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幼兒教師個人剖析材料
時間:2022-07-11 15:15: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教師個人剖析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過多種形式的調查,目前農村幼兒教師需求有二個轉向:一是轉向“實際”,需求不是越新穎越好,最需要的是“與工作相關的知識”;二是轉向“實用”,需求不是豪華高端的,最需要的是“與實踐相關的經驗”。原本自上而下的單一培訓已默然轉化為多元需求。
2.目標確立
綜合調查需求,歸類后發現,需求主要圍繞如何制定幼兒園的各類計劃、如何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各環節、如何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等一系列幼兒園日常教育教學問題和日常保育保健問題,這些問題不但需要理論的引領、實踐的示范,而且還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形成了特殊時期的多元需求,也就是近階段農村幼兒教師培訓目標聚焦基本的專業問題。
3.邏輯結構
聚焦基本的專業問題,梳理需求內容,歸納整合為主題模塊――“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共分成七大主題版塊內容:第一,各類計劃制定;第二,一日活動組織;第三,區域活動開展;第四,幼兒發展評價;第五,教育環境創設;第六,家長工作開展;第七,教育教學反思。版塊按照保教規律既顯獨立性又呈遞進性安排,每一主題版塊內容分別從規范內容、規范要求、法規依據、材料鏈接(實例樣版)四個方面展開,細化了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內容與要求,以及幼兒園教師所應具備的專業態度、知識和技能。
培訓途徑重在實踐
1.對象的構成
對象一:項目研訓導師――工作在幼教一線的學科骨干
“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培訓面向的是全市一線的農村幼兒教師,研訓導師應該是能引領教改實踐的、具備豐富保教經驗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一定的組織、策劃和指導能力,能開展有效的示范引領等講座研討活動,促進一線農村幼兒教師保教水平的提高,并在任務驅動中努力實現自身的反思性發展。
對象二:項目輻射對象――取得教師資格證的農村幼兒教師
曾經因種種原因停滯甚至倒退的幼教師資隊伍,在面對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的今天,現有師范院校的幼師專業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一批有志于幼教事業的非幼師類的人員充實幼兒教師隊伍,盡然如此農村幼兒教師隊伍還是弱之再弱,迫切并需快速提升農村幼兒教師的保教專業水平。
對象三:項目業務指導――教師進修學校幼教培訓處和各鄉鎮教辦
“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培訓是一項課程執行力和隊伍建設的專業化行動,離不開業務指導和管理。為保障“保教行為規范”培訓活動的有序開展,保障培訓活動的科學性,保障培訓活動的質量,由教師進修學校攜手我市幼教特級名師、各鄉鎮幼教業務干部組建成業務指導共同體,開展項目論證、項目管理和業務指導。
2.指導的方式
根據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要求及我市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面廣人多的特點,“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概念界定于幼兒教師在勝任幼兒園保教工作中所必備的專業素質和基本要求,是幼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范?!坝變簣@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培訓以指導和深化農村幼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學習為目標,以幼兒園、鄉鎮幼教研訓共同體為培訓基地、以聚焦示范引領和實踐研討為抓手,以農村幼兒教師的實際需要和自身的優勢特長有機結合為切入點,開展一系列培訓專題活動。
共同體研訓
共同體研訓分成鄉鎮研訓共同體和大園本研訓共同體,按照不同主題、不同發展需求分別開展相應培訓活動。鄉鎮研訓共同體主要是針對項目中的各個主題中的共同性問題,開展針對性的研訓活動,也稱專題培訓。由項目研訓導師根據項目中主題內容設計制定具體研訓內容,設置此主題研訓課程,再由項目業務指導小組進行剖析、審核、修正,接下來項目研訓導師組根據反饋意見采用教研方式探討具體的操作,群策群力促進此主題在鄉鎮研訓共同體中有效有序地開展。大園本研訓共同體是針對我市農村幼兒園具體師資和辦園情況提出的一項特殊的“園本培訓”,基于部分農村幼兒園師資配置弱、辦園規模小,無能力和無條件獨立開展園本培訓而組織形成的大園本培訓。它的存在形式多樣,可以是幾個相似幼兒園集合開展大園本培訓,也可以是幼兒園部分園本培訓活動掛靠鎮級中心幼兒園完成園本研修,也可以完全依托中心一級幼兒園開展園本研修等,“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部分任務就是依托大園本培訓,力求研訓一體,引領教師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下沉式指導
