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值周教師值周總結
時間:2022-10-19 11:24: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值周教師值周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德育教育;體驗式教育;應用
分析目前我國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發現一個非常突出問題,即重知識輕德育、重課堂輕實踐。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思政教育上,語文、歷史等各學科教育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只是其嚴重程度不同。鑒于此,作者根據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認為:想要發展我國高中的德育教育,應該對學生實行體驗式教育。通過道德感知,讓學生自發主動地參與德育教育,從而提升和增強高中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主動性、針對性以及創造性等。
一、體驗式教育的實質
體驗式教育,尤其是現階段我國的體驗式教育,可以說是一種事情經歷。通過親身經歷或知識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從而引導或撥正其思考行為和思維方式。從這一角度理解,體驗式的教育,不但是親身活動的一種,還是活動結果的一種。通俗來講,體驗式教育就是借助親身經歷進行主體感知的行為。作為活動結果的一種,無論是這一行為的主體認知,還是其情感需求,都包含了經歷、認知以及情感等三個層面上的含義。當然,從另外的角度理解,體驗式教學又可認為是按照預期目標進行的教學。也就是說,在客觀真實的目標前提下,學習者通過與目標相應的活動感受或體驗,加之后續反思、分享及感悟之后,最終實現學習者自身知識儲備和技能掌控的提升和加強,構建一種知識豐富且效果顯著的學習方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從這一角度理解的體驗式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前期分析、體驗項目設計以及體驗場景模擬等。
二、高中德育中體驗式教育的實際應用
1.設置體驗式教育課程
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體驗式教育的應用最典型的便是課程設置。也就是說,在綜合考慮德育內容、目標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利用課外體驗的方式來實施和執行相應的課程計劃。例如,學??梢栽O置社區服務課程、網絡咨詢課程以及社會實踐課程等。以社會實踐課程為例,教師可以鼓勵或直接要求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且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在社會層面的認知及情感體驗。當然,體驗式教育課程的設置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內知識,還應該不斷開發和拓展當地的教育資源。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大眾化的素材選取,將現實生活中值得體驗的道德情感和認知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如此,便可充分激發學生在思想上的自主認知和改變。從某種意義上分析,這無論是對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意志的培養,還是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增強,都有著非常積極且正面的作用和意義。經過嚴格且規范的意志磨練,學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必然會得到質的提升,與之對應的能力和素質也會隨之大幅度提高。如此,高中德育教育的開展和進行便具有了真正的意義。
2.加強道德體驗在高中德育中的應用
道德體驗,其實就是人類個體在親身經歷某一有關道德的事件或情景時,在形富含自我價值判斷的新態度、新情感、以及新觀念形成或產生的基礎上,做出新的行動或選擇的具體過程。這一過程重點強調的是體驗道德觀念,認知自我狀態及道德水平。所以,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體驗應用的加強尤為重要。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道德體驗:一,提升并加強教師的德育素質。作為學生學習路上和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存在至關重要。但是,想要對學生進行道德體驗的強化教育,教師就必須在自我修養、組織才能等方面進行自我提升,全面加強自身的德育素質。對此,學??梢远ㄆ陂_展與道德體驗相關的培訓活動,邀請專家或學者針對道德體驗這一教育教學內容對教師進行思想、方法等各方面內容的講解和傳授。如此,便可幫助教師在短時間內提升專業素質和自我修養。與此同時,通過這樣的集中培訓,教師之間也可以針對彼此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行為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實現完善自我、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和目的。二,改革并創新高中的思政課程。對高中思政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時,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首先,對道德教育體系進行宏觀構建,并在該體系充分融入和滲透進道德體驗教育的基礎上,將這一體系定位為高中思政課程的重要內容。其次,對德育教育的評價標準進行建設和完善,并將其作為高中思政課程教學的基本導向。最后,對高中思政課程的改革力度進行大力加強,并對其教學傾向進行改變,將原有的政治化傾向和應試化傾向轉變為道德化和體驗化傾向。
3.發揮教師在體驗式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傳統形式的德育教育,還是現代化新型的體驗式德育教育,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始終包括教師。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仍然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分量。所以,在體驗式教育中,教師作用和功效的發揮與激發同樣不可忽視。在體驗式的德育教育中,教師的作用早已從傳統意義上的說教和示范變成了如今的組織和引導。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在體驗式德育教育中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高中教師不僅要理解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還要找到多元化的教學技巧。因為在體驗式教育中,體驗只是一種簡單的手段,其最終目的是教導并引導學生認同道德。所以,在體驗式教育活動開展和進行的同時,高中教師應該用心去愛護學生,同時,也可以借助心理學知識對學生心理進行科學正確的解讀和引導。如此,便可保障學生在高中這一成長階段可以體驗到積極正面的道德情感,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高中德育教育的價值。
三、結束語
對高中德育教育而言,無論是傳統形式的教育,還是現代化新型的體驗式教育,道德的本質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以道德為基準,設置與之相應的體驗式德育課程,并在充分發揮教師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加強道德體驗在德育中的應用。只有這樣,我國高中德育的教育水平才會得到質的提升。
作者:周洵 單位:臨沂市教育局
參考文獻:
[1]毛遇婷,張軍莉.芻議體驗式教育在高中德育中的應用[J].高考(綜合版),2015,03:112.
