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8 00:46: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本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經歷的環節之一,也是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好與不好將是學生以后是否能夠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強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的實習能力,是學校通過學生了解社會需求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樣學校就能夠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生培養方案,培養一批更加適應社會需要的綜合型高素質高水平人才,避免學生畢業之后沒有用武之地。加強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礎,就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保證。
2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1)有部分學校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的實踐不夠重視,大多數學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重理論而輕技能的弊端。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后找工作面試中存在理論與實踐不能相結合,出現學生只會講解不會做示范,有的學生只會做示范不會講解,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正確快速的學習新內容。(2)課堂實踐教學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專實踐能力培養不夠。課堂教學中講解起到理論灌輸的作用,以學生基本掌握所學內容為目標,忽視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技術實踐的結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影響學生實踐的質量,有大部分學生實踐與理論不能融會貫通。(3)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專業實踐較為薄弱。部分學校存實習基地不足、實習時間較短、實習管理較松懈、實習考核評分不嚴等問題,造成多數學生實習效果不佳,實習積極性帶動不起來,不能達到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培養的目標。
3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生教育實習培養措施及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能力培養
重視并加強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構建高素質和復合型的體育教育創新人才的關鍵。為此,研究解決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實現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和任務,不斷深化體育教言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適應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提升綜合競爭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004屆安徽省6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部分本科生120名;2)2003年全國24所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參賽選手120名;3)2005年全國13所體育院校本科生優秀論文評選對象156名。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文件法規和論文論著等文獻資料,作為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印發有關調研問卷共計300份,分別發放:1)安徽省6所高校體育院系有關領導、教師和學生;
2)全國24所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大賽中學生和有關院系帶隊領導與教師;
3)部分用人單位的有關領導和教師。
共回收問卷241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問卷234份,問卷回收有效率97%。
1.2.3 訪談法 選擇有關高校體育院系領導、教師和學生、用人單位領導和同事,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學習和工作能力現狀,并著重對科研能力的培養等方面的問題,分別進行訪談了解。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院系和用人單位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能力評價 通過對安徽省6所高校體育院系和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內蒙、廣西、湖北、湖南等全國部分高校體育專業本科生和有關領導、教師的訪談和問卷調查,其結果(表1、表2)。
由表1可見,對當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各項能力滿意的程度是不相同的,其中對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能力滿意、較滿意和基本滿意的占多數(約占70%以上);而對科研能力,滿意的只有3.8%,較滿意的占8.2%,基本滿意的約占21.1%,而不滿意的占39.8%。很不滿意的占27.1%,兩項達到2/3(約66.9%)。
2.2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能力與自我評價 在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被調查者中,認為不能勝任工作的能力是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對科研能力認為很好的只有3.5%,較好的有7.7%;一般的有35.6%,較差的有14%,很差的有23.4%。以上表中分別說明,在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方面,確實與實際需要尚有一定差距。
2.3 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撰寫論文現狀 對參加2005年全國13所體育院校本科生優秀論文評選而報送的156篇論文進行評審的結果是(表3)論文的選題和研究內容較為廣泛,能夠使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是:1)論文選題較大,理論研究較多,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較少;2)論文研究的深度不夠,缺少創新性;3)研究方法多以文獻資料為主,缺乏數據的支撐。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張力為博士,通過對本校100名2003級本科畢業生學位論文的研究發現,論文存在問題是:“沒有研究假設、論述過多、實證過少,統計方法過于簡單、撰寫格式不夠規范等”。
此外,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主任陳卓儒教授,通過對本系2002屆學生畢業論文分析認為,“論文教學時間太少、學生選題過于狹窄,研究缺乏創新是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
2.4主要原因與分析
