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9 20:43: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收匯風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6年10月25日在巴黎召開的ICC銀行委員會會議上各國代表一致通過《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2006年修訂本)》(簡稱UCP600),共39條,于2007年7月1日起生效實施。與500號出版物(UCP500)相比,UCP600做了以下規則變化,力圖解決UCP500在13年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順應了國際商務的發展趨勢。
首先,UCP600在單據審核上的規定更為寬松、合理。例如,運輸單據可以由任何人出具;放寬受益人和申請人地址的要求;除商業發票外的貨物描述不再要求與信用證嚴格一致,只要不與之矛盾;允許商業發票超出信用證金額,只是超額部分不予以支付;等等。其次,UCP600對轉運的要求更加寬松,“即使運輸單據可以表明貨物將要或可能被轉運,只要全程運輸由同一運輸單據涵蓋?!薄凹词剐庞米C禁止轉運,注明將要或者可能發生轉運的運輸單據仍可接受?!钡谌?,UCP600取消了信用證修改中關于“除非受益人在某一時間內拒絕修改,否則修改生效”的不合理規定,認為對該規定“應被不予理會”。第四,UCP600增加了拒付后單據處理的方式,順應了業務實踐的發展,有助于減少不符點事件的發生。第五,UCP600注重保護可轉讓信用證中無過錯的第二受益人,即如果第一受益人提交的發票導致了第二受益人提示的單據中本不存在的不符點,而其未能在收到第一次要求時予以糾正,則轉讓行有權向開證行提示第二受益人,的單據,并不再對第一受益人負責。此外,原UCP500中銀行處理單據“合理時間”期限在UCP600中明確為“五個工作日,提高了可操作性”。然而,另一方面,UCP600增加了一項“單據必須滿足其功能”的要求,以及單據內容要有合理性的規定。
但是,新規則并不能消除信用證結算過程中的風險。
二、信用證的風險變化
(一)市場風險
出口企業出口收匯過程中面臨的市場風險主要是市場國發生的政治風險,它是由于國際政治形勢變化或市場國的國家行為導致出口企業不能順利履約以及順利收匯的風險,這是一種系統性風險,具有一定的可預見性。例如,市場國的政治或經濟動蕩、外匯管制、聯合國對市場國實施金融等制裁等導致出口商作為受益人無法獲得貿易貨款。(二)操作風險
出口企業信用證結算方式中的操作風險分為欺詐性風險和非欺詐性風險。
欺詐性風險是客戶與(或)開證行、船方等的惡意欺詐行為,通過偽造信用證、有關單據、以及設立軟條款等方式騙取貨物,或通過不按合同開證或拖延開證,最終使得出口商貨款兩空。本文認為,這類欺詐性風險在新規則下仍然存在,UCP600的實施并未消除這種風險,因此,防范信用證欺詐始終是出口商需要長期注意的關鍵問題。
非欺詐性風險主要包括資信類風險與信用證操作風險。資信類風險主要指客戶資信風險和開證銀行資信風險??蛻糍Y信風險是指某些支付能力不足的客戶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可能造成損失時或是由于資金周轉不靈時,故意尋找單據上的不符點并指示銀行拒付貨款,乘機迫使出口商降價或延付等,這屬于出口商控制能力之外的風險,出口商所應做的就是做好風險評估和防范,必須通過加強事前調查予以避免。開證行的資信風險是指開證行是一些支付能力不足的小銀行,在信用證開立后存在開證行倒閉或無力償付已議付的單據的風險,造成出口商就必須向議付行還款,并且只能憑借買賣合同要求進口商付款,并承擔商業信用的風險。UCP600也未就此對出口商的收匯風險予以特別說明,只是在免責中對銀行責任做出了說明。
信用證操作風險主要指信用證的開立、修改、生效以及單據操作中的風險,雖然UCP600修訂后,不要求單據元素內容在UCP500執行中的“鏡像一致”,反而規定單據與信用證之間、不同單據之間只要不矛盾即可;在貨物描述規定中,僅商業發票中的相應顯示要與信用證完全一致;在出口商地址問題上,UCP600規定得十分寬松。這些新規定將大大方便出口商的制單,減少了開證行與申請人對單據內容進行無限無理挑剔以達到扣除不符點費、或拒付的目的。但是在單據操作中,UCP600依然不能規避一直存在的受益人操作過錯風險,這類風險具體表現為:出口商不能按時裝運、不能及時提交單據、單據本身的錯誤、商談合同不慎規定了超出自身履約能力的條款(如過短的信用證裝運期、有效期等);等等。這類風險始終存在,特別是外貿經歷較短或經驗不足的企業。
三、防范對策
首先,出口商應加強對市場國所處的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政治經濟的穩定性的風險評估,盡量避免合同執行過程中發生因政治環境或國內政策變動引起的收匯風險。
其次,始終將客戶和開證銀行的資信調查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建立和定期維護客戶資信檔案,依托國內金融機構,加強對信用證開證行的資信審核和評估是企業必須重視的一個工作。
第三,通過簽訂完善、有效、嚴密的外貿合同減低信用證的議付風險。眾所周知,信用證是一項不依附于貿易合同的獨立文件,雖然信用證的開立是以貿易合同為依據的,但信用證一經開出,便成為獨立于貿易合同和其他合同之外的另一種契約,不受貿易合同和其他合同的約束,這充分體現了信用證的獨立性原則或稱自治性原則。所以在貿易磋商階段就應該本著信用證風險防范的目標準備合同,信用證的開證期限、單據要求、裝運要求以及支付限制等條件都應在合同中體現,而不是等到信用證開立后再啟動風險管理。
[論文摘要]當前,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國際間交易往來頻繁,由外幣結算帶來的外匯風險逐漸加大,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回避匯率風險已成為經營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將主要對外匯交易風險的防范技術進行探討。
外匯交易交易風險是指企業以外幣進行的各種交易中,由于匯率變動使結算時和交易時即簽訂合同時折算的貨幣的數額增加或減少的風險。對于交易風險的防范技術,一般可以劃分為外部技術和內部技術。
一、防范外匯交易風險的外部技術
1.遠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企業或證券交易商與銀行達成協議,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遠期匯率辦理外匯收付業務的交易行為。它是當今國內外回避匯率風險普遍的做法之一。
遠期外匯交易交易方式具有以下優點:一是防范風險所花的成本低。企業不需要繳納保證金,而只需支付手續費和風險保證費;二是靈活性較強。我國的銀行已開辦這項業務,外貿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加以利用。如外貿企業在與外商簽訂進出口合同后,一般要對未來的外匯匯率走勢作判斷。如果我方為進口方,為防止到期支付外匯時匯率上漲而造成損失,便可與外商簽訂合同后,立即與銀行簽訂買進外匯的合同,從而將匯率固定下來;如果我方屬賣方,為防止到期收匯時匯率下跌而造成的損失,則要與銀行簽訂合同,將此外匯按幾個月的遠期匯率賣給銀行。從上述的交易過程不難看出,遠期外匯交易的實質是企業將匯率波動的風險轉嫁給銀行。所以銀行除向企業收取手續費外,還要向企業收取風險保險費,即防范風險的成本。
運用遠期外匯交易來防范匯率的風險已被國內外眾多企業證明為一種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較明顯的缺點。采用這種交易方式,要求企業在簽訂外匯買賣合同時,必須確定企業未來收付的外匯金額,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單對外貿企業來說,外匯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難確定,為了避免遠期外匯交易的這一弊端,外貿企業可利用由遠期外匯交易所派生出來的擇期外匯交易來回避匯率風險。
2.外匯期貨交易。外匯期貨交易是指協約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約定的匯率買賣一定數量外幣的交易。
由于外匯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在匯率變動不利于進口企業的情況下,可以使進口企業少損失一些外匯,擔當匯率變動有利于進口企業時,它又要使進口企業的外匯盈余少一些,這就是外匯期貨套期保值的特點。
外匯期貨交易與遠期外匯交易相比,具有三個優點:第一,投資者范圍擴大。在外匯期貨市場上,只要按規定繳納了保證金,任何投資者均可通過經紀人進行外匯期貨交易。但是在遠期外匯交易中,投資者的范圍則比較小,一般是與銀行有良好業務關系的大企業和信譽良好的證券交易商才有資格。第二,市場流動性大,市場效率比較高。在外匯期貨市場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存在,所以外匯期貨市場上的流動性比較大。第三,外匯期貨契約是標準化的合約,交易的貨幣也僅限于少數幣種,所以外匯起獲合約比較容易轉手和結算。
3.外匯期權交易。外匯期權交易除具備上面所提到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1)外匯期權交易可固定保值成本,使其僅限于期權費;(2)外匯期權交易可對未來發生與否的不確定的外匯交易進行風險管理,因為期權交易獲得的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外匯期權的執行與否,必須視約定價格的計價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而定。
二、防范外匯交易風險的內部技術
