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3 15:03: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目一學習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記憶原理;網絡課程;組塊;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2―0100―04
一 引言
目前,網絡課程已經成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學習過程中輔助學習者學習的有效工具,它為學習者呈現完整的學習過程的同時也提供了豐富資源。在完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學習中,由于缺乏教師的及時有效的指導,經常出現學習者利用網絡課程學習效率不高、學習興趣有所下降的現象。如何從網絡課程設計的角度出發給出針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案在網絡學習日趨頻繁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學生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中的記憶過程出發,提出應用記憶原理優化網絡課程設計,旨在促進學生的記憶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二 在網絡課程設計中應用記憶原理的必要性
1 記憶是網絡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憶是人們保存和積累個體經驗的過程。從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記憶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盵1]記憶是思維活動的基礎,是智慧活動的主要內容,是決定學習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心理條件。利用網絡課程展開的學習同樣是以學生習得知識、養成能力為基本目標的,因此,記憶滿足學習的一般規律與原則。對學生而言,學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之上的,記憶對于學習的有效性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是學習效果優劣的關鍵所在。
2 應用記憶原理有助于彌補網絡課程學習環境的不足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環境,網絡課程將學習的掌控權完全交給了學生,缺乏對學生網絡學習維持和管理的關注。當學生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時,往往由于個人的因素以及對于環境的適應性不高等因素而缺乏耐心、難以保持注意力,無法達到高水平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認為需要從網絡課程設計的角度為學生學習創設更好的,能夠幫助他們瀏覽信息、記憶信息的環境,幫助他們盡量避免由于環境而造成的學習障礙。
三 記憶原理在網絡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1 優化材料性質,可以增強記憶效果
(1) 原理概述
在學習內容編排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記憶的效果,必須注意優化學習材料的性質,主要原理包括兩點:
原理1:我們可以利用便于記憶的材料來輔助難以記憶的材料。圖像比文字容易記憶,也就是說,學習者對于圖像的記憶能力高于抽象的文字。在編制學習材料的時候,可以在講述文字時配以相關的圖像,通過學習者對圖像的聯想來幫助對文字的記憶。
原理2:當同一材料以不同的顏色、大小、形式呈現時,會對記憶產生不同的影響。這是由于不同的表現形式對學習者的視覺感受力與注意力有不同的影響。視覺接受與注意是記憶必須經歷的活動過程,因而不同的表現形式也間接對記憶有著影響。
(2) 原理的應用
根據原理1,我們認為在網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為了達到良好的記憶效果,應選擇恰當的方法呈現學習材料。具體應用方案如下:
方案一:添加圖像,輔助理解學習材料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對于那些內容繁多、難以記憶的學習材料,設計者可以在文字旁邊添加圖像,對文字內容加以概括描繪。這種方法可以輔助學習者理解學習材料,加快學習過程中的記憶速度。
案例1
科目:教學系統設計
內容:加涅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
實現方法:由于加涅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這部分內容較為繁多,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造成思維混亂。如果在大篇幅文字旁邊附上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圖,學習者就可以一邊對照圖一邊看材料進行學習,這樣在記住模型圖的同時,也就記住了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過程。腳本如圖1所示。
方案二:將重點內容以不同顏色、大小、形式呈現,可以加速學習者的記憶
根據原理2的主要內容,在網絡課程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對于那些需要學習者重點記憶的內容,應設置與其他內容有區別的字體顏色及大小。因為色彩的運用會直接影響到學習者對內容的感受與接收,從而進一步也影響到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記憶。
第二、雖然使用對比彩組合會比同色系色彩組合更易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但容易引起視覺疲勞,讓他們產生厭煩感,從而失去學習興趣,而不利于記憶所呈現的材料。對于文字的顏色,我們一般選取與背景色對比較大的顏色,背景色多選取淡雅、柔和的顏色,這樣學習內容可以較為清晰地呈現在學習者面前。
根據實踐工作的需要,我們認為在制作網絡課程時,可以采用如下表所示的色彩搭配方案:
基于以上兩點考慮,在網絡課程字體顏色和大小的設計上,可以采用白底深藍色字、字體大小為12號字的設計方案。如果有特別需要學習者注意的地方,可以將字體加深,字號改為14號字。一方面,白底藍字比較便于學習者閱讀,不會產生視覺疲勞;另一方面,藍色更加沉穩,能為學生創設一個更為安靜的學習環境。
第三、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對記憶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文本的呈現一般情況下一行字數最好不要超過35個字,如文字多而長時最好采用分段、塊狀、滾動、移動的方式呈現文本。若是以快速序列視覺呈現方式,則應考慮窗口和面積的大小,每行字數應在7±2的范圍之內,隨面積的增大,閱讀速度、記憶效率會隨之下降。
2 利用思維導圖“組塊”知識結構,增大記憶容量
(1) 原理概述
為了提高記憶的效果,必須學會組織要學習的材料?!敖M塊是指將若干較小單位聯合而成熟悉的、較大的單位的信息加工,也指這樣組成的單位。短時記憶中的信息不是以信息論中所說的比特為單位的,而是以組塊為單位的,容量為7±2?!盵2]組塊可以幫助調動長時記憶中的知識,加工進入短時記憶的信息,改善記憶效果。