2.4.1 對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工作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在培養目標和規格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復合型的體育教育人才”和“了解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動態以及體育科研的發展趨勢,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從事體育科研的能力”。我國現行的《學位條例實施辦法》和《高等教育法》中也有明確規定。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計劃落實不夠、要求不高,缺少階段培養目標和具體工作計劃;培養與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缺少對學生科研能力的考核標準和檢查考評辦法等。
2.4.2 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科研能力的系統訓練和具體指導、科研實踐鍛煉機會少 國家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保障各環節的時間和效果,不得降低要求”。然而在乎時課堂教學中忽視對學生科研能力和興趣的培養,缺乏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引導,其中有不少院系對《體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教學計劃與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僅作為一般選修課在大四階段才于安排,課時相對較少。
2.4.3 對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能力培養指導不夠、考評不嚴、要求不高 國家教育部文件明確要求:“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要貼近實際,要嚴格管理,確保質量”。而目前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水平較低較為普遍。主要原因是,缺少總體培養規劃和具體計劃與指導措施。如選題環節,“選擇研究課題是一種探索性的活動,選題過程是一個積極的思維過程”。而大多數院系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由指導教師提供,選題后對學生課題論證要求不嚴,對研究方法和撰寫過程中具體分類指導不夠,有的只是臨時安排幾名教師負責;有的教師一人承擔10多名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加之受自身的精力、能力、責任心與要求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導致論文質量和水差很大。
2.4.4 學生自身重視不夠、興趣不大、信心不足 從調查總體現狀來看,絕大多數本科生對科研能力的培養鍛煉認識不高、重視不夠。主觀上由于受自身文化知識的局限,往往重自己的興趣愛好,重術科輕學科、重感性直觀輕理性思考;有的認為只要學好專業技術提高成績,能具備一般教學能力就滿意而內因興趣不大;有的認為科學研究要求高難度大而信心不足,產生畏難情緒,進而淺嘗輒止。
3 對策與建議
3.1 提高認識、強化責任,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考評 院系領導要深刻領會有關文件法規與要求,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j,定期組織安排有關專家學者和學術帶頭人作科研報告,召開學生科研工作報告會和師生論文交流會,定期開展學生科研興趣小組成果展示與競賽活動;定期組織學生
參加社會實踐調查、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活動。定期召開專題會議。把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同日常教學訓練、實踐活動與管理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安排,齊抓并重。定期組織開展評先獎優和表彰活動。做到“應在政策上加強對年輕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的培養”積極鼓勵動員學生申報科研課題,對學生科研取得的進步與成績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3.2 明確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目標與要求 1)要明確培養目標的指導思想。明確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主要目標和要求,努力達到“四個一”,即構建一支以學生為主體的科研興趣小組和骨干隊伍;安排每一位學生都有參加科研專題調研和實踐鍛煉機會;選拔一批學生參加全校大學生科技(論文報告)競賽活動;培育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科研知識和方法,具有從事體育科研的基本能力和創新意識。2)明確學生科研能力培養階段的主要任務與要求。制定學年教學、訓練和實踐活動計劃、結合各校實際,將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任務按學年分階段進行安排。
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論文寫作過程細化性分析
3.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
4.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探索
5.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6.從高校本科論文環節淺談本科評估與教學管理
7.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8.有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思考——以歷史學為例
9.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創新性研究
10.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
11.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形式與選題研究——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視角
12.本科論文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對藝術類本科論文的幾點思考
15.自學考試本科論文預申請管理系統設計
16.護理本科實習生畢業論文回顧分析
17.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思考
18.基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導師制運行模式探索
19.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動因、困難及出路
20.跨校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學術不端現象平議
22.本科論文的創新性與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23.金融學應用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24.“全過程”本科論文寫作中科學素養的培養——以法學專業為例
2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論文選題的分析和思考——以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為例
26.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質量因素探討
27.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
