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9 10:56: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學學年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校設有53個本科專業,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3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12個學術碩士和2個專業碩士授權點;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1項,承擔省部級項目454項,企業委托項目336項。
學校擁有會計學等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會計學等省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33門,會計學專業等省級教學團隊7個,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2013年學校獲批自籌建設“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學校牽頭的“山東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獲批自主培育建設“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
會計學院始建于1985年,擁有會計學學術碩士和會計專業碩士(MPAcc)學位授予權;現有教職工56人,設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4個本科專業。目前擁有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特色專業1個,校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校級特色專業1個。近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24部;獲批國家“兩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東省“兩金”及各部委項目4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0余項。
一、研究生招生
會計學院招收會計學專業學術型研究生與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研究生。
?筅招生計劃
每年招收學術型碩士15名左右;會計專業碩士40名左右。
?筅享受待遇
(1)國家助學金。所有學生10 000元/生?學年。(2)學業獎學金。一等獎學金12 000元/生?學年,覆蓋面為20%;二等獎學金6 000元/生?學年,覆蓋面為30%。(3)三助崗位。學校每年設立一定數量的助研、助教、助管崗位。擔任學校兼職輔導員,提供800元/月崗位津貼(一年按10個月發放)。另外,自入學后第三個學期開始,研究生導師為每位研究生發放科研補貼不低于150元/月。
二、引進人才待遇
關鍵詞:工商管理;管理實驗;實驗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應用多學科多領域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系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應用科學,其目的是研究各種類型的組織如何利用有限資源為實現組織目標所采取的管理行為及其規律,培養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管理人才。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工商管理類專業開展實驗教學提供了條件,如何利用信息和平臺來加強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
1管理實驗教學的意義
1.1管理實驗的發展歷程
管理學科是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具有利用自然科學及現代技術進行觀察、檢驗、研究、設計等方面的功能和屬性。許多重要的管理理論、技術和工具來自于管理實踐,而管理者必須善于對生產系統的各組成要素及相互關系進行周密的觀察和實驗分析,為最優決策提供依據,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在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過程中,實驗方法始終是管理科學創新和研究、傳播和教學、形成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手段。實驗方法在管理學科發展中的應用,大體上可以分為3個階段。
1.1.1管理實驗的起步時期(19世紀末期一20世紀40年代)
管理實驗與管理研究的發展同步,管理科學的理論在實驗、試驗和調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這個時期,企業管理的重點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員工積極性等。人們基于生理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統計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人及其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分析和對比研究,探尋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有效途徑。比如泰羅的鏟掘實驗和金屬切屑實驗分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吉爾布雷斯夫人的動作分析實驗分析如何設計合理的工序,梅奧的霍桑實驗分析如何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等。
1.1.2管理實驗的發展時期(20世紀40年代一20世紀70年代)
此階段管理實驗所涉及的面進一步拓寬,數學模型與計算機模擬開始被運用起來。在這個時期比較著名的實驗有:阿吉里斯的“成熟一不成熟人”實驗、韋伯的群體決策和個人決策績效研究比較實驗、弗約的社會性動機比較實驗、加拿大薩斯喀欽溫大學C.C.Potter教授開發的企業經營管理模擬系統(BusinessSimulation)等[1]。
1.1.3管理實驗提高階段(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
這一階段研究者開始重視戰略管理和跨國經營管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大批管理模擬軟件被開發出來并投人使用。管理實驗的中心也由以人和工作為中心轉向以組織和流程為中心。在管理實驗的方法和成果在研究領域和企業不斷提出和實踐,并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的同時,發達國家的高校對工商管理學科教學模式也開始進行一系列改革[1]。20世紀90年代以來,管理學科的實驗教學在國外許多院校受到重視。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密西根大學、威斯康星大學等院校開設了有關管理專業的系列實驗,在實驗中進行案例教學,使學生了解未來工作的實際需要。以哈佛商學院為代表的美歐大學商學院,也強調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
1.2工商管理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工商管理學科屬于軟科學,但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更強調學生實踐性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據高等教育司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調研報告,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和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點增至2866個,存在的明顯的問題就是課程結構不盡合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專業實習和案例教學、忽視個性培養等[2]。通過對工商管理一級學科排名前幾名的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實驗教學調研,發現這些學校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實驗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學生創新實驗能力得不到進一步挖掘等。
我校是具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為數不多的民族類院校,同樣存在如硬件設施不完善、缺乏相應的專業教學軟件、對該學科實驗教學的改進、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性認識不夠等問題。
企業需要的是懂理論、通實踐和能操作的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這一需要呼喚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必須加以調整。通過實驗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管理理論和方法,發現和總結在管理各環節中的規律并能夠提出新問題,從而鞏固已學到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是管理理論的繼續、補充和深化,具有課堂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把企業和市場移到實驗室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建立和完善以企業實際為特征的實驗教學不僅必要,而且也可能。
2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存在的不足
教學方法上的不足與教學觀念中存在的這些謬誤客觀上導致了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效果不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重三輕”上面.