關鍵詞:班級管理;值日班長;無為而治;自主管理
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且周期長的系統工作。長期以來,班主任是這項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隨著高中新課程理念的實施,班級管理開始從班主任一人實施管理、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轉變。筆者在班級管理中試行以“無為而治”為指導思想的值日班長制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值日班長制概述
值日班長制,就是讓全班每個學生輪流當班長來參與班級管理的制度。
1.值日班長的做法與內容
(1)按學號輪流,每人值日3天;值日期間,以班級日記的形式,認真做好以下記錄:考勤、課堂紀律(含自習課)、同學的精神面貌和其他各方面的情況。
(2)每天放學的時候,當著全班同學總結當天值日情況,指出當天表現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指出努力的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
2.對值日班長的要求
首先,要樂意為大家服務,這是當好值日班長的前提;其次,要敢于為大家服務,這是當好值日班長必不可少的條件;第三,要善于為大家服務,這是當好值日班長的關鍵;第四,要公正地為大家服務,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謀私,公平公正才會取得同學的信任,得到尊重。
3.對值日班長的評價
每周班會課時間由班主任和全體學生一起采用無記名投票的形式,從上一周2名值日班長中推選出周優勝者,每月從四個優勝者中推選出一名月優勝者,從每月的優勝者中推選出一名學期優勝者,曾經被推選為優勝者的同學,作為評先、評優的依據之一。這樣能讓值日班長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有危機意識。
4.對值日班長的定位
班級作為一個集體,在搞好常規建設的同時,還要參與校內外的各項活動和比賽,因此單靠值日班長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值日班長可以定位為班內質檢員,負責監督同學行為,反饋班級動向。統領性的工作由常務班長和其他班委協助完成,這樣做,班級工作就不會出現滯后的現象。
二、值日班長制的理論基礎
“無為而治”是班級管理中值日班長制的指導思想。老子說:“道恒無為,而無不為。”有的人以為服從安排,無所作為就是“無為”,是一種懶散、消極的人生觀,其實不然。“無為”的真正含義是不濫為、不盲為,是順應客觀規律的意思,它推崇一種超脫忘我、利于他人、無私無畏的思想觀念。治國安邦如此,班級管理亦如此。班主任只有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遵從學生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采用科學的理念和管理手段,才會使學生管理達到“民自正”“民自化”的境界。
三、實行值日班長制的意義探討
1.展現自我,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相應的義務與責任。值日班長制可以促使每一位學生認識到自己對班級應盡的責任,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個人對集體的作用。大家的事大家做,形成人人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的良好班級氛圍,從而生成班集體的合力和凝聚力。同時,值日班長制也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能力的舞臺,拓寬了學生綜合發展的空間。實行值日班長制,使班級的環境衛生狀況和遵守課堂紀律等方面都較以前有了更大的進步。值日班長制更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成果,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
2.參與管理,提高學生自律意識
值日班長制是一種學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學生時時處于被管理者與管理者的角色互換中,每個學生既可以體驗到管理者的責任和難處,也體會到了被管理者的苦衷與心態,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讓學生學會用一種更加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一切,促使學生更加自覺地遵守班級管理制度,從而增強了自律意識。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生管理是一件繁重的工作,但如果真正地把具體工作分配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工作就變成了一點點小事情。讓每一個學生都來分擔一點班級工作,既可以讓學生鍛煉自己,又避免了少數班干部工作過于集中、疲于應付的弊端。同時,如果大家都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會自我管理,也會大大減輕班主任的負擔,班主任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學生的學習,轉化后進生的思想,培養優秀生等一系列提高學風、班風建設的問題上來。
3.正確引導,“無為”的前提是“有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班主任能夠促使學生按照規范的管理制度行事,讓學生自愿地、愉快地、毫無怨言地服從班規校紀,師生為了共同的目標同舟共濟,在和諧的氛圍中朝著既定目標共同奮斗,這是班級管理達到的理想狀態。明智的班主任可以通過“無為而治”,達到“以心治班”的管理境界,師生心有靈犀,對班主任的意圖學生心領神會,往往只要一個眼神,學生就能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當然,“無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有一個從“有為”到“無為”的轉化過程。班主任在接一個班的初始階段,必須身體力行,給學生指導,為學生樹立榜樣。等學生自我管理逐漸成形,班主任才可以慢慢放手。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
綜上所述,實施值日班長制可以幫助班主任實現工作重心從繁瑣的班級管理到研究教學的轉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大大減輕了班干部的負擔,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再者,值日班長制也為每位學生都提供了擔當班長的機會,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培養和發現更多的管理人才。班級管理是一項平凡而瑣碎的工作,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能只知道埋頭苦干,還要運用智慧,創設一些治理班級的小方法、小策略,只有找到適合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才能更高效地管理一個班級。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蔣惠琴.我們給 孩子留下些什么:來自值日班長群體的調查報告.江蘇教育,2003.
