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7 08:14: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綜合實踐課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雙元制 “六雙”教學模式 高職會計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C-0061-02
一、“雙元制”模式概述
“雙元制”是源于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半p元制”的主要特點如下:一是同實踐生產緊密結合,具有較強的能力針對性?!半p元制”職業教育形式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受的是企業目前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在培訓結束后即可頂崗工作,具有較強的能力針對性。二是廣泛參與性?!半p元制”模式針對性較強,重能力,能充分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使企業廣泛參與其中,從而使企業與學校、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這種模式對德國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元制”模式的高職會計“六雙”教學模式
我國的國情與德國差別較大,全國各職校的情況更是不同,不可能照搬德國的模式和做法。我們需要在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在總結多年會計教學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六雙”教學模式。
(一)雙主體教學模式
雙主體指的是施教的過程實行雙元主體,也就是在先前只有一個學校主體的基礎上,增加一個企業主體,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規定》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后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于半年。建立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筆者認為,這里主要是強調要建立以企業和崗位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做中學”的方式來提升教學質量。從我國情況看,雙主體更多的是要強調企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參與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業應打通職校學生進入的渠道,賦予職校學生“準員工”的身份,把生產經營過程和職業人才的培養過程有機結合起來。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培養方案的制訂、課程體系的構建到教學活動的策劃和組織,都必須全程參與,并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這方面,筆者試用了一種“定額輪訓”的實訓方式,固定安排幾名學生進入公司,由公司按員工的要求進行管理,學生則以員工的身份承擔指定的工作任務,一周后再安排另外的學生進入公司。如此循環往復,學生的學習是在公司里進行的,學習過程就是崗位的操作過程,學生學到的是真本事,教學效果更好。
(二)雙課標教學模式
雙課標指的是實行兩個課程標準,分別是理論課教學體系課程教學標準和實踐課教學體系課程教學標準。現在不少高職學校都在制定課程教學標準,在制定過程中,雖然也有調研和論證,但形式主義較多。職業教育應該是一種標準化教育,制定課程標準正是標準化的具體表現。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因此實踐課教學標準是主導性標準,而實踐課教學標準可以根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標準來制定。制定這個標準的最好人選不應是學校教師,而應是企業的資深工作人員??梢杂袃煞N做法,一種是打包給企業,學??梢院线m的價格向企業支付一定的報酬,實質上就是向企業購買標準。第二種做法是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編寫組,通過雙方合作,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制定出符合雙方要求的課程標準。就實踐經驗來說,和會計服務公司合作是現時條件下一種較好的選擇。最理想的合作對象應是會計師事務所,但由于會計師業務素養較高,所制定出來的標準高職院校學生難以達到,如果一定要與之合作,應采用聯合制定的模式。
(三)雙教案教學模式
雙教案指教師授課時要分別編寫理論課教案和實踐課教案,理論課教案由上理論課的教師負責編寫,實踐課教案由上實踐課的教師負責編寫。理論課教案的具體內容一般包括課題、教學目的、課型、課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思考與練習、板書設計、教具、教學反思,等等。事實上,理論課教案教師們都很熟悉,不具有太多的創作空間,工作重點應主要放在實踐課教案上。目前實踐課教案并沒有統一的格式,但項目、工作任務、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具、教學反思等基本要素是必需的。實踐課教案實質上就是一個實踐活動方案。其基本要求是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實踐課必須是教、學、做的高度統一,其中教是前提,學是基礎,做是核心。
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強,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分析和判斷問題能力的學科。理論課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而實踐課是會計教學的主導環節,通過模擬、仿真的實訓課,學生可以全面、系統、快速地掌握相關的會計核算方法。實踐課應突出“實”字,要實教、實操、實例、實考、實用,不管是會計基礎實訓、財務會計實訓、電算會計實訓,還是其他出納崗位、資產核算崗位、往來核算崗位、收入費用核算崗位、總賬報表核算崗位等單項實訓,每個學期都要進行會計實務達標,在校內統一進行會計模擬實習,在校外進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然后再開展畢業實習。
(四)雙師教學模式
雙師是指上課教師應盡量是具有雙師資格或素質的教師。關于雙師,就校內而言,原則上應是取得講師以上職稱和相關職業中級以上職業資格的教師。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規定》也指出:“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可按照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的規定,申請評定第二個專業技術資格,也可根據有關規定申請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奔訌姟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職業教師可通過多途徑提高實踐能力,比如參加職教師資培養基地培訓,去企業調研或頂崗實踐。另一方面,可發展行業或企業資深人員為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職業學校會計專任教師大部分來自高校,具有較強的理論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但缺乏實踐經驗與動手操作能力,急需提高專業實踐應用能力;而從企業聘請來的兼職教師缺乏對學情的了解和知識傳授的技巧,存在“有道說不出”的現象,影響教學效果,需提高教學素質。也正因如此,兩類教師必須取長補短,各揚其長。
上述雙課標和雙教案的做法,其實是以“雙師”為基礎的。我們應不斷提高行業或企業工作人員占教師的比重,即使這些人員教學經驗和教學水平上還達不到理論課教師的水準,但他們卻保證了教學的適應性、職業性和實用性。他們的教學可以保證學生具備崗位工作能力和行業職業素養。
