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5 20:54: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生學習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課程的課真難上啊!課堂難調控,教材難把握.”“明明覺得挺好的教學設計,怎么效果就是不好呢?”同事們常發出這樣的感嘆.我也深感其“惑”.記得在上“角形分類”這~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分類方法,準備了豐富的學習材料.教學過程中,學生動手分類的積極性很高,可是課卻上得很失敗.問題出在哪里呢?課后,我對每個教學環節進行反思.細細思之,原來問題就出在分類的材料上.由于操作材料過于豐富,導致了教學的失效.由此,引起了我對學習材料有效性的思考.數學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人腦對外部數學材料的接受、分析、選擇和整合的過程.如果把人腦比作“加工廠”.那么,數學材料就是“原料”.學習的結果則是“產品”.而影響“產品”質量的第一要素就是來自人腦外部的“原料”.因此.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不僅體現在教學活動過程本身,還體現在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所需要學習材料的選擇和組織上.也就是說。數學教學首先要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材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材料有效”主要是指課堂中提供的學習材料.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之后,能讓學生獲得進步或發展.它有方面的特點:一,能較好地吸引學生自主參與;二,能有利于學習過程中的動態生成;三,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突出數學問題的解決.讓全體學生在“成功體驗”中發展論文.
二、現象透視及應對策略論文
1.材料要有思維含量.準確定位學習材料的思維含量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所提供的學習材料缺乏有效性,導致教學效果的低微,類似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我在教“軸對稱圖形”時只是簡單通過大量的圖形來歸納概念,再讓所有學生去練習.教學過程是完整的,學生已經理解了軸對稱的含義.會判斷軸對稱圖形,但學生之所以會感到“太簡單”,就是所提供的學習材料的思維含量過低,缺少挑戰性,學生體會不到思考的樂趣,思維得不到發展,從根本上失去數學課應有的“思考味”,難怪學生會覺得“真不過癮”.“數學是思維的藝術和體操.”“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這些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了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味。當然非“思維”莫屬.一節思維含量缺少的數學課,一節智力挑戰缺乏的數學課,即使課堂氣氛再活躍,也算低效率課.學生的一句“今天的題目太簡單,真不過癮”,不得不讓我們深思:數學課除了教“數學知識”,還要干什么?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掌握學習方法.所以,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材料選擇要關注材料所蘊含的思維含量.對“你給我多大空問,我就有多大發展”的孩子而言,學習材料的思維含量不僅影響探索空間和知識的生成過程,影響數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更影響著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習材料的思維含量偏低,缺少挑戰性,學生不用跳就能摘到果子,他們就會失去探究的欲望:如果思維含量偏高,脫離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跳起來還摘不到果子,缺少成功的體驗,同樣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選擇學習材料時,一定要準確定位學習材料的思維含量,把它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樣的材料最具探究價值,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論文.
2.材料不要脫離現實起點.學習材料貼近學生的現實背景學生都有許多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現實生活中積淀數學的樸素認識,都構成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特定世界,影響并制約著數學學習.教師只是分析了教材中知識的邏輯起點,而沒有關注學生的現實起點.所提供的學習材料脫離了學生的現實背景,定會使精心準備的學習材料失效.“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從這熟悉的理念中可以看出.學習材料的選擇必須貼近學生的現實背景.一般來說,目前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其學習的現實起點要高于邏輯起點.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學習新課之前.許多學生已經會解一元一次方程,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只按“邏輯起點”教學,當然難免遇到令人瞠目結舌的狀況.所以,進行教學預設.不僅要關注邏輯起點.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現實起點.套用奧蘇泊爾的一句話:“教育心理學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知道兒童已經知道了什么.”
因此,學習材料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現實背景,讓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實背景無間隙接觸,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感受、體驗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及其用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論文.
一、精選有利于知識形成的學習材料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時,學生由于在三年級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接觸的絕大多數都是真分數,因此,在學生認識分數的記憶中,往往會有這樣一種固有的觀念,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最多的只有4份,也就是說,全部表示就是“1”,不可能超過1的。鑒于學生這樣的一種認識,筆者就選擇兩條絲帶作為學習材料,從而引出假分數。
師:這時綠絲帶的長和黃絲帶的長有什么關系?
