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08:35: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實訓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4~2007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分別資助各地的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至今已建成一批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的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術服務于一體的護理專業實訓基地。以下針對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及評價體系談幾點認識。
護理專業實訓基地主要問題
裝備更新迅速,管理理念滯后 依賴政府投入,短期內實驗實訓設施裝備條件明顯改善,但裝備規模擴增后的管理矛盾突出。表現在規章制度不全,人員配置不足,激勵機制不完善,管理理念滯后,措施方法陳舊。
招生規模擴大,實訓工位不足 職業院校連續幾年的擴增招生,部分已建成的護理專業實訓基地結構布局與功能已不能適應迅速增長的學生人數。
依賴國家支持,缺乏后續增資 上級財政支持的經費主要用于購置實訓裝備。其特征是導向性、一次性,而非經常性的資助。各校應該根據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改革、就業需要等,有計劃、有步驟地逐年追加投入,保障可持續發展。
部分資源冗余,設備利用率低 過分豪華、不切實際的高檔裝備,至今作為實訓陳列展示,沒有發揮應有的實訓功能。平時閑置并不參與實訓,成為上級主管部門檢查時的擺設,時間久了又要面臨淘汰或更新,造成資源浪費。
開放時間不足,實訓服務不夠 實訓過程缺乏開放性、綜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實訓室。由于管理協調、信息反饋、服務準備、實訓耗材等因素,實訓過程不能向全體護生全天候(包括雙休日、節假日等)開放;學生不能自選實訓項目;影響護生實訓時間的自我掌控,不利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法陳舊,實訓項目欠新 實踐教學仍采用教師原本熟悉的教法,沒有緊跟臨床護理技術的最新進展;教材依舊,教法照舊,項目陳舊,有的脫離臨床實際,有的臨近淘汰;新的臨床路徑和護理程序沒有進入實訓基地,尤其是??谱o理技能實訓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現象,實踐教學課程改革深度不夠。
護理專業實訓基地評價指標構建
(一)評價目的作用
護理專業實訓基地評價的目的,取決于不同的評價主體。財政部門是教育投資方,依據投資目標的實現與否,評價實訓基地建設的質量與運行效益;教育部門是職教的監管方,依據基地的社會性質,評價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的功能;學校是經營方,依據行政管理的目標任務,評價其執行及完成任務的經濟與社會效率;教師與學生是實訓基地的使用方,評價其實用性、方便性和創新性。護理專業實訓基地的評價目的歸納為如下幾點:(1)總結成績,發現問題。(2)判斷質量和運行成效。(3更新理念和調整思路。(4)爭取達標,贏得信譽。(5)以評促建、促改、促管。(6)吸取經驗,以利再建。不同的評價目的,會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產生不同的評價結論。但無論何種結論,越是客觀公正和切合實際,越能產生積極影響和預期效應。
(二)評價理論依據
欲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掌握科學的評價理論是基本要求。它是統一評價認識,制定適宜標準,作出公正評價的基礎;也是評價結論發揮積極作用的內在力量。各地抽調的評估專家,其評價理論的知識儲備不同,所以各有所長。分組時,評估專家應取長避短,各司其職。常用的評價理論如下:
實證主義理論 認為凡事物總有數量,有數量就可測量;經測量可知量變,有量變就有質變。以測量數據作為分析判斷依據,以數據說明問題,做出基本評價。不可測量的部分采用一定的方法將其轉化為可測量的部分,再進行論證評價。
目標分類理論 依據評價目標,將評價對象先行分類。分類后由于性質相同的內容集中在一起,易于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避免一概而論的模糊評價,使評價更為明確具體,有針對性,便于依據評價結論進行實訓基地建設的整改與完善。
知識構建理論 凡評價,總是選擇事物的某一進程,進行時間橫斷面的隨機抽檢分析,不必等待相關知識與經驗完備以后進行。投巨資建設護理專業實訓基地是近五年內的事情,其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既需要時日,又分成階段。根據構建主義理論,評價中的分等分級更符合事物發展的階段論。
社會需求理論 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的社會需要。社會需求常可用作評價標準,用來評價實訓基地建設水平滿足社會需求的程度。社會服務功能越好,符合社會需求程度就越高。
科學發展理論 護理專業實訓基地的科學發展,指在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臨床護理與社區護理、普通護理與特別護理、疾病護理與康復護理等實訓領域,實訓項目的銜接、融合和配套;管理模式的選擇與運行機制的構建;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技能培養與就業導向;技術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和諧發展。
