展。
2.目標達成與反饋。通過對二至五年級158名學生問卷調查,這種作業形式很受學生歡迎。55%的學生認為以《成長手冊》取代傳統暑假作業“很好”,24%的學生認為“好”,18%的學生選擇“一般”,僅有3%的學生認為“不好”。而選擇“一般”或“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擔心課本內容少影響知識鞏固。
通過對《成長手冊》各版塊完成情況分析,“多運動”和“悅博覽”完成最好,“善觀察”和“好才藝”緊隨其后,然后是“快樂游覽”,難完成的是“快樂實踐”。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強烈,閱讀習慣也已養成,而社會實踐開展尚存困難。
針對學生家長的調查則顯示,幾乎所有家長都對學校創新舉措、“減負”學生,支持體育鍛煉和增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做法表示支持。
3.實踐反思與改進。一是社會實踐環節有待改進。各版塊中,社會實踐完成難度最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欠缺參與社區義務勞動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是脫離學校后缺乏相應的組織機構。如何擬定選題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投身其中、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實現自我價值提升,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認真思考。二是《成長手冊》下一步應分年級編寫。按照成長規律和學習要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和難度的作業內容,使之符合學生發展水平,促進健康成長。
通過具體實踐,我們探索總結出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了作業創新面對的現實困難,為下一步深化作業改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