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制度改革工作經驗總結
時間:2022-03-17 17:00: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制度改革工作經驗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一)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認真開展二輪延包后續完善工作。重點指導做好以下工作:在人均農地相對較多地區,堅持確權確地;在人均農地低于0.5畝以下等原暫緩延包的地方,確權確地有困難的,可采取確定農戶承包經營權份額的辦法,確權確利。同時,要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到戶工作,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權利,切實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并長久不變。依法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管理,指導做好農戶承包經營權證的登記、發放、備案和變更等工作。按照市委農辦、市農委部署,配合做好穩定完善土地承包關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的工作推進會等有關籌備工作。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管理和服務,探索以鄉鎮為單位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實現以農戶為主體,市場發現流轉價格,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流轉機制。加大工作力度,指導推進浦東新區曹路鎮、奉賢區莊行鎮、金山區漕涇鎮、崇明縣豎新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首批市級試點工作,力爭盡早運行。在此基礎上,根據市委農辦、市農委統一部署和要求,再選擇10個鄉鎮積極擴大試點。重點做好指導試點鄉鎮場所選擇,布置設計,制定試點工作方案、流轉規則、工作制度、文本格式,建立流轉信息平臺,協助落實相關人員和設施設備等保障措施,組織開展工作人員專題培訓,加強跟蹤服務等,確保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機制??偨Y奉賢區全國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經驗,積極爭取農業部的支持,在農業比重較大的區縣組織開展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擴大試點,推進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機制,依法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并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法》頒布實施作準備。指導區縣建立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機構,建立健全仲裁員隊伍,制定仲裁規則,以及仲裁調解工作制度和格式文本等,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指導鄉鎮依托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成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機構,建立健全調解員隊伍,調解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制定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培訓計劃,組織開展日常工作機構人員以及仲裁員、調解員業務培訓。
(四)推進土地承包與流轉信息化管理。探索建立全市統一的市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統,重點建立健全市、區縣、鄉鎮三級土地承包與流轉信息數據庫,實行土地承包與流轉信息化動態管理。今年在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的試點鎮,率先建立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網絡,鄉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內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平臺,實現流轉信息實時、透明、集中。
(五)開展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工作專題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加強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市委九屆七次全會以及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法規宣傳培訓,進一步提高各級農經部門和基層干部土地承包政策法規水平和依法管理、依法辦事能力,確保農村土地承包各項政策法規和穩定完善本市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
二、深化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一)推進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根據市委農辦、市農委總體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指導推進以建立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的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進改革的重點是:城市(鎮)化進程較快地區,特別是即將撤制的村;村級集體凈資產達到1000萬元,有長期穩定收益,改制條件較好的村;村級集體凈資產1000萬元以下,各區縣確定為需要改制的村。堅持先行先試,取得經驗后,逐步推開。會同區縣有關部門,指導試點村制定具體改制意見和工作方案,加強工作跟蹤服務和典型經驗總結宣傳。
(二)組織開展村級集體清產核資工作。對暫不具備產權制度改革條件的村,組織開展清產核資工作。重點做好清產核資、明晰產權、登記產權、建章立制等工作,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研究制定清產核資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專題工作培訓,加強清產核資工作的指導、服務與監督。力爭有一定比例的村完成清產核資工作。推進資產臺帳管理,強化集體資產監管。
三、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
(一)全面推進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按照《**市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暫行標準》,扎實推進本市第二批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試點工作,確保取得預期效果。總結宣傳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加大工作指導、服務和監管力度,重點做好嚴格制度、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審計監督、票據管理、隊伍建設等主要環節工作,切實加強村級財務監管,確保全年全市有70%以上村級組織實現財務管理規范化。到**年,本市基本實現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
(二)嚴格執行農村集體財務會計制度。一是全面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宣傳和培訓,指導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財會工作機構,配備財會人員,建立會計賬簿,規范會計核算,做好新老會計制度銜接和會計報表工作。二是規范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從今年起,本市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面實行全市統一會計科目設置和核算要求,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建立健全村級財務會計監管新機制。完善推行會計委托制的村級財務管理模式。總結完善現行村級會計委托制度,按照堅持村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四權”不變和充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利原則,以及“集中記賬、分戶核算,規范流程、先審后記,日常監管、定期公開”操作模式,完善會計委托運行機制,規范會計核算,加強會計監督。全面實行村級會計電算化管理,總結推廣崇明縣工作經驗,逐步建立村級財務網絡化監管機制,推行農村集體財務“透明、陽光、實時”監管。