生1:綠絲帶的長是黃絲帶的(或)
生2:黃絲帶的長是綠絲帶的2倍。
師:那綠絲帶的長是黃絲帶的,綠絲帶又該怎么表示呢?
師:照這樣的方法下去,綠絲帶的長是黃絲帶的,可能嗎?你能想象出綠絲帶有多長嗎?
生:綠絲帶的長是黃絲帶的。
師:這個分數和前面的分數有什么不同?看來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也確實存在。
……
教材上假分數這個概念的知識是靜態的,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將教材中靜態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主動地和富有個性地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不斷改善數學學習的方式。
二、精選促進學生認知沖突的學習材料
認知沖突是一種認知矛盾,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和新知識之間產生無法包容的矛盾,也是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最初的“不協調”。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才能合理創設認知沖突點,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下是筆者在執教二年級“統計”中的“以一當二”的教學案例。
師:平時你們比較喜歡喝哪些飲料?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有關飲料的表格,請看,你看懂些什么?
飲料名稱 雪 碧 可 樂 橙 汁 蘋果汁
喜歡的人數 10人 12人 8人 6人
師: 為了更清楚地看出這四種飲料喜歡的人數,我們還可以通過涂格子的辦法畫在統計圖上。
……
由于筆者只給每位學生提供了上面這樣一張操作的小紙片,學生發現格子不夠畫,并且提供的紙片上下左右都不能延伸,在這樣的狀態下,就促使學生在提供的格子圖里打主意。當思索片刻后,好多學生就想到了可以把一個格子分成兩個小格,這樣一個格子可以表示2,兩個格子就可以表示4,依次類推,6個格子剛好可以表示12,從而順利地突破了“以一當二”這個教學難點。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矛盾,發生沖突時,才能激發出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主動駕馭教材,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把握教材本質的基礎上,合理、靈活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材料進行教學,促進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
三、精選達成整體認知結構的學習材料
在過去的教學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內容往往和解比例聯系在一起,作為解比例的一種應用。事實上,正反比例關系作為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雛形,是刻畫現實世界的重要模型之一,也是小學階段滲透函數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新的教學中開始強調學生對于變化的量及變量之間關系的體會,使學生感受到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是兩種重要的刻畫變量之間關系的模型。事實上,在學習正、反比例關系之前,教師可以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日常生活或其他學科中的學習材料,使他們體會變量和變量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以及變化之中的不變。其實,學生對于變量之間的關系是有著自己的“直覺”的。下面來看一個教學例子。
課件出示以下6個情境,然后思考:
1.觀察每個情境中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2.哪些量的變化具有相同的特點?嘗試按照它們變化的特點進行分類。
3.獨立探究后小組交流。
通過交流,大部分學生將6個情境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兩個變量一個增加另一個也增加(“同時增加”,情境②③⑥);第二類是兩個變量一個增加另一個減少(“一增一減”,情境④⑤);第三類是兩個變量一個增加另一個有時增有時減(情境①)。
下一步,教師鼓勵學生對于“同時增加”的繼續研究。
1.把同時增加的3個情境用圖的形式表示出來,看看又是怎樣的一幅圖?
