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10:09: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監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權益資金,是投資人投入的資本,籌集權益資金是要向投資人付出代價的,即投資人的投資報酬率,由于投資人希望它高于投資債券和存入銀行的利息,要在稅后支付股利,所以,權益資金的成本要比負債資金的成本要高。從理論上講,擴大負債資金的比例,會降低加權平均成本,但實際上負債額度的增大會增加財務風險,所以,優化資本結構,并不是一味地要降低籌資成本,還要考慮籌資風險的影響,因此,選擇最佳資本結構,要以現有的籌資來源為基礎,不斷尋求新渠道,力求降低籌資成本和籌資風險,探求適合的最佳資本結構,在優化過程中尋求最優。
從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來看,新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已經公布實施,在這一新的規范體系建立之后,各個行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也相應的建立起來,并進入了有效的運行當中,那么在這一規范體系運行的過程中,作為事業單位應該加強那些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呢?如何有效的做好相應的管理呢,這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必須作出有效的思考和探索。在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的過程中,事業單位的內外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因此,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也應適應更廣泛的市場經濟需要,從管理內容、管理要素、管理層次上設計更能適應新形勢的體系。
財務預算是公司運用和管理資金的一個重要尺度,財務預算的準確與否是公司能否合理、節約使用資金的重要條件。有些公司預算工作做得不好,并非是因為不重視,而是由于預算指標不準確,脫離實際,失去了應有的指導作用,成了名義上的“計劃”指標,預算編制人員也只能根據上年或上期指標,做一下調整,就形成了下期的預算。因此,實際應用中它也只能是一個參考指標,并且使用資金部門,由于擔心預算報少了會影響自己部門的經濟利益,或擔心被上級部門“砍”去一截,所以“寬打”現象成了一種習慣??茖W的預測資金需求量,是進行財務預算的重要一環,預測指標開始可能會有些偏差,不變費用指標,經過多次調整,一定會找到比較切合實際的數據;對變動費用可以尋求可調預測值,找出一個變動比率,以反映不同規模下的資金預測值。
1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把預算資金作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核心。對于事業單位的發展來說,行政事業的預算資金是單位各項事業發展和建設的重要部分和關鍵,只有科學系統的預算管理,事業單位的各項事業發展才能夠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各項建設工作才能夠正常有序的開展起來。所以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來說一定要加強對各項財務管理活動的管理和規范,具體來說作為事業單位就要積極的做到以下的幾點:第一,作為國家的財政管理部門來說一定要加強對財務會計的管理,重點做好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開支監督和管理,使事業單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得到落實。第二,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對于資金的管理和核算來說,一般都是經過國家撥入的財政款項來進行管理的,所以對于它的管理力度一定要加強。需要嚴格的按照國家規定編報預算,同時需要經過有效的核實后,按進度撥款和使用,當然在進行運行和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按照國家對于項目的相關使用規定來使用,避免透支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浪費。第三,事業單位的國家撥入的資金應該是財政監督的重點。第四,國家給予事業單位的預算資金一定要進行科學有效的規劃,一定要分配好各自的比例,不能造成資金款項分配的不合理。第五,在財政對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政策一定要前后一致。與此同時要注意保持連續和穩定。第六,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一定要做好相應的管理操作,財政對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應是單一的、可行的和具有非常強的操作性的。特定的財務政策應是在以預算資金為核心的基礎上實施重點管理,并應給事業單位在其他資金管理上以一定的自。
摘要:科學發展觀對社會目標、企業經營目標產生重大影響,進而也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目標。本文透視了科學發展觀下“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財務報告目標定位的缺陷,提出“監管有用觀”財務報告目標并分析其合理性。
關鍵詞:財務報告目標定位監管有用觀
企業財務報告是企業財務會計的“最終產品”,是企業與其利益關系人的鏈接點,它能夠全面、系統、綜合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并成為廣大用戶了解企業運營情況的重要信息資料。財務報告目標作為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系統期望達到的目的或標準,是在不確定會計環境下提出的一種主觀愿望,按照辯證唯物主義客觀決定主觀、存在決定意識的基本原理,不同客觀環境決定了不同主觀目標的形成,會計目標的提出不能脫離它所依存的客觀環境,否則就不現實。財務報告目標是連接內部會計系統和外部會計環境的橋梁,它的定位不僅受會計本質所決定,更受會計環境的直接影響,并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不管財務報告目標如何定位,財務報告目標至少要反映三方面內容,即三W標準:(1)財務報告的信息使用者是誰(who);(2)財務報告應當提供哪些會計信息(which);(3)財務報告信息對使用者有什么用途(what)。當前會計界關于財務報告目標定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受托責任觀,二是決策有用觀,二者都是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提出來的,財務報告只強調經濟信息的披露。