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8 02:5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政制度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公共財政制度的建設以及公共財政公共化的角度看,中國除了要關注財政如何在城鄉之間平等化之外,還得考慮公共財政如何在農村內部進行公共化和平等化。我國的農村公共財政建設制度環境遠遠要比城市復雜和特殊,也更應得到重視,所以,今天我們要探討財政如何公共化,就農村公共財政講起。作為農村公共財政,它必須滿足公共產品提供的一般性要求,同時在農村特殊環境的制約之下,它必然具有一些的特性,否則,就不必用“農村”公共財政。本文從嘉興市農村公共財政建設的現狀出發,進而分析其公共化發展的各種制度環境,得出農村財政公共化是嘉興農村公共財政的必然趨勢。
一、嘉興市農村公共財政公共化的現狀
從嘉興市的農村公共財政建設情況看,其公共化道路現狀具有一下幾點主要特征。
經濟環境論文范文一:市場經濟環境中財經問題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財經工作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深遠。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來一些財經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解決,就會減緩經濟的增長速度,甚至丟失已經獲得的經濟成果。因此對經濟環境中暴露出的財經問題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1我國財經環境現狀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財經工作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因而具有十分關鍵的戰略地位。如果財經工作無法適應當下的經濟發展水平,就會限制經濟的發展。從宏觀上來看,我國的經濟環境需要財經工作的支撐。經濟環境水平的提升需要經濟管理理念的支持,只有借助良好的財經工作,才可以保障經濟管理的順利進行。企業管理也需要財經工作的約束,通過制度化的管理使企業在合法的前提下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當下財經環境急需提升財經工作的水平,以保障經濟環境的平穩運行。一方面,提升我國財經工作的水平,可以為經濟政策的推行提供支持。財經工作的開展與經濟政策相輔相成,借助國家經濟政策的權威性可以有效地提升財經工作的執行力,而財經工作的推行反過來又可以促進國家經濟政策的實行。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體制的建立也需要財經工作的支持。只有處在健康的法制環境下,經濟發展才能順利進行,財經工作才能得以發展。
2市場經濟環境中財經問題
2.1缺乏整體規劃
當下我國經濟環境比較復雜,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為財經工作的發展提供機遇;另一方面,經濟環境缺少整體性的規劃,導致財經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挑戰。財經工作的規劃應當與實際的經濟環境相適應,但是不同經濟領域、層面的環境比較復雜,難以協調。而財經部門職責的發揮,也離不開財經整體規劃。但是在制定財經規劃的時候,往往不能真正結合實際情況確定,造成一些內容存在重復,難以起到真正的作用。
2.2存在制度漏洞
財經工作的進行離不開制度的約束,特別是有關財政轉移的制度等,與當下財經工作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現有的財經制度不能與經濟環境相適應。一些違法犯罪行為侵占了大量的資金,卻不會受到財經制度的約束,這一點對我國當下財經工作的發展尤為不利。
2.3忽略了公共服務
隨著財經工作的不斷發展,政府也逐漸加大了對財經工作的關注。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財經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機制,也別是忽視了對公共事業的服務效果。對于一些公共建設、運轉需要的資金,投入較少,到位效率較低,管理也十分薄弱,導致這部分工作難以順利進行,且嚴重制約了公共服務的發展。作為經歷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財經工作應當關注公共服務管理機制,保障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對資金的流動進行監管,以確保資金到位后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整體水平,發揮財經工作在公共服務領域應有的作用。
2.4缺少區域互惠
財經工作的發展也會收到地域的影響,不同區域為了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過分關注本區域的經濟環境與財經問題。但是經濟的發展與財經工作的實施,不僅僅在區域內就能夠實現,更重要的是需要將區域聯合起來,實現互惠互利。只有摒棄了地方保護主義,重視聯合與合作,保障雙方或是多方的經濟利益,才能將區域經濟逐漸擴展,從而為本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但是當下的各個區域往往只關注本身的利益,在區域內部奉行地方保護主義,不能與其他區域之間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關系,導致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受到制約。
3應對財經問題的有效對策
3.1完善財經工作規劃
只有保障財經工作的平穩進行,才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應當對當下經濟發展現狀與發展形勢進行仔細地分析,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財經工作規劃,并結合規劃實施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不斷完善。同時,還需要保障財經工作規劃的客觀性與標準性,以確保與財經有關的各個部門能夠嚴格按照規劃的指導完成工作。這樣一來就有效地避免各個部門無法明確自身任務的問題,也有助于不同經濟領域順利完成財經工作。
3.2加大財政支付轉移力度
在財經領域內負責對效果進行調查的有關部門應當在充分了解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和形式的基礎上,目前我國地區間財力、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的情況下,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更好地體現轉移支付制度的公平性,將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結構逐步調整到合適的比例;不斷完善標準收入和標準支出的測算方法,確保一般性轉移支付分配的公平性,建議集中力量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大幅度壓縮和減少項目數量;有關部門要增強全局和服務觀念,克服部門本位觀念,加強溝通合作,共同做好專項轉移支付工作。逐漸提升對財政支付轉移的關注,通過積極推行與財政支付轉移有關的政策與條例,使支付轉移速度得到有效地提升,充分發揮財政部門在調節經濟中的作用,促進經濟朝著活躍的方向發展。另外,在對支付轉移政策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各個部門應當充分了解相關領域的經濟知識,確保財經工作的質量。此外,還應當重視法律法規對財政工作的支持,以法律的形式對財政支付轉移進行硬性的要求,以提升其執行效率和力度,在減少冗余支付名目的同時,保障資金的合理使用,從而有效地規范經濟市場。
3.3保障均衡發展
財經工作水平的提升,會促進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只有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獲得了提升,才能反過來促進我國經濟體制的良性發展,并不斷完善以適應變化的經濟形勢。一方面應當加大對公共服務事業的投資,確保充足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應當重點抓資金到位的速度,確保??顚S茫苊赓Y金的滯留,使其盡快在公共服務領域發揮作用。在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與效率的同時,社會各個方面都會為經濟環境提供更好的支持,因此在關注財經工作的同時,重視公共服務十分關鍵。
3.4推動經濟區域互惠