2.整體觀察這3種情境,再給它們分分類,看看你們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學生通過思考后,發現③⑥是成倍增加的,并且計算出來的速度和單價始終保持不變,而②并不具備這樣的特點。
3.揭示正比例關系。
……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經歷了“體會變化的量之間有關系――感受到變量之間的關系不同――通過分類關注某一類變化情況”的過程。特別是學生通過看圖、觀察表格和數據等方式,直觀地感受到了變化趨勢,為之后正式引入正、反比例打下基礎。
遠程教育教材的建設中有一個關鍵的名詞就是“遠程特色”,教材是否適合遠程學生的學習,是否滿足遠程學習者的需要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效果也直接影響遠程教育的質量。
香港公開大學憑借著高質量的課程開發和教材建設,通過高質量的遠程教學,贏得了香港本地和國外的一致認可。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本文在分析香港公開大學教材基礎上,就“學科指南”展開比較,看一下優質的遠程學習材料如何體現遠程特色,如何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如何區別于傳統學習材料。
二、香港公開大學遠程學習材料介紹
香港公開大學的課程發展和遠程學習材料設計由香港政府撥??钯Y助,香港公開大學組織建設。通常一門學科的學習材料由學科指南、指定讀物、視音頻材料、多媒體輔助教材、互聯網學習資料等組成。充分體現遠程教育特色的是學科指南,每一門學科指南都會由專門的課程開發小組、課外評審委員、責任編輯、制作組共同負責。
學生需要按照學科指南進行學習,學科指南是基礎,也是媒體間結合使用的紐帶。學科指南采用活頁式設計,方便大學通過分期發送材料的方式控制學生學習進度。學科指南中給出指定教科書,它會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讓學生閱讀指定教科書中的相應內容。指定讀物也在學科指南中給出,有的緊跟在各章內容后,有的附在全部學習內容后。視音頻材料的使用結合學習內容,在學習指南中也會有相應的說明,有的也有專門的手冊(Video Workbook),根據學習內容對視音頻材料的使用做出指導。針對不同學科,結合學科指南,香港公開大學還開發了基于互聯網的在線發送系統,通過在線學習環境,他們可以了解到:
最新的信息公告(一般是給學生提供的);
課程信息,課程時間安排,課程輔導人員;
課程輔導筆記,以往考試試卷,網絡鏈接;
交互方式――留言板,討論區,電子郵件;
個人文件夾――課程日歷,學習者檔案,個人學習記錄,密碼更新;
幫助――常見問題解答,學習者導航,技術咨詢。
三、遠程學習材料的特色分析與比較
香港公開大學的遠程學習材料以學科指南為核心,結合多種媒體進行教學,在使用說明部分具有以下特色:
使用對象說明。導言部分對教材的使用者有明確的說明,比如“教育科技與資訊科技”是教育榮譽學士(小學教育)學位科目,專供對教育與資訊科技有興趣的教師選修。
學科介紹。導言部分有對學科的簡要介紹,同時學科宗旨、學科目標一目了然。
學習條件建議。導言部分對學生學習需要具備的條件有一定的建議。比如有的課程需要學生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學科指南會對修讀的學生提出所需要的硬件、軟件以及網絡配置的建議。
學習支持服務說明。主要是對導修課、工作坊和補習式指導相應要求及次數的說明。
成績評核說明。一般包括兩部分,導師評改作業和期終考試,對其中的權值分配有相應的規定。
學習進度建議。學科指南提供學習進度表,并有對各個單元的學習周數和導師評改作業時間的說明。
修讀建議。對學生學習方法、如何使用教材、如何解疑的建議。
教材編寫人員介紹。學科指南對參與教材編寫的人員有簡要介紹,增強了教材的親切感。
學生在進行學習前,首先拉近他們跟教材的距離,減少陌生感,然后才能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在學習內容的設計上,以學生為中心,從他們的情況出發,增加跟學生共同經驗的交流。在學科內容部分,香港公開大學的學科指南更是充分體現了遠程學習的特色:
承上啟下的緒言。緒言部分通常會告訴學生本單元要學什么內容,學習本單元需要先前掌握的知識以及本單元涉及的閱讀資料。
條目式的單元目標。單元目標告訴學生在學習完本單元后,學生具體能夠做什么,一條條依次列出。各個目標都以行為動詞開頭,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簡單用含糊的“知道”、“了解”“掌握”等詞語描述。
適宜的易控制的學習量。每一個單元的內容由眾多小的知識模塊組成。每一個知識點的標題醒目,以加大加黑的字體出現,并分一定的層級。這樣的設計可以減少學生的疲勞感,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大量圖表、案例的使用。在內容的編寫上,一般來說,能用圖表比文字更好的地方最好用圖表,更容易學生的理解。豐富的有啟發作用的案例能夠防止學生停留在抽象的表象上,增強學生的實戰經驗。
精良的活動設計。香港公開大學學科指南中的活動設計與學科內容緊密結合,學生通過做一個個的活動才能真正理解學科內容。并且活動具有操作性,跟學生的經歷相參照,與學生的工作生活不脫節,活動的設計正是為了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內容的測試與及時反饋。有的測試題會在單元的不同部分出現,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察,有的測試題會單獨成冊(AssignmentPile)。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都有對測試題的詳細反饋。學生參考反饋的提示,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鞏固與復習。
與多種媒體及網絡的結合使用。指南會在適當處標注與其他媒體的配合關系,需要學生使用媒體和網絡的地方,都會有詳細的說明和要求,學生需要按照指示結合多種媒體進行學習。比如介紹市場研究的步驟時,學科指南會說明為學生準備了一套有關市場研究的錄像,在什么節目播出,錄像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談論的課題等等。
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的提供。學科指南中除了給出指定的教科書外,還會在學科指南后附上指定讀物,學生按照學習內容的要求來閱讀。同時學科指南中還會列出參考書目、補充讀物、需要訪問的網址等,有的還會在各個單元或者書后附上詞匯對照表。