下沉式指導以區域內某個農村幼兒園為突破口,某個保教行為中的突顯問題為載體,主要采用蹲園蹲班的方式,是項目研訓導師以個人特長全面沉入幼兒園進行長期性深入觀察與指導的一種方式,也是個別化扶持幫帶的主要方式。項目研訓導師通過蹲點,進行現場查看問診和示范講解,開展針對性的隨園指導工作,往往采用幼兒園的教研組活動,引領指導,開展教研能力培養和教研文化建設。下沉式指導發揮關聯性幫帶作用,有益于項目培訓抓到實處、落到深處。
上行式引領
上行式引領也稱跟班式學習,采用隨行跟學,將農村幼兒園的優秀教師跟隨項目研訓導師學習的方式,根據不同的主題及主題的不同版塊選擇時間段跟隨學習,這是個別化幫扶的輔助方式。這種方式除了項目導師的現場示范引領之外,還需要得到所在幼兒園的全面支持,項目研訓導師隨帶前來學習的幼兒教師一起參加幼兒園相關主題的教研研討活動,讓其感受學習氛圍、團隊文化和組織機制。優化的“見習式活動”,幫助農村幼兒教師開闊眼界、拓展思路、有效積累間接經驗,并用于改善實踐。
保障機制顯現精細
環境保障
組建研訓一體的“共同體”。在“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培訓中,項目研訓導師和項目業務指導導師構成研訓第一“共同體”,負責研討課程設置,包括研討內容的界定、組織形式的確定等,其次把全市劃分成若干個研訓點,以兩個或者三個相鄰鄉鎮組建為一個研訓“共同體”,那就是研訓第二“共同體”,形成互幫互助式的聯盟培訓環境。
營造研訓一體的“學習場”。每一次課程設置不是單一的傳授式講座,側重于開發參與性強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真正內化轉變為農村幼兒教師保教行為。為保障“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培訓項目的實施,研訓第二“共同體”,根據主題要求營造研訓一體的“學習場”,支持提供必要的環境、材料和人力支持。在開展“一日活動組織”主題培訓中,需要觀看研討項目研訓導師所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錄像帶,研訓第二“共同體”就需要創設相應的“學習場”和繼續推進觀摩展示的“學習場”。
心理保障
建立研訓一體的“情感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研訓第一“共同體”成員的內心想法,通過一次次的磨合研討交流,使得項目研訓導師、項目業務指導導師對項目建立一種責任性的“情感鏈”,同時也采用考核機制鞏固工作的常態化。注重研訓第二“共同體”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意識的轉變,通過一次次的同伴互助學習、研討性的系列培訓,使得全市一線農村幼兒教師對培訓項目建立一種主動性的“情感鏈”,培訓過程同樣需要管理,需要運用激勵機制促進學習。
管理保障
項目管理體系是實現“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培訓的組織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細化項目培訓制度,包括考核監督制度、評比評價制度等。其次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建立培訓管理網絡,實行分層管理、責任到人。再是有效運行培訓管理,包括訓前準備管理、訓中支持管理和訓后服務管理。訓前準備管理,是培訓質量的基礎性保障工作。大量的準備工作需要梳理和實施,方案的設計,召開項目導師會議、組班教師會議等,落實培訓的意義和目標任務。除此之外還要做好培訓通知書、準備相關文檔資料及其它物品等準備工作。訓中支持管理要注重培訓細節和規范培訓流程。包括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設置嚴謹的培訓程序和細化班務管理工作等,增強培訓效果。訓后服務管理,是培訓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做好評估考核工作的同時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并把培訓實施中的問題及時分析思考,做好后續培訓的借鑒工作。
實踐錦囊梳理一二
錦囊一:注重植入和內生的結合點
“幼兒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培訓項目重在立足農村幼兒教師的實際需要和面臨的實際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引領。因此項目研訓導師必須將自身優秀保教經驗的植入與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內生需求相結合,且不能生硬地將個人經驗強加于農村幼兒教師,必須考慮農村幼兒教師的本體經驗和農村幼兒園現狀的基礎上植入項目導師的經驗,起到豐富與提升的作用。
錦囊二:找準學習和發展的基本點
是否有效促進農村幼兒教師保教行為的規范,由多種因素構成,其中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是否找準了農村幼兒教師保教行為規范學習和發展的基本點。實施過程中,強調尋找農村幼兒教師保教行為的缺失點,找準學習和發展的基本點,實現固本培元,以免拔苗助長?;谶@一點,培訓項目注重與鄉鎮業務干部、農村幼兒園園長溝通,共同制定培訓的階段目標、鎖定對象、溝通方式、計劃內容;注重培訓后與農村幼兒園教師進行談話交流,了解她們的實際想法、需求和培訓后的感受,為接下來的培訓主題提供新的信息。
錦囊三:聚焦團隊和基地的協作點
一、專題合作研究群創建的背景分析
(一)幼兒園自由游戲的現狀
在《標準》實施后,幼兒園自由游戲呈現出以下令人擔憂的現狀:其一,材料提供或隨意性大或禁錮性強。有些教師認為材料能極大激發孩子們的自由游戲熱情,應該盡可能多提供活動材料;有些教師則認為材料過多會干擾孩子們的游戲思路,所以在提供時必須有目的,無游戲目的的材料盡量不提供。其二,環境空間創設或過滿或過空。有些幼兒園預設環境滿滿登登不留空隙,有些幼兒園則將大量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自由表達。其三,教師或高控式介入或放任不管。教師觀察、分析、評價自由游戲的策略與能力相當缺乏。