2.1重理論,輕實踐
隨著目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一專多能型人才和寬口徑、適應性較強的管理通才。目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重理論、輕實踐,培養出的學生理論知識較扎實,但實際知識與操作能力薄弱,對工作實踐實際了解甚少,畢業后難以盡快勝任工作,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即使有部分實習實踐環節,但由于經費少、實習時間短,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與學兩個方面“空對空”的問題。同時,缺乏對實驗環節的系統設計和科學的考核標準,學生也沒有認識到實驗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學習起來缺乏動力,積極性不高。
2.2重硬件,輕軟件
許多工商管理類院校都非常重視實驗室建設,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廣州商學院等都曾先后投入了3—4百萬元進行工商管理類實驗室的建設,但還有部分院校工商管理類實驗建設由于存在資金不足、技術限制等問題,缺乏統一規劃,實驗室功能單一。我院工商管理實驗室投資了近百萬元,擁有各種類型計算機,并有其他教學設備70余臺,也購買了人力資源測評、統計學教學模擬、ERP、物流管理等軟件,但主要是硬件設施。目前可開設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實驗課程10余門,但還存在很多軟件方面的問題:一是實驗課程沒有形成體系,有些實驗項目內容過時,實驗手段不適應現代金融、證券、電子商務及信息管理等專業的要求;二是缺乏相應的專業教學軟件支撐,一方面資金不夠,另一面也存在資金使用不當的問題,有些軟件是免費下載版本,有些軟件是因為學科交叉,重復購買的等;三是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包括實驗室老師的引進和培養、授課老師實驗課程方面的培訓、與軟件提供商提供的培訓合作等方面都沒有很好的措施。
2.3重局部,輕全局
培養管理通才是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構建的實驗課程體系上,除了在各個專業課程上弄清弄懂外,要投入相當精力在各專業、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和銜接上[4]。例如在會計電算業務中,還要關注其在資金流的層面上與財務管理、與物流、甚至與信息流之間相互的關系以及在企業管理層面上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間的關系等等,而不是單純地只弄懂會計的電算化問題。目前,我院工商管理實驗室各專業實驗之間銜接不好,整個實驗體系中各專業實驗之間互不聯系,人為地割裂了各管理類專業課程之間業已存在的規律性的聯系,有的相互重復,有的則相互脫節,有的還存在知識上的空白點,造成了知識結構上的錯位,不但達不到實驗所要求的效果,而且很容易忽視課程本身的要點,也不能提起學生實驗的興趣。這種重局部、輕全局的原因是因為不同的課程分屬于不同業務系,實驗教學大綱和備課均是教師單獨完成而造成的,沒有從全局的角度來進行實驗課程體系的設計。
3工商管理實驗教學問題探討
3.1教學體系
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建立和完善一個較為系統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體系。
3.1.1教學環境
建立一套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實驗平臺,以實驗性的工商管理教學模擬系統為核心,以核心實驗和擴展實驗為層次結構,輔以開放式的實驗模式和不斷更新的實驗環境,包括硬件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實驗軟件的引入,實驗教學規章制度的設立和執行,實驗室師資力量的加強。
3.1.2教學環節
借用實驗平臺,要設計好與理論教學相配套的實驗環節,包括上機實驗、課程設計、課程論文,學年綜合論文和畢業論文,同時,要加強每一個實驗教學環節相應的實驗指導書、實驗大綱和實驗考核文檔方面的建設。
3.1.3實驗考核
各實驗教學環節應該設立相應實驗課程考核標準,為避免學生互相替作、抄襲的現象出現,應建立一種重過程、重手段、重運用能力、重管理思想體現、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輕結果的實驗考核模式。教師對學生實驗的考核依據是其實驗過程、手段和方法是否合理、高效,而不應該單純考核實驗結果,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意識。
3.2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設置上,建立一個基礎實驗、重點實驗和擴展實驗的3層次結構教學結構。根據管理學院的主要服務對象和行業、學院教學特色和特長、管理對人才的階段性需求、實驗項目在學科中的影響、實驗學科之間的銜接關系及實驗條件,抓好基礎實驗,再以各學科重點實驗為基礎,輔以相應的擴展實驗。就我院工商管理實驗室而言,先完成如統計學、會計、人力資源管理和電子商務等基礎實驗課程,再根據各專業學科特點加強重點試驗,如工商管理可以將生產運作管理、物流管理做為重點核心實驗。在抓好重點實驗前提下,根據學科層次結構和課程關系,圍繞重點實驗向外擴展,建設好相關的擴展實驗。這樣既保證了學科基本理論的扎實性,又充分照顧到相關專業實驗的系統性,還從學科角度避免了實驗之間的重復和空缺。
3.3教學方法
在實驗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實驗環節的策略與方法,如在理論教學時,上機實驗注重的是驗證性實驗部分,要基礎扎實、運用熟練,掌握其規律,這時教師以講解為主,學生以實踐為主;在課程設計部分,可采取教師輔導與自主設計相結合的形式,教師定題、講解知識點,學生自主選擇方法和工具,規定一段時間提交成果;在課程論文部分,以整個專業課程的范圍內實行自主設計為主,老師定期答疑;在學年綜合論文和畢業論文部分,結合所有所學知識和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學的知識,實行綜合性的自主設計為主的形式。老師可以間斷陛進行檢查和答疑。在各實驗教學環節中,為了起到更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可以將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操作指導和實現舉例等放在實驗室網絡上,供學生提前預習。
4結束語
實驗教學是高校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幫助學生對理論講授的內容消化理解,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運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空間,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使我們更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如何以本科教學評估為契機來促進工商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思考解決。本文從實驗教學的意義,實驗教學存在不足對民族類院校在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影響作了經驗總結和探討,以期在今后的實踐中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永銓.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研究[J].教育與現代化,2006,80(3):9-1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調研報告[Z].
[3]王云昌.構建工商管理類專業實驗體系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4):120—121.
[4]彭崢,任鵬.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開放的改革與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6,87(1):46—47.
[5]王雪嶺,包中文.工商管理類實驗室如何加大開放與整合力度的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4):134—135.