1.資產負債調整法。以外幣表示的資產負債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幣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利潤下降或折算成本幣后債務增加。資產和債務管理是將這些賬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者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這一方法的核心是:盡量持有硬貨幣資產或軟貨幣債務。硬貨幣的價值相對于本幣或另一種基礎貨幣而言趨于不變或上升,而軟貨幣則趨于下降。作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實施資產負債調整策略有利于企業對交易風險進行自然防范。
2.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有著密切的聯系,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的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會有所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
3.在合同中訂立貨幣保值條款。在交易談判時,經過雙方協商,在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止匯率多變的風險。貨幣保值條款的種類很多,目前,合同中采用的一般是硬貨幣保值條款。訂立這種保值條款時,需注意三點:首先,要明確規定貨款到期應支付的貨幣;其次,選定另一種硬貨幣保值;最后,在合同中標明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在簽訂合同時的即期匯率。收付貨款時,如果結算貨幣貶值超過合同規定幅度,則按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的新匯率將貨款加以調整,使其仍等于合同中原折算的保值貨幣金額。
4.適當調整商品的價值。在進出口貿易中,一般應堅持出口收硬幣,進口付軟幣的原則,但有時由于某些原因使出口不得不用軟貨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貨幣成交,這樣就存在外匯風險。為了防范風險,可以采取調整價格法,主要有加價保值法和壓價保值法。
【關鍵詞】 現金; 管理; 問題; 建議
現金,是指企業庫存現金以及可以隨時用于支付的存款。具體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F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企業現金管理的目的是:權衡資產的流動性和盈利性,合理安排現金收支,最大限度地獲取收益。筆者就企業現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管理的措施。
一、現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現金管理控制薄弱,存在多頭開戶
在一些企業,現金“跑、冒、滴、漏”的現象:“小金庫”屢禁不止;“坐支”現金等違反財經法規、紀律的情況時有發生。
(二)現金的利用率不高
在(集團)公司內部有時資金閑置與短缺無法統一有效地調節,現金充裕的成員公司,對于閑置的現金缺乏有效的管理,而那些現金短缺的成員公司卻向銀行不斷地貸款融資,導致(集團)公司財務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存放在基本存款賬戶以外的存款較多,存在大量的現金沉淀,現金的使用沒有達到高效運作、合理配置的目的?,F金的利用效率仍有待于提高。
(三)資金運作的風險較高
有些企業在證券市場買賣有價證券或委托投資機構風險理財。有一些企業在高息誘惑下,在一些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高息存款,到期存款又不能收回,造成損失。還有一些企業以其現存部分閑置資金,盲目地對外投資,投向一些風險高、收益低、回收期長的項目,破壞了資金的良性循環,使企業背上了新的包袱。
(四)缺乏現金流監控
有些企業賬上有可觀的利潤,但經常無現金可使用,資金周轉不動,嚴重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有的企業實現的利潤不多,但現金流卻充裕,對大額現金的使用和流向控制不嚴,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和集團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的實施。
(五)生產型企業缺乏專業理財知識和能力
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必須擁有專門研究貨幣市場,尤其是研究利率走勢的專家和管理團隊,才能夠及時提供信息,隨時進行市場分析,而這是許多企業所無法做到的。這部分超額收益也很有可能被隨之產生的人力成本、分析成本和信息成本等費用所抵銷。
二、加強現金管理的建議
(一)強化對現金流的監督和控制
首先,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細化現金流預算。其次,嚴格按照預算控制資金支出,嚴把現金流量的出入關口。再次,強化對企業現金流的考核,將現金流指標作為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納入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指標體系。
(二)現金管理推行高度集中制
柳鋼(集團)公司針對基層單位銀行戶頭多而零亂,及時清理并撤消基層單位銀行戶頭100多個,實行銀行資源集中統一管理,很有成效地盤活了公司現金存量,大大減少了沉淀資金,實現了對基層單位的現金流量統一調度與控制。另外,在柳鋼(集團)公司建立內部往來核算機制,構建高效統一的資金調度分配指揮系統,使有效的資源得以合理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有效增加預收賬款,減少應收賬款
為降低壞賬損失風險,銷售商品堅持采用先款后貨的營銷結算方式,減少應收賬款,增加預收賬款,加速資金周轉。柳鋼(集團)公司2007年末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3天,與2000年末的29天相比,加快了26天。貨款回籠中預收賬款比重不斷增加,2007年末預收賬款20.7億元,與2000年末的0.78億元相比,凈增19.92億元。2007年末流動資產周轉天數為132天,與2000年末的288天相比,加快了156天,比行業平均周轉天數144天,加速12天。通過結算方式和收款政策的調整,不但減少壞賬損失,增強了公司償債能力,還改善了公司財務資金狀態。
(四)延長采購物資的付款期
雖然各個行業的應付賬款付款期浮動范圍不會太大,但柳鋼(集團)公司還是可以在不影響信譽的情況下,盡量延長采購物資付款期,以減少現金缺口時的融資費用。
(五)加強存貨管理,減少資金占用
存貨管理是另一個對現金收支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存貨過少有可能引起生產中斷,喪失盈利機會;存貨過多又會造成資金積壓,削弱企業的償債能力,增加倉儲費用和利息支出,并有可能使企業承擔存貨跌價或耗損的風險。柳鋼(集團)公司非常重視存貨管理,本著“以銷定產,合理安排”的原則,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及時調整采購數量,積極擴大產品銷售,盡量降低存貨量。柳鋼(集團)公司2007年末存貨周轉天數為63天,與2000年末的154天相比,加快了91天,從而可以減少資金占用費,加快資金周轉運營。
(六)注重預付賬款管理,減少現金流出
預付賬款管理也是一個對現金流有重大影響的項目。購貨方貨款一旦付出,應該積極催促銷貨方及時將發票開出,這樣購貨方就可以及時拿購貨發票向稅務局申請進項稅額抵扣,從而減少購貨方交增值稅額,減少購貨方的現金流出。
(七)運用多種金融衍生工具,為公司投資理財創效益
1.運用“進口押匯”、“海外代付”金融工具理財。在進口信用證到期對外支付出現暫時的現金周轉困難時,利用銀行信貸額度,既可獲得比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低的押匯資金進行理財,也可辦理進口信用證代付業務,到期可用出口收匯償還,而不必借用較高的人民幣貸款購匯后支付,從而有效地規避外匯匯率風險,減少利息支出和匯兌損失。這幾年,柳鋼(集團)公司運用“進口押匯”6.3億元理財,“海外代付”8.7億元理財,降低資金成本近2 200萬元。
2.通過人民幣定期存款質押+美元押匯+遠期購匯理財。當需要即期以人民幣購匯對外支付貨款時,可將準備購匯的人民幣作定期存款質押銀行,并獲得相應的美元貸款(即美元押匯),以美元貸款對外支付,貸款到期后,以質押的人民幣存款本息,按鎖定的遠期購匯價格,購匯后償還美元貸款本息,在償還美元貸款本息后,剩余一定金額的人民幣資金成為公司理財收益。此方案無任何資金風險,不改變資金對外付款計劃,不占用授信額度,實現無風險套利,為公司理財獲得額外收益。柳鋼(集團)公司這三年做此產品理財,累計降低資金成本近1 500萬元。
3.面對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運用出口收匯,提前鎖定匯率或提前結匯理財。運用“遠期結售匯”(DF,全額交割)金融工具,就是和銀行協商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按約定的匯率和金額進行交割,可以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獲取額外的匯兌收益。“出口T/T押匯”,“出口保理”金融工具,做貿易融資,實現提前收匯,提前回籠的資金可以馬上用于生產經營,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加快了資金周轉。
【參考文獻】
[1] 當前大型企業資金管理的現狀分析.中國資金管理網.2007-10-30.