28.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本科論文質量
2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以欽州學院為例
30.關于圖書館服務職能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思考
31.二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外審制度利弊及對策淺析——以陜西榆林學院為例
32.中日化工類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育方式比較
33.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5.理工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分析
36.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37.略論大數據時代下本科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網絡交互平臺的工作機制
38.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撰寫的相關態度和行為調查
39.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0.體育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不應取消而應加強
41.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的現實思考
42.以案例分析為創新路徑的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43.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
44.強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應用
45.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46.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
47.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48.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究
朱曉蘭運動人體科學學院
實習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課程之一,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性檢驗的過程,又是走向工作崗位前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同時也是對學院教學工作的一次“質檢”過程。實習對本科生畢業后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適應本職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歷來十分重視本科生的實習工作,把本科生的實習當成全院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來抓。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的形勢,從××年開始,我院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本科生實習方案,對學生實習時間和內容作了相應的調整。縱觀級學生整個實習過程,綜合各方面意見,可以看出,原創:此次實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通過實習,不僅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得到了提高,而且促進了實習單位各方面的工作。
一、實習時間的安排更趨合理
我院級以前畢業生的實習活動在第七學期前九周完成。由于實習時間比較短,使實習計劃無法有效而順利地完成。針對這種情況,級以后的實習時間調整為第六學期和第七學期,在我院實驗中心和康復中心分散進行。經過三年的實踐,發現這種安排在實踐中難度很大,存在許多弊病。今年,由于學生在第七學期大多數已修完畢業學分,前九周時間空閑,而后九周忙于考研復習和做畢業論文的前期準備工作,考慮到今年畢業班的特殊情況,經過學院研究,并請示有關部門,決定把級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的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末結束后至第七學期的前九周結束,即在⒎⒏⒐四個月進行實習。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實習時間,另一方面也使實習更加集中,既保持了實習時間的連續性,便于實習工作的深入開展,又不影響學生在第七學期的后九周畢業論文和學生考研復習等工作。
二、實習基地的建立為實習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過去,由于實習基地的不確定以及經費不足等原因,我院學生的實習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體療康復實習(在我院康復中心進行);第二部分是病例實習(在我院康復中心進行);第三部分是科研儀器操作及科研實習(在我院實驗中心進行)。這種實習方案雖然實習內容很豐富,但由于實習基地的范圍很狹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實習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為了使實習更有效,更有針對性,我院下決心實行實習改革,××年月,我院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王瑞元教授親自到上海、無錫、宜興等地進行考察調研。通過考察調研發現,基層運動隊和科研單位對我專業學生非常歡迎,經多方協調,河北體育科研所、江蘇體育科研所、安徽體育中心、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校匯豐基地、上海閔行區少體校、北京康比特威創體育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國家體育總局游泳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社體中心、朝陽醫院康復保健科等單位能夠接納我院的學生實習,有些單位希望成為我院長期的實習基地。鑒于這種情況,由副院長王瑞元牽頭,辦公室主任兼教學秘書李珉、輔導員朱曉蘭協助,在學院院長謝敏豪和黨總支副書記李荷的支持下,完成了級名學生的實習派遣工作。(具體安排請詳見附表:級實習派遣明細表)
三、實習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
在級實習過程中,學生在不同的實習基地完成了不同的實習內容,包括:⒈以科研實驗為主的實驗室工作(江蘇體科所、河北體科所等科研單位);⒉保健康復工作(國家奧運集訓隊、朝陽醫院康復保健科);⒊隨隊科研教練工作(河北秦皇島自行車訓練基地、安徽體育局水上中心);⒋科學營養膳食指導工作(上海閔行區少年體校);⒌運動營養品的開發研制及推廣工作(康比特公司);⒍辦公室行政文秘工作(體育總局游泳中心、社會體育指導中心);⒎計算機網絡工作(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中心);⒏宣傳工作(校黨委宣傳部)等等。由于實習內容豐富,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了鍛煉,也為他們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四、實習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學生實習期間,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各方面問題,副院長王瑞元帶領李珉和朱曉蘭專門到各實習基地了解實習情況。