以人為本理論 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評價重點在于人的作為而非實物裝備。對實訓基地的結構與布局、設施與裝備、數量與質量、管理與效益、規劃與發展的評價,最終是對人的管理能力、創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評價。因此,評價的重點不是事物的數量,而是工作的質量;不是設備的多少,而是發揮的價值效應。
上述理論在評價中配合應用。理論不能以偏概全,單一理論在實踐應用中,總有自身缺陷和盲區。
(三)評價原則要素
理論與實踐一體原則評價護理專業實訓基地要注意理論聯系實踐。即“理念要新,實踐要行”,說到做到,做到寫到,寫到看到,看到評到。
軟硬兼顧原則軟件指管理、效益和效應,硬件指裝備、設施和設備。軟件是質量價值所在,硬件是數量實物基礎。基礎扎實,管理到位,則能產生效率和效益。評價時要更看重質量和效價。
內外結合原則評估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眼光要關注校內校外兩方面。加強內涵建設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滿足并服務于校外需求。評估專家不應僅按照主觀認識評價,更應依據其他滿足社會需求的程度。不僅橫向評出高低,更要縱向評出服務滿意度。
量效轉換原則等級對應評分,評分對應等級。教學評價應以數據測量為據,難以量化的績效考核,可通過量效轉化公式或量表,折算成統計數據,再進行分析評估,做出定級評價。
(四)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上述評價理論和原則,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轉貼于
護理專業實訓基地評價方案制定
(一)評價標準等級
評價標準很難有統一的評價標準。(1)評價標準由評價主體確定,依據評價目的而變。(2)評價標準應需而生,因時而異。(3)現代評價標準正向“由剛轉柔、由量轉質,由物轉效”演變。所謂標準,只是變動的量標,而非固定的鋼尺??稍谏鲜鲈u價體系的基礎上制定適宜的參考標準。根據上述評價體系制定的評價標準,較適宜校內護理專業實訓基地的評價,尚不適宜校外醫院臨床教學基地的評價。
評價等級有的地區將評價等級分為合格、不合格與優秀三級;有的采用星級法分為五級(一星至五星)。前一種方法有明顯的定性態度,后一種方法分級排序而不定性表態,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更易為大家接受,利于繼續努力晉級。星級標準應預先制定,評價結果對號入座。即使自評,也能預測自己所在等級,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評價策略方式
評價策略客觀公正的評價應采取相應策略。(1)明確評價主體。評級主體可由出資方、承辦方、用人方三方組成的專家群體擔當,也可聘請專業中介評估機構主持。(2)預先公布評價方案,包括評價時間、評價對象、評價標準、評價量表、評價程序、評價方式、評價等級、評價用語等,形成完整的評價執行方案。(3)深入現場調查研究。護理專業實訓基地評價,宜采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實到虛、由硬到軟、由量到質的遞進策略。先從硬件環境切入,轉入實訓項目,再看管理效益,細審創新規劃。(4)集中評價結果排序分級。做到全面掌握信息,總結特色亮點,理出成功經驗,寫出評價報告。
評價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1)內審自評。護理專業實訓基地管理人員根據評價標準,先期內審自評自糾。內審自評應嚴格把握評測積分要點,從嚴入手,賬物對應,數據準確,計算正確。(2)外援參評。聘請兄弟院校護理專業負責人組成外援同行評審組,對本校實訓基地進行模擬評價。外援參評借助外腦智力和經驗,較能發現問題和缺陷。因是專業同行,評價更為中肯求實。(3)專家點評。由臨床護理專家、護理教育專家、護理管理專家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組成的專家組進行點評。他們平時參與護理實踐教學,熟知護理專業實訓基地的內部情況,能夠抓住要害、缺陷、問題進行分析點評。(4)上級抽評。由國家或省級教育評估院組織專家現場評價。上級抽評程序嚴謹、科學規范,評價權威,效應明顯。尤其是他們的評價意見,可作為指令,貫穿于后續整改實施之中。
(三)評價過程報告
評價過程 聽取基地建設情況匯報、查看過程文件資料、測量核查硬件數量、調查取證管理效能、觀摩實踐教學授課、座談創新發展理念、交流各方評價觀點、撰寫初步評價意見、集中反饋建議信息。每一過程均有材料紀要,以便綜合分析評價。
評價報告 評價報告分會議報告和書面報告兩種。會議報告也稱即時報告,一般于評價結束時,當面反饋給受評實訓基地管理人員。書面報告也稱事后報告,一般于評估結束后,各路專家集中比較分析,廣泛聽證意見,綜合評分論定。書面報告應由以下部分組成:(1)評價組織過程描述。(2)評價意見匯總(包括分類評價意見和總體評價意見)。(3)成績亮點歸納。(4)缺陷問題指點。(5)整改意見建議。(6)重點努力方向。(7)評估專家簽名蓋章。評價報告應注意讀者一般為專業負責人以上行政管理人員。評價報告的語言應言簡意賅(1000~1200字為宜)、規范流暢,意見應實事求是,態度要真誠坦率,亦應行之有效。
參考文獻:
[1]常唐喜,侍杏華,王艾蘭.護理實訓基地建設新探[J].教育與職業,2007,(21):169-170.
[2]陸秀華.護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6,(3):26-27.
[3]華危持.護理實訓基地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2009,(3):136-139.