(五)雙證教學模式
雙證指學生要考取畢業證書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兩本以上證書。就目前的就業市場來看,資格證書是最通用、最方便的質量表現形式,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外貿會計從業資格證、銀行從業資格證等。雙證和雙課標、雙教案、雙師教學是相對應的,前者是果,后者是因。因為證書具有通用性,實行證書制度可以有效地減少人才流動過程中不必要的麻煩。
我國職業資格標準是根據職業功能與學生的特點制定的統一模塊考核標準,是現代社會評價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標準,也是規范和評價教育與教學效果的基本標準。職業教育必須樹立以考證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實行課證合一,建立以考證為主體的課程體系。目前大部分職業學校的課程都開得太滿,每學期開設課程大多在10門上下,周課時在26~28節之間,這些課程實質上基本是理論課,至少內容上是以理論為主的。會計專業的課程情況與之相同,學生如果要考職業資格證還得加課,這是一種重復教學,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種情況必須盡快改變。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畢業證書的作用和功能會不斷弱化,職業資格證書的作用和功能會日益突出。隨著勞動準入制度的不斷建立和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將成為每一個人職業生涯中的主要通行證。
(六)雙測評教學模式
雙測評指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從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兩個方面進行測試。會計工作包括實務工作和理論工作,各企業需要的會計人員大多側重的是實務,所以企業更青睞有工作經驗的人員,一進公司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訓成本。但高職會計教育“應試教育”特質明顯,現在還是考書本,考條條框框,考記憶力,即使考得再好,仍然逃不出高分低能的怪圈。這些學生到企業后就必然表現出種種不適應。職業學校是培養職業技能的,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應當輕理論,重能力。
采用雙測評模式,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綜合測評,能夠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發掘出來。特別是對學生集中性實訓和社會實踐的態度和水平進行測評,既能檢驗實踐教學的效果,又能引導和規范學生的學習,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顯著作用。
關鍵詞 體育實踐課教案 中觀技術要求 中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對教案設計的研究,歷來是課程與教學研究者說關注的重點領域。2001年,我國開始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學科教案設計進行研究與探討,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實踐課教案設計的一些中觀技術要求,做以下探討:
1 體現教學活動本身所必須要達到的標準和結果
體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只有具備一定要求和標準的活動才能產生一定的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的身心素質變化會有必然的期望外,對課的活動本身所應達到的標準和要求也應有應然的期望。
因此,體育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對教學活動本身預期應達到的標準和在教學的實際情景中應產生的結果也應提出要求。如:“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小團體中愉快,融洽地參加活動,課堂充滿了笑聲,掌聲和歡呼聲,下課時,學生臉上有出汗,表情愉悅。”等。
教案中書寫這樣的“標準與結果”,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效果進行即時的觀察和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對活動的外在表現及其結果的觀察,判斷其教學活動的成效,并及時進行調整或維持,從而有效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2 課的目標應具備連續性的特征
體育教學目標的連續性是指先后出現的課、教學單元、學期、學年的目標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影響的關系。
體育教學目標是一個具有層次結構的目標體系,各個層次的體育教學目標,在層次的功能與特性的作用下,分別發揮著各自不同的功能與作用。體育課程的目標是通過課時、單元、學期、學年各層次目標的逐級實現而最終加以實現的,“因此,在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時,無論是年級、單元、還是課之間都應注意相互之間的連續性,真正做到前面設計的目標為后面設計的目標奠定基礎,后面設計的目標是在前面目標的基礎上的發展與深化?!雹僭谡n的單位時間內,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符合課的層次功能與特性,既要注意課與課目標之間的連續關系,又要從屬于單元目標,體現上位目標與下位各級子目標之間的邏輯順序。
3 行為目標為主的教學目標表述方式
在制定體育課程與教學目標時,一般有以下四種目標取向,即:普遍性目標取向、行為目標取向、生成性目標取向和表現性目標取向。
《課程標準》在以人為本,以素質提高為中心的根本理念的引導下,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課程核心理念。這個理念應該貫穿和體現在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全過程。因此,在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時,《課程標準》采用的是一種綜合的課程教學目標取向模式。根據體育的實踐性特征和體育知識的操作性特征,它對教學目標的描述采取了以行為目標為主,并根據領域差異同時采用其他三種目標取向模式的方式。②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預期學習結果盡可能外顯化,以促進體育課程目標的全面實現。③
因此,體育實踐課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應采用行為目標模式為主的目標表述新方式。一般地,對體育教學目標的陳述,特別是行為目標的陳述,應包括以下四個基本要素:④(1)以學生為行為主體;(2)準確使用行為;(3)規定行為條件;(4)說明預期結果。
4 根據單元教學計劃的安排,確定課的目標,選擇課的內容
作為實施課程標準的操作思維,當然包括了分解和整合兩個方面。當我們要介紹新課程標準的目標體系時,我們把它分解成為了總目標、領域目標和水平目標,單單水平目標就有數百個之多,這是認識新課程目標體系的必要途徑。但當我們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就不能采用分解的方法,也不宜采用對號入座的辦法,而是要實現對課程目標的整合,把課程目標和客觀條件結合起來,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根據教學的經驗,包括教師教的經驗和學生學的經驗,對目標進行選擇和整合,最終使課程目標轉化為有利于操作的學習目標,這也是課程實施中的重要整合。⑤
因此,課在單元目標的實現中起著具體貫徹者的作用,單元目標對每一堂課的實施又起著方向性的指導作用。根據目標統領內容的原則,教師對課時計劃的設計,就應以單元教學計劃為基礎,根據單元教學計劃的安排,設計課的目標、選擇課的內容。
