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9 14:31: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變廢為寶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課
教
案
所屬專業: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
課
程:
學前兒童游戲
適用對象: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及幼兒園教師
主講教師:
楊柳影
微課《有趣的七巧板》教案
授課教師
楊柳影
課程主題
課型
錄制時長
《變廢為寶之提線紙偶的制作》
微課
8分47秒
教學
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提線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標:①掌握提線紙偶的制作方法;
②能夠熟練操作控制提線紙偶進行表演
3、情感目標:通過利用廢舊物品自制提線紙偶,體會到提線紙偶創作的樂趣和完成后的喜悅,提高其動手能力及興趣,養成熱愛生活的態度和觀察生活的習慣。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提線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學難點:提線紙偶的制作方法及操作。
教學
過程
揭示課題:“變廢為寶之提線紙偶的制作”
一、介紹傳統提線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傳統木偶戲的類型之一。它始于秦漢,興于唐宋,有“戲曲鼻祖”稱謂,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留下的極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出示提線紙偶
用提線紙偶“呱呱”來介紹提線紙偶的材料來自生活中的廢舊物品
三、講解并演示提線紙偶的制作過程
1、介紹制作材料和用具
2、制作步驟
(1)第一步:制作模板
將需要制作的人物或動物的頭部形象畫在卡紙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并畫出。
(2)
第二步:剪裁并粘貼
將卡紙上的造型依次剪下進行組合粘貼,并用相應顏色的卡紙將紙筒覆蓋。
(3)
第三步:制作紙偶
首先,在紙筒上端用螺絲刀打上對稱的兩個洞,接著將剪好的繩子(約20cm)從洞中穿過并打結,此為紙偶的手臂;再準備兩條繩子(約10公分)穿上瓶蓋并打結,然后將繩子另一端粘在紙筒下端,此為紙偶的雙腿;最后將紙偶的頭和尾巴粘在紙筒上。
(4)
第四步:連線
環境保護對于科學發展,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之一。保護和改善環境,取決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奮斗,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逐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既是現代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2006——2007學年度,學校將繼續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校園”的總目標,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環保教育活動,普及環保知識,不斷提高環保知識水平,增強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此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
二、環境教育目標
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家鄉的環保事業,幫助學生進一步增長環保知識,掌握環?;痉椒?,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參與環保實踐,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中心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師資隊伍
1.為了使學校的環境教育落到實處,我校將調整和充實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構成我校環境教育的組織機構,全方位、立體式地推進環境教育。
2.強化師資隊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具有較高環境教育素質的老師是關鍵。我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強對教師的環保培訓,在教學業務培訓的同時結合環保培訓。
B. 創造機會,組織校領導和教師參加環保專題培訓班。
C. 訂閱環境報、雜志和書籍供教師學習。
D. 定期交流環保信息。
(二)抓好四個結合,加強環境教育
A.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環境教育具有綜合性、邊緣性的特點,諸多學科都涉及到環境教育內容,所以要求相關科目教師積極滲透環境教育,具體要落實到教學計劃、教案中,并進行環境教育教案的常規檢查和好課評比,將環境教育與學科教育有機地結合、滲透、拓寬、深化,使環境教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環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B.與環保紀念日相結合。積極利用環保紀念日及時對學生環保教育,“3、12”開展植樹節活動,上街開展護綠活動,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無煙日等要上街做好宣傳工作,發放環保宣傳品,開好主題活動。
C.與行為習慣相結合。學校將根據校本教材<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和<小學生環保行為規范>要求做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教育,要求學生愛綠護綠,不亂扔亂拋雜物,不在墻上桌上亂涂亂畫亂刻;學校和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的學習活動環境,如教室、班級環保區、自行車車棚等,以整齊干凈為標準,評比打分,作為班級常規管理,使每一個學生在愛環境的每個具體行為上檢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壞事”,在公共場合,如街道、醫院、公園等不隨地葉痰,不拋任何雜物,不損壞一草一木。