[關鍵詞] 護理解剖學; 設計; 教學體系; 研究; 實驗課程
[中圖分類號] R322-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7-285-01
Research and Design on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u Long1 Zhang Zhigui1Li Liying1Gao Jinsong2*
(1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Sichuan 6140002Changsha Med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19)
[Abstract] Based on its characterizes and target, the content of nursing anatomy course was discussed and the arrangement and measurement method of experiment course and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anatomy were investigated. In practice it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Keywords] Nursing Anatomy; Design;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Experiment course
1 課程性質與任務 護用解剖是高等護理職業教育的專業核心課程,集基礎性、應用性、實踐性于一體。為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提高綜合能力、學習后續課程以及進入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程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注重學生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在內容選擇上,兼顧護士執業證書考試的需要,以實現雙證融合。該課程目標是通過學習本課程,要求學生,能夠描繪出器官的位置、形態、毗鄰,并了解其功能。能夠對護理技能操作相關的血管、神經準確定位。合理運用本課程所學知識,為正確操作奠定解剖基礎。
2 教學內容及學時安排 對于這門專業核心課程,各大專院校的相關教師對護理解剖實驗教學體系和實驗教程的內容結構、實施的手段、方法、模式等在進行著不斷地摸索與探討。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使學生通過理論和實驗的學習掌握人體的正常形態結構及注射應用解剖、穿刺應用解剖、引流應用解剖、插管應用解剖、急救應用解剖的相關知識。其中,理論課程58學時: 1)緒論:2學時;2)基本組織:6學時;3)運動系統:8學時;4)內臟:12學時;5)脈管系統:8學時;6)內分泌系統:2學時;7)感覺器官:4學時;8)神經系統:14學時; 9)胚胎學總論:2學時。
3 實訓課程 實訓內容涵蓋基礎護理解剖、應用解剖兩個層次。
3.1 基礎護理解剖實訓 22學時,包括基本組織、運動系統、內臟、脈管系統、內分泌系統、感覺器官、神經系統。實驗目的:掌握人體四大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人體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態、微細結構特點和重要毗鄰關系及其功能關系。
3.2 應用解剖實訓 18學時,包括肌肉注射術、淺靜脈穿刺術、股靜脈及股動脈穿刺術、頸內靜脈及頸動脈穿刺術、鎖骨下動脈、靜脈穿刺術、心肺復蘇術、腹部的應用解剖、腹腔引流術、會的應用解剖。實訓目的:掌握各種注射、穿刺、引流、插管、急救的解剖學應用知識。
4 實訓教材 自編教材《護理解剖實訓教程》。內容包括兩部分:
4.1 基礎護理解剖實訓概述 實驗一:基本組織實訓;實驗二:運動系統實訓;實驗三:內臟實訓;實驗四:脈管系統實訓;實驗五:內分泌系統實訓;實驗六:感覺器官實訓;實驗七:神經系統實訓。
4.2 護理應用解剖實訓概述 實驗一:脈管系統注射、穿刺實訓;實驗二:肌肉注射實訓;實驗二:心肺復蘇術實訓;實驗三:腹部應用解剖實訓;實驗四:會應用解剖實訓。
5 方案實施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教師講解、學生預習、實訓和考核的環節。要求學生預習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驗中的思考題,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合理解決,學生完成實驗后,總結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及現象。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子教案于實驗教學中,它將護理解剖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內容及要求、注意事項等直觀地、動態地展示給學生。
6 課程考核 實訓課程不僅體現對人體基本結構的掌握能力,同時要體現護理解剖臨床應用實踐能力,因此課程的考核分為:
6.1 基礎護理解剖實訓測試
6.1.1 實訓報告 包括實訓目的、實訓步驟、實訓內容、實訓結果(繪圖、填圖)等。
6.1.2通過自制基礎護理解剖多媒體標本測試軟件測試學生實踐能力。
6.2 護理應用解剖實訓測試 通過選取20個標本測試題,測試學生識別標本能力。
實訓成績依據每次完成實驗的情況、實驗報告的優劣給出一個成績,所有實驗成績匯總核算占60%,多媒體考試占20%、標本考試成績占20%。
參考文獻
[1] 井西學,王金民,等.基于醫學現代教育技術的醫學教育[J].基礎醫學教育,2002,4(3).
[2] 譚立文,李震強.解剖學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的組建[J].解剖學雜志,2003,26(2).
[3] 劉樹偉,姜啟海,等.建立現代醫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醫學教育,2003,(1).
【關鍵詞】教學改革;兒科實訓教學;教學模式
《兒科護理學》是中職護生一門重要的臨床專業課程,而注重培養護生實踐能力更是中職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標,因此兒科護理實訓教學在《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縮短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距離的橋梁課程,也是兒科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通過改革,探索出一條適合中職兒科護理實訓教學的新模式呢?通過對實習護生及在校生進行調查問卷,我們對2010級中職護理專業的兒科護理實訓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1.對象
對象為本校2009級及2010級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共518人。將2010級253人設為實驗組,采取新的實訓教學模式,2009級設計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兩組學生年齡,文化層次,平時學習成績無明顯差異。
2.方法
2.1 對照組
按照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授課。首先是課堂上將實驗所需的理論內容進行講解,然后到實驗室,按照操作示教-模擬練習-學生演示-教師歸納總結的流程進行;而應用護理程序制定護理計劃部分通常采用:大班課討論-教師講解-寫出整體護理計劃-批改反饋。
2.2 實驗組
采取改革后的新的教學模式授課。
2.2.1 培養目標
兒科護理實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熟練動手實踐能力、零距離上崗的實用性人才。
2.2.2 教學目標
根據護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層次制定適合中職護生實踐技能培養的教學目標,力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有合適的評價機制,保證護生能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鍛煉護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細化的教學目標為:1)熱愛兒童,有責任心;2)接受新知識的能力;3)熟練掌握兒科常用護理操作技能;4)能理論聯系實際,處理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2.3 課程安排