5 體現手段與目的首尾呼應的連貫性
教案是教師為了實現把課程目標轉化為課時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策略的實施方案,因此,教師在制定教案時,無論采用什么教學內容、什么教學手段、什么教學方法、什么教學步驟,都應該能夠有針對性地為這個目標轉化過程服務,體現出內容、方法、手段、步驟與教學目標之間的手段與目的首尾呼應的連貫性。
即:教案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采用、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教學步驟的設計等的目的性都要能體現出首尾呼應的特征,都要為學生能有效地達成本次課的目標服務。
6 按照課的類型設計課的結構和運動負荷
對體育課的類型的劃分,在體育課程發展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標準,故而有著不同的類別。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同的學者又分別按不同的標準對課的類型進行劃分。
但無論如何劃分,體育課的類型都是對體育課進行的分類,都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課的種類。而且,劃分體育課的類型的重要目的都是在于揭示那些具有共同特征的課主要應實現的目標、應解決的問題,以及在結構上、內容上、方法上應注意的問題,進而更好地進行體育課教學,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⑥因此,課的類型對課的結構、內容、方法等都具有導向作用。
由于不同類型的體育課主要實現不同性質的目標、解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目標又需要不同的運動負荷,因此,體育實踐課的運動負荷設計,就應根據課的類型進行相應的調整。同時,由于不同的體育課的結構為不同性質的體育教學目標所服務,體育課的結構也應根據課的類型進行相應的設計。
7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和設計應盡量能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體育與健康課程除了關注學生身體的發展,技能的掌握外,還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變化。這決定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動性游戲和各種運動方法構成的身體練習。⑦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⑧
體育與健康課程特別關注教材的游戲化,重視通過多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在愉快的運動體驗中發生身心素質的變化。
因此,教案中所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應盡量能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8 各項活動的時間安排要具有靈活性
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交往、朝氣蓬勃的師生互動的過程;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也是一個個充滿差異的個體。這就決定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各種教育機會隨時有可能發生,各種練習情況隨時有可能出現,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的特征。因此,過于嚴密的時間安排,只會白白喪失良好的教育機會,也會使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這與體育課程的教育屬性以及課程標準“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的核心理念是相違背的。
體育教學活動不適合也不應該進行過于嚴密的時間安排,而應該在體育教師對教學流程進行清晰設計的前提下,靈活地安排各項活動的時間。
因此,教案中各項活動的時間安排應具有靈活性的特點。
注釋
① 季瀏.體育課程與教學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7.
②③④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⑤ 顧淵彥.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21世紀體育課程新論叢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0.
⑥ 楊雪芹,劉定一.體育教學設計[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8.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備課教案;德育滲透;教育服務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1-0274-01
有人說:"職業教育實際上就是就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在現代大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已顯而易見。經過各級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各類中、高級技術人員已經成為社會各行各業、工廠或企事業單位中的佼佼者。也就說:"成才的道路有千萬條,有志者,事竟成!"那么,怎樣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建什么樣的職業學校?樹什么樣辦學理念?已成為許多中等職業學校共同探討的一個核心問題。根據現代教育理論已經把德育教育提升到一個很高的范疇,要求各級教育機構不予余力地貫徹和開展。教育部日前制定并頒發了《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洞缶V》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就是使學生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具有為人民服務、奉獻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科學的思想方法;自覺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熱愛專業,勤奮學習,勇于創造,大膽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對教材知識點和技能訓練的相關要求進行正確地剖析和闡述之外,適當的摻入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心理健康、感恩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是非辨別能力等方面的"德育滲透"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這不僅能夠體現教師個人廣泛的知識領域,而且還能給學生正確的學習引導,可謂"一舉兩得"。怎樣將"德育滲透"在教師的教案、課堂教學中淋漓盡致的發揮和表述出來?讓學生在接受教學的同時又能體味社會的真實、生活的豐富和人生的意義;它又擔負著什么樣的重要作用呢?就這一論點提出以下論證說明。
1.中等職業教育與德育教育的辯證關系
