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6 21:23: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生入學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入學教學;感恩教學;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 G4
1 做好感恩教育工作
每一個都應該心存感恩之心,我們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感恩陽光雨露,感恩所有幫助我們的人,一個會感恩的人必定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我們應該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懂得感恩的人,懂得回報父母、社會,報效祖國的人。
2 做好新生學風建設工作
2.1 實施“學風建設結對子”工作
公共課:由本班或本學院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本班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給具體的目標,并簽訂目標責任書。
專業課:由學院團委負責聘請本學院的老師對成績比較拔尖同學進行專業輔導,要求每學期排練至少2個精品節目。通過專業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培養一批可以指導其他學生的準教師,通過他們與專業成績比較差的同學進行結對子,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2 抓好兩項重點工作
(1)抓好學生專業技能大賽工作。
專業技能大賽總體上由學院統籌規劃,教研室負責組織,學院團委學生會負責具體落實各項工作(舞臺背景的制作,后勤保障、節目單制作、比賽人員的召集和抽簽、統計分數等工作)。
(2)抓好班級音樂會工作。
班級音樂會由學院團委負責統籌規劃,學生會文娛部負責組織各班文娛委員將學院的要求和意圖落實到班里,學院團委將邀請相關的專業教師對各班的節目進行審查,并提出具體、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以達到保證質量的目的。
2.3 抓好四個課堂管理工作
(1)抓好早讀課或晨練工作。
學院早讀或晨練(專業的練功,比如舞蹈等)的考勤由學生會紀檢部負責牽頭,各班負責考勤的班干部配合學院對本班的出勤進行考勤工作,對屢教不改的同學要進行通報批評直至紀律處分。
(2)抓好教育學、心理學等公共課的出勤工作。
由輔導員統籌,學院學習部和紀檢部、各班考勤班干部共同參與,要抓好這些公共課的學習,為將來就業和順利拿到學士學位證做好準備。
(3)抓好第二課堂即專業社團建設工作。
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為學生提供發揮才能的廣闊舞臺,從而反過來促進對專業的學習。目前我院共由專業社團6個:聲樂協會、鋼琴協會、舞蹈協會、管樂協會、民樂協會、理論協會(由各班理論能力較強同學組成)
(4)每年邀請校外內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四場以上的學術講座或專場音樂會,通過這兩種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他們有著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的重要作用。
3 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們制定了比較詳細的德育工作計劃,針對音樂學院同學的專業特點,我們加大了教育的力度。我們將邀請學院黨委書記和學生處,給同學上了思想品德課、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和畢業生就業指導課,使各年級的同學都明白我
們應該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做學問。
4 做好職業規劃教育工作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里所謂的“預”實際上就是計劃、規劃的意思。事實也證明,有很多人由于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毫無規劃,人生的每一步都沒有明確的目標,最終導致了事業的失敗。而失敗的原因并非是因為他們沒知識、沒才能,而是他們沒有設計和采用最適合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有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個人明確人生的奮斗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激勵一個人努力奮斗,去創造條件實現目標,這樣才不會隨波逐流,浪費青春。好的職業規劃還可以幫助個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實力和專業技能,以便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培訓開發計劃,更好的自我控制前途和命運。因此,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不僅僅是協助個人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地了解自己,并在詳細評估了內外環境的基礎上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5 做好人身安全教育工作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人身安全關系千家萬戶,關系到校園的安全與穩定,所以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音樂學院歷來都比較重視安全工作,學院黨政領導親自過問,我們準備繼續邀請學院領導給2009級新生上安全教育課。由于領導重視,輔導員、班主任密切配合,安全教育工作能夠不折不扣的落實到實處,到目前為止音樂學院沒有出現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學院從2005年以來,連續四年被評為“韶關學院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6 做好黨團知識教育工作
輔導員在學院領導的指示下認真制定學生黨員的培養發展計劃,務必做到了“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按照“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做好黨建工作,我們計劃從2009級的學生中發現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力爭“低年級有黨小組,高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得以實現,及早發現苗子予以培養,把黨建工作與學校的中心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在發展黨員的具體實踐中我們注重工作方式的“創新”,比如在發展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入黨時,我們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廣泛的征求同學、老師、班主任的意見,形成“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發展新機制
共青團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我們在做好黨建工作的同時也認真做好團建工作。還應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團建工作,特別是要加強團支部的思想和組織建設以及作風建設。剛入學的新生大部分都是共青團員,他們都有入黨的愿望,但他們往往不夠主動,入黨的目的不是很明確,入黨的動機也不是很純正,所以團支部擔當起協助責任區黨員認真做好團員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培養考察工作,積極向學生黨支部推薦優秀團員成為黨的發展對象。
7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為了能更加準確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學院準備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進行心理健康普查;(2)邀請心理學方面的專家給新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3)構建“學生――班干部――學生黨員――班主任或輔導員――學院黨委書記”五級維穩工作網絡,學院要求班主任助理和責任區的黨員要定期下到所聯系同學的宿舍與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態,如果發現問題在采取必要措施后及時向學院領導和輔導員匯報,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8 做好獎學金、助學金工作
為了使這項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學院將在新生各班中成立獎助學金評定小組,負責各類獎助學金的評選、上報等相關工作,評定小組成員由全班同學民主選舉產生,對學院和全部同學負責,并接受同學和學院領導的監督。學院也制定了各類獎助學金評選的程序,要求各班評定小組必須嚴格按照評選程序進行評選,評選的時候要邀請本班班主任助理和負責本責任區的黨員參加,黨員和班主任助理要對評選的全過程進行監督,確保結果“公平、公正、公開”。
(一)研究方法1.研究對象本研究采用分層系統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以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大學、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茖W校)為分層標準,在此基礎上隨機抽取475名大一新生,其中男生213人,女生262人,文科系204人,理科系271人,平均年齡為18.33歲。2.研究工具本次研究在Smith和Betz(2000)的成人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Black(1988)學業適應和人際適應量表以及Diener(1985)的SWLS測量主觀幸福感認知成分的基礎上,并結合對大一新生有關新生入學教育問題的訪談和開放式問卷,我們編制了“大學新生入學教育調查問卷”。該問卷采用Likert五等級量表,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分半信度為0.85。3.數據處理采用SPSS16.0進行數據錄入、管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百分比、簡單效應、因素分析等處理。
