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5 01:1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核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產業集群的另一顯著特點就是在整個產業集群內存在著眾多共同合作、合理分工、分頭行動的企業。對于體育用品的生產,常常是以產業中的龍頭企業為主導,細分整個生產制造過程,不同企業有都具備自身專業化的生產分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整個集群的生產效率。比如在中國的鞋都晉江,存在著關于鞋底、鞋面、鞋扣、鞋帶等不同生產環節的眾多生產企業,明確的生產分工早就了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1.3社會化的生產合作產業集群在具備了相關的生產能力后還需要同一地理區域其他領域企業的合作,如對整個大環境中信息、人力、資金等資源的整合利用,形成了一個前期生產、中期銷售、后期反饋的良好合作體系,形成了社會化的生產合作,提高了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比如,以運動服裝加工為主的石獅市,雖然只有30萬的人口,但是從事體育用品產業的人卻多達20萬,形成了社會化低成本的體育用品產業集群。
2我國體育用品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
核心競爭力是體育用品產業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G.Hamel曾指出,核心競爭力是先進技術的一種和諧組合。體育用品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是指體育用品研發技術、體育用品產業體系、體育用品產業價值的一種有機組合。筆者通過相關的調查,結合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特征,對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作了如下分析。
2.1品牌發展水平低品牌發展水平是體育用品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外在體現,“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則是衡量品牌發展水平的兩個重要標準。馳名商標,意味著某類體育產品已經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是能獲得全世界認可的;名牌產品,意味著某類體育產品的品牌發展范圍還僅僅停留在國內,認可度沒有馳名商標高。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中只有27個品牌被稱為“馳名商標”,僅占其總數的4%,這一比例明顯表明了品牌發展水平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在世界范圍內的核心競爭力。
2.2出口市場結構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體育用品產量已占世界體育用品產量的65%,被稱為世界體育用品的加工廠,但是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國體育用品的出口依存率平均值均在60%以上。這說明在很大程度上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是受國外市場的影響的,同時在出口時市場的結構分布也很不合理,大多集中在歐美等地的國外市場,如果這些市場經濟下滑,那么也會隨之導致我國體育用品產業也會受到影響。
2.3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研發是推動企業繼續發展重要力量,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研發投入普遍是企業總收入的2%左右,這個比例只能勉強維持企業的發展,根本不具備其他企業難以超越的核心競爭力。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于國外的技術,使得我們的生產變得很被動,缺乏創新能力是影響企業不斷升級的重要原因。
3提高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的具體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與世界經濟逐步接軌,我國體育用品產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但是卻缺乏核心競爭力,嚴重限制了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必須要解決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目前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具體措施,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3.1加強產業集群的品牌戰略縱觀發達國家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律我們不難發現,產業集群中存在的主導品牌效應有助于整個集群中的每個企業都享受由品牌帶來的溢價。品牌戰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對品牌的定位。在進行市場分析時,產業集群中的主導企業應該充分分析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和內在需求,精心定位企業品牌,最大限度博取消費者的認同;其二,品牌的質量。企業對所塑造的品牌的質量應該嚴格把關,提高企業整體品牌質量,讓消費者可以充分信任企業;其三,品牌的文化效應。優良的品牌文化有利于增強品牌號召力,讓消費者從內心上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
3.2完善產業集群的創新體系近年來,體育用品產業集群逐漸意識到創新對于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性。主要體現為:其一,資金來源的創新。國家在政策上應鼓勵有實力的金融機構支持體育用品產業集群的擴大和發展,提高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內在競爭力;其二,服務體系的創新。在傳統的銷售過程中,企業往往對消費者的服務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常常表現的粗線條化,嚴重影響了產業集群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只有不斷完善產業集群的創新體系,才能讓產業集群保持持久的活力。3.3建立產業集群的行業環境良好的行業環境有利于產業集群中各企業間相互信任以及創新發展。建立產業集群的行業環境主要體現在對行業內部質量標準以及價
格的相關規定,避免產業集群內部進行沒有意義的惡性競爭;加強對行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從根本上保證產業集群內部每個企業的切身利益;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懲治危害產業集群發展的行為。
4結語
關鍵詞:校園足球;青少年;發文量;被引頻次;高被引頻次論文;評價
中圖分類號:G80-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16)05-0114-05
Abstrac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etrology,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a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academic papers on school football (juvenile football). chool football, as part of school sports is a component of education, aiming at training athletes with various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we should mobilize the multi forc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s, clubs, society and parents, construction modern youth football concept and culture which take the physical exercise as the mean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 learning as the key and the promotion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personality perfection as the goal. On this base, we will foster football-playing population with high level and high quality and train modern skillful football players that are both intellectually and morally well-educated.
