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09:42: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用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物流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加市場份額,通常把賒銷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從而導致企業間應收賬款逾期未回收款的現象嚴重產生。本文通過分析物流企業應收賬款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提出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 :物流企業;應收賬款;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企業要做大做強就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近幾年來,物流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物價的上漲,稅制的改革等導致成本的上升,促使物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就必須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避免資金鏈的斷裂。
一、物流企業應收賬款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營者為了追求眼前利益,盲目賒賬,造成大量無法收回應收賬款的現象產生,導致現金流回收管理控制困難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部分物流企業經營者沒有正確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只重視利潤表上的營業收入和利潤,而忽視了流動資產和現金流。企業經營者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盲目進行業務擴張,盲目賒賬,沒有對應收賬款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從而造成大量應收賬款產生,使企業面臨著極大的經營風險。
2.內部控制風險意識不足,缺乏有效的內控制度,導致財務監管形同虛設
有的物流企業沒有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對應收賬款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事前,在確認業務之前,沒有進行了解客戶的相關手續,不進行信用調查,不評估客戶的信用等級,甚至在合同上沒有約定回款時間。事中,財務監管形同虛設,銷售與核算完全脫節,財務部門與銷售部門信息上無法共享,沒有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導致問題不能及時暴露,甚至出現部分銷售員貪污挪用公款的事件發生。事后,在應收賬款發生后,缺乏全面及時準確的了解,沒有及時進行應收賬款分析,沒有及時跟蹤監控,沒有及時進行風險分析和控制,最終導致應收賬款金額越來越多,導致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
3.企業運手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債權的意識不強
物流企業通常是先行墊付資金進行運作,為了圖方便,有些物流企業并未與客戶簽訂合同,通常一個電話就確認業務,事前沒有相應的合同、票據作為提供服務的依據。這也造成了一旦客戶賴賬,出現取證、維權困難的情況發生。如果企業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應收賬款的回收,就必須通過一系列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也使得很多物流企業放棄了通過法律程序尋求債權保護的合法權利,使得企業的應收賬款長期掛賬,最終變為呆賬,壞賬。
二、物流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
1.經營者要重視應收賬款的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不能片面追求利潤表,而忽視現金流
物流企業經營者應樹立正確的應收賬款管理目標,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在追求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同時,重視現金流,提高資金利用率,避免由于應收賬款的大量發生導致資金鏈的斷裂,從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物流企業經營者應選擇有利于公司的結算方式,加強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密切合作,盡量采用匯款、支票、信用卡等有利于公司的結算方式。同時在回款上,企業經營者可以采取靈活的折扣和折讓相結合的回款方式,在折扣上給予客戶一定的優惠,不僅有利于客戶及早付款,而且有可能吸引一些新客戶。
2.加強內部風險控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范圍,發揮財務部的監控作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第一步,在跟一家企業合作前,行政部負責委托第三方對客戶進行信用調查,判斷客戶的信用等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第二步,根據第三方的信用調查報告,銷售部根據信用調查報告,申請客戶信用額度,信用額度申請包括近一年的預計業務量,信用額度并附上第三方的信用調查報告。信用額度申請經行政部,財務部,領導層審核通過后銷售部建立客戶信用情況檔案信息。第三步,銷售部與客戶進行合同的簽訂,盡量使用合同規范文本,實施嚴格的合同審批程序,層層把關,法律顧問負責對合同的法律條文進行把關。合同上應明確注明業務發生的時間、對賬的時間、開發票的時間及回款的時間。
事中控制:銷售部門要在合同執行的兩個月后對客戶進行一次回訪,了解客戶對企業的物流運作是否滿意,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借機了解客戶的公司情況,對客戶信用情況給予信用監控。另一方面,財務部應根據信用調查申請及銷售合同建立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便于領導層及相關部門全面、及時、準確掌握應收賬款回收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應收賬款催收。事后控制:財務部應每天對應收賬款進行更新,每周向銷售部匯報未回收款項明細,每月向銷售部匯報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達到資源共享。銷售部根據財務部的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及時跟進反饋應收賬款未及時回收的原因。另外,銷售部應定期拜訪客戶,了解客戶目前的經營情況,定期更新信用調查和信用額度。信用額度根據客戶的回款情況及業務情況進行更新。另外,企業經營者應根據公司的銷售情況,健全應收賬款的考核體系。將應收賬款的業績考核結果與銷售人員的工資掛鉤,不僅要考核業務收入,還要將應收賬款回收納入考核體系,從多角度建立考核制度,促使銷售人員關心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對回收緩慢和長期欠款的客戶加大催款力度,有必要時采取限制業務辦理,把壞賬損失降到最低點,更好地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
3.提高物流企業的法律意識,合理運用法律手段解決應收賬款問題
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管理控制,維護物流企業的合法權益。跟客戶簽訂合同時,由企業法律顧問對合同的各項條款進行仔細審核,做到合法、合理、合規。業務開展過程中,盡量通過書面確認業務的進行過程,如通過相關郵件,傳真等,以取得書面的確認。物流企業經營者應采取各種措施盡量爭取按期回收款項。對到期未回收款項,物流企業經營者應采取更積極的回收政策和風險轉移機制,做好應收賬款未回收款風險分析,主動規避和化解應收賬款帶來的負面影響,盡可能防范壞賬損失帶來的經營風險。如出現超期過長,客戶信用出現問題,物流企業應提高法律意識,運用法律手段,及時向法院起訴,利用訴訟程序,解決債務糾紛,減少壞賬損失。總之,應收賬款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過程中經常發生、不可避免的客觀現象。物流企業只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嚴密、有效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加速資金的回收,提高資金的利用率,才能保證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玉妹.物流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及特點分析.經營管理者,2011年18期.
[2]張彥.論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及對策.商場現代化,2013年第31期.
[3]欒素英.淺議物流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當代經濟,2007年第08期.
