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18:01: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實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高職實訓指導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在課堂上培養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的崗位職業判斷能力,對會計專業的實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會計專業判斷能力是會計專業實訓教師面臨的一個必須完成的課題?!皩W校不能指望教員們用過時的知識和技能去幫助學生適應多變的世界”。高職會計實訓教育改革創新的基礎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的實訓教師要在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和稅收知識、票證管理等方面加強積累,強化實訓教師的實踐能力,經常到財務會計工作實踐中鍛煉,豐富實訓教師的會計崗位職業經驗。建立財務會計社會工作實踐和校內模擬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環節。一方面,按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順序分章節、按會計工作程序綜合進行課程實訓;另一方面,按財務會計崗位工作職責分工要求,還可以在學生中分組,循環扮演財務會計崗位中的不同角色,以滿足學生對不同崗位職責的認識和掌握,實現身臨其境的效果。
1.2改進人才能力結構評價體系傳統的財務會計實訓教學考核測評內容及形式過于單一,對參與會計實訓的學生大多數按完成的財務會計實訓資料為依據進行實訓考核評價,基本符合目前傳統的會計實訓課程要求。創建財務會計分崗位實訓教學體系后,要重新構建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評價體系,從評價內容上看,會計分崗位實訓教學效果測評體系應包括,會計崗位職業勝任知識和能力的效果測評,以及會計崗位職業經驗的評價效果測評兩個部分,從根本上強調會計專業學生財務會計崗位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性,強化會計崗位職業技能和會計崗位職業技巧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會計崗位職業素養。
2財務會計分崗位實訓教學改革的成果
“財務會計分崗位實訓”課程的教學實際意義在于,通過劃分會計崗位進行財務會計專業模擬實踐,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會計崗位規范的內容與會計崗位工作程序,遵循并運用會計分崗位工作循環的要求進行會計原始憑證的描述、審核和分析,掌握各崗位會計處理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正確出具會計賬簿、憑證和報表,培養了學生群體合作能力、業務分析能力、職業判斷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體現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色。
1.將日常生活用品穿插到課堂中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熟悉它們的分類和用途,同時還要清楚它們的外觀和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可以將生活中的物品引入教學活動中,更真實更具體地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比如,在原始憑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平時購物時的發票,上學時的汽車票,出遠門時的火車票等等。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地了解它們,以生動具體而形象的實訓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要點。
2.將實際的參觀穿插到課堂中
會計理論知識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因此,教師在對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可以根據相關知識內容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外出參觀,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講到資產概念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工廠進行實地參觀,參觀的同時讓學生理解機器設備、廠房、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現金都是資產,除此之外,企業商標同樣也是資產。
3.將會計工作穿插到課堂中
在會計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放入主動位置。在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時,注重會計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將會計工作的整個流程穿插到課堂教學中,不斷讓學生填寫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同時還讓學生做會計分錄,會計明細等等,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將真實的憑證和賬頁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動手登記,幫助學生真實的去感受和體驗。
4.將實踐活動穿插到教學中
會計是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它需要長時間的實踐訓練來作為教學的輔助,而訓練基地可以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場所。在學校建立會計模擬實訓基地,一方面,可以針對會計內容,讓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另一方面,可以仿真企業實際情況,使學生產生置身于企業本身的感覺,身臨其境地去感受財會業務,加強學生實際操作的效果。此外,可以加深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提升,將理論更好地聯系實際。
二、結語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應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并提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教學質量上來。因此,對于高職會計專業,要培養滿足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必須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畢業前的最后一個環節。
