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 08:22: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光伏電站施工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U665文獻標識碼: A
1概述
光伏發電站是一次性投資很大、運行成本很低、無污染、不消耗礦物資源的清潔能源項目,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幅員遼闊、太陽能資源豐富,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將會有廣闊的前景[1]。因此,有必要總結和研究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設計和施工經驗。筆者有幸參與了格爾木某20MWp地面并網光伏發電站設計,并與建設及施工方保持緊密合作,本文介紹該光伏發電站設計,總結了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2工程概況
本項目裝設容量為20MWp,占地面積730畝,位于格爾木市區東出口,G109以北的戈壁荒灘上。廠區地貌上處在昆侖山山前傾斜平原的后緣一帶,地形平坦,地表為戈壁荒漠景觀,海拔高程2852.9~2867.6m。廠址距市區約30km,距G109國道約2.8 km,交通便利,運輸方便。格爾木日照充足,30年平均水平面總輻射為6929.3 MJ/,30年平均年日照時數為3102.6h。根據《太陽能資源評估辦法》QXT89-2008確定的標準,光伏電站所在地區屬于“資源最豐富”區。
3系統運行方案
設計遵循美觀性、高效性、安全性的設計原則,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的設計方案,將系統分成20個多晶硅太陽電池組件光伏并網發電方陣進行設計。每個光伏并網發電方陣的電池組件采用串并聯的方式組成多個太陽能電池陣列,太陽能電池陣列輸入光伏方陣防雷匯流箱,經光伏并網逆變器接入35kV升壓變壓器。
每個太陽能發電方陣設一臺升壓變壓器,升壓變壓器采用美式三相1000kVA雙繞組分裂變壓器。光伏組件陣列、直流匯流箱、逆變器及升壓變壓器以方陣為單位就地布置,經35kV電纜集電線路接至35kV配電室。在本次設計紅線外還為光伏發電站35kV側配置動態無功補償裝置,通過總升壓變壓器并入110kV電網,該部分未在本次設計范圍內。光伏發電系統組成見圖1。
圖1 光伏發電系統組成示意圖
4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根據建設方擬采購電池組件情況,本項目采用多晶硅太陽電池組件,總安裝容量為20.10MWp,組件參數見表1。
根據業主提供的組件品牌參數進行設計,具體安裝容量如下:
#1~#3子系統采用京儀涿鹿JY-P156-235W-G30V型多晶硅太陽電池組件12720塊,容量計為2.9892MWp;
#3~#20子系統采用晶科JKM245P-60型多晶硅太陽電池組件69840塊,容量計為17.1108MWp。
表1 組件參數表
5主要設備選擇及安裝
1)光伏發電方陣
電池組件:電池組件為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組件行間距取為6.9m,取20塊組件為一個組串,以34°傾角固定安裝。
電池組件支架:固定式電池組件支架形式為縱向檁條-橫向鋼架式。
匯流箱:匯流箱進線為12路、16路,出線1回,進線裝有直流熔斷器,出線裝有直流斷路器。安裝方式采用掛式安裝方式,采用螺栓固定。
直流防雷配電柜:每臺500kW并網逆變器配置1臺直流防雷配電柜。
逆變器:光伏發電站逆變器選用京儀綠能JYNB-500KHE系列500kWp的產品,共40臺。
2)升壓配電方陣
35kV出線主要設備:本工程35kV出線1回,無功補償裝置及接地變壓器。接地變壓器安裝工程包括接地變壓器及其中性點設備的安裝。變壓器高壓側通過電纜與35kV開關柜連接。
35kV高壓開關柜主要設備及技術參數:35kV開關柜位于生產樓高壓室內,設備成單列布置。
3)電氣二次及通信部分
光伏發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主要由站控層設備、網絡層設備、間隔層設備組成。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主要完成對本電站所有被控對象安全監控及電站整體運行、管理的任務。
繼電保護設備的范圍:35kV線路保護、站用變保護、站用電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
光伏發電系統在各個逆變室設有數據采集柜,每面數據采集柜含1套通信服務器及1套數字式綜合測控裝置。各數據采集柜采集的逆變室內及室外箱變的負荷開關、接地開關、低壓斷路器等位置狀態,逆變器信號、變壓器及組件溫度等信號通過通信光纜接入變電站。變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后接入計算機監控系統,計算機監控系統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顯示。
環境監測儀可測量光伏發電站當地氣象條件,包括:風速、風向、輻照、環境溫度等環境參數。硬件配置包括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日照輻射表、測溫探頭、控制盒及支架等。
4)交流控制電源系統
交流控制電源系統設置1套UPS,為站控層設備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電能量計量系統等設備提供不間斷的交流電源。同時設置一面交流電源配電屏,電壓等級為AC220V,設一段電壓母線,為間隔層柜內輔助照明加熱等設備提供交流電源。電源進線分別取自0.4kV站用電源系統。