各實習單位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實習,派專人進行指導,并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保障。康比特公司專門為我院學生制定了長達頁的實習計劃,并配有專門的指導老師;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領導親自帶領實習生進行課題研究;被派往國家體育總局各中心的學生都被各中心領導委以重任,獨當一面完成工作;各體科所對我院學生進行專門培訓,并將所里貴重的實驗儀器提供給學生使用,并對實習學生加以指導。通過實習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他們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他們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為他們今后不論是繼續深造還是走向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受益匪淺。
我院學生通過他們誠懇的態度、謙虛的品格、敬業的精神和艱苦的工作得到實習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對我院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展工作等等表現給與了高度評價和贊賞,有的甚至要求延長學生的實習時間,有的明確表示要學生畢業后去工作,可以看出,我院學生在各實習單位充分展現了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了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學生較強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多的綜合素質以及良好的學風。同時,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為實習單位各項工作的開展發揮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五、今后實習過程中需著力解決的問題
新的實習方案的施行,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為了保證今后的學生實習工作更加有效而順利的開展,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調整⒈級的第七學期前九周的課程安排
由于實習占用第七學期前九周的時間,這對于執行教學的級、級學生,就存在要適當調整教學計劃的問題,原創:使他們必須在第六學期結束前修完所有學分,以便使他們更集中精力參加實習。
.做好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通過本次實習,許多學生感覺到專業實習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實驗儀器的操作,而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由于人員和資金等問題,現有的實驗、科研儀器還不能讓每個學生親手操作,阻礙了學生綜合專業水平的提高,今后學院要重點解決此問題。
.建立鞏固的實習基地
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豐富實習內容、建立鞏固的實習基地應成為我院今后的工作重點之一,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并結合自己今后的工作進行選擇,使實習更有針對性,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論文摘要:對本科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加強教育教學能力、業余訓練能力、體育科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體育社會活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就業,有利于學校體育工作和社會體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素質教育和健康教育的實施。
1、教學能力的培養
教育教學能力,是中學體育教師的首要能力,它包括編寫教案、語言表達、動作示范、選擇教法、教書育人等方面的能力。
(1)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師在授課前準備的教學方案,內容包括教學目的、時間、方法、步驟、檢查以及教材的組織等等。
(2)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使用簡練準確的語言進行深人淺出、生動活潑的講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快的理解動作結構和形成動作技能。
(3)動作示范能力的培養。動作示范是教師以具體的動作范例,使學生了解所要學習的動作形象、結構、要領和方法。正確的示范,不僅可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形象,還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自覺性。
(4)選擇教法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的正確使用,是掌握教學藝術的先決條件。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其最終的教學效果也不同。
(5)糾正錯誤能力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動作,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影響學生正確掌握和提高技術技能,甚至會產生傷害事故。
(6)教育能力的培養。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堅強的意志,使之成為有理想、守紀律的一代新人。
2、業余訓練能力的培養
眾所周知,業余訓練對于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特別在普及和推動全民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豐富學校體育文化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校體育是發展體育人口的基礎、只有通過業余訓練,才能養成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學有所長,為畢業后從事社會體育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3、體育科研能力的培養
為培養適應時代要求,具有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必須對本科學生進行體育科研知識的教育和體育科研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在本科二年級(即第三學期)就開設了《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必選課。在沒開設這門課程之前,我們曾以問卷的形式進行過調查,結果絕大多數學生不懂得什么是體育科研方法?更不明白體育科研方法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通過將體育科研究法納八課堂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實現對體育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驟和操作步驟,能夠引導研究者沿著正確途徑前進,并按照它提供的一定程序,有效的達到科學認識的目的;使學生認識到體育科研方法的作用在于:它是正確反映研究對象的通道,為體育科研定向開路,是運用科學的橋梁,使科學認識的程序規范化、最優化。轉貼于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科研能力,我們采取的做法:一是請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與專家做體育科研知識系列講座,激發學生從事體育科學研究的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人門;二是教學生學習掌握各種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初步學會撰寫小文章,要求文章寫得要有一定的理論歸納能力,體會深刻;三是教學生學習掌握實驗性、調查性論文和綜合性論文的寫作方法,并要求學生對指定的科研論文精讀,領會其寫作特點;四是教學生掌握實驗與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途徑及過程;五是教學生提高科研論文撰寫能力。
