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15:05: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英語實訓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校在大學英語這門課上投入了大量課時,學生也花費了不少精力來學習英語,但學生的英語能力卻在就業市場中反映不佳。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是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對此進行反思,找出解決辦法。筆者本學期所教的是旅游管理專業的英語口語聽力實訓課程,經過思考后重新設計教學流程,取得不錯的成效。在課上學生的聽課表現、課下學生的學習勁頭、最后的學習效果和學生反饋方面,令筆者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深受啟發。英語口語聽力實訓課程為期一周,以5個工作日來計算,筆者針對旅游管理專業選取了5個典型的工作環節:游客咨詢———接團———帶團講解———客人問題處理———送團,然后設計了相應的5個學習任務:面對游客咨詢的問答———接團時的歡迎詞———景點講解詞———各種游客問題的處理和應對———送團時的歡送詞。第一天,選取與當天口語主題一致的聽力材料,花一兩節課的時間訓練,讓學生熟悉與主題相關的常用句子和短語,然后熟記。聽力訓練結束后,再用1節課的時間用英語向學生介紹該環節在實際工作中的運作情況。同時,布置口語練習的題目和要求,剩下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分組查找相關資料、做口語作業并背誦。第二天,隨機抽取1/3到1/2的學生上講臺脫稿作口語展示,完成后讓其他學生找錯,成功找到錯誤的學生有加分獎勵,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再由教師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改進,結束后進行第二天的聽力口語訓練。按照上述方式完成5個訓練主題。筆者總結后,得出以下結論:①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因為這些任務與今后的工作密切相關,實用性強;②學生感覺學習壓力大、時間緊,第二天的口語展示成績將決定能否通過這門課的考核。雖然每天在課堂上只有4節課學習,看似輕松,其實要花很多時間準備口語作業;③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積極,無論是口語展示還是糾錯,都能積極參與,改變了以前大學英語課堂上沉悶的現象;④學習效果好。在恰當的壓力下,學習感興趣且對將來工作有用的內容,學生收獲很大。一周的實訓課結束后,從實訓報告中可看出學生進步明顯。這種教學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大學英語課程也可借鑒這種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在皮亞杰、布魯納、維果茨基、維特羅克等早期建構主義思想發展起來的新型學習理論。[2]它主要強調以“學”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主要起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它強調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目標指引性、任務真實性、不斷反思性和互動合作性。它認為學習應發生在真實的學習任務之中,強調多樣的、情景性的信息與有利的建構工具。[3]
二、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
結合在英語實訓課后的教學思考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主導思想是建立“教學做”一體化模式。
1.教學組織形式以“教學做”為主。近年來,高職院校大力提倡開發“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部分教師認為這種教學形式只適合工科課程,對在文科課程尤其是英語課程中實施“教學做”改革持消極態度。我們應看到,按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講解,付出了許多心血,但學生課上不感興趣、課下沒有學習壓力和目標,最終的學習效果很差。因此,教師應控制講授時間,將課堂交給學生。一般在45分鐘的時間里,教師最多累計講授時間25分鐘即可,讓學生邊學習邊實踐,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高技能。
2.教學內容以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為主。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以學生的專業為導向,多了解學生的專業,熟悉行業動態,盡可能選取真實工作場景中的材料來授課,摒棄與學生今后工作無關的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教學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大學英語課程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必須對評價方式進行改革。評價方式是個“指揮棒”,教師和學生都會不自覺地圍繞它進行。在這種模式下,一定要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甚至將期末考試變為考查,有利于學生重視平時的課堂表現和訓練展示,變壓力為動力,提高教學評價的真實性。
4.大力加強課后學習。隨著英語學習階段的延伸,課堂時間越來越有限,需要平時多加練習。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教師只能講授提高英語技能的方法,然后選取相應的材料進行訓練,學生若想真正提高英語水平則要依賴于課后大量的自學和訓練。據調查,在校生課內與課外時間比是44∶56,[4]說明大學生有大量的課余學習時間,教會學生運用課后時間學習英語也是大學英語教師的重要任務。因此,英語教師應注意課后作業的有用性和探索性,課外活動要精心設計,注意引導,使其成為學生自習、思索、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同時要加強檢查并列入成績評定體系。
三、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優勢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戰略
ESP教學模式與評價體系相結合的研究
“ESP教學”在郵輪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以輸出驅動理論為指導的商務翻譯語料庫教學實證研究
我國大學通用學術英語教材的問題與對策
第八屆亞洲專門用途英語國際研討會綜述
第六屆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國際研討會報道
第十二屆全國國際商務英語研討會報道
上海高校學術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回顧與反思
商務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體系結構研究
ESP教學互動反思與復合互動模式探析
國際經濟組織研究報告中的隱喻分析
名物化學習實證研究述評
基于體裁的旅游語篇分析
社會敘述視角:旅游文本英譯問題及對策
信息性與商標名的英譯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第五屆中國法律英語教學與測試國際研討會
全國醫學英語課程建設與開發研討會
國內ESP研究在國內學術期刊中的分布與引用研究
英漢研究論文中自我轉述對作者身份構建的對比研究
藥學專業英語論文句型特點及分析方法探析
大學英語閱讀課形成性評估實踐探究
商務英語同聲打字實訓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淺析思維導圖在警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商務談判教學中使用跨文化案例法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廣告翻譯教學的實證研究
從同伴反饋看學術英語口頭演講評價標準
數據信息時代教育技術在ESP形成性測試中的運用
考研英語閱讀語篇的段落內議論結構及段落間聯結
基于問卷和訪談的英國議會制辯論賽評判規則研究
英國海事事故調查報告寫作研究
ESP理論視角下醫學院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思考