思維導圖能夠把散亂的信息組成信息塊,增大其記憶容量,在提高學習績效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利用思維導圖“組塊”學習材料,可以較好地完成學習材料結構化。組塊的容量越大,能夠記憶的內容就越多。
(2) 原理的應用
在網絡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把內容歸類、編制提綱或系統化,就是組織或構成“記憶單位”,即組塊的方式,能夠明顯地提高記憶效果,這一切思維導圖是能夠做到的。它的使用可以貫穿于整個網絡課程中,思維導圖通過一些“關鍵詞、圖形和連線等,可以把一章或一節的知識,甚至某一本書、一門課程的內容進行‘梳理’并‘壓縮’”[3],由此形成由關鍵信息及其信息之間的聯系所構成的一張圖,這樣在剔除了冗余拖沓的內容之后,保留了關鍵內容。這樣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加速學習內容的積累,極大地減輕了記憶的負擔,而且依據信息之間有聯系的分類可以使資料的存儲、管理和應用更加系統、規范,從而提高大腦運作的效率,使學習者能夠快速獲取所需的知識?!霸O計者可以在每門網絡課程中繪制一張樹狀的思維導圖,把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主題的主干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次級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并且末端開放?!盵4]這就形成了這門課程的一個整體框架圖。但這又不僅僅是一個框架圖,每個分支上的關鍵詞要設置為熱區域,可以進一步查看其具體的涵義,這樣,框架圖變成了一個查詢工具。
思維導圖的應用,使知識結構在學習者的頭腦中有一個整體的、全局化的概念,便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結構的整體把握,加深了記憶。下面以教學評價概述為例,說明思維導圖在“組塊”學習內容結構上的作用。
案例2
科目:教學系統設計
內容:教學評價概述
實現方法:利用Mind Manager軟件繪制有關教學評價的思維導圖,目的在于使學習者對教學評價概述所包括的內容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結構框架,便于他們對內容的系統化記憶。腳本如圖2所示。
3 明確學習目標,有助于記憶
(1) 原理概述
明確學習目的有助于學習者的記憶。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記憶的目的越明確、越具體,記憶的效果就越顯著。因此,在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提出明確的記憶目的是進行有效記憶的關鍵。
(2) 原理的應用
遵循上述原理,為了提高記憶效率,在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習者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在網絡課程設計中,主要將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定位于網絡課程的學習中。
一般對于訪問網絡課程的學習者而言,大多數都是在進行沒有指導者的自主學習活動,而為了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必須要經歷一個完整的記憶過程,而達到這些要求的前提就是提出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將注意集中于識記。網絡課程的設計者對于課程中學習目標的制定尤為重視。在每一章、節、單元的開始,應該列出本章、節、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學習者在開始學習之前就明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目的。這樣帶著問題去學習,可以促進記憶,有助于增強學習效果。這一點在網絡課程的設計中是尤為重要的,因為學習者通常是進行獨立學習,缺乏明確的指導和提示,明確的學習目標會減少很多無謂的時間和智力浪費,會比沒有學習目標的盲目學習,學習效果要顯著的多。以《教學系統設計》中第一章《教學系統設計概論》為例,說明明確學習目標的中重要性。
案例3
科目:教學系統設計
內容:第一章 教學系統設計概論
實現方法:第一章的內容比較多,學習者在自主學習時需要有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加以指導,有側重點地進行學習,這樣能夠促進對重點內容的記憶,有助于增強學習效果。根據這一章的內容,可以這樣提出學習目標。腳本如圖3所示。
4 及時復習可以強化記憶
(1) 原理概述
在一定范圍內擴大短時記憶的過渡要靠對記憶材料的重復識記;材料儲存要從短時記憶過渡到長時記憶也要靠重復識記,即復習。[5]下面以艾賓浩斯的保持曲線(也稱遺忘曲線)來說明復習的重要性。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的特點是:在學習之后,立即會迅速下降,而當間隔時間延長時,就逐漸變得平緩了。這條曲線揭示了遺忘發展的一個特點,即在識記后短時間內遺忘較多,在過了較長時間間隔后,記憶保持的份量少了,遺忘發展的速度也就慢了,可以用“先快后慢”這句話來概括遺忘發展的這一特點。遺忘總是在所難免的,克服遺忘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復習。所以復習中要充分運用遺忘規律,在新學得的知識尚未遺忘時就開始復習,使新知識在大腦中的痕跡得到加深,建立起牢固的神經聯系,提高記憶效率。
(2) 原理的應用
要遵循及時復習可以強化記憶這則原理,在適當的學習進度里安排復習內容。例如,可以在新的課程開始之前,根據新知識與舊知識的前后聯系,適當復習一些上次課的內容。這樣,既鞏固了之前所學的知識,又為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奠定了基礎。其次,在本次課程學習結束之后,安排一些針對性強的練習,學習者可以根據練習成績的優劣,再次對學習內容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加強對所學內容的記憶。下面以《教學系統設計》這門課中的一部分內容為例說明原理的應用。
案例4
科目:教學系統設計
內容:第三章第一節 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實現方法:可以根據學習需要,點擊相應的鏈接,呈現復習內容。腳本如圖5所示。
另外,復習中要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響,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應。要防止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的干擾,對學習內容的中間部分要加強復習。
四 結語
本文就如何依據記憶原理來設計網絡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探究。綜上所述,記憶原理的應用,對網絡課程設計有著重大意義。網絡課程承載著輔助學習者學習的任務,因此提高學習者記憶效果和學習效率的課程才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在設計網絡課程時,我們應該從記憶原理這個重要方面加以考慮,完善網絡課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魯忠義,杜建政著.記憶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2] 王,汪安圣.認知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138.
