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0 22:30: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內容;方法
對于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認識上的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式就是提升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素質的提升,可以有效幫助中學語文教師自覺地接收并學習有關反思性教學的理論知識,使教師清楚地認識反思性教學,體驗反思性教學實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魅力。那如何提升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呢?
一、豐富反思的內容
除了對中學語文教學中以心得體悟為內容的反思外,還應該在以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為內容的方面進行反思。(1)反思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活動的標準,在實施教學之前,語文教師對教學目標能清晰準確的把握,可以保證在教學具體實施之時,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否則,教學目標錯誤,導致教學活動方向的轉向,最終使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不到完整的提高。(2)反思教學過程。合理的教學組織策略和恰當的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順利有效的進行,甚至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反思教學的評價方法。教學評價方式的選擇會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和心理產生影響。比如在表揚與批評教育中,要更偏向于表揚教育,使用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斟酌合適。語文教學中評價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利用學生與教師對話進行口頭評價,在書面交流中如作文批改可以進行文字評價,還可以具體結合學生朗誦能力、閱讀能力等語文能力培養中進行評價。
二、選擇多樣化的方法
1.教育隨筆。這種方法主要記錄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由于其只需要紙和筆或者其他進行文字記錄與保存的媒介,沒有嚴格的格式、時間等條件的限制,方便易行,是目前中學語文反思性教學中最常采用的方法,這里就不加贅述。
2.教育后記。教育后記是指在教育事件或行為結束后總結經驗教訓及自身感悟的方法。具體操作上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中學語文教學課后反思記錄檔案,具體內容包括對語文課堂教學的總體評價,具體的教學活動與設計情況,學生的反映情況,師生關系的表現以及其他一些預期之外的事件總結與處理情況等。
3.專題報告。專題報告,顧名思義,就是總結專題性質的教學事件及行為進行反思的一種方法。語文教學中按照文章教學來分,可以分為詩歌教學、小說教學、散文教學、文言文教學等;按照能力培養來分,可以分為口語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語文學科教學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可以劃分許多教學分類,針對某一分類專門進行反思實踐,可以使中學語文教師更具體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自己的教學能力水平,以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專題報告可以是一次就結束的,也可以是進行連續多次后結束的。
案例:初中作文教學的三次改進
第一次嘗試:讓學生掌握作文講評四步驟。布置作文,寫作前的指導雖然很重要,但我覺得作文的評改更重要。既然作文本上的評語作用不大,那么干脆就“權力下放”,把作文批改放進課堂,設法引起學生對修改作文的興趣。我設計了作文講評課的四個步驟:(1)復習寫作基礎知識,回憶作文訓練目標和作文指導要點;(2)習作展示;(3)學生討論,指導優點,并提出修改意見;(4)作文修改。
第二次嘗試:讓學生書面記錄評改意見。嘗試結果,學生反應熱烈。他們在討論中發現了不少優缺點,并能針對作文的不足提出許多較有價值的修改意見。被展示的習作通過修改,作文出色了許多。但經過幾次講評討論課后,我發現: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但對自己的作文,除了訂正錯別字之外,基本上不作改動。其中主要原因是,除了被展示的習作之外,大多數學生沒有書面記錄,課后就忘了修改要求,難以下筆修改。為此,我調整了作文講評課的操作要求,讓學生把對展示習作的意見記錄下來,并對照自己的作文,及時記錄課堂上提出的修改參考意見。被展示作文的習作者可以作自我辯護或說明,讓學生在爭論中明確寫作要領。
第三次嘗試:讓學生編好寫作提綱。指導策略的調整,在一些學生身上奏效,但還有不少學生只稍作改動,改觀不大。究其原因,是學生對照寫作要求,覺得相距甚遠,修改等于重寫,太麻煩。確實,對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寫一次已是不容易,重寫更是頭痛。為此,我開始強調寫作前要精思,編好寫作提綱。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作文前沒有計劃,提筆就寫,一氣呵成,寫到哪里算哪里。憑感覺寫出來的作文,能勉強湊足篇幅,但很難寫出好文章。
起初,學生雖然編寫了寫作提綱,但作文的隨意性還是很強。原因是多數學生的寫作提綱是為了應付老師。為此,我把提綱的講評與修改引入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堂內修改作文提綱,檢查提綱與題目是否吻合,并把提綱寫具體。教師巡視。挑出較好的提綱作示范。經過幾次訓練。學生作文偏題情況大大減少,作文講評討論后的“修改工程量”大為減輕。學生變得樂于動手修改作文了。
