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8 13:18: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助理會計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定位應區別于學術型本科和高職???,學術方面應低于前者,動手能力方面高于兩者。培養目標應為面向大中型用人單位一線會計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基本素養,會計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職業技能突出,綜合素質高的本科層次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1.1重視職業道德和基本素養教育
會計信息失真對社會的危害性有目共睹,誠然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但會計從業人員自身職業道德的缺失無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作為培養一線會計崗位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牢記“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使命。
Office辦公軟件在工作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會計人員經常利用辦公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然而很多會計專業大學生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練,因此有必要開設Office辦公軟件操作這門課程以提高其基本技能水平。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現代大學生的禮儀素養并不樂觀,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儀容儀表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同等重要,因此有必要開設商務禮儀與溝通課程以提高其基本素養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大學生讀書越來越少,語言寫作能力日漸衰退,雖然校內實踐環節需要提交實習實訓報告及撰寫畢業論文,但抄襲現象嚴重,因此有必要開設財經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以提高寫作技能水平。
1.2三證融合,以證促學
雙證融合的概念在高職院校中已經提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要體現較強的理論水平必須加一證書即畢業證、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證,三證融合。在教學環節中,必須把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助理會計師證納入培養方案,作為必修課程配以相應的學分。在校學生只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和助理會計師證書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也才有可能獲得畢業證。
具體實施方案如下: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集中培訓學生,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大二下學期集中培訓學生參加助理會計師考試。這種模式對學生和老師均提出較高要求,教考分離,教學難度大,任務重,壓力大,因此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但筆者所在單位經過幾年的運行,只要教師認真負責,加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次性通過率非常樂觀。這兩項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即檢驗了教學水平又能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也為后續開展實訓環節做好鋪墊。
2.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是確定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問題,它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以及培養模式的設計起到決定性作用。
2.1財務分析能力
財務業務的賬務處理屬于事后核算,是對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活動的專業記錄,對企事業單位而言,其更關心如何通過對業務的分析調整,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相當部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在經過財務工作的鍛煉后,進入到財務分析崗位,分析企事業單位成本費用的變化趨勢、收入的環比變動等情況,為企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控制、進行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戰略確定奠定基礎,這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要注重財務分析能力的培養。
2.2財務決策能力
根據調查,有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經過工作的鍛煉,逐步成長為中小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總監,需要處理單位資金的籌集活動、進行資金投放的考量、單位經營業務調整與否的決策、利潤分配比例和分配方式的選擇。不同的籌資方式,企事業單位要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引起的經濟后果也不盡相同,企事業單位要做出最有效的判斷。同樣,資金投放的選擇、經營業務的調整考慮、利潤分配方式和比例的決策,都會影響到企事業單位的價值。因而,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時要關注財務決策能力的培養。
2.3信息處理及溝通能力
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在財務工作中都使用了ERP系統,用人單位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具有現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崗位競爭力。
3.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課程合并
3.1課程內容的設置
首先,基礎內容是課程需要講述的首要內容,需要進行成本管理會計目的的講述,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利用成本管理會計方法為企業制定戰略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其次,需要將成本核算當成是課程的第二部分內容。在這部分內容中,成本核算和產品成本計算將成為核心內容,需要對成本管理會計概念、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以及生產成本費用核算方法等內容進行講解。再者,成本管理內容應該是課程的第三部分內容,需要將成本核算產生的信息當成是核心研究內容。
3.2課程教材的設置
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教育部應該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進行會計系列教材的編寫,從而為課程教學提供服務。但是,為了避免各高校出現教材重復和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各高校應該避免自行進行教材的編寫。
【關鍵詞】 高職; 會計電算化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針對高職會計類專業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歷證書與職業證書培養“兩張皮”、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欠缺的現象,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于2004年開始研究和實踐“課證深度融合、四環雙軌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課證深度融合、四環雙軌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課證深度融合”是指把會計人員國家職業標準所對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貫穿于會計電算化專業核心課程中,系統地形成基于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工作過程的課證融合課程體系,將職業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做到課程與工作過程融合,課程與職業證書融合,實現教學與職業能力要求“零距離”。
“四環雙軌遞進”是指建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基礎技能實訓崗位虛擬實訓會計綜合實訓企業頂崗實習(含畢業論文)”四個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采取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和計算機網絡環境下信息化處理能力訓練“雙軌”并行方式,“遞進”式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二、“課證深度融合、四環雙軌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框架