一、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理論基礎
(一)金融消費者
金融消費者是消費者在金融領域的延伸,因此,理解消費者是界定金融消費者的前提。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由于金融消費者是金融領域的消費者,因此,金融消費者的定義可以借鑒消費者的定義,即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金融商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務的自然人。
明確了金融消費者的定義,隨之而來的第二個問題是,部分金融交易主體以投資為主要目的,他們是否應被納入金融消費者的保護范圍?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要擯棄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金融消費者和個人投資者是自然人在金融領域的兩種身份,是在同一金融領域,甚至是同一金融活動中形成的兩種不同法律關系下的身份,[1]不能因這部分金融交易主體具有投資性而否定其消費者的身份。
此外,無論是一般金融消費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其經濟實力與專業化程度都無法與擁有龐大的組織機構和各類專業人才的金融機構相比。[2]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創新金融產品不斷涌現,購買者一般不具備專業知識,很難對這些金融產品的性質和風險做出準確的判斷,金融機構很可能利用雙方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隱匿相關信息,誤導甚至欺詐交易方。[3]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個人投資者與一般金融消費者沒有本質區別,他們都在金融交易中處于絕對劣勢的地位,因此,個人投資者應被納入金融消費者的保護范圍。
(二)金融隱私權
金融隱私權是隱私權在金融消費者這一特殊群體上的具體體現,是指金融消費者對其與信用或交易相關的信息所享有的控制支配權。法學界和金融界普遍認同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對金融隱私的界定,它包括:(1)消費者向金融機構提供的信息;(2)金融機構從與消費者進行的任何交易或向消費者提供的任何服務中所獲得的信息;(3)金融機構從其他途徑獲得的任何信息。金融隱私權在消極方面表現為,金融消費者有權對自己的金融隱私進行隱瞞,使其不為人所知,并且在自己的金融隱私權受到非法侵害時,有權尋求司法救濟。在積極方面,金融隱私權表現為,金融消費者有權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積極使用,自主決定是否允許第三人知悉和使用其個人信息。
金融隱私權屬于隱私權,又具有不同于傳統隱私權的屬性特征。傳統隱私權屬于人格權,不具有財產屬性,而金融隱私指向的是具有財產利益的信息,以信用信息為核心,包括信息所有人經濟與財產交易狀況方面的信息,[4]是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的有機統一。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所掌握的消費者個人信息,來了解消費者的資產狀況、信用等級、投資偏好、潛在需求等,作為其經營決策的依據。因此,金融機構過度收集和不正當使用消費者信息存在強大的經濟動因。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批量處理和傳遞個人信息變得輕而易舉,金融隱私權被侵犯的危險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隱私權保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國外實踐
在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方面,美國和歐盟有比較悠久的歷史,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下文分析比較了歐美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法律制度,以期為我國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鑒。
(一)美國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法律制度
美國對于金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法律體系。1970年通過的《銀行保密法》明確了銀行為客戶保密的原則。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隱私權利法案》,該法案旨在保護客戶隱私,限制聯邦政府獲得銀行客戶信息和記錄的權力,規定了聯邦政府獲得銀行客戶信息和記錄的途徑、程序及例外情況。1976年通過的《公平信用報告法》規范的對象是消費者信用調查報告機構以及消費者信用調查報告的使用者,該法案規定了消費者有了解信用調查報告的權力,并規范了消費者信用調查報告機構對報告的制作、傳播等事項。[5]199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該法案設專章規定了對金融隱私的保護,構成了美國金融隱私權保護的主要規則。
除上述美國聯邦法律外,美國州法、金融行業自律規則、行為準則和市場機制等也對金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6]在比較完善的法律框架下,美國主管當局主要是通過鼓勵金融機構的自律,促進金融機構的內部完善來實現保護金融消費者隱私的目標。
(二)歐盟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法律制度
歐洲國家由于二戰等特殊的歷史背景,歷來有保護隱私的法律傳統。1995年,歐盟通過了《關于對個人數據處理中的個體予以保護以及這些數據自由流動的指令》,這是歐盟在個人信息領域的第一個統一性立法。該指令有兩個目標,一是對數據主體的隱私提供統一程度的保護,二是促進個人數據的自由流動,它規定了個人數據處理合法性的一般規則,圍繞數據主體和數據處理人的權利與義務構筑起了對個人數據隱私的法律保護網。
1997年,歐盟又頒布了第二個《數據保護指令》,以解決1995年《指令》在實際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稊祿Wo指令》明確規定了數據的收集和處理程序、數據的收集范圍、數據處理者的責任,并要求數據處理人在進行任何的數據處理活動前都必須通知有權的國家監管機關,[7]成為歐盟個人數據保護法律體系的核心規范。
(三)歐美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比較
由于歷史文化和法律傳統不同,美國和歐盟在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方面存在差異。從保護范圍的角度來看,歐盟《數據保護指令》中受保護的“個人數據”所含信息的范圍比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中“非公開個人信息”的范圍要廣,這是因為美國針對不同行業各自的特點,分別做出隱私保護的規定,而歐盟對于所有行業的隱私保護實行同一標準,將金融隱私納入個人數據的范圍之內給予保護。從保護方式的角度來看,美國對金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主要采取自律方式,依靠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和內部完善來實現,體現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歐盟則主要采用政府管制的方式來全面保護金融消費者的隱私權,根據歐盟《數據保護指令》,各成員國必須建立獨立的監管機關管理個人數據保護事務,并且數據處理人在進行任何的數據處理活動前都必須通知有權的國家監管機關。歐盟通過統一的立法確立了政府管制的保護方式,體現出更多的嚴謹性。
三、我國金融消費者的隱私保護:現狀與對策
(一)現狀與問題
在金融隱私權的保護方面,我國尚無專門的立法,僅有零散的相關法律規定。這些法律規定非常簡單籠統,無法應對復雜多變的現實情況,缺乏可操作性。如我國《商業銀行法》第29條第1款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該條雖然確立了“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但缺乏相應的制度。又如,《商業銀行法》第53條規定,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不得泄露其在任職期間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但該條沒有對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做出明確的界定,如果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商業秘密”的定義來判斷,則金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顯然不屬于商業秘密,從而被排除在保護范圍之外。
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消費者的隱私權缺乏有效的救濟手段。如我國《商業銀行法》第87條規定,商業銀行工作人員泄露在任職期間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應當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梢娢覈筛嗟氖菑男姓熑魏托淌仑熑畏矫鎭碜肪壳址附鹑陔[私權的行為,這種以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為主,以民事責任為輔的責任體系,會導致金融消費者在其金融隱私權遭受侵犯時無法及時得到應有的救濟。