(四)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和民主理財小組建設。組織開展農村會計隊伍“三農”政策法規、農經管理知識和財務會計實務培訓,提高農村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全面實現農村會計持證上崗。加強村民主理財小組建設,在試點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民主理財知識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民主理財水平和理財能力。
四、努力發揮農經統計和工作調研基礎性參謀作用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 農村會計委托 經驗總結 效能發揮
近年來,按照中央和云南省關于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委托的相關要求,云南省全省大力推行農村會計委托工作,并通過實踐,不斷健全這一制度,促進了農村集體資產增值保值。本文通過分析學習我國實施農村會計地區的經驗、實施效果、相關對策,分析探討云南省在當前的環境狀況下,如何加快推進會計制度,更廣更深地發揮其效果,保障村集體與村民的利益。
一、云南省目前的現狀和環境
自2005-2007年,云南省農業廳安排專項經費,在全省確定132個示范推廣單位,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截至2009年,全省129個縣全面開展了村級會計委托工作,1329個鄉鎮實施了會計委托,占鄉鎮總數的96.72%;13091個村級實行了會計委托,占村級總數的96.4%。全省共代管村集體資金總額達113.3億元。但是,在全省34萬會計人員中,高級會計師僅有858人,只占0.26%;會計師有1.9萬人,只占5.9%;注冊會計師有1957人,只占0.59%。全省已實行電算化管理的鄉鎮級會計委托機構901個,而配備的電腦數量僅1741臺,大約50個村民小組才擁有一臺電腦。
二、我國其他地區目前的現狀
1、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比較
農村經濟研究部經過對全國東、中、西部幾個地區的2749個行政村的調查,分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1)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其一,農村集體經濟總體上收入微薄。從調研可見,東部蘇州等少數發達地區59%的村集體收入為100萬元-500萬元,西部、中部各有91.4%、75.9%村莊收入在10萬元以下,絕大多數中西部及東部農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微薄。其二,村級組織債務負擔沉重。調查村集體平均負債水平為176.25萬元,東部村平均負債305.61萬元,中部平均負債52.48萬元,西部平均負債22.77萬元。
(2)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村集體組織的收入來源總體上比較單一,主要靠土地等資源的出租或開發收入,特別是高度依賴土地出租收益。
(3)村級集體可用資金的來源。調查表明,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來源中,村農業承包收入占到總收入的38.1%,即使在集體經濟收人比較高的蘇南、浙江、廣東、北京等地,其收入來源也主要是靠集體土地的出租、開發,以及少量集體資產或物業的出租。
(4)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途徑。東部地區村干部更多認為要靠招商引資、出租集體資產或集體土地的途徑來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中部和西部地區村干部則更傾向于爭取上級下撥或補貼。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平衡,資產的組織形式與結構的差別,也會使得農村會級制度在實施中存在差異性。在環境變遷,制度改革中,應把握當地的經濟特點及環境條件,因地置宜地實施農村會計制度,發揮其作用。
2、浙江省上虞市村級會計委托現狀
浙江省上虞市是我國最先實行農村會計制的地區,市政府從1998年就在全市推行在村賬鄉鎮代管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會計委托制。
(1)初始階段效果明顯。上虞市實行會計委托制起初三年的時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增強了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提高了村級資產管理的有效性;調動了群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并取得了兩個主要經驗:實行會計委托制,一是當地經濟比較發達,因為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委托制的配套工作手段,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二是村級經濟業務量要適中。
(2)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村級會計委托從2003年在浙江各地推廣至2006年,三年多的實踐表現出,預期效果并不佳:中心運轉很不正常,村級會計委托制度在有些村一開始就沒能有效推行,實際的實行率最多在40%一60%之間,而且每年還以10%的降幅下降;農村財務管理混亂情況依舊,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流于形式;鄉鎮政府負擔加重。
(3)問題存在的原因。自2002年以來,浙江省在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方面創造和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其機制也在不斷自我發展和完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村級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有待統一;村級會計人員培訓制度有待完善;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村級會計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實行村集體會計委托,對于規范村級財務收支行為,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加強對村級組織經濟活動的外部監督,預防村干部經濟腐敗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的問題也需引起重視。
3、農業大省――山東農村財務管理與現狀
山東省既有地處東部沿海的發達地區,也有中西部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存在著明顯的東中西部差異,而且是一個農業大省,以山東省為樣本進行農村財務管理和的狀況調查研究,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本次調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有:第一,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農村財務管理上有待規范和制度化,農村債務問題依然嚴重,新會計制度實施情況不樂觀,內控制度不健全等。第二,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的原因初步分析:領導重視不夠,認識上有的誤區,管理上缺乏規范性;財務管理隊伍不穩定、素質低、法律意識不強,缺乏有效監督,審計力薄弱。第三,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的本質分析:從村民自治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雖然村民自治一開始是村民自發形成的,然而它的普遍推行則要歸功于上級政府的推動,是一種政府主導行為。
4、實施制后取得的成效
村級會計委托的實施,增加村級財務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維護了村民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參與權。主要表現在:規范了村級賬務;實現了村務的及時公開,促使農村更加和諧;減輕了農民負擔,保持了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5、過程中突現出的問題
幾年來,村級會計委托服務試行工作進展順利,創造和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但也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認識不到位。一是部分村干部認識不到位;二是部分村民認識不到位;三是管理監督意識不強;四是一些有企業或業務發生頻繁的村,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鄉鎮干部對農村審計認識不到位。第二,制度執行不夠規范。一些村干部實行“家長式”管理,“以支抵收”;還存在揮霍浪費,“寅吃卯糧”,挪用村級經費轉移支付資金現象,集體資產流失嚴重。第三,監管不力。一是部分村級財務核算所管的賬大多只是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和按規定向村民收取的費用,村辦企業的資金大多游離于監管之