高職行業英語教學MOOC3.0模式探究
ESP理念下乘務英語教學模式探索
文獻檢索在學術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嘗試
學術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為例
經濟學學術語篇中名詞詞組對比研究:從結構到語義
專門用途英語教材編寫的實踐與反思——以《法學英語》教材為例
隱喻中的法律故事——小說《莫羅博士島》中的秩序和正義
跨國公司社交媒體話語中的關系言語行為分析
ESP視角下學術詞匯與專業詞匯的邊界:一項基于學科語料庫的實證研究
關于高校國際貿易實務英語類教材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個案研究
基于PjBL設計理念和崗位需求的ESP英語教材建設研究
MTI研究生科技英語翻譯實踐常見問題分析與思考
基于“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調查
學術英語實踐的本土化探究——《學術英語在亞洲》評介
規繩矩墨,方圓自成——試評《英美法律術語辭典》,兼論法律術語翻譯的規范與統一問題
關鍵詞: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交互式教學法;泛在學習;英語課堂面授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5)02-0098-4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25
1 . 前言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現有藝術類學生2381人,主要包括設計、裝飾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電腦藝術設計、裝飾設計和服裝藝術設計等專業。學生人數眾多,個性鮮明,成了廣職院一道靚麗的風景。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承擔著全校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近年來由于師生比嚴重超標(1:140左右),因此,只能把同系的兩個(或者三個)班合班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藝術類學生跟非藝術類別無二致,同樣也要按學校規定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唯獨不同的是,藝術類學生期末考試采取的是考題較容易的試卷。
2 . 高職藝術類大學生特點分析
2 . 1 藝術類大學生的認知與心理特點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都需要靈感和意境,因此這類學生往往注重事物的直觀性和美感。與非藝術類大學生相比,在認知方面,他們的思維較為直觀,擅長運用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較弱。在心理方面,這類學生性格較為開朗、表現欲強,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希望表現得與眾不同,服飾和發型較為前衛和另類,他們更渴望得到認可,自尊心更強,性格也更為敏感。
2 . 2 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
藝術類大學生有的來源于藝術學院的附中,這類學校重視學生具備扎實的藝術專業基礎技能而忽視文化課的學習,有的雖然畢業于普通高中,但他們的文化課成績普遍較差,加之高考分別參加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次考試,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要比非藝術類考生低得多,因此藝術類學生入校的整體英語水平較低。他們進入大學后,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和重視藝術專業課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樂于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對英語普遍存在厭學現象。
3 . 改革前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改革前我校的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教學班級過大,教學內容偏難,教學方法單一,師資力量薄弱和評價體系粗放等問題。
藝術類專業每個合班人數大致在90~125之間,由于班級過大,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新視野英語教程》和《新視野商務英語視聽說》相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不僅難而且缺乏吸引力,尤其是視聽說教材,生詞多語速快,學生完全聽不懂。課堂教學都在多媒體教室,由于人數太多,教師只能作報告式地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參與極少,部分學生對教室中回蕩的話筒的嗡嗡聲頗為反感,有的甚至戴上耳機聽音樂。
由于各種原因我系未重視藝術類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因為師資匱乏,我系首先滿足了非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藝術類部分班級的英語教學則常年由外聘教師擔任,他們主要是本科大學在校生、中職教師和一些普通中學教師等,缺乏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來帶領這支隊伍,師資力量薄弱。在評價體系方面,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各占50%。鑒于班級太大,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只能憑學生的出勤和作業情況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因此,很難全面客觀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4 . 網絡環境下高職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特點,我系對2014級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改革,采取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即網絡自主學習和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改革伊始,我系就組建了“藝術類大學英語課程組”,成員都是我系專任教師,老中青搭配合理。每位教師大致負責3個班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再合班。該課程組的成立有利于組內成員發揮各自優勢,通力合作,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4 . 1 網絡自主學習
4.1.1“朗文交互英語第一級別”網絡課程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①提到:對于入學水平較低的學生至少應達到B級要求。在加強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現行的高職英語教材,雖然內容形式不一,注重“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實質上仍然以傳授語言共核為基本內容,沒有與特定專業結合。因此,任何一套高職英語教材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都偏難而且缺乏趣味性,學生上課聽不懂,學不會,更不愿意看課本。