[3][4] 張豪鋒,王娟,王龍.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績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12:13-15.
[5] [美]理查德•西•約克.如何準備考試[EB/OL].
[6] [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壘,王等.心理學與生活[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192-219.
[7] 燕國材.學習心理學[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70-76.
[8] 張宗偉.CAI課件中的記憶強化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1999,12:39-41.
[9] 加涅等著.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90-292.
[10] 張筱蘭.論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開發中的心理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1999,07:37-39.
[11] Memory skills[EB/OL].
Study on Memory Principles in Design of Online Courses
――Take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for Example
LI Zheng1WANG Zheng-jia2LI Yuan-hang2
(1. College of Educational,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China;2.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Hebei,071001,China;2.Department of Physics,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Tangshan,Hebei,063000,China)
關鍵詞:學習風格;解決問題;高職;網絡專業
1引言
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網絡安全技術等課程存在較大困難是計算機教學界的共識,吸引了很多學者[1]對學生學習困難的具體原因進行研究。一些學者采取了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例如把程序設計中的算法和網絡原理用動畫和圖形的方式來表示,文獻[2]說明這些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還是有很多學生很難完成這類課程的學習。
關于學習風格的研究,近30年來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也被稱為“現代教學的真正基礎"。關于學習風格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肯賽拉認為“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個體在受信息和信息加工過程中所采用的自然習慣的偏愛方式,這些偏愛方式具有一定的持久性”。Keefe從認知因素、感覺因素和生理因素出發,將學習風格定義為“學習者和學習環境相互作用時表現出來的一種經常的、穩定的、具有傾向性的行為”[3];Kolb將學習風格劃分為:聚合型、同化型、發散型、順應型[4]。我國學者譚頂良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結合中國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將影響學習者學習風格的要素歸納為社會、生理、心理三個維度[5]。以上學者對學習風格的定義都沒有考慮學習者的專業特性,導致運用學習風格理論對高職網絡專業學生進行分類時有效性不足。
2 基本思路
本文首先準對高職網絡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學習風格分類方法,運用這個方法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獲得學生的分類信息,記錄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然后在第二學期準對學生的學習風格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評價第二學期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情況。
3 學習風格模型
目前已有的學習風格分類方法一般通過量表方式進行分類,這些分類方法大都沒有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Felder-SilverMan提出的學習風格模型主要以工程類專業為背景有較大的借鑒意義,我們以Felder-SilverMan學習風格模型為基礎,借鑒其他學者的模型,把學習風格分成如下5類:
(1)感知型/直覺型。感知性學習者喜歡學習具體的內容,善于用已知的方法解決問題,善于把握事物的細節,善于記憶知識,希望實踐練習。直覺性學習者對抽象的概念感興趣,他們更有能力發現新的應用,更具有創造力,但他們不喜歡重復訓練,不善于把握技術的細節。
(2)可視化型/文本型??梢暬蛯W習者更喜歡通過圖、視頻等學習材料學習,而文本型W習者喜歡通過文字材料學習。
(3)積極型/反思型。積極型學習者善于通過實驗、實踐來吸取知識,能夠融入團隊開展學習工作。反思型學習者偏向通過思考開展學習,尤其喜歡一個人學習。
(4)順序型/全局型。順序型學習者喜歡一步一個腳印,有簡單到容易逐步掌握知識和技能。全局型學習者喜歡從整體上對一個主題或者科目進行學習,學習的步驟會很大,但不糾結于細節。
(5)歸納型/推理型。歸納型學習者喜歡從一個具體的問題或者應用場景開始學習,然后再掌握原理。推理型學習者喜歡先學習原理,然后應用到各個應用場景。
4 學習風格分類
Richard Felder教授開發了一個有44個問題組成的分類工具,用來給編程入門課的學生進行分類,本文以Richard Felder教授開發的工具為主體設計邏輯問題,融入了課堂教學、學生網上學習、學生自我判斷等方面的內容,開發了網站,讓學生在網上完成答題,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分類,根據每個類型賦值1到11不等,其中1-3分為一般偏好,5-7為中等偏好,9-11為強偏好,如可視化型值為10,就說明這個學習者具有強烈的可視化偏好,意味著這個學習者通過文字學習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本文在實驗的第一學期程序設計對35名同學進行了自愿測試,感知性28人,直覺性7人,可視化型32人,文本型2人,積極型18人,反思型17人,順序型20人,全局型1人,歸納型35人。
5 數據分析與對策
從分類的數據看,大部分同學都屬于感知性、可視化型,因此教學者盡量提供可視化的學習材料,課程的教學案例盡可能的詳細、具體。 為了提高教學的效果,本文在第二學期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分類調整教學方式:
(1)為了提高感知型/直覺型同學的學習效果,學習材料除了有明確的細節,還需要提供一些概念。
(2)課程教學材料要圖文病貓,視頻和實訓指導書進行配合。
(3)上課30分鐘后,開展5-15分鐘的討論,提高反思型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4)采用基于問題驅動、發現學習、探究式教學方法,以適應歸納型學習者。
