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6 22:46: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與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化學實驗探究題已成為中考化學學科的重要題型之一。實驗探究題既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題要求較高,區分度也很好。
化學實驗既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和靈魂,又是理解知識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中考考察的重點內容。近年來,化學實驗探究題已成為中考化學學科的重要題型之一。實驗探究題既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題要求較高,區分度也很好,成為近年中考題的熱點,這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上好實驗課
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為了省事,在講到實驗時,僅停留于“紙上談兵”,“講”實驗,“畫”實驗。有時實驗“畫”都懶的畫,直接用課本投影或讓學生看課本圖示。這就使得學生是索然無味“聽”實驗,“背”實驗。對實驗中提出的問題,不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回答問題。而是聽老師“說”現象,記現象,得結論。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上好實驗課非常重要。我們盡量將實驗課放到實驗室進行,邊做實驗邊講解。必要時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問題讓學生自己提。讓他們自己從實驗中尋找答案。這樣效果會很好。這既體現現代學生的特點,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借助實驗可以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驗能力。
二、遵循課程標準但是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中的探究性進行創新。
中考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化學學科考試內容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編制試題,活而不偏,適度開放。加強以實驗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的考查。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由于教材中的化學探究性實驗內容的時間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探究性實驗內容有所側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重點突破并有時創新。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圖1所示是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
圖1圖2
實驗過程: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現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
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你認為改進后的優點是:。
將課本實驗進行改造和創新,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產生“質”的飛躍。為學生做好實驗探究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來掌握科學知識。新課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使用體現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專研,鼓勵他們求異創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是很多老師仍按傳統的教學思想去教學,對新課標準的要求視而不見,在實際教學中仍是以講授、灌輸為主教學方式,把自己放在了主題地位。以下是我聽一位教師的課堂片段探究CO2與水的反應實驗。
老師:取兩支試管,在A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問學生石蕊試液顏色是否改變?
生:沒變色,仍為紫色。
師:在試管B中加入幾小塊石灰石,再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迅速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氣管伸入試管A的溶液中。大家觀察一下紫色石蕊試液顏色是否變化了?(演示實驗)
生:紫色石蕊試液變成了紅色。
師:紫色石蕊試液為什么變成了紅色?(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生: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
師:給試管A加熱至液體沸騰,大家觀察一下顏色是否有變化?
生:紅色又變成了紫色。
師:紅色為什么又褪去了?
生:A中沒有碳酸了。
師:碳酸是否穩定?
生:不穩定,受熱分解了。
[板]CO2+H2==H2CO3
H2CO3CO2+H2O
這樣的實驗探究乍一看進展非常順利,而且師生雙邊活動、課堂氣氛都很好。若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實際上仍是老師起主體作用。實驗是老師做的,問題是老師提的,現象也是在老師提示下學生回答的。這樣的教學實際上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就像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感冒藥—感冒膠囊,換成的氨酚烷胺那敏膠囊,從外觀名稱看,好象是新藥,實際仍然是以前的老藥。而新課程理念提倡的是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講授灌輸式教學,變成師生先一同進行原理學習,然后由學生自己尋找裝置,師生共同設計實驗,然后學生自己親自操作。實驗結束后進行交流與討論,總結出實驗結論。這樣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四.聯系現實生活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由過分注重學科系統知識的化學課程向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體現STS教學思想的化學課程轉變。近年來的中考題注重體現化學學科的實際應用研值和學科特點,體現化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因此,在教學實際中,要足于學生發展和實際需要,將生活實際與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獲得化學知識與經驗。
生活中,處處是化學,留心身邊的生活現象,把教學研究的視角延伸到生活當中去,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課題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例如:(徐州市2008中考)2008年春季,特大暴風雪襲擊了我國南方地區,在抗擊暴風雪的戰斗中,融雪劑發揮了—定的作用。小明現有一包某公司生產的融雪劑,已知它由碳酸鈉、氯化鎂、硫酸銅、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
[提出問題]該公司生產的融雪劑到底含有什么物質呢?
