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9 03:25: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職業規劃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正是成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當代大學生要有時代精神,要求和國家社會的需要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到祖國和社會最需要你的地方去,是當代大學生的圣神使命。我立志:積極進取,拼搏奮進,努力學習,鍛煉自我,立志成才。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社會最需要你的地方去。獻身家鄉的教育事業,回報家鄉,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社會面貌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二、正文
二、自我分析
結合大賽指定的人才測評報告以及xx等分析方法,我對自己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1、職業興趣--喜歡干什么;
我的動力測試報告中,成功愿望,影響愿望和人際交往得分較高。
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首先,這是我小時后就萌發的理想,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其次,我喜歡與最富有活力和朝氣的學生們朝夕相處;最后,我希望以我的知識學識改變學生們的命運,以我的關心、呵護引導我的學生茁壯健康成長。把我的學生培養成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挖掘出他們最大的潛力。
2、職業能力--能夠干什么;
經過大學幾年的學習和鍛煉,我不僅通過幾年的系統完備的專業課知識學習和教育理論學習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提升了自己的從教技能,而且通過積極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素質和能力,使得自己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大學期間,我還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閱讀了大量文學類和其他人文社科類的書籍,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加深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這些都為我今后從事教師職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個人特質--適合干什么;
我性格特征,熱情、有好、外向,富于同情心和愛心,具有很強的目標和使命感,做事認真、負責、執著、投入,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職業全身心投入,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很高的激情!因此我適合從事教師這份職業,我相信我會做到:對于教學,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認真負責講效率;對于學生,我會關心,呵護,勉勵!
4、職業價值觀--最看重什么。
我的職業價值觀是奉獻,我最看重奉獻,因為從事教師行業本身就意味著奉獻,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肩負著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接班人的光榮使命。這就要求教師,奉獻你的知識學識,奉獻你的愛心關心。作為教師,奉獻是第一位的,因為教師的價值就是在于傳道授業解惑,在于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5、勝任能力--優劣勢是什么。
我的優勢能力
我的弱勢能力
責任感強,做事認真負責,富于同情心和愛心;
大學幾年的學習,具備了較為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從教技能。
缺乏具體的教學實踐經驗,從教經驗還有所缺乏;
缺乏長期的知識和技能積累過程,知識儲備和從教技能有待提高。
三、職業分析
參考人才素質測評報告建議以及通過xx等途徑方法,我對影響職業選擇的相關外部環境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
1、家庭環境分析
我的家鄉是··&middo
t;·,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境貧寒,大學幾年的學習已使家里背棄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一方面家里急需我出來工作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很急切的想用自己的學識回報生我養我的故鄉。早日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
關鍵詞:職業規劃 高校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3-0196-01
一、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意義
大學生職業規劃是指大學生在大學生活階段通過對自身和外部環境的了解,為自己未來發展確立職業方向,選擇職業目標,設計職業路徑,制定學習計劃,并為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對自身的潛能、特長、缺陷和經驗等各種基本特征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正確評價自己,從而恰當地選擇與自身能力、興趣、價值觀相一致的職業類型,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社會生存空間及發展方向。職業規劃教育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為最終目的??茖W合理的職業規劃是大學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
1、職業規劃主觀意識模糊,依賴性強
有關調查表明:我國的大學生中僅露12%人了了解自己個性、興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職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和劣勢,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只占16%。2005年,《職業》雜志與搜狐教育頻道共同設計了((大學生就業職業指導現狀》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如,在“你清楚考慮過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嗎”一題中,51.4%的人對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職業規劃”。大多數大學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進入的公司發展前景、用人制度等。
在現實的職業規劃過程中,在關系到自己未來發展的問題上不能自己做主,總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選擇。而職業規劃的最大特征就是個性化,規劃師、父母或朋友都無法替代,只能由自己根據實際情況來客觀地進行規劃。
2、缺乏行動力
職業規劃做得好不好,不是看規劃書寫得多么漂亮,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很多學生認同職業規劃理念,上課時聽講非常認真,對理論也能較好地掌握,職業規劃書做得也很完美,但是一到需要自己付諸實際行動的時候就打退堂鼓,不能將理論內容拿到實踐中檢驗,僅僅停留在紙面上。
3、職業規劃教育的觀念滯后,師資隊伍匱乏
從總體上看,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理論與實踐都處于滯后狀態,不佳適應學生求職、就業的實際需要。而且。正因為長期對職業規劃教育重視不夠,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師資隊伍本身也比較欠缺。調查顯示,我國普通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課,一般都是由從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員兼任,與“思想教育”等課程混為一談,相當缺乏專業性特征。
三、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對策
針對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滯后狀態,我們應當以切實可行的對策。盡快地把我國的高校職業教育規劃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主要從學生自身、高校以及社會幾個方面討論:
