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6 15:15: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浪費現象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資源是現代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也是實現教育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基礎性條件之一。當人們出于對國家和社會長遠發展的憂慮而大力呼吁加大教育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經費的時候,對已有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卻關注不多。學校,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實施基地,其教育資源的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校辦學效益的發揮,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且極大地限制了整個教育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學校物質資源浪費現象調查
學校物質資源,主要是指學校內部各組織機構在完成教育活動或教育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轉化部分財力而積累起來的具體實物。包括學校所擁有的不動資產,用于教學和科研的固定資產,以及維持日常工作生活的固定設備。筆者根據相關數據和采訪調查,對學校物質資源的浪費現象進行了統計。如下表所示:
近年來,由于農村地區學校撤點并校的實施,大量的校舍資源和辦公資源出現嚴重浪費現象,許多學校的課桌堆砌成山,成為“垃圾”,許多教室閑置,成為了“危房”。而同時,在城市地區,一些學校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擴建新校區的過程中,出現了盲目跟風,貪大求高的現象,然而,學校開發能力不足,新的校舍變成沉重的包袱,導致資源浪費。
汶川地震后,災區孩子的上學問題成為全社會最關注的焦點。目前,四川學校重建完成率已超過85%,但個別學校耗資上億重建,也引發不少公眾對學校重建可能存在不合實際的奢華浪費問題的擔憂和質疑。災區有些學校的圖書館、電腦室、游泳池等設備堪比一些高校的設施,但是學校的利用率低,后期維護成本卻加大,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也給學校增加了負擔。
目前,我國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置了大量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并運用于學校教育教學,但從實際效果看,除了部分教師在有意識地運用這些技術,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外,大部分教師對現代技術工具的應用還視若旁物,即便不得已而采用,也收效甚微。學校幾十萬元甚至是幾百萬元花下去了,教育信息化似乎還很遙遠,教師仍舊在用傳統手段進行教學,學校仍舊在用傳統手段進行教學管理。
據調查顯示,當前,不少學校的圖書館建設得華而不實,對師生和學生閱覽的限制條件過多,閱覽室開放時間過短,師生借閱量少,借閱率低,翻新率也低,閱覽室成了名副其實的“藏書室”。一些學校的圖書館由于沒有統一的計劃,重復購書的現象比較多,造成本來就有限的圖書經費買不了幾種圖書,極大地影響了教學和科研對文獻資料的需求。
一些學校的圖書館修建得大氣,但對于學生閱讀情況卻顯得極為“小氣”。專家調查顯示,中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47.9%是通過個人購買,22.2%是同學和朋友間相互借閱,而到學校圖書館借閱的僅占14.9%;8成學生在家里閱讀,僅有6%的學生去圖書館閱讀;人均藏書量小學生最多,高中生最少,呈現出學段升高藏書量減少的趨勢。目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較重,課余時間幾乎全被作業、考試、輔導班占據,家長也恨不得學生全身心“鉆”到課本中,認為看“閑書”是不務正業。這就導致學校圖書館利用率極低,而且一些學校圖書陳舊,許多圖書都是學生不愿意讀的,即使有大量藏書,很少向學生開放,只是讓書之高閣,給上級檢查的領導做樣子,根本無法發揮學生閱讀“主陣地”的作用。
在調查中,學校辦公經費流失最為嚴重,可以說是無時不在。不少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不計較辦公經費的得失,大手大腳,無所顧忌,根本不講究勤儉節約。諸如旅差費超范圍、超標準支付;有些單位辦公用品采購混亂,辦公用品隨便領,辦公電話隨便打;教學樓、實驗樓、行政辦公樓及其他公共場所內燈長明、水長流,人們往往熟視無睹,這些司空見慣的浪費,致使僅水電費一項,就成為許多學校一項很大的開支和一筆很大的負擔。一些學生對浪費現象視而不見,沒有養生勤儉節約的習慣,飯菜、水電、學習用品不想用就扔掉,浪費成為了“習慣”。
作為學校,要將開源節流、提高效益的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的教學科研、校園行政與后勤服務等各個領域。同時,大力加強學生節儉美德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應加強對學生開發利用資源的意識的引導,以此為契機,養成開源節流的習慣,形成人人關心效益的風尚。