[查閱資料]含鈉元素的物質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灼燒時會產生黃色火焰。
[實驗探究]下面是小明設計的探究實驗,請你幫他完成。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
①取少量融雪劑,加水溶解
得無色溶液
不含物質
②另取少量融雪劑,滴加稀硫酸
無明顯現象
③向該融雪劑的水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
④
含有氯化鈉
[反思和評價]
(1)寫出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融雪劑融雪的原理是。
(3)使用融雪劑有很多危害,例如會腐蝕道路、橋梁。請你再舉一例。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在實驗探究教學中切實從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高度,提高對化學實驗探究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化學實驗探究的教學研究,努力提高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4)
關鍵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人力資源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的不斷增加,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青年教師已經逐步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執據教育部教育統計年鑒的數據,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共有教師107.6萬人,其中,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隊伍總數的48.3%,40歲以下教師占64.3%。因此,培養青年教師成為高??沙掷m性發展的關鍵要素,尤其是培訓面向教學第一線的青年教師,成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情緒波動大,教學質量不穩定
在教學中,青年教師初為人師,樂于向學生傳授知識,其思想活躍,觀點新穎,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深受學生的歡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負擔繁重,生活壓力較大,發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較大,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穩定。
2.課堂教學經驗缺乏,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青年教師經過系統的教育學習,專業知識貯備量大,但由于缺乏課堂教學經驗,往往不能準確地把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無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與學脫節。具體表現為課堂隨意性大,教學方法單一,甚至照本宣科,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學緣結構不夠合理,教學創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師多由“垂直教育體系”培養出來,即本科、碩士、博士的各個學歷階段都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連著就讀。學科視野不夠寬闊,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間也較狹窄,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
4.重視科研輕視教學,影響教學能力發展
由于社會和高校各種現行政策的導向,再加上現實利益的誘使,導致價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一些青年教師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邊倒。整天疲于跑項目、寫論文,而課堂教學則處于應付狀態,無暇鉆研教材和教學技能。這種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二、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逐步認識到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關注青年教師群體成長的同時,也構建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但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二:其一,培訓形式大于內容,效果不顯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多以講授型為主,授課方式單一,且形式大于內容,考核方式簡單,相當一部分的培訓無檢驗措施;甚至有的連最基本的培訓表現、出勤情況考核都沒有,僅在培訓結束后每人頒發一個證書,這就造成某些培訓活動變成“走過場”,減低了青年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更有甚者誤把培訓理解為舒緩教學壓力或個人職務晉升的手段,導致青年教師產生厭學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訓的效果。
其二,培訓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主要表現為培訓內容沒有針對青年教師的特點和培訓對象籠統。部分學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現象,沒有依照教育規律辦事,沒有重視青年教師身體、心理及能力發展上的優劣勢,缺乏對培訓活動實施對象進行需求分析,明確培訓目標的認知。同時,高校包括各個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訓,多數情況下都是針對本專業的,更多的是注重讓教師接觸本專業最新的理論知識,了解國際前沿的最新資訊,而針對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較久因為教學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堅持不懈,且見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選擇在很小范圍內,如一個教研室定期開展一下活動,各自匯報一下近段時間的教學情況。
三、培訓體系的構建與設計
師資隊伍結構制約著良好梯隊的形成,據預測,高校教師退休人數在逐步達到峰值,為了使高校師資避免青黃不接的局面,必須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墻養,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長起來,挑起教學的重任。因此,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培訓體系的構建分為以下步驟:
1培訓體系設計的原則
應以高校的總體發展方向為基礎,以使青年教師獲得或改進與課堂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動機、態度和行為,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為目的。結合高校的總體發展方向,分別制定出長、短期培訓計劃,同時培訓的內容也應按需施教、全體參與、系統完善的原則來安排。其重點應圍繞青年教師通過對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設置出合理的培訓課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辦法,確保通過培訓實現青年教師的培訓需求和高校的發展目標。同時,為了檢驗培訓效果還需要對結果進行評估分析,找出培訓過程中的差距,發現新的培訓需求,加以改進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訓計劃。