1、強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早對職業規劃的建立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包括規劃分析、設計、實施,主體都應該是大學生自己,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或職業生涯中心不過是提供一種方法、思路,工具、課程而已。這就要求我們特別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主體意識。職業規劃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的發展前途,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完成的,父母、老師、朋友都不能代替自己來做決定。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目前就業難的形勢短期內不可能改變,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只能改變自己。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充分認識到職業規劃對自己就業和未來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較早接觸和了解職業規劃的內容。從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職業規劃教育已經逐漸滲透到普通教育的各個年級。及早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并通過職業規劃,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強提高的方面。
2、完善高校信息服務就業指導系統
近年來,國內許多高職院校校園網逐步建立了畢業生信息服務系統,但信息傳遞和網絡功能還不完善。為此,要加強硬件建設,建立全方信息系統,配備專業計算機技術人員,從而大大提高就業服務指導工作的現代化水平。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發展、科學發展的意識,讓學生了解并擺正個人職業選擇與社會沖突的關系,增強自我校驗的能力,把“人生幸福和社會進步”的追求當作職業規劃的指引目標。以期在未來的生活中有較為巨大的發展和創造。
3、加大大學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完善職業規劃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 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 確保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踐活動, 更重要的是社會單位都更愿意接受有社會實踐經驗的大學生。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和深化自我認識的重要途徑,不僅對大學生的社會化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對增強大學生的職業感性認識和職業適應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加強課堂教育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應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如教學環節中的實習、寒暑假的社會實踐、參觀學習、夏令營等,讓學生深入社會,體驗各種各樣的職業,達到對外部環境更為全面、客觀的認知。學校還要加大力度建立大學生專業社會實踐、實習與就業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大學生開展職業實踐活動,讓學生未出校門先到相關的工作崗位上鍛煉。經過具體的實踐,大學生既能積累經驗,縮短走向社會的適應期,又能客觀準確地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了解自己的知識能力與社會要求的差距,及時調整和補充,合理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為將來就業及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 大學生要有目的的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要學會選擇那些能夠不斷增加經驗價值的工作, 及早到理想的單位實習、鍛煉, 能力有很大幫助, 為日后的事業創造最大的自由與空間。
參考文獻:
[1]張沛,桑青松. SWOT理論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啟[J].宿州學院報,2009(10).
[2]劉麗巖.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培養的研究報告[J].教育時空,2010(12).
【關鍵詞】就業競爭力 職業規劃課程 現狀 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04-02
大學生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由于近年來大學生畢業人數不斷增加且受經濟危機的持續影響,大學生就業壓力大,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為此,黨的十會議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重點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目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育目標不明確、師資力量不夠、教育方式單一、資源分散等,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針對這些問題,高校要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新模式,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服務。
一、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現狀
(一)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不重視
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和完善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進行科學的職業規劃,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目前大多數還未認識到職業規劃課程的深層次的意義,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還不夠重視,只是將此當作一門選修課,學生逃課現象比較嚴重,教學效果不佳??傊?,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不重視是制約其開展的重要原因。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形成統一的教學理論和方式,課程教育缺乏理論指導。同時當下很多高校開展職業規劃課程教育不夠嚴謹和規范,一般只是將其設為選修課,或者是舉辦幾次就業指導講座和招聘會,偏重于形式而實際效果不佳,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形式單一,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目前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形式比較單一,一般是講座、理論教學和招聘會等,而缺乏實踐,且教學內容比較死板、枯燥,難以引起學生興趣,自然教育質量不高。因此要樹立以就業為目標的科學教育體系,多開展就業模擬活動,帶領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或者實習,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自己并不斷完善自己,適應社會工作。
(四)資源分散,教育成效不大
一般來說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包括理論教學、就業指導、實習等多項內容,而這些分別由不同的部門或老師組織,比較分散,在工作中缺乏溝通交流,導致工作內容重復或缺失等現象出現,教育成效不大。
二、以提升就業競爭力導向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新模式
(一)構建科學、全面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
高校領導要認識到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加大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構建科學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