(二)研究結果1.大學新生入學教育處于被動狀態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開端,對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意義重大。但在實際工作中,相對于其他教育教學活動,一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目的、入學教育要達到的效果等問題認識不到位。在入學教育實踐中憑借自己的經驗行事,并未充分考慮新生的發展要求、心理特征以及個體差異,不能有的放矢,以致偏離目標。這樣極大阻礙了新生接受入學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從圖1可以看出,在教育計劃、內容、形式的選擇上,教育者與學生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入學教育與當前大學生的發展特點和需求結合不緊密。在與大學新生的訪談中我們發現,新生接受入學教育時,并沒有感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往往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2.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內容脫離個性特征目前,高校入學教育的內容基本局限在校史發展、專業了解、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軍訓等項目中,對于學生今后將要面臨的生活、學習等實際問題卻很少涉及。而當前高校新生已經由“90”后群體組成,“90”后大學生與“80”后大學生有著顯著的區別,個性特點十分鮮明:自我意識強烈,主體意識突出;勇于接受新鮮事物,但缺乏堅持能力;心理素質弱,抵御挫折能力差。從表1可以看出,“90”后大學新生與“80后”大學新生在“自我認知”、“自尊自信”、“自控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現年齡主效應,在“堅持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現性別主效應,同時在“抗挫折力”因素上出現顯著的年齡和性別的交互作用。3.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現在,許多高校沿襲過去固有的入學教育模式,主要通過開學典禮、報告會、講座等集體活動進行,教育形式枯燥乏味,不少學校在入學教育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以單一灌輸為主,缺乏與新生的互動、溝通和交流。4.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時間把握存在誤區在長效機制的構建上,大學生入學教育缺少統籌規劃,缺少短期教育和長期教育的系統計劃和設計,忽視前延、后續教育,入學教育停留在“講一講”,“看一看”,“訓一訓”,“等一等”的局面,無法根本解決新生切實關心的學會生活、適應生活、熱愛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等問題,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調查中,發現僅有15%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對他們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有較大幫助。
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策略
(一)以人為本,入學教育需理念先行古希臘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4]“以人為本”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育人理念。這既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也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從學生收到院校通知書開始,就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走近學生,了解學生。首先,了解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人數、性別構成、學生生源地、家庭成員相關情況等基本信息,并且建立班級數據庫,便于日后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準確評價。其次,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形成師生間積極良好的雙向互動。大學新生上大學前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在班主任的監督下學習,獨立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并且對自己的認識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進入大學后,新生需要在輔導員的幫助下,重新認識、評價自己,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第三,關心扶持弱勢群體,樹立自信,走出陰霾。教師要特別注重對班級中弱勢群體,如對來自貧困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撫養家庭、有服刑人員家庭、吸毒家庭的學生的關注,傾注滿腔愛心,創造和諧氛圍,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
(二)優化內容,入學教育需豐富多彩“教育的目的一旦隱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就會通過活動產生各種情感體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教育者預先設計的境地?!保?]面對“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主動加強學生對學校豐富生活的了解,鼓勵學生參加適合自己的社團,樂于參與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發揮自己的優勢,增強自我效能感。同時,高??梢詫⒁恍﹤鹘y教育中沒有涉及,但是與大學生活相關的內容納入入學教育體系。在新生入學教育時,高校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增強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明確自身在大學四年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認清戀愛與學習、生活的關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時了解、疏導、解決新生遇到的困惑和難題,開展必要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科學、文明、進步的生活方式;注重將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內容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引導學生早準備、早規劃,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三)朋輩引導,入學教育需方式創新對學生示范作用最大的群體是他們的同輩群體?!皞鲙蛶А薄靶±蠋煛钡慕逃绞綍Ч^好。同輩群體年齡相同或相近,關注事物的興趣點相同或相近,對彼此的心理世界也更加容易了解和理解。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朋輩教育開展幫扶活動是很有效的一種形式。高年級中的優秀生,其事跡和在學校良好的行為表現,對大學新生起到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新老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影響,促進了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增進了高年級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責任心。但在朋輩教育時,應該注意教育和影響的典型性、方向性、全面性,比如為新生班級配備學習方面的引導員、配備生活方面的咨詢員,既要關注新生的生活適應、學習適應,更要關注新生的心理適應,使新生愉快生活、勤奮學習,學有方向,趕有目標。
【關鍵詞】大學新生 入學教育 學生工作者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7-0067-02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直接影響到大學新生的大學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對于大學新生的四年大學生活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大學新生在適應大學生活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普遍增加,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開始更多的引起各高校的重視,都加大力度對如何做好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展開研究,并得出較成體系而科學的理論經驗。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我們從學生工作者的視角研究了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愛國與愛校教育、法紀與自律教育、專業與學習教育、生活與人格教育等,而開展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目的則是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自覺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及方式,處理好各種關系,逐漸培養成高素質、守紀律、講奉獻、適應能力強的合格大學生。[1]
首先談談愛校教育,大學新生在入學前對即將踏入的大學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了解,但比較膚淺,對自己所在大學的認識還只是局限于一些物理上的信息儲備,并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升華為一種情感上的認可,甚至找到切身的歸屬感?,F在各高校針對愛校教育都有一些較為成熟的方法,如讓大學新生觀看學校歷史影音資料,邀請知名校友為大學新生做演講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結合實際,直觀地向新生講解學校的校園特色、人文氣息等,還可以結合自身在學校里的生活、學習經歷向大學新生校教育。