【關鍵字】土地資源管理;實踐教學;改革與發展;對策與建議;創新
貴州大學為了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自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開設以來,不斷的開展培養方案的修訂和一系列的課程體系改革工作。目前,學校已建立了通識課程—學科大類課程(專業必修、專業選修)—專業課程-個性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及實踐這一階段式循序漸進課程培養體系,為土地行業培養了一大批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是,與社會發展需求相比,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中還存在不足。
1實踐教學現狀
1.1課程體系設置較完善,但缺乏科學的安排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包含管理學原理、土地管理學、土地利用規劃、土地經濟學、不動產估價、土地法學、土地資源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制圖等核心課程。在這些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我校還開設有土壤學、環境生態學、地圖學、資源與環境價值評估、土地信息系統、專業外語、地質地貌、礦產資源管理、土地調查與評價以及城市規劃原理與設計等選修課程??v觀全國眾多高校,我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交叉重復的問題。例如,《地籍管理》與《土地管理學》內容有重疊之處。其次,一些重點課程如土地政策分析與評價、國內外土地管理前沿、房地產相關課程并沒有在我校課開設;不僅如此,一些應用型很強的課程如CAD專業制圖并沒有在必須課的設置當中,加之專業選修空間較少,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
1.2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是在公共管理學院下開設。在公共管理學科背景下的“三無”學校——“沒有建設專門的實驗室,沒有成立相應的研究機構,沒有建立實習基地”,僅以課堂講授作為培養學生的全部環節[1]。由于教學設備缺乏及教學經費不足,以及教學師資水平有限,導致不得不重理論,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無法滿足教學要求,除在第一、第二學年開設了校內測量實習外,甚至沒有開設有專業比較重要的實習,如土地調查、不動產估價等;一些專業重要軟件如Mapgis、Mapinfor、Arcgis也未能在相應學年向學生開設。
1.3實習基地建設滯后,學生缺乏良好的實踐條件
實踐教學建設滯后,校地合作甚少,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實踐條件。僅僅學習理論知識,不能發揮很好的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缺乏實踐動手能力。本科教學中缺乏相應的教學和科研基地,甚至沒有專門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實驗室,很多實驗課和課帶實驗課程都只是借助別的學院的實驗室完成,嚴重發阻礙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2]。
1.4缺乏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理論教學考核體系,但是,由于學校缺乏實踐教學基地和教學條件,因此,完全忽略了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僅以實踐教學大綱和指導書的編制情況作為唯一的考核評價標準,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體系。
1.5實踐教學水平不高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但我校土地資源管理系中,雖然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較高,但是缺乏專業的實驗人員,且實驗人員自身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實踐教學水平滯后,造成教師不得不只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操作技能的提高。
1.6缺乏實踐教學創新精神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基本從屬于各門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未理順,實踐教學環節與實際應用脫節,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實踐教學設施及基地不健全、不完善更加阻礙了實踐教學的開展。一些教師總體設計和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欠缺,對實踐教學目標的定位模糊加上由于長時間開展教學工作引起的由于教學倦怠等等這些主管因素和客觀因素共同決定了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缺乏實踐教學創新能力,這將會降低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嚴重阻礙該專業的發展前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理論性與實踐并重、各學科交叉的專業,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有針對性的培養社會急需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是實踐教學改 革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校在認真總結本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措施。
2實踐教學改革創新
2.1調整實踐課程體系,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突出“技術+管理”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專業要求,培養具有計算機應用、測量、制圖、規劃、估價等基本技能,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和評價、土地利用規劃、地籍測量、土地管理、不動產評估、房地產經營管理,能勝任管理、科研、工程和教學等工作人才。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積極開展了實踐課程體系的調整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課內教學實驗實習和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兩個部分。構建了包括課內實習、專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包括一、二年級的課內實驗和實踐,三年級的軟件應用實習,四年級的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2.2創新土地資源管理實踐教學模式——基于知識-能力-實踐-創新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在完善學科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遵循“循序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3],針對不同學年合理的、有針對性的開設相應課程,分階段培養:在這個新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下,明確各階段的學習方向及任務,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達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型優秀人才。
2.3分析國際形勢,與時俱進,有針對的培養國家急需創新型專業人才
眾所周知,國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最基本的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資源消耗快速增長,加之我們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并未根本轉變,經濟的發展仍然以環境為代價,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劇。資源問題已成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土地資源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因此,必須分析國際形勢,有針對的培養急需創新型專業人才。這類人才不僅注重培養學生在學術科研方面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更注重培養以適應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研究型與應用型兩種模式并進共同構建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術解決生產、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2.4結合實際,搭建實踐平臺,構建“單位-學生-學?!比灰惑w的教學培養方式,共創三贏模式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各高校應按照“循序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分階段開展實踐教學工作。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條件,構建“單位-學生-學?!比S一體的教學培養模式。將各項實習與地方政府或相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公司有機結合起來,給予學生適當的報酬。實習中學生技能學以致用又可以獲得一定的生活補貼,進一步提高了其實習的動力,可以促成單位、學生和學校三方共贏的局面。
2.5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實踐教學團隊
堅持“理論教學為基、實踐教學為要、科研教學為輔”的教學原則,加強教師培訓,尤其是專業實踐教師,以中青年教師和實踐教學團隊為重點,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合理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致力于建立一支結構優良、實踐教學及科研能力較強、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學團隊[4]。
2.6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管理長效機制
真正的實踐教學應當是一個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一個完整的過程。各高校應改革“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路,秉著理論教學服務實踐教學的原則,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以“全過程實踐教學”為主,將整個實踐教學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5]。
3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培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6],我校應本著“基礎+特色”的辦學思想為指導,以專業技術型專業定位和社會急需型人才培養目標為辦學方向,結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自身的廣泛性、實踐性、交叉性等特點,制定了最優的實踐教學方案,遵循合理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將實踐教學貫徹落實到本科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去。學校也將繼續努力探索,從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等對土地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并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和考核機制,完成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為社會培養一代代優秀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袁中友,湯惠君.新形勢下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育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0).
[2]張惜偉,張裕鳳,郝潤梅,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強化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7):165-167.
[3]王承武,馬瑛,周長江.“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208-209.
[4]趙中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37-38.
[5]王承武,馬瑛.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5):66-69..