然而,在科學發展觀下將財務報告目標定位在“受托責任觀”或“決策有用觀”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一、科學發展觀對社會目標、企業經營目標和企業財務報告目標的影響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是它的全部內容?!耙匀藶楸尽本褪且鹬厝恕⒁揽咳?、發展人,人人平等,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叭?、協調”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等建設,協調好各方面的社會關系,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可持續發展”是以生態和諧、代際公平為主要特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發展要處理好兩方面關系,一是要處理好經濟與環境的關系,當代人發展經濟要以不破壞環境為限度,做到人與自然和諧,保持生態平衡:二是要處理好當代與后代的關系,資源在兩代人之間如何分配,環境在兩代人之間如何共享。
科學發展觀對社會目標、企業經營目標產生重大影響,進而也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目標。從科學發展觀看社會目標,就是要處理好人與自我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從科學發展觀看企業經營目標,就是要實現以經濟利益為基礎、以社會公平為目的,以生態和諧為限度的可持續發展。從科學發展觀看企業財務報告目標,財務報告應當反映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會計信息,這是財務報告應當反映的全部內容,即“三w”標準中的“which”。按照科學發展觀,并借助于“三w”標準來看“三w”中的“who”,財務報告的信息使用者應當是對企業產生影響的或受到企業影響的需要協調的社會各方關系人,即利益相關者;“三w”中的“what”,信息使用者獲取財務報告信息的價值取向以及與企業保持什么樣的關系,按照科學發展觀,與企業有業務往來且利益相互影響的信息使用者(如投資者、債權人、客戶、供應商等),要加強自有資金管理并對企業實施有效監督,避免資金低效周轉或無效運營;與企業無業務往來但其權利受到影響的信息使用者(如企業員工、社區居民、稅務機關、競爭對手等),要加強對企業廣泛監督,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二、科學發展觀下“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目標定位存在的缺陷
科學發展觀是在當前經濟增長迅速、安全隱患嚴重、財富分配不公、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背景下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不僅影響社會目標、企業經營目標,還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目標,并對現有的“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目標定位產生沖擊。
1.科學發展觀下“受托責任觀”財務報告目標定位存在的缺陷?!笆芡胸熑斡^”(account-ability)產生及存在背景是資財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公司制企業,財務報告目標是向資財所有者如實反映受托人對資財使用狀況和經營業績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財務信息。從科學發展觀看“受托責任觀”目標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受托責任存在的前提基礎是兩權分離,產生比較明確的資財委托——關系,所有者和經營者能夠直接地溝通和交流,信息使用者只是建立在資財委托和受托關系上的利益關系人,主要包括現有的投資者、債權人和管理層,不涉及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利益關系人。二是財務報告反映內容的局限性?!笆芡胸熑斡^”下的財務報告只是反映保證對委托人所托付資財安全完整的財務狀況信息以及保證對委托人所托付資財運營增值的經營業績信息,即只是反映委托人資財保值、增值的財務信息,而不注重現金流量、社會責任、環保收益等信息。三是財務報告編報的出發點違背市場理論。按照市場供求原理,信息的需求決定信息的供給,在“受托責任觀”下,編制財務報告目的主要是從受托人的角度出發,即從信息供給方考慮,企業管理層為了解除自己的受托責任才向資財委托人主動解釋、說明其業務活動和經營業績,而委托人使用財務報告則是一種被動需求。四是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反映不夠全面。在受托責任的指導下,財務報告主要反映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形成的歷史的、客觀的信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強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而忽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2.科學發展觀下“決策有用觀”財務報告目標定位存在的缺陷?!皼Q策有用觀”(decision-usefulness)產生和存在背景是存在比較發達的資本市場,財務報告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企業管理當局等)提供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決策有用的經濟信息。從科學發展觀看“決策有用觀”目標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財務報告反映內容的局限性。“決策有用觀”下的財務報告只是反映企業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而忽視社會責任和環保收益等非財務信息。二是決策概念外延過窄。決策僅僅是管理過程的一個環節,管理具體包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檢查、考核和分析等程序。一些外部信息使用者并沒有履行決策職能,僅僅履行監督管理職能,如政府部門利用會計信息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社區居民、新聞媒體等利用會計信息對企業違法、違規活動進行舉報監督;注冊會計師利用會計信息進行審計簽證或管理咨詢;投資人利用會計信息加強自有資金管理,規避風險以獲得安全、較好的報酬,等等。一些內部信息使用者也沒有完全履行決策職能,也是履行監督管理職能,如管理層利用會計信息進行下年度預算以及對經營過程實行控制和檢查;董事會利用企業經營業績評價、考核管理層,等等。