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4:45: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文化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稅務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探討了稅務文化建設對提升稅務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六大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文化的發展繁榮?!奔訌姸悇瘴幕ㄔO,不僅是豐富稅務部門文化生活,提升稅務干部思想境界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改造稅務部門管理模式,增強稅務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徑。
一、稅務文化與地稅文化
稅務文化是隨著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發展衍生的,它既具有文化的共性,同時又具有鮮明的稅務工作的特點。它是一種行政管理文化,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優秀的科學管理模式,是一種象征全國稅務系統靈魂的價值導向,反映全國稅務干部在具體征管實踐中形成的精神氣質,更是全國稅務干部在共同的價值觀主導下,精益求精、發自內心的工作態度和獻身事業的生活態度。同時,它永遠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理念,且與組織的具體運作息息相關它是廣大稅務干部在長期的稅收實踐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的總和稅務文化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即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
地稅文化的內容與特征:地稅文化,存在于地稅系統的運作活動中,它包括3個層次:一是物質層,主要表現為保障稅收征管工作的物質條件和物質環境;二是制度或者行為層,主要是指保證地稅工作正常運行的規程體系和體現地稅系統價值取向的行為準則;三是精神層,主要是通過管理文化的熏陶,集中體現在地稅部門干部身上的有形的文明表現。地稅文化內容豐富、輻射面廣,其核心內容就是地稅系統的價值理念,它主導和支配著地稅文化的各個方面。樹立明確的地稅價值理念,決定著地稅群體對價值意義的追求。它是貫穿地稅文化各構成要素的主線。
二、加強地稅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地稅文化建設對于地稅事業的快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地稅文化建設,是適應新時期地稅工作新任務的客觀需要。
百萬稅務大軍是國家公務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是實現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加強稅務文化建設已成為稅務系統重要的戰略抉擇。
(二)加強地稅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地稅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地稅文化建設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了地方稅收事業的發展方向,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它的靈魂是地稅干部共同的價值取向,是每一個地稅干部思想、意識的目標體系,它通過確定人們在思想、精神、事業、人生中應追求的進步、高尚的目標,采取引導、疏通、激勵的方法,誘發、凝聚、強化人們內心深處積極向上的因素,排斥、抵制、遠離不良的思想意識,達到健康思想、規范行為、提高素質的目的。
(三)加強地稅文化建設,有利于完善各項制度建設。制度是文化形成的基礎,是一個外在的、強制性的硬約束;文化則是制度的更高境界。是一個內在的、主動性的軟約束。而優秀的組織文化則是制度產生良好效應的根本。
(四)加強地稅文化建設,有利于地稅部門形象的樹立和優化。地稅形象是地稅文化的外化,優秀的組織文化是良好形象形成的基礎,在先進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全體地稅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地稅文化所倡導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等會深深地融入全體地稅干部的思想意識中,從而促進其行為方式的逐步轉變,打造出良好的地稅“品牌”。
三、加強地稅文化建設的思路
(一)精神文化建設。培育和弘揚地稅精神,用共同的理念、價值觀對地稅人進行凝聚管理,宣傳地稅的基本理念,充分發揮楷模的表率作用,讓地稅的工作宗旨、服務理念、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地稅人的思想中,成為精神支柱和動力之源,激發地稅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稅收事業的活力,這些都是地稅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和獨特功能。具體思路是:
1.深入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強化道德教育。一是抓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地稅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增強強烈的資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抓法制教育,提高地稅干部的法治觀念,使干部的思想追求健康向上,社會行為文明有序,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抓廉政勤政教育,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激勵、引導作用及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四是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教育干部。要針對不同的思想實際來做思想政治工作,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來應對不同對象,讓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解惑受益中接受先進的理論。
2.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要以創建活動為切入點,豐富創建內涵,結合工作實際,堅持不懈地開展各類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創建活動。
隨著法官職業化、司法現代化進程的日益推進,法院文化建設這一命題越來越廣泛地受到我國司法界、學術界的關注和認同,一些學者、法官相繼發表了這方面的調研文章,許多法院將加強法院文化建設作為提高法院整體素質、促進公正與效率主題實現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由于法院文化建設在我國司法領域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其理論性和實際指導性都很強,法學界和司法界對該課題的基本理論、價值取向等理解不一致,司法實踐中各法院也只是根據各自的理解操作,故有必要加以研究。本文在研讀有關資料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試圖對法院文化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深刻揭示法院文化的內涵、本質、淵源、特點等,并就在法治框架下,如何建構法院文化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見解。
一、法院文化的內涵