對話式的語言風格。瑞典遠程教育學者霍姆伯格一直倡導與發展“有指導的教學會談”理論,他堅持認為,建立師生間的人際交流關系是增強學習動機從而是實施遠程學習的先決條件。所以采用友好的、對話式的寫作風格就像有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在身邊,可以增強學生的歸屬感。
清晰的內容架構與整潔的版面設計。遠程學習材料一個版面上的文字要適中,如果全是黑壓壓的文字,學生會有壓迫感,減少讀的動力。香港公開大學的學科指南不管是知識塊的標題還是活動、測試、參考資料都以清晰的標題或圖式方式表示。
根據上述對香港公開大學遠程學習材料特色的分析,以香港公開大學兩門學習材料為例,簡要以圖表的形式表示,見表1:
在比較香港公開大學遠程學習材料的基礎上,我們再參照楊家興《自學式教材設計手冊》中李麗君及雷畏斯等人對遠程學習材料特色的分析結果,把香港公開大學遠程學習材料與中國內地的部分高校遠程教育教材在細節上做大致比較,從中發現我們在遠程學習材料建設中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見表2。
課堂上提高數學課的趣味性可參考如下兩點:
1、優化教學內容,合理挖掘教材。研究表明,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因此,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賦予數學知識豐富的現實背景,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的、應用性很強的學習材料。同時教師要敢于“突破”現行教材束縛,根據學生實際,改編教材,優化學習材料;
2、貼近學生生活,創設趣味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積極創設自然生動的情境,提高趣味性,點亮數學課堂。利用學生愛好游戲的天性,創新學習方式,不僅學生學習快樂,效果好,也鍛煉了學生之間協作探究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思維;數學價值;學力;學習材料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44-0035-02
【作者簡介】沈軍,南京市中華中學附屬小學(南京,210000),一級教師,南京市建鄴區數學學科帶頭人。
在當今社會中,學習能力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與實現個體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養。其中,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從這個角度說,聚焦思維能力培養,實現思維的拔節和學力的提升,自然就成為融合發掘數學學科價值和發展學生學力的紐帶。下面筆者以自主開發的數學綜合實踐課《對稱與等分》的教學為例,談一談思維拔節的有效舉措。
一、精心選擇挑戰性的學習材料――實現思維拔節的前提
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的基本載體,也是學生體驗數學價值,形成正確數學觀的重要資源。學習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的課程資源與教材外拓展的課程資源。如果學習材料脫離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高于普遍學力,學生“跳起來摘不到果子”,缺少成功的體驗,就沒有思維的欲望和思維拔節的可能。因為只有學習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的思維才會被激活。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學習材料時,要把它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鋪設臺階引領學生拾級而上,這樣才能實現思維的拔節。本節課學習材料設計分為三個層次。
層次一:研究單個基本圖形的對稱與等分。先從圓開始,然后到正方形和長方形,再到平行四邊形。
層次二:研究兩個基本圖形組成的組合圖形的對稱與等分。先出示一個圓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軸對稱圖形(如圖1)。隨著圓不停地滾動,圓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組合圖形也從最初的軸對稱圖形過渡到非軸對稱圖形。最后出示一個圓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組成的非軸對稱圖形。
層次三:多個基本圖形組成的組合圖形的對稱與等分。材料中先提供了五個圓組成的軸對稱圖形,然后變化圓的位置,過渡到非軸對稱圖形(如圖2)。
與第一、二層次的材料相比,第三層次的材料更具挑戰性,也更具吸引力。教師沒有繼續安排三個圖形的組合,而是安排了五個圖形的組合。為了使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材料仍然先出現軸對稱組合圖形,再到非軸對稱組合圖形。這樣處理既不高于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感覺無從下手,也沒有讓學生的認知停留在低水平上,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特別是非S對稱組合圖形,給學生留有一個自由的、廣闊的空間,使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從多角度、多層次來思考問題,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整節課學習材料的安排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學習材料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層次性和關聯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規律的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鮮感,不但學習興趣濃厚,而且思路得到拓寬,思維定勢被打破,實現了從現有發展水平到潛在發展水平的提升。