(二)啟示與建議
歐美保護金融隱私權的理論和實踐對我國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鑒于目前我國金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水平還比較低,一時很難達到歐盟高水平的一體化的保護標準,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隱私保護模式,在金融消費者的隱私權容易受到侵害的領域,立法進行重點保護,兼顧行業利益和個人利益。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完善:
征信系統是信用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包括從事企業和個人資信調查的征信公司和進行資信評級的資信評級公司,征信產品主要是信用報告和信用評級。
(一)征信體系分為公共征信與私人征信兩種模式
公共征信與私營征信是以經營征信業務的主體來劃分的兩種征信經營管理模式。公共征信是指由政府出資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統。主要特點包括:一是覆蓋面較廣;二是由中央銀行或金融監管部門作為系統的管理者;三是實際運作大多為非營利性;四是信用信息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服務對象也主要限于金融機構。公共征信模式以歐洲大陸多數國家為代表,在一些國家只有公共征信,而沒有私營征信。西歐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主要是為了防范金融信貸領域的違約風險,西歐國家的中央銀行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信用體系采用以中央銀行建立公共信貸登記系統為主體的政府主導型模式。公共征信由于數據庫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護金融系統的信息安全,也能在較大程度上保護個人隱私;數據庫覆蓋面較廣,既能為金融機構信貸決策提供服務,也能為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提供服務。
歐洲征信系統是由私營征信局和公共信用信息登記系統組成的。私營征信局一般從事個人征信業務,公共信用信息登記系統屬于中央銀行管理,主要收集銀行信貸信息。但具體到每個國家征信機構設置又有所不同。例如,英國的征信機構是私人部門所有,德國和意大利既有國有的公共征信系統又有民營征信系統。由于這兩個系統之間存在一定的業務競爭關系,歐洲征信體制采取了一些制度調節機制,貸款信息匯報起點等。此外,歐洲征信模式最初是由政府推動的,公私征信系統都離不開中央銀行的金融信用信息,造成歐洲征信系統呈現了另一特點,即企業征信與個人征信制度結合緊密。美國征信業的主要特點是以市場為主導。征信機構基本都是市場運作的企業。
(二)企業與個人信用數據來源與保護適用不同規則
個人信用記錄涵蓋內容廣泛。在美國,每個企業、居民都有一個社會保障號碼(SocialSecu-rityNumber),其中包括姓名、出生日期、電話和住址等個人信息。個人信用檔案一般包括兩方面:一是借款人向銀行申請借款時提交的貸款申請表,包括貸款歷史、居住、收入、婚姻等方面的信息;二是信用管理的專門機構提供的與借款人信用歷史有關的資料,包括未償還的債務、信用卡透支情況,在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記錄等,而且都有各自的評分標準。通過對消費者住房情況、居住年限、職務、工作時間、銀行開戶情況、信用透支賬戶數目、信用額度利用率等指標對消費者進行評分。不良信用記錄會保存5-10年,有不良記錄的人將很難再取得工商注冊、銀行貸款和信用卡服務。在英國,個人資信評估有三方面指標:穩定性(是否擁有住房、工作時間長短);態度(知識和技能,是否愿意留在收入穩定的工作崗位)和安全性(個人預算、個人資產負債情況)。
企業信用記錄來源于企業內外部。在國外,對企業的資信調查通常采用實地考察、查閱信用報告和財務報表等形式。企業資信調查公司的數據信息來源渠道主要有:公開的電話號碼簿、政府免費提供的工商、法院訴訟信息、上市公司信息、客戶企業主動提供的信息以及互聯網信息。目前,企業征信機構可以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世界200個國家和地區有限責任企業的資信調查。
由于信用記錄保存時間長,影響面廣,一旦發生不良的信用紀錄,對個人的工作生活,對企業的經營都會產生消極影響,所以,發達國家的個人和企業都十分重視信用紀錄。出于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對于消費者個人信用數據的傳播,法律制定了限制條款。一般情況下,美國三大信用局主要通過以下渠道免費獲取消費者的信息:一是銀行、信用卡公司、公用事業部門、零售商提供的消費者付款記錄的最新信息;二是雇主提供的消費者職業或崗位變化情況;三是政府公開的政務信息。在美國,信用局收集消費者個人信用信息不需要經過被記錄者同意,大多數授信機構也會將消費者的不良記錄主動提供給信用局,使失信消費者的信用記錄增加負面信息。美國法律對于取得企業資信調查報告沒有任何限制,有商業合同、委托書等文件,就可以購買其他公司的信用報告。在英國,企業財務報表數據都是公開的,根據《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必須在本財政年度結束后的10個月內公開,以方便社會各界對該企業的信用和償債能力進行確認。
(三)信用評估機構針對機構與個人定位不同
美國目前從事信用服務的企業主要分為消費者信用評估機構和機構信用評估機構兩大類。
美國的個人信用調查及資料的搜集工作既可以由銀行進行,也可以由專門的資信調查機構來做。后者是美國信用調查的主要形式。在美國的資信調查機構是信用局或叫消費信用報告機構,都是專業化的公司。信用局是向需求者提供消費者個人信用調查報告的供應商。信用局的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費者個人的信用記錄,合法地制作消費者個人信用調查報告,并向法律規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償傳播信用報告。信用局按其經營的區域和規模可分為地方性信用局(也稱信用事務所)和全國性信用局。其中全國性消費信用局主要有三個,即美國投資者控股的全聯公司(TransU-nion)、艾貴發公司(Equifax)和英國投資者控股的益百利公司(Ex—perian)。這三大消費者信用局對消費者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收集、加工、評分并銷售信用報告,其信息數據庫幾乎涵蓋美國所有成年人,每個人的信用關系平均有8-12個,每份個人信用資料兩三天更新一次。這三家機構的運作方式和服務領域有所不同。其中,益百利公司專門向具有一定規模和聲望的客戶提供征信服務,其信息來源主要由與其簽訂協議的各個會員(即客戶)提供,每個會員一般每月將與自己打交道的消費者的各種信息提供給益百利公司;全聯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建立有關消費者信用狀況的信息網絡。全聯公司與其擁有的信用事務所和簽署協議的地方性信用事務所一起組成覆蓋全美的消費者信用信息網絡。艾貴發公司與上述兩個公司具有不同的特點,該公司是以專項調查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當客戶要求了解某一消費者的信用狀況時,該公司將派專人辦理。地方性信用局主要為合伙制或個人所有,其服務對象為本地區的各類客戶,包括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零售商、各種服務提供者以及其他需要了解消費者信用的企業和機構。目前,美國的地方性信用局有1000多家。負責對個人信用資料進行搜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和售后服務,這些地方信用機構絕大多數都隸屬于三大征信局,其數據系統覆蓋全美,有1.7億人的信用記錄。隨著個人信用征信業務的發展,各地方性信用局又成立了自己的行業組織——聯合信用事務所(AssociatedCreditBureaus)。聯合信用事務所的主要業務是為其成員相互交換不同地區消費者的信用資料提供服務,并且制定信用報告的標準。
對國家、企業和機構等進行信用評估的機構可分為兩類:一是資本市場上的信用評估機構,即對國家、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債券及上市大企業的信用進行評級的公司;二是對中小企業資信進行評級的機構。目前美國從事資本市場信用評級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即穆迪、標準普爾和菲奇公司。這三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用評級公司,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顯示,世界上所有參加信用評級的銀行和公司中,穆迪的業務涵蓋了80%的銀行和78%的公司,標準普爾涵蓋37%的銀行和66%的公司。菲奇公司則涵蓋27%的銀行和8%的公司。鄧白氏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征信機構,它也是目前美國唯一的中小企業評級公司,在美國市場占主導地位。
此外,除了專門的信用評估機構,銀行和金融機構也會對企業和個人客戶進行內部評級。成功案例有美國的花旗銀行、大通摩根銀行、美國銀行、美林證券、高盛投資銀行等。大企業中較為成功的有IBM、福特汽車公司、通用電氣、AT&T等。
日本最早的企業征信公司為商業興信所,成立于1892年,有會員31家,年調查件數為1200件,主要面向銀行提供資信調查。在日本,消費者信用評估有銀行的“全國銀行個人信用信息中心”系統,郵購系統的“CIC”以及消費金融系統的“全國信用信息聯合會”三家機構。信用信息機構的信息主要是通過會員提供,要求會員提供客戶的借款情況、賬戶和信用卡的使用等情況。對借款情況要特別注明貸款的執行、還款情況、是否提前還款、拖欠債務、呆賬、倒閉等,如遇情況發生變化時要及時更改。這三家信息機構實行信息共享,相互交流信息。信用局每年要出具5億份信用報告,這對于信用支付起到了快速、簡化和安全保障的作用。目前,日本征信市場已發展到相當規模,征信行業呈現出集中壟斷性,帝國數據銀行和東京商工兩家占據了60-70%的市場份額。