課程組根據上述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大環境下,決定采用一套基于互聯網的英語應用能力綜合訓練教程?!袄饰慕换ビ⒄Z第一級別”(Longman English Interactive,以下簡稱LEI第一級別)網絡課程主要以現實生活為主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英語中的日常生活用語,培養實際交往能力。它由主體課程、教輔資源和教學管理系統三個部分組成,無紙質配套課本。主體課程每個單元包括聽力、口語、詞匯、語法和閱讀等部分,還有相應的測試。我們將LEI第一級別與“基本要求”的聽力及口語教學要求做了類比,發現它能基本對應“B級要求”甚至更低,因此跟藝術類學生的英語水平比較匹配。它比較注重學生的聽力技能的訓練,但對于說、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缺乏寫作方面的訓練。其整個課程體系缺乏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進行“教材建設”,也就是對網站進行改進。我們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在形式方面,主要進行了網站的藝術化設計,增加了競技PK和有獎競答環節,開拓了云平臺學習方式;在內容方面,主要針對藝術類學生添加了“中高職知識銜接模塊”“翻譯模塊”“應用文寫作模塊”“音視頻文件”“專業英語”和試題庫等。
4.1.2 基于“LEI 第一級別”的網絡自主學習
課程組在周課時數4不變的情況下,確立了以下教學課型:網絡自主學習(2學時/周以及其余時間)+課堂面授(2學時/周)。學生每周可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端的“課程進度”部分會自動記錄并實時顯示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單元活動和測試成績等情況,通過一定的成績策略,最終生成匯總成績。
在學習監控方面,教師通過教師端的“進度成績”可查看每個單元的“班級學習進度”、學生的“單元詳細進度成績”“單元完成情況”和“學生參與情況”等。這樣,教師通過實時監控可準確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做出精確的網絡量化評價。教師還可通過“發消息”“學校公告”和“討論吧”等與學生互動或進行個別輔導。在課程管理方面,教師可以開通自主訓練、歷年真題;設置練習答案是否顯示和是否允許重復練習;上傳學習資源;設置單元隱藏;添加單元、備注、模塊等。
為全面了解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情況,課程組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情況如下:
第一,90%以上的學生反映該課程內容較簡單,學生基本能夠完成。
第二,網絡生動的頁面、跳動的視頻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多符號模態的刺激可以增強知識的記憶效果。
第三,由于教師設置了顯示練習答案和允許重復練習,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實現個性化學習,因此可以最大化地發揮輸入的效用。
第四,LEI的“交互”功能實現了師師、師生、生生及人機之間的多邊互動,學生可以更多地參與語言的實踐運用,在運用中習得語言。如通過安裝Java軟件,學生可錄音并隨時播放以檢測自己的口語水平。LEI手機Android版可實現電腦版的大部分功能,學生可隨時隨地進行聽說訓練的移動泛在學習應用,倍感輕松。
第五,很多學生苦于沒有電腦,每次都要到機房或者借用同學的電腦,覺得比較麻煩。
第六,部分學生感到自律性較差,未能及時完成練習,不如課堂教學積極。
4 . 2 課堂面授
4.2.1 課堂面授的內容
語言的重要性就在于它的交際功能,在虛擬環境下的人機對話缺少師生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溝通,如果完全依靠網絡課程來學習英語,對于藝術類外向開朗的90后學生來說是不適合的。他們需要教師面對面的交流與指導,需要關懷與鼓勵。LEI第一級別課程的欠缺也決定了課堂面授必須成為整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網絡環境下的課堂面授需要教師對材料進行精心整合與組織。課程組教師主要圍繞以下內容進行面授:英語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的講授、藝術類學生中高知識銜接、網絡答疑、英語技能訓練、藝術類專業英語等。所有上述內容都以模塊的形式添加到網絡課程中,一些音視頻文件等則添加到“資源”中。
4.2.2 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的英語課堂面授教學法
針對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并且參差不齊的特點,首先我們進行了合作學習小組分組。分組的依據是學生的高考成績和性別,保證每個組的英語成績高低和男女生所占比例大致均衡。合作學習可用于教學的很多環節:聽說訓練、詞匯學習、理解課文、角色扮演以及合作寫作等。它強調人人參與、合作共事、互幫互帶、共同進步。
除此之外,我們主要采用了敘事教學法、現場教學法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適合于性格較為開朗、表現欲強的藝術類學生,他們喜歡通過表演彰顯自己的個性和與眾不同。對于一些口語訓練項目,教師可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另一方面訓練了英語口語,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
敘事教學法特別適合于運用形象思維,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藝術類學生的詞匯和語法項目的教學。如在學習“Mother’s Day”時,學生畫了一幅小孩手拿康乃馨向母親鞠躬的畫并說道“Mother, thank you so much!”在學習“cheer”的時候,有位學生則聯想到自己過生日時的情景:One evening, I hold a birthday party. All the people stood up, holding their cups and cheered, “Happy birthday to you!” 這樣,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寓教于樂,學生的課堂抬頭率大大提高。對于一些語法項目的教學,教師可要求學生即興發揮,采取敘述性的話語,利用周圍的同學、教室、校園環境等來完成。如在教授“現在完成進行時態”時,學生就旁邊同學講述了一則小故事:“He has been sleeping for 35 minutes…”,真實場景的敘述讓學生對該時態所表示的內涵銘記在心。
這里特別要提到的是現場教學。藝術類學生樂于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訓室里學習英語,不僅輕松而且學得快、記得牢,同時實現了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的對接。如在產品造型設計專業的“建筑陶瓷實訓室”,教師一邊指著實物,一邊用英語講解并用紙板呈現,學生尤其青睞。
在學習評價方面,課程組采取如下方式:網絡自主學習(匯總成績)占40%,課堂面授(課堂表現和作業等)占60%,由此教師通過網絡和課堂的雙向監控實現了對每個學生全面客觀的評價。
5 . 結語
課程組的成立是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網站改進、教學資源整合和共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需要轉變教師的單一角色,發揮多元化功能,教師應積極參與并組織和管理學生全部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充當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教練的角色。
基于“LEI第一級別”網絡平臺的交互式教學法和泛在學習是對以往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一種革新。它以學生為中心,可調動學生的語言學習熱情,實現個性化學習,符合當今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規律,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的英語課堂面授是整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教師應給藝術類學生更多的關愛,以鼓勵為主,給學習提供便利,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逐步提高他們學習的自律性。
參考文獻
Rost, M. Longman English Interactive, 1-4[M].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2003.
陳紅莉.探究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4).
陳洋.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黃甫全.現代課程與教學論學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13-615.
