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5 01:0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技巧
在中學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具備相當的文化基礎與知識儲備,所以,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應共同關注文化知識的拓展與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運用的閱讀教學技巧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中學語文教師需要采用靈活多樣、新穎有效的閱讀教學技巧,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
首先,教學觀念過于保守,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受到中考升學考試的壓力,不少教師無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大多都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閱讀教學的方式不夠靈活,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教學方式沒有運用,影響教學效果。其次,教學目標不夠科學合理,部分中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不能做到認真負責,在備課環節不夠充分,對教材分析和研究得不夠透徹,閱讀教學目標設定的比較隨意,導致教學目標不合理,難以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再次,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只注重講解教材內容,盲目的傳授閱讀技巧和方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體驗,使閱讀教學乏味枯燥,而且部分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有限,使用的教學方式較少。
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技巧
(一)明確閱讀目標,給予及時評價。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首先應為學生制定一個的明確的閱讀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閱讀課文短文,并給予他們及時的評價,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點評,充分顯示出教師對他們的關愛。朗讀作為閱讀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方法,是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的有效途徑,中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導讀,引導他們正確朗讀文章,體會作者融入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領悟短文的中心思想與核心主旨。學生在朗讀之前,教師應結合具體的課文內容,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制定一個合理的朗讀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其閱讀熱情和興趣。另外,當學生閱讀完語文課文之后,教師應及時評價他們的閱讀效果,促進其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保證閱讀時間,尊重學生個性。中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會遇到這樣一個現象,讓學生對語文課文進行自由閱讀,保證字詞發音準確,但是給予他們的閱讀時間不足,導致閱讀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而已。所以,教師要想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需要為學生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解文字語言的含義,培養其感受能力。教師在保證學生擁有充分閱讀語文課文時間的同時,應注重他們的閱讀過程,要注重閱讀效果,不能只是表面過形式,而是需要采用一些方法來說判斷學生是否閱讀完畢,諸如,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完之后向教師示意。另外,中學生在閱讀語文課文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的發揮,寬容對待每一位學生,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包括自由讀、男女對讀、對話讀或集體讀等。
(三)強化課堂交流,提升閱讀效果?;咏虒W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和常用技巧,在中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強化課堂交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通過他人的講述,使他們閱讀收獲進行互相分享,以此提高所有學生的知識積累與閱讀儲備,進而提升閱讀效果。在中學語文閱讀課堂交流中,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內容,可以是課內,也可以是課外,自由選擇主題,為其他同學分析自己的閱讀收獲,讓他們在不直接進行閱讀的情況下,獲得對書籍的大體了解,從而便捷的獲取知識。另外,中學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他們在討論過程中的主題和表現,進行評價,在活躍的交流氛圍中,促使他們的思維拓展,加強學生對部分文學知識的記憶,通過學生的自主努力強化閱讀效果。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近年來新課程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創新。改革提高了閱讀教學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大閱讀教學的力度。本文通過研究中學語文閱讀,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進行創新。
一、閱讀教學在語文中的作用
中學的語文教學,教師利用閱讀,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學生思維的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三觀。這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閱讀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精神的食量,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精神動力。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教師要對閱讀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述,做到循循善誘地啟發學生,利用閱讀中的精華知識和道理豐富學生心靈,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樹立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經驗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能力,特別是一些經驗較少的年輕教師,會出現以下問題。第一,教師在課堂上以個人教學為中心,忽略學生的參與度,學生開始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傳統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授占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教師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這種教學使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缺少主觀能動性,其天賦也被逐漸抹殺。第二,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以個人講授代替學生閱讀的情況。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通常在課堂上只注重個人講授,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發揮。第三,部分教師認為,閱讀課重要的任務是教師的精講和學生的多練。教師認為通過個人的精講和學生的多練,能夠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的能力。但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對文章本身的閱讀,同時也忽略了學生閱讀的積累,成為一種單純的技術訓練。這種教學方法違背了閱讀教學的目的,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閱讀教學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占有著很大的比重。閱讀教學是綜合運用多種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反映。教師要做好閱讀教學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受到知識的熏陶。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因材施教
教師要根據自己任課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便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要以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學生的個人能力,還有學生的內在需要為出發點,通過閱讀