據筆者調查,目前福建大部分開設會計專業的高職院校通常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實行的是畢業論文加畢業實習模式。然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職會計學生撰寫的畢業論文選題與實習實踐嚴重脫離,內容層次不清且邏輯混亂,抄襲拼湊現象嚴重等問題,畢業論文質量普遍不高。筆者認為,讓高職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本身并不合適,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是高職學生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專業理論知識及分析水平有限,缺乏進一步研究的能力,難以理論聯系實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二是論文撰寫具有較強理論傾向性,這一范式的學術意味較濃,而高職院校強調的是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而不是學習研究高深理論知識,撰寫畢業論文直接與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對高職會計學生來說撰寫畢業論文實際上已經失去原有的意義,難以到達預期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有鑒于此,筆者所在的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自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以來就通過積極調研、轉變思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社會需求出發,創新性地提出用畢業設計加畢業實習取代畢業論文加畢業實習這一模式。該模式強化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的實施方案
(一)畢業設計的目的
畢業設計的目的是使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通過畢業設計能夠運用其學過的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結合實習單位進一步掌握會計實務的基本技能,懂得會計實踐工作中應具備的常規操作方法,以期在畢業時就能實現從實訓教學到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勝任從事會計相關工作的培養宗旨。具體目的包括: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分析、解決會計職業崗位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綜合訓練,運用所學會計知識,結合實際,掌握全套會計處理方法。
3、學會根據具體情況學習掌握會計新知識的方法。
4、初步掌握企業經濟業務流程,為開展財務管理做準備。
(二)畢業設計總體思路
1、根據學生所熟悉的某工業企業(原則上不采用商業企業)作為畢業設計的原型;
2、根據選定的企業設計20××年11月的期末余額;
3、設計選定企業20××年12月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70項左右;
4、依據所設計的經濟業務事項采用軟件建立賬套、設置會計科目、錄入期初余額、填寫會計憑證,并審核、記賬,編制財務會計報表,輸出畢業設計成果。
(三)畢業設計的基本內容
根據選定企業經濟業務的流程及會計核算的要求設計該企業20××年12月發生的對內對外經濟業務事項;同時設計會計核算中必要的轉賬事項。12月的經濟事項至少應包括下述內容:
1、款項收付及資金籌集業;(5-8項)
2、材料物資或商品采購業務(不低于兩種材料或商品,均需考慮增值稅因素)(5-8項)
3、固定資產增減和處置業務;(5-8筆業務)
4、產品成本核算和入庫過程業務(須涵蓋材料、人工和制造費用的發生、計算和分攤);(8-12項)
5、商品銷售有關業務核算;(12-16項)
6、其他日常債權、債務及期間費用開支計提等綜合業務;(12-18項)
7、期末財務成果的計算(包括結轉利潤、計算繳納所得稅、分配利潤等)。(5-8項)
(四)畢業設計成果
1、設計的20××年11月份的各賬戶(包括總賬及明細賬)期末余額;
2、設計的經濟事項及轉賬事項(附對應的會計分錄);
3、科目匯總表、總賬、明細賬
4、20××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2010年12月的利潤表。
三、 畢業設計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院從2006年設立會計會計電算化專業以來就對首屆招收的學生實施畢業設計方案,將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有機結合起來,更加有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要求。四年來,大部分同學的畢業設計總體上符合畢業設計綱要的要求,畢業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成效,但我們在實施畢業設計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四、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進建議
由此可見,我們在實施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我們沒有回避問題,主動進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改進:1、在學生開展畢業實習之前舉辦畢業設計專題介紹,詳細介紹畢業設計的總體要求及注意事項。2、在學生離校實習前的最后一個學期開設《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將會計手工模擬實訓與會計信息化實訓結合相結合。該課程可以為畢業設計的實施提供前期準備,擔任該課程的教師也應有意在課程講授中引導學生思考與畢業設計的關鍵環節及要點。3、開設《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系統全面介紹地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解決學生畢業設計中存在報表編制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得上,起到良好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用畢業設計加實習代替畢業論文加實習不但與高職會計專業培養高技能應用型的專門人才的目標相適應,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會計實踐操作技能水平。它不僅是會計實訓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生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前的一種實戰演練,更加有效地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與實際會計工作崗位結合起來。實踐證明,開展畢業設計對我院會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且也得到學生普遍歡迎及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
參考文獻:
[1]薛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教高,[2006]16號.
[2] 張靜.會計畢業論文設計應注重三種能力的培養[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 2009,(7):142—142.