4、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
組織管理能力,是指在組織群體活動時,能向一個目標奮斗,按照一定的計劃,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協調地進行工作,并達到預期目的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各種比賽中,我們常常安排學生去做,教師只做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如在術科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組織作準備活動;又如學院每年舉辦的田徑運動會、冬季舉行的越野賽、踢蹬、跳繩、拔河比賽、夏季舉行的游泳比賽,以及普通大學生每年舉行的各項球類比賽等,均安排學生去組織和承擔。所有這些活動,都以舊生帶新生的形式,一屆一屆地往下傳,形成自然規律,對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幫助非常大。
5、體育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
體育社會活動能力,主要是指組織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競賽裁判、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體育活動能力,系領導和教師主動去附近縣、市的廠礦、企業、機關、學校進行聯系,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這些單位的各種運動比賽的裁判工作。對培養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非常見效。而且這種舉措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良好的評價。
6、小結
(1)多年來,我們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畢業后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統計,從1986一1996年連續10年中,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均達到100%。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分流
1.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現狀及其問題分析
1.1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現今,中國高校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培養模式非常相似:3年半在高校里學習理論知識,半年在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景點等旅游企業實習,成績合格者即可畢業,有些高校,實習時間加長為8個月或者縮短為4―5個月,這在培養模式上沒有質的變化。這可概括為:“3.5年在校學習理論知識+0.5年在旅游企業實習” 培養模式,簡稱“3.5+0.5”培養模式。
1.2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問題分析
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問題分析,可從4方面考慮:社會、高校、學生、企業。社會,社會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模式的監督力度不夠。高校,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理解不一,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都有自己的理解。學生,學生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不太關注。幾乎沒有幾個考生是在詳細了解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后而選擇這個專業的。企業,企業(旅游企業)對旅游專業培養模式基本是漠不關心的。
針對我國現階段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的現狀和問題,筆者認為可對本科生采用新的培養模式――“分流”培養模式。即對一進高校的本科生進行分流,一部分學生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經驗,使其適應旅游企業的工作(對這部分學生采用的培養模式稱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簡稱實踐型培養模式);另一部分學生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增強研究旅游實踐的能力,為旅游理論研究添磚加瓦(對這部分學生采用的培養模式稱為旅游管理專業理論型人才培養模式,簡稱理論型培養模式)。
2.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新培養模式的創建
2.1實踐型培養模式創建
實踐型培養模式主要涉及4方面(社會、高校、企業、學生)的利益(如圖一所示),圓圈表示培養模式涉及的利益方,橫線上的文字表示利益的一方對另一方影響的內容,箭頭表示流向。社會對高校與企業影響是監督,學生對社會是回報,學生需要花精力、時間、金錢向高校、企業學習理論、實踐知識,同時,高校、企業應該對學生進行考核;還有,高校與企業間應該有合同,以明確雙方的責任。實踐型培養模式較復雜,說明如下:
圖一:實踐型培養模式4方面(社會、高校、企業、學生)利益關系圖
第一,實踐型培養模式應該主要借鑒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Dewey)、克伯屈(Kilpatrick)等人的教育理論來教學,因為這種教育學的興起是為了培養有知識和技能的人才而產生的。這與我國現階段對旅游人才需求的背景很相似,借鑒杜威等實用主義教育學家的經驗,能使實踐型培養模式有堅實理論基礎。同時,注重彌補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不足――忽視系統知識的學習,忽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學校的特質,可能能使實踐型旅游人才更加完美。
第二,考慮到高校與企業資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可以采用以下培養模式: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到大四上學期結束,每一學年都開設一門最重要的必修課,理論與實踐一起“修煉”,把學生分成兩部分并同時進行,一部分學生在學期的上半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另一部分學生在此時進企業學習實踐知識;在這學期的下半部分時間里,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生與學習實踐知識的學生“對調”,本來學理論的學生去學實踐,本來學實踐的學生去學理論,一學期結束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考核一次。接下去的第二學期,與第一學期培養方法類似,只是第二學期的考核是對這門最重要的必修課的總體考核。學校教授的理論知識,最好能直接用于實踐。學生去企業學習實踐知識,最好由經驗較豐富的師傅引導,一位師傅最好帶3個左右的學生。
除了完成最重要的三門必修課外,實踐性人才還應該具備一些實用的理論知識,這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當然,了解一些其它學科的知識能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優化,對今后的發展有利,所以學校還應該上一些拓寬學生知識面的課程。