2.培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訓體系合理構建的重要環節,其中包括高校組織需求層面、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三個方面。
(1)高校組織需求層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有二:其一是發展方向分析,面對日趨激烈的生源競爭和高級人才競爭,高校必須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為了保持高校的持續發展,青年教師培訓必須在立足于現在的同時,著眼于高校的未來發展。根據近期規劃和長期發展規劃,對高校青年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提高、開發和使用。其二是高?,F存問題分析,通過發現課堂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并對此進行深人分析,從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全面培訓。
(2)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教師崗前培訓內容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明確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職責和要求。二是通過對教學評估體系實施結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師行為、態度及教學效果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偏差,在教學薄弱環節或有待提高的領域進行培訓分析。
(3)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隨著高校的發展和青年教師的不斷進步,即使青年教師目前的教學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要求的更新也會產生新的培訓需求,從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前瞻性培訓需求分析,也需要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進行培訓以滿足青年教師自身的需求。
3.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培訓的一般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模式等,但培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高校在選擇培訓時應注意把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多方選擇一條適合自己學校青年教師培訓的模式。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將培訓內容和形式分三種:首先是職前教氰職前教育不僅是青年教師在教師崗位中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而且是適應課堂教學的要求和目標,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開始,更是幫助新青年教師建立與同事和教學團隊的關系,建立符合實際期望和積極態度的契機。其次是在職培訓。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計劃與目標的基礎上,由系或教研室領導和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等的培訓。再次是脫產培訓。對每一位青年教師來說,當面臨新教材和新一屆的學生時,都需要經歷相應的短期脫產培訓,以便更決地了解當下該專業的社會需求、前沿情況、教改情況,從而滿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學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開發,即指青年教師自己主動地通過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職業道德、知識技能、身體素質等內在的整體素質的培訓活動。自我開發也是一種有助于青年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和不斷成長完善的培訓方式。
4.培訓的組織結構、計劃及實施
(1)培訓組織結構。與高校其他部門的管理一樣,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的管理問題直接關系到培訓效果,一個完善的培訓組織結構可以使培訓活動從一開始就系統進行,保證培訓需求分析、培訓組織實施、培訓課程選擇、培訓計劃實施、培訓評估過程切實有效地進行,使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培訓工作圍繞著培訓目標執行,保持培訓的新穎性和內容的實用性。
(2)高校培訓計劃的制定。無論是年度培訓、學期培訓,還是月度培訓,甚至是釗一對某一特定的培訓需求而制定的專項培訓,培訓計劃在整個培訓體系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只有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培訓計劃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例如根據青年教師的發展階段,可將培訓分為從事課堂教學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科學規劃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計劃的架構及內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為構成和組織培訓的主要依據。
(3)培訓的實施。根據培訓實施的流程,對培訓內容進行具體實施,以及處理培訓過程中的一切具體問題,完成培訓實施總結。同時,不僅包括與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反饋,與相關培訓主講人溝通培訓內容改進建議,而且還包括對培訓效果進行具體評估。實際上,培訓的實施是培訓體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轉化為實際的執行過程。
5.培訓管理
高校為青年教師培訓進行各項投入和為青年教師個人發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資,目標是為了通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能力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升高校的總體水毛因此,必須加強培訓管理和效果的跟蹤,對培訓的結果進行有效評估,不斷改善培訓內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訓效率,達到預期效果。
論文摘要: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入數學課堂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終舟學習的能力。