針對一些地方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為了獲取更高的經濟利益,違規進行的地方保護政策,嚴重阻礙的經濟的發展。從短期來看地方保護主義似乎對本地區經濟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但從長遠來看區域性的合作從利用資源互補、人文差異互補、地理優勢互補等合作共贏方面考慮,區域化合作帶來的經濟效益、人文方面的進步等遠遠超出本地區獨立發展的所帶來的增加值。因此,財經工作應當重視地方保護主義,在制定工作計劃時有針對性提出一些對策,以避免地方保護注意區域經濟發展的消極影響。同時,應當制定相應的財經計劃對地方經濟發展進行指導,特別是在地方的營銷觀念、方式、模式等方面,要使區域認識到地方保護注意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危害,同時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互利互惠,在與其他區域合作的過程中,使經濟更加活躍,為區域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
4結束語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與改革開放的深化,經濟市場也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財經工作計劃,指導經濟平穩發展,成為了人們研究的關鍵。一方面我們應當明確財經工作的目標,結合實際的經濟環境和經濟情況,對財經工作進行分析。結合實際的工作情況,總結出現的財經問題,并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解決策略,通過不斷健全財經工作計劃,彌補財政轉移支付的不足,同時保障公共服務的運行,減少地方推行保護主義,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經濟環境論文范文二:市場經濟環境中財經問題的解決對策
摘要:21世紀的今天是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在這個社會經濟大背景下我國的市場經濟迎來了諸多挑戰,其中的財經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市場經濟壞境中的財經問題是把雙刃劍,它直接影響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必須處理好財經問題,不斷優化財經管理,使其可以拉動經濟的增長并成為使市場經濟穩健發展的助推器,進而滿足廣大人民的物質精神需求,由此我國應該加強對市場經濟中財經問題的關注。本文就市場經濟壞境中的財經工作重要性進行概述,并針對財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得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市場經濟;財經問題;重要性;解決方案
1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中財經工作的重要性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財經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階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財經工作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財經工作滲透到市場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沒有財經管理工作的支撐,市場經濟各個環節的管理水平將會下降,甚至會出現某種混亂局面,尤其是公共管理這一環節,公共管理是最需要企業各項物質技術等服務作為支持來實現與完成的,所以財經工作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對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現階段市場經濟環境中的財經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2分析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中財經工作中存在問題
(一)財經工作規劃存在不合理
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中的財經工作問題很多,其中在財經工作的規劃方面存在不合理不夠完善的情況,需要企業盡快修改、調整和完善財經工作規劃中的不足之處,否則將會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傳統的財經工作規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出現各種不足之處,它在各個層面及領域與現階段的市場經濟在實質與形式上已存在不和諧的現象,這會影響財經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嚴重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財政制度缺乏改善力度
財政制度是財經工作中的重要依據之一,其與財經工作的正常運行戚戚相關。財政制度應該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之做出調整,但是卻出現了調整力度不足的情況,尤其在財政支付方面存在著很大的漏洞,例如支付名目過多,財政部門的調查不徹底,由于數目過多財政部門也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一一調查,再加上財政制度的不夠健全,這就為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創造了絕佳的機會在財政支付上下手私吞公共資金,這些監管不嚴的情況給財經工作的開展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所以必須加大對財政制度的改善力度。
(1)財經工作內部統籌失衡,不利于經濟的整體發展
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開始逐漸意識到財經工作的重要性,開始積極的改革整頓財經工作,但是卻忽視了公共服務的效果,顧此失彼。企業對于公共服務的忽視態度直接阻礙了公共事業的建設與運營,甚至有些企業拒絕對于公共服務的社會責任,這直接制約了公共事業的發展,最后將反作用于社會,最終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財經工作內部的不平衡會影響社會市場經濟的整體發展,需要引起企業的重視。
(2)地域保護現象嚴重
政府意識到財經工作的重要性,開始大力改善財經工作,而財經工作存在片面強調發展經濟的情況。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都有很嚴重的區域保護現象,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是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穩健發展的。區域保護會使區域內部處于閉塞狀態,阻礙區域間的交流合作,影響區域間的互惠互利,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
3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中財經工作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建立健全財經工作規劃,這是市場經濟穩健發展的基礎
針對現階段財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善的財經工作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財經工作的穩健正常運行對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有直接的影響,所以針對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式我們應該建立相應的財經工作計劃,使市場經濟朝著科學規劃的方向良性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針對財經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使財經工作能夠在科學管理的模式下去運行,整頓財經工作內部結構,使其內部混亂局面得到改善,并且對內部管理人員進行合理分配使其內部職能更加合理化,這樣方能建立一個健全完善的財經工作計劃,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二)加強財經管理人員的素質培訓
人才是社會得以發展的主體對象,做好財經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對管理人員的素質培訓。首先需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這是培養優秀財經管理人員的基礎,企業應該在培訓上增加投入,使管理人員能夠更好的接受信息化社會的專業技術,培養管理人員獨立自主能力、創新能力,這是培養高素質的財經管理人員有效途徑;其次是要加強財經管理人員的精神層面的素質培養,這樣才能使財經管理人員在誘惑面前不至于妥協,另外不但要加強財經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還要使他們樹立極強的財政風險意識,這是使財經工作走向正軌的必要條件之一,加強財經管理人員的素質培訓是財經工作實現科學管理的基礎。
4結語