(二)幼兒教師研訓的現狀
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受社會外在因素和個人內在因素的共同影響,當外在因素越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時候,教師的內在機理需要才能更活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是教師個體成長的歷程,更多應是“自造”,而非“被造”。但是在實際的教師培養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著嚴重的“被造”現象,教師因為學分要求迫不得已被培訓?!氨辉臁睂е碌闹苯雍蠊闶怯^念與行為脫節,教師講起理論頭頭是道,但教育教學行為卻依然被經驗主義主導,自由游戲的相關學習培訓就存在嚴重“被造”現象。如何在幼兒教師自由游戲指導能力的提升與教師研訓方式的創新之間建構有效連接,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三)自由游戲的特性與現有教師研訓方式之間的不匹配性
應用于教師研訓中的學習共同體是一種建構式學習模式,它突出實踐性問題的解決,對于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的“知行脫節”問題,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效果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但將這種模式應用于幼兒自由游戲的研究中卻存在著缺憾。這是由自由游戲特性所決定的,因為自由游戲涉及多個問題,各問題之間又相互關聯與糾纏形成問題鏈。認知的構建絕不是一個個零散點的拼湊與集合,而是點與點之間內在邏輯的聯系與過程系統的整合。其中既有點狀的知識獲得,也有線性的邏輯思考、非線性的創意想象。因此,如果想有效提高教師自由游戲的指導能力,必須尋找一種更具緊密型的研習方式。于是,我們創生了專題合作研究群。
二、專題合作研究群創建的具體做法
(一)定位專題合作研究群的組織特點
專題合作研究群是在學習共同體的基礎上創生出來的,是若干個學習共同體的組合,每個研究群有特定的研究主題,但各研究主題之間又存在包含與類包含的關系,彼此之間既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同時又相互獨立。我們將專題合作研究群的組織特點進行了定位,它應該呈現以下特點:1.以“共同困惑”為基礎。教師實踐中的共同困惑成了專題合作研究群的研究內容,教師們是因困惑走到一起,以解決問題為共同追求。2.以“實踐共同體”為載體。專題合作研究群改變了以往“專家講、教師聽”或者“專家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處于從屬地位”的局面。每位教師可以根據自身遇到的實際問題分享經驗,共同探討解決的策略。在群中,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地位高低的差別,只有參與角度的不同,是一種真正平等合作的對話關系。3.以“共同愿景”為導向。專題合作研究群因困惑而生,因此,教師們聚集的愿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容易描述的,且是持續的。4.以“群組互動”為標志。專題合作研究群與學習共同體最本質的區別就在于群組間研究內容的關聯性和群組間研究方式的共通性。5.以“協商文化”為機制。專題合作研究群中教師所有的學習行為都是在實踐、反思和對話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相互合作、相互協商的文化機制保障了群組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
(二)構建專題合作研究群的組織框架
我們基于幼兒自由游戲中常見的問題,組成“幼兒計劃研究組”“材料推進研究組”“觀察評價研究組”三個專題研究群。三個群的研究內容是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教師對自由游戲的共同困惑提煉而來的,具有相對聚焦性。作為一種學習型組織,必須要有學習寬度與深度的雙向要求。除此之外,專題合作研究群還兼具交流合作的特性。1.橫向到邊——利用名師領辦達成研究內容全覆蓋。發揮區域內名師的專業能力,每個群組由一位區級名師領辦,召集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師形成研究群。領辦的名師在幼兒自由游戲領域需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能帶領群內組員進行研究,如對自由游戲的現狀進行分析、原因進行剖析、相關理論進行學習等。同時通過三個群組間的交流將教師們的某個困惑點擴展為對整個概念的梳理,從而構建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2.縱向到底——借助專家力量達成研究內容縱深化。三個研究群針對各自的研究命題在名師領辦中進行相對橫向的學習與交流,但縱向的深入性學習與研究還是需要領域專家的引領。研究群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與各級相關專家進行互動、交流,得到點撥,極大拓展并深化了成員的研究深度。3.互為融合——利用互動交流達成研究內容共通性。由于三個群組間的研究內容存在內在知識連接點,因此學習的互動交流便尤其重要了。專題合作研究群存在兩種互動交融方式:一種是固定時間的大群組活動,一般是一個學期兩次;另一種是非固定時間的群組活動,由領辦名師發起,可存在于自定的時間、自定的組別之間。從實施情況來看,固定時間的群組交融更關注共性困惑,非固定時間的群組交流則更凸顯個性化困惑。
(三)豐富專題合作研究群的研習方式
