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1 04:03: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的參考文獻的撰寫是作者對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也是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本文結合了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標準格式和要求等范例,來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丁娜,胡成文,陶艷,等.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焦慮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18):78-81.
[2]趙秋歌.首次化療惡性腫瘤患者心理護理的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奧氮平治療伴腫瘤相關性焦慮抑郁腫瘤的療效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問題調查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106-108.
[5]黃露,梁鍵,林海珍,等.中西醫結合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狀況干預研究[J].光明中醫,2015,30(1):155-157.
[6]張婧.對住院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62-63.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王懷素.心理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病人心理狀況影響的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婁春燕.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1):100-101.
[3]韓靜,劉均娥,肖倩,等.學齡期白血病患兒的心理行為狀況及其護理干預現狀[J].中華護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艷梅,雷永紅,韋慧,等.護理干預對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初次化療的效果研究[J].內科,2014,(2):181-184,198.
[5]田艷珍,任小紅.白血病患兒家屬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簡黎.白血病患兒的心理特征與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141-142.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謝剛敏,劉玉馥,馮正直,楊國渝,梁莉,趙瑪麗;心理護理研究方法與內容的進展與展望[J];現代護理;2003年09期
[2]湯羽達,張慧;我國近10年心理護理研究文獻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1999年01期
[3]趙魯平;熊偉;;試論優化醫療執業環境[J];中國醫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曉群;金艷;;乳腺癌患者術后乳房缺失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護理程序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1999年06期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患者知情同意及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腹部外科擇期手術患者127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Ⅰ組,n=65)與對照組(Ⅱ組,n=62)。排除既往精神病史或心理疾病史患者。其中胃次全切除術47例、胃癌根治術38例、結腸癌根治術42例。其中男69例,女58例,ASAⅠ~Ⅱ級,年齡26~74歲,體重42~70kg。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入院時簡單介紹醫院環境,術前常規訪視,對手術前、中、后注意事項進行簡單介紹,鼓勵患者以輕松心態面對手術。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心理護理:重點介紹患者關心的問題,包括疾病知識及手術必要性、醫院技術力量及安全保障、同類疾病多個成功病例、手術麻醉流程以及胃管、營養管及術后引流管的必要性與可能出現的不適。②術后心理護理:及時告知手術結果、正確認識疼痛及不適、放松身心、同時動員家屬一起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對患者的進步及時鼓勵和肯定。
1.3觀察指標
①采用Zung焦慮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分別記錄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SAS及SDS評分。②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0~10:0分為無痛;10分為重度疼痛)分別評估兩組術后3天,并計算其平均得分。③出院時所有患者填寫滿意度調查表(分滿意、一般、不滿意)。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身高、體重、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及手術種類、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各項評分比較