三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在“決策有用觀”下,盡管編制財務報告目的是從信息使用者角度出發,但其前提必須存在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市場,通過市場中介將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與公司聯系起來,以便出資人利用會計信息做出是否投資、信貸以及類似的決策。決策有用的前提過于嚴格,資本市場以外的利益相關者難免被忽視,如政府機關、社區居民等。四是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反映不全面。在“決策有用觀”下,財務報告主要反映企業現時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的經濟信息,注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用性而忽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三、科學發展觀下“監管有用觀”財務報告目標提出及合理性分析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監管主體,關聯方交易
在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擴張的大環境下,股份制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迅猛發展。但是,隨著政府公共監督影響和社會媒體關注度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日益成為公眾普遍詬病的焦點。特別是近年來上市公司一系列造假事件如銀廣廈、ST猴王、ST金泰、藍田股份等,使上市公司在股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所以,因涉及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會計信息披露已成為上市公司與輿論社會直接接觸的主要途徑。另外,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面臨內部管理與規模經營不相適應的困境,公司管理層為了自身利益或出于保護既得利益而隱瞞公司本應披露的公開信息甚至散播虛假信息。以此造成了管理層和投資者在會計信息供應與需求之間兩者的矛盾。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投資者和相關信息需求者最直接、最主要的信息來源,是反映一個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資金運行情況的晴雨表。會計信息披露的嚴重失真會影響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中小股東等)和監管者(政府、監管機構)判斷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對其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錯誤做出結論,進而誤導投資決策。另外,從目前現狀來看小論文,上市公司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程度尚不十分規范。離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的范圍和詳細程度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基于社會信息風險考慮,上市公司亟需引入規范會計信息披露的理念,加強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管理和協調,促進其信息披露體系完善并增進投資者了解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的財務戰略和資金狀況。
一、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會計信息披露的控制效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監管體系、管理層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研究影響上市信息披露的因素,是了解會計信息披露的運用和規范程度。從這些因素入手并分析如何使上市公司有更強烈的動機對會計信息進行更加詳盡和高質量的披露,以便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發現上市企業在日常管理活動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起到保護資產安全的作用。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因素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顯著相關的,更多公司治理結構的因素將會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政策規定。監事總規模較大、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分離不由一人兼任披露會計信息的情況較好。根據上市公司發展狀況和治理結構特點,投資者運用其對治理結構健全的了解信息和統計資料,測算結構指標及指標體系,反映上市公司管理層在行業中的口碑和財務狀態,為決策評價和決策提供參考。
2.監管機構。上市公司的證券主管機關一般僅就重大事項或違規行為進行監管,假如涉及到市場欺詐、會計信息失真,要由證券主管機關介入處理,并由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實施事先登記、事后審核。對上市公司臨時公告實施事前形式審核,督促上市公司依法真實、準確、完整、公允地披露信息。除此以外,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為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出具審計意見的注冊會計師進行規范和監督。政府監管部門也隨時收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變化資料,以此加強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監督和監管,以保護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3.管理層的重視程度。只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真正意識到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重要性,才會有較強的動機真實披露經營管理信息,建立起適應本公司的信息披露控制體系。在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及隨著公司經營規模不斷的發展,上市公司的披露政策和范圍也不斷發生調整,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對會計信息的態度也會影響到信息披露的范圍和詳細程度。
二、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弊端