關鍵詞: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結構 教學方法 教學理念
一、構建高中英語閱讀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沒有閱讀就沒有外語語言的學習,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以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加強”理論為依據,課堂主要采取教師--學生的單向傳遞的教學模式,夸大了教師的作用,削弱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偏離了閱讀教學本身的終極目標,即獲取篇章信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因此,如何改變英語閱讀教學中重講、輕讀,重知識教學、輕能力培養的現象,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閱讀的主人,就成為英語閱讀教學中值得探索的一大課題。
根據新課標中閱讀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中學生英語閱讀的實際與自己的閱讀教學經驗,我進行了一次有關閱讀現狀的調查,結果如下:
(一)大部分學生缺乏強烈的閱讀動機和明確的閱讀目標,更沒有閱讀計劃。24.2%的學生把英語閱讀看成一種負擔,不喜歡閱讀;51.7%的學生為了應付高考而被迫進行閱讀;52.5%的學生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更沒有閱讀計劃。這說明學生只是“要我讀”,而不是“我要讀”。
(二)60.8%的學生主要在英語課閱讀,課外很少進行英語閱讀,閱讀的材料也只限于課本或者試卷上的閱讀,學生“欠讀”太多,很難達到大綱所要求的閱讀能力。
(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缺乏良好的閱讀策略。52.5%的學生閱讀時經常因生詞或難懂的句子而放棄繼續閱讀;80%的學生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31.7%的學生對一些有效的閱讀技巧和策略有所了解,并會在閱讀中進行使用。這不但會影響閱讀速度,而且會影響學生記憶詞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又進行了前測,把成績與選擇結果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是:重視閱讀、有閱讀目標和任務、主動學習的學生英語成績相對于沒有閱讀目標、任務和方法的學生的成績要高,甚至高得多。
這些結果說明了進行自主閱讀訓練和指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生只有具備自主閱讀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才能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二、高中英語閱讀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及特點
自主性閱讀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上的一種閱讀教學模式。它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為培養目標,以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模式。[1]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在研究閱讀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在課內和課外有效地組織學生活動,并通過指導學生做、聽、讀、找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目的,完成閱讀教學任務。
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為:(一)教師活動特征:導入激趣導讀提示導引點撥導情設景導標反饋導練拓展;(二)學生參與特征:主動參與自動質疑精讀細學自我小結―舉一反三;(三)認知動態特征:認知準備整體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內理性加工鞏固運用。[2]
三、高中英語閱讀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Nuttall認為閱讀課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以恰當的速度準確地閱讀理解真實的語言材料。[3]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語言知識之外,還必須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其不再是被動的接收者;幫助學生掌握普遍的閱讀技巧和策略,使其成為自主的閱讀者;幫助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加大閱讀量,從閱讀中學習閱讀??傊?教師必須遵循一個基本原則:教師只能促進學生形成閱讀能力,而不能傳授這種能力,學生的自主地位是不能被教師代替的。
依據上述基本原則,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我為高中英語閱讀課構建了以下幾種形式的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
(一)整體教學模式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教師要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產生清晰的表象,就要指導學生對學習的對象進行周密細致的整體觀察,然后觀察它的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最后形成有關學習對象的清晰表象。因此我們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整體教學的原則,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先讓學生進行整體感知、表層理解,再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大力度,循環加深,最后整體推進,深層理解,真正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
其程序為:閱讀前活動(引出話題,激發興趣)―閱讀過程活動(技巧訓練,整體把握,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整體重讀,深層理解,掌握語言結構)―閱讀后活動(活化教材,創造思維)―意義性練習(設計檢測,加深理解)―作業布置(反饋教學,形成評價)。
(二)“三動”閱讀模式
“三動”閱讀模式指“教師啟動、師生互動、學生主動”。[4]在這種模式中,最佳的課堂信息傳遞應是師生、生生多向傳遞型,這種互動模式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整個教學過程在組織形式上形成一個師生共同尋求知識、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伙伴關系。師生通過交流,教學相長,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自然而然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其程序為:預習(閱讀課文和教師提供的與課文話題相關的閱讀材料,目的是了解背景知識)―引入(自然引出話題,激發興趣)―輸入(整體感知,接受理解新知識)―檢查、反饋(對預習作業做以評價,指導,引導學生自我檢查,評價)―個人探究閱讀(發現問題)―小組討論(協作解決難題,鞏固深化所學知識,教師點撥,解決共性問題)―話題討論、技能的遷移和運用、形成能力(老師給出話題,學生討論,發現問題,提出課外閱讀任務,培養情感、價值觀)。
(三)自主探究模式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的閱讀、獲取和運用與閱讀專題有關的信息,在發展個性的同時,提高閱讀能力和英語水平。在自主探究的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在于讓學生在知識探索、能力發揮上達到最佳狀態。
其程序為:選擇主題、建立目標―指定任務、確認資源―研究學習、整理資料―交流展示、評價總結。
(四)拓展性閱讀模式
新教材中有許多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閱讀材料,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習慣等都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而且現在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較為敏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不滿足于教科書上的知識,不想把英語作為一門死記硬背的知識來學,他們希望學到知識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內容,獲取信息,培養能力,豐富人生,因此閱讀課僅限于課文閱讀教學是不夠的,教師要結合學生興趣、特點、接受力和表達力,從英文報刊、雜志、有生讀物和視聽讀中篩選閱讀材料,開設英語拓展課閱讀。
其程序為:課前:廣泛閱讀(要求學生根據課前布置的任務查閱、收集有關資料);課中:深入閱讀(要求學生利用作者所提供的信息,憑借自己的社會背景知識及生活經驗記憶、理解、吸收、歸納、推理讀物中沒有明確表達的,卻又與主題有聯系的思想與信息);課后:展示反思(要求學生充分吸收閱讀信息,并利用獲取的信息分析解決問題,判斷文章的價值,同時也獲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課外:協作作業(通過大量有關的聯系,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五)課堂內外互動模式
針對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現狀構建的英語課堂“內外互動”教學模式,就是運用真實任務教學方法,整合英語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對教師角色的限制。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指導者、評估者和監督者。教師的角色轉換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課內外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其程序為:課堂指導(教師結合課堂學習,有計劃地按其階段目標指定各類課外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指導學生課外進行閱讀,并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正方案)―課堂真實運用任務(課堂上通過真實運用任務加以加強鞏固)。
四、高中英語閱讀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成效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大量實踐證明,運用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學結構得以優化,教學方法得以轉換,舊的教學理念得以更新;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成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中介,閱讀教學則成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渠道;不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培養了他們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自主性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模式實施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時間問題;過于注重分數,不注重學習能力提高的舊觀念問題;學習習慣、意志力等問題。教師在今后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和克服。
參考文獻:
[1]王少勇.山區高中英語自主學習閱讀教學模式探究[M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樓青,董佩佩.大學英語自主閱讀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4,6.