當今世界教育已發生深刻變化,以培養學習能力、非智力品質、全面性和專業性知識學習與教育相結合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運而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它不同于早期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識主義學習理論。它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經驗和信念不同,每個人對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學習不應看成是對教師所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社會的建構過程。因此,它更關心教學環境的設計,注重學生自主地學習。筆者也發現,教師盡管在課堂上講解得頭頭是道,學生對此卻充耳不聞;教師在課堂上分析過的數學習題,學生在作業或測試中仍然是謬誤百出;教師盡管很強調數學的重大意義,學生卻仍然認為數學是毫無意義的符號游戲。要想讓學生真正接受知識,需要他們自己把新的學習內容正確地納人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使其成為整個知識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把建構主義引人數學課堂教學是改傳統的“提出概念一解釋概念一舉例說明”的教學過程為“發現問題一解決問題一歸納提高”的新的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間題的方式和規律,培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
筆者在我校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數學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東
我校2003級五年制大專臨床醫學5個班,隨機抽出2班(102人)作為實驗班,2個班(101人)為對照班。2組學生共203人,男女生比例、年齡、所開課時數、基礎成績、身心健康、智商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掛
對照班按照常規教學方法教學,即復習、預習、教授新課,側重于客觀地“教”。實驗班采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授課,其基本學習觀是:學習自主性、學習情景性、學習社會性,側重于學生自主地“學”。
1.2.1創設惰景《引導自學.發現問坷》講課的前5一10分鐘,筆者不再采取傳統的方式授課,而是先告訴學生本節課所要學習內容的容量(從第幾頁到第幾頁),讓學生自學,歸納知識,發現問題,存疑。
1.2.2問趣定向(啟發討論.研究間翅)利用8,10分鐘時間,讓學生把自我歸納的本節內容的知識點進行問題式分析,使其深人到課本內容的學習中去,相互分析、討論,使學生真正領會本節所學內容的知識點,真正能夠自己歸類,從而培養其自學能力。
1.2.3多問求解(歸納探究.解決問題)利用分鐘時間,對學生討論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給出合理化的課業講授,使學生比較出自己與教師在歸納知識點、提出問題方面有何區別,對本節知識的認識怎樣才更合理、更清楚,從而避免了“填鴨式”的書本知識講授方法,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2.4突破創新(運用結論.升華間題)利用10一巧分鐘時間,解析書中的例題(可略講),因為解決了本節課內容講授與學生掌握的矛盾,使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輕松。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生自己歸納,教師的歸類整理,學生已基本掌握,然后再把所學知識加以引導,運用到例題的解析上,則學生掌握得更好。這時,筆者可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引申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實際例題、典型例題,并引導其參閱課外閱讀資料,使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到書本知識之外,豐富其學習的知識內容,完成其對所學知識的社會性建構。
評價方法:(1)問卷調查。調查表由筆者設計,內容為10個項目,每項回答方式為肯定或否定,在期末課程結束后發放,當天回收。發放問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為100%。(2)理論考試。在實驗班和對照班同時進行考試.比較2個班的考試成績。
2結果
2.1實臉堆毋住對建鈞直氏毋習趁格敬毋16砰價(見表1)
2.2格考試成竣比撅
實驗班平均成績(83.50t10.30)分,對照班(72.75f10.20)分,2組比較,‘二6.22,PN.0l,有極顯著性差異,實驗班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
3討論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于數學教學,把時間讓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把機會留給學生,把權利交給學生,把學生視為學習中真正的主人,把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認知活動視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發展他們的智能。學生通過自我學習后,再經過教師的系統引導、重點精講和課堂討論等,真正成為了課堂舞臺的主角。表中1,2,s項實驗班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班(均Fm.01)。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數學教學過程,圍繞著引導問題進行,突出了目標導向作用,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生為解決問題需歸納、整理所學知識,通過解決問題可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表中9,10項實驗班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班(均P<0.01)。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數學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發表見解并激烈討論,學生學會和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提高了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情景教學中完成了知識的系統建構。表中3,4,6項實驗班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班(均P<0.01)。
關 鍵 詞:色彩構成 教學實踐 改進
色彩構成是用相對科學的分析方法,把復雜的色彩現象歸納、還原為基本要素,再按照一定規律進行各種色彩秩序的組合與重構,進而形成一種理想色彩關系的訓練系統。多年以來,它一直是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程。然而近幾年,有些藝術教育工作者認為,傳統的“三大構成”不合時宜,應徹底取消。這種觀點,不論其理由如何充分,都顯得有些偏激和不夠理性。從某些藝術院校在繪畫專業中增設“三大構成”作為基礎必修課的事實來看,不但沒有取消,反而得以強化。因此,在當前藝術設計或相關專業的設計色彩教學體系中,色彩構成仍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
但是,任何問題都應當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對于色彩構成,有必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進研究。
一、一般性色彩構成教學實踐的優劣