上述案例就是圍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這一特點環節而進行的反思,前后進行三次,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使得教師與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當然,中學語文教師進行合作反思實踐,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研究語文教學問題,集體聽課評課,撰寫語文教學案例,研究教學案例等方法來實現。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呂達,劉立德,鄒海燕主編.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一、博覽群書,雜采眾家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弊x書——豐富知識和理念的“源頭活水”,不僅是為人師者的發展所需,更是教師的職業尊嚴所系。
語文教師就要以自己的儒雅、神韻、氣質、魅力、領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吸引學生,以自己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內在的、主體的體驗和學生進行心的交流,美的引導,理的啟示?!∫岣呶膶W素養,要拓寬文化視野,聽從魯迅教導“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雜采眾家”,多看“閑書”。書籍負載著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書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潤時間長了,文化積淀就厚實了。
除了經典名著外,語文老師還應該讀精的、新的、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只有“博觀而約取”,才能釀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積而薄發”。
同時,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又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因此要求語文老師應該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除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外,應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要關注美學、哲學、經濟、社會、自然等學科的常識。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語文老師只有“讀萬破卷書”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從平庸走向杰出。
二、術業有專攻,“精”于語文專業
語文教學是科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讀、寫、聽、說等語文能力,而且要結合語文教材的特點開發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要想真正在語文專業之路上走得更闊更遠一些,就要走上科研興教的道路,以大膽務實的科研能力,充實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還要懂得為什么要這樣教,怎樣教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這就需要認真研究,探索語文教學規律。
語文教師不但是教學的實施者,還是教學的研究者,要知道語文教師是教學第一線的實踐者,有教學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經常思考有關問題,尋求解決的途徑與方法,提高到理論上來認識,就是進行研究。語文教師在這方面有足夠的發言權,應該成為教學研究的主力軍。進行語文教學科學研究是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指引語文教學規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的語文教師還要養成自覺的理論意識,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作為一名專業化教師,有幾種教育教學理論是不可不知的: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后現論、多元智力理論、合作教學觀等等。作為專業的語文教師,不可不熟悉孔子、陶行知、葉圣陶、張志公、呂叔湘、于漪、魏書生、錢夢龍等前輩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思想。自覺的理論意識不是說動輒這個理論那個理論,而是強調教師要有這個方面的習慣。自覺的理論意識的形成過程同一于教學實踐過程。這種意識的形成,要求教師要有執著的教育情結,敏于發現和思考教學實踐中的顯隱問題,切于摸索和解決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困難,自覺地運用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來指導、檢驗和反思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在具體的過程中又滲透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而后超越之,構建起自己的理論體系。
三、反思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創新提高
反思實際是對本質的追問,是教學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教學反思是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學藝術的反思。通過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教訓,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反思,使自己的教學精益求精,漸臻完美。
葉瀾教授說: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的著名學者波斯納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 經驗+反思=成長。足見教育反思在教師專業化成長中的作用。
