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9 05:18: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市場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三維顯示;商業化;SID會展
中圖分類號:TN949.199 文獻標識碼:B
3-D Goes Deep at Display Week 2010
Jenny Donelan
(Information Display magazin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isplay Week has featured special sessions to demonstrate 3-D. For 2010, with the technology clearly on the commercial horizon,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 has designated dedicated sessions for 3-D papers. The 2010 technical program will feature nine sessions on 3-D technology: Polarization-Based Stereoscopic Projection Displays, Crosstalk in Stereoscopic Displays,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Autostereoscopic-Display Measurements, 2-D/3-D Switching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Human Factors of 3-D Displays, Volumetric and Integral Imaging, 3-D TV and 3-D Video, and Novel 3-D Displays.
Keywords: 3-D displays; commercial; Display Week
引 言
盡管三維顯示技術并不能稱之為全新的技術――一提到三維顯示,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早在新維多利亞時代就有的立體視鏡,以及上世紀50年代早期的恐怖和科幻電影,然而該技術最近的發展勢頭的確令人耳目一新。在世界的許多地方,選擇觀看一部新電影的三維顯示版本還是“常規”版本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根據美聯社的統計,2009年共有20部三維顯示電影發行,而2008年這個數字僅為8部。北美地區的三維影院也從2008年的1,514個發展到2009年的3,548個,增加了一倍以上。盡管三維電影僅占去年電影總發行量558部的4%,但票房收入卻占到了總票房收入的11%。因此,較小屏幕顯示器的制造者也急于抓住這一機會,今年初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會上大量三維電視的展示就是很好的證明。許多制造商了新款的三維電視,而零售商巨頭如Best Buy和沃爾瑪,或者已經開始銷售三維電視,或者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銷售三維電視(圖1所示為LG展示的三維電視樣品)。
上述市場動向表明,至少在電影領域,如同許多技術在普及之前一樣,三維顯示同樣面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三維顯示器只有在播放三維顯示影片時才可以顯示出真正的優勢,同樣三維顯示影片只有通過三維顯示器播放才能達到最佳的觀看效果。顯示器制造商希望市場上先有足夠數量的高質量三維顯示影片來確保對三維顯示器的資源需求,而影像內容制作者則希望在開發可立體顯示的影片之前,消費者已經有了方便觀看三維顯示影片的顯示器?,F在,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系資深研究員、SID三維技術副主席Brian Schowengerdt稱,目前產業已經達到了這樣一個時點:即三維顯示器開發商開始確信將會有足夠數量的三維顯示影片來拉動三維顯示器的市場,反之亦然。三維顯示影院系統開發商RealD致力于堅定影院擁有者和制片人的信心――三維顯示影院與影片將有一個強勁互動增長,并指出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這樣的名人就為電影制片人提供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范例。近期三維電影的大量涌現也為三維顯示器在家庭娛樂市場的普及提供了發展初期的重要片源數量積累。在家庭三維領域,許多重要的制造商(三星、索尼、LG等)已經開始生產或者準備生產三維電視。索尼已經以最公開的方式宣布三維顯示將成為整個公司的一個主要發展重點,涵蓋許多產品平臺(電視機、游戲機和攝像機等)。
1 三維顯示分會
基于上述原因,同時也由于有大量三維顯示相關論文提交,今年的SID增加了專門的三維顯示分會來迎合這股潮流。Schowengerdt稱,“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已經注意到了與三維相關的論文數量的增加?!比欢?任何關注三維顯示,希望追蹤所有相關文章的人都面臨一個挑戰,它們不是一個分會或一個會場所能涵蓋的。Schowengerdt說:“三維顯示器的主題貫穿所有領域?!?事實上,在今年9場三維分會上,7場是聯合分會,包括投影、顯示測量、應用視覺以及其它領域等。
2 趨勢:三維電視和裸眼三維
毫無意外地,在今年的專題討論會中,三維顯示電視的發展是論文研究的主要動向之一。比如有一場論壇報告內容完全是三維顯示電視和三維視頻的研究。Schowengerdt稱有兩篇論文非常引人關注:SMD公司Baek-Woon Lee發表的“Novel Simultaneous Emission Driving Scheme for Crosstalk-Free 3D AMOLED TV”(新型同步發光驅動設計無串擾的三維AMOLED電視)和三星電子Dae Sik Kim發表的“New 240-Hz Driving Method for Full-HD and High-Quality 3D LCD TV”(新型240Hz刷新頻率的全高清和高品質三維液晶電視)。在視頻領域,由臺灣大學Chao-Chung Cheng發表的“An Ultra-Low-Cost 2-D/3-D Video Conversion System”(超低成本2-D/3-D視頻轉換系統)和“3D Video Framework Design for FVV Realization”(為FVV設計的三維視頻結構)也是值得關注的論文。
另一個在SID上從不同方向進行討論的主要議題是裸眼三維技術。盡管已經令人驚喜地證明了消費者愿意戴上特殊的眼鏡來觀看如“阿凡達”這樣的三維電影,然而要求讓眼鏡消失的意愿也很強烈。Schowengerdt說:“不需要眼鏡就獲得高保真的三維顯示是最高目標。”
三篇論文體現了裸眼三維技術的發展趨勢,微軟公司Adrian Travis發表的“Backlight for View- Sequential Autostereoscopic 3D”(視頻連續的全息三維顯示的背光)、3M公司John Schultz發表的“Directional Backlight Lightguide Considerations for Full Resolution Autosterescopic 3D Displays”(高解析度全息三維顯示屏的定向背光方向設計)和“Directional Backlight Timing Requirements for Full-Resolution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s”(全解析度全息三維顯示屏的定向背光時序要求)。Schowengerdt說這些論文受到關注是有原因的,首先,后兩篇論文表明3M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三維顯示技術;其次,三篇論文都通過背光的設計而不是利用透鏡陣列使得左眼和右眼獲得不同的圖像,這將使顯示屏的全解析度得到應用。
日本信息和通訊技術研究所Shunsuke Yoshida發表的“Prototyping of Glasses-Free Table-Style 3D Display for Tabletop Tasks”(用于桌面任務的裸眼三維顯示屏模型)也受到關注。本文探討了當三維顯示器置于水平方向而不是垂直方向時必要的特殊考慮。這種新型顯示器是一種倒錐形,使觀眾能夠坐在周圍觀看。這種整體的形式和顯示器能夠使每個觀眾都能看到正確的立體視圖。
另外,其它值得關注的問題還包括建立檢測和開發三維視頻和顯示器的標準,以及為消除能夠降低立體效果的左、右眼串擾問題的解決方法等。
3 特殊的三維電影活動
本屆SID研討會涵蓋了上述提到的三維顯示技術的各個方面,但需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從最開始,三維顯示技術的發展就與娛樂產業密不可分。為體現這一結合,今年顯示周在5月25日星期二晚上,舉辦了一個特別的三維顯示電影活動。在一臺專門的30in大熒幕上播放三維短片,內容是三維電影制片人以及這個快速發展產業內其他相關人員的談話。
參考文獻
[1] 3-D boosts box office worldwide to record $30 bln. /s/ap/20100311/ap_en_mo/us_b- ox _office_year_end.