自律教育對大學新生來講至關重要,而自律教育成效則直接反映到其自身生活、學習狀況上。在上大學以前的學校生活相對約束性較強,給予學生的自主性遠少于大學,絕大多數大學新生對于大學里相對自由和獨立的生活學習狀態都沒有經驗儲備。引導大學新生形成較高的自律意識,有效而充分的利用時間,妥善安排好生活,正確走上求知學識之路是我們的工作重心。我們應盡早將大學“自由”的生活學習模式告訴他們,并以老生中的成功或失敗例子佐證說明,讓大學新生全面地認識到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印發宣傳冊、舉行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告之他們正確而科學的生活學習方法。
再談專業教育,專業教育的主要內容是:①教育新生加強自強、自立和憂患意識,在思想上確立為社會服務而學習的觀念;②向學生介紹本專業的知識結構、課程結構,就業前景及勝任的工作領域;③向學生介紹學科發展情況、理論前沿和專業前景,并強調學好基礎課對專業課的重要性;④請高年級學生介紹自己的專業思想形成過程,交流學習專業的心得與體會。[2]我們除了緊扣以上幾點以外還可以結合專業自身的特點展開更為實際的輔助教育方式,如化學、物理、生物類專業,可以在學院的支持下組織大學新生到實驗室參觀,而歷史、哲學、文學、外文類專業,則可以開展書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大學新生們對自身所學專業的了解微乎其微,而對專業的了解程度又將對學生今后學習的興趣、態度、方法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做專業教育時絕不能有任何懈怠。我們還可以設立“學長服務平臺”、“專業知識咨詢頻道”等比較靈活、可操作性強而更全方位的信息傳播渠道。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還可以為大學新生介紹“轉專業”、“輔修”、“雙學位”、“交換學習”等相關政策。
學習教育在做好自律教育與專業教育之后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存在明顯的差異,突出表現在:①課堂教學方式上的差異;②考試方法上的差異;③教學課程設置與課任教師安排上的差異;④教學場所與教學時間安排上的差異。[3]這些變化對于大學新生具有相當大的沖擊,因而學習教育必不可少而且還必須有一定的時效性。我們應該針對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的主要差異,幫助他們提高對這些差異的認識,并對這些差異存在的原因做深入的解析。讓他們從大學強調自主、發散、探究學習的根本機理出發,切實去感知并及時有效地適應大學學習,順利地進入學習正軌。另外,我們還可以有目的性地啟發他們對于新學習環境、方式、節奏的興趣,從積極的層面上去促進大學新生對于大學學習的認同。并從側面對他們進行引導,引導他們主動去掌握大學學習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規律,甚至主動去探索如何做好大學學習。
再看生活教育。在進入大學前,大學新生都處于“監管式”生活狀態,進入大學后則是自由的生活模式。恰如厲以寧教授的“自行車理論”所說,自行車車速越快越難控制,越容易發生事故,因而生活越是自由,越是少了約束,大學新生們越易迷失,越易失去自我。而使大學新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出發點。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自立精神,克服依賴思想,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要培養他們的自信精神,使他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盡快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風格和行為習慣,以適應新環境的需要。要培養他們的自強精神,使他們逐步樹立頑強拼搏、勇攀高峰、戰勝困難,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質量。[4]大學新生自身經驗的缺乏,導致在看待問題,辨別是非上有較大的欠缺,因而在入學后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進行多方位的引導,還可以建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幫扶體系,由參與學生工作的老生們親力親為,密切地關注大學新生生活,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為大學新生點亮生活的航標燈。當然,一切問題應該從最根本出發,對大學新生生活教育,我們應側重于對大學新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對于生活中的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的提高。
最后再談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范圍較大,涉及面較多,但每一項都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做到系統科學,循序漸進且寧缺毋濫。我們可以從個人品德、思想素養、道德素質、人生理想與人生目標等方面入手。個人品德、思想素養及道德素質主要是指大學新生自身精神層面的內涵,強調對正確的道德觀念、積極健康的思想素質、規范的個人操行都有較為深刻的理解。除了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相關學習以外,我們還可用“楷模效應”、“名人效應”、“榜樣效應”等方式來正確引導大學新生。而人生理想與人生目標,不僅對大學新生的近期進步有很大影響,甚至對其長遠發展都有著深刻影響,可見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對大學新生來說必不可少也極其重要。同志“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上指出:“青年大學生要有理想,同時還要有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和腳踏實地,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廣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認識我們的國情,要有堅韌不拔的充分思想準備,取得成績時不盲目樂觀,遇到困難時不氣餒悲觀。創業維艱,奮斗以成。歷史的勝利和成功,永遠屬于具有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的艱苦奮斗的人們”。[5]足見幫助大學新生盡早樹立合適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的意義之深遠。對于理想教育,我們可以選擇簡易例證來引導大學新生,也可用本專業杰出校友的經歷來加以佐證,如邀請同專業的“翹楚”為大學新生做勵志演講,也可以深入地介紹專業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社會中的影響等。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是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參與。學生工作者是大學新生接觸最早也是接觸最多的人,因此,學生工作者在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可以說其工作績效直接影響到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成敗。學生工作者一定要勤于學習,善于反思,勇于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明確自身職責,了解新生需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對在這項工作中所擔當的角色以及對自身職責的知悉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把上文中所提到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與途徑了解清楚,把任務與使命理解透徹,對在開展工作過程中我們所承擔的職責有深刻的認識。我們必須在開展工作前做足準備,對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所涉及的各方各面都有較為全面而系統的掌握,不斷強化我們的角色意識,加深對這項重要使命的認識。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與大學新生的角色進行交換,從大學新生的視覺出發去了解大學新生的需求,去把握大學新生的動向,切實保證在明確自身職責的基礎上對開展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火候”拿捏得當,而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具備適宜條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必須具備足夠的能力與良好的素質。一個好的學生工作者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首先,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不辭勞苦的敬業精神。其次,必須對相應專業有足夠的認識,對學生在校過程中遇到的重要事項比如課程安排、實習安排、畢業設計等清楚明了。第三,必須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必要的知識,掌握與大學教育相應的教育方法。第四,必須明確自身地位,既是學校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也是學生的朋友、學生利益的維護者。[6]
我們的自身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新生教育的好壞。我們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素質與能力,如自身判斷是非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處理突發事件能力,過硬的心理素質,能夠從容應對普遍發生的疑難雜癥,能夠承受來自學校、家長等多方面的壓力,能夠在大學新生面前樹立起“活榜樣”形象。
我們還應具備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相應的教育方法。我們必須具備較好的交流、溝通能力,在開展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必須避免因為我們自身的交流、溝通能力差而影響全局,甚至給大學新生教育的施行增添障礙。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歷史、地理知識,對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對少數民族的生活起居、風俗習慣都應知曉。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社會責任感、人文關懷感,對于社會上的風氣,社會中發生的事情有正確的辨別和合理的判斷,對于社會中的悲喜之事給予適宜的反應。