[2] 企業資金管理.中國資金管理網,2007-11-05.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進一步加快發展,我國企業被外方拖欠貨款的問題日益凸顯。我國外貿企業客戶信用風險管理上的欠缺造成的債務拖欠等問題已成為外貿企業發展的瓶頸。文章首先對我國外貿企業貨款拖欠問題的現象進行客觀分析,然后剖析其深層次成因,進而從新的視角為我國外貿企業解決該問題提出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出現的經濟糾紛也有所增加。其中國際貿易拖欠,即在對外貿易中應收款不能及時安全收回,大量外匯滯留損失在外,成為困擾我國眾多外貿企業的一大難題。而且隨著人民幣的升值,這一難題造成的損失也在擴大。支付結算是進出口貿易業務鏈上最關鍵的一環。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支付結算工具日漸增多,這給貿易雙方帶來了周轉與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風險的存在,其中也潛伏了風險。以托收方式為例,若買方違約,拒絕贖單,賣方便無法收回貨款。
一、造成我國出口貨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從國外統計數據上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國出口貨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從國際貿易拖欠案起因結構看,我國對外貿易客戶信用風險的直接起因以惡意欺詐為主。具體結構為:有意欺詐的拖欠款占60%;產品質量、數量或交貨期有爭議的占25%;屬于我方外貿企業交易嚴重失當及管理失誤的占15%;交易人員私下默契臺底交易占2.5%;其他性質占2.5%。我國對外貿易的過半貨款拖欠是由客戶的惡意欺詐引起,而非人們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諸如產品質量或貨期等貿易糾紛引起。
2.從國際貿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華人公司(包括我國港、澳、臺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純為貨物有爭議的公司占20%;(4)駐外機構占5%;(5)其他占5%。
3.從外貿企業性質結構看,我國對外貿易客戶信用風險導致的國際拖欠所涉及的企業以國內的全資中資企業為主體。具體結構為:80%來自國內的企業,其中的50%為國有外貿企業,30%為私營外貿企業;另外20%來自三資企業。
4.從客戶新舊特征看,過半數的國際貨款拖欠由老客戶造成。而非人們通常理解的國際貨款拖欠主要由資信不良的新客戶造成。
二、外貿業務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幾年來人們經過對幾十起不同類型國際貿易拖欠案件進行調查,發現在外貿業務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不重視對外商資信調查。資信調查是我國外貿公司對外成交不應缺少的一個環節,外商資信狀況直接關系到外貿公司能否嚴格履行合同,安全收匯、收貨。有些外貿公司在進出口貿易中,對外商既不做資信調查,又輕率采用對出口方具有極大風險的付款方式(d/a、t/t),給國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詐行騙造成可乘之機。在對外貿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戶資信情況和經營狀況也并非一成不變。當老客戶付款出現異常時,如果缺乏警覺,不及時進行資信調查,了解其目前營運狀況,便會喪失避免風險的機會。
2.貨物質量有問題,履約不嚴肅。出口中不按時交貨,貨物品質、數量、規格與合同不符,導致外方索賠現象時有發生。
3.合同條款有紕漏,業務操作不規范。有些合同貨物品質規格不具體,違約責任不明確,支付條款不對等,出現爭議難以解決。在信用證條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嚴格審證,操作不慎,出現單證不符,遭對方拒付貨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在對外貿易中“重關系,輕索賠”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寧可國家利益受損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諸法律,有的公司選擇國外不良討債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從上述現象和存在的客觀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國際貿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國外原因又有國內原因。就國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國開放之際,積極擴大對外貿易,但相應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外貿公司業務人員與管理者還未完全熟悉國際操作規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態,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將我外貿公司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條款和操作方法上設下圈套,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企業逾期未收匯屬于國外方面諸多原因中,進口商信譽差和我駐外機構有意拖欠約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國外貿企業風險損失的原因除了企業主體信用管理觀念的嚴重缺乏外,來自企業產權制度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我國外貿企業客戶信用風險的成因
具體來說,我國外貿企業客戶信用風險成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貿公司體制與現代化的國際經貿發展要求不適應。我國外貿公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制,雖經轉換經營機制,擴大自主權,但在經營、企業管理、財務制度等方面沒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對業務人員和業務活動缺少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因此既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又不能妥善解決問題。外貿企業產權不明晰,使得很多國有外貿企業管理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業績考核,不顧企業長遠利益,盲目賒銷;有的企業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單純追求銷售額增長,盲目打價格戰。這些行為導致了企業應收賬款上升,銷售費用上升、負債增加,呆賬壞賬增加,效益下降,偏離了最終利潤這一企業最主要的目標。強化企業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銷售收入增長和風險控制這兩個目標之間尋求協調一致,保證最終利潤這一根本目標的實現。
2.相關部門缺乏信用風險管理意識,由于從政府到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意識都比較淡漠,對信用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導致政府對企業缺乏政策引導和有效支持;有的企業雖然感到信用風險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無從下手,且成本較高,在本來利潤率不高的情況下不愿為此支付費用,進而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干脆漠視不管。目前中國出口企業的壞賬率超過5%,而發達國家企業卻只有0.25%至0.5%的水平,國際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國企業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難,一開始并不是對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國企業自己出現制度和管理失誤。
3.企業內部職責不明確,在我國外貿企業現有的管理職能中,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這兩個部門承擔的。然而在實踐中這兩個部門卻常常職責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協調與制約機制,容易造成外貿企業在客戶開發、信用評估、合約簽訂、資金安排、組織貨源、品質監督、租船訂艙、制單結匯等諸多貿易環節出現決策失誤并導致信用損失。外貿企業內部職責不明確已成為企業賬款拖欠趨勢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業務人員素質差是造成國際貿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來,過分強調國際市場開拓,忽略了國際市場的復雜性和對風險的防范;過分強調開拓面和追求成交額,放松了對國際拖欠的管理。對外商進行資信調查在我國外貿公司中沒有制度化,業務過程中隨意性大,在調查的案件中,我外貿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銀行轉賬形式成交的占25%。
5.對外貿企業運作中的行為規范管理不嚴格。有些外貿公司以承包、放權為名,實際是放任自流,致使內外串通、損公肥私、以權謀私的事件屢禁不止。
6.法律意識淡薄。一些企業負責人和業務人員習慣于用行政手段處理問題,不敢于、不善于動用法律手段解決對外貿易中的問題。有的公司在明顯是外方違約或欺詐,使公司遭受重大損失的情況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國有資產自我保護機制不健全。在財務和考績制度上不能及時反映企業逾期未收匯的狀況,對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者也無相應的懲治措施。主管部門不了解國際拖欠的問題,因而無法設立預警線,難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國外貿企業業務人員信用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信用風險防范手段單一,沒能掌握或運用現代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和方法。對客戶的信用風險缺少評估和預測,交易中往往是憑主觀判斷做決策,缺少科學的決策依據。在銷售業務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額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銷售人員違規經營、違章操作,甚至與客戶勾結留下可乘之機。在賬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專業化的方法。
由于經營和管理體制上存在缺陷,國際貿易拖欠問題不斷發生,被拖欠的企業不愿意將事情暴露,所以問題難及早發現,形成一個逃避監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決國際拖欠問題,必然會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四、避免和解決國際拖欠問題的對策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國外貿體制改革,加快外貿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使外貿企業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得到徹底改善。對此,應完善制度,強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國際拖欠案件的發生,并逐步建立起國際貿易風險的預防、監控、治理機制。
1.提高外貿業務人員素質是當務之急。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國際貿易風險的研究,外貿企業要注重業務人員防范國際拖欠能力的培訓,對剛剛從事外貿工作的人員和近年來取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尤為重要。外經貿院校也應開設有關課程,同時各進出口商會應對本行業進出口公司提供國際市場開拓與風險管理的咨詢服務。
2.建立外貿風險管理的規范操作程序。加強內部管理和對外商資信調查,是避免發生國際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貿易,需要進行嚴格的評審和有關部門出具的資信調查。從實際經驗看,堅持對新客戶先資信調查后成交,對老客戶定期進行調查或發現疑點及時調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國外貿企業對信用風險的防范一直是進出口業務風險防范中一個較為薄弱的環節,特別是在出口貿易中,我國外貿企業因詐騙而受到的損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國要新增設信用管理部門,從規范客戶資信管理體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動態了解客戶狀況,統一整理分析客戶信息資源,評定客戶資信類型或等級,并隨所掌握信息的變化及時更新評估結果,盡量做到知己知彼。接著要完善客戶信用控制體系,對不同資信類型或等級的客戶應在預付款、信貸擔保、貨款拖欠時間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對待。
