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2 22:28: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地資源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土地管理;土地資源調查;土地資源評價;
前言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資源調查大致可以分為土地條件調查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兩種。土地條件調查又可以分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氣象、水文和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為主要對象的土地質量調查和以土地投入產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會經濟條件為主要對象的土地經濟因素調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類,以調查各類用地的分布、面積和利用狀況為主要內容。
土地管理中土地資源評價是在繼土地資源調查,解決了土地資源的類型、數量和分布之后,進而解決土地資源的質量問題。一個地區的土地資源的總量水平不僅取決于該地區的土地資源數量,而且還取決于它所擁有的土地資源的質量。通過土地資源評價,可以確定土地資源的潛力水平、土地資源的適宜性及其所能承載的數量等。
1土地管理中土地資源調查的流程及其目的
1.1土地資源調查的流程。土地資源調查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具有嚴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準備工作、外業調查、內業工作、檢查驗收等。
1.2土地資源調查的目的。進行土地資源調查的目的是國家為了系統掌握不同立地條件下土地資源的類型、質量、分布情況所采取的一項重要性工作,是土地資源利用、評價、開發、整理、保護等工作的一項前期工作。土地資源調查就是運用土地資源學知識,借助測繪制圖等手段,查清各類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發生的規律和相互關系,為綜合農業區劃、區域土地資源評價、國民經濟發展長遠規劃,以及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服務。
2 土地管理中土地資源調查的類型
2.1土地條件調查。土地條件調查是對土地的自然與經濟屬性的影響要素進行的調查,包括土壤、植被、地貌、地形、氣象、水文和水文地質,以及對土地的投入、產出、交通、區位等土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狀況進行的調查。目的是摸清土地分布的地學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土地的質量分布等,以滿足土地評價、估價及土地利用規劃等土地管理業務對土地質量指標的要求。也稱土地要素調查。主要包括兩方面的調查:一是土地自然條件,二是社會經濟條件調查。主要有土地的位置調查、氣候要素調查、地形與地貌要素的調查、水資源調查、土壤資源調查、生物要素調查、土地類型調查、社會經濟資料調查等內容。
2.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1)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按行政范圍分為全國、?。ㄊ小⒆灾螀^)、縣(自治州,自治縣)三級??h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一般以縣為單位進行。調查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大、中比例尺地形圖或航片、影像地圖,通過外業補測或調繪,將變化的地物界線轉繪到地形圖或影像地圖上,勾繪出土地所有單位和使用單位的界線,并以修繪后的地圖作為底圖,量算出各類土地面積。同時,將土地面積量算的成果,以鄉(或村)為單位,由下而上逐級匯總出各級行政管轄單位的土地總面積及各類土地面積。(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程序。①準備階段。包括圖紙資料的收集、儀器準備和人員組織等。其中準備底圖和弄清現有圖紙的利用價值是準備工作的關鍵。②外業階段。主要工作項目包括現場踏勘,航片判讀,調繪或地形圖補測,如標繪各級行政及土地使用單位以及各種土地類型的界線,修正變化的地物界線、實地丈量線狀地物(道路、渠道)的寬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來土地利用的動態變化等。調繪或補測工作應符合規程的精度要求。③內業階段。主要是將外業補測或航片調繪的內容轉繪到工作底圖上、根據底圖量算面積、編制土地利用現狀圖、編寫土地資源調查報告等。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儀器法、交會法、輻射網絡法、方格法等轉繪方法,按一定的技術要求把航片的調繪成果轉繪到地形圖上。量算面積的工作,在轉繪好的分幅底圖上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圖按行政區編繪,要能正確反映開展土地調查地區的各類土地的數量和分布,以及行政區劃和主要土地使用單位的界線。各類用地要用相應規定的圖式、注記表示。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主要成果有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面積統計表和土地調查報告等。
3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資源評價
3.1土地資源評價的分類。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土地的自然評價。土地的自然評價包括:(1)土地潛力評價。潛力評價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實踐方面的潛在能力。土地潛力評價是對于一個實際的地塊或一個評價單元的評價,主要以土地自然屬性的限制性作為依據,限制性是指對利用潛力施加不利影響的土地性質。土地潛力評價目前主要以美國土地潛力評價系統為代表。該系統分土地潛力級、土地潛力亞級和土地潛力單元三級;(2)土地適宜性評價。土地適宜性評價是評價土地對特定利用類型的適宜性的過程,是以對特定利用類型的適宜性為依據進行評價、分類和表述的。土地利用的適宜性與限制性是土地利用過程中正反兩個方面。土地適宜性評價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出版的《土地評價綱要》最具有代表性。FAO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分四級,即土地適宜性綱、土地適宜性級、土地適宜性亞級、土地適宜性單元;二是土地經濟評價。土地經濟評價是運用經濟指標對使用價值或價值進行評定,即依據土地經濟條件評定出土地的等級或價格,或通過對土地投入和產出分析,比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與效益,決定土地利用經濟可行性,從經濟效益方面確定土地的適宜性。
3.2土地資源評價的依據。土地資源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土地資源生產力的高低,但這個生產力又多是通過土地資源的適宜性和限制性間接表現出來的。(1)土地資源的生產力。土地生產力即土地的生物能力,它是土地資源的基本特性,也是土地資源評價的主要依據;(2)土地的適宜性。土地資源的適宜性就是指土地資源在一定條件下對發展某項生產或作為某種用途所提供的生態環境的適宜程度,這既與土地利用方式有關,又直接決定于生物的特點、更替及產量等。土地資源的適宜性一般又可以分為多宜性、雙宜性、單宜性和暫不適宜等幾種,且多是針對農林牧利用而言;(3)土地資源的限制性。土地資源的限制性又稱土地資源的局限性,它是與適宜性相對而言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資源在生產過程中發揮潛力的障礙因素。
結束語
土地是由地球陸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圍內的巖石、礦藏、土壤、水文、大氣和植被等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土地資源日趨緊缺,因此加強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是我國城市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周步國.務實創新,開創國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曹明德,黃東東.論土地資源生態補償[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7(3)
6月上中旬,市人大城環委的同志在常委會副主任張孝超的帶領下,深入到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采取現場察看、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等形式,對我市的《土地管理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對我市貫徹《土地管理法》情況的基本評價
現行《土地管理法》于1999年1月1日頒布實施以來,我市全面推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供給引導,制約需求的新機制,不斷推進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為實現“富民強市”和“三個率先”戰略目標提供了土地資源保障。
(一)土地利用規劃管理不斷加強。近年來,先后完成了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專項規劃修編工作,建立了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規劃數據庫;在規劃的指導下實行了用地供應計劃預報制度,加強了建設用地預審和計劃管理。
(二)土地市場建設不斷完善。一是實行了土地收購儲備制度,調控土地供需平衡。通過采取實物儲備,協議儲備和紅線儲備,收購儲備土地12780畝,支持了城市建設。二是實行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規范市場行為。2002年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實施以來,我市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入市率達到100%,有效實現了土地利用價值。三是實行了土地年租制度,盤活了存量土地資產。
(三)各類園區用地得以有效清理和規范。全市清查各類開發區(園區)14個,撤銷各縣(市)、區自行設立的工業園10個,核減了用地規模1878公頃,有效保護了國土資源。
(四)廢棄地的復墾整理趨勢較好。我市各級政府都建立了耕地開發專項資金,完成了市、縣、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的編制和報批工作,共實施國家級、省級、市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48個,爭取上級土地整理專項資金3千余萬元,去年以來,全市土地開發整理面積近2千公頃,新增耕地面積803公頃,做到了耕地占補平衡。
(五)農耕地拋荒現象得到控制。在大力扶農的前提下,農耕地拋荒得到控制,農民種田積極性有一定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違法占用耕地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表現為:有的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的需要,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約束,違法圈占耕地;有的村和鄉鎮認為集體土地可由自己作主,便以興建公益事業為由,擅自侵占耕地;有的村民在責任田內亂搭亂建,或挖池養魚,或改耕為林,使大量耕地遭受破壞。
(二)土地征用后農民補償安置政策難落實。據市國土資源部門清查反映,涉及要給農民土地補償的項目300余個,拖欠補償資金達2900余萬元。正是補償不及時,安置不到位,致使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無著落,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三)耕地集約利用水平不高。在農村,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盲目上馬小礦山、小冶煉,經濟效益低微,有的項目一建起就遭關停,有的只圈起圍墻便開始“曬太陽”,許多農民在責任田里建大宅,圍大院,造成大量耕地浪費。在城區,有的項目建設熱衷于外延擴張,不注重內涵挖潛,有的項目投資不大,但占用土地不少,土地粗放利用,集約化程度不高,造成有的土地利用率不高和大量城郊菜地面積減少。
三、建議
(一)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宣傳《土地管理法》和與土地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各級黨政領導的土地法制觀念和耕地資源憂患意識,明確對土地管理的權限和責任,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強化農民的土地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正確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確?;巨r田不受侵害。
(二)認真落實補償和安置政策,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和社會穩定。緊緊抓住國土資源部、監察部將在全國開展土地征用農民補償及安置政策執法監察的契機,對土地征用補償安置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認真清理檢查,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關鍵詞:社區地理課程資源;初中地理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79-01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式地理課堂”。為了落實這一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立足于教材,更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參與生活,充分開發利用各種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地理課程內容,開展形式多樣而又有效的地理教學,增添地理教學的活力。在種類紛雜的地理課程資源中,社區地理課程資源是最貼近學生、生動直觀的一種教學資源。那么,什么是社區地理課程資源?這種教學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又是如何應用的?