任何一種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都必須借助一定的情境將新的信息與教師的原有經驗聯系起來,使信息對教師產生意義。因此,我們采用了以下研磨方式,讓教師們在知識與經驗的碰撞中不斷提升專業思考能力。1.專題式研修。這是專題合作研究群最常用的研習方式,針對研究中的某個主題進行點狀、深度學習與思考。專題合作研究群本就是以主題的方式組建,每次專題式研修可以根據大主題或其中的某個小主題或若干個有關聯的主題來進行研究。如“觀察與評價研究組”便以表單式、圖示式、學習故事式三個小主題開展專題式深度研修,從而使教師獲得三種觀察方式的有效實施路徑。2.深化式研討。存在于研究群中的困惑點往往是零散且充滿個性色彩的,但是很多的困惑點卻又相互交織、相互套疊。深化式研討的作用便是將這些相互交織、相互套疊的困惑進行一種縱向梳理,在研討中也許是一個困惑的深度挖掘,也許是多個困惑的線狀串聯。如“觀察與評價研究組”基于觀察路徑圖開展深化式研討,通過“何為路徑圖”“路徑圖在觀察中的作用”“如何繪制路徑圖”“讓路徑圖助力教師觀察評價”等線索進行推進。在研修形式上融理論學習、經驗分享、思維碰撞、實際操作為一體,極大提高了教師們對該觀察方式的學習實效。3.聯動式研習。專題合作研究群是基于幼兒園自由游戲的若干個困惑點而創生的,因此聯動式研習是群組之間研究過程與成果互通的一種需要。研究群組之間看似相互獨立,但實則為一個整體,研究內容的連接要求研習內容的互通與碰撞,從而理順各群組之間的線索,達成自由游戲指導能力的提升。如“幼兒計劃研究組”研究幼兒游戲計劃能力的提升,需要“觀察評價研究組”所獲得的觀察分析評價能力的支持,“材料推進研究組”的研究成果又為“幼兒計劃研究組”提供了前期的物質準備等。聯動式研習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浸潤中同時適用。4.浸入式研磨。“讓聽得到炮聲的人去指揮炮火?!敝挥薪胍痪€才能獲得真實深切的感受。因此,研究群的成員一次次沉浸到孩子們的自由游戲中,在與孩子們的互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幼兒計劃研究組”的成員針對“幼兒游戲計劃能力”沉浸了十余次現場,一次次分析幼兒的游戲計劃書,解讀幼兒游戲計劃書背后的思想,觀察游戲計劃書與幼兒游戲行為之間的關聯,提煉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計劃形式、教師指導策略等。
(四)關注專題合作研究群研究成果的輻射覆蓋
任何一種研訓方式都強調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橫向交流和縱向交流的融合,教師們需在實踐中不斷試誤,在逐步領悟的過程中,把握自由游戲的應然理論。專題合作研究群三個組別50名左右的成員分布在區域內各層面的幼兒園中,每個研究群都針對幾個命題進行縱向研究。過程中,群成員將研究成果帶入所在的幼兒園,由一個班逐漸擴展到一個幼兒園,再慢慢輻射、覆蓋至整個區域內的幼兒園。如此設計的想法有三:其一,便于了解全區范圍內的幼兒園在自由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其二,便于了解研究成果在各類幼兒園中的實踐成效;其三,便于快速提升全區幼兒教師在自由游戲中的指導水平。
三、專題合作研究群創建的思考
長期以來,我國幼教機構實施的幼兒教育存在隨意性、主觀性、片面性等特點,幼師對幼兒可塑性的理解從自身角度出發,單方面開展“灌輸式教育”,從而導致教育偏離幼兒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軌跡。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幼兒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傾向能代表他們的心理,預示他們以后的成長。因此,科學的幼兒教育應從幼兒角度出發,把握幼兒的心理特點,以材料投放或環境創設引發幼兒的“心理效應”,引導幼兒向著正確方向發展。
對此,本文在剖析“心理效應”理論概念的基礎上,討論其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旨在為提高幼教質量獻計獻策。
一、心理效應的理論概念
心理效應是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僅就人的心理來說,心理效應是外界環境中一切因素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并由此產生連鎖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心理效應的傳播媒介是心理與行動,在個體身上表現出來的是從心理到行動的連鎖反應,而在群體中表現出來的則是從個體行動到群體行動的連鎖反應。因此,心理效應具有兩個核心屬性,即心理與行動,它的形成規律是由心理驅動行動表現。
嚴格來說,心理效應僅是心理現象或規律的統稱,現實生活中心理效應具有很多種不同類型,如首因效應、光環效應、刻板效應、蝴蝶效應和名片效應等。
以蝴蝶效應為例,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教室外的墻壁上曾經張貼過這樣一張漫畫:A被單位領導訓斥,因為惱火,則向下屬B發脾氣;B很生氣,偏偏下班路上遇到一只狗向他狂吠,于是踢了狗一腳,受驚的狗一路狂奔穿過馬路,將一位老人撞倒,導致老人頭部受傷,最后不治身亡。
這則漫畫說明了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夠帶動整個系統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因此,心理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及時引導、調節,就可能會給社會帶來重大危害。
二、心理效應對幼兒教育的影響
1、深入了解幼兒心理特點
家庭與幼教機構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在不同環境下,幼兒心理會受到不同影響,產生的心理效應也不盡相同,同樣,外在的行動表現也是各異的。