教學,擴大學生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思維和
視野。
2.結合現實教學的需要
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還要結合教學大V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學習,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閱讀水平。將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教師的點撥相結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3.進行目的性閱讀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引導學生,實行目的性教學。教師可以總結出系統的解題的方法,明確解題思路,使學生的答題方法朝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明確的閱讀目的。
4.建立合作平臺
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里,學生可以互相交流,溝通想法。在這個平臺,教師負責組織,并進行適時的引導,構建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平臺要以學生為主體,發言的權利留給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提出意見,表明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再進行評價。教師從主體變成客體,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平臺讓學生自由發言,共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中學語文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能力的提高起著很主要的作用,教師要充分重視起來。我們要不斷地發現更好的教學方法,大膽創新,與時俱進,提高教學能力。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3)02-0150-01
語文是承載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工具,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教會學生以語言為工具,自由地、廣泛地吸取思想,擴充知識,接受人類的認識成果。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要接受和處理的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是應付不了的。所以,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基礎的基礎。
一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分析
1.教師教學模式落后,違背教學規律。
閱讀課最流行的程式就是:教師首先對課文進行劃段分層,剖析講解,然后歸納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初看上去,這種教學方式好象從易到難,逐步深入,由點到面,很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實質上這種程式不但造成了課堂教學的呆板僵化,阻礙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而且從閱讀心理的角度來說,這種程式忽視了讓學生整體地感知、體味課文,使學生缺少整體印象。結果,學生雖然學了很多課文,但當自己面對一個完整的閱讀材料時,就很難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和分析。
2.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往往不自覺的在課堂上盡可能地把課文分析講解得足夠細致、足夠透徹,唯恐有絲毫的遺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性,等到他們自己接觸到閱讀材料的時候,就機械呆板的按部就班地分析課文。而在如今,開放性題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加強的大環境下,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必然面臨更大的考驗。對于此方面能力的缺失,如果簡單地歸之于學生閱讀能力太差,而盡量加大訓練的力度,必然使學生事倍功半,閱讀能力也難以提高。
二 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
1.轉變教學觀念,大力倡導開創思維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法”。
研究性閱讀教學法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①主動積極,樂于探索;②潛心研究,獨立思考;③知疑問難,互動合作;④善于發現,注重總結。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向教師提問特別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并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
研究性閱讀教學法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發展,教師由主宰課堂到主導課堂,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變革。因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做通才教師,而不是只懂語文。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自我全面發展;②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質疑問題的隨機性,使教學過程可能出現不可預知性,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還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機智敏捷的反應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③教師不應是知識的倉庫、權威和真理的裁判官,而應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伙伴;④要樂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樂于學習和運用新的教學設備(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樂于把閱讀教學與現實社會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2.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習慣。
偉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一貫認為:語文教育就是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這一點可從那些語文成績優秀學生身上發現規律,他們都具有自主讀書的習慣。一般來說他們都有上課前預習課文,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抓住課文的重點,摘抄名言名句,記讀書筆記,使用工具書和參考書等等習慣,這些習慣還不足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學生的眼界僅局限于課本,哪怕把課文啃得一字不剩,背得滾瓜爛熟,那語文成績也未必上得去。所以堅持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前提,并終身受益。在這里筆者認為: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首先離不開教師的循循善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與學生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養成計劃;其次離不開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領悟和堅持。
3.在中學語文閱讀中嘗試情感教學。
有些閱讀材料中的情境,無論是地域還是時間,學生往往很難進入到情境中去。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善于運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情緒氣氛,感染學生情緒,拉近作者和學生的情感距離,發生情感共鳴。針對此種情況,筆者創設以下情境法:
(1)背景情境法。
有些課文,因學生不了解課文寫作背景或相關歷史,學生很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這時可通過介紹背景來創設情境。如筆者教《故都的秋》一文時,只有讓學生先了解郁達夫生平簡歷,了解到作者當時正身處日寇進逼華北的危急時代,才能領悟作者筆下故都的秋色中所流露出的深沉的憂慮和孤獨之情,是源于作者滿懷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生活情境法。
通過教師引導,利用教材中人物的不同性格,讓學生以某種特定的身份去投入課文的研讀,并運用自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生活中固有的情感,深入領會課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使教材與生活達到和諧統一。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時候,不妨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如果是你在夏夜去欣賞月色下的荷塘,你會有怎樣的體會?”教《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如果你當時在參觀游行大典的人群中,你會怎么樣呢?”