5)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變電站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采用“控制中心報警方式”,以集中控制器為中心采用編碼傳輸總線方式連接和控制系統內各探測、報警和滅火聯動等設備。消防控制中心設置在中控室內。
6)全站線纜敷設
全站線纜敷設工程包括35kV高壓電纜、0.4kV電纜、1kV電纜、控制電纜、計算機電纜、光纜、通信電纜、高低壓電纜頭制作、光纜熔接、電纜試驗、電纜管埋設、預埋件及支架安裝等。
7)設備基礎和電纜支架
包括所有設備屏柜基礎的安裝和預埋,屏柜基礎采用在混凝土中預埋插筋,將槽鋼和插筋焊接作為屏柜基礎,屏柜基礎必須平整、焊接點不出現虛焊。屏柜基礎滿足承載的要求。
包括所有電纜支架的安裝,支架基礎必須平整、焊接點不出現虛焊。支架滿足承載的要求。
8)設備接地及等電位接地
所有組件支架通過扁鋼與接地網連接,為節省鋼材用量,利用支架橫梁做部分接地網聯結。發電區、生產區接地網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Ω。等電位接地網由裸銅排、絕緣電纜等構成,對主要二次設備及通信設備構成一個統一的等電位接地網,通過一點與一次主接地網連接。逆變器室、中控室、太陽能電池方陣、箱式變電站等均與區域等接地體連接。
9)電纜防火
全站電纜溝、電纜穿墻、盤柜孔洞的封堵及穿越防火分隔的封堵和電纜防火涂料的施工等。
6設計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國家規范《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GB50797-2012及《光伏發電站施工規范》GB50794-2012已發行,是光伏發電站設計和施工的主要依據,設計及施工人員應嚴格遵守。
2)用于光伏發電站太陽能資源分析的現場觀測數據應連續觀測記錄,且不少于一年。
3)光伏組件串的設計。為使技術經濟最優,光伏發電站一般采用最大組件串數原則設計。但在組件串設計時應考慮逆變器的MPPT跟蹤范圍、逆變器直流輸入能承受的最大直流電壓、光伏組件的開路電壓/工作電壓的溫度系數等因數,現在主流的光伏發電站組件采用235~250Wp,500KW逆變器的MPPT工作范圍450~820V,組件串常用配置為20個1串。
4)組件基礎。優先采用成品鋼樁基礎,施工速度比條基快,施工精度特別是樁頂標高控制比條基方便。地質條件不允許時,采用條形基礎。
5)組件支架設計、加工和安裝。支架連接螺孔,均盡量采用橢圓孔,增加安裝時調整的余地。支架支腿底板的2個螺孔建議采用兩個方向的橢圓孔,增加調整的余地。C型鋼檁條的開口方向建議朝下方,有利于受風的剪切力,也有利于保護光伏電纜,此檁條是組件之間光伏電纜的通路,若朝上,可能積水。
7結語
光伏發電站設計和施工應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本文介紹格爾木某光伏發電站設計經驗,并總結了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以期對研究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設計和施工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狄丹.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J].華中電力,2008年5期
關鍵詞:光伏電站;運維技術;智能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25
1 智能運維技術的現狀
目前,光伏監測的共同方案是配置一套局部監測,功能相對較弱,只有實現對各電廠的單獨監控,不能使集團投資者及時和全面的了解投資和建設所有電廠信息。電站運行統計數據缺乏,統計數據往往以電子文檔形式提交管理者,不利于管理者直觀分析。傳統電站監控系統還無法及時、準確地發現電站故障信息,通常由運維人員從本地監控平臺上讀取、申報,人力成本投入高、故障響應速度慢,嚴重影響光伏系統發電收益。一些光伏電站建設地點偏遠、運維人員經驗不足、運維操作不規范,易引發安全事故[1]。
基于光伏運維云平臺的光伏電站運維管理系統――― iSolarCloud 將云存儲與大數據相結合,引入到電站的管理終端中,可實現 100 GW + 電站接入,便于對所有電站進行集中管控。iSolarCloud不僅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管理平臺,規范電力設備管理系統,使用平臺構建和發展規范化的操作和維修團隊,提高電廠的運行效率,降低發電成本(能源levelizedcost,LCOE),和促進電力設備資產管理的透明度,實時控制發電站的地位,對電廠運行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支持決策,電力光伏電站,證券化,提高光伏發電廠的資產價值[2]。
2 智能運維管理技術
從時間、空間、設備、多維監控、維護、管理、報警、分析、判斷、評價、一體化的電廠運行,光伏電站績效評價指標來達到分析的目的,可以實現[3]:
1)判斷光伏電站建設質量是否滿足標準,達到設計要求。
2)自動體檢,及時發現隱患,及時向業主對光伏發電廠的健康狀況進行報告,分析并確定故障的類型和位置。