[3]Nuttall,Christine.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Oxford:Macmillan Heinemann,2002.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課堂教學 例句運用
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值得關注的教學環節。課堂教學過程首先是師生語言表達交際交流的過程,利用好例句進行優化教學,能夠在吸引學生英語學習注意力的前提下,拓寬其語言知識視野和思維,有效加深理解感悟。在課堂教學中,巧用例句,能夠活躍學生的語言思維,讓學生在有趣的例句引導下踴躍發言,增強對語言語法知識的理解感悟和正確使用能力。
1.利用文本相似例句,溫故知新。
學生在學習文本例句時,往往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原先學過語言例句在自己大腦中的影響。因此,利用英語課文中的相似例句進行引導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增強學習運用的效果。
對文本相似例句的引導,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思維更為開闊,不僅學到新的知識,還起到復習的作用。這樣的例句,能夠讓英語語言運用規則在不斷使用中被學生理解。學生在例句的使用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感悟,提高表達運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形成對比學習意識,增強學習運用效果。
在運用文本例句的過程中,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積極回憶思考。例如,在講解《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中的Reading B“The Olympic Games”里的“play a part role in(扮演一部分角色)”時,要求學生盡量回憶以前學過的例句:Geography also plays a part in making dialects.可寫在黑板上,并對此例句進行概括。同時,可利用利用多媒體播放John Merriman在耶魯大學的“歐洲文明”公開課上所提及的“gain,this is just his personal ambivalence about who he was,and his uncertainty about the role that he had in his own family,So,this was a play—acting that was part of his life.”(這也表明他對自己的身份的矛盾,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的不確定,所以,這種角色扮演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以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感受地道的英語語句表達風格和特色。
2.探尋例句共性規律,提高運用能力。
任何語言都是在一定的使用規則基礎上形成詞匯短語組合。英語學習同樣如此,培養學生正確語法使用能力是課程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對語言規則的深入理解,才能夠提高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例句中的一些共性規則進行優化教學。通過發現例句中具有代表性、對比性和差異性的使用規則,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正確率的前提下,更豐富教學內容。首先,應該根據學生的英語理解接受能力水平,選擇相應的語言表達例句。其次,例句語言結構應該與課程標準學習要求相似或者略高于此標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最后,從代表性的語句中尋找彼此之間的差異,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探究。
通過一些例句的引導,更好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彼此之間的差異。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中的Unit1中的Grammar and usage教學中,可在“present tenses”中挑選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完成時、過去完成時等四個不同的例句,要求學生從謂語動詞的變化概括其中的差異,特別對be動詞的變化形式予以總結。學生在相關例句的總結過程中,能夠形成一定的理性認知感悟,更利于提高自身的語言組織運用能力。
3.注重例句生動幽默,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在例句的運用中,依據語言語法知識要求創設一定的語言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感受西方特色的灰色幽默基礎上,加深理解感悟。同時,以英語例句的特有表達形式來進行交際交流,更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運用例句的幽默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認知思維,更利于學生在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有效掌握。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中的Unit1中Grammar and usage的“Prepositional phrases”教學中,筆者用如下的例句:As we all know,Tom is fond of dancing and is good at it.He is capable of dancing in the match and is satisfied with his showing.要求學生從例句中找出相應的介詞短語,并建議學生運用繞口令快速朗讀,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認知敏銳感。
總而言之,例句的使用是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表達規律及其語句結構結構認識,能在引導過程中不斷增強認知體驗。例句的引導,不僅能夠激活學生語言認知學習思維,還能夠營造互相交流的良好教學氛圍,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探究和綜合運用能力。例句的使用應該在遵循合情合理和拓展延伸的原則的基礎上靈活性地運用,以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1).
[2]劉云松.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例句使用的五個原則[J].考試周刊,2008,44.
[關鍵詞] 審美情趣課改美術教育 課程設置
近些年來,我國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頒布《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之日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美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高中美術教育范圍之廣大、體系之完備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與其它發達國家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雖各有優劣,但綜合權衡,又不得不承認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從美術教育的目的來看
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重視人的創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調個性形成,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面協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一。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美育。這說明中國在小學美術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
德國、日本普遍重視美術,美術課時安排每周2~4小時,多于我國小學美術每周2課時(不能保證)的安排,從時間上保證了孩子們的學習。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廣泛,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只有以大綱形式印發的教學建議,低年級不單獨開設美術課,內容的選擇幾乎由美術教學全國規劃。日本雖有美術教科書,也體現出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教學內容做到以提示、啟發、引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實踐、創造能力。
我國美術教學內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例: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種程度上優于國外,但在美術課時的安排上歸類為“小三門”(音、體、美)之末,絕大多數學校(特別是鄉村小學)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國的美術還只能是起調節語、數主科的間歇課,課程設置和實施與大綱教科書形成一定反差。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還需從教學的條件上來保證貫徹落實。
三、從教學的條件上來看
德國、日本屬于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國家,有能力多途徑支持教育,在美術教育上充分體現出來。德、日兩國各學校均有專門的勞動、美術教學。教學設施相當完備,除了必需的繪畫工具材料外,還有各種木工、美工造型機械的工具,便于學生制作不同材質的工藝物品,各種標本、寫生教具一應俱全,讓學生按需所取,潛心投入美術的學習之中。兩個國家的教師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師必須取得相應較高的職業文憑和執照才能當一名美術教師。多數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校外環境都注意藝術的影響,學生能夠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參觀、欣賞品位較高的美術作品。
中國的經濟起步遲,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學條件就顯得寒酸。大、中城市的美術教學條件很不健全,師資素質較低,缺少場地和設備,加之對學校美術課程的不夠重視,中國小學美術以素質培養為主導的教學還顯得很薄弱。
四、從課程教學形式來看