外;二是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對財務的監督乏力;三是存在把關不嚴的問題;四是部分村財務不夠公開。第四,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比較低。許多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機構人員,持證上崗人員只占42.42%,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僅占6.23%。第五,大部分機構辦公經費得不到保障。村級財務核算中心存在著主管部門、單位性質不明確的問題,導致業務經費沒有保障,辦公經費短缺。
三、目前農村會計的研究成果
村級會計委托制是在農村“政務財務兩公開”工作中產生的一個新事物。目前,村級會計委托制的相關文獻資料基本上屬于工作報道或者內部參閱資料,側重于描述村級會計委托制度的產生背景、主要做法和成效。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劉知林與金華市農經站孔祥衛的文章(2008)《環境變遷,制度演進:村級會計制的若干政策建議――基于浙江金華的調查》和東北財經大學經濟研究所的李懷文章(1999)《制度生命周期與制度效率遞減》為本文研究的主題提供了目標:什么是村級制的效能發揮的影響因素;如何更好地發揮目前制度的效能。
四、云南省在農村會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云南省目前的現狀的數據可以看出,村級會計委托制度的建設,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許多地區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存在不少問題。具體如下:內部控制環境較差;民主理財監督小組的監督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財會人員培訓的形式主義嚴重;會計電算化實行力度不夠;風險意識薄弱。
下面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為例,說明這一現象。
麒麟區農村集體財務會計委托工作主要經驗:領導重視。區、鄉兩級把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為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工作提供了經費保障;創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行農村集體財務會計委托制;打牢基礎,大力推進農村集體財務電算化管理;扎實工作,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建設。為進一步鞏固、完善和提高農村集體財務會計委托成果和效率,該區向上級部門提出如下建議:建議上級財政繼續加大對農村集體財務委托工作的經費投入;建議上級部門增加本區經營管理部門人員編制;懇請上級部門盡早理順農經機構體制建設,盡快將農經人員納入公務員管理,理順管理體制。
五、云南省目前如何發揮農村會計制的效能
對我比國實施農村會計地區的經驗、對策,說明云南省在當前在農村會計方面依然存在與其他地區相同的問題。農村會計制度的效果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深入地加強。
1、從理論上認識村級會計制度
制度是一個含義廣泛的概念。制度是在一個特定群體內部得以建立并實施的行為規則;制度本身也有一個產生、發展和完善以及不斷面臨被替代的過程。村級會計委托制是一項制度安排,其創新要受到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大環境的制約。我國集體資產制度的特點是一個集體范圍內的資產為該集體全體成員共同所有,但任何個人都不能單獨占有或聲稱擁有某部分資產的所有權,權利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是這種制度安排的基本特點。
2、因地時置宜把握實行方式
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人口素質的差別,認識的不同,地理環境的差異,以及社會制度的變遷,人口的流動,國家新制度的影響等等,都從各方面對農村會計制度和效果產生著影響。
3、通過反饋不斷完善
把不同地區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在執行時就給以完善,預防,不能讓已經存在的現象重演。同時,及時總結制度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查原因,找方法,及時貫徹落實,而且地區之間要經常討論交流工作經驗。
做好統計工作當好參謀助手
——××*統計工作的做法
近年來,我們在中儲糧總公司、分公司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糧食方針政策,嚴格執行《統計法》和糧食統計制度,穩定統計隊伍,提升統計人員素質,深入調查研究,搞好分析預測,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統計工作任務,為領導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大量的數字資料和分析材料,較好地起到了參謀和助手的作用,多次被分公司評為統計工作先進單位。主要做法:
一、強化領導穩定隊伍,提高認識轉變職能
糧食統計工作既是搞活糧食流通,提高流通效益的晴雨表和指示器,又是中央儲備糧計劃數量的直接反映,也是上級撥付費用補貼的直接依據。特別是在糧食購銷市場化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作用更為突出。當前,以收購、市場、價格三放開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即將全面推廣,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大步推進,傳統的統計工作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糧食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要求。糧食統計工作只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新時期做好統計工作的新方法,主動跳出單純而簡單地提供報表和數據的小圈子,實現由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才能發揮好統計工作的“信息、咨詢、監督”職能,才能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大局?;谶@種認識,近年來,中心庫在糧改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始終高度重視統計工作,不斷將統計工作推向前進。
1、穩定隊伍。統計隊伍的穩定,直接關系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為此,中心庫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各承儲庫企業必須配備專職統計人員,確保統計隊伍穩定。中心庫所轄4個代儲庫都配備了專職統計員,為統計工作全面健康發展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各代儲庫為統計人員配備了較先進的微機設備,并與中心庫實施統計聯網,實現了報表自動化,完成了超強報表,通用臺帳管理系統,中儲糧倉儲管理系統等軟件的應用。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堅強支持,為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統計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顯著增強。
2、抓好培訓。中心庫始終堅持定期與不定期和以會代培等方式,積極組織統計人員深入學習《統計法》、《山東省統計管理條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及糧食統計制度,提高了大家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近幾年,先后有8名同志參加了分公司和中心庫組織的統計培訓班,有效地提高了統計人員的工作水平,進一步規范了統計工作管理。統計隊伍呈現出三個明顯的進步:一是樹立起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大家愛崗敬業,熟悉政策法規,端正態度搞好調查,正確分析市場動態,客觀公正據實反映,搞好服務。二是掌握了合理的知識結構。在轉變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努力學習糧食市場經濟、政策法規及文化知識。三是提高了政治素質。能感悟到政策和變化對統計工作帶來的巨大影響,提高了認識和實踐能力,增強了參與決策,當好參謀助手的主動性。