由于現今的職業教育過程已由原本完整的三年教學期限逐漸縮短為兩年,在這短短的兩年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不僅要教授課本上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素養,還要進行必要的德育思想灌輸,在整個學與教的互動過程中把過去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受教育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地被調動起來。眾所周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存在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幾乎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等非?,F實的問題,再加上學校管理出現漏洞、教師教學工作不夠投入,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得過且過,終日混沌,長期處于等待分配工作的迷惘狀態當中。怎樣才能改變這種不良的學習狀態呢?無論什么樣的教育都要"以人為本",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拋棄他們的過去,按照同一標準嚴格要求、悉心教誨。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行為引導,讓他們了解自己的不足與差距,同時在他們當中樹立標兵,共同學習、互相促進。由此看來,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德育素質教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教會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教會他們一些為人處事的常識和原則。同時,也可對癥下藥地進行一系列的"興趣培養",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得到充實,投其所好,逐漸建立學習信心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傊?,德育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起著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怎樣實現"德育滲透"在備課教案中的有機結合和充分體現
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教學。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應當學會在制作教學教案的同時進行必要的"德育滲透",把德育教育理念時刻地傳輸給學生,使他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感悟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美妙。要把"德育滲透"當成一個系統的教育理論來研究,滲透得要恰當、得體。如:《電工基礎》中的",和導體的橫截面積成反比。"這個問題看似和德育教育無任何內在聯系,但只要我們深深體會就會發覺這個知識點包含了以下的"德育滲透內容":分析問題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有理有據;引用生活中的實例將復雜抽象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具體闡述過程:把導體的長度比作《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要行走的"十萬八千里"路程和途中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若只有"五萬四千里"的路程,那么他們師徒四人所經歷的磨難也就會減少一半左右。這不就正好印證了"導體的電阻大小和導體的長度成正比"嗎?利用簡單的生活實例將復雜生硬不易理解的抽象化問題變為易于接受和想象的一種變通技巧,同時也教會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方法;即起到很好的調節教學氣氛,也起到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兩個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當然,這些"滲透"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認真解讀本次課堂的具體教學內容,鉆研教材,并且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這一點對于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老教師來說不成問題,但對于初登講臺的新教師可能舉步維艱、無從下筆。那么,可以采取多聽課、多交流的方式來逐步加強和提高。所以就需要我們的青年教師一定要多下功夫,虛心請教;做到課前認真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自我,將"德育滲透"在我們的備課教案中淋漓盡致地發揮和表達出來。"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時總結,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學校能時時處處受到傳統美德精神的熏陶,從課堂中得到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的"雙豐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3.將"德育滲透"升華為教育服務
德育滲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不論哪種形式的教育,其本質的含義就是根據社會的要求所進行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首先要把學生(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中等技術人員)看作是社會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社會群體,在進行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角度、理解學生的思想定位,做到教學面前人人平等。這就需要教師對自己重新定位,那么,教師角色的轉變需要教育具有服務意識;教師角色將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講人轉變為學生學習中的指導者,由信息源變成導航者,由過去的信息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組織者與協調者。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與界定,為教育的服務思想找到了方向,無論是指導者、導航者,還是協調者、參與者,都不應該是傳統觀念上的高高在上者,沒有溫和的詢問與參與,沒有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服務思想的支撐,是很難引起學生精神的共鳴的!其實教師在制作備課教案時設計的"德育滲透"就是一種思維和意識上的重新定位過程,將簡單的"道理"深入淺出地講述給學生,讓他們明白、理解和接受,從中吸取對他們有用和有幫助的成分,提高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當然教師也可以以自身的切身經歷教會他們對事物認知的多角度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鍛煉。中等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工作應以學生為主體,把每個學生當成一名"消費者"對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其中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相結合的套餐式課程講述(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踐空間)、新事物的接觸和辨別能力培養、道德品行鍛煉、安全意識強化、身心健康引導、就業質量跟蹤、榮辱主義和感恩教育等,這些都是為充實枯燥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添加的必備業務技能。