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式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樂,讓學生在成功里進步,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師是活動課程的準備者、組織者,只在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幫助他們,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
我國課堂授課絕大部分采取的嚴謹的準備,一環一環進行教學程序,追求課堂的主動性,以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大多只是被動地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管的。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的來說,中國的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生并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德、日學生就顯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闖勁。
五、從教學效果來看
德、日美術教育以全國的重視和有利的條件,保證了美術教育以至藝術教育的普及與實施,學生整體藝術素質要比我國的高。由于社會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學生在升學、就業的多種學科選擇中,還直接影響到美術素養的提高與發展。進入美術院校學習或從事專業美術的人才畢竟是極少數。這并不影響到國家的美術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探究教學 以學定教 策略優化 提高實效
一、問題緣起
新課程改革提出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學習方式,倡導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相結合的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獨立自主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但是現實的教學實踐中,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探究的重點和非重點難以分清。首先,探究式教學方法側重的是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只顧追究發現的問題是為什么,往往會忽視基礎知織的學習,忽視知識的總結歸納,忽視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其次,每個班級的人數太多,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差異性很大。學生之間探究時間上的差異,使用儀器能力的差異,遇到問題的差異和觀察現象的差弄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對教學過程的難度。所以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完成的并不是很圓滿。再有,探究式教學常使課堂上氣氛活躍,老師教得情緒高漲,學生學得熱熱鬧鬧??磾M忙得不亦樂乎,可是一到做題和考試就凄凄慘慘、可憐兮兮。因此,教師應該深入總結和研究探究策略,扎實開展以學定教,挖掘學生的潛能,進而提高探究教學的實效。
二、優化探究策略,實施以學定教
1.提高教材處理策略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但教學內容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的重新組織,教師應站在“改組”和“重建”的高度審視教材,而不是站在“執行”、“傳遞”的角度閱讀教材。因此,教師應通過教材處理來精選探究內容,精心設計、制作、組合使教材內容成為有利于知識的構建、情境的創設、多角度的探究和具有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材料。
(1)有機整合內容安排。教材中有些章節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教師無法在一、兩節課程中全面展示,此時就可以用探究教學這種方式,既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又可以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加強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實施新課標教學時,要善于突破高中化學教材編排的局限性,在不超越課程標準和省教學建議的具體要求的基礎上,靈活機動地創造性處理教材,有機整合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二度改造,以更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方式呈現各個知識和能力點。以蘇教版化學1專題3的第三單元“含硅礦物與信息材料”為例,該單元涉及的知識面相當廣,但又比較淺顯,學生容易理解,如果教師只是根據教材的編排按部就班地教,勢必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無法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趯W生的實際能力和學校的教學資源,可以將這單元的內容全部揉合起來,設計成以“奇妙的硅世界”為大主題的4個小主題水泥、玻璃、陶瓷和二氧化硅與信息材料的課堂探究教學。
(2)適當運用探究教學。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探究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在這一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這種教學目的是非常好的,但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要求比較高。對于基礎比較差,學習習慣并不是太優秀的學生來說,有些問題的解決是不適合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因此,教師要善于選取那些最有探究價值的,且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內容進行探究。比如蘇教版高一化學必修1、2教材別適宜于在課堂上開展探究性教學的有問題解決、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等版塊。其中在必修1教材中,涉及問題解決的有7處,觀察與思考的有12處,活動與探究的有13處。在必修2教材中,涉及問題解決的有13處,觀察與思考的有13處,活動與探究的有14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適當地篩選、挖掘一些教材內容,設計改編成四類探究“課題”,提供給學生:
①元素化合物類知識探究式課堂教學:例如金屬鈉的性質、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氯氣的化學性質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質、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互滴現象的不同、二價鐵與三價鐵的相互轉變、苯的結構的探究、苯酚的化學性質、葡萄糖的結構等。
②概念原理類知識探究式課堂教學:比如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強弱的探究、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探究、物質的量、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利用課本數據探究,鞏固元素周期律)、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一般規律的探究、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鹽溶液的酸堿性、膠體的概念及性質等。例如探究元素周期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得出金屬性的遞變規律,通過閱讀教材總結出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同時學生自己還會總結出在探究過程中分別用的是什么反應類型。由于學生有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知識為基礎;實驗簡單易行,時間短,現象明顯;老師引導適當,因而探究較為成功。
③化學實驗類知識和技能探究式課堂教學:比如氯氣做噴泉實驗的研究、氯離子的檢驗原理和方法的探究、氨與氧反應實驗的研究等。
④化學計算類技能探究式課堂教學:例如如何測定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混合物中碳酸氫鈉的含量、食醋中乙酸含量的測定等。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材當成一種教學資源,善于處理和運用,依據實際情況適當地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或是科學探究式教學方法,切不可盲目亂用或走向極端。
2.優化創設情境策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教學應多途徑、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求知欲和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用實驗創設研究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探究。例如在“原電池的原理及其應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實驗設疑:演示“番茄原電池”(用銅片、鋅片、導線、音樂卡和西紅柿組成)趣味實驗,設問:這個簡單構造為什么能使音樂卡發出聲音?從而激發學生帶著疑問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探究。創設探究情景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但是必須注意緊扣探究目標、適配學習內容,增強針對性,力求情景創設的新穎和多樣性。
3.貫徹質疑問難策略