通過改進教學策略,實驗班同學的平均成績從《程序設計》設計課程的71.5分提高到網絡安全技術課程的79.6分,不及格同學數量從5降低到1人,說明本文采取的教學對策十分有效。
參考文獻:
[1]Lahtinen. A Study of the difficulties of novice programmers. ACM Press,New York, NY, 2012, 14-18.
[2]Cooper S. Teaching objects-first in introductory computer science. New York, NY, 2013, 191-195.
[3]康淑敏.學習風格理論西方研究綜述.山東外語教學,2003
[4]嚴加平,夏惠賢.基于經驗學習的學習風格研究述評.教育科學.2006.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術鑒賞;教學效果
高中美術教學活動是學校的教學活動之一,雖然它不是高考科目,但卻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科目。作為高中美術教師,我們應當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唯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提高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生的藝術細胞,提高學生欣賞美術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加投入到對其的學習中來,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夠讓教師更加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課前認真準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把完成教學任務作為最終目標。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極具視覺效果的美術作品來吸收學生的注意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積極展開美術鑒賞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鑒賞教學是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渠道,豐富的美術作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展開美術鑒賞活動,將美術作品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享受視覺盛宴,得到美術的熏陶,深刻體驗到美術的藝術之美。如果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憑粉筆和嘴巴進行教學活動,是無法清楚地傳達美術之中的藝術感的,無法達到美術教學的效果。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當多展開些美術鑒賞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
三、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教學模式受到沖擊,很多教學方式和方法都已經不再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目前各個學校正在建立科學的、合理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立新型的教學環境。美術鑒賞教學活動是培養高中生審美活動的主要途徑,因而應當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中體現他們的教學地位。
四、發展多元化的美術鑒賞教學活動
高中階段的美術鑒賞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一種,提高學生對美術的鑒賞能力可以活躍他們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壓力下神經得到放松,心情得到愉悅,這樣反過來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學習效率會更高。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性格特征不一樣,家庭教養也有所不同,因此,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也會有所不同。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個性,開創性地利用美術教材,因材施教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美術鑒賞課的魅力所在。
五、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豐富學生的學習材料,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學習工具。何況美術鑒賞課本來就是視覺欣賞課程,它的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多媒體技術將視頻、動畫、音頻集中于一體,它不僅豐富了美術教學內容,還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有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用多媒體技術更是新課改深入發展和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
六、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有句話說得好:“親其師而信其道?!苯處煂I知識的修養和淵博的知識內涵會給學生樹立榜樣,提高美術教學目標。而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會讓更多的學生從內心對教師感到欽佩,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會感染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積極性。作為一個高中美術教師,一定要定期給自己補充美術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任務素養。只有相對深厚的美術修養,才可以讓學生信服,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美術的鑒賞能力和判斷力。
七、鼓勵和包容學生在美術鑒賞活動中的自我創造
對藝術的解讀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美術作品鑒賞更是對作品的再創造過程,每個人對作品的解讀和欣賞角度不同,所感受到的藝術體驗也有所不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藝術的再創造性思維。只有充滿寬容和愛,用“以人為本”的態度來教學,才能讓學生投入到對美術的學習中來,發自內心地追求美術的藝術之美。