[2] Wal-Mart to Carry 3-D TVs in Select Stores. /wal-mart/wal-mart-carry -3d -tvs-slect-stores-18846.
[3] /united/3D.
作者簡介:Jenny Donelan,《Information Display》雜志社主編,E-mail:。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取代農民工、下崗職工就業問題而成為了就業市場的核心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從理論角度尋求相關的依據,為政府等公共部門做好相關激勵措施等提供支撐。
【關鍵詞】就業 激勵 政府
目前的就業理論,都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失業問題,我們認為,這些理論也同樣適用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在西方,無論是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還是凱恩斯學派、貨幣學派,他們的一般經濟理論中都包含有就業理論。包括勞動力供求因素分析、一般就業水平的確定、失業原因的探討、就業對策的制定等。其中,有的就業理論是贊成政府就業促進的,并提出了較為明確的政策取向。
一、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總量就業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其《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以嚴密的邏輯推理論證了政府促進就業的必然性。首先,他對“充分就業”做了新的解釋。認為除了“自愿失業”和“摩擦失業”之外,還存在“非自愿失業”,即工人愿意按照現行貨幣工資水平受雇于資本家,卻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狀態。在凱恩斯看來,只有想辦法消除了“非自愿失業”就意味著“充分就業”。其次,他還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即就業總量取決于有效需求的大小,失業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結果。要解決“非自愿失業”問題就要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增加就業量和增加有效需求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就需要政府出手拯救經濟、促進就業。他建議擴大政府職能,依靠政府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和增加投資,從而擴大有效需求,提高社會的就業水平。凱恩斯的主張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帶來了經濟理論和財政政策研究的空前繁榮。從“自由放任”到“積極調控”,凱恩斯構建了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為政府干預經濟,采取積極的手段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依據。
二、20世紀60年代人力資本就業理論
二戰以后,德國、日本兩個戰敗國在實物資本飽受戰爭破壞的條件下迅速崛起,而伊朗、利比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所實行的以資本積累為導向的工業化戰略卻未取得預期效果。經濟領域中這些難以解釋的特殊現象的出現,引起了西方經濟理論界的高度重視。人力資本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代表人物是舒爾茨和哈比森。舒爾茨在《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說中闡述了許多無法用傳統經濟理論解釋的經濟增長問題,明確提出資本可劃分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
三、20世紀70年代新古典綜合派結構性失業理論
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普遍的“滯脹”,凱恩斯理論對此無能為力。以薩繆爾森和索洛等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誕生,其實質上是將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與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綜合在一起。他們認為,解決結構性失業問題僅憑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勞動力市場政策和人力資源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具體的就業促進包括、對勞動力進行全方位的繼續培訓,使技術過時的勞動者及時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大力發展職業介紹中介機構,使企業和求職者實現充分的信息溝通、減少戶籍等行政性人口流動障礙,降低人員流動成本,幫助解決勞動力和企業地區間的遷移。
四、20世紀80年代新凱恩斯主義工資粘性就業理論
20世紀80年代中期,新凱恩斯主義以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的姿態出現。其代表人物包括斯蒂格利茨、曼昆等。該學派是用“粘性”取代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剛性”理論,并且從理性預期的角度對這種粘性進行合理的解釋,從而彌補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微觀基礎。
新凱恩斯主義勞動市場論的關鍵是工資粘性理論名義工資粘性和實際工資粘性。名義工資粘性理論包括、長期勞動合同論。勞方為避免勞動市場風險工資變動和失業風險,希望與資方簽訂長期合同,資方為了減少談判成本,以及談判可能引起的勞資摩擦也同意簽訂長期合同。這就使工資水平和就業水平難以隨市場變化而變化,使工資具有粘性、交錯調整工資理論。交錯調整工資是指勞資雙方可以通過合同來調整工資,但經濟系統中所有的工資合同并不是同步的,即簽訂時間與到期時間是錯開的,因而工資只能交替調整。當國家試圖使工資水平穩定時,必然要求貨幣政策與總工資的增加相適應,結果就出現了通貨膨脹。與此同時,劇烈波動的超額需求會使產出下降,對勞動力的引致需求減少,從而導致失業率上升。因此,其結果就是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的同時并存。實際工資粘性理論認為,廠商愿意支付較高的實際工資是因為他們假設工作效率和工資成正比,工資的提高會導致工人的積極性提高,從而增加產量,降低成本,而高工資就會導致勞動力市場不能出清,從而出現失業。新凱恩斯主義認為政府應當多考慮長期失業者,同時要積極干預勞動工資合同,以促使其具有較大彈性,從而促進就業。
我們還發現,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失業回滯理論強調政府有必要通過積極的需求管理政策、培訓政策與恢復勞動力市場功能的政策以促進就業。這其實體現的就是就業工作綜合化、體系化的全方位覆蓋。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大量的就業促進政策、包括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積極聘用高校畢業生參與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服務外包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就業指導服務與就業援助等,這些政策出臺之快,力度之大,涉及部門之廣,歷史少有。綜上,我們列舉了一些就業服務相關的理論,礙于精力有限,這些理論雖不能窮盡,但當面對日益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也許能為研究對策找到一些路徑。
參考文獻:[1]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徐毓扔譯.商務印書館,1997
[2]林毅夫.就業理論與失業治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3]厲以寧,吳世泰.西方就業理論的演變[M].華夏出版社,1988
緒論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根據《2006年中國鐵路運輸市場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以及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交通運輸企業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種運輸方式發展迅猛。鐵路交通運輸雖然運量逐年增長,但市場份額卻逐年下降,鐵路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部門中,鐵路運輸的發展呈現滯后狀態。這種狀況與“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部門,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適應,有些地區的線路甚至無法支撐運輸需求的巨大壓力,鐵路運輸發展滯后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明顯存在。
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共同規律是,當一個國家處于經濟起飛階段時,鐵路對于經濟增長往往具有先導性的帶動作用。德國和美國是發達國家的后來者,它們之所以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后來居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當時對作為社會先行資本的鐵路進行高投入,從而帶動和支持了其它產業的大幅度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綜上所述,分析當前鐵路建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鐵路行業的發展戰略,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時代課題。本論文所探討的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論文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國而言,國家鐵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則就會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由于鐵路運輸是基礎產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改革實施之前必須要有方向明確、思路清晰的發展戰略的指引,才會使改革向預定目標順利推進。因此論文的主要內容即是圍繞“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和戰略方案如何擬定和設計”而展開,也就是說要從理論和方法上論證為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在吸取國外鐵路變革經驗的基礎上,適合中國鐵路自己的國情和路情的。