怎樣將看似粗略的"德育滲透"升華為富有深刻含義的"教育服務"還需要我們的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工作中不斷地積累和豐富,達到和諧課堂的理想狀態。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備課教案中設計和添加"德育滲透"勢在必行,它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也可以完善學生的道德素質修養,改善人們對職業教育較為偏激的社會認知。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學生管理和注重教育服務是每一個中等職業學校都應考慮到的根本問題,只是一味地追求學生數量上地增量而不注重培養學生質量上地提高,不僅沒有體現教育的真正含義而且還會造成諸多的社會負面影響,降低學校的美譽度,使我們今后的職業教育事業處于每況愈下的窘態之中。所以,當學生選擇了職業學習以后,每一位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特別是我們的任課教師)都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潛能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德育滲透",并把它提升到"教學服務"的高度來嚴格執行,為家庭和社會培育更多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劉維良,教師心理健康百問百答,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41-50
[2] 刑暉等,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探索,職教論壇,2001:9
一、建立全新的課程體系和內容
對非機械類傳統56學時《工程制圖基礎》課程增加“計算機繪圖”內容(18學時),對《工程制圖基礎》課程的教學體系、內容、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等重新進行了優化組合,將手工繪圖和計算機繪圖科學地融為一體。徹底實現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整合,建立科學、合理和實用的《工程制圖基礎》課程立體化體系,面向全校56學時24個班全面進行《工程制圖基礎》課程多媒體教學,與傳統工程制圖相比在相同56學時學生不僅學習了工程制圖理論和手工繪圖,而且學習了計算機繪圖。
對計算機繪圖部分,由于學時所限和AutoCAD軟件的強大功能,決定通過AutoCAD軟件介紹計算機繪圖過程。三維設計是現代工程技術發展的需要,利用網絡為學生提供三維繪圖教學平臺,增加、強調了三維繪圖內容。設置模塊包括:“UG軟件三維繪圖簡介”“CATIA三維繪圖簡介”和“Pro/E軟件三維繪圖簡介”等,以便學生了解UG、CATIA和 Pro/E等軟件。
二、立體化教材建設
1.教材建設
根據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本著“夠用為度、應用為主”的教學宗旨,應根據專業和教學學時,編寫適合一般高校需要的教材。把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結合起來,以滿足全新的56學時《工程制圖基礎》課程教學體系、內容,充分融入現代工程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編寫出版《現代工程制圖》和《現代工程制圖習題集》。
2.多媒體課件和上網課件建設
高?!坝嬎銠C繪圖與工程制圖”課程課件所用AutoCAD軟件版本要更新,且課件不應只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電子教案。課題組綜合應用各種軟件,已形成了各類強大的課件,其多媒體課件和上網課件技術含量較高、交互性強,且與最新版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一致,課件內容完備,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形象生動,具有創新思路和啟發性。一些課件具有助教功能和助學功能,突破原有教學模式的全新的助教功能,發揮學生內在潛質,學生能夠通過課件自學完整課程內容、自我檢驗學習效果。在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方便教學和自學,優化“工程制圖與計算機繪圖”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和自學條件。
三、建立、優化教學環境
1.在機房建立現代多媒體網絡教室
將多媒體網絡教室應用于軟件類課程的課堂教學已勢在必行,因此,對于計算機繪圖內容授課,建立并全程應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室,且對如何有效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了重點研究與實踐。多媒體網絡教室是由一臺計算機作為服務器、一臺多媒體計算機作為主機(教師機)和分機(80臺學生機)組成。由主機通過網絡控制分機、傳輸信息(包括圖像和聲音)。教師機可控制80臺學生機顯示,實現“廣播教學”“學生示范”“屏幕監視”“遙控輔導和轉播教學相結合”“電子舉手”和“師生對講”等功能,教師能很好地控制多媒體網絡教室的授課秩序,學生能清楚看到教師機屏幕的內容。全程在計算機機房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和CAI課件,并與傳統教學黑板板書模式有機結合。
2.全面應用多媒體教室
對工程制圖內容,應用自制“計算機繪圖與工程制圖”課程的各種CAI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研究與應用。其多媒體教室的教學設備不僅能滿足課堂教學,且已網絡化,教師能夠演示登陸網絡教學平臺和“CAD工程制圖”網站,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源等進行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活動。課堂教學時應用AutoCAD軟件為電子黑板,不僅通過AutoCAD軟件的三維繪圖和二維繪圖演示介紹三維實體畫圖、讀圖方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讀懂視圖,而且同時使學生開闊學習AutoCAD軟件操作的視野。在以多媒體課件教學為主的同時,還要恰當使用教學實物模型和黑板板書。
3.建立網絡課堂平臺和“CAD工程制圖”網站
建立并全面開通從美國引進的基于校園網的精品課程Blackboard 網絡平臺,不斷應用各功能、效果很好。在網絡上為“計算機繪圖與工程制圖”課程師生筑起一個交互平臺。為主講教師所授課程各個班全體學生開通用戶登陸賬號和密碼,使主講教師與所授課班級之間實現網上實時通知、資料傳遞、討論、發送E-mail和其他各種課余助學互動活動,主講教師實時更新課程資料。學生可以利用教學支撐平臺所提供的自主學習空間進行學習、答疑、作業、討論和測試,學生可通過網絡鞏固所學知識。此外,其他人作為訪客也可以獲得一定權限的網上活動。其主要模塊如下:(1)“通知”模塊:教師通過網絡課程相關信息,如組織創新活動、競賽、學習某內容途徑等。(2)“精品課程相關項目”模塊:基本情況、課程負責人情況、課程組教師情況、教師隊伍情況、課程描述、自我評價、課程建設規劃、學校的政策措施和課程資源,其中精品課程資源包括上網課件、課程介紹、教師介紹、指定教材、教學大綱、 教學進程、授課教案、上機指導和練習、綜合測試題、考核辦法、參考文獻、授課實況、視頻教材、電子教材和學生評價材料等內容。(3)“課程資料”模塊:教學用的各類資料,如:將雙語課各講英文專業詞匯、臨時讓學生看的某章節電子教案、安裝AutoCAD軟件說明及圖示等信息傳到網上供學生下載使用。(4)“CAD工程制圖網站” 模塊:經過調研、查閱資料建立了哈爾濱工程大學“CAD工程制圖”網站框架及各模塊,將CAD工程制圖相關信息應用網上,其平臺更大、更廣,面向對象不只是學生,還可以是相關技術人員,對網絡教學平臺是一個補充,增加了網絡課程的靈活性??梢酝ㄟ^ “CAD工程制圖”網站學習 “CAD工程制圖”的相關知識。(5)“快速鏈接”模塊:與哈爾濱工程大學主頁、校內BBS和其他相關網站鏈接。(6)“討論板”模塊:由主講教師添加討論話題,學生回復,也可由學生添加討論話題。
4.繼續完善開放教室(包括觸摸屏式計算機、實物模型、座椅和黑板等)
