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0 19:37: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專業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師,是傳播知識的人,是社會發展的“中介人”,是人類文明繼往開來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師德師風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學習計劃_教師師德師風學習計劃范文,希望對你有用!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學習計劃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精神,以聚焦“問題解決”為中心,我園堅持立足園本、聯系實際、注重實效,堅持思想政治素質與業務水平并重,積極探索有效的園本師資培訓模式,充分發揮園本培訓的功能和優勢,營造有利教師終生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二、培訓目標:
1.進一步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完善教師心理品質,培養師德高尚、心理健康、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
2.進一步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使之綜合能力和銳意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發展教師的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個性,更好地為幼兒的成長服務。
三、培訓要求:
1.培訓人員需準時參加培訓,如遇特殊情況,應及時做好請假工作。
五、培訓形式
2.持著虛心好學的態度,認真參與培訓,做好相關記錄。
3.參培過后,及時進行鞏固練習,幼兒園將組織定期考核,檢驗培訓成果。
六、培訓內容及要求
(一)師德培訓
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未成年人保_》等,加強教師法律素養及師德意識。集中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開展自學活動,繼續學習相關師德內容。學習后將學習所得以師德反思報告的形式進行分享。
(二)教師專業研習
組織各教師參加《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發展與指南》、新《幼兒園工作規程》研讀,并進行互動式研討,進一步分享交流教師標準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此外,擬定個人三年發展規劃,為個人專業發展制定計劃。
(三)班主任專題研習
開展班主任工作專題交流,各班班主任結合自己日常班級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分享交流。探討如何有效開展班主任工作,建立良好班級常規,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形成班級特色良好班風。
(四)教師技能大比拼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激勵教師崗位訓練,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提升我園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根據一學期教師崗位練兵情況,組織教師歌唱和美術比賽活動。
(五)信息素養提升
信息技術和電腦網絡已經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科課程整合必將發揮的潛力,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做到信息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融合到學科教學中,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至關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現代化進程中應培養教師信息素養讓教師必須有比較高的信息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我們將開展網絡研修、自學與集中討論的方式,通過信息素養的提升,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校園網及互聯網的基本使用,初步掌握最新的軟件技術,提高教師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
(六)讀書活動
開展“三幼書飄香”讀書交流活動。8月開展教師讀書沙龍活動,教師撰寫、分享、交流讀書心得,并于9月5日前推選優秀讀后感(紙質文稿)交教育局參加上級評選.
七、培訓措施及要求
1、加強園本培訓過程管理
加強對園本培訓的指導、監督和檢查,保證每位教師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培訓任務,達到“學有所獲”,“學有成效”,讓教師們在學習中感悟、反思中
前進,不斷增強園本教研的實效性。
2、集中培訓要求:
(1)嚴格遵守培訓時間,不得遲到早退。每日簽到,不得代簽。
(2)學習研討時保持會場安靜,不大聲喧嘩、接聽電話,不隨意走動、離場,做到認真發言、專心記錄;教師孩子要妥善安排,不進入會場。
(3)注意節水、節電,保持環境衛生。
(4)按時上交各類資料。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學習計劃范文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幼兒園的發展規劃,緊密結合教職工的思想和工作實際,認真學習黨的“十”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領悟宗旨,解放思想,更細理念,不斷提高政治素養,為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做出的貢獻。
二、學習內容:
1、深入學習黨的“十”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將
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采取讀報告原文,分章節學習,交流研討形式進行,使教職工深入理解“十”精神實質,并切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
2、認真學習國家各類教育法律、法規,提高廣大教職工的法治意
識,樹立“依法治園、依法執教”的思想,自覺維護教職工自身與幼兒的合法權益。
3、繼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注重師德內涵建設,拓展師德建設的
載體。
4、認真學習各級行政部門頒發的有關文件精神。
三、學習形式:
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專題研討、網上論壇等方式,提高政治學習效率和效果。
四、學習要求及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做到認真學,深領悟,學有所用,落到實處。
2、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增強學習的實效性。
把學習理論同指導實際工作相結合,做到學有所思,以理論指導實際工作。
3、幼兒園領導班子做到帶頭學習,聯系實際,積極引導,為提高學習實效盡職盡責,并督促教師積極、準時參加,并及時做好筆記。
4、全園教職工,必須堅持認真學習,積極發言,付諸行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
5、堅持不斷完善學習制度,加強學習規范性,做到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要嚴格執行學習考勤制度和請假制度。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的學習計劃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師德素質,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水平,本學期,制定自己的個人計劃如下:
1、深入學習學?!稁煹鹿ぷ饔媱潯?,明確目標,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2、學習并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小學教師十不準》、《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
3、讀好書,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認識。
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豐厚自己的積淀,使自己在業務上、思想上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能夠與時俱進、勇于創新,做創新型、科研型教師。
4、工作中,盡職盡責,忠于職守,不遲到,不早退,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認真完成學校交給我的各項工作。
5.尊重、愛護和信任學生,愛心育人,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不諷刺,不挖苦,不辱罵,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
6.團結協作,為人師表。
注意自己形象,衣著、舉止、行為都做到為人師表,與同事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有事與大家商量體現團結協作精神。注重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7.規范收費,嚴格執行有關教育法規。
不擅自收費。不搞有償家教,不向家長索要或暗示饋贈錢物。
8、認真做好家訪工作,積極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尊重家長,做到和氣、平等友善,形成和諧共進的教育網,達到教育的目的。
對班級中困難家庭、單親家庭、雙差生必訪。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關鍵詞:教師;專業成長;優質發展
教師是學校的強校之本,是推進學校特色優質發展的生力軍。踐行自覺高效的教研,引領教師一專多能地成長,是實現學校特色優質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學習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登高之梯
現代教育更強調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的,因此,教師也是一個終身學習者,由此,營造學習氛圍,形成自我更新意識。
(一)建立學習制度,養成學習習慣。學校建立高效、靈活的運行機制,一方面幫助教師制訂個性學習計劃,另一方面把教師的學習納入新型師德考核內容,從制度上有效推動教師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搭建信息平臺。通過開辟校園網信息專欄,將教師個人的學習心得、案例設計和教改信息及時傳遞給每位教師,建立學校信息共享體,教師在資源共享中得到發展。
(三)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一種新穎的教師專業成長的組織形式,可以使教師在團體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最終實現教師隊伍專業化。
(四)M行校本培訓學習。學校建立了新教師、骨干教師、名優教師三級培訓體系,經過這三級不同層次的培訓,促使教師從教學能力向科研型教師轉化。如依托我校“隴原名師工作室” 我們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邀請大學教授,研究機構專家、教學一線的名教師不定期來學校進行輔導。
二、實踐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載體
學校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矛盾,致力于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我們將課題研究定位在“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重點解決實際問題”,制定了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科研,開展課題研究的考評制度,形成了組組有課題,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局面,在三級課題網絡系統中,有省重點課題《學生生活經驗的分析運用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等6個,市級課題《課堂教學中無效教學行為的調查研究》等課題十多個,有校級課題18個。每學期都要對課題研究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如開研討會,進行成果交流與評比。就去年學校教師的論文及作品發表在省級刊雜志有108篇之多,我們自辦的《通渭一中校刊》和《通渭一中教研》已成為教師交流教改經驗的窗口。
三、反思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之器
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是教師獲得發展的重要歷程。因此,引導教師對日常教學的反思與研討,就成了我們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抓手。近年來,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悄然興起的這一教學實踐活動,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在教學中合理、有效進行的過程,并達到“在發展學生的同時實現教師自身提高”的目的。反思性教學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更多地重視教師思考能力的培養。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提出了以反思性教學為抓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促進學生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我們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是:利用學?,F有的電腦、網絡優勢,有條件地實行電子備課,為開展反思性教學提供時間上的保證和交流,學習的便利,通過沙龍、論壇、報告會等形式,建立開放的環境和支持性群體;引導教師堅持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調整,充實實踐內容,制訂教師專業發展三年總規劃和個體計劃,建立教師專業發展檔案。內容包括:教育信條,最滿意的一堂課;研究活動及成果,進修學習記錄,領導、同事、學生及家長的評價,主要工作成績等。要求不同類別的教師堅持每天或每周撰寫教育、教學案例,并以“教學病歷”為主每學期組織交流評比。
四、特色建設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良好契機
一是制定教師專業知識標準,加快教師專業知識標準化進程。近年來,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相繼出臺關于《關于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制定,對教師專業知識標準進行具體劃分。我國現在實行的《教師職業資格認證》制度,主要是針對新教師的入職審查,缺乏對職后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制定。因此,必須從制度層面制定相應的教師專業知識發展標準,為整體教師專業知識發展問題提供制度保證。
二是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為教師專業知識素養提升創造良好政策環境。資源不足是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因此,提升農村教師專業知識素養,從根本上說,還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政策和資源投入力度,提升農村教育整體水平。只有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育環境的優化,為廣大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繼續教學進一步創造良好條件,才能從根本上增強教師本人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教師主動提高自身知識能力水平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留得住人才、引得來人才,才能在新人和舊人之間形成良性競爭與循環,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知識水平。