研究法院文化首先要界定文化的概念。不過,由于文化本身的多義性,對文化的理解往往因解釋者自身的觀念、意識、認知結構、教育背景等的不同,而呈現千差萬別的態樣。在西方,文化一詞來源于拉丁語culture,語義為耕作、培養、教育、發展,進而泛指人身和精神的發展、培養,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人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我國,《辭?!分袑⑽幕x為:“從廣義來說,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蔽幕旧硎且粋€龐大的系統,法院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有其特別的屬性,它產生于法院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之中,是存在于法院群體有的文化。它既要遵循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共同準則,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對于法院文化的概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迄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筆者將各種提法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第一種“總和說”。認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體在長期的審判實踐和管理活動中形成的一種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行的一種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規則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物質表現的總和1.第二種“精神現象說”。認為法院文化是法院以物質為載體的精神現象,是以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法院精神、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第三種“群體意識說”。認為法院文化是法院群體在司法活動中所持的信念和價值觀念,包括法院精神、法院宗旨、占主導地位的管理形式、傳統和現實的特性等等2.上述幾種解釋,由于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方式不同,得出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翱偤驼f”描述了法院文化的范圍,“精神現象說”突出了法院文化的核心,“群體意識說”則指出了法院文化的載體。盡管在描述上各有不同,但透過這些解釋,可以看出某些共性,概括起來,筆者認為法院文化具備以下特性:一是客觀性。法院文化是法院與生俱有、客觀存在的,我們現在提出構建法院文化,并不是因為原來沒有法院文化,而是因為認識到法院現有文化的建設力度跟不上法官職業化、司法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力度。二是發展性。法院文化是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的,其發展規律是從無到有、從抽象到具體、從散亂到系統、從單一到豐富的變化過程。三是指導性。法院文化對法院的整體行為和法院工作人員的個體行為起著指導的作用,對法院發展目標有質的規定性,同時通過整體的價值認同來指導法院個體行為。四是約束性。法院文化通過對法院群體成員行為形成一種無形的群體壓力,使法院倡導的群體共同意識在群體成員的個人價值觀念中內化,形成一種無形的標準,來操縱控制法院的各項活動。五是整體性。法院文化必須對法院的整體行為發揮指導與約束作用,僅僅作用于法官的個體行為,就不能成為法院文化。這種整體性表現為法院文化的全面性、長期性和獨立性。同時,法院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文化,是法院全體工作人員、個體文化的集合與整合,是一種群體文化,其發展需要并由法院群體來推動。六是輻射性,法院文化一旦形成較固定的模式,就會對社會產生影響,就能讓社會公眾更加了解法院、了解法官。七是傳承性。法院現有文化有著歷史文化的蹤影,也必將在未來文化中找到蹤影。法院文化正是在有選擇地繼承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八是特殊性。法院文化的特殊性在于法院特殊的組織目標、組織價值觀和行為方式3.特殊目標是實現司法公正,特殊的價值就是法律至上,特殊行為方式包括思維方式、交往方式等。
二、法院文化的淵源
(一)歷史淵源
從歷史上考究,中國古代從未出現過現代意義上的法院,由于當時司法與行政不分,司法權隸屬于行政權。在中央曾設立過專門司法機構,如大理寺。而在地方,司法機構則完全并入行政機構,不另設司法活動場所,行政長官同時也是司法官員。因此,傳統社會的法院文化較之于其他行政機構,在表象上,甚至在內涵上,幾乎沒有什么差別。我國現代意義的法院雛形出現在民國時期4,到了改革開放,中國真正開始法制建設后,法院才成為獨立的司法審判機構。二十多年來,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法院文化。
(二)形態淵源
關于法院文化的形態淵源,也有很多種分法,有的學者從研究社會文化的角度出發,認為法院文化由表層的物質文化、中層的制度文化和深層的認知(精神)文化組成。有的則按“文化結構說”將法院文化分為制度文化、實踐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筆者認為,法院文化的形態淵源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物質文化。是以有形的實物形態存在的文化,是法院在長期的審判與建設實踐中逐步積累的,凝聚著法院精神文化實質的,為了實現法院職責,推行法院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而創造的一切物質環境的總和,包括辦公環境、審判場所、司法裝備、生活場所等。二是管理文化。是指法院在從事審判活動、管理活動中形成的與法院司法精神、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相適應的法院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等。三是行為文化。是指法院群體在審判活動、研究培訓、生活娛樂、人際交流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包括訴訟行為、法官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等。四是精神文化。是法院文化的核心,是在長期的審判與管理實踐中,為實現法院發展目標和履行法定職責,由法院群體共同參與創造而形成的,為群體成員所認同和遵守的,推動法院群體繼續社會化的法院群體共同意識,包括價值取向、法院群體形象和精神、思維方式、人文品格、職業道德等。
三、法院文化建設的要點
(一)法院文化建設的關鍵是樹立現代司法理念
現代司法理念是法院群體為達到公正的司法終極目標,在對司法權本質特征及其運行規律進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內心自由選擇的,堅定信服和推崇的,并在司法實踐中奉為最高行為準則的基本觀念。包括司法公正、司法中立、司法獨立、司法民主、司法公平、司法效率、司法廉潔等等。從一定意義上講,法院的物質文化、管理文化、行為文化是司法理念的外在表現,精神文化是司法理念的內在表現。是否確立了先進的現代司法理念,對于法院文化建設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教育、引導法院群體牢固樹立現代司法理念,以理念指導行為,將現代司法理念體現到每個案件辦理的每個環節,同時在法院文化建設中要處處體現現代司法理念。
(二)法院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培育法院群體崇高的價值觀
法院文化的核心是法院群體的價值觀,法院群體價值觀決定著法官精神文化的基本格調和精神面貌,為法院審判與管理實踐規定了方向,同時決定著物質文化、管理文化、行為文化的內容。法院群體是否具有崇高的價值觀,關系到法院事業的興衰和成敗。將司法公正視為自己的生命和靈魂,這應當成為法院群體共同遵循的價值觀。法院文化建設的核心目標就是要讓這一價值觀始終占據法院群體的精神世界,成為法院群體精神世界的最高理念,把一切與之相抵觸的價值觀念從法院群體精神世界中清除一空。同時要將這種價值觀轉化為法院群體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使其一切言行都嚴格約束在這一價值觀所要求的規范之中。要通過法院文化建設,引導和激發法官的自覺公正行為,充分調動法院群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各項工作的協調發展。
(三)法院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堅持以人為本
法院文化作為一種“無形規則”,存在于法院群體的意識中,法院文化離開了法院群體根本無法獨立存在,“以人為本”是形成良好法院文化的基礎。在法院文化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培養人,通過說服教育、感情投入、關心體貼、形象影響、激勵尊重、心理溝通等,養成法院群體的職業尊榮,提高其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其命運共同感、工作責任心,培育其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行為準則,促使每位法官充分釋放其潛能,施展其才華,實現其報負。
(四)法院文化建設的靈魂是人文特色的法院精神
法院精神是法院群體共同價值觀念、發展目標、管理哲學、司法理念的集中體現,是法院文化的靈魂,是激發法院群體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內在動力。它是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的有機結合,主要包括:法律至上精神、公平公正精神、崇尚科學精神、無私奉獻精神等。在法院文化建設中,法院應當結合法院群體思想實際和法院發展目標,注重形成自身獨特的法院精神,精心提煉出最適應本院發展,最有價值的精神,使之得到廣泛認同,以此作為一種精神支柱,一種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行為準則,使法院群體緊緊圍繞設置的共同遠景,在法院精神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推動下,思想上高度統一,行動上高度一致,朝著既定目標奮力拚博。