3、提高待遇。隨著糧改的不斷深入,個別代儲庫因重會計,輕統計,重經營,輕管理,導致統計人員地位越來越低,工作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重,統計人員既要兢兢業業搞好統計工作,又要肩負其它任務。針對上述情況,中心庫一方面要求統計人員端正態度,樹立有為才能有位的意識,努力提高統計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多次召開代儲庫負責人會議,強調統計工作重要性,明確要求:統計人員要參與企業經營決策,參加有關會議,閱讀有關文件,并規定給予一定崗位津貼,同時單位要盡量少給或不給統計人員分配其它任務,使統計人員有足夠時間和精力開展各項工作,確保統計數字準確及時上報。通過多方努力,統計人員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中的作用較好地發揮出來,統計人員參與企業管理決策的積極性高漲,統計工作的地位有了較大提高。
二、規范統計基礎工作,認真執行統計規章
1、健全制度夯實基礎。要保證統計數據及時準確,就必須從基礎工作入手,大力夯實源頭數字,完善手續制度,強化監督落實。一是細化承儲企業制度。為更好地掌握統計數字的真實性,在認真執行糧油統計制度的基礎上,又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了《糧油出(入)庫情況報單》、《分庫點收支存報告單》、《中心庫統計百分考核辦法》以及溢余、損耗審批制度,使統計數字的準確性、時效性有了很大提高。二是規范傳遞手續。大力推進原始憑證傳遞制度規范化,能夠認真執行糧食統計制度,客觀反映糧油購銷存的實際情況,原始記錄齊全,傳遞手續嚴格,做到業務處理收有憑、支有據。三是規范臺帳登統。通過狠抓統計臺帳制度的落實,使各承儲企業能夠及時根據原始憑證登記統計臺帳,改變了統計數字依照會計數字“跑”的不良習慣。四是完善對賬制度。中心庫制定了《統計、會計、保管三方對賬互核薄》,規定:每月底業務終了,統計、會計、保管三方對賬,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加以解決。統計報表做到“三不報出”,即:不對賬不報出,有錯誤不報出,不經負責人審閱不報出,切實做到了帳帳相符,帳實相符,確保了庫存真實。在分公司及農發行的歷次庫存檢查中都順利通過,并受到了良好評價。
2、嚴肅統計工作紀律。嚴格遵守統計紀律,求真務實,排除干擾真實反映統計數據。是統計人員的神圣職責,也是義不容辭的義務。在工作中我們大力倡導說真話、報實數的工作作風,對各種統計報表的統計范圍,數字口徑,報送時間等按照統計制度要求做到落實堅決,并定期對統計數據的質量進行評議評估,對在統計工作中表現出色和堅持實事求是,敢于同弄虛作假行為作斗爭的統計人員中心庫給予通報表彰;對違反統計紀律的有關領導和統計人員,根據《統計法》的有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從而維護了《統計法》的嚴肅性,杜絕了虛報、遲報、瞞報、漏報、篡改統計數據現象的發生。
3、開展檢查評比活動。為保證中心庫統計工作的快捷,健康發展,我們按照“先自查,后互查”的原則,在每年3月份及9月份,組織一次統計質量大檢查,通過檢查,既肯定了統計工作中的成績,也發現和糾正了存在的問題,杜絕了違法亂紀行為,達到了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提高統計數字質量的目的。同時在轄區內開展了統計評比競賽活動,對評出的優勝單位給予一定的獎勵,有效地起到了鼓勵先進,帶動中游,鞭策后勁的作用。
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搞好統計服務
通過開展糧食統計調查,可以為糧食企業研究糧食流通的新特點,探索糧食產銷發展變化的新規律,促進企業發展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為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站在服務于企業改革發展大局的高度,按照上級部署,積極組織調查研究,切實加強糧食統計調查工作。
關鍵詞:勘察設計企業;預算管理
一、勘察設計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概論
現階段我國各行業中的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都主要是針對產品制造生產、倉儲管理、原材料設備購買配置等環節,但勘察設計企業不屬于生產制造行業,其在組織管理過程中的財務預算工作不再以生產制造和銷售經營為重點。由于現代化市場經濟的持續變化發展,勘察企業應當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市場經濟規律,加強自身的組織管理,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在其科技研發、技術應用領域中,做好關于日常工作計劃、未來發展規劃的項目預算管理工作。通過科學全面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構建,為建設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質量保證提供支持,提供優質的工程勘察、地基工程設計等相關業務,從自身行業特點和企業經營特色出發,加強各組織部門之間的協調管理,根據建設工程項目經濟目標需要,制定預算管理工作計劃,實施全面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
勘察設計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參照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目標,根據建設工程項目進行階段分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預算管理計劃。通常情況下,建設工程項目可以被劃分為多個環節與階段,它們分別是:工程項目的籌資規劃環節、工程項目的地質勘查與初步設計環節、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環節、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與竣工環節??辈樵O計企業的工作里主要集中在建設工程項目的前期兩個工作環節中,勘查技術工作者應當根據建設工程項目的規劃制定、設計方案,通過現場勘查、地質測量、地質數據分析等工作,對工程項目是否能夠實現進行分析和判斷,測量并記錄地質相關數據情況,將水文地質測量情況、巖土地層分布的結構情況、地下水儲藏、流量變化和流動方向等信息逐一收集并進行總結,如果有需要應當根據地質勘查結論,設計初步的工程項目施工方案,為建設工程順利進提供參考意見。勘察設計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還應當包括對建設單位、施工企業提供的設計方案論證、施工技術應用的科學性、合理性論證,確保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技術、施工水平滿足國家有關施工標準規范要求,應當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項目工程的設計圖紙、施工計劃進行審核,根據建設單位的需求提供勘察技術人員到建設工程現場進行技術指導。
勘察設計企業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和問題是,勘察設計企業是知識技術提供單位,也是具有服務性質的單位,因而要根據服務項目、技術能力獲得經濟收入。因此技術能力、科研水平是勘察設計企業提供自身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相應地勘察設計企業在科研項目上的預算額度也應當有所提高。其次,勘察設計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要根據項目工程同步進行,因此但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期限較長時,勘察設計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周期也相應被延長。
二、勘察設計企業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1.職能部門權限劃分不清
我國現階段的勘察設計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簡單地將財務預算管理等同與財務管理,沒有對財務預算工作分配固定的工作人手,將預算管理工作交給其他部門暫時兼顧,造成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混亂無序,部門負責人員甚至不清楚財務預算應當負責的具體項目。預算管理工作不能從建設工程項目施工情況出發,財務管理人員之間缺乏相互配合與溝通協調,財務預算編制項目有遺漏或者重復,財務預算管理不具備執行效果。
2.勘察設計工作的時間成本難以確定和統計
因為勘察設計工作要與具體的建設工程項目同步進行,很多勘察技術人員同時負責多個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工作,因此造成其工作時間上的重疊沖突、難以統計;同時,可以部分項目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有的甚至需要幾年時間,導致勘察設計預算管理也要等待審核,時間成本難以統計。最后,國家政策調整對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也有影響,勘察設計預算管理也受到波動影響,提高了財務預算管理的工作難度。