1.1基于職業能力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傳統高職教學體系旨在培養學生的崗位專業能力,而忽視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這種體制培養的學生在適應社會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問題,談不上具有職業能力。須知,工作亦是為了生活,專業離不開基礎素養,因此現代高職教學體系的構建糾正了一個偏頗之處,從過度關注專業能力轉為關注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綜合起來稱之為職業能力。其中,專業能力,可以細分為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就會計而言,筆者通過與走訪的企業會計主管深入交談和對歷屆會計專業學生的跟蹤了解,以及結合自己的會計兼職經驗,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了細致研究后,總結出會計技能型人才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如表1。方法能力,即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包括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數字應用能力;社會能力,即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能力,可理解為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革新創新能力、外語應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加強會計實踐教學,結合學院“1+N”課程包的開發,“1”是專業核心能力,“N”是資源整合能力,針對會計領班崗位所應具備的專業職業能力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具體見表2。
1.2會計實訓項目體系針對前面提到的職業能力的培養,高職會計宜采用“411”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即“4”是指前四個學期在校學習理實一體化課程,“1”是指一個學期進行校內崗位實訓,“1”是指一個學期進行校外頂崗實習。一、二、三、四學期安排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有出納業務操作、會計職業認知、企業經濟業務核算、稅費計算與申報、成本計算與分析、會計制度設計等,這些課程再開展課程同步實訓,也即單項技能實訓。除課程同步實訓外,還要開展分崗綜合實訓,如下:第一學期進行專業認知實訓,包括產業認知、行業認知、職業認知、企業認知、自我認知、專業方向認知和求職/創業認知,實現學業、產業、就業、創業相互貫通認知。其中強調會計職業認知,內容包括認知職業環境、認知職業崗位、認知會計資料、認知會計工具。第二學期進行企業創設實訓,包括工商注冊實訓、銀行開戶實訓、稅務登記實訓、社保辦理實訓。第五學期為校內崗位仿真實訓,主要有會計分崗位實訓、用友軟件和金蝶軟件操作實訓、會計綜合實訓、ERP沙盤模擬演練、企業財務報告審計。第六學期安排學生進行校外頂崗實習,主要崗位有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會計監督崗位、會計管理崗位、財務管理崗位、稅務管理崗位、統計崗位等。經過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學生進入企業真刀真槍地演練,為上崗前作好實地準備,頂崗實習結束后撰寫畢業論文,但目前高職會計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根本談不上新意,都是互相抄襲,高職院校可對畢業論文環節做出改革,變畢業論文為會計崗位分析報告,變論文答辯為實習心得交流會。教師根據學生在各個頂崗實習崗位上反饋的崗位特點、崗位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再調整授課計劃,從而更好地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
1.3會計實訓項目教學設計本著“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項目(行動)驅動課程”,圍繞項目實施課程,會計實訓項目教學設計包括以下三個部分:項目設計:進行工作過程、職業活動調查,找到適合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工作項目,如模擬企業財務科,把會計核算流程逐一分解成各個項目,每一項目設計包括項目名稱、實訓對象、實訓目的、實訓地點與條件要求、耗材準備、實訓內容與流程、實訓成果要求、實施操作注意事項、考核方式與方法。項目教學:在實訓項目開發上,采用基于賬務處理工作過程開發與設計的理念,開展項目教學。就會計基礎學科而言,可分為四大項目: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大項目下又可以設小項目,每一項目設計任務單,讓學生獨立或分組完成,變上課為上班,變教室為工廠。項目實施:設置制單、出納、記賬、會計主管等四個崗位來建立工作情境、模擬會計職業活動——通過項目委托、項目自主完成實踐、項目完成中的探究式學習和教師啟發、點播式引導,在“教、學、做”一體化中以能力訓練帶動知識學習,獲得會計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2服務于會計實踐教學的實訓資源建設
2.1校內實訓室建設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校內實訓室是高職會計學生進行技能型實踐操作的最主要平臺,它是為了滿足學生專業認知和基本技能訓練、仿真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的目的,在建設之前必須先調研同行,滿足生產性實訓要求,按技能模塊和生產流程布局,同時也要調研企業,實現資源、利益互補,歸納起來,按照“一個核心、兩方合作、三個貼近、四個目標”的要求搭建,它們是:一個核心:圍繞會計核心技能;兩方合作:校企共建,互利互惠;三個貼近:貼近產業真實工作環境,貼近行業技術水平,貼近企業會計崗位工作流程;四個目標:服務會計教學,服務科研,服務培訓,服務創新。
2.2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要培養合格的應用性會計人才,縮小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差距,光靠校內實訓基地還不夠,必須建立一定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首先,進行行業、企業調查,把雙方的合作意愿摸清楚;第二,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要實現資源錯位利用,如人員、設備、軟件、環境等資源的互補,費用、宣傳、授牌、服務、招生等利益的互補;第三,保證各個環節、各個業態都有代表,保證大中小三種企業都有典型;第四,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有利于學生實習、就業,有利于教師成長,有利于企業成長,有利于行業發展。因此,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是長期性的任務,現在很多高職院校搞校企合作大多是走走過場,并沒有實質性開展。如何建好、用好校外實訓基地,為企業輸送會操作、直接上崗的會計人才,筆者認為要做到四個關鍵:一是實習基地建設關鍵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校企舍得投入;二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關鍵是先深入了解企業資源,有針對性地去利用企業資源;三是抓幾家關鍵企業為支撐,以質帶量,以量保質,激活專業建設多方面工作;四是抓企業關鍵人物,建立實訓基地聯絡人機制,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有效使用。
2.3實訓項目開發鼓勵校內指導老師、校外專家共同研究開發實訓項目。研究階段先設計出課程實訓項目的模板、綜合實訓方案的模板,模板試運行良好后,再進入開發階段,教師可自主申報,立項開發,學校評比驗收,分檔給予獎勵,也可滾動開發,行業企業學校家庭各方專家給予指導。
2.4專業技能大賽促進實訓資源建設高職院校應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各種會計類技能大賽,對學生而言,每一次榮譽的獲得,就如一劑“興奮劑”,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步提高,對教師而言,為了更好的指導比賽,要聯系企業、行業、產業實際,采取下企業鍛煉、進修、培訓等手段,不斷促進、開發實訓資源建設,使實踐教學內容與大賽對接。
3高職會計專業重構實踐教學體系的機制建設