關鍵詞: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陸地區高校擴招,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高等教育發展呈現出新特征。由此,高等教育開始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運而生,這是伴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而產生的新生事物。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在國家的三線、四線城市,其辦學定位基本可以確定為:立足于地方,培養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具有應用型,職業型和技術型兼備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增強服務地方的能力。
2014年,全國約180所學校地方本科院校在駐馬店共同達成“駐馬店共識”共同探討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和中國特色應用型技術大學之路。在轉型期間,如何打破傳統落后的教學壁壘,全面推進學校發展成為所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臨的主要難題。本文以信陽農林學院為例就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做出探討。
目前,信陽農林學院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于服務地方經濟,振興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層次逐步過渡為以本科教育為主,高職為輔。學校本身缺乏成功的本科辦學經驗,所以在升本后仍面臨著許多困局,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學科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還在進一步的探索中。
信陽農林學院是一所合并重組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也是一所以農林為主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新建本科院校。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學院始終面臨著求生存和謀發展的關鍵問題,根據自身辦學的歷史、現狀和所處區域及服務領域,進一步明確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成為其工作的核心。學院應采用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其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狀況也是如此。
大學英語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重大,它不僅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同時還兼有滿足國家發展需求的作用。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英語學習對于在校的每一位大學生的作用都是舉足輕重,其特點在于它既能兼顧語言和文化,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綜合實際應用能力,初步形成用英語和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人文素質的培養和自身的長遠發展,又能使學生在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大學英語課程也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它的教學模式改革尤為關鍵。雖然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化,教學資源也取得一定進展,但是對于信陽市的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主要還停留在較初級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
1 新建學校,大學英語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信陽農林學院是2013年由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作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了諸多問題。
1、學生生源質量較差,英語基礎薄弱
信陽農林學院處于河南省信陽市,地處偏遠屬于國家四線城市,地域區位差,在地理位置上不具有優勢,所以很難吸引到質量高的生源和優秀的高層次的英語教師。國家的高校擴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語言基礎較差,特別是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聽、說能力更差。由于N種原因這類學院的大部分生源都是來自于農村,部分學生還帶有濃重的家鄉口音,懶于開口,疲于改變,還有的學生因為害怕丟面子也害怕開口。他們在思想上已經習慣了以老師講授為主,參與熱情不高,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動力不足,課堂教學部分師生互動少,課堂效率不高,部分學生一味地追求過四六級,只顧著做習題,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夠理想。
2、教學設備陳舊,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升格本科院校后,學院辦學基礎,在同類行列中仍是比較薄弱。實驗設備、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圖書館、學術報告廳等硬件設施配套不夠完善,各項辦學基礎與達標要求有差距,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這距離一個合格本科院校的標準有很大的差距,使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更加艱巨。學生自主能力學習的平全空白,課后學生學習無頭緒,空浪費時間,教師對學生無法掌控,起不到任何督導作用。
3、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內容陳舊
高校擴招以后,大學英語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以信陽農林學院為例,師生比例高達1:200以上。在這種狀態下,教師的教學任務及其繁重,教師的周學時平均在14節以上,再加上職稱晉升的壓力,自身的學習充電時間極少,并且由于學校自身條件限制,高學歷高層次的教師嚴重不足,出現教師的知識儲備老化,無法適應升本后大學英語教學的需要。
即使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但是由于專科院校辦學時間已久,長期以來舊的應試教育辦學理念已經在學生甚至教師的心里根深蒂固,存在著重視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忽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的現象。并且忽視社會需求仍按傳統設置課程,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不適應崗位需求,培養特色不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陳舊,缺乏啟發性的學習氣氛,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程設置古板,教材陳舊
課程體系的設置古板,缺乏靈活性,對英語思想、內容的理解代替了學生對語言的領悟,死扣機械的環節步驟。比如,介紹時代背景,解釋詞語,分段寫段意,歸納中心思想,分析寫作特點,布置作業等,課課機械重復,顯得十分無聊。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以傳授語言知識為重點,忽視創新能力培養,讓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未得到加強。英語課還在反復側重于閱讀和語法上,未能起到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很少有學科交叉和融合的課程,使得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不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不夠強,沒有解決課時多、學而不用,學生不愿學的實際問題。未能充分體現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科性質和特點。除此以外,教材內容仍然陳舊過時,且偏重理論性,缺少和專業相對應的專業英語教材,更缺少相應配套的實訓類教材。
5、合并院校的復雜性
信陽農林學院是由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和河南省信陽林業學校組建而成,學校組建的特殊性決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的復雜性,對于合并高校來說,人、財、物等有形資源的合并可以整合,但積淀在教師思想深處的教育理念和思維方式的整合,一時并不能完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師資隊伍,也因此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態。有些教師長期在一線教學,天天接觸的只是課本和教參,知識得不到更新,教師本身的實踐水平也不盡如人意。長此以往,就會使原本是知識豐富、生動活潑、趣味無窮的英語課變的索然無味。
2 針對問題,結合實際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
針對信陽農林學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圍繞著人才培養目標,找準問題的癥結,探索適合學校發展的改革措施,盡快實現轉型。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一個學校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加快加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建設出一支高水平、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是新建本科院校迅速實現轉型的關鍵。針對學院師資隊伍學歷低的,制定寬松的的外出進修政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資金投入,在正常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的同時,鼓勵在校的青年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同時,學院積極開展同行內部彼此觀摩學習,可以通過教學觀摩、教學競賽或者講座的形式進行,并把教學觀摩和教學競賽納入到青年教師的年度考核中去,以此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
為青年教師創造更多的出國進修的機會,地方類院校由于受各種原因所限,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師都沒有到過英語語言國家,從未體驗過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這對于教師的內在提升也是一個缺憾。因此要建立和國外高校的合作關系,通過互訪的形式,力爭讓每一個英語教師都有出國深造的機會。
2、優化課程體系
現有的課程體系顯然已經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新建本科院校所追求的是應用能力強的人才,要在課程體系的編制上有自己的特點,要在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上下功夫,特別是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堅決杜絕“啞巴英語”。根據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對傳統的課程體系要適時調整,增設聽說課程的比例,爭取為英語專業學生以外的學生開設外教課,同時增開專業英語的新知識和交叉學科必需的知識,使他們在今后工作中具有口頭和書面的交流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以適應國際化的需要。
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信陽農林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目前沒有開設相應的選修課,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
改變大學英語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程相脫離的狀況,選派英語青年教師學習各專業英語,逐步培養一批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師。廣泛征求各專業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具體建議、意見及要求。到企業或其它相關用人單位,了解該具體行業對所納人才在英語方面的要求和期待,對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深入挖掘英語與各專業的結合點,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各專業實際。
鼓勵本院教師,自己選擇教材,自己編撰教材,甚至自己先編撰講義,把更大的權力交給教師本人,而不是由教務,教學主任,教材科解決教材的問題。這項改革,能更大地促進教室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水平,腳踏實地地參與課程改革。
3、改善教學環境,加大投入
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建設和諧校園,不僅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現實的物質條件,而且能營造出良好的精神氛圍,發揮巨大的的教育功能。逐步在學校建立相對獨立的教學樓,專設外語學教學樓或教學區域,與其他院系相對隔離,這對外語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便于營造一個外語教學的氛圍。
加大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投入,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引進先進的網絡學習平臺,比如朗文交互英語學習平臺實行網絡在線進行學習,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提供可能。這樣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和教師的傳統教學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促進教師學習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
4、改變班級人數,強化英語“聽”“說”訓練
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更需要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開展教學,以擺脫傳統英語教學灌輸語言知識點的做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習得知識、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英語更是一門交流工具,要轉變中文語言授課或者中英文交替使用的課堂語言,盡量采取全英授課。為了增加師生及學生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應盡量采取小班課堂教學。盡可能多請外教,多舉辦國際交流,也是解決該問題的很直接的手段。
3 結論
信陽農林學院是2013年的新建本科院校,猿忠雜τ瞇腿瞬排嘌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如何更好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區域經濟服務是學院的任務和歷史使命。曾談到,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要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做好人才儲備,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這是我們國家的人才培養服務國家戰略的主要精神。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培養出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同時具有熟練地語言應用能力,有助于提高人才的社會適應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當在教學的理念和模式上進行改革與創新,走出一條新的大學英語教學人才培養之路。
參考文獻
[1]鄧華.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困境與對策研究.[J].渭南: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4
[2]許紅芝.從《駐馬店共識》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J].濟南:中國成人教育.2015.7
[3]吳淑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期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長春: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6
[4]施應鳳.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山:文山學院學報.2010.12
[5]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基于赤峰學院的實踐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2015,1.