(3)古詩情境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 閱讀 教學 作用
一、正確理解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
閱讀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就是沒有風。閱讀就總是獨立地在知識海洋里航行?!本烤谷绾胃愫弥袑W語文的閱讀教學呢?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強調閱讀主體的適應過程與理解能力,運用分解、剝離手段,對閱讀對象的信息進行識別區分,達到正確感悟的效果。教師應主要圍繞讀什么、怎么讀的問題來面對學生給予藝術的輔導。談到閱讀,往往會有種錯誤的認識,以為只有自由讀書才叫閱讀,以為只有課外書才叫閱讀,其實構成閱讀的材料,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內容。課外閱讀只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補充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的不足。 因此,我們應該既注重對教材的閱讀欣賞,同時也應該放開視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時政文章,讓他們對各種文學樣式均有所涉獵,對世界各地的自然風貌及風土人情有所了解。這樣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但是,閱讀是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它是閱讀者對材料進行篩選,進行加工的過程,在閱讀中如果缺乏系統性指導,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在進行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
二、合理啟發閱讀教學的思維方式
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這種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兩個基本角度。閱讀時,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或從內容來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從作品形式來欣賞作品,獲取信息??傊喿x的目的性明確,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不至于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為活動。正確的方法是閱讀效果的保證。不同作品會有不同的側重點,記敘文有“六要素”閱讀法,散文有“四要點”閱讀法,小說有“三要素”閱讀法。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閱讀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三、重點夯實閱讀教學的語感基礎
以讀帶說,提高口頭表達能力?,F代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并不理想。這主要表現在詞匯的相對貧乏和語言組織缺乏嚴密邏輯思路方面,語言材料顯得零亂不堪。通過閱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獲取并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規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現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是一個優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貫主張以讀帶說,充分使每個學生“站出來”、“說開來”,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適量的閱讀,然后根據閱讀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兩句。另外還可以根據教材的情節編寫故事,自編自演,或者結合時事展開辯論、討論、演講比賽,使學生在不斷的語言運用中,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強化訓練閱讀教學的讀寫技能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3-0053
語文課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課中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進一步鍛煉、培養寫作的技能。在新課標要求下,閱讀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學生和閱讀材料互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能力、方法、習慣等一系列目標的課內閱讀教學。
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參與到閱讀教學之中,抓好“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抓好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無疑對優化學生的思維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要通過粗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也要從作者的思路入手,弄清作者運用了哪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作者有什么表達意圖。正如葉圣陶所說:“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絕不亂走的。”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背影”這條線索,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那么文中通過“父親的背影”飽含著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以及強烈的思念之情,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要通過閱讀課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可以說是作者情感的結晶,無論它是以抒情為主,還是以寫景或敘事為主,都或多或少地滲透著作者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例如教學法國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課》,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文中感受到文章洋溢的愛國主義感情,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初讀課文如果受到了一定的感染,激發起一定的情感體驗,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情緒氛圍,對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將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要通過讀課文了解文章的框架??蚣苁俏恼滤枷雰热萁Y構的外在表現形式,把握住文章的框架就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基本面貌。筆者在教學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文章分成兩部分,即“百草園”為一部分,“三味書屋”為一部分,這樣框架分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熱愛和眷戀,對“三味書屋”枯燥呆板的生活及陳舊的封建教育的厭惡之情。了解了文章的框架,也便于學生記住文章的內容。
“提問設計”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有許多問題暴露了出來。往往是一堂課提出的問題滿天飛,課堂氣氛十分熱鬧,但是對課文的主旨、內涵卻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問題過多,導致學生很難從文章中篩選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針對這些問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學會虛擬提問,引導學生的求知欲;注重提問的啟發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突出重點和中心,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形成師生互問氛圍,平等提問。當然,讓學生提問也要把握好“度”。教師要把握住課文的主旨要求,力求避免干預學生的思維,但是也應該根據主旨要求適當作一些導引,使學生的提問既能突出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也有利于課文主旨的把握,更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人為限制阻礙學生思維的創新。