入院時SAS及SDS評分兩組患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均高于國內正常人測試結果(SAS37.23±12.59,SDS41.88±10.57),說明手術患者均存在一定焦慮及抑郁情況。觀察組(Ⅰ組)采用心理護理后,焦慮、抑郁心理有所好轉,且術后SAS及SDS得分情況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Ⅰ組術后疼痛評分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術后護理滿意度調查比較
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手術是一種侵入性操作,得知要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緊張與恐懼心理,而緊張焦慮情緒會導致非自主神經系統興奮,出現心率增加、血壓升高、免疫力下降等,因而作為現代醫學模式下護理的重要內容—心理護理,對疾病的愈后及機體的康復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本文研究,發現我們從臨床中進行心理護理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均有好轉,可使患者的心理、生理調整到較理想的狀態來面對手術治療。作為外科手術的副產物,術后疼痛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它可引起機體發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并可誘發多種術后并發癥,然而疼痛并非簡單的感覺而且具有主觀特性,許多研究證實,患者的負性心理可增加疼痛,術前焦慮、抑郁等情緒可增加術后疼痛敏感性。本研究也證實觀察組術后疼痛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減輕,其原因正是通過心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降低負性心理因素,從而消除“疼痛的心理性成分”,加強機體自身的疼痛調控機制,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增強患者的治療、康復效果,進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4結語
與此相對應,突破思維定勢,跳出銷售做銷售,則可以處變不驚,也許要歷經錘煉,但終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它是一種創新,一種提升,一種技巧,一種寫意,更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中,賣出1000把木梳的銷售員丙就具備這種修養、這種境界----以“積善梳”做贈品,一則讓香客有所紀念,二則滿足住持顯示書法超群的心理,三則“口碑效應”使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銷售創造價值,跳出銷售做銷售,不僅可以促進銷售,還可以增加銷售附加值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各行各業中層出不窮的銷售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又一個的佐證。一個在思維定勢下銷售只能賣3角錢的蘋果,居然能在大智慧下增值到30元甚至更多,這里面包含的智慧有:禮品包裝、文化內涵、名人種植、太空產品等等;農民的柿子大棚,通過“跳出柿子賣柿子”,讓顧客變游客,飽覽田園風光,呼吸新鮮空氣,體味親手采摘之趣,住在農家,吃在農家,玩在農家(還可觀看鄉村民俗節目),大大充實了農民的錢袋子;杭州郊區的茶鄉農家休閑村---梅家塢茶文化村,“跳出茶葉賣茶葉”,從游客摘茶、炒茶,到茶樓,到茶葉商行,到觀光旅游,成為西湖“一景”;一個銷售工程機械的企業,利用豐富的客戶資源,拓展關聯領域,從事工程機械職業技能培訓,為原有的客戶提供操作技能、機械維修培訓,從銷售產品到銷售培訓,大創意帶來大回報。
跳出銷售做銷售,在樓盤銷售方面不乏其例。如廣東碧桂圓,著名學校、五星級俱樂部、“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三位一體的“碧桂圓生活方式”成就了樓盤銷售的經典。成都的芙蓉古城,“跳出房子賣房子”,以其具有江南風格的“亭榭、小橋流水”的園林設計和綠地景觀,與附近景區聯手,吸引眾多游人前來參觀游覽、休閑度假以及進行商務活動場所,也帶動了樓盤的銷售和服務業的發展。
跳出銷售做銷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就難在如何“跳出”。筆者以為,關鍵是要做好“人”字文章。就銷售者而言,“跳出”固然可以借助外腦、團隊等方面的力量,但“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聯結企業與顧客的橋梁,銷售人員要從小處著眼,不斷培養和提升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一名合格的銷售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之一。作為一名銷售人員,首先要喚醒自己的創造性天賦,要有一種“別出心裁”的創新精神,善于采用新方法,走新路子,這樣他們的銷售活動才能引起廣大顧客的注意。銷售人員只有從平時的“起跳”著手,進行量的積累,才能在銷售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實現質的突破---“跳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銷售人員要把握銷售對象---顧客的心理,真正滿足顧客品位提升和多樣化的需求,實現“雙贏”。
