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鎮糧食生產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12 06:31: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鎮糧食生產工作意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明確思路和目標任務。
我區小春生產思路總體上按照“保面積、調結構、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努力實現“一穩三增三提高”的總體目標,即穩定小春總面積,增加馬鈴薯和菜用糧面積,提高單產,提高品質,提高效益。今年我區小春生產在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時,穩定小春種植面積,調整種植結構,重點增加冬玉米、馬鈴薯、鮮食黃豆、豌豆、胡豆等效益高的菜用糧種植面積;依靠科技、提高種植水平,搞好節水栽培技術措施的推廣,努力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我區小春生產目標任務是:全區小春糧食作物面積7.5萬畝、產量1.5萬噸;蔬菜3.3萬畝、產量12.0萬噸。
二、加強領導、強化服務。
各鄉鎮要認真貫徹中央、省和市關于糧食安全生產任務的精神,加強項目管理,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抓好年小春生產。第一,各鄉鎮要加強小春生產領導,成立小春生產領導小組,實行目標考核責任制,并納入年終考核內容。第二,各鄉鎮要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的惠民政策,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對農民實行良種補貼、技術推廣和新品種更換,切實加大小春生產資金投入。第三,各鄉鎮要強化農資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強化服務意識,積極搞好小春生產的后勤保障,確保在小春播種前,將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等合格農用物資及時足量供應到農民手中,保證資金的及時到位。第四,各鄉鎮要切實加強技術措施落實,認真組織好小春生產,把各項增產技術措施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村、組,做好試驗示范,加強信息引導,強化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確保農民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解決。
三、強化抗旱措施,確保豐收。
面對今年嚴重旱情,抓好抗旱工作是搞好今年小春生產工作的前提,全區各鄉鎮要對抗旱引起高度重視,適時啟動三級抗旱應急響應,調動一切可調動因素,全力投入抗旱。各鄉鎮要成立抗旱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正確分析和對待旱情,早準備,早落實;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社對水資源短缺嚴重性的認識,強化節水灌溉、節水栽培技術措施。
(一)節約用水,合理灌溉。實施澆灌、管灌、浸灌的節水灌溉方式,這樣既保持土溫、土壤結構,又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種植小麥只能浸灌,切忌漫灌。種植早玉米應擔清糞水播種,切忌淹灌(淹灌不公用水量大,而且降低了地溫,造成土壤板結,又影響出苗)。早玉米應盡量采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技術,可以大大節約用水。蔬菜種植也應積極發揮現有滴灌和噴灌等先進節水栽培技術,改串灌、漫灌為澆灌、管灌等節水灌溉方式。
(二)適時播種。缺水地區應推遲播種期,早玉米播期不宜過早,否則增長了生育期和在土時間,增加了灌溉次數。早玉米選用早熟品種,最適宜的播期在1月上、中旬;如果采用育苗移栽播期可提早到12月中旬前后,鮮銷可在4月上中旬上市。
(三)采用節水高效種植技術。在蔬菜、早玉米上可推廣育苗移栽種植方式,即可節約用水,又可培育壯苗;在種植方式上可大力推廣地膜覆蓋節水栽培技術,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防除雜草。
四、穩糧增收調結構。
根據市場需求,年要在適當調減我區小麥播種面積的基礎上,重點擴大春玉米、馬鈴薯、鮮食黃豆、豌豆、胡豆等播種面積。要充分利用我區冬春豐富的光熱資源,冬春閑田及邊角地增加鮮食玉米、豌豆、鮮食黃豆、馬鈴薯、早市蔬菜等菜用糧面積,切實起到穩糧增收的措施。
五、依靠科技攻單產
從我區的實際情況來說,盡管在糧食面積上有一定潛力可挖,但增加面積來穩定和提高糧食總產量空間不太,要穩定我區糧食生產,必須依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水平才是最可靠的途徑。
(一)推廣優良品種,特別是優質菜用糧品種。良種是提高單產的基礎,也是改善農產品品質,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大力推廣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小麥要重點推廣近年審定通過的豐產、優質、高抗病的品種,如川麥46、川麥47等;洋芋主要推廣涼薯97、涼薯14、會-2號等;早玉米主要推廣優質鮮食甜糯玉米,如京科糯2000、國審會甜1號等;鮮食黃豆主要推廣于氏3號等。
(二)選擇最佳播種期,特別是早玉米播種期最好選擇在12月中旬以后播種,以減少不必要的凍害和損失。如果在10―11月之間播種:一是溫度低,易受凍害,甚至造成減產絕收;二是生長慢,生育期延長,占用耕地面積時間長,不利于節水增產增收。
(三)推廣高產栽培配套技術。良種與良法配套,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良種的增產潛力。小麥要抓好播種質量關,盡量用藥劑拌種,選擇最佳播期,精細播種、大力推廣小窩疏株密植(3×6寸,每窩6-8粒);大力推廣桔桿覆蓋栽培為重點的節本高效技術,盡量杜絕撒播。早玉米要盡量做到育苗定向移栽,種植密度為4000-4500株。春洋芋提倡使用脫毒種薯,并用地膜覆蓋栽培。
(四)加強田間管理。
施肥上做到重底早追,多施有機肥,磷鉀肥配合施用。底肥用量:農家肥1000—1500公斤/畝,復合肥40公斤/畝。小麥、玉米提苗肥在二葉一心時施用,畝用尿素3—5公斤。小麥7葉時看苗施肥,施尿素10公斤/畝;玉米喇叭口期施尿素15公斤/畝。小麥、玉米、豌豆、胡豆、洋芋還可在中后期進行根外追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增產效果。
(五)切實加強病蟲草鼠防治。牢固樹立“綠色植保、綜合防治”的理念,認真抓好“病、蟲、草、鼠”四害的防治。一是抓好小麥條銹病、蚜蟲的綜合防治,加大藥劑拌種力度,大力推廣三唑酮拌種,搞好條銹病源頭治理,還要加強玉米蚜蟲、玉米螟,洋芋病毒病、枯萎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二是加強病蟲預測預報,早發現早治理。三是認真抓好鼠害控制,采用物理藥劑多管齊下。發現病蟲及時組織統防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