學校人力資源浪費現象調查
學校人力資源,主要是指其從業人員和求學人員,包括學校擁有的一定數量、一定質量的教學人員、科研人員、教學輔助人員、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在校學生。人力資源是一筆最大的寶貴財富。支撐學校的中流砥柱應該是教師,是戰斗在教學第一線的默默無聞的辛勤園丁。教育的興衰在教師,學校的成敗也在教師。因此教師隊伍的建設,師資水平的提高,是關系到學校穩步健康發展的重心。然而,縱觀學校人力資源的浪費卻不容樂觀。
由于種種原因,前幾年,教師跳槽從政成為趨勢,十分盛行。據有些地區調查統計,有30%以上的師范畢業生后來從政或從商,教師流失相當嚴重。中小學教師中,外語、計算機、美術、音樂等學科的教師無序流動者最多,而且大都流向外企、酒店、旅游等行業。此外西北貧困地區教師流向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流量大,且數量呈每年上升趨勢。
在有些人看來,當教師只不過是一個過渡和跳板,從政當官經商發財才是他們的終極目的。國家培養了師范生本是要求他們獻身教育事業的,但是他們卻南轅北轍,使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無用武之地”,白白荒廢。
調查顯示,教育的行政化使一線教師人才流失嚴重,許多骨干教師往往很快離開教學第一線,提拔擔任教干,一旦擔任了教干就離開了課堂,雖也在育人但不從教;就可以指手劃拳、發號施令,去領導甚至訓斥在一線拼命勞作的老師們,這已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分工的不斷細化,學校的教干在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官員”令人眼花繚亂,尤其農村學校,一處很小的聯小也要配置上三五個教干,甚至出現兩個主任領導一兩個老師的可笑現象。就這樣,一面是一線教師缺編,一面又在不斷流失,朱永新教授曾經痛心地說,文理分科,教育行政化,厭惡讀書是中國人才不能尖端化的主要癥結。
一些學校機構臃腫,專任教師編制緊缺,非教學人員隊伍過于龐大,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的比例失調。學校機構多、官員多,冗員多,互相扯皮的事也多,一些管理人員不稱職,不負責,工作缺乏熱情,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這無形中就增加了教育的行政成本。時,由于專任教師人數不足,他們個人的工作量就會偏大,而且,專任教師的工作,既有腦力勞動的成分,又有體力上的辛苦。還有些學校,過分加重優秀教師的負擔,致使這部分教師身心超負荷,甚至積勞成疾,造成教師資源的損失。
一般地講,學生在每一學年結束后,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勝任下一級的學習,便會留下來重讀一年。在某一年級重讀被視為一種浪費,因為重讀人為地延長了學制,超長占用師資、校舍和教育設施;重讀本身就意味著原有的教師勞動和學生所付出的努力的浪費;再者,重讀生的存在,使得這個班級的招生能力有所下降,這就使其他孩子無法進入這個班級讀書,或使該班超編,教育經費會因此而提高。輟學現象在高中尤為明顯,尤其是農村地區,輟學也是一種浪費。因為輟學的學生沒有達到某個或某些課程的目標,這就意味著學業的荒廢,使得花費在該生身上的教育培養經費和教師勞動沒有收到應有的效益。
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就業大軍也匯成“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的狂潮,較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成了名副其實的“待業青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人才市場形成了“碩博多多善,本科等等再看,大??炊疾豢?,中??窟呎尽钡幕尉置?,這也成為當下人才浪費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
關于低碳環保調查報告篇【一】
以前的龍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現在卻污水滿河而且河里都是垃圾。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和付某去河邊進行了調查報告。
調查
我們到了河邊,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發現有兩個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魚蟲的不明生物。我們又觀察了周圍的環境,植物生長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魚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這條河常年清澈見底,魚死的也很少,又沒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況,應該不會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實際上卻糟得很!