【關鍵詞】海南省;酒店管理;課程體系;培養模式
1 海南省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比較分析
目前,海南省內的17所高校中有14所設立了酒店管理專業。6所本科院校中除專業性較強的海南醫學院外,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瓊州學院、??诮洕鷮W院、三亞學院5所院校均設立四年制酒店管理本科專業,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海南省5所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既有相似之處又各具特色:
1.1 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具有較大的相似之處
首先,體現在培養的基礎目標是具有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培養的高級目標是“應用型”、“復合型”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酒店管理畢業生定位為能在國際酒店集團等單位從事酒店管理相關工作。其次,在課程體系上主要課程相似性較大,包括:(1)管理類基礎課――《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等;(2)酒店類基礎課――《酒店管理概論》、《人力資源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旅游人力資源管理》、《酒店市場營銷》等;(3)酒店類專業課――《酒店前廳與客房管理》、《酒店餐飲管理》、《酒店管理信息系統》等;(4)酒店類特色課――《食品營養與衛生》、《烹飪學》、《酒店地產管理》、《酒店品牌建設與管理》、《酒店服務質量管理》等。再次,在專業實習上各大院校都是安排在大三學年上學期。
1.2 各院校培養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海南的幾所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培養特色主要表現為:海南大學和海南師范大學更注重學生宏觀管理能力的培養,例如:海南大學開設的課程中有《酒店戰略管理》、《酒店開發與管理》、《酒店連鎖經營與管理》等;??诮洕鷮W院比較注重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開設,例如:《酒店投資與收益》、《酒店設備管理》等;瓊州學院開設了一些與海南本土相結合的課程,例如:《海南旅游概覽》、《海南黎族文化概覽》等;三亞學院更突出學生酒店專業實操能力的培養,例如:開設了《酒水與酒吧管理》、《康樂服務與管理》、《酒店韓語》、《中西烹飪基礎》等課程。
2 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構建依據
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由諸多相關要素構成的完整體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培養目標(含培養規格)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某種標準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1]。本文研究的課程體系是指狹義的課程體系,特指課程結構,是各類課程之間的組織和配合[2]。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是一個系統性工作,其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構建不是任意的,而是必須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構建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滿足學位教育和國家標準要求
酒店管理高等教育首先是學位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等方面要反映該專業的教育特點。在教育體系上應包括公共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和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
2.2 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體現市場需求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才培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是為滿足市場需求為根本培養目標的,因此在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上要與酒店行業密切聯系。例如:在培養模式上采用“雙證式培養”、“訂單式培養”等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按照行業和崗位需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開設實操課程、語言溝通課程等,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3 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以培養目標為導向
培養目標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構建具有導向作用。例如:海南大學的培養目標為:“具有堅實的經濟學與管理學基礎理論功底、熟悉酒店業務的基本環節和流程及服務管理和操作的技術、對未來酒店業發展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具有‘思考型、國際化、高層次、強實踐’特色的酒店管理復合型高級人才?!睘闈M足這一目標,在培養模式上會采用“中外合作式培養模式”,在課程體系中會包括經濟管理類、酒店實操類,跨文化交際類等課程。
3 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分析
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創辦于2005年,原屬于旅業管理學院,2014年5月開始歸屬于2014年1月成立的國際酒店管理學院。目前,在校學生1600多人,專任教師48人,兼職教師10人。
3.1 現狀分析
3.1.1 “校企合作”與“中外合作”培養模式
為實現“培養具有扎實的旅游管理專業理論基礎,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較高的酒店職業素養和熟練的實操能力,立足本土,同時具有國際化視野,可以勝任國內外跨國酒店管理集團管理崗位,以及適應國外高校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采用“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專業設立以來,分別成立過“2006級喜來登人才班”、“2007級和2008級希爾頓人才班”、“2012級喜達屋人才班”、“2012級萬豪人才班”、“2013級萬豪人才班”等,與喜達屋集團、希爾頓集團、君瀾集團等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同時,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還采用“中外合作”培養模式與英國布萊頓大學、美國普利茅斯州立大學開展學位項目。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習+實習”項目到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酒店學院、香港大學等學習和實習。
3.1.2 “2+2”模塊化課程體系
按照學位培養要求和培養目標,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主體分為“公共基礎課”、“學科專業基礎課”、“酒店管理專業課”、“專業選修課”4大模塊,即“2+2(基礎課(1-2年級開設)+專業課(3-4年級開設))”模塊化課程體系。另外還包括人文通識課(公選)和課外集中實踐。
學生4年酒店管理專業學學時為2696,總學分為168.5。其中,公共基礎課所占的學時數是928,學分數是58,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34.42%;學科專業基礎課所占的學時數是528,學分數是33,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19.60%;酒店管理專業課所占的學時數是440,學分數是24.5,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16.32%;專業選修課所占的學時數是128,學分數是8,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4.75%。除此之外,人文通識課所占的學時是144,學分數是9,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5.34%,;課外集中實踐所占的學時數是528,學分數是33,分別占總學時和總學分的19.58%。
3.2 存在問題分析
3.2.1 教學模式開展與計劃有所偏差
培養模式會影響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效果,而評判一種培養模式的好壞除了考慮培養模式是否科學、先進、滿足市場需求,還應關注培養模式的培養進展情況。三亞學院的“校企合作”、“中外合作”等培養模式比較先進,從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當前酒店業發展的需求,可是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由于課程設置不夠科學、雙師型教師不足、同酒店合作出現問題等等原因使得現實中的“人才班”與設想中的“人才班”大相徑庭,不能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3.2.2 教學計劃有待進一步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在工商管理學科之下,2012年頒布的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在管理學學科門類下單獨設立旅游管理學科大類,酒店管理屬于旅游管理下的一個專業。由于隸屬于管理學學科,因此很多管理類的通識課程和旅游管理類基礎課程占去了一定的學分,留給酒店管理專業課程安排的課時相對有限。如上分析,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公共基礎課和學科專業基礎課所占課時達到了54.02%,而酒店管理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只占總學時的21.07%。
3.2.3 課程教學還有改進空間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在選擇酒店專業前缺少與酒店相關的工作經驗,對酒店的認識不夠全面,無法及時對自己所學專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有更好的認知;酒店核心課程的課時受時間限制,在實操和管理兩方面無法兼顧;受課時數的限制和學生人數龐大的影響,學生的課內實操練習不夠;部分教師的酒店管理實踐經驗不足;實驗室設備設施與開展實訓教學有較大差距 [3]。
4 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進策略
三亞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是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的縮影,另外4所開設酒店管理本科培養的院?;蚨嗷蛏俚拇嬖陬愃频膯栴},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改進策略。
4.1 凸顯海南特色與優勢
酒店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從事理論研究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只占少數,市場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應用型為主[4]。海南省酒店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后有相當一部分選擇留在海南的高星級酒店就業。為適應市場需求,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需要利用海南五星級酒店眾多的優勢,開展校企合作,在課程教學中借助酒店資源開展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同時還要結合海南特色,例如:在課程設置上開設海南民族介紹類、海洋知識類、特色商品類選修課程,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為日后就業奠定基礎。
4.2 借鑒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培養先進經驗
海南的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在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方面應借鑒國內外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先進經驗,改善目前培養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借鑒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新加坡SHATEC酒店管理學院的培養模式與課程設置。也可學習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經驗。
4.3 能夠做到與時俱進
一個好的、成功的培養模式和完善的課程體系的建立需要實踐的檢驗,同時也是在不斷的嘗試中加以完善的。所以海南各大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需要經過多年實踐形成自己的體系與規律,體現在培養目標上、課程設計上、教學方法上等等,并能根據酒店業發展與時俱進,順應和滿足市場需求。
4.4 注重“軟硬件”綜合條件
無論是培養模式,還是課程體系,其發展都需要一系列“軟硬件”條件的支撐。例如:在“軟件”上,不要盲目引進高學歷的師資力量,而要注重任課教師在理論授課的同時所具備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在“硬件”上,注意教學資源的配備,加大酒店實訓室建設等等。通過提升“軟硬件”綜合條件為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的開展和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優化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力,沈雅雯.我國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解析[J].旅游論壇,2011,2,4(1):120-126.