質疑問難不但是我國教學中的優良傳統,而且也是當今世界教學中值得提倡,推廣的重要教學方法。在探究教學中質疑既可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材中看似無疑而大可質疑的例子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重點地選擇某些內容,提供素材,展示科學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過程,引導學生沿著科學家的研究過程進行探索,體驗科學家研究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例如學習了氯氣的性質后,大多數學生還最想探索的問題是:①怎樣驗證氯、溴、碘單質的活潑性?②怎樣檢驗Cl-、Br-、I-?③還沒有更簡單、更方便的制取氯氣的方法?探究性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淺處深問,“無中生有”,不畏權威,突破思維定勢,盡量發散學生的思維,至于學生認識的正誤,教師不立即給予評價反饋,只讓它作為一種觀點存在,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質疑品質,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實現思維的創新。學生在通過自己的實踐和與同學的交流后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4.實施管理調控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就在于能夠控制和調節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與變量,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而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和調控對于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是極為重要的,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和保證。①針對學生的特點,創造性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隨時觀察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變化,以此來調節教學的節奏和各個環節的變換;②教學活動受各種因素的制約,課堂中隨時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必須特殊處理的問題,教師應對這種偶發事件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不致使教學中斷或造成不良的影響;③不同的學生所采用的學習路徑、所遇到的困難也不相同,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④學生面對豐富的信息資源易出現學習行為與學習目標相偏離的情況,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設置關鍵點,規范學生學習,促進其反思、升華所學知識。⑤有效開展合作探究,提高探究實效。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實踐證明,學生對在合作中學習到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非常好。下面的“未知物的檢驗”探究教學實例之所以取得探究成功,就是較好地發揮了合作學習的互優勢,也與教師有效的組織管理和調控分不開。
5.加強歸創新策略
(1)師生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化,創新能力外顯化。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認識,最后形成知識結構,師生共同總結是我們經驗。但要注意時機問題,應在學生得出初步結論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走,幫助學生進一步推論,而不是硬拉著學生跟自己的思路走,這是使學生將知識內化的檢驗,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2)增強變式訓練,遷移創新。變式訓練是對學到的新知識,從不同角度進行靈活應用的一種訓練。常常是一組由淺入深的題組,也有時是一節課所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其作用是通過訓練,使知識納入學生的認知系統,形成知識結構,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深入開展化學探究教學的思考
1.有機整合接受式與探究式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素質
探究性學習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方式,若在教學中完全采用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站在問題起點的視角上研究和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勢必浪費許多寶貴時間,而且對掌握知識和廣度和深度都有一定影響。各種傳統教學法也是前人不斷總經得出的經典教學法,與探究式教學法相比無所謂誰優誰劣,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和“物質的量”的內容,理論性強,筆者以接受式教學為主,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鈉、鎂及其化合物”中,有許多與生活相關的知識,筆者從學生的認識出發,采用探究式教學。這樣,學生既改變了單純的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又培養了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保證學生學習知識的系統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歸納和運用方面多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方式,問題式教學法。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老師要多注重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參與過程。例如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歸納知識點、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學與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也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易行的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或與老師配合完成,并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自己說出現象,作出結論。還可以就某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進行隨堂練習:如電子式的書寫過程可以這樣來安排:先教會學生寫一個簡單的,然后讓學生模仿一個同類的、很容易的,學生的積極性就比較高;再讓學生寫一個不同類的,有的學生會寫錯的,老師糾錯之后再讓他模仿式的方法。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從一開始的成功到體驗了失敗,最后又在失敗中走向了成功,學生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2.優化探究性學習過需要教師、學生、環境三者的默契融合
優化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全過程,就是每個環節的優化與整體上的有序。每個環節的優化,都需要教師、學生、環境三者的默契融合。比如高三復習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且高考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理科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高考形勢,我對總復習的方式做了許多改進,并將探究性學習也滲透到了高三總復習中。例如在復習完基本化學實驗以后,筆者選擇了一個探究學習的課題:未知物的檢驗。
(1)選題意義:該課題綜合體現了高中化學實驗內容,涉及到常見物質的體驗和常見儀器的使用,也體現了高考考題綜合性、使用性的趨勢。
(2)具體研究內容:①用化學方式鑒別甲酸、乙酸、乙醇、乙醛四種無色溶液。②有一種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多種,試用化學方法鑒定。③用化學方法證明工業鹽中含有亞硝酸鈉。
(3)具體要求:①全班40人全部參加,每四人一組,共分十個小組。②每個小組拿出一份檢驗方案,要求列出所用的儀器、試劑及檢驗步驟,并預測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4)課堂實施過程:①討論、交流、確定實驗方案。②各組在25分鐘內按照可行方案完成實驗操作。③討論、分析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發現了許多做習題時無法體現出來的問題。例如:第一組未知液的鑒別,同學們按照原來的設想用新制的氫氧化銅即可完成實驗,而事實上只有三組同學鑒別出甲酸和乙酸,完成該組實驗。同學們很疑惑,通過課后查閱書刊得知鑒別甲酸和乙酸須先加過量氫氧化鈉,將其轉化成羧酸鹽后,再用新制的氫氧化銅鑒別即可。于是許多同學再次實驗,結果有發現用此法雖然可以區分出甲酸和乙酸,但現象仍然不明顯。于是有的同學又開始設想更好的鑒別方法……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經過思考,分析和實踐、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
總之,優化探究策略,有效實施以學定教,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協作能力。因此,改善教育環境,尋找經濟的、符合本校實際的運作方式來實施探究性學習是當務之急。學校應該利用現有條件,通過改進課程的設置,增加圖書館圖書容量和延長開放時間,開放理科實驗室,充分利用網絡資料等各種手段,促進探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
【參考文獻】
[1] 李培啟. 探究式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 化學教育,2003(5).
[2] 王衛東. 化學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方法初探[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12).
[3] 孔祥連. 化學教學探究式學習的嘗試[J]. 吉林教育,2011(35).
關鍵詞:高考;實驗;實驗復習
一、為什么要研究高考物理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實驗在歷年的高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然而,在每年的高考結束時,很多高三物理教師都感嘆,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復習實驗題,學生實驗題的得分率還是很低。學生總是在一些很簡單、很基礎的地方失分。比如,實驗用的基本儀器學生不會正確使用,有很多學生叫不出基本儀器的名稱,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不會等。這不禁讓我們高三物理教師反思:學生的實驗得分率很低,是不是實驗復習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實驗復習時有沒有給學生熟悉基本儀器的機會?學生是不是經常進實驗室做實驗?我們是不是經常在黑板上“做實驗”?學生是不是也跟著我們“紙上談兵”?我們平時給學生練習的實驗題是否偏難,是否偏怪,數據是不是真實?