2.我從調查中發現,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車輛來往。小河附近有許多做買賣的,這條河離著這他們非常近。
結論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隨便往河里扔垃圾、吐痰、抖煙抹。小河里的水被弄臟,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廠因用過的污水沒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條管道,通到河里。因廢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于河里有污水,有的魚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還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紅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魚身上發出的臭氣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邊玩的時候,想尿尿了,就隨地大小便,尿到河里。河水因尿液變得非常臭。
種種跡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并且與污水排放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人們吃了被毒死的魚,后果可想而知。
關于低碳環保調查報告篇【二】
一、調查概況
1. 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學院在校學生對低碳的了解情況,對學校各種浪費電能、水以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以及他們生活中的做法;調查食堂里浪費糧食的狀況,同學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此的看法等。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為以后開展低碳活動,培養大學生低碳意識做理論上的依據。
2. 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只針對xx學院的學生,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向學生調查。問卷調查有兩個內容(共20道題),一是你眼中的低碳二是生活中你的做法和看法及建議。
二、正文:
1.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xx學院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狀況,對學校浪費水電、糧食等的看法,以及他們生活中的做法。此次調查為以后開展低碳活動做數據準備。
2.調查方法
調查一發放問卷為主,配合一詢問學生,走訪觀察各食堂的糧食浪費情況以及教室、自習室、宿舍的用電用水狀況。
3.調查對象
此次問卷調查對象主要是對xx學院各院系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涵蓋了二、三、四三個年級。
三、調查報告
(一).調查問卷反饋
此次調查共發放150份調查問卷,回收15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96.7%。無效問卷原因為沒有按要求填寫或沒有填寫完整。問卷內容包括同學們對低碳的了解情況以及同學們生活中的做法和看法兩個部分。
1.同學們眼中的低碳:
回收的調查問卷顯示,73.1%的同學聽說過低碳這個詞,但不了解低碳的具體內容,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5.52%的人對低碳的相關知識從未了解過,另外還有21.38%的同學對低碳非常了解。其中絕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電視、新聞媒體了解到低碳環保的,認為低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占74.48%,但也有極少同學認為低碳是政府的事情,與我們沒有關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低碳知識在校園中還需進一步普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時刻關注國內外大事,提高低碳意識,倡導低碳,呵護地球。
2.同學們生活中的看法和做法:
(1)關于水電方面。61.38%的同學認為我們學校的電力資源浪費比較嚴重,17.24%的人甚至認為浪費現象非常嚴重。在我們對自習室、教室及宿舍的走訪觀察中發現普遍存在著空教室、自習室開燈、開電扇、空調及多媒體設施等現象;用水方面則表現為過度用水與一次性用水等,特別是不交水電費的宿舍樓此種現象最嚴重。大力提倡節電節水,迫在眉睫。
(2)對食堂的調查。食堂糧食浪費現象以及被同學視為正常事情,62.07%的同學認為此情況有些嚴重,但也難免,一小部分人已經養成了浪費糧食的習慣,總是會剩下一些飯菜。64.14%的同學會因情況不同偶然浪費,只有26.9%的同學總不浪費。還有近10%的同學認為浪費糧食沒什么關系,全國各地都這樣,作為大學生,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在思想和行為上逐步提高,減少糧食的浪費,珍惜每一粒糧食。此外,對于大多食堂所提供的一次性餐具,67%的同學認為有必要時才會使用,主要是趕去上課時或帶飯回宿舍吃時,而從不用的同學只有10%左右,其余的同學則因方便而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對于食堂浪費現象不容樂觀也不容忽視。