傳統的兒科實驗教學課時少,以演示為主。改革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加大實訓課時的比例。對2010級中職護生的理論與實訓課時比由原來的2:1調整到1.5:1,由原來的實驗課調整為實訓課。主要區別是實驗課為上了理論課后直接到實驗室上實驗課,而實訓課為將所有理論課教授完畢后,兒科護理實訓操作的內容集中進行。其次,對實訓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對內容進行優化時,遵循的原則為:1)針對性:兒科護理的群體具有特殊性,年齡小,以獨生子女為主,家長特別關注小兒疾病的預防保健和康復護理等方面的知識,針對這種需求,在兒科護理實訓教學中,我們將護理措施的重點由原來偏重疾病的護理逐漸轉向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方面,并將之作為實訓考試的內容,從而提高了學生以人為本的服務意思。2)實用性:根據兒科臨床的實際,將《兒科護理學》教材中的兒科護理操作項目進行篩選,對臨床常用的“嬰兒沐浴法”、“約束法”、“更換尿布法”、“小兒頭皮靜脈注射法”、“股靜脈穿刺法”、“暖箱、藍光箱使用法”六項內容作為實訓的重點,增添了臨床常用的小兒“體格測量法”以達到結合的臨床,學以致用;3)前瞻性:在實訓教學中,將最新的護理技術和思維方式引入課堂。例如在進行“嬰兒沐浴法”操作實訓教學中,引入目前醫院廣泛進行的“新生撫觸法”,又如在進行“小兒頭皮靜脈注射法”操作實訓教學中,將臨床目前廣泛使用的靜脈留置針介紹給護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2.4 教學方法
改變以往實驗課上“教師演示-學生模擬練習-教師巡回指導”三段式實訓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實訓教學。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思考-推進教學法:對操作難度較大的如“頭皮靜脈注射、暖箱、藍光箱的使用”等操作常采用該方法。以新生兒藍光箱的使用操作為例:將整個實訓過程分思考-推進兩個階段。首先,思考階段:首先播放藍光箱使用的錄像,然后教師進行講解與演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整個操作過程。然后教師質疑:為什么退黃疸要用藍光進行照射?進行藍光照射前需要準備哪些用物?藍光照射前、照射時、照射后的護理要點有哪些?從哪幾方面來觀察藍光照射的效果?藍光照射有哪些副作用?我們應當如何處理呢?帶著這些問題,安排護生分組進行實踐,通過個性化練習,親自體會、思考操作技能。其次,推進階段:學生演示-師生點評、小組交流-學生自我評價、完成實訓報告-教師批改反饋。該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強調了師生的互動和合作,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作用。
(2)講評并進法:對一些較為簡單的實訓操作,如“體格測量法”、“更換尿布法”可采用此方法。先將學生分組,由學生根據教學項目的操作標準進行邊熟悉邊演示,教師巡回點撥輔導。講評并進,有利于培養護生的自學能力,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3)案例討論法:理論課每上完一個系統,教師將整理好的典型病例發放給學生。討論前先由學生獨立思考,查閱相關資料。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6~8人,從病史資料的評估、存在的護理問題、護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等方面進行討論,提出小組的護理方案。討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各組派代表來匯報本組的討論結果。教師進行歸納和答疑。最后完成書面作業,教師進行批改反饋。案例討論教學法使師生處在一個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學習的潛力得到發揮,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4)角色扮演法:在每一個疾病進行健康教育時或者體格發育測量法的操作訓練時均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對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將學生分為二人一組,一人扮演責任護士,另一人扮演患兒母親,要求“護士”對患兒母親進行宣教,要求“家長”提出咨詢。形式自由發揮,扮演后由師生共同評價。角色扮演法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習激情由感而發,不僅掌握了已學內容,而且熟悉了護患溝通的技巧。
(5)PBL(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教師根據實訓教學大綱的要求擬定教學提綱。擬定教學提綱時,注意把實訓教學目的問題化,設置疑問和創造懸念,以激發護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按照提綱學習,指導護生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實訓課堂上教師向護生提問,學生作答,最后教師總結。此法可提高護生自學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調動護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對于中職護生來說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2.5 教學設施
根據專業特點兒科護理實訓室,購置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如保暖、光療合二為一的嬰兒恒溫箱、嬰兒頭皮靜脈注射模型、靜脈留置針等,建立了模擬新生兒沐浴室為護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實訓環境和學習條件。建立實訓室開放制度,實驗設備的管理采取實訓組長登記負責,沒有實訓課的時候完全開放。
2.2.6 評價制度
為了保證兒科實訓教學質量和檢驗實訓教學效果,我們編寫了每個項目詳細的百分操作標準,作為實訓考試的評分依據。編寫了供中職護生使用的《兒科護理實訓實習報告》,從而提高了實訓教學效果。
3.結果
為客觀評價改革實訓教學模式前后兩組護生的教學效果,我們對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操作考試成績進行了對照。結果顯示:兩組護生理論考試成績無明顯差異。而操作考試成績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4.討論
改革后新的兒科實訓教學模式,在實訓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特別注重師生互動,整個實訓過程貼近臨床實際,不僅可以激發護生學習的興趣,參與的熱情,而且在實訓過程中還潛移默化地對護生進行了德育滲透,培養了其良好的醫德和護患溝通能力。對中職護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顯著的作用。今后要繼續不斷改革和完善這種兒科實訓的教學模式,將中職護生培養成臨床不可缺少的實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5
護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訓教學是其關鍵環節。傳統的“講解、示教、訓練”型實訓教學模式是一維的,其過分強調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學生熟練操作以掌握技能,學生沒有自主權和主動性,難以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實訓教學特有的教育功能[1],導致學生的能力無法滿足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合格的高級技能型護理人才,本校護理學院對實訓教學進行了改革,現介紹如下。
1優化實訓環境
按照現代化醫院的規格、布局、設施進行規劃,建立了面積近8000 m2國內一流的現代化護理實訓中心,包括“1個醫院、5個中心”,形成了高仿真的職業環境。“1個醫院”指1個模擬醫院,內設護士站、治療室、器械室、中心供氧及病房呼叫系統、內科病室、外科病室、兒科病室、母嬰室、老年病室、更衣室、外科洗手室、產房、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個中心”指基礎護理實訓中心、??谱o理實訓中心、綜合技能實訓中心、衛生技術人員考試培訓中心、護士執業模擬考試中心。創造學生能看、能觸、能做的教學環境,實現學生與實際護理崗位的零距離,滿足學生校內實訓需要,充分實現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