D.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教育是一種做的哲學,學校環境教育只有與課程相結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學校將以綠色環保作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以凸現學校文化特色。
(四)以“生態校園”建設校園
我校在重新調整、規劃、建設的同時,學校要始終圍繞建設“生態校園”的辦學目標,創造“人化”自然。學校根據自身財力,經濟地制訂"讓每一塊墻壁說話,每一棵樹木寓意,每一個景點啟智"的環保教育總原則,建生態校園。在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中,規范道德與自然交往行為。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總結“暑假環保公約”活動開展情況,表揚先進。
2. 學校出好環保主題宣傳櫥窗。
3. 學生環保知識競賽活動。
4. “我和父母談環?!被顒觿訂T
十月份:
1. 教師環保滲透優秀教案評比。共2頁,當前第1頁1
2. 請專家進行環保講座。
3. 防止河水污染學生小論文評比(六年級)
4. 綠色環保主題中隊觀摩活動。
十一月份:
1. 班級環境評比。
2. 出好環保主題宣傳黑板報。
3. 結合環保教育,開展“我愛大自然”綜合實踐活動。
4. 環境教育知識講座。
十二月份:
1. 迎接全國綠色學校考評組來校驗收。
2. 評選環保先進個人。
3. “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環境教育輔導。
4. 匯總一年度環保教育資料。
5. 寫好環保教育年度總結
二月份:
1. 制訂環保教育工作計劃及有關活動方案。
2. 各班黑板報要有環保內容。
3. 用好校本教材《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和《小學生環保行為規范》。
4. 學校少先隊向全校小學生發出倡議,認真實踐《小學生環保行為規范》。
5. 各中隊組織學倡議書,明確環保身邊小事內容。
三月份:
1. 廣泛開展為環保做好身邊小事活動。
2. 用好自編雙冊環境教育滲透參考材料。
3. 3.12植樹護綠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種好一棵樹、栽好一盆花。
4. “3、22”世界水日宣傳教育活動。
5. 環保小衛士上街開展護綠活動,并開展清除白色污染活動。
6. 要求各科教師在教育中進行環保滲透,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7. 開展環保征文活動。
四月份:
1. 組織學生進行“人與自然”社會實踐活動
2. 紀念“4、22”地球日活動。
3. “4.20-4.26的愛鳥周活動。
4. 學校環保小衛士評選。
5. 對校內勞動實踐基地進行管理。
五月份:
1. 利用世界無煙日上街宣傳。
2. 組織五年級學生自制環保小報活動。
3. “自己動手變廢為寶”小制作評比。
4. 環保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觀摩活動。
5. 繼續開展以“綠色希望”為主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
6. 5、31”世界無煙日,開展“為了您的健康,請不要吸煙”活動。
六月份:
1.6.5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暨簽名活動。
2.環保教育課堂滲透常規檢查。
3. 評比班級環保小衛士活動。
4. 制定“暑假環保公約”活動計劃
七、八月份:
1. 環境教育專題宣傳欄布置。
2. 組織學生參加系列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關鍵詞:素質教育;基礎教育;自制教具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1-177-01
素質教育的發展,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培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的應用能力、操作創新能力和道德品質的培養等。既有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針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大膽創新,通過自制教具,引導學生制作學具,并應用于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持續發展。本人就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自制教具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關心社會、熱愛自然的科學素養,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目標。自制教具所取材料,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品或一些廢棄物,對這些物體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具有變廢為寶、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熱愛自然、關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在教育教學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愛護環境就在身邊。
二、自制教具是當前推動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不但涉及到教育理論、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而且也必然涉及到展示手段,再現方式,實驗內容,實驗模式等方面的改變,這就對實驗儀器和器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制教具或指導學生制作教具可以豐富實驗內容,拓展多科實驗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及豐富想像力,提高觀察,實驗,操作等實踐能力。開展師生共同參與的自制教具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訓練,而且是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自制教具:師生創新的源泉