(3)環保方面。據調查,每年全球要消耗超過5000億個塑料袋,其中有不到3%可回收,其污染非常嚴重。我們的調查顯示,有近64%的同學買完東西的塑料袋會選擇性的收集起來備用,27.6%的同學會收集起來多次利用,這兩種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不但可以環保而且也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但也有近10%的同學在購物后會將塑料袋馬上扔掉,下次用時再買;在紙張的使用方面,有一半的同學在平常學習或打印東西時會雙面使用紙張,作為學生,這是我們實現低碳環保的一種有效途徑,然而還有近10%的人從未對紙張進行過充分利用;此外,對于派發到手中的傳單,38%的同學選擇把它們收集起來當廢品賣,30%的人會收集起來當作草稿紙等使用,其余的人則將傳單隨手扔掉,這樣做不但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對此,我們建議某些廣告信息可以多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進行傳播,減少傳單的發放,同時,同學們也應學會妥善處理發到手中的傳單,最好將其進行二次利用,而不要隨手丟棄。而對于其他類的垃圾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分類投入垃圾箱,只有少數人不會那樣去做。
蘋果疲勞癥:是指由于iPhone疲勞癥出現,用戶渴望差異化,從而轉向其他品牌的現象。
流時代:從字面解釋,就是追逐潮流的時代,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來不及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和補充新知識,只能跟著變化走,以至于力不從心,最終被淘汰下來。流時代概念由美國Fast Company雜志提出。
基本體:2013年1月走紅的網絡文體之一。源于上海鐵路局新長車務段段長吳向東接受采訪時表示“說實話,以前通過內部關系搞票的情況很多,現在基本上不可能了,都要在網上一起搶票”,對此有網友表示“基本”這個詞用得好啊,基本搞不到,搞到的都不是基本的。
光盤行動:指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2013年1月16首先由騰訊微博認證用戶徐俠客(《國土資源報》副社長)在騰訊微博發起“光盤行動”,倡導網友珍惜糧食,加入行動。微博一經得到蔡奇、王郁松等名人和人民日報、國土資源報等媒體的支持,1月22日《新聞聯播》報道該活動,號召大家節約糧食、從我做起?!肮獗P行動”提出的背景是中國日益嚴重的“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活動的主題是: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
呆坐貓:在日常生活中,都市白領大部分都是坐多運動少,像貓一樣呆坐,故稱之。根據2013年1月《都市白領生存免疫力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六成的受訪白領每天坐著不動超過6小時,白領群體平均每天呆坐時間為7.2小時。另外,該《調查報告》還顯示,高學歷白領每天的呆坐時間較長,為7.6小時,??茖W歷白領每天呆坐的時間為7.1小時。呆坐貓似的白領群體整體免疫力和健康狀況出現多方面隱憂。
資訊癖:又稱為“信息焦慮綜合征”,如果沒有收到郵件、短信等信息,會感到坐立不安,這種現象被稱為“資訊癖”。研究發現,頻繁發短信、寫電子郵件或處理文本信息會使原本聰明的人變笨。
不沾鍋族:主要指的是這一類人群,他們早上在街頭小吃攤,午飯在單位食堂吃,晚上在父母家蹭一頓兒。經調查得知,70%的年輕小夫妻承認自己是“不沾鍋”一族,他們中只有30%每月向父母交生活費,標準從500元到2000元不等。
SKI族:此概念起源于歐美,又被稱為“不留遺產族”,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加入了“SKI”行列,這里的“SKI”跟滑雪沒什么關系,而是Spending the Kids Inheritance(不給孩子留遺產)的縮寫形式。這些決定不將遺產留給兒女的老人大多身體健康、思想活躍,樂于充分享受生活,也愿意把退休金花在房產、汽車以及旅游上。
狀元中缺少頂尖人才 “從我們調查的結果看,高考狀元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學者、中層以上的企業管理者。”蔡教授說。
蔡言厚坦言,他們課題組在進行大學評價排行時發現,社會公認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富豪企業家校友榜上的頂尖人才,幾乎無一是當年的“高考狀元”,而這些人高中時的學習成績多在第十名左右。
“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低于社會預期,這同樣出乎我們課題組成員的預料。”
蔡言厚介紹,從高考狀元工作的領域來看,選擇在學界工作的狀元最多,約占總數的兩成,可以說學術研究是高考狀元的職業最愛。其次選擇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約有四成多的狀元選擇國內攻讀研究生、海外留學或移居海外。
報告其他結論同樣引起關注:高考狀元“陰盛陽衰”趨勢日益明顯,理科狀元陣地男性尚能堅守,文科狀元陣地已是女性天下;北大清華是高考狀元就讀“首選”;文理科狀元首選專業多集中于經濟管理、信息、國際關系、法律、生命科學、計算機等熱門專業,而事關國計民生的傳統基礎專業,光顧的狀元寥寥無幾。
什么阻礙高考狀元成才 在蔡言厚的資料夾中有一份略顯泛黃的報紙。這張他搜集于1980年的報紙刊登了美國一項關于超常人創新能力的研究:1921年到1923年間,美國斯坦福大學一位名為I?M?特爾門的心理學教授選擇1528名智商130以上的中小學生,對他們的成長經歷進行長達50年的追蹤,由于歷時久遠,該研究最后由他的學生完成。
結果表明,早年智力水平并不能正確反映今后的工作成就,有成就的人往往并非家長和教師認為的非常聰明的人。
除去智力因素,蔡言厚認為:“阻礙中國高考狀元成才的重要障礙就是對名牌大學、熱門專業的盲目崇拜?!焙芏喔呖紶钤谶x大學時多看牌子,很少關注大學的發展環境。挑專業時,他們往往被“適應市場的需要”和“天價獎學金”所吸引,忽視自身的興趣與特長,更多的是隨大流奔熱門,很少立志長遠,結果很多高考狀元不得不中途轉換專業,不僅浪費了自身的寶貴精力,同時也浪費了教育資源。而畢業后進入其他專業領域,減緩了他們脫穎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產出率。
“調查顯示,大多數高考狀元青睞經濟管理專業,但這個專業光學是不行的,還需要一定的實際經驗。目前的應試教育模式,更多引導學生去背東西,關注書本上的東西,而非鼓勵創新,很少強調人際交往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恰恰是職場中所必需的?!?/p>