三是進一步革新理念,積極為教師接受高層次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受教育程度和學歷結構看,接受更高層次的繼續教育,是提升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我國具有深厚的師范教育資源,師資力量和教學能力完全能夠滿足全省教師的培訓需要。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廣泛尋求與這些相關院校的合作,提高教師的受教育水平,開闊教師的學習視野,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這一教育模式在我國東北已經有所實踐,被稱作U-G-S 教師培養模式。東北師范大學已經與20 多個縣(市)的100 多所中小學校合作,廣泛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目前實施效果良好。
四是進一步創造條件,盡力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供優質資源。語文課程資源的形式是多樣的,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與城市教育資源相比,農村教育資源有些落后,特別是對偏遠的農村地區,可能因為學校教學資源儲備不足,如新課標中指定的課堂教學資源短缺,將會限制教師自我發展,因此學校應該力求在資源儲備上盡量滿足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的需要,并積極運用各種條件,盡快完善圖書館、資料室等硬件建設,保障教師學習的客觀資源,使教師學有所依。與此同時,還要為教師進一步創造有利于專業素養提升的軟環境。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工作負擔較重,從一些教師的日常工作時間安排看,農村小學教師事物繁瑣,工作量很大,特別是語文教師身兼語文、數學兩門學科,還要負責班主任管理工作,個別教師反映,有些學校明令規定語文教師必須當班主任,這些超負荷的工作無疑占用了教師更多的學習時間,因此,學校應該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減少教師的日常工作,從體力、時間上保障教師輕松、愉悅地學習。
五是深入開展內部教研活動,著力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學校內部教研活動是農村教師專業知識發展最方便、最具實效的途徑,其具有針對性、實踐性、靈活性、經濟性等特點。提高教學專業素養,需要農村小學立足本校主客觀實情、教師內心需求、教師專業知識水平等現實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內部教研活動,激發教師教學研究意識。還可以開展教學大賽、教師演講、優秀教學設計展示等多種活動展示教師的專業知識,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六是強化教師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在專業素養,提升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論是制度保障,還是學校的努力,都是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的外部動力,要真正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知識水平,關鍵是要從教師主體層面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首先要強化教師學習的主體意識,增強教師在知識的選擇、知識的運用等方面的選擇權與決定權,確保教師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的內部動力。其次要強化教師學習的自覺意識,通過教師評價方式改革等形式,使教師明確認識到在當前的語文教育環境下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必要性,強化教師學習的自覺意識和主動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是我國職業教育進入科學發展新時代的基本要求。2011年12月,教育部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工作會議,分析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即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科學發展的新階段;明確了工作方向和思路,即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必須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職業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位置,對高職教師素質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是教師個人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的要求。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是教師的專業成長。高職院校教師專業成長是以“產教研”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學生管理能力、科研創新能力、行業協作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對新任教師、中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和老教師的繼續教育提出了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
3.高職院校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是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迫切要求。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改變著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這些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高職教育“高端技能型”的培養目標要求高職院校為高職學生提供高端前沿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發展的特殊學習環境。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對高職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職教師面臨新的挑戰。
二、高職院校不同年齡階段教師素質和能力構成分析
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成長經歷了新任教師、中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和老教師的專業發展階段。各年齡階段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的不同,對不同年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結構提出不同層次的發展要求。
(一)新任教師的能力構成