[2]張茹慧.酒店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要]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各大高校相繼開辦以來,正遭遇著實踐教學難以展開、學生專業技能不強和對口就業難等多重困境。通過分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就業特點,構建符合該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迫在眉睫。這需要具體通過樹立“時間集中型”的實踐教學理念、合理設計“時間集中型”實踐內容體系、科學設計“時間集中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和建立相應的實踐保障體系來加以實現。
[
關鍵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集中型;專業實踐;教學理念;教學評價;實踐模式
[中圖分類號] F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4)04?0035?03
[收稿日期] 2014-06-16;[修回日期] 2014-07-23
[基金項目]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 年度立項課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XJK012CGD081);湖南工業大學校級教改課題“基于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2012C33)
[作者簡介] 王歡芳(1980-),女,湖南醴陵人,博士,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胡立和(1962-),男,安徽來安縣人,湖南工業大學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自治已經成為彌補政府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徑,然而現實是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因此教育部非常重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稍搶I目前面臨眾多發展困境,其中就業不理想是導致該專業招生情況不容樂觀的主要原因。按常理設置該專業的高校呈增長趨勢,說明專業發展前景可人,但現實是很多高校該專業招生計劃又逐年遞減,應該說對口就業難是“罪魁禍首”。如果畢業生不能被社會所認可,則其專業的發展將面臨嚴重的危機。因而研究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色實踐培養模式,探討如何提升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增強該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對一定程度上突破該專業的發展困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1]。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在西方發達國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開設已具有較長的歷史,形成了以公共部門管理問題的解決為核心,融合多種學科相關知識和方法,在公共行政學、經濟學、政策分析、管理學等學科領域基礎之上的專業。但是,目前能搜集到的國外學者具體針對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方面的資料非常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國外該專業就業市場廣闊,專業發展環境寬松。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自1998年設立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以來,已有幾百所高校開設了這個專業,這是我國社會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國內近幾年也有一批學者開始關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困境這一問題的研究,并且指出實踐教學薄弱、就業困難是制約該專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主要有周湘蓮(2011)指出建設與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深化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建設與完善的前提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2]。謝舜,蔣永甫等(2012)提出我國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要突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辦學特色,著力打造專業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3]。裴樂(2013)提出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與運行機制,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應以“理論—模擬—應用—創新”這一理念為指導,滿足社會和學生的多元需求,在實踐課程群組的支撐下,由多個模塊構成課程、層次,最終組成總體框架[4]。
綜觀國內外關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面的研究文獻,已解決的問題有:一是觀念認同的一致性。國內高校在發展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過程中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并且認為實踐教學模式是關系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專業技能培養非常重要的環節;二是國內學者們充分認識到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相比工商管理類專業難度更大,該專業實習基地難以建設,專業實習難以展開,這使得學生實踐能力難以提升,專業人才優勢難以體現。但現有研究尚未充分體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征,缺少針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實踐教學模式的提出
實踐教學模式是指在某種實踐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圍繞教學體系設計的一套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的且可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模型,這種模式應具有較強的專業指導范式價值[5]。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該專業的特殊性,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相比其他工商管理類專業,具有可操作性不強、直觀感差和見效慢等特征,因而短期的實踐難有效果,需要設計更為集中型的實踐模式。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各高??梢砸罁陨砉彩聵I管理專業的培養重點與方向,設計一套集中型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時間集中型”特色實踐教學模式之探索
(一)樹立“時間集中型”特色實踐教學理念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時間集中型”特色實踐理念是指相比其他管理類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總實踐課時不減少的前提下,將實踐的時間安排更加集中,也即減少實踐的總次數,增加每次實踐的時間長度。這是基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身的特點,短時間的實踐難以見效,需要較長時間的深入實踐和跟班學習才能領悟到該專業實踐的真正內涵。目前,很多高校開設的是每次為期一周或兩周的實習,學生普遍反映這樣的實習僅是走過場,實習單位也不夠熱情,經常遭遇尷尬。而集中型的實踐則是針對大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他們開設至少為期一個月以上的實習,將他們具體分配到不同的公共事業管理單位的崗位上深入實踐,甚至還允許學生在實習期結束后利用課余時間到實習單位繼續業務學習。
(二)合理設計“時間集中型”特色實踐內容體系
在“時間集中型”特色實踐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需要進一步合理設計實踐內容體系,科學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據了解,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從大一第一學期期末開始,基本每個學期期末安排1 周以上的實踐,總實踐周數在30 周以上,例如某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安排見表1,其他很多高校的實踐安排類似。這樣的實踐教學安排最大的問題是過于分散,學生普遍感覺到每次實習流于形式,而且前后兩次實習之間沒有連貫性。