事實上,自2009年浙江高考將理科綜合納入自主命題以來,物理實驗題就不斷推陳出新,命題特點悄然地發生著變化。如果我們不去研究高考物理實驗,不去改變實驗復習的方法,繼續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按照原來的思路進行實驗復習,那實驗復習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物理教師特別是高三物理教師一定要深入研究浙江近四年的高考物理實驗題,我們可以將這些實驗題匯總在一起,看一看,浙江近四年的實驗題到底考什么,怎么考?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與比較這些實驗題的考查內容,總結出實驗題的命題特點和規律,從而把握實驗題的命題方向,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實驗復習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從近四年的浙江高考物理實驗試題看實驗命題特點
1.匯總近四年的物理實驗試題的考查內容
2009年浙江高考物理的兩道實驗題,涉及4個實驗,一是“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考查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的實物連接;二是“多用電表測電阻”,考查多用電表測電阻的讀數,還有考查學生是否知道金屬導體在不同溫度下的電阻大小的差別;三是“游標卡尺的使用”,考查學生能否正確地使用游標卡尺;四是“探究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關系實驗與光敏電阻的結合”,考查學生圖像識別能力、周期公式、擺長的概念以及光敏電阻的特點。實驗總分共計18分。
2010年浙江高考物理的兩道實驗題,涉及兩個實驗,一是“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伸長量的關系”,考查學生對實際橡皮筋的彈性、繪圖能力、圖像法處理數據的能力以及誤差分析的能力等。二是“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考查學生的繪圖能力、圖像法處理數據的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以及理論解釋產生的原因。實驗總分共計20分。
2011年浙江高考物理的兩道實驗題,涉及兩個實驗,一是“探究加速度與質量、力的關系”,考查學生實驗器材的選擇以及器材的具體作用;二是“探究導體電阻與其影響因素的定量關系”,考查學生的繪圖能力,根據圖像分析結果的能力。2011年物理實驗題的總分共計20分。
2012年浙江高考物理的兩道實驗題,涉及兩個實驗,一是“測定玻璃的折射率”,考查學生作圖能力、計算能力,還有不同側面的光線如何確定等。二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考查學生繪圖能力,根據圖像分析結果的能力,考查彈簧秤的讀數以及作圖能力。實驗題的總分共計20分。
2.總結浙江這四年物理實驗試題的命題特點和規律
(1)實驗試題大多直接來自于學生實驗,如2009年的4個實驗有3個是學生實驗,另一個是單擺實驗與傳感器實驗的結合。2010年的兩個實驗均來自學生實驗,第一個實驗將學生實驗中的彈簧用實際的橡皮筋來代替。2011年的兩個實驗一個來自學生實驗,還有一個是書本上的演示實驗。2012年的兩個實驗均來自學生實驗。
(2)實驗試題的分值穩中有上升的趨勢,分值從2009年的18分到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20分。
(3)實驗試題總體安排兩大題,題型穩定。
(4)從考查的具體內容來看,主要有:①學生能否正確認識和使用基本儀器。②學生實驗有沒有真的做過,會不會獨立完成實驗操作。③繪圖能力的考查,這4年物理實驗題考查學生繪圖能力的2010年就有兩個小題,2011年和2012年分別就有兩個小題。④實驗的結論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⑤實驗的誤差分析。
(5)實驗的儀器和實驗的現象都是真實的,采集的數據也是真實的
(6)縱觀這四年的高考實驗試題,沒有出現過設計性的實驗,特別是前幾年全國卷風靡一時的電學設計性實驗,一題也沒有。
(7)從這四年的高考物理試題的命題特點來看,命題者對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對實驗現象和結果分析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8)重視學生實驗的拓展與探究。雖然近四年高考物理實驗試題直接來自于學生實驗,但并不拘泥于原有的實驗目的,而是在完成實驗目的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拓展與探究。如,2009年對燈絲電阻在不發光與正常發光情況下的大小比較;2010年同一橡皮筋伸長時的長度與縮回去的長度比較;2012年根據不同側面射出的光線來確定玻璃的折射率等。
三、實施針對性實驗復習的具體措施
根據浙江高考物理實驗題的命題特點,本人將物理實驗復習定位在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思路。
1.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基本儀器,熟悉基本儀器的使用
根據考試說明要求的12種基本儀器有:刻度尺、游標卡尺、天平、秒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將這些基本儀器擺放在教室的后面位置,讓學生課余經常擺弄這些器材。從高三的第二學期開始,每個星期安排課內10分鐘的時間檢查學生能否正確使用基本儀器。如,對游標卡尺的使用和讀數,教師可以隨機抽查班內的一個學生,讓他(她)在講臺上示范并講解,如何用游標卡尺測量內徑、外徑和深度以及相對應的讀數。通過這樣的方法,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班內的絕大多數學生會正確使用12種基本儀器。
2.讓學生獨立又熟練地完成14個學生實驗的操作
要達到以上的目的,學生實驗的器材不能放在實驗室里,因為現在大多數學校的實驗室離教室較遠,這樣學生實驗的使用頻率就不高。本人的辦法是在離教室較近位置騰一個小教室,專門用來擺放14個學生實驗,每個學生實驗只擺放一套實驗器材,鑰匙由物理課代表保管,平時學生想去做實驗就非常方便。在高三的第二學期開始,每個星期安排課內20分鐘的時間考查學生實驗操作和數據記錄。具體方法是,用抓鬮的辦法抽查班內任意一個學生,讓他(她)在講臺上示范并解釋操作的意圖,其余學生仔細觀察并留心示范學生的操作是否規范。通過這樣的方法,直到高考前,班內的絕大多數學生會獨立又規范地完成實驗的操作。
3.逐步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
從高三的第二學期開始,每個星期安排晚自習20分鐘的時間專門用來處理實驗數據,考查形式為實驗小測試,如學生實驗“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可以設計測試內容如下:
實驗小測試――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班級 姓名 成績
(1)以下數據是本班小明同學在實驗“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所記錄的數據。
■
(2)請根據以上數據在坐標紙中畫出U-I圖像。
(3)請根據畫出的圖線分析小燈泡U-I圖像的特點。
(4)請嘗試從理論的角度分析小燈泡U-I圖像特點的形成原因。
(5)此實驗給你什么啟示
然后將學生的實驗小測試評分,通過這樣的不斷訓練,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會逐漸提高。當然以上的方法僅適用于用圖像法來處理數據并進行結果分析的學生實驗。
4.精心復習每一個學生實驗,并進行適當的拓展與探究
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研究14個高考要求的學生實驗,在深刻理解原來實驗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拓展和探究。下面以學生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為例來說明。
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實驗目的: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原理: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讓同一條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伸長到同一點,所以力F'就是這兩個力F1、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圖示,再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實際合力F'和理論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若相同,則說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器材:方木板、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細芯鉛筆(以上是教材上提供的實驗器材)
實驗如圖1所示:
■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教師可以通過不斷提問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原有實驗的理解。
(1)為什么要用細繩套拴上橡皮條?本實驗不用細繩套可以嗎?用粗繩套代替細繩套可以嗎?――這樣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對細繩套功能的深刻理解。
(2)為什么要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圖釘上?可不可以將細繩套固定在圖釘上?(如圖2)――這樣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對橡皮條功能的深刻理解
(3)本實驗中哪個力是真實的合力?哪個力是理論上的合力?――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用平行四邊形作出來的力其實是理論的合力。
(4)本實驗的誤差主要來自哪里?如何盡可能地減小誤差?――這個問題讓學生養成誤差分析的習慣。
拓展一:(實驗如圖3所示)
將橡皮筋換成一重物來完成此實驗,應該如何操作?需要測量和記錄哪些物理量?