“1999年擴招起至今,隨著高考狀元‘曝光過度’,種種怪現象相伴而生?!辈萄院裰v述,對考生及家長而言,爭當高考狀元已是普遍心態,對大學及中學而言,能否招收到或培養出高考狀元成為衡量辦學質量的重要標志,對商家而言,能否有效利用高考狀元,已成為提升影響力的市場營銷策略,“狀元經濟”的催生毫不意外……
“高考狀元的誕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考生的天賦、情商、志向和勤奮,家庭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和教育方式,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水平,教學方法和考場發揮的完美結合,因此,我認為高考狀元這個概念本身沒有特別的意義?!辈萄院駨娬{。
不以一時成敗論人生 據蔡言厚觀察,許多家長試圖將高考狀元、神童們的成長經歷復制在自己孩子身上。20世紀70年代末,全中國媒體都聚焦在天才少年寧鉑身上,蔡言厚的一位朋友便以此為模板培養自己的兒子,一度剝奪了兒子所有的交友、玩耍時間,甚至在長達十幾年里不讓他看一眼電視。結果,盡管孩子學業成績優異,但性格內向,與人交往存在障礙?!耙粋€孩子能否最終成才,關鍵看他(她)的興趣愛好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是否有足夠空間發揮自己的潛能。”而興趣、敬業、持之以恒正是該報告中提及的眾多杰出人才的共同特征。
20世紀90年代,浙江杭州一名小學老師依照教學經驗發現“第十名現象”。他經過10年調查,發現第十名左右的學生有著難以預想的潛能和創造力。這給了蔡言厚極大的理論支持。
“永遠不要去爭第一!”蔡言厚反復向身邊的人強調,當遇到親戚或朋友對成績不好的孩子進行說教時,蔡言厚會不失時機地搬出這套理論。
一、形式突破
形式往往是考生們最容易忽視的。講得通俗一些,形式問題便是面子問題,這是考生給閱卷老師的見面禮物,留一個好的印象才能讓老師做出準確的判定。
就形式而言,考生有以下幾種常見問題:1.沒有條理,一“逗”到底;2.字跡潦草,卷面不整;3.字數偏少,字跡偏淡;4.錯別字多,越框錯位;5.不扣主題,長篇大論。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最主要原因并非知識不足,而是出于對形式不夠重視,缺少系統規范訓練。因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在平常的訓練或是考試中,必須講求規范,把握好三個“度”:第一,清晰度,要求答案要點化,書寫工整,卷面整潔;第二,速度,訓練限時,才能在考試中贏得寶貴的時間;第三,效度,注意規范用語,杜絕錯別字。針對不扣主題、長篇大論的情況,專家提醒:考生答卷字數要適中,一般分析性小題的字數控制在50―80字,論述性大題的字數在300字內為宜。
二、內涵提升
形式終歸形式,主觀題要想取得高分,關鍵還在于答題內容。所以,內涵理所當然應該成為主觀題備考的關鍵。就內涵而言,考生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下面以一道期中測驗題為例予以說明。
【例題】我國“舌尖上的浪費”十分嚴重,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可供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下面是2013年2月人民網的《“舌尖上的浪費”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
材料一:各場合聚餐食品浪費現象嚴重程度
材料二:調查顯示,“舌尖上浪費”的原因主要有:“面子”文化影響最大,人們普遍認為,酒菜上得多、有剩余才有身份和面子,才顯待客之盛情;缺乏經驗、點餐過量是又一通病;不好意思打包、嫌打包麻煩也是重要原因;不花自己的錢不心疼、問責監督不到位和懲罰力度不夠是公務吃請浪費的關鍵原因;“吃飯花自己的錢無關他人與社會”“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在當今物質豐裕時代已經過時”“不揣腰包的公款吃喝浪費不是貪污受賄,不必太過計較”等錯誤認知觀念的影響也很大。
根據上述二則材料,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相關知識,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提些合理化建議。(9分)
【解析】本題以人民網“舌尖上的浪費”調查報告為情境材料,要求運用《生活與哲學》中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相關知識,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提合理化建議。本題不僅要求考生有一定發散思維能力,還要求與《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的相關知識相結合,考查學生論證與探究問題的能力,有一定分析問題的難度。
情況一:政治知識儲備不足
某些考生會這樣錯誤作答: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從吃飯的人數以及大致食量來考慮酒菜數目,不攀比,不搞‘面子’工程?!?/p>
“意識對人們的行為有影響,可宣傳節儉思想,從根源上杜絕浪費現象?!?/p>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點餐時以吃飽為標準,不能點得過多,不夠可以再加,并不是菜點的越多越有面子,打包也不丟臉。”
“從材料得知,商務、政府浪費是主要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立法約束,要進行創新性改革才能讓浪費現象逐漸消失?!?/p>
以上情況典型表現為政治知識儲備不足,在答題中反映出來便是:①知識不清,不能從設問給定的范圍出發。如上述答案中運用的便是物質觀和唯物辯證法矛盾的知識,不符合設問指向。②表達不真,政治術語不準,表述不規范,甚至使用自編自創的語言、概念或是社會流行俗語。③知識不全,在答題中不能全面系統考慮應該運用的知識,只答其一,不及其余,論證探究問題不深刻、不全面。
【解決對策】
第一,“萬變不離其宗”,在復習中擺在第一位的應該是落實課本基礎知識,抓好主干,充實知識儲備。
第二,注意知識之間的比較區別,尤其注意知識的易混淆點。如在此題中,就要注意區分意識、認識、社會意識、價值觀等概念之間的關系。
第三,在復習中要防止知識的碎片化,注重知識的整合,要從宏觀角度理解與把握知識,實現課本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情況二:科學思維能力不強