3.外貿公司在無法確定交易風險程度的情況下,應向保險公司辦理出口信用險;貨款逾期三個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動。發現對方逾期不付款,如三個月自己追收不回,應積極尋求外部途徑解決(包括仲裁、訴訟等法律途徑)。國際貿易經驗表明,在貨款逾期三個月時即進行追索,損失可以減少70%左右;外經貿管理部門應對外貿企業逾期未收匯問題進行專題調查;加強對國際經貿法律的宣傳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和解決問題。從事國際貿易涉及到廣泛、復雜的法律,貿易的每一種方式,交易的每一個環節,合同的每一個條款,都是一種法律關系的體現,涉及不同的權利與義務。因此,在對外貿易活動中,必須依法辦事,嚴格遵守合同,注重發揮律師的作用,這是被國際貿易實踐證明了的成功經驗。
4.我國外貿經營權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貿領域的為數眾多的私營企業,可考慮直接將客戶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外包”給信用管理咨詢公司。與企業自己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相比,實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專門性和靈活性等優點;借鑒國際通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手段降低外貿信用風險。我國外貿企業在建立起信用風險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在對外貿易的實踐中應該學會借鑒國際通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的先進做法和手段。
雖然外貿信用風險還將長期存在,但只要我們認真地正視和研究這個問題,就完全可以把貨款拖欠的難題解決。
參考文獻:
1.擬定畢業論文題目:
論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的適用
2.選題依據:(選題經過與選題意義)
信用證是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在學習國際經濟法的過程中我對這一問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經與指導老師商定選定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的適用問題作為我論文題目。
這一選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業務發展到國際領域,應運而生的國際貿易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在中國,信用證業務在經濟活動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對縮短企業收匯時間,減少銀行和出口企業人力成本,減少不符點扣費,防止收匯風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對此問題的研究為司法人員的司法活動提供相應的標準和依據,有利于正確處理貿易糾紛,節約司法資源。
選題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新修訂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對銀行審單原則,銀行職責和行為等做了更加明確的修改和完善,但針對信用證銀行審單標準仍有一定爭議。因此,有必要對跟單信用證的嚴格相符原則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商討,這樣有助于從理論上掃清障礙,為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以此統一司法實踐中的認定標準不一的難題,并借鑒國際慣例,完善我國的信用證法律制度。
針對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在事務中的應用這一問題,我進行了社會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信用證交易中,單證的不符點達到60%~80%,這就意味著銀行拒付達到了60%以上的概率。盡管這些單證的不符點在第二次交單中,大部分被接受,但銀行第一次的高概率拒付會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從而造成了信用證運行機制效率的低下,甚至引發法律糾紛,無疑對信用證的固有價值造成損害。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對單據相符性的判斷往往缺乏專業的銀行業和商業知識作為支撐。隨著信用證案件的激增,法院的審判過程中創造了很多互相矛盾的相符標準,繼而導致了審單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銀行業者和律師在實務活動中的嚴重混亂。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在事務中的應用存在較大問題,有進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將在現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結合《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和《關于審核跟單信用證項下單據的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的相關規定,以及社會調查中所反映的情況,對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的適用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商討。
3.研究方法與基本思路
本文將采用文獻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社會調查法進行研究。
其一,文獻分析法。本文將運用文獻分析法提出嚴格相符原則的概念并闡述其產生及國內外有關法律規定。
其二,比較分析方法。本文將運用比較分析方法分析嚴格相符原則下銀行審單的不同標準以及單證不符的處理問題。
其三,社會調查法。本文將運用社會調查法及所學的法學相關知識提出完善我國信用證法律制度的建議。
本文將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提出嚴格相符原則的概念并闡述其產生及國內外有關法律規定,其次對比嚴格相符原則下銀行審單的不同標準并分析其利弊,再次對單證不符的處理進行闡述,最后針對我國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的立法現狀,借鑒國際慣例,提出完善我國信用證法律制度的建議。
4.設計的基本環節或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概述
1.1嚴格相符原則的產生
1.2嚴格相符原則在國際法上的相關規定
1.3嚴格相符原則在國內法上的相關規定
2嚴格相符原則下銀行審單標準
2.1絕對相符標準
2.1.1絕對相符標準的內容
2.1.2絕對相符標準的弊端
2.2實質相符標準
2.2.1實質相符標準的內容
2.2.2實質相符標準的弊端
2.3嚴格相符標準
2.3.1嚴格相符標準的內容
2.3.2嚴格相符標準的優勢
3嚴格相符原則下單證不符的處理
3.1議付行審單發現單證不符的處理
3.2開證行審單發現單證不符的處理
3.3開證行拒付后的處理
4我國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立法不足及對策建議
4.1我國跟單信用證嚴格相符原則立法不足
4.2立法建議
4.2.1制定較系統的專門法
4.2.2細化銀行審單標準的認定
4.2.3立法引入單據必須看似滿足其功能的審單標準
5.研究擬得出的結論
信用證是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長期以來,信用證交易一直活躍在世界經貿往來中,它對全球經濟的繁榮和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我國的信用證立法還存在不足之處。要完善我國的信用證法律制度,首先應就信用證制度制定系統的專門法,其次從制訂信用證審單的統一標準以及詳細規則入手,完善有關信用證銀行審單標準方面模糊不明確的方面,細化審單標準的認定,使相關規定變得明確而不會引起異議,最后,我國立法還應引入單據必須看似滿足其功能的審單標準,盡量避免在實踐中發生糾紛。
6.計劃進度及內容
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
第18-20周 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確定與畢業論文選題;
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
第1~7周 進一步搜集資料,研究資料,形成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并完成開題答辯工作;
第8~10周 完成提交論文初稿,指導教師提出修改意見;
第11~12周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修改論文二稿;
第13~14周 完成論文三稿,定稿與裝訂;
第15~16周 論文檢索、評閱;
第17周 畢業論文答辯。
7.主要參考文獻
[1] 金塞波,李健著:《信用證法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 金塞波著:《中國信用證和貿易融資法律案例和資料》,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 徐冬根著:《信用證法律與實務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 梁樹新著:《跟單信用證與對外貿易》,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 陳巖著:《UCP600與信用證精要》,對外貿易人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
[6] 陳治東著:《國際貿易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7] 梁勝:《UCP600信爪證審單法律問題研究》,載《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8] 周宇著:《信用證交易中銀行審單法律問題研究》,山西財經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9] 沈超著:《跟單信用證下銀行審單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
[10] 李建男:《論UCP600對信用證審單標準的重構》,載《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11] 顧民著:《UCP600實務》,中國商務出版社2007年第1版。
[12] 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信用證國際慣例匯編》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3] 于光輝著:《跟單信用證下相符交單與不符點問題研究》,山東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
1.人民幣升值的推動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從2003年開始,人民幣升值成為國內外學者共同關注的焦點。迫于國外壓力和我國實際情況,人民幣匯率改革在2005年7月得到落實,到2011年3月25日,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到20.8%.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率先走出低谷,各國經濟也在探底回升。因此,國內外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繼續存在。
(1)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成為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原因我國在改革開放后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的熱點,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率連續五年超過10%,尤其是在2007年達到13%.雖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出口大幅下滑,但經濟增長率仍達到9%,2009年也成功的達到了“保八”的目標。我國經濟在金融危機后率先達到“V”型反轉。我國經濟的強勁走勢已經使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的影響效應顯著提高,這必然會吸引國際社會的眼球,并導致人民幣升值需求急劇增加。