論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歸結其原因,提出通過制定發展戰略加快鐵路運輸現代化進程的觀點;然后指出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鑒國外鐵路運輸改革實踐和成果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對國家鐵路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的設計。
二、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存在問題分析
中國鐵路運輸行業已有127年的歷史。與計算機、通訊、生物等高新技術行業相比,它是個傳統行業。進入21世紀,世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正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轉變。世界發達國家鐵路較高的起點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由傳統行業向現代行業的升級,使鐵路這個傳統行業展現了全新的面貌。中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建設起步并不晚,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我國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前,國家鐵路實行“政企合一”的計劃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與國家宏觀計劃經濟的整體基礎相適應,也與鐵路當時自身經營的環境與條件相適應。當時我國經濟技術落后,資金資源嚴重短缺,不可能優先發展資金和技術密集度要求較高的航空和公路運輸,適合中國國情、運價低廉的鐵路運輸因而長期處于壟斷優勢地位,沒有面臨生存競爭方面的任何挑戰。
進入新時期之后,國家經濟運行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鐵路運輸行業隨之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運能短缺上。運能短缺一方面是鐵路物質基礎相當薄弱的基本情況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斷擴大的對客貨運輸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鐵路運能短缺的問題不可避免。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增速,鐵路運能短缺的嚴重后果一覽無余。全社會爆發出來的巨大貨運需求壓向鐵路,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糧食、煤炭、磷礦石等重要原材料運輸嚴重受阻,影響東部地區電力供應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廠半停產運行。因鐵路發展不足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使鐵路素有“瓶頸”之稱,國家因此而損失巨大。
同時,對局部區域鐵路客運列車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區根本就沒有開通鐵路交通運輸,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員嚴重,特別是在重大節假日??瓦\的全面緊張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鐵路運輸行業存在運能短缺問題的原因分析
鐵路交通運輸的運能短缺問題除運力基礎與運輸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還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這主要是:
1、就認識根源而言,關鍵在于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普遍薄弱。人們并未真正理解現代經濟發展交通運輸先行這種根本道理,為保障宏觀經濟高效率、高效益運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觀念薄弱,甚至視超常緊張為正常。現代交通運輸意識的缺乏,根植于我國長期的小農經濟及計劃經濟環境之中。環境封閉、交通不便與運輸需求被抑制的長期存在,使人們很難超越小生產者的狹隘眼界去觀察和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大生產、大流通必然面對的諸多問題。
2、就經濟根源而言,關鍵在于不發達經濟的長期存在。百事待舉而資金嚴重短缺,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們在拮據的經濟條件下,很自然地會選擇將資金投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業及其他產業,而對雖然社會收益廣泛,影響久遠,但周期長、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鐵路等基礎產業,則往往被置于忽視地位,從而忽視“社會成本”與“直接生產成本”間的協調均衡。而這一協調均衡,又恰恰是欠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整體財力有限,所以需要一個較長時期來改變鐵路的現狀。
三、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的基本前提
經過近十幾年市場經濟導向改革,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所依存的經濟環境和基礎,已發生了深刻變革,面對新世紀的新形勢,鐵路運輸行業制定發展戰略必須注意兩個基本前提。
(一)將鐵路交通運輸行業放在優先考慮的戰略位置
行業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戰略發展模式。行業生命周期分為開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鐵路是夕陽產業,已處于行業發展的衰退期,其實無論從我國鐵路與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考察、還是從西方鐵路復蘇的國際比較考察、抑或是從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察,鐵路都是需要大發展的重要交通運輸方式,它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從我國鐵路運能短缺這一基本事實判斷,鐵路運輸行業處在行業的成長期,應加大發展力度,以盡快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從節約資源兼顧環境保護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運輸耗費石油巨大,土地資源日益銳減。相反,我國可轉化為電能的煤炭和水利資源豐富,因此,占地較少、對環境影響甚微的鐵路運輸,特別是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運輸,應成為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戰略重點。世界鐵路在全球范圍內重新崛起,正處于行業的成熟發展期;而我國的鐵路運輸行業現處于行業的成長上升期,由此決定了制定的行業發展戰略應保證其優先得到發展。
(二)依行業市場化趨勢制定行業發展戰略規劃
在我國鐵路運輸行業市場化的表現在于:①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鐵路貨物運輸需求主體單一的格局己不復存在。多元化的市場經濟主體決定了多元化的運輸需求主體,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產生了靈活多樣的運輸需求,使鐵路運輸的經營環境向市場化轉變;②同一時期,鐵路運輸生產正常運行所必備的各種生產要素,如鋼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國民經濟市場化的總格局中,也日益市場化,使鐵路運輸生產的供給主要求助于市場,推動其經營成本隨市場價格波動而升降;③鐵路運輸市場化的另一個推動因素是交通運輸市場的激烈競爭,鐵路運輸行業開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運輸的動態和規律,從以前的市場壟斷走向市場競爭。
以上情況說明,鐵路運輸生產的投入和產出兩大領域,均已受到市場機制的制約和支配:鐵路運輸在交通運輸市場上已不再處于以前的絕對壟斷地位。隨著時間的延續,鐵路運輸向深度市場化方向的發展趨勢己不可避免。對鐵路行業而言,就是要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其適合公眾需求的特有的產品和服務,制定其行業發展戰略。
四、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戰略方案設計
《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要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復線率和電化率均達到50%,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主要技術裝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鑒國外鐵路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的國情和路情出發,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繪和勾勒。