(四)建立信用數據登記系統推動企業利用信用數據
國外的應收賬款登記系統發展較早。在英國,企業簽訂合同前,有權了解借款人曾咨詢過的信貸咨詢機構的名稱和地址,提交書面申請并支付1英鎊的費用后可以要求信貸咨詢機構提供有關檔案的副本,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有權采取措施,補充或更正檔案的副本。1901年,美國國際金融、信用及商業協會(FCIB)針對國際貿易提供信用信息交換,屬于非營利性的組織。
香港也有商業信貸資料庫,商業信貸資料庫專門收集中小企業(年營業額不超過5000萬港元)的信貸資料,如中小企業獲得貸款機構提供的信貸安排的宗數、有關的信貸額度及拖欠還款的資料,并讓認可機構查閱。有關公司的資產或公司持有人的個人財富等資料不屬于收集范圍。貸款機構只會在批出、檢討或續批中小企業信貸時才可使用上述資料。截至2008年9月底,資料庫已擁有3萬多個賬戶,已有約72%的中小企業客戶同意貸款機構將其相關資料錄入資料庫。資料庫內資料的儲存、交換及運作由鄧白氏(香港)委任的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所負責,由金管局監管。資料除了可提供給貸款機構作信貸決策參考外,中小企業客戶也可取得自己的信貸資料以作查證及核實。商業信貸資料庫的成立對香港銀行業界、中小企業及香港整體經濟發展都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銀行來說,可以提高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減少銀行呆壞賬撥備,同時也可摒棄過去偏重抵押、質押品的信貸模式,讓銀行可以更靈活、有效地提供貸款。對中小企業來說,可強化企業與銀行的議息能力,避免優質企業支付高息以補貼不良企業壞賬的情況,提高優質企業融資能力。
(五)商賬追收機構依法追收到期債務
在發達國家,威脅客戶信用是僅次于法律訴訟的追賬武器。對一個企業來說,如果有追賬行為發生,就意味著其失信行為將被記錄到信用公司的信用數據庫內,全世界的信用機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方便查詢。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壓縮了欠賬企業的發展空間。
商賬追收行業是為債權方提供應收賬款回收服務,追收的手段主要是電話催收、依法交涉、威脅客戶信用、法律訴訟等。商賬追收服務機構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對被追回賬款的提成,而且一般不追回欠款決不收費。只要委托專業追賬公司追賬,被追回的賬款會先收到追賬公司的賬戶上,然后再由追賬公司將賬款轉給其委托人。
收費標準一般是按照逾期賬款的賬齡收取不同比例的費用。對于海外追賬,從事商賬追收的信用機構通常會預收300至500美元委托費,目的是為委托人墊付國際通訊、證據郵寄和應收賬款診斷費用。如果追賬成功,委托費將從收費提成中扣除。
在美國,成立商賬追收公司需要向政府注冊部門交納抵押金。據美國收賬者協會統計,美國共有6000多家追賬公司,每年接手數百萬件追賬請求,受托追討的海外欠款最高達上百億美元。其中,ABC公司是美國最具威望的國際商業信用風險管理及國際商賬追收服務機構。下設專業從事國際商賬追收服務的美國追帳局(AmericaBureauofCollec—tions)和專業從事商業信用審核、貿易風險評估和企業應收賬整體管理服務的AmegaGroup。其全球的商賬追收服務始于1960年,業務擴展到全球140多個國家。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庫查詢來了解買家公司是否曾被ABC記錄過債務方面的負面信息,這種查詢迅速、簡便,相比專門的資信調查費用低廉,對貿易額比較小或暫時不需要進行詳細背景信息調查的企業來說,是一種最基本和迅捷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注冊付費會員企業才能查詢,付費會員企業可享有每年免費查詢50次的優惠。
在德國也有專業的商賬追收公司,據德國收賬者協會統計,2005年德國收賬公司一共接手了100多萬件追賬業務,總金額達到幾十億歐元。另外,德國政府建立了海外企業信用預警機制,每年都會一份海外企業的“信用黑名單”,以此來提醒外貿企業。對于貨款已經被拖欠的企業,德國政府會提供援助。
國際著名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安卓和科法斯也都有商賬追收的業務。當所承保的損失事件發生時,裕利安宜主要通過集團的國際網絡,根據不同國家、貿易行業和遲付原因,采取最適當的商賬追收措施。
二、我國信用服務業促進政策體系設計
參考國際測算標準,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后,國家將進入信用經濟時代。2008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3000美元,這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信用經濟時代。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發展和完善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信用服務業促進體系。
(一)培育信用交易市場需求
國外信用服務業的發展得益于政府為信用產品應用創造的巨大市場需求,利用多種手段引導更多的交易者參加信用評級或利用評級結果,使市場對信用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例如,許多公司要依靠評級機構所作的信用等級來確立在金融市場上作為借款人或擔保人的可信度,許多消費者要依靠自己的信用等級獲得消費信貸。目前中國信用產品的市場需求十分有限。除了對發行企業債券有評級要求外,我國使用信用產品的領域很小。因此,政府要通過法規和政策來積極引導企業對信用服務的需求。一方面以政府立法、行業組織行規來引導全社會對信用產品的需求,增強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意識,使信用產品的運用成為經濟社會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政府有關機構在辦理工商注冊、行政審批、資質認定、質量監督等事項中,要按規定查詢企業信用報告。另一方面鼓勵信用服務機構開發適銷對路的信用產品。
(二)完善信用服務行業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角色是規則的提供者和監管方。由于信用活動的廣泛性和復雜性,決定了信用立法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信用法律體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美國和歐洲信用法律建設的進程中,都是先在市場流通和金融領域制訂一些級別較低的信用規章,然后在執行過程中不斷修改,最終成為比較完善的法律,融入國家信用體系法律框架。鑒于我國的信用發展現狀及信用需求的迫切需要,可以根據商業信用交易的特點與需求,先行制訂和頒布程序法律級別較低的信用管理規章,如《信用信息公開條例》、《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指導意見》、《不良信用信息披露辦法》和《商賬追收試點管理辦法》等,以解決當前市場流通領域信用管理法律空白的緊迫之需,為下一步建立更高層次的信用法規提供經驗、奠定基礎。
在信用體系發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的推動和規范;而在信用體系發展的后期,則應主要依靠行業自律。正如“證監會”、“保監會”是國家用來監督和保證銀行業和保險業健康發展一樣,信用服務行業也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督執法機構。目前國家對信用服務行業并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應根據商業信用交易發展的特點,分別設立銀行信用管理部門和非銀行信用管理部門,并對各自的管理職能進行明確分工。在市場、法制環境相對成熟后,應考慮由行業協會發揮自律作用,強化會員的守信和維權意識,引導征信企業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制訂各行業的信用發展規劃,創造條件建立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并開展行業內的聯合征信活動;提出有關的立法建議;建立行業內的失信懲戒機制,合法地對嚴重失信者予以懲罰,改善行業內的信用秩序。
(三)推動現有征信系統開放
各國經驗表明,在一個國家內有兩家或以上的信用局,會通過競爭降低信用報告的成本,提高信用報告的質量,同時會提供更多符合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增值產品。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三級征信體系,但是由于信用數據一般僅限于征信部門內部使用,信用數據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征信體系條塊分割,信息數據交換困難。借鑒美國征信數據的開放式管理,建議我國對于征信數據管理機構在體制上改為事業單位或企業,在數據征集和使用方面,應鼓勵其市場化運作,促進其數據庫開放、共享和使用。支持民營征信企業,建立市場化的私營信用征信系統,促進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穩步推進我國征信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開展商賬追收的企業很多,但是通過合法手段追收,并取得較好追收效果的較少。要依法規范組建行業性、區域性和權威性的商賬追收機構和保理機構,改變過去游擊式、地下式的做法。此外,還要鼓勵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的發展。保理公司通過一系列管理措施監控賬款,對銷售的貨物和客戶實時監控,保證貨物和銷售程序的安全。在賬款過期后,要按照程序不斷施加壓力,保障賬款按時回收。一旦賬款逾期,立刻分階段加緊追收。