色彩構成教學,是通過對色彩物理、生理、心理、視覺、聯想、象征等方面的研究,來培養學生對色彩表現力的把握和創造性思維。在傳統的色彩寫生訓練中,學生對色彩的認知是相對模糊、感性的,通過色彩構成的教與學,使其逐步走向相對清晰、理性的認知,從而達到對色彩語言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控,為以后的專業設計學習作好鋪墊。wwW.133229.COm
一般性色彩構成教學,大多采用傳統模式。教師課堂講授理論之后,學生以手繪形式完成作業,由教師評判成績。這種方式的優點,使學生鍛煉了手繪表現技能,掌握了基礎繪圖工具,尤其針對沒有美術基礎的理工科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比較有利;但是,隨著數字化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趨勢,單一的傳統模式顯得相對機械和枯燥,如“色環”“明度九調”“色彩推移”“空間混合”等教學內容的手繪訓練,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投入過多精力,不利于對色彩創造性的深入思索。另外,教學中的理論講授過于追求系統和完整,減少了實踐環節;而表面上看似系統的課程內容,實際與后續的專業設計課程脫節,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
基于以上原因,色彩構成應明確教學目的,抓住課程自身特點,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注重教學實踐的改進,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設計素質能力方面下工夫。
二、色彩構成教學實踐的改進與探索
色彩構成教學,是從科學和審美兩個方面來研究色彩,科學認識規律,審美強調感覺。科學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加強感覺判斷和感性直覺能力的必要手段,目的是為審美服務。因此,色彩研究的科學性與直覺體驗分不開,不能靠紙上談兵來進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分析、綜合才能逐漸深入,從而得到檢驗、總結和完善。
普通人看到的色彩只是一般的感性認識,經過專業訓練的人能夠“感覺”色彩,這個感覺其實是一種“理性”意識。因而,色彩構成教學的改進,重在通過綜合性的實踐訓練,加強“理性”方面的“感覺”。
(一) 利用現代化手段,強化色彩基礎教學實踐
色彩基礎知識,主要以色彩的物理、生理方面的內容為主。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學生在進入高校前只會用“顏料”模仿自然物象和別人的作品,理論知識比較匱乏,更談不上對色彩規律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因而,此部分內容必須深入講解詳細闡述。除保持一般性色彩理論的嚴謹外,充分利用電腦圖像形式來輔助教學,尤其對色相、明度、純度、冷暖四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形成的色彩關系和色彩對比與調和進行重點剖析。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限于口頭表述,學生只能靠想象體驗色彩?,F在,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原本復雜的光色原理得以再現,進而使學生對色彩基礎知識產生直觀認識,同時有利于感受到色彩美所帶來的視覺效應,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色彩規律。
基礎部分的作業,要求學生可以利用電腦軟件在短期內完成,達到對色彩原理中基礎概念和基本定義的掌握即可;同時,對基礎作業質與量的要求增大,教學實踐得以加強。但應注意,現代化教學手段并不是萬能的,電腦只是工具,代替不了人腦的創意,傳統教學中的精髓必須保留,對色彩美感的研究永遠重于對電腦特效的追求。
(二) 增加課題范圍和文字表述,改進主觀心理色彩教學實踐
主觀心理色彩研究是色彩構成教學的重要內容。以往的教學實踐,主要以手繪形式表現“色彩聯想”和“采集重構”作業。在教學改進中,對作業形式不加限制的同時,又增加了一個用色彩表現“自我”的作業,要求學生通過主觀色彩構成的畫面來分析認識自己、表現屬于自己的色彩。
“色彩聯想”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按命題完成,強調表現色彩的主觀心理感受,如“春夏秋冬”“男女老幼”等。然而此類題目已沿用多年,學生可模仿和照搬的作品很多,不利于開發創造性。因此,在教學實踐改進中,教師先自行設計了30套題目供學生選擇,要求每個同學的選題不能重復。這些題目涵蓋范圍廣泛、難易程度相當,比較有特點的如:金庸小說人物“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和強調速度表現的“火箭、飛機、汽車、馬車” 等。對“采集重構”作業的改進,體現在拓展采集內容、擴充選題范圍,進一步引申到由自然景觀、音樂韻律、詩詞歌賦、數理邏輯、繪畫名作的意境帶來的主觀色彩啟示。
作品的色彩會體現作者的思想,同時觀者看到色彩時,也會產生心理活動。但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環境、民族地域、文化修養、經驗閱歷等方面的不同,在對待同樣一種物象時,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俄國畫家列賓,在大雪之后和朋友一起散步。突然,這位朋友看到路邊雪地上有一片黃色的狗尿,就用靴子翻起雪地上的泥土將其掩蓋,列賓卻勃然大怒說:“這幾天我總是到這里來欣賞這片美麗的琥珀色!”
所以,對于主觀心理色彩構成作業,有必要提出兩點基本要求:一是盡量不采用具象圖形,著重體現色彩構成關系帶來的心理感受;二是每個作業都要有400字以上的分析說明,文字內容要與畫面色彩緊密聯系,至少要能自圓其說。提出這種要求的目的,首先在于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其突破“形”的約束而去描繪“神”;其次,拉近了作者與觀者的距離,使別人容易看懂抽象的主觀色彩,同時讓學生明白所謂的“主觀”并不是信馬由韁,而是有限度、有條件的“自由”表現;再者,鍛煉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為將來的設計工作做準備。
(三) 綜合設計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進行主題性色彩集體創意教學實踐
當今社會,各個領域的工作都需要團結協作,而絕大多數在校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意識,急需引導和培養。同時,具有社會化商業性特點的藝術設計,本身就是“設計生活”的藝術,其特色體現在與社會、市場的密切聯系。因此,綜合藝術設計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進行主題性色彩集體創意,既是對色彩構成教學實踐的一種全新嘗試和大膽改進,又符合時展對教育的要求,同時避免了個人經驗的局限性對創造能力的制約。
主題性色彩集體創意進行之前,先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按色相命名為紅色組、黃色組、綠色組等,之后推選出正、副組長各一名,并由教師明確提出組長的以下職責權限:1.負責組織成員共同研究討論課題并做好研討記錄;2.負責匯集整理演示文稿和圖片資料,代表小組上講臺做匯報發言并演示集體作業成果;3.負責本組其他事務,發現問題直接與教師溝通;4.有權評判其他小組的集體作業成績。
分組結束后,根據教學時間安排作業,要求學生每周完成一個主題。主題內容的范圍可以相對廣泛,但針對不同主題,教師應提出具體的基本要求。例如以“改進生活中的不合理用色” 為題的作業,要求學生以本組色相為目標,先深入生活去發現和尋找自己認為的不合理用色,每人至少找到兩種以上;然后由組長組織大家一起研討并形成書面文字,詳細說明不合理的依據,最后提出合理的改進方案。各組將完成的作業在多媒體教室向全體同學演示,由大家提問并參與討論,教師點評并與組長共同評判成績。
主題性色彩集體創意的重點,在于明確主題內容,把握色彩創意原則。對于主題的確定,應結合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來進行,例如“色彩推銷”“色彩與時事”等。而創意原則要求學生必須重視某些功能性的色彩常識和色彩禁忌,優先考慮色彩應用對象的性質和目的,針對不同對象在不同環境、時間、地點的不同要求下,盡量正確選擇與合理配置色彩,否則創意就會毫無意義。