第三,加強自我反思,主動探索創新。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時代不斷向前發展,帶來了更多新的難題。在新的機遇與挑戰下我們首先必須重視現階段大學新生教育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現階段的問題主要表現為:①從事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員流動性大,人員結構單一,專業人員不足。②入學教育中存在著一定的形式主義傾向,片面注重和追求入學教育的表面形式。③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周期短,列入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規劃所占權重偏小,缺乏較為完善和合理的考核評定體系和指標,長效機制不健全。[7]
在正確地審視這些問題后我們發現在大學新生教育中能夠去主動探索創新是一個極為迫切而切合實際的要求。首先強調的是主動,我們知道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指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它包括互相聯系著的三個方面:第一,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地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第二,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第三,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8]
一個人的主動性大小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開展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主動去摸索規律,主動去探清所遇到的問題,主動去了解所發生的案例,主動去研究、分析、解決在現階段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必須主動去通過學習來不斷提高開展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技能,我們還必須秉持探索創新理念。當前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出現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敏銳,這些問題的直接后果便是大學新生教育意義銳減,收效甚微,而帶來的間接后果則是大學新生的抵觸,社會的評判與職責。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不斷地去探索問題存在的根源,并積極探索新方法來消除類似問題的發生。我們必須堅持在解決存在的舊問題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去創造出更合適宜,更加有效的新方法。目前,我國已經有不少高校開始嘗試新的方法,如北京師范大學開展的成長訓練營、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開展的新生入學適應性輔導活動――“同心圓”項目、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開展的團體心理輔導等。總之,創新在當今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中是應大力倡導的,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必須堅持以“創新”為導向,貫穿整個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為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創出一片新的天空。
參考文獻
1 黃維秋.大學生入學教育體系的構建及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5(4):87~89
2 李榮光、王發棠.淺談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問題[J].山東農業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4(1):147~151
3 王宜勤.對大學一年級新生教育的思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3):86~88
4 羅 莉.大學新生不適應性及對策淺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56~58.
5 .文選、繼承和發揚的光榮傳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侯曉蕙.大學新生問卷調查及教育問題剖析[J].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學報,2006(2):59~61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orientation education is the annual routine work and also an important work. It is the first part for students' entering the college. The freshmen orientation education is to let students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life,its major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self-understanding and the way of succeeding in school.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to do well in freshmen orientation work.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freshmen orientation work. 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men,school entering educational mod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doing well in military training,building a systematic system and making good use of the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關鍵詞: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軍訓工作;校園文化
Key words: freshmen;orientation program;military drill;campus culture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7-0196-01
1大學新生的特點
1.1 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多樣化新生一般政治意識較薄弱,他們雖然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和社會的發展,但更關心個人的生存環境和發展,價值取向不斷向功利性、實惠型轉化。許多學生參加學生組織和大學生活動是為了加學分和獲得榮譽,對自己沒有好處和實惠的事情漠不關心。
1.2 獨立與依賴的雙重需要渴望獨立是大學新生的一個顯著特點。大學新生剛剛走過高中時期高強度的學習階段,特別渴望能有一個自由的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進入大學后,新生面臨新的朋友和同學,新的環境和生活方式,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課余時間,他們感到新奇和輕松,獨立意識更加強烈。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大都缺乏獨立生活的經驗,涉世不深,不懂人際交往的技巧;自尊心強、自我意識強,對與同學和老師關系的處理上感到茫然和無助,在要求獨立的同時也易產生孤獨感。
2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構建
2.1 做好新生的迎新工作在新生走進大學校們之前,對大學的憧憬都是極其美好的,因為他們認為人生的價值體現和夢想的實現都是在大學時期完成的。迎新工作中的領導老師的解疑答問,甚至是一個支持的眼神、一個和藹的微笑對于他們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于來自祖國各地的學子感到無比的溫暖。這時,無論他們提出多么不可思議的問題,都要細心地給予解答。
學院每年的迎新工作都是學生工作老師全員出動親自參加,并且配以教師情況的介紹,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學院、了解專業,教師也能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個別特殊情況,如來自單親家庭的,來自少數民族的,來自低保生活家庭的。對學生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對于接下來的入學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
2.2 開展軍訓活動,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我國新兵役法規定,高等院校的學生就學其間必須接受軍事訓練,這是時代賦予高等教育和軍事部門的共同責任。軍訓是新生入學的第一課,是對新生的意志力、吃苦耐勞能力、組織性和集體榮譽感等方面的綜合考驗,開展軍訓對于學生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牢固樹立國防意識,培養民族精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多年來,我校在入學教育環節中都是將軍事訓練與入學教育有機結合,特別是在軍訓中的各項考核評比及大型軍旅歌曲比賽,使學生在訓練同時增加團隊意識的培養,增強集體觀念,集體榮譽感。把軍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良好的文明道德習慣帶到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之中,對于學生是受用終身的。