建立閱讀教學常規就是要制約學生的閱讀行為,使正確的閱讀行為得到重復練習,得到強化、趨于穩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習慣成自然”。良好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而教師應長期堅持這些閱讀教學常規,嚴格要求學生堅持不懈地實踐。另外,還應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時間加強課外閱讀??捎山處熤付ㄗx書篇目,也可由學生自由選擇有益的書閱讀。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 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形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1]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踐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當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主體意識,是課堂教學的主攻方向。因此,閱讀教學,就是要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
一、自主學習的實踐
新課標明確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薄皩W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痹陂喿x實踐中,我們要探索自主學習法。
1. 自主學習要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
興趣是尋求知識的動力,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探索,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學生只有始終對所學內容感興趣,讓其情感活動伴隨閱讀過程,才能有效地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例如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激情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興趣。
2. 課外的自主學習初探。
課前,要求學生超前自學,讓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根據預習提示自學課文,運用工具書自查生字,新詞,這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尤為重要。不僅能讓學生初步讀懂課文,理解課文,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擴展了學生的分析辨別能力。養成了這種超前自學的習慣,以后的閱讀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課堂的自主學習實踐。
閱讀要改變以往那種傳統的由老師安排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的模式,理解課文要堅決改變用大量時間去分析課文內容,老師講,學生記的填鴨式教學,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主能力,走出“串講串問”模式。在學習中,要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對課文情感的理解,也要強調主觀意識,還要善于激疑,巧留空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讓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學習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例如在教學《外國詩兩首》中的《夜》時,我就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想不到學生的花樣還真多。有的選了讀詩,有的選了改寫詩,把詩改成了“月下靜悠悠,小溪慢慢流。鶯歌歡唱歇,銀裝素夜裹”這樣,學生各得其所,積極性大有提高。在自學完了之后,探討每一節詩意時,我沒有作一一分析,而是讓學生想象,描繪自己的畫面。同學們的思維打開了,想到了“閨土刺猹,月下行船看社戲……”不僅豐富了想象,也對以往的課文作了鞏固。這下子學生的興趣可濃了,連班里成績最差的學生就寫出了“暮降西邊紅”的佳句,從整體上提高了語文素養。
二、探索創新學習
俗話說“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彪y的就是讓學生形成創造的意識,能創造,會創造。我個人認為,在前面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也是探討閱讀學習的方法。其實,從細微上講,各種類型的文章,各個學校教學的差異,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千差萬別,學習方式不能單一地定為某種方法,要強調新式學習法,創新學習法。這里介紹幾種,僅供參考。
(1)登門檻技術法,可以培養低差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性,自信心。學生每天周而復始地面對每篇課文,有的可能早就頭疼了,那么就讓他們從小小的要求開始,如作是否喜歡閱讀的問卷調查開始,學生都能簡單地答出,等到將結果公布后,學生會發現喜歡閱讀的肯定要多,那么既然這樣,不喜歡的學生就會慢慢向喜歡的學生靠攏。再如寫作文,你要他寫千字文,不是把他給嚇倒了嗎,先要他列提綱,然后擴段,由段不就組成篇了嗎?這就是登門檻技術的應用。
(2)懷疑閱讀法,就是帶著懷疑所讀文章的完美性的觀點讀文章。用這種方法閱讀,不僅能促使人較為全面地考慮問題、掌握知識,而且能促使人較好地發揮出內在的創造潛能。為了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
下面就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陳述一些淺見。
第一,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它們的聯系,不要將它們割裂開來,不能把美育看成只是音樂、美術教師的事。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已如前所述,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將美育滲透于其中。在閱讀教學中,既要讓學生理解文段的內容,又要能領悟其文字中蘊涵的深意。美國現代作家海明威,把藝術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諸文字的東西是看得見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隱藏的內容則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這就是所謂的思想大于形象。換句話說,文字總是能提供比其他形象更多的意蘊。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
第二,反復閱讀,在誦讀中體情會意。前蘇聯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從小學到中學,有聲語言的閱讀訓練要求達到4000小時。誦讀,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閱讀方式,比其他閱讀方式更具強烈的感染力。從美學角度出發,只有通過欣賞,作品才能最后完成,欣賞本身就是對作品的再創造與再評價。誦讀者通過欣賞“進入”作品,產生心理感受、體驗、認識和評價,不斷地補充、豐富作品的形象。
第三,借助表演藝術。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藝術對人類而言是通向天堂的唯一鑰匙。”教學實踐表明,表演藝術是服務于閱讀教學的藝術手段中最具有可行性、便捷性和有效性的一種手段。通過表演藝術的運用,可以極大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進入到作品中,與作者身同感受,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熏陶,并受到了教育。
第四,借助影視藝術。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電影、電視的普及,影視藝術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突出。語文教學應正視和充分利用優點和長處,使其更好地為閱讀教學服務,并借此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據了解,有相當一部分的文學作品已改編成了電視、電影,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的電視電影,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進而領悟其中蘊含的美學意義。
第五,借助繪畫藝術。中國文學有著詩畫同源的歷史淵源,圖文并茂也一直為課文編寫者重視。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繪畫藝術,有助于變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在動手動腦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1、抓住重點,攻克難點,理解文章的中心。
第六,借助音樂藝術。音樂手段與閱讀教學有機地結合,能調動學生積極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1、用音樂導入課文。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作為導入課文的一種方法,有利于渲染一種嫉惡如仇、匡扶正義的氣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題思想。2、用音樂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高妙。如教《聽潮》時,播放有音樂伴奏的海潮聲音的磁帶,領略海潮的溫柔美和雄壯美,然后讓學生根據錄音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再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從而體會到用詞之準確、生動、形象。繼而讓學生在錄音中品讀課文,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學生得到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