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3 17:19: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內部審計職能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管理職能
管理職能是在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評價和監督之后,對企業內部運營和管理進行衡量,確保企業管理的有效性。隨著現代企業體制改革的推進,企業的自在擴大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經營風險。因此,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必須對企業發展和運營進行全面監督和管理,以便及時發現企業管理環節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管理改進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保證企業效益的最大化。企業的經營和持續性發展離不開內部審計的有效管理和監督。
2.服務職能
服務職能主要是指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對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評價和分析之后,可以為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改進意見以及關于企業運營發展方面的咨詢服務,為企業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目前,服務職能是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發展趨勢,也是促進企業持續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策略
1.創新企業內部審計體系
隨著現代企業體制改革的推進,企業內部審計也要抓住機會進行全面創新和改革,以便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企業的有效治理提供更優質的保障。企業內部審計體系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審計體系的三個分層,第一層是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這一層次是審計的基礎部門;第二層次是企業內部審計委員會,主要承擔高于審計部門的審計事務;第三層是企業最高審計委員會,具有較強的權威性、獨立性。企業內部審計的創新對于企業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和不斷發展和總結經驗的過程。企業領導者必須提高對企業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其職能的認識和了解,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為企業各項審計事務的實施提供法律保障。企業領導要注重強化和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保證企業內部審計的權威和效力,同時也要為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發展環境,保證制度的良好實施。
3.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一批專業素質過硬和職業道德素質較高的審計人才隊伍的支持,因此,為了保證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就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定位于監督、評價、管理和服務,因此,審計人員結構中不僅僅要有掌握良好的財務、審計知識的人才,也要有具備管理能力、運營知識的人才的合作和配合。所以,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結構要進行不斷優化。為了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必須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考核,要求審計人員進行知識的更新和技能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適應審計工作和企業的發展要求。
4.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方法
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審計方法的指導和支持,因而完善企業審計手段是保證企業審計職能得以有效發揮的基礎。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企業要重視引進先進的審計技術和審計軟件,用計算機技術作為審計工作的一大助力,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進而保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可以在良好的審計體系中平穩健康運行。
三、總結
首先表現在,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機構建設重視不夠,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有些企業雖然設置了卻把審計與財務或監察等部門并到一起,個別企業甚至借改制之名撒并了內部審計機構。在人員配備上沒有把精兵強將放到內部審計崗位上來,正常的審計人員數量也難以保證。其次反映在,授予內部審計機構的權限不夠,有的甚至不予授權,以至內部審計結論的落實難以到位,內部審計發揮不了應有作用。第三則是企業審計人員結構不合理,現有的審計人員基本上都是財務人員轉型,缺乏經濟、工程、法律等專業人員,且審計人員因長年得不到培訓而閉目塞聽。
2.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觀限制性分析
首先,企業內部審計定位的不明確,許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職能定位有監督職能、鑒證職能及綜合職能等特點。最普遍的說法是將內部審計定位為監督職能和鑒證職能,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不能夠反映內部審計的真正目的,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人行為的目標和方向。其次,企業審計人員結構的單一性,許多企業的審計部門普遍存在專職人員少、業務結構單一的現象。內審人員缺乏應有的審計經驗和審計技巧,兼職現象嚴重,難以適應內審工作的需要。人員的知識面較為單一,絕大多數企業的內審機構只有會計師,沒有工程師、律師等,使得審計部門只能從憑證到帳面查找問題,難以從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因而提出的建議或為決策者提供的決策依據往往缺乏現實性。
3.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可持續性發展的滯后性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方法模式仍以帳項基礎審計方法為主,主要審計目的是“查錯防弊”,內部審計人員風險觀念淡薄,審計風險控制因素考慮較少,更談不上運用最新的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審計方法來防范和化解風險。另外,內部審計中抽樣設計雖已被廣泛應用,但是內審人員在運用這一技術時,基本上全憑審計人員的主觀標準和經驗來確定樣本規模和評價結果,這種判斷抽樣極易遺漏重要事項,形成審計風險。
4.企業內部審計與管理間的辨證關系
4.1企業內部審計受其獨立性制約
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責之一是接受委托對本企業其他職能部門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進行監督,對企業整個管理系統的有效性、科學性進行評價,因而,要求內部審計相對于其他職能部門來說是獨立的,只有這樣,審計工作的質量才有保證,審計人員發表的意見、結論、建議的公正性才不會受到影響。
4.2企業內部審計與企業管理間的輔成關系
內部審計是通過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的各項管理進行客觀評價,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來發揮其加強管理的作用的。如果內部審計的有益建議被采納,并促使企業管理邁上新的臺階,內部審計就為加強企業管理做出了貢獻,相反,內部審計人員未提出有益的建議或這些建議未被采納,則內部審計就沒有起到加強企業管理的作用。
4.3企業內部審計與企業管理間的職能區別
審計為管理服務,并不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參加日常的經營管理。內部控制體現在各項業務處理程序上,由管理部門設計、具體管理人員執行,比如對經濟活動的稽核、驗收、復算、核對等等。履行管理職能,是指實際加入管理的運作過程,實施具體的管理行為,實施人員必然參與了管理,留下了管理的痕跡,發生了管理的效果。