(2)貿易順差不斷增加。國際收支的狀況將直接影響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貿易順差會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近幾年來,我國貿易收支始終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資本項目順差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從而導致在貿易順差方面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3)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也是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原因。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出口形勢向好,外商直接投資逐年增加,外匯儲備也屢屢創出新高。1994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212億美元,2008年末達到1.9萬億美元,2009年末外匯儲備突破兩萬億美元,達到2.39萬億美元,此時就領先全球各經濟大國。截至2010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2.85萬億美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外匯儲備龍頭,從而使人民幣升值又面臨巨大的壓力。
人民幣升值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越來越上升為各國政府間的政治問題,從而成為世界發達國家同我國政府之間的相互博弈。
(4)美國以中美貿易順差為借口施加壓力
頻頻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主要來自美國。近些年來,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由于經濟結構問題出現了經濟增長緩慢乃至出現負增長的問題,貿易逆差越來越嚴重。美國政府把這一切歸因于我國的匯率政策,認為我國的“盯住美元匯率”政策,美國在美元貶值時沒有得到任何的積極效用,卻使得我國的出口優勢逐漸顯現出來。因此,美國迫切的希望通過使得人民幣升值以減少其債務負擔,又可以達到增加美國出口的目的。所以美國通過施壓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頻頻向中國施壓,并通過新型的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產品進行打壓。美國的種種措施無非是努力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以期獲得超額利益的目的。
(5)歐元區成員國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美元兌換歐元的持續貶值使得人民幣對歐元也相對貶值,近些年來,隨著中歐貿易的持續增長,人民幣對歐元的貶值使得歐盟企業成本上升,許多企業出現巨額虧損,這就導致了歐盟各國要求人民幣升值以緩解歐盟企業面臨的壓力。他們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改變全球貿易失衡的問題。
(二)人民幣匯率改革邁出的歷史性一步
人民幣匯率改革一直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的16號文件拉開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序幕。此次改革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出調整:
1.實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動的匯率制度。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政府就承諾人民幣不會貶值,并保持美元基準匯率在8.2760-8.2800之間。所以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就確定了人民幣改革的總體目標,即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使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實踐證明了此次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適合中國的國情,并奠定了隨后改革的基礎。
2.我國的匯率將不再是盯住單一的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與單一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不同之處在于,此舉可以根據世界主要貨幣反映人民幣的變化,減少了美元不穩定所帶來的影響,從而降低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此舉是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也適應我國對外貿易關系的多元化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3.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在2005年7月21日這一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基準匯率由8.2765一次性的調整到8.11,升值幅度為2%.這一幅度雖然與市場預期有所差距,但是這一謹慎做法也保證了隨后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匯率改革本來就不是一項短期工程,這也符合了我國匯率改革的漸進性原則。
二、人民幣升值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的影響
(一)幣升值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的總體影響
1.總體有利于進口企業
人民幣升值以后,進口商品的價格將會由以外幣為計價單位,轉化成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因此,會降低我國進口商品的成本,以及減少在進口環節支付的費用。我國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開采、航天航空、交通運輸、造紙業、鋼鐵、石化、電力設備等行業。人民幣的升值,將會降低大宗交易的進口成本,從而改善相關行業的盈利狀況。
這對于我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資源,例如:石油、銅、鐵礦石等都要依靠進口。人民幣的適度升值,將有利于增強我國對這些資源的購買力。同時,在進口貿易環節當中,用人民幣支付的關稅、增值稅等稅收的成本將會降低,貿易進出口過程中的運費、保險費等也會相應降低,進出口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的利潤。
對于那些使用國外貸款來進行技術改造的進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之后,由外幣計價債務減少,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外債還本付息的壓力。
2.出口企業壓力增大
人民幣升值,對主要從事外貿業務的企業來說,即出口導向型的企業來說,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出口商品價格的相對提高。這意味著,一方面,價格提高導致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能力下降,而價格優勢恰恰是我國許多進出口企業的優勢所在。另一方面,進出口企業遭受的出口收入降低,將會轉化為人民幣匯兌損失,以及承擔因出口量減少而帶來的損失,從而使得進出口企業的利潤減少。
此外,人民幣升值會導致人工費用上升,從而增加生產成本。從而對出口貿易依存度較大的企業帶來重大影響。我國目前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以及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為主,高科技產品相對較少,利潤率較低,自身增值能力不足,因此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我國人力資本所具有的成本優勢。例如我國的紡織品行業,其出口依存度高達60%,附加值極低,行業主要以價格優勢作為競爭手段,出口商品價格彈性很低,降價空間較小。因此,人民幣升值以后,將會大大削弱我國紡織品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降低出口總額。與此類似的還有家電、通信設備、計算機、以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等行業。
此外,我國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例如:玩具、木材、自行車制造、金屬包裝容器制造業、家具、皮鞋、毛皮及其制品業等行業都會因人民幣升值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出口總額降低,利潤率下降。
顯然,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企業來講,是一個重新整合的過程,一些進出口企業有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此外,由于外銷商品利潤率降低,很多商品將由外銷轉為內銷,這樣勢必會加劇我國國內市場的競爭,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
(二)人民幣升值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的具體影響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既給進出口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機遇。人民幣升值雖然會給國家和進出口企業帶來一些消極和不利的影響,但是與此同時,其也會給國家和進出口企業帶來一些積極和有利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1.人民幣升值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人民幣升值,將會使以外幣為計價單位的,我國出口商品與勞務的價格上升,從而削弱我國出口商品與勞務的價格優勢,導致我國出口商品和勞務的總額減少,給許多進出口企業帶來困難于挑戰人民幣升值,將會造成虛幻的財富感,使資產產生泡沫化現象。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過大,造成不穩定的預期,增加進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投資者的信心。
對于以外幣為計價單位的進出口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將會使進出口企業承擔出口收入轉化成人民幣時的匯兌損失,以及承擔出口總額減少帶來的損失。人民幣升值,增加進出口企業的外匯風險,影響進出口企業的經濟收益。從新的匯制運行機制的表現來看,其彈性正在逐步增大,使我國進出口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成本增加。從而增強了對外匯市場的避險功能以及避險效率的要求。同時,人民幣升值也使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投資的直接成本上升,從而導致我國引進、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總額減少。
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不斷加大。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收支的改善影響不大,從而使我國國際收支順差具備一定剛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會不斷形成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即順差導致外部壓力,再導致人民幣升值,再導致順差,再導致外部壓力,依此無限循環。長期作用,將會造成人民幣的惡性盤升。
2.人民幣升值給進出口企業帶來的良好影響
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推動外貿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因為人民幣升值將鼓勵進出口企業更多的依靠技術進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而不是僅僅依靠低廉的價格優勢的占領市場。因此,一些只依靠低成本競爭,技術含量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很可能會被擠出市場。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這將會使得出口結構得以改善,鼓勵進出口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
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推動一部分進出口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國進出口企業的貿易條件,調整產業結構,降低進口成本。人民幣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表示的技術、設備、資本品、以及中間商品等價格下降。如果在鋼鐵、石油等產品價格上漲40%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20%,就可以抵消這個上漲影響。