而在新的實踐理論指導下,可以對現有的實踐環節加以壓縮,增加每次實習的時間,尤其是注重前后兩次實習內容上的連續性,具體的公共事業管理“時間集中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安排見表2。由原來的9 次實習安排壓縮到7 次,主要增加了學年論文和專業實習的時間,而且時間由年末調整到5、6 月份。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基于每次臨近年末去實習,實習單位一年的工作任務基本都已完成,這階段主要忙于年終總結工作,難以分配學生具體的實習任務,而且以前專業實習時間過短,學生反映對某個崗位還沒完全進入狀態就結束了,很難有真正的收獲。此外,時間集中型的實踐教學安排還強調前后兩次實習在內容上的連貫性,例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年論文應是在認識實習基礎上形成的對某個專業問題的感性認識,以及完成部分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個主題進行初步的專業研究;而專業實習崗位的安排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前期研究興趣,盡量將崗位與研究問題匹配,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在實訓中加深對自身研究方向的認識;畢業實習同樣是圍繞前期的實習重點進一步深入地對某個專業問題進行實踐探索;而畢業論文的主題選擇則水到渠成,基本要與學年論文主題一致,內容是學年論文的充實與延伸。這樣的畢業論文最大程度避免了學生寫作的盲目性,而且寫作內容有豐富的前期數據和案例資料作支撐,是大學四年專業理論學習和實踐的最好答卷。
(三)科學設計“時間集中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理論課一般采取閉卷和開卷考試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相比之下,實踐教學的考核方法更加復雜、更加多元。因此,需要針對實踐教學的特點,科學設計一套體現“時間集中型”特點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兩大部分的內容,一是對學生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的評價;二是對實踐指導老師實踐指導過程和指導效果的評價。
首先,針對學生的實踐考評應包括實踐態度、理論的綜合運用能力、技能的掌握情況、工作責任感、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等多個方面;采取實習帶隊老師、實習單位和同組同學三方的綜合評價方法,設計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實習單位評價指標的權重;考核結果可采取多樣化,如撰寫學年論文能公開發表的、參與專業老師的課題研究、參加各類競賽獲獎、參與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等都可以作為實踐教學考核的一個方面。同時要求學生寫畢業論文要以前期各項實習為基礎,注重實踐過程的前后延續性。另外,還應將實踐考評結果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
其次,針對實踐指導老師的考評應包括對實踐指導態度、實踐指導計劃和組織實施情況、實踐指導效果和總結等方面進行考核。注重學生和實習單位對實習指導老師的評價,注重對實習老師是否按照“時間集中型”的實踐理念安排實習的考核。對指導實踐高度負責、指導效果突出的老師要給以獎勵;而對不夠負責、實踐指導效果較差的老師要加強監督與指導,甚至調離相應崗位。
(四)建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的保障體系為確保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實踐教學的效
果,需要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首先,建立雙層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在學院層需要有專職的老師負責實踐教學的管理,包括合理制定實習計劃、安排各項實習的指導老師和評價實習效果;在學校層,教務處實踐管理部門要通過暗訪、抽查等方式加強實踐教學的監督與管理。其次,加大實習經費的投入,大力打造穩定的實習基地,具體可通過學校與實習單位尋求雙向合作,并簽訂合作協議等方式。最后,加強實踐師資力量的培養,鼓勵指導老師定期到其他高校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同時也鼓勵實習指導老師與實習單位建立橫向課題研究關系,一方面可提高實習指導老師的實踐指導技能,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指導老師與實習單位的了解,有利于實習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王歡芳,徐金燕.破解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困境——高校、政府、社會三維視角分析[J].未來與發展,2011(5):90-92.
[2] 周湘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10):42-44.
[3] 謝舜,蔣永甫,胡玉蘭.基于專業核心競爭力的特色專業建設的探討——以廣西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例[J].高教論壇,2012(6):51-54.
[4] 裴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3(2):76-80.
(1)主干課程:管理學、物流學、西方經濟學、運籌學、運營管理、物流戰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2)主要課程:管理學、物流學、西方經濟學、運籌學、運營管理、物流戰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庫存控制與倉儲管理、運輸與配送管理、現代港口物流。
(3)實踐性教學環節:物流專業見習、社會調查、專業實訓、專業實習,就業實習、畢業論文寫作。欽州學院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專業的實踐形式有:專業見習、專業實訓、社會調查、專業實習及就業實習五種方式。
2德國雙元制的實踐案例借鑒
目前德國雙元制教學由原來的“行動導向”范式逐步轉化為“工作過程”范式。“工作過程”范式是指企業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也是一個綜合的、無時無刻不在運動且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它的目的在于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范式中不再存在傳統統一的行動特征,工作要求不再可能固定不變,依據掌握單項技術的制作過程也不再是對某一職業的最低要求,只能根據不斷變化的、非標準化的工作活動內容來設計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依據掌握從事該職業的特定典型工作過程來確定,在處于不斷發展中的職業過程來培養學生自我調整、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實現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范式,要求學校教育與企業之間注重充分的交流并相互配合,與生產中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的密切交流,要求以真實的企業過程為導向來設計教學,而學習者則要求更多地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學習,體現完全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性質。本文以德國馬格德堡大學和西門子公司合作培養員工為例,分析了雙元制高等教育課程教學安排情況。在這個案例中由西門子公司負責招收符合高校入學資格的學員,并與其簽訂培訓合同,公司除承擔培訓費用之外,還提供學員一定生活費用,然后學員在馬格德堡大學接受總學制為4年的本科階段的學習(如表3所示),較普通本科學生多1個學年,畢業后獲得學士學位和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相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雙元制項目學員每年只有4周企業假期,大學寒、暑假期間,學生在企業接受培訓。雙元制教學分為大學學習、企業培訓和實習三部分。大學學習4年的總學周是84周,而企業培訓周數為45周,為大學學周數的53.6%。除了大學要求的實習外還增加了行會要求的實習,大學要求實習周數為37周,行會要求實習的周數為26周,行會要求的周數為大學要求實習周數的70.3%。總的企業培訓時間加上實習時間占4年的總周數的51.9%,超過一半。同時我們也發現雙元制教學的休假時間很少,每個學年只有4周的時間,如果按我國情況,一學年有兩學期,一學期能休假的時間只有2周。
3欽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應用雙元制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3.1企業實踐時間明顯不足
從欽州學院物流專業實踐教學調查中可知,實踐環節有五個部分,分別是見習、社會調查、專業實訓、專業實習及就業實習。這五個部分的實踐時間大致分配如表4所示:欽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每個學期有20周,每學年包括兩個學期,大學本科教育共4學年,那么,4個學年總的周數為160周,而用于實踐的周數總共有12周,占4學年總的周數的7.5%,遠遠小于德國雙元制理念教學下馬格德堡大學和西門子公司案例中提到的51.9%。
3.2實踐中缺乏具體內容
實踐基本上以看為主,動手機會較少,流程基本是實時聯系企業,做好帶隊計劃,出去參觀學習。這種模式下沒有明確的目標,主要基于企業在當時情況下所能提供的內容。學生在此之前沒能做任何準備,看到什么就記什么,當時想到什么問題就問什么,這樣就會比較被動,并且效果不好。帶隊出去見習或調查通常時間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沒有詳盡的計劃和目標,企業較難給予相應的配合,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3分散實習所導致的不認真
本專業所實踐的企業是學校通過跟企業簽訂實踐基地協議的方式與企業進行溝通聯系的。當學校方面需要安排學生見習或實習或做調查時,企業就提供一定數量的崗位。而通常情況下這些崗位實習補助很少,吃住也不一定能夠提供,也只能依靠學生自主學習來獲取知識。一般也不提供指導老師,一是條件不允許,二是會影響到企業本來的正常工作,因此,集中實習在目前條件下還不夠現實。但是分散實習,同樣會遇到問題,一是學生自己找不到對應的企業,因此為了應付學校,隨便找個企業蓋章;二是學校推薦的企業不想去,原因是企業提供的待遇不好,有的企業不在當地,吃住問題難解決。而根據互聯網招聘信息調查得到:物流企業招聘的應屆生90%都是物流專員,主要負責收發貨、倉儲管理、采購等工作,要求吃苦耐勞、認真負責。
4欽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應用雙元制實踐教學建議
4.1增加學生在企業實踐的時間