例如,在家庭里,幼兒受到家長的關愛,因而家庭環境給幼兒帶來的心理效應可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這種心理勢必會在幼兒園群體生活中通過言行表現出來,進而對其他幼兒產生影響,形成連鎖反應。因此,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是開展幼兒教育的前提。幼師需要將每一名幼兒平時的言行習慣都記錄下來,制作表單,通過對比進行分類,總結每一類的特點。通過倒推法及日常觀察了解幼兒的心理,找出能夠對幼兒產生心理效應的外在因素,最后對這些因素進行處理,或消除、或優化,從而打造具有高度針對性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質量。
2、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
心理變化是心理效應形成的初級階段,無論心理效應對幼兒的影響是好是壞,幼師都要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提取環境影響中的積極因素,使“良性”外界因素與幼兒心理產生互動。
實踐中,教師首先要學會耐心地傾聽,與幼兒建立起信任,讓幼兒可以像在父母面前一樣不設防,愿意向老師訴說自己的煩惱。當幼兒與教師交流時,對于其所說的教師要給予及時反應,如對他們的痛苦表示出適當的,幫助他們釋放自己內心的壓力,消除緊張與焦慮情緒。
對于在有些場合表現出膽怯心理的幼兒,教師給予幼兒最好的心理支持就是為他們創造更多機會,如有意識地讓幼兒有更多表達語言的機會,同他一起進入區域游戲,或邀請他做“值日委員”,負責給其他孩子交代每天的學習要求,如此,逐步消除和緩解幼兒因過于緊張產生的沉默、自閉等心理障礙,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3、幫助幼兒建立起強大自信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積極的環境因素會使幼兒形成良性的心理效應,反之,消極的環境因素會對幼兒心理造成很大沖擊,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為此,幼師要幫助幼兒增強心理“抵抗力”,使幼兒能夠對環境影響中的消極因素產生“免疫力”,這需要幼師幫助幼兒建立起強大自信。
嚴格來說,幼師的呵護、體貼、安慰及鼓勵都會成為幼兒心理和精神的一種引領,幫助他們減少活動環境中消極因素對心理的影響。因此,幼師無論對幼兒有怎樣的看法,都不要表露在幼兒面前,更切忌簡單粗暴的指責、批評,甚至體罰,避免更多外界因素對幼兒心理形成刺激。尤其幼兒犯錯誤或者情緒激動時,更要柔聲細語,耐心勸導,用飽含鼓勵的語言和表情讓幼兒慢慢走出焦慮的心境,逐漸增強信心,從而不被外界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影響,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今日,就將這一旅程中的某些真實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并把這段旅程概括為:牽手――磨合――相知――憧憬四個驛站。
牽手――看上去很美,
有緣你牽手,
正如七彩花瓣中的一枚,
降落在我的眼前,
幸運 激動,
伸出雙手,和著怦然的心跳
虔誠得迎接你的到來……
08年9月中旬接到領導電話,通知我將代表市幼教參加浙江省農村幼兒教師新生代教學比武活動,內心充溢著激動。對于一位青年教師而言,這是一次珍貴的機遇,更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挑戰。
結合那次省農村幼兒教師新生代教學風采展示活動的主題來看,其要求是應體現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低成本材料、資源、教學手段,合理有效地運用于幼兒園的教學,提高集體教學的有效性。
于是,在征求了市教研員彭老師的建議后,我選擇了在參加嘉興市農村幼兒園教學評比中的《大班綜合活動:橋》作為上課內容。從選材來看,橋在農村隨處可見,它是幼兒生活中十分熟悉、接觸頻繁又十分豐富、易于收集和觀察的材料。教材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充分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也極為貼近評比活動的主題。
磨課是最為艱辛的,在為期一個多月的磨礪,在一次次“肯定否定肯定否定”的修改輪回中,從修改――指導――試教――再修改――再試教,這期間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但它最后給我帶來的收獲之大是毋庸質疑的,因為自始至終我都學在其中、思在其中。
磨合――痛并快樂著
第一次的自信,
第二次的彷徨,
第三、四……N次的迷茫,
一次次的批星戴月,
一次次的徹夜未眠,
你微笑著――意猶未盡。
突然明白,
你要我堅強,
更讓我成長……
歷時一個多月的磨課,智囊團緊緊圍繞著我的活動目標及教學活動三大環節――看橋、造橋、游橋而一一展開。
活動目標:
1.豐富對江南古橋造型特征的感知,初步感受古橋的獨特風韻。
2.嘗試運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搭橋,發展身體的柔韌性,提高想象力和表現力。
3.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和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流程:
(一)看橋:運用PPT課件,引導幼兒感知古橋的造型特征,感受古橋的美和實用價值。
(二)造橋:了解運用身體搭橋的不同方法,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橋的不同造型和美感。
1.一個人變橋;(了解身體搭的是什么橋?用什么方法搭的?)