(一)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步驟選擇
1、實現運輸主業和輔業的分離
根據2005年底鐵道部的統計數據,中國鐵路現在職工人數有228.41萬,其中運輸主業職工152.68萬人,非運輸主業職工隊伍較龐大,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鐵路行業所沒有的現象。鐵路辦社會,大而全,勢必制約鐵路運輸主業的發展。鐵路系統中的社會公共部門,如公檢法、醫院和學校等社會性、事業性單位應剝離出鐵路系統,這些單位可以說都與鐵路運輸沒有直接關系,長期“捆綁”在一起將導致運輸主業專業優勢不突出,競爭能力低下。
另外還應剝離鐵路系統中的輔助產業,即工業、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資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測設計院,還與國家郵電網并存的鐵路通信網等。機務段、車輛段、車務段和工務段等運輸主業中的“多種經營”也應被剔除。這些部門或多經產業雖說與鐵路運輸相關,但由于沒有實行分賬獨立核算,產業屬性不同,容易導致職責不清,扯皮推委。
2、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來被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資產組織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會資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鐵路行業在完成主輔業分離的前提下,選擇業內的優質資產,即盈利能力強、管理效率高的資產,結合主干線、客運專線和城際客運鐵路等項目建設,尋求境內外投資者,進行股份制改造,可實現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3、通過上市融資
實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寬融資渠道,解決鐵路建設資金主要依賴于鐵路建設基金的收取與國家開發銀行的長期借貸而成的長期性的極度短缺問題。其它渠道資金的進入為鐵路加快建設速度和更大程度擴展規模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幫助鐵路部門引進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建立新機制。而其他渠道資金的籌集主要是通過公司上市來解決的。
相比客運而言,貨運業務彼此獨立性較強,更容易把市場前景較好的優良資產單獨剝離出去進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貨運的國際市場開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會和國際投資。因此,應按照先貨運后客運的次序推動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業上市融資。
(二)鐵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戰略措施選擇
1、積極通過多種方式籌集建設基金
在我國,制約鐵路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性問題是資金問題。美國鐵路建設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鋪軌2萬多公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擁有發達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迅速吸收國內外的投資資金。我國的資本市場雖不發達,但卻具備了吸收投資的有利條件。首先,我國大陸性地理特征條件,決定了鐵路還遠未達到發展的極限且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裝箱、冷凍冷藏、行包快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貨運業務正在成為鐵路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商業性開發、建設和經營之后必將達到較高的投資收益率。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除了在國內外金融市場上進行股本融資這一方式外,可以選擇的方式還有直接債務融資、利用國際貸款以及融資租賃等。
2、明確政府的角色定位,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現代企業規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還需要對鐵路運輸行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勵、嚴格約束、責權利相統一的法人治理機構。對于具備一定市場生存能力的改制企業,可以直接改制為國有股占49%以下,民營資本持股51%以上的非國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實體;那些暫時生存能力還比較弱的改制企業,可保持國有股占51%至75%的國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應強調產權明晰、獨立核算、面向市場、自負盈虧;實在無力經營的可以選擇破產清算或者出售。鐵路的政府主管部門的職能因而轉向宏觀管理和行業管理,不再干預鐵路運輸企業具體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當前的主要任務應是:落實鐵路運輸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完善資產經營責任制;實現政企分開、社企分開、事企分開和減員增效,組建客運公司及專業貨運公司,為實現運輸專業化打下良好基礎。
3、積極推進鐵路行業技術引進開發,提高行業服務質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產業進步的最終驅動力是科學技術,包括與之相適宜的管理技術,員工和資金都因科學技術的光明前景而重新優化組合,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產業生產力。這種技術效應是不可阻擋也無法回避的時代潮流,可謂順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國鐵路系統經過近年來的技術引進和自主開發,鐵路技術的開發應用呈現出加速追趕的趨勢。當前的工作重點是高速鐵路系統技術開發及建設;鐵路行車安全技術保障系統開發;重型優質鋼軌及新型軌枕制造;編組站自動化、裝卸作業機械化及貨場設備制造;鐵路客貨運信息系統開發等。
為順利實現鐵路運輸行業的戰略目標,鐵路運輸系統干部和職工必須轉變工作是完成國家運輸任務的思想,樹立鐵路運輸行業具有服務性特別強、同時競爭性也特別強的觀念,此外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演練來更新自己的服務知識和技能。為此需要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對現有的鐵路系統干部和職工進行全新的思想動員和教育培訓,使之在新的工作環境下各司其職,保證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4、注重和其他運輸行業的協調配合,創建交通運輸大領域的“共贏”格局
在我國五大運輸行業之間不僅存在著資源和市場的競爭,而且還存在著因各自優劣勢相異而需要協調配合的實際可能。因此就可能會出現兩種結局:惡性競爭與良性競爭。惡性競爭是不突出和強化自己的運輸專業優勢,不講究服務的質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壓低運輸價格,大打價格戰,最后落得個共敗共傷的結局,既浪費了經濟資源,又造成了社會效益的損失;良性競爭與此剛好相反,五大運輸行業堅守各自的目標市場,運輸價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揚,在運輸服務的質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務和技術創新來贏得市場,這樣的競爭方式不僅合理配置了經濟資源,而且創造了越來越大的社會效益。
預計隨著市場發育得越來越完善,市場機制作用的越來越普遍和深入,交通運輸領域的行業結構將趨向發達完善,通過且只能通過良性競爭而必然形成“共贏”格局。屆時,處于獨立市場競爭主體地位的鐵路運輸行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結論
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問題既是一個嚴肅的實踐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題。因為通過中國鐵路建設與發展的歷史回顧和中外鐵路行業的對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鐵路運輸行業物質基礎薄弱的結論,發現存在著運能短缺的問題.而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問題的關鍵是:鐵路運輸行業如何在技術飛速進步、行業競爭激烈的時代條件下確定自己的發展戰略以及如何實現自己的發展戰略。
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研究是個內涵豐富、政策性和實踐都很強的課題。囿于篇幅和資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學識水平,論文只是粗線條地對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戰略作了整體上的勾畫和描述,還遠遠沒有深入、細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蘊含的特征和規律,因此論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難免,在此懇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和指正。
參考文獻:
[1]厲國權.鐵路運輸經營與管理所面臨的體制創新和課題[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3.
[2]李紅.加快鐵路多元經營發展的思考[J].鐵道技術監督,2003.
[3]宋強太,楊月芳.中國鐵路客運體制改革探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2.
[4]張江宇.鐵路改革:哪種模式能突圍[J].綜合運輸,2002.