Key words: school football; teenagers; amounts of published papers; citation frequency; high frequency cited papers; evaluation
校園足球的提出是基于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的現實社會背景,目的是通過發展足球運動來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足球運動以其獨有的特點和魅力超越了其他體育運動項目,贏得了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在國際足球運動大發展的今天,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卻與之相悖,落入了不進而退的怪圈。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數量逐年銳減,1990-1995年,65萬人;1995-2000年,61萬人;2000-2005年18萬人[1]。據中國足協公布的數據顯示,在13.8億中國總人口中足球人口降至2.7萬人,注冊球員僅有8 000名[2]。中國足球后備人才的嚴重匱乏,使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處于停滯狀態。鑒于中國足球運動發展狀況,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推出和實施校園足球發展規劃。為進一步推動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2014年教育部提出新修訂的校園足球改革方案。校園足球及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成為體育科研領域的研究熱點,體育專家及學者從制度創新、教體結合、教練員培養、競賽組織與管理、政府、足協、俱樂部的職能與作用等各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與數據來源
以CNKI數據庫為數據源,為確保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采用專業檢索,構建檢索式為:(U = '校園足球' OR U = '青少年足球'),并將發表時間限定為:檢索時間限定在2001年1月1日-2015年12月1日,共檢索出文獻4 109條。
1.2文獻計量法
以CNKI為數據源,采集作者、期刊和機構的發文數據,進行統計、分類、排序及分析研究。
1.3數理統計法
檢索出相關論文的發文量、被引頻次和高被引頻次的論文3項指標的前20名,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歸類和排序,并進行分析研究。對各項指標數據,采用秩和比法(RR)排序。通過秩轉換,獲得無量綱的統計量RR,以RR值對評價對象的優劣進行排序或分檔排序。
1.4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文獻數據的統計、歸納、排序、綜合的邏輯分析,以揭示文獻各種特征與關系的方法。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作者發文量、被引頻次RR前20名
發文量和被引頻次是文獻計量學兩個重要的評價指標,發文量反映了作者在該研究領域的科研活躍度和科研產出量,被引頻次反映了論文受關注的程度和論文質量。2001-2015年以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為主題共發文3 416篇。統計結果顯示,以校園足球為主題的論文2009年以后開始出現爆發式的增長,2009年20篇,隨后逐年增長,到2015年猛增至700多篇,在此之前的研究論文大多是以青少年足球為主題詞。原因是2009年和2014年實施校園足球規劃方案的決策掀起了校園足球的研究熱潮。
表1所示,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作者發文被引前20名,位居前列的作者是徐金山、張慶春、何志林、李衛東和董眾鳴,5名來自上海體育學院,3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2名來自沈陽體育學院。有12名作者來自專業體育院校,20名作者共124篇,總被引頻次2 845。
研究者普遍認為校園足球作為學校體育和教育的組成部分,其發展也必須回到學校體育和教育的發展軌道上,回歸育人為本,充分利用足球這一平臺,激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磨練意志、健全心理、完善人格等多重目標,最終實現教育的完整與學生的全面發展[3]。體育運動在構建青少年持久個人資源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青少年認知功能的提高和智力發展,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自信心與幸福感的獲得[4]。開展校園足球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讓學生在娛樂中喜歡足球,愛踢足球。張慶春認為,少年兒童從一開始就應學會將足球視為一種快樂游戲去體驗和享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認識到足球的魅力,也會為他們一生鐘愛足球打下基礎[5]。 通過開展校園足球運動來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增強學生體質、展現學生風貌、體現學生的意志力和體育精神,這是校園足球的本質所在。
開展校園足球要因地制宜。我國在校學生有2.7億,符合標準場地的學校僅有8 000所,同時缺乏有資質的足球教師。校園足球可開展5人制和7人制小場地足球運動,世界著名球星馬拉多納、羅納爾多、梅西都是從街頭足球走向世界賽場的,他們從小就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成為球星。
[JP3]研究者認為開展校園足球應以普及為主,建立長效機制,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即使全國足球學校達到2萬所,即使足球人口達到2 000萬,學生還是要一天天長大。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要堅持持久戰,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做好長期的思想準備,做到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提高基礎上的普及,以足球為先導積極開展學校體育活動。學生通過校園足球活動能提高其柔韌性、靈活性和協調性,這為今后學生從事其他體育項目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業人員的眼光應放遠些,普及足球運動的目的最終還是促進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的全面發展。
開展校園足球要積極宣傳足球文化。足球運動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的自然及社會環境孕育出不同類型的足球文化。校園足球孕育的是未來的“足球先生”,而非足球流氓、足球痞子,要避免不良現象對青少年身心的影響,如“年齡造假、以大打小、隊員冒名頂替、假球、黑哨、、不服從裁判”等不良行為。這些問題會產生不正當的競爭,敗壞足球文化和社會風氣,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阻礙中國足球的正常發展。這些問題在研究中多次強調,只是在實踐中忽略掉了。中國足球經過了60年的發展,走過了彎路、偏路,道路曲折坎坷,最終兜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足球文化和足球理念[10]。
2.2期刊發文量、被引頻次及RR前20名