四、法院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建設
一、中等職業學校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職業教育的規模和質量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也在悄悄發生轉變,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已成為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一)加強中職學校文化建設,是發展教育事業,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推進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學校的任務是育人,對中等職業學校而言,就是要為生產、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實用人才。要實現這一任務和目標,中職學校就應加強文化建設,用優秀的學校文化去教育、影響和陶冶學生,使之健康快樂成長。
(二)優秀的學校文化是學校的品牌,是學校巨大的無形資產。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職教資源在不斷充實和調整,職業學校之間的競爭,將會由激烈的生源競爭轉向以學校文化為代表的學校形象、學校品牌的競爭。一所學校如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給學生和家長以愉悅感、安全感、成就感、滿足感,必然會得到家長、社會的首肯而不斷獲得發展。因此,要建設品牌職校,就應重視學校文化這一無形資產的建設。
(三)優秀的學校文化是學校凝聚力的源泉。“以人為本”的學校文化,通過與教師、學生的交互作用,特別是通過制度規范、活動行為、環境建設體現的尊重人的成功和發展的學校理念和精神,會使大家由于價值的認同而產生強大的凝聚力。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必然能夠凝聚人心,匯聚大批優秀教師。
(四)優秀的學校文化是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的重要環境。優秀的學校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成才,也能為教師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為學??沙掷m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尊重人、關心人、成就人的人本化管理;良好的校風、學風和教風;追求知識、崇尚文明的文化氛圍;尊重科學、開拓創新的學術氣氛;知識更新和再學習的文化環境;寬廣的、多元化的信息交流環境;知識轉化、施展才能所需要的人際關系環境,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成才和教師發展所主要依賴的環境。
二、學校文化的內涵和構成
學校文化是學校師生在長期的工作、學習歷程中創造的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從存在樣態來看,學校文化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學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學校精神成果的總和,是師生經過長期創造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精神、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徽、校歌等。其中,辦學理念是學校為實現辦學目標而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持有的基本信念,是學校領導及全體職工對教育方針、教育策略、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它是學校文化建設中統攬全局的根本指導思想。校訓是對學 校辦學精神和理念的高度概括,是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指導著師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對學校精神的其他形式具有一定的統領和規定性作用。?;铡⑿8?、校旗等是學校的標志性作品,也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通過學校精神文化建設,使學校外在形態、內在神態、師生心態和諧,辦學實力、學校活力、文明魅力剛柔相濟,實現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制度文化。學校制度是指學校師生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各種規章制度,它包括校規校紀、行為規范、道德準則、群體意識和風俗習慣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是通過規范、完善、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實現學校管理科學化、師生行為規范化、學校工作有序化、學校風氣和師生意識健康化的工作過程。良好的學校制度文化建設能規范工作秩序,促使學校形成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工作、學習效率;而沒有制度保障的學校,往往人心渙散,工作混亂,既不利于學校發展,也不利于教師和學生的發展。
(三)行為文化。行為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員工在教育實踐過程巾產生的活動文化,是學校作風、精神風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學校精神、學校價值觀的折射,它主要包括師生員工的各種行為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行為文化是學校文化中內容最豐富、方式最靈活、表現形式最明顯、最直接的部分,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晴雨表,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直接目的,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和切人點。因此,學校行為文化是學校文化中溝通各個方面的關鍵環節。
(四)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學校師生在教學、生活、活動中所依賴的一切物質對象,是人們通過感官可以感受的一切物質性對象的總和,主要指學校所處的外部自然環境、學校內部的規劃布局以及學校建筑、綠化、雕塑和文化傳播的設施等。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就是通過改善學校物質環境和學校文化設施,實現辦學條件最優化、辦環境優良化的工作過程。物質設施和校園環境體現著一個學校的文化內涵和品位,是學校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現。學校物質文化對學生的熏陶要比單純的教育更深刻。
三、創建優秀中職學校文化的原則和途徑
(一)創建優秀中職學校文化的原則。學校文化,重在建設。建設優秀的職業學校文化應該堅持五個原則:一是堅持育人為本。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學校文化建設不能脫離育人這個根本目標,既要教育學生,也要培育教師。學校文化最重要、最穩定的傳承人是教師,他們一代一代地傳承著學校的文化。二是堅持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學校文化建設需要學校所有成員參與,主體是教師和學生。要讓學生更多地組織、參與學校文化建設。三是以活動為中心?;顒邮菍W校文化建設的載體,特別要以學生參與的活動為中心。四是堅持以建設和諧校園為基礎。職業學校風格各不相同,文化也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同之處,其中和諧就是最基本的。五是堅持以務實向上為特色。職業學校有許多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文化,比如實訓文化、校企合作的文化、培訓文化,等等,總的來說,它是一種務實向上的文化。
(二)創建優秀中職學校文化的途徑。主要有以下方面:
1.提煉精神文化,引領學校發展。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中職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提煉出體現學校形象、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學校精神,從而體現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精神追求。中職學校應善于通過開展學校精神文化大討論等活動,發掘和提煉出學校文化的精神內涵和精神品格,并通過學校電視臺、學校網、廣播、校刊、宣傳欄等輿論工具,通過報告、座談、主題班會等形式,傳播學校精神,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使學校精神為廣大師生所認同,成為廣大師生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成為學校改革發展的精神支撐和強大動力。