首先,不斷豐富職業規劃課程內容。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不僅包括就業咨詢和指導,還應包括心理教育課、思想政治課、社會實踐課等,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思想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其中,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導向的職業規劃課要貫穿于大學生四年學習生活中,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如性格、特長、專業、興趣),讓學生重視并自主進行職業規劃;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主創業勵志故事等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
其次,明確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構建目標。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就業競爭壓力不斷升級,因此高校要改變以往的觀念,樹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構建目標,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實現目標。
最后,增強師資力量。老師是教育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其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實施的效果,因此必須打造一支專業性極強的師資團隊。高校在聘請老師時,除了看其職業規劃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外,還要考查其思想政治素養、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內容;對在職的老師要加強相關培訓,切實提高老師綜合素質,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二)采取多元化的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對于職業規劃課程理論教學來說,可以把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通過一些關于就業的新聞、大學生創業故事等引起學生注意,讓學生正確認識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職業規劃和自主創業,同時在教學中老師要飽含激情,理論與實例結合進行講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大學生。其次,加強大學生心理教學和思想道德教學,通過心理測試等實驗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同時老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煩惱,并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和創業輔導活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展開思考和規劃。最后,重視實踐,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就業的壓力,提高競爭力。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企業,讓學生了解相關企業文化、制度和職業素養等知識,也可以采取職業人物講座或訪談等方式增加學生對職業規劃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到企業實習,提前感受工作流程,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三)整合利用高校有效資源
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涉及內容多且部門分工雜,因此高校要對相關部門有效資源進行整合,并成立大學生職業規劃專門負責機構,輔助工作。具體來說,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涉及到學生管理部門、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咨詢部門、教學管理部門等組織,各部門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但又部分涉及到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且大多數是各自為政,工作重復或遺漏現象時有發生,難以做好職業規劃相關工作。為此,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是十分必要的,對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和組織,明確分工,并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和管理制度,為教育工作開展做好準備。同時構建課程教育評價體系,對教學結果、教師、學生進行科學和全面的評價,取長補短,不斷優化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
(四)構建聯合機制,加強與社會、家庭和政府的合作
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構建除了高校重視和建設外,還要加強與社會企業、家庭和政府的合作。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為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服務。高校要借助圖書館、校園網絡、校報、廣播臺、宣傳欄、黑板報等輿論工具創設良好的職業規劃教育環境,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下耳濡目染,重視并積極參與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同時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一系列活動,如職業規劃大賽、創業大賽、就業信息網站建設等,提高學生就業意識。其次,高校要與企業聯合,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同時爭取政府的支持,獲取一定的財政補貼,為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體系構建提供物質基礎。最后,高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讓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樂觀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構建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新模式不僅符合黨的十精神,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就業意識和競爭意識,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規劃。因此高校要重視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構建科學、全面的職業規劃課程體系,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整合利用各種資源(教學資源、人力資源等),并加強與各高校、社會、政府和家庭的合作,切實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教育質量,增強大學生就業砝碼,為社會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代小磊,肖芳.構建以提升就業競爭力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指導教育體系[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4)
[2]宋偉,姜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多維立體化導向教育體系設計[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3(3)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性探析
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傳播和普及職業規劃理念,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規劃意識,而且讓學生提前了解目標職業、發展路徑,從而明確大學期間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尤其在目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制定一份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也具有明確的意義。因此,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的現狀進行正確地分析和研究,對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一、目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不夠