2.3 開展全方位引導與思想教育工作告別了緊張與忙碌的高中學習生活,對于剛剛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突然的放松,多人的寢室環境,集體用餐的食堂,十幾門的課程設置,外語計算機的等級考試,突如其來的一切改變,使很多學生不能很快很好的適應。特別是對那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學生和被調劑的學生,對于沒有考到理想的大學和專業,讓他們很難過,再加上現實大學的環境與理想中的差異。會使部分同學感到壓抑,困惑,在迷茫中度過。如不及時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勢必影響他未來的學習生活,甚至影響心理健康,埋下心理疾病的嚴重隱患。這就要求輔導員老師能夠給予及時的解答與幫助調整。
3心理健康教育
3.1 心理測試新生入學后,我院都統一組織全體新生進行心理測試問卷填寫,并將資料匯總,進行分析。
3.2 心理健康講座根據心理測試結果,有針對性、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心理知識講座和學習。對學生進行環境適應教育,挫折教育,人際關系和諧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等,如出現心理問題如何化解以及自助、互助途徑等等,引導新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嶄新的學習和人際關系。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
3.3 心理咨詢學生的心理困惑,僅靠思想教育工作難以解決,必須建立心理咨詢室,傾聽學生的訴說,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試,讓學生了解自己,正確評價自己,克服障礙,有問題主動尋求幫助。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交際能力
很多同學在中學階段,為了升學,無暇顧及其他。進入大學后,開始集體生活,由于缺乏社會經驗,不太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心理失衡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適應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實踐思考
一、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要性
(一)新生入學教育是關乎大學生長遠發展的內生需求
初入大學校園,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與新的管理方式,“不適應癥”使大多數新生表現的無所適從。社會經驗和思維論證能力的不足所導致的思想局限性,使他們的無所適從表現為迷惘、積極性不高。據了解,有些同學在進入大學之前懷著對未來學習與生活的憧憬與向往,通過自身努力,來到心儀的大學開始學習生活,對周圍的環境與事物充滿好奇與熱情,想要全方位發展自己,但卻因缺少對新環境足夠的認知與了解,對未來發展感到迷惘。另有部分同學,以考入大學作為人生努力道路的終點,抱有享樂主義思想,進入大學后,一直處于缺少生活目標的迷茫狀態。針對于以上各類問題,需要學校及相關負責老師擔當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給予有效的教育與引導,將新生入學教育作為新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堂課”,精心籌備,積極開展,最大限度的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環境,完成心理轉變和角色重塑,為未來發展奠基。[2]
(二)新生入學教育的開展能夠有效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
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環節,它的有效開展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效果,是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良好開端,關系到學生未來發展、生涯規劃及正確三觀養成,是“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校良好校風與學風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必須充分認識開展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要性,將新生所面臨的各類問題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相結合,以解決新生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重視新生未來發展,對其進行生涯與目標指導規劃,關注新生心理轉型與角色重塑情況,及時做好引導教育工作,為新生順利平穩的度過入學適應期做好教育保障。[3]
二、新生入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隨著高等院校新生人數的不斷增長,以及“00后”學生在思想意識、價值取向上呈現出多元化的傾向,現行的新生入學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了新生入學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生入學教育缺乏系統規劃和目標定向
一方面,新生入學教育大多由學校不同部門根據各自職能任務為學生進行分門別類的講解,實踐過程中各自為戰,部門間缺乏溝通,往往只顧及各自部門的管轄范圍,導致教育內容上條塊分割嚴重,缺乏從系統性、全局性的角度統籌考慮,難以取得預期效果。[4]另一方面,新生入學教育大多采用集體授課的方式,整體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周,多為老師向學生的單向灌輸,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雙向溝通較少,難以有針對性的去了解學生的困惑、需求。
(二)新生入學教育專業師資較少,課時相對不足
大多數高校未配置專業師資從事此項工作,承擔這項任務的老師以新生輔導員為主,其他專業課老師為輔,有的甚至由學生兼任,由于新生入學教育集中在開學期間,配置的課時較少,輔導員承擔的工作極為繁重,難以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師資水平的參差不齊導致教育成效有所下降。[5]
(三)新生入學教育教學模式陳舊傳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過程中,新生入學教育的教學內容往往變化較少,經常是一套教案一用好多年,內容較為陳舊,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與變化,老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應付的心理。另一方面,教學方法上多為老師講、學生聽,課堂互動較少,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教育過程流于形式,導致授課內容不能深入人心。[6]
(四)新生入學教育缺乏人文關懷,難以從學生面臨的實際情況出發解決問題
學生剛剛從中學步入大學,從父母的關懷中走向獨立,從原來熟悉的人際圈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際圈,加之入學軍訓較為勞累,學生面臨環境、人際交往等諸多變化,心理壓力較大,在現行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中,缺乏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的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平穩的實現角色上的轉換。
三、提高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質量的幾點思考
隨著國家教育形勢的發展變化,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但在新生入學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使得新生入學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內涵有待深入,內容有待豐富,針對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出現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一)做好頂層設計,實行“校、院聯動”的工作機制,建立多層次、長周期的新生入學教育模式
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建立起校、院兩級合力管理的工作模式,由校級職能部門負總責,制定入學教育的總目標、分目標,形成多層次的目標體系,確立新生入學教育的指導思想、教學原則、教學內容,形成總體實施方案,院級職能部門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及資源優勢,負責新生入學教育的具體實施,這樣的工作推進機制,兼顧了原則性與靈活性,既能保證工作大方向符合既定原則,又能激發各個學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學院的比較優勢,挖掘自身潛力,提升工作成效。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多層次、長周期的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可以將新生入學教育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錄取后至開學前”階段,通過信函、互聯網公眾號等方式,將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提綱挈領的傳達給每個學生,保證學生在暑期期間就對大學生活建立初步印象,二是在開學一個月之內,完成現有的常規入學教育,三是在一學年完成以后,堅持問題導向,將過去一學年發生的各類事項與學生進行交流,向學生答疑解惑,解決具體問題。
(二)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建立更加符合新生特點的教學模式
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必須抓好教師隊伍這一關鍵少數,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專業水平高的入學教育隊伍,強化對從事入學教育的教師的培訓力度,保證這支教師隊伍講政治、懂政策、會技術、肯鉆研,同時,拓寬入學教育隊伍的人員準入范圍,引導優秀校友、行業內專家、高年級優秀學生等群體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讓每一項學習內容形象生動、更接地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習內容深入人心。