目前,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環節上,出現了一些存在弊端,客觀分析如下:
1、夸大經營業績,披露缺乏及時性。
我國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中雖然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中期報告的時間期限,但在實際執行中,雖然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披露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但存在著披露時間偏晚的現象,有的公司直到規定披露時間的最后期限才公布企業的財務報告而對于臨時重大事件的披露小論文,從而降低了相關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時性,直接影響到眾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2、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含量偏低。
現行財務報表的信息含量主要是以財務信息為主,缺乏非財務信息以及企業背景信息的披露,這樣子使信息使用者缺乏對企業的全面了解,如缺乏分部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運用的披露、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的區分、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報表定項目的不確定性披露等信息。
3、信息披露不客觀不真實。
上市公司出現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惡化,為避免退市,鋌而走險,編造和捏造虛假原始憑證,操縱會計信息,致使信息使用者難以對上市公司進行合理的判斷并正確地作出決策,最終導致理性的投資者失去了對市場的信心。
4、目前監管體系薄弱,監管手段落后。
證券會等政府監督機構包括上市公司內部的監事會監督手段落后,有些還存在監管人員不足的現象。在此情況下,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發現的可能性是較小的。再加上主要依靠行政處罰手段來打擊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造假,對直接負責人追究刑事責任的不多,民事賠償也是微乎其微。
三、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采取的對策
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控制和規范發展,不僅牽涉到上市公司的監督控制和投資者資金的安全性,而且關系到上市公司財務資源運營的持續發展和戰略定位,直接決定著上市公司的興衰成敗和社會系統誠信建設。在會計信息披露控制過程實現上市公司發展目標,強化信息披露程序和內容的規范發展,兼顧未來發展完善的需要,實現服務于投資者和股東的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規定,強化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力度。上市公司要改善會計信息披露狀況,落實好管理層和監事會的責任。證券監督機構也要在披露內容規定的制訂上加大力度和宣傳,并統一規范化的格式準確性則,確保披露內容與會計準則有關規定相接軌,并對上市公司明確相關披露要求,要其對存在欠缺的披露內容作出補充。如規定招股說明書中要作出盈利預測和相關解釋資料。
2.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對經營者的約束和控制。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股權責任意識淡薄,可通過引入外部董事改變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狀況。大力培育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以及建立市場化的動態的激勵機制等措施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培養社會公眾股股東;充分利用外部資金,使其積極參與到公
司治理中來。保持合理的股權集中度,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公眾股股東和監事會的力量,促進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
3. 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主體建設,提高監管水平。
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小論文,轉變內部監事會職能,加強自律性組織的自律監管,通過相應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充分發揮自律監管的作用。另外,證券監管部門要建立起上市公司信息監查員制度,派出相應機構或監查員到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說明書、中報、年報、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監督,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四、結語
完善規范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工作,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切實保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這項任務相對我國現狀而言顯得任重道遠,形勢嚴峻。但通過加強改革和提高認識,從長遠角度來看,必定會使會計信息披露在質和量兩方面更上一層樓,完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性和有效性水平,改善信息披露環境,增強社會公眾的投資信心,促進證券市場公正健康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頂柱,“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的若干問題探析”,《會計之友》,2004年6月。
[2]鄭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財會研究》,2009年2月。
[3]袁金平,“淺談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合理有效性”,《信息技術》,2010年35期。
[4]李靜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經濟師》,2010年12月。
[5]呂景彩,“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財政監督》,2008年5月。