社區課程資源主要是指學校所在的社區環境中蘊含的具有地理教育教學價值的各種資源的總和,主要包括社區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景觀、民族風俗、語言文化、地理教育場館設施(天文臺、氣象站、科技館、博物館)等。社區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有助于教師將地理教學和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找到地理教學融入社會的突破口,增強地理教學的開放性,而且社區地理課程資源作為學生校內地理學習的延伸,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優化地理教學的實效性。社區地理課程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開發應用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引進來”,將社區地理課程資源與地理課堂教學進行整合
所謂“引進來”,就是開發社區中的各種未被利用的地理教育資源,結合教學的實際,將這些資源納入課程資源的范疇,并引進到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加以應用。
1、引進社區地理課程資源,整合初中地理教材
新版初中地理教材雖然文字精簡生動,圖片豐富直觀,但在信息時代,初中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多種多樣,學生個體認知差異很大,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僅僅運用地理教材中已有的這些知識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善于鉆研和篩選與初中地理教材內容有關的社區地理課程資源,比如學校周邊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地域景觀、民俗節慶等,并對其進行優化、合并、精簡,與地理教材進一步整合,把那些學生熟悉的地理生活情景作為教材中地理案例的補充,把社區生活中富有地理知識的圖片作為教材圖片的延伸,把社區活動中出現的含有地理元素的影像視頻作為無聲教材的拓展。社區地理資源與地理教材的整合,可使地理教材更貼近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時代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引進社區地理課程資源,優化初中地理課堂
在地理教材整合的基礎上,地理教師更要將這些與教材知識相關的內容或有一定聯結的社區課程資源引入到地理課堂中,讓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落實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地理課堂教學更生動有趣,使學生的地理學習更貼近生活,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
此外,通過引進社區地理課程資源,還可以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空間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的難度,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出現的疑難知識點,由表及里,化難為易,從而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比如學習《季風氣候顯著》一節,我國季風氣候的冬夏風向和特點學生難以理解,在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學校操場上樹立的國旗在冬季和夏季飄向是否一樣,結合西安冬、夏季風吹拂時的感受,從而理解冬夏季風的風向和特點,像這樣引入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環境,降低了教學難度,激起了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獲得自我發展。
二、“走出去”,利用社區地理課程資源構建開放性地理課堂
所謂“走出去”,即讓學生走出地理課堂,走出學校,利用社區地理課程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和地理研究性學習,構建“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使學生樹立科學的資源環境觀,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新課程要求教師構建開放性的地理課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生活實踐,探究身邊的地理問題。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理念,構建開放性地理課堂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校所在社區的實際情況,采用觀測、調查、參觀、查閱資料等形式,開發利用社區的自然地理環境、風土人情、地理教育場館、地域文化等資源,讓學生盡可能的走出課堂,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自主探究身邊的地理現象,親身體驗身邊的地理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當地的天氣、河流資源等組織學生進行氣象觀測和水文觀測,自主研究身邊的自然環境特點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增強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游覽社區內的自然風光,參觀社區名勝古跡和博物館、天文臺、氣象站等場館,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社區水資源、土地資源調查,社區民俗調查、社區災害調查等調查研究,通過搜集資料、設計調查問卷、撰寫調查報告或地理小論文,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邀請社區的地理專家、學者、環保達人等開展地理科普知識講座,豐富學生的地理課外生活,使地理知識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心中。
綜上所述,社區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樣,合理開發應用這些課程資源不僅能豐富地理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提高學生地理探究能力,促進地理教師的專業成長。由于社區地理課程資源繁雜,涉及面廣,在開發應用中,地理教師還要協調好學校、家庭、社會的關系,校內地理資源與校外地理課資源的關系,更好地整合社區地理課程資源,為初中地理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綱要
第一章項目總論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第六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第七章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十章財務效益、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章項目總論
總論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首章,要綜合敘述研究報告中各章節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結論,并對項目的可行與否提出最終建議,為可行性研究的審批提供方便??傉撜驴筛鶕椖康木唧w條件,參照下列內容編寫。
§1.1項目背景
§1.1.1項目名稱
企業或工程的全稱,應和項目建議書所列的名稱一致。
§1.1.2項目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系指負責項目籌建工作的單位(或稱建設單位),應注明單位的全稱和總負責人。
§1.1.3項目主管部門
注明項目所屬的主管部門?;蛩鶎偌瘓F、公司的名稱。中外合資項目應注明投資各方所屬部門。集團或公司的名稱、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國籍。
§1.1.4項目擬建地區、地點
§1.1.5承擔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單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單位協作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應注明各單位的名稱及其負責的工程名稱、總負責單位和負責人。如與國外咨詢機構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則應將承擔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單位名稱、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擔的工程、分工和協作關系等,分別說明。
§1.1.6研究工作依據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為依據的法規、文件、資料、要列出名稱、來源、日期。并將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這些法規、文件、資料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
(1)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的建設要求所下達的指令性文件;對項目承辦單位或可行性研究單位的請示報告的批復文件。
(2)可行性研究開始前已經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國家和擬建地區的工業建設政策、法令和法規。
(4)根據項目需要進行調查和收集的設計基礎資料。
§1.1.7研究工作概況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簡要說明項目在行業中的地位,該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生產力布局要求;項目擬建的理由與重要性。
(2)項目發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敘述項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進展概況,其中包括技術方案的優選原則、廠址選擇原則及成果、環境影響報告的撰寫情況、涉外工作的準備及進展情況等等,要求逐一簡要說明。
§1.2可行性研究結論
在可行性研究中,對項目的產品銷售、原料供應、生產規模、廠址技術方案、資金總額及籌措、項目的財務效益與國民經濟、社會效益等重大問題,都應得出明確的結論,本節需將對有關章節的研究結論作簡要敘述,并提出最終結論。
§1.2.1市場預測和項目規模
(1)市場需求量簡要分析。
(2)計劃銷售量、銷售方向。
(3)產品定價及銷售收入預測。
(4)項目擬建規模(包括分期建設規模)。
(5)主要產品及副產品品種和產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動力供應
(1)項目投產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輔助材料以及動力數量、規格、質量和來源。
(2)需用的主要工業產品和半成品的名稱、規格、需用量及來源等。
(3)進口原料、工業品的名稱、規格、年用量、來源及必要性。
§1.2.3廠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積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條件。
廢水、廢渣排放堆置條件。
§1.2.4項目工程技術方案
(1)項目范圍,即主要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生活設施內容。
(2)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技術。
(3)主要設備的來源,如需向國外引進,則簡要說明引進的國別、技術特點、型號等。
§1.2.5環境保護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主要治理設施及投資。
§1.2.6工廠組織及勞動定員
工廠組織形式和勞動制度。
全廠總定員及各類人員需要量。
勞動力來源。
§1.2.7項目建設進度
§1.2.8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1)項目所需總投資額。分別說明項目所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括投資方向調節稅、建設期利息)、流動資金總額,并按人民幣、外幣分別列出。