3)由于地理環境、氣候特點的光伏電站,電站規模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來預測發電量,以確定最佳的阻塞程度和耐受性的除塵方法的發展,最好的經濟周期、成本等,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4)結合未來網絡信息共享,利用周邊光伏電站信息結合當地的氣象數值預報數據,通過數字信息、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局地瞬時功率預測,準確預測未來時間的發電量,使能量調度更精細化。
5)給運行人員、檢修人員、管理人員等提供全面、便捷、差異化的數據和服務。
6)為今后優化光伏電站設計建設、電站設備規劃、新設備接入、維護、更新、系統部件運行最佳匹配、故障早期預判提供依據支撐。
3 能運維技術的發展方向
1)數字化光伏電站。第一是對目前的光伏發電部分進行智能化、集中化改革,使常規逆變器不僅僅是一個發電部件,而是一個綜合電力變換、遠程控制、數據采集、在線分析、環境適應能力等為一體的智能控制器,成為電站的傳感末梢與區域集控中心;第二,基于現有的RS485低速傳輸通道的升級,整個電廠形成一個融合的語音和視頻通信,快速靈活的部署和維護的免費高速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鋪設站流量;最后,采集了電站的完整信息上傳到云存儲,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挖掘引擎,實現了電站的智能化管理和對電站性能的連續優化[4]。
2)讓電站更簡單。真正的逆變器直流母線箱冗余系統設施,沒有保險絲,風扇等易受傷害的部件,實現簡單和標準的電源輸送;電站的各個部分可以滿足砂、鹽霧、高溫、高濕度、高海拔等環境復雜,25年免費維修,對質量的要求,運行可靠,施工操作和維護更加容易,最大限度地保護客戶的投資。
3)全球自動化運維。除了最初的投資和關注的金額,隨著電廠存量的規模的增加,越來越廣泛的電廠分布,25年的電廠運行和維護生命周期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數字化光伏電站平臺能夠為智能光伏電站提供解決方案,提供面向全球的、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運維手段,提升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使全球化的運作和維護逐步實現,充分發揮手術效果的規模。全數字發電廠、發電廠,使更簡單的操作和維護自動化等創新理念,創造“智能光伏電站智能化、高效、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力控股和管理客戶價值[5]。
4 總結
國家政策,以促進國內光伏市場的快速增長,對規?;?,規?;?,智能化的方向,加劇了對光伏發電廠技術創新的需求。結合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案和多技術的融合,使未來的智能光伏發電廠日新月異,今天的法律是明天的現實。
參考文獻:
[1]許映童.以數字信息技術助力打造智能光伏電站[J].太陽能,2014(08):9-12.
[2]智能光伏電站解決方案技術白皮書[J].太陽能,2014(08):31-33.
[3]鐘建安.基于組串逆變器的智能大型光伏電站解決方案[J].電氣制造,2014(09):29-31.
關鍵詞:光伏電站;機電設備;安裝管理;影響因素;解決措施
近年來,光伏電站發展迅速,掀起了新能源利用的潮流。與其他形式的發電相比,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極大的優點,包括零污染、可持續、普遍性、靈活性、可靠性、BIPV等等。而硅是制造光伏電池基礎的材料,其含量在地殼中約為26%。因此,光伏發電的形式將會在未來成為主導地位。但是,光伏發電仍然有許多還沒有克服和解決的困難,例如,占地面積相對較大、發電的轉換效率極低、電池的板成本相當高以及并不完善的最大功率跟蹤技術。
1 光伏電站安裝管理影響因素
光伏電站是一種巨大且復雜的發電系統,其設備的組成很多,主要有光伏并網逆變器和光伏陣列兩大核心結構,還有直流匯流箱、交流配電柜、升壓變壓器等重要設備。
1.1 光伏陣列彼此間的遮蔭現象
根據光伏陣列的日影遮擋規律和分布特點,可以知道陣列的內部會呈現遮陰的現象,且無法避免。所以,要針對每個項目的地理位置進行非遮陰時間的控制,其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要確保冬至時,項目所在地會有6小時的無陰影時間;第二,根據項目所在地的冬季氣候的特點和其他季節日照的變化相對規律,來確定光伏陣列的東西和南北的距離。
1.2 光伏組件功率衰減
在對電站的發電量進行計算時,經常忽略伏組件功率衰減問題,通常使用理想狀態下組件衰減系數進行發電量的計算。對西北某地的光伏電站的實地測量數據分析發現,這一問題較為突出。這個項目使用的是便攜式和硅光輻照測試儀、便攜式I-V測試儀以及熱成像分析儀等儀器對其進行的測量和分析的。雖然實地條件和實驗室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產生一定的誤差,但是,根據實際的發電量依然能夠客觀體現組件的功率狀況。
所以,在對組件進行選型時,應該滿足兩方面的要求:第一,增加組件的穩定性;第二,考慮到成本的情況下,對組件衰減系數進行科學的修正。
1.3 逆變器和組件的匹配不合理