主題性色彩集體創意的目的在于:其一,通過集體工作方式,強調“團隊精神”,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其二,通過主題性色彩研討與互動性演示環節,增強學生應用色彩為設計服務的能力;其三,通過這種新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中,進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改進后的教學效果反饋
從改進后的教學效果來看,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態度有所改變,學生作業質量得到提高,綜合素質和色彩設計應用能力得以增強。由于改進后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手段,使抽象的色彩教學更加具體,效果明顯。
色彩構成不應只是知識與技能的基礎,同時也要在教學方式上為今后更加復雜的實用設計做好準備,對教學方式的改進是必然和必要的,只有融綜合設計素質訓練于色彩構成教學中,才能使其和整個藝術設計課程設置結合得更緊密,更好地發揮紐帶作用。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論述了興趣培養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提出了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
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它使人力求接觸和認識某種事物。人的興趣在傾向、濃度、廣度、穩定性和效能方面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稱興趣的品質。興趣的契機是好奇心,基礎是需要、實用。它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環境影響下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即興趣是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可以培養的。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使學生對所教學科有興趣,興趣濃。
俗語曰:“有趣而學,學而勤奮。勤奮出才?!睂W習最初的動機是對所學內容感興趣,然后在教師指導下保持興趣的持久、穩定,努力學習,最終造就品學兼優的學生、了成功的教學并非強輸硬灌,而是創造良好的學習,識記氛圍,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學習,積極思維。
教育學認為,教學過程是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反饋有機結合的程序;,教師擔任著程序的設計、調控任務。教與學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教決定學,學反作用于教、在教學環節中,第一關就是學生的接收。興趣在這里有巨大的作用。沒有興趣,學生在接收時便產生心理障礙、干擾和抵制,以致信息輸不進或輸不全。就像頻率沒調好的接收機一樣,盡管外面的信號很強,收到信號卻模糊不清甚至沒有,而興趣濃厚的學生,收到的信號卻很清晰、完整。他們能自覺集中注意力,主動地思考和分析、探索問題,理解透徹,識記牢固,能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下向談談教師的調頻功夫,即培養學生的興趣品質問題。
一、興趣傾向
學生的興趣有好壞之分。有些學生對武俠、言情小說很感興趣,連上課、自習課時間都在偷看,簡直著了魔、入了謎,弄得神魂顛倒,影響了學習,這是不良興趣、,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好功課。因此教師要注意關心學生興趣的傾向,對其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善于誘等學生,以讀好書為最大興趣。我曾發現一同學在“努力”看武俠小說,我并沒有簡單收繳了事、大聲斥責,而是問他有何收獲,看完后是否感到一種失落和后悔,是否弄得頭暈腦脹影響了功課?他點了點頭。我進一步啟發他要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把看武俠小說的“.勤奮”精神用在學習上。從此,他的學習有所進步,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剛上初中,其數學思維模式還受小學簡單、具體、直觀,重計算、輕概念,解題套成法的思維定勢后延的燃響。因此要注意銜接,逐步過渡,使其對新內容有興趣。要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教育學生勤奮學習、為將來打下扎實的基礎。要向學生介紹數學有廣泛的應用.介紹數學史和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如在“方程”一章,可介紹古代對“方程”的研究,如“百錢買百雞”、‘“韓信點兵”等,在學習的同時??山榻B祖沖之的故事。在學習平兒后,可聯系到生活、生產中的測量、建筑等實際運用.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興趣的開端
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威信,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對你既敬又親,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開端。
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首要條件是學生愛好、有興趣口學生不愛學,教學必敗無疑。
教師的威信在于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以及敬業、嚴謹的工作作風。這就要求教師有鉆研精神,熟悉教材和學牛情況,嚴密組織,精選教法,勤于輔導,責任心要強,取得學生信任,在教學中取得諧振效應,以激發學生興趣,如果不求上進,工作疲軟,勢必造成學生反感,進而影響到學習的興趣。凡師生關系融洽的,學生對該科的興趣必濃,教學往祖:很成功。教育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循循善誘,不要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免引起學生反感、抵觸,否則講得天花亂墜,學生亦聽不進去,不知所云。教師要在生活、學習上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興趣的濃度
有了興趣,還要使興趣濃厚,這在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初一、初二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向抽象過渡階段,太抽象了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是大忌。而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學生則樂此不疲。在講授“點的軌跡”時。通過演示“自由下落的粉筆頭”、“拋出去的粉筆頭在空中的運動曲線”形象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點的軌跡”的概念。
隨著學生年齡增大,能力增強,新奇的事物易引起學生興趣。在教學中要注意啟發、引導,要留有思考的余地。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所提問題必須難度適中,經過學生r一番思考后能得出結論。太簡太難都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太易可不經思索輕易得出結論,自無興趣可言;太難了,無從想起;適中的問題可使學生興趣變濃,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在“多邊形內角和、外角和”這一課中,介紹對角線概念后,我提出了以下間題:
(l)由多邊形一個頂點出發最多能引兒條對角線?