5.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問題產生的因素分析
對于內部審計工作問題產生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5.1審計制度的不健全因素
對企業審計工作而言,明確控制標準是前提,建立健全責任制度是保障。雖然國家有規定,法律有依據,但有的單位往往根據本身需不需要來決定執不執行。
5.2審計實施操作不規范
企業審計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審計計劃編制不周詳,審計方案過于簡單,內容不詳細,審計人員分工不合理,審計實施過程未嚴格按照規范執行。
5.3審計技術落后
科學技術在審計領域的利用率低,審計成果距離目標要求差距較大。當前內部審計多注重采用審查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傳統審計方法,缺乏內查外調等手段,未能觸及要害。這種單純以賬查賬的做法很難發掘錯弊及違紀事實;有的審計人員,審計工作抓不住重點,找不準問題隱藏的領域,重財務審計,輕財經法紀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既不利于打擊嚴重侵占企業財產行為,也不利于促進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營管理。
6.企業內部審計效果的提高
6.1企業內部總審計師制度的建立
為了提高企業內部的審計效果,應當選擇企業內部熟悉本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有組織領導能力、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優秀人才,擔任總審計師職務,總體負責企業內部審計工作。
6.2企業內部審計環境的營造
審計環境對企業內部審計的效果影響也是很大的,營造良好內部審計環境內部審計監督的成敗和效果,取決于是否具備了良好的審計監督環境。審計環境也是內部審計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是影響內部審計活動完成其自身職能的基礎。
6.3企業內部審計程序與方法的改良
這一點主要表現在,要在審計報告建議的質量上下功夫,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反映被審計單位的情況,提出有價值、有分量的審計建議;要注重總結、提煉、利用審計成果,服務宏觀調控。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對企業經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經濟活動中發生的帶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有針對性地改
進意見和措施。
7.結論: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決定了企業內部審計必然發生變化。我們要把握這些變化、立足現實、更新觀念,更好地履行審計職責,提高內部審計的效果,適應和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文田.淺議企業內部審計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審計理論與實踐,2007,10.
審計論文范文一: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問題及應對策略
由于我國改革開放水平的提高,社會經濟獲得了較快進步,企業成為了社會經濟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當代審計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更是企業經濟活動中最為常見的活動之一。如今,會計審計工作是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立足、持續經營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進一步分析會計審計工作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能夠迅速推動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其經營效益。
一、國內企業會計審計現狀及其意義
(一)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基本狀況
伴隨著國內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經營管控的專業性、綜合性不斷增強,會計審計對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F在不少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未能實現合理管控,導致企業處于分離狀態,內部存在嚴重的利益沖突。為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障各方權益,設立了會計審計體系。這一機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監督企業本身的經濟行為、監管財務平時的工作狀況,進而推動企業的快速、穩定發展。盡管企業的經營規模繼續擴大,同時企業對于會計審計工作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目前各個企業的會計審計體制尚未成熟,和預期的會計審計目標相去甚遠,再加上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到位,所以現代企業的會計審計工作依舊出現了不少問題。
(二)強化會計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夠幫助健全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外,也可以推動企業內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經濟效益的增加。強化會計審計,令相關人員依據有關制度行事,能夠保障企業資金配置的合理性。經由會計審計工作的強化,提早發現企業中有關機制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不斷健全內部控制機制,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二、現階段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審計體系不夠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要想更好地推動企業進步,保障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力度,就必須要設立會計審計體制。會計審計機制的確立,有利于保障經營管理者及董事會成員積極履行職責、達到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目的。對此,企業需要設立嚴謹的內部審計體系,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和職業管控雙管并立,導致審計機構的職責范圍模糊。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監督工具之一,承載著監控企業決策合法、不損害社會和集體利益的職責,而審計體制同管理機制的失衡,導致內部審計機構缺失了應有的監管職能,雙向性的服務體系令內部審計失去了有效性和獨立性。
(二)會計審計獨立性的缺失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具有極強的獨立性,不同于其他審計?,F在,國內大部分企業內部會計審計工作由決策者進行管控,而審計部門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處處受領導束縛,致使審計機構獨立性喪失,也無法合理地審計企業的經濟行為,不利于審計工作的開展。在此種經營模式下,企業的審計工作難以正常運行,缺少一定的獨立性。
(三)會計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
目前,國內企業的會計審計人員總體素質偏低。不少財務人員缺少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及一些法律常識等,難以獨立完成綜合性較強的審計工作。因會計審計工作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每名員工密切相關,它的職能范圍也很廣,通常要求會計審計人員兼備多種知識儲備。而現今的大部分會計審計人員還暫不具備這些能力。
(四)審計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國內不少企業存在著會計審計方法過于陳舊、單一的問題,由于會計審計形式的轉變和創新,其由常規的財務審計逐漸向責任審計等方面擴展,然而不少會計審計人員依舊停留在以往的作業模式當中,無法熟練運用相關經驗,缺少風險意識等。
三、完善會計審計工作的建議