高職院校新任教師,是指剛入職五年內的教師。這些剛入職的教師主要承擔“校內教育者”的工作角色,其主要任務是從事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和校內實踐課教學及相關工作。同時,青年教師還有個人專業發展的需要。相對應于“課堂教育者”的工作角色,新任教師必備的主要工作能力包括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課堂教學能力、校內實踐課教學能力、指導學生學習能力、教學反思能力和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等。1.基礎課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必備的教師職業能力之一,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的高低?;A課包括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基礎課課堂教學能力具體包括導課能力、課堂提問能力、教學反饋能力、結課能力、課堂學生管理能力等。2.校內實踐課教學能力是指,在校內實驗課堂上、校內生產車間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專業技能,發展專業能力的專業實踐課程教學能力。具體包括教師演示能力、示范能力、指導學生操作能力、評價學生操作和學生作品能力、組織學生相互評價的能力等。3.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具體包括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的能力、喚醒學習需要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指導學生自我監控和自我強化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反思的能力。4.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計劃、評價、反思、總結的能力,是教師總結個人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的重要能力。具體包括:制訂教學計劃的能力以及教學過程(包括一節課、一個單元和一個學期)完成后,分析、評價和調整教學計劃的能力;教學過程設計能力以及反思、評價、修改教學過程設計的能力;對其他老師教學的聽課、記錄和反饋評價能力;以及撰寫個人教學經驗總結報告的能力等。5.新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教師職業規劃是指對有關教師職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的設想和規劃。包括對教師職業的自我認同、對教師職業目標和預期成就的積極期待、對工作單位和崗位的設計,對成長階段步驟和環境條件的考慮等。
(二)骨干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的能力構成
骨干教師和中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學和改革的主力軍,是“產教研”結合的領頭兵,其主要工作任務是除了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外,還要參與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協調組織、學生行業服務指導以及高職教育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工作,中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的工作角色轉變為“改革者”“研究者”的角色,為此,骨干教師和中年教師特別需要發展以下幾種能力:1.課程資源開發能力。知識的更新、行業的發展、教學對象的特殊性等,要求教師具有更新課程內容,以及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首先,教師要了解和關注本專業理論發展的新知識、新方向,及時更新專業理論課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能夠聯系本專業的前延動態。同時,教師需要了解和關注社會、行業、企業對本專業的新要求,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反映社會和行業的最新需要。教師還要分析和了解教學對象的新變化、新特點,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方法和技術,滿足不同教學對象的不同要求。2.課堂教學改革能力。大多數中年教師沿襲“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不利于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不利于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不能滿足高職“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培養的需要。所以,中年教師需要適應“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銳意進取,具備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識和能力。3.行業服務和協調組織能力。校企合作,為行業和企業服務,是高職教育產教結合的特殊要求。骨干教師行業服務和協調組織能力包括:撰寫本專業領域校企合作計劃書的能力;在學生進入企業、車間學習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與企業培訓師的協作能力;能夠記錄和分析有利于促進學生實習實訓的反饋信息;評價學生的實習實訓成績的能力;了解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新動態和新進展;改進和完善校企合作計劃的能力。4.高職教育研究能力。這是高職教育的特殊的要求,即要求高職教師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高職教育研究和探索工作。職業教育研究能力包括教育資訊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教育資訊能力包括對教育信息的檢索、選擇、分析和綜合能力,校內外網絡協作能力等。教育研究能力包括科學探究精神、科研方向和研究課題的確定、科研方法的選擇、課題組成員的內部合作能力、合作單位的協調能力等。
(三)老教師的素質和能力要求
老教師指二十年工齡以上,積累了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經過多年的工作積累,老教師已經具備嫻熟的校內課堂教學技能和豐富的行業實踐指導經驗,擁有了指導青年教師發展的條件,成為青年教師成長的“親密伙伴”和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引路人”。同時,老教師還要注重自身的知識更新技術更新,活到老學到老,堅持終身學習。此外,預防職業倦怠等心理問題也要引起老教師的重視。相應地講,老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具體包括:1.指導青年教師發展的能力。在高職教學和管理過程中,老教師通過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指導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皞鳌?,即通過示范課等形式傳授課堂教學經驗、學生管理經驗、指導學生學習的經驗等?!皫汀保赐ㄟ^聽課、評課等形式幫助青年教師發現其教育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中優勢和不足,以激勵其充分發揮潛能,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水平?!皫А保赐ㄟ^微課教學的形式帶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發展,訓練青年教師掌握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為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條件保障。2.終身學習能力??焖侔l展的時代對老教師的工作勝任能力提出嚴峻挑戰,老教師特別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包括學習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關注學術前沿動態的能力、關注社會和行業企業發展需求的能力、適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的轉變的能力等等。3.預防職業倦怠的心理調節能力。老教師的職業倦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預防職業倦怠需要從中年教師著手。預防職業倦怠的心理調適能力包括:首先,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積極的情緒能夠擴展思維、激發積極的行動。其次,提升職業幸福感。教師可以通過積極語言自我激勵、自我指導,體驗教育工作的快樂,提升職業幸福感。最后,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問題的探討,都需要教師與他人合作探討、團結協作。
