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01:27: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前音樂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學前特殊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美國著名的特殊教育學者柯克(Kirk,1983)對特殊兒童的定義是:在心智特質、感覺能力、神經動作或生理特質、社會行為和溝通能力方面,偏離一般或常態兒童,或具有多重障礙的兒童,而這樣偏離的情形,得靠學校教育設施的調整,或特殊教育服務的提供,才可發展其最大潛能程度。學前教育指的是0—6、7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與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與措施的總和。這個時期的音樂教育尤為重要,其重要性表現為:1.有利于盡早填補特殊兒童的生理缺陷;2.有利于改變和優化特殊兒童的大腦結構;3.有利于正確引導和提高特殊兒童的形象思維;4.有利于保護和促進特殊兒童心理活動的正常發展。
二、聽障兒童音樂教育的必要性
聽覺是人類感知世界、學習語言和發展認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徑。聽覺障礙也稱為聽力殘疾,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聽覺困難,聽不到或是聽不清環境及言語聲音。兒童正處于聽覺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聽力障礙嚴重的損害了兒童的語言功能,影響了兒童的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發展,導致許多聽障兒童的心理發育不完善,常出現自閉、內向等性格缺陷。需要注意的是,聽障不完全等于聾啞,聽障兒童是可以通過助聽器去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也是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去練習發聲和正常交流的,這些兒童更需要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注和關愛。不少聽障兒童在學齡階段雖然進入正常小學,但在二、三年級以后成績不斷下滑,不能達到學校的教學要求,最后父母還是選擇了聾啞學校,造成這類現象出現的原因除了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這些聽障兒童在學前階段,其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等抽象的思維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全面的開發和發展,因此,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升高,知識層面的學習越來越抽象,他們無法理解,加上個人身體和心理的缺陷,導致成績直線下滑。因此,聽障兒童的教育應該比一般正常兒童的教育更早,而音樂教育可以更好地開發兒童的大腦發育,刺激和訓練其聽覺、語言表達和認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如果錯過了某方面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會對兒童的康復造成很大的困難。
三、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
對聽障兒童進行音樂教育,這聽起來好像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事實上,雖然他們不能完全獲取和理解音樂,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音樂元素對他們進行音樂啟蒙教學和訓練。例如:一般的兒童早期教育,教師會選擇歌唱、韻律和欣賞等手段對其進行啟蒙教育,但這些看似很簡單的音樂活動對聽障兒童來說卻是很困難的。換個角度看,要讓聽障兒童開口歌唱或許很難,但只要方法適當,韻律活動、傾聽感受音樂、音樂欣賞等活動還是可以應用到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啟蒙教育中的。
(一)韻律活動。一般的兒童進行韻律活動是訓練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而在聽障兒童的音樂教育中,韻律活動是為了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節奏感和聽辨能力。孩子可以通過助聽器去聽辨節奏的變化,在音節數量、音型、強弱、音色等音樂要素的變化中,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聽辨能力,培養其良好的節奏感,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孩子對身邊聲音的捕捉能力,并快速地反應出來,同時也可促進大腦的發育。
(二)傾聽感受音樂。傾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聽障兒童養成良好的聽覺習慣。教師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教學,播放不同的音樂片段,讓孩子告訴老師聽到了什么。音樂可以是動物的叫聲、樂器的演奏聲,也可以是兒歌。通過這樣的游戲教育形式,孩子會知道聲音有大小、強弱、長短等差別,能夠寓教于樂。
(三)音樂欣賞活動。音樂欣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聆聽不同的節奏、情緒的音樂來感受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要注意音樂的選擇,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結構簡單、節奏明顯、易于理解的音樂,還可以帶領孩子編排音樂劇,使其更直觀地感受和理解、體驗音樂的結構,建立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欣賞能力。
四、小結
聽障兒童的學前音樂教育是特殊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進行學前音樂教育幫助孩子感受環境、生活和音樂的美。但需要注意的是,音樂教育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孩子,不要把學前音樂教育活動變成機械的康復訓練。
作者:梁冬玲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