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2 10:01: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術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工程技術管理;創新管理模式;鉆井安全;提高效益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鉆井二公司是中國陸上實力雄厚的鉆井承包商之一。該公司秉承“真誠服務甲方”的合作理念,大力實施“四大技術管理”方式方法,著力為國內外油氣能源公司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鉆井工程技術服務。
1“四大技術管理”創新構建現代安全鉆井的背景
中原石油工程鉆井二公司成立30多年來,一直處在高速的發展進程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技術實力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各項技術指標、經濟效益也名列前茅,以良好的技術實力,敢打敢拼的精神鑄就了“石油工程鐵軍”形象。但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整體下跌,2015年愈演愈烈,2016年石油工程行業進入“極寒期”,各油田不斷壓縮投資,鉆井工程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工程項目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同時隨著網絡化辦公的普及,凸顯出技術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造成鉆頭、螺桿等工具、鉆井液處理劑材料質量監管難度大,部分鉆井隊日常檢查有漏缺,工程故障、復雜情況時有發生,制約了鉆井安全提速。因此,進一步挖掘技術管理潛力,提升技術管理水平,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四大技術管理”創新的內涵
在創建現代化油氣井鉆井企業過程中,中原石油工程鉆井二公司著重實施“技術管理制度創新、技術交流模式創新、科技進步創新、保障機制創新”四大創新管理。1、技術管理制度創新。2、技術交流模式創新。3、科技進步創新。4、保障機制創新。
3“四大技術管理”創新的具體做法
3.1創新管理制度,使技術管理邁上網絡化時代
(1)建立鉆井隊技術日報表匯報分析制度。針對公司鉆井市場分布廣,鉆井隊分散,技術管理工作不能及時覆蓋所有井隊等問題,技術部門建立了鉆井隊技術日報表分析制度,創立報表模板,以收集、匯報、分析、反饋模式運行,實時監控公司各鉆井區域的生產技術情況。(2)加強質量控制,規范鉆頭、螺桿、鉆井液處理劑使用管理。由于鉆井隊的鉆頭、螺桿、鉆井液處理劑廠家和品種較多,質量監管難度大,公司技術部門修訂完善了《鉆頭、螺桿鉆具管理規范》、《鉆井液處理劑管理規范》,實施統一歸口、動態管理。每月對鉆頭、螺桿鉆具使用情況月度報表,進行匯總、分析;同時對處理劑進行隨機抽檢。有效的保證了產品質量,保障了施工安全和速度,降低了綜合成本。(3)全面提升井隊基層技術管理。針對部分井隊基礎工作不扎實、日常檢查有漏缺的問題,公司技術部門制定了《基層技術管理細則》,各項目部和基層井隊認真貫徹實施。細則主要針對現場操作,內容涵蓋井控制度落實、井控裝備安裝管理、井控現場作業管理、鉆井施工現場管理、鉆井液現場管理、完井作業現場管理、技術資料等7大項目,47小項簡評項目,全面規范了井隊現場技術管理。(4)建立技術信息交流平臺。針對技術人員在外部市場比較分散的情況,技術部門建立QQ技術交流群,實現技術信息共享,加快了施工中技術難題處理。特別是對年輕技術人員,提供了隨時可以交流、學習、解決難題的平臺。(5)改造優化ERP“生產技術”欄目。利用公司ERP加強工程設計的執行,加強施工方案、鄰井資料、技術措施的監管、制定和落實,加強鉆頭、螺桿等工具的使用經驗交流和優選,加強技術文件的管理。ERP生產技術板塊主要分為公告欄、井隊匯報欄、工程技術欄、技術交流欄、技術文檔欄等5部分。從鉆頭、螺桿及鉆井液材料的使用分析,到施工井的井史、技術總結及技術經濟分析報告,從工藝技術的介紹到技術成果的交流展示,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是公司技術人員分享交流的平臺,查閱資料的信息庫。
3.2創新技術交流模式,技術措施“直達現場”
公司技術部門利用鉆井技術分析日報表制、QQ技術交流群、ERP“生產技術”欄目等資源,對生產井情況及時收集、及時分析、及時會診、及時處理,發揮了“一井一策,分類指導”的作用,保障了各鉆井市場生產井的安全、優質、高效。
3.3創新科技進步,攻克技術瓶頸問題
針對各區域市場影響鉆井安全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公司技術部門落實“一井一策”,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施工方案,狠抓技術攻關,保障安全快速施工。在西南礁石壩工區的施工井二開淺層氣、東北地區的井壁穩定、營城組可鉆性差、川西項目上部地層造漿嚴重、易鉆頭泥包,下部地層鉆井液密度高、地溫高;陜北、山西項目劉家溝地層重復性漏失、冀東項目五段制井多、施工難度大等問題上,通過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組織技術骨干聯合攻關,避免了故障的發生,工程事故時效為零,復雜失效大幅降低,鉆井速度、工程質量均有提高。
3.4創新保障機制,區域市場技術管理負責制“落地生根”
以總工程師為主導,技術部門副總師、技術專家為骨干,在日常巡視和工作督導的基礎上,分別側重分管不同鉆井市場定期進駐項目和鉆井隊指導生產;強化了“雙配套”技術管理模式,與項目部的技術人員融為一體,同抓共管,提高了技術保障能力。
4“四大技術管理”創新的成果
論文摘要闡述了山蒼子的生物學特性,介紹了播種、扦插、組織培養等繁殖技術,同時從造林地選擇、造林時間、撫育技術等方面介紹了山蒼子的造林技術,對山蒼子的產業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山蒼子約有250余種,中國約有46種,為我國主要的林副特產之一。目前我國部分省區已進行人工營造山蒼子林,以福建、湖南和四川等省營造面積最大。山蒼子果實提取的山蒼子油是一種天然混合型香料。主要成分是檸檬醛,含量占66%左右,其余為甲基庚烯酮、雙戊烯、芳樟醇等。利用山蒼子油生產高純度紫羅蘭酮、檸檬醛、二乙縮醛、鳶尾酮系列,在醫藥、食品、飲料、日用化學品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隨著醫學化工的發展,市場對山蒼子油的需求日益加大,開發利用山蒼子資源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1生物學特性