[6]祁穎,趙佳因,張寧.試論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北京: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3,4.
政治法律
(1)論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繼承與創新 司曉博
(3)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社會時間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汪玉娣
(5)怎樣做好社會福利事業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賀吉清
(6)?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酃膊?吃庇ψ鲅?靶蛻緇岬謀礪?鄒濟南
(8)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 謝君華
(10)轉型期我國行政倫理失范的治理途徑探析 曾學清
(12)危機領導的路徑依賴模型 陳燕青
(15)“攜帶兇器搶奪”的立法思考 吳珍文
(17)試論商業賄賂的法律規制 邱玉梅
(20)我國事實婚姻的研究 孫敏
(22)論新保險法框架下的保險公司規范經營 劉慧
(24)股東知情權實現的出路 趙雪嬌
(26)論反壟斷法中的豁免制度 徐雅莉
(28)再論洛克的財產權理論——兼論知識產權私有的正當性 段平華 易謹
(33)中國企業信譽缺失的理性思考 蔣賢明
(36)茶道中的哲學意味 蔡荷
(40)感恩教育 讓“愛”先行 趙榮梅
(42)論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郭建美
(44)新建本科院校黨校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探討 林蓉
(46)論傳統誠信的內涵及主要內容 曾美勤 成海鷹
(48)《數學手稿》微積分思想在《資本論》中的體現及啟示 李青燕 林靜
經濟與管理
(50)中藥商品的戰略品牌管理研究 李亦兵 楊震東 張伶俐 顏建周 顏媛媛
(52)我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對策探討 周建高
(54)略論房地產項目的預算管理 楊東梅
(56)長株潭城市群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 彭曉玲
(58)炎陵與鳳縣旅游的比較與對策研究 賀青
(60)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預警探析 譚琨琨
(62)論我國財政預算信息公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 鄧非
(64)推行國際標準化管理的可行性 王磊
(67)滬市交通運輸類股票羊群行為研究 劉飛
(70)集團化財務管理模式略探——以華天實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例 吳冰穎
(72)淺談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內部控制的影響 孫兵
(75)淺議會計集中核算與單位財務管理 雷亞紅
(77)淺談審計人員的素質建設 彭培修 歐陽寧衡 譚衡亞 肖榮華
(79)加強醫院內部牽制制度建設的若干思路 王衛紅
 
; (81)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初探 王海洋
(83)完善社區計劃生育與人口工作對策 肖燕
(85)生態補償基本要素的研究 李團民
(87)論和諧社會建設中“三農”問題的改革 田長路
(89)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創新發展研究 方立淵
(91)新媒體廣告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汪海波
語言與翻譯
(93)大學英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初探 石愛民 潘立 周曉琴
(96)英語廣播新聞語言特征分析 陳先貴
(98)英語二語寫作過程的認知語言學研究 陳善敏
(100)從商務口語負遷移看口語思維能力的構建 黃丹
(102)高職高專實用英語課程導入法之初探 侯桂寧
(104)論高職外貿英語函電教學對專業文體風格及特點的分析借鑒 張麗
(106)論報告式備忘錄和備忘錄式報告的區別(英文) 黃文娟
(108)高職金融專業雙語教學的障礙分析 黃曉蘭 方曉慶
(110)大學英語測試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陳婷
(113)英語動詞的時、體、時態 張娟
(115)韓國語名詞性語尾“_ロ”和“_フ|”的對比 周禧玲
(118)淺談日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馬紅
(120)廣東地區高職日語專業的發展現狀 龍開勝
(123)從日語翻譯的角度看漢語“把”、“被”套用句的特點 蘇華
(126)試論社會文化環境對譯者的影響——以嚴復譯本《天演論》為例 張麗紅 侯倩婷
(128)書名翻譯的目的性原則和策略 胡冬寧
(130)論英文小說翻譯的客觀性與主體性 盧龍飛
文學與藝術
(132)從權力話語理論對比分析《紅樓夢》兩譯本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鄧紅順
(134)“酷兒”視鏡下解讀《西游記》 張叢叢
(137)論稼軒詞對杜詩的受容 張德恒 張宇
(140)合唱指揮學科特點與教學觀念的整合思考——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現狀的分析及建議 蘇敏
(142)建國前蔣兆和“民生”藝術思想的內涵及其影響 黃文 李剛
(144)淺談中國傳統音樂教學 林春曙
(146)伍爾夫短篇小說《邱園記事》的對繪畫技巧的借鑒 王磊
教育與教學
(148)對我國高等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 徐飛
(150)大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運用 王春紅 劉勝
(152)基于遺傳算法的獨立學院實驗教師隱性知識轉移行為分析 吳玉宇
(15
4)高校公寓園區學生自治探析 黃晉
(157)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芻議 賀練軍
(159)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李田
(161)高校學科建設專項經費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探討 鄧益純
(163)日本的外國留學生教育及對中國的啟示 呂玉元
(165)論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成因及調適 蔣臻
(167)由赴美培訓引發的教學反思 歐陽前春
(169)高職旅游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分析與發展路徑探索 徐迅
(171)?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垡窖ы逃??bl的理念及在我國的實施難題 謝雯霓
(173)學分制下高職大學英語模塊教學探索 李穎 郭定芹
(175)高職文秘專業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舉措 聶振華
(177)高職多媒體英語教學失誤及其對策 何陽萍
(179)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林建雄
(182)英語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胡歆
(184)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幾種典型非言語行為對課堂氣氛的影響 周敏
(186)利用外文專業期刊服務教學科研可行性策略探析 宋國輝
(188)有必要對大學生加強就業準備教育 鄧向青
(190)師范類大學新生社會期望情況調查 羅蘭苑
(192)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高職英語專業體驗式聽說實訓體系構建初探 毛建