關鍵詞:會計專業 畢業論文 教學改革 過程監管
計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在學習完所有的會計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后,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實踐活動,它是培養和鍛煉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畢業論文要符合一定的質量要求。高質量的畢業論文不但文章排版格式要規范,而且論文立論要正確,觀點要有創新性,論據要嚴密。會計畢業論文質量高低可以衡量一所高校會計辦學水平高低。但近年來各高校會計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很大的下滑,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因此分析影響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探索提升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應是當前高校強化會計教學改革和加強教學監管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畢業論文寫作現狀
(一)寫作馬虎、抄襲嚴重。盡管學校會就畢業論文格式、論文要求等下發文件反復強調畢業論文的重要性,但從學生交來的論文一、二和三稿來看并不令人滿意,字體大小、文章排版不規范,錯別字多和語句不通順等現象非常普遍。不僅如此,文章抄襲現象很嚴重。
(二)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差。很多學生只會使用Google、Baidu網絡查詢工具檢索文獻資料,對于專業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不會運用。所以收集和查詢的文獻資料學術性、前沿性和權威性不大,影響了畢業論文的寫作。
(三)很多學生不知如何正確選題。學生在寫畢業論文前,很多人從來沒有看過會計論文和論著,對于會計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概不知,因此無從談正確選題。為了交差只能盲目從學校公布的相關論文題中選,結果題目要么偏大,論文寫不出深度;要么題目偏小,無從展開,論文缺少寬度。
(四)寫作能力較差。從交來的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論文初稿來看,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撰寫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有的學生可能了解學術論文的格式,同時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寫作能力較差,最終無法寫出滿意的論文。
二、影響會計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會計教學改革,應該說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為什么檢驗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畢業論文每況愈下,質量不盡人意呢?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視不夠。目前各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取決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打分,導致教師對學生不敢嚴格要求;學校也會擔心因學生拿不到畢業證而影響學生就業和前途;少數學生因不能按時畢業而鬧事時有發生,造成指導教師和學校對學生有時會有所遷就。這樣學生不端正寫作態度,畢業論文出現錯字連篇,文章東拼西湊甚至嚴重抄襲等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二)過多考證、考研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學生本來課程負擔就不輕,但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學生不僅要參加4、6級英語、托福、雅思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還要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理財規劃師等名目繁多的考試。除了上課,學生平時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考證上,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會計專業期刊和學術專著。沒有平時的專業理論的積累,只憑畢業前一小段時間怎么能寫好畢業論文。此外,畢業班最后一年,學生面臨就業、考研和考公務員多重壓力,而無法顧及畢業論文的事。
(三)少數教師指導論文不力。多數教師都能按要求對學生指導論文寫作,但也有少數教師或由于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或工作責任心不強,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強,疏于對學生論文的指導,加上目前會計教學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方式上,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有效指導學生寫出好的論文。
三、提升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途徑
(一)改傳統會計教學為研究和創新式教學。多年來我們一直采取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的主要特點是應試教育,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差。改革為研究和創新式教學后,教師每講完一、二章會計專業課后,應就這部分內容的理論熱點問題要求學生查閱相關會計專業資料,隨后學生在課堂上互相討論,形成新的觀點。比方說,教師在講授完《中級財務會計》中的投資性房地產相關內容后,就要布置學生查閱投資性房地產會計核算有關理論探討問題,在課堂上學生討論,形成新的觀點,并讓學生撰寫。又比如,在教師講解《審計學》中內部控制內容后,讓學生大量閱讀有關內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觀點,鼓勵學生撰寫內部控制相關論文在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凡的學生,該門課程考核成績可加分。這種教學模式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式學習的習慣,學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學中積累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和鍛煉科研能力。