山蒼子(Litseacubebapers)別名山雞椒、木姜子,樟科木姜子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m左右,最高可達10m。樹皮幼時黃綠色,光滑,老時變褐灰色,都有白色斑點。小枝細瘦,綠色、單葉互生,有香氣,紙質光滑。長圓形或披針形?;▎涡?,雌雄異株,11月著生花蕾,翌年2~3月開花,花先于葉;花序生在短枝上,腋生,傘形,具細總梗,有花4~6朵,花小,黃色。核果有短柄,近球形,3~5顆簇生,7~8月成熟,成熟時由青綠色變深紅色或黑色。
2繁殖技術
2.1播種繁殖
山蒼子種子于8月底成熟后進行采種。在播種繁殖時,種子的不同處理方法對其發芽率有較大的影響,未經任何處理的種子由于其果皮、果肉均還存在,抑制了種子的發芽,其發芽率僅為17%,因山蒼子油主要存在于果皮、果肉中,林農常采用這種種子繁殖,致使發芽率很低。一般情況下,對山蒼子種子繁殖必須按常規方法(去除果皮、果肉,用流水沖洗)進行處理,然后圃地育苗。即使按常規方法處理種子,其發芽率還不是很高,僅為51%,其主要原因是抑制山蒼子種子發芽的抑制物質未完全清除;通過試驗[1],利用草木灰揉搓種子,用H2O2浸種,均能不同程度地減少種子中的抑制物質,提高其發芽率,其發芽率可高達71%,即提高20%。這說明去除山蒼子種子中的抑制物質,是提高種子發芽率的關鍵。
2.2扦插繁殖
通過試驗[2],山蒼子扦插育苗插條的采集部位與其成活率有很大的關系。從根頸部位采集萌條作為扦插材料比樹冠南、北部采集嫩枝扦插生根成活率要高的多,分別可提高32%和34%不等。而從樹冠南、北部采枝扦插其生根成活率也有差別,但它們相差不大,僅為2%;同時采用生根粉(30mg/kg)對扦插材料進行處理均能提高其生根成活率,相比之下,這種處理對樹冠上的嫩枝扦插影響比對根頸部位萌條的扦插影響要大的多。樹冠上的嫩枝扦插生根率可提高15.7%~17.0%,而根頸部的萌條僅提高了1.7%。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山蒼子扦插繁殖,可以采用其根頸部位的萌條作為其扦插材料來進行繁殖,其生根成活率可達70%。如因扦插繁殖材料來源有限,也可采用樹冠上的嫩枝給予適當技術處理來繁殖,其生根成活率可在51.7%~55.0%。
2.3組織培養快速繁殖
由于山蒼子多野生,人工栽培極少,傳統栽培主要是種子繁殖,而種子發芽率低,且極易喪失發芽力,因此常導致育苗失敗。通過離體組織培養可以快速獲得整齊一致的苗木用于生產。以成年植株帶芽莖段為外植體,接種于MS+BA210mg/L+IBA15mg/L的誘導分化培養基中,10d時側芽萌動,15d后側芽打開,同時外植體切口處有白色愈傷組織,并逐漸轉綠長出叢生芽。通過試驗,其生根率高達86.17%,生根整齊,根質量較好。另外,種苗組培快繁技術可直接控制雌雄異株比例,節約投資,是山蒼子苗木繁殖發展的方向。
3造林技術
3.1造林地選擇
丘陵和山區選擇陽坡中下部微酸性土壤作為造林地。低丘崗地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中等、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作為造林地。低產荒蕪茶園內也可種植山蒼子。
3.2造林時間
容器苗為5~7月;裸根苗、扦插苗為12月至翌年2月。
3.3撫育技術
山蒼子造林株行距2m×2m,栽2505株/hm2。松土撫育施肥每年2次,5月下旬進行1次,施用尿素100g/株;11月下旬進行1次,施用復合肥200g/株。修剪每年1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疏伐雄株在開花期后進行,雌雄比為7∶3左右,形成“品”字形,使雄株均勻分布。
4參考文獻
一、發展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塑料工業的發展為滴灌技術應用帶來新機遇,地下滴灌技術作為滴灌技術的一種形式開始被采用。地下滴灌管一般采用尼龍或PVC材質,并在管壁鉆孔、扎也或切口制成灌器使用。這種地下滴灌系統運行于低水頭下,對水質和過濾設備要求較低,應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供水均勻性差,滴孔易堵塞。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伴隨著科技進步與發展,地面滴灌設備無論是在滴頭類型還是毛管性能方面均得到較大改善,但對地下滴灌系統,除在毛管鋪設方法及打孔手段上有所改觀外,灌水均勻性差、出水孔易堵塞等問題依舊存在,地下滴灌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地面滴灌技術。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有關地下滴灌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進灌水器質量、優化系統設計參數、研制過濾器和施肥裝置等方面。與此相關的大量研究成果陸續涌現,其中最為醒目的是Mitcnell等人于1982年提出了地下滴灌系統設計、安裝和運行管理指南,這意味著地下滴灌技術開始步入成熟階段。
我國自1974年從墨西哥引入滴灌設備至今,地面滴灌技術應用和設備開發已取得長足的進展。但地下滴灌技術的初步應用則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主要用于果樹作物。近年來,這些技術在山西省運城地區得到大面積應用,取得了一引起研究成果,但由于采用人工扎孔方式制成灌水器,應用中系統供水均勻性較差、出水孔易堵塞等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影響到地下滴灌系統的正常使用和運行。
二、應用及效益
地下滴灌技術在國外已等到廣泛應用,服務對象以經濟作物最為常見,多集中在果樹、蔬菜和其他高產值作物上;大田作物中也有少量使用,以棉花和玉米作物為主。國內地下滴灌技術的應用以果樹為主,目前在山西運城地區7667h平方米的地下滴灌面積中,果樹、蔬菜和大田作物的比例分別占總數的78.3%、4.3%和17.4%,大田作物是棉花和冬小麥。
地下滴灌條件下的作物產量高于或至少等于其它灌水方法下的相應值,而灌溉用水量則顯著小于后者。Adamsen對地下滴灌和噴灌進行對比的結果表明,地下滴灌下的花生產量明顯高于噴灌方法下的產量,而對玉米產量,兩者間沒有顯著差別,然而前者省水約30%。DeTar等人對地下滴灌與地面溝灌進行對比試驗顯示出,砂壤土質下,地下滴灌的棉花產量較高,砂質土時,兩者產量基本相等,但無論對哪類土壤,地下滴灌用水量都較溝灌低40%。Hjenggeler對美國得克薩斯州西部地區進行大面積調查表明,地下滴灌與溝灌相比,棉花產量可提高20%。Phene等人的研究結果說明,在美國南卡洛雷納州,地下滴灌條件下的甜玉米產量比溝灌高1%~14%,番茄產量高20%,甘藍和夏季南瓜產量均提高35%,而玉米、棉花、高梁、甜瓜和部分蔬菜的產量基本持平。山西運城地區的資料表明,與地面灌溉方法相比,果樹可節水75%,增產50%,西瓜節水60%,增產30%,而對大田作物,平均節水達50%,增加產量30%以上。地下滴灌技術不僅節水增產效果明顯,還具有節省勞力、能源等諸多優點,此外還能有效地抑制雜草生長。Grattan等人發現,對應用地下滴灌的地塊在不使用除草劑條件下,田內雜草生產程度明顯低于使用溝灌和噴灌方法并施用除草劑的地塊,但在降雨較多的濕潤地區,效果并不明顯。
三、研究現狀
1.設備及灌水器