對這兩種設備的匹配問題,計算的方式很簡便,一般情況下,串聯數僅使用20塊,導致與之匹配的光伏逆變器設備會在低功率、低效率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的運行;而并聯的路數經常性的考慮成本的問題,最大程度的增加光伏陣列的容量,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氣候、季節資源良好時,使光伏組件的串開路電超過壓逆變器的工作電壓的上限,從而導致發電量的損失,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冬季的早晚時間;此外,并聯路數的過大,不僅會提高發電單元的占地面積,導致木桶效應的產生,還會使有的季節增加限負荷輸出情況的出現,最終導致發電體系內出現自棄光現象。所以,針對逆變器、組件的匹配設計問題,不僅要結合項目所在地的環境條件,還要認識到兩種設備自身的特點,進行多方面的審核,確保發電系統的效率和收益。
1.4 支撐系統的模型較為單一
支撐系統指的是光伏的支架以及支架的基礎?,F在,為了提高投資效果,該系統的設計很多使用的是單一模型的方式,在支架的結構上持續減少鋼的用量,支架的基礎也在縮短埋藏的樁徑;這種做法雖然減少了對工程項目的總投資,但是可能會因為項目地的地質和風速條件,而使其有一定的風險,例如,在西北戈壁上建造光伏電站時,該地的大風日較多,若使用傳統的壓塊連接或薄壁檁條等方式固定組件,可能會發生大風損壞機電設備的事故。所以,對支撐系統進行設計時,應該參考組件排布的情況,把光伏支架和技術視為一個整體,并對組件與支架的連接處的薄弱環節實行具體的審核,確保支撐系統設計合理、安全可靠,并降低對它的成本。
1.5 場平、線路布局存在缺陷
光伏發電站的占地面積較大,場地內的直埋線纜非常多,所以,在光伏電站的場平和對直埋線纜的規劃上有一定的困難,若不能很好的解決,將會導致工程量的劇增和后期運作維護上的麻煩。當電站選址的地形稍有起伏或者部分區域起伏較大時,如果仍舊采用傳統的平地上的設計方式,對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地方實施平場處理,使光伏支架的基礎結構處在同一水平面,雖然施工起來較方便,有利于提高某些項目的效率,但是,這種做法會增加土方量,對原來較為穩定的地面環境造成了破壞,從而會對發電站的后期運行產生揚塵污染,導致發電量的降低。
此外,光伏電站中的各個機電設備和升壓設備都是使用線纜直埋的方式進行連接的,自光伏組件到逆變器,從箱變再到開關站幾十里至幾百里的路程分別使用的直流式電纜和集電式線路,再使用土方開挖的方式,此部分的投資將占據總投資的6.5%。直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高壓機電線路都能做到很好的走向上的布局,但是,直流線纜不但數量上龐大,走線的情況也呈現多路徑的混亂狀態,在布置上原則還沒有實現規整、統一和共溝,導致地面指示樁和地下的電纜走向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這種沒有規律、而且不規范的布局情況,不僅提升了土方和電纜的工作量,還對后期的檢測和維修造成了麻煩。
2 解決措施
為了解決光伏發電站幾點設備安裝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我國的專家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現總結如下:
(1)鄒學毅等人利用光伏電池電壓功率的變化情況,提出了在光伏發電的MPPT控制中引入變結構參數模糊控制,來提升發電體系對環境變化的敏感能力,并且避免了最大功率點震蕩的狀況。
(2)汪義旺等人的研發出的基于變論域自適應模糊控制器的MPPT,成功解決了常規模糊控制器存在的精確度低、適應能力差的問題,有效提高了發電體系的穩定性。
(3)為了解決低光照時導納增量法跟蹤太陽能發電的最大功率的困難,白慧杰等人在導納增量法加入線性比例電流法的使用,然后利用Simulink仿真軟件建成了一種新型的導納增量法跟蹤光伏電池板最大功率的仿真模型。
(4)趙立永等人利用現有的控制方式,開發出了一類新的MPPT跟蹤方法,該方法增加了發電體系的跟蹤效率和進行并網時的穩定性能。
(5)對于上述介紹的MPPT方法的控制算法的缺點,陳進美等人提出了擾動觀察法、電導增量法分別與固定參數法結合,以及高斯法和擾動觀察法結合的一種復合算法,并系統介紹了該方法的合理性和優缺點。
(6)孫環陽等人提出的光伏發電雙軸跟蹤體系,是呈現環形軌道式的,其原理是通過SVPWM技術方法,實施速度環仿真,大大增加了對太陽能的利用率。
(7)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對無空穴傳輸材料進行了研究,并在鈣鈦礦型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上獲得了重大的成就,他們研發的該種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已經高達至10.47%,在國內外的現有報道中排名第一。
3 結束語
光伏發電站是一項龐大的集成系統工程,影響其發電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機電設備的安裝和管理是重要的一面。因此,在當前發展的好時期,為提高光伏電站的科學建設,電站的設計和管理人員應該針對機電設備的安裝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更有效的、科學的建議,促進該行業的快速、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特變電工;風光互補;光伏發電
一、項目概況
1 世界和我國風光互補發電現狀
風能與太陽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互補性, 風光互補發電是比單一的風力或太陽能發電更有效的方式。