師生可以在此利用觸摸屏式計算機和實物模型進行面對面課外輔導,學生利用實物模型和觸摸屏式計算機中的課程資源進行自學,讓學生反復觀察、體會知識重點和難點,鞏固、補充課堂所學習內容。
5.解決學生上機問題
除了要加強課堂實踐教學環節外,還要免費提供機房計算機,課題組教師指導學生在周六、周日去免費機房上機和應用教學樓觸摸屏計算機,使學生能及時充分鞏固所學知識。
四、雙語教學立體化建設
雙語教學是與國際社會交流融合發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和AutoCAD軟件是應用計算機的重要工具。雙語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力,提高學生獲取新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工程制圖與計算機繪圖”雙語課程立體化建設,包括師資培訓、自編雙語講義、選用雙語教材、制作雙語CAI課件、編寫雙語授課教案和研究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學校應定期有計劃地派出雙語教師出國培訓和在學校組織英語培訓,并舉行雙語教學研討會,提高雙語教師的整體素質?!队嬎銠C繪圖》和《工程制圖基礎》雙語課程教師完成學校雙語課程建設工作。選擇《工程制圖基礎》雙語教材、編寫英文講義《Computer Aided Drawing》、制作雙語電子教案和CAI課件及編寫雙語授課教案。目前,我校雙語教學建設已經全面落實,并應用于兩學期、五個班計算機繪圖和工程制圖基礎課程的教學中。
五、考查環節建設
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具體采用了閉卷考試、平時作業及表現綜合評定。2006年對試題庫進一步完善,卷面考試題目從建立的試題庫中選擇,全面考核課堂上講述的相關內容,提高了出題質量。
采取流水作業方式閱卷,提高了閱卷效率和質量。制圖大作業采用手工繪圖和計算機繪圖,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綜
合應用能力和繪圖技能。
一、確定本課題研究的方向
七年級數學備課組的集體備課的方向是:以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為樣板,以學生為主體,全面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為目標,努力探索出更適合城鎮、農村中學數學的教學模式。
二、具體實施
1.改進集體備課的方式
七年級數學科在備課組長組織下分工合作,在學期開始就在組內商定備課活動、內容的安排,主要包括每個成員的主備課范圍、輔備人、集體備課主講人等。每周一至周四,由備課教師熟悉教材,自我初備(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并對比周一已經發送到備課組公共電子郵箱的由主備課人已經完成的教案。每周四下午4:00到6:00進行集體交流,原則上周四當天下午形成集體備課教案,從下周一至下周五為個性設計與反思即二次備課的時間。概括說來,我校集體備課流程共分四步。
(1)初備。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就是下周的教學內容,根據一周五個課時教學內容的基本情況,先將新課程教學教案落實給不同的主備課人進行初次備課。之后,主備課人需以思考提綱為中心深入吃透教學內容,并總結和整理出其中的知識點和教學難點、重點,確定出教學目標。再就如何實現教學目標和如何突破重難點教學內容做深入思考和設計,最后達成交流意見。
(2)集體交流。交流內容包括:主備人針對討論提綱提出自己的思考觀點、理解、設計以及相關依據,其他教師負責補充、完善;由主持人針對這次備課中的問題或上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組織討論。集體備課的最大的益處在于,促進有價值信息的溝通交流,實現最優化教學資源的共享,推動教師間的共同進步。另外,為了創設融洽良好的交流環境,我們摒棄了過去交流時需做記錄的要求。各人記自己認為值得記的東西,可以是別人的觀點和方法,可以是聽了別人發言觸發的瞬間的思考。發言時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強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說幾句,才入門的、經驗欠缺的可以多聽聽,學學別人的方法。
(3)形成教案。集體交流兩小時之后,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形成教案。
(4)個性設計與反思。一個好的個性設計或深入的反思比單獨備一課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業務能力。
2.加強集體備課管理
在管理方面我們做到“四定”“兩結合”。“四定”,一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周期(上周五至下周四);二是確定了集體備課流程;三是確定了主備、輔備人的職責;四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考核評價制度?!皟山Y合”一是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本備課組在完成備課任務的同時,探索著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并逐步由剛性的制度管理向彈性化的人本管理轉變的管理方式。我們集體備課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其次是減輕教師筆頭抄教案的負擔。二是備課和培訓相結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吸取的過程,這本身也是一種師培的過程。
三、通過集體備課實踐所提煉的觀點
(1)集體備課前離不開自備。
(2)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備課組成員必須人盡其能。
(3)備好教師上課用的教案,更有必要備好學生課前預習的學案。
(4)在集體備課中精編練習題,抓好教學反饋環節,是提高集體備課實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
(5)頭腦風暴應該放在上課之前,教學反思放在課堂之后。
在集體備課后的實踐中我們發現:我們的課堂反饋手段多數是完成課本的習題,但很多學生采取抄襲手段應付教師的檢查,使得反饋缺乏真實性。后來我們精編一些配合教學使用的同步練習題,以便更真實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更好地調整教學進度。
根據新課標精神,根據我校工作計劃,制定體育組工作計劃。嚴格按照小學體育教學常規實施細則;以課程改革為指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注重學生創新意識、自學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開展教學研討,從而不斷促進教師自身業務素質,樹立正確的學校體育教學觀,提高教學質量。
二、主要目標
1、集體備課怎樣開展:體育組按照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重點跟蹤-課后交流的程序進行。首先,備課組長確定好集體備課計劃表,主要包括備課內容、主備人、輔備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備課教師熟悉教材,自我初備,下次集體備課時集體交流,集體交流后形成集體備課教案,
(1)個人初備時,一定要學習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抓住教學重點、難點、寫出備課提綱。(2)集體交流,由主備人圍繞討論提綱逐一拋出自己的理解、觀點、設計及有關理論依據,主持人組織大家就備課時的困惑或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選擇一到兩個話題,組織大家討論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4)形成教案。集體交流之后,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形成教案。主備人在形成的教案應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體現新的課改精神。(5)課后交流,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后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2、開展好教研活動:
(1)根據課程改革精神,認真組織體育教師學習,全面了解領悟課改精神,實行新課程標準,組織上好體育課。
(2)積極的向學生宣傳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并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讓學生和教師在課外活動時間里都能動起來達到體育鍛煉的效果。使學生和老師都能處在有張有弛的學習與工作狀態中。
(3)組織研討學校運動隊的組建與訓練,促進校運動隊制度的完善與訓練的高效性。
(4)繼續加強小學校園舞的開展,抓好校廣播操的訓練質量。嚴抓進退場隊列隊形,加強全校師生對廣播操的認識態度。
(5)繼續抓好體育課堂常規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習慣對自身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6)組織教師開展優質課達標活動及聽課評課活動。
(7)充分做好各項運動隊工作,制定訓練計劃,抓好訓練,作好比賽前的訓練工作。
三、開展好業務學習和網上教研活動
本學期體育組業務學習以“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在專業性學習、主題性學習、研討性學習三個方面著手學習。
體育專業性學習由譚延偉老師負責,主要學習體育專業方面理論和最新專業信息。
主題性學習由徐世偉老師負責,主要學習如何提高課余體育訓練水平,提高二課堂活動效果。
研討性學習由體育組教學能手譚延偉和鄧偉老師負責,主要學習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等。
開展好網上教研活動,成立網上教研小組,定期登陸教師論壇平臺,提高遠程教育的應用。
四、具體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訓練隊的選拔和組建工作(乒乓球隊和速滑隊),制定好各項體育計劃。
2、十月份協助政教處和大隊部開展?!皥@吉尼斯”活動。
3、十一月份體育創新課堂教學活動,組內互相聽課。冰場澆制工作。
關鍵詞:成人高校;網絡輔助;寫作課程教學;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7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1)35-0072-03
一、《基礎寫作》課程實施網絡輔助教學可行性研究的理論基礎
1.課程本身的特點及傳統面授教學的局限性
首先,《基礎寫作》課是一門基礎理論課。相對于應用類寫作課程中固定文種的講解,《基礎寫作》課在授課中更注重寫作基礎知識及寫作技巧的介紹,內容更系統全面。因此,除對“主題”、“材料”、“結構”、“表達方式”、“語言”“作文過程”等寫作基礎知識分單元講解外,還應配合大量名家作品的賞析,以增強學生對寫作基礎知識的直觀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視野,增加寫作積累。
同時,《基礎寫作》課又是一門綜合實踐課。寫作理論是為寫作實踐服務的,只聽不練無異于舍本逐末。因此,在《基礎寫作》課上,除了有教師對理論的講解與范文的解讀,還應有學生寫作實踐。只有配合大量的寫作專項練習及作文練習,學生才能找到“感覺”,逐步將理論知識消化吸收,并通過作文的講評,體會不同寫作技巧的作用,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在《基礎寫作》課的教學中,只有將理論傳授與寫作實踐有效結合并輔以大量的閱讀訓練,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但由于教學手段的限制,傳統的課堂面授教學只能將重點更多地放在理論傳授上。雖然也有相應的寫作實踐環節,但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一方面學生的寫作時間倉促,很難“先構思再作文”;另一方面,教師也很難對學生的作出詳細點評,更不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由于時間及客觀條件的限制,作品賞析更是很難保證。
2.成人學生學習的特點
同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習者年齡相對較大,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也較強。成人學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但是在知識的系統化及理解記憶等方面稍微欠缺,面臨著一定的學習困難。同時,非脫產的讀書方式及家庭的實際狀況,也讓這些學生不得不面臨著“工學矛盾”與“家學矛盾”。因此,在學習中,一方面成人學生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夠與現有的工作實踐結合,并希望教學形式和方法能夠適合自己的需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另一方面,工作、生活等方面與學習之間產生的矛盾,又使他們在傳統的面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習困難重重,很難順利完成學業。在《基礎寫作》類課程的學習中,這一情況更為突出。
因此,滿足成人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要求,對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提出了更為特殊的要求:在教學理念上,要改變單一的教師為主體的講授式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同時,應充分研究成人學生的特點,考慮到他們在學習中面臨的困難,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和學習的選擇性,指導他們開展自主學習,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技術上,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把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內容上傳到網上,使成人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擴大學習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同時,教師要把多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單一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板書與音頻、視頻的結合,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3.網絡輔助教學的優點
在當前環境下,網絡技術打破了信息的地域局限,實現了資源的共享。網絡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先進有效的教學手段,正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逐漸推廣普及。
首先,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教師擁有了大量潛在的教學資源。作為對課堂的延伸,教師可以把精心備課的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料放在網上,一方面讓學生課后有時間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因工作等原因不能來上課的學生利用網絡學習課堂的知識。教師還可發揮網絡的優勢,為學生介紹與寫作內容相關聯的站點或相關賞析作品的地址鏈接,提供在線查詢的通用工具,以豐富教學內容,擴大教學范圍,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進一步地自主學習。