三、確立以能力發展為核心的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理念
教育理念決定著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需要首先確立以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先進教育理念,為教師素質和能力可持續發展提供思想保障。
1.能力本位理念。以能力提升為本位是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理念。該理念主張: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需要全面分析教師崗位職責和工作角色,以提供教師履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為前提,以教師能力發展為核心,以教師綜合素質和實踐實訓課教學能力的提升為重點,構建課程和內容合理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
2.終身教育理念。從高職教育對象的角度看,高職教育面對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傳授的是不斷更新的新知識、新觀念、新方法和新技術,適應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和行業對高職教育的特殊需要,所以,高職院校教師只有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成長,才能夠滿足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此,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必須以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構建分年齡、分層次的結構以及合理的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內容體系,以促進不同年齡階段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現今校本培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一種能較好適應我國當前實際情況的校本培訓模式——學習共同體的校本培訓模式。闡述了這種培訓模式的理念、特征、操作與制度保障。
受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教育也被視為終其一生所需的教育過程。本文根據當前教師職后專業發展,構建教師職后專業發展的一種模式——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教師職后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當前教師職后專業發展備受重視,但有許多不足之處。表現在:第一,形式單一的集中培訓。教師的培訓大都采用寒暑假集中培訓,每期培訓教師的數量達到幾百人,而且是不同科目的教師都在一起培訓。第二,教師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動力是拿證書。因為評定職稱需要各種培訓證書,參與職稱評定。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是消極和被動的。第三,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可持續性不強。對教師培訓沒有顧及到教師專業發展的連續性。教師的培訓時間上沒有連續性、內容上沒有相互銜接,缺乏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期規劃。第四,培訓內容空洞,培訓的實效性低下。培訓者主要是聘請來的大學教師或教師進修學校的教師,雖然他們的理論水平很高,但他們缺乏中小學教學的實踐經驗,培訓難于適應實際的課堂教學情境,暴露出理論的空洞和脫離教學實際。培訓的針對性不強。
二、教師職后專業發展的有效模式——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
針對我國教師職后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介紹一種有效的教師職后專業發展的模式——“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教研模式。
(一)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理念
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強調教師的學習和研究,而不是在外界要求下的被動學習。共同學習的校本模式,其基本理念有三點:(1)教師是學習者。學習共同體的模式引導教師把學習當成專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強調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自我引導,倡導教師要學會學習。(2)教師是學習文化的建設者。教師的學習不僅是為了工作,而且也是為了充實個人的精神生活。教師追求職業的內在尊嚴和教師在勞動過程中的價值。所以,共同學習能夠內化生成教師專業發展所必需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教師的專業素質。構建起新型的教師學習文化。(3)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互為日的和需要。教師的專業化使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學校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場所,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地。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是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同樣也是學校發展的重要條件。強調學校應當使教師獲得持續的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教師的學習將帶動學校成為學習型的組織。使學校成為開放性、創新性、教師發展學校。
(二)學習共同體校本模式的特征
在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的特征為:(1)合作式學習。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其具有的經過專門訓練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思想、感悟等,都是教師合作學習的資源。在當今快速更新的知識時代,重視合作意識的培養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應是當代教師應該具有的一種品質。作為當代的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學習。(2)自主式學習。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自控性。教師的自主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可以制定自己的自主發展目標。其自主學習的程序是:第一。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找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第二、確定自己一個時期或一個階段的目標。第三,制定并實施自己的學習計劃,完善并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第四,把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和經驗運用于教育教學的實踐。第五,總結評價。通過教師互評,交流,反思,來達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3)研究性學習。教師即研究者,不僅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地要求,也是教師專業成長成熟的重要途徑。共同學習體的校本模式組織教師進行研究性的學習,著力于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創新精神、研究能力、樂于探究的心理傾向。促進教師將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重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結構。