(194)中小學教師非正式學習的影響因素調查 祁玉娟
(197)大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現狀的調查研究 許海燕
(201)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輸出方法的討論 李桂明
(204)輸入輸出理論與英語教學研究 朱國星
(206)結合esp理論淺談高職商務英語函電教學 佟玉鑫
(209)人文關懷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 盧文濤 李樹德
體育研究
(211)國外體育旅游的內涵與類型 付業勤 鄭向敏
(213)高校休閑體育教育的狀況研究 周文
(215)我國聾人足球運動員運動成就動機研究 高峰
(217)長沙市戶外運動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袁建瓊
(219)湖南農村休閑體育發展的現狀與問題研究——以長沙為例 楊惠
(221)徽州地區民間體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沈曦
(224)湖南省高職院校羽毛球選修課狀況調查與研究 李中武
(226)新農村視閾下湖南全民健身體系的再發展 何艷群
(228)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以大學生社會適應力為例 錢江 劉行
(230)nba季后賽騎士隊失利原因研究 高群盛
(232)對我國優秀跳高運動員試跳成功率的分析 陶權 王永象
&n
bsp; (234)漢代射藝及其體育思想研究 崔志鋒 項立敏
其他學科
(236)淺析基于微軟活動目錄技術的it基礎架構優化 周淼
(239)論網絡環境下特色數據庫建設 吳巍
關鍵詞: 高職高專英語 ESP 多元化定位 過程教學 通識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制訂并頒布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以下簡稱為《基本要求》)。為了解《基本要求》頒布以來重慶市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重慶市高職高專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在2012年對全市19所高職高專院校開展了“公共英語教學情況問卷調查”。筆者結合此次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面臨的嚴峻考驗,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高職英語教學適應新形勢、調整改進教學思路有所幫助。
一、課程學制和學時嚴重縮水,《基本要求》規定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根據此次問卷調查,重慶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課程的學制和學時普遍嚴重縮水。有將近90%的受訪高校只開設兩個學期的公共英語課,只有一所受訪院校開設四個學期的公共英語課。26.3%的受訪高校公共英語課總學時不足100節,公共英語課總學時在100~150節的院校占36.8%,公共英語課總學時在150~200節的院校占26.3%。
究其原因,主要是隨著2+1的高職高專培養模式的實行,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在高職院校的地位日益邊緣化,不得不給專業課騰出更多的授課時間。根據《基本要求》,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倍?010年重慶某高職院校對入學新生進行的英語能力測試結果顯示,高職高專大一新生普遍沒有完全掌握初中和高中的詞匯量。中學階段詞匯要求掌握3000詞,可該校高職高專學生入學水平的調查,平均詞匯量僅900詞。高職高專教育一直位于我國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上,所以這類院校學生入校時英語基礎較差,而且大多存在較強的失落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對英語這類需要持之以恒的學科極易產生厭學心理。在課時量比大幅縮水的背景下,要真正實現《基本要求》中規定的教學目標無疑十分困難。
二、高職英語教學初步實現了向ESP的轉移,但教學過程常流于形式
在教學理念上,當前不少學者強調大學英語通用英語性質與其實用性之間的矛盾,主張淡化基礎英語教學,主張大學英語教學定位應是ESP教學。但是,即便是力主ESP的蔡基剛也認為要“堅持基礎英語教學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先后關系。在課程設置上要實事求是。對于基礎還不扎實的學生,主要還是學習基礎英語”[1]。沒有通用英語教學的堅實基礎,高職高專英語向ESP過渡終屬緣木求魚。根據本次調查,有52.6%的受訪高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課,但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英語教學常流于形式。首先表現在ESP課時不足上,31.6%的受訪學校ESP課時僅為30~50學時,21%的受訪學校ESP課時為50~80學時。專業書籍詞匯量普遍較大、內容偏難,而學生的英文功底本就薄弱,加之課時量較少,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最終難以實現通用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的真正結合。ESP教材建設的現狀也同樣不容樂觀。當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材奇缺,專門的高職教材不足20%,所以大量速成教材隨之出現。通常采用以下編寫模式:本科教材濃縮本;校本教材;或臨時搭班拼湊的“速成”本等。[2]再次,ESP教學內容也和實際市場需求存在脫節之處。根據一份高職生英語應用能力社會需求的調查報告,社會對高職畢業生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主要體現在技術資料閱讀(90%)、英語公文處理(73%)和筆譯?!坝⒄Z技能在工作中應用非常頻繁,特別是英語閱讀、寫作和筆譯能力使用頻率更高”[3]。其他研究者的調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從各技能在工作中的需求度來看,需求最多的是‘閱讀’,其次是‘聽說’?!盵4]而本次問卷調查表明,目前重慶地區許多高職院校選用的專業英語教材主要強調情景交際,而對讀寫譯能力重視不夠。即便是在ESP教材中加入閱讀與翻譯的內容,也缺乏系統性的技能訓練。這樣的ESP教學難以完全滿足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
三、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未得到根本改進,英語教育的人文素質理念難以落實
調查發現,高職院校教師普遍對“翻譯法在高職英語的教學實踐中仍占主導地位”深感焦慮。從教學條件來說,目前重慶市高職英語的班級規模普遍較大,班級人數在40~50的學校有8所,占了總受訪學校的42%。而班級人數在50~80人的學校有5所,占了總受訪學校的36%。而受訪的19所院校里,只有8所院校的英語課固定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這些物質條件的不足都制約了聽說法和交際教學法的推廣。更為重要的是,正如束定芳、莊智象所論,在借鑒國外的外語教學法時,“一定要與我們的教學目標和環境結合起來,擇其合理之處或于我有用之處而用之,不能生搬硬套,因為特定的方法只有與特定的目的和環境相結合才可能產生預期的效果”。[5]即便多媒體輔助下的聽說法和交際法得以順利引入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在學生基礎如此薄弱情況下,要想靠簡單地改變教法就能一勞永逸解決問題,恐難實現。其次,按照《高職英語教學大綱》的規定:“英語教學一是為達到某種實用交際性目的的手段,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二是作為一種人文啟蒙課程,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知識內容,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倍F在的高職英語教育過于強調三級考試通過率,因而教學和學習過程往往急功近利。教師和學生往往只看重教學實際效果,而忽視了教育過程中的審美享受,致使英語缺失其作為一門大學人文教育課程的意義。