(2)資金來源。貸款額、貸款利率、償還條件。合資項目要分別列出中、外各方投資額、投資方式和投資方向。
§1.2.9項目財務和經濟評論
(1)項目總成本、單位成本。
(2)項目總收入,包括銷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盈虧平衡點等指標計算結果。
(4)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換匯(節匯)成本等指標計算結果。
§1.2.10項目綜合評價結論
§1.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在總論章中,可將研究報告各章節中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匯總,列出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使審批和決策者對項目全貌有一個綜合了解。
主要技術指標表根據項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產規模、全年生產數、全廠總定員,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額、全廠綜合能耗及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全廠占地面積、全員勞動生產率,年總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年總產值、年利稅總額、財務內部收益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
§1.4存在問題及建議
對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項目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解決的建議。
第二章項目背景和發展概況
這一部分主要應說明項目的發起過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發展過程、投資者的意向、投資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礎。為此,需將項目的提出背景與發展概況作系統地敘述。說明項目提出的背景、投資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經進行的工作情況及其成果、重要問題的決策和決策過程等情況。在敘述項目發展概況的同時,應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重點和問題。
§2.1項目提出的背景
§2.1.1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說明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分析項目是否符合這些宏觀經濟要求。
§2.1.2項目發起人和發起緣由
(1)寫明項目發起單位或發起人的全稱。如為中外合資項目,則要分別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冊國家、地址等詳細情況。
(2)提出項目的理由及投資意向,如資源豐富、產品市場前景好、出口換匯、該類產品可取得的優惠政策、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等。
§2.2項目發展概況
項目發展開礦指項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進行的工作情況。如:調查研究、試制試驗、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寫與審批過程、廠址初選工作以及籌辦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項。
§2.2.1已進行的調查研究項目及其成果
1、資源調查,包括原料、水資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調查。
2、市場調查,包括全國性和地區性市場情況調查;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供需趨勢調查。
3、社會公用設施調查,包括運輸條件、公用動力供應、生活福利設施等的調查。
4、擬建地區環境現狀資料的調查,包括擬建地區各種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狀況,大氣、水體、土壤等目前環境質量狀況等。說明環境現狀資料的取得途徑、提供單位、以及當地環保管理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取得的環境現狀資料及文件名稱。
§2.2.2試驗試制工作(項目)情況
已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試驗試制工作(項目)的名稱、內容及試驗結果。這些實驗包括建筑材料的試驗、擬采用的新工藝技術的試驗。對采用的新工藝技術必須有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證明。
§2.2.3廠址初勘和初步測量工作情況
(1)各個可供選擇的建設地區及廠址位置的初勘、測量、比選等工作情況。
(2)初步選擇意見和資料。
(3)遺留問題。
§2.2.4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提出及審批過程。
(2)項目建議書所附資料名稱。
(3)審批文件文號及其要點。
§2.3投資的必要性
一般從企業本身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及項目對宏觀經濟、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兩方面來說明投資的必要性。包括下面這些內容。
(1)企業獲得的利潤情況。
(2)企業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
(3)擴大生產能力,改變產品結構。
(4)采用新工藝,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
(5)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優越條件和競爭力。
(6)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稅收、提高就業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場分析與建設規模
市場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個項目,其生產規模的確定、技術的選擇、投資估算甚至廠址的選擇,都必須在市場需求情況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決,而且市場分析的結果,還可以決定產品的價格、銷售收入,最終影響的項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詳細闡述市場需求預測、價格分析,并確定建設規模。
§3.1市場調查
§3.1.1擬建項目產出物用途調查
本產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產品的用途,如果產品是工業基本原料,應分別說明本項目產品在主要使用行業的用途及單位消耗量。
產品經濟壽命期論述。調查本產品目前處于經濟壽命周期的哪一個階段,更新換代的可能時間。
§3.1.2產品現有生產能力調查
(1)本項目產品國內現有生產能力總量,現有生產能力開工率;主要生產廠家生產能力利用率。
(2)國內現有生活能力總量在本地區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3)本產品目前在建項目的生產能力及其在地區間的分布、數量與比例。
(4)已批擬開工建設項目的生產能力,預計投產年月。
在建設項目和已批待開工建設項目,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綜合生產能力,但卻是生產能力的組成部分。
§3.1.3產品產量及銷售量調查
(1)全國或地區目前的產量總數。
(2)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產量變化情況。
(3)本產品國內保有量與國外有關國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較,以了解國內保有量是多還是少,說明本產品市場需求滿足程度。
(4)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進口量及進口來源,主要來自哪些國家或地區;占國內生產量或銷售量的比例;進口產品的價格等。
(5)本產品一段時期以來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國內生產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國家或地區出口,出口產品的價格。
§3.1.4替代產品調查
(1)可替代本產品的產品性能、質量與本產品相比的優缺點。
(2)可替代產品的國內生產能力、產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價格分析。
(3)可替代產品進口可能性及價格。
§3.1.5產品價格調查
(1)產品的定價管理辦法,是由國家控制價格,還是由市場定價。
(2)產品銷售價格,價格變動趨勢,最高價格和最低價格出現的時間、原因。
§3.1.6國外市場調查
(1)產品國外的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
(2)國外主要生產廠的生產技術、生產能力、銷售量。
(3)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及其變動趨勢
(4)我國進口該種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的生產能力及變化趨勢。
§3.2市場預測
市場預測是市場調查在時間和空間商的延續,是利用市場調查所得到的信息資料,根據市場信息資料分析報告的結論,對本項目產品未來市場需求量及相關因素所進行的定量與定性的判斷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場預測的結論是制訂產品方案、確定項目建設規模所必須的依據。
§3.2.1國內市場需求預測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應對下述各項與市場預測有關的因素加以說明:
(1)本產品的消耗對象。
(2)本產品的消費條件。消費條件因產品特點性能而異,如汽車的消費需要具備相應的道路交通條件;電視機、電冰箱的消費需要有電等等。預測某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時,應將哪些不具備消費條件的消費領域從消費對象總量中剔除掉。
(3)本產品更新周期的特點,說明本產品有效經濟壽命的長短。
(4)可能出現的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5)本產品使用中可能產生的新用途。產品所用途的出現,意味著擴大了本產品的消費領域,擴大了市場需求容量。
根據以上分析,提出預測的本產品國內需求量及與現有生產能力的差距。
§3.2.2產品出口或進口替代分析
(1)替代進口分析。將本產品與目前進口產品從性能、重量、價格、配件、維修等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本產品的優勢和有利條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擬建項目的產品在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具備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的能力,則應考慮國外市場對本產品的需求。
分析國家對該種產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條件或鼓勵措施,該產品進口國的貿易政策,該產品出口流向,出口價格是否有利。
通過以上分析,預測本項目產品可能的替代進口量或出口量。
§3.2.3價格預測
進行產品價格預測,要考慮產品產量、質量、同類產品目前價格水平,還要分析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國家的物價政策變化、產品全社會供需變化等因素;產品降低生產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為擴大市場需采用的價格策略等,綜合以上因素,預測產品可能的銷售價格。
對擬增加出口的產品或替代進口產品,還要參照國際市場價格及變化趨勢定價,如產品外銷,應附有有關方面承諾外銷的意向書。
§3.3市場推銷戰略
在商品經濟環境中,企業不可能仍然依靠國家統購包銷完成銷售額。企業要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合適的銷售戰略,爭取擴大市場份額,穩定銷售價格,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市場推銷戰略進行相應研究。
§3.3.1推銷方式
(1)投資者分成。
(2)企業自銷。
(3)國家部分收購。
(4)經銷人代銷及代銷人情況分析。
§3.3.2推銷措施
(1)銷售和經銷機構的建立。
(2)銷售網點規劃。