同時,學生不僅實現了思維拔節,還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由此可見,學習材料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發展學生思維的先決條件。在需要提供學習材料的課型上,教師選擇材料時應關注這樣幾點:(1)把握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只有貼近學生的學習起點,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選擇有思維含量的學習材料,一節缺乏智力挑戰的數學課,即使課堂氣氛再活躍,也算不上一節好課。只有準確定位學習材料的思維含量,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3)提供適量的學習材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過多會分散學生對關鍵知識點的注意,過少則缺少探究價值。
二、巧妙設計參考性的教學問題――搭建思維拔節的支架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也是數學思維發展的起點。數學思維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般來說,課堂問題可分為是非性問題、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三類問題對于學生的思維要求逐步提升,而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就在提出參考性問題之后得到拔節。好的參考性問題是學生從數學活動奔向教學目標之間的思維階梯,是思維拔節的腳手架。因此,教學中我們要深層地思考問題的性質,精心設計問題,為學生搭建導向性支架,引導學生按正確的、有價值的方向拔節。本節課在問題設計上提供了三次支架。
支架一:引導學生從圖形的對稱性想到非對稱性;支架二:引導學生從找出將軸對稱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的直線,到找出將非軸對稱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的直線;支架三:引導學生從經過一個中心點把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到經過兩個中心點把組合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
當然問題源自學習材料,一個好的學習材料再配以深度的問題,學生的潛在能力將得以發掘。整節課中,參考性問題為學生奔向教學目標提供了必要的指引。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開展了有結構、有序的活動。在學生的思維陷入困境時,教師的問題可謂一盞明燈,為更深入地開展數學思維活動提供方向和動力,適時地引領學生實現思維拔節。
三、合理組織主體性的探究活動――催生思維拔節的力量
在當下的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常常被教師束縛,跟著教師跑,沒有時間進行主動思維,思路被牢牢地捆綁在教師的講授上。在此過程中,學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長此以往,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就不愿意思考了。因此,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親身驗證,卷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才能產生由內而外的學習動力。本節課中層次清晰的數學活動,為學生思維拔節提供了條件。
層次一:在研究單個基本圖形時,學生提出猜想:經過正方形的中心點畫出的直線可以將它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如圖3)。
層次二:在研究一個圓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非軸對稱圖形活動時,學生要驗證經過圓和正方形的中心點畫出的直線能否將組合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如圖4)。
層次三:在找出一條直線把五個圓組成的組合圖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的活動中,學生把它想象成兩個基本圖形后再畫直線。
(一)概念界定
奧數即奧林匹克數學,這項國際性競賽活動的內容為數學,它集中體現了我國的素質教育思想。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小學奧數。
閱讀是“閱讀主體對讀物的認知、理解、吸收和應用的復雜的心智過程”。數學閱讀是通過對數學符號、圖形、文字語言的相互轉換,學生內部形成一系列的信息編碼和加工過程,實現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并進行知識的學習與問題的解決。數學閱讀能力是一種將語言識別與轉換、信息篩選、邏輯推理等在內的能力總和。
(二)奧數與數學閱讀關系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奧數教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它旨在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看待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用數學語言和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二、小學奧數的現狀調查
(一)方法概述
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實證研究的步驟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
2.收集相關資料,整理歸納。
3.建立《小學生奧數學習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然后進行訪談。