(三)學習共同體校本模式的實施過程
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的關鍵是在學校中建立起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是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阿吉瑞斯和舍恩在《組織學習:一種行動透視理論》中提出的。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核心是通過具有某種目標的團隊所有成員的共同學習,促使團隊成員和團隊組織共同進步和發展,從而實現既定的目標。學習共同體校本模式是通過組織學校內部成員的共同學習,促使教師個體自我發展。其實施的程序是:反思——計劃——行動——總結。第一,反思。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力。第二,計劃。就是通過自己的反思,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對自己的今后做一個規劃和設想。做計劃時,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盡量把問題考慮得全面而周到。第三。行動。行動是整個實施階段的關鍵,這要求學校建立良好的教師共同學習的學校氛圍。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倡導教師的學習應堅持研究性的學習,教師以學習帶動教學研究,以研究促進教學反思,并結合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學習、研究。同時開展與此問題相關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第四,總結。在總結階段。一方面要總結教師在共同學習時取得的成效和出現的問題,以促進學習共同體的不斷成熟和教師的集體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個體也要持續地進行自我反思,使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四)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的保障機制
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涉及到教師和學校管理者,要使它有序、高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的成長,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建立教師自我反思機制,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成長。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成熟的前提,反思型教師的形成是教師個人成長的關鍵。教師通過反思,可以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反思是教師挖掘自己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以使教師保持一種積極的探索的心態。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專業成熟極為重要。教育教學反思是一種生成性的反思,通過這種反思,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設計更為合理、有效??梢约皶r地發現、處理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能讓教育教學活動達到高質高效的目標。學校應該經常開展教師的反思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總結能力,使他們逐步成為反思型教師。
第二,形成相互協作的機制,構建生態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學習共同體的校本模式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和反思。也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就學習共同體的內涵而言,只有教師集體的共同參與,才能形成一種學習的氛圍,才能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應倡導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形成互相協作的機制,自由的學習氛圍,為教師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經驗分享提供平臺,創造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教師的專業發展不能完全依靠他自己,需要向他人學習和借鑒。教師專業發展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合作學習。教師之間的共同學習,可以使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從而快速達到其專業成熟。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內在要求
一、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教師合作對于教師專業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花費更多的時間對課改新型理念進行有效探討,分析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多種問題;各個學科教師也應當注意配合力度,將學生發展作為教學關注重點;教師還要著力對教師的合作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使其在互動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能否理解教育改革理念是決定教育改革是否能夠實行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將課程改革理念貫穿到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同時教師還應加大與其他教師之間探討、交流的頻率,在課程改革核心問題、教學目標中形成工程。一些情況下,課程改革理念或多或少都會與教師日常行為習慣產生一些矛盾,隨著矛盾的不斷增多,其不確定性也在不斷增加。甚至一些教師在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強烈的異常感,此時如若沒有外界因素及時給予知識,那么很容易導致改革流于形式。因此,在校園教學中營造一種教師合作學習的專業發展環境就顯得極其重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種新舊問題也在不斷顯現,因此教師更要在不斷合作學習中找尋最佳解決方案。雖然不同學科的不同教師教授學科各不相同,但是在整體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觀念等方面,各個學科之間都有著一定聯系。所以,為了更好地達成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即使不同學科的教師也要開展合作方式。除了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師生合作也是決定新課改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課改中明確提出:教師要將生活與教學進行有效聯系、培養學生探究、動手能力。這對于師生關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的單一講授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的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