(3)廣告及宣傳計劃。
(4)咨詢服務和售后維修措施。
§3.3.3促銷價格制度
促銷價格制定可根據市場銷售預測情況確定,一般用于產品投產初期,以較低價格、同等質量、優良的售后服務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投產初期產品以較低價格出售,會對銷售收入產生影響,因此價格制定要合理,并應采取相應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時期后,可根據產品銷售情況逐漸將產品價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產品銷售費用預測
產品銷售費用包括建立銷售機構、銷售網點、培訓銷售人員、產品廣告宣傳、咨詢及售后維修服務費用,在可行性研究中,應根據制定的產品銷售計劃,分別估算產品銷售費用。對某些產品,銷售費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計。
§3.4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3.4.1產品方案
(1)列出產品名稱。有多種產品時,應逐一列出主產品和主要副產品名稱。
(2)產品規格標準。說明產品規格、標準選擇依據。
§3.4.2建設規模
建設規模又叫設計生產能力,是指項目生產一定質量標準的產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實物單位或標準實物單位來計量。
(1)建設總規模。說明主要產品年產量,主要副產品年產量,主要設備裝置。
(2)主要生產車間的生產能力,生產線數量。
(3)說明項目經濟規模,不同規模下項目效益與費用的比較分析,說明本項目確定的建設規模的合理性。
(4)如果項目采用分期建設方法,應說明項目總規模、分期建設規模并說明分期建設的起止時期、各期建設的主要內容。
§3.5產品銷售收入預測
根據確定的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及預測的產品價格,可以估算產品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收入可以分別計算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年銷售總收入,并計算銷售收入和計算期內銷售總收入,銷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根據前面部門中關于產品方案與建設規模的論證和建議,在這一部分中按建議的產品方案和規模來研究資源、原料、燃料、動力等的需求和供應的可靠性;并對可供選擇的廠址作進一步技術與經濟比較,確定新廠址方案。
§4.1資源和原材料
§4.1.1資源評述
資源系指項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資源,如礦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資源等。項目所需資源的來源、數量、運輸方式、供應條件以及今后發展和開發趨勢等,均是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項目在有效期間所需資源及其來源的可靠性,應作深入調查和科學論證,并就下列內容進行說明分析:
(1)項目需用的資源名稱、經全國儲量委員會正式批準的儲量、品位、成分、產地或供應點。
(2)資源品位、成分與需用要求的適應性。
(3)資源開采方式。要說明自行開采、計劃供應、市場供應或合資開發等不同方式。
(4)本項目年最大需用量、資源的可能供應量及今后生產發展所需資源擴大供應的可能性。
(5)在已有資源不能滿足擬建項目生產規模需求時,提出相應的措施,如增加進口(說明國別、資源品位),調整建設規?;蚍制诮ㄔO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供應
(1)原材料、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及供應。
按項目的生產要求,分別敘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名稱、品種、規格、成分、質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儲運損耗量),并分別撰寫:
①原材料及主要輔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進口的原材料表。
說明進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來源有變化時的應變措施,分析預測原材料國產化前景及分年度國產化的提高幅度。
對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需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2)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的供應。燃料、動力及其它公用設施是指生產需用的煤、電、水、汽、氣、油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需說明生產所需燃料、動力及公用設施的數量和需由項目自建的種類和規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現有的燃料、動力數量。
①燃料品種的選擇,應說明其依據,如執行國家能源政策、適應地區條件、滿足生產特殊要求等。分別列出燃料需用量、來源、運輸方式,進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電力最大需用負荷、供電來源及其穩定性、需要自建電力設施和投資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應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設施。
④熱源及供熱要求。
⑤其它設施,如油、氣、汽需用量、供應量及需要增加設施的情況。
(3)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費用估算。
將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購燃料動力分別計算費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產試驗的原料
生產特定產品的某些原料因尚無生產實踐經驗;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無成熟的生產和工藝;或使用緣由的生產方法生產新產品還缺乏必要的生產數據等各種原因,需要對原料進行生產(中小型)試驗,以確定技術參數和消耗指標,測定產品質量,取得主要設備選型的各項數據。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說明:
(1)需要試驗的原料名稱、試驗目的和要求。
(2)試驗或試生產方法(試驗室、中型或小型生產試驗)。
§4.2建設地區的選擇
選擇建廠地區,除須符合行業布局、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外,還應考慮資源、區域地質、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四要素。其原則是:
自然條件適合與項目的特定生產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場;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公共政策;運輸條件優越;有可供利用的社會基礎設施和協作條件;土地使用有優惠條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質條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選時,應著重論證所選地區在行業政策上的正確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條件
(1)擬建廠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況和區域地質、地震、防洪等歷史數據。
(2)水源和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質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應量及水質變化、地區今后水源開發和可利用水量增長情況。
(3)氣象條件。收集分析地區氣溫、濕度、降水量、日照、風等資料,對需要增設防風沙、抗高溫、改善光照等設施的地區,需進行費用估算。
§4.2.2基礎設施
敘述擬建地區與項目直接有關的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的情況和可供利用的條件,從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中選取最有利的地區。
(1)供電、電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電量及電壓;費用及計費方式;供電部門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況;近遠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質;費用及計算方式;供水部門的要求。
(3)運輸。地區內各種運輸線路的分布;站庫碼頭的位置和地形;運輸費用;運輸能力及其發展規劃等。
(4)排水。排水條件;容污水能力;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電訊、供熱、供氣等公用設施及可利用的種類、容量、技術特征等。
(6)施工條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應條件;施工勞動力來源;施工運輸條件;施工用動力(水、電)來源等。
(7)市政建設及生活設施。包括當地的衛生、郵電、文化教育。
§4.2.3社會經濟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指地區的工農業生產水平及近遠期發展規劃、與本項目有關的現有企業、技術工人來源等在項目建成后所需社會協作的條件。
§4.2.4其它應考慮的因素
項目選擇建廠地區還應考慮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選擇下列地區建廠時應特別慎重,要取得有關部門和群眾的認可。
(1)風景區、名勝古跡、自然保護區。
(2)水土保持禁墾區。
(3)礦山作業等爆破危險區。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氣體污染嚴重的地區及傳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發區。
(5)軍事設防區。
(6)生活飲用水源的衛生防護地帶。
(7)民族宗教風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區。
§4.3廠址選擇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廠址的選擇不一定要與建設地區的選擇分開,往往是廠址選擇與建廠地區的選擇合并進行。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相互牽扯地交叉進行的。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別敘述。
選擇廠址通常是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工作階段逐步深入的。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需提出廠址初選意見;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提出具體廠址的推薦建議;進圖初步設計階段時,對廠址的各種條件需作詳細勘查和落實,最終確認廠址,標定四周界址。
§4.3.1廠址多方案比較
建設地區選定以后,就在這個地區內選擇若干個可供建廠的地段,作具體分析比較,從中選取一個比較理想的廠址。并編寫廠址選擇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研究報告中僅需敘述選擇要點和廠址的主要優缺點。有關選廠所需的調查資料、勘察和測量資料、取舍理由、論證等均應編寫入選廠報告內。確定廠址,須作多方案比較,一般可按下列內容進行。
(1)地形、地貌、地質的比較。
①工廠輸出、入交通線、供電、取水、排污等與外界產生直接關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廢渣堆置、四鄰地物。
(2)占地土地情況的比較。比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積的比例,以盡可能少占耕地、林地為原則,作出占地用地情況的評價。
(3)拆遷情況的比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數量、原有居民需遷移的人數及拆遷安排等條件和難度的比較。
(4)各項費用的比較。由于各個可供選擇地段條件不同,在費用上會產生較大差別,需作多方案比較。
①土地費用。如土地購置、拆遷、場地整治、青苗賠償以及土方處理等費用比較。
②交通運輸整治費。如需要建設或整治的運輸線路,轉運場站等費用比較。
③基礎處理費。如不同工程地質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礎處理的費用比較。