國外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型并網發電場及單獨風力發電和單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控制,風光互補發電方面的研究比較少,但也有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在我國,風光互補發電主要是小型帶蓄電池的孤立用戶,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內蒙古等偏遠地區,采用獨立式發電。1998年和2000年,我國的長江源自然保護站分別安裝了600W/400Wp(Wp為光伏發電功率)和1000W/400Wp 2套獨立運行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用于解決保護站內的生活和工作用電。當前,我國風光互補發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光互補發電場體系結構的優化設計、底層設備的控制及系統仿真。
2 項目概況
本工程建設地點位于新疆吐魯番市境內,吐魯番大河沿火車站南側。
吐魯番小草湖風區風資源、太陽能資源都很豐富,從直觀和統計的角度看,小草湖白天風速相對較小,日照非常豐富;晚上風大光伏不發電。這就為在小草湖地區建設風光互補發電項目提供了基礎資源條件。其主要特點是:(1)彌補獨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不足,向電網提供更加穩定的電能;(2)充分利用空間,實現地面和高空的合理利用,發揮風、光資源的互補優勢,實現兩種資源最大程度的整合;(3)共用一套送變電設備,降低工程造價;(4)同用一套經營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將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技術加以綜合利用,從而構成一種互補的新型能源,將是本世紀能源結構中一個新的增長點。
本項目建設規模規劃總容量為(100MW+100MWp),一期建設容量為(49.5MW+50MWp)。項目分期進行,本期建設風光互補并網電站,包括49.5MW風力發電系統、50MWp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及相應的配套上網設施,風電場與光伏電站共建一座110kV升壓站,升壓站位于光伏電站西北部。
二、設計思路
首先介紹當前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概況,然后對吐魯番小草湖地區風能資源特性和太陽能資源特性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本工程風能和太陽能在時間出力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的結論,重點從分析小草湖區域的風電實際開況、現有電網送出能力及負荷消納能力的角度出發,并結合電網發展規劃,研究本工程的建設必要性和建設方案。然后對特變電工風光互補荒漠并網電場一期項目接入新疆主電網方案進行研究,對風、光發電單元對電網的影響及相關要求作簡要分析。工程占地遵守節約用地原則,施工運行交通方便,依據推薦的建設方案確定本期工程建設規模,并進行相關的電氣計算和分析,編制工程投資估算。
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實施,可為將來更大規模的風光互補并網技術打下基礎,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通過該電站的示范作用,記錄電站的運行數據,總結運行狀態,考察其技術和經濟的可行性,對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作出合理的預測,為決策部門提供合理的決策依據,討論切實可行的并網指導政策,推動我國風光互補并網乃至整個新能源開發的發展。
三、本工程要解決的問題
1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互補特性
風電和光電系統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風和光資源的不確定性導致發電與用電負荷的不平衡,傳統的風電和光電系統都須通過蓄電池儲能才能穩定供電。如傳統的小型戶用光伏發電系統都是利用了蓄電池組穩定光伏發電和風電的出力,因此風光發電系統互補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混合發電系統的穩定出力。
對于本工程,其特殊性在于光伏發電容量和風力發電容量都較大,不同于小型戶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如果采用類似小型風光互補系統的蓄電池穩定出力,將造成投資過高,增加發電成本,不利于產業的發展。同時本工程也不具備類似抽水蓄能的方式來穩定發電出力。
本工程風能和太陽能在季節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本地區春季風資源最豐富,也即風電春季出力最大,光伏發電則在夏季最大,春、夏、冬季基本上為新疆用電負荷高峰季節,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這種出力在季節上的特點可以互補單一電源在季節上的出力不均。
鑒于此,本工程的互補主要體現在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在白天和夜間二者出力波動的日\季節互補以及電量上的日\月\年互補。
2探索研究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在空間可否整合
風電場內兩排風機之間間距約690m,如果可以將光伏電廠布置于風電場內,可以節省用地面積,降低成本?,F對風機的陰影遮擋面積進行分析。