2.創新制度文化,規范師生行為。制度文化是中職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只有通過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協調發展。中職學校應根據自己的理念,在引進和吸收優秀文化的同時,不斷創新制度文化,用優秀的制度來保證學校文化建設的實施和中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例如,在民主機制建設上,在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和進行重大決策時,應充分考慮師生員工的意見,增強學校決策過程中的“透明度”,使制定的規章制度從被動接受為主動約束,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在教學管理上,應建立能力、態度、知識并重的考核制度,引導學生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就業能力為軸心.強化職業能力培養。在教師評價上,應重點突出師德表現、教學實績,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變單一的行政評價為學生、同事、行政共同參與的綜合性多元評價。在學生人格培養上,應建立全員、長期、全方位的教育培養制度,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勤奮的人生觀、事業觀。同時,應將企業文化元素引進校園,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學校制度文化,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項目和“訂單式”培養模式列入管理制度。
3.倡導行為文化,拓寬發展平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實到行動上。行為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外在表現,是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環境中的個體或群體行為。行為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學校領導的決策行為、學校的教育和管理行為、師生員工的情感行為以及日常的規范行為等。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行為文化建設中,首先,應把領導班子建設好,強化團結協作的意識,通過領導班子帶動和引領,形成團結協作,嚴謹務實的校風。其次,應把教師隊伍建設好,加強師德建設,強化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應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理論精通、操作嫻熟”的職校師資隊伍。再次,應把學生隊伍建設好,強化學生的“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素質、基本技能。最后,應搞好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發展特長愛好提供平臺,促進學生心理、情感、創造力的發展??傊?,無論是個體或群體在行為文化建設上,都應體現職業性、能力本位,突出職業特色。
4.構建物質文化,優化育人環境。學校的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基礎載體和學校文化水平的外在標志。中職學校要構建好物質文化這一“基石”,首先,應注重自然環境的建設,學校的建筑、教室、實訓樓、道路、景觀等要給人以舒暢、整潔、美觀的感受。同時,也應注重人文環境的營造,讓學生感到振奮,校訓、校徽、校標、掛像、板報、光榮榜等,應有利于學生明確方向、增強信心、奮發有為。其次,應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在物質層面上處處突出“職業”的特點。校園景觀設計的總體方向應以增強職業特色氛圍為主,以增強人文藝術氛圍和加強綠化環保為輔的宗旨建設校園環境。在校園格局上體現“校廠不分”的空間布置,加強實習實訓場地的建設,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室,融教室、實訓、實驗、考工、技術服務與生產為一體,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使學生加強對職業道德規范和職業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造能力。
二、繼續抓好“五好”黨支部建設和“六先”黨員先進性工程等工作,我要緊密地與黨支部其他成員一道認認真真地開展好黨支部的基礎管理工作。從建立健全黨支部的工作標準、實施方案、制度完善、各種資料的整理、歸類等,在發展黨員、繳納黨費、黨員民主評議、上黨課、團支部工作、工會工作、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等方面都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規章制度開展工作,促進黨建工作上臺階。
三、我在抓好黨支部的日常工作的同時,要積極創新黨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落實局黨委“12345”黨建特色政工長效機制,繼續深入開展黨建特色政工活動,將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做工作、進入管理起作用”落到實處,。
今年,檢修所、市郊局、**局黨支部聯合開展主題為《抓好班組文化建設、爭創明星班組》和《提高寫作能力、我為企業添彩》為主題的黨建特色政工活動,結合電網實際,加強班組文化建設,進一步提高班組職工對企業的認同,增強內部凝聚力。加強班組文化建設,統一班員思想認識,緩解基層班員的壓力,塑造充滿活力的企業氛圍,提高工作效率。開展新聞宣傳報道競賽活動,進一步搞好新聞宣傳報道,交流經驗,宣傳典型,鼓舞士氣,促進工作,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掀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新聞寫作和新聞攝影知識的熱潮,進一步促進職工寫作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樹立電力企業良好的形象和展示電力職工風采,做到內鼓士氣、外樹形象、激發活力、促進新聞宣傳工作上臺階。
四、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我要積極參加和組織職工參加我局的各種有關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活動,如參加廉潔自律方面的學習講座、征文和知識答題等。同時我要在工作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能以權謀利、用職務影響收受單位和個人的禮品和有價證券,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關鍵詞:中職院校 校園文化建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36
當下教育界普遍認同這樣一種說法:“三流的學校抓常規,二流的學校搞特色,一流的學校做文化。”校園文化因具有整合、積聚、倍增其他物質資源、精神、文化以及人力資源的作用,已成為學校競爭中的核心力量。在我國,職業教育一直處于非常尷尬的地位,被視為“二等教育”,“無可奈何讀職?!笔谴蠖鄶祵W生選擇職校時的真實心態。基于這種現狀,中職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更要使他們重塑信心,陽光和自信地踏入社會,因此營造一個具有人文關懷的特色校園文化氛圍十分必要。
1 轉變觀念 重視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辦學歷史的積淀和凝結,是全體師生共同創造的財富,是校風的象征,品牌的標志,涵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并不簡單等同于打造一個環境優美的校園和豐富學生的業余活動此類表層結構。重視校園文化,即重視精神因素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這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校園文化是學校在發展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特有的一種文化意識和精神氛圍,能激發師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長期置身其中,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 長遠規劃 落到實處