總之,高中美術鑒賞課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個人修養的重要途徑。作為美術教師,不僅要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更要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鑒賞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美術鑒賞作品,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審美需求。唯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品位,讓學生成為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中的“數據結構”自1968年前后形成一門獨立的課程后,歷來都被視為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計算機網絡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軟件技術專業都把它列為主干課程。對這門課的了解、理解、掌握和拓展,將對每一個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編程能力有著極深的影響。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依然發現了很多教學問題,具體表現為:
1.學生在初學這門課時,不知道學習的方法,不了解學習的原因和目的。
2.在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部分學生就會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學習興趣下降,大部分學生常常覺得教科書中的內容與具體的算法設計題相距甚遠,無從下手。
3.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把握不準,動手編程能力較弱。在課程學習結束以后,不知道自己到底學了些什么。
4.課程中部分知識點和算法難于理解,沒有考慮知識點之間、算法之間的聯系。
5.在大學擴招以后,學生的基礎參次不齊,尤其對于高等職業類學生,他們屬于高招錄取第三、四批的學生,基礎較差,水平參次不齊,有的為對口生,有的為文科生,有的為理科生。在目前的教學中不能體現個性教學,不能真正按照每個學習者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從已有的與“數據結構”課程有關的研究論文可以看出,不少任課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學習方法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對“數據結構”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也看到,大多數論文是教師感性的教學經驗,是從微觀上對“數據結構”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教學建議,缺乏從整體上、從理性思維上對“數據結構”課進行設計。要想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率和最優化,僅靠單方面的、局部的改革是不可能實現的。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認為,有必要按照一種教學設計理論對“數據結構”課程做一次系統化、完整的教學設計,并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學習者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鍛煉他們的各種思維能力,而不是機械地記憶“數據結構”課程里的一些抽象概念、復雜算法。
2.構建一些真實的問題情境,學習者在問題情境中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習動機得到了維持;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經過細致觀察分析,能夠找到解答問題的有效辦法,從而能夠主動地建構自己的學習經驗。
3.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在“數據結構”課程學習中,充分考慮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活動、資源、工具,能夠做到學有所需,學有所長。
4.通過“數據結構”的學習,能夠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態度、情感和意志,促進學習者性格的養成,能夠培養學習者協作能力、實際動手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高職“數據結構”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依照楊開城博士提出的“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我們對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數據結構”進行了理論實踐研究。
1. 教學問題分析
為了確定“數據結構”科目中的教學問題,而不是感性的、模糊的認識,在具體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對河南省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2002級學生在“數據結構”科目教與學的過程中所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調查、訪談,并進行總結、分析,最終確定真實存在的教學問題。
根據“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中的問題歸因理論,我們對“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歸納如下:
生理因素方面
部分學生時間安排不好,在“數據結構”課堂上感到困倦、疲乏。
學習準備方面
“數據結構”課程的先決課程C語言知識掌握不牢,大部分學生對指針類知識點不熟練,學習復雜算法時有困難。
學習活動方面
(1)較多的學生只看書,學習方法單一。
(2)教學只采用了講授、演示法,教學形式單一,學習活動單一。
(3)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活動有時過難,有時過易,對同學缺少吸引力。
(4)教師指導不力,學生之間沒有有效的互助行為。
(5)針對某種目標的學習活動的量不足。
學習環境方面
(1)學習資源匱乏,不能滿足需求。
(2)學習工具對學習活動的支持不足。
(3)教學媒體單一,學習內容設計不良。
學習動力方面
(1)學習動機水平低下。
(2)部分學生意志力薄弱。
(3)興趣低落。
(4)缺乏群體動力。
學習時間不足
理論課與實踐課時安排不合理,實踐課太少。
2.學習者特征分析
高職大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較差,文化素質、文明修養也相對較差;學習動力不足,理想、信念不高,自信心不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力較差;但他們思想比較活躍,動手能力、專業技能、適應性較強。高職生雖然在學習成績方面不如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但他們活躍的思維和愛動、愛表現自己“才華”的天性在大學里“暴露無疑”。由于社會、家庭等各個方面壓力較小,在選擇職業時,他們更加務實,找個工作先干著,不行以后自己當老板。所以,高職生與同等學歷的大學生相比,他們更容易被社會接納,發展前景也較好。
3.學習目標分析
在對“數據結構”課程進行學習目標分析的時候,采用的是一套知識技能領域學習目標分類體系進行分析,如表1是《數據結構》第六章的目標分析,表2為知識點與教學目標相關性分析。
其他章節也嚴格按照以上的方式進行嚴格的目標分析。
表1 學習目標描述
表2 知識點與教學目標相關性分析
4.學習內容分析
本課題對“數據結構”課程學習內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繪制知識網絡圖”的分析方法,又稱為知識建模分析法。這種方法主要是繪制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不僅能用于學習內容的鑒別和序列化,而且有助于學習活動設計。