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在招生就業指導中心下設一個專門的就業指導教研室,為全校各個年級不同專業開設就業指導課,雖然在師資上做到了專職,但并未做到專業,教師大都來源于學院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包括辦公室領導、辦事員或各系部輔導員,這些成員構成的就業指導隊伍學歷背景不盡相同,所學專業也五花八門,因此,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需要加強、水平亟待提高。此外,學校沿用傳統的大班教學模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一般安排在容量為200人的大階梯教室中,教師對100人以上的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學生進行集體授課,大班聽課的教學形式也讓學生從意識上把這門課當成了休閑課,因此,對教學組織和教學效果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二)學生職業規劃意識不強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以及人生成功都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從筆者的教學實踐和調查研究來看,學生制定的職業規劃書僅是為了完成這門公共課的課程作業或為了參加相關的職業規劃類比賽獲得榮譽或名次而完成的,在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時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沒有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等因素進行認真正確地分析,所以并未真正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作用。有調查也顯示,43%的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46%的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方法、步驟等僅有模糊的知識,個人規劃也不明確;只有11%的大學生有比較明確的規劃設計;大學生中間還普遍存在著職業生涯規劃可有可無、職業生涯規劃等到畢業前夕再考慮等的認識誤區。
(三)僅限于課堂教育,缺乏實踐指導
以筆者所在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情況為例,按照教學計劃,就業指導課共19次課,38個課時,在五個學期開設,而職業規劃教育的內容講授安排在大一下學期,共5次課10個學時,課時比較集中,但是學生在接受幾節課的課堂學習之后,因為知識儲備、社會閱歷不夠,未真正走向社會,依然不了解校園外的社會環境以及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因此,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缺乏一定的認識。另外,課時的限制和大班教學的模式,導致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最主要內容――自我分析和認知時,并沒有通過專業的職業測評工具等這一實訓環節來讓學生真正地認識自己的興趣、性格等,教師也不能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分析,導致很多學生對自我認知仍處于人云亦云的模糊狀態,對自身的了解不足,所以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職業實踐能力的指導也成為了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凸顯的最大問題之一。
(四)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措施,導致學生在實施過程半途而廢
很多學生不明確職業規劃對自己大學期間的成才和將來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再者部分學生缺乏自制能力,因此,制定職業規劃的過程中只是敷衍了事,制定之后沒有采取一定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也缺乏一定的監督措施,導致職業生涯規劃書成了一紙空文,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目標導向作用。
二、對高職院校職業規劃教育的幾點創新性思考
(一)注重實效機制,要避免形式化
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不僅僅將職業規劃局限在就業指導課上。在新生入學之時,就要在學生中開展職業規劃專題教育,讓每一位學生結合自己學校的優勢、專業特點以及就業方向等設計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并為每位學生制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估反饋表》(見下表)。堅持全過程、全員化、常態化、持續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就業指導課老師要參與,而且相關的學生管理工作者也要結合學生情況,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該反饋表按照時間,將學生的個人規劃目標由三年具體為六個學期;按照內容,將學生的個人職業規劃任務細化為專業學習和素質目標。兩者結合,使學生在較短時間(一個學期)有比較明確的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實施并落實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會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不是僅僅讓學生上交一份職業規劃設計書那樣敷衍了事,從而也就避免了職業規劃教育的形式化。
(二)加強監督機制,要避免表面化
在每學期之初,每名學生都會在本學年的《大學生職業規劃評估反饋表》中制定自己的目標和計劃。在學期之末,讓學生根據自己一學期的表現,首先進行自我評估反思和重新調整,填寫自我完善措施,有效避免下學期犯同樣的錯誤,然后再由各班成立的以輔導員為組長,班委會成員為成員的職業規劃評估督查小組對本班同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完成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評審。對于那些職業生涯落實得不好的同學要及時反饋給本人,以便學生反思和調整。在整個監督過程中,監督小組認真負責做到公正嚴明,避免了職業規劃教育的表面化。
(三)利用比賽機制,要避免封閉化
職業規劃教育作為大學生的常態工作和長效工作,可以在常態化的開展過程中利用比賽的機制,通過舉行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使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避免封閉化。在河南省職業規劃大賽中除了傳統的展示環節外,又新增了職業情景模擬環節,展示學生的職業目標前景和目前已經具備的能力素質,極大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有效達到職業規劃教育的最終目的。
(四)利用激勵機制,要避免過場化
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創新中,利用激勵機制也是特色之一。每學年結束后,輔導員老師會對職業規劃方案落實較好的同學進行表彰和獎勵,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興趣和積極性,有效避免了職業生涯的過場化。
總之,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創新性研究中,學生職業規劃的制定、評估和反饋三個環節是一個體系化、科學化的過程,實效機制、監督機制、比賽機制和激勵機制,對大學生實現職業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我們將職業規劃工作作為常態化工作認真部署,有效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才能更有實效地指導學生在三年或更長期的時間里始終圍繞著明確的職業目標進行學習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韓亞梅.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深層實施的思考[J].廣西
師范學院學報,2010,(4).
[2] 李洪.高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高
教研究,2012,(12):15-16.