四、反思及對策
(一)ESP的深入推行有賴于建立分層分級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
如前所述,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如果不尊重這個基本事實,在他們尚未具備學習ESP的基本語言能力時,就盲目開設ESP課程,其結果只能是揠苗助長。而不尊重個人能力差別,將所有學生合成50人以上的大班教學,也難以收到良好的學習成效。因此,可以根據學生入學時的實際英語水平及他們在校學習期間的表現,采用動態管理模式,將他們按英語水平分成不同等級的班級,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明確各層次的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學生基礎穩固的前提下,再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方向,開設有針對性的ESP課程,促使學生向應用型技術人才轉化。高職院校越是重視ESP,越應該加強學生基本語言能力的訓練?!爸挥性谟⒄Z語言實踐能力達到標準的前提下,才談得上與其他專業、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6]
(二)ESP取得實質成效有賴于完善的“需要分析”。
目前重慶地區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根據不同職業崗位對英語技能的要求設計ESP課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某高職院校“確立了高職英語課程的64個學習情境,并配以70個課內實訓活動和51個課外實踐項目,它們涉及高職主要專業大類”。該校還提出:“通過以聽說訓練為主的交際緯度、以任務驅動為主的應用寫作緯度、以課堂語境和工作場景中實訓為主的實踐和體驗緯度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突出學習和實踐未來職業中所需的相關英語技能。”[7]但ESP的“需要分析”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關“目標需要”,二是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需要”。[8]如前文所述,目前以英語情景交際為核心設計ESP課程,可能會導致學生英語讀寫、翻譯能力進一步弱化。而這些能力在不少學習者今后的工作中要比聽說能力更為重要。所以有必要調整ESP課程設計思路,不僅要分析學習者將來必然要遇到的交際情景,還要將文化教育、旅游、藝術設計傳媒、財經、制造和電子信息等六大類主要專業的職業崗位群進一步細化,并通過嚴謹的調查明確不同學習者對聽說讀寫譯能力的不同要求。在此基礎上提出各專業具體的ESP教學目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引入“過程教學”的理念,強化英語教學的人文意義。
一份全國性的高職畢業生英語學習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包括:英語是必修課(占總受訪人數的33%),自己感興趣(42%),為通過考試(24%),為了就業(49%),為了升學(9%),為了出國(10%)。[9]除實用目的較強的就業需要外,大部分受訪學生都將自己的興趣擺在突出的地位上。而目前的高職高專教育顯然對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不足,教學趣味性較差,這也是54%的受訪學生對他們高職階段的英語學習感到不滿意的原因之一。英國著名哲學家懷特海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思維。他認為教學過程必須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知識的魅力。教師更應當關注學生的自由表達,啟發擴展學生的思考空間,強調人文關懷和情感傾訴。受懷特海教育思想的啟發,筆者認為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方法和目標定位也應該是多元化的。首先,我們決不能將交際法或綜合法神化,而是要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其次,教學要強化教師的情感投入。和諧溫馨的課堂氛圍有賴于英語教師人格魅力和個性風采的充分展示,也離不開師生間心與心的真誠交流。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教師要比知識講授流暢但刻板生硬的教師更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能對學生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第三,除去大力發展ESP之外,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強化“大學英語百科知識型教學定位”與“西方文化藝術欣賞型教學定位”。[10]大學英語的教材內容本身就包含了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而目前高職學生大部分知識面狹窄,尤其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識熏陶。大學英語正可以發揮其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優勢,在擴寬學生視野方面起到專業課無法起到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對文化背景做課堂展示,展開話題討論,在詞匯講解時滲透等多種方式將英美文化導入英語課堂。更可以通過第二課堂跨文化交際活動、影視原劇欣賞、布置學生閱讀英美文選簡寫本的方式使學生全方位地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通用英語課程設置上看,編寫教材時應將人文題材放在突出的地位。即便有一部分學習者無法掌握《基本要求》規定的語言能力,仍然可以從學習中獲得人文知識的熏陶與人文精神的啟迪。
五、結語
在課時縮減背景下的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無論是發展方向還是自身定位都應該是多元的。各高職院校應該首先建立靈活多樣、分層分級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在建設ESP課程時除了要分析學習者在工作場景中的交際需要外,更要分析不同的職業對學習者不同的語言能力要求。其次,在自身定位方面,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該擺脫單一的“傳授知識”等功利性定位,將“過程教學”理念與人文精神引入教學,更強調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與師生互動,以及智慧的啟迪、文化的熏陶、公民意識的培養與高雅情趣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王英,唐歉敏.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法應用研究[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0(7):138.
[2]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3]劉潔.高職ESP教材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59.
[4]戴日新.淺析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社會需求[J].中國校外教育,2008(10):131.
[5]朱賽偉.高職高專英語課堂教學和課程設置的思考——以溫州大學城市學院高職高專非英語類學生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3):141.