④取水、防洪、排污設施所需費用比較。
⑤抗震所需費用比較。
⑥環境保護、生活設施等費用的比較。
§4.3.2廠址推薦方案
(1)繪制推薦廠址的位置圖。在有等高線的地形圖上標明廠址四周界址、廠址內生產區、生活區、廠外工程、取水點、排污點、堆場、運輸線等位置及四鄰居民點和主要生產企業的相互位置。說明對生產要求的適應性和合理性。
(2)敘述廠址地貌、地理、地形的優缺點和推薦理由。說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等自然條件符合建廠要求的理由。
(3)環境條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種類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積占總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遷的面積和估計所需的費用;
⑥推薦廠址的主要技術經濟數據。
第五章工廠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研究項目應采用的生產方法、工藝和工藝流程、重要設備及其相應的總平面布置、主要車間組成及建筑物結構型式等技術方案。并在此基礎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這一部分中,除文字敘述外,還應將一些重要數據和指標列表說明,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示意圖等。
§5.1項目組成
凡由本項目投資的廠內、外所有單項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產設施、生產后勤、運輸、生活福利設施等,均屬項目組成的范圍。
各單項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質加以分類,一般可分為:生產車間或工段;輔助生產車間或配套工程;廠外工程;生產后勤車間或設施;生活福利設施;其它單項工程。
如有自成體系需單獨撰寫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備熱電廠、水廠、鐵路、專用線等,應列出工程的名稱、分項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的編號。并將工程的投資列入項目總投資內,分項研究報告列為附件。
§5.2生產技術方案
生產技術方案系指產品生產所采用的工藝技術(包括專利或專有技術)、生產方法、主要設備、測量自控裝備等技術方案。選擇技術方案必須考慮:技術是否是先進成熟的;是否適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產品所定的質量標準;能否適應擬建地區現有工業水平;在維修、操作、人員培訓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礙;所需投入物的規格和質量能否滿足生產要求,并與地區的技術吸收能力、勞動力來源相適應等。
§5.2.1產品標準
敘述本項目主要產品和副產品的質量標準。如國家一級標準、行業標準等。并將選定的標準與國家標準、國際常用標準作比較說明。
§5.2.2生產方法
使用同一種原料生產同一種產品,如有不同的生產方法時,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作方案性選擇,根據產品用途、質量和成本等因素擇優確定。對選定的方法需要說明生產方法的名稱及主要特征、選用的理由以及與其它生產方法比較的利弊。
在選用專有技術、專利技術時,應說明取得技術來源、專利號、技術特征,還需說明專利和技術轉讓費的金額及支付方式。
§5.2.3技術參數和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經有次序的生產加工成為產出物(產品或加工品)的過程。在生產過程中規定的各種技術條件和數據,統稱為技術參數。工藝流程和主要技術參數,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要結合產品質量、生產成本、各種消耗等要求,選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只敘述若干主要車間的工藝流程,一般車間可從略。
§5.2.4主要工藝設備選擇
主要工藝設備系指工藝流程中的重要設備(包括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應按車間、工段分別敘述所選取設備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和來源。需要從國外引進的設備,則應詳細論述引進的必要性,引進的必要性,引進方向和選擇方案比較。主要設備選型是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經濟合理性的具體表現,必須作多方案比較后,確定主要設備的規格型號與來源。
(1)按車間、工段編列主要工藝設備(包括計算機集中控制站室的裝備)一覽表。需要引進的設備(包括備品備件)應單獨列表。引進設備還要說明引進必要性、備品備件的來源、國內分交方案,引進設備外匯來源及引進計劃。
(2)一般設備(除已列入表內的設備以外的其它設備)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般不作詳細選擇,但需按車間(工段)參照現有同類型、同規模生產廠所用的一般設備估算本項目應予裝備的設備數量,或采用行業中慣用的比例指標推算出本項目,本車間所需一般設備的數量。
(3)全廠計量設施的配置原則和要求。
(4)設備費用估算。主要設備可根據詢價、協議意向書中價格等分別估算,一段設備可綜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
單位產品所用材料、燃料、動力等的消耗指標選取的來源有:
(1)現有生產廠的消耗定額高低值的平均數;
(2)同型號設備的實際運轉時的消耗值;
(3)通過生產試驗測定及分析推算;
(4)設備出廠時的說明或訂貨合同規定值??尚行匝芯恐?,可結合本項目技術方案特征,確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值;
(5)撰寫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表。消耗指標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動力需用量,消耗指標純屬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數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運輸、儲存的損耗。消耗指標與所用生產技術的先進程度有關;同一種設備不同型號的,又同生產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關,因此常被用作企業間衡量經營管理水平的指標。
§5.2.6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
在工藝流程、技術參數和主要設備選擇確定以后,應就設備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種物料的輸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盤的研究,選擇車間布置方案。車間布置方案要求達到物料流向最經濟、操作控制最有利、檢測維修最方便。
主要生產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車間布置簡圖、主要標準尺寸和技術說明。
非主要車間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積、平面尺寸、層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總平面布置和運輸
§5.3.1總平面布置原則
總平面布置應根據項目各單項工程、工藝流程、物料投入與產出、廢棄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儲存、廠內外交通運輸等情況,按廠地的自然條件、生產要求與功能以及行業、專業的設計規范進行安排。達到工藝流程(生產程序)順暢、原材料與各種物料的流送線路最短、貨流人流分道、生產調度方便,并考慮用地少、施工費用節約等要求。總平面布置還應考慮到企業今后發展的方向、與外界的交通聯系線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確定了總平面布置原則并繪制總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廠區場地平整、建、構筑物基礎、管溝、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廠土石方量,并說明余缺量的走向與來源。
§5.3.2廠內外運輸方案
根據工廠的投入物、產出物與廢棄物的總量,按其不同種類、不同運輸方式與運輸工具分類說明,從運量、運距、運輸成本、運輸負荷變化以及投資與經常費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確定和推薦經濟、實用的運輸方案。運輸方案的確定要包括全廠運輸量分析、運輸設備選擇和廠外、廠內運輸方案的說明,其中廠內運輸方案要求作到與生產有機配合。
§5.3.3倉儲方案
論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輔助生產物料主副產品的年周轉次數;儲存期(可供生產需要的天數);儲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儲);裝卸及搬運方式等方案設想和要求,對用量較大的大宗貨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倉儲方案,應專題敘述。
§5.3.4占地面積及分析
建設項目用地,應遵循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盡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數量,并分別估算生產區、生活區、原料基地占地面積,計算土地利用系數、生產區場地利用系數、全廠綠化系數、占地用地面積等指標。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還需同時說明需要拆遷的原有建筑物、構筑物的數量、面積、建筑類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構筑物的面積,拆遷后原有人員及設施的去向,項目需要支付的賠償費用。并對可能的不同拆遷方案進行拆遷費用及征地費用的比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廠所有建筑物、構筑物的建筑與結構設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僅需對主要生產廠房、重要構筑物以及特殊基礎工程作原則性的敘述和方案選擇建議,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標準、結構造型、基礎類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術措施等。對一般建(構)筑物只作綜合說明、估算工程量、選取單位造價指標等即可。對全廠所有建(構)筑物的工程量,造價以及三材用量。視單項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估算。
§5.4.1主要建、構筑物的建筑特征與結構設計
按生產流程順次列出主要建(構)筑物名稱、建筑面積;建筑形式和標準、建筑材料的選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熱等);消防及報警設施選用標準和要求,應遵守的設計規范名稱。
對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積作綜合性說明。
結構設計的依據,主要是建構筑物的結構造型、地基處理方案、建構筑物基礎造型及對施工的特殊要求。
對需要進行抗震設計的,要有地震烈度確定依據、地震設防標準及設防方案的選擇及說明。
§5.4.2特殊基礎工程的設計
遇有不良地質條件的項目或重要建構筑物與大型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應進行特殊基礎工程設計,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對需要防震動,防腐蝕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對基礎沉降有嚴格要求的工藝設備的基礎工程,需作專題研究,提出設計方案的選擇建議。
§5.4.3建筑材料
分析擬建地區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稱、規格、運輸條件、預制構件的最近供應點和可提供的最大構件規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應的應說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稱及供應點。對項目施工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單獨說明,如需說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組織與機具、大型或大宗預制構件的來源等。