學術期刊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園地,學者可以在學術期刊發表自己的學術研究,甚至是不同的學術觀點和看法。學術期刊傳播的學術創新、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推動著學術繁榮。學術期刊所蘊含的學術價值是一個社會的靈魂和旗幟,它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文之光和科學之光,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6]?,F代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和科學訓練,這一點從2015年的世界游泳錦標賽和世界田徑錦標賽上中國隊所取得的成績可以看出。在世界游泳錦標賽中,中國取得15金、10銀、10銅,金牌和獎牌榜首位,在世界田徑錦標賽中,中國取得1金7銀1銅,獎牌榜排名第四。游泳和田徑是體育金牌的大項,過去我們很少在這兩個項目上取得獎牌,甚至一度懷疑我們的體質和人種不適合此項運動,然而經過長期的努力奮斗,在科學指導的訓練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人種學說也不攻自破。在中國足球徘徊不前的時候,人們開始質疑中國足球,再次提出“人種”的問題。毫無疑問解決中國足球的問題,需要科學,需要耐心、細致、嚴謹的科學研究和科學訓練。
表2是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期刊發文和被引頻次RR前20名。其中,核心期刊有10種,發文252篇,占總發文量733篇的34.38%,被引頻次為4 302,占總被引頻次5 527的77.84%。核心期刊被引頻次高,說明學術論文的質量高、水平高、受關注程度高、學術影響力大。前20名期刊,有9種體育院校的學報,有5種體育科技期刊,這些都是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運動研究的主要期刊。
這些期刊論文對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運動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靶@足球的發展應該緊扣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從現代教育要求出發,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學習為主,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智力發展、人格完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的全面發展的人”[7]。校園足球就是學校體育中的一項運動方式,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形式,不能賦予太多的使命和任務,讓學生輕輕松松地上陣,快快樂樂地踢球。足球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它有很強的娛樂和教育功能,參與者能夠感受到運動的快樂,而家長也希望孩子參加運動來擴大交往的范圍,培養完善的人格。“學校體育的根本不在于是否擁有體育天才和體育成績,而是能夠培養健康、陽光、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青少年”[8]。
2.3高被引頻次論文前20名
高被引頻次的論文是文獻計量學評價的重要指標,反映了論文的研究熱點和創新性,說明論文質量高、學術影響力大。表3所示20篇高被引頻次的論文有9篇是論述足球訓練體系和訓練理念的問題;20篇高被引頻次的論文,有19篇來自于核心期刊,說明核心期刊具有很強的學術研究導向性及影響力以及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為研究者提供了學術研究的趨向。
20篇高被引頻次的論文對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的現狀、青少年體質、青少年足球訓練體系、訓練理念及人才培養、教練員狀況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按《校園足球發展規劃》,到2020年將產生2 000萬足球人口,以千分之二的比例計算,產生青少年足球注冊人口4萬。校園足球在普及的過程中會有一批孩子追求更高的目標,學習正規足球,進入專業訓練。按青少年力量素質、速度和耐力素質、靈敏和柔韌素質生長特點來看,8~10歲是較好發育期,也是接受足球訓練的最好時期。但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能夠進入職業隊,成為足球天才的也只是很少的人。
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歷程是艱難曲折的,直到今天依然沒有走出困境。要持續開展校園足球,促進青少年足球運動水平提高,首先要轉變足球理念。在青奧會上指出,讓體育價值重新回歸,重視個人在體育中的價值提升而非是錦標主義的過分體現。讓外國朋友看到中華體育精神和中國人民的意志力,更看到通過賽事收獲的其他寶貴附加意義[10]。
足球運動既是學校體育的一部分,也是教育的組成部分。足球運動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它能夠“育德、育智、育體、育文化”。“從校園足球到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是普及和提高的過程,是連貫性的,是在培養社會各型人才的同時培養運動員的。在普及的前提下選拔精英梯隊進行精英人才的重點培養,在學籍學校不變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訓練,通過競賽進行選拔”[9]。研究人員指出,青少年足球訓練是學校、俱樂部、協會、社會和家長共同參與的事情。足球發達國家有些成熟的經驗值得借鑒。如德國足協大力推動俱樂部、協會和學校間的合作,認真對待文化課的學習,俱樂部配有文化課老師,輔導文化課,同時配有心理教師,當孩子的文化課有缺失時,會停止其足球訓練;日本也有青少年足球長期培養規劃,建立自上而下、環環相扣的訓練體系,他們的理念是讓更多的人了解足球,喜歡足球,享受足球的過程,接受足球教育,傳播足球文化,以更寬的視角來看待足球。反觀我國在足球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過于看重比分、急功近利、情緒浮躁,違背了青少年足球運動人才成長及培養規律,對青少年足球運動缺乏長期的戰略性認識。
3結語
在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運動研究領域方面,體育科研人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借鑒了不少國外的先進經驗,發表了數千篇的研究論文。運用文獻計量學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了該研究領域作者和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力的分布及重點研究領域。具體為,發文作者工作單位以專業體育院校為主,表明專業體育院校是校園足球研究的堅實堡壘,他們擁有強大的研究陣營;文獻分布的期刊涉及20種,核心期刊有10種,其中被引頻次占77.84%,體現了核心期刊的論文質量及其學術影響力,它們代表了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運動研究的整體水平;高被引頻次的論文集中于對校園足球開展現狀、青少年體質、訓練理念及教練員狀況方面的探討與研究,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
從數千篇的研究論文內容來看,發現諸多共同觀點,如校園足球既是學校體育的一部分,也是教育[J2.2mm]的組成部分,需要兩手抓;開展校園足球運動,應重視其教育的功能及足球文化和足球理念的傳播;校園足球在普及與提高的過程中,要積極尋求俱樂部、體協和社會力量合作培養模式,學校在為社會培養各種人才的同時培養運動員等。這些觀點經過總結提煉,都可形成有關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足球運動的理論體系,豐富該研究領域的基礎性研究,為后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曹發祥,侯磊.中國足球運動演變的社會分析[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109.