2整合實訓設備
在確?;緦嵱枟l件完善的前提下,緊跟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護理教學模型和儀器設備,其中包括ECS高級綜合模擬人、KERI護理模型人、婦科檢查模型、分娩及急救模型、動脈穿刺手臂、電腦心肺復蘇(CPR)急救人、心肺復蘇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全功能手術床、全功能分娩床、虛擬靜脈注射培訓考核系統、臀部肌內注射訓練及對比模型等。先進的實訓教學條件,充分滿足了護理專業實訓教學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實踐示范和學生練習的質量和效率,使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3強化教師隊伍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形成具有“雙師素質”結構的教學團隊,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一方面,每學期及假期派送青年教師到臨床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強化青年教師的臨床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通過實踐鍛煉,教師將臨床護理的新技術、新理念、新動態引入實訓教學,例如留置針的使用、中心靜脈壓(CVP)的監測、新版CPR技術、一次性氧氣濕化瓶和自動止液輸液器的使用等。實現教學與臨床需要零距離,縮短教學與實際的差距,使學生到工作崗位時就能達到專業知識夠用,技能要求實用的目的。
另一方面,聘請臨床醫護人員來校兼職任教,把臨床工作經驗及所見所聞帶入課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加強教師間學習與交流,每周二召開教研室會,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集體備課,既可統一操作標準、規范示教,對質疑問題進行討論,又可把臨床新動態傳授給專職教師,促進“雙師素質”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
4創新課程設計
4.1充分利用校內實訓資源采用情境教學等方法,實現教、學、做一體,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心肺復蘇”為例,教師組織學生在校內模擬病房利用ECS高級綜合模擬人進行心肺復蘇的教學。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對患者進行快速評估。通過電腦參數的調整,學生可以觀察到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掌握心臟驟停的判斷方法。第二步,學生運用CPR技術對患者進行搶救,通過模擬人的反應,學生可得知自己的操作是否到位,進而掌握心肺復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復蘇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會激發學習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習的積極性升高。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帶領學生進行心肺復蘇效果的評價,并啟發學生說出自身不足之處,便于學生進一步提高。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切身體會到生命重要,爭分奪秒的急迫感,促進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
4.2開放式實訓教學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的設備和資源,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學生課余可到實訓室練習,大大的增加了學生操作訓練的機會。不僅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同時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慎獨”的精神。
4.3與臨床見習交叉進行第3個學期安排學生到臨床見習,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真實的職業環境和醫院文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見習過程中,專業教師與臨床帶教教師之間相互溝通,及時反饋,對教學與臨床實際相脫離的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
5更新教學方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其中問題教學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場景,鼓勵學生質疑,如學生在練習普通吸痰法過程中,教師會請問學生,如果遇到老年、兒童、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痰液黏稠的患者怎么辦?啟發學生運用批判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角色扮演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新鮮感和學習欲望,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參與式學習。在實訓教學中采用真人模擬、真人實踐,如各種注射、口腔護理,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切身體會“患者”的感受,進而能夠“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對于一些枯燥、抽象、難理解的內容,如整體護理查房,采用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用生動的案例說明具體問題并進行討論。既能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又有助于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真正實現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的教學目的。
6調整考核方式
多元主體、多元內容、多元方式評價能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映學生學習效果[2]。在實訓考核中采用口試、實驗報告、病例討論和臨床能力測試等多種形式??紙鲈O在模擬病房,實施患者床邊考核。在操作技能考核過程中,靈活變化床號、考生號、場景的設置及物品的準備等,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應變能力。在強調實踐操作的規范性、熟練性的同時,注重對患者的情感關懷和語言溝通技巧,增加人文素質的測評,素質要求包括儀表形象及語言態度,占總分的10%,目的是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對于考核不及格的學生,考過后教師進行個別輔導,當場補考,目的是使每個學生能都掌握護理操作。
7小結
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實訓教學,盡管很多教育者已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進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由于課時的限定,傳統教學方法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3]。所以應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貫徹“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才能確保實訓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整體護理水平,培養出合格的高級技能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柴翠萍,趙翠枝.自主合作與探究型實驗教學模式在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5):65-66.