(一)健全內部審計體制
為了更好地體現審計工作的力量,企業應當繼續健全內部審計體制。為此,首先必須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地位,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同時加強對經濟行為的監管;其次,可以借助網絡科技來搭建企業內部信息平臺,令各項資金的配置情況更加明晰,便于企業的資金使用及管理;另外,國家必須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監管力度,增強企業審計部和財務部的聯系,保障監督機制的安全有效。
(二)提高會計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這一點是保障內部審計的重要舉措。會計審計是監管企業經濟行為的關鍵對策,更是企業內部制度的構成部分。所以說,審計部門必須具備獨立性,才可更好地保障會計審計工作的開展。
(三)提升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豐富審計形式
人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會計審計隊伍,是保障企業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除了強化有關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外,還應當加強會計審計人員的知識培訓,并組織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審計的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審計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束語
綜上,當前企業要想增加效益,就必須更加注重會計審計工作,繼續深化內部審計制度的改革,為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綜合實力的增強提供有力保障。
審計論文范文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及其措施
一、問題的提出
企業對內部審計具備充分認識和正確的運用,有助于企業的自身發展和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健全。無論是微觀還是宏觀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內部審計對企業發展的積極意義
前文已述,內部審計是我國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構成,還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著積極影響。而且,內部審計具有廣泛性、獨立性、綜合性的特點,其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風險預防能力。具體而言,內部審計對企業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兩處:第一,能夠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方向;第二,能夠制約企業的不合理之處。首先,通過有效的內部審計,企業能夠及時發現內部管理及經營中的漏洞和問題,積極尋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業的綜合治理。比如,內部審計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資源配置情況進行檢查,并提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資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內部控制措施方面,內部審計也能針對制度漏洞及時提出審計意見和補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其次,內部審計能夠制約企業的不合理之處。主要指企業能夠借助內部審計及時發現生產、管理、經營等方面的漏洞,從而提出改善建議;能夠對企業的不合理之處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約作用,將企業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內部審計能夠確保企業管理者決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實而導致的決策失誤。
三、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有效性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內部審計實際是近年來才被企業所重視,尚不完善。不僅如此,負責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業務能力都較為薄弱,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通常,在企業中,內部審計崗位往往變動不大,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環境、經營模式等各個方面都較為熟悉。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有利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但是與此同時,卻也容易導致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難以保證內部審計結果的權威性與嚴肅性。再者,內部審計不同于企業的其他崗位工作,對專業和技能的要求較強。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備財務、審計、稅法等專業知識,了解宏觀經濟政策,還要熟知企業銷售、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與步驟。可以說,內部審計人員是高素質高專業性人才。然而現實中,我國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個人素質均不高,難以滿足企業審計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非專科出身,而是調任委派,并不具備內部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審計技巧和能力。審計效果難以保證。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與獨立性較差,審計職能難以發揮實效
除了目前我國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之外,內部審計工作的權威性與獨立性也較差,審計職能難以發揮實效。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審計機構不獨立??v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當前現狀不難發現,在很多企業中,內部審計機構只是企業的一個內部管理部門,在關系上從屬于企業。不僅如此,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的利益甚至要依賴于所審計的經濟事項。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審計結果也有失客觀與公正。第二,審計人員與審計行為不獨立。從制度上來講,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要嚴格依據客觀事實,合法合規,不受其他部門和人員的影響,獨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審計結論。審計人員應具有充分的獨立權利和獨立地位。然而現實中,由于審計部門從屬于企業,部門與個人利益與所審計的經濟業務緊密相關,導致審計人員與審計行為也難以真正獨立。在審計過程中,審計行為難免不會受到管理者的影響。
(三)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合規性較差
除上述問題之外,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不夠規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現象。雖然近年來內部審計逐漸受到我國企業的重視,但是內部審計的實際執行效果并不佳。企業對內部審計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種“跟風行為”。在很多企業中,管理者等相關人員都并未從根本上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對內部審計有所誤解,將內部審計簡單等同于一種財務管理工作,無視內部審計的要求與程序?!坝姓虏谎?、“守制不嚴”現象較為普遍和嚴重。
四、現階段我國企業應如何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側重點應有所轉移,“經營審計”是未來趨勢