(二)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學校程度不同,學生對待奧數學習的認識也不同。分別抽取x市重點、普通及私立學校各一所,各70名,總共發放問卷210份。按學段分:小學低年級70人,小學高年級140人;按性別分:男生123人,女生87人?;厥?08份,剔除無效問卷8份,有效率96.2%。問卷調查后,選擇一些學生進行訪談。
(三)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包括六個方面:奧數學習的興趣、奧數學習的動機、對奧數的關注度、奧數學習的形式、奧數學習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奧數學習材料的閱讀。
(四)結果分析
1.奧數學習的興趣
選擇“很感興趣”、“比較感興趣”、“沒興趣”的學生各占總人數的17%、36%、47%。數據分析:一半多的學生對奧數學習感興趣,他們認為奧數學習十分有意思;也有學生認為有些解題方法在學校課堂教學是涉及不到的;一部分學生認為奧數的解題技巧讓他們產生極大的興趣,等等。
2.奧數學習的動機
選擇“自身愛好”、“父母要求”、“學校要求”、“其他”的學生各占總人數的35%、57%、4%、4%。數據分析:其動機主要來源于外界的要求,只有三分之一多的學生學習奧數是因為自身愛好。他們提到當地重點初中或者普通初中的重點班在招收學生的數學測試卷中會涉及奧數題目,沒學習過奧數就會在考試中處于劣勢;不過也有學生提到家長希望因此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一部分是為了參加數學競賽,等等。
3.對奧數的關注度
選擇“經常”、“很少”、“不關注”的學生各占總人數的39%、56%、5%。
4.奧數學習的主要形式
選擇“輔導機構”、“家人輔導”、“教師教學滲透”、“自學”的學生各占總人數的67%、10%、12%、11%。學生的奧數學習主要通過外界的輔導教學,很少是自己自主學習。
5.奧數學習對學習成績的影響
選擇“很大”、“比較大”、“沒有”的學生各占總人數的25%、27%、48%。
6.奧數學習材料的閱讀
選擇“獨立自主思考”、“教師帶領下讀題”、“其他”的學生各占總人數的35%、57%、8%。學生普遍認為自己看到一道題目時找不到解題思路,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讀完題目后他們就能立即解決問題。
(五)結論
1.學生對奧數學習的興趣普遍不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源于外界。
2.奧數對于學生的數學成績是有明顯影響,影響的大小取決于學生是否擅長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程度越高的學生,奧數的學習對學習成績有越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數學閱讀能力的教學研究
數學閱讀能力教學研究的過程中,在參考了以往對于數學閱讀教學的理論基礎上,通過對一線優秀小學教師進行訪談,數學閱讀能力在小學奧數學習中的滲透以下方面入手。
(一)數學閱讀材料的形式
數學閱讀材料的形式和內容,直接影響學生對于奧數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教師在給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時,要盡量清晰明了;奧數題目應該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奧數來源于生活,學生可以使用所習得的奧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深刻體會到奧數學習內容的“有用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學習材料,適時指導,使他們的數學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數學閱讀能力是奧數學習中必備的能力。新課程改革是對以往教學中主要由教師讀題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摒棄,其提倡的是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及獨自解決問題為特征的數學閱讀學習。
一當前Flash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1Flash傳統教學模式:重“文”輕“武”
以教材為中心是Flash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教師按照課本編排的順序講解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采用一周四節,兩節多媒體教學,兩節上機操作為主要實施手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過分注重課本知識,按部就班,學生只能擔任“操作工”的角色,對照課本或教師的操作步驟機械模仿。Flash傳統教學模式下,往往會產生以下弊端:
第一,Flash課堂教學容易走入“照本宣科”的尷尬境地。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使學生在相應的能滿足需要的活動中表現出認真、緊張、主動而頑強的態度。這種態度表明學生對待學習任務、學習對象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傳統Flash教學模式對教材的過分依賴,會使得學生對本課的學習產生慣性疲憊。沒有了良好的學習動機,正如前蘇聯學者G.索洛維契克指出,學習中的惡性循環是:缺乏興趣的動力,會使學生成績差一些;往后興趣更弱,成績也就更差;興趣再度減弱,結果很少用功;興趣全無,成績一團糟[1]。
第二,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Flash傳統教學模式都偏重于強調教師的主體性,無形中忽略了學生的參與性。學生在Flash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習中,只能做簡單模仿,沒有對開發Flash作品的發言權,教材有什么就要做什么,課本怎么做就要怎么做。被動的學習環境,會極大削減學生的學習興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明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無法使學生快樂學習的教學方法不是成功的教學方法。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認為,教學方法必須依據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