經驗來源于教學實踐的成功舉措,來源于教學活動的收獲,也就來源于學生的成長與教師的成長。只有及時對經驗進行總結與評價,及時推廣與應用,才能對教學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同時,經驗的總結也可以比對出教師在反思性教學中是否真正地得到提升,是否真正地改正了教學中的缺點,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教訓往往比經驗更為珍貴與重要。反思性教學中,教師必須對教訓進行探討與認真研究,尋找出客觀與主觀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及時糾正與診斷、及時補缺與整改。
在前面兩個方面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對后面的教學進行有效地預設。把之前的經驗作為教學動力,把教訓作為科學指南,有針對性的運用到下一個環節教案的設計上、或教學過程中,使教師能充分運用優勢、克服教學弊端,保證后續教學有序、高效、持久地開展下去。
經常寫“教育隨筆”就是一種很好的反思方式。新教育實驗將教師的專業寫作細化為五種形式:日常教育敘事,教育感悟,師生通過日記批閱和書信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學案例及剖析。這五種形式的教育寫作各有不同的特點與作用,它們引導教師從各個層面對教育實驗與自身進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進日常的教育實踐。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對在教學中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就能形成一種反思性的實踐品質,有助于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自我認識就沒有自我教育,沒有自我教育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這同樣也適合我們的語文教師,“真正的專業成長之路是自我成長”。只有經過廣泛的博覽雜采,深入的教學研究,持續的教學反思,才能夠不斷地通過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結合,探索最佳的教學模式,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行動研究;主要問題;學科分界
一、具體研究方式方法
經過學習研究,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教學反思的方法比較有效:
1.反思札記
反思札記可以每日或每周為單位,用來記錄和反思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問題和做初步結論,并正式或非正式地與合作教師、同事或專家等分享其洞察或想法。
2.案例法
案例取材的來源,可為教師或同事的親身經驗;當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方案或問題;描述教育歷程相關的兒童讀物、教育小說、錄音帶或影帶;取材真實情節的假設性案例等。
二、具體措施
在以上三種教學反思方法下,我們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及時總結、記錄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
任何一堂課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為教師,不論是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或手段的獨到之處、創新之處、精彩之處及時記錄下來,作為以后從事教學的寶貴素材或案例,不斷加以充實和改進,就可使以后的教學更輕松,更趨于完善。同時,它也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參與價值的第一手材料。
2.從瞬間的靈感中給人以感悟
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瞬間迸發出的教學靈感,抑或是學生思維方式的獨到的見解、想法、做法,都是難能可貴的。身為教師,在及時給予學生以正面鼓勵的同時,將其記錄下來,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新意。
3.從教與學的錯誤或敗筆中汲取教訓
從教師的角度看,不論一堂課有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與缺憾在所難免,在教學中通過其他教師以及學生的評議、自身的總結中反思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由于當時自己緊張所致,語言表達失誤還是操作失誤?是自己這方面知識欠缺或技能不過關?是由于自己在教學設計中本身出了問題,而自己當初并未曾意識到?是自己的教學理念滯后,未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還是教學方法、手段落后?從學生的學習方面看,更是對教學狀況的很好折射,及時與學生對話、溝通、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調整和改進教學十分必要。在課堂上,從學生茫然、無助的表情中反思自己教學方式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控教學行為。從學生的作業或試卷上用語書寫不規范或有誤,有的可能是根本不會,有的可能是一時疏忽,那么就有必要進一步追問:是什么導致了他的“失誤”?是對文章的理解不深?認真剖析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不論從知識掌握方面或是思維方式的優化方面進行認真細致的反思,都是對自己教學工作的一種很好地促進。
4.及時對教學行為進行記錄與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
作為教師,每上完一堂課都應反問自己:今天的這節課上得如何?哪些較為成功,哪些方面處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對自己教學行為及時寫課后記、教學隨筆,進行課后備課,通過對自己教學中的案例分析,為自己進一步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線索,從而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實現自我提高與自我超越。
三、研究過程
首先,因為課題組成員都是一線教師,理論水平有所欠缺,所以我們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學習國內外教學反思的相關理論知識,以正確的理論指導課題研究。調查、分析目前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對此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法,進行問題收集匯總,制定下一步課題操作方案。