3.1服務于會計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應用技術,會計教師必須既擅長理論教學,又要精通企業會計實務,因此高職院校應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可采用校外聘請和校內選拔的方式。校外資源豐富,可從有代表性的企業聘請中高級會計師、財務總監來校作兼職教師,指導學生實訓,也可聘請會計專業管理委員會成員做客座教授或會計顧問,亦可引進高層次專業帶頭人。但是由于兼職教師本身事務較忙,在管理上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因此高職院校也可考慮對校內教師進行選拔,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規定新教師兩年內須脫產下企業半年,老教師每年下企業10天,可采取觀摩學習或應聘頂崗的方式,帶回企業的合作信息、就業信息、科研信息、行業動態信息和課程建設信息,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教師實踐技能的提高為培養合格的會計應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構建校、政、企合作教育平臺,提出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機制與人才交流中心、會計管理中心等有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構建穩定的校政企合作教學平臺。將企業需要與學校培養目標緊密相連,提出由方向導引機制、教學實施機制、質量評價機制三個方面構成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機制,實現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應用型財會本科;實踐教學;改革
應用型本科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層次教育。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高等教育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科院校依據招生層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層次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據自己院校的特點提出了以應用型作為學生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應用型財會人才與普通財會人才相比,最大的區別點在于,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對此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據有關院校對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進行問卷調查,顯示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能力:一是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計算機操作能力;三是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財務分析決策能力;五是終身獨立自學能力、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六是經濟業務處理能力。這是應用型財會本科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以上素質與能力的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在課程的設置體系、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但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卻存在以下缺陷。
一、現行的財會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培養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業,忽略了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當前財會畢業生大量地服務于小企業這一現實。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體現在“兩課”與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各門專業課的課時比例、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的課時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課時結構不盡合理。表現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過多過濫,不明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掌握的會計知識面寬,而深度不夠的局面。
(三)實訓手段比較欠缺
主要表現在實訓手段以仿真為主,少有實戰的訓練;實訓資料中存在仿而不真,與實務操作存在較大的差異,實訓規范有待加強。
(四)實訓指導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主要表現在財會教師隊伍中相對注重的仍是教師的專業職稱、文憑等,而具有雙師、兼職、企業工作背景的教師比重仍不理想。這一方面源自具有較好的企業背景的財會專業人才向高校流動的動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得校內教師無暇顧及外面的兼職及考取會計職稱證和注冊會計師等證書,即使有有限的閑余時間也不如進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師資的文憑為重。具有實戰經驗的實訓教師的匱乏必然會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應用型財會本科教學模式未能很好地體現其應用型、實踐性和創造性,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探索,筆者認為應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財會實踐課程比重
由于財會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財會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財會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這樣才能使財會專業畢業生不斷更新財會知識,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
(二)建立多層次的財會實踐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地設計財會實踐課程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財會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筆者認為財會實踐課程應包括單項實踐、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1.單項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單項實踐課程是以理論教材章節為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科目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財務管理、審計、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一般安排在每門理論課講完的那個學期末,時間大約2周,這樣可以乘熱打鐵,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財會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