現階段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財經工作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我們特別重視起來,建立健全的財經管理機制,并且完善財經工作計劃,使其朝著科學有效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市場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論文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對我國財政審計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給財政審計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課題,尤其在財政監督體系的不斷發展壯大下,給財政審計工作帶去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該文就財政審計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做出了簡要分析。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審計和財政監督,決定了我國財政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取向。隨著財政監督體系的逐步確立和基本完善,使我國的財政審計工作產生了巨大變化。
一、對財政監督的理解
對財政監督的理解存在著三種代表性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從經濟運行全過程闡述財政監督的含義,以孫家琪主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概念辭典》提出的財政監督的定義為代表,認為財政監督指的是通過財政收支管理活動對有關經濟活動和各項事業進行的檢查和督促。另一種觀點是從廣義的角度對財政監督的含義進行歸納,以顧超濱主編《財政監督概論》提出的財政監督的定義為代表,認為財政監督是指政府的財政管理部門以及政府的專門職能機構對國家財政管理對象的財政收支與財務收支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調查處理與建議反映活動。還有一種觀點是從財政業務的角度來闡述財政監督的含義,以李武好、韓精誠、劉紅藝著的《公共財政框架中的財政監督》提出的財政監督的定義為代表,認為財政監督是專門監督機構尤其是財政部門及其專門監督機構為了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而依法對財政性資金運用的合法性與合規性進行檢查,處理與意見反饋的一種過程,是實現財政職能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對財政審計的理解
財政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及財政部門組織執行財政預算的活動所進行的審計監督。財政審計,又稱財政收支審計,是審計機關依照《憲法》和《審計法》對政府公共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實施的審計監督。根據我國現行的財政管理體制和審計機關的組織體系,財政收支審計包括本級預算執行審計、下級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以及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根據《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暫行辦法》的規定,中央預算執行審計主要對財政部門具體組織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國稅部門稅收征管情況、海關系統關稅及進口環節稅征管情況、金庫辦理預算資金收納和撥付情況、國務院各部門各直屬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預算外收支以及下級政府預算執行和決算等七個方面進行審計監督。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財政審計逐步實現了三個重要轉變:一是由收支審計并重轉向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為主;二是由主要審計中央本級支出轉向中央本級與補助地方支出審計并重;三是財政審計范圍已由傳統的財政決算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稅收和海關征管審計,擴展到預算執行審計、部門決算審計、轉移支付審計、稅收和海關收入審計、政府采購審計、財政績效審計、社會保障審計等。逐步形成了“大財政審計”的概念。大財政審計是財政審計的擴展,也是財政審計的補充。
三、財政監督中對財政審計的監督
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中國對原有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了一整套重大改革。會計準則的重要作用不僅得到實踐工作者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政府財政部門的認可。與此同時,中國又全面地推進了新稅制改革,稅收的剛性通過立法途徑得到了保證。新稅制規定,當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與國家財經規章制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時。稅收征管機關在征稅時,應以國家財經規章制度的規定為準。這一規定對于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規范政府與企業的行為。明確政府與企業的分配秩序有積極的作用。自實施財會制度和稅制改革以來,理論界圍繞稅收原則的剛性內涵與會計準則的公允內涵的聯系和區別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從歷史發展的趨勢和邏輯來看。稅收原則體系同會計準則體系是一致的,二者都應體現社會資本和個人資本運行的客觀要求。但從某一特定的時期看,稅收原則體系與會計原則體系又是有區別的。首先,稅收原則由于階級性要求可能會做出某種強制規定,
但會計準則體系的階級性要求相對而言并不十分鮮明,審計的準則無疑應是以各項公認的會計準則為基礎的,其實我國早已有注冊會計師與注冊審計師合一之實。其次。財政監督有獨立存在的實體一財政資金言,財政實體還應包括國有資本部分;而審計則沒有獨立存在的實體。財政管理的目的應是加強財政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益;而審計則只是屬于方法論的范疇,審計的階級性并不突出,國家統治的代表——各級政府需要審計,對于微觀經濟單位——公司、企業來說。加強內部監督管理、完善公司的內部審計功能。也是它們管理的重要職能。再者,財政監督包括人事監督和財經監督兩方面內容,而審計監督只有財經監督之責,并無人事監督之權。從法律角度看,一級或上級審計機關實施監督所依據的法律準繩也只能是由立法部門或財政部門所制定的各項財經法規。我國現行的一級審計機關對同級財政的審計也只能在預算法等法規所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當然在這里也可能會有新的情況出現。從長期來看,稅收剛性原則不會脫離會計準則而孤立發展,稅收在它的立法時,會不斷地吸收會計準則演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東西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簡言之,稅收剛性既是立法的要求,也會體現會計準則演進中的精華。由于審計監督與財政監督在我們今后的財政活動中將會出現更多的交叉,而且審計監督也有由政府內部監督模式往人大的獨立審計模式過渡的趨勢。探索審計監督和財政監督各自的內容、監督范圍、監督手段、監督效率等也將會顯得日益重要。
四、完善財政審計監督機制的必要性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財政改革與發展都要圍繞完善公共財政體系這個目標努力推進。從內容上講,公共財政體系包括公共財政收入體系、公共財政支出體系、公共財政預算體系、公共財政政策體系、公共財政責權配置規則體系、公共財政制度體系、公共財政管理體系和公共財政監督體系八個方面。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在2008年財稅改革穩步,推進的基礎上,2009年將大力推進財稅制度改革。由此可見,將對我國財政審計產生了深刻影響,財政審計面臨著“五新”:一是面臨著新的財稅管理模式和管理內容;二是面臨著要確定新的審計客體和審計對象;三是面臨著要運用新的審計手段,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已經刻不容緩;四是面臨著要確立新的審計的目標,更注重績效審計;五是面臨著要適應新的審計環境,要實行陽光審計。由此可見,在公共財政制度重構過程中,要解決制度缺陷,堵塞各方面的漏洞,不僅需要財政內部的檢查監督,更重要的還要借助于財政審計的作用。通過財政審計和財政監督,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促進各項公共財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參考文獻
[1]魏長生,查勇.淺談績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審計與經濟,2009,(5).