二、課程改革需要教師的發展更具主動性、自主性
課程改革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個人能力、教學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更好的符合當前課程發展趨勢,教師必須要從各個方面更新、優化自身教學方式。不同的教師在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都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應抓準專業發展機遇,不能僅僅依靠定期培訓。由于新課改力度較大,所以教師本人教學模式、教學方式中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沖突,這對于教師而言,正是一個自身專業成長的重要機會。教師應當及時轉變自身教學方式,將新課改理念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中。總的來說,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即使建立自主發展意識,在實踐中思考、學習,進而更好的滿足新課改的實際要求。教師自主發展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可以在外界壓力環境下制定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計劃,明確自身學習內容,并且有一定達成目標的個人能力。但是,對于很多教師而言,自主發展并非易事。教師日常工作壓力本就繁重,再加上外界多種因素,使得教師失去了專業發展的自主性。此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對教師本人進行適當的外部干預。由于教師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但是由于日常工作繁多很少有時間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所以,為了更好的滿足新課改的實際需求,必須要在學校為教師創設適合教師自主發展的工作環境。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應當給予教師充分的個人選擇空間。每個教師都其自身特有的教學模式與思維習慣,所以自身的發展路徑也都各不相同,不管是自身教學還是個人發展都需要自主空間。教師專業發展雖然離不開行政的引導,但是如若行政力量過強,極易導致教師出現等級化、功利化行為,進而影響教師專業自主發展。其次,在對教師進行整體評價過程中,不能以某一固定指標為評判標準。在本次改革中對于教師的評價體系也進行了明確要求:教師在自身教學行為分析中,應當以自身評價為主,校長、學生評價為輔,從各個渠道獲取不同信息,進而有效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在傳統評價中過于看中學生個人成績,此種評價方式勢必會對教學質量造成直接影響。最后,真正切實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必須要依靠充分的自主發展時間。但是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學校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除了承擔基本的教學任務外,還承擔了其他多種形式的任務,為期增添了額外負擔,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師工作自主性。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應對就教師工作進行合理安排,進而為教師創造更多的自由選擇時間。
[關鍵詞]在職有效學習;教師專業成長;基本特征
專業成長這一主題貫穿教師整個職場生涯,而作為教師職場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職學習,自然也就載負著專業成長的重要使命。因此,能否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便成為衡量教師在職學習有效性的重要指標。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各種學習均可視為教師在職有效學習。探討教師在職有效學習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們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措施,以幫助教師提高在職學習的質量,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基于自主性的專業成長的動機
有機體的各種行為和活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不存在智力障礙與知識缺陷時,學習動機的有無與強度對學習的影響就變得至關重要了?!雹賹τ诮處煻?,專業成長動機就是在職學習的動機。在不同的專業成長動機支配下,教師在職學習的狀態與學習的成效大不相同。從教師專業成長動機的來源來說,有外在的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與行為改善的規范、要求和期望,即他律性的專業成長動機;也有內在的教師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實踐和追求,即自主性的專業成長動機。
他律性的專業成長動機與自主性的專業成長動機都會對教師在職學習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但相對而言,自主性的專業成長動機反映的是教師對職場生活的主觀需要和價值取向,表明教師具有較強的自我專業成長意識,能主動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對自己的專業成長負責。因此,它不但對教師在職學習具有發動性和持久性的作用,而且會促使教師成為促進自我專業成長的各種學習活動的主人,并采用自主性學習方式進行在職學習活動――在學習前能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中能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進行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表現出較強的自覺性和堅持性;在學習后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
如果將基于自主性專業成長的動機視為教師在職有效學習的首要特征,那么,我們不僅可以很好地理解“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是教師職場生涯應有的行走方式”之內在含義;而且可以更直觀地判定:如果教師在職學習的動機不是基于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或者說各級師訓機構所開展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未能與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有機地聯系起來,那么這一類型的教師在職學習活動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二、基于探究性的實際問題的解決