[3] 蔣琴.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
究[J].教育教學研究,2009,(12):78.
關鍵詞 職業規劃 大學生 高校 市場需求
中圖分類號:D640 文獻標識碼:A
職業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在對個人和內外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一個人的事業發展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或崗位,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行動的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項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本課題在結合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對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對策。
一、研究方法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研究組對某高校65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自我認識、目標計劃、執行進度等方面的現狀。在了解基本現狀與問題之后,為更好的提出對策,針對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師資源做了調查研究,對100位實習生、畢業生以電話回訪、面訪等形式做了進一步的了解。
二、調查分析與結論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缺乏。在調查中發現,只有41%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價值觀、性格、興趣有過認真了解。但62%的學生有意識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意味著大多數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時并不依據自己的性格特點,這反映出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上不能認真對待。調查中還發現只有13%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目標清楚,這意味著許多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缺失。其中有職業目標的學生中,78%的學生沒有明確的計劃與行動方案。在有計劃與方案的同學中,80%的學生沒有認真執行或者沒有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項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這說明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并不能很好地對待職業規劃。
2、對自身以及專業認識不足,缺乏與市場需求的聯系能力。在問卷結果中發現,只有3%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前沿、行業前景、市場動向熟悉,而97%的學生表示對自己的專業前景只知道一點點,這其中25%表示完全不清楚,根本沒有對其關注過。而在另一個問題中,43%的被調查者表示在進行職業規劃時受社會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很大。這就形成了矛盾,無法正確認知自身的專業與市場前景的大學生如何結合社會需求變化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呢?大學生在規劃實施中存在著不停中斷的問題,其中45%的學生是由于職業規劃不準確,難以繼續實施下去。
3、大學生無法有步驟、合理安排時間來實現計劃。在調查中顯示,只有24%的學生有步驟地一直實施的自己的計劃,而51%的學生不停地中斷自己的職業規劃。除了職業規劃不準確的原因之外,26%的學生是由于自身意志力不夠,23%的學生由于參與到其他事情中去,無法合理安排時間。有步驟的實施計劃是完成規劃的基礎。因此在這一方面大學生存在著諸多的不足,或者說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高。
4、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薄弱、發展緩慢。以嘉興學院為例,職業規劃教師隊伍由本系輔導員及學工辦的年輕教師兼任,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教學培訓,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與科學的操作技巧。其次,課程設置不合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15個課時,每部分都由不同的老師完成,上課時間短且分散,學生只能從理論上完成簡單認識,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思考、去學習;三是措施落實與監督管理不到位,學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并沒有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專業課、公共基礎課進行同步管理,對教師在該課程上的效果疏于監督,授課老師自身發展也不夠,大多依據之前的授課經驗而缺少與時俱進的實踐經驗。
5、大學生缺少有利于職業規劃順利進行的外部環境。比如說大學生缺少在校期間的相關企業提供的實踐平臺。據調查顯示,在往屆的畢業生中,85%以上的畢業生換過單位,走進工作崗位后發現現實的工作與職業規劃中的理想工作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畢業生在實習中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職業生涯規劃在執行中出現問題。
三、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對策與建議
(一)基于學生需求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大學生加強自我認知,是做好職業規劃的第一步。大學生應主動對自身進行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積極認識自己,了解自身的內外部環境因素。而不是被動的由任課老師或指導老師來督促自己認識自身。
2、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發的發展,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每年的就業形勢也不斷變化,包括不同的行業需求的專業人才數量也不同。因此,職業規劃的制定,也不能一蹴而就。大學生需要根據形勢轉變自己的計劃。積極了解就業市場,并縮小自身能力與就業崗位的差距。
3、大學生職業規劃建設貴在堅持。職業規劃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過程。這就要求大學生在老師的教育指導、自己的約束下,根據自身興趣、潛質與追求,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的實施自己的職業規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正確對待考取證書、參加活動等事情。
(二)基于高校需求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學校完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職業規劃課程建設應當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各有側重地進行指導,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與指導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課程設計應當針對高校大學生中急需加強的職業素質和職業生涯規劃等知識技能點,要有的放矢,不能空洞無物。職業指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要雕琢出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行,就要讓學生在社會各種活動中進行實踐。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更貼近社會、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從而發現自己與社會、與職業要求的差距。進而自覺有效地調整自我、改造自我。