在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之下,現代企業產權機制愈發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國企業應以市場經濟為導向,要積極采取現代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手段。內部審計作為我國企業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構成部門,其作用和功能也應逐漸轉變和加強。內部審計的重點應向“經營審計”轉移。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重點主要是財務審計,實際很少涉及內部管理和具體經濟業務的各個環節。審計范圍也過于狹窄。以上種種已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當前,在一個企業的發展中,經濟、效率是重中之重。內部審計也應將其作為側重點,并以此為依托針對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審計,及時挖掘企業內部管理和經營中的漏洞,探尋有效的改善措施,為企業的日后發展提供建設性參考意見。
(二)我國企業應積極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無論是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審計人員,還是具體的審計工作,獨立性都較差,導致審計職能難以發揮實效。對此,筆者建議,我國企業應從內部審計程序、審計制度、審計模式等角度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主要可從三方面著手:第一,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工作“形式”的獨立性。實際上,內部審計可以看成企業的一種“自我審計”。作為企業的一個內部從屬部門,內部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與企業是一種長期的雇傭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鑒于此,企業管理者應對審計機構賦予不同于其他部門的“權力”,審計機構直接對企業管理者負責。第二,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精神”上的獨立性。“精神”上的獨立性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備正直的道德品德、獨立的精神狀態。既能夠獨立進行審計工作,具備必須的職業操守和判斷力;又能保證審計結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響。第三,企業應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法制”上的獨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約束。法制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審計結果的客觀和公正。我國企業應嚴格依據我國審計法等相關規定,結合企業自身狀況,大力宣傳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加強員工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知,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三)我國企業應借助電子信息系統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性
目前,在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之下,電子信息技術逐漸被我國企業所運用。很多企業不僅利用“用友財務軟件”進行財務工作,很多企業還引入了ERP等數據庫管理模式。鑒于此,筆者建議我國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也應重視對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運用??梢愿鶕陨硖攸c,“量身定制”審計軟件,可以將“自查”作為審計軟件的主要功能。相較于人工,審計軟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徹底,其能通過“穿行測試”等手段,第一時間發現潛在問題并予以糾正,以達到完善企業內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業還可以利用現有財務、ERP等軟件,及時搜集和過濾審計數據,并利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加工。通過對電子信息系統的運用,確保審計數據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四)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應注重工作中的溝通技巧
獨立性一直都是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所強調的重點。既要求審計部門與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保持應有的獨立性,還要求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序、確定審計范圍時不受客觀干擾,對企業能夠提供指導。筆者認為,這種獨立性的要求與內部審計人員工作中的溝通技巧緊密相關。唯有內部審計人員與各部門、各人員保持良好關系,妥善處理工作中的細節問題,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認可和支持,最優化的實現內部審計的效果。同時,也才能保證最后所出具的內部審計報告沒有受到干擾與影響。五、結束語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點和關鍵環節,內部審計的效果直接影響著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設。無論是企業的內部管理,還是其發展、經營、決策等各個方面,內部審計都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國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轉移其側重點,向“經營審計”轉移;積極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借助電子信息系統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內部審計人員應注重工作中的溝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確保內部審計結果的公允性和獨立性,切實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審計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1.會計畢業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2.會計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3.財務管理論文開題報告精選
4.淺談成本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摘要:內部審計是我國社會主義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評價活動。正確認識并恰當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是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內部審計制度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企業內部審計具有經濟監督職能,經濟評價職能,間接管理職能,而不具有鑒證職能。
內部審計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本部門、本單位規章制度,執行定期考察本單位及下屬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以協助管理部門更加有效地控制組織經營的一種組織活動,是相對于注冊會計師(審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組織所進行的外部審計(習慣稱為社會審計或民間審計)而言的。我國的現代內部審計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是在政府的推動下伴隨著現代國家審計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雖然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在政府的推動下建立起來并且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主要表現在:
1.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幾乎形同虛設。內審機構在企業中的地位不明確,獨立性和權威性不高。同時,由于大多數領導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它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些領導誤認為內部審計是“奸細”、是“內線”等等。這些不正確的觀點給內部審計的發展帶來了重重困難,使得企業內部內審機構勢單力薄,被其他部門所隔離,最重要的是,內審人員的專業知識也不夠,對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它的雙重角色和自身局限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審計質量,從而制約了審計職能的發揮。
2.審計手段沒有電算化、信息化,審計程序沒有規范化。由于我國內部審計起步比較晚,各種專業軟件開發滯后,審計手段僅僅依靠企業內部素質不高的內審人員手工操作,缺乏有效性和權威性。特別是審計到往來款項函證,銀行存款對賬,審計線索外調等事項,缺乏法律上規定的審計權限和強制手段。在審計程序上,各個企業由于沒有共同的參考標準,程序設計上多樣化。在對本公司實際情況的審計方案規劃時,考慮不全面,取證不合理,得出的結論不可靠,影響了審計質量,加大了審計風險,進而影響了管理者的正確決策。
3.審計范圍狹窄,僅僅局限于財務報表的差錯防弊上。目前大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基本上停留在財務審計,即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費用、損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查證上,忽視了經營管理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不便于內部審計職能的充分發揮,也不能對企業的正確決策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職能探討
基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問題,我們有必要對內部審計的職能做進一步的探討。
筆者認為企業內部審計應具有以下幾種職能:
(一)經濟監督職能
經濟監督職能是內部審計最基本的職能,是以財經法規和制度規定為評價依據,對被審對象的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和評價。在現代企業里,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經營事務的多樣化和管理層次的多級化使得管理階層對供應、生產、銷售、財務的第一情況難以及時準確地了解,這就客觀上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機制對有關事項進行監督,監督各經濟責任承擔者按既定的目標、方針、政策、制度、計劃、預算等要求,認真履行其承擔的經濟責任,達到加強控制、嚴肅制度、加強管理的目的。
從1983年建立內部審計以來,我國一直強調內部審計的監督是雙向監督。內部審計既要站在國家的立場上對企業保障國家財產保值增值進行監督,又要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對企業各職能部門及下屬各單位的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政府職能已發生根本轉變,從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預企業的經營轉變為通過宏觀調控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這樣,內部審計擺脫了雙重身份,代表國家監督企業的職能將逐步由社會審計來替代。它的監督職能,將主要站在企業立場上,為企業的有效經營、健康發展服務。
(二)經濟評價職能
經濟評價就是通過審核檢查,對企業中的各種計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定,對經濟活動中的執行情況和進度進行評定,對經濟效益的優劣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進行評定等,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由監督職能派生出來的且隨著經濟的發展,這項職能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在中國加入WTO后企業面臨著世界同行的激烈競爭,這些競爭迫使企業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進步要效益,向優化資源配置要效益,向調整產品結構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費用要效益。因此,內部審計機構的人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通過各種計量手段評價企業中各個環節各項費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評價企業財務收支、經營成本及效益分配的真實性,評價企業運行效果,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真實、可靠、有效。
(三)具有間接管理職能
從內部審計發展的歷史來看,內部審計一直是為管理者服務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內部審計人員要參加日常的經營管理。相反,由于內部審計獨立性的要求,內部審計機構不能承擔任何具體的管理責任。只有這樣,審計工作的質量才有保證,審計人員發表的意見、結論、建議的公正性才不會受到影響。但是,由此認為“內部審計不具有管理職能,認為它應當獨立于管理部門之外,是對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對管理監督的再監督”也是不全面的。雖然內部審計人員并不具有管理具體事務的權限,但是由于其最基本“獨立性”,導致內部審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對企業情況全面了解的能力。因此,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內部審計均不應獨立于管理之外而應從屬于管理,發揮間接管理職能,和其他部門一樣為企業經濟利益的增加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傊捎趦炔繉徲嬏厥獾男再|使它在企業內部中既處于“參與者”又處于“協調者”的地位,間接參加企業管理同時也不失其獨立性進而影響公平性。
(四)不具有鑒證職能
有觀點認為,內部審計對企業所屬各級組織進行審核,作出審計結論,是一種鑒定,只不過內部審計的鑒證職能對外無效,但對董事會下屬的各級組織仍是有效的,因而內部審計有經濟鑒證職能。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從鑒證最大的特點(由當事人以外的獨立的第三者履行)來看,內部審計機構并非第三者,因為內部審計人員和委托人(董事會)并不是毫無利害關系,而是上下級關系,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聘用和被聘用的關系,因此,內部審計機構作出的決定最多只能是一種“自我鑒定”,對外沒有充足的說服力,同時,其作出的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性也是有限的。
三、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及對策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尤其是當我國加入WTO后,不僅具有先進管理手段和經驗的跨國公司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我們的企業也要走向世界,融入現代國際經濟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也要與國際接軌,也要認識到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同時又要正確地意識到規范對策的重要性。
(一)發展趨勢
1.內部審計將由財務領導轉為由企業最高管理層領導的獨立機構。隨著內部審計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對它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企業中內部審計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其職能范圍也越來越廣,由一開始的監督發展到服務咨詢等多個方面,包括檢查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適用性、有效性;檢查內部各部門及單位對政策、計劃、程序、法律和規章的執行情況;檢查業務經營和規劃中既定目標的完成情況等。同時,由于內部審計要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向最高管理當局報告,以便得到及時解決。這就要求內部審計成為獨立機構,并由企業最高管理者直接領導。