突破思維定勢,跳出銷售做銷售,上升到管理的視角,也大有裨益。如果說為管理而管理是一座金字塔的塔底,塔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無為而治,則跳出管理做管理是中間的塔身,它是對為管理而管理的提升,是向上的階梯。跳出管理做管理,也是一種創新,一種提升,一種技巧,一種寫意,一種修養,一種境界。
1.1一般資料
****年**月至****年**月我院共收治肝病住院患者80例,其80例患者中產生不健康心理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男:女=1:1.3。
1.2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
在42例肝病住院患者心理特征表現中,出現沮喪心理13例;揣測心理8例;“忿世嫉俗”心理17例;自殺心理4例,通過護士對癥下藥進行心理護理,病情有所控制。
2、結果
沮喪心理13例肝病患者由于自己得了慢性肝病,從而聯想到疾病經久不愈,需長期治療,導致沮喪、不安等情緒。從慢性肝病患者復發率顯高的背景看,患者因受不了長期疾病折磨,缺乏治愈的信心,便會精神萎靡,一蹶不振;同時由于肝病不能堅持工作,導致家庭關系緊張,周圍人也鄙薄歧視,給工作、家庭、經濟、社交活動帶來影響,使患者灰心喪氣、孤獨失望或表現相反,患者到外訴苦,牢騷滿腹,辦事不如意,動則暴跳如雷,這些都是沮喪情緒的發泄。揣測心理8例慢性肝病患者一年多次住院,病情呈現治不愈或反復發作,其心理顧慮較多。其心理表現為:肝功能指標稍有好轉就情緒高漲,癥狀稍有新的發展就聯想到是否有了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肝癌。這種患者對各種化驗、檢查的結果都比較熟悉,不少患者經常翻閱關于自己所患疾病知識的書籍,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后有所了解,可謂“久病成醫”。一位肝硬化患者并發膽囊炎,平日里肝區即脹痛不適,因吃了油脂較多的食物,引起肝區劇烈疼痛,隨即認為自己患了肝癌,并對子女做了“臨終”交代。揣測心理嚴重影響肝病患者的身體健康,使本來可以好轉甚至可以治愈的肝病變得難以恢復,甚至惡化。“忿世嫉俗”心理這類心理表現在我院肝病患者中占據17例。因為慢性肝病大多是傳染病,而有些家屬不懂得消毒隔離方法,產生懼怕心理,對患者采取避諱甚至厭煩的態度,周圍的朋友、同事也有所顧慮,不愿與之交往。如此種種,都可能使患者產生“老天不公平”的感覺,因此肝病患者會在住院期間溜到飯店吃喝一通,或在好轉出院后到公眾場合與不知情者同吃、同住。這種逆反心理極易危及到全體公民的健康。消極絕望自殺心理在我院出現自殺心理患者的5例中,多數是那些病程長,經濟來源比較困難的農村病人,一次化療,介入療法要花去近千元的費用,對他們負擔很重。因此這類病人往往表選對這段治療無動于衷,出現自我損害的表現,如拒絕服藥、打吊針、拒絕配合化療,經常對醫護人員及家屬發脾氣,對生命延續失去信心,往往會想到自殺,離開人間的念頭。
3、護理對策
3.1加強心理護理診斷
在護理診斷中不僅要了解患者所有的心理護理問題,還應對潛在的影響和可能的變化做出預測,應分析患者心理障礙的原因,對可能發生的心態變化做到心中有數,及時采取應變措施做好宣傳咨詢工作,讓其從不利的心態中解脫出來,教會患者運用有效的心理應變措施來控制和調整自己的心態,并可適當運用醫學知識充實患者頭腦,鼓勵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2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
根據心理護理診斷,對患者的心理變化和表現進行細致的觀察。對每個患者采取相應的辨證施護措施,做到關心體貼患者,了解其心理障礙的原因,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沮喪者心理護理要讓其認識到慢性肝病雖無特殊治療,但只要掌握疾病的規律,就有希望治愈疾病。如保持情緒穩定,少思勿躁,清心靜養;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保持足夠熱量、蛋白質(肝昏迷患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及充足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脂肪不宜太多,但不強調高糖和低脂飲食,多食蔬菜水果,禁止飲酒;根據病情適當休息,避免過度疲勞;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如此疾病雖然沒有徹底痊愈,但患者還是能夠維持一定的健康水平,并且能夠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揣測心理患者護理要讓其以及疾病基本知識,以及疾病和情志之間的關系,告知患者慢性肝病與內傷七情關系密切,多由郁怒憂思而成,軀體疾病與心理疾病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作用[2]。“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都是常見的,鼓勵患者隨時調整心態,以樂觀向上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以利疾病的穩定和恢復。忿世嫉俗患者心理護理肝病患者借助各種理由與其親屬、醫護人員及周圍的人吵鬧,對任何事情都感到不順心,有的患者認為身邊所有的人都嫌棄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與醫護人員不說話、撒謊,拒絕接受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要對他們態度誠懇,尊重他們的人格,注意與他們談話的藝術和技巧,觀其言行,剖析其心理,通過具體的生活小事來感化他們[3]。比如:幫助患者買藥、送水、打飯、周末送鮮花等形式,使患者從心靈深處感覺到溫暖,從而減輕其冷漠憤怒的心理。
生活當中,許多復讀生都經歷過這種心理曲線。那么,復讀生應該怎樣戰勝自卑與尷尬的心理,怎樣樹立起必勝的信心,重新向高考目標沖刺呢?