選用風機輪轂高80m,葉片直徑90m,擬建廠址緯度約為42度22分,分析陰影最長的冬至日(12月22日)早上9:00至下午15:00的陰影輪廓如圖8-6所示。風機陰影最長有663m,北側509m,東西側455m。
對整個風電場區域進行陰影分析,如圖8-7所示,四臺風機中間具有一個三角形區域,在上午9:00至下午15:00時間段內,不受風機陰影的影響,區域面積約為3.4萬m3,相鄰兩區域間距離約為700m。如果在此區域布置光伏電池板,則太過分散,一方面由于低壓線路過長,發電量損耗較大,另一方面很難設置保護圍欄集中管理和定期清洗。
因此,對于風光互補在空間上的互補性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期暫不考慮將光伏電站布置在風電場內部。
3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屬于不穩定出力電源
電網系統中需要其他如火電、水電作為其調峰電源,因此出現了電力系統調度與調峰的問題,此時需要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技術和完善預報制度,加強風電和光伏發電調度管理,改善電網電源結構等。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在吐魯番建設100MW級風光互補荒漠并網示范電站,掌握100MW級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高壓并網光伏電站的關鍵技術研究和設備研制,并利用本示范電站的實際運行數據的分析比較和綜合分析,提出適用于新疆荒漠地區使用的跟蹤型光伏電站建設形式。研究100MW級風光互補發電荒漠并網電站的優化設計及系統集成、大容量太陽光伏陣列自動跟蹤裝置的機械和控制設計技術、高效率低并網電流諧波的1MW光伏高壓并網控制逆變器設計技術等關鍵技術點;并制定大型荒漠光伏高壓并網電站的建設規程。為我國發展大規?;哪夥⒕W電站提供技術支撐和實踐經驗。
本工程項目目前尚在起步階段,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為更好地促進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發展, 使其成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清潔電源, 還需做以下進一步的工作:①進一步研究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體系結構, 尋找更好的蓄能方式和備用發電裝置, 合理配置互補發電場, 降低其建設費用;②研究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能量管理控制,實現互補發電場設備的動態優化組合, 降低系統運行成本,提高電場運行質量;③由于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強非線性,利用傳統的控制理論與方法進行控制是非常困難的,積極探索智能控制方法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中的應用將會對風光互補發電技術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與提升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碩,李曉樂,向睿,秦穎. 風光互補發電數據采集監測系統的設計[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1(07)
掐指算一算,現在國內的四大樞紐是北京南站、廣州站、武漢站,還有上海虹橋客運樞紐。在這四個客站中,最早實施設計修建的,就是北京南站。朱志鵬深深吐了口氣:“北京南站是這四個樞紐里第一個做的,所以什么東西都是未知的”,好像當時在老師指導下的緊張與壓力到現在還沒緩過來。
在北京南站的設計中,有太多第一次的創新了,比如第一次把地鐵正經八百地放在站房下面,實現了零乘這個概念;將北京南站的單層空間做到20多米,這個當時是難以想象的。朱志鵬總結了這么一句大白話:“沒吃過榴蓮也就不知道怎么去吃,當時的北京南站就好比一個榴蓮,我們抱著它,愣不知道怎么吃?!?/p>
回憶北京南站,再返回來看對虹橋站的工作,朱志鵬說:“它又是一種超越;它不再像之前的那些車站一樣注重造型之類的東西了,它追求的是功能性,成了一個樞紐的概念?!碑斎唬@個超越是鐵路客站自身的,也是朱志鵬自己的。
2002年,朱志鵬從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畢業分配到鐵三院工作。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的工作有天壤之別,調整的方法就是多干快干使勁干?!盁o論大小,多接觸項目,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總結,把學的知識和實際工作盡快結合起來。”
朱志鵬參與的第一個實施的項目是膠新線的諸城站房,那是他剛剛參加工作3個月的時候,第一次做方案就實施了?!爱敃r我的指導老師是現在我們建筑分院的總建筑師盧瑛,她幾乎是手把手地在教我,自己從方案到施工圖全部做完,確實對自己來說是個提升,特別是認識上的。”
在剛剛而立之年的朱志鵬的理解當中,虹橋站給他的印象是最深的,4年的時間在上?,F場設計,等于又上了一次大學。