依照知識網絡圖的繪制方法,對“數據結構”課程的每一章節進行了分析。
5.學習活動的設計
學習活動是旨在完成特定學習目標而進行的師生操作的總和。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活動任務的設計,在設計每章的活動任務時,我們采用“知識網絡圖――知識組塊――活動任務”的流程來設計,其中知識組塊是一組關系緊密的知識點群。根據“數據結構”課程的知識網絡圖,我們對該課程各章節劃分的各個知識組塊,最后得出每個章節的學習活動。
6.教學方案的實施
根據以上形成的教學設計方案,我們進行了實際的運作。
實施對象、時間、目的:
實施對象:正是由于操作對象的不可重復性,這次方案的實施對象為河南省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2004級的學生
實施目的:了解在教學方案實施過程中,教學問題是否再次出現,借此來判斷教學方案是否有效
實施時間:2005年3月至2005年7月。
7.教學方案的評價
對學習結果的分析
教學方案實施結束以后,我們對參于“數據結構”課程學習的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的2002級、2003級的學生進行了學習成績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條件:
(1) 2002級學生45名,2003級學生60名。
(2) 2002、2003級“數據結構”授課教師、實驗輔導教師沒有改變。
(3) 2002、2003級學生學習“數據結構”前的基本水平基本一致。
(4) 2002、2003級“數據結構”課程考試方案和形式都沒有改變,實驗成績占30%,筆試成績占70%。
(5) 2002級學生上課時沒有采用學習方案,2003級學生上課時采用新的教學方案。
結果如圖1所示。
2002級學生“數據結構”成績比例2003級學生“數據結構”成績比例
圖1 2002、2003級學生學習結果分析圖
依據圖1我們可以得到,在90-100分的比例上,2003級學生比2002級學生高2%,在80-90分的比例上,2003級學生比2002級學生高6%,在70-80分的比例上,2003級學生比2002級學生高4%,從這些比較數據整體看來,2003級學生整體學習成績比2002級學生要好一些。
課堂觀察和實驗室觀察總結
一學期的課堂觀察和實驗室觀察結束了。在課前,大部分學生都能自覺地進行預習,很少有人遲到。在進行“數據結構”課程學習時,絕大多數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的具體學習活動中去,大家非常喜歡小組合作學習,有什么問題自己先解決,解決不了的,小組在一塊兒商量,小組解決不了的,再請教老師。每次上課時,學習目標明確,條理清晰,每節課可以看到學生提問、小組協作、氣氛活躍。在實驗室里,從整個學期的實驗課來看,大多數同學每次實驗都在認真的編寫、調試程序,看不到以前經常發生的在上實驗課期間打游戲、上網的現象。
同學們的學習積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編程能力進一步增強,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
授課教師的反思總結
在2003級計算機專業“數據結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相對02級學生,上課期間的睡覺現象少多了,很多同學都能積級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學習中,他們感覺自己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進行課程內容的時候比較順利,以前困擾學生的基礎差的問題,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
在學習環境上,給學生提供了較為充分的學習材料――網絡學習材料、學習活動手冊、FTP服務器等,學生對這門課感到滿意。
三、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中“數據結構”課程的教學設計經過四學期的研究、實踐,終于結束了,在課題結束之際,回過頭來看具體的設計、實踐過程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在具體的知識網絡圖的繪制中,各種知識點的歸類對于普通教師來說,稍顯復雜。繪制知識網絡圖也是如此。
2.由于“數據結構”科目本身的特點,在構建具體實例時有一定難度。
一、探究性學習概述
探究即探索研究,指學習者通過學習情境不斷主動的發現問題、體驗感悟、實踐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探究性學習開始進入各個學科的教學改革當中.
探究性學習的核心要素是問題,廣西師大的羅星凱教授認為探究學習的問題來自于四個途徑:一是學習者自己提出問題;二是學習者從所提供的問題中選擇, 據此提出新的問題;三是學習者探究的問題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但問題不那么直接, 需要有所改變或自己體會其含義;四是學習者探究直接來自教師、學習材料或其他途徑的問題.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性學習常常表現為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活動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體驗和創新,與接受式學習本質不同的學習方式.
二、探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1.為學生提供有利于探究的良好環境
運用探究性教學法,教師要從各個方面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探索精神旺盛的最佳狀態.如何創設課堂探究環境.首先,給學生準備盡可能多的有探究層次性的材料;其次,創造和諧、寬松的探究環境;再次,建立師生相互信任的課堂人際環境,給予學生犯錯誤的寬容和充足的探究時間.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樂于開展深入討論、交流心得,也敢于發表不同見解,這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因此老師要善于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探究的意識,激活探究的思維.讓學生在良好的心境下進行探究性學習.
2.探究學習過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認知實際
教師使用探究式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發現活動,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知識、能力的實際水平選定課題.教師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特別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并把它落實到備課、教學各個環節中去,從而調動全體學生的探究學習積極性.如果教材難度大,學生基礎弱,應該將探究任務分解的細一些,探究時間長一些,教師引導多一些.隨著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漸細化探究的環節,提高探究的難度,讓他們在更高的層面上鍛煉探究能力.總之,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既可以是全部因素的探究,也可以是部分因素的探究,要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探究活動.