國外使用的地下滴灌設備均來自地面滴灌系統,灌水器采用內鑲式或帶有補償性能的滴頭以確保系統供水均勻性。由于系統停止供水時易在管內產生負壓,造成管外土壤顆粒內吸而引起滴頭堵塞,故常在系統上安裝真空破壞裝置,這對系統運行管理要求較高。由于作物根系的親水性,根系在毛管滴頭四周的旺盛發育有可能造成灌水器孔口堵塞,有人試圖在滴灌水器堵塞的目的。山西運城地區在地下滴灌中使用的灌水器是在毛管上利用簡易工具人工扎眼形成出水孔,該結構形式不具備防堵和壓力補償功能,有待改進和完善。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北京大興縣開展的有關地下滴灌室內外試驗結果證明,對內鑲式或帶有補償性能的滴頭采用外包無紡布處理地埋后,既可獲得較為理想的防負壓堵塞效果,又能在適當的毛管間距布設范圍內獲得較高的灌水均勻度。對于滴頭防負壓堵塞問題,除考慮在地下滴灌系統中設置真空破壞裝置外,研制一種既可防止負壓堵塞,又具有良好壓力補償和調節功能的灌水器是十分必要的。
2.毛管埋深間距
毛管埋深通常需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田間耕作深度,避免因耕翻土壤造成系統管網損壞。對無需耕作的作物(如草皮、紫花苜蓿等),可根據土壤質地和作物根系發育深度等條件減小毛管埋設深度;二是土壤條件,對土壤導水性能較強的輕質土,則可適當增加埋深來減少因地表濕潤引起的無效土面蒸發損失。基耕層內含有透水性較差的黏土夾層時,毛管埋深要考慮其影響,如毛管埋在該夾層以下,會影響土壤水分向上運動,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最后是作物生長發育期,由于幼苗根系較淺吸水范圍有限,毛管埋深較大無疑不利于作物生長,但較淺的埋深又將無法滿足作物后期對水分需求。有時為了保證苗期土壤墑情,作物生長前期使用其他灌溉方法,后期再采用地下滴灌方式,但會增加灌溉成本費用,降低收益率。綜合考慮上述因素,毛管埋深多介于20~70cm之間。以山西運城地區情況為例,果樹下的埋深一般在40~50cm,大田作物則為35~40cm較為適宜。
毛管埋設間距主要取決于當地氣候條件、土壤質地和作物種類。對于種植在沙性土壤或干旱地區的作物而言,較小的毛管間距有助于田間土壤水分均勻分布,當然這將增加投資成本。在多雨濕潤地區,可以使用較寬的間距,但這取決于作物類型、土壤條件和可接受的風險水平。一般較窄的間距多用于平播密植類作物,如草皮、小麥等,而較寬的間距則常見于蔬菜、果樹、棉花、玉米等行播作物,毛管應置于窄行間。運城地區的果樹滴灌一般采用3m間距,權株排列不正規的果園使用隨行布設形式,棉田的毛管間距是1.2~1.5m,小麥田多采用1.0~1.2m的距。
3.灌溉制度
地下滴灌制度一般以實測或計算的騰發量、土壤和作物特性為依據制定。若按作物耗水速度確定灌水時間,應按小定額多次灌水的方式;當土壤水分下降下某個限值時才考慮灌水,則需數天供水1次。對蔬菜等水分含量較多的作物通常使用前一種灌水頻率,果樹和大田作物則適宜于后一種灌溉制度。Caldwell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只要土壤含水量保持在可允許范圍內,采用每日灌水1次與周灌水1次的灌溉制度對玉米產量沒有影響。EL-Gindy等人對每天灌水1次和每3天灌水1次的周期進行對比后發現,高頻次小流量的灌溉制度不僅能較大幅度地提高番茄和黃瓜的產量,還能改善根層內的土壤水分布,提高水分利用率,這非常適宜于地下滴灌系統的運行特點。在山西運城地區,蘋果樹年內一般滴灌3~5次,小麥通常灌溉2~3次,每次用水230~450m3/hm2。
4.化肥和農藥施用
滴灌技術的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在整個作物生育期內,適時適量地通過微灌施肥技術高效地將肥料、微量元素和農藥等作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和物質按比例精確的施用到作物根區土壤,這既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減少因灌溉淋洗產生的溶質數量,減輕對地下水的污染,并節省大量施肥勞力。Mikkelsen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結論,與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地下滴灌條件下磷肥施用量較少,主要原因就是因肥料被直接施用到作物根層,明顯減少了流失量。為延長地下滴灌系統使用壽命、防止灌水器堵塞,除對灌溉水進行適當過濾、清除雜質外,還可在系統中隨水注入適量稀鹽酸,定期清除地下滴灌系統內滋生的微生物以及灌水器內的沉淀物,這同時也能起到減輕灌溉水堿性的作用。這些措施在國外已得到普遍重視并投入實際應用,國內仍處于將化肥技術溶于灌溉水中應用的初級階段,對系統管件進行化學處理、清除根系和沉積物的應用研究還未提到議事日程。
5.設計與管理
地面滴灌系統的設計方法同樣適用于地下滴灌系統,特別是在管道水力學性能和灌水均勻性方面。地下滴灌系統的設計及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設計中必須考慮在系統上安裝進排氣閥門,防止斷水進行更好的過濾處理,并對系統實施定期沖洗。與地面滴灌相比,地下滴灌系統的檢修更為困難,在設計和施工階段應對此問題給予重視。
6.經濟適宜性
Henggeler等人發現將棉花溝灌改為地下滴灌后,能獲得較高的經濟回報,對玉米大豆作物而言,與中心支軸式噴灌系統相比,地下滴灌方法具有較高的經濟可行性。山西運城地區的資料數據也表明,就當地使用的簡易地下滴灌系統而言,每公頃果園的投資成本是4500元、大田為6000元。該投入強度低于當地采用固定式噴灌的投入,雖高于地面灌溉的投資,但其節水、擴灌、增產效果非常明顯。當然僅就灌水技術本身,很難得出哪種方法更為經濟適宜的結論,它取決于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大因素。其中關鍵因素是當地可利用的水資源數量以及獲取它的成本費用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在類似山西運城這樣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區,工業和城市用水激增導致可供農業使用的水量銳減,這對農業節水灌溉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地下滴灌系統具有無可辯駁的節水增產效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選擇地下滴灌方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7.主要問題