(四)探索交易數據交換系統
論文關鍵詞:信用個人信用檔案檔案建設
個人信用檔案是指關于自然人信用狀況的原始記錄,是信用社會和信用制度的基礎。有效、可靠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之一,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制度具有重人的社會意義。
一、信用檔案類型與特點
從經濟、金融的角度看,信用是一種借貸活動,如銀行部門的借貸、還貸活動,這是一種狹義概念?,F代講的信用管理實際上是廣義概念的信用,廣義的信用是狹義信用的基礎。據此,我們可以把信用檔案分成兩種類型:一是每個行業專用的信用檔案;二是綜合性的信用檔案。而信用檔案包括原始性、權威性、非永久性、檔案信息的共享性等特點。
二、個人信用檔案構成
個人信用檔案的構成包括如下方面:(一)個人身份證明和個人檔案。具體包括個人身份證明、戶口證明及同一戶口冊內家庭直接成員情況、個人職業經歷、個人的社會關系等;(二)個人收入來源資料。包括現金、實物、福利補貼等多種形式;個人信用檔案包括個人收人資料、收支風險等情況資料;(三)個人資產構成資料。包括個人銀行賬戶、股票、債券、個人名義下的不動產等資料:(四)個人信用記載情況。包括個人在銀行借貸情況和還貸情況,以及個人社會生活中不良行為的記錄等;(五)其它資料。如獎懲、批評、表揚資料等。
三、個人信用檔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制約了個人信用檔案的建設。根據國外的經驗,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個人信用消費的巨大潛力才會被發掘出來。我國2008年GDP為30.067萬億,人均GDP為3266.8美元,這說明,我國直到去年才剛跨過這一經濟上的門檻,根據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可以判斷:除了東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會城市外,我國尚不具備大范圍發展個人信用檔案的經濟條件。
(二)缺乏可靠的個人信用檔案資料。我國居民能夠提供的個人信用文件主要是居民身份證、戶籍證明、人事檔案和個人財產證明。前三種文件僅能說明個人的自然狀況,第四種雖然與經濟有關,但它僅提供了某一時間個人存款余額和實物資產情況,并不反映個人收入多少、來源及可靠性,也不反映個人債權、債務狀況及守信狀況。加上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間還比較短,個人信用評估的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各商業銀行信用評價辦法又自成體系,評價結果的通用性比較差,整個社會還缺少權威性的中介機構對個人的信用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
(三)缺乏個人信用檔案資料監管。日前,我國有關個人信用檔案的法制建設滯后,我國除了以《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擔保法》、《儲蓄存款管理條理》等法律規章來規范銀行業務和個人信用外,缺乏規范個人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及懲戒等方面的法律個人信用檔案制度建設滯后,不僅制約著信用檔案信息的建立,而且也使個人信用檔案資料監管缺位。
(四)缺少權威資信評估機構。資信評估機構是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制度的重要基礎。信用評估的機構,是向需求者提供個人信用調查報告的供應商,是為了向第三方提供消費者報告,以匯編或評估消費者信用信息為其全部或部分業務的任何實體。其基本工作是收集個人的信用記錄,合法地制作個人信用調查報告,并向法律規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償傳播信用報告。而我國只在極個別的城市擁有類似的機構,數量少且相互不能溝通。
(五)缺乏個人信用檔案信息共享機制。根據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居民個人信用檔案的信息和數據主要來自公安、街道、單位、工商、稅務、銀行、保險、醫院、公共事業收費單位、商家等部門。另外,在商業銀行內部,各家銀行的個人信用檔案記錄互相獨立,缺乏同業信用記錄的有效溝通由于各部門對個人信用檔案信息與數據仍處于封鎖狀態,從而嚴重阻礙我國個人信用檔案體系建設的步伐。
四、完善我國個人信用檔案建設的對策
(一)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模式。在中國這樣一個主要從道德層面強調信用意識、信息來源條塊分割、市場經濟發育程度還不高的國家,完全依靠市場力量來建立個人征信體系和個人信用檔案體系是不現實的,需要依靠強大的行政推動力來打破對信用數據的壟斷。因此,采用政府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是比較合理的。政府在推動個人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主要任務就是推動立法和加強執法,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及有關部門提供個人信用信息,打破對信用數據來源的行政壟斷行為,為信用報告機構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格局。
(二)完善個人信用檔案法規體系。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是涉及全體公民利益的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其政治性、法律性都非常強。因此,必須建立個人信用檔案的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依法管理。如要修訂、完善《商業銀行法》和《儲蓄存款管理條理》等法律、法規。修改后的《商業銀行法》和《儲蓄存款管理條理》應明確商業銀行數據開放范圍、提供方式、使用及傳播限制等內容,為開展聯合征信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制定《商業銀行貸款法》,對商業銀行貸款條件、程序、貸后管理、清收做出規定,建立對惡意欺詐和非法侵占銀行資產等不良行為的懲處制度,逐步以金融部門的個人檔案為基礎,培育公民個人的信用檔案意識。
(三)建立個人檔案營運中介。個人檔案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所以要鼓勵發展全國性的個人信用檔案中介公司,建立覆蓋全國的信息網絡。個人征信機構在法律保障與規范下,利用自身資源搭建起與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各數據系統的信息高速傳輸通道,在法律規定和系統硬件鎖定的范圍內,對所需的信用數據資源進行檢索,并提供各項在線服務。在龐大的信息數據庫基礎上,斷拓展服務范圍,為銀行、保險、汽車、廣播、住房貸款、家庭裝修、休閑、制造、出版、零售、電信和公用事業等眾多行業提供個人信用產品服務。
【關鍵詞】企業;信用;缺失;原因;對策
一、我國企業信用缺失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信用基礎相當薄弱,一些企業信用狀況不容樂觀,信用問題仍然是影響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目前企業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假冒偽劣現象嚴重。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達不到規定的標準,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產品以次充好,摻假,以假充真,以舊充新,缺斤短兩,假冒注冊商標,假冒專利,盜版復制,假冒產地、廠名、廠址,假冒認證標志、國際標準采用標志、名優標志、防偽標志等;假廣告;不符合執行標準的產品屢見不鮮,特別是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室內裝修等,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2)價格欺詐。商品和服務存在價格過高、價格欺詐、虛假折扣等不良現象。比較嚴重的方面有:一些地方高速公路收費;房地產價格、物業管理;鐵路、民航、電信、成品油、自來水等壟斷性行業價格。(3)商業信用低下。企業之間貨款相互拖欠,企業拖欠銀行貸款,形成三角債。企業相互拖欠,導致銷貨企業不能及時收回銷貨款,企業無法歸還到期銀行貸款,造成銀行的不良資產增加,等于銀行接受了被拖欠貨款企業轉嫁過來的損失,使社會信用惡化。(4)虛假財務信息。虛報注冊資本、虛假出資和抽逃資金,信息披漏不規范。為騙取資質證明或虛增注冊資本,不少企業在資產審計和工商登記注冊中提供虛假評估報告、驗資報告、審計報告和證明材料。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避重就輕,少數公司在大眾傳媒中以新聞的形式向外傳播重要信息,既誤導了投資者的行為,也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
二、我國企業信用缺失的原因