人民幣適度升值,會迫使勞動密集型的進出口企業發展成為技術密集型企業,從而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先進設備的進口成本,有利于促進出口商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
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加大我國進出口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我國進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投資成本下降,這使得我國進出口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營銷網絡。
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造就出我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減少貿易順差,緩解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壓力,改善和其他貿易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增加進口,放慢出口,有利于減弱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的趨勢,創造和維持更加平穩有利的貿易環境。
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我國對原料、商品的進口。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提高我國貨幣的國際購買力,有利于吸收海外投資,緩解國內資源短缺,減輕我國進口能源以及原料的成本和負擔。
綜述可見,人民幣升值即會給進出口企業帶來有利的影響,也會給進出口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在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時,進出口企業要盡可能的降低不利影響,增大有利影響,使進出口企業不斷提高其產品附加價值和競爭力,從而使企業達到持續、穩定、良好、長期的發展狀態和趨勢。
三、進出口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策略
(一)利用貿易融資工具規避匯率風險
1.貿易融資工具避險為出口企業帶來資金便利。
融資難一直都是制約出口企業發展的瓶頸,而在目前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國內銀根緊縮的政策環境下,出口企業更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由于市場環境和融資環境越來越差,企業資金回籠越來越慢,資金鏈壓力成了企業不能承受之重。貿易融資作為對傳統信貸產品的替代與分流,可以滿足企業的短期流動資金融資需求。出口企業應該利用貿易融資手段,改變運作模式,激活資金流。
中國人民銀行的調查顯示,貿易融資目前是企業采用最多的避險方式。在被調查的樣本企業中,約有31%的企業使用該類方式。主要原因是:貿易融資可以較好地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隨著近年來我國外貿出口的快速增長,出口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收匯期延長,企業急需解決出口發貨與收匯期之間的現金流問題。很多出口企業在對外貿易中不但面臨匯率風險的問題而且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利用貿易融資避險工具避險在規避匯率風險的同時,也利用貿易融資手段來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即既能提前鎖定匯率,也能解決訂單出貨與收匯期之間的現金流轉壓力。
2.適合出口企業采用的貿易融資工具。
(1)最常用出口貿易融資方式:出口押匯。長久以來,小企業一直受融資問題干擾,而我國出口企業,遇到境外客戶要求賒銷,拖欠貨款更是常事。一方面境內供應商的貨款不能拖欠,另一方面企業由于自身財力有限,墊不出資金,很難獲得銀行授信額度,常導致資金周轉不靈。出口押匯擁有貿易融資工具的典型特點,融資與避險兼具。例如:公司2006年11月15日以遠期90付款交單方式出口100萬美元的商品,在銀行授信范圍內進行出口押匯,即期押匯匯率7.8534,而到期日2007年2月15日匯率僅為7.7406.出口押匯使公司減少11.28萬人民幣的匯率損失,同時解決了遠期收匯給企業資金造成的周轉困難。
出口押匯一般具有在規避匯率風險的同時,還有簡化融資手續、改善現金流量、節約財務費用的特點。出口押匯已經在我國商業銀行國際業務中得到比較普遍的開展。但由于國內尚無專門規范出口押匯的法律制度,各銀行對該項業務的理解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出口押匯是指在出口商發出貨物并交來信用證或合同要求的單據后,銀行應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的以出口單據為抵押的在途資金融通,包括信用證下出口押匯和跟單托收下出口押匯,外幣出口押匯和人民幣出口押匯。
對出口企業來說,只要貨物實際裝運出口并且結匯單據齊全,向銀行申請出口押匯后即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相當于發票金額90%左右的現金。出口押匯相當于遠期出口押匯額和即期等值人民幣的置換,這種方式不僅能很好地規避出口業務中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還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財務費用。信用證項下的出口押匯,不占用授信額度。如果是托收和電匯等結算方式的業務,則可以通過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業務作抵押,獲得銀行相應金額的授信支持。
在貿易融資方式構成中,出口押匯使用比例較高,原因主要是出口押匯期限較短(一般在1年以內),可以較好地緩解進出口企業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而福費廷期限一般較長。
(2)手續簡單付款便捷的出口票據貼現。我國出口企業所面對貿易多為一般性的、單筆金額不大、生產周期不長、付款期限也不長的經常性貿易,可以選擇票據貼現的方式進行融資。出口票據貼現是指遠期信用證項下匯票經開證行承兌或跟單托收項下匯票由銀行加具保付簽字后,在到期日之前到當地銀行將匯票以折扣價格取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銀行支付的金額為匯票金額扣除從付款日到到期日及一定天數收匯時間的貼現利息。此方式手續簡單,付款快捷,較適用于信用證、托收或采用票付項下的出口。
在人民幣加速升值期間,出口商業發票貼現是較好的規避匯率風險的方法,同時還解決了企業周轉資金的困難。企業收到匯票至匯票到期兌現之日,往往是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資金在這段時間處于閑置狀態,而且在這段時間匯率發生波動的可能性很大,企業面臨匯率損失風險。企業充分利用匯票貼現融資,可以靈活使用資金同時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論文格式但是這種方式銀行有較大的選擇性,即銀行出于對風險的控制,不會對所有的票據都進行貼現。同時,此方式也同樣無法解決出運前的資金問題。
(3)適用出口周期長的福費廷。對于付款期較長的,金額較大的出口產品,福費廷業務比較適合,對于信用證項下較適于福費廷。福費廷(FORFAITING)又稱票據包買或買斷是出口地銀行或金融機構(包買商)對出口商的遠期債權(遠期/延期付款信用證、遠期商業本票、遠期銀行本票、遠期匯票)進行無追索權的貼現,使出口商得以提前取得現款的一種出口融資方式。換言之,福費廷是指出口商將自己未來應收的遠期票據轉讓給買斷行,以換取現金。票據買斷后,若發生票據到期而無法兌現,則買斷行無權向出口商追索。其實質是出口商將因遠期收匯而可能發生的風險全部轉嫁給買斷行,同時獲得買斷行的即期付款。
由于我國資本性貨物出口的主要市場是發展中國家,而外匯短缺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普遍性問題,這些國家為緩解其外匯壓力大都規定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因此造成我國出口商賬款回收困難,甚至出現巨額呆賬。對于這些風險較大的國家和地區或金額較大的出口業務,銀行是不愿意提供其他方式融資的,福費廷就成為企業較好的選擇。
與上面兩個貿易融資方式不同,福費廷業務雖然成本相對較高,但由于包買商從出口企業那里無追索權地買入遠期本票或匯票,對出口企業不再具有追索權,所以出口企業將收取貨款的權利、風險和責任轉嫁給包買商,即達到了提前結匯收取款項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的目的,還可以進行正常核銷退稅。但是福費廷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這種方式不能提供出運前信貸。如果生產周期較長,則可以考慮和貿易信貸或打包貸款相結合使用的結構貿易融資方式。
隨著世界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出口產品結構的改善,福費廷業務因使用范圍廣、無追索權、利率固定等特點在很多國家蓬勃開展起來。以前,福費廷業務一般涉及的金額較大,期限較長,通常為幾年,屬于中長期融資,而現在的福費廷業務也適用于普通的出口產品,同時金額限制少了,期限從1個月到10年的都有。因此,我國出口企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該融資方式為企業帶來的好處來改善企業的資金運用和財務狀況,提高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并進一步推動福費廷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二)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品避險
相較于大企業而言,小企業面臨比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這樣就導致更高的金融交易成本和額外的外部融資成本,對沖行為將有助于降低這些成本。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人民幣匯率制度下,出口企業自身資源對匯率風險進行提價等內部對沖方式已經很難,因而需要通過外部對沖方式(人民幣匯率衍生品)對沖匯率風險。出口企業應該比大企業有更多的優勢使用金融衍生品工具避險。
1.我國出口企業的經營者基本擁有企業的所有權,所有權決定出口企業的經營者與企業利益高度一致。對于風險厭惡型的管理者,如果他們擁有公司大部分的股份,那么他們的期望財富效用就會受公司預期利潤的顯著影響。當管理者堅信公司的對沖行為與其自身的對沖行為相比具有較低成本時,他就會要求公司采取行動對沖風險。因此,管理者投入公司的財富數量與公司對沖行為的決策成正比。與國有企業相比,我國的廣大出口企業多為民營和私營企業,企業的經營者實際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們的利益與公司利益高度一致,當公司由于匯率風險面臨現金流困境時,企業經營者必然有意愿采取措施對沖匯率風險。
2.我國出口企業面臨較高的外部融資成本,這樣促使出口企業采取措施對沖匯率風險。我國出口企業長期面臨融資難的困境。一方面,國家嚴格控制發行股票和債券的企業數量,出口企業很難達到國家規定的硬性標準,因此不可能采用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另一方面,銀行信貸門檻較高,出口企業獲得貸款成本太高。公司獲得外部融資(發行債券或股票)的成本這么昂貴,那么公司就要對其經營現金流進行對沖以防止資金不足時進入成本較高的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3.我國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較低的議價能力以及成本的上升使得企業很難通過內部對沖方式對沖匯率風險。企業要比外部咨詢者更加了解自身的現金流和風險敞口,并且由于對銀行的不信任企業盡量避免銀行參與其日常經營。根據《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影響調研報告》顯示,大部分企業都通過內部資源(如降低成本等)對沖匯率風險。但是我們看到,由于出口產品的低附加值,使得我國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議價能力,只能被動接受國外買家的報價,很難通過提高價格轉嫁匯率風險。另外,國內和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使企業短時間內很難降低成本??梢?,內部對沖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對沖匯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出口企業最好求助于人民幣匯率衍生品對沖匯率風險。
(三)合理利用新型的政策性產品