具體研究階段:
我們工作在一線,所以就以“行動研究、案例研究”為主要方式。我們課題組成員平時積極積累各自經驗反思筆記,通過撰寫教學反思(自我反思,個人反思)提高反思水平(詳見附件 案例反思 反思日記)。
其次,我們開展互相聽課評課活動,分析教學,反思案例(集體反思、討論),找到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明確教育教學反思的內容,探求教育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對教案進行再設計,再上課,再比較,讓反思深刻,讓反思有效。
四、語文課堂的問題意識
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就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積極理睬,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有效的問題:有一定的思維價值,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用適宜的方式提出。讀應是語文教學的主干,想象,思維,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是附著在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并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于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 什么什么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 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最后,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的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么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 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么辦 了。
五、激活語文課堂
在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應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以下是課堂實錄的片段: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是那么生機昂然,鳥兒是那么生機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再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參考文獻:
[1]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關鍵詞:中職語文;專業;職業能力
一、問題提出
職高語文教學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是可以相互結合,達到雙贏效果的。一方面語文素養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提高;另一方面專業能力的培養也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兩者互動發展,有助于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提高,也有助于語文素養的養成。
二、實施策略
(一)嘗試專業化的語文教學方式
1.模仿專業環境
根據專業需要,模擬職業場景,讓學生在仿真的職業環境氛圍中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崗位有較具體、綜合的理解,縮短學習與職業的距離。
如模擬求職面試情景、模擬商務洽談情景等。通過教師組織、學生演練,鍛煉學生臨場應變能力,活躍教學氣氛。提升語文表達能力。
如財會專業學生寫財務分析報告,用語文素養來說明專業問題。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完win7中“畫圖”這個應用程序后,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將操作步驟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寫出來。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學生牢記操作步驟。
2.結合專業技能
即在完成語文基本學習目標后,結合專業技能進行延伸教學。
如《鴻門宴》教學,完成語文基本學習目標后:烹飪專業,延伸“探討鴻門宴會的菜單制定”;旅游專業,延伸:編寫游覽“鴻門”的導游詞;計算機專業,延伸“編制動畫短片或制作網頁”。
3.拓展專業知識
根據專業教學內容從語文角度來擴展。如酒店專業學生在學習“酒水知識”內容時,穿插“酒與中國文化”講座,從“酒的歷史”、“酒與民俗”、“酒與詩”、“文人與酒”等幾個專題講述,擴展學生知識面。如教學《酒與詩》,穿插“酒詩聯句”、“詩人與酒的故事會”、《將進酒》、《明月幾時有》等古詩文吟誦會,提高語文素養和專業能力。
為與專業接合,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可更多地使用計算機。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參與電子教案制作。老師講授必須的內容后,留出時間,讓學生使用計算機網絡更好地學習語文。
4.參與專業實踐
采用以專業知識為載體、語文能力訓練為核心的嵌入式教學,是實現語文教學和專業教學相結合的成功范例。如商貿類專業的語文實踐:品牌信用調查討論、團隊合作營銷案例、商業糾紛案例、電話銷售答詢。如以“關注環境”為主題,通過搜集信息、展開調研、撰寫調查報告,提高語文應用能力。
5.創作職業案例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具體職業情境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職業情境進行討論。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判斷和評價。如商務英語專業,圍繞某汽配公司進行商務洽談的案例與學生分析,指導學生從案例中評價人物言行得失,集中突破自我介紹,婉言拒絕,贊賞等交際難題。案例教學法能拓寬學生思維空間,提高學生職業認同意識和解決職業問題的能力。