實踐時間的長短是影響實踐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時間過短,容易造成走馬觀花,對企業的了解不夠深入,學生的工作技能得不到提高,實踐效果不明顯,同時也會導致很多學生的敷衍行為;時間過長,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就會被壓縮,實踐和理論知識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少了理論知識作為實踐的基礎,實踐只會事倍功半,并且學生在大學本科4年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從欽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來看,實踐的時間還是相當較少,特別是欽州學院定位于應用型大學本科,更應注重實踐方面的教學。
4.2增加企業培訓
本文在調查中發現,欽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雖然和企業溝通聯系,但是除了第四學年的專業實習和就業實習會深入企業實踐之外,其他實踐環節都沒有涉及到企業內部的培訓。而雙元制實踐教學以企業為主、學校與企業分工協作,以實踐為主、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企業的培訓對于新進職員熟悉業務,快速進入工作狀態有很大的作用,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學生能盡快融入工作環境,因此學校應該加強與企業更深的聯系,增加企業培訓在大學本科的實踐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4.3加強“雙師型”師資力量
欽州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從學校畢業直接進入學校進行教學工作的,企業工作經驗幾乎沒有,實踐能力薄弱,沒能深入了解企業崗位能力和企業文化。因此,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本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之舉。學校方面,應該科學、合理制定出崗位培養、實踐培養與校內培養等不同層面的培養制度,制定規范的評價制度和激勵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機制;教師方面,應該樹立自主發展意識,主動掌握所授專業及相應行業應用技術的動態,提升專業實踐技能;同時,最大限度發揮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豐富的兼職教師作用,打造具備實踐教學特色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4.4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
關鍵詞: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應用型人才培養已經成為課程建設及其一般本科院校特別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體系,建立起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以更好地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幾年來,作為新建地方院校的廣西財經學院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本文結合該校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
一、圍繞應用型人才類型定位,科學制定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
根據教育部統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經濟管理類統計人才培養目標的界定,結合廣西財經學院實際,我校統計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和經濟學、管理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思想,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經濟管理類專門人才。具體表現為“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高素質”培養目標要求。“寬口徑”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廣泛的適應性,既是統計人才又是經濟管理人才,其知識結構能夠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厚基礎”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較扎實的經濟管理的理論基礎、統計學基礎、計算機基礎和數學基礎,增強學生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適應性;“重應用”指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應用型經濟管理統計人才,要著重培養學生應用經濟理論和統計方法去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包括調查研究、分析和預測和參與政策咨詢和決策的能力等,體現了作為方法論、管理工具的統計學學科性質;“高素質”是指所培養的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素養、品德素質、心理素質和較強的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和進行知識創新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
2.以“雙體系、雙平臺、多模塊”框架構建應用型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
按照知識、素質、能力一體化教育的思想,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我們注意把握以下幾方面:一是保證統計學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學分,夯實專業基礎;二是給足統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學時、學分,力求專業主干課能講深講透;三是強化實踐教學,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實踐相結合;四是突出統計學專業“市場調查與定量分析”核心競爭能力培養要求;五是邀請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更好地適應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從2006級統計學專業開始,我們按照學校的統一架框要求,按照“雙體系、雙平臺、多模塊”框架構建了應用型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半p體系”是指在人才培養中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構建教學與科研互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教學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選修課,其中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數學、計算機和經濟學、管理學等重在夯實專業基礎;實驗實踐課程體系分為兩個模塊:模塊一為學校各專業統一規定的軍訓、就業指導等實踐課程,模塊二則是根據統計學專業要求設置的獨立實踐實驗模塊。“雙平臺”是指加強通識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精神和修養的公共基礎理論課程平臺,以及幫助學生拓寬口徑、加厚基礎,以適應專業和人生發展的統計學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專業主干課程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等8門,約占理論課程總學分的25%,該模塊作為統計學專業核心內容,既保證了統計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教學,也突出了統計學專業的核心知識、能力培養。“多模塊”是以“雙體系”、“雙平臺”為基礎支撐,按照統計學科專業的服務方向和人才規格要求以及學生的興趣特長、人生志向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設計多個不同的學習模塊,即“社會經濟統計”、“市場調查與數據分析”、“風險管理與精算”三個專業方向,讓學生自主選擇,因材施教。三個方向的課程設置,既突出本方向的知識、能力要求,也考慮到了統計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的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
1.整合、優化實踐課程體系設計,突出統計應用主線
從2005級到2009級,我們每年都在不斷總結、逐步完善實踐課程體系設置,到2008級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實踐實驗課程學分超過總學分的26%。實踐實驗課程包括兩方面:一是獨立實驗實踐課。以ERP(企業資源計劃)為平臺,構建以統計核算、分析為主,會計核算、業務核算相互支持的企業實踐課程群,使學生了解、把握企業的創辦與整體運作,用數據解讀企業經營,此課程群包括ERP沙盤模擬對抗、創業計劃實訓等。同時,結合統計工作過程,設置了SPSS軟件應用、統計分析綜合實訓等獨立實訓課程,從應用計算機技術處理數據到分析報告撰寫進行強化,加強統計學專業核心能力的掌握。二是課內同步實驗實踐課。主要包括專業主干課程的課內同步實驗實踐課,如多元統計分析、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的課內實驗,一般安排本課程總課時的1/4課時,主要實訓內容為EXCEL、SPSS應用、課程論文等。
2.加強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為學生提供實戰型實訓平臺