(三)提升入學教育的科學化水平,保證教育內容與時俱進
做好新生入學教育,要堅持與時展、政策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入學教育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在教學內容的制定上,應當緊扣時代主題,緊跟形勢的發展變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時變時新,在教學方法上,要強化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度課堂氣氛,保證學生對學習內容能夠聽得進、記得住。
【關鍵詞】 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問題;對策
地方高校是指隸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特區,大多數靠地方財政供養,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學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以“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為辦學宗旨,以“服務于地方經濟”為辦學理念,以“培養能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地方高校在辦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它不僅擁有與其他普通高校不同的特點、辦學宗旨和辦學使命,同時也擁有著特殊的生源群體。如何能快速把握地方高校學生特點,在最佳時期,采用最適合的方式進行入學教育,使其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取得實效,對于是否能扎實推進地方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至關重要。
新生入學教育作為新生走進大學校門、開始求學之路的第一課,是大學生打好基礎、完成角色轉變、樹立信心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形成良好紀律觀念、行為準則的關鍵時期。因此,如何更好的提高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實效,對于引導大學新生盡快轉變學習觀念、改進學習方法、適應大學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國內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
1、國內地方高校入學教育的現狀
從國內的情況來看,各大地方高校對新生入學教育都非常重視:
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每年都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入學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黃山學院程軼宏等人在入學教育中引入“導師制教育”,即建立大學生學業導師制度,聘請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大學新生的學業導師,為學生量身定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由此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本專業領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他還強調實行“‘生態位’教育”,即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創造條件為學生開辟一條個性化的發展道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通過為新生量身定做新生入學教程、請各學科專家進行講座、開展新生素質拓展訓練和軍訓的方式對新生進行全方位的入學教育;另一方面,各大地方高校也在進行入學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華南師范大學陳岸濤教授在總結多年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體驗式入學教育模式”,強調在入學教育過程中要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新生并非消極、被動地接受來自學校的各方面的信息,而是通過一系列具有理論性、趣味性、情感性的活動去培養學生從內心對學校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熱情,由此引導學生主動的去融入大學的文化,享受大學的生活,去思考自己需要從大學的沃土里吸取哪些養分,幫助自己成才;上海金融學院國際經貿學院的王文娟老師建議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指導,進行新生入學教育。他認為尚未滿足的需要將驅使人的行為,不同層級的需要構成了一個層次化的整體系統,驅動主體不斷地追求高層級的需求。
2、國外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
從國外情況來看,美國應該是發展起源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國家,16世紀開始實行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上世紀70年代真正開始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進行廣泛的研究和關注。美國的新生入學教育目的在于使新生盡快地熟悉、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順利完成角色轉變,從新生做入學準備(甚至更早)便開始,一直到大學一年級結束,是一個持續影響的過程,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并由多部門配合完成,具有高效、持續性、整體性等特點。在入學教育的時間上,哈佛大學等一系列名校都將入學教育時間定為4周,有的學校甚至把入學教育的時間提前到新生報到之前甚至更早,并且貫穿整個大學一年級;二是在教育內容上,突出“如何上大學”,“怎樣學習”,例如某些高校會在開學前一周制定內容豐富的輔導課程,包括圖書館資源的利用,計算機軟件的使用以及宣講美國的本土文化等;三是在教育形式上,靈活多樣,特別是知名校友參與入學教育效果較好,例如德保羅大學和當地政府合作的 “校友信息及知識共享”項目,通過建立完備的校友信息庫,為每位新生和知名校友搭建起溝通的平臺,確保每位大一新生都能得到“校友導師”在專業學習以及就業方面的幫助;四是在教育對象上,學校將學生家長也納入入學教育體系中。以哈佛大學為例,學校邀請新生家長用書信的形式向院長介紹孩子的特點和家長的期望,幫助學院在室友搭配等方面更好地服務于新生。同時,學校在新生入學中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愛校教育,主要是通過邀請新生家長來學校參觀宿舍、認識子女的同學和同學父母、就業處跟家長交流就業問題等形式增進對學校的了解和認同。
二、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1、入學教育在時間維度上缺乏連續性和長效性
如今,絕大部分高校都已經重視并開展學生入學教育工作,入學教育普遍都集中在開學前一周左右,具有“短、平、快”的特點。新生進校時,對生活、學習、環境等都有強烈的憧憬,大都處于茫然和探索適應狀態。短時間的教育能對新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但很多教育內容對他們來說可能會空洞。因為在專業發展、職業規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困難和疑惑可能會在未來四年中慢慢顯現出來。短時間的入學教育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如今高校的入學教育缺乏時間上的連續性和長效性,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應該貫穿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活,并在不同階段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
2、入學教育內容設置缺乏整體性
目前,大多數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校情校史介紹、學院介紹、專業介紹、學籍管理規定、軍訓安排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新生必須要了解的知識。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內容應該納入入學教育知識體系之內。比如人際關系的處理、社會誘惑的抵擋、自我定位的確立等等。這些問題是從高中“三點一線”父母學校管教式生活中走出來的新生最容易碰觸到的敏感問題。
3、入學教育形式比較單一,缺乏互動
目前,我國地方高校的入學教育多采用集中式、灌輸式教育,基本上都僅限于集中全院的所有學生或是分專業開展課堂式教育,學生沒有主動參與到受教過程之中。很多高校在入學教育時僅僅將新生看成是教育客體,進行單向的灌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獨立性。單向的教育比較主觀,缺乏與新生的雙向交流與互動,難以了解新生的所需、所想、所求。同時,單一的教育形式也顯得枯燥乏味,容易給學生造成走過場的印象。
三、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對策
1、明確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目標
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目標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提高新生適應性目標,即通過入學教育消除新生在學習、生活上的不適應,使新生盡快的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轉變學習和生活觀念,開始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引導學生以全新的面貌和飽滿的熱情迎接未來的大學生活;第二是發展性目標,即引導新生認識大學、融入大學、掌握大學,幫助新生了解自身專業的發展前景和市場對人才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主客觀的實際對大學生活進行規劃,初步擬定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努力與發展方向;第三為自我實現性目標,地方高校的入學教育必須要體現服務于地方經濟,為地方經濟和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一辦學理念,要將地方高校的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目標與大學生的自我實現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新生入學教育讓學生樹立“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意識,幫助新生明確發展方向,制定合理的職業目標。