由于地下滴灌系統埋設在地下,使得人們無法直接觀測到灌水器出流狀況和灌水效果。當系統需要進行檢修時,往往要比地面滴灌系統投入更多的時間,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管理費用也相對較高。其次,為防止水中雜質引起的灌水器堵塞以及滴頭負壓堵塞等問題,必須在系統內增加相應的附加設備,并對管路經常進行沖洗。沖洗閥及進排所閥的安裝勢必增加系統的造價和運行費用,在某些情況下將致使地下滴灌技術的經濟可行性大打折扣。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直埋蒸汽管道設計、生產、施工等方面調查、研究,針對幾個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供廣大供熱科技人員參考。
關鍵詞:直埋蒸汽管道、保溫結構、內固定支架、微量變形
一、直埋蒸汽管道技術發展概況
目前,我國直埋蒸汽管道市場需求愈來愈大,而且有迅猛發展之勢。這種局面的出現,訂由以下原因促成:
A、我國推廣"集中供熱"、"熱電聯產"、"三聯代"等節能、環保政策的需要;
B、現代文明城鎮建設的加速和對節能、環保的高要求;
C、國家為了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水平,供熱范圍由嚴寒的"三北"地區(即華北、東北、西北)向廣闊的冬寒夏熱的"過渡地區"擴展的需求。
1.1、研究、開發、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為適應直埋蒸汽管道迅速發展的市場需求,近幾年來我國廣大科技人員、生產廠家在直埋蒸汽管道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長足進步。保溫結構型式和選用材料之多樣化,工程實踐規模之大,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和我們相比。筆者曾多次和德國布魯格、意大利索克薩姆以及美國等多家公司交流,他們一般最大管徑Φ500mm,用量也不大,而目前我國山東濟南、河北石家莊、陜西西安、遼寧大連、河南、江浙等地區所采用的直埋蒸汽管道已超過Φ500mm,有的已達900mm。保溫結構形式有內滑動、外滑動,選取用的耐高溫保溫材料有微孔硅酸鈣、玻璃棉管殼、熱壓珍珠巖、硅珠保溫材料、復合硅酸鹽等。保溫結構型式、選用保溫材料種類很多。因此在直埋蒸汽管道開發和應用領域,我國并不比發達國家落后。
1.2、一方面肯定研究、開發方面的寶貴經驗,另一方面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蒸汽管道直埋敷設技術在研究、設計、生產、材料、檢測等方面,尚存在著理論、技術、管理等方面諸多問題,距這項技術的完善還有很大距離。筆者通過對南、北方一些工程事故調研發現,由于基礎理論研究滯后于開發,設計計算不準確,產品粗制濫造,施工馬虎從事,運行違規操作等,造成部分蒸汽管道直埋不久便出現"跑、冒、漏、傷","帶病運行"問題,遺患于后,危及安全生產。在此種情況下,應冷靜、客觀地對以往的實踐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分析、研究、總結,繼而加強科研力度,以促進蒸汽管道直埋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二、對直埋蒸汽管道幾個關鍵技術的思考與探討
蒸汽管道直埋技術是一項涉及熱力學、材料力學、巖土力學、流體力學以及有機材料、無機材料、防腐、電化學等多學科的系統工程,而且投入生產是動態運行,所以蒸汽管道直埋敷設與熱水管道直埋敷設相比較,技術復雜的多。據有關專家總結,蒸汽管道直埋敷設通常有三大系統,十三個結點處理,每一項處理不當,就會立即或即將造成工程事故,隱患性很大。篇幅所限,不能展開討論,下面僅對幾個關鍵技術提幾點參考意見,以期"拋磚引玉"。
2.1關于保溫結構計算
2.1.1蒸汽管道直埋敷設與架空、地溝敷設傳熱狀態不同,架空敷設是向無限空間傳熱,地溝敷設是熱介質通過保溫材料、流動空氣層、溝壁等以不同傳熱狀態向周圍土壤傳熱,而直埋敷設,簡化講熱介質是向周圍土壤按一維穩定傳熱,土壤可視為保溫結構一部分。以目前國內常用的內滑動式復合結構蒸汽管道為例,計算過程中首先應劃定三個界面溫度(見圖1)。
無機保溫材料與有機保溫材料接觸處可視為第一界面,外保護層與土壤接觸處視為第二界面,地表與空氣接觸面視為第三界面。計算時應先控制三個界面溫度,第一界面溫度控制在有機材料耐溫能力以下;第二界面溫度應控制保護層的防腐、防水及機械性能不遭受大幅度衰減或破壞;第三界面溫度則控制不會因界面溫度升高而使得管道周圍土壤熱阻值提高,從而造成第一、二界面溫度升高破壞保溫結構。所以在保溫結構計算過程中,應校核當地極高、構低環境溫度的影響,必要時應適當調整保溫結構各層保溫材料的厚度,以確保保溫結構安全。同時,計算過程中不能簡單地按架空管道保溫結構或按<通則>中公式進行計算,而應結合節能50%,管網輸送效率提高到大于90%的要求("直埋蒸汽管道保溫結構研究與計算",《區域供熱》2001年第1期)。
2.1.2保溫計算中,對土壤、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選取不能草率,這兩個系數的選取正確與否,往往影響保溫效果和管道運行安全性。
土壤的導熱系數在0.5~2.5w/m·k之間,跨度很大,其大小與土壤種類、含水量大小、化學成分、埋設條件等多種因素有關。在工程設計時應堅持實測當地土壤導熱系數或求助當地地質部門提供資料,認真確定土壤導熱系數值。如果只根據"無資料可查時取1.5w/m·k"確定土壤導熱系數不是科學的,因為不能確切反映管道所處的土壤實際情況,造成計算結果誤差很大。例如南方高水位地區和西部干燥地區的土壤導熱系數數值相差成倍,那么保溫結構計算結果也會差異很大,如果草率計算,會造成管道表面溫度過高或過低,破壞管道保護層或不經濟。所以,應使用當地實測土壤導熱系數值來計算。石家莊供熱指揮部等單位堅持實測導熱系數的做法是科學態度。
對各種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不能簡單以廠家提供的單體數值為準,而應搞清楚該數值是在何種溫度,何種條件,哪一級檢測部門測定的,有否導熱系數方程式。然后盡量參照行業標準確定的導熱方程式來選取、確定導熱系數。例如微孔硅酸鈣,筆者見過幾個廠家標出的導熱系數都不同,這時應憑據標準GB/T10699-1998<硅酸鈣絕熱制品>相關條文選取,送樣檢測后確定導熱系數。
2.2保溫結構型式選擇應因地制宜
由于蒸汽管道介質溫度高,保溫結構不可能做成像直埋熱水管道那樣"三位一體",需要做成"脫開式",即工作鋼管與保溫層或外護層脫開。
2.2.1國外基本是要用鋼外護層
德國、美國采用外滑動式,即綁縛著保溫材料的工作鋼管在鋼外護層內滑動。只有意大利薩克索姆公司是采用工作鋼管在保溫層內滑動,即內滑動式(但他們沒有設內滑動層)。實事求是講,國外對于蒸汽直埋技術基礎理論研究及實驗并不深入,只是由于他們國家的經濟條件、技術條件等優越,制造工藝精細,外防腐技術指標高,施工要求嚴格,所以價格也很高。
2.2.2我國對于蒸汽管道直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是摸索前進的,在摸索保溫結構形式過程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外護層:
第一階段:采用"塑套鋼"型式,即外護層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工程實踐發現,聚乙烯耐溫能力太差,當局部熱流外泄,很容易造成外護層蠕變、鼓脹破壞,聚乙燃做外護層不適用于蒸汽管道,目前已成為共識。