2、學校加強職業規劃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健全教師選拔機制,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老師的質量。對現有人員進行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培訓。學校應該積極地做好教師隊伍的培訓與管理工作,定期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理論和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確保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時更新、文化素質穩步提升、工作方法不斷改進,使其能夠結合時代特征、地方性差異、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與指導,實現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3、學校要完善就業指導體系,使得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要加強信息傳遞,使得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以此來完善大學生的職業規劃,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建議與指導。
(三)基于企業需求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企業單位與學校指導相結合,實施有目的性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不能側重理論,而應該與實際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企業提供更多、更及時的人才需求信息,鍛煉大學生的心智,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校方與企業聯系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中來。
2、企業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平臺?,F在的大多數企業,平時很少提供大學生實習的機會,因此,大學生就很難利用企業、社會資源,來指導完善自己的職業規劃,為了更好的招納人才,企業可以創造有利于大學生盡早開始職業規劃的良好氛圍。讓更多大學生參與到產學研合中,把在學校的課堂學習與實際工作經歷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對自己目標行業、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的深入了解。 總之,為了更好的促進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就業指導體系,結合企業、市場需求等,從學生出發,為大學生探索出一條更有意義的職業生涯規劃道路。
注:本文為嘉興學院SRT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嘉興學院201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
參考文獻:
(中山大學,廣東珠海519082)
摘要: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后,高校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但由于國內起步較晚,如何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商學院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其大學生職業規劃更要求與社會和行業接軌。因此,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要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文章借鑒認知信息加工理論,進行了有實踐意義的探索。
關鍵詞:商學院;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9-0049-02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簡介:吳(1978—),女,安徽懷寧人,中山大學國際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研究。
基金項目:中山大學2012年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商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41000-1163006)
新時期,高校就業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大學生畢業前開設就業指導課這一傳統做法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為積極應對新挑戰,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與“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應運而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但由于該課程起步較晚,缺乏理論指導,在理論體系、課程開發、內容建構等方面仍處在探索階段[1。課程設計也未能結合不同的專業和學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特點,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本文結合商學院經管類專業偏向實踐應用型的特點,探討基于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建設。
認知信息加工理論強調成本收益,基于此,在生涯輔導實踐中,該理論提出三種水平的職業生涯服務:自我幫助服務(self-helpservices)、他人協助服務(briefstaff-assistedservices)、個案管理服務(individualcase-managedservices)[2]。這三種服務方式分別對應于個體不同的職業生涯準備狀態(readiness),即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復雜因素的影響下,個體進行合理決策的能力。大量的研究與實踐證明了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有效性,該理論用于生涯服務的各個范圍,研究者也設計出了大量咨詢與輔導材料,該理論能為我們在大學生中開展生涯輔導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商學院大學生畢業流向的特點
(一)以就業為主,注重行業準入資格
對國內高校經管類專業畢業生流向的統計調查表明,這類專業的本科生在畢業時絕大多數學生選擇的是就業,而不是升學深造,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工作來鍛煉自己的實際能力,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在畢業若干年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再去繼續學習。學生在讀期間更加注重考取各類職業準入資格,例如:證券從業資格、特許金融分析師、注冊會計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等,為未來在行業內更好地發展積累條件,獲取更多的認可。
(二)行業集中度較高,就業與行業接軌
相對于基礎學科而言,商學院的畢業生所從事的行業相對集中在銀行、保險、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等財富管理行業,在就業時所尋求的職業通常與專業的相關度較高,就業與行業密切接軌,這需要學生對相關的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
(三)注重畢業生實習實踐的經歷以及專業素養
在求職的過程中,學生們發現用人單位非常注重實習實踐的經歷,有實習經歷的畢業生相對更加有優勢。在進入面試之前一般需要經過嚴格的有關專業知識的筆試考核,對學生的專業熟悉程度以及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二、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目標和原則
(一)把握認知信息的特點——系統性、互動性與前瞻性相結合
設計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要遵循學生認知信息的規律和特點,在內容上要具有系統性、前瞻性。表現在內容上要完整,涵蓋從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再到評估決策和執行加工的全過程[3]。另外,在信息認知和加工的過程別要注重個體與環境的互動,注重個體對信息的反饋,對于認知的信息要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更新、調整和預測,這樣才能給予學生全方位和更為準確的指導。