2、合理制定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內容
入學教育方案的制定要緊緊圍繞入學教育的目標,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精心設計和安排。首先,為提高新生基本適應能力的需求制定方案。當今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相對優越,生活自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總體偏弱。因此,進入大學后,學校應該從生活上、心理上和學習上幫助新生適應新環境。具體來說,實現適應性目標的方案迎包括如下四方面內容:一是要做好生活環境方面的指導和教育,包括介紹校園及周邊環境,詳細告訴他們有關就餐、住宿、就醫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問題;二是要做好規章制度方面的指導教育,包括統一組織學校新生手冊,做好校規校紀的教育,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幫助新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良好行為規范;三是要做好新生心理適應指導教育,幫助新生了解和正確對待可能存在依據新生需求,制定入學教育方案的心理不適應現象,并介紹一些自我放松、調整的方法和策略,及時解決心理方面的適應問題,同時要指導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集體精神和團結協作意識;四是要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是新生進入大學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入學教育方案應重點向新生介紹大學的教學特點、專業學習的要求和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新生了解本專業的培養計劃和就業去向,掌握學籍管理、學位授予、考試規定和學分等方面的規定,了解學生獎勵評優的種類和具體條件要求,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
其次,為實現新生發展的需求制定內容方案。目標是個人所期望的成果,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和執行力,它是人發展的方向動力所在。許多新生在高中階段把考上理想的大學作為奮斗目標,進入大學便實現了原有目標。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要幫助新生確立新的目標,找到新的理想和夢想。具體來講,方案中應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進行校史校訓教育,幫助新生理解大學,激發愛校熱情,找到榜樣力量;二是開展入黨啟蒙教育,確立政治上的追求目標;三是培養新生責任感和成才意識,將自身的成長和學校、社會的發展相結合,激發其內在成才動力;四是通過專業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新生了解社會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引導新生思考如何完成大學階段的學習發展,指導他們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初步擬定個人發展規劃,激發新生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熱情。
3、積極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學教育實效
不同的入學教育內容應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提升相應的教育實際效果。可以分為講座、報告、會議為主的群體密集式課堂教育形式,座談會和小型交流會為主的分散式互動形式,示范性、驗證性和啟發性為主的言傳身教方式,以及情景體驗式入學教育模式等。具體來說,講座、報告、會議的形式適用于常規的安全教育、校規校紀、入黨啟蒙等內容;座談會和小型交流的方式對于專業教育、學習方法、職業引導等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體驗式入學教育模式適用于新生心理疏導、集體主義精神和責任感培養等方面,通過精心設計系列化活動,讓新生在體驗性、互動性、趣味性的情景中感受大學;學校、學院邀請優秀學生回母校為新生講述成功經驗以及聘請德高望重的老師言傳身教等形式,可以充分發揮典型事例的示范性、驗證性和啟發性,能激起學生的反響和共鳴,效果良好。
4、延長新生入學教育時間跨度,將入學教育分為 “啟蒙期”、“強化期”和“消化期”
短時間的集中教育不能完成新生對大學的了解和適應,新生入學教育時間跨度應該向兩端延長,分為三個步驟展開。初期入學教育應提前至新生接到錄取通知書、進入大學校門之前,集中入學教育應安排在開學后的前幾周,后續入學教育應延續、拓展到整個大學期間。新生入學教育的三個階段具體情況如下:
啟蒙期:從學生接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就應當對新生開始進行學前教育,例如學校通過制作和發放內容詳實的新生入學指南,讓學生和家長提前了解學校概況、大學的精神和校園文化、大學學習與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隨錄取通知書郵寄學校的明信片和邀請信的形式,邀請家長跟隨孩子一同到校參觀,增進學生及家長對學校的情感,培育學生及家長對學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強化期:新生入學后,在前兩周系統性地開展入學教育,通過對校情校史、學校發展、學院情況、專業設置、就業情況、學生手冊等方面的介紹和梳理,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強化這些內容在新生頭腦中的印象,使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活方面建立起更加系統的認識,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合理地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
消化期:新生了解和適應大學需要有一個過程。因人而異,這個過程也許會經歷一學期、一學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因此,在新生入學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需要通過各種形式、內容豐富的活動去幫助大學生轉變觀念。在形式上,學??梢圆欢ㄆ诘呐e辦校園專題講座,學生座談會或者經驗交流會,并且還可以通過校園網絡資源的利用,搭建網絡平臺。不要局限于大規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而是要整合資源,模塊化教育內容,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展開。
5、部門協同、師資整合,為入學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校內校外各方面的內容,僅靠某個或某些部門難以取得理想效果。新生入學教育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并按照預期方案統籌推進。在入學教育的實施者上,不應該只是學工系統工作者,還應該吸收從事教學工作的優秀教師,行政管理人員、校內外相關領域的人員以及高年級的優秀學生加入教育工作隊伍。新生入學教育時間上合理排序,內容模塊上合理分布,力量聯動上合理統籌,實施主體上資源整合。確保學校各個職能部門聯動、學校與學院專業教育聯動,這樣既能彰顯學校整體實力,又能體現以專業為立足點的學院特色,從而提高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由于地方高校在辦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具有特殊性,必然要求準確把握學生特點,認清當前地方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采用最適合與恰當的方式進行入學教育。地方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應明確教育目標,依據新生需求制定入學教育方案,并積極探索新形式,提升新生入學教育實效。同時還應延長新生入學教育時間跨度,協同學校各部門部門、整合優秀師資,為入學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扎實推進地方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為學生的大學生涯和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潔. 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問題及工作方法[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7)111-112.
[2] 季宜敬, 何學軍, 楊琦.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內容及方式探究——以南京工業大學的實踐為例[J]. 高校輔導員, 2010(4)46-48.
[3] 慶承松, 陳發祥. 澳大利亞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J]. 中國地質教育, 2007(3)34-38.
[4] 張敏. 淺析當前大學生入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科學時代(上半月), 2011(8)341-342.
[5] 謝金梅. “90 后”大學新生存在的問題及與其相適應的入學教育方法[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2(5)47-48.
[6] 程軼宏等. 地方性應用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思考[J]. 價值工程, 2011(2)224-225.
[7] 張京, 谷趙, 姜茉然. 美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對我國高校的啟示與借鑒[J]. 教育管理, 2012(5)238-239.