(2)這些對角線把多邊形分例成幾個三角形?
(3)這些三角形的內角之和是什么?
從而導出:N邊形內角和二(N一2)·1800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每一個外角和內角的關系(互補),然后提問:(4)N邊形內角和加外角和等于多少?從而得出外角和定理:任意多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0
整節課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考,興趣濃烈,獲得極大成功,學生掌握、理解悄況良好。有許多教材經挖掘后,可以變得很有趣。如在上“等比定理”時,我給了學生一個問題:
這一提問,學生果然興趣大增.積極開動腦筋,最后得到X=Y=Z,解Ⅱ出現分母為零,不行。
四、興趣的穩定性
【摘要】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結合英語教學實踐,就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初步解決辦法。
掌握語言,不需要“攻讀”(study),而是需要“熟練”(learn)。當一切都習慣成自然時,你就可以完全從愈學愈難的英語學習中解放出來。因此,針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實行分層次教學,側重點明確,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這樣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培養出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
高職學生的生源組成比較復雜,一是通過普通高考錄取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參加單招考試的中專生;三是初中畢業生(部分高職院校仍然招收中專生)。普高生英語水平雖然相對較好,但高考成績達到及格分的仍然屈指可數;單招學生考入高職前,所學英語極其有限,基本上停留在初中水平,初中生就更不用說。極少數學生連最基本的單詞都不認識,語法更是一竅不通。至于聽、說、讀的能力也比較差。另一方面,有相當多的高職學生學習習慣差,自制力不強,個別同學有焦慮、急躁,甚至厭學情緒。進入高職后所學專業又非英語專業,所以大多數學生根本不重視也沒有興趣學英語。
2.教材
非英語專業教學所用教材五花八門,各院校之間相互不統一;五年制高職所選教材起點高,跳躍性大,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多數教材與所學專業聯系不緊密,學習過程與專業相脫離。雖然不能完全或部分一致,但應該有聯系。
3.教學手段和方法
高職英語教學基本上還處于以應付過級考試為核心的階段,大多數教學仍然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臼且哉n程進度為基準進行滿堂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接受能力。此外,教學手段落后,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還是以“教師——黑板——教材——錄音機”為主,外語教學嚴重滯后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缺乏良好的英語教學的硬件環境。
4.師資
我國高職教育相對國外而言,起步晚,但發展快,尤其近年來,高職院校擴招給高職外語教學帶來一定壓力,教學任務重,師資力量不足,大多數教師普遍超負荷工作,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學習,沒有精力去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研究新的教學理念,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師資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大多數教師教學經驗欠豐富,缺乏高職教育的理念與從事高職教育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教師的進修學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大多教師沒有系統地參加過高職教育方面基本理論的培訓,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特征、規律和發展趨勢沒有清楚的認識,而且中青年外語教師也少有機會參加全國高職高專外語教學研修班,很難及時了解到外語教學的新動向和新舉措,也很難提高自身的外語教學理論水平,不利于新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高職英語教學對策
1.適度期望
美國心理學家佛隆提出的期望理論的公式是:激勵力量=效價×期望價。這里的“效價”指學生對實現期望目標的估價,“期望價”指學生對實現期望可能性的估計。不難看出,只有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才能產生激勵的力量,否則會適得其反。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起初都超出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很多老師會出現厭教現象;學生往往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出現厭學情緒。因此,要充分了解學生,避免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高、大、空”的期望。對基礎差的同學要求其先以基礎知識為主,逐步提高;對基礎好的同學一定要正確引導,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綜合應用能力。面對同樣的學習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只要通過改變對知識的要求同樣也能獲得提高。
比如簡單的文章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要求自己背誦,并獨立正確地完成練習題。不管學生基礎是好是壞都能從中獲益,達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2.分層次教學
五年制高職前兩年應和中專生選用同樣的教材,教學要以基礎知識為主,應用能力為輔;以聽、說、讀為主,寫、譯為輔。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少指責,保護學生上進心;多希望少擺困難,保護學生的學習勇氣;多個別指導少集體對比,保護差生的自尊心;多讓學生總結少做主觀評價,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在報考A、B級時應正確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情況進行選報。
3.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使教和學融為一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煹恼Z言是一種行為,而情感是極為重要的決定因素。教師要以滿腔熱情去感染學生,以耐心誘導去啟發學生。讓學生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誨,不把上課當作負擔,即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要用自己的語言將教學內容中的深層次思想內容傳遞給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引起他們的生活體驗,進而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