2.內部審計由單純的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發展。我國加入WTO后,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在完善企業管理中求得企業發展。這時,企業的經營者面臨的大問題不是資金問題,而是由于企業內部管理失控導致的風險加大和效益下降問題。因此,企業必須實現自我約束,建立自我約束機制。于是,為了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了規范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滿足投資和管理層次多元化的需要,內部審計被賦予了更新的職責和使命,即從單純的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發展。
(二)規范對策
1.在企業內部建立總審計師制度:使企業內部審計在組織上加強,在制度上得到保證,進一步深化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協調審計監督和其他監督的關系,一改目前從屬地位的狀況。
2.盡快完成內部審計向管理審計職能的轉變: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更要善于提出改進問題的建議,不僅要查錯防弊、評價企業內部各機構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還要審查企業資源的取得是否實現效益最大化,還要關注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時刻注意為管理當局及被審單位提供建設,改單純的財務審計為全方位的管理審計。
3.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內部審計模式:搞好內部審計工作,關鍵是要有合適的審計模式,健全的獨立審計機構。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模式主要有董事會領導模式、總經理領導模式和監事會領導模式。因此,在對領導模式進行選擇時,應充分考慮我國的國情和企業的實際情況。
論文摘 要 現代內部審計的職能已由傳統的監督、評價拓展為監督、評價與咨詢服務,逐漸由“監督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轉變,審計的重點由單純的財務收支審計轉向以效益型為主的管理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又積極開展了社會責任審計,于是內部審計開始對從經營決策到經營結果和效果的全過程開展審計,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為促進企業長期健康、穩定地發展服務。
內部審計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其職能是由內部審計自身的條件和所處的外部環境所決定的。就我國目前的環境和我國內部審計的特點來看,監督檢查職能、鑒證評價職能、控制職能、風險預警職能和咨詢服務職能應該是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
一、當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企業財務預警固然重要,但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有必要建立一套事前預警體系,其核心是內部控制審查與評價,包括合同管理、總分包管理、項目管理、結算管理、資金管理、物資管理等,而企業集權應是諸多管理中的一條主線。實踐證明,很多大型建筑企業有關規章制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企業發展是可持續的,反之隱藏著風險,違反程度越嚴重,風險就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企業就以各種財務數據顯現出來。從深層次看,企業內部控制狀況折射出領導的經營理念,而經營理念則來自于動機。如果動機與企業長遠發展利益相吻合,則從總體上推動著企業向良性方向發展。
2.經濟責任審計的確認與咨詢的作用不顯著。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國家關于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作為對企業負責人職務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的規 定,缺乏與干部管理程序的對接;二是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目前還是“馬后炮”,以事后監督為主,事前監督作用不明顯;三是內部審計工作仍未走出財務審計框框,以查錯究弊,欠缺實際指導意義;四是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孤軍作戰,遇到的困難和壓力比較大。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獨立性較弱。如果被審計單位或被審計項目部采取消極配合、積極防御的措施,將使內部審計工作難以開展。
3.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建筑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屬于兩級組織管理體制,這種體制下的建筑企業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有的下屬單位或工程項目審計信息失真或披露不完整;二是有的下屬單位或工程項目對審計發現的與經濟運行有重大影響的問題,未及時采取措施,致使損失繼續擴大;三是很多單位審計人員嚴重不足或素質不能適應工作,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四是執行內部審計報告制度存在不及時的問題,少數單位與施工項目上報資料不全,個別單位或項目甚至不催就不報。這些對企業及時掌握經濟運行的真實情況,做出糾偏決策和采取調控措施,以及促進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都是不利的。尤其在建筑企業規模持續擴張,體制機制和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后果可想而知。
4.審計人員管理意識偏差弱化了內部審計地位。企業大多存在著重經營輕管理弊端,事后很多工程項目經濟核算問題仍未根本解決。企業內審人員受專業限制較大,良好的內部審計活動開展,需要審計人員對工程造價、投標競標、資源配置和整個管理流程有所了解,能夠從各類報表中看出問題,從而參與到企業管理中來,而這些往往是很多建筑企業所缺乏的。
二、完善當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對策
1.風險預測和識別。風險預測和識別是指對企業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確定企業正在或將要面臨的風險。內部審計要對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進行預測和識別,采用決策分析、可行性分析、因果分析和專家調查法等方法,找出未被識別的風險。
2.對已經存在和將要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應用各種管理科學技術,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預測風險的大小,找出主要的風險源,合理的評價風險可能產生的影響,以此為依據,對風險采取相應對策。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主要有:調查和專家打分法、風險報酬法及解析方法等。
3.提出改進和防范的措施。風險的防范措施是指企業為降低已識別出的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所采取的措施。內部審計機構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提出避免風險、接受風險、轉移風險還是降低風險的具體措施和建議,以強化企業的風險管理,降低風險損失,并對有關部門所采取的風險防范措施進行監督和檢查。
4.內部審計應積極持續地支持并參與風險管理過程,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管理和協調。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全面建立了風險管理過程,內部審計因此能夠擔負起風險管理的職能。首先,內部審計從評價各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人手,在施工生產、物資采購、工程款回籠、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領域查找管理漏洞,識別并防范風險,做出相關評價。其次,內部審計可以深入到企業管理的極細微的環節上 查找問題,分析其合理性。內部審計人員更多的是以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為依據,深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過程,查找并防范風險。再次,內部審計在部門風險管理中還起著協調作用。不僅各部門有內部風險,而且各管理部門還有共同承擔的綜合風險,內部審計人員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可協調各部門共同管理企業,以防范錯誤的宏觀決策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內部審計作為地勘單位監督體系的主體,對地勘單位的經營管理及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有著檢查和督促的作用在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中,內部審計已成為地勘單位促進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和町靠保證。本文就地勘單位如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促進經濟健康發展談幾點淺見