進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寫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環境保護與勞動安全
在項目建設中,必須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法規、法律,對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近期和遠期影響,對影響勞動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對其進行評價,推薦技術可行、經濟、布局合理、對環境的有害影響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同時,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對環境保護和勞動安全要有專門論述。
§6.1建設地區的環境現狀
(1)項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圖);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質情況;江、河、湖、海、水庫的水文情況;氣象情況;
(3)礦藏、森林、草原、水產和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農作物等情況;
(4)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溫泉、療養區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設施情況;
(5)現有工礦企業分布情況;
(6)生活居住區分布情況和人口密度、健康狀況、地方病等情況;
(7)大氣、地下水、地面水的環境質量狀況;
(8)交通運輸情況;
(9)其他社會經濟活動污染、破壞現狀資料。
§6.2項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車間敘述產生污染物的裝置、設備、生產線及其投入物、產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種、數量、排出方式,產生震動和噪聲、粉塵、惡臭、有毒氣體的裝置和車間;易燃、易爆、劇毒物料的運輸線路(指廠內外自運)、儲存庫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廢棄物的運輸線路、儲存和使用場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質、成分、數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廠(場)外排放的性質可分為:煙塵、粉塵、廢氣、惡臭氣體、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廢液、廢渣、噪聲、放射性物質、振動、電磁波輻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質分析,列舉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質。
(3)排放量。污染物經處理后最終排入周圍環境的含有有害物質的混合物的數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質的含量或濃度,并列出國家或地區允許的排放標準。
§6.3項目擬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是指國家及項目所在地區環保部門頒發的標準,如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噪聲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及有關法規、規定等。如地區規定嚴于國家規定時應執行地區規定;地區沒有特定要求的;執行國家規定。個別目前國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標準的由可行性研究單位與當地環保部門協商確定。
§6.4治理環境的方案
(1)項目對周圍地區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減少影響的措施。
(2)項目對周圍地區自然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森林和植被破壞影響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3)項目對周圍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療養區等可能產生的影響,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減少這種影響的措施。
(4)各種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周圍大氣、水、土壤的破壞程度及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污水、廢氣、廢渣、粉塵、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綜合利用方案。
(5)噪聲、震動、電磁波等對周圍居民生活區的影響范圍和程度,消聲、防震的措施。
(6)綠化措施,包括防護地帶的防護林和建設區域的綠化。
§6.5環境監測制度的建議
監測布點原則;
監測機構的設置和設備選擇;
監測手段和監測目標。
§6.6環境保護投資估算
環境影響經濟損益簡要分析。對可以量化的環境影響,可將其計算并列入經濟評價中現金流量表內進行分析。
§6.7環境影響評論結論
§6.8勞動保護與安全衛生
建設項目必須確保投產后符合職業安全衛生要求,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分析和評價。
§6.8.1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產過程中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輻射、振動、噪聲等操作者健康影響的分析;
(3)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較大的設備、分布點及其危險程度。
(4)可能受到職業危害的人數及受害程度。
§6.8.2職業安全衛生主要設施
(1)危險系數較大的生產點、擬采取的防護方案及安全檢測設施;
(2)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報警、緊急事故處理等安全設施的初步選擇方案;
(3)對高溫、高噪聲、高振動工作環境擬采用的防護、檢測和檢驗設施。
§6.8.3勞動安全與職業衛生機構
(1)機構設計及人員;
(2)保健人員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監測檢驗人員。
§6.8.4消防措施和設施方案建議
第七章企業組織和勞動定員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項目規模;項目組成和工藝流程,研究提出相應的企業組織機構、勞動定員總數及勞動力來源及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
§7.1企業組織
企業組織機構包括生產系統、管理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的劃分,其設置主要取決于項目設計方案和企業生產規模(產品范圍和產量、車間多少、職工人數等)。
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要符合現代化大生產管理的要求,保證多個部門、多個環節以及全體成員之間能協調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
§7.1.1企業組織形式
部門、行業不同,生產規模不同,企業組織機構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業董事會或管理委員會)、中層經營管理(部門和科、處)和基層現場管理(車間和設施)等三個層次。一般來說,企業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成反比關系,幅度越大,層次越少。中小型項目可采用兩級管理(廠和科室、車間);大型項目可采用三級管理(公司或總廠、廠或分廠、車間)。
§7.1.2企業工作制度
根據各車間和設施的工藝特點和生產需要,可分別采用連續工作制或間斷工作制。個別項目采用季節性生產,每年可分為生產期和停產期。
§7.2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7.2.1勞動定員
一般來說,企業所需人員按其工作崗位和勞動分工不同,可分為四類人員:
(1)工人:是指在基本車間和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中直接從事工業性生產的工人及廠外運輸與廠房建構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術人員?是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具有工程技術能力的人員;
(3)管理與經營人員:是指在企業各職能機構及在各基本車間與輔助車間(或附屬輔助生產單位)從事行政、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的人員;
(4)服務人員:是指服務于職工生活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別估算各類人員需用量,并說明其來源,撰寫勞動定員匯總表。
企業所需人員,有一部分必須參與建設過程、設備安裝、調試,對這部分人員的來源及進廠時間要單獨說明。
§7.2.2年總工資和職工年平均工資估算
分人員類別估算年工資總額,并計算職工年平均工資。
§7.2.3人員培訓及費用估算
(1)人員來源分析,需培訓的人員總數。
(2)培訓方式:①派往類似廠礦的生產現場和設備制造現場,通過實習培訓生產、維修和管理人員,部分生產維修人員可參加本項目施工現場的施工、設備安裝、調試、運轉。引進國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必要時派往國外生產現場和設備供應廠實習。②在廠區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按照生產和業務工作的具體內容,分專業、分工種進行培訓。
(3)培訓計劃。國內培訓人員數量、專業、時間、方式和國外培訓人員數量、國別、專業、方式、時間及國外培訓的必要性。
(4)培訓費用。國外培訓的,要單獨說明外匯來源。
第八章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項目實施時期的進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項目實施時期可稱為投資時期,是指從正式確定建設項目(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到項目達到正常生產這段時間,這一時期包括項目實施準備、資金籌集安排、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施工準備、施工和生產準備、試運轉直到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個工作階段。這些階段的各項投資活動和各個工作環節,有些是相互影響,前后緊密銜接的;也有些是同時開展、相互交叉進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需將項目實施時期各個階段的各個工作環節進行統一規劃、綜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實可行的安排。
§8.1項目實施的各階段
§8.1.1建立項目實施管理機構
根據項目不同,新項目可以由業主指定項目實施管理機構;改擴建和技改項目可在老企業內專門成立籌建小組,籌建小組的任務是辦理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委托手續及簽訂相應的合同和協議(一般是通過招標、投標和評標來確定的);參加廠址選擇;提供設計必需的基礎資料;申請或訂購設備和材料;負責設備的檢驗和運輸;承擔各項生產準備工作。
§8.1.2資金籌集安排
項目資金的落實包括總投資費用(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資金來源有充分的保證。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要撰寫投資估算,并在考慮了各種可行性的資金渠道的情況下,提出適宜的資金籌措規劃方案。在正式確定建設項目和明確了總投資費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計劃之后,即可立即著手籌集資金。
§8.1.3技術獲得與轉讓
技術獲得和轉讓是實施時期的一個關鍵要素,選擇的技術將涉及到法律、經濟、財務和技術等許多方面。當從國外引進專有技術時,與國外供應商的談判有時需要長的時間,有時還要解決法律問題,例如專利權的限制或者技術轉讓的限制等。如果技術供應商標的合同責任中含培訓,那就應該包括在培訓計劃中,可行性研究中應包含與項目選擇有關的技術獲得與轉讓有關的計劃時間和費用。分配給項目詳細工程設計的計劃時間,將取決于技術種類及其復雜性。
§8.1.4勘察設計和設備訂貨