某些考生會這樣錯誤作答:
“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把是否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作為判斷標準,保證價值判斷與選擇的正確性。因此,公款吃喝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公仆在做出價值選擇時,要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勤儉節約,為人民服務。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因此,要把握其社會歷史性,使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將勤儉節約的美德與時展相結合,嚴厲打擊吃喝浪費?!?/p>
仔細分析上述答案,不難發現,答案毫無邏輯可言,只是書本知識的胡亂堆砌。比如,價值判斷與選擇并不是要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理由,它們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又如,“公款吃喝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樣的理解本身就錯誤,典型表現為科學思維能力不強,思考問題淺嘗輒止,論證探究能力偏弱。
【解決對策】
如何讓自己的論證與探究思維更加縝密,論證更加具有深刻性?在復習中有三件事值得去做:
第一,要讓思維沿著知識生成的路徑發展,要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讓知識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第二,分析社會事件時,不要拘泥于事件本身,應學會從問題出發,遵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流程,多一些有意義的追問,多提一些建設性意見。如在對該題進行分析時,不妨這樣分層設問:首先,可以針對誰提建議?這很容易想到兩個主體,即普通群眾和政府部門。接著,延伸到普通群眾的觀念與行為,再到政府部門相關制度。如此,便可以對問題的解決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一、《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特點
《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應用型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有著自身的特點。
1.專業性強,難以理解?!妒袌稣{查與預測》課程是一門以數學為基礎的專業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牢固的數理統計知識以及計算機軟件在市場調查中的應用。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是圍繞調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展開的,從樣本量的確定到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從定性預測到定量預測等都是以概率論、統計學、高等數學、計算機等學科為基礎。
2.實踐性強?!妒袌稣{查與預測》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在教學中應突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應過多地講“為什么”。在整個市場調查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設計調查方案、編制調查問卷,進行實地調查,整理分析調查資料,撰寫市場調查報告。這就意味著學生既要切實操作整個市場調查的所有環節,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為企業作出決策提供依據。
二、《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生硬,缺乏啟發性在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將重心放在講授概念、原理,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為主,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而不關心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的激發。這種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只把精力投放于理解、記錄、背誦課堂內容,很少主動思考和獨立分析問題,學生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這種封閉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只能停留在抽象的理論思維上,缺乏生動直觀的實踐感受,學生應變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
(二)教學手段老套,效率低目前該課程教學手段陳舊,仍然是黑板加粉筆,由于硬件設施(如多媒體教室、輔助教學軟件的開發等)的限制,利用計算機軟件對調查資料進行編碼、分組、統計、陳示,建模、案例的分析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不充分,再加上《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中包含有大量的公式和復雜的數據計算,學生在做練習時往往感到單調乏味,計算工作量大、效率低,相互之間抄襲現象嚴重。這就導致了既浪費大量的課時,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又喪失了師生交流、討論的時間,造成教學信息量少、課堂氣氛不活躍、理論聯系實際不足等問題。