2.綜合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財會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相關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了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時間會計綜合實習課程,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12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又比如在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學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財綜合實習課程,選擇相對來說籌資、投資業務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長性較好、較有活力的企業為考察研究對象,進行該企業、該行業的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等業務實習,以更深入地進行具體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分析和財務控制。在這一課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資料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達到學生對財務管理知識的融會貫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個孤立章節的單項實踐,以提高學生進行較為綜合和較復雜的財務決策能力。
3.社會實踐課程
筆者建議,除以上的實踐課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學期末之外,為了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有一個很好的銜接與準備,在學生大四第一學期后半期進行為期十周左右的社會實踐課程。這一階段是在學生已將校內所開課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學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之前開設的。這一階段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社會,帶著任務到企業、事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社會實踐。單位主要由學校來聯系,主要是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這樣便于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統一管理。這樣可以將財會專業的所有重點理論課,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內容,真實地融入到企業財會工作的綜合實務中。當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將有關實踐數據結果,帶回到學校,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運用有關財會理論知識,提出管理建議。這個成果可以形成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
有人認為,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與畢業環節的畢業實習會有所雷同,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經過多年的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認為雖然要求學生進行為期八周的畢業實習,但個別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畢業論文的壓力,聯系實習單位的積極性不高,或聯系了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實習單位出具相應的證明以敷衍了事,這樣,使我們的畢業環節的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筆者認為在大四第一學期就安排這樣的一個社會實踐課程,一是對學生畢業實習單位的聯系、論文選題的把握有了一個提前的準備,二是對就業的壓力有一定的緩解。因為越早一點接觸社會,對我們的學生就越有好處。對這一環節的實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將有關非核心專業理論課程進行適當壓縮,以保證這一階段較大的實踐課時數。
4.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
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的論文,要求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財務、審計等的具體問題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完善校內模擬試驗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1.校內模擬試驗的完善
校內財會試驗室在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的基礎上,應大力開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電算化實習和綜合的財會實習內容。比如會計電算化課程,教研室可以選派相關教師到財務軟件公司掛職鍛煉,去實際參與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工作,然后把經驗和技術帶到課堂,用企業的實際數據來解釋教材中的原理。
還可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業資源計劃)(用友版)網上虛擬實驗(包括五大系統:財務會計實驗系統、管理會計實驗系統、供應鏈管理實驗系統、生產制造管理實驗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實驗系統)組成。ERP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方式,在用企業的實際數據強化基本層(賬務處理、報表管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模塊)的教學上,開展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存貨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生產計劃等環節的教學,加大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此外,還有財務軟件公司開發的沙盤對抗賽、銀行證券等多樣化的虛擬試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2.積極開拓校外實訓基地
學校可以聯系行政事業單位、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貿企業等的財會部門,作為本專業的專業實踐基地。盡管在一個單位的財會部門建立實習基地會有一定的難度,這畢竟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這就需要學校的支持和教師對實踐的勇于參與。
(四)高素質的實訓指導教師的培養與聘請
學校應鼓勵財會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各類財會專業職稱和注冊會計師等能力考試,以提高“雙師”教師比重,同時建議教師更多地進行校外兼職。當然,這些措施需要學校有充足的師資,教師的教學任務得以減輕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此外,在鼓勵教師走出去的同時,還可聘請校外較高層次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財會工作人員來學校作短期的實訓指導教師,這樣可以將其切身的工作經驗、業務能力傳授給學生,這樣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財會實踐教學的改革,將會使培養應用型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具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嫻熟的財會實務操作技能,使其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目標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1]徐經長.“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大學教學,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經濟時代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認識.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2,(2):56.