(二)拓寬認知信息的途徑——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根據上述特點,在課程設計中需要幫助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地去認知信息,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因此,在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中除了教師的講授以外,更需要學生在課外通過實習和社會實踐來不斷認知自我和認知職業。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通過設計不同的互動內容來幫助學生加深體驗,對于認知的信息有更為直觀的感受。在課外還可設計閱讀、訪談、參觀、討論等不同的行動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各種認知的信息;幫助學生養成多途徑獲得職業信息的習慣;幫助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將在第一課堂學習的研究技能運用于個人的職業生涯和決策制定中。
(三)豐富認知信息的內容——多樣化的師資組合與教學素材
職業規劃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學人員除了需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應有一定的實踐經歷,否則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會有一定的隨意性。在課程設計中,除理論模塊外,還可以根據不同職業發展路徑或不同行業選擇設計專題講座和工作坊,聘請業界人士或資深校友擔任兼職導師,組成多樣化的教學師資隊伍,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現實,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學素材,豐富認知信息的內容。
三、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
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構建應在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
(一)推行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全程化
大學生職業規劃不等同于單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大部分學生認為到畢業時再接受就業指導為時過晚,因此盡早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更早更準確地使學生了解自己,明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和生活。因此應從大一起開設該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大一、大二教學內容側重職業規劃,主要包括大學生涯規劃、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等;大三側重就業指導,包括求職技巧、就業政策、就業環境等。課堂教學模塊集中在大一至大三,四年級則設立職業咨詢工作坊,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咨詢活動。
(二)規范并強化課外教學模塊的內容
結合各年級特點,精心設計課外教學內容,例如在大學一年級新生中開設素質拓展訓練營,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游戲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針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可以設計生涯人物訪談,通過對校友、業界知名人士的訪談等幫助學生強化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在大學三年級時可以通過組織模擬面試、開設簡歷修改工作坊等幫助學生進行求職技巧的運用和提升;在大學四年級可以開設職業咨詢工作坊,為學生提供決策咨詢。另外,在各年級的寒暑假應安排社會實踐或專業實習等內容,使學生能夠通過充分的實習實踐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興趣,了解職業和行業,增強競爭力。
(三)增設有關實習與實踐的課堂教學內容
實習和實踐對于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認識和了解相關的行業和崗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學生在實習和實踐時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而導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職業規劃課的課堂教學中可增加有關實習和實踐的培訓內容,例如“如何進行社會實踐”、“實踐項目設計”、“社會調查方法與報告撰寫”等,引導學生較早接觸社會和行業,并教授學生相應的方法,提高學生實習、實踐的質量和水平。
(四)在職業認知課堂教學中根據專業特點設計不同專題內容
還可以根據學生未來在學術研究、出國深造、求職就業等不同發展方向的需求開設專題講座,在求職就業方面可細分到不同的行業,例如金融、會計、管理咨詢等行業對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等,以專題的形式向學生講授,同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有關行業認知的競賽,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調研來完成有關行業認知的報告書,增進學生對行業的了解和認知。
(五)增設創業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商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企業家精神,讓商學院真正成為未來企業家的搖籃。在課程設計中應增加創業啟蒙認知的內容,介紹現代社會創業的基礎知識,了解企業的成長等,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結合綜合性大學的特點,還可以在課外鼓勵學生跨院系組成創業團隊,進行創業模擬和實踐,參加創業比賽,激發學生創業的沖動和對創業機會的識別開發。
(六)實現職業輔導、學業輔導和心理輔導一體化
在大學期間,很多學生產生學業或心理方面的困惑,緣于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定位不清晰,目標不明確,因此大學生的職業輔導應與學業輔導和心理輔導相結合,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更好地厘清個人發展定位。對于商學院的大學生而言,在經濟和管理兩個大的專業學科門類下,如何細化金融、會計、營銷等專業方向的選擇,與未來職業的選擇也密切相關。幫助學生做好學業規劃的同時,也是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應推行一體化輔導。
參考文獻:
[1]葛長波,孫鵬燕,楊蕊.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J].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6).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規劃
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大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職業進行合理的規劃,根據自身的興趣、專長及理想進行職業傾向的SWOT分析,從而對今后的職業發展做一個安排,這樣對大學生今后的人生成長將會具有非凡的意義。
首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尋找大學階段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其次,建立大學生職業規劃機制,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自己,給自己準確定位,從而去除大學生就業的盲目性。再次,職業規劃不但可以發揮大學生的專業才能,而且可以緩解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壓力,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最后,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有的放矢的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2 我國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職業生涯的規劃,特備是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越來越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同時,新一代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所暴漏出來的的種種心理問題,也為增加了就業指導工作的難度,因此,要想在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中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須對其發展的現狀進行了解,充分把握其中的發展規律,以增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的有效性。