就新型的政策性產品而言,主要是指通過合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對進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進行規避。由于公司堅持了“政策性公司,商業化運作,保本經營”的經營理念,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4年至2010年,中國信保,累計支持的出口和投資的規模為 1121億美元,為數千家出口企業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險服務,為數百個中長期項目提供了保險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項目、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出口項目、大型對外工程承包項目等。同時,中國信保,還帶動70家銀行為出口企業融資2621億元人民幣,作用顯赫。近些年來,隨著人民幣匯率的改革,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也出現了新型的規避匯率風險變動的產品,這些都為企業規避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帶來了便利。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了推動出口,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保險業務。它是各國政府為了推動本國的出口貿易,保障出口企業的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風險基金的政策性保險業務,是一項支持出口、防范收匯風險的有效手段。
它與商業保險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以政府財政為后盾,將國家外貿、外交等多項政策融入保險中,為本國出口企業提供收匯保障、融資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從而促進企業出口貿易、海外投資、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等國際經濟活動的開展。例如camc公司對出口信用保險的利用就很好,2009年公司參保。并且在后續的時間里,公司不斷與中國信保進行溝通,不斷改善和完善對出口信用保險的應用,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出口機會,同時也大大的降低了公司的相應風險。
1.出口信用保險的作用
出口信用保險對進出口企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1)有利于出口型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變動風險。最早,出口信用保險的產生是為了解決出口型進出口企業在收取外匯時面臨的匯率變動風險問題。
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有專門的風險評估機構,可以評估交易國家及企業的風險狀況與信用狀款,給企業一定的指導,從而避免在收取外匯款項時所面臨的匯率變動風險。
另一方面,如果對方企業無法還款,形成壞賬,則這部分損失由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進行賠償,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
(2)有利于出口型企業追討欠款。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一種國家政策與國家行為。因此,如果對方國家或企業出現無法歸還貨款的情況,形成壞賬,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可以根據國家的相關制度和法規對該筆壞賬進行追討。
(3)有利于出口型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當前,國內競爭,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進出口企業都試圖用這種方法和手段擴大自己的份額,增強自身的競爭力,而優惠價格支付方式往往是一種很好的競爭手段。但是這種方法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大了外匯變動帶來的風險,而出口信用保險的應用則規避了這種風險。
(4)有利于出口型企業提高自身管理風險的能力。出口信用保險的應用,實際也是一種預防和規避風險的過程。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對方企業及國家的風險進行評估,就督促了企業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意識與能力。同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往往會給企業一些建議,以期待企業可以提高其管理風險的意識與能力。
(5)有利于出口型企業優先獲得融資款項。出口型用保險,從另一方面講,給進出口企業帶來了資金融通的便利。一方面,由于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對對方國家和企業進行風險評估,降低了進出口企業的面臨匯率變動時的風險。另一方面,使得銀行愿意對這些風險有保障的交易進行貸款,從而給進出口企業帶來了資金融通上的便利。
2.出口信用保險與遠期外匯交易的比較
國內外眾多企業經過實踐證明,合理運用遠期外匯交易來規避匯率變動的風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具體如下:
遠期外匯交易,必須按時按規定進行交割,這對于一些進出口企業來說形成了一種壓力。因為規定進出口企業在該項合同簽訂時,必須對金額、日期等信息進行確定。但是對于很多進出口企業來說,交易日期往往是無法確定的,這就給合同的制定帶來了一些壓力與挑戰。
遠期外匯交易必須遵循實施求實的原則,即交易必須按照合同中簽訂的款項和內容進行交易。對于很多進出口企業來說,很多合同款項是無法在簽訂時予以確定的。此外,目前我國的銀行對遠期外匯交易的限制條款比較多,運作起來還存在一些困難。
3.出口信用保險與出口押匯的比較
國內外眾多企業經過實踐證明,合理運用出口押匯來規避匯率變動的風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具體如下:
我國對出口押匯的運作規定了許多條件。在出現下列狀況時,無法辦理出境歐押匯。例如:遠期信用證超過半年;不能提供齊全的物權憑證;信用證帶有軟條款的;索匯路線復雜、曲折,從而會影響收匯安全的;轉讓信用證的轉讓行不承擔獨立付款責任;付款行或者開證行,所在的地區,局勢不穩,容易發生戰爭的,等等。這些限制條件都使出口信用押匯業務往往無法運作。
出口押匯業務的使用范圍較小。出口押匯業務對于申請人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也使得許多企業,尤其是小型進出口企業無法運用出口押匯業務規避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進出口企業在運用出口押匯業務時,往往需要提供相應的質押。這項規定對于外貿企業,尤其是小型進出口企業而言難度較大。有關出口押匯業務的規范與制度不健全。我國最早運用出口押匯業務是在19世紀末期,雖然經過了十幾點的發展,但是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規范與制度,很多規范與制度不購健全。這些,都給我國進出口企業運用出口押匯帶來了難度與挑戰。對于銀行來說,進行出口押匯業務的風險較大。因為進出口企業在運用出口押匯業務,規避匯率變動風險的同時,實際上是把這部分風險轉嫁給了銀行,因此銀行面臨較大的風險與壓力。而銀行為了控制這部分損失與風險,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增大了銀行運作的成本。
(四)走出去,增加對外直接投資
國際社會對于緩解匯率危機問題主要兩種辦法:一是本幣升值,二是輸出資本。前者稱作經濟福利丟失,后者稱作經濟福利外溢,這樣一來,使所有參加貿易國都得到好處。這一現象構成國際經濟福利的再次分配。而提高國內要素的流動性來增加外匯資金的吸收能力,通過減少外匯儲備來實現經濟福利增長構成國際經濟福利的最終分配。次貸危機為工業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了條件,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因為很多歐美金融機構和企業面臨流動性困難,而很多國內企業的資本實力已經非常強;另一方面,由于在危機的影響下,歐美國家政府也可能降低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政治約束。從長期看,貨幣分散化的投資,能自然地起到降低匯率風險的作用,且成本低廉、易于管理。
(五)推進管理和經營策略創新
操作性避險企業除了利用市場上已有的金融工具之外,也可運用管理上或經營上的策略來規避交易風險,亦即操作性避險。出口企業要積極推進管理和經營上的創新。
1.報價策略。包括:做好貨幣選擇,優化貨幣組合,正確確定出口商品價格與購銷原則。采用計價從優、提前收付或延遲收付、多種貨幣組合法等方法來防止匯率風險。
關鍵詞:家電業;規避;匯率風險;策略
導言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告別短缺經濟后,在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下,國內企業競爭力有了較大提升。截至2005年中期,我國外匯儲備超過七千億美元,并出現加速上升趨勢,經濟的客觀要求我國提高匯率。在此情況下,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實行有管理、有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匯率,而是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地調整匯率浮動區間。
人民幣匯率進行調整顯而易見地會對家電行業出口帶來較大沖擊。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主要家電出口企業和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市場占有率不高,低附加值,品牌效應弱,主要的競爭優勢在于低勞動力成本帶來的低價格。人民幣匯率調整帶來的成本上升幾乎不可能通過出口價格調整予以轉嫁,全行業的出口和利潤水平明顯會受到沖擊。
1.我國家電業出口型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
1.1出口型企業的匯率風險類型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一個經濟體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使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和負債的價值發生變化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學術上把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
交易風險指的是進行外匯交易時產生的風險,它包括買賣外匯時的風險和對外貿易結算時的風險。當出口型企業購買機器設備和原材料,用本幣購買外匯時,或者出售成品獲得外匯需要解匯時,就會在本幣和外幣的兌換過程中產生匯率風險稱為買賣外匯風險。當出口型企業以外幣計價貿易時,因將來結算所使用的匯率沒有確定而產生的風險又稱為對外貿易結算風險。外匯匯率的下降將使出口商面臨風險。
會計風險,又稱評價風險。是指匯率變動引起會計上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發生變動的可能性。出口型企業在處理涉外業務時,必然涉及到如何用本幣評價外幣債權債務等,由于折算中使用匯率不同,就會產生帳面上的損益差異。
經濟風險,指的是未預料到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產量、成本、價格從而對出口型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收入產生影響的可能性。如果一國本幣匯率上升,會使出口企業承擔風險,使其預期的外匯收入折成本幣的收益減少。
1.2家電業出口型企業主要面臨的匯率風險的表現形式
目前,我國家電業出口型企業主要面臨的匯率風險形式有交易風險,其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外幣與外幣間的匯率風險。主要是外幣與美元之間的。美元是國際上主要貨幣之一。我國的貿易及非貿易外匯收支、利用外資均以美元為基本的計算貨幣和統計貨幣。這樣,其他貨幣的匯率風險往往表現在其對美元的匯價的變化上。例如近十年來,我國家電業企業從日本、歐洲引進的技術設備和資金越來越多,經常要用日元或者歐元支付,但國家批準的進口用匯指標卻是美元,在日元、歐元和美元之間匯率發生波動時,就面臨匯率風險。
(2)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風險。人民幣匯價必須與國際市場上西方貨幣匯價保持一定聯系,隨國際市場上行情變動,而這必然給進出口企業帶來匯率風險。
對于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我國家電企業也是要承受的,但筆者認為由于目前人民幣幣值穩定,再加上我國外幣計價一般采用美元計價,所以相對交易風險來說,這兩者的程度要小一些。
2.匯率波動對家電業出口型企業的影響
2.1家電業出口型企業的行業屬性
目前,導致我國家電企業在匯率風險上受到影響的兩個內部原因是:
(1)利潤率低。在傳統家電的生產方面,中國有著非常明顯的生產成本優勢,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因素造成,一是國內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廉,二是在積累了大規模生產的經驗之后,國內家電企業已經具備了組裝生產的優勢。