他對記者說:“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可以用三個‘最’來形容,它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換乘最為便捷的交通樞紐之一,因為虹橋交通樞紐整合了高速鐵路、航空和高速磁懸浮三種城市對外交通方式,也就是說除了航運外,其他的城市對外交通方式基本齊全了。這三種主要交通方式的場站是緊湊型的布局,形成了一個建筑的綜合體,這樣一來它就成為了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對外聯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紐帶?!?/p>
朱志鵬為我們介紹,虹橋鐵路車站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是查間結構。第二是節能減排。節能減排又分三個部分,一是虹橋站最大的亮點,太陽能光伏發電,目前虹橋站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鋪板面積達到了4.5萬平方米。一年的發電量是6.8兆瓦,每年上網的電量按照25年這個周期來說大概有640萬度。什么概念呢?就是虹橋站這個光伏太陽能相當于一個縣級的火力發電站一年的電量,虹橋站的光伏發電項目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實施的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之一,是由三院作為工程總承包來完成的。第二個比較節能環保的地方是地源熱泵技術。三是光導照明。
今年第一季度,我部門按照公司關于安全工作的核心部署,圍繞節前節后安全工作重點,嚴格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同時,面對當前工程任務重,工期時間緊等局面,我部門通過有效管控,積極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安全生產任務。現將第一季度安全工作匯報如下:
一、在建工程安全管理:
1、今年第1季度,在推進十五里河、小倉房、陶沖項目的竣工驗收移交工作期間,我部門組織各參建單位在元旦和春節前后多次前往三個項目現場開展安全巡查,共發現安全隱患6項。我部門及時督促施工單位完成隱患整改,確保電站試運行期間的安全。
2、目前在建的維信諾、康寧和軌道光伏發電項目。由于工期緊,任務重,我部門在每周例會中,結合施工進度安排,對其中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如開展崗前教育培訓,開工前進行安全交底會;施工區域,建立施工張貼警示條幅7副,警示標識若干張貼在各工作點;監理人員和施工管理人員在基礎澆筑、設備吊裝期間做好旁站工作,為施工安全做好監督工作。同時,我部門加強對進場人員的管控,將安全生產從源頭扼制。如要求工人進場施工采用實名制,佩戴工作卡;進場施工作業前統一安排參加廠區組織的安全培訓會,考試合格后上崗作業;督促施工單位對參加高風險作業人員購買意外傷害險等等。為積極落實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工作,我部門每周組織監理和施工單位對項目現場進行安全檢查工作。在第1季度中,共發現安全隱患4處,整改完成4處,整改率100%。
3、在維信諾和康寧項目施工期間,廠區業主對施工期間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視,每周由我部門牽頭,各參建單位參加廠區業主組織召開的項目安防會,對過去一周的施工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和通報,積極促進了項目安全生產工作。
4、為保障春節期間維穩,同時落實集團下發的文件精神,我部立足實際,按照合同節點,重點對施工總分包支付情況進行了逐一排查,同時我部對項目各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結算支付情況等也進行了重點排查。通過排查,目前暫無欠薪企業和農民工拖欠支付情況,并已由各施工企業開具無欠薪承諾。
(1)綜合成本(初期投資及運行維護費用)較架設電網方案及柴油發電方案均低。
(2)系統安裝、操作、維護簡單,運行成本低。由于光伏灌溉系統運行過程無運動部件,無機械磨損,故障率低,維護費用低。
(3)系統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利用,無環境污染,無需支付能耗費用。
(4)系統采用智能化控制技術,具有完善的保護功能,可實現全自動控制,無需人工值守。
(5)系統采用IP65設計,可直接戶外安裝,無需建設專用機房。
(6)使用范圍廣,不受地域、外部環境的限制。
(7)系統采用變頻調速控制,實現水泵電機的軟啟動,避免水泵電機直接啟動的沖擊,可有效延長水泵及電機的壽命。
(8)可利用光照條件直接實現灌溉水量的自動調節,實現農田灌溉的用水平衡。
2光伏灌溉與柴油機灌溉系統費用情況比較
以1.1kW水泵供水系統為例,我們將光伏水泵供水系統與柴油水泵供水系統做了一個投資運行費用情況比較,(注:考慮到兩者灌溉系統投資及運行費用基本無變化,故僅包括供水系統,不包括灌溉系統)。1.1kW光伏供水系統較柴油供水系統初期投資高11000元,但每年運行費用可節約14490元;這樣投資光伏供水系統,當年即可節約3490元,第二年則可節約14490元。而且兩年后,柴油發電機組基本報費,需重新投資,采購柴油發電機組。所以光伏供水系統較柴油供水系統,經濟價值非常明顯。37.5kW光伏灌溉系統方案設計(1)光伏灌溉系統方案設計基本條件本項目方案采用從深井中取水,根據業主提供的項目實施地的水文條件,水井動水位為井下40m;另當地主要灌溉月份為5月、6月、7月、8月,所以我們僅取項目實施地5~8月份日照時間模型,來作為項目方案計算依據。(2)光伏灌溉系統方案計算已知條件:水井動水位為井下40m,輸水管等傳輸壓力損失為6m,灌溉季節為5~8月,灌溉額定需水量約18t/h最大需水量約20t/h,平均日需水量約100t/h;光照強度如光伏灌溉系統方案設計基本條件所述。