[2]鐵曉林.校園足球活動推廣過程中問題的探討.當代體育科技,2015(16):74-75.
[3]何強.校園足球熱的冷思考.體育學刊,2015,22(2):5-10.
[4]郭玉江. 青少年體育參與的積極情緒擴建理論模型構建.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1(5):72-76.
[5]張慶春.青少年足球訓練理念與實踐[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47.
[6]邱均平.評價學:理論?方法?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49.
[7]劉世宏,陳海. 發展校園足球現存主要問題及改進策略.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1(4):113-118.
[8]姚健,于宏亮,張樹來,等.學校體育在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工程建設中的路徑選擇.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2):21-25
1.1強化論文過程管理
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學位論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夠綜合性、全面性的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以及水平高低進行反應,而學位論文也是對研究生自身學術水準高低進行衡量的重要載體與指標。而要想使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有保障,就要從源頭環節進行強化,保證論文寫作過程中的監督嚴格性,并詳細的進行評審與答辯。并且還要針對論文的開題、初檢、答辯等多個不同環節建立起管理制度。促使論文的形成過程得到更加完善的管理,極大的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哈工體育大學就是利用校外教授進行答辯外審的方式,來確認本專業的論文是否能夠報送,在通過之后,還需要得到三分之二的委員會評審通過,最后再由學校的學術委員進行審批。論文的開題和答辯,則是由校內外的教授來擔任評委,利用預開題與預答辯的形式做好準備后,再執行正式答辯。除此之外,哈工體育大學對論文的檢測標準,也嚴格要求在10%以內。只有真正的嚴格標準,才能夠防止不端學術行為的出現,為學術研究樹立好風氣。
1.2強化教育培養過程實踐環節
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首先,對教學進行實踐訓練,哈工體育大學針對體育學教育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便是體育師資,那么教學的能力便成為了培養的核心所在,教師要想使得自身專業水平得到提升,就必須要保證實踐能力持續成長。那么這就需要讓研究生充分掌握知識與技能,并且讓其明白教師這一角色的責任。經過學習后的第二階段,就可以在引導下為本科學生進行5-7周左右的教學實踐,但要保證以教學進度為前提來備課,通過教案為大綱來上課,研究生的教師則要對全過程加以指導,這一環節的成績最終要記錄學習檔案之中;第二,積極的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深入的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一般為4-6周的時間,通常在第三、第四學期展開。社會時間活動必須要寫實踐報告,并交予學院備案,記錄學分;第三,實踐競賽。組織完成1-2項校內外的相關工作,學院教師擔任裁判,對整個過程進行考核;第四,每個研究生必須每學期參加講座與學術報告,至少2次,在學生畢業之前,參加校內外體育部報告會的次數不低于2次,并提交相應的學術學習手冊,由導師審查簽字,記錄學分。
2體育教育改革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2.1體育教育改革實踐問題
2.1.1師資力量薄弱影響
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哈工體育大學中的體育學教導教師多數是本科教師,多數擔任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教師都是學校培養,只有小部分教師具備資格與能力參加研究生課程的授課,導致教師自身教學壓力大,無法全心投入到教學中。而具備能力的教師則壓力更大,不僅要負責課程,還要負責實踐、論文等工作。
2.1.2招生持續性問題
哈工體育大學近幾年呈現出的研究生招生分數較高,始終沒有降低,并且與其他專業分數相同,導致一些學生望而卻步,形成的結果便是報告人數越來越少。
2.1.3課程設置問題
目前,體育學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基本是參考體育院系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較為單一陳舊,重復本科生的課程太多,過度地突出課程體系的專業化和專門化,綜合性體現不夠,局限在一個學科領域,任課教師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認識不夠深入,培養出來的研究生知識面不夠寬廣,缺乏必要的應用知識與應用能力,無法適應社會應用型體育人才培養需要。
2.2針對體育教育改革所需采取的解決措施
2.2.1強化師資團
隊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一方面,不斷加強重視教學改革,積極認真地完成新一輪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提高任課教師專業理論水平,鼓勵支持教師不斷拓寬教學內容,并開設新的選修課和專題課。另一方面,加強與校內其他學科合作,研究生的跨學科研究,開設跨學科跨學院的研究生課程,給研究生更廣泛更靈活的學習和研究空間,聘請其他學科的教授擔任教師開設課程,
2.2.2提高招生持續性
必須要針對師資力量團隊進行擴充,并且采取評職考核的政策來鼓勵教師,每年引進優秀的教師以及師資團隊,制定相應的師資培養計劃,持續為體育學研究教育團隊提供支持。
2.2.3科學設置
課程科目學科想要發展,首先學生源就必須要充足,所以,針對體育學研究生的教育發展問題,需要利用招生政策加以支持,從專業發展角度出發,即便是區別對待也要以不影響其他專業的情況下,來降低分數,保證招生計劃完成。同時,積極鼓勵其他非體育專業的學生跨學科報考,實現復合型體育人才的發展。
3結語
英文名稱:Jour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主管單位:北京教委
主辦單位:首都體育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783X
國內刊號:11-4513/G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論文摘要: 文章首先從加強體育院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重要性展開論述,闡述了當代圖書館特別是體育院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核心價值,得出了體育院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素質教育,對目前體育院校如何利用圖書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0引言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等學校特別是體育院校圖書館提出了新的挑戰,原來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提供專業教育服務向現代的素質教育過渡,原有的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亟待于提高。
1當代體育院校大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