首先剖析復讀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目標過高型
這類同學對自己的綜合實力估計過高,致使志愿填報不當,高考成績與期望值的差距過大,沒能被理想的高校錄取。
2.基礎薄弱型
這類同學往往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有偏科現象,造成知識結構參差不齊;或者是在各個學科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知識漏洞,缺乏知識的完整性;或者是由于平時比較貪玩,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和頑強的學習意志;或者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思維不夠靈活,接受知識遲鈍,學習效果不佳等等。
3.考場失誤型
這類同學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多數是由于本人的心理素質不好,以及來自外界的心理壓力過大,影響了正常學習水平的發揮,導致在高考中出現嚴重的失誤,造成與平時的學習成績相比差距懸殊。
參加復讀的同學,也具有一些優勢:
一是復讀生對學過的全部課程,不可能什么都不會,需要復習的任務是查缺補漏、鞏固提高,而不是全部另起爐灶重新再來。
二是有以前的學習基礎,重讀時,會覺得從前感到有很大困難的知識點,現在學起來很容易。復習記憶一些概念和定義,總比新接觸時省力得多,效果好,可以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是自己親身經歷過高考,再次參加不會有神秘感。并且,自己形成的考試經驗,勝過別人的傳教,可以使自己心情放松,增添考試成功的信心。
作為一名復讀考生能否做到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是很重要的。要認真面對現實,分析出自己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找出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之所在,總結出自己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也要善于了解自己有哪些優點和長處,這樣才能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復讀時的奮斗目標和學習計劃,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復習方法,通過自己扎實的努力來取得好的成績。
復讀生怎樣針對自己的特點進行高考復習呢?
對于目標過高類型的同學,應堅信自己在一年的重讀中,成績絕大多數是會有所提高的,不會越學越下降。只要在報志愿時,考慮到自己在復讀時成績提高的幅度,選擇切合自己實際的院校和專業,成功的把握是很大的。
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只要在復讀的過程中,踏踏實實地搞好復習,有針對性地彌補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樹立起信心,在經過復讀的努力之后,成績的提高應該是比較明顯的。
【關鍵詞】骨科外傷;心理反應;護理干預
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交通運輸多樣化的因素,外傷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極為常見,如各種車禍、工傷、意外傷害等。骨科大部分的患者為外傷入院,很多患者既往體健,突如其來的傷害改變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狀況,易出現不良情緒反應,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預后,同時使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增多。因此,術前做好心理護理,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環節?,F對165例骨科外傷患者術前存在的心理反應進行調查分析并予以相應的護理干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5年6月~2005年10月我科收治的外傷患者165例,男102例,女63例,年齡6~58歲,平均年齡33.4歲;其中上肢骨折57例,下肢骨折48例,皮膚或軟組織缺損38例,肢體離斷傷4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15例,脊髓損傷致不全截癱3例。
1.2調查方法采用本科設計的問卷表對165例患者的術前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從護士與患者交流時所用的語言、語氣及動作等信息反饋中獲得,并給予對應的心理護理后護士補填表格,護理效果應根據患者的情緒變化、對手術的配合及家屬是否支持等情況來判斷。
2結果
患者術前存在的心理反應,見表1。表1本組患者的術前心理特點
3護理干預
3.1怕痛患者的心理護理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利于休息和睡眠,因失眠會加重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關懷的溫暖;熱情主動的與患者交流,平等的雙向交流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減輕心理負擔;同時告訴患者手術是在充分麻醉下進行的,麻醉后便不再疼痛,使其產生信任感,能樂觀地接受手術。