1、自制教具,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教師的教學獨創性
自制教具是教師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這三者聯系后的產物,是滿足教學需要的工具,是教學效果的有效支撐和補充。
2、自制教具是引發學生直覺興趣和創造動機的“導體”
教師在構思和制作教具過程中,就體現著教具使用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符合教學的需要。同時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簡單,生動有趣,有利于消除學生在探究中的神秘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學生的創作不再滿足“欣賞”和“照搬”,而是“品頭論足”甚至“百般挑剔”,想法創作,從而點燃了創新的欲望。學生在學習理念、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上都有了突破性的體現。
四、自制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
1、激趣——新課的導入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睕]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激發其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起決定作用。好奇作為思維和興趣的先導,是中學生思維上的一個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心是成功的起點。在教學中,利用自制教具適時適度地進行演示,有意識的創設好奇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導入新課。
2、放大情景——更形象直觀
演示實驗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現象展示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配合講授或師生、生生討論完成教學任務,它是一種最有效、最直觀的教學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一個優點是對其研究的情景現象起著放大、直觀的作用。
3、擴大視野——變演示實驗、小實驗為探究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認識活動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這是人類認識過程要遵循的一般規律。但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一般都前人在實踐中長期積累的間接經驗,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實際與理論間的矛盾,利用現代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有資料顯示: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樂于接受老師采用實驗的方法上課,并且 “也想做老師做的實驗,但沒有合適的器材,只好作罷?!笨梢娭袑W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這需要的是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4、補充實驗課程資源
【關鍵詞】 科學教學 反思性學習 培養
一、學生課堂反思及意義
反思,是西方哲學的概念,指不同于直接意識的間接意識。反思性學習就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的過程,以及過程中涉及的事物、材料、信息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
筆者理解的反思:1.接受式學習效果不佳。教學,意愿是學生會活用、巧用,單一的遷移就呆板。2.反思是積極的思維和探究。好方法固然重要,前提是須是自身的、融會貫通的。3.反思能拓寬思路、完善思維。如能讓學生提問、設問,就可激發思維,啟迪智慧。
二、課堂反思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參與面較小
進行反思的能力要求高,部分學生“懶”得參與。如一輪復習時碰到這一例題:塑料瓶中裝滿CO2氣體,滴入NaOH溶液,蓋上瓶蓋,振蕩,觀察現象并解釋。同學快速做出正確解答:兩者發生反應,氣壓減小,我甚感欣慰,但心下詫異:整齊的答案,是好還是不好?于是再問,有其他可能嗎?大家不以為意,只有2位同學反映:溶解在水中,氣壓小了呢?后來讓同學設計實驗證明究竟是哪個緣故,只有那兩位同學特別積極。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反思自己的實驗方案,僅有一位同學嘗試。由此,筆者認為,目前學生的著眼點還是熟桃爛瓜,對更深層次的問題不愿思考,參與面很小。
2.反思缺少恒心
反思過程中遇阻放棄的大有人在。仍以上述題為例, 90%設計方案:兩塑料瓶裝滿CO2氣體,一瓶放NaOH固體,一瓶滴水,觀察現象。筆者開始演示實驗,卻是兩瓶均無明顯現象。學生納悶,但仍相信自己是對的,不愿反思不足。于是解釋:固體NaOH無法與CO2反應,而且也沒法控制變量。學生一臉茫然,繳械投降。
3.反思欠缺目的性
學生在課堂上很會問為什么我錯了?卻未真正思考自己錯了哪里,這是經常會遇到的情況。這些孩子不會用心思考,力氣沒有花在刀刃上。錯了就坐等老師告訴其錯在哪里,即達成學習任務。對這些學生,教師的啟發尤為重要。
因此,讓學生自己能較高效地在課堂中進行反思活動,任重而道遠。
三、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途徑
結合實踐及自身反思,筆者認為可在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在科學課堂上的反思能力。
1.創設情境
① 情境教學的理論依據