(2)部分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弱。我國絕大多數家電生產線都是靠引進發達國家淘汰的技術發展起來的。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家電技術明顯落后于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技術含量低導致產品賺取的利潤遠遠低于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出現了出口金額的增長低于出口數量的增長。
2.2匯率波動對家電業出口型企業負面的影響
2.2.1匯率的波動家電企業影響的宏觀分析。
匯率波動對家電各子行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從輕到重依次是空調、照明、手機和彩電子行業;據了解,家電企業在簽訂出口訂單時普遍采取閉口合同的形式,短期內對各公司的出口盈利情況存在明顯的負面影響。
長期來看,一方面家電出口企業同國際家電巨頭和經銷商之間的討價還價能力有限,使得每次升值后出口價格的上升幅度達不到人民幣的升幅;另一方面,調價行動總是在人民幣升值以后;所以出口利潤水平將長期受到壓制;另外,人民幣升值將使得以出口為主要市場的中小家電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2.2.2將弱化出口的價格優勢,減少企業的盈利
匯率的波動,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對家電企業的影響需要考慮三個方面:外匯存款和負債帶來的匯兌損失或收益、出口利潤下降,以及出口需求的下降。在此之前的中國家電企業基本無外幣債務,或可忽略不計。而風險較大的匯兌損失來自應收帳款中的外幣應收款。人民幣升值將導致產品價格下降,雖然國內采購成本不變,但現在許多企業都進行了全球采購,尤其是境外采購的部分,可能會引起總成本和利潤下降,從而削弱了本土生產的產品競爭力,進而影響行業整體的盈利水平。從我國家電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數整機家電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廉價競爭,在核心技術方面則沒有太大的優勢,這是造成中國家電企業利潤率始終在低位徘徊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長期受制于國外的大牌家電企業。故在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后,國內多數企業將面臨新一輪考驗。表現在出口方面,人民幣升值將使國內企業在價格上的優勢減弱?,F在,很多家電企業的贏利能力已處于歷史以來的低點,不再具備價格下調的空間;即使勉強應對,也難以有根本性的彌補,且不是長久之計。人民幣匯率調整初期對家電出口的影響已有所顯現:據浙江的一家經營家電進出口公司透露,僅以剛剛接到的一筆150萬美元的定單計,人民幣的此次升值就讓其損失了約30萬左右人民幣。這對于主要經營家電的進出口業務的企業來講,人民幣升值2%將會給公司造成不小的影響,甚至影響到對于今后的定價策略。人民幣升值可能會造成部分產品的貿易流失,但對中國家電業來講,競爭優勢不能長期表現在價格上。
2.3匯率波動對家電業出口型企業的正面影響
2.3.1將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
從長遠角度看,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家電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這次的匯率調整除在一定程度上對家電企業的出口造成了直接影響外,也還將對家電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特別是從長期的效果來看。
2.3.2匯率調整帶來全行業出口成本上升,首當其沖會淘汰一批規模小、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市場集中度(尤其是出口市場的集中度)會明顯上升,這無疑有利于整合骨干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環境,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
2.3.3企業“走出去”的成本會降低
目前我國已有一批實力較強的家電企業率先“走出去”,開始了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匯率調整后,企業“走出去”的成本會下降,從而在客觀上推動了我國家電企業國際化進程的步伐。
對于一些新生代的技術及產品,人民幣升值顯然更有直接的有利因素。一些經營家電產品的企業認為,這將有利于像高端平板電視這樣的高技術產品的發展。由于中國平板電視的關鍵部件——面板,目前主要從國外進口,人民幣升值將使PDP或液晶顯示器的成本相對降低,從而加快平板彩電價格下調;在其他需要借鑒或引進高技術的產品制造領域來講,也將是“利大于弊”。
2.3.4將促使企業注重內在素質的提高
從近一二年的反傾銷,到如今的人民幣匯率調整,中國家電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不斷遭遇挑戰,又不斷在挑戰中前進。一直以來,家電行業主要依靠的是在低勞動力成本基礎上的價格優勢,這也就形成了中國成為全球家電“生產基地”、“制造工廠”,但是中國家電行業在技術以及品牌方面都還相對落后,很多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在品牌上中國家電行業真正走出國門的也寥寥無幾。
實際上,企業可以借此次人民幣匯率調整機會重塑自我,加快知識產權和循環經濟領域的基礎工作,拓新工作。中國的家電業要想走的長久,根基堅實,就必須更加注意內在素質上的提高,特別是應在自有知識產權和創新技術上有所突破,以彌補這方面多年來的不足。
3、我國家電業出口型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策略分析
由于我國采取小幅、漸進的匯率改革模式,因此,目前人民幣升值態勢總體上仍處于企業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不過,隨著人民幣匯率浮動范圍的加大和升值趨勢的延續,匯率風險將長期性存在,我國家電企業要改變過去那種在固定不變的匯率機制下的經營慣式,學習使用各種避險工具,綜合考慮資金來源和用途、自身財力和外匯市場的具體情況積極應對。
3.1自然避險策略
1、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企業要把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作為應對匯率變動的根本途徑。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加速產品的升級換代,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中間消耗和生產成本,以保持利潤回避風險。
從長遠來看,匯率的調整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出口結算方式的變化,而且還使整個產品結構的一場“革命”,事實上,只有提高自身產品的技術含量,又有核心技術,才能加重國內家電在海外市場的談判籌碼,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否則,國內家電企業將永遠處于“買方市場”,受制于國外經濟游戲規則和國外經銷商的牽制。(論文)
2、走差異化、品牌化之路
目前我國很多家電企業缺乏長遠品牌規劃,以代工、OEM、貼牌等的方式進行產品的銷售和出口。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面臨的不僅是與國內企業的競爭,還是與世界品牌競爭。企業要盡快提高出口產品檔次,提升產品的品牌內涵和設計能力,創建出口產品品牌優勢,走高端名牌之路。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國外頻繁以反傾銷、特保等措施來給中國企業施壓。
美的電器2006年年報中就指出:“針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公司將加強與海外經銷商業務合作關系,增強自有品牌的出口比重,針對不同的區域市場、不同的產品種類,調整產品結構,采取差異化的價格策略,盡可能地保證外銷增長與利潤增長的協調性?!?/p>
3、海外設廠轉移,繞開匯率波動,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
出口型企業應逐步進行資源整合,合理利用財務杠桿,通過收購兼并等手段,適度加大海外擴張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產貿易體系。這樣可以提高對匯率變動的抵抗能力,減少個別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人民幣對外升值,有一點是令家電企業開心的,雖然出口產品成本加重了,但海外并購和擴張的成本卻降低了。這個方法在TCL身上得到了運用。根據TCL公司2006年度對外公布的信息,該公司已經加速其在東盟地區和印度的現地生產,并提高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據點的生產能力。并且計劃于今年將該區域的彩電銷售量增加到16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加50%。同時,也將推進空調和洗衣機等白家電的現地生產。
4、讓客戶分擔成本。伴隨著匯率的不斷波動,外來匯率的不確定性,企業可以逐步對出口產品報價進行適應性調整,將匯率波動帶來的出口成本增加部分,部分轉嫁到出口商品價格上,由海外進口商承擔部分風險。對于已經簽訂了合同的客戶,盡量和客戶進行談判,比如當人民幣升值2%的時候,爭取直接提價2%或者和客戶共同承擔一半的損失。而對準備報價的,考慮到外來人民幣還可能繼續對外升值,還必須給客戶說明,如果人民幣升值,匯率進一步提高,將對報價直接提價。這樣就可以和客戶共同分擔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利潤空間壓縮的損失,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強大的“買方市場”形式下,這種方法存在較大難度。
5、加快出口變現,減少應收外匯賬款占用
企業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單據流轉,爭取在第一時間內回籠有關出口單據,積極采取票據押匯、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據及時結匯變現,力爭出口額的一半以上運用這種方式實現貨款變現。企業要多開展出口回收快的業務,適當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長的業務,同時要加大應收外匯賬款催收力度,縮短結匯期限,盡快回籠貨款,減少在途資金占用。力爭企業應收外匯賬款不到出口額的10%。
3.2金融工具避險策略
對于目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情況,我國眾多家電企業如果僅僅通過自然的避險方法,希望快速有效的規避匯率上的風險是不現實的。為了能快速的規避當前匯率波動對企業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家電業出口型企業應積極運用現有的各種金融衍生工具進行中短期的避險和保值,以下幾種筆者認為最適合家電企業進行規避匯率風險的操作。
1、外匯期權:應用最廣泛、最靈活的避險工具
外匯期權是國際外匯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工具,每天成交額高達數千億美元,因為它不僅可以規避匯率風險,還存在讓投資者盈利的機會。
外匯期權分買入期權和賣出期權。買入期權的特點是,可以鎖定風險,在先付出一筆期權費后,便沒有任何風險可言,而收益則可以無窮大;賣出期權的特點是,得到的收益是固定的,而風險是無窮的,即敞口風險。期權適用于企業和個人,尤其對個人而言,更是非常靈活方便。筆者認為外匯期權是適合于家電企業的,原因是它是非常主動的一種方式,而不是消極的逃避匯率風險。
2、遠期外匯:最適合外貿企業的衍生工具
對外貿企業而言,遠期外匯是一種非常容易操作的,也是相對比較成熟的一種避險衍生工具。
3、外匯掉期:人民銀行欽點的避險工具
人民銀行在相關通知中,特別點名銀行開辦人民幣兌外幣的掉期業務,可見人行對掉期這一工具的重視程度。
掉期,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掉期有很多種,外匯掉期只是其中一種。掉期是一種良好的避險工具,因為它已經涉及到了避險的本質——對沖,即在持有一項風險的同時,進行反向操作來對沖掉已有的風險。外匯掉期實際上包含兩筆交易,一筆即期交易,一筆遠期交易,兩筆交易在同一時間段內發生,且金額相同,但方向相反。
4、貿易融資
近年來,由于出口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收匯期延長,企業亟需解決出口發貨與收匯期之間的現金流問題,貿易融資可以較好地解決外貿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通過出口押匯等短期貿易融資方式,出口企業可事先從銀行獲得資金,有效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同時,企業也可以提前鎖定收匯金額,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風險。
更重要的是,貿易融資成本相對較低。例如,2005年11月14日美元6個月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國際間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場利率基準)為4.56%,加50個點后為5.06%;而同期人民幣貸款利率至少為5.22%,貿易融資成本甚至低于同期的人民幣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