其次,網絡輔助教學打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資源共享并使授課與寫作練習環節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在《基礎寫作》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的資源(如熱門話題的討論)因勢利導,來增加學生寫作的機會,激發寫作興趣,并利用網絡的實時交互功能經常給予指導、幫助和督促,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交流氛圍,提高學生學習寫作的主動性。同時,教師和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上網時間,學生可利用網絡交流工具表達自己對課程的建議及相關問題的看法,相互交流學習寫作的經驗和體會并對課程進行總體評價。這些,都將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需要進一步改進授課的方式與方法并完善對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
因此,在《基礎寫作》課程中運用網絡教學手段輔助面授教學,一方面有利于突破時空的界限,傳授課程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揮。
二、《基礎寫作》課程實施網絡輔助教學的可行性研究的實踐基礎及技術支持――網上資源建設與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
在《基礎寫作》課程中使用網絡輔助教學,使成人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離不開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及功能強大的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持。因此,課程的網上資源建設及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開發對于《基礎寫作》課程實施網絡輔助教學尤其重要。
首先,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在教學資源的內容中必須體現完整的知識體系,包括寫作基礎知識中的六大模塊即“主題”、“材料”、“結構”、“表達方式”、“語言”、“作文過程”部分的理論知識及相應的閱讀理解訓練和專項練習;其次,作為一門綜合實踐課程,在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的安排上不能缺少名家作品賞析與各類文種的作文訓練;同時,有了學生的作文過程,教師的作文批改及作文講評也必須跟上,否則,學生很難對自己的寫作過程作出評價,影響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最后,寫作課程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學交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教師與學生間信息的雙向交流與及時反饋,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否則,將與傳統的單純面授教學中的單向的信息傳遞并無區別。因此,在課程的網上資源建設上,既要能體現課程的知識性,又要能體現課程的實踐性,還要體現課程的評價性與課程的交互性,偏廢一方,都將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針對于此,在學?,F有教學平臺的基礎上,可將《基礎寫作》課程網上資源建設分為以下四大部分:
1.課程知識部分建設
通過“網上課程設置”,對該課程的基本情況、學習方法、學習重難點及學期授課教案進行介紹,讓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前對課程的整體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利于制定學習計劃;通過“授課教案設置”,教師將所有授課教案的內容根據教學進度分章節上傳至教學平臺,一方面供學生復習,另一方面也可以供因工作及其它原因不能參加面授的學生學習;通過“教學資料設置”,將不同章節中相關賞析內容通過文檔、視頻、音像資料或地址鏈接等形式單獨上傳,讓學生能對應不同的知識模塊學習與欣賞,增強對寫作理論知識的直觀認識,增加寫作素材的積累。
2.課程練習與測驗部分建設
通過設置“計分作業”,將相關章節中需要練習的內容以簡答、閱讀理解及作文的形式予以上傳,并規定合理的完成時間,讓學生在課下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完成并按時上傳至教學平臺;通過設置“課程題庫”,分章節將相關知識點設計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是非題等客觀題型并與答案、答題時間共同構成課程題庫系統,教師可利用題庫組卷進行測驗,也可以用于學生自測。
3.課程評價部分建設
對課程評價部分的網上建設是建立在“課程練習與測驗部分建設”的基礎上,對“計分作業”及“題庫測試”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前者往往就是作業對學生網上提交作文的批改,由于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教師對于學生提交的作文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與批改,并給出詳細的評語。對于特別優秀的作文,可以利用教學平臺上“作業展示”功能予以展示,達到鼓勵與示范的雙重作用。后者由系統直接完成,教師只要在題庫管理中設置相應的分值與抽題比例,即可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評價結果由系統自動生成,既準確又高效。這一評價結果可作為最終課程整體評價的一部分或作為成績參考。
4.課程“師生交互”部分建設
利用現有網上教學平臺中的“在線交流”與“實時答疑”功能,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實時與非實時的交流,兩種交流形式可根據課程內容靈活選擇或結合使用,教師既可以有主題地組織問題討論,也可以隨時回答學生就課程相關問題的提問,還可以安排復習答疑。相對傳統的面授交流方式,這種交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既可以隨時解決問題,又能拉近師生的距離,有利于教學整體效果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對成人高校《基礎寫作》課程進行傳統面授教學的同時,配合網絡輔助教學,既符合成人教育規律,也符合教育對象的特點與課程特點,有其理論基礎。同時,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這一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實踐基礎與可靠的技術支持,使其可行性得到充分的保障。這一模式如能實踐并推廣,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師角色定位,使教師由“教”的角色變身為“導”的角色,即引導學生怎樣學習、用什么方法學習,課后能夠隨時給予學生輔導答疑。對成人學生而言,網絡輔助教學既大大增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也開闊了成人學生的視野,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他們面臨的“工學矛盾”與“家學矛盾”。網絡課堂在面授課堂之外,使教師、學生、教學媒體等要素效用最大化,從而更好地實現《基礎寫作》課程教學的任務和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劍鳴.“聽說為主,讀寫為輔”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甘肅高師學報,2009,(6).
[2]劉小麗,邵小兵.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
[3]夏瑞麗.談網絡教學在現在教育中的推動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