(1)企業信用的法律約束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立法不夠完備,不能有效制裁失信者,切實保護債權人利益?,F有法律、法規在規范企業信用環境方面缺乏相應的實施細則,操作性不強,特別是對失信企業責任人的刑事立法幾乎空缺,對惡意逃廢債務者無法可依。一些基層法院受當地企業與政府的影響,在司法過程中有意偏袒本地企業,審判的公正性受到質疑。重審判輕執行的現象在民事、經濟等案件中較為普遍。債權人即使勝訴,也往往會因收費過多或裁決難以執行而導致“贏了官司也賠錢”。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使得法律的規范力和強制力對市場交易中的失信行為毫無辦法。(2)信用中介服務十分落后。目前我國仍是非征信國家,社會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發展滯后。雖然也有一些為企業提供信用服務的市場運作機構(如征信公司、資信評級機構、信用調查機構等)和信用產品(如信用調查報告、資信評級報告等),但其不僅規模很小,經營分散,而且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基本處于無序狀態,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學的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導致企業的信用狀況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評估,市場不能發揮對信用狀況的獎懲作用,企業也缺乏加強信用管理的動力。(3)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用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手段,其信息應該是透明的、對稱的,以便交易雙方在交易前互相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并作出正確的決策。但信用本身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當絕大多數企業都講信用時,少數企業不講信用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而當大多數企業不講信用,只有少數企業講信用時,少數講信用的企業就會單方面受損。特別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單個企業堅持誠信經營要承擔較大的風險。(4)征信體系不健全。企業信用登記、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信用轉讓、信用監管等一系列信用制度在國內還沒有完全建立,各市場主體在業務往來中對信用的發展、甄別和防范比較困難。銀行已經建立的企業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尚不完善,稅務、海關、工商、統計、技術監督等政府部門的大量企業資信資料未被利用。以信用為經營對象的資信公司十分缺乏,企業信用狀況得不到真實評估,交易者要獲取企業真實的信用資料十分困難。
三、我國企業信用缺失的治理對策
1.完善法律制度,維護信用秩序。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法制是信用的保障。健全的法律體系,是正常的信用關系得以維護的保障,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約束債權人和債務人的經濟行為,必須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動納入法制的軌道,才能維護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環境,為市場經濟建立必要的法制基礎。完善法律制度,強化法制建設,構建有效的信用制度,就要從立法上明確法律責任,要從司法和執法上落實法律責任,正確處理法律與政策的關系,加強法制教育、法制宣傳。
2.規范發展企業信用中介服務機構。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在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完善與否關系到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能否真正建立。因此,推動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培育信用中介服務市場應是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一個重點。規范企業信用中介服務機構首先要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適時公布政府部門擁有的企業信用記錄,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其次應探索組建國家企業信用服務中心,對分散于政府各有關部門的企業信息記錄進行收集、分析和,建立政府企業信息采集和披露系統。再次要選擇社會信用中介機構進行示范,探索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實現信用公開與保護商業秘密的具體措施。最后要培育企業信用中介服務市場,為信用中介服務機構提供平臺。
3.發展資信評估,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發展資信評估,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估準則、評估方法和管理方法。通過科學的評估程序和分析方法,對企業或個人履行各種經濟承諾的能力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與判斷,并以簡單明了的符號表示出來??蓞⒄帐袌鼋洕l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對企業采用三等九級制進行等級分類,對個人采用百分制進行評信,使得信用評級成為各金融機構開展信貸業務的有效參考指標,成為企業之間交往合作的試金石。通過信用評級,促使企業和個人更加重視自身信謄在市場經濟中的價值。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形成信用的社會監督和約束機制,通過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將征信服務與國家法律和政府監督的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合理的失信約束懲罰機制。
4.建立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制度。整頓社會信用秩序,重構企業間、企業與銀行的信用關系,還得靠企業自身加強信用管理,充分利用信用資源,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是一種全程信用管理。全程信用管理是指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及每一個關鍵的業務環節和部門進行綜合性的風險控制,包括以客戶資信調查評估為核心的事前控制,以交易決策的信用審核為核心的事中控制,以及以應收賬款的專業化監控為核心的事后控制。企業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內部信用風險管理制度,應包括:設立信用管理部門;實行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建立內部授信制度;完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
總之,要治理企業信用缺失、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必須以企業產權制度為基礎,以社會法律制度為保障,以合乎現代企業制度的道德為支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無序競爭和失信行為,才能確保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企業信用治理重在制度建設[N].中國建材資訊.2008,12~24(3)
[2]李建華.治理企業信用缺失的對策[J].企業管理.2009(2)
[3]桑立垣.信用在中國缺失的經濟淺析[J].山東大學學報.2006(6)
關鍵詞:信用缺失;信用體系;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信用問題是我國經濟轉型中遇到的重大現實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信用問題日益突出。據有關部門統計,因信用缺失經濟秩序混亂造成的無效成本,已占到我國GDP的10%~20%,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000億元。當前,我國企業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企業間相互拖欠嚴重、企業合同違約率極高、大量逃避銀行債務、財務信息失真等方面。企業信用缺失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惡化了市場經濟環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影響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因此,作為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焦點問題,對企業信用缺失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企業信用缺失分析
信用是一個古老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最初人們是從社會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認識它的,后來信用被賦予越來越多的內涵,現代信用既是倫理范疇,也是經濟范疇,還是法律范疇。