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重點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一是校內實驗室建設。這幾年來,我校重點建設了一批專業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并努力使其成為集實踐教學、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產學研創新實踐基地。統計學專業建成了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實驗室――財經科學實驗中心分室的統計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室,以及目前廣西高校唯一的市場調查與數據挖掘中心,配備了SPSS、CATI(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等先進統計教學軟件。二是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目前已經建成了國家統計局廣西調查總隊實踐教學基地等多個實踐實訓基地,每年安排統計學專業學生到基地實習,參與實習單位研究項目的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等工作。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我們一方面吸引和聘請基地依托單位的專家和相關人員一起參與實習教學計劃的制定與管理;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我校作為廣西高校唯一經濟管理類統計學專業的學科專業優勢,積極幫助基地依托單位開展職工統計業務及軟件應用培訓等,合作開展項目研究與開發,使實習基地同時成為人才培訓和師生科研的基地。
3.充分利用好課外實踐創新平臺,課外實踐創新活動納入本科教學全過程
統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僅需要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教學等第一課堂,還需要結合統計學專業特點,積極指導、組織學生開展學術講座、創業大賽、市場調查和數學建模等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外實踐活動成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拓展,這對于促進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明確統計學專業學習目標,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等具有積極意義。這幾年來,我們組織學生開展的主要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有:一是開展學生科研項目立項,探索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另外,也吸收了一些優秀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研究。二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和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科技創新活動。三是組織學生參與廣西統計信息服務中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實習單位的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等統計工作,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培養了實際工作能力。四是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增強學生的就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如會計從業資格、統計職稱等,邀請政府部門、企業高管或相關業務專家到校開展專題講座、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此外,為了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指導學生學習和成才,我們實施了本科生導師制,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學業和就業等各方面進行更系統、更有針對性的指導,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
4.改革畢業實習方式,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的現實性和專業特色
針對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畢業實習難、分散形式效果較差的現實,我們在加大實踐基地建設力度的同時,逐步改革畢業實習方式,變“放羊式”畢業實習為集中實習為主、集中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切實提高實習效果。對于畢業論文(設計)工作,一是改革畢業論文指導方式,將社會實踐、學年論文、畢業實習和學生平時的一些競賽活動與畢業論文緊密結合,使學生較早了解畢業論文的有關要求及素材積累;二是向實習單位或用人單位征集部分畢業論文(設計)現實問題選題,并且適當邀請實踐基地部分專家或業務骨干參與學生畢業論文指導,通過畢業論文撰寫為實際工作部門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三是進一步強調統計學的專業特色,要求論文必須用數據說話,以檢驗學生綜合統計分析能力,減少抄襲現象的發生。
三、整合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建設,突出實踐應用
根據統計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要求,以打破“學科本位”,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我們對課程體系的各知識點進行合理梳理、歸類,特別是對統計專業課程中內容交叉重復部分進行整合,進一步明確各門課程內容歸屬,合理確定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使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不重不漏,課程內容更科學適用。之后,將各門課程按照內在聯系和教學要求歸并成若干個課程模塊,分塊建設。制定分階段課程建設規劃,重點是專業主干課程建設,明確課程建設的目標和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大綱、教案、電子課件、參考材料、試題庫、課程網站等內容,進而形成了每一門課程完整的課程檔案。
在教材的選用與建設方面,對于專業課程,選用理論內容體系較完整、豐富,與經濟社會實際緊密結合、實踐性強,面向21世紀的優秀新教材、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或國外優秀教材;對于實踐課程,目前部分選用兄弟院?,F成教材、實驗指導書,部分實訓教材通過自編完成。下一步,我們計劃用1-2年時間完成本專業完整的實踐教材體系建設,形成本專業特色系列實踐教材,如統計學案例教程、商務研究方法與應用等。這些實驗(實訓)教材可作為一些專業主干課程的同步實驗教材,也可作為統計學專業獨立實驗教材。
四、以人為本,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確定后,如何教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我們鼓勵教師探索不同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近年來,我們嘗試對《統計學》課程內容進行分模塊、與非統計專業的專業教師合作進行教學,即將非統計學專業的《統計學》課程分解為“統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統計理論與方法在本專業中的應用”兩大模塊,前一部分內容由統計專業教師上課,后一部分內容由統計專業教師和非統計專業的專業教師合作上課,將統計方法教學與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分析結合起來。在《統計學》(或《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試行“讀(閱讀)寫(寫作)議(討論)講(講課)”教學模式改革?!白x”是指在課外閱讀統計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讀好書、會讀書,奠定學生良好的理論素養和數據意識;“寫”是指學生在閱讀基礎上,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撰寫讀書筆記、調查報告、課程小論文等;“議”是組織學生開展案例討論、課堂辯論,實施交互式教學;“講”是讓學生充當教師角色,就統計教材或現實某一問題進行講解,之后教師進行評議。分模塊教學、“讀寫議講”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統計理論方法與非統計學專業的專業學習、課內教學與課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分模塊教學、“讀寫議講”教學方式改革得到了學生普遍好評,教學效果顯著。《多元統計分析》、《市場調查與分析》等專業主干課程也借鑒此思路進行了教學改革,采取“課堂講授+實驗(實踐)教學+課程論文”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寫”(分析)的能力,強調統計理論方法在社會實踐和現代經濟管理中的運用。目前,我們正在針對不同課程特點,分別制定各門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方案,將“重思想、重應用”的教學理念貫徹到每一門主干課程教學過程中。經過上述訓練,學生應用統計理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增強,研究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相成.經濟管理類統計專業的改革發展思路[J].統計研究,2008,(5).
[2] 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以合肥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08,(6).
[3] 曾五一.關于經濟與管理類統計學專業教學規范的若干問題[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