還有,實踐型培養模式培養的人才是為旅游企業服務的,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應該體現在適應旅游企業各方面的工作上,他們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應該偏重于企業管理的知識。學生具體的課程安排見表一。
表一:實踐型培養模式課程安排
學期 課程 備注
第一學期 旅游學概論⑴、管理學、微觀經濟學、英語(一)⑵、政治⑶、計算機(一)⑷、體育(一)⑸ ⑴旅游學概論課程的教材可選用李天元編寫的《旅游學》⑵學習英語課程四學期,故有(一)、(二)、(三)、(四)之分⑶學習教育部規定的5門政治課⑷學習計算機課程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⑸學習體育課程四學期,故有(一)、(二)、(三)、(四)之分
第二學期 飯店管理(一)⑹、禮儀學、旅游法規、政治、英語(二)、計算機(二)、體育(二) ⑹帶“”的課程是最重要的必修課,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下同
第三學期 飯店管理(二)、會展研究、旅游會計學、英語(三)、政治、體育(三)
第四學期 旅行社管理(一)、旅游市場營銷學、公共關系學、英語(四)、政治⑺、體育(四) ⑺選兩門政治課程
第五學期 旅行社管理(二)、旅游選修課(一)⑻、導游基礎、旅游英語(一)⑼、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 ⑻在旅游經濟學、旅游地理學、旅游社會學、旅游文化學、旅游心理學這五門課程中任選一門,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⑼旅游英語課程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
第六學期 旅游景區景點管理(一)、旅游選修課(二)、旅游英語(二)、旅游統計學
第七學期 旅游景區景點管理(二)、畢業論文⑽、職業生涯規劃 ⑽完成一個實踐個案研究,5000字左右
第八學期 無⑾ ⑾不安排課程是為了有時間找工作
注:1.一些擴大知識面的公選課,一般安排在晚上,以方便學生有時間上課,學生可在第三至第七學期選這類課,一般有三個學期的課程。2.應該多鼓勵學生考一些資格證書,如飯店領班資格證、導游資格證、會計資格證等。
2.2理論型培養模式創建
理論型培養模式主要涉及3方面(社會、高校、學生)的利益(如圖二所示),和實踐型培養模式相同,圓圈表示培養模式涉及的利益方,橫線上的文字表示利益的一方對另一方影響的內容,箭頭表示流向。社會對高校有監督的責任,學生學成后回報社會,學生花精力、時間、金錢在高校學習理論實踐知識,高校有傳授學生知識、訓練其人格的義務。對于理論型培養模式,還有兩點補充說明。
圖二:理論型培養模式3方面(社會、高校、學生)利益關系圖
第一,理論型培養模式不但需要借鑒教育學家赫爾巴特(Herbart)的教育學理論,還要借鑒文化教育學的教育理論。雖然這兩派的教育學理論本生就存在沖突,但是融合它們的優點就能使培養模式發揮大作用。這兩派教育學理論都有很強的思辨氣息,這對旅游學科范式的研究大有裨益。當然,加強對實踐研究方法的訓練也是必要的,它能彌補理論型學生時間投入不夠的缺陷。
第二,理論型培養模式除了注重對學生有研究能力的培養,還應該特別關注學生專業興趣、毅力等能力的增長。作為一個立志從事理論旅游研究的學生來說,對旅興趣、毅力等能力的培養,可能比研究能力更重要。旅游學的知識更新很快,一般是5―8年,旅游研究方法是隨著旅游研究的觀點而變化的,更新速度也較快。而學生對旅游研究的興趣和毅力一旦產生,卻可能保持很長時間。旅游理論研究者沒有十年時間的勤修苦練是不太可能出成果的,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很有可能經歷觀點和知識的變革。而在變革中,只能依靠研究者對旅游研究的興趣和毅力,才能使學生積極的迎接變革,并在變革中不斷成長。
所以理論型培養模式,更接近于傳統理科人才的培養模式,只是由于學科發展的歷史時期不同(傳統理科,如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學科都已經是成熟學科,而旅游學科還處于“青春期”),課程的設置等可能大致與理科課程設置類似。具體的大學課程安排見表二。
表二:理論型培養模式課程安排
學期 課程 備注
第一學期 旅游學概論(一)⑴、高等數學(一)⑵、哲學概論、英語(一)⑶、政治⑷、計算機(一)⑸、體育(一)⑹ ⑴旅游學概論,學習兩個學期,第一學期,學習申葆嘉老師1996年發表于《旅游學刊》上的4篇文章――《國外旅游研究進展》(連載之一至連載之四)以及由他主編的《旅游學原理》一書的前言與1―4章的內容
⑵高等數學課程學習兩個學期,故有(一)、(二)之分
⑶⑷⑸⑹與實踐型培養模式相應課程安排的要求相同
第二學期 旅游學概論(二)⑺、高等數學(二)英語(二)、政治、計算機(二)、體育(二) ⑺旅游學概論,第二學期學習謝彥君老師于2004年出版的《基礎旅游學》(第二版),以及張凌云老師在2008年―2009年發表于《旅游學刊》的3篇論文:《國際上流行的旅游定義與概念綜述》、《旅游學研究的新框架:對非慣常環境下消費者行為和現象的研究》、《非慣常環境:旅游核心概念的再研究》和他在《旅游科學》上于2008年6月發表的論文《近年來國際旅游學術期刊和論文選題的特征》
第三學期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英語(三)、政治、體育(三)
第四學期 旅游經濟學、旅游社會學、線性代數、英語(四)、政治⑻、體育(四) ⑻選擇兩門政治課程
第五學期 旅游心理學、旅游地理學、旅游文化學、調研實踐(一)⑼ ⑼調研實踐課程應該理論結合實踐,應該保證學生有時間去實地調查,以便更好的掌握課程知識,課程有兩學期,故有(一)、(二)之分
第六學期 旅游企業管理學、考研輔導⑽ ⑽考研輔導課程包括政治、英語、數學、專業課,最好有專業的輔導老師上課,一直持續到大四上學期
第七、八學期 畢業論文⑾、調研實踐(二) ⑾有一定水平的論文,2萬字左右
注:1.一些擴大知識面的公選課與實踐型培養模式的課程安排要求相同。
3.小結
本文在分析了現階段的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傳統培養模式的現狀和問題后,建立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新培養模式。雖然旅游的發展大體需要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人才,但是社會還可能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在管理學人才中,有一類人研究介于實踐與理論之間,他們為管理學理論與實踐的溝通發揮著自己的能量。戰略管理之父安索夫(Ansoff)就是代表。安索夫致力于彌補實踐和理論討論的鴻溝,通過提供一種有利于實用技術評估和發展的理論依據,填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1]。所以新培養模式還可能需要進一步完善。
當然,新培養模式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可操作性未知。本文僅僅希望新培養模式能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茁壯成長盡一份綿薄之力。
1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的必要性與理論依據
1.1課程優化的必要性
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從精英型階段向大眾化階段轉變。運城學院屬于新建地方性、應用型、教學型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在生源質量、教學質量方面與老牌高校相比,處于相對劣勢。加上培養模式的單一化、模式化,培養的學生既缺乏適用技能,又缺乏扎實的基礎知識,畢業生沒有競爭優勢,從而造成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因此,重新審視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優化研究,顯然十分必要和緊迫。目前,運城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上比較寬泛,不太符合地方院校的辦學目標;課程設置形式單一、結構不太合理;實踐教學和質量評價形式單一,沒有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體系,因此,必須在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上進行優化,來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1.2課程優化的理論依據