4.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開發和完善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學實驗室,改變課堂“聾啞英語”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聽講、討論、即景運用練習。構建多媒體網絡語言教學實驗室,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整合豐富的多媒體外語學習資源,達到傳統語言視聽教室無法達到的功能,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組建外語教學校園網站,由語言教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教師辦公室、學生寢室等聯網參與,配置一些英語教學課件、影像資料和英語CD-ROM等,還可以與國內外各高校、網站友情連接。把外語教學校園網站建設成為一個網上外語教學基地,使之成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組織各種教學活動的中心和英語信息中心。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英語氣氛。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的能力水平是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要加強現有教師學歷培訓和在職培訓。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激勵教師提高自身的學歷,通過每年寒假、暑假選派或輪派教師走出校門、國門進行崗位實習以及編寫校本教材等形式,促進英語教學針對性、實用性及師資水平的提高;其次,廣開校門吸引外界人才。內部師資培訓挖潛畢竟有限,向外界招聘人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又一途徑。
參考文獻
[1]劉亞麗.淺論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情感交流[J].河南大學學報,2001(3)
[2]民、王淑娟.試說教師的積極性教學語言[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12)
美術中心教研組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制定了《素質教育與美術教學中智力的培養》這一科研課題,圍繞“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一教學重點,開展美術課實施素質教育的實驗研究。
在《素質教育與美術教學中智力的培養》總課題的基礎上,再分幾個子課題,如《注意力、觀察力的培養》、《發揮想象力、誘發創造思維》、《記憶力、寫生力的培養》、《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用三年的時間分層次、不同形式地開展美術素質教育。
二、課題的依據及指導思想
1.《美術教學大綱》明確了美術教學的目的、性質、任務,并把美術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素質、審美修養和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上。在教學中利用本學科的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習基礎知識進行簡單訓練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美術欣賞、藝術原理、美學知識的教學,變單一的知識技能為多元的知識結構,使美術教學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2.美術教育的定義是將人類在視覺藝術方面創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律再創造成適合不同對象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梢娒佬g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公民的素質,也立足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上。
3.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有著特殊意義。把藝術教育由專門傳授技法技能轉為培養素質這是美術教學的革新,符合現代教育思想與規律。在基礎教育中,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素質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學生的素質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三、課題的實驗和策略
1.遵循四大原則,開展教學實驗
美術教學除了遵循教育學提出的教學原則外,根據美術學科特點以及目的、任務和教學規律,還提出三項原則:
(1)審美原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區別美與丑的能力,通過參與、學習,逐步提高審美能力,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這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基本保證。
(2)直觀性原則。重視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直接觀察對象、認識對象,運用現代先進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馬蒂斯曾說過:“創造始于觀看,而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需要一種努力?!迸囵B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深入觀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進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實踐性原則。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掌握美術雙基,通過參與實踐,大膽表達的過程,提高學生眼的觀察力、腦的思維能力、手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眼、腦、手的協調運用。
2.大膽改革課程內容,適當增加鄉土教材
開展第二課堂,依“綱”還需靠“本”,三年來我鎮使用的是嶺南版美術教材,該教材內容較為豐富,體現了美、新、活三大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在課程內容安排時,我們做了一些調整,根據本地本校實際,適當增加鄉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學生增進對家鄉的了解,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并使他們學會結合生活聯系實際,有條件的學校,還增設了陶藝、電腦美術等課程。各校還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學生的藝術素質和美術技能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因此,堅持開展第二課堂、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使學生的藝術潛能得到發掘,綜合素質也在活動中不斷提高。
3.實行開放性美術教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改革課堂教學,營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師生平等,尊重個性,有效地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發揮其各自的專長。課堂教學力求“教”與“學”的優化,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智力潛能發揮出來。
4.實驗形式靈活,體現民主與集中
幾年來,我們實驗的教研活動持之以恒,制定了詳盡的教研計劃,各組員分別承擔了子課題的研究。實驗的研究分集中研究和個人研究兩種形式。個人研究,就是平時組員根據本校及學生的實際,大膽改革課堂教學,不斷探索培養和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集體研究,每個學期都有三、四次全體組員集中研究活動,進行觀摩教學、互相評課、技藝切磋、交流教學體會、參觀學習等。尤其是觀摩教學,我們力求有專題,并有針對性,圍繞“發展學生的智力”這個目的,解決教學教研中碰到的問題。在評課交流中,大家本著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原則,做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研究氣氛民主和諧,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真正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