2.兩人合作搭橋;(通過合作后,探索運用身體各個部位搭建不同造型古橋的方法。)
3.多人合作搭橋;(與更多的伙伴一起合作,表現不同造型的橋。)
(三)游橋: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江南風韻。
10月的某天,省幼教專家、縣教研室主任、教研員等領導一行6人帶著他們的智慧來了。
課后,專家組領導們給出了詳盡而深入的點評:他們肯定了教學活動中一些閃光之處:如地方資源的有效利用;直觀形象的PPT圖片,豐富了幼兒對江南古橋造型特征的感知?,F場抓拍的真實性和直觀效果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以及江南民樂的烘托則為創設入情入境的氛圍起到渲染的作用等。同時,他們也中肯地提出了幾點修改建議:
1.教師對平橋和拱橋的外形特征概述地并不詳盡,應突出平橋平又直,拱橋彎又拱的概念而不應僅局限于橋洞的形狀。
2.應充分肯定孩子的創意表現,不應強調搭橋的完整性,建議孩子只需用身體表現橋的某一部分即可,當然對于能完整表現的幼兒應加以重點評價與肯定。
3.注重環節間的自然過渡,更多地應站在孩子的角度拋出問題:如看橋至搭橋間的過渡,可以是:如果請你也來當一位小小設計師你喜歡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搭橋呢?在你一個人搭橋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怎樣來解決?
不管是高瞻遠矚,還是細節揣摩,不管是大處著眼,還是小處著手,專家的剖析又再一次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于是,我開始又一次的修整教案,但幾次試教的效果卻又不盡相同,如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孩子對肢體表現力都具有獨特性與差異性,所以課堂效果差別很大。
試教讓我感到彷徨,憂慮,成功的影子,希望的足跡很渺茫。這是怎么了?突然頓悟,我關注的只是文本,而忽略了孩子。
于是在彭老師的建議下,我開始接觸不同層次類型的孩子進行試教。這最后幾次的試教給我帶來了更深刻的感悟:預案要備多個“可能性”但更要“留白”。即,面對既定的文本,教師只有正確地把握教材的前知及幼兒已有的認知水平,機智地設定教學目標及教學的環節,唯有這樣,才能做到對課堂中的種種變數了然于胸。
相知――陽光總在風雨后,
戰馬只有在馳騁戰場時,
才能揮灑自己的英勇。
經過一次次歷練的我,
對自己說:
站上舞臺――充滿自信;
面對孩子――沉著冷靜。
相知的過程,不管成敗
讓我感謝你――我的新生代之旅。
11月6日,我上課的日子終于來到了。站在浙大永泉校區的永謙劇場的舞臺上,感受著鎂光燈的熱量,臺下幾百來雙期待的眼睛,我的心不再忐忑不安,沒什么,今天我只是帶著孩子們一起走進古鎮去看橋、搭橋、游橋,我的眼里只要有孩子便擁有了一切。
下午浙江省特級教師王春燕專家對我的課進行了評析,她充分肯定了我語言的流暢性與親和力及那日在課堂中所構建的良好師幼互動氛圍。同樣王專家提出也是讓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用身體搭建橋,它能不能用身體表現它的立體性?只表現橋的一個部分,是否片面?需不需要在課堂中讓孩子表現它完整的形式,包括是不是讓孩子在最后可以用多種形式去表現橋而不僅僅是肢體動作呢?
我開始新的思考,其實如何在活動中更好的去培養幼兒感受、表現橋的形式美的能力,這并非是一個活動所能達到,如何有效的將知識梳理――多種形式的表現――能力的提升也是需要有一個過程去有序開展的,最終我們也還是要以我們的孩子為本。
很欣慰,最后我的這堂課榮獲了浙江省幼兒園新生代教師比武第一名。
憧憬――幸福象花一樣綻放
與你牽手―磨合―相知的旅程雖已告終,
但讓我好多天沉浸在甜蜜中,
我知道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幸福,
包括一路陪伴我走過的人們。
擁著這一份幸福體驗,
一、工作思路
本學期的幼兒教育教科研工作將繼續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園本教研為抓手,以提高保教質量和教師素質為重點,積極開拓創新,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提高主題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全面推行幼兒園發展性評價。加快幼兒園特色文化建設,著力打造我市的名師和名園。以園本教研為平臺,充分挖掘本土資源,構建具有本地本園特色的園本課程。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在“存精、吸納、創新”的課程研究原則下,穩步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全面提高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學習實效
教育理念引領著教師的教育行為,深化課程改革要求需不斷充實自己的教育理論。各幼兒園要繼續深入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學習相關的課程理論,要引導教師深刻領會《綱要》的理念,使理念逐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切實改善教師“教”與幼兒“學”的方式,有效推進我市幼兒教育課程改革。
構建園本化的課程實施體系。教師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兒童,依據教材還要拓展素材,就地利用環境資源,根據教育情景和幼兒的具體情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有效實施素質教育。
本學期,為有效促進各幼兒園開展理論學習與專題研討活動,我市將首先在省示范幼兒園中舉行園長專題性的學術沙龍,然后逐層推進,引導教師積極有效地學習研討,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幼兒教育的學習型群體。
二、深化課程改革,注重園本教研
幼兒園要合理制定課程計劃,各班要認真編排好全市統一使用的“常州市幼兒園各班一周逐日活動計劃表”,主題統領,領域滲透,預成和生成有機結合。幼兒園以省編《綜合活動課程》為主,先在年級組內商討、制定初步的計劃,對于個別主題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增減,以合理地安排五大領域內容,保持課程的平衡性。
集體備課是提升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幼兒園可在小、中、大三個年級教研組基礎上,按實施教學的單雙周時間,劃分出備課組,每個備課組在自己實施教學前一周集中進行集體備課。為了更好地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協作性,可采用輪值制的方法,群策群力地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備課組可自行組織一些小型的學習活動,在制訂教學目標、提供與教學相關的材料、組織教學過程等方面要多思考,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進行仔細的剖析,明確“真實、自然、簡單”是一堂好課最基本的要求并為之而努力。
本學期,常州市教研室將首次組織開展“常州市幼兒園園本教研先進園評比”。各幼兒園要積極開展園本教研活動,不斷突破、解決教研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園本教研活動樸實、有效,并注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為參評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三、強化常規管理,提高保教質量
各幼兒園要抓好一日常規活動的開展,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現在的教育已經逐步從幾十分鐘的集體教學活動拓展或延伸到了游戲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及生活活動中去。每一位教師都要注重環境的創設,要深入挖掘游戲的教育內涵,把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探索主題背景下幼兒游戲的有效開展,在制訂游戲計劃、創設游戲環境、投放游戲材料、參與游戲指導以及開展游戲后的反思調整等各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關注幼兒的發展差異,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材料、大膽友好地交往,促進幼兒社會化、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