(二)要開設畢業論文寫作專題課并計算學分。該課程可開設在大三第二學期,主要由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教師來講授。專題內容應包括:(1)如何使用專業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CAMAR證券財務年報股票市場研究數據庫、CSMAR期貨股票分析高頻數據庫、國外ASP、BSP全文數據庫等的使用。(2)如何選題。(3)如何收集和整理資料。(4)如何寫開題報告。(5)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寫研究報告和專業論文。教學時要邊教邊練,學練結合,以提高教學效果。
(三)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畢業論文寫作是一項科研工作??蒲心芰Φ奶岣卟皇莾H憑一時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對學生較長時間的培養、訓練和指導。目前大部分指導教師平時都承擔了橫向和不同級別的縱向課題。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來,科研團隊里要有學生成員。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分配學生不同的科研任務,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據學生的研究領域安排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撰寫研究報告。學校要給教師配置教師工作室,科研任務在教師工作室里由師生共同完成。在學生具備一定科研能力時,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進一步訓練和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為今后做畢業論文打牢基礎。
(四)畢業論文開題時間適當提前。目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開題一般安排在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末,收集資料、調研和實質性寫作在大四第二學期,前后不到三個月就要提交論文定稿。這種安排,時間上不是很妥當的,因為很多學生要報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試是每年的元月份。選題、開題時間正好是學生考前沖刺的關鍵時段,學生這時根本不會把精力放在選題和開題工作上。而到了畢業班的最后一學期,考研已上線的學生會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應付考研的面試上,其他學生有的要備考公務員,有的要去落實工作或頂崗實習,一事接一事,學生往往認為目前的考試和求職更重要,而無法顧及畢業論文的事。建議把選題、開題提前到大三第二學期末,這樣不但能加長論文寫作時間,而且能有效避開因就業、考研造成的時間沖突,也能與畢業論文專題課相對接。此外,學校還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規劃和教育,比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學期。但人力資源師、物流師等考試,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作用不大,學生可以不報考這類考試。有了充足的寫作時間,畢業論文質量才有保證。
(五)要切實加強畢業論文的質量監管。第一,各學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畢業生論文的論題的遴選、確定畢業生的選題、安排論文指導教師、審定開題報告和任務書、檢查畢業論文、指導畢業論文的答辯等工作。第二,各學院(系)要制定具體的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管理細則,并在指導委員會具體監督下對實施管理細則和加強畢業論文的質量進行監控。要規定學生從開題報告到任務書,再到畢業論文的定稿,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至少要經過三次修改;明確規定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全程記錄。記錄過程可作為評選優秀畢業論文和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重要依據。第三,對畢業論文電子稿進行檢測。會計本科畢業論文重復率不能高于20%,重復率高于20%的論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學生要求答辯,通過答辯進一步確認論文的真實性,答辯后要求學生根據答辯意見再作最后的修改。這樣論文經過檢測前的三次修改、檢測后再次修改和答辯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絕論文抄襲現象,確保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第四,建立評優激勵機制。每年開展畢業論文的評比,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并推薦在學校的學報上發表。對獲得校級、省級優秀會計畢業論文獎的指導教師給予獎勵,從而進一步調動教師指導畢業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因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不力而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國海,楊美霞.大學生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03).
2.李紅.高校畢業論文質量問題芻議[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10).
3.厲敏萍,熊璋琳.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亟待提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01).
4.林麗瓊.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5.肖鵬,康紅霞.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楊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10) .
6.馬中,屈波.基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本科生畢業論文訓練體系[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高教研究版),2008,(01).