[5]王金祥.鐵路多元經營新格局的實踐與思考[J].鐵道經濟研究,2003.
[6]鄭明理.對鐵路跨越式發展中改革問題的思考[J].鐵道經濟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國鐵路行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鐵路,2003.
[8]江小國.論我國鐵路經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取向[J].市場論壇,2004.
關鍵詞:期貨交易所 企業文化 核心價值觀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反映本企業自身特點的價值觀念、經營哲學、行為準則、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等的融合體。企業文化學的奠基人勞倫斯米勒說過,今后的500強企業將是采用新企業文化和新文化營銷策略的公司。哈佛商學院教授約翰科特也曾大膽預言:“一個企業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業文化,是當代社會影響企業本身業績的深層重要原因?!笨梢?,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競爭的根本。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期貨市場的日益發展,各期貨交易所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需要,深入研究企業架構、行為方式和文化元素,提煉出了自身包括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體系。我國期貨交易所目前的文化選擇是合理、科學的,但與世界一流金融機構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本文將對我國期貨交易所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進行思考,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我國期貨交易所企業文化建設現狀思考
我國期貨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逐漸走入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核心,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現有四家期貨交易:1998年重組后的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以及2006年成立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本文僅以大商所和上期所為例,著重對其企業文化建設現狀進行分析和比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大商所和上期所的企業文化有其共性:均有積極明確的企業發展愿景,并為達到該愿景制定了發展戰略和相應的競爭策略,同時興起了多種多樣的企業文化活動。在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大商所形成了“規范是基礎、創新是動力、人才是根本”和“以公正著稱,以管理見長,以服務取勝”等核心經營理念,建立起了企業文化體系 。而上期所則于2003年確定了“創新、誠信、高效”的核心價值理念,經過不斷實踐,又于2009年制定了《上海期貨交易所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力圖將核心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貫穿到交易所做大、做強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傮w而言,在良好企業文化的推動下,大商所和上期所各項工作蓬勃開展,業務規模不斷發展壯大,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并逐漸具備了世界范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同時從表1也可以看出,大商所和上期所的企業文化建設各具特色。比如,作為全球第二大、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大商所一直致力于探索期貨市場為中國農業產業發展服務,為“三農”服務的路子,長期開展“千村萬戶工程”,促進了農產品期貨功能的發揮;創立期貨學院,逐步發展成為期貨培訓和投資者教育的有效載體。上期所則把著眼點放在建設成為國際化的衍生品交易所上,每年舉辦的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逐步形成國際性的影響力。上期所創建的國內首家期貨博物館在普及期貨市場有關知識、擴大市場影響、增進市場交流、加強市場研究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鑒于我國期貨市場仍處于“新興加轉軌”的階段,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我國期貨交易所現有的企業文化不可避免地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應該看到,我國期貨交易所的企業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和加強的地方。如有的交易所正處于新舊文化的轉換過程中,難免遇到新的問題;個別交易所企業文化體系不夠清晰完整,有的交易所雖然有核心價值觀,但核心價值觀或待凝練,或仍需要成為交易所每一個人的共識;企業文化雖然可以通過各種活動進行傳播,但關鍵不在于活動本身而在于社會和交易所成員對活動本質的認可;企業文化在與企業個性化方面相匹配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亟待重視保持企業文化的持續推動力和持續擴張力;交易所應對極端情況下的風險防范舉措也應加強;在城市化發展的趨勢下,需要更加重視社區服務和志愿者服務等公益活動。
二、我國期貨交易所為打造“百年老店”的企業文化建設完善對策
(一)企業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
企業文化建設并非一蹴而就,而應細水長流。交易所不但要在上市品種、技術和服務上,而且要在企業文化上創新,這樣才能適應新的形勢,保持競爭優勢。企業文化需要隨著交易所的發展而更新,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重塑和優化,使文化管理處于不斷整合、不斷提高的良性循環之中。
企業文化建設同樣需要突出個性,真正從交易所的自身實際出發,以解決特定問題為目的,提煉、概括出既體現領導團隊管理策略、又反映廣大成員意志,既符合行業特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內涵。
(二)多種方式促進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核心價值觀不但是引領企業長期發展的燈塔,更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樹立核心價值觀,首先需要建立交易所企業文化的總體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原則、措施和具體方案,逐步歸納、凝煉出核心價值觀;其次,要建立健全企業文化建設的規章制度和評價考核機制,以提供組織保障;再次,要堅持檢查指導、評價考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制度建設、執行力建設與基于共同價值觀之上的文化建設融為一體。
(三)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員工是企業的核心和支柱,是企業真正的主人。交易所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把人作為關注的主要對象,充分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從管理人的行為變為組織人的觀念,重視人文精神的塑造,培養交易所成員以所為家的自主意識,形成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團隊歸屬感。
此外,應注重每一個員工的學習和培訓,尤其是業務與素質培訓,通過制度引導和鼓勵人們鉆研業務、參加境內外的專業培訓或學位教育、學習先進思想理念。以此為基礎,建立交易所完善的自我學習機制,使組織整體在個人、工作團隊、系統三個層次上得到共同發展,最終提高交易所整體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四)建立“紅皮書”文化
風險控制是期貨的生命線。針對新形勢下期貨市場穩步發展的新要求,期貨交易所應該進一步完善監管和風險防控的新舉措。建議建立一個專門委員會,由交易所有關領導、業內金融專家、學者等共同組成,定期開會研究各種極端情況可能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記錄在“紅皮書”上,以備不時之需。此外,交易所還應完善風險控制管理辦法,及時修訂交易規則和細則,完善交易運作機制,強化市場監管,推進風險防控的科學化、精細化、常態化,確保市場穩健運行,把人為風險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大力參與社區服務和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
進入新世紀以來,富有遠見的企業紛紛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樹立自身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以彰顯自身價值、成就永續經營。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將使傳統意義上的人際關系被注重個人隱私的社區關系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扶貧救災、環境保護等支持公益事業的補充,企業可以參與社區志愿者服務、公共項目服務、青少年輔導計劃等活動。
三、結語
期貨交易所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我國期貨交易所對企業文化日益重視,但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尚有不少改善的空間。本文對我國期貨交易所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隨著我國期貨行業的發展,我們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也將逐步深化。
參考文獻
[1] 朱來常,企業文化理論的幾點思考 [J] 學術界, 1993: 1-4.
[2] (美)約翰科特, 詹姆斯赫斯克特,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3] (美)勞倫斯米勒,美國企業精神—未來企業經營的原則[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社公司, 1985.