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個人綜合素質來講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專業素質,這個時期的學生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圍繞生產生活的專業知識進行,對今后的職業方向也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感,對今后的人生預期也有了一種臨界點的感覺,而完成了職業學習和職業準備,大學生則會初次走上就業崗位,正式開始職業生涯。故此,在大學學習期間,許多大學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做出關鍵性的決策。所以,職業生涯規劃的最佳時期便是大學階段,這個階段所形成的就業觀念及能力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但是各種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不容樂觀,以《職業》雜志與搜狐教育頻道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職業指導的現狀”的調查為例,只有少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短期的規劃,占調查人數的17%,多數被調查者只是把職業規劃停留在了模糊的想象中,這樣的認識就造成了專業上的盲目學習,比如,大部分學生熱衷于英語及計算機等方面的考級及證書的獲取,從而忽略了一些有助于就業和職業發展的冷門技術,導致大部分學生的知識結構趨于同化,不能形成各自特點,同化的知識結構必然導致自身就業優勢的缺失。
有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還主要局限于概念、特點、影響因素和過程步驟等方面,而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社會學理論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等缺乏深入研究。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出發,企業、政府部門等用人單位非??粗匦逻M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透明,是否與公司、機關的發展一致。有些大學生盡管其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在眾多競爭者中很一般,但是卻可以成功就業。只有少數求職者會寫出自己的未來發展規劃。這些職業生涯規劃寫入投職簡歷中,讓公司與企業覺得求職大學生的求職意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即使其職業規劃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時間用于為本企業或公司工作,用人單位也愿意聘請這種目標明確、規劃透明的大學生。
3 如何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
“規劃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方向,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使大學生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能了然于心,并便于大學生從宏觀上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①同時,大學生職業規劃還能對工作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大學生產生學習、實踐的動力,激發大學畢業生不斷為實現各階段目標和終極實現生涯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將直接影響職業生涯能否實現完美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轉貼于
(1)大學生在規劃職業的時候要把職業的各個層面進行精準定位。首先,大學生得從意識上真正重視職業規劃;其次,對自己的興趣和在各方面的能力一定能夠要做到心里非常的清楚,避免好高騖遠的不現實的幻想。在做到這些后,接下來的問題便是進行行業的選擇,在這個行業里哪些職位是你的目標,你的能力能在這個職位中處于什么薪資水平等等這些層面,都需要精準的定位。
(2)大學生要了解市場需求,豐富自己的專業特長。大學生所學的專業是學校根據社會需求所設立的,但是社會對各專業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有可能入學時的熱門專業,到畢業時已經實現市場飽和,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一定要對相關專業的市場需求及發展前景進行充分了解,這是規劃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證。
(3)建立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隊伍??紤]到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涉及專業領域的廣泛性及專業性,應該切實加強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人人都也自己的知識盲區,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教師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加強指導工作的時效性,必須重視指導隊伍的培養,與不同知識結構指導人員的匹配,發揮高校各類人才集中的優勢,制定相關指導從機制上把高校各類人才參與職業規劃指導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業指導部門出了設專職人員外,應該廣泛的吸納內部及社會上的專業人才參與其中。
此外,對于大學生自身來講,要做好職業規劃應該遵循四個基本原則:一是以自身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即在職業生涯設計時考慮自身的能力、性格等特征,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適合的職業;二是充分考慮自身優勢,即在大學生設計職業生涯時一定要做到揚長避短,選擇最有利于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三是考慮市場需求,即在選擇職業崗位時必須把社會需要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四是“發展優先”原則,即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應著眼于是否促進自身的事業發展,是否有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就,是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考慮的最關鍵因素。
4 結束語
通過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大學生可以解決好職業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點、定位、定心,盡早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自己職業發展的地域范圍,把握自己的職業定位,保持平穩和正常的心態,按照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努力。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大學生入學就開始培養、引導和訓練,以便為大學生未來一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
注釋
①宋長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策略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5(12).
參考文獻
[1]韓平,韓曉瓊,徐媛.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J].天府新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