直觀教學原理 :它從實踐論出發,認為教學須從感性認識入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縮短認識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②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筆者在備《重力》一課,翻看教案,引入部分均以滾瓜爛熟的事例開頭,如牛頓和蘋果,學生對這些事情興致缺缺,反而拉開與科學的距離。想起今夏感人大事――最美媽媽,便修改了開頭。開學初,在九上第三章之前安排了《力的復習》,鏈接新聞事件,提問:這張圖片,你有哪些問題?同學們問道:妞妞下落時間怎么這么短?為什么速度越來越大?妞妞為什么落下就有巨大力量?圍繞著問題大家進行反思,復習重力的同時,同學們自主復習力的作用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③巧借實驗創設情境。實驗是科學教學中常用的情景教學方法,教師要放開手腳為學生搭建平臺,大膽讓學生提問。例如實驗教學中可以將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究性實驗,發現更多問題。筆者舉一例。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實驗(自編實驗)
步驟 材 料 方 法 現 象
1 饅 頭 咀嚼1分鐘后取出滴加碘液 略變藍色
2 饅 頭 咀嚼5分組后取出滴加碘液 不變藍
3 饅頭 研磨、用清水和唾液做對比實驗,37℃水浴、滴加碘液 加入清水的:變藍
加入唾液的:不變藍
4 淀粉液 用清水和唾液做對比實驗,37℃水浴、滴加碘液 加入清水的變藍加入唾液的:不變藍
做完第二步,不少學生得出結論,教師引導,學生挖掘出更多問題:1、2兩步還說明了淀粉顆粒大小的影響嗎,3、4兩步為什么都要放在37℃中水浴,溫度對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有影響嗎,可以用其他的酶試一下嗎……通過反思,得出很多結論,有些學生還在家里做起了實驗。學生自發性提問,自主討論完成便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2.多角度誘思
①建立“誘思點”
學生新舊知識的沖突區、固有認知與科學事實的沖突是教師經常利用的誘思點。例如:在學習平面鏡成像時,學生對“等大”存在思維沖突。視覺上看,近大遠小??砂汛俗鳛檎T思點,引導學習凸透鏡成像。凸透鏡成像和眼球結構掌握后,再反思這個問題,既鞏固知識,也能激發興趣。
②連貫式誘思,啟迪學生智慧
例如初中化學一經典例題:如圖進行實驗操作,
一問:癟氣球會怎樣?學生容易作答。二問:要達到同樣效果,還可以是什么物質?學生開始思考,只局限于堿溶液和SO2。部分學生想到了HCl等酸性氣體與堿溶液。三問:氣球變大是因為氣壓大小,只有反應可以嗎?于是學生想到了溶于水的情況。四問:氣球放在外面,使其膨脹,怎么做?有了經驗,同學們的思路開闊不少,不過總體圍繞制取H2和CO2這兩個方案。五問:初中階段用這個裝置還可以制取什么氣體?誘導學生回顧氧氣的制取實驗,利用MnO2與H2O2也能達成實驗目的。補充實驗:將水加到CaO中,也發生相同現象。提問:為什么?最后,給學生反思時間,總結解題方法。
3.模仿式反思
這里的模仿指的是有意識地模仿老師,自己學會提問,歸納規律。
筆者上九上第一章時,改變了教材順序,第二節開始便教授電離和酸堿鹽的概念,于是學習酸的電離之后,教師歸納: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氫離子的化合物是酸。提出NaHSO4的問題,將“只有”二字補充。學習堿和鹽,堿和鹽的概念學生模仿酸得出,同學能馬上對比教師的語言,歸納出完善的概念。學生既不感到生硬,也能掌握到概念中的關鍵詞,課堂上,師生互動也較到位。
4.把握課堂中的小插曲,培養即時反思能力
課堂中有時會有超出預設的事情,把握小插曲,引導學生即時反思會變廢為寶。在《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實驗課中,一組學生完成后,沒有關閉S,繼續觀察,發現電流減小。我讓他們給全班演示了一遍,同學們議論 “是什么改變了電路的電流?”對此又提出了許多猜想,我引導他們設計以下實驗:
(1)換燈泡,重復實驗,發現換第二個小燈泡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
(2)開關斷開,降溫一段時間,閉合開關,電流表又變大了。面對實驗結果,繼續討論。
(3)利用實驗室器材,利用鱷魚夾將一根鐵絲(采集自實驗室廢舊石棉網)與一個小燈泡串聯,鐵絲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燈泡的亮暗?,F象:加熱片刻,燈泡變暗。大家分析:由于鐵絲溫度升高,電阻變大,使得總電阻變大,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小了。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創新
同志在少年時代就曾經說過: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長期以來,小學文化科目的建設被教育界過分注重,使本來應當朝氣蓬勃的小學體育教學備受冷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受到制約。如何能夠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創新體育教學模式,使教學思想更加貼近教學實際,教學資源更加適應教學需要,更好地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滿足客觀形勢要求,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應對的課題。
一、轉變體育教學思想
創新的教學理念,能夠引導教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但是現在許多教師安于現狀,固步自封缺乏創新精神,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固化,落后,死板,缺乏靈活性與創新性。使得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只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或前人的經驗進行教學,轉變小學教學理念成為了時代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的頭腦,形成新的教學觀念,并運用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去。教師還可以多出去學習,多參加一些學術研討會,聽有學術造詣的專家教授的講座,使教學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平時也可以多和其他教師交流授課經驗,探究授課方法,在交流與合作中提升自己。最后,要養成做工作總結的良好習慣,并且注重反思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反思與總結中不斷提升。
二、對教學課程進行科學設計,認真籌劃