第二階段:采用玻璃鋼做為外護層,而溫能力大大強于聚乙烯,加工工藝由于是采用纏撓式,與采用聚乙烯管做保護層需要空管比較,可以克服偏心,質量有保證。但由于對玻璃鋼制造工藝機理了解不透,采用了簡陋方式,同時,玻璃鋼外護層標準發時還沒有頒布,制造的玻璃鋼外護層質量低下,運輸、安裝過程中再違規操作,出現局部開裂破壞,動搖了采用玻璃外護層的信心。
第三階段:依照國外采用鋼外護層,即鋼地溝型式。由于國情所限,完全依照國外,使用單位經濟難以承受,制造企業只能簡易從事,但它的"優勢"是前二年、三年不易發現問題,于制造商保一個運行循環有利,所以近期這種形式較為"走火"。不過建立開發、使用單位應冷靜考慮遺患未來問題,如防腐、電化學、檢修等問題。關于此問題還要詳細探討。
保溫層:
第一階段:主要采用巖棉、復合硅酸鹽氈與聚氨酯泡沫復合。工程事故教訓說明上述兩種材料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遇潮板結變形,二是支撐力不夠,特別較大管徑保溫管,很容易被子埋土壓扁破壞,現在已基本不再用。
第二階段:采用微孔硅酸鈣瓦與聚氨酯泡沫復合。由于硅酸鈣瓦之間有縫隙,當管道運行后容易裂縫,造成局部熱流外泄,破壞有機保溫層和保護層,雖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未能保證熱流不外泄問題。
第三階段:多極化,"百花爭艷",硅酸鈣、高密度玻璃棉管殼、硅珠復合材料等,現在正在通過實踐檢驗。
2.2.3通過上面敘述,說明蒸汽管道結構型式在摸索過程中,廣大供熱科技人員和開發商,確實注入了大量心血,但是,究竟哪一種結構型式最為優呢?筆者認為,目前還不是肯定哪一種結構型工業最優的時候。應當根據我國具體國情,繼續深入研究、實踐、總結?,F在標準所正組織部分科技人員編寫。文件中蒸汽管道技術條件,只提出要求,并沒肯定結構型式。這很好,給今后深入研究、開發留有空間,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我國地域廣闊,氣候、水文、地質條件差異很大,不能簡單地像國外一些國家采且種模式,筆者通過近二年對南方、沿海、西部等地區調研認為,我國發展蒸汽管道直埋敷設技術,在考慮我國經濟條件情況下,就因地制宜。例如南方主要矛盾是防水問題,沿海地區不僅有防水問題,更關鍵是防止氯、硫氧化物腐蝕問題,而西部地區空出土壤熱阻問題。
沿海地區采用鋼套鋼型式,外護層防腐解決困難,而采用按"標準"制造的玻璃鋼外護層既能防水更能防腐,而城市主要街道地區敷設的管道和由電廠通過野外向城區輸送蒸汽的管道又不宜同等對待。前者要求嚴格些,后者則可簡易些。西部地區干旱,地下不位低,解決的主要矛盾是土壤阻值等問題,因些,保溫層采用廉價的材料,例如硅珠復合材料(硅珠與粉煤灰復合)。而外護層也不一定采用價高的鋼外護層,所以,不同地區當選用蒸汽保溫結構時,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水文、地質、經濟以及介質溫度高低、管徑大小等,全面、認真地進行經濟、技術比較,論證后確定方案,不能盲目草率仿照其它地區。
2.3對"外滑動鋼套鋼"結構型式的探討
目前,國內采用的"外滑動鋼套鋼"結構型式(鋼地溝)基本上是仿照國外直埋蒸汽管道型式,供熱行業為了實現"跨路式發展",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但應該認真學習、吸收、消化后再"為我所用",而不能簡單地根據國外產品商業廣告說明書,"看圖識字"、"照貓畫虎"。筆者通過與國外公司交流和國內采用外滑動式鋼套鋼直埋蒸汽管道工程調研發現,下列幾個問題共同探討。
2.3.1外套鋼管的防腐問題:國外對外套鋼管防腐極為重視,要求嚴格,他們對鋼套管內外側防腐都有措施。歐洲如德國,套鋼管外側是采用涂刷防腐材料后纏HDPE,耐電擊空強度要求達到20000V以上(UBLUC公司21000V),內側面則要用抽成真空(設真空泵房保持),衰減腐蝕條件;美國則是在套鋼管外側面噴涂20~30mm厚聚氨脂絕緣層后再噴涂2mm左右玻璃纖維樹脂(玻璃鋼),類似我國采有玻璃鋼做外護層的熱水預制保溫管,內側面是采用抽真空或噴涂刷陶瓷防腐材料,外側防腐層電擊空強度也要求達到20000V以上。國內目前鋼套管外側面只采用涂刷富鋅、環氧煤瀝青防腐涂料,據測試耐電擊空能力只有5000V左右,鋼套管內側面防腐一般就不考慮了,而套鋼管內側面由于處于高濕熱條件下,又有空氣,會加速套鋼管內側面的腐蝕速度。國內目前有個別廠家已經注意到上述問題。對套鋼管外側面已開始采用類似美國的方法,但套鋼管內側面尚未加強套鋼管防腐措施。因此,目前國內對套鋼管的防腐,特別是在高水位地區,能否保證套鋼管達到標準界定的蒸汽管道壽命大于20年,尚需我們拿出有利的科學依據。應提醒:埋入下的氣蒸汽管道三年五載不出問題,并不等于20年沒問題!因此,建議國內同行應進一步加強研究,拿出既適合國情,又保證外套鋼管壽命的科研成果。
2.3.2鋼套管橢圓化變形帶來的麻煩和解決方法,根據材料力學理論,常規壁厚的鋼管當直徑超700mm,會因橢圓效應產生橢圓變形,使得力學計算復雜化。當介質溫度超過300℃,一般DN>400mm的工作管,鋼套管直徑就有可能超過700mm,鋼套管橢圓變形就會產生。埋地鋼套管橢圓化變形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A、鋼套管上面作用的垂直荷載,包括隨埋深增加而加大的土壤荷載和隨埋深增大而減小的車輛等活荷載;B、鋼管的截面參數,在相同的垂直荷載作用下,鋼管半徑越大,隨圓化變形越大,管壁越厚,橢圓化變形越小。
鋼套管橢圓化變形,如超過一定限值,會造成局部失穩破壞,即使沒有達到失穩破壞程度,如果預留縫隙與計算變形不符,滑動支架變形、卡腿、斷腿必定會發生,造成管道系統破壞。
為了控制因橢圓化變形造成管道破壞,在進行外滑動鋼套結構型式設計、生產時,應按有關規范,認真計算,將隨圓化變形率控制在3%以內,同時,滑動支架與鋼管內壁間隙應與之適應。關于計算方法及公式,將另文介紹。
2.3.3國外對保溫材料如何長期包縛在工作鋼管上,是有著嚴格技術措施的,他們采用特殊的防腐蝕鋼材帶包縛保溫材料,間距也有具體要求。如果簡單地用細鉛絲或塑料帶包縛保溫材料。在高濕熱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的鉛絲銹斷,塑料帶老化,造成保溫材料脫落,保溫結構破壞。
2.3.4內工作鋼管保溫層外表面與鋼套管內壁的間距尺寸并不隨意,而是將這個空間作為輻射傳熱的保溫層,空間不能產生流動氣流。國外是抽真空達到防止產生氣流,國內由于條件所限,采用抽真空措施,暫時還難以實現。但預留的空氣層厚度不能隨意,一般不大于20mm,以防止空氣對流產生,提高隔熱效果。
2.3.5某些節點處理也存在不安全性和檢修難。如將波紋補償器安裝在外鋼套管內,一旦破壞,如何確定位置、如何檢修均尚沒有明確、成熟的方法,其它像國內固定支架、疏水裝置等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還有其它諸多因素不一一列舉。通過以上幾點只是想說明在引進國外技術時,應該真正"吃透"后,再"為我所用"。同時,目前對"鋼套鋼"結構型式,尚不應簡單肯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實驗,拿出經濟、技術符合我國國情,又不會造成遺患于后的鋼套鋼結構型式方案。
2.4關于內固定支架