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積極發揮示范幅射的作用,每學年要組織專題性的對外開放研究性活動,開放活動可形式多樣,鼓勵開放與課題研究和本園課程實施相關的科研活動、游戲活動、特色活動等,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
要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教學視導和指導,引領民辦幼兒園學習、貫徹《規程》和《綱要》,加強課程管理,及時制訂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研究計劃和幼兒活動計劃;及時反映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教師的教學需求;及時研究幼兒的實際情況,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科學地實施幼兒園課程。
四、打造幼師隊伍,促進專業成長
幼兒園發展離不開一支優質的教師隊伍。各園要積極開展園本研訓,營造良好的師資培養、培訓、提高的激勵機制與環境氛圍,為教師積極參與教研創設良好的平臺,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業務理論水平及教育教學能力。指導教師制訂個人成長計劃,嘗試進行教師檔案袋評價。要求3年以內的青年教師每周撰寫一個教育小故事,其他教師每月撰寫兩個教學反思或教育小故事,一個主題活動后要有一次對主題課程實施的總反思,在校園網上或業務活動時交流。幼兒園正、副園長每學期每人聽本園教師的教學活動(包括游戲)不少于20個和30個。
積極探索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途徑、內容和方法,培養一批骨干力量,加強對家庭和社區科學育兒工作的指導。分三年建立0——3歲親子早教活動基地3個,組織開展0——3歲親子早教開放活動,初步形成0——6歲托幼一體化教育格局。
要強化科研意識,切實提高各幼兒園的科研能力,省示范性幼兒園必須有品牌(主打、特色)課題,重視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論證、過程研究、中期評估和結題鑒定工作。各幼兒園要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健全課題研究制度,注重過程管理,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加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思考和研究。
三、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各幼兒園園長會議。
2、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園長專題性學術沙龍活動。
四月份:
1、幼兒園市級開放活動。
2、組織參加“常州市幼兒園課題研究專題研討會”。
3、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常規調研。
4、組織幼兒園教師教材培訓。
5、園長優秀課片級評比。(二十五日前上報至教研室)
五月份:
1、園長優秀課市級評比。
2、省示范實驗性幼兒園市級開放活動。
3、“做中學”項目學校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探究活動展示。(鳴柯巷幼兒園)
六月份:
1、幼兒文娛匯演。
2、省示范實驗性幼兒園市級開放活動。
3、組織開展“常州市幼兒園園本教研先進園”評比。
4、幼兒園“主題性”游戲方案評比。
5、對幼兒園實施教師教育工作評價與幼兒發展性評價的情況進行調研。
關鍵詞:游戲;社會性;作用涉及到兒童學習如何與別人友好相處、學會分享、助人和合作,等等,社會行為技能的發展以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學會自己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沖動、愿望和行為,掌握這些社會性技能需要兒童具有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情感、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6-0251-02
一、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特點
社會性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會行為準則,以及人們控制自身行為的心理特征。社會性發展是兒童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所要求的人的過程。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包含幼兒的自我意識發展,社會認知發展,社會情感發展。兒童的社會化過程即獲得保證其在社會成功的生存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過程。涉及到兒童學習如何與別人友好相處、學會分享、助人和合作,等等,社會行為技能的發展以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學會自己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沖動、愿望和行為,掌握這些社會性技能需要兒童具有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情感、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幼兒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具有以下特點:
1.整體系統性。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心理結構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它作為母系統還包含幾個子系統。
2.社會制約性。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處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既受到物質財富和消費過程所形成的關系影響,又受自然地域,社會生活、文化的影響。
3.能動性?,F代兒童發展觀指出:幼兒是一個主體,有其主觀能動性,他們能夠主動建構知識。
4.動態性。兒童心理的發展是一個連續建構的過程,幼兒階段社會性發展是動態的,可變的。
5.關鍵期。相關研究表明:學前期是兒童接受社會化的最佳時期,嬰幼兒期的社會化經驗,對于一個人后來的社會化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另外,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諸方面也不是等速的,發展的關鍵年齡也不同。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幼兒發展的關鍵期,抓住關鍵期的培養,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健康發展。
二、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意義與價值
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當代中國社會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的大背景下,所特別需要加以關注和重視的教育問題。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早期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昂⒆釉谟螒蛑凶鳛榧w的成員,開始學會互相理解,這也許是游戲經驗在社會性發展方面最重要的價值。這種相互作用有利于他們形成對待他人的態度和行為?!?/p>
(一)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我意識是人社會化的關鍵。一個人只有當他意識到自己存在時,才具備接受社會文化教育的基礎。皮亞杰等研究表明,年幼兒童學習從他人角度看問題有很大的困難,這是由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特點決定的。