自1999年高校大規模擴招以來,大批畢業生涌向了社會,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壓力加大,另外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余暇時間增多,人們健康觀念的改變等,傳統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2003年,教育部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以下簡稱《課程方案》),對新時期體育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運城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類本科院校,其辦學宗旨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教學為立校之本,走科研強校之路;堅持“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崇尚真理,涵養大氣;立足運城,面向山西,放眼全國,突出應用,服務基層,努力造就愛崗敬業、開拓創新、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型地方本科院校¨。這樣的辦學層次和定位就決定了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必須立足于培養基層專業體育工作者的應用型人才,為地方體育工作服務。
2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措施
2.1培養目標要定位準確、形成特色并能與時俱進
培養目標是各種類型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沒有明確的、科學化的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工作就會失去發展方向?!墩n程方案》將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調整為:本專業培養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簡言之,即為“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創新、廣適應”?!墩n程方案》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明確的,即不僅要培養中小學體育師資,而且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體育人才。運城學院現行的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就是引用《課程方案》所調整的培養目標。雖然該培養目標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適用于運城學院這類地方本科院校。因此,有必要根據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層次和定位及實際情況,優化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谝陨峡紤],現階段運城學院本科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體育及相關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學從事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指導、體育教育基礎研究及體育與健康咨詢等工作,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體育人才。按照上述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不僅能使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為扎實的技術技能和學科綜合的知識結構,還能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使學生具備新型體育人才的基本生存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專業操作和運用能力、創新以及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既能勝任未來中小學的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又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使狹隘的“專業對口”逐步轉向主動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適應社會實際需求,使體育教育專業形成個性化的專業特色。
2.2課程設置要求精不求全,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和適應能力
基礎知識重在緊湊與協調,拓展知識重在理論與方法。突出應用的實效性,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是根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由各院系自行制定并組織實施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和設置方案。它反映了國家對培養人才的質量要求,反映了專業教學的客觀規律,是組織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因此,運城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于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優化。
2.2.1課程設置要遵循《課程方案》的要求
新的課程方案基本思路是:將課程劃分為六個領域;增大學校課程設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為:主干課程“領域”化,必修課程“學科”化,限選課程“模塊”化,任選課程“小型”化;學??梢砸罁@些基本精神拓展課程的形式與內容。具體表現為:增加課程門類,力求課程形式多樣化,課程設置合理化,課程結構彈性化,課程形態多元化。初步形成適合本院辦學特色的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2.2.2課程設置要考慮社會需求并與基礎教育改革接軌
《課程方案》要求,體育教育專業不僅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體育人才,更重要的是與基礎教育接軌,培養出合格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目前,運城學院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以基礎理論和競技運動項目為主,較多地考慮了社會需求,但離基礎教育要求還有較大距離?;A教育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體育實用技能、身體鍛煉的方法,還要掌握相關的運動安全知識、野外生存遇險自救技能等。不僅要有一定的競技類體育技術、技能,而且還能不斷拓展一些新的適應社會發展和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新項目,如街舞、形體訓練、拓展訓練等;不僅要具有良好的示范能力,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因此,在課程設置上要增加一些課堂教學設計、教材教法、教學實踐類課程,從多方面強化知識學習,培養能力。
2.2.3課程設置要重新審視學科與術科的關系