[2]冉波,左鳳林,譚嚴,等.高職高專護理專業校內實訓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護理研究,2012,26(7):2001-2003.
[3]丁敏,夏玲,沈王琴,等.構建《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模式的探索[J].護理研究,2011,25(12):3187-3189.
關鍵詞: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情景模擬;護理專業
1建設虛擬仿真實訓中心
院校合作和工學結合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5],要體現高職教育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3個關鍵環節。院校合作、工學結合模式要求高職院校充分利用學校、企業的資源,在開發校外實訓基地的同時,加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探索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同時,以臨床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逐步做到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統一[6]。
1.1模擬醫院工作環境,實現教學與臨床無縫對接
根據我校實訓中心的占地面積,模擬醫院樓層布局,建立內科(含傳染病區、評估檢查室等)、外科(含ICU、手術室)、婦產科(含產房)、兒科(含PICU)、急診科、五官科等實訓場所。按功能劃分為教學做一體的訓練區和情景模擬區,承擔基礎護理以及內、外、婦、兒、急救護理教學等。情景模擬區以情景模擬中心為主體,周邊分布有模擬病房、模擬治療室、模擬產房、模擬手術室、模擬重癥監護室、模擬社區和模擬傳染病區等,均按照醫院及社區實際進行設計,具有通道,分為多區域。情景模擬區擁有高級無線護理專屬綜合智能人,全部場地均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信息化互動教學系統,可進行臨床各科疾病的模擬評估、急救、治療及護理教學,再現臨床真實情景,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實現無縫對接。
1.2實用性與先進性相結合,配備硬件和軟件設施
實訓中心建設不僅要有實用性,還要體現先進性。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校內實訓中心設施不完善,學生動手機會少,而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醫護人員的要求更高。因此,借助實訓中心開展教學是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硬件建設,擴大實訓場地面積,建立可進行情景模擬教學的實訓室;另一方面,積極引進信息技術,購置進口高級智能模擬人、虛擬靜脈輸液系統、虛擬急救系統、虛擬胎兒分娩系統等,并與信息技術公司聯合開發仿真教學及管理軟件,積極推廣教學過程與臨床護理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目前,情景模擬中心的模擬病房中有高級智能模擬人及配套的吊塔、監護儀、除顫儀、輸液泵、微量泵等,可設置不同病例進行情景模擬教學;模擬產房中可利用虛擬胎兒分娩系統模擬順產或不同難產情景進行教學;模擬ICU中可利用模擬人及周邊設備進行不同疾病重癥監護教學。所有這些場地的教學過程均可通過網絡在遠端教室同步呈現,初步使虛擬仿真教學與臨床實際接軌。同時,實訓區建立了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的多功能教室,內部安裝多媒體教學設施及實訓設備,可拍攝教師講授和示教操作的全過程并投放到大屏幕上。教師邊講課邊示教,學生邊學習邊操作。實訓中心實行開放制度,學生在實訓教師指導下可以隨時入基地練技能。
1.3營造人文環境與職業氛圍
以護理專業文化為基礎,在校內實訓中心營造濃郁的護理文化氛圍,讓“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以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根據護理職業特點布置實訓中心,從專業、美學、心理學角度來精心設計。如在模擬產房和待產室分別懸掛“生命使者”“產婦的守護神和合作伙伴”牌匾,在走廊和各實訓室內張貼南丁格爾誓詞、歷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照片、醫學生誓詞、名人名言以及漂亮孕婦和可愛寶寶的圖片,營造溫馨輕松的氛圍,使學生一進入實訓中心就能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與人文關懷,激勵學生“篤志博學、醫技精良”,在潛移默化中具備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另外,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師生嚴格遵守實訓室的要求,統一著裝,營造真實職業氛圍。應用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及人文關懷能力。
2虛擬仿真護理實訓中心的應用
2.1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針對基礎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科護理、體格檢查等各項操作,教師在示教室講解示教后學生分組進入實訓室訓練,每組由帶教教師指導,并實施“導生制”帶教模式。根據在校學生多、指導教師少的現狀,選拔優秀學生作為“小導師”,每人帶教10個學生,利用中午、晚上等課外時間,有計劃、按順序進入實訓室訓練。嚴格“小導師”的選拔和培訓,采用末位淘汰制和量化評優制,激勵其不斷進取,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我校“導生制”的實施作為護理實訓的一大亮點在全校推廣,相關研究課題獲河南省教育廳立項,多篇相關論文已發表并獲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一、二等獎。實施情景模擬教學模式,依托情景模擬中心開展內、外、婦、兒科護理等臨床專業課程教學。以案例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病例進行情景模擬,通過遠程傳輸讓更多學生觀看,并通過回放進行針對性討論,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多項情景模擬方面的研究獲得了河南省“十二五”規劃課題立項及市廳級獎項。實行競賽選拔制,以賽促學、促教、促練。一年級學生通過層層選拔進入“小導師”隊伍,二年級通過逐級競賽選拔技能操作水平高的學生,作為參加國家和省市級比賽的培養對象,因材施教。課題“護理??粕C合實踐技能競賽的改革與創新”獲河南省醫學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支持教師加入教育部新成立的“標準化病人(SP)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并出資培訓了SP培訓師,不久將實行SP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2.2優化護理專業實訓課程體系,開發實訓教材
課程是教學的載體,建設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實訓課程體系,是實現高職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7]。課程體系應涵蓋基礎護理技能和專業相關技能,學校教師可與臨床專家合作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護理專業實訓教材。同時,構建多元化技能考核評價體系,包括以下3方面:(1)考核內容多元化,不僅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還考查其學習態度、人文素養、人際溝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等[8];(2)考核方式多元化,根據教學內容不同,采用口試、筆試、現場操作、提交見習或實驗報告等方式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3)成績評價多元化,不以一次考試確定學生成績,采取平時測試、階段性測試、期末測試相結合方式。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模擬臨床工作過程,構建以綜合性設計性實訓為主的多站式技能訓練與考核評價體系,將健康教育貫穿于各項技能訓練中。如對助產專業學生采用多站式技能訓練,分為產前檢查站、產程觀察站、接生技能站、新生兒復蘇及護理技能站、產科護理技能站、母乳喂養技能站、計劃生育指導站。對臨床實習學生要做到自始至終全程監控、全方位評價,使學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切實提高操作水平。