[2]徐佳.論轉型經濟時期公共財政監督體制的問題和解決途徑[J].山東社會科學,2008,(12).
關鍵詞:反傾銷;反傾銷會計;會計問題。
1、與傾銷相關的概念
1.1傾銷
傾銷就是指商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其正常價值。WTO規定,只有滿足三個條件,進口國才可以實施反傾銷措施:確實存在傾銷;存在對進口國國內產業的損害;認定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1.2傾銷產品
按國際反傾銷法規定,傾銷的認定有兩個標準,即價格傾銷和成本傾銷。如果一個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在正常貿易過程中該出口國確定的相似產品的可比價格,該產品將被認定為是傾銷產品。
1.3傾銷行為
出口國國內市場同類產品的售價,或銷售至第三國的售價如低于單位生產成本加合理費用,應視為傾銷行為。
1.4價格傾銷標準與成本傾銷標準
進口國反傾銷機構都是以價格傾銷標準為基礎,只有當出口國國內市場的正常貿易過程中不存在該同類產品的銷售,或由于出口國國內的特殊市場情況或銷售量較低,不允許對此類銷售進行適當比較時,才考慮適用成本傾銷標準。在應訴反傾銷時,最為有力的證據就是要證明我們產品的成本按照方的國內會計準則或國際會計準則計算,確實低于方國內的市場價格。
2、我國反傾銷的現狀
據商務部統計,我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每年涉案金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目前世界各國已經有500多項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案件,涉案產品損失總額達到數百億美元。目前,我國企業對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歐盟的反傾銷案十分重視,近兩年應訴率已接近100%。近30年的反傾銷歷程證明我國的反傾銷訴訟不盡人意,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勝訴率只在30%左右。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充分發揮反傾銷會計的作用,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迫切需要。
3、我國建立反傾銷會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存在著差異
雖然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在許多方面已基本趨同,但在存貨準則、無形資產準則、固定資產準則和借款費用準則方面的差異,直接影響了對產品成本的核算,進而影響了對正常價值的計算。
3.2我國企業內部財務制度的缺陷
我國有些企業存在著會計工作不規范,論文格式具體表現在:原始憑證不真實、不合法、不完整;不少我國企業缺乏有效的內控制度,對采購、生產、銷售各環節出現的虛假會計信息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不少企業記賬憑證填制不規范,賬表、賬證、賬物不相符,不按規定設置、使用會計科目和會計賬簿、會計政策、會計處理方法不一致,甚至還有不少企業出于偷稅漏稅、私設小金庫等目的,搞?兩本賬%;很多家庭企業其交易主要是現金形式,并且很少開具發票。上述各個方面都使反傾銷會計難以在短期內提供規范合理的會計資料,也難以通過其他國家的實地調查。
4、我國建立反傾銷會計的建議
4.1促進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
隨著企業經營的國際化,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而對我國企業來說,盡快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會計準則是在反傾銷中爭取市場經濟地位的重要一環。截至2005年年初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只頒布了16個,距離全套核心準則頒布還有較大的差距,國有企業可以暫時不執行具體準則,這些會計制度上的差距往往給我國企業在反傾銷應訴過程中造成很大的麻煩。我國的會計制定者需要根據我國企業反傾銷應訴的需要,逐漸使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完善我國企業的會計操作規范,切實維護我國企業在反傾銷應訴中的正當經濟利益。
論文關鍵詞: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創新
1.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界定
公共產品是與私人產品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區分他們的標準主要是產品或服務在消費上是否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農村體育公共產品較之于一般公共產品,其特殊之處在于供給區域主要限定在農村,其產品類型主要是體育設施和服務等。因此,農村體育公共產品應是指以農村為服務區域的,在消費和使用上具有一定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體育設施和服務。由于農村體育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在既定的產出水平下,增加一個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這就意味著,若按邊際成本定價,農村體育公共產品必須免費供給。而且,由于其非排他性,無法排除打便車者畢業論文提綱,私人部門供給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成本無法通過市場獲得補償,市場無法有效提供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但由于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可以改善億萬農民的身體健康狀況,豐富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具有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在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應主要由政府承擔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責任,并輔之以其他供給方式。
2.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現狀分析
2.1城鄉二元發展戰略所形成的城鄉分割的公共產品供給體系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以農補工”、“重城輕鄉”的二元發展戰略,以二元社會制度下城鄉一國兩策的“體制內、體制外”公共產品供給體制。重點或優先把財力、社會資源用于城市公共產品的供給,在“以農養工、以農哺工”制度安排下,一些“重城抑鄉”、“重工輕農”的不公正政策措施名正言順、大行其道。而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渠道則是主要由農民自行解決,國家僅給適當補助。而且在特有的經濟運行機制和差別政策的作用下,國家通過工農價格的“剪刀差”等非經濟手段提取農業剩余提供工業資本積累及城市建設,逐漸形成了城鄉分隔的二元經濟結構和公共產品供給體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職能加強的同時卻弱化了公共服務職能,嚴重阻礙了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的完善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正是由于城鄉二元發展戰略的影響,使得我國農村資金流出多、補償少,在公共產品的供給存在投資的“城市偏向”情況下,農村已形成了“城鄉收入分配存在差距,農村公共產品投資不足、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民經濟收入增長緩慢,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缺乏資金來源、城鄉收人差距進一步加大,農村公共產品建設更加滯后”的惡性循環現狀。因此,我國傳統二元社會制度下農村公共政策的偏頗性和不公正性是導致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總量上供給嚴重失衡以及城鄉極大差距的首要因素,同時也反映了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我國社會發展的初級性和城鄉之間發展的嚴重不均衡性。
2.2“舉國體制”下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供給體制形式的弱化