體育教師要根據小學生身體實際情況,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在開課前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制定互動性、檢驗型的教學目標,并針對小學生的身體生理機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具體籌劃。例如,體育老師的備課內容為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課興趣,在教案編制上就要以課程趣味作為設計的立足點,并針對小學生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定制教學流程,使學生真正獲得戶外運動的樂趣。如開展趣味運動游戲,學生趣味合作游戲,學生互助趣味游戲等,使小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體育基礎知識,掌握運動技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團結協作精神,而且對于發展其堅定、果敢的優良品格及良好的人際關系都大有裨益。此外,體育教師也可以通過重組教學組織形式或優化組合教學資源等形式激發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
三、做好科學籌劃以及認真備課工作
課前籌劃是做好小學體育教學的基礎,一堂體育教學的完成往往從課堂籌劃做起,這是做好高效小學體育教學的關鍵。為此,體育老師應該對于課堂籌劃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認真做好小學體育備課準備。在按照課前籌劃進行小學體育教學時,老師還應該做到主動與靈活,針對具體的體育教學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做到小學體育課前籌劃與實際體育教學的有效結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與水平。例如:老師可以課前同其他老師進行互備課準備,參考其他老師的上課以及備課形式,通過學習和借鑒增強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四、具體例舉創新小學體育教學簡單易行的教學例子
創新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小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熱情,在實施的初始階段教師應從課堂組織形式入手,如打破性別和身高界限,讓小學生自由組合分組,共同完成體育教學項目。學生就會被自己營造的歡快氣氛所感染,為完成教師設立的教學題目而努力拼搏,激發了小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增強了凝聚力,使各項教學目標得以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將體育成績優劣不同的小學生搭配分組,然后各組對教學題目開展競賽,優等生就會自覺的對組內差等生進行“傳、幫、帶”,差等生為小組榮譽也會對各種體育技能認真學習,仔細揣摩,效果要優于體育教師的單向灌輸。體育教師也可以具體針對小學生不同的身體條件和體育成績,分成:男(優)、男(劣)、女(優)、女(劣)四個小組,對這四個小組施以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相當于我國傳統的因材施教法,其結果使優等生得到足夠多的訓練,擴展了個人體育發展空間,提高了積極性;差等生會相應提升體育成績,提高了參與性,這樣使不同的差異個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教學提高。體育教師還可以從隊列入手,不斷變化每堂課的出操隊形,使小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好奇和期盼,并針對低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強,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的特點,開展體育情景教學,比如可將童話寓言故事與體育教學項目相結合,提高教學趣味性,也可由小學生自己編排設計教學情境,這樣效果會更好,熱情高漲的小學生會將體育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在小學生自主教學參與過程中,可以指導他們嘗試自編操和自編游戲的創作,發展小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和肢體語言創作能力,自編自演的體育運動項目會空前激發小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極大活躍課堂氣氛。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地區小學,體育教學會到受體育器材短缺局限,難以盡如人意。體育教師此時可以發動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如飲料瓶、酒瓶、繩子,廢鐵絲,舊自行車輪胎等,將垃圾變廢為寶,成為另類體育器材。以小學生的童真心理,這些“體育器材”在開展體育教學上,一定會化腐朽為神奇。
五、創新小學體育教材體系
一、以老帶新,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
近一兩年我組進了兩位年輕的新教師,并且她們都是接手低年級課題實驗班級的班主任與語文教師的工作。如何幫助新教師盡快的適應教育崗位,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這一直是我們組內的一個重要任務。為了培養和護植青年教師的成長,我們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并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在本學期,徐娟老師積極報名參加了市里的優課競賽,組內成員一同商議選取有難度的有挑戰性的教材去參賽。大家幫助選內容、做課件、幾乎每人不下六次的聽徐老師試教,在市里的比賽中她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并通過此次活動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其次為了完成好市教研室安排的“課題匯報觀摩與交流”任務,我組準備了兩堂閱讀類研討課。一堂是樊細英老師的純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課,一堂是譚娟老師的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課。兩位老師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主動進得骨干教師的課堂認真聽課與學習,并安排好時間請組內同事反復聽評與修改,多次試教。在舉辦活動的那天,她們精神的教態、親切的言語、巧妙的設計、全新的理念等無不受到了與會者的好評。給人的感覺是:她們不是新教師,而是精英型的教師!