關鍵詞:高職會計;會計畢業設計;中小企業;會計模擬實訓+
中圖分類號:F233;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經濟業務日益復雜化,社會對會計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呈現上升趨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對會計專業畢業生需求意愿較強,而會計專業是高職類院校中開設非常普遍的專業之一,社會對高職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會計崗位有所變化。
一、會計專業畢業設計需求的調查分析
為更好地探討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環節的實踐教學,本人采用抽樣調查方式,抽取30名2015屆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及其所在實習單位,作為本次調查對象。目的是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企事業單位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學生對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環節的需要情況,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更好地設置和完成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環節的實踐教學,做到既能符合社會實際需要又能滿足學生需求。
(一)高職會計的定位分析
本次調查顯示,學生實習所在單位大多是中小企業,會計人員在6人以下的占78.5%。根據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和第二次經濟普查數據測算,2013年中國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7%,其中小微企業占了97.3%,這也說明了會計人員絕大部分就業于中小企業,這也說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今后主要就業方向是中小企業。被調查單位有50%表示在招收會計人員時會招收高職學歷會計人才,會計人員100%認為高職會計專業定位于中小企業,有20%的會計人員認為高職會計專業可適用于任何性質的單位,包括上公司、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等。這說明我國用人單位在會計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趨于理智,用人浪費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業仍然是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主體方向。
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只有1名學生認為自己不會從事會計或相關會計工作;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定位方向100%的同學認為中小企業和事業單位或其他,這與企業對高職會計的定位不謀而合,說明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有很清楚和正確的認識。
(二)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的調查分析
在關于會計專業知識和能力需求的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認為會計技能實訓和溝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則是會計專業知識、會計考證、道德修養;在會計畢業設計環節,被調查學生最想強化的內容是會計技能和辦公軟件、會計電算化實踐、納稅申報、財務分析等內容;這與中小型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專業崗位主要是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三類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需求是相適應的,這也給會計畢業設計改革提供的依據。
通過調查分析,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學生,都認為會計人員最重要的是會計技能實訓和溝通能力。因此,符合社會需求、滿足學生需求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必須要能強化學生的會計操作技能。
二、會計畢業設計的現狀
會計畢業設計是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企業會計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畢業設計在會計教學中起到承前啟后的關鍵性作用,畢業設計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銜接,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關鍵點,有著其他任何會計實踐教學無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國高職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多是采用會計綜合模擬實踐和畢業論文這兩種形式,其存在問題:一是會計綜合模擬實踐會計手工實訓或是會計電算化實訓,更多是會計操作技能的訓練,缺乏會計知識的綜合運用實踐,學生對于綜合應用所學習知識的能力得不到培養和鍛煉;二是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理論性不夠強,要寫出高質量的、理論性很強的畢業論文不太現實,畢業論文寫作僅就某一論點進行闡述,更側重于理論探討,會計實踐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與考查。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職會計專業定位,提出要在內容上、形式上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的進行改革與創新,通過畢業設計達到綜合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財會人才。
三、會計畢業設計的創新
高校畢業設計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中重要環節,對學生在校學習知識和取得職業能力的綜合提升起著關鍵性作用,特別是以培養實用型、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的高等職業教育,畢業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本人認為高職會計的畢業設計可以考慮建立“會計模擬實訓+”模式,即學生在畢業設計時,首先完成統一任務即會計手工操作和會計電算化操作,將會計操作技能在畢業前夕得充分的訓練鞏固和提高;其次,結合所W課程中的疑惑、會計改革的熱點或是對企業進行實習調研等發現的會計問題,比如財務管理方向進行財務報表的分析、稅務方向進行納稅計算和納稅申報等操作,進行研究探討該問題發生的原因,對企業的影響,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建議。這種“會計模擬實訓+”畢業設計模式可以使學生統一進行會計技能提高的操作的基礎上,又能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條件,選擇不同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從而建立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為輔的“會計模擬實訓+”畢業設計模式。
會計專業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會計畢業設計是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會計畢業設計達到綜合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財會人才。
參考文獻:
[1]杜玉華.基于職業能力提升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模式[J].商業會計,2011(20).