[關鍵詞]VaR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CVaR局限性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金融理論和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從而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迅猛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銀行業面臨著巨大的金融風險,作為風險管理基石的風險度量,業已成為當今世界銀行業風險管理控制的焦點所在。
一、VaR和CVaR方法概述
風險度量方法從方差、半方差、系數,從靜態風險度量到動態風險度量等滿足了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對風險度量的要求,1963年William J.Baumol首次提出VaR模型,當時他的思想未受到重視,進入到90年代,資本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場中應用的增多,世界各金融監管機構對風險的監管控制方法的重視愈發強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于1996年推出的補充規定中,明確提出基于銀行內部VaR值的內部模型法。
1.VaR的理論概述。風險價值VaR(Value-at-Risk)含義是在一定時期和正常的市場條件下,給定概率水平或置信區間,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可能損失值。它描述的是在一定的目標期間內收益和損失的預期分布的分位數。VaR有三個要素: VaR的值;持有期;置信水平。
令M為描述在持有期t內某一金融資產或資產組合損失的隨機變量,且符合正態分布,用數學表達式可表達為:
其中為置信度,一般取為99%,M為證券組合在持有期
t內的損失。
上述公式表明在持有期內,該頭寸損失大于VaR的概率為1-,也即是說,該證券組合在持有期和置信水平內的最大可能損失不會超過VaR。處于風險的價值VaR也可被看作是資產組合收益的數學期望值與一定置信水平下資產組合的最低期末價值的差額。
2.CVaR的定義。CVaR是在2000年由Rockafeller與Uryasev正式提出并逐步得以完善的,用數學語言,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上(置信度)和正常市場條件下,在給定時間段內,CVaR是指在投資組合的損失大于某個給定的VaR值條件下的期望損失。
用數學解析式表達為:CVaR =E[f(x,y)f(x,y)>VaR]
=VaR+E[f(x,y)-VaRf(x,y)>VaR]
其中,f(x,y)表示投資組合的預期損失函數,x表示組合資產的投資權重,y表示引起資產價值損失的市場因子,表示置信水平。
CVaR值的計算比VaR困難的多,這是因為在CVaR的定義中涉及到VaR這個參數,并且這個參數又是內生的。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CVaR值是通過構造輔助函數計算而出的。這種方法可以在不先求出VaR值的情況下得,CVaR值的求解其實是一個線性規劃問題,并且在求出CVaR值的同時也可以得到VaR值。
二、CVaR模型和VaR模型比較
盡管VaR方法經過近幾年來的改進和提高,可以用規范的統計思想來全面綜合的衡量風險,增加了風險管理系統的科學性,但就不是說VaR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風險度量方法,其實VaR風險計量方法存在嚴重缺陷,主要表現在:
1.不滿足一致性公理。VaR不是一致性風險度量因為它不滿足次可加性、凸性,故在基于VaR對證券組合進行優化時,可能存在多個局部極值,對整體優化,在數學上難以實現,這是將VaR模型用于投資組合研究時的主要障礙。
2.VaR尾部損失測量不充分。VaR給出了一個閉值,雖能以較大的概率保證損失不超出分位數,但對極端事件的發生卻缺乏預料與控制,即所謂的左尾風險,見圖2。VaR不能度量市場因素異常罕見的極端波動所導致的預期損失,在極端情況發生時VaR無法預知結果會如何。
CVaR被學術界認為是一種比VaR風險計量技術更為合理有效的現代風險管理方法,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CVaR模型相對于VaR模型更具有優勢:
1.CVaR模型更好的控制了尾部風險即“尖峰”、“厚尾”現象。尾部風險損失估計不足容易造成極端事件的危機和巨大的經濟損失,而CVaR有效地改善了VaR模型在處理風險頭寸分布的“尖峰”、“厚尾”現象時存在的問題。
2.CVaR模型適應性更強。Artzner等證明了CVaR在進行投資組合優化時,對于CVaR的求解可以采用熟悉的凸組合規劃來解決,另外CVaR是次可加的和凸的,符合一致性風險度量的條件。
三、VaR和CVaR方法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應用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度量的VaR體系目前尚在建設之中,但國外的VaR體系已經日趨完善,并且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引進CVaR,依照前面的分析,CVaR方法能夠在既定約束條件(即商業銀行自身的不同特點)下,更好的平衡收益與風險的關系,并且CVaR方法只需將原有的VaR模型升級便可使用,因此我們沒有必要等到VaR方法發展成熟之后再引進CVaR技術,而是在VaR體系的建設中,就要有意識地用CVaR的優點去彌補VaR的缺陷。
1.構建我國CVaR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模型。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是銀行監管者根據不同渠道獲得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采用專家判斷和時間序列分析、層次分析和功效計分等模型分析方法,對商業銀行風險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和早期預警。我國商業銀行在構建內部風險管理體系、試行RAROC和內部評級法(IRB)的同時,已經引入了VaR的基本思想,但由于VaR天生缺陷,我國銀行系統應該把CVaR作為基礎理論方法加以引進,構建自己的商業銀行風險預警模型,這有助于使金融監管從事后的發現和化解風險,轉向事前預警和預防風險。
2.利用數據倉庫技術、OLAP技術、數據采掘工具等整合、采集和管理商業銀行數據。VaR與CVaR模型都需要有大量的歷史數據來支持,因此要注重數據的采集與管理,為CVaR體系的建設做好基礎工作,并為商業銀行的風險預警管理體系開發應用奠定基礎,并在積累歷史數據的同時,要嘗試性地用VaR與CVaR方法檢驗歷史數據,以確定合適的持有時間和置信水平,商業銀行的歷史遺留數據是商業銀行的寶貴財富,但是這些未經加工的粗糙數據并不能真正為商業銀行自身發展和社會需要提供服務。通過數據倉庫、OLAP和數據挖掘技術對商業銀行歷史數據進行整合后,使這些海量數據在商業銀行的決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使商業銀行能有效地規避商業性風險,提高經營效益。
3.借助CVaR模型探索的東風,廣攬人才。CVaR風險測度方法是建立在統計學、數理知識甚至是系統工程知識的基礎上,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國外有比較成熟的人才隊伍,特別是美國次債危機的爆發,中國的金融機構擁有更多的機遇,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的成本大大降低,CVaR模型的開發,離不開人才培養和引進,通過各種途徑吸引人才關系著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質量的高低和成敗。
CVaR風險測量方法在國外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茶,但在國內的研究卻是剛剛步,所以有很大的必要去研究,金融風險度量方法是在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經濟和完善的金融體系下發展起來的,它們的應用需要一定的經濟環境和良好的微觀運行機制,由于中國金融市場的初級性、弱式有效性、人為制性強的一系列缺陷,使得CVaR在我國的應用還要面臨著眾多的問題,加強金融體系和市場經濟建設,是提高我國風險管理水平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程永利:利用數據倉庫技術整合商業銀行歷史數據[J]. 武夷學院學報,2008,27(5):39.