(三)考核方法單一《市場調查與預測》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簡單,期終考試以書面理論考試為主,占總成績的70%,平時成績分成作業和考勤,占總成就的30%,平時成績主要指考勤。這種考核方式只注重理論掌握程度,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利于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提高《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市場調查與預測老師,在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深感采取適應性的教學方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課堂教學因課程內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放棄“滿堂灌”的封閉式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形式各異的教學方式。第一,突出課程重點,對于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如市場調查與預測的方法非常多,應用范圍也很廣泛,因此,講授的內容要有比較和取舍,并采取提問和課堂練習等方式加強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第二,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為使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必須將課堂講授與學生討論有機結合,倡導互動式教學。如在江門開湘菜館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調查?再如在設計調查問卷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都可以在課堂上展開討論。第三,進行模擬實訓。在課堂上進行模擬實訓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調查方法和技術,在模擬實訓中,學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疑問,就會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尋求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在這種欲望的驅使下,通過教師的啟發與誘導,學生會自覺地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也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四,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同步進行。為達到鞏固和加強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應在當天課程結束之后布置相關的作業,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然后加以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第五,推廣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有效橋梁,如果在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案例,就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靈活選用合適的案例來為教學服務,在案例選擇中,要選擇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原理或方法,讓學生能夠理解原理的內涵或者方法的效用。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并加以整理,運用這些現實素材來訓練學生,這樣可以使學生把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案例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第六,加大實訓力度。《市場調查與預測》這門課程總課時多安排為36課時,目前基本上是在課堂上講解理論和方法,大量的數學計算,使學生不知道學以致用,而且由于總課時安排較少,還使得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更不要說進行一定課時的實地調查了。為了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應在教學安排上進行調整,加大該課程的總課時直至54課時左右,并且安排一半左右的課時讓學生進行課堂外的市場調查。
(二)加強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集教學圖、文、聲、像于一體,能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預先把教學內容所包含的文字、圖表等集成在課件中,以簡約清晰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增加大量教材之外的實例,不但能夠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而且可以營造一個較為輕松、活潑的教學環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集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充分展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將課件儲存在校園網或者是任課班級的公共郵箱,便于學生的課后復習。目前,隨著市場調查與預測與計算機科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統計軟件的使用已經成為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SAS、SPSS(統計分析軟件)、TSP(時間序列軟件)、EXCEL等計算機應用軟件中,EXCEL軟件功能強大、普及性廣、操作簡單實用,因此把EXCEL作為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首選的輔助教學軟件,使得數據處理、陳示、分析迅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采用SAS、SPSS、TSP等軟件,為學生生動展示更專業、強大的分析處理工具。如SPSS8.0,在許多具體方法的使用上,如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都需給學生演示有關軟件的應用,這在普通教室根本無法實現。因此,在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有關公示和方法,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關鍵詞:青少年 籃球發展 問題