在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委托進行必要的現場勘測工作。要提出設備、材料訂貨清單和非標準設備制造圖紙??睖y精度要與設計階段相適應,設計階段的劃分可根據不同項目區別對待。大中型項目一般采用兩階段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技術復雜或行業有特殊要求的項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藝技術的車間,可能在施工圖設計之前,再增加一個技術設計階段。
安排大型建設項目的設計進度要充分考慮設備問價和大型設備的預訂貨時間以及取得設備資料的時間。
訂購設備要考慮設備到達時間和安排順序。當引進國外設備時,還要考慮到向國外有關公司進行詢價、談判(技術談判和商務談判),比選和簽訂合同所需要的時間,以及辦理各種審批手續所需的時間。
§8.1.5施工準備
項目初步設計話總概算一旦批準之后,即可著手進行施工準備,施工準備包括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選定施工單位話簽訂施工合同。
一般時通過投標確定施工單位。此外,還需進行如弟征購和拆遷安排;組織設備和材料訂貨(前面已經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電和道路等工程;進行臨時設施建設和代替臨時工程的住宅建設以及報批開工報告等。
§8.1.6施工和生產準備
(1)施工。施工階段時項目實施時期的主要階段。安裝大型復雜項目,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圖撰寫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廠生產系統投產次序安排車間和設施的施工順序,主體車間及其相應的輔助公用設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設備的驗收、發運、運輸以及設備的安裝都要作出適當的安排,保證合理交叉進行。
(2)生產準備:
①建立管理機構,企業管理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步形成、擴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訓職工。對職工的調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訓要做出適當的時間安排,使其和生產經營需要相銜接。
③組織收集生產技術資料,制訂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種操作規程。
④組織生產物資供應。落實原材料、燃料、協作產品、水、電、汽和其他配合條件,簽訂有關協議。
⑤組織工具、器具、模具、備品、備件等的計劃、制造和訂貨。
⑥生產前推銷。投產前后應制訂具體的銷售計劃,并進行銷售市場的準備工作,包括廣告宣傳、培訓銷售人員和推銷人員等。
§8.1.7竣工驗收
這個階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項活動:
(1)生產前檢查;
(2)試運轉(單機試車或聯動試車);
(3)負荷試運轉(負荷試車);
(4)竣工驗收、交付使用。
建設項目按批準的設計文件規定的內容建完,并經生產前檢查、試運轉、帶負荷試運轉合格后,形成生產能力,能正常生產合格產品時,應及時驗收。這時,生產人員進駐現場,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辦理移交固定資產手續,交付使用。
國外引進成套設備項目和大型聯合企業可安排試生產階段,試生產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三個月(成套引進項目合同中有專門規定除外)。
建設項目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等單位進行初步驗收,提出竣工驗收報告和竣工決算,系統整理技術資料,提交竣工圖。
§8.2項目實施進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根據分別確定的項目實施各階段所需時間,撰寫實施進度表,項目實施進度表有多種表示方法。在我國,多年來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橫道圖。近年來,網絡圖在一些行業中也開始應用。
簡單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橫道圖,復雜項目的實施進度可用網絡圖(關鍵路線法或項目評審技術)。為避免項目實施工程中費用和時間的浪費以及各項作業活動能前后左右的協調配合,利用網絡圖可以模擬實施項目的各種不同方案進行篩選。
§8.2.1橫道圖
橫道圖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它可適用于各種項目,這種圖表可以表示建設項目的計劃任務、計劃進度和實際記錄等具體內容。它是把項目實施計劃分為若干項(作業活動或工作單元),用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各項作業活動,每項工作用一橫道表示,橫道兩端表示該項作業活動的起、止時間;其長度即是完成該作業活動所需時間。
§8.2.2網絡圖
對于包括許多相互關聯并連續活動的大型復雜的綜合建設項目和對實施進度有圖書要求的項目,需要適用網絡圖。應用統籌方法對項目實施進度作出安排。網絡的定義是一組節點(圓圈)用一組帶方向弧所連接,關鍵路線法(CPM)和項目評審技術(PERT)是應用網絡圖的兩種方法,網絡圖多用于施工階段的項目規劃與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一些行業也有所應用。
§8.3項目實施費用
項目實施費用是指項目從籌建開始直到項目鞠躬投產以前整個實施時期的籌建費用。這部分費用應包括在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設費用中,項目實施費用按以下各項分別估算。
§8.3.1建設單位管理費
建設單位管理費是指籌建單位為進行項目籌建、建設、聯合試運轉、驗收總結等工作所發生的管理費用,不包括應計入設備、材料預算價格的建設單位采購及保管設備、材料所需的費用??梢浴皢雾椆こ藤M用”為基礎,乘以按照工程項目的不同規模分別制定的建設單位管理費率計算。
§8.3.2生產籌備費
生產籌備費是指生產籌備人員費和投產前進廠人員費用。
§8.3.3生產職工培訓費
生產職工培訓費用是指項目在竣工驗收、交付使用之前擬建企業自行培訓或委托其他廠礦培訓技術人員、工人和管理人員所支出的費用以及生產單位為參加施工、設備安裝、調試、熟悉工藝流程機械性能等需要提前進廠人員所支出的費用。該項費用可根據規劃的培訓人員數、提前進廠人數、培訓方法、時間和職工培訓費定額計算。
§8.3.4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
辦公、生活家具購置費是指為保證項目初期正常生產、使用和管理必須購買的辦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費用及設計規定必須建設的托兒所、醫院、招待所、中小學等的家具、用具費用。該項費用可按有關定額計算。
§8.3.5勘察設計費
勘察設計費是指:
(1)委托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按規定應支付的費用;
(2)在規定范圍內由建設單位進行勘察設計所需的費用。此項費用可按國家頒發的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和有關規定進行撰寫。
§8.3.6其它應支付的費用
第九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建設項目的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分析,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計算項目所需要的投資總額,分析投資的籌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計劃。
§9.1項目總投資估算
建設項目總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流動資金。
§9.1.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由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方向調節稅和建設期利息組成,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分別估算,并匯總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1)固定資產投資。根據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費用額,估算固定資產投資。
①工程費用。
分為建筑工程、設備購置、安裝工程、其他四項費用,可按主要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公用工程、服務及生活福利設施、廠外工程等分別計算,以人民幣、外幣分別表示。
主要生產車間是指生產主要產品的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指為主要生產車間配套的工程項目。
公用工程是指為本項目生產服務的工程,如循環水場、給排水管網、給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設施、三“廢”處理、輸變電工程、電信工程、供熱電汽線路等。
服務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辦公樓、試驗樓、職工宿舍、食堂、學校等。廠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項目的輸水管線、排水系統、高壓輸變電、物料管線、通訊管線、專用碼頭、專用公路、鐵路專用線、銷售倉庫、貨物轉運站等。
②其他費用。
除了將前幾章中已估算的費用進行匯總分類外,還應將未估算的費用項目作出詳細的估算。
其主要費用項目有:①建設單位管理費;②職工培訓費;③辦公和生活家具購置費;④土地征用費;⑤外籍技術人員來華費用;⑥出國人員培訓考察費;⑦進口設備材料國內檢驗費;⑧工程保險費;⑨大件運輸措施費;⑩大型吊裝機具費;①項目前期工作費;②設計費;③其他費;
第二部分費用估算是,應說明各種費用的取費標準、定額,一般按國家和地區有關規定執行。估算中有外匯費用時,以外幣表示。
③預備費。
分為基本預備費和漲價預備費兩部分。分別計算列出,漲價預備費以年度投資中第一部分費用為基礎,按國家計委的費率計算,同時需考慮外匯部分的限價因素。
(2)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按國務院第82號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關規定執行。
(3)建設期利息應根據提供的項目實施進度表已研究確定的基本建設投資來源及資金籌措方式、各種貸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計劃表計算得出。當項目投資來源為多種渠道時,應分別計算各種貸款資金的建設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設期利息均按年計息。利息的計算,分為單利和復利,計息方法及年利率視項目實際情況而定。
利息計算中,假定借款發生當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計息,還款當年也在年中償還,按半年計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計息。按國家規定,建設期利息當年付清。
人民幣和外幣貸款分別計息,匯總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
以上各項計算完成后,撰寫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
§9.1.2流動資金估算
(1)流動資金的組成。項目流動資金按其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分為:
①儲備資金。即為保證正常生產需要而用于儲備原材料、燃料、備品、備件等的資金。
②生產資金。即在正常生產條件下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品占用的資金。
③成品資金。即產成品入庫后至銷售前這段時間中產成品占用的資金。
除此之外,還有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組成的流動資金。
(2)流動資金估算??尚行匝芯繄蟾嬷辛鲃淤Y金的估算,按項目具體情況,可采用擴大指標估算法或分項詳細估算法。
擴大指標估算法為:參照同類生產企業流動資金占銷售收入、經營成本、固定資產投資的比率以及單位產量占用流動資金的比率來確定流動資金。
分項詳細估算法為:按項目占用的儲備資金、生產資金、成品資金,分別按年需用額及周轉天數估算定額流動資金,按項目占用的應收應付帳款、現金等估算非定額流動資金。
按詳細估算法估算流動資金后,可列流動資金估算表。
§9.2資金籌措
一個建設項目所需要的投資資金,可以從多個來源渠道獲得,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資金籌措工作是根據對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估算和流動資金估算的結果,研究落實資金的來源渠道和籌措方式,從中選擇條件優惠的資金??尚行匝芯繄蟾嬷校瑧獙γ恳环N來源渠道的資金及其籌措方式逐一論述。并附有必要的計算表格和附件??尚行匝芯恐?,應對下列內容加以說明。