6.完成職業任務
學生帶著真實任務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展能力,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成功。成功與否,關鍵在于精心設計任務,巧妙創設職業情景。應選擇源于教材,貼近學生專業、趣味實用的任務,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培養學生運用語文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旅游專業學生完成本地旅游資源調查任務,餐飲專業學生完成本地特色菜肴的制作說明等任務。這樣,讓語文教學切實為專業服務,共同提高。
7.協同專業教師
協同式教學,首先專業教師與語文教師一起進課堂協同教學。其次師生協同,教師講、點、引;學生思、議、述;其三專業知識與語文知識協同,例如在進行“菜肴命名方法”及“菜單分析”時,同時進行“花式菜命名的文學特色”教學;其四是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協同,如上述教學時,立即進行菜名的“命名練習”并進行“師生點評”。
(二)嘗試開放式的雙線課程結構
“雙線課程結構”由教材教學線和實踐教學線共同構成。教材教學線以課文學習為重心,是培養語文能力培養的基礎;實踐教學線則是教材教學線的拓寬和深化。要求教師從學生生活和專業出發,創設融聽、說、讀、寫為一體的具有鮮明中職特色的應用型語文教學情境,采用由知到會、情境模擬、有效推進、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模式施教,寓能力訓練于活動之中,培養學生語文實用能力,為形成社交能力和職業崗位能力奠定基礎。
實踐教學線借助活動課形式展開,活動內容確定依據三條:一是課文中“語文活動”和“聽說訓練”,二是學期讀寫訓練重點,三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職業活動應具備而現在薄弱的某項能力,如溝通合作能力、求職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議能力等。這種方法打破了知識學習的封閉體系,使語文教學和中職專業課教學結合起來,以發展中職學生專業能力為鏈條的,開放式的一種教學模式。
(三)嘗試行為引導的教學模式
中職生學習偏向直觀性,適用性,與專業有關的學習熱情會陡然高漲。語文教學根據不同專業,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模式,創設學校內所設各種專業的生產場境、就業情境及可能會遇到的突發問題處理模式,借助應用型的教學方法進行語文能力專業化、崗位化的仿真訓練。讓學生感知語文在專業中的應用,感覺語文就是武器,學好語文大有用武之地。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閱讀;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立足學生自主探索,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然而,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多情況下教師將自己對教材的解讀強加給學生,越俎代庖式的教學過程嚴重地抑制了學生閱讀思維的形成和閱讀能力的發展。針對于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語文教師必須深入領會新課程標準,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成長。
一、創設閱讀情境,注重“導”讀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語文閱讀的內在驅動力不足,不懂得如何理性地關注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將枯燥乏味的文本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游戲、生活情境等,深深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喚醒學生內心情感的需求,喚起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進而接近文本,走進文本,其中,教師利用情境教學“導”讀的作用非常關鍵。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一課教學中,這些古代文物與學生今天的實際生活太遙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本節課教學設計為一次神秘的旅游探險,教師為導游,引領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個教學設計中,可以瞬間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同時,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講解者,而變成了一個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完成神秘的探險之旅,一起解讀文本傳達的豐富的內涵??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情景,注重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從而帶著迫切的期望走進文本,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活力,也能夠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創設情境需要適可而止,以服務于文本的解讀為出發點,以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為落腳點,避免誤設情境。