3.2緊張、焦慮、恐懼、擔心手術效果及預后患者的心理護理醫護人員態度應輕柔和諧,遇到意外時要保持冷靜、舉止穩重,切忌驚慌失措、大聲喊叫,以免產生消極暗示,造成患者緊張;護士用熟練的操作進行術前準備工作時,應主動與患者交流,這樣可使患者有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在患者敘述病情時不要東張西望,應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對其處境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1],接受患者的感受和看法,對出現的問題盡量給予及時的解決,以便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盡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談論病情,并勸說家屬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家屬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焦慮、悲傷、埋怨的表情和態度,讓患者的情緒穩定下來,主動配合醫護人員,以良好的心境迎接手術;還可應用行為控制技術[2](放松、深呼吸、咳嗽練習能有效地對抗焦慮;示范法,即患者通過學習手術效果良好的患者是如何克服術前恐懼,取得最好的手術效果的事例掌握一些戰勝術前焦慮的方法)。
3.3悲觀、抑郁、擔心影響工作和家庭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遭受意外傷害變得異常脆弱,護士要充分利用術前接觸患者機會多的條件,了解患者思想變化,向其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及先進的現代化設備,手術醫師和麻醉師的技術水平,講解疾病和手術的有關知識,并介紹一些治療成功的病例,讓其看到希望,以高度負責的服務態度溫暖患者的心;在與患者溝通時,避免使用消極暗示性語言,以免刺激患者,造成緊張情緒,防止加重其負面心理;告訴患者不良情緒會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使其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態勢,積極配合手術,以提高對治療的信心。
3.4因經濟困難擔心醫療費用患者的心理護理對這種患者要盡量為其排憂解難,向其說明醫院的收費標準,并建議醫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考慮患者的費用問題,盡可能節約;安排家屬及時探視,領導、同事和朋友的安慰和鼓勵,均能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從而減輕患者的術前焦慮心理。
4結論
骨科患者多數突然遭受外界各種意外而導致系列外傷疾病,對他們的打擊很大,加之傷后劇痛,且擔心發生并發癥或后遺癥,以至缺乏戰勝疾病的信心;特別是肢體離斷傷的患者意識到終身殘疾,不愿與人交流,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這些均會影響手術和治療,不利于機體的康復[3]。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地搶救措施的同時,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與醫護人員配合,從而達到盡快好轉及治愈的目的,同時也大大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淑英,王常卿.癌癥患者的心理及心理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0,6(3):229.
[關鍵詞]后進生心理轉化策略愛心教育心理暗示羅森塔爾效應
新課改理念下的“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真正意義上提出了教育能否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意味著學校在全面提高升學率和考試分數的同時,不能放松對學習或品德方面暫時存在問題的學生的轉化。
一、關注個體,探究后進生心理
(1)既自尊又極度自卑
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成人意識逐漸增強,獨立的生活能力表現在意識的自覺性。后進生的心理與一般學生相比,具有社會性較早地介入的特點,即人們常說的“早熟”。強烈的成人意識、社會意識使他們在心理上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希望別人能理解他們、尊重他們,把他們當成一個真正的“大人”。其自尊心往往外現為虛榮心、愛面子、說大話、愛與人爭高低等。但是,由于后進生在德智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同學們中間已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使他們失掉了威信。盡管他們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卻往往難遂所愿;再加上后進生基礎薄弱,意志力不足,自己既定的目標又極易以失敗告終。
(2)認知失調,戒備與逆反心理強
“認知失調”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LeonFestinger)提出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心理平衡是人類的需要,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是經歷著種種打破人們心理平衡的事件,于是人們的心靈永遠處在平衡的打破和平衡化的矛盾過程中。費斯廷格認為:如果人們在某一習慣狀態下行為,他們將試圖發現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之間是一致的;如果人們相信自己持有某種態度,那么,他們就會試圖行動或解釋行動,使其與他們的態度一致。
(3)意志力薄弱,厭學與惰性心理嚴重
意志力總是和明確目標的爭取實現及克服一定困難相聯系的,表現為一定行為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性。然而后進生在目標和困難面前卻更多地表現出了意志力薄弱的問題。在學習上,他們先天智力不差然而成績卻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他們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對學習不感興趣,再加上基礎薄弱,畏懼學習、厭惡學習以及惰性心理較重。