俗語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特殊性在于短期內見不到成效,與投入不成正比,只有把校園文化納入學校建設的長期規劃中,才能使其具有系統性和長遠性,才能發揮作用,從而與學校特色保持一致。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各方面工作都有關系,學校應成立相關領導負責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面規劃、部署、協調學校的校園文化工作,才能保證其資金投入,使其始終沿著預定的目標不斷深入發展。
3 以人為本 營造校園人文氛圍
以衛生職業院校為例,其自身的職業性、專業性、應用性等,決定了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中職學生大多剛完成初中義務教育,知識面參差不齊,各自家庭環境迥然不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存在盲區,如果不進行必要的人文素質教育,衛校生畢業走上崗位后,往往只能成為照章辦事的“三冷”護士,缺乏社會責任感,道德觀念薄弱;處理不好同事關系,與患者及家屬之間也會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心理素質不好,面對重患和死亡有很深的恐懼感,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
3.1 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專業教師人文素質
教師應積極采取自學、外出進修等形式充實自我,學校也應開設公開觀摩課、專題輔導知識講座、教師論壇等方式,拓寬教師知識面,以提升自身人文修養。
3.2 專業教師在授課中滲透人文素質的培養
人文素質教育不僅只是教給學生一些人文知識,關鍵在有意識地把人文素質要求同專業課教學融會貫通起來,把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講授專業課的同時,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
3.3 改革考核方法,全面評價學生
職業學校目前普遍采取筆試考核方式,此類“一考定音”的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機械背書的惰性,不能促進學生主動尋找知識的根源、積極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考核方式可根據學科特點多樣化,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能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由側重“定量評價”向側重“定性評價”的人文轉變。具體可采取筆試結合操作考核、論文撰寫、調查設計等形式,全面評價學生。
4 加強校企合作 突出校園文化的職業化特點
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先生曾說過:“職業教育的要旨是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敝新氃盒R蛟熳约旱奶厣@文化,就要在“職業性”上下工夫,將企業精神的精髓貫穿到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中,將職業道德、倫理觀融匯到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中,把企業所崇尚的創新意識、服務理念以及敬業精神滲透到校風、學風、教風等核心理念中,使學校精神與企業精神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的形成。學生在校期間,可定期通過主題活動向學生灌輸企業的價值意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及按章辦事、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的工作作風,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此外,學校的櫥窗文化、長廊文化,教室、宿舍布置,格言警句等都要盡量體現鮮明的職業特色。
5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構建校園文化的基石。校園文化的開展應以學生為主體,形式要多樣化,為學生提供鍛煉社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除藝術節、運動會、專家講座等常見項目,還可把具有共同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同學組成各種社團,在社團活動的實踐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協調和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系,提高他們自身的交往能力。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說:“示范院校的高樓大廈代表不了職業教育的質量水平,讓學生站得更加陽光和自信才真正做到了職業教育的脫胎換骨?!爆F在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不僅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而且從政策上予以種種扶持,中職院校應該抓住發展機遇,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讓我們的學生更加陽光和自信。
參考文獻:
[1]崔保安,滕春瑛.中國教育發展與改革[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
[2]白淑蘭,馮君南,滕春瑛.教育創新與科學發展[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
[3]呂海琴.中專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J].中國醫療前沿,2010,(4).
[4]鄧鼎森,朱啟華.探討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
近年來,律師業內對加強律師文化建設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上來認識,對什么是律師文化、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律師文化以及律師文化建設的功能及建設途徑等諸多方面均多有探討,見仁見智、各抒己見,呈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作為律師事務所管理者的出資合作人,想結合我所辦所14年的實踐,談些體會和看法,以求教于諸位同仁。
一、律師文化及內涵
業界對于什么是律師事務所文化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我認為,律師文化應是律師事務所的整體價值觀,或曰是律師事務所的價值追求、基本信仰,或曰你的辦所方向是什么,你想把你的律師事務所塑造成一個什么樣的律師事務所,她是律師事務所的精神愿景。正是有了她,才使得律師事務所的發展有內在的原動力,這種原動力對外決定律師事務所的社會形象及社會對律師事務所的認可度和美譽度,對內則是律師事務所的“魂”,她具有導向、凝聚、激勵、規范、輔射等作用,這是一個層次的涵義;其次,正是有了前一個層次的價值追求,那么,就產生了為這個價值追求服務的各種關系的處理原則和方法。諸如,如何處理律師事務所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律師事務所如何處理與客戶的關系;如何處理與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的關系;如何處理與主管司法行政機關的關系等等。這些關系的處理原則和方式構成了事務所的文化的基礎。與這一個層次相關的還有諸如:律師事務所如何決策,如何構建制度,如何處理好分配關系,如何進行硬件建設,如何整合團隊等等,這些均系律師事務所文化的基石。律師事務所正是有了這兩個層次的內涵,才使得律師事務所有了“魂”,成為律師團隊的精神支撐。
我們黃河律師事務所系1992年10月14日經過省司法廳批準成立的合作制律師事務所,是當時魯北幾個欠發達地區首家依司法部《合作制律師事務所試點方案》成立的合作律師事務所,當時的合作者價值追求是一致的,我們盡管當時是蹣跚學步,但剛剛學會走路的興奮與喜悅,使我們壯懷激烈,終于使我們邁出了興奮與艱難的一步,走上正軌.然而,事務所運行至1996年時,因在律師事務所的價值追求上,在如何理順決策機制,如何廣攬律師人才上出現了不同聲音,與黃河律師的定位不同者離去,同年,我所也為此改制為國辦所,改制后,因為有了編制,而使我所有效地解決了決策體制不順及招攬律師人才的困境,使我所迅速從低谷躍上坦途;2000年根據國務院、司法部及省廳的改制方案使我們又一次團結價值追求相同者,經過運行,終于找到了適合我所發展實際的途徑.而今,我們已經搬進了自己投資興建的5000平方米的辦公樓,住進了自己投資興建的宿舍樓,踐行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諾言,確立了“靠服務質量立本、靠專業能力立足、靠律師道德立業、靠團隊精神立所、靠律師文化立魂”的理念,朝著“高起點,規?;?、專業化、規范化、現代化律師事務所”的定位邁進!