1.1 體育院校學生基本素質問題體育院校的學生多數是從體校、運動隊特招而來,與綜合性院校學生相比,文化素質偏低,知識水平也參差不齊,他們大多注重本專業體育技術學習,而忽視了理論學習。因此體育院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有待加強和改變,應將原來僵硬的被動的服務模式變為主動多樣的服務模式,以正確引導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正確應用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2 體育院校體育類專業特點體育院校的大學生,由于其專業的限制,開設課程注重專項體育技能的學習,缺乏系統深入學習自然科學尤其是社會科學知識的時間和必要條件,另一方面,教學實踐重復性強,體力消耗大,休息和娛樂時間較多,學生性格好動難靜,靜心下來讀書相對比較困難,系統地學習閱讀社會科學書籍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這與社會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相悖逆。
1.3 體育院校的培養現狀傳統觀念認為體育院校的大學生,只要學好本專業知識就算合格,這種觀念早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當今社會是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單一的知識結構、狹窄的能力范圍是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體育本身已經不再是單純技能競賽,體育本身愈來愈多地滲透文化因素,體育正在成為一種文化事業而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這種趨勢客觀上要求體育院校大學生必須掌握更多的人文科學知識,這也是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所以說較全面的知識結構,是人類的素質高低的重要條件。
2體育院校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核心價值
體育院校圖書館是為體育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機構,其工作是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筆者認為體育學院圖書館教育的核心價值為素質教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是人對生活的看法,是一個人內心的道德修養,以及由此而生的為人處世之道。它表現在人們的言談舉止之間,它于不知不覺之時流露于你的眼神、表情和姿態,甚至從背后看去也能充沛顯現。”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所無法替代的,是課堂教育所不可能完成的。它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教育,而人文知識的學習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些對體育院校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體育院校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和教育環境的影響,人文知識相對比較薄弱,而自主學習能力又比較差,因此圖書館在引導大學生進行人文知識提高責無旁貸。
2.2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強烈地沖擊著人們的思想意識,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體育院校圖書館通過推薦新書、宣傳優秀圖書,開展書評,組織專題讀書等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良好的書籍來了解人類文明、社會發展所包含的智慧。通過一些生動有效、健康活潑的教育可以引導體育院校大學生掌握辯證的思維方法和科學認識事物、理性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正確面對社會中流行的各種思潮和現象,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以便更好地適應將來社會。 轉貼于
2.3 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體育學院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體育資料和文獻,教師通過圖書館的參考文獻,可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授課水平和教學質量;學生通過閱覽專業書刊資料,既可消化和充實課堂學習內容,又可開闊視野,加深對其主修專業的理解;圖書館還通過對知識的挖掘、整合與揭示,促進知識傳播,提高圖書館的閱讀利用率;同時促使教練員的教學觀念轉變及創新,為培養新型人才發揮作用。
2.4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教育就是傳授知識,這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當今社會對人才提出了知識廣博、富有創造力的更高要求,因此教育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智力的提升和培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圖書館要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方面加強宣傳,使學生及時了解館藏文獻,并通過《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等方式的教育,培養學生掌握文獻資源的使用方法,具備檢索利用文獻的實際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情報意識,使學生學會利用圖書館,具備搜集處理文獻和信息的能力,并掌握網絡環境下信息檢索方法,打好終身自我教育的基礎。
2.5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高等體育院校是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科研“三位一體”的專業院校,其主要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專業突出、知識全面、有較高素質的體育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圖書館一方面優化館藏資源,不僅向讀者提供體育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文獻資料,還提供與之相鄰的非專業知識、文史知識及科技情報信息等,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圖書館還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如跟蹤形勢及當前社會熱點,在館內或校內適當地方設置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專題周刊欄目,擴大知識滲透面和力度,使學生通過一系列學習,逐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適應社會成為合格的復合型體育人才打下良好基礎的。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職能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而體育院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的核心價值是素質教育,它通過向讀者提供服務,正確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努力實現自身綜合素質地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
[2]張樹中.論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8).