§9.2.1資金來源
籌措資金首先必須了解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如果籌集不到資金,投資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諸實施,可能的資金渠道有:
國家預算內撥款;
國內銀行貸款:包括撥改貸、固定資產貸款、專項貸款等;
國外資金: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國外政府貸款、贈款、商業貸款、出口借貸、補償貿易等;
自籌資金:包括部門、地方、企業自籌資金;
其它資金來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別說明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資金使用條件,利用貸款的,要說明貸款條件、貸款利率、償還方式、最大償還時間等。
§9.2.2項目籌資方案
籌資方案要在對項目資金來源、建設進度進行綜合研究后提出。為保證項目有適宜的籌資方案,要對可能的籌資方式進行比選。
可行性研究中,要對各種可能的籌資方式的籌資成本、資金使用條件、利率和匯率風險等進行比較,尋求財務費用最經濟的籌資方案。
§9.3投資使用計劃
§9.3.1投資使用計劃
投資使用計劃要考慮項目實施進度和籌資方案,使用相互銜接。
撰寫投資使用計劃表。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按不同資金來源分年列出年用數額;流動資金的安排要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一般從投產第一年開始按生產負荷進行安排,并按全年計算利息。
§9.3.2借款償還計劃
借款償還計劃是通過對項目各種還款資金來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償還計劃的最長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資金使用的最長年限,制定借款償還計劃,應對下述內容進行說明。
(1)還款資金來源、計算依據;
(2)各種借款的償還順序;
(3)計劃還款時間。國外借款(包括國內外幣借款)的還本付息,要按借款雙方事先商定的還款條件,如借款期、寬限期、還款期、利率、還款方式確定,與國內按借款能力償還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約定的。還本付息的方式有兩種:
①等額償還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償還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償還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減少。
②等額還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償還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償還的本金相等。
利息將隨本金逐年償還而減少。
國外借款除支付銀行利息外,還要另計管理費和承諾費用等財務費用。為簡化計算,也可將利率適當提高進行計算,對此,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要加以說明。
第十章財務與敏感性分析
在建設項目的技術路線確定以后,必須對不同的方案進行財務、經濟效益評價,判斷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并比選推薦出優秀的建設方案。本章的評價結論是建設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對建設項目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本節就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財務、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的主要內容做一概要說明。
§10.1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
為了確定項目未來的生產經營和盈利情況,對項目的生產成本作出接近實際的預測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內容。生產成本是指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經常性費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動力、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及大修理費、低值易耗品、推銷費用等。
在成本估算時,其精確度要與投資估算的精確度相當。
§10.1.1生產總成本估算
生產總成本是指項目建成后在一定時期內(財務、經濟評價中按年計算)為生產和銷售所有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
(1)生產總成本的構成有:
①外購原材料及輔助材料。根據前面第四節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②外購燃料動力。根據第四節中外購燃料動力的數量和單價計算。
③工資及福利基金。工資根據第七節中的工資總額計算,福利基金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舊及推銷費。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費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稅金以及不屬于以上項目的支出等。
⑦流動資金利息,按流動資金貸款額和貸款利率計算。
⑧銷售及其它費用,包括教育費附加,計入成本的技術轉讓費等。
以上各項費用總額構成項目生產總成本??偝杀究鄢叟f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動資金利息為經營成本。
(2)列表表示生產總成本。
§10.1.2單位成本
單位成本是將總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攤給單位產品的費用,它反映同類產品的費用水平。
生產單一產品的項目以總成本除以設計生產能力即是單位產品成本,生產多種產品的項目,也可按項目成本計算單位成本。
列表表示單位成本。
§10.1.3銷售收入估算
根據第三節中預測的產品價格及設計生產能力,逐年計算產品銷售收入,當有多種產品時,可分別計算多種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并匯總計算年總銷售收入。
§10.2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是根據國家現行財務和稅收制度以及現行價格,分析測算擬建項目未來的效益費用??疾祉椖拷ǔ珊蟮墨@利能力、債務償還能力及外匯平衡能力等財務狀況,以判斷建設項目在財務上的可行性,即從企業角度分析項目的盈利能力。財務評價采用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以動態分析為主的辦法進行。評價的主要指標有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貸款償還期等。根據項目特點和實際需要,有些項目還可以計算財務凈現值、投資利潤率指標,以滿足項目決策部門的需要。
財務評價指標根據財務評價報表的數據得出,主要財務評價報表有:財務現金流量表(全部投資、國內投資、自有資金)、利潤表、財務平衡表、財務外匯平衡表。
用財務評價指標分別和相應的基準參數----財務基準收益率、行業平均投資回收期、平均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相比較,以判別項目在財務上是否可行。
財務評價詳細做法見本書另章。
§10.3國民經濟評價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經濟評價時,除了要從投資者的角度考察項目的盈利狀況及借款償還能力外,還應從國家整體的角度考察項目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和需要國民經濟付出的代價,后者稱為國民經濟評價。它是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部門,是決策部門考慮項目取舍的重要依據。
§10.4不確定性分析
在對建設項目進行評價時,所采用的各種數據多數來自預測和估算。由于資料和信息來源的有限性,將來的實際情況可能與此有較大的出入,即評價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這對項目的投資決策會帶來風險。為了避免或盡可能減少這種風險,要分析不確定性因素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以確定項目的經濟上的可靠性。這項工作稱為不確定性分析。
根據分析內容和側重面不同,不確定性分析可分為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風險分析),盈虧平衡分析只用于財務評價,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時用于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視項目情況而定,不確定性分析的具體做法,見本書第九章。
§10.5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對以上各項經濟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外,還應對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進行分析。
項目社會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還應對不能定量的效益影響進行定性描述。內容包括:
(1)項目對國家(或地區)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影響。包括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待業人口帶來的社會穩定的效益,改善地區經濟結構、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
(2)項目與當地科技、文化發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3)項目與當地基礎設施發展水平的相互適應性;
(4)項目與當地居民的宗教、民族習慣的相互適應性;
(5)項目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影響;
(6)項目的國防效益或影響;
(7)對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影響。
可行性研究人員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對項目的主要社會效益或影響加以說明,供決策者考慮。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11.1結論與建議
根據前面各節的研究分析結果,對項目在技術上、經濟上進行全面的評價,對建設方案進行總結,提出結論性意見和建議。主要內容有:
(1)對推薦的擬建方案建設條件、產品方案、工藝技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影響的結論性意見。
(2)對主要的對比方案進行說明。
(3)對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
(4)對應修改的主要問題進行說明,提出修改意見。
(5)對不可行的項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爭議問題的結論。
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
凡屬于項目可行性研究范圍,但在研究報告以外單獨成冊的文件,均需列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所列附件應注明名稱、日期、編號。
§11.2附件
(1)項目建議書(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
(2)項目立項批文
(3)廠址選擇報告書
(4)資源勘探報告
(5)貸款意向書
(6)環境影響報告
(7)需單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單項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8)重要的市場調查報告
(9)引進技術項目的考察報告
(10)利用外資的各類協議文件
(11)其它主要對比方案說明
(12)其它
§11.3附圖
(1)廠址地形或位置圖(沒有等高線)
(2)總平面布置方案圖(沒有標高)
(3)工藝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