1內部審計的定義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2003年頒發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對內部審計定義為:它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即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這個定義不僅考慮到我國內部審計的現狀,還考慮了今后內部審計的發展要求。
本人認為:這個定義的構成要素分3部分,一是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項獨立客觀的工作,即受組織內部負責人的領導,其工作性質應體現獨立客觀性,只有在組織內部負責人直接領導下設立獨立審計部門才能滿足這一特性二是內部審計有三個職能,即監督、評價和控制職能。監督職能是包括內部審計在內的所有審計活動的本質反映主要通過審查地勘單位內部經營活動的真實、合法性加以表現;評價職能是內部審計的又一重要職能,內部審計在監督地勘單位經濟活動規范運作的吲時,應對單位提供有關改善經營管理方面的評價、分析及咨詢的報告與建議;控制職能,是內部審計的一個獨特職能,也是內部審計上作表現為地勘單位價值增值的重要途徑。內部審計是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又是一個獨特的部分,因為內部審計是把單位內部控制作為審計對象,特別是內部會計控制。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與有效性的審計堵塞內部控制環節上存在的漏洞,為地勘單位增收節支或提高投入產出率而創造價值增值的機會。三是內部審計把審查與評價地勘單位經營活動及內控制度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為審計目標,通過這些審計目標的完成,達到提高單位經濟效益的目的。
2內部審計在地勘單位中的地位
內部審計作為地勘單位管理的一個手段,其地位不僅得到了國家法律的支持,而且由于內部審計的重要價值和特殊的工作性質,使其在地勘單位中處于重要的地位。
2.1開展內部審計是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體現了內審計重要的法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都對開展內部審計作了明確的規定,這說明內部審計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同時,規定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在組織內部負責人領導下開展工作,說明了內部審計部門職能定位與內部其他職能部門有明確的不同,體現了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高層次性、廣泛性和綜合性,內部審計這種在組織內部的特殊的職能定位和權威性,為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2.2內部審計是地勘單位自我完善和自我約束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其在內部管理職能殊的控嗣地位首先它不是直接的管理控制,而是通過檢查和評價各管理環節的控制程序所實施的再控制,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績效,為實現地勘單位目標服務。其次這種控制不是局部的控制,而是對整個地勘單位經營管理過程的全方位監控,審計控制范圍包括財務、經營管理、投資、基建、資源管理、制度、績效和工作流程等。人們常把內部審計比作領導的眼睛,這種特殊的專業職能體現了內部審計特殊的價值。
3如何充分發揮地勘單位內部審計的作用
3.1繼續做好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審計
現在的內部審計除了開展各項專業審計工作外,愈來愈重視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中的位置以及內部審計工作給地勘單位經營活動帶來的影響與效果,希望內部審計成果通過有關方面的落實或改進,帶來改善單位經營管理活動的疊加效應。在這種情形下,內部審計與有關方面的協調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調的專項準則對協調的原則、方法與內容加以說明,即內外部審計主要指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之間應相互配合,評價利用各自的審計成果,改進審計方法,確保充分的審計范圍。但在具體實施中還有有待于改進的地方,如政府審計對內部審計的成果缺乏可信度與評價的標準,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給社會審計組織的問題,有政府要求的法定業務,如年度會計報表審計,還有各種委托的專項審計,從事這些業務的社會審計組織應與內部審計部門及時溝通,使內部審計人員能及時了解財務處理及調整事項的可行性與合法性。所以會計師事務所在與單位財務部門溝通的同時,應與單位內部審計部門溝通,減少社會審計由于受托費用而影響其工作質量的因素。內部審計作為單位管理層的一個職能部門,在做好內外部審計溝通的同時,應更加注意與單位財務、投資、經營及綜合管理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并按照地勘單位管理程序和審計工作程序辦事。
3.2培養一瀧人才,做好審計隊伍建設
(1)建立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內部審計理論和技術,以適應入世對審計的新要求。在培訓內容上,可以向崗位、相關專業培訓方面拓展,以塑造全新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在培訓方式上,可以向不同行業交叉培訓、中長期培訓方面突破,可選派優秀的審計人員與國內的一些優秀內審單位進行交流,使審計人員能夠真正深入了解這些單位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并能將這些經驗引入地勘單位。
[摘要]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協同可以表現為外包會計師事務所、與注冊會計師或其他企業內審人員合作內審、與其他企業內審機構合作實施交叉審計等三種模式。內部審計外部協同能夠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能夠降低企業的成本、能夠提高審計質量。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局限性:無法滿足企業的個性化要求;不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難以和企業的長遠目標協調一致;在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商業秘密的泄漏等問題。
內部審計的外部協同是指企業管理層將本企業的內部審計職能全部或部分的委托外界第三者實施。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協同可以表現為外包會計師事務所、與注冊會計師或其他企業內審人員合作內審、與其他企業內審機構合作實施交叉審計等三種模式。這是按照成本效益原則建立的、符合現代公司治理原則的企業治理方式,它既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是制度變遷過程中的現實選擇。
一、委托理論與契約理論
審計產生的基本前提或首要前提是受托經濟責任關系即委托關系的存在。按照委托理論的觀點,審計的產生和發展都是與企業(企業集團)內部的各種委托行為密切相關的。外部審計的產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現代企業制度下財產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在現實生活中,經營者可能會利用所有者與經營者,特別是在經營管理活動上存在的空間與時間的分離,以及法律、專業知識障礙和時間、成本方面的若干限制,作出違背所有者目標的行為,出現“內部人控制”的現象,使得委托人往往不能直接控制受托人的責任履行過程和會計報告的質量,而必須借助于一個獨立的第三者來實現這種控制。內部審計的產生,主要是企業(企業集團)內部管理層次的增多和分權管理的出現促進了對內部審計的需要,高層管理者為了監督次一級管理者經營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也需要建立和利用內部審計機構,即內部審計產生于內部受托責任的存在。