關鍵詞: 體育英語教學 實證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主題
1.問題提出
目前有關體育英語教學的研究正在成為相關專家、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點,越來越多的體育科研論文對體育英語教學的相關概念、基礎理論、研究內容、研究難點、問題對策、研究方法等做了許多前瞻性的、獨創性的探索。有學者認為,體育科學,尤其是體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與其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并無二致,在實證研究與反實證研究之間,不應簡單地進行調查、問卷、統計數據,而應在實證的基礎之上,運用邏輯主義方法,對基本理論進行判斷和推理[1]。也有學者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對整個體育科學研究現狀做出分析,選取我國1999-2004年度體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論文作為分析樣本數據,對我國體育科學的體系內部結構、研究的“社會化”傾向、所運用的研究方法及論證方式四個方面展開分析。在體育科學研究方法方面,得出體育科學研究論文運用定量方法較少的結論[2]。另有學者從微觀的角度出發,專門分析了我國藝術體操科研現狀[3]。
綜上所述,研究方法的探討正成為體育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盡管體育英語教學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對于體育英語教學研究來說,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沒有形成規范的、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2.統計分析
本文以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Grid20/Navigator.aspx?ID=1)為檢索對象,第一次檢索以“體育”為篇名,匹配選擇“精確”,檢索時間跨度為1979―2014,再在以“體育”為篇名的搜索結果中進行第二次檢索,以“英語”為篇名,最后得出相關論文112篇。第二次檢索,首先以“英語”為篇名,再在搜索結果中以“體育”為篇名進行檢索,其他搜索各項與第一次檢索相同,最后搜索結果是同樣的112篇論文。盡管112篇論文的篇名中都包含“體育”和“英語”字樣,但經筆者甄別,剔除一些關于《中學體育課堂英語名詞活用》、《英語自考》之類的非學術論文,最后確定87篇為分析樣本總量。
2.1時間分布
在所有統計的樣本中,最早有關體育英語教學研究的學術于1987年。如果以2003年教育部啟動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評估工作為分界點,那么在2003―2014年間的學術論文數量為57篇,占總樣本數的66%;2003年以前的學術論文數量為30篇,占總樣本數的34%。
數據顯示,以2003年為分界點,在教育部啟動為提高英語專業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工作之后,很多體育院校紛紛開設了體育英語專業,有關體育英語教學研究論文數量越來越多。與經驗判斷相一致,這表明體育英語教學研究在我國逐漸受到重視,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研究這一體育科學研究的熱點領域。
2.2論文作者單位類型、專業
本文將總樣本87篇有關體育英語教學的論文的作者單位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專業體育院校;第二類是非專業體育院校(包括各類綜合性高等學校中的體育院系、社會科研單位及其他)。其中,對專業體育院校的論文作者又可分為三類:一是英語專業研究;二是體育專業研究;三是不清楚(文章沒有標識)。經統計,有58篇論文作者來自專業體育院校,占論文總數的66.7%,其中作者從事英語教學研究的論文為40篇,占論文總數的46%,將近占據了體育英語教學研究的半壁江山。有29篇論文作者來自非專業體育院校,占論文總數的33.3%。這說明,目前我國體育英語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是在專業體育院校中從事外語教學工作的教研人員。因為在專業體育院校中,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必須面對學習體育各專業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給人們的普遍印象是文化課成績較差,活潑好動,英語成績難以提高。所以研究他們的學習環境、學習特點,提高英語教學成績成了在專業體育院校從事英語教學工作教研人員的一個重要課題。進行體育英語教學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群體是來自非專業體育院校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教研人員,他們結合自身較強的英語專業背景,對體育專業學生學習英語進行研究。
2.3研究主題分類