三、勘察設計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解決方法
1.加強財務預算部門與其他工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
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與建設工程項目的息息相關,為了切實提升財務預算管理效果,應當將預算管理工作與勘查管理工作聯系起來,根據勘察設計工作計劃,制定財務預算管理計劃,根據勘察工作的需要,在預算管理中節約資金成本支出,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財務預算管理不能夠被定義單純的資金數據計算,而是通過分析勘察設計工作中的資金、人力、物資等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最經濟合理的規劃分配,起到節約資源投入,避免財政浪費問題的產生。因此,只有做到了全員參與,財務與業務的高效融合,才能實現真正的預算管理,發揮出預算管理對影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進行高效管理和科學決策。
2.建立和完善勘察設計項目成本預算管理體系
根據勘察設計企業預算管理有別于其他企業的特性,有針對性地實施項目成本預算管理是一種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方式。勘察設計企業應根據自身項目特點和成本構成,積極積累原始數據和參照同行業的經驗數據,結合現代企業的管理要求,在項目正式實施前,由業務部門、項目責任主體、財務部門、計劃部門等按照項目管理的預期目標和實際情況,對項目進行盈利分析和工作計劃,聯合編制項目整體預算,完善預算調整機制,確保預算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由于勘察設計企業多數項目作業周期較長,且項目階段實施并不連貫,筆者認為,在整體預算的基礎上,應分別按照各個項目階段編制項目階段成本預算,作為項目整體預算的構成內容,實現即能對項目總體把控,又能在項目各個實施階段做到預算分解和監控,大大提高預算管理的成效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建立預算管理考核體系,嚴格執行獎懲
在提升預算編制科學性和準確性的基礎上,預算管理作為一種剛性約束管理機制,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體系,明確預算執行責任主體的權、責、利,從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加強管理,準確歸集各項成本預算費用。考慮到勘察設計企業具有較強的科技研發等特點,單純地依據財務指標作為評價和考核的內容,容易造成企業過度追求短期利潤,不利于勘察設計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應將一些非財務指標納入到預算考核體系中,比如科技研發、客戶滿意度、安全、技術質量等。預算管理必須嚴格執行預算獎懲考核,提高預算的執行力,避免出現預算下達執行,結果不考核或者考核獎不起、罰不動,削弱了預算管理的效果。
綜上所述,我國勘察設計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進行,要構建全面的財務預算管理機制,確保財務預算中使用各項數據的準確性,制定財務預算信息管理系統,利用預算管理系統將勘察設計數據資料、工程項目情況數據、費用支出管理情況集中錄入,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提高勘察設計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水平。(作者單位: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余蓉.信息化建設在勘察設計企業的實現策略探析[J].科技與企業.2012(06)
[2] 趙鵬.煤炭勘察設計企業如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J].煤炭工程.2012(S2)
[3] 黃木欣.關于加強勘察設計企業成本費用管理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10)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以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為載體,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和作用,不斷提高我縣中醫藥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二)基本原則。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統籌兼顧、共同提高,推進中醫藥在中醫藥服務機構、綜合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全面發展;堅持繼承優先、科學創新,既保持特色優勢,又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堅持事業發展、產業聯動,推動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協調發展。
二、主要目標
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年11月底,縣基本落實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任務,并完成自查驗收工作。此基礎上由縣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年初向市申報創建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驗收報告,力爭年底建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三、創建內容
一)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
1.政府出臺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中醫藥工作納入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標,建立與下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共同推動中醫藥工作的協調機制,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制定我縣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
2.縣政府成立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領導小組,制定示范縣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每年至少研究一次中醫藥工作,向相關部門分解發展中醫藥的工作任務,落實人、財、物等各項基礎保障。
3.縣衛生局有分管中醫藥工作的局長,設有中醫藥工作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干部。主管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和專職干部熟悉中醫藥政策、中醫藥管理知識和我縣的中醫藥工作情況。
4.中醫藥事業費實行財政預算單列。縣級中醫藥投入占全縣衛生總事業費不少于20%用于中醫藥基礎條件建設、服務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竟残l生均等化中中醫藥服務項目經費比例不少于1/5
5.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
1)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床位補助標準提高到同級綜合人民醫院床位補助標準的1.5倍。
2)將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鄉鎮衛生院必須設立中醫科、村衛生所必須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3)醫保經辦部門嚴格落實城鎮醫保中醫醫院起付線降低一個檔次,報銷比例提高10%優惠政策。對定點醫療機構使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年版)中的甲類中成藥、中藥飲片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年版)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為城鄉居民診治疾病所產生的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給予全額報銷。將定點醫療機構自制生產、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并只在本院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用藥范圍,按照甲類藥品給予報銷。