(二)在游戲中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游戲增強了親子關系和兒童親社會的行為,同樣也提高了幼兒的社會往技能。通過親子游戲,加強了親子關系,親子游戲時親子交往的質量指標,良好的親子依戀使幼兒帶著積極的態度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探索,樂觀、積極地與人交往,這就為他們的社會往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1.游戲增強了親子關系。幼兒的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游戲的能力。通過游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并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進行輔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如在娃娃家中模仿成人的行為,開始對做家務事充滿了興趣,可以從做家務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對父母的行為有所理解、體諒。
2.游戲增強了親社會的行為。親社會行為主要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幼兒期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心理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其社會性發展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如果只重視幼兒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忽視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教育與導向,則會導致幼兒發生自私、任性、缺少同情心等問題,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游戲是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有效手段。幼兒在游戲中需要相互適應,服從共同的行為規則,從而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學會與別人交往的正確方式。在體育游戲中,使幼兒在游戲中敘扮演不同的角色。同伴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與成人交往,支配權主要在成人,幼兒基本處于被動狀態,其順從性、服從性特別突出,對幼兒來說,那是成人的社會;而與同伴交往,大家年齡相近,興趣一致,沒有成人的壓力,支配權平等,有一種自由寬松的氛圍,幼兒可以充分表現自我,發現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積極而愉悅,對幼兒來說,這才是真正屬于他們的社會。
游戲不但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幼兒社會化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成長的需要,而游戲則在其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因為幼兒社會意識的形成并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是要靠老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努力形成的,所以我們每個幼兒園教師都應該增強這種意識,努力為幼兒創造參與游戲的時間、空間,為培養21世紀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礎。
三、教師如何開展社會性游戲
一、師生互動,構建融洽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因此,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構建融洽的學習氛圍,通過啟發、設問、辯論等靈活的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手工制作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教師在利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手工制作的教學時,可以先帶領學生一起“剖析”手工制作的優秀作品,通過對優秀手工制作作品的共同欣賞、分析、思考、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對于手工制作的學習內容加強認識,并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教師在利用“示范演示法” 開展手工制作的教學時,應一邊將手工制作的具體步驟向學生一一地進行直觀的演示,一邊提示學生認真地思考,使得學生在學習手工制作時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而通過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使得學生能夠快速地、準確地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與一般規律,既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為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為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還可以采取更多的靈活的教學手段,如“自主探究法”“主題創作法”“集體創作法”“轉換創作法”“實踐操作法”等多種教學策略,進一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與學習主動性,從而為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提供前提。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手工制作教學過程中應非常注重情感的培養,因為情感是每一個人的內在催化劑,良好的情感反應可以打動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行為的互動,還要強調情感的互動,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紐帶,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興趣,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可以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鑒于此,教師在手工制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案,使得學生能夠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成長。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同學們的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點,分別組織以布藝、泥藝、紙藝、材料畫、廢舊材料再運用等為側重點的手工制作興趣小組,鼓勵同學們利用所學習的手工制作知識,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與同學們一起制作玩具、教具等,還可以引導同學們集體創作“微型幼兒園”, 促使同學們“群策群力”,以富有趣味的創作性行為進行幼兒園環境布置的“創作實踐”,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促使同學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手工制作的學習。教師在手工制作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內容,能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起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創造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