我國體育“舉國體制”產生于20 世紀50 年代初。在半個多世紀中,這一體制對我國競技體育的迅速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畢業論文提綱,是我國制定和實施奧運戰略不可動搖的基石。我國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雖然經歷了人民公社時期、時期以及現在的農村稅費改革后時期二個階段的變遷,但本質上都是一種以政府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的“單中心”供給體制。在政府內部,各級政府之間的公共責任劃分不清,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錯位。在以政府為供給主體的單一供給體制下,我國的農村公共產品是由各級政府聯合供給的。按照公共財政理論,全國性的農村公共產品應由中央政府供給,地方政府只負責地方性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各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劃分很清楚。然而直接提供農村公共產品的縣鄉財政目前困難重重,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便失去了必要的財政支撐。由此,處于邊緣狀態的農村體育公共產品更是首當其中成為“弱化”的對象。
2.3責任主體角色“缺位”下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擠兌
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基礎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決定了政府必然是公共產品的責任供給主體。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職責來看,全國性的公共產品由中央政府負責提供,地區性的公共產品應由地方政府負責提供。但農村基層政府、權力部門在各項達標考核和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以及目前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監督制度、激勵制度、評價制度的還不夠完善,體育公共產品資源配必然成了他們擠兌首選的對象。其次,農村實行分稅制后,因制度變更改變了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沒有相應的財權作基礎狀態下下級政府在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方面承擔過多的責任,本已捉襟現肘的基層政府,勢必再次陷入與上級政府在稅收激勵和自籌邊界確定問題的矛盾之中。雖然稅費改革后農村的“一事一議”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提供一定制度空間,但廣大農民對農村體育公共產品需求的非迫切性及認識上的誤區,導致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根本得不到多數人的統一和有效的供給??梢?,在這一不公正公共財政制度和財事權不對應的裁判框架下,其必然的結果是各級政府在農村體育公共產品責任角色的長期“缺位”。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包辦”單中心體育公共產品供給體制在我國地廣人多農業社會環境下畢業論文提綱,以及人們多樣化與多層次的體育需求與服務面前,不僅顯得杯水車薪,而且“缺位”現象越來越嚴峻。當然,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傳統觀念和體育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影響中國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
3.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創新
3.1改變傳統觀念,建立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政策體制
歷史地看,中國舉國體制既反映了中國國情特定的發展道路和背景,也反映了人們在特定時期對于優先與兼顧、效率與公正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的基本施政綱領是公民享有均等化的社會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公正成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以及協調社會利益機制的立足點,從以往注重競技體育走向兩者之間的“同步化”或“相對平等度”,在公平與效率之間尋找平衡點和最好結合點,建立合理配置體育公共資源的新制度和公共政策體系?;谏鐣纠砟詈鸵巹t,政府和體育行政部門應改變長期以來重城市輕農村的體育觀念,以政府再分配職能的正當性,通過專門性的農村體育公共產品公共政策的出臺,制定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相關政策和法規,以公共政策所特有的權威性、強制性和持續性,來確保農村體育公共產品建設資金具有穩定的來源,以制度和法規的手段保障農村這“邊緣群體”享有體育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權益。
3.2完善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主體,實現供給主體的多元化
一方面,政府代表社會的公共利益,有責任也有義務提供那些市場調控失靈的體育公共產品,而地方政府主要負責提供那些與本地區的農業、農村和農民自身發展有關的體育公共產品,政府作為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多元主體中的最重要一元,是由政府自身的屬性和本質決定的。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應該成為農村體育公共產品優先的供給者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另一方面畢業論文提綱,私人及企業可以提供一些產權歸屬明確、能夠市場化運作和排他性收費的體育公共產品,私人企業、農村社區和農村非盈利組織在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需政府的引導、扶持和監管。還有各種非政府合作性的農村、社會服務機構和組織也是農村體育公共產品提供主體之一,可以提供收益界限清晰、可以排他性收費的體育公共產品,主要是某一領域或生產環節所需的重要的技術和生產信息。優化供給結構,實現由政府單一主體向政府、私人企業、農村社區和農村非盈利組織多元主體的轉變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各供給主體的資金、知識、技術等優勢,較好地使政府、市場和社會之間相互協調,發揮開放系統的整體功效。
3.3實現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決策機制創新,建立有效的需求表達機制
加快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真正實現農村村民自治,首先要實行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多中心決策體制,必須堅持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過程中政府決策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關系地區農村村體育發展大局的,如農民體育活動組織規定、農村體育場地建設方案等體育公共產品的決策中,要不斷整合其決策程序,從而真正體現和維護農民的利益。其次,要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建立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農民需求表達機制。深入基層了解農民需要什么,進行市場調研,科學論證,增強對農民需求的反饋,做出反映農民真實需求的決策。建立關于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重大決策的聽證制度。這樣可以保證資源的合理配置,保證資金的合理流向,真正體現廣大農民的意愿。
3.4建立有效的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監督、評估與反饋機制
首先,要改革現行的農村干部考核制度畢業論文提綱,將農村基層干部的晉升與本地區的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狀況直接掛鉤;其次,政府要加強對私人企業、非盈利組織供給體育公共產品的監管力度,保證農村公共產品有效性供給。完善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績效評估制度,制定科學的組織方法、操作規則、評估標準及指標體系,建立相對獨立的評估機構,配備多學科和具備政策科學知識的評估領導隊伍,對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評估。此外,要加大對偏遠農村和貧困地區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培養,采用“走下去”和“走出來”兩種方式來進行培訓;對投資西部偏遠和貧困地區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企業,除上述政策上給與優惠外,國家可對其企業的發展和運行給與一定的稅收減免政策;農村也可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吸引企業投資,采用共用、共管模式進行有效管理。農村體育公共產品的供給是一項長期的民生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各團體以及農民朋友自身的大力合作來共同完成,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閔健,李萬來,卿平,等.社會公共體育產品的界定與轉變政府職能的研究[J]. 體育科學,2005,11.