4)新農合經辦部門嚴格落實縣級以上中醫醫院起付線降低30%報銷比例提高20%優惠政策。對定點醫療機構使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年版)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年版)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以治療為目的基層實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全省統一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為城鄉居民診治疾病所產生的費用,分別在門診和住院統籌資金中定給予全額報銷。
5)根據疾病譜排序確定10個優勢病種,編制中醫藥協定處方,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由新農合全額報銷工作覆蓋率達到100%
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工作覆蓋率達到100%實施零差率銷售工作中,對中藥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較多的社區和鄉村衛生機構適當提高補償標準。
7)公立醫院改革中充分考慮中醫藥服務費用低廉的特點,科學合理增補中醫藥服務收費項目,適時調整中醫藥診療服務收費標準。
二)加強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
1.中醫醫院基本條件。
1)基礎設施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要求,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
2)一級臨床科室達到10個以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推拿科、康復科為必備科室)市級中醫醫院一級臨床科室達到15個以上(除中醫科室外,ICU為必備科室)臨床科室命名符合國家《關于規范中醫醫院醫院與臨床科室名稱的通知》要求。
3)醫院設備配置符合《中醫醫院設備配置標準》要求??h上還要積極為醫療機構配置中醫診療設備。
4)中藥房設置達到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中藥煎藥室符合《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要求。
5)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從服務理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體現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6)信息化建設達到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基本規范》要求。
2.綜合醫院中醫藥基本條件。
1)設立中醫藥管理科并設有專職工作人員,門診設立中醫科和中藥房,住院部設立不少于總床位數5%中醫病床。
2)中醫臨床科室達到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要求。中藥房設置達到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中藥煎藥室符合《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要求。
3)將中醫藥內容納入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基本指標和日常業務工作考核指標,建立西醫臨床科室中醫藥業務考核評價體系和工作促進激勵機制。
3.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基本條件。
1)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置標準化中醫科和中藥房,裝修裝飾上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形成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
2)建成10個以上有中醫藥特色的鄉鎮衛生院,中醫就診人數占總就診人數的1/3以上,中藥收入占藥品總收入的1/3以上,中醫藥收入占總收入的1/3以上。
3)建成1個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2個以上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優勢病種。
4)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根據中醫臨床診室設置情況配備中醫診療設備,包括針灸治療床、推拿治療床、推拿治療凳、針灸器具、火罐、TDP神燈、中藥霧化吸入設備、刮痧板、電針儀、艾灸儀、智能通絡治療儀、頸腰椎牽引設備、中藥熏蒸設備等。
5)中藥房應配備中藥飲片柜(藥斗)藥架(藥品柜)調劑臺、藥戥、電子秤、消毒鍋、標準篩等,中藥飲片不少于300種并能提供煎藥服務。
4.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基本條件。
1)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電針儀、TDP神燈和中醫治療包(箱)內含針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條等)等中醫診療設備。
2)所有村衛生所開展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為農民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由新農合全額報銷工作。
3)90%以上的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中藥飲片不少于200種,村衛生所的中藥飲片可由鄉鎮衛生院統一配送。
5.建立中醫藥業務對口幫扶與協作機制。積極爭取市級中醫醫院與縣級綜合醫院和縣級中醫醫院建立業務幫扶合同,對綜合醫院進行中醫藥技術指導,對中醫醫院進行業務幫扶。
6.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中醫藥業務協作??h級中醫醫院設置基層指導科,安排專人負責,對鄉村、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藥業務指導。要組織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排專人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所開展中醫藥技術業務指導,定期對基層中醫藥人員進行培訓。
三)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1.綜合醫院院內參加3個月以上西學中培訓班學習人員占西醫臨床執業醫師總數的60%以上。綜合醫院西醫臨床科室至少配備1名中醫執業醫師。
2.縣中醫醫院院級領導班子中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不低于60%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比例不低于60%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不低于60%
3.積極開展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縣衛生行政部門每年至少督導檢查一次師承教育工作,強化日常監管,保質保量完成經省級有關部門批準備案的省、市、縣、鄉、村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任務,出師合格率達到90%以上。開展本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
4.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人員占醫藥人員總數比例不低于30%
5.100%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所至少有1名以中醫為主或能運用中西醫兩法防病治病的鄉村醫生。
6.開展中醫藥人員和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有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1)有具體培訓計劃和措施,并注重培訓的正規化、系統化,近3年縣級中醫醫院、綜合醫院中醫藥人員,鄉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均參加一次以上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率達到100%
2)開展《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中成藥)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培訓,提高鄉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中成藥應用水平,臨床類別醫師和以西醫為主的鄉村醫生培訓率達到90%
四)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
1.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
1)至少有2個市級以上或3個縣級以上重點中醫藥??疲▽2。?/p>