蔣堯明教授,男,1965年6月出生,浙江上虞人,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會計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常務理事,江西省高校中青年會計學學科帶頭人,并入選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蔣堯明教授任教以來,一直從事高校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會計理論與方法、審計理論與方法。共發表專業論文80余篇,其中在《會計研究》、《審計研究》9篇,CSSCI刊物60多篇,被《新華文摘》、《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刊物轉載20多篇;出版專著6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重點課題及一般課題10余項,曾獲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青年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會計學會優秀成果獎等。近幾年來,一直在跟蹤研究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及監管問題,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1. 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的民事責任進行了開拓性研究。本研究方向把會計學與法學這兩大學科有機地融合起來,對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的基本理論問題――如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虛假陳述的界定,財務預測信息的民事責任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曾先后在《會計研究》上發表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產品民事賠償責任研究”(該文獲2004年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虛假陳述研究”、“有效需求主體的缺失與會計信息失真”等論文。同時,還主持了財政部2003年重點會計科研課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研究》,并出版專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研究》。
2. 對質量會計進行了創新性研究。質量會計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應用性邊緣學科,在質量和效益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的今天,質量會計學理論對提高企業質量經濟效益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同時,質量會計學理論對財務會計理論特別是成本理論在許多方面有借鑒意義。蔣堯明教授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潛心研究該問題,對質量損失、質量收入、質量損益、質量會計分析、質量會計報告、質量會計管理等內容進行了創新性研究,共發表相關的學術論文近20篇,其中有8篇論文被《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專著《質量會計學》是目前國內比較全面、系統地闡述質量會計學理論的著作,2000年獲江西省第九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3. 致力于國有企業戰略管理會計的研究。蔣堯明教授共同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規劃項目《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中財會問題研究》(2000年5月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江西省社科“十五”規劃項目《國有企業戰略管理會計研究》(2001年11月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以及發表的相關論文,針對我國國有企業的現狀及未來改革方向,準確、分析把握戰略管理會計理論的發展趨勢,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能真正滿足國有企業現實及未來發展需要的戰略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對國有企業戰略管理,特別是價值管理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對管理會計學科建設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4. 著力于對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特別是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的系統研究。2004年獲江西社會科學研究文庫出版基金資助,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研究》,對會計學的理論屬性、會計信息的質量及其特征、會計信息的商品本質、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及其失真、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證等會計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別于傳統理論的新觀點、新思維,為豐富會計理論作出了貢獻。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現狀;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基于行使職能的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不斷加強,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現階段由于主客觀原因,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還存在著諸多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本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財務會計管理的改革對策。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的現狀
1.管理層的控制意識比較薄弱,財務人員受其制而無法獨立履行職責
這主要體現在部分領導干部僅僅把財會部門當成“錢包”,多數會計人員僅僅扮演“付款員”的角色,沒有權利也沒有機會參加單位的重要決策跟業務管理活動。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在業務上受財政部門領導,在行政上受本單位領導,產生不少弊端。會計人員在行政權力的壓力和一些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違反財經紀律的事。財政部門對會計人員不能進行有效的考核和監督,致使有些會計人員沒有壓力,沒有責任心。
2.在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上過于疏忽
在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時候,很多單位只是將其寫在紙上,并且在對很多重大事項進行決策與執行的時候,有一些隨意。實際執行過程中,部門預算的約束力不強,存在一些決策無民主、重大無標準的現象。甚至有些單位領導實行霸權主意,他們的權利要超過內部控制制度。自己不遵守內部控制制度,經常進行例外原則的使用,這就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威懾力與信任度的下降。還有一些執行人員的執行力度不高,素質不高,這就使得內部控制很容易失控。
3.實體資產的賬實不符,現有資產使用效率低