[2]趙艷芹,等.論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 農業經濟,2006,5.
[3]閔健,李萬來,卿平,等.社會公共體育產品的界定與轉變政府職能的研究[J]. 體育科學,2005,11.
[4]楚永生,丁子信.農村公共物品供給與消費水平相關性分析[J]. 農業經濟,2004,7.
[5]姚軼蓉.論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與政府創新[J]. 理論導刊,2005,7.
【關鍵詞】 城鄉 基本公共服務 均等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極大地增強了綜合國力,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根本的改變。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深層次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快速發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供給,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的表現
1.1基礎教育服務
基礎教育作為最基本的教育階段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和保障,是不可忽視的環節。盡管我國在普及義務教育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城鄉義務教育在入學率上的差距已大大縮小,但城鄉義務教育經費支出、辦學條件和教師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即便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接受同等層次的義務教育,受條件所限,農村的教育質量仍不及城市。以遼寧省為例,農村基礎教育在發展水平上與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師資等方面優先考慮城市,而農村教育資源有限,無法滿足需求。二是城鄉義務教育環境存在較大差距。從硬件來看,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實驗設備等都不如城市。三是農村師資力量薄弱,難以滿足義務教育的需要。由于農村教師待遇差,生活條件艱苦,一般大學生都不愿意到農村教書,更不用說優秀教師了。師資的短缺致使一個老師往往教授多門課程。農村教師數量的短缺加上教師素質的低下導致農村教學質量遠遠落后于城市。
1.2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方面,農民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遠低于城鎮居民,政府財政更多的是投入到城市,造成城鄉醫療水平差距較大。城市擁有最優質的醫療資源,農村缺醫少藥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仍較為普遍。以遼寧省為例,在醫療衛生資源方面,約40%的城鎮人口就占有近70%的醫療資源,而60%的農村人口卻僅占有僅30%的醫療資源。在醫務人員業務水平方面,農村醫務人員業務水平較低。由于經濟和環境等因素,高學歷和高水平的醫務人員都涌向城市。農村的醫務人員在學歷和職稱水平上都低于城市。在醫療設施方面,城市醫院規模大、數量多、設備先進,而農村只有衛生所、醫務室,而且數量少,設備陳舊。從每千人口醫療衛生人員服務配備情況來看,差距更為明顯,城市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26人,農村僅為3.24人,城市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3.27人,農村僅為1.5人,城市每千人擁有注冊護士3.53人,農村僅為0.95人
1.3基本社會保障服務
基本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和社會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基本社會保障的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平進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①。一般而言,基本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等組成。目前,我國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比較健全的,在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統一的、覆蓋率較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社會保障體系。城市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大致建成,進入完善發展階段,城市社會保障范圍涵蓋就業、再就業、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社會保險、優撫救濟、救助等多項內容,然而,在農村雖然也有獨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但是和城市相比差異很大,農村僅有五保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優撫救濟等,并且保障水平普遍較低。以遼寧省為例,到2011年,遼寧省城市的低保標準為310.6元,農村的低保標準僅為160.52元,前者是后者的1.93倍,從城鄉低保覆蓋面來看,2010年遼寧省城市享受低保人數為125.95萬人,低保覆蓋面為5.87%,農村享受低保人數為92.9萬人,低保覆蓋面為4.4%,農村比城市低1.47個比分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及失地農民、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也遠落后于城市。城鄉間社會保障水平和質量存在較大的差距,且在不斷擴大,城鄉間社會保障存在嚴重的非平衡性和非均等性。
1.4基礎設施及公共環境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②。城鄉基礎設施的不均等是導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國城鄉基礎設施的不均等是顯而易見的,在城市,供水供電設施完善,道路寬闊平坦,交通便利。城市社區基本都有活動中心、健身中心、公園等等。而在農村,供水供電設施不完善。廣大農村地區還存在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電網薄弱,特別是在用電高峰期,經常會因電壓太低而停電。農村道路狹窄,坑坑洼洼,很多農村道路都沒有安裝路燈,由于夜間沒有路燈照明而導致交通事故的情況經常發生。農村交通不便,大部分農村至今沒有通公交或公交線路單一,限制了農民的出行和與外界的聯系。財政對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也是存在差異的。以遼寧省為例, 2010年,遼寧省在城鎮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5106.33億元,而在農村的固定資產投資只有936.70億元,城鄉之間固定資產投資差距巨大。從公共環境的角度來看,政府在城市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對農村的環境保護卻很少關注。農村的環境保護及污染治理主要依靠農民的自發意識,其保護范圍、環境污染治理效果可想而知。
2. 原因分析
2.1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
城鄉二元結構和地區間梯次發展戰略疊加所導致的后果是城鎮與鄉村、東部與西部之間的發展差異巨大,而這種差異不是短期內政策調整所能彌補的,必將是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而業已存在的地區間發展差異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所不能繞過去的“鴻溝”。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城鄉長期分割政策影響,我國地方財政提供的公共產品支出存在城鄉間嚴重不均現象。養老保障、基礎教育、公共設施與基礎設施等隱性公共服務與產品都存在著明顯的城鄉差異。
2.2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不匹配
各級政府間由于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職責界定不清楚,導致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不匹配,出現了財權上移、事權下放的現象,即在財政收入的分配上,中央占有較大比重,地方政府所占比重相對較小,但是在財政支出上,尤其是那些和民生密切相關領域的支出,地方政府要承擔較大的責任。事權長期層層下移,財權又過于集中在上級政府部門,使各級政府部門的事權、財權不對等,從而影響基本公共服務有效而穩定地供給。比如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的支出,主要還是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財力支持。雖然中央政府占有較大財政收入比重符合發展趨勢,但是如果由地方政府承擔過多事權,會使得地方政府承擔較大財政壓力,影響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2.3社會組織發展緩慢