從87篇總樣本中的研究主題分析,可以發現體育與英語相結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有關于體育專業學生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一般主要研究體育院校或綜合大學體育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問題、難點及對策分析。典型代表如《綜合性大學藝術體育類學生英語教學現狀與啟示》、《體育院校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等。這類研究主題的論文數量共有80篇,占論文總數的92%。第二,有關于體育院校專業課程的英語教學,研究此類問題的作者主要認為大學英語僅僅是體育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而體育專業英語教學是使學生從英語基礎階段過渡到專業階段的必經環節,使其順利閱讀體育專業英文資料。該類研究主題的論文數為4篇,占論文總數的4.6%。第三,第三類文章是有關于體育英語專業(或英語專業體育外事方向)設置等問題的探討。典型代表如上海體育學院的吳貽剛對體育學院英語專業辦學定位與課程設置等問題的分析。該類研究主題只有3篇,占論文總數的3.4%。
由此可知,體育英語教學論文研究主題分布不均勻?,F在很多專業體育院校和非專業體育院校因我國體育對外交往的大好形勢,紛紛開設了體育英語專業(或英語專業體育外事方向)。到目前為止,我國至少有30多所高校開設了體育英語專業。作為一個新開設的專業,應該理論先行,理應有很多的學術論文百家爭鳴。但從論文統計數據得出,目前對體育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定位、培養方法等進行探討的論文只有4篇,即使加上3篇研究體育專業課程英語教學的論文,也只有7篇,不到論文總數的8%。
2.4研究類型分析
按社會學家詹姆斯?S?科爾曼的說法,所謂“理論研究”,是指建立旨在一種理論體系(或概念體系)但又不以經驗資料加以驗證的研究[4]。這里,我們按科爾曼教授的理論,把對體育英語教學研究分為理論研究(規范分析)與經驗研究。理論研究主要探討體育英語教學的基本概念、原則、理論、范疇等研究;體育英語教學的經驗研究主要是指那些經過實地調查、個案分析、問卷調查、實際觀察等方法而得出的可以直接指導、規范體育英語教學活動和關系的經驗研究,這類研究不作純理論上的邏輯分析。
從檢索結果看,有58篇論文采用規范研究方法,占論文總數的66.7%;有29篇論文采用經驗研究方法,占論文總數的33.3%。采用規范分析、邏輯分析方法研究的論文篇數比采用經驗研究、應用研究方法的論文篇數多出29篇,說明體育英語教學的規范研究遠遠多于經驗的應用研究。
2.5研究的規范性
一般地,科學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包含四個基本階段程序,本文從這四個方面對體育英語教學論文的規范性進行研究:一是是否有理論預設(或稱理論假設);二是是否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即有沒有提出需要加以論證或驗證的問題;三是是否有對相關現存的文獻加以評論;四是文獻引用情況。
從研究的規范性所設定的四個指標來看,沒有理論預設,沒有文獻評論,但有明確問題的論文占據了大部分,它們分別占有論文總數的91%、92%、94%。這些數據說明,在體育英語教學研究中,從問題或假設提出到論證檢驗、形成、發展過程中,還存在關鍵環節嚴重缺損。論文研究的規范性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至于是否有文獻引用,有25%的論文沒有文獻引用,在某種程度上,沒有文獻引用,容易導致重復研究,沒有文獻評論,難以提出獨創性問題見解。
2.6經驗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
從統計87篇總樣本看,主要的經驗研究方法有:參與觀察、普遍調查、局部調查、個案調查、問卷調查、非隨機調查、隨機調查、文獻收集。采用以上8種具體的經驗研究方法的學術論文共有29篇,其中采用普遍調查與非隨機調查方法研究的學術論文共有6篇,而采用局部調查研究方法的學術論文有17篇,占總數的59%。這說明采用普遍調查的研究方法受到很大的局限。因為要進行普遍、廣范圍的調查,需要較多的經費支持,而這又是很多研究者、研究機構面臨的難題。采用局部調查的論文中,大部分把調查的對象限定在一個班級、一個年級、一個學校,跨學校、跨省之間的調查很少開展。如果普遍調查沒有人力、財力的支持難以開展,那也可以理解。但沒有論文采用既省錢又省力的個案調查方法,這確實是體育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誤區。
3.結論建議
從上文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正在逐步走向世界。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使得體育領域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環境的變化要求體育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學生、社會用人單位的重視。如何培養高素質的體育英語人才,就理所當然地成為目前體育院校和高校體育專業教研人員關注的熱點。
但在體育英語教學研究中,還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如研究者偏重于規范研究,而較少采用經驗研究,論文研究不規范,不能遵循科學的研究程序。如缺少研究的理論預設,相關研究問題理論綜述、評價較少,這就容易導致研究者相互重復同一個問題。經驗研究手段單一,不能充分運用多種經驗研究方法全面、廣泛的開展研究。
筆者認為,體育英語教學,要從規范研究到經驗研究、從宏觀研究到微觀研究、從靜態研究到動態研究,力爭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育英語教學方法論體系,首先必須進行方法論上的補課。如開展普及性訓練和方法論討論。其次,像《體育科學》等專業核心刊物要發揮專業示范導向作用,倡導刊發論文的規范性。最后,組織編寫、翻譯相關體育科學方法論方面的著作和教材。
參考文獻:
[1]張洪潭.體育基本理路研究[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52-257.
[2]李建軍.關于我國體育科學研究現狀的分析[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12,(01).