2.3建設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發揮學院護理專業教師和行業兼職教師的優勢,完善教學團隊建設。聘請具備豐富臨床經驗、扎實基礎理論知識、精湛操作技能的護理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保證學生實訓質量。加大教師培養力度,針對專職教師對臨床新技術、新進展等不了解現狀,通過派出學習、舉辦各種臨床新技術新項目培訓班等,提高其技能操作水平。同時,組織理論教學培訓班,不斷提高兼職教師教學能力,實現專兼職教師在知識結構、教學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有機融合。
2.4開放護理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
開放護理實訓基地,拓展社會服務功能。一是承擔衛生機構護理職業技能培訓任務,為本校周邊地區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專業助產技能培訓,為周邊社區人群提供基本急救知識、生活護理、居家護理、終極關懷專題講座。二是發揮護理職業技能培訓鑒定站的作用,為下崗人員、務工人員提供專業護理知識培訓場所及考證基地,提供充分的師資技術和服務保障,組織專家對基礎操作項目和??撇僮黜椖窟M行考核認證。三是為本市衛生系統護理競賽、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等提供設備和場所。
關鍵詞 職業化改造;護理技能;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7256(2011)15-0112-03
近來,我們通過對護理技能項目教學實施基于工作過程和高職教育技能項目學習規律的職業改造,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護理技能學習效果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現報告如下。
1 畢業生對護理技能掌握情況
以衛生部統一制定的五十項護理操作為主要內容,我們對2006屆、2007屆高級護理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研,具體開展了問卷調查、座談會、隨機技能測試等項目,共收回有效問卷800份,累計測試兩屆護理畢業生300人次,召開由畢業生所在醫院護理部、所在科室護士長、高年資護士、畢業生代表、護理專業教師等人員參加的座談會20次。綜合調研結果顯示,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技能訓練項目,從訓練內容、配套設施到訓練方案上都存在著與職業化教學不配套的地方,導致學生對護理操作的學習普遍存在著講得多、操作少,只知如何做,不知為何那樣做,訓練項目與工作崗位錯位,未能根據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預判進行分方向的技能實訓,特殊技能實訓缺失等。
2 對護理操作項目教學實施職業化改造的做法
2.1 組建項目改建的專業化班子 依照基于護理操作的工作過程,推行教、學、做一體,推進護理操作融基礎性、專業性、特殊性于一體的系統化教學及職業化改造理念,組建了由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和聊城市人民醫院一線護理人員、護士長、職業教育專家、各科護理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師、對應基礎教育教師、實驗實訓項目建設專家、工程設計人員共同組成的改造隊伍,統一理念與思路,對各項任務分解分工,形成定期研討及協同推進制度,健全了質量控制及目標責任制等。
2.2 梳理護理操作項目并分類 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項目到專業項目再到特殊項目的順序,由醫院專業護理人員和護理骨干教師共同梳理出高職護理技能操作的各類項目。我們把這些項目歸納為基地護理操作類、專科護理操作類及特殊護理操作類三大類,基礎護理操作包含無菌技術(一般洗手法、外科洗手法、無菌鉗使用法、戴無菌手套法、使用無菌溶液法及使用無菌容器法、鋪無菌盤法等)、生命體征監測技術(體溫測量技術、脈博測量技術、呼吸測量技術、血壓監測技術)、注射技術(肌內注射、輸液技術、靜脈注射及采血技術、靜脈留置針技術、動脈采血技術等)、用藥技術(軀體疾患者群的換藥、軀體疾患者群的口腔給藥、精神患者換藥、精神患者口腔給藥等)、其他技術(物理降溫、軸線翻身、患者搬運、痰標本采集、咽拭子標本采集技術、防患者跌倒技術、防壓瘡護理技術)等五個大項目二十八個子項目。??谱o理操作包含口腔護理技術、呼吸科護理技術(霧化吸入技術、吸氧技術、經鼻/口腔吸痰術、經氣管插管切開吸痰術)、消化及急診科護理技術(鼻飼技術、胃腸減壓及洗胃技術、灌腸技術)、泌尿科護理操作技術(男、女導尿及膀胱沖洗技術)、胸科的胸腔引流技術、神經內科的腦室引流技術、產科及兒科護理操作技術(產科會陰消毒技術、新生兒臍部護理技術、光照療法、早產兒暖箱應用技術、聽診胎心音技術)、精神科患者約束技術等七個大項目十七個子項目。而特殊護理操作類包括了輸液泵/微量泵使用技術、心電監測技術、心肺復蘇生命支持術、除顫技術、血氧飽和度監測技術、T管引流護理技術、造口護理技術等七頂[1,2]。
2.3 對護理實訓內容及功能區實施職業化改造 根據職業教育認知規律和高護操作實訓的特殊性,我們制定了按以下箭頭所示順序進行的護理操作實訓流程:附屬醫院和定點協作醫院的見習對護理操作技能項目的系統化歸類并序化操作對應共享基礎模塊導學分項操作對應基礎模塊學習分項操作流程學習與實訓分項操作見習分項操作對應基礎的復習專業操作對應基礎學習專業操作學習與實訓特殊護理項目操作流程示教特殊護理項目見習特殊護理項目對應基礎學習。針對護理實訓一體化、系統化教學需要,將護理操作學習地點分為工作環境學習區和與之相融通的實訓學習區兩大部分,實訓區又分為公共基礎實訓區(形態學、機能學實訓區等)、專項操作對應基礎實訓區、專業操作實訓區(含基礎護理操作實訓區、??谱o理操作實訓區、特殊護理操作實訓區),具體內容見圖1。
2.4 護理操作一體化教學的實施 根據流程及配置,我們把護理操作的系統化教學分五步實施。第一步,標準化患者護理操作的系統化見習及序化。在定點見習醫院內,遴選典型病例做好見習課設計,每次見習結束后,由帶教教師同見習學生一起推導、歸納出本次見習護理操作的流程,經過6~10次個案護理流程的見習和個案流程歸納,由學生主動導出2.2中的基礎護理項目、??谱o理項目及特殊護理項目。第二步,護理操作對應公共基礎模塊學習。根據護理操作對基礎知識(形態學、機能學等)的總體要求,配置相關公共基礎內容,由課件導出學習內容及課時目標,配合三維圖像、模型、標本、示教、反饋、依次完成公共基礎學習。第三步,分項基礎護理操作學習。通過見習定點醫院內預設的分項操作,梳理分項操作規范,進入對應基礎實訓室求證有關結構,最后進入分項操作模擬室訓練,完成從理實一體化學習到可持續發展的升華。如學習肌內注射項目時,先預選出2名(成人、兒童各1名)肌注的患者供見習,見習完畢后,師生共同歸納出肌注的規范步驟及注意事項,再分別到成人、兒童標本上求證局部結構,最后進入模擬肌注學習。第四步,專科護理操作學習。對應圖1內容,同樣按見習、歸納、對應基礎實訓室復習、專項實訓室模擬訓練等來完成。第五步,特殊護理操作學習。該類操作存在著見習病例少、儀器設備貴重、應用頻數低等原因,學習過程按照仿真室示教、歸納、對應基礎求證等順序完成。
3 效果評價及體會
3.1 效果評價 通過對護理實訓教學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化改造,實現了學生學習由盲目學習向目標明確、趣味學習,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由孤立項目學習向系統化學習的轉變;由基礎、專業、見習等的分段式分散性學習向一體化精準性學習的轉變;由醫院與學校脫節向院校精準對接的轉變;教師由“教書匠型”、“大師傅型”向“導師型”、“雙師型”的角色轉變;學習效果也取得了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及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3.2 體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及人們對更高層次職業化護理服務日益增長的需要,對傳統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外科手術式”的職業化改造,既需要取得各級學校主要領導乃至地方政府的高度認可與重視,又需要大手筆投入,專業及行業專家的全過程參與,同時,還需要符合高護人才培養規律要求的改造方案的制定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龔雯.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高職教學體系模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6(26):24-27.