[6]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92.
[7]董國英,張媛媛.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發展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7):109.
[8]彭麗,蔣艷,冉思絲.基于學習領域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0(5):33.
[9]秦秀白.ESP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兼談在我國高校開展多種類型英語教學的可行性[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2):82.
關鍵詞: 高職英語 口語教學 教學策略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英語口語交流活動日益增加,注重學生口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200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提出了:“高職英語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薄案呗氂⒄Z課程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重在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币獙崿F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英語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效率,徹底改變英語教學的“啞巴英語”狀況,促進學生交際能力和口語能力的全面提升。
1.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英語口語基礎薄弱導致學習信心不足。
在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較弱,很多學生甚至不敢開口說英語。很多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由于心理障礙而不敢開口講英語,對口語缺乏信心,普遍存在自卑與逃避的心理。大多數人不想在同學、老師面前犯錯誤、當眾出丑,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是不愿開口,缺乏自信,在課堂上往往表現出緊張、焦慮,因而阻礙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口語練習。出現這一狀況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英語口語基礎薄弱,導致學生形成某種心理障礙,口語學習信心不足,失去學習與練習的興趣,雖然他們知道不開口就學不好英語,但就是戰勝不了自己,不能沖出自己所設的圈子。
1.2語言環境缺失導致口語練習不夠。
英語口語練習需要有一個英語表達的環境,也就是所謂的語境,語境對學生學習語言、應用語言具有極大的影響。然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口語練習缺乏這樣的語言環境,學生不練不說,要使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是不可能的。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還需要專業教師的輔導。雖然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已經具有先進、完備的英語聽力教學設施和優秀的口語教師,但是有限的設施、大容量的班級,這些因素使得師資設備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要使學生的口語表達達到較高的水平,光靠課堂練習還是有局限性的,現在國外許多外語教學模式已經把課堂教學與課外練習結合起來,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擴大知識面,培養實際溝通與應用能力。學生課外鍛煉的機會較少,主要是因為一方面教師沒有很好地組織、協調和督促,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掌握各種口語訓練的實操與方法。
1.3教學方法老舊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
雖然大部分高職院校斥巨資購置了語音設備,但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部分老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上課教師不停地講,學生被動地聽,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只有在教師提問的情況下,學生才被動地回答問題,自覺進行口語鍛煉的意識差。另外,為了追求教學成績,學校和教師往往把更多的課程安排在考試中分值更大的閱讀、寫作中,聽說課程不僅安排得少之又少,而且缺乏對不同學期、不同程度的學生所應實現的訓練目標的科學、系統的規劃,客觀上影響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
1.4語言測試體系不完善導致口語能力培養不受重視。
英語語言測試體系不完善,導致高職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不受重視。在我國的英語考試中,口語測試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英語期末考試測評中,口語成績所占的比重是很少的,因此,學生對口語練習不重視,口語學習的動機不強,造成整體口語水平不高。
2.提高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效率的策略
2.1幫助學生克服克服心理障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雖然學生入學后有了聽力訓練,但讓學生用英語口頭表達時,大多數人開始還是有懼怕心理的,這種懼怕心理表現為怕說錯了丟面子、怕被同學當笑柄。為了幫助學生消除這種心理,教師應先了解學生的愛好、興趣、學習水平、接受能力、模仿能力、詞匯量及現有的文字功底,才能在課堂內外因材施教,使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避免學生由于說錯而造成恐慌,失去自信,使其為難或厭學情緒加重或復萌。為此,建議采取讓學生分組操練口語的辦法,讓每個學生在小集體里都有一個鍛煉的機會,這樣他們可以擺脫全班學生的目光集中于一身而造成的壓力。每組里挑選出表達較好的學生面對全班講。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連一向膽子最小的學生也能擺脫膽怯敢大膽地說英語,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
2.2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創造語言環境。
創設語言環境,是增加學生口語練習機會的形之有效的方法。高職院校要整合課堂內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語言環境。整合課堂教學資源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設備,以語言實驗室為例,積極為學生安排語言實驗室上口語課、聽力課,讓學生得到專業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新教學設備的使用要堅持高起點的原則,使購入的設備物盡其用,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實現使高職高專院校英語聽力教學的高起點跨越式發展。
整合課外資源就是要將口語訓練與學生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如充分利用各高職學院的具體教學設施及教學實際,在課外讓學生堅持收聽英語廣播,觀看英語電影、錄像,組織英語朗誦、英語演講比賽;做英語繞口令訓練,講英語故事,廣泛地閱讀英文報刊小說,寫英文日記,朗讀和背誦一些精彩的英語文章片段;鼓勵學生參加英語角活動,利用無空間限制,練習者彼此間也大多不熟悉的因素,讓參與者都能積極思考,而且彼此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還可定期請外籍教師作專題報告,組織學生與外籍教師聯歡。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熟悉外籍教師的語音、語調、語速,而且可以鍛煉學生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
2.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英語口語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條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運用,“任務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具有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即興表演等方式也都應該被應用在英語口語的課堂,這樣重現了交流情景,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的口語能力更扎實。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借助,能模擬旅游環境和人物角色,優化教學過程。還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建設的實訓基地,拓展實習實訓渠道,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完成訓練,提高學習興趣。
2.4改革考評制度,激發口語學習動力。
有壓力才有動力,將“說”和“聽”都加入考評制度中,分為平時訓練和期末考試兩個部分,平時訓練創造了學生經常使用、應用口語的語境,敦促學生勤加練習;期末考試使口語能力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有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均衡發展。
3.結語
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任重道遠,我們必須整合課堂內外的教學資源,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英語口語教學,運用各種符合實際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切實提高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效率,使我們的英語口語教學能適應時展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潘月明,郭秀芝.地方大學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學刊,2009(1).
[2]束定芳,陳素燕.寧波諾丁漢大學英語教學的成功經驗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發[J].外語界,2009(6).
[3]劉瑩.高職院校誘敵深入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3).
[4]郭海英.大學英語口語的項目式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