[2]鞏前錦:條件風險價值(CVaR)在投資組合理論中的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3]胡杰郭曉輝邱亞光:VaR與CVaR在商業銀行風險度量中的比較分析及應用[J].金融論壇,2005(7):42,43.
【關鍵詞】 國土資源 科技管理 科技支撐體系
國土資源事業是高科技行業,加快廣西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既是落實國土資源部“科技興地”戰略的需要,也是保障廣西國土資源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一、廣西國土資源科技管理現狀及問題
1、廣西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能力
近年來,國土資源部組織全系統積極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土資源大調查等部專項以及各地方科技專項項目,在土地、地質、礦產等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取得一大批優秀科研成果。經過匯交總結,“十一五”期間共計1881項成果,其中,各省(區、市)相關單位匯交成果867項,占46。1%,廣西匯交成果95項,占?。▍^市)匯交成果總數的9。1%,排在各省(區市)匯交成果的第二位,但是廣西地質資料圖文數字化率并不高。
從獲獎情況看,“十一五”期間,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共評出一等獎37項,二等獎301項。其中,各?。▍^、市)國土資源廳(局)獲獎數為111項,占獲獎總數的32。8%;廣西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
從申請國家專利情況、科技著作出版情況、核心論文等方面看,廣西國土資源部門的科技創新能力不夠,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2、廣西國土資源科技研發投入情況
2012年,國土資源部門投入科技研發經費38.9億元,科技研發項目3016項,國土資源項目平均經費129萬元。
2012年,廣西國土資源部門141個項目中,19個部級項目,經費1153萬元,項目平均經費61萬元;區級項目56個,經費2420萬元,項目平均經費43萬元;本單位項目66個,經費9577萬元,項目平均經費145萬元。從項目數看,主要是本單位項目,區級和本單位項目較多;從項目經費看,以本單位項目經費為主,占總經費的72%。廣西國土資源科技研發主要以本單位項目為主,其次是區級項目,沒有國家級項目。
3、廣西國土資源領域科技管理制度建設現狀
從國土資源部科技管理制度看,在科技規劃計劃、科技創新、項目管理、成果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推廣等方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體系。廣西國土資源部門在國土資源部和廣西區委的領導下,在科技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2006―2020年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制度,但尚未形成科技管理的制度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4、廣西國土資源部門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狀況
從國土資源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情況看,廣西國土資源部門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部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省級科技人才等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方面與其他省區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課題組對廣西14個地級市中的9個地級國土資源部門進行了調查統計。從科技管理方面看,廣西國土資源部門實際科技管理人員多于所設崗位數,科技管理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高。課題組同時調查了四家相關單位,這4家單位的人員總數為617人,實際科研人員數為327人,占人員總數的53%。其中,本科以上有231人,占科研人員總數的71%??梢钥闯?,廣西國土資源部門科技研發力量主要集中在區級國土資源部門所屬事業單位。
5、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工作,積極開展野外科學研究,國土資源部門建立第一批野外科學觀測與綜合研究基地84個,其中,廣西地區有4個野外科學觀測與綜合研究基地,占基地總數的4.8%。
按照《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推薦及命名暫行辦法》和《國土資源科普基地標準》,國土資源部門自2009年以來,已在全國設立了兩批共計105個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其中,科技場館類有36個,資源保護類有61個,科研實驗類有8個。廣西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總計有2個,即廣西地質博物館和中國巖溶地質館,均為科技場館類科普基地。
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總體目標及框架
在充分分析廣西國土資源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及需求形勢的基礎上,根據國土資源“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總體部署,以科學技術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指導,以建立國土資源現代化管理體系為核心,以國土資源日常工作需求為切入點,構建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總體目標及框架。這既是落實“富民興桂”,“科技興地”的重大舉措,又是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破兩難、促轉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高隊伍科技素質,提升管理水平,實現國土資源管理科學化的有效途徑,意義十分重大。
1、總體目標
以國土資源領域重大科技問題創新研究和實踐應用為核心,深化國土資源科技管理改革,構建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保障體系。全區國土資源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高新、成熟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全系統工作人員的科技素質全面提升,科技拔尖人才大量涌現。建立與區國土資源工作相適應的科技工作新體制、新機制,促進全區國土資源工作的現代化。
2、科技支撐體系框架
廣西國土資源科技支撐體系,包括“一個平臺、三個體系、四個領域”?!耙粋€平臺”,指廣義上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即物質與信息保障系統、科技制度體系、科技人才隊伍三個方面?!叭齻€體系”指科技創新體系、科技管理體系和科技投入體系?!八膫€領域”指重大專項、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見圖2)。
(2)創新人才引進機制
根據廣西人才引進相關政策,建立健全國土資源人才引進機制。大力推進人才、智力與項目相結合的引才方式,建立國土資源重點領域人才特聘專家、訪問學者制度,鼓勵用人單位采取咨詢、兼職、項目合作等形式,吸納人才和智力。圍繞國土資源重點領域,開展人才需求預測,建立國土資源人才信息平臺,急需緊缺人才供需信息。
(3)積極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
積極選拔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到發達國家培訓、培養和國內先進省份掛職鍛煉,在實踐中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利用廣西的區位優勢,加強與東盟國家為重點的國際合作。鼓勵廣西企業到東盟國家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加強國際合作,力爭境外找礦有大的突破,培養一批國際型創新企業。
【參考文獻】
[1] Asheim B.T,Isaksen A.:Regiona l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sticky”and global“ubiquitous”knowledge[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
[2] Po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2).
[3]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強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2(2).
[4] 國土資源部: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00-2011)[M].地質出版社,20011.
[5]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十一五”科技與國際合作工作總結與“十二五”工作思路匯編[S].2011.
[6] 姜琳、朱欣然:我國礦業權市場化程度評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11).
[7] 鹿愛莉、謝承祥:我國礦產資源可供性分析工作現狀與建議[J].中國礦業,2009(5).