二、尊重獨特體驗,鼓勵“真”讀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了抓緊時間,完成教學進度,學生對于文本的解讀常常停留在表層的閱讀中,這種“假”讀的教學,學生的閱讀能力無從提高。因此,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個性化的閱讀教學非常必要,為學生開啟一扇通往自主閱讀之門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實現“真”讀。個性化閱讀需要學生自主體驗,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探索獨特體驗,賦予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讓語文教學從感性思維的視角解讀文本的內涵,并引導學生用心靈與作者的心靈溝通,從而帶給學生“真”的閱讀感受,教會學生帶著感情“真”讀。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一課教學中,教師利用獨特的問題預設,充分喚起學生內心情感與文本的緊密接觸,在學生解讀“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樹枝上興奮的叫著,那歌聲真好聽!”一句的時候,學生對鳥兒的“興奮”和聲音的“好聽”缺乏細膩的體會,此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如果你是那只鉆進叢林的鳥兒,你會唱些什么呢?”學生聽到這個問題眼前一亮,經過一番討論,有的學生說:“在歌唱樹林環境的舒適!有的學生回答:假如我是那只鳥,我會歌唱生活的幸福!”也有同學站起來說:“假如我是那只鳥,我用美妙的歌喉喚醒人們要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學生們回答得太精彩了!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利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實現個性閱讀,從而深入挖掘文本傳達的情感,體驗文質兼美的精妙之處,去除膚淺地讀,粗糙地讀,而是實現“真”讀。
三、強調個性批判,提倡“回”讀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提倡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盡信書不如無書”對于語文文本的解讀,教師當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批判和閱讀反思,挖掘個性化閱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進行“回”讀,提高反思意識,從而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選學課文《麻雀》一課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教師按照平時上課的慣例進行了總結:我們通過文章,發現這篇文章凸顯了偉大的母愛……還沒有等教師說完,一個學生站起來大聲質疑:“老師,為什么那個老麻雀不能是爸爸呢?為什么是最偉大的母愛呢?”對于學生這一質疑,教師當時異常驚訝,同時思考如果此時直接回答“可以”或者“不可以”都不利于學生的閱讀發展,于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再回到文本中,一起研究有沒有關于麻雀性別的介紹,討論結果是大家一致確認沒有明確指出老麻雀就是母親,也可以是父親。最后,老師表揚了學生的批判精神,而學生也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領會了閱讀方法。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并積極引導學生的批判性閱讀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獨特的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批判閱讀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要求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從關注學生成長入手,深入解讀教材,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個性化閱讀意識,鼓勵學生通過探索、討論、交流、批判等形成閱讀能力,樹立信心,真正地實現讓個性閱讀打造鮮活課堂,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姜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案析剖析[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 2010(07).
[2]孫麗維.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及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關鍵詞】《促織》 教學案例 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目前倡導個性化、多元化解讀文本的趨勢下,有的教師放棄了對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歸納。表面上看這樣的課堂氣氛活躍得多,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卻沒有得到發展,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把握不深刻。因此筆者借鑒傳統教法,讓學生擬小標題,將學生置于“通過寫……,表達了……”認知圖式中,加深對課文的整體理解,提高遣詞造句的準確性,扎扎實實打好語文基本功。
《促織》寫作特色之一是情節曲折,教學設計上宜以情節梳理帶動文意理解及文言知識積累。
本課時是在第一課時已經讓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梳理,作了批注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案例描述
該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利用情節的理解帶動對文意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整節課的教學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通讀全文,進一步理解文意,能在書上作批注。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小說的序幕、開端、發展、、結局、尾聲共六個部分分別屬于哪幾段,并且板書于黑板。
環節二:小組合作探究。采取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給每段擬一個小標題,要求:1.盡量含“蟲”字;2.盡量在原文中找相關信息;3.最好每段的小標題字數一致,結構大致相同,以七字為佳。
環節三:展示學習成果,每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書寫本組所擬的小標題。每段盡量多寫,以比較優劣。學生的答案盡管有的用詞不是很恰當,概括性不強,但也有擬得比較精當的,如第一段有寫“尚促織導致民不聊生”(“導致”刪去更好)、“官攤派‘名’不聊生”(“名”即成名)、“宮尚促織歲征民間”。學生踴躍上臺表演。