二、律師文化建設的途徑
律師事務所文化建設的打造途徑上,我們認為,應通過以下途徑著重解決:
(一)強化律師事務所的團隊協作精神
律師事務所在解決了戰略選擇及價值定位后,下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團隊協作。經過歸納,我所把“靠團隊精神立所”作為我所的管理理念。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律師事務所是不可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的,也是不可能打造品牌所的。為此,我們一是在擬到我所工作的律師的選擇上,要求該執業律師必須認同“團隊”這樣的理念;二是貫徹“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從分配機制、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加以鞏固和確認,不能接納和認同這一理念的律師將被淘汰出局。從而形成“黃河律師因為有我存在而驕傲,我因為加盟黃河律師而自豪”的和諧局面!
(二)制定事務所中長期發展規劃
事務所應根據自身的主客觀條件,從文化建設、業務建設、制度建設、硬件建設、團隊構建、品牌建設等方面規劃自己。規劃的制定對于事務所發展具有導向作用。
(三)完善出資人隊伍決策機制
出資人隊伍是律師事務所的決策機構,也是事務所健康、快速運轉的關鍵。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輪流坐莊”模式或設置管理委員會的模式不利于營造團隊精神,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情況。我們的做法是,從內部制度上確立,根據出資數額行使表決權,而非采取一人一票的表決機制。出資人隊伍中主任有較多出資,從而擁有較多表決權,其它出資律師為事務所的業務骨干,也持有相應股份,行使相應表決權。這類機制的確立,能夠克服和避免原來我所1996年以前實行的一人一票,人人均可行使否決權的弊端。這樣,我所出資人隊伍呈現知識互補、能力迭加、性格包容、年齡呈階梯形的局面。這樣,使我們能夠在遇到各種市場變化時,既保證決定正確,又能快速反應。另外,我所還設立了“主任領導下的部室主任會議”這一執行機構,以確保事務所的各類決策能夠
落實。我所設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勞動及行政、賠償、房地產、行政辦公室,相互協作,各盡其職,保障了事務所內部的日常運行。正是有了這些機制,避免了“內耗”,為包括各位律師在內的全體律師及行政輔助人員搭建起了事業發展的平臺,各位律師能征善戰、長袖善舞,為社會提供著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
(四)事務所內部管理機制的能量釋放和約束機制
律師文化建設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通過規范行為、強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逐步達到事務所所追求的價值目標。
首先,在內部管理機制的能量釋放上(1)實行綜合目標考核機制。這種機制,除了業務收費數量考核外,還考核律師的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及律師遵守內部規章制度情況;同時,還考核律師的服務質量及誠信態度,以綜合考核。(2)實行全員勞動保險和醫療保險,以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3)建立內部靈活的教育機制。周六例會貫徹始終,且會議形式靈活多樣,或業務學習,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個題目,大家均自由發言,既教育了律師,統一了思想,加深對事務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發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現許多“金點子”,從而為事務所文化執行打下良好基礎。正是有了這些機制,律師及員工的積極性得以釋放,從面提升了律師事務所的競爭力。
其次,強化內部管理的約束機制。這種機制的建立旨在確保事務所整個系統運行合理有序,以實現事務所各種行為合規。業務管理上,應確保從立案、案中到案結均有機制保障。立案時,嚴把案件質量關,把那些有利益沖突的或可能導致事務所信譽受損的案件(或事務)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給事務所帶來執業風險的情形予以消滅。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沖實審查規則、風險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務所在立案機制有序進行;案件(事務)中間的約束,通過事務所業務指導委員會及案件討論匯報制度,以確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務的質量。事后的監督,我們設立了“律師責任賠償委員會”及“社會監督員制度”強化投訴查處及社會監督。這些機制的建立,強化了事務所內部的約束機制,使事務所健康有序運行。
(五)強化事務所各種關系的處理
事務所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處理方方面面的關系,這些方方面面關系的處理原則和方式構成了事務所的文化的基礎。為此,在如何處理各種關系上體現著事務所的文化,舉手投足、言談話語間無不體現事務所文化的積淀。
第一,在內部律師與律師之間、律師與員工之間關系的處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驕傲”是我們的價值追求。
第二,在處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上,秉承“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追求”,“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的原則,本著做客戶的忠實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務,為客戶接受、信賴、贊許,以展現律師事務所的執業精神。
第三,在處理與同行的關系上,強調“競爭、合作、共贏”。我們的理念是“靠服務質量立本、靠專業能力立足”,以過硬的服務質量和社會信服的專業能力去競爭,不抵毀同行,挖他人墻角。在這個基礎上,與同行建立合作,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
第四,在與司法機關及行政執法機關的處理上,本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不亢不卑,據理力爭,盡最大可能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第五,在與司法行政機關的關系處理上,按照“管理、監督”的四字方針,自覺服務從其管理監督,從而為事務所發展創造好的外部環境。
第六,在本所出資律師人之間的關系處理上,充分發揚民主,強調“會上充分爭論,會后執行統一決定”的原則,按照議事規則議事,避免“亂彈琴”,“調子”不統一損害事務所形象的情況發生。
人們常說“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立足現在,謀劃將來,將事務所置于整個社會大背景中追求自身在價值,按著自己的專業定位、確立的發展目標,理順好內部關系和外部發展環境,才會以使事務所有著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六)積極打造事務所品牌形象,提高事務所的競爭力
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應是事務所有著社會認可的品牌形象,這也是一間事務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要想使事務所具有品牌形象,必須使律師事務所有著良好的文化底蘊。為此,須做到(1)除了前述第四個方面,要處理好六個方面關系外;還得(2)倡導“誠信、質量、責任;專注、專業、專心”這樣的服務理念。通過專業、優質的服務使客戶心理上具有歸屬感和依賴感,從而提高客戶的忠誠度;(3)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律師事務所。不斷通過做好每一起案件,認真解答每一次來訪贏得客戶信賴;通過精雕細琢律師的每件文書,如訴狀、答辯狀、辯護詞、詞等來展現你的執業精神;通過律師每一次的展現機會,譬如,你的博客、你的論文、你的出庭等展示律師事務所的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體現事務所的文化。(4)要關注社會的評價。來自客戶的評價非常關鍵,要及時消除負面評價。對客戶的投訴應認真查處,做到件件都要處理好,以防止不良影響。