由于蒸汽管道熱伸長量大,為了保證管道有效地實現熱脹冷縮,需要設置固定支架。(見圖二)如果還是按外固定設置方法,由于蒸汽管道溫度高,補償段短,固定墩設置多,尺寸大,這樣一是增大工程量,二是造成施工難度。為解決這項技術難點,通過對國內外充分調研、交流,我校于1995年立題研究,題目是:《蒸汽管道內固定支架試驗方法研究》,并上了一名研究生專題研究了三年。在研究過程中普得到蔡啟林教授、姚約翰總工、楊明學研究員等專家熱誠指導,課題完成了,但為什么至今沒有向社會發表,原因是有些問題尚需要深入探討,鑒于目前已有單位使用,為了安全,現將兩個技術問題予以簡要說明,供參考。
1.外環2.高強隔熱材料3.內環4.外套管5.工作鋼管6.焊縫7.保溫材料
2.4.1計算理論依據:根據彈性力學理論,內固定支架是采用薄壁小圓環理論進行計算,這種計算方法的邊界條件要求內外鋼環必須緊密結合,受力均勻,但施工過程中很難達到要求,如果采取沿管道周邊分幾片組成不連續圓環,更不可能達到邊界條件要求。所以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可以滿足計算邊界要求的施工技術措施,否則運行后會產生不安全因素。
2.4.2為了防止冷橋作用,熱流外泄,內固定支架的內外環采用石棉橡膠墊隔熱。采用石棉橡膠墊,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
A石棉橡膠熱老化問題,一般蒸汽管道壽命介定大于20年,石棉橡膠墊肯定達不到(由于橡膠原因),一旦石棉橡膠老化粉化,不僅隔熱目的達不到,而且造成結構破壞,影響管道安全運行。
B根據石棉橡膠墊導熱系數計算,每10mm只能隔熱26℃左右,如果介質溫度高,又要控制外套鋼管的表面溫度,則石棉橡膠墊需要很厚,難以實現。
為此,我校正研究采用新型隔熱材料取代橡膠墊。
2.5固定墩微量變形與力衰減
即使采用了固定支架方法,一個管網總是有的地方還要采用外固定支架,例如操心彎處、出土墻等。由于蒸汽管道產生的熱應力高,特別是大管徑管道產生的推力數以百噸計,如果按固定墩沒有微量位移進行結構計算。大管徑固定墩的尺寸會非常大,甚至無法實施。土壤不是剛性體,埋在土內的固定墩,在推力作用下,事實上是會產生微量變形的,如果主觀不承認這個客觀事實,不是科學態度。建議采用允許固定墩微量位移的方法設計固定墩,以達到推力大幅度衰減的目的,這一觀點已逐步被國內外接受。我校也已經對這一課題進行了專題研究。通過理論計算、工程實踐研究表明:允許固定墩微量位移(一般控制在30mm內),可以將固定墩承受的推力衰減50~70%。我們不僅在實驗室進行了模擬實驗,而且在內蒙伊敏河煤電集團、河南永城煤電集團等大管徑管道工程進行了實踐,取得了預期成果,前不久某市大管徑管道工程,計算固定墩承受的推力600多噸,按一般結構確定的固定墩尺寸之大,在城市根本無法實施,經過建議采用微量位稱法,推力衰減到200多噸。(詳細計算參閱《區域供熱》2000年第6期拙文)。
三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直埋蒸汽管道設計、開發中幾個主要關鍵技術的思考與探討。說明直埋蒸汽管道技術比較復雜,有諸多問題尚水解決,需要深入研究和實踐。因此,生產和科技、院校應協同全作,繼續加強科研力度,共同促進直埋蒸汽管道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穆樹方:"對開發蒸汽管道直埋技術的幾點意見",《全國供熱情報網文》1997;
2穆樹方:"蒸汽管道直埋技術應加強科技力度:,《區域供熱》1998(4)"
3白成生:"內固定支架計算研究"《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1999;
4婁馥紅:"固定墩微量位移與力衰減關系研究"《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1994
5王松濤:"直埋蒸汽管道保溫結構型式及計算方法研究"《研究生論文課題》2000;
6馮永申、穆樹方:"直埋供熱管道固定墩用于保護彎頭的優化設計方法"《區域供熱》2000年(6)
十幾年來,電化教育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得到廣泛應用。其中投影技術具有簡便易行、直觀、逼真等特點,能使化學反應更生動具體。因此。被普遍應用于化學演示實驗中。
我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想借機將投影技術在部分化學演示實驗中的應用體會介紹一下。
一、應用投影技術的意義
目前,課堂教學有傳統教法和電化教法兩種,彼此相輔相成。較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傳統的課堂教學在給學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時因未能給學生形成必要的表象,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而電化教學法則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以較強的感染力在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得到充分的感知,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傳授的知識。
作為一名合格的化學教師,不僅要努力運用傳統教法,而且還要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的一些實驗設備和電教器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發現采用投影技術可將實驗現象投影到銀幕上,能把實物放大15—20倍,克服了演示實驗的某些不足;如少量氣體的產生、溶液顏色的細微變化、陰極上析出金屬等等。再者,投影儀操作簡便、易于推廣??傊?,把投影技術應用在化學演示實驗上可以提高演示效果。例如:有色溶液濃度較小時,經過投影會在銀幕上得到比較準確而清晰的有色影象,效果很好;如果反應中有少量氣體生成,則在銀幕上出現許多生動的小黑點:(即小氣泡的影象);如果有沉淀生成或沉淀溶解的過程,雖然不能呈現沉淀的顏色,但也可以通過透明度來表現出來??傊队凹夹g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可以使原來看不清的實驗現象及坐在后排的學生看得清晰。如鈉、鉀跟水的反應等。
2、可以使原來細微的化學變化看得更清楚些。如陰極上析出金屬,電極上放出少許氣泡,晶體的生長過程,酒精和水混溶時體積變化等。
3、可以把各種小型的測量儀器如毫安計、酒精溫度計、伏特計通過投影放大來演示。如原電池原理中電流計指針偏轉等。
4、教師只要少許藥品就可以收到可以使全體學生看得清晰的、生動有趣的效果。但是投影并非適用于每個實驗,對于現象比較明顯的實驗就不必再投影了。如果反應物和生成物是不透明的或者是濃度較大的有色物質的溶液時,則銀幕會漆黑一團,不適宜投影。
二、投影裝置和專用實驗器具
要進行一般的投影實驗,就必需具備—套投影裝置和專用實驗器具,其中有的可以從專賣商店里購買,有的需要自制,有的可從物理實驗室借取,如白晝教學幻燈機。下面我就這些問題作一些簡介.