每一次實驗要不要測量重物的質量?
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要不要每次都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
拓展二:(實驗如圖4所示)
用三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來代替原來的實驗器材,應該如何操作?
需要測量和記錄哪些物理量?
需要測量細繩的長度嗎?
需要測量橡皮筋的原長嗎?
需要測量懸掛重物后橡皮筋的原長嗎?
需要記錄懸掛重物后結點O的位置嗎?
拓展三:用三根完全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來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如圖5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點相互連接,拉長后三個端點用圖釘固定在A、B、C三點。應該如何操作?需要測量和記錄哪些物理量?
橡皮筋的原長要測量嗎?
橡皮筋的長度要測量嗎?
多次實驗中,懸點位置O點一定要固定嗎?
通過原來實驗的分析和不斷拓展,引導學生一起歸納,不管采取怎樣的實驗裝置,本實驗的中心只有三個:一是怎么確定效果相當的一個力和兩個力。二是怎樣確定這三個力的大小和方向。三是用力的圖示的方法進行比較。
5.歸納不同學生實驗之間的聯系與相同點
重新整合14個學生實驗,尋找不同學生實驗之間的相同點,實現實驗知識與方法的系統化。其中14個學生實驗中用圖像法處理數據和得出實驗結論的實驗有9個,作圖像時用到化曲為直方法的有3個,有打點計時器參與實驗有4個,4個電學實驗有3個可以轉化為測量電阻實驗,如“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其本質是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探究導體電阻與其影響因素的定量關系”,其本質是測量導體的電阻;“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其本質是測量電源的內阻,它們的共有方法是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相對應的電壓和電流,用滑動變阻器控制測量對應的電壓和電流。實驗時都需要平衡摩擦力的有兩個……
6.刪去考試說明不要求的實驗
教師在進行高考物理實驗復習時,要認真解讀《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學科指導意見(2009版)》(物理所規定的要求)和《考試說明》中的實驗要求,對于高考不要求的實驗直接刪去。如,高三理綜測試卷物理題中有一道實驗題,原題如下:
多用電表是電子技術中最常用的儀器之一,尤其是其中的歐姆檔,因測量電阻方便而得到使用者的歡迎。但在測電阻時,因歐姆表內連接了電池,故歐姆表可看作一個電源。某實驗小組想探究歐姆表打到“Ω×10”檔時這個等效電源的特性,因此展開了一些工作:
第一步,探測等效電源的正負極。某同學取來兩個同樣型號的電表,將其中一個電表的功能選擇開關置于“Ω×10”,將該電表作為被探測的電源。關于另一個電表,功能開關的位置最合適應是
( )
A.直流電流10 mA檔 B.直流電壓2.5 V檔
C.直流電壓50 V檔 D.交流電壓2.5 V檔
正確答案是C。
分析過程: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電流方向均是由紅表筆(正極)流入電表,由黑表筆(負極)流出電表。那么要探測“Ω×10”檔電源的正負極,就要使另一個電表有一個合適的量程。這樣勢必要求學生對歐姆表內部的電路結構非常熟悉,學生要知道電源的電動勢為3 V(兩只干電池),“Ω×10”檔歐姆表內部的總電阻為電表的中值電阻,由表讀出15×10 Ω=150 Ω。
由此計算出最大電流Im=E/r=3/150 A=20 mA,允許最大電壓為3V。
第二步,測量“Ω×10”檔等效電源的電動勢與內電阻,以下方案可行的有( )
A.用一個直流電壓表(內阻約為1 kΩ)直接測量等效電源兩端的電壓,認為就是它的電動勢
B.用一個直流電壓表(內阻約為100 kΩ)直接測量等效電源兩端的電壓,認為就是它的電動勢
C.用另一個歐姆表打到“Ω×1”檔測量等效電源的內電阻
D.用另一個歐姆表打到“Ω×10”檔測量等效電源的內電阻
正確答案是B。
分析過程:此題能夠做出正確求解的前提是要學生對歐姆表內部的電路結構非常熟悉,要求學生知道“Ω×10”檔的內阻是150 Ω,不然如果學生以為內阻只有幾歐姆,那么A、B選項均可。
這一道實驗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多用電表的電路結構,有超綱的嫌疑。本人仔細翻閱《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第一階段學科指導意見(2009版)》(物理所規定的要求)第37頁,關于多用電表的說明部分,明確指出不要求了解多用電表的電路結構。所以類似這樣的實驗題教師應該大膽刪去。
四、結語
實施針對性的實驗復習策略,其目的是促進高三物理實驗復習的有效性。我們發現,通過實施針對性的實驗復習,復習效率大大地提高,同時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增加不少。
參考文獻:
[1]李展華,陳曉明.實驗復習應如何有效開展[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