目前我國仍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市民社會發育程度還很不成熟,各種社會組織的發育不健全,社會的治理程度還比較低。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生產和供給中居于絕對主導地位,社會組織不僅處于參與程度十分有限的從屬地位,而且難以對政府生產和供給的基本公共服務進行有效的評估、監督和制衡。相對于國外基本公共服務多元參與的格局,我國依然是基本公共服務政府一元主導的格局,而且受路徑依賴性的影響,預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形成多元參與生產和供給基本公共服務的格局。另外目前我國社會組織管理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保護是社會組織發展緩慢的另一大原因,也是許多社會組織主動依附政府機構的重要原因。
3. 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對策
3.1完善公共財政的支出結構
科學、合理地轉移支付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直接而又容易見效的手段。正因為如此,許多專家認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讓全體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制度安排。③”然而大量的事實表明,地方政府對轉移支付的資金未必能做到公平分配。諸如,在經費缺乏背景下,部門間利益競爭導致轉移支付的資金沒有被公平、合理安排,促使部門間亂用、濫用、挪用資金等現象不斷產生;公共服務部門內部未能把資金用于最需要的群體或地區,使真正需要援助的對象沒能得到服務,導致嚴重的不公等。其實,完善公共財政政策不僅要克服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供給不足問題,而且要解決財政供給不均問題。地方對轉移支付資金必須公平分配,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財政供給均等化。為此,增加部門經費開支透明度,提高受服務對象的知情權、參與權,是預防公共財政轉移支付分配不均的有效辦法。在對公共服務支出進行績效審計時,應特別考慮公共服務支出的公平性問題。
3.2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質量
長期以來,在城鄉二元體制大背景下,我國一直實行城鄉二元的公共服務體制,城鄉居民公共服務的提供機制不同,公共財政資源配置帶有特別明顯的工業偏好和城市偏好,城市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基本由公共財政供給,而農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主要不是靠公共財政,而是靠農民自己。因此,農村要想得到高質量的基本公共服務,除了政府加大對農村投入外,還應該考慮集中利用農村現有的有限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事實上這是可取的,也符合我國農村實際。相對來說,農村地廣人稀,且近幾年的計劃生育使人口數量減少;同時,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設備、設施等利用率低。這種現實,要求政府應該考慮農村現有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的集中利用??煽紤]在公共財政投入數量不變前提下,根據各地具體情況適當合并農村學校、農村衛生院、農村基礎設施,集中利用資金、人力資源、設備、設施,以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縮小與城市的差距。從長遠來看,除了集中利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外,還可考慮加速城鎮化。因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程度高低,與城鎮化、工業化的程度高低相關。城鎮化、工業化的程度越高,基本公共服務資源被集中利用的程度就越高,基本公共服務就越均等。
3.3健全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管理和評估體系
政府的公共服務績效管理和評估體系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起到“羅盤式”的校正和指引作用。只有健全政府公共服務績效管理和評估體系,才能使公共財政支出結構變化具備足夠的制度動力,才能逐步實現公共財政支出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向以基本公共服務為中心轉變。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包括政府自身的績效評估和公眾對政府公共服務質量的評議。迄今為止,政府自身的績效評估相對比較完善,但公眾對政府公共服務的評價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強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能,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以及人民群眾滿意度來考核各級政府,保證不偏離人民受益、人民滿意的原則,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施效果。特別是,要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務為導向的干部績效考核制度。包括:一是增加基本公共服務在干部政績考核體系中的權重。如圍繞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發展狀況,可將入學率、社會保障覆蓋率、城鎮登記失業率、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及城鄉居民滿意度、幸福感等衡量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范圍。二是將群眾滿意度作為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因素,使廣大民眾的評價成為影響干部升遷的重要因素。這樣也會倒逼政府轉變職能,加快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
3.4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
公共服務型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務為導向,或者說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責在于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公共財政與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共同職能。雖然公共財政的職能與政府職能不盡相同,但是對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任務來說,政府需要通過公共財政手段來實現,而公共財政政策則需要圍繞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宗旨來設置。從滿足公民的基本權利要求而言,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要求政府能夠提供某種制度或機制,使公民在享用基本公共服務時能夠實現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結果公平?;谖覈青l有別、區域發展差異較大的國情,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不等于基本公共服務的平均化,均等化實質上體現的是一種公平的思想,因此,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首要職能是保證公民在享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上具有公平的機會,即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的決策機制、融資機制和監督機制上都要盡可能地消除歧視性動機,保證處于不同境遇的公民均能在自己的可及范圍內盡可能公平地享用基本公共服務;其次是公共服務型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與分配上要制定公平的規則,消除社會矛盾,減少不穩定因素;第三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優勢,合理調劑公共財政資源,努力實現全體公民在基本公共服務上的均等化。
注釋:
①吳建華,查麗艷.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化研究[J].商業研究,2011,(08),157-158.
②baidu詞條.基礎設施建設[EB/OL].http:///view/277705.htm.
③國際視野中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N].中國經濟時報,2009-08-27.
參考文獻:
[1] 鐘振強,宋丹兵.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其評價指標體系[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08(2).
[2] 丁元竹.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標準建設問題[J].甘肅理論學刊,2008(5).
[3] 陳昌盛.中國政府公共服務:基本價值取向與綜合績效評估[J].財政研究,2007(6).