環節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各小標題的優劣來帶動學生理解文意并且積累文言知識,重要句子讓學生當堂翻譯。教師展示所擬標題。板書:1.蟲勞民傷財;2.官征蟲成名遭杖;3.求解脫成妻卜蟲;4.得神助執圖捕蟲;5.竊發盆蟲死兒悲;6.怒轉喜成名得蟲;7.博一笑小蟲顯能;8.蟲卓異化禍成福;9.刺貪虐一蟲關命。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總體來看,學生情緒高漲,積極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雖然有的標題用詞欠精當,概括性差,但部分標題概括性強,能覆蓋段落內容,有出彩部分。下面結合教學具體談談:
1.“歸納概括”是一項重要的語文能力
目前語文閱讀教學側重多元化解讀而忽視歸納概括能力的培養。從認知心理學上說,“通過寫……,表達了……”是重要的認知圖式,只有當我們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即寫了什么之后,才能對這篇文章有初步的整體的感知,才能進一步思考“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寫”等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概括主要內容和歸納中心思想是重要內容。如果一味強調個性化、多元化解讀而忽視了根本的東西,那么學生對文本勢必浮于淺層次的理解,不能形成深刻的記憶。本人借鑒中國國文傳統教法,讓學生擬小標題,歸納段落內容,這樣既可以鍛煉表達能力,又可以促使學生認真閱讀文本,促進閱讀教學,實現“以寫促讀”的目的?!度罩聘咧姓Z文教學大綱》指出:“能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睂W生有了一定的歸納概括能力,就能獨立地讀書看報,因此,歸納概括能力是中小學生的基本能力,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到基礎性的作用。
2.“文言結合”是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目前有的語文老師在教授文言文時有兩種傾向:古漢語傾向和現代散文傾向。前一種傾向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整堂課只有古漢語知識積累,沒有課文鑒賞,學生感覺枯燥;后一種傾向把文言文當現代散文來教,整堂課進行內容鑒賞,但是學生的文言基礎知識沒有得到落實。兩種傾向都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很多語文教師對此作了積極探索,將落實基礎知識和內容鑒賞結合起來,以文意的理解帶動文言知識的積累,這樣可避免教學過程的枯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效率。以“文”為主還是以“言”為主,要視文章而定。一般說來,文采斐然、情節生動、感情充沛的文章宜以“文”為主,史傳文學、說理文章宜以“言”為主。《促織》情節曲折生動,是學生的興趣點,因此我定下了以情節帶文言基礎知識積累的策略。
3.語感培養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
王尚文教授指出:“語感培養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語感教學流派代表人物洪鎮濤指出語感的培養需要對語言進行“感受—領悟—積累—運用”。在《促織》的教學中,讓學生擬小標題,這是運用語言的過程,然后對各組答案進行比較,領悟語言。學生在比較小標題過程中提高了語言感受力。
真快,一個學期又將結束了。本學期,語文教研組的工作在校領導的支持、教務處的直接領導下,在全體語文教師密切配合下順利開展。沒有轟轟烈烈,只有踏踏實實?,F將本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繼續學習課程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本學期,語文組老師利用業余時間繼續深入學習《溫州市小學語文各學科教學常規》,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構建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二、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1、抓好校級語文教學研討課。
本學期共有一半以上的語文老師開設研討課,45歲以上的老師則通過說課、講座的形式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一位執教者都能認真備課、上課,與會教師認真聽課、記錄、集體評議。通過這一系列的步驟,相互研討,共同促進,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在評議中,大家都能根據主題——"基于學情的學習活動的設計"對教學進行探討式評課、反思,你有什么金點子,我有什么好主意,她有什么新嘗試,都會在評課中各抒己見。這種聽課、評課活動,對老、中、青教師都有促進;這種學術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磋,對提高我們整個語文教師隊伍的水平和我校的語文教學質量起到了推動作用。
2、改革備課制度。
本學期,根據《新常規》的要求,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我們組對備課制度進行了改革:倡導基于學情的以學為主的學案,要求教案教教學進度提早一周上傳教師個人工作室,并要求認真做好課后反思,一學期不得少于16個。
三、重視常規檢查,強化教學管理
在鼓勵語文教師們創造性工作的同時,不放松對其教學常規的指導和監督。 本學期,語文組配合教導處進行了三次教學常規工作檢查,內容包括是否有各項計劃,包括教學計劃,習作計劃,語文活動計劃,課外閱讀計劃;是否有教案,教案是否切合實際;是否有寫教學反思,學生作業批改是否及時、認真等方面。從檢查的情況來看,全組絕大教師備課都非常認真,教案完整,有反思,作業批改細致準確,檢查結果令人滿意。
四、教研成果豐碩
本學期,中青年教室依然筆耕不輟,積極地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寫成文,論文、案例、課題頻頻在市縣級得獎。我校青年教師張茜如參加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說課活動獲得了好成績。
五、成功配合教務處開展學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