(一)企業信用的概念。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其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信用如何,直接影響到社會信用乃至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和完善。企業信用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企業信用指企業對債務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廣義的企業信用還包括企業是否遵守有關法律制度,履行商業合同,償還或有負債等方面的情況。目前,我國的企業信用狀況不容樂觀,信用缺失已嚴重危害了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防范,危害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持久的生命力,其特征可概括為五個關鍵詞“假”、“賴”、“騙”、“詐”、“欺”。
(二)企業信用缺失的類型
1、商業信用缺失。企業信用缺失存在的首要問題便是拖欠和違約,拖欠和違約可能會導致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中斷或受阻,從而產生連鎖反應,對整個企業的正常運轉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1)企業間相互拖欠嚴重。企業之間尤其是國有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已成為經濟運行中的一大頑癥。許多企業債務人大量逃避債務,形成了“賴賬經濟”,出現了欠債有理、欠債有利的反?,F象。
(2)企業合同違約率高。據工商部門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訂立的合同有40億份左右,合同標的140萬億元,但合同履約率低,合同嚴肅性受到挑戰。此外,利用合同進行詐騙也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大“毒瘤”。
2、金融信用缺失。當前,一些企業借改制之機,大量逃避銀行債務,造成銀行不良貸款大幅增加,嚴重損害了銀行債權人的利益。
3、財務信用缺失。企業財務信用缺失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會計信息嚴重失真。2002年初,審計署公布的對1,290戶國有企業審計結果顯示,企業會計報表不能真實反映財務狀況和成果的占60.46%。
4、商業信譽缺失。商業信譽缺失的典型表現就是企業規?;萍偈奂佟S邢喈斠徊糠制髽I,不要說具備起碼的誠信,就是連最基本的經營道德也喪失了。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達不到規定的標準,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商品和服務存在價格過高、價格欺詐、虛假折扣等不良現象。企業之間貨款相互拖欠,企業拖欠銀行貸款,形成三角債。虛報注冊資本、虛假出資和抽逃資金,信息披露不規范。
二、企業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企業信用的缺失導致很多社會問題,也影響到我國經濟文化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只有了解掌握了原因,才能在政府企業社會的齊心協力下,提高企業的信用水平,提升企業的信用形象。
(一)企業等經濟主體信用意識普遍淡薄。在計劃經濟下,企業信用意識很淡薄,而在當前經濟轉軌過程中,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重建信用制度,樹立信用觀念,還缺乏應有的經驗,因而企業信用出現了混亂。
(二)缺乏一個有效的社會信用信息系統。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發生信用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由于缺乏一個對企業、個人等經濟主體信用信息詳細的記錄,不僅使各交易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十分明顯,而且在客觀上也起到了鼓勵交易主體優先選擇一次性博弈的作用,進一步加大了信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三)法律體系不完善。首先,缺乏有效的債權保護機制。現行法律,雖然對部分信用行為的債權保護提供了保證,但不能涵蓋全部信用行為,特別是對債務人履行義務的約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強制性。其次,信用監控機制不完善。至今尚未建立起作為發達市場經濟中信用體系基礎的信用記錄、征信組織和監督制度。對企業信用及其他經營行為的記錄和監督分散在工商、稅務、銀行等不同部門,既難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記錄,也無法進行有效監督,更不可能為企業和社會評價經濟主體承擔社會經濟責任的能力提供基本依據。再次,信用激勵和懲罰機制尚未形成。在企業融資、市場準入或退出等制度安排中,至今還沒有形成對守信用企業給予必要鼓勵、對不守信用的企業或企業法人給予嚴厲懲罰的規則。社會上更是缺乏嚴格的失信懲罰機制。尚未達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為得不到相應的懲罰,不講信用的企業法人和個人也不能受到社會的譴責和唾棄。
(四)信用中介服務市場化程度低。目前,雖然有一些為企業提供信用服務的市場機構(如資信評級機構、信用調查機構等)和信用產品(如信用調查報告、資信評級報告等),但市場規模很小,經營分散,而且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市場競爭處于無序狀態,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學的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企業信用狀況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評估,市場不能發揮對信用狀況的獎懲作用,企業也缺乏信用管理動力。
(五)社會約束力弱。目前,我國大約60%的信用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門手中,但這些信息一般都不向社會公開,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企事業單位和各類信用中介組織,得不到需要的信用資料,很難開展信用管理和相關服務。政府部門參與信用評定的程度高,不同部門的不同數據可能導致評定結果失真。缺乏獨立的中介信用評價組織體系,行業自律沒有很強的機制,信息不透明。
三、防范我國企業信用缺失對策思路
盡管我國企業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癥下藥才是對這一問題的最好解決,有針對性地做好以下工作對有效防范我國企業信用缺失至關重要。
(一)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有利于形成社會管理的長效機制,促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形成,有利于優化我國的投資和貿易環境,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各類交易風險,擴大對外開放和信用交易規模,進而推動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五年內建立起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構筑政府、企業、媒體、中介組織和個人等市場主體之間良好的信用互動關系、制度規范、文化習俗,真正形成符合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確保多樣性的利益訴求得到及時回應,降低經濟和社會成本,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維護現代社會經濟秩序,為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
(二)確立企業信用文化發展戰略。企業信用文化構建是實現企業長久發展的機制,日益成為企業文化管理的核心,誠信是企業經營者首選的職業道德素質,而良好的信用又有利于企業發展,并且誠信是企業合作的基礎。培育企業信用理念,把誠實守信作為企業共享的價值觀念,通過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觀,使企業全體把維護企業利益,促進企業發展看作是一種對企業、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積極向上、誠實守信的氛圍,提高企業履信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還是企業的一種重要資源,是一種生產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一種精神動力。
(三)培育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之中,需要樹立企業強烈的責任感,企業是社會的企業,社會是企業的發展空間和利潤來源,企業必須承擔自己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社會后果。社會責任感意味著企業除了追求利潤以外,還應對社會承擔一定的義務,保證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不損害社會利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應處理好企業和消費者的關系,企業對消費者的誠信,首先要求企業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其次企業應樹立全新的競爭觀念,把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看成是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競爭的互動關系。企業應在國家政策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競爭和合作,認真履行合同,講求信用,在有序的競爭環境中互惠互利,實現共同利益,求得共同發展。