【作者簡介】
新生入學教育是整個高校教育的關鍵第一步,也是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石。結合個性鮮明的新時代“95后”的特征,從師范院校入學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目前師范院校入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育理念、教育時間、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幾個方面提出有針對的建議,從而使得師范新生的入學教育更好得進行和落實。
關鍵詞:
95后;師范生;入學教育
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主要場所,而做好師范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是整個師范教育的第一步,對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大學教育目的的最終實現,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入學教育能夠給予處于人生重要轉型時期的“95后”師范新生提供有效、科學、及時的指導,并幫助新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師范院校的生活。目前,高校已經進入“95后”大學生為主導的時代,面對個性鮮明的“95后”,加上“教師”這一職業特殊性,就要求高校學生工作者們必須把握時展,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創新工作模式,幫助這代師范生盡快轉換角色,適應大學生活。
一、“95后”大學生的基本特征分析
1.性格特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目前高校關注的重點?!?5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備受家庭關注,享有良好的教育,從小自我意識和競爭意識較強。相較于以前的大學生,主要表現:第一,受挫能力弱。師范新生大多沒有經歷過磨難、挫折和失敗,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多選擇一蹶不振和逃避,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很容易沖動,做出非理性的行為。第二,內心敏感脆弱。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第三,自我意識強,但缺乏團隊精神。習慣自我思考和選擇,注重自我實現和滿足,較強的自我意識,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感受,不善于合作和分享,導致班級矛盾和宿舍糾紛的發生。
2.思想特征。第一,網絡依賴性強,人際交往能力弱。隨著信息化的發展,“95后”成長在高科技發展的當代,能夠熟練通過科技、網絡實現信息的獲取和溝通,對新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解讀,敢于提出質疑,勇于創新;但是由于對網絡新媒介的過度依賴以及在虛擬世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造成了對現實的缺失,表現出交往能力低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等特點。第二,有愛國意識,但理想信念薄弱。師范新生處于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中西方交流日益頻繁的時期,在社會現象、國家重大事件問題上,他們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在各種價值觀的沖擊下,某些大學生會往往容易片面、主觀、迷失自我,理想信念薄弱的現象。
3.行為特征?!?5后”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環境較優越,這一代學生更加重視個人享受,在自我管理、為人處世方面都明顯不足。同時,受社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95后”注重個人利益,行動帶有功利性,有目標但是不清晰,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二、師范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分析
現今,高等師范院校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研究相當重視,近年來我國各高校將入學教育作為新生入校后重要的教育過程和銜接手段,對入學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和實踐嘗試,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學生的主體思想、價值觀的變化,在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
1.忽視“以人為本”的理念。越來越多的高等師范院校沒有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教育最終結果是通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程度來實現的。因此,師范院校忽視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趨勢會極大地影響入學教育的質量。
2.入學教育的時間短暫。目前師范院校多數還采取傳統的入學教育,時間安排集中,一般為新生入校的一到兩周內,缺乏長期性和廣泛性。而入學教育是涉及新生思想、學習、生活、心理、人際等大學中面臨的所有問題的一個系統的過程,在短短一兩周內是不可能完成并取得滿意效果的。
3.教育方法陳舊。當前的師范院校對新生入學教育方式上大多采取的“灌輸式”方法,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能主動接受入學教育,更有學生將入學教育當作沉重負擔,不能有效起到入學教育的目的。因此,應該從根本上積極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喜歡接受能夠起到良好有效的教育方式。
4.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在高等師范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對象主體是師范新生,應該開展針對師范生的入學教育活動,但是我國師范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并未體現師范生的特殊性。我們應該以未來教師為出發點,根據時展的需要,對師范生的職業素質、專業素質以及全面基礎素質開展入學教育。
三、師范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實踐
1.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師范新生入學教育是高等師范院校為培養新生具備全面發展的新型綜合素質人才而進行的準備性教育?!耙匀藶楸尽睘楹诵牡目茖W發展觀對師范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以及所賦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使命,必將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具有深遠的意義。
(1)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師范新生入學教育中,教育學生的前提是要了解學生,了解新生對學校、專業的看法,了解新生對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有初步計劃,了解師范生對其職業的看法,了解新生的特點、個性,為師范新生入學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2)充分發揮師范生的主體作用。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以人為本”的入學教育原則體現。在入學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大學新生的主體性,尤其在強調承認和尊重師范新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發揮教育育人作用,培養大學新生更快適應大學生活,鼓勵師范新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性。
2.調整入學教育時間,實行長期化。新生入學教育不僅是學生入校的一兩周時間,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變化適當延長。對師范新生而言,在入校的一兩周內接受這么多的內容本身就有較大的困難,因而實施效果并不明顯,大多數同學是在茫然中度過入學教育,入校的適應階段需要一個過程,而入學教育時間的長期化工作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象。
(1)招生工作階段。在新生報到時發一份學院的簡介,包括學院機構設置及簡介,學校各處的位置及介紹等,讓新生在進校之前就對學校有個初步的了解。
(2)入學教育主要實施階段。這段時間的入學教育主要是結合前一階段的工作,利用具體化、生動化地教育方式,讓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和學習中,要貫穿適應性教育,引導新生深刻認識并適應角色,了解學生的各個方面,及時給予其所需要的必要幫助。
3.創新教育方法。入學教育方法是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為了更好實現入學教育的效果,有必要創新新方式、新方法,讓學生更快、更好的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1)加強師生交流,要將教師導航與朋輩教育相結合。
(2)采取集中與分散教育相結合。采用逐步引導、緩緩進入的方式,將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統一起來,以適合師范新生的心理。
4.教育內容要針對師范生。在高等師范院校入學教育中,“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根據目前教師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開展教育活動,使得學生對“教師”職業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從入校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不斷向“教師”靠近。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制訂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提高師范生以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素質。同時從學生的發展出發,積極把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內容融入到入學教育當中去,努力培養師范新生樹立全面發展的目標。高等師范院校的入學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是整個師范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需要我們在開展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使其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周爽.“95后”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方法的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206-207.
[2]田紅芳,楊超.入學教育與學生發展相結合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J].北京教育(德育),201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