【關鍵詞】兒科護理;說課
說課是指在授課之前或授課之后,讓教師面對同行或教學研究人員,系統地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口頭表述一節課的教學設想,然后由聽者評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1]。說課是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模式,說課活動可以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是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的途徑之一。筆者現對我院兒科護理課程的說課設計介紹如下。
1 課程設置
1.1 課程定位
《兒科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臨床學科,是研究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兒童保健、疾病預防和臨床護理的一門學科。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兒科護理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運用護理程序對患兒實施整體護理。《兒科護理》和《基礎護理技術》、《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共同構成了護理專業核心課程,且《兒科護理》是護士執照必考內容之一;是護理專業,母嬰保健專業,涉外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
1.2 課程教學目標
1.2.1 知識目標:掌握兒科基礎知識;熟悉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谱o理;掌握兒童預防保健知識。
1.2.2 能力目標:具備規范的兒科常用護理操作技術;具有對兒童、家長及社區群體進行兒童保健指導和健康宣教的能力;能根據各年齡階段兒童的體格、智力發育和心理行為特點對其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護理。
1.2.3 素質目標: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嫻熟的專業技術素質;具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患兒同情、愛護與關心。
2 課程設計
專任教師和臨床兒科護理行業專家一起,對兒科護士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結合崗位需要,以能力為本位,確定課程目標;根據臨床兒科護士的工作過程,找出與本課程所對應的職業能力,并聯合執業護士考綱,確定并序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及職業成L規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情境。
3 課程內容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需求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學校專任教師聯合臨床兒科護理專家,根據臨床兒科護士工作崗位所需的能力選取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科學、實用為原則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并按實際工作任務過程進行學習情境的編排。把兒科護理課程按照工作流程分為分四個項目,十五個任務。教學組織安排如下表:
4 教學方法和手段
4.1 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突出護理專業特色,結合高職護生的認知規律與身心特點、各教學項目內容要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4.1.1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以每一個學習項目為載體開展教學活動,以完成一個學習項目為目標,通過導入項目進行項目分析、制定學習方案、教師評價方案引導、實施方案、教師檢擻肫攔賴攘個教學步驟實施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組織與引導作用。這種教學的特點是項目并不是具體病案,有很多解決的途徑可供選擇,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性。
4.1.2 仿真教學法
學生先在兒科護理實訓室中高仿真模型上進行模擬操作演練,熟練掌握操作目的、操作前準備、操作程序、操作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深入醫院兒科病房進行真實操作,體驗其中的技術要領、體驗護理患兒必需的職業素質,總結出護理經驗。如兒童頭皮靜脈注射是兒科護理技能中的難點,經驗性很強,單純靠在模擬患兒身上進行訓練效果也不理想,此時進行仿真教學法會有很好教學效果。
4.1.3 角色扮演法
家長是年幼患兒的代言人與病情的知情人,家長知識缺乏常造成兒童患病,如營養不良性疾病等,所以兒科護理要實現“以兒童家庭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對象也包括患兒家長。角色扮演教學法主要要求學生相互扮演患兒家長,了解有關兒童營養與喂養、患病兒童的護理與病情觀察、兒童素質教育等方面知識。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部分項目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質量意識。
4.2 教學手段
4.2.1 開展融多種教學媒體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
《兒科護理》教學主要在一體化實訓室完成,實訓室內均配備有多媒體投影系統、全套兒科護理教學光盤、圖片資源等豐富的教學資源。課程組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發制作了10多個學習項目的電子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完美地融合在一 起,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4.2.2 采用仿真軟件進行綜合能力模擬訓練
實訓室配備了包括常見護理項目綜合訓練的各類模擬操作軟件,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同時該軟件系統還配置了學生進行模擬技能訓練操作考核反饋系統,為學生課后自學提供教學保障。
5 教學條件
5.1 師資標準
專任教師都具備以下條件:本科以上學歷;高校教師資格證和護士或醫師執業證;一定臨床工作經驗;較強的專業技術操作水平;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組織教學的能力;善于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兼職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較大的行業影響力,使教學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5.2 實訓條件
校內具有兒科護理技術各項技能訓練所需的醫護器械設備和模擬兒科病房。根據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了完善實驗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教材,每個實訓項目均制定了詳細、規范的考核標準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護理專業技能考核手冊。
在校外廣泛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與多家醫院簽有校企合作協議,并制定有巡回檢查制度與計劃,密切學校與醫院的聯系,保證實踐教學計劃的落實,滿足學生實踐訓練的需要。
6 考核與評價
采用多元嵌入式評價方式進行考核,實現職業能力培養的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6.1 評價主體: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
6.2 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的互評構成,終結性評價由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構成??己说膬热莅ㄖR、能力、素質。
6.3 成績評定:按百分制記分,成績=平時成績×30%+理論考核成績×60%+技能考核成績×10%。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回答問題、作業、考勤、實訓報告。
7 改革思路
加強教師培訓,理論聯系實際,產、學、研相結合;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深入探討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增加學生臨床見習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