內容摘要:本文借鑒標準普爾和穆迪的信用評級體系,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和方法,重點闡述適合我國特點的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指標體系。
關鍵詞: 信用評級 指標體系 財務評估
2001年,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公布了新資本協議的征求意見稿,在保留銀行資產外部評級方式的同時,鼓勵大銀行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和開發風險度量模型。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于信用風險提出了標準法、內部評級初級法和內部評級高級法三種方法來計算,三者一脈相承。顯然,在金融業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評級體系和風險度量模型的研究,縮小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本文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探討了適合中國特點的綜合的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
標準普爾和穆迪的信用評級體系
商業銀行的信用評級過程
當商業銀行對借款人進行信用評級時,往往要考慮到是依據借款人當前的狀態(“時點評級”)還是依據在貸款的整個信用周期中的預期信譽(“周期”評級)。評級機構的傳統評級方法被認為最接近純“周期”評級,而默頓模型是典型的“時點”評級,商業銀行的內部評級方法可能介于二者之間。雖然商業銀行傳統上只評估1年期的違約概率,但根據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銀行在評級時必須應用更長的時間范圍。因此,每家銀行的內部評級方法最終具體介于“周期”評級與“時點”評級之間的位置由銀行根據各自的特點決定。
信用指標設計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國際著名評級機構,評級機構展開調查的基礎在于:信用專業公司能夠快速、真實、完整、連續、合法、公開地取得用于企業資信調查報告和消費者個人信用調查報告的數據;允許合法地傳播或經營經過處理的數據。從這兩個先決條件可以清楚地看到,開展信用指標評級的國家必須具備完善的法制環境。
標準普爾和穆迪的信用評級特點
面對巨大的投資者需求市場,穆迪從1909年起先后開始對鐵路債券和一般企業債券進行信用評級,并開創性地運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債券的信用等級。標準普爾是第一家對抵押擔保債券、共同基金和資產支持債券進行評級的評級機構。目前標準普爾和穆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信用評級機構,它們的評級原則、評級方法以及評級結果等逐漸為投資者所認同,其權威性已得到世界公認。
標準普爾和穆迪的評級過程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方面的分析主要是指財務分析,尤其是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定性方面的分析是關于管理質量的分析,包括公司競爭力分析和行業預期增長等,并且特別注重法律方面。圖1顯示了大多數評級機構所用的幾乎完全相同的評級過程。
標準普爾和穆迪還有各自獨特的評級分類標準,標準普爾以大寫字母來表示評級細分方式,對較優或較劣的附注記號分別是“+”或“-”。穆迪以小寫a作為評級細分方式,在完成基本等級的評定后,由優至劣的附注記號分別是“1”、“2”、“3”。
但S&P、Moody等國際著名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對象主要是發債人和各種債務工具,發債人評級是對受評對象自身償付能力的評價;各種債務工具的評級則是在發行人信用等級的基礎上,考慮每一種債務工具的特點和受保障程度來確定其最終信用等級。可見,其評估內容主要是受評對象特定債務的違約風險和違約嚴重性,而不是對企業信用狀況的綜合評價,其評級也不能批量化進行,因而無法解決當前中國商業銀行評級指標體系的建設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指標體系設計思路
設計思想和方法
目前,我國各家商業銀行信用評級多采用“打分法”,即通過選取一定的財務指標和其他管理指標,并通過專家系統的主觀判斷來設定這些指標的權重和分值,由評級人員對企業相關的財務數據和管理指標進行打分,根據匯總的總分確定其相應的信用級別。由于各家商業銀行評級的因素和指標有很大的區別,現有做法雖能依據各地區、各行業的特點不同,但是缺乏一個統一的設計思路會造成判斷標準的嚴重差別,給實際工作帶來損失。
根據上文提到的標準普爾和穆迪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它們往往采取統一的判斷標準,然后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進行評級因素和指標的調整,而且還可以在不同的時點進行評級修正。但外部評級機構的評級因素和商業銀行的評級因素又往往存在不同,很重要的一點是評級結果的透明度。中介機構的評級往往是公開的,許多投資者或團體都可采用,而銀行評級的結果主要用于銀行自身的使用,其成本收益也是內部的。因此,銀行保持評級結果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區分性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內部管理組合的需要,而且內部評級系統會根據成本、內部需要而進行調整。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的設計步驟
財務評估 財務評估幾乎是所有信用評級的必備和基礎的工作,對于我國商業銀行來說,隨著與國際接軌的不斷深入,這項評估將不斷完善。財務指標分析是評估未來現金流量是否充足和借款者償債能力的中心環節,分析的重點是借款者資產的流動性、償付能力、獲得其他資金的能力等等。其設計的主要財務指標見表1。
管理因素評估 銀行管理層尤其是風險管理部門的高管人員所提出的管理策略會影響銀行整體發展、經營風險、盈利能力等。通過對歷史的業績記錄和評估,了解管理層策略的成效是很重要的。銀行必須訂立明確的策略及發展目標,以適應不斷變換的金融市場環境。在對策略目標的分析上,不應僅僅偏重于策略目標的制定,而更應看重管理策略的執行過程。銀行本身的決策將直接關系到對借款人信用判斷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對這一因素的評估指標設計主要還是以定性指標為主,比如設計如下問題:檢查日常賬戶運作的能力如何,有無應對管理風險的措施,能否很好地進行商業運作,并引入或創新新產品、新技術,處理問題能否迅速,能否兼顧短期和長期的發展,是否有合理的商業和財務計劃,管理成本如何,管理層的年薪是否與企業的規模和發展相適應,管理層是否對監管環境有清晰的認識。
信用評級在不斷發展,但隨后的發展需要銀行風險管理者有長遠的眼光和深厚的數學背景,他們的存在使這項工作更加專業化、系統化,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了風險管理的發展。
行業評估 行業環境的評估和分析是為了了解借款者所在行業的健康程度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行業組織和集中化程度是行業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來說,壟斷程度較高的行業比趨向于自由競爭的行業盈利更有保障、風險相對較低,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較大。
競爭力:成本結構(由規模經濟、資本集中度、投入成本、所處區域、基礎設備、技術等方面決定)、國際聲譽、目標市場有效性等。
監管框架:政府直接和間接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貿易融資、現有的政策和發展趨勢、供給和需求方面的影響。評估借款人所面臨的監管時,應分析監管質量、監管政策、監管改變趨勢、借款人與監管機構的關系、監管機構的社會地位及在借款人出現危機時的控制能力及其影響力等。
技術變化:研發與技術創新往往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生命點。
長期趨勢:人口統計學方面(如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相關市場的構成和財富分布)、耐用品和基礎設施的回收期(船只、道路、橋梁等的期限)、生活方式和消費者觀點的變化。
宏觀經濟環境的脆弱性:該行業對經濟蕭條、財政政策、利率與匯率變化和其他經濟變量的敏感度,尤其要注意貿易環境的變化對其所造成的影響。
國家風險評估 我國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目前從很大程度上顯示為貨幣的幣值問題。人民幣升值問題是最近的一個敏感問題,對借款人的信用等級的確定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方支持和抵押擔保方面 此方面有好有壞,好的方面在于有了第三方的擔??梢詾樯虡I銀行的貸款提供支持,壞的方面在于關聯擔保、交叉擔保的存在使得整個信用體系受到破壞。抵押擔保的類型對評級的程度也有很大影響。
參考文獻:
1.郭敏華.信用評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