白晝教學幻燈機是一種多用途投影儀。這種幻燈機除可以放映一般幻燈片外,還可以代替黑板,把在透明片上寫的字投射到墻上或銀幕上,也可將某些演示實驗現象映到銀幕上.使學生看得更清楚。
投影儀根據用途不同可進行水平投影和垂直投影。有的白晝教學幻燈機直立時可用于水平投影,臥放時可以用于垂直投影。
所謂垂直投影(又叫豎直投影或臥放投影),就是將投影儀轉90°角臥放,再在前面加一塊直角平面反光鏡,將實驗器皿被在螺紋透鏡前,將實驗現象投放于銀幕上。垂直投影常用試管、U型管和自制的各種投影槽作反應器皿。在進行垂直投影時,如果直接使用常用的圓筒狀試管、U型管,則其映射影像的邊緣,會出現黑影,尤其是在儀器中裝有溶液時,黑影會擴大,影響投影效果,為克服上述缺點,可將這些儀器放入盛水的扁平玻璃槽內進行投影。此外,也可根據實驗需要自行設計制作一些專門的投影實驗器具(具體制作見下面介紹)。在進行垂直投影時,還需有—個放置實驗器具的可自由升降的載物臺(見后附圖)。
所謂水平投影(又叫豎放投影)就是將反應器皿直接放在投影儀的載物臺上,就可以把所發生的實驗現象和化學變化投影到銀幕上。水平投影常用培養皿、表面皿、透明玻璃點滴板、玻璃片、玻璃水槽等作為反應器具。
下面介紹垂直投影實驗器具的制作:實驗器具有(1)扁平試管,(2)方形試管,(3)扁平U型管,(4)扁平水槽等。上述器具中,很多都可以用有機玻璃板粘合而成。所用有機玻璃板的厚度以2-4毫米為宜。粘合劑是氯仿的溶液(溶有機玻璃渣)或二氯乙烷的溶液,可根據需要自行配制。首先根據下圖示尺寸用鋼鋸把有機玻璃板鋸成各種形狀和大小,再用銼刀和砂
紙把剖面磨平,保證都成直角,接著把它們的透光面拋光,做法是把氧化鎂拋光粉調成糊狀,將有機玻璃板放在毛巾或軟布上,然后用棉花蘸上糊狀氧化鎂,用力擦拭透光面,以除去上面的劃邊和刻痕,使之透光性增強。洗凈、涼干、粘結、檢漏、修補即可。若有條件可用比色計或分光光度計上配的比色管,或者使用盛放某些試紙的有機玻璃盒也可。扁平水槽也可用平板玻璃制作。先將玻璃切割成所需形狀和大小,再用環氧樹脂把各玻璃片粘合成扁平水槽。更為簡單的做法是用兩塊大小相同的平板玻璃,其間夾上一恨彎曲成U型的粗橡皮管,兩端再用細鐵絲捆緊即成。
注意:用有機玻璃制成的各種反應容器,不可加熱,不能盛有機溶劑(如苯和丙酮等),易劃邊等。
三、下面介紹具體實驗
現行必、選修課本中①高中化學共有106個演示實驗,其中有29個可進行投影實驗,占整個實驗的27.3%,另外,還可以補充一些有趣的投影實驗。
現在我就把可用于投影實驗的一些演示實驗按類分述:
演示實驗簡記方法:“1一3一4”中“1”表示冊數,“3”表示章數,“4”表示演示實驗數。
豎直投影實驗:
(1)1—1—14(2)1—1—15(3)1—1—16(4)1—1—17
(5)1—1—18(6)1—3—4(7)1—4—5(8)1—5—2
(9)1—5—3(10)2—3—3(11)2—3—4(12)2—4—6
(13)2—4—8(14)2—4—11(15)2—4—12(16)2—5—4
(17)3—1—3(18)3—1—4(19)3—2—4(20)3—2—5
(21)3—3—1
補充:投影實驗:
(1)過飽和溶液的結晶(晶體的形成);(2)硅酸鹽的生長;
(3)鋁跟水反應(4)鋁跟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5)高錳酸鉀的氧化性;(6)膠體的電泳;
(7)淀粉遇碘變藍;(8)酸堿指示劑變色;
(9)離子的移動。
水平投影實驗:
(1)1—1—13(2)l一3—4(3)1—4—3(4)1—4—8
(5)1—6—5(6)2—4—6(7)2—4—8(8)2—4—11
(9)2—4—12(10)2—5—4(11)3—1—3(12)3—1—4
(13)3—2一1(14)3—2—2(15)3—2—3(16)3—3—1
補充:(1)阿佛加德羅常數的測定,(2)銨根離子的檢驗。
兩種投影均可做的實驗有:
(1)2—4—6(2)2—4—8(3)2—4—11(4)2—4—12
(5)2—5—4(6)3—1—3(7)3—1—4(8)3—2—4
(9)3—2—5(10)3—3—1等
水平投影舉例:
①1—4—3和1—4—8,或分別做,或同時對照做。
用品:培養皿φ1OOmm2只,玻璃片,鑷子,金屬鈉、鉀,酚酞試劑,蒸餾水。
操作:在培養皿中注入蒸餾水約20ml,然后滴入2滴酚酞試劑,置于投影儀載物臺上,用鑷子取出金屬鈉一小塊,用濾紙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并切去金屬鈉表面的氧化膜,然后切成如米粒大小2~3粒,將切下的鈉粒用鑷子夾住投入培養皿中,用玻片(透明)蓋好。
現象:鈉跟水反應劇烈并熔成小球不斷游動,經過的地方變成紅色,最后整個溶液變成紅色。
注意:培養皿中的蒸餾水不宜太多,否則會產生折射,影響投影效果。
②銅與濃、稀硝酸反應的投影實驗(1—6—5)
用品:培養皿三只(φ120、φ100、φ80),濃硝酸、稀硝酸,銅片或銅屑。
操作:將φ120mm培養皿置于投影儀上,并倒入適量水,然后將φ80mm的培養皿置于φ120mm培養皿中,倒入濃硝酸或稀硝酸適量,并放入銅片或少許銅屑,用φ100mm培養皿倒放蓋在小培養皿上,并將其邊緣沒入水中。
現象:銅屑上有氣泡產生,銅屑周圍溶液變藍,小號培養皿空間立即變成棕色或無色氣體后慢慢變成棕黃色。
優點:操作簡便、現象明顯、無環境污染等。
③原電池原理(3—2—3)
目前,我國多少企業現場施工技術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到施工的質量和施工進度,目前施工企業廣泛存在的施工技術管理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1.1材料、設備方面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會用到諸多的材料和設備,在生產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全面的控制。因為種類繁多,這樣加劇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加上現場材料亂放現象嚴重,施工人員在需要材料的時候,不能夠及時的取出材料進行使用。此外,材料的存放過程中,因為管理不善往往會導致材料的質量下降,特別是鋼筋、混凝土、卷材類材料,這些材料因為管理不善會嚴重影響到工程的質量。施工設備的管理主要是日常維護方面,沒有進行定期的維護,機械帶病工作不緊緊降低了機械的壽命,還好影響到后期設備的維修成本,同時機械設備帶病工作也極易發生安全事故。
1.2主體和責任方面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施工企業沒有成立專門的現場施工管理技術等分析的組織機構,也沒有健全調配資源的制度,這就使得建筑工程中設計、材料、人員配置等脫節。施工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之間合作較差,資源配置難以達到最優化,資源浪費的現象較為嚴重。而且對于出現的責任事故也難以落實到個人。例如在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爆模的現象,這時不僅僅會造成施工質量的下降,還會浪費大量的混凝土,但是這個責任到底是誰負責,多數的施工企業還沒有明確的規定,責任工長和技術負責人往往相互推責,最后也只能項目部買單。
1.3資料管理方面
資料管理主要是指施工圖紙的管理,為了追求施工進度,很多企業沒有真正的掌握施工圖紙,就根據經驗進行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擅自更改圖紙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工程問題的時候再去細細研讀圖紙,這時候就只能返工,浪費了大量的物力勞力。圖紙會審是相當重要的,但是負責人很少進行圖紙會審,不能合理的對施工技術進行優化。
2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的各項制度