1、我國籃球場地的客觀現象
籃球場地是青少年愛好籃球的首要條件,城鎮籃球場地的修建運營工作需要有效的改善。(一)一些鄉鎮由原來的老籃球場地變成了沒有籃球場地或者籃球場地變成了其他場地現象嚴重。許多農村,尤其是經濟水平比較低下或者偏遠農村沒有籃球設施或者籃球設施嚴重簡陋的現象嚴重。(二)在我國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由于“地皮熱“現象導致公共體育場地出現嚴重少缺現象,籃球場、足球場這種占地比較大的運動場地更是”無一席之地“。(三)籃球場地用來當做了停車場垃圾場的現象在許多城市層出不窮,由于有車族越來越多而且人們的”隨遇而安“現象越來越嚴重,使得人們對籃球場地當做免費停車場情有獨鐘,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使人們養成了亂堆垃圾的現象,使得本來就不堪的籃球場地成了面目全非的垃圾場。
2、我國青少年籃球人數縮減現象分析
2.1以學業為保障,深入青少年籃球意識
在保證學業前提下,開展籃球運動的基本理念要深入青少年籃球愛好者的意識中,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事籃球訓練后的未來出路問題是家長擔心的重要問題,一旦學習成績下降會使家長產生學業荒廢的恐慌心理,這也是青少年籃球人數急劇萎縮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從一些發達國家來看,幾乎任何國家在青少年籃球發展上都是嚴格保證學業質量為前提的,而且學業是以寬泛的學習興趣為基礎的,那種定性定向的科目性學習現象很少,因此要使我國青少年籃球愛好者人數下滑趨勢得到有效的遏制,就要從教育體制上進行改革,消除人們意識中青少年個人運動愛好導致學業荒廢的錯誤觀念。
2.2 從觀念上堅定青少年籃球運動的更高更強意識
職業聯賽要依附于國家隊和國家青年隊,在傳播先進文化、開拓籃球市場、為廣大群眾提供健康精神享樂等方面提高意識,要以多方面多渠道為為途徑,增加國內國際青少年籃球比賽場次,在依附我國職業聯賽上,多出場多進行系統全面的訓練,這也是培養我國青少年籃球人才的重要渠道。在職業聯賽比賽中,要增加青少年籃球比賽的曝光率,增加他們的影響力,充分提供俱樂部選拔人才的渠道。在繼續鼓勵籃球俱樂部大力培養青少年籃球人才的同時,發揮地方籃協在青少年籃球運動中的作用,讓職業俱樂部、地方藍協、教育部門三路同行、彼此配合。讓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逐步走出困境走向復蘇和繁榮。
3.改變我國青少年籃球現狀的基本對策
3.1構建青少年籃球人才選拔機制
想要從根本上改變當前我國青少年籃球人數萎縮局面,眼下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主動積極聯合充分依靠教育部門,大力培養和發展籃球人才.開展學校籃球比賽應該采取教育行政部門重點抓的方式,讓俱樂部和籃球協會協助選拔,讓初高中學校成為選拔籃球人才的渠道,培養學生的籃球職業理想夢,通過競爭、比賽、選拔的模式進行擇優錄取。從競賽組織來看,學?;@球應該以自己的一套競賽體質為基礎,讓學校、俱樂部和籃球協會之間形成一個有效的選拔機制,多組織學校間、年級間、班級間籃球比賽,使俱樂部能夠更加直觀全面的選拔需要培養的籃球人才。近幾年,教育部門通過體育聯合會逐步大范圍的建立學?;@球聯賽體制,這在推動我國青少年籃球普及上將產生巨大影響,我國青少年籃球人數和人才基礎有望得到全面改觀,為實現籃球強國打造堅實的基礎。
3.2 抓好教練員選聘、培訓工作,夯實青少年訓練基本功
我國青少年籃球教練員一般都是通過臨時選聘的方式進行選拔的,這也使得我國青少年籃球訓練時間雖然不短,但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出現訓練意外傷殘、訓練恐懼癥等現象。這樣不僅僅影響青少年籃球訓練,而且在浪費國家經費的同時浪費了青少年訓練黃金期,嚴重打擊了人們的籃球積極性。參照國際青少年籃球訓練經驗,應當在青少年籃球教練員的考核、選拔、培訓上加大專業性和客觀性,嚴格把好教練員的選拔質量關,做到精、簡、專業、全面、合理。
另一方面,在耐力、體質、技戰術上進行全面訓練,按照國際青少年培養基本經驗,嚴格完成青少年各年齡段訓練大綱任務,依循青少年身心發育特點,保障青少年運動員科學、漸進、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加他們的位置特長感、比賽技戰術靈活運用性。從根本上扎實他們的籃球基本功和深層次挖掘他們的籃球潛力。
小結
雖然我國籃球水平在國際上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國際籃球明星,但是和籃球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想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從根本抓起。青少年籃球訓練人數規模萎縮、人才質量不高現象急待解決。職業化籃球改革后青少年全面發展政策需要調整。要改變當今青少年籃球現狀必須要青少年籃球訓練更加系統化全面化,調整學校家庭對青少年體育訓練的觀念,抓好教練員的培訓與選聘工作,抓實夯牢籃球訓練基本功,多渠道為國家培養籃球基礎人才。(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美國、荷蘭、日本、韓國籃球調查報告[R].中國體育協會內部資料,2001-2005.
[2]中國青少年籃球發展現狀調查報告[R].中國籃協內部資料,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