律師事務所文化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過程,律師事務所戰略的選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清晰可辨的,律師事務所外部關系的處理及品牌形象的確立也非一成不變的。我認為,律師事務所的文化建設應立足本所實際,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情況,精心經營、全力營造、扎實推進,以形成既符合律師規范要求,又符合本所發展實際的事務所文化。我所將秉行“高起點,規模化、專業化、規范化、現代化律師事務所”的總體目標,按照“靠服務質量立本、靠專業能力立足、靠律師道德立業、靠團隊精神立所、靠律師文化立魂”的價值追求,不斷豐富和發展事務所的文化內涵,為律師業形成良好的文化盡我們的綿帛之力。
《建立適合律師事務所自身發展實際的律師文化的幾點探討》來源于,歡迎閱讀建立適合律師事務所自身發展實際的律師文化的幾點探討。
落實。我所設立的公司、金融、民商、刑事、勞動及行政、賠償、房地產、行政辦公室,相互協作,各盡其職,保障了事務所內部的日常運行。正是有了這些機制,避免了“內耗”,為包括各位律師在內的全體律師及行政輔助人員搭建起了事業發展的平臺,各位律師能征善戰、長袖善舞,為社會提供著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
(四)事務所內部管理機制的能量釋放和約束機制
律師文化建設不能也不可能停留在口頭上,必須通過規范行為、強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逐步達到事務所所追求的價值目標。
首先,在內部管理機制的能量釋放上(1)實行綜合目標考核機制。這種機制,除了業務收費數量考核外,還考核律師的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及律師遵守內部規章制度情況;同時,還考核律師的服務質量及誠信態度,以綜合考核。(2)實行全員勞動保險和醫療保險,以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3)建立內部靈活的教育機制。周六例會貫徹始終,且會議形式靈活多樣,或業務學習,但更多的是有的放矢提出一個題目,大家均自由發言,既教育了律師,統一了思想,加深對事務所理念的理解,又有可能崩發出一些思想火花,出現許多“金點子”,從而為事務所文化執行打下良好基礎。正是有了這些機制,律師及員工的積極性得以釋放,從面提升了律師事務所的競爭力。
其次,強化內部管理的約束機制。這種機制的建立旨在確保事務所整個系統運行合理有序,以實現事務所各種行為合規。業務管理上,應確保從立案、案中到案結均有機制保障。立案時,嚴把案件質量關,把那些有利益沖突的或可能導致事務所信譽受損的案件(或事務)排除掉,也使那些可能給事務所帶來執業風險的情形予以消滅。為此,立案制度、接待制度、利益沖實審查規則、風險提示制度等的建立使事務所在立案機制有序進行;案件(事務)中間的約束,通過事務所業務指導委員會及案件討論匯報制度,以確保案件或其它法律事務的質量。事后的監督,我們設立了“律師責任賠償委員會”及“社會監督員制度”強化投訴查處及社會監督。這些機制的建立,強化了事務所內部的約束機制,使事務所健康有序運行。
(五)強化事務所各種關系的處理
事務所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處理方方面面的關系,這些方方面面關系的處理原則和方式構成了事務所的文化的基礎。為此,在如何處理各種關系上體現著事務所的文化,舉手投足、言談話語間無不體現事務所文化的積淀。
第一,在內部律師與律師之間、律師與員工之間關系的處理上,建立兄弟姐妹般的友情,“你的成功,我的驕傲”是我們的價值追求。
第二,在處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上,秉承“客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追求”,“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的原則,本著做客戶的忠實法律代表,以良好的服務,為客戶接受、信賴、贊許,以展現律師事務所的執業精神。
第三,在處理與同行的關系上,強調“競爭、合作、共贏”。我們的理念是“靠服務質量立本、靠專業能力立足”,以過硬的服務質量和社會信服的專業能力去競爭,不抵毀同行,挖他人墻角。在這個基礎上,與同行建立合作,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
第四,在與司法機關及行政執法機關的處理上,本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不亢不卑,據理力爭,盡最大可能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第五,在與司法行政機關的關系處理上,按照“管理、監督”的四字方針,自覺服務從其管理監督,從而為事務所發展創造好的外部環境。
第六,在本所出資律師人之間的關系處理上,充分發揚民主,強調“會上充分爭論,會后執行統一決定”的原則,按照議事規則議事,避免“亂彈琴”,“調子”不統一損害事務所形象的情況發生。
人們常說“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立足現在,謀劃將來,將事務所置于整個社會大背景中追求自身在價值,按著自己的專業定位、確立的發展目標,理順好內部關系和外部發展環境,才會以使事務所有著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六)積極打造事務所品牌形象,提高事務所的競爭力
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應是事務所有著社會認可的品牌形象,這也是一間事務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要想使事務所具有品牌形象,必須使律師事務所有著良好的文化底蘊。為此,須做到(1)除了前述第四個方面,要處理好六個方面關系外;還得(2)倡導“誠信、質量、責任;專注、專業、專心”這樣的服務理念。通過專業、優質的服務使客戶心理上具有歸屬感和依賴感,從而提高客戶的忠誠度;(3)多渠道、全方位推介律師事務所。不斷通過做好每一起案件,認真解答每一次來訪贏得客戶信賴;通過精雕細琢律師的每件文書,如訴狀、答辯狀、辯護詞、詞等來展現你的執業精神;通過律師每一次的展現機會,譬如,你的博客、你的論文、你的出庭等展示律師事務所的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體現事務所的文化。(4)要關注社會的評價。來自客戶的評價非常關鍵,要及時消除負面評價。對客戶的投訴應認真查處,做到件件都要處理好,以防止不良影響。
關鍵詞:校園文化;教師;地位;角色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9-0104-01一般來講,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諸方面,近年來,我國的大學也由邊緣地帶走向中心,各項改革使大學成為學科健全、人才濟濟的真正意義上的高等學院,高校對社會的影響也愈來愈強,全國各大院校都在大力倡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濃厚學校文化氛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實現高等教育的目的,就必須重視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教師也應該更好地承擔自己的角色。
一、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全體成員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念和意義體系,在全體成員創造它的同時又塑造了包括教師、學生在內的群體。教師作為校園人的組成部分,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接受因素的影響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教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師集體的共同教育觀念、價值觀、優良的作風、高尚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教育合力。