材料、設備方面、主體和責任方面、資料管理方面等存在的問題,需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的各項制度,這樣才能杜絕問題的發生。建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材料的檢查制度。材料設備的好壞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影響很大,所以需要進進場的材料設備進行檢測,保證質量的合格,同時需要合理的配置檢驗人員。檢驗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素養,這樣才能夠準確的識別材料的質量、規格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標準。材料的質檢需要找尋當地的質檢站,以保證質量的可靠性。②建立施工圖紙會審體制。施工圖紙設計與現場施工是分不開的,施工人員將圖紙和現場進行分析,找到圖紙和施工的矛盾點,這樣才能夠保證現場施工的順利進行,同時保障施工質量。③建立現場施工技術檔案資料的管理制度。技術檔案資料是施工企業以及其建設單位進行技術管理生產的依據。這些材料直接反映了施工單位長期施工的成本標準以及成果。所以需要建立現場施工技術檔案管理制度。匯集現場施工技術管理的相關資料,為建筑工程的改造以及擴建提供必要的依據。④施工企業需要與設計單位一起制定符合現場實際情況的技術方案。施工企業參與制定施工技術方案中去,能夠使得施工方案與現場施工信息緊密的結合,以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⑤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合理的配置施工技術人員,以更好的做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工作。責任需要層層落實到個人,這樣才能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找出問題的原因,同時對于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工作落實到位的部門人員給予獎勵,以提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建立完善的施工技術管理責任制是必要的,建立相關的責任制,才能避免因為管理不當造成的質量安全問題。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落實需要由各項制度作為保障,但是制度也不能制度的過于死板,需要以服務現場施工技術管理為目的。同時對于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的各項制度不健全的,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以及優秀的管理辦法進行完善優化。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辦法,才能夠促進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到位。
2.2加強對人的控制
加強對人員的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提升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定期的組織培訓,以提升施工隊伍的整體水平。并積極鼓勵工作人員考取國家資質證書,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②技術管理人員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管理方法,學習過國內外優秀的管理辦法,然后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來應用到項目中去,來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③總承包方在進行施工之前,需要對分包方的資質、技術管理水平進行了解。④做好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強其安全意識,杜絕安全施工的發生。加強對人員的控制是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的重要內容。
3結語
多媒體技術服務于教學主要有以下優點:(1)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有機結合,多種感官刺激,易于激發學生興趣。(2)、傳輸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可隨機調節,以及操作的可重復性,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3)、交互性強,有益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正是基于此,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化學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一)、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在教學實踐中永遠流行。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往往忽視了興趣的培養,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直觀、有啟迪性的演示,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感悟,體驗,內化為內心深處的需要傾向,會逐漸激發出學習興趣,會從情境中發現問題,進而針對性地開展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經過這樣良性循環,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能力會大大加強。在化學教學中,主要從科學史實、化學家的貢
獻、小故事、圖片以及剪輯影片、動畫等方面出發,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適時播放,豐富了表達方式,同時讓教師從大量的重復勞動或危險操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學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避免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傾向,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第一節化學課上,通過播放四大發明圖片及其解說、工業煉鐵的影片片段、各種性能優異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簡單說明、五彩繽紛的焰火,這樣大容量的信息傳遞,對學生化學的學習已經具有潛在的吸引力。再如,講到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時,播放了錯誤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動畫,加深了學生對該實驗正確操作的認識?;瘜W課還有許多微觀知識,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筆,一張嘴”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多媒體教學在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拓展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
現實生活中,許多中學生成為“歌迷”、“影迷”等,除了它們存在一些不成熟認識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們能走進學生的生活,產生共鳴。初中化學由于學科特點,章節間知識相對獨立性較強,并且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知識又較少(與衣、食、住、行相關的知識多為有機化合物知識,而初中化學有機化合物知識較少),這樣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學習的熱情會慢慢衰減,最后感到索然無味。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適量的與衣食住行相關的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一句話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報紙、刊物上與化學相關的新聞報道或資料,剪輯下來,在相關章節及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思想。例如,講到“生鐵和鋼”時,播放1996年我國為紀念鋼產量突破一億噸而發行的郵票;講到空氣時,播放一艘銹跡斑斑的輪船(延伸出問題:如何防止生銹?),城市霓虹燈夜景等,既讓學生開闊了眼界,又鞏固了學習內容,同時讓學生感悟到:“知識就是力量”,正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改善了我們生活的環境。
三、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