2)急診科(室)具備常見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常見危急重癥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
3)臨床科室能夠根據我縣疾病譜科學規范制定并實施本科室常見病及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臨床診療方案。定期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及評估,優化診療方案。本科室醫師熟練掌握本專業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含中醫診療技術操作及常用中藥方劑等)熟練運用本科室中醫臨床診療方案。
4)中醫非藥物療法人次占醫院門診總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開展中醫診療技術項目(以醫療服務收費項目計算)不少于60種。
5)住院病案甲級率達到90%中醫處方書寫符合《處方管理辦法》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要求。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平均住院日低于衛生部門公布的縣內平均住院日。
6)積極使用中藥飲片和全省統一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門診處方中,中藥(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制劑)處方比例不低于60%中藥飲片處方比例不低于30%常年應用的全省統一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不少于20種。
2.提高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
1)門診至少設立1個中醫綜合診室,開展中藥飲片、中成藥、針灸、推拿等不少于4種的中醫藥服務。
2)中醫臨床科室門診日均中藥飲片處方數和中醫非藥物療法人次占本科室門診人次比例不低于70%中醫臨床科室日均門診人次占全院日均門診人次比例不低于5%中醫病房病床使用率不低于80%
3)每個西醫臨床科室至少有1個中醫優勢病種或2個病種的中醫優勢治療環節,嚴格執行有關中醫藥診療規范,治療過程能體現辨證施治。
4)建立并完善中醫臨床科室與西醫臨床科室的會診、轉診制度以及體現中醫藥特色的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平均全院西醫臨床科室申請中醫會診次數不少于每月10次。申請中醫會診的西醫臨床科室占全院西醫臨床科室的比例不小于80%要在急診科、ICU開展中西醫結合急救工作。
5)中醫藥管理科對全院臨床科室中醫藥服務比例、中藥使用比例、中醫藥特色三級醫師查房、中醫醫師會診、中醫非藥物療法、康復治療人次等中醫藥服務內容建立考核體系,有考核分析記錄,有改進建議,有激勵措施。
3.提高鄉村和社區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
1)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站能提供基本的中醫醫療服務,門診、病房、出診、家庭病床等工作中運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處理常見病、多發病。
2)有中醫藥特色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充分結合當地疾病譜排序,至少確立3個以上重點發展的中醫優勢病種。優勢病種的門診中醫處方(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不低于80%
3)一般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門診中醫處方(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數占全院處方總數比例不低于30%
4)村衛生所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處方數占處方總數比例不低于50%
4.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1)縣級中醫醫院設立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有專門的示教室,配置視頻會議系統、錄音錄像等設施設備,制定完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制度,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5名、每個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有1名醫生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
2)投入專項工作經費,為基層配備必要的中醫藥適宜技術設備,配備的必要設備不少于5種。
3)建立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師資隊伍,并以師資為主要成員成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專家指導組,建立長效的業務指導機制。
4)分層分類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
①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一冊系列叢書,重點向基層臨床類別醫師和以西醫為主的鄉村醫生推廣臨床簡易、安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和中成藥合理應用知識。
②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二冊系列叢書,重點向基層中醫類別醫師和以中醫為主的鄉村醫生推廣針灸、刮痧、拔罐、敷貼、推拿、熏洗、耳壓、蠟療等臨床常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
③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三冊系列叢書,重點向縣中醫醫院中醫類別醫師推廣平衡針、鈹針等中醫藥新技術。
5.積極開展中醫藥康復服務。
縣級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康復服務??h級中醫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能應用中醫藥康復手段,結合現療方法,對中風后遺癥、肢殘、骨科術后功能障礙等疾病進行康復治療。
五)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1.健全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1)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婦幼保健院成立中醫科,配備中醫藥人員,研究運用中醫藥預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與途徑,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
2)衛生監督所成立中醫藥監督科,負責監督檢查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對中醫藥法律法規、有關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考核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醫藥工作量,凈化中醫藥服務市場。
3)縣級中醫醫院設立中醫預防保健科室(治未病中心)按照《關于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要求,積極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并對基層中醫預防保健工作進行指導。
2.居民健康檔案建立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根據居民不同體質開展健康指導,居民健康檔案記錄中中醫藥內容不少于30%
3.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運用中醫藥理論知識,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運動鍛煉等方面,對城鄉居民開展養生保健知識宣教等中醫藥健康教育覆蓋率達到90%以上。
1)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提供中醫藥健康教育資料。每年提供不少于10種有中醫藥內容的文字資料,播放不少于2種有中醫藥內容的音像資料。
2)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設有固定的中醫藥健康教育宣傳欄,每年至少有4次中醫藥健康教育宣傳內容。
3)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每半年至少開展1次公眾健康中醫藥咨詢活動,每年至少舉辦4次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城鄉居民學習和掌握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方法。