3水泵的選擇
H=ηh其中,H為光伏系統所需揚程;η為光伏系統揚程系數,取1.4;h為進水口所需壓力,取70m;故水泵揚程選擇H=70m;參考水泵選型手冊,選擇7.5kW深井水泵。水泵逆變器的選擇根據水泵,對水泵逆變器、光伏組件行匹配。水泵輸出功率為7.5kW,配套使用的光伏水泵逆變器輸出功率為7.5kW,選用EHE-P7K5H光伏揚水逆變器。EHE-P7K5H光伏水泵逆變器具有的特點有:具有先進的啟動技術、MPPT技術及高轉換效率設計,保證系統效率最大化;因采用高效設計技術,保證系統出水量最大化,同等配置情況下,出水量為目前業內最高;具有精確PID調節功能,可實現智能化揚水系統快速、準確、穩定的全自動智能調節,可完全無人值守;自帶無功補償功能,確保系統功率因數,降低能量傳輸線路損耗;完善的保護功能,包括打干、缺水、過載、欠壓、漏電等保護,確保系統安全可靠;可根據用戶需要,選配光伏/市電自動切換功能,實現光伏、市電的自由切換,增加光伏揚水系統的使用靈活性,對于供電不穩地區特別適用;包括各種遠程通信功能,可遠程查看、控制系統的運行狀態和運行模式;IP65防護等級的戶外系統,適應各種應用環境,低安裝成本;運行環境溫度范圍廣,最高可達70℃;完備的系統保護機制,延長系統的使用壽命;根據客戶不同需求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如防盜、GPS遠程通信、兼容市電輸入等需求。光伏組件功率配置經驗公式為:W=ηP其中,W為光伏組件功率;η為光伏組件修正系數,取1.4;P為逆變器額定功率。由式可計算出:光伏組件功率W=1.4×7.5kW=10.5kW綜合考慮逆變器的輸入電壓、電流,并考慮到系統配置的經濟性,本系統設計采用45塊230W電池板15串3并連接,電池板參數。陣列占地面積計算選用的45塊電池板擺放方式為2行23列的陣型排列,考慮到設計與制造的統一性,分別按8個陣列為一個子陣,共6個子陣,最后一個子陣空出3塊電池板的空間,安裝項目介紹牌。其安裝后的照片。經過工程計算得:電池板安裝傾斜角為50,電池板安裝面積占地約為75m2;另考慮到電站系統的安全性,系統周圍設置護欄,內部設人行檢修通道等,綜合計算,占地面積約160m2抽水量計算根據當地每月的日照和溫度的不同分別計算了5~8月份的抽水量和輸出功率情況,計算結果見表7。其中,5月份每天分時相關數據見表8。由以上所述可知,該7.5kW光伏灌溉系統5~8月份,在滿足揚程要求的情況下,每天抽水總量分別為:120t、117t、103t、99t,完全滿足既定要求。
4方案的實施
上述方案設計完成后,于2013年4月開始實施。由于4月我國東北地區尚未解凍,給施工帶來較大難度;同時項目地點缺水缺電,又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物資又較為匱乏。但項目人員克服種種困難,從設計到完成灌溉系統的調試,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期在4月底完成灌溉系統全部改造工作,并交付客戶使用,通過客戶初步驗收,有效保證了客戶春耕季節的灌溉供水。為用戶的節能、節水、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該項目實施中,我們發現由于實際水位較原始所提供數據有出入,實際水井靜水位為地下15m,動水位為地下2m,故水泵安裝地下28m。該項目設施的現場照片如圖3所示。四項目實施后效果項目實施完成后,我們抽取一天進行實際抽水量的測試(用灌滿一箱2.5t水箱所用時間計算)。從上述測試數據看出,平均抽水量約為30t/h(估算值),當天工作時間自早晨5:00至晚上18:00,工作約13h,故每天抽水量估算390t,遠大于設計指標。項目交付業主使用后,恰逢春播季節,該灌溉系統不僅滿足了業主自家田地的播種灌溉,尚有多余水以銷售形式輸送給周邊農戶灌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五經驗根據筆者項目設計經驗及在該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以下經驗以供今后在類似項目實施時借鑒:
(1)項目地處東北,施工期短,要趕在春耕期前完成項目改造,必須在凍土情況下施工,這給施工帶來很大難度,又增加了項目施工成本,故要實施類似項目,應做好規劃,在非凍土季施工,可極大地節約項目成本。
(2)此類項目實施地點均為缺水缺電地區,所以項目實施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技術方案與施工方案均要避免在現場用水、用電。
(3)組件支架的設計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如積雪及風力,系統應能充分滿足最大雪載荷及風載荷的要求。
(4)由于地處較為偏遠的農田中,系統設計要充分考慮防盜與安全,特別是光伏電池組件與水泵逆變器,當有陽光照射時,系統即可能帶電,由于非專業人士的認知水平問題,可能有導致誤觸電的危險,所以系統設計時,必須要充分考慮防觸電的安全設計,包括增加防護欄、采用防隨意插拔連接器的設計等。
(5)由于很多地區灌溉季節較短,如果僅僅將光伏系統用于灌溉,則在非灌溉季節,太陽能源卻被白白浪費,為充分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在條件的許可下可為用戶設計光伏綜合利用系統,即在灌溉季節,光伏系統用于農業灌溉,在非灌溉季節,可利用光伏系統實現人畜用水的提水;或采用蓄電池儲能,用于家庭生活供電等。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