在課程設置中,究竟是以學科課程為主,還是以術科課程為主,是一個經常引起爭議的問題。學科設置學時過多,學生的基本技術技能達不到要求。這是因為,其一,隨著高考體育測試方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所招收的學生文化課成績越來越高,而學生整體身體素質、運動技術水平卻越來越差;其二,任何運動技術技能的掌握必須經過成百上千次的練習才能較好地獲得,沒有足夠時間的保障,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要想在各個項目都達到一定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而術科課時設置過多,雖然學生習得了一定的過硬的運動技能,但在基礎理論方面又有欠缺,達不到適應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優化課程體系時,既要考慮到盡可能多的安排術科教學,又要保障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效果?;诖?,筆者認為,整合學科內容體系,求精不求全,精選授課內容,壓縮部分學科教學時數,保證最基本和必要的知識理論的教學,使相關的內容與知識點更加緊湊和協調。如運動人體科學范疇的《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知識點重復現象特別多,像關節結構是解剖學的重點,但只強調對結構的理解,而在保健學中才學到關節運動損傷的應用,但關節結構必須重復講述,這樣就造成了知識的重復與松散。完全有必要打破原有教材體系,對相關篇幅進行壓縮,拓展更新與充實相關內容。如講授人體科學知識內容時,應突出理論與方法的應用。再如《體育科研方法》和《體育統計學》兩門工具類課程,完全可以進行整合作為一門課程講授。此外,學生身體素質、技術技能的提高,除了課內學習訓練以外,要保證學生每天下午至少有兩個小時的自主練習,使所學技能得到鞏固。
2.2.4課程設置要注意加強新型課程的開發
在高等學校教育改革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下,新世紀體育教育本科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只有不斷更新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課程設置要著眼于培養學生一專多能,即解決好專修課與普修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關系問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更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優化教學內容和增設新課程。其中頂點課程(即為畢業班開設綜合四年所學知識的課程)應作為主要研究內容,探索適合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綜合性課程內容和體系,即根據社會需求、學科發展和學生個性特點開發新型課程,不僅可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而且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應用性知識(如體育教學設計、運動處方的理論與應用、社區體育指導、體育多媒體課件制作與應用)和豐富多彩的學科前沿動態知識(如域外學校體育、體育學術講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在社會上學會生存的適應能力。
2.3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
運城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實驗、教育實踐(見習、實習)、社會實踐(軍訓、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科研實踐(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術活動)等環節,從總體上看,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學院這方面工作還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課程實驗環節方面較薄弱,不僅相關設備欠缺,而且僅有生理、生化等極少數課程開設了實驗,且實驗學時較少;二是教育實習的形式單一,時間較短,學生在校期間僅在第八學期安排了一次集中實習,實習時間只有六周;三是課內教學實踐安排不多,對學生組織教學能力培養不夠;四是裁判能力、組織競賽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完成;五是學生科研能力有待加強,如學校只安排第八學期作為畢業論文環節,缺乏低年級的學年論文訓練和平時科研活動訓練等。
針對以上不足,特提出以下措施:
(1)制定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大綱,合理安排課內實踐、集中實踐和課外實踐各個環節的內容、形式和要求。
(2)加強教學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學生畢業實習、裁判實習、專項技能訓練、社會體育健身指導、畢業論文等主要實踐環節,每學年分階段對教師進行培訓,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研討和交流,使教師盡快掌握先進的理念和方法,適應新的形勢。
(3)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大學教育區別于中、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大學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4)加強對實踐教學過程的檢查、落實和總結。實踐教學過程較難操作和評價,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對其進行探索和研究??傊?,要逐步建立起一套以課堂教學能力為主、以課外教學實踐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為輔的多方位專業教學實踐體系。
2.4質量評價采用多元模塊化評分模式
質量評價體系是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是否可行的最為關鍵的環節。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是否可行,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各項能力能否得到提高,畢業生能否得到社會的認可,都需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評價的方式、內容和要求會直接影響培養目標的實現。我們認為現階段運城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評價體系優化步驟如下:首先,基于衡量評價體系是否科學的最直接的依據是學生質量的提高,因此,要根據運城學院學生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制定學生質量的評價標準,比如各個學科基本理論知識達到的程度,運動技術能力達到的水平以及學生組織教學水平的評價標準等;其次,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既要考慮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力形成的過程,又要把握學生最終能力的質量要求;再次,強調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共存,改變教師統一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單一評價方式,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活動;最后,評價手段注重科學化。體育教育的教學活動是一種精神生產,它具有實踐性、隨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將體育教學中各種因素(如技術能力、實踐能力、審美能力、態度評價等)全部量化是困難的。將評價手段向科學化方向發展,就是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量化分析的同時,將語言描述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重在建設上,這才是體育教育追求的科學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