國有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嚴重脫節,形成資產管理人員不了解財務賬上資產存量狀況,財務人員對資產使用情況也不甚了解,使資產處于既管又不管的狀態,致使存量不實,賬實不符,責任不清。部分單位對固定資產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嚴,普遍存在“重購建、輕管理”的現象,固定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出租、出借以及調撥、報廢等方面管理不規范,資產使用效率低下,更有甚者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4.會計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會計基礎工作、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單位中,不少財務會計主管不是會計專業出身,這些“門外漢”對會計工作一知半解,在理解執行各類財經法規制度時就有很大的偏差,出了問題就說自己不懂。
二、改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現狀的對策
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改革中,應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對策:
1.正確認識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努力增強領導干部的財務意識事業領導要認真學習《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逐步規范財務管理,要努力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提高領導者重視財務管理的意思水平,提高財務人員地位,重視財務專業人員。日常開支要力爭做到三人以上簽字有效,加強和完善對“一支筆”的監督力度,應當采取財務公開化、業務公開化,力爭增加透明度,增強官本位的免疫力。領導層應該以身作則才能更好的將有效的財務管理理念貫徹下去。
2.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尤其是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建立各類綜合性的、單項的、相關性的管理制度。、這樣,可以從單位內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嚴格按制度辦事,以堵塞漏洞,節約資金,防止經費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細化部門預算,提高財務管理的計劃與預測能力。現階段,應盡快推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學的部門預算。部門預算改革工作剛剛起步,有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每個單位應當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對于適當的差異,可以適當調整預算定額標準,使部門預算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
3.改進固定資產管理,加強項目建設資金管理等
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關心資產的存量狀況,及時與財務部門對賬、資產盤盈或盤虧按管理權限上報審批或審核備案,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要把資產的臺帳管理納入單位日常工作監管范圍,要指定專人通過資產管理網絡系統負責資產購建、改造、調撥、捐贈、變賣處置、報廢、毀損、投資等環節的申報審核、審批手續、維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確保單位履行職責和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對外投資和應收款項的責任人是單位的業務部門,關鍵是要落實到每一個責任人。同時財務部門要配合做好投資監管和欠款催收工作,跟蹤監管資產運行過程,防止資產收益流失。
4.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加強財務管理基礎工作
加強財會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財會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的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要組織財務管理人員深入學習會計法、經濟法、單位財務核算管理規定和相關準則、職業道德等,全面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在財務管理上,還需要加強基礎會計工作的建設。
三、結語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的改革是由于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會計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通過這種改革,必將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產生好的影響,推動其向著市場化、國際化的方向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志民:淺談事業單位會計在改革發展中的不足與對策[期刊論文]-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3).
[2]王清書:丁世貴論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2010(12).
論文摘要:當前銀監局的監管手段主要是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隨著商業銀行的改革、管理、風險控制的逐步到位以及國際上的通行做法,非現場監管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銀行非現場監管是監管當局對銀行機構實施余融監管的基礎方式之。從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監管的 發展 軌跡看,特別是在 金融 危機頻發的國際背景之下,“風險監管”逐步成為當今監管主流理念,其大力倡導的監管手段便是非現場監管,亦即存在由現場監管為主向非現場監管為主的逐步過渡趨勢。非現場監管是有效銀行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持續銀行監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2003年,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承接銀行監管職責后,有必要針對非現場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修改和完善,以進一步提高銀行監管的質量:和效率。鑒于此,筆者一對非現場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探討。
一、非現場監管的概念及內容
所謂非現場銀行監管,是指監管當局運用 現代 化的監管工具,建立 科學 合理、符合國際銀行業監管標準的監測指標體系,并對銀行機構的經營情況進行持續監測、分析、判斷和預警,以及時掌握銀行機構和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狀況、風險因素和突出問題,并采取防范和糾正措施的監管行為。非現場監管作為一種事前監管,其目的在于認識、監測與控制銀行業務的內在風險。通過非現場監測,閱讀和分析審慎報告、統計報表及其他包括公開信息在內的有關信息,審查和分析銀行的財務狀況等手段,監管當局可以實現對銀行經營與風險狀況及發展趨勢的持續跟蹤。非現場監管常常能反映出銀行潛在的問題,特別是現場檢查間隔時期發生的問題,從而提前發現風險并在其惡化之前迅速要求銀行拿出解決辦法。由此可見,非現場監管是貫穿于整個銀行業監管流程的主線,也是構建持續性銀行監管體系的重要基礎手段。
按照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ls)《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的有關內容和當前各界比較一致的認識,一個完善的非現場監管體系應包含以下內容:具有通暢的渠道能獲取真實、有用的信息,在單一合并表的基礎上收集、審查和分析相關銀行信息,并能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具有審慎經營的指標監測體系,通過制定和利用審慎法規的要求來控制風險,其中包括資本充足率、貸款損失準備金、資產集中、流動性、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等;具備非現場監管信息分析評價系統,能運用統計監管信息,對銀行的財務和經營狀況進行持續監控。2004年
1.明確非現場監管內容
就是建立起能及時、準確預測和預警 金融 機構的流動性和安全性風險以及系統性與地區性風險的指標體系。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