[8] 馬曉河:區域經濟發展:兩個輪子一起轉[J].市場論壇,2012(4).
[9] 田鳳鳴: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和優質服務[J].南方國土資源,2012(1).
[10] 汪民:信息化與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現代化[J].資源?產業,2001(3).
[關鍵詞]價值分析;管理模式;物流系統
[中圖分類號]F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4-0033-02
在當今社會,物流日益發展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項服務。物流企業為了加快企業的發展,大多采用現代物流管理系統。該系統由兩大系統組成,一個是物流價值管理系統,它是主要基于物流價值流轉過程的系統;另一個是物流業務流程管理系統,它是基于企業流程的實物流轉過程的系統。本文主要探討基于價值分析的物流系統決策下的主要管理模式。
1 建立物流價值管理系統的重要意義
1.1 推動物流系統發展和應用的需要隨著物流系統在企業的應用,物流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通過建立物流價值管理系統,可以將企業的價值流、信息流以及實物流有機聯系起來,從而有效顯現出實物流程的價值創造過程,且有利于物流系統良好地計劃、組織、控制業務,從而有效推動物流系統發展和應用。
1.2 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需要物流企業蓬勃發展起來后,其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企業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必須要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其服務水平。企業通過建立五路價值管理系統,可以使企業訂單與顧客價值系統、運輸與網絡價值系統等有機整合起來,從而在提高物流價值的基礎上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 物流價值分析管理系統的框架概述
在物流價值分析管理系中,其框架組成的基礎為技術經濟分析,其中包括三個不同的重要階段,分別是關于物流價值的分析、核算和決策,其基本框架可參看圖1。
根據圖1所示的框架結構,下文對各個模塊加以分析。
2.1 物流技術經濟分析在物流價值分析管理系統中,要想保證其良好實施,必須要以物流技術經濟分析為基本保障,它主要是幫助企業對自身物流業務進行清晰的認識和解讀,從而為實體物流流轉的方向、經濟價值等進行分析;為物流價值的分析、核算和決策提供重要的統計數據。
2.2 物流價值分析系統它是物流價值分析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比物流系統的成本投入和價值創造,從而達到科學定位各個物流過程的目的,為準確地做出物流業務戰略決策提供重要的保障。
2.3 物流價值核算系統這個系統主要是對企業的每一個物流價值創造過程進行分解,并結合相關的數據,判斷每個實體物流過程的價值創造能力以及與其相符合的投入水平,精確計算投入成本和價值創造之間的關系,從而為物流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4 物流價值決策系統它是這個系統運作的核心環節,這個系統結合物流價值分析和核算的結果,然后充分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比如對于創造價值系數比較大的流程和作業,企業應持續保持和發展;反之則應考慮改進(或者取消)做出外包的選擇,從而使企業的效益最大化。
3 基于價值分析的物流系統決策下的主要管理模式分析
在基于價值分析的物流系統決策下,其管理模式主要是為了保障物流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從而有效推動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3.1 物流價值分析管理系統的實施物流價值管理系統的根本目標是保障物流價值的實現。在這個系統的實施中,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系統。第一,物流價值分析系統。企業在運用物流系統中,需要充分實施物流價值分析管理系統,其主要包括對物流技術解決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性進行分析;建立健全良好的物流價值實施的保障體系,從而為企業物流業務配備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針對目前的物流供應鏈情況,在價值分析的基礎上,加強優化和重構;通過產業組織分析,充分利用現有的供應鏈管理知識來拓展供應鏈。第二,物流價值分析實施系統。這個系統包括五個子系統。①訂單顧客價值系統。隨著物流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企業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必須要提升客戶服務水平,讓客戶對企業的服務滿意。本系統主要是實現與目標客戶的溝通和聯系。評價該系統的兩個主要指標是顧客反應時間和訂單滿意率。②供應保障價值系統。這個系統需要具備企業業務活動的歷史數據資料,并且還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供應保障系統的監督體系,從而為企業的物流業務提供良好的保障。評價該系統的主要指標是供應保障成本、周期、訂單質量和配貨。③運輸網絡價值系統。在物流業務成本支出中,據相關統計結果發現:物流系統成本支出的關鍵是運輸網絡價值系統。因此,要想保障企業物流系統的經濟性,需要優化物流運輸網絡價值系統,其方法如下:根據現有運輸網絡績效,對其展開評價,然后從中選出對物流網絡績效具有關鍵性影響的環節,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的特點,建立物流網絡優化模型,對其經濟、技術方面的可行性進行評價,最終做出決策并實施在實際中。④庫存控制價值系統。它對庫存成本控制、客戶反應時間有著直接的影響。它主要是建立在準確預測市場產品需求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庫存網絡運行的可控程度和透明度,從而大大縮短庫存周期的周轉時間、降低采購成本。⑤倉儲揀貨價值系統。它主要在原材料、產成品、區域倉儲等環節的運行中發揮作用。衡量該系統的指標主要是出貨、揀貨、倉儲、入庫的速度和準確性。
3.2 物流價值分析管理系統的評價和決策第一,構建物流價值分析評價指標體系。就目前來看,現代物流績效(或者價值)的評價指標主要有質量評價指標(比如準確率、滿足率等)、財務評價指標(比如物流總成本、物流資產價值、物流總費用等)、效率評價指標(比如倉儲運輸庫存效率、物流勞動生產率等)。構建物流價值分析評價指標體系的步驟如下:一是對標準質量和標準成本進行定義;二是對標準質量和標準成本的效能比率進行定義。完成這兩個步驟后,就可以計算出物流價值效能。第二,物流價值決策。完成上一個環節的計算后,就需要利用質量成本決策矩陣(如圖2所示)來完成物流價值的戰略決策。
在做出決策的時候,需要參照以上矩陣模型,做出科學的決策,從而保障物流企業取得效益最大化。
4 結 論
綜上所述,建立物流價值管理系統,既是推動物流系統發展和應用的需要,同時又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在以后的發展中,企業還要根據自身實際的特點,結合市場需求,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確保價值物流分析管理系統的良好實施,使企業物流效益最大化,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文森,張席洲,黃進等.軍事物流系統決策問題求解的綜合集成方法[J].物流技術,2013(11):264-266.
[2]張曉鋒.基于價值分析的物流系統決策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2(18):45-48.
[3]邢光軍,林欣怡,達慶利.零售價格競爭的生產商逆向物流系統決策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09(3):307-314.
[4]郭婷婷.連鎖超市物流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