【關鍵詞】 體育建筑;流線設計;有序
一、設計原則概況
理念是體育建筑流線設計的先導,體育建筑的流線設計要從體育建筑的功能出發,以廣西貴港市體育中心的游泳館為例,建筑占地面積9560,建筑面積17006.62,除了地下室以外,地面上有三層,融合競賽、休息、工作為一體,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體現“以競賽為主線,以運動員為中心,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在設計上要注意相互關聯的各個功能分區,確保整個場館具有良好的流線組織,各個功能分區存在著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關系,整個流線的設計主要圍繞競賽開展各項功能設置,配套齊全,同時又留下空間確保體育建筑能夠可持續發展。
二、使用流線設計分析
體育建筑的合理使用與設計上的合理分析和籌劃息息相關,一項競賽涉及到眾多不同類型的人群,給賽場帶來了大量物品的運輸和人群的交流,構成了賽場中復雜的人流和物流,設計上如果缺乏合理性,體育建筑的內部流線勢必雜亂無章。因此,我們除了在建筑空間設計上要求人性化以外,還必須進行合理化的流線分析,為建筑的使用引入理論指導,人員不交叉混流,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1、運動員流線
體育建筑的核心任務是為了競賽,所以運動員區是核心的核心。賽場內其它各個分中心是相對獨立的,并設有與之相應的通道實現與運動員區之間直接的聯系.運動員區位于賽場的一側,且有獨立的出入口與專用通道能夠直接進入比賽場地,同時又和游泳館左上角的室外訓練游泳池相鄰近,便于相互之間及時的聯系,流線分明。
2、組委會工作人員流線
工作人員是順利進行競賽的重要保障,出入口設計上,位于主賽場與運動員區相對稱的另一側,借助于主賽場內的環形通道聯系到各個功能房間和機房,確保賽事能夠順利地完成。
3、裁判流線
該功能區也是競賽的最直接部分,是競賽組織者的工作區,位于運動員流線與工作人員流線的中間,處于對稱軸的位置,且有單獨的出入口和進入比賽場地的專用通道,靠近整個中心的出入口,流線設計上應簡捷。
4、貴賓流線
貴賓區在設計上安全第一是基本要求,在主賽場中被安排在流線最短也安全的一側,貴賓進入主賽場后,進入貴賓休息間和進入三層包廂看臺觀看比賽都要非常方便,有專用的樓梯和電梯。
5、媒體流線
一項大型的賽事離不開媒體作為中轉站實現除了現場觀眾外,還有更多的人能夠觀看,媒體是競賽對外的窗口,所以媒體的視角的設置必須精心選擇,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多數觀眾的視角,其看臺區在賽場觀賞比賽的角度應是最好的位置,媒體工作人員進入主賽場內應該有專用的出入口,借助于專用通道媒體工作人員進入比賽場地特定位置的攝影溝或是通過樓梯上行至位于其他層次的工作區和媒體看臺。
6、平時群眾流線
雖然說運動員是競賽的主角,但是觀眾在競賽中亦不可或缺,而且從數量上來看,觀眾的人數占了入場人員總數的大多數,所以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觀眾的流線設計顯得尤為重要,觀眾通過觀眾專用樓梯直接到達二層平臺,主賽場應設有多個現眾出入口,分別設在賽場的多側,入口疏散的寬度和數量、布局滿足消防疏散要求,可以使大量的人流快速進出場地和疏散,二層平臺上均勻布置小賣部、衛生間等服務用房。除了滿足正常的觀眾人群外,賽場內還應設計無障礙看臺席位及其通道,確保滿足特殊人群觀看比賽的需要。
三、疏散流線設計
一座建筑的安全疏散設計主要根據建筑物的類別、使用性質、耐火等級、人員數量而確定。主賽場作為體育建筑,人員密集、垂直疏散距離長,功能復雜等原因更應該認真考慮。總的來看,該游泳館位于體育館和體育場之間,有室外疏散平臺連接,游泳館四周有消防環道,總平布置滿足消防要求,此外,在室內流線上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疏散路線簡捷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人群在火災情況下的反應是異于尋常的,其判斷及行為都會出現紊亂,均急于離開著火的現場,供人們選擇的時間很短。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在流線設計上應盡量地避免曲折的通道,看臺設有多個大型安全疏散出口,每個疏散通道寬度足夠寬,確保場內的每個現眾都能夠就近尋找到出口,借助于室外的樓梯能夠快速地疏散至安全地帶。滿場設計疏散時間應足夠的短。場內的運動員、工作人員、貴賓等都有專用的出入口,且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通過內部環形走廊從任一個出口逃生,疏散路線更為快捷方便。
2、疏散路線與日常習慣相符合
火災等情況發生時,人們的思維模式來看,更習慣走自己經常走的路線,所以應當將疏散通道與日常人流的通道相結合起來設計,避免與經常使用的路線有疏遠。安全出口或是樓梯間應采用四周布置的方式,走道使用環形分布的方式,形成多向疏散,切忌使用袋形走道的設計形式,主賽場的疏散口應均勻布置于賽場的四周,且觀眾、運動員及工作人員的日常使用出入路線即為緊急疏散路線,這樣設計符合一般人的日常使用習慣。
3、避免疏散路線的沖突
體育建筑的不同功能區的人流應互不干擾,疏散通道應避免穿越其它房間造成間接疏敝,疏散人流與消防人員的進出路線不能發生沖突,應設有消防專用通道,必要時設消防電梯,切實避免其與大量人流的沖突。
4、對特殊人群應單獨考慮
考慮到觀眾中有特殊人群,因此在可供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的建筑中還應設置聲光引導裝置及無障礙坡道和電梯。主賽場內的比賽場地和看臺都應該設置無障礙通道,可以滿足特殊人群比賽和觀看的要求,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確保這部分人群快速離開現場。
四、結語
體育建筑的合理性不僅體現于空間布局,流線的簡潔鮮明也很重要。好的流線設計可以集競賽、體息、工作于有機的一體,確保交通流暢、環境舒適,這樣才能讓賽場這個“大機械”可以順利地、井井有條的運轉。
參考文獻
[1] 董宇.劉德明.Dong Yu.Liu Deming.當代體育建筑結構形態的張拉化創作趨向[期刊論文].城市建筑.2008(11).
[2] 付毅智,Fu Yizhi.標志性體育建筑與功能性體育建筑——回顧北京奧運中心區三大場館的設計與建設[期刊論文].城市建筑.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