意志力薄弱,并因此產生的厭學心理和惰性心理是存在于大多數后進生身上的問題。教師應把握學生心理,做好思想工作,使學生逐漸克服其厭學與惰性心理,迎頭趕上。
二、對癥下藥,制定后進生轉化策略
既然形成后進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轉化后進生的途徑也應該是多渠道的。因此,德育工作者應根據后進生心理,對癥下藥,制定好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1)采用“愛心教育”,尊重學生人格,增強其信心
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如果沒有愛,就等于無水之地;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師愛生是天職。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自我意識、自尊心理往往十分強烈,他們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后進生尤其如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其人格,增強其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會環境條件不良影響而表現異常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樣”的態度和方式對待他,因為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信心和鼓舞,才能點燃他們拼搏進取、成為優秀生的希望之火。
(2)運用“心理暗示法”,疏導學生心理,消除其心理障礙
后進生因學習或品德上暫時存在問題而會受到一些不公正對待,受到的批評較多,有時即使做了好事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肯定。久而久之,多疑與戒備的情緒使他們極易產生“你說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不愿意以一個接受者的角色去接受教育者的“有意施教”,反而對自己有意無意活動中所獲得的知識及接受的教育影響能欣然接受。因此,在轉化后進生時,我們可通過“心理暗示法”,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老師是愛他們的,對待每一個同學都會公正公平、一視同仁的,并為他們創造一個團結和諧、平等互助的班級環境,努力實現“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即使對其批評教育,也要注重藝術性,用心理暗示為其樹立信心和希望,如可以說:“相信你能改變”或“你很聰明,別人做到的事,通過努力你也可以做到”等等。美國教育家本尼斯說過:只要老師對學生抱有很大的希望,僅此一點就可以使學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3)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磨礪學生意志,挖掘其潛能
“羅森塔爾效應”說明:家長或老師對孩子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并及時轉換他們的角色時,孩子受到激勵后就可能會有更大的進步。反之,如果主觀認定自己的孩子或學生天生愚笨,難以造就,孩子或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受到壓抑,聰明才智就難以發揮。因此,對于那些意志力薄弱的后進生,要想解決其厭學心理,必須激發其樂學點,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起學生內心的學習興趣。根據“羅森塔爾效應”,教師首先要相信后進生能學好,并給他們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誘導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桃”,讓其在學習的階段性成功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并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角色轉變。同時,盡管每一個后進生都有希望自己變好、成為優等生的渴望,但他們一遇到需要克服困難、持之以恒的事,往往就難以堅持到底而退卻,回到固有的“慣性”狀態。因此,對于后進生惰性心理的解決,同樣需要我們教師要有耐心和恒心,給予他們以足夠的信任,并加強平時的督促與監管。在學習上我們要強化其勤奮點,要求他們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短期目標;在紀律上要多肯定他們的進步,幫助其樹立自己可以做好的信心,并督促其持之以恒,堅持到底,最終使其自覺地將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內化為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心理,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及時有效地對后進生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正如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所說:“正確地進行教育,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而是一個復雜和困難的任務?!弊鳛榈掠ぷ髡撸覀円獔猿殖Wゲ恍?、因勢利導,早日實現后進生的轉化成功。
參考文獻:
[1]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2005.
[2]《健康文摘報》.
[3]《班主任管理手冊》.開明出版社,1996.
[4]陳曉萍.《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藝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