[2]羅萬平.關于高職高專會計畢業論文改革的探討[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職會計專業也逐步發展起來。但中職會計的教學也顯現出它的陳舊和不足,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也較弱。因此論文結合這些特點,提出了會計教學實行分階段與模塊式相結合的構想。
1、中職財會專業教學模式現狀
目前中職學校在財會專業課的教學中,教學理念、內容、方式和途徑都遠不適應社會的要求。
一是教學理念存在偏差,主要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不合理,時間安排錯位,只強調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訓的重要性。
二是教材信息嚴重滯后,教材中不少內容還是傳統的舊知識,遠不能反映經濟的發展。
三是教學方法與方式上重教輕學,教學中教師還是沿襲傳統的單向傳輸式教學方法和單一教學程式,仍以傳統的標準要求和衡量學生。
2、中職財會專業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2005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十一五’期間要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使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蓖瑫r,重慶作為國家城鄉統籌發展的試驗區,大量的中小企業應運而生,財會技能型人才會出現空前的短缺。在這大好形勢下,中職財會專業類教育,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既要培養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3、中職學校財會專業的教學改革
目前中職學校的財會教學模式無法培養出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學生,必須正視存在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實施活模塊、多渠道、重技能的教學,培養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實用型初級財會人員。
3. 1中職財會專業縱向實行分段式教學
財會專業實踐性很強,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為此把中職財會專業分段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理論與分項實訓階段、綜合實訓與考證階段、頂崗實習拓展階段。
第一階段:中職學校的教學計劃一般是安排前兩學期集中學習理論,然后再進行實訓。不過這樣的安排,會造成財會知識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培訓的間隔期過長,這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沒有實踐培訓而使理論顯得過于空泛,二是在后來的實踐實訓中又要重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復習以前學過的理論,這不但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也擠兌了實訓時間。因此,可以考慮在每一單項理論講述完畢后就進行分項實訓。分項實踐教學的內容簡單,容易組織實施,并且可以保證在學生每學習完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之后對會計業務的處理過程進行階段性的實踐操作,這樣一來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安排就比較緊湊,便于他們接受和掌握會計理論和技能。 轉貼于 第二階段: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實訓后,學生只是分項掌握了相關知識和技能,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因此第二階段就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綜合模擬實訓,也就是以一個模擬工業企業的某一個月份完整的經濟業務資料為會計主體對象,進行全面、系統地綜合模擬實訓。綜合模擬實訓所采用的會計資料是完整的,包括企業的總體概況、產品生產工藝流程、企業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和說明、賬戶的期初余額、經濟業務等。經過充分模擬各環節的操作流程,使學生接近相關企業的經濟活動,親身體驗和熟悉會計核算的方法;再在老師的悉心指導與帶領下模擬操作實訓的各個步驟,使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會計循環的全過程,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架構。這個階段之后,學生往往已經具備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能力,所以老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幫助他們考取會計從業資格為下一階段作好準備。
第三階段:學生可以采取自主聯系和學校推薦的方式進行一年的頂崗實習,這是完成學生由專業技能的墻養到崗位就業的過渡,順利實現學生走向社會轉變的重要途經。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年寶貴的實習時間,將實踐教學擴展到頂崗實習的實踐工作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
3. 2中職財會專業橫向實行模塊式教學
以《基礎會計》學科為例,這門課程是財會專業的基礎人門學科。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設計教學模塊時,要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貫徹“輕”理論、“重”實踐的教學理念,不再以理論教學為核心,而是把模擬演練、實訓等實踐環節作為教學核心,以職業實踐能力為重點來進行教學,這樣能夠加強他們對崗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考慮將《基礎會計》課程和《會計模擬實訓》分項實訓整合為一門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訓課程并分成五大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