[4] 金人慶.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J].求是,2006(22).
[5] 王謙.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論思考[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1).
[6] 岳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公共財政制度創新[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本文基于水利建設改革條件下的水利財務管理,首先分析了財務管理環境的主要變化內容,進而分析了現階段水利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適應新時期水利財務管理的途徑,對于相關人員革新水利財務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新形勢;水利;財務管理;問題;途徑;
隨著國家相關預算管理、采購管理以及財政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斷完善,對于水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實現水利部門財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以及標準化,確保水利財政資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已經成為現階段水利財務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標。因此,水利管理部門必須重視財務管理的作用,在新的形勢下創新管理模式與管理機制,不斷強化對水利財務管理的監督控制,促進國家水利建設的不斷進步。
1水利財務管理面臨的新形勢研究
在水利建設領域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水利財務管理所面臨的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水利事業資金來源渠道日益多元化。在傳統的體制中,水利事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國家財政撥付實現,資金來源渠道非常單一。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資金投入主體多樣化已經成為當前的趨勢,進行水利事業建設的資金可以通過財政部門、銀行借貸、融資建設、以及水利基金等多種渠道獲得,這樣極大地提高了水利建設的靈活性,有助于緩解國家在水利事業建設上的財政緊張。但同時這也加大了水利管理部門的財務管理困難,對于水利部門的財務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水利財務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國家財政基本框架不斷完善。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財政制度的改革創新,預算、采購以及集中支付這三項財政管理工作的基礎制度已經基本確定,進行水利財務管理也有了明確的標準語依據,這使得水利資金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水利資金的整體使用效益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新時期水利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在新的水利建設形勢下,由于部分水利部門未能及時調整管理模式,整體財務管理機制落后,導致水利財務管理問題存在較多漏洞,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水利財務管理模式落后,基礎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水利建設管理部門長期以來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資金的撥付、使用以及評估均由國家相關部門管理,因此對自身財務管理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水利財務管理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而且開展水利財務管理的基礎制度與落實措施也相當缺乏,在水利財務的預算管理、收支管理、資產管理以及財務報告分析等重點方面較為落后,制約了水利財務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水利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力度不足。內部控制是監督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是保證水利財務管理工作依法、規范以及合理開展的重要保證。但是部分水利管理單位在財務內控工作開展過程中,執行力度不足,內控工作基礎較差,內部審計工作未能得到有效開展,導致內控工作對于財務管理的監督指導職能十分有限,也難以形成對水利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制約,進而導致財務違紀違規問題時有發生。
(3)水利財務管理工作整體水平較低。在水利財務管理工作方式上,受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員能力水平的影響,管理工作模式整體陳舊不科學,工作效率較低,導致財務會計工作整體水平較低,預算編制不合理,財政資金收支控制不嚴以及財務科目混亂等現象經常出現,對于實現水利財務管理的科學化與規范化形成制約。
3新時期水利財務管理優化途徑分析
由于受到水利財務管理制度、財務工作方式以及人員水平等各方面問題的綜合影響,水利財務管理現狀已經難以適應新時期的新要求,必須對財務管理進行優化革新,具體開展措施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執行:
(1)建立健全水利財務管理制度。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水利財務管理工作的變化,水利財務管理部門應該參照《會計法》、《會計準則》以及《預算法》中等有關的規定,建立符合自身條件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其次,應該確保指定的各項規章制度能夠得到切實的落實,因此必須建立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管理制度以及財務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將各項財務管理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實現財務管理的規范與創新。
(2)強化內部控制制度,開展水利財務的內部審計工作。內部控制工作的實質就是保證財務管理工作嚴格依照國家法律、單位制度開展,并最終實現財務管理的最優化。因此,水利財務管理部門應該單獨設置內控管理部門,并賦予相應的職責權限,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對水利財務管理工作形成強有力的控制工作。與此同時,在內控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有重點的對水利財務工作進行內部審計,及時總結分析現階段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問題,確保水利財務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通過內部審計以及監督,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工作的作用,保證水利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
(3)進一步推進水利財務預算管理。在新的水利建設形勢下,水利財務管理部門應該充分重視預算管理對財務管理的指導與控制作用,將財務預算作為規范、約束以及控制水利建設的依據。在水利項目建設過程中,優化預算編制方式,確保預算的準確性,能夠保證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此外,應該進一步強化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度與預算監督考核,保證預算編制計劃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對水利財務部門的資金管理形成控制,嚴格依照法律政策以及項目審批依據開展項目建設,最終實現水利財務資源的高校利用。
(4)建立相應的水利財務管理考核體系。由于財務管理沒有管理實體,因此反映財務管理工作成效必須通過相應的財務管理體系,必須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量化的考核,進而督促水利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評價指標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對于水利財務管理工作的評價具有代表性,其次與水利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相適應,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財務管理現狀以及日后工作開展需要補充全面的地方。
(5)對水利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明確新形勢下的財務管理重點。首先,必須使水利部門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熟悉國家各項法律以及政策,嚴格按照《會計法》等中的相關規定開展水利財務管理工作。其次,應該定期針對近期的財務管理工作內容,進行總結分析,是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及時發現財務工作過程中薄弱環節,及時調整工作方法。第三,針對財務會計理論知識以及工程財務管理等方面,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教育培訓,提高水利財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促進水利財務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結語
新形勢下,國家對水利建設事業制度改革工作不斷推進,新的環境對于水利財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財務管理作為水利建設單位管理的重要內容,優化水利財務管理對于促進國家水利建設事業的不斷前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水利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部門必須仔細分析新形勢下的變化,并總結自身在水利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問題,通過不斷制定相應的改革完善措施,適應新形勢下水利建設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推動水利建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興東 水利建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期刊論文] -水利科技與經濟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