教師是高校校園中最穩定的構成部分。數量上,教師雖然比學生少,但是校園文化具有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教師的作用是關鍵。教師的言行舉止,教書育人的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是難以撼動的。教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肩負著傳授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完善學生人格的使命。“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自身行為的道德規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影響社會,相對于學生,教師的這種影響力明顯占主導地位。教師的人格魅力、一言一行代表著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一所大學像不像大學,關鍵不在于高樓,在于有沒有大師,而大師的產生必須以深厚的文化素養為基礎。一所學校的大師、知名學者和教授,在學生中容易樹立很高的威信,在校外的知名度也很大,如果高校能充分發揮“教授治學”的作用,對學校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教師對學校和學生負責,各專業教師都要通過課堂、實驗室等傳授知識,以自己所學所知為學校和社會培養人才。另一方面,不同職務的教師分工不同,作為學校行政人員的教師,在校園文化中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他們主要負責:新生來校報到、學生的報名注冊、成績查詢、日常事務辦理、畢業離校等手續辦理,可以說學生成長和日常管理的每一步都需要學校機關處室和各學院行政人員協調和配合,這些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及言行舉止直接體現了學校的精神風貌和層次水平,是校園文化建設中需要特別引起重視和強調的部分。
二、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應該擔任的角色
1.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需承擔學術文化建設的責任
高校文化建設中的學術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專業知識的傳授,科學研究、科學探索和創新等方面。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教師教授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啟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在高年級時,基于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通過實踐教學和科研工作,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中國計量學院在教學科研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施了“本碩創新”計劃,本科生從大三開始跟著本校導師做科研,考上研究生后,跟著導師進一步深入科研和學術領域,本科生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后直接被國外高校錄取繼續攻讀研究生,優秀研究生的論文水平達到國內教授級水平。這些都是教師潛心育人的成果。
教育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需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不是立竿見影的工程,它需要的是“潤物細無聲”的用心、細心和耐心。目前多數高校針對教師的考核機制,重科研輕教學,這不利于教師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學上,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年終考核,平時忙于做科研課題、寫論文,培養學生的精力非常有限。鑒于此,高校也應給教師提供最利于培養人才的環境,為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而努力。
2.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需承擔德育文化建設的責任
為人師表者,除了必須具備豐富的學識和技巧,還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如果說,傳道授業解惑是對一個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優秀的教師是此基礎上還要能言傳身教。而一流的教師更是要在上述基礎上能啟迪學生心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學生畢業后對學校和教師的感念。2010年1月,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宣布,耶魯大學2002屆畢業生張磊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8888萬美元。據張磊自己說“耶魯管理學院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一點也不夸張。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金融或企業家精神,還有給予的精神?!?/p>
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師德建設一直是很重要的部分,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中第一部分“進一步明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指出,校園文化建設“以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第二部分“扎實推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更是用了較大篇幅闡述教風、學風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所謂教書育人,育人是比教書更為重要的部分。
3.教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需承擔主動引導的責任
(1)教師需要明確自身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同時,教師還需要在不同的場合承擔起主動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的任務。在一些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好像只是黨委領導、輔導員組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組織實施,以為開幾次會,請幾個名人或教授做幾場講座,搞幾個大的學生活動等就能把校園文化搞好了。有意無意地把一線教師放在一邊。另外,在學生工作中,多數學生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度不夠,不是他們不想參加,而是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參與。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主動出擊,以閱歷學識開導和鼓勵學生,讓他們明白高校文化建設對學生自身和學校的意義。
(2)教師要把學校校訓貫穿于教學科研活動中。校訓是大學文化與精神的標識,是大學管理制度的價值基礎,是引導大學教師科研、教學的行動指南。具有代表性的校訓,如:普林斯頓大學的“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麻省理工學院的“理論與實踐并重”,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浙江大學的“求是創新”;等等。中國計量學院的校訓是“計量立校、標準立人、質量立業”,通過將計量的檢測、監管、評價、考核等功能運用于學校管理,形成學校嚴格嚴謹的管理理念,增強全校師生的標準意識和質量意識。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做人講原則”、“做事講規范”;以“質量第一”為從業守則,為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都是依靠教師去實現。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不斷加強自身專業學術風范和思想道德風范,各條戰線的教師要互相配合,潛心育人。以教師為主體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必能開創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孟海.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校文化品位[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2]卞亞琴,岳奎.高校院系文化的內容體系和特征探析[J].教育理論,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