4)每個村衛生所采取多種形式舉辦中醫藥預防保健科普宣傳,每年不少于4次。
4.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婦幼保健院積極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包括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產后康復等)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計劃生育技術指導以及孕期、產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針對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亞健康人群等重點人群制定中醫藥保健方案,指導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食療藥膳、情志調攝、運動功法、體質調養等養生保健活動。
6.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開展不少于5種慢性病(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腫瘤、骨關節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中醫藥干預。
7.衛生行政部門應將中醫藥納入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參與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并及時總結中醫藥參與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工作經驗與成果。
六)促進中醫中藥的協調發展。
1.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并出臺當地的實施方案,投入一定資金,扶持地方中藥產業健康發展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2.積極開展當地中藥資源調查,擇優確定符合地方工作實際的優良中藥材品種,研究制定并積極推廣道地大宗中藥材的人工種植和加工技術規范。
3.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有關機構以道地中藥材為主要原材料,研發院內中藥制劑、中藥新藥、保健產品、日化用品和中間提取物。
4.支持有關企業研發中醫診療新設備,并積極引導我縣醫療機構優先使用省級招標目錄中的地產藥品和醫療器械。
5.集中農林、旅游、中醫藥等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建設以中醫藥文化資源為題材的生態旅游區,積極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新聞出版和廣電部門能夠以藝術形勢傳播中醫藥文化,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
七)提高中醫藥服務滿意率和知曉率。
城鄉居民中醫藥常識科學知曉率不低于90%對當地能夠提供的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于85%對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于90%轄區內的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于95%
四、職能分工
發改局:積極爭取項目,統籌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嚴格落實在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
衛生局:作為創建工作的主要實施部門,要對中醫藥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經常性開展對創建工作的督促、指導、檢查和考核;配合財政部門做好創建經費的測算工作。
財政局: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中醫藥事業費實行財政預算單列,縣級中醫藥投入占全縣衛生總事業費不少于20%用于中醫藥基礎條件建設、服務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中中醫藥服務項目經費比例不少于1/5要保證中醫事業費和各項專項經費及創建經費及時到位。
人社局:優先解決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及人才引進工作,落實中醫藥工作管理機構負責人待遇。
工信局:按照《關于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并出臺我縣的實施方案,促進地方中藥產業健康發展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教育局:學校宣傳中醫藥文化,努力提高老師、學生中醫藥常識科學知曉率。
農牧局:集中林業、旅游、中醫藥等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建設以中醫藥文化資源為題材的生態旅游區,積極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林業局:積極開展我縣中藥資源調查,擇優確定符合地方工作實際的優良中藥材品種,研究制定并積極推廣道地大宗中藥材的人工種植和加工技術規范。
藥監局: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有關機構以我縣中藥材為主要原材料,研發院內中藥制劑、中藥新藥、保健產品、日化用品和中間提取物。
文體局:以藝術形勢傳播中醫藥文化,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
廣電局:積極宣傳中醫藥文化,努力提高城鄉居民中醫藥常識科學知曉率。
五、實施方法和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由縣政府召開創建動員大會,進行動員部署,營造創建氛圍,研究制定創建具體工作方案。
二)自查評估階段:對照《省中醫藥先進和示范市(州)縣(市、區)建設標準》進行自查評估和經驗總結,形成書面申報材料,積極創建全省(農村)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三)鞏固提高階段:積極總結工作經驗,全力鞏固創建成果,完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任務,建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四)建設驗收階段:由縣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完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申報工作。進一步對照標準,查漏補缺,全力完成各項建設任務,順利通過省上評審驗收。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h政府成立由分管縣長任組長,衛生局局長為副組長,發改、財政、人社、工信、教育、農牧、林業、食藥、文體廣電等部門為成員的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強對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領導,把創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籌中醫藥事業發展??h上每年將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向相關部門分解發展中醫藥的工作任務,落實人、財、物等各項基礎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負責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日常事務工作。
二)密切配合,協同實施。各有關部門要相互協作,嚴格執行創建內容,共同推進創建工作,要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認真落實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各項保障措施,共同推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
三)完善網絡,全面監管。衛生部門要轉變管理職能,實行中醫藥工作全行業管理。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工作管理機構的職能,制定中醫藥事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要建立和完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從業人員的行業準入制度,依法加強對各級各類中醫服務機構和中醫醫療行為的管理和監督,不斷完善中醫藥行業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承擔中醫藥工作的業務指導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