3.教師應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定探究的問題.根據每一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都面臨一個學習目標能否完成的問題,教師必須依托教材,提出有效問題,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目標.接下來指導學生開展探究,在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探究學習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要及時關注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應成為學生探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
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切忌將學生探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最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結果評價,根據教師指導的情況,從活動態度方面、知識技能方面,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客觀地 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不可否認,探究性學習的課程往往會顯得比較“亂”,有點難以駕馭,但這種適度的“亂”恰是學生主體性的表現,是學生思維得以深化的結果.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精心設計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成長,這是著名哲學科學家波譜爾所強調的:問題構成了一切科學探索活動的實際出發點.只有從此點出發,才可能真正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思考,讓課堂充滿學生成長的氣息.
4.注重小組合作
每個學生興趣愛好,認知水平不同,對同一探究過程有不同的理解和設計,這種差異,是學生分組合作的前提.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探究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的機會,每位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并解答問題,在交流討論中,學習其他同學的優點,在評價其他同學時也學會評價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了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摘要:英語在當代學校教育中已經成為一門必不可少的科目。然而,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許多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以至于他們的英語成績低下。而且,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在中國被教授,學校及家庭基本不能夠提供真正學習英語的環境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練習英語。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英語無用,無趣且難度太大等思想,并在英語學習中產生消極的情緒,如焦慮,厭煩等。所以,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建立正確的觀點及思想是當今教師刻不容緩的職責。
英語作為一種復雜的語言體系,它的詞匯,語法等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許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不并輕松,甚至是種煎熬。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失去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幫助學生降低學習的難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于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已有許多學者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力就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有了學習的動力與求知欲學生才會盡他們的努力來進行學習,才可能獲得一個較好的成就。
學習者在學習中的積極動機對他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許多教師認為學生的動機可以作為決定他們學習英語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從教育心理學來講,學習動機實際是指推動和維持人的學習的心理動因。首先,動機影響著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具有積極動機的學生樂于學習英語,并且愿意參加各種與英語學習有關的活動來提高自己,因此,他們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其次,動機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對英語學習持有積極動機的學生,會盡自己的努力來學習英語,他們學習較認真,且努力程度比持有消極動機的學生高,且可以持之以恒地積極學習。最后,動機會影響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課堂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它不僅需要教師的授課,還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方面。研究顯示,學生上課的表現同學習動機成正比,即持積極學習動機的學生在課堂上比較活躍,成績也比較出色。而如果學生的動機不夠積極,那他們可能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上的各種教學活動中。這樣他們在學習上就會變的被動,學習興趣也會逐漸減小,學習成績隨之下降。
積極向上的情感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英語的學習活動中。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過濾說認為,有了大量適合的輸入環境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二語習得的過程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因此,對教師而言,創設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與教授課堂教學內容同樣重要。讓學生在學好的情況下,還要保證心理健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得到最真實、最生動、最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 內、外向性格 英語自主學習方式 學習策略