是我們這個無私的團隊促進了她們快速的成長,她們非常的感激與熱愛這個集體。組內活動總是積極參加,組內任務更是用心去完成。
二、更新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是學校的命脈,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讓每一節課都有效是教學的主旋律。為了實現輕負擔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承諾,我們語文組在開學初就要求每一位語文老師要嚴格備好每一堂課,各年級組要互相探討,備出適合自己班級的課,通過教師的隨堂聽課來檢查老師的課堂教學,備課中要安排好每堂課的練習時間,可以是口頭表達的,更重要的是課堂上要留有書面作業的時間。為了提高老師課堂的有效性,我們語文組規定,每節語文課不許拖堂,語文課堂作業不得擠占其他課時間完成,教研組要經常商討備課情況,及時探討上課后情況,安排好每一單元的檢測練習,并要做好每次檢測的量化分析。課堂有效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更牢固,老師騰出時間鉆研教材的時間也就多了。
為了更為有效的突破傳統教育束縛,真正實施好新課改理念,我們本學期還進行了“零作業批改”的探討與實踐。實行生生互改,家長批改,組長批改,教師抽改等方式,讓教師不被堆積如山的作業將時間大量占據,而騰出一些時間來設計教案,探討教法,制作教具,寫好反思,不斷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課堂教學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學改進的措施,或者比較好的做法年級組推廣。每周三第六節課的組內會議上,我們總會互相交流反思,大家共同借鑒,共同進步。目前我校教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逐步增強了,老師從實踐到理論的水平也明顯提高了。
三、數管齊下,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是為其他課程學習打下基礎的,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小學里語文學習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養培養,老師的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因此,我們語文組開學初就針對每個年級制定了各學段語文素養的培養目標,讓老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培養。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改變一張試卷定終身的觀念。我們從讀好書、寫好字,說好話,擴大閱讀知識面等全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語文組進行了各個年級的語文素養考核,檢測方法由老師自主檢測和學校抽測相結合,集體檢測和個別檢測相結合,平時檢測和期末檢測相結合,檢測內容朗讀、寫字、說話或習作,評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閱,每次檢測教研組總結情況,反思問題,找出改進的措施。
素質教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其中,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表達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我校在努力營造書香校園的同時還在積極進行“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途徑的探究”這一課題研究。為了讓學生認識讀課外書的益處,并激發他們更濃的讀課外書的興趣,我校將每學年的6月份與元月份定為學校的讀書月。學校通過各種形式來檢查與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本學期,我組分別組織了一年級“10萬個為什么動物版”知識搶答賽,二年級“我是童話大王”講故事比賽,三年級課外閱讀素質評估測試,四年級課外知識大賽以及五、六年級“變廢為寶書簽制作”大賽。學生當主持,學生當評委,學生采訪獲獎選手并走訪獲獎家庭。。。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盡情的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好的發掘并培養了他們各方面的素質,讓他們更進一步認識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四、注重評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學好語文,提高學生素養最有效的途徑是擴大閱讀面。推進閱讀,大力提倡閱讀,成就書香校園一直是我校的愿望。本學期我們依然在努力的建設班級小書架,要求各班定期定時更換圖書,要求利用班級讀書交流會推介新書,學生自主借閱,同伴交互閱讀,班級內好書漂流閱讀,每班設計閱讀墻報,開展閱讀知識競賽,評選閱讀之星,讀書節中根據每班閱讀情況還評選了書香班級。通過讀書,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在提倡學生大量閱讀的同時,語文組也推薦語文老師去大量閱讀。并要求教師撰寫讀書心得參與教研室的評比。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信息技術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學過程中的變數要比其它學科大,操作結果經常會出現背離教師預設,教學過程中也經常會有一些意外的事件發生.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教師對于這些在教學中動態生成的資源還未給與充分的認識或處理,使得有些資源被忽視、擱置,未能“生成”應有的功能。
關鍵詞信息技術動態資源生成性資源教學意外事件
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當前學校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所謂生成性資源,本文指不是教師預先設計的,而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對話等活動即時產生的資源,包括互動、對話中產生的問題、情境或行為等信息。對生成性資源的發現和處理反映了教師備課的深度和廣度,也是一名教師課堂教學智慧的突出體現。
很多老師為了上好一節課,在課本內外收集和設計了大量很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尤其是一些對外的優質課、公開課、大比武,每位上課的教師都可謂挖空心思設計,希望能夠上出特色。在課堂教學過程,教師用預設引導學生,希望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可是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的變數要比其他學科大,教師或學生的一些操作經常會出現背離教師事先預設的結果甚至于出現錯誤。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很多老師太在乎自己精心設計的教學和進程,對這些實則很有價值的課堂動態資源都一筆帶過,沒有充分利用。
如何反思對課堂中的動態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本人把近十年教學中積累的很多課堂中的意外事件,整理出來跟同行們共同探究。
一、課堂教學意外事件列舉
隨著課程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課程資源的認識、開發和利用也在不斷發展。動態生成性資源是在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中通過師生的動態教學活動過程而產生的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動態產生的各種情狀以及教學活動中不斷融入進來的各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這個過程中對教學有著重要意義的資源,對于課堂中臨時的資源,我們教師應該綜合分析、加以利用,更好的為以后教學服務。
1、教學中學生對你的教學提出了質疑
情景1:在講電子表格Excel第一課時,講到“Excel的文件就是一個工作簿,一個工作簿由多張工作表組成,最多系統默認的每個工作簿有3個工作表,用戶可以插入更多的工作表,但每個工作簿最多只能設置255張工作表”,我看到某生一直在重復點他鼠標的左右鍵,整個教室充滿了這個“嘀”“嗒”聲,我就停止講課看著他(我整理課堂紀律的一種方式),當全班同學都看著他的時候,他還在繼續,然后他舉手發言了:“老師,我發現不止有255張工作表”。哦,這個我倒沒有去驗證過,我走到他的旁邊,發現已經有260張工作表了。
2、學生的操作結果與你要求的不符合
情景2:在教Photoshop的文字工具時,用的是制作Google網站的logo圖標,如右圖,由于學生先完成的是“Google”文字,字體設置成了TimesNewRoman,是個英文字體,然后在制作“谷歌”的時候忘了把“字體”改成“中文字體”,導致文字不會出現,在Photoshop教學中類似這些由于學生自己操作條件沒有滿足而造成無法得到正確結果的操作很多,比如把前景背景顏色設置得一樣而導致無法顯示文字;把圖像大小設置成400厘米而導致字號為88點的文字也顯示的很??;選擇的范圍沒有“取消”就使用“濾鏡”從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等等。你們是怎么處理的呢?是不是幫他訂正了就行了呢?