2Flash實例教學模式:“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在Flash課程的實例教學模式中,以“實例”為中心,通過演示實例,分析實例,把完成該實例制作所需要具備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融合到創作過程中。Flash實例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Flash實例教學模式中,卻產生一個新的不容忽視的缺點,實例隨即選取,為知識點而選取實例,每個實例往往只能兼顧一個課時的知識點,知識點的游離性與實例的隨機性,使得學生在學習Flash課程時很難形成合理完善的知識架構。加之,職業、技工等院校學生自身在學結、學習習慣方面的欠缺,往往使得Flash課程的學習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學生對實例掌握了,卻依然只是一個個實例而已。
二基于學習遷移的Flash課堂教學模式
孔子曾說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從心理學觀點講,“舉―反三”和“觸類旁通”都是指先前的學習對以后的學習的促進,所以都是學習的遷移現象。學生對其學得的東西,不僅能重復、應用或表現,而且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推廣類化。這種現象就是學習遷移。研究和掌握學生對Flash課程的學習遷移,依其規律,選擇和編排課堂素材、合理組織Flash教育教學過程及正確選用Flash教學方法,對提交Flash課堂教學教育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基于學習遷移的Flash課堂學習材料
第一,Flash課程的學習材料的組織和結構,極大的影響著學習遷移。
在選取Flash課程學習材料的過程中,教師切忌墨守陳規,按部就班地按課本教材進行。教師應該注意把握課堂局部材料在Flash課程整體中的相對關系和意義,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種結構關系,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分步驟且有層次,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Flash課程。
在Flash的實例教學中,針對基本繪圖工具這一知識點,會有豐富多彩的實例,比如,針對橢圓工具的練習,常有的練習有:太陽,花朵,雨傘等等。但是,實例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以實例為實例,與后續的Flash知識點相互游離,對于本身對知識整體把握能力相對薄弱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很難將之遷移到后續的學習中。因此,在教學中,學習材料的局部與整體的關聯與布局是每個Flash教師所必須斟酌和把握的。
第二,Flash課程的學習材料的應用價值也影響著學生對Flash知識的掌握。
在Flash課程學習材料的選取方面,必須把握好一個核心,即越是具有應用價值的Flash課程學習材料,越能產生遷移作用,反之,Flash學習如缺乏應用價值,難有應用或推廣的機會,在新學習中應用的機會不易為學生所察覺,便難以產生遷移作用。一方面,Flash教學情境的選取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比如在表1中所涉及的學習情境的學習,就是采取了學生最熟悉的騰訊“砸金蛋”活動。Flash學習貼近學生生活,與實際生活一致,是Flash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Flash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材料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另一方面,在Flash教學過程中,提供學生展示作品的平臺。比如,建議每個學生,將自己的每節課的作品進度到自己的微博中,教師通過@所教授的各個班級的學生,將他們結合成一個便捷的Flash學習、評比平臺。
2基于學習遷移的Flash課堂學習活動。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者在學習中采用的方法或感受到的刺激越是多樣,就越能有助于該學習的遷移。反之,刺激越單一呆板,就越難以產生遷移作用。因為原學習活動中刺激的多樣性,能增加它與新學習之間相似或相關的可能。因此,豐富Flash課堂教學形式,采取多方式、多渠道、多手段、多平臺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實現Flash學習遷移的必由之路。打破傳統的集體學習模式,分組學習,通過組間競爭,刺激學生學習Flash的學習遷移能力;引入網絡元素,實時使用新事情刺激學生的學習遷移點;不斷充實新的教學手段,合理利用媒體教學資源,以視、觸、聽為基礎,以變為核心,以思為根本,使教學活動多方位刺激學生學習的遷移度。
3基于學習遷移的Flash學習實踐活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蓋奇和貝爾林納(Gage and Berliner,1992)認為,學習遷移指導應遵循原則之一:在要求學生能夠遷移所學知識前提供大量有關的實踐機會。因此,Flash課內和課外練習必須配合,給學生不斷提供應用機會。
總之,基于學習遷移的Flash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給Flash課堂帶來了新的視角,體現了對學生學習主體的尊重,是對學生創造性發展的關注,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時基于學習遷移的Flash課堂教學模式也帶來了一些挑戰,進一步實現Flash教學素材實時化,全方位完善Flash課堂教學活動多樣化等是我們今后研究的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