委托理論由簡森和梅克林(JensenandMeckling)于1976年首先提出。這一理論后來發展成為契約成本理論。契約成本理論假定企業由一系列契約所組成,包括資本的提供者(股東和債權人等)和資本的經營者(管理當局)、企業與供貸方、企業與顧客、企業與員工等的契約關系。理論主要涉及企業資源的提供者與資源的使用者之間的契約關系。內部審計既是緣起于問題,又是一種降低契約成本,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因此,如果內部審計外部協同能夠降低企業的總體成本,內部審計的外部協同就有可能實現。此外,內部審計外部協同還與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對風險的偏好程度和不同類型合約所具有的風險狀況有關。市場上對于內部審計專業人員及其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一資源的競爭,使得度量和比較資源的價值成為可能,也使不同的風險偏好者做出不同的選擇,各得其所。
二、外部審計協同內部審計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分析
注冊會計師作為熟練的審計專家,都受過正規的訓練,并經過考試合格,所以在專業能力上優于內部審計人員,這是導致注冊會計師進軍內部審計領域的先決條件。同時,注冊會計師多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發現和處理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注冊會計師長期從事鑒證業務,服務對象分布于各行各業,同一個行業內部又有眾多的公司,這樣在進行內部審計時,既可以借鑒較好企業的經驗,又可以吸取較差企業的教訓,能更好地完成內部審計業務。
三、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優勢
1、內部審計外部協同能夠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是通過對會計系統實施審計來監督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活動,并對內部控制的充分性和經營活動的效率與效果進行評價,最后將審計結果報告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或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雖然內部審計機構代表所有者履行監督職能,具有權威性和獨立性,但在日常工作中,它總是和經營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使得有些監督職能與建議得不到有效的履行,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而從事外部審計工作的注冊會計師獨立于所有者和經營者,其能夠站在一個比較獨立客觀的立場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并客觀地報告審計結果。
2、內部審計外部協同能夠降低企業的成本。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企業間競爭的日益激烈,內部審計的傳統職能已不能滿足企業增加價值的需求。因此,內部審計為適應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而不斷擴充其職能,逐漸向風險管理和管理咨詢拓展。風險管理和管理咨詢業務的開展需要金融、會計、人事、市場、工程、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人士來共同完成,因此,企業將面臨高額的成本。而內部審計外部協同則可以從節約招募、培訓費用和維持成本、節約開發軟件和新方法成本、降低雇傭成本等方面降低企業成本。
3、內部審計外部協同能夠提高審計質量。注冊會計師作為熟練的審計專家,都接受過正規的職業訓練,并經過嚴格考核,因此在專業能力上多優于內部審計人員。同時,注冊會計師多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熟練地發現和處理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再者,注冊會計師的服務對象廣泛分布于各行各業,在進行內部審計時,既有好的經驗可以借鑒,又有經驗教訓可以吸取,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內部審計業務。
(二)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局限性盡管內部審計外部協同有諸多優勢,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無法滿足企業的個性化要求;不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難以和企業的長遠目標協調一致;在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商業秘密的泄漏等問題。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外部協同既有理論上的支撐,又有現實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因此,在企業治理過程中,應當著重從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是設計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利于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順利實施;二是對內部審計是否選擇外部協同進行評估,運用成本效益原則進行方案的決策。在內部審計制度變遷的歷史過程中,內部審計的外部協同作為有效地解決契約問題的一種制度安排,是導致制度演進的各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發生的誘致性變遷,因此,它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一)外部審計協同內部審計的可能性
1、按照受托責任學說,審計是在會計提供的各類受托責任報告的基礎上,對受托責任的履行過程和結果進行重新認定、計量和報告。由于企業外部各委托人往往以自己確定的標準來評價企業最高管理當局履行受托責任的情況,所以企業最高管理當局會依據這些“委托人標準”來評價其下屬各部門受托責任的履行結果,這樣最高管理當局對外是受托人,對內則是委托人。這說明內部受托責任是外部受托責任向企業內部的延伸,內部受托責任的基本目標就是完成外部受托責任。這種內、外部受托責任的一致性,使外部審計取代內部審計成為可能。
2、內部審計目標在一定程度上與外部審計是相同的,因而可以通過外部審計實現內部審計的目標。內部審計目標是通過分析、評價、建議和恰當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來幫助公司管理人員有效地履行責任,外部審計目標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一定時期內會計報表所反映的經濟活動和數據進行審計,并在此基礎上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發表意見。由此可見,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是統一的,因此,外部審計可以實現內部審計的一部分審計目標。
3、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供求已經形成。我國已存在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需求市場,因為內部審計實現外部協同可有效地解決目前內部審計存在的嚴重不足。因而,有些企業愿意把內部審計職能的部分甚至全部包出去。一則可以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二則可以減少企業成本;三則可以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同時,隨著國外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范圍的擴大,外部審計業務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嚴峻的現實將迫使大量會計師事務所拓展新的業務,管理咨詢、稅務服務和內部審計業務等也將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供應方已經形成了強大的供給能力,這必將有效地解決內部審計外部協同的需求。
(二)外部審計協同內部審計的合理性分析
1、按照成本效益原則,成本費用是制約內部審計的重要因素。公司開展內部審計,必須設置相應的內審部門,配備相應的人員。對規模較大的公司也許合算,但規模較小的公司,很可能承擔不起常設內審機構的費用開支。況且能設立內審機構的公司,其在內部審計方面所花費的支出也可能大于產生的效益。就外部審計而言,注冊會計師長期從事鑒證業務,有很強的成本效益意識,故注冊會計師進軍內部審計領域是十分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