3、學生在課堂上起哄
情景3:在學習體驗網上數據的時候,為了教學的收放自如,編寫了一個小型的BBS系統,從注冊到登錄都很順利,馬上教室里就爆開了,怎么回事呢?“老師你快看”,等我刷新網頁的時候,只見屏幕上什么話都有,“無聊死了”“老師你真漂亮”“SB”“**我愛你”“**是太監”這些灌水的話都有,他們還真的把這當網上論壇了,“老師,繼續往下”,有同學提醒我,下面還有什么,“老師,你真無聊”“去死吧”……,看到這里,整個電腦房異常安靜,全班同學都看著我,他們在看我的笑話呢,看你怎么收場。雖然我在備課的時候,也有過最壞的考慮,但沒想到自己會成他們話題的對象。
4、學生使用不當造成的問題
情景4:“老師,我前面做的圖片不見了”,在使用Photoshop軟件合成圖片的時候,學生往往把當前窗口最大化,然后先前處理過的圖片不見了,這些現象在很多軟件使用的時候都會出現。
二、課堂教學意外事件的處理與利用
我們教師透過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來認識、判斷和捕捉這類重要的課程資源,從而更好地加以開發和利用,不但可以拓展課程資源研究的內容,促進課程資源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結合,也有助于對教學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問題的研究。
1、巧借意外事件,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中產生的意外或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它來自學生,貼近學生,教學時又回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情景1對策:我調整了一下心理,表揚了他的求真的精神,然后對這個問題作了如下的解釋“看來是教材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軟件的版本不同”。如果就此結束,也就是一出普通的教材出錯的問題,能不能挖掘呢?
我先讓該同學向全班同學演示一下他是怎么發現的,他的操作就是我教案里接下來的內容:工作表的插入。要插入200多張工作表,毅力可嘉,能不能有什么省力的辦法呢?這個內容要在Excel的最后兩節課《Excel中的宏》中的循環語句中講,但我覺得這是一個講解循環語句最好的情景,能不能讓學生先感受一下循環程序的特點呢?為此,我對本節課作了臨時的調整,錄制宏、編寫循環語句、運行宏,這個過程讓學生感受了計算機工作的效率。我想經過我這樣的處理,這個班級對循環語句的印象肯定要比其他班級來的深刻。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功”,信息技術行業變化很快,有些新的技術和知識教師不一定知道的比學生早,對一些領域的了解學生不一定比老師差,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學生在學習中也會出現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對于新知識學習的幫助,學生本身可能并不知情,但教師一定要抓住機會,對學生生成的這些資源加以注意和利用,自然地運用到教學之中。
2、正確引導意外事件,培養探索精神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不等于是教師的完全放手,也不是學生的天馬行空,而是讓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成為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使課堂的外延得到拓展與延伸,增強學生的信息攝入量。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反而是相當重要了!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生成點加以甄別、取舍、甚至整合,才能使學生的生成有價值。
情景2對策:把前景背景顏色設置成一樣而導致無法顯示文字;圖像大小設置成400厘米而導致字號為88點的文字也顯示的很小。這兩種情況,只要提醒一下同學們還是能理解的,不過最好是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的辦法。我一般是把這個同學的操作界面通過極域多媒體軟件中的廣播功能顯示到全班同學的顯示器,讓集體來解決。學生無法完成的時候,再由教師來指出操作錯誤所在。而中文字一定要使用“中文字體”,選擇的范圍沒有“取消”就使用“濾鏡”從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這兩種情況如果不解釋清楚學生只能是強記,但我們教師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解決了問題就成的地步,也要多問為什么,要盡所能去挖掘。不要等學生再反問你為什么而自己卻沒考慮好。
所有這些問題和意外來自于教師、學生、教材或者他們之間互動時無意生成的,而答案是教材中沒有的,這需要我們教師從教材以外找答案,更需要我們教師的經驗積累。這類動態資源在教學中難以把握和調控,但它能夠增加教學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識深化。
3、利用意外事件,引申教學
我們教師,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面對學生已出現的意外,換位思考,不斥責、挖苦學生,并利用學生的意外事件激發學習興趣。
情景3對策:經過幾分鐘的調整,我覺得僅僅刪除文字已經不足以達到教育的目的,我對這個事件增加兩塊教學內容:網絡文明和網絡破案作為教學內容的拓展?!拔铱梢越柚@些表里的信息找到作案人員”,網絡破案開始了,我告訴學生有另一張數據庫的表里還記錄了每一位發言者所在機器的IP地址,我通過這個地址,借助多媒體廣播軟件極域提供的機器名與IP地址的對應找到那臺機器,當然也找到了那位說“老師你真漂亮”的同學(我沒有指出罵人的同學,而是讓他下課后自己反省),同學們心服口服。我就趁熱打鐵,進行了一番網絡文明的教育,這一變動,讓同學們切身體會虛擬世界與現實的聯系,網絡上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約束。
情景4對策:再一次介紹應用程序窗口和文件窗口的關系,讓學生加深印象。