一、文獻綜述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榮格最先賦予內向和外向如今的內涵。他認為,在與周圍世界發生聯系時,人的心理一般有兩種指向,一種定勢指向個體內部世界,稱之為內向;另一種定勢指向個體周圍的外部環境,稱之為外向。
目前,許多學者將其引入語言學習的研究。目前存在以下兩種相反觀點:A.外向型性格與外語學習績效成正相關。B.內向型性格與外語學習績效成正相關。
二、研究設計
1.研究目的與假設
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學生的內、外向性格特點與英語自主學習方式的關系。本文假設外向學生偏好聽力、口語,而內向者偏好閱讀、寫作,外向學生較內向學生會更加靈活、自主,而內向學生則更加勤奮。
2.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浙江財經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08、10級學生,08級學生年齡在22歲左右,10級學生年齡在20歲左右,男女各不限,共120參加了性格測試,其中08、10級學生各60人。
3.研究步驟
首先,學生填寫艾森克個性問卷,再剔除性格趨向不顯著的40人,剩下的60名同學參加英語自主學習方式問卷,08、10級學生各30人,且保證各年級內外向人數均為15人,最后進行數據統計。
4.調查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是艾森克的人格問卷的中譯改編本。該問卷共21個是非問答題,答“是”者計分。分數越高表示人格外向,其表現可能為好交際、情緒易于沖動等。分數低表示人格內向,可能表現為好靜、富于內省、情緒穩定等。為了使該量表更適合本次研究,我刪除了與本研究無關的試題,整合成一份50個是非題的問卷,每題計2分,分數越高,代表其外向程度越高。根據測試指南,其評定標準如下:≤50分為內向,>50分為外向。
英語自主學習方式問卷參考文秋芳的自主學習策略問卷,涉及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四個方面。此外,又從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自我效能及評價策略角度進行考查出題,包括學習材料,學習時間長度及頻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和障礙處理方式,以及自我的測評,等等。
三、數據分析與討論
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內外向學生的自主學習偏好,第二部分是研究內外向學生具體方面的學習特點。以下表1呈現的便是第一部分結果。
通過表1可以看出,外向學生明顯偏好聽力與口語,偏好閱讀的學生比較少。內向者在閱讀方面人數較外向學生要多出10個百分點,但寫作方面,其人數竟和外向的差不多,甚至還要少近一個百分點,且口語的練習人數卻和閱讀一致,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比重,這和先前的假設內向學生偏重讀寫、輕聽說不一致。
為了進一步探究內、外向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自主學習方式的差異,我對每一部分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1.聽力
從表2看,內向學生多會進行相關單詞的記憶,以及對說話人語音的熟悉,但在背景知識的了解及相關聽力的熟悉上動作不大,并會積極進行聽力練習。我發現內向者選擇在材料進行時聽寫的人數要明顯高于外向者,其學習時間也比外向者要長近一倍,練習地點固定,多是教室。此外,內向學生在材料選擇上較為單一,集中于新聞。
外向學生在準備階段,雖多數會選擇熟悉詞匯,但是在背景知識了解上優勢也要高于內向者,且學習材料廣泛,涉及各個方面知識,形式多樣,不局限于新聞。在聽力練習持續時間上,外向者雖沒有內向者長,但其練習時間靈活,次數多,地點多變。
2.閱讀
在閱讀內容上,內向學生學習材料形式較單一,集中于書籍。但內向者在閱讀練習上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內容涉及廣泛。在閱讀過程中,遇及障礙,多會主動猜測,很少借助辭典,且韌性較強,會一直琢磨材料到明白為止。此外,多數內向者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會積極選擇高于自己水平的材料。
外向學生在閱讀上花費時間不多,且目標性不明確。但外向者閱讀形式多樣,除了書籍,他們會利用雜志報紙、網絡媒體、手機電子書。在閱讀過程中,善于利用文章標題來幫助自己理解,但面對障礙時,好借助辭典。
3.口語
從以上數據發現,內向者喜歡在清晨練習口語雖時間不長,頻率也不高,但會高效積極利用課堂時間進行發言或者與同學進行英語口語的訓練。口語話題集中于日常生活。且在英語對話中,內向者很少注意語音語調,且模仿意識不高,對話流利的障礙出現在很多方面,不僅僅局限于詞匯。
外向者口語練習頻率高,獨自練習次數和時間明顯長與內向者,喜歡參加英語角或者演講比賽等來提升自己的口語能力。練習的話題涉及廣泛,對話流利障礙主要在于詞匯量和語言組織能力上,但是在語調和語速上的問題要明顯少于內向者。
4.寫作
內向者寫作練習形式多樣,除了作文,還會利用商業信函等其他形式來鍛煉自己,且在寫作開始之前,很少參照范文,會獨立思考。但在寫作過程中,句式運用不夠靈活,多是短句和被動句。在遇到表達障礙時,會尋找相近詞進行代替,并會摘錄一些難句。
外向者寫作訓練多按照老師要求進行,形式較單一。喜歡參照范文,收集相關資料。在寫作中,句式豐富,善用被動句、復合句等各種句型。遇到表達障礙時,傾向于借助辭典,或自己編造,這點可以與外向者的膽大自信相聯系。然而外向者在對練習的總結上要比內向者積極。
通過以上討論,不難發現:(一)外向學生偏好聽、說,內向學生偏好讀、寫。這可和外向者較強的短時記憶能力、較低的焦慮水平,以及更好地承受高信息流和時間限制壓力的能力相聯系。內向偏好讀寫顯著,這可能與內向學生傾向于內心的自我世界,不好交流相關。(二)外向學生在自主學習方式上靈活度,主動性高于內向學生,但是持久性低于內向者。不僅聽說,甚至讀寫,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地點都呈現靈活性高、積極性高等特點,但在練習頻率及練習持續時間上,外向學生明顯沒有內向學生勤奮刻苦。(三)內外向學生都善用補償策略。結合表4,內向學生的熱情異常高,會積極與同學、外教交流或者積極利用課堂時間、參加英語活動來提高口語能力。說明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會積極地作出學習內容調整,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四、建議
為自己的性格所困擾的學生沒有必要過于焦慮,或過于擔心自己的性格會影響學習,相反要相信自己的性格有本身的優勢,要盡可能利用這種優勢,以彌補或減少性格對語言學習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利用學生性格的長處,促進學生優秀的一面的發展,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學習和利用與自己相反性格的長處。不要故意或在無意中引起內外向型兩類性格的學生在學習分項科目中兩極分化。因此,教師有責任對自己學生的內外向性格有所了解。
參考文獻:
[1]H.J.艾森克著.陳仲庚編譯.艾森克人格問卷.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1981.
[2]戴煒棟,束定芳.試論影響外語習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國語,1994,(4):1-10.
[3]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王雪梅.論性格傾向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2000,(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