當前教師在職學習的方式主要有教師結合自身實踐而開展的教學研究,參加園內組織的各種教學研討,參加園外較為系統的在職短期進修活動等。毋庸置疑,這些學習活動對教師專業成長都會產生積極影響,但若從現實的角度來考量,則教師基于探究性的實際問題的解決,乃是一種經濟、有效而可行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導活動是教學工作,教師的在職學習只能有機地滲透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短期脫產學習固然是必要的,但絕不是主要途徑,因為它不僅會增加日常教學工作安排上的困難,而且脫離教師的教學情境,這對本身就具有“行動導向”和“情境依賴”特征的教師來說,其實際效果還有賴于教師個人的“轉化”能力。而基于探究性的實際問題解決的學習,是一種將教師教學的時間、學習的時間、研究的時間、創造的時間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有效學習,不但有利于教師“學以致用”,更有助于教師“研中增智”,即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增長教育智慧。我們不難發現,探究性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已有的專業知能、經驗,挑戰自己專業“最近發展區”,體現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志、能力等諸多因素的過程。問題的有效解決不僅需要理論的支持與經驗的參與,更需要認知的挑戰與意志的磨練。正因為如此,教師專業內在結構才會伴隨著教師對實踐問題的一次次探究,而發生“潤物細無聲”般的變化。將工作與學習結合起來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最為現實的途徑。朱小蔓曾說:“在今天這個學習型社會里,工作就是學習,應當把工作當作學習之源、學習之過程?!雹?/p>
基于探究性的實際問題解決的學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適宜性、持續性等特點。個體所處的職業生涯周期不同,其能力、經驗、知識等方面的職業素養也是不同的,這在客觀上決定了教師急需學習的內容也是因人而異的。而基于探究性的實際問題解決的學習,可以有效地解決教師在職學習內容的針對性問題。教師在職學習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其學習的側重點不同于職前教育階段。如果說職前教育階段所關注的是專業知識技能的積累,學習的內容主要是“書本上的知識”,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傾聽、理解教師的課堂講授”,那么,教師在職學習所關注的則是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及其創新,學習的內容就是“實踐中的問題”,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對問題的解決而作的探究性尋思”。因此,對教師在職學習而言,基于探究性的實際問題解決的學習,無疑是最適宜的。有研究表明,“專家是不斷把看似常規的行為‘問題化’,憑著大腦資源再投入用以解決拓展性的新問題?!雹鄱谔骄啃缘膶嶋H問題解決的學習,則有助于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形成“問題敏感性”,不斷地反思自己在專業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挑戰一些業已形成的“習慣做法”。
三、基子反思性的教育行為的跟進
在形式多樣的在職培訓中,包括參與式培訓、案例分析等,教師通常可以獲得許多先進的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育策略等。但教師若不能將這些付諸實踐,并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反思,則對教師專業成長所起的實際作用是極其有限的。我們知道,教師是典型的“反思性實踐者”,教師在培訓中所獲得的“所倡導的理論”,并不能直接對教師的教育行為產生影響。真正支配教師教育行為的是教師“所運用的理論”,即教師實踐性知識。何謂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目前研究者普遍認為教師實踐性知識是一種教師行動的理論、服務于實踐的理論,是教育實踐智慧或“教育機智”;教師實踐性知識具有個體性、情境性、緘默性、整合性、保守性等特點,它既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過濾器,又是決定教師行為的核心因素。④教師在培訓中所獲得的“所倡導的理論”如果與教師已有的實踐性知識不符或相悖,那么教師就會將之擱置起來,等待將來實踐的檢驗和確認。也就是說,“所倡導的理論”只有轉化為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才能對教師的教育行為產生影響。而這一轉化的重要途徑就是教師的教育實踐與反思,即教師在理論性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教育行為的跟進、反思與調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整,以主動地建構起自己的實踐性知識。
基于反思性的教育行為的跟進是教師在職有效學習的基本特征,即教師在進行理論性學習的同時,應積極地作反思性的教育行為的跟進。首先,反思性的教育實踐不僅可以為教師理解、檢驗、內化“外在知識”提供有效的途徑,而且因為有了教育行為的跟進,就有了相應的教育經驗的產生,這就為教師的教育反思提供了基礎,即“對行動反思”和“在行動中反思”。而反思是教師將教育經驗上升為教育智慧,獲得專業成長的強有力的武器。波斯納曾于1989年提出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⑤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教師專業成長的基點是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在于實踐性知識的不斷豐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而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難以形式化或通過他人的直接講授而獲得的,它只能在教師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尤其是與教育有關的實踐中形成、發展和完善。缺乏“實踐――反思”這一特征的教師在職學習,其學習的有效性必然要大打折扣。
四、基于合作性的專業社群的建構
“自我反思、同儕互助、專家引領”,這一時興的校本教研活動模式清楚地告訴我們: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方式,除了“自我反思”外,還有社會互動學習方式,即獲得同層級教師的橫向支持和高一層次的專家的縱向引領。學習就其本質來說是社會的、合作的,古人也曾精辟地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痹谛畔r代,一個人如果不能獲得與他人交流、討論的機會,而僅靠個人摸索,則其學習的效果是極其有限的。由于教師的教學實踐問題具有相似性,且個體專業知識技能存在有限性,因此,我們更應在教師群體中倡導合作性學習方式。
合作性是教師在職有效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教師群體中開展合作性學習有四個方面的價值:一是有利于教師個體在學習活動中及時獲取他人的援助與引領,使自己的學習活動不斷地朝著縱深的方向發展,而不至于因孤立無援而陷入困境,甚至走彎路;二是有利于年輕教師現場觀摩同處于合作性學習小組中的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并得到優秀教師的指導;三是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對一些實踐中的共性問題進行攻堅;四是有利于建構教師專業成長共同體,進而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圍,為教師專業成長營造一種強有力的支持性環境。
要真正使合作性學習有效而持久地開展下去,就必須有目的地建構教師專業社群,使教師的合作性學習在專業社群的基礎上層開?!皩W習型組織”理論認為,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體而不是個人。在教師專業成長視野里,這個“團體”便是“教師專業社群”。所謂的“教師專業社群”,指的是教師在日常專業成長活動中,通過社會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共享的價值觀念、教育知識、專業行為規范和習慣做法的群體組織。而教師專業社群的建構需要管理者的正確引導與支持,更有賴于教師之間長期而深入的互動。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8
[2]朱小蔓,等.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96
[3]顧泠沅,王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教學研修.上海教育科研,2004,2
[4]劉麗.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學前教育研究,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