當學生的國罵、人身攻擊的語言出現在屏幕上,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坐視不管,更不要說出現在我們課堂上。但怎么教育?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適得其反,把學生推向反面,這雖然是個意外,但我們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把“意外”納入教學當中,及時調整,從而使課堂上的“意外”轉化成教學中寶貴的課程資源。
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或背離我們的預設的時候,往往更是考察教師智慧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生成的“轉折”資源,進行知識的遷移,既達到預設的目標,又能扣緊“生成點”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隨著學生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我們教師要學會傾聽,甘愿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并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意、批評的價值等等,這些“意外”或許會打亂你教學的節奏,但許多不曾預約的精彩也會不期而至。
三、巧設意外事件,創造課堂生成性資源
1、巧設預案,輕松駕馭課堂
新課程理念下對于未知的、隨機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精心設計靈活的預案,在設計預案時,應為學生“生成性資源”的重組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改變以往“為教而寫教案”的意識。教師要將主要精力用在服務于學生主體學習的預案設計上,對學生在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從不同角度預測更為豐富的學情、預測更多的可能,并準備應對策略,以便在課堂上生成相關問題時能夠及時靈活合理地調整教學,形成寶貴的課堂生成資源。
課堂上學生出現的意外,有些是教師能夠預料到的。教師通過認真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發生問題的規律,憑借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事先預測出學生學習某知識時可能發生哪些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輕松地駕馭課堂。
比如我在教學的時候,經常設計幾個小陷阱,當學生碰到自己無法解決或者教師有更好的解決辦法的時候,他們的求知欲望會非常強烈。
2、慧眼識金,促進有效生成
教學中的意外事件可能來自學生,也可能來自教師,這需要我們有沉著冷靜的心理和從容應變的機智,更需要我們牢固樹立教學是個動態的過程的意識。課堂教學中的意外事件,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對老師來說有時簡直就是一次機遇,妥善處理,變廢為寶,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再不能拘泥于預設的教案不放,生成性教學既關注教學過程也關注教學結果,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學生困惑的問題、暴露的錯誤、創新的思路甚至課堂偶發事件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動態教學資源,我們教師必須獨具慧眼,要善于捕捉、判斷這些動態資源的利用價值,將其巧妙地運用于教學活動中,化腐朽為神奇,化意外為收獲。3、創設情景,營造氛圍,為學生資源生成創造一個空間
3、營造氛圍,滋養動態資源生成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觀察、感受時,擅長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處于興奮狀態;觀察后,用語言表達情景時,擅長抽象思維的左半球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腦潛在的力量,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參與的興趣和意識,培養了參與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要為“學”服務。教師必須真正尊重每一個學生,一定不可輕易地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傷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充分給學生以一些自主選擇、自由加工的機會,讓他們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加工中學習創造,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自我,完成認識的變化和飛躍。
4、提高自身駕馭動態資源的能力
教師必須不斷地錘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培養教學機智,能迅速、靈活、高效地判斷教學過程中動態信息的價值。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可以作為課堂資源利用,也不是所有可以作為資源的事件都要當堂處理。是否當堂利用動態資源,要看是否服從和服務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越具體、越細化,捕捉動態資源的能力就越強;辨別動態資源性質的能力越強,臨場調控的能力就越強。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藝、李冬梅主編《信息技術課程:繼承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3、羅廷錦、余勝泉.淺談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J].中國信息技術網.200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