(一)創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通過多次深入企業調研,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根據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崗位群的工作過程進行工作任務分析,明確了各工作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并明確了完成這些工作任務需具備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形成了會計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分析表。根據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綜合能力領域(行動領域),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遞進重構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課程,整個課程體系由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拓展學習領域和綜合素質培養四部分組成。專業學習領域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如圖1。
(二)課程教學內容與會計職業證書深度融合,職業證書計入學分
會計電算化專業通過相關專業課程學習應同時取得珠算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助理會計師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并通過校內外實踐取得學校和企業共同頒發的會計崗位技能鑒定證書、企業工作經歷證書,學生通過努力可拓展取得會計師證書、注冊會計師證書、信息化工程師證書。職業證書計入學分,實現與相關課程學分互認,如圖2。
(三)建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平臺,手工與計算機模擬雙軌并行,改進畢業論文撰寫方式
構建了“基礎技能實訓崗位虛擬實訓會計綜合實訓企業頂崗實習(含畢業論文)”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搭建了與實踐教學方式相適應的實踐教學平臺,模擬企業內外部職業環境分崗位角色進行混崗、輪崗實訓。在實踐組織方式上采取手工和計算機模擬雙軌并行的方式,強化實踐能力、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改進畢業論文撰寫方式,將畢業論文融入校外頂崗實習過程中。論文分“企業簡介、實習崗位流程、存在的問題、改進辦法”四部分,有效地改進了畢業論文質量不高、抄襲現象嚴重的問題。由專業教師擔任畢業班班主任,將企業頂崗實習、畢業論文、就業指導和班主任工作完全結合起來,實行一條線包干管理,教導合一,責任明確,便于學生實習就業,如圖3。
(四)將齊魯文化和魯商精神滲透到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全過程
構建一個計劃,優化兩個環境,連續三年不斷線,建設四個平臺,形成以齊魯文化為底蘊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圖4。
三、實施效果
“課證深度融合、四環雙軌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已在我校會計電算化及相關專業4 000多名學生中實施,學生滿意度和就業能力明顯增強,近四年畢業生雙證書率達99%,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達99%以上,每屆畢業生都被山東銀座和建設銀行等企事業單位提前一年預訂300多人,專業招生報到率高達170%以上,錄取最低分數達濟南市本科三批線,學生在全國大賽中屢獲佳績。
我校會計電算化專業也取得了系列化成果,先后被確定為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國家示范院校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山東省品牌專業。該專業有2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3門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3部,主編國家精品教材1部,獲山東省教學成果獎1項。
【參考文獻】
關鍵詞: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申報;評審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專業技術職稱只設置了初級(助理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副高)三個級次,與其他系列專業技術職稱相比,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資格體系是不完整的,一直缺少正高職級。這種不夠完善的專業技術職稱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薪酬待遇、職務級別、晉升空間等。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對于高端會計專業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省份逐步探索開展了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在實際申報評審中,一些財會人員不熟悉申報條件和基本要求,沒有能夠及早準備相關申報材料,影響了正常的申報和評審。筆者在2015年通過申報評審取得云南省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結合接受財會同行咨詢問訊的經驗,指出在申報評審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以供擬申報參評人員借鑒參考。
一、開展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評審的意義
我國從2005年起全面開展高級會計師(副高)全國統一考試和評審工作。隨著取得副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的人數逐年增加,財會人員對于更高層次的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資格的向往和追求越來越強烈。正高級會計師是會計系列專業技術職稱的最高級別,相當于高校教師系列的教授。自2003年深圳市率先開展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評審試點工作以來,全國至今已有遼寧、河北、江蘇、內蒙古、云南等15個省份開展了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的申報和評審試點。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已有900多人通過申報和評審獲得了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這是不斷完善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資格體系,形成層次清晰、相互銜接、體系完整、逐級遞進的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職稱改革的重大舉措。其重要意義在于,一方面結束了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系列沒有正高職級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高層次會計人才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將為廣大財會人員提供更好的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發展的空間,為加快我國高層次會計人才的培養步伐奠定了基礎,并將極大地激發廣大財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熱情。
二、申報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硬性)條件
(一)可以申報參評的人員范圍
從多數省份試點情況來看,本省區內的企業、事業單位中直接從事會計工作的在職在崗專業技術人員可以申報參評,但不包含行政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財會人員,離退休人員和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的專技人員也不屬于參評對象。
(二)學歷和資歷要求具備的條件之一
一是獲得博士學位,并擔任高級會計師職務滿5年;二是獲得碩士學位,并擔任高級會計師職務滿5年、從事會計工作滿8年;三是獲得大學本科學歷,并擔任高級會計師職務滿5年、從事會計工作滿10年。需要注意的是,除達到破格條件外,??萍皩?埔韵聦W歷人員不能申報參評,擔任高級會計師職務年限及從事會計工作年限應由所在單位提供相應的證明。
(三)其他應當具備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的省份要求申報者參加當年《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并取得合格證書,如重慶市、河北省等,其他大多數省份不要求考試或考核;二是履現職(聘任副高級會計師職務)期間的年度考核均為稱職或合格以上;三是除符合免試條件并提供相應證明外,要求取得職稱外語考試A級合格證書和計算機考試(正高級)合格證書,有的省份已取消職稱英語和計算機的考試要求;四是持有有效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三、專業理論與學術水平要求
(一)總體要求
多數省份要求申報人員具有較高的會計專業理論水平,精通本專業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熟悉國內外科學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并具有指導(副)高級會計師工作的能力與經歷,是本部門、本地區、本單位會計專業學術帶頭人。有人認為這一要求比較“虛”,難以具體體現和提供相應材料。實際上評委專家是很容易從申報者的工作業績和科研學術水平中找到相關證明依據的,因此科研能力和學術成果顯得非常重要,擬申報者應當提前3-5年潛心研究并積極發表成果,按照具體的要求來準備和組織科研學術材料。
(二)科研學術材料的具體要求
以云南省為例,一是要求獨立出版專著1-2部;二是在省部級以上財會類專業學術刊物上獨立發表會計專業論文5篇以上,其中全國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三是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項,或獲得省部級研究成果二等獎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專著和論文的內容必須是會計專業方向,的載體是財會類學術期刊,全國核心期刊以時的“北大目錄”為準,專著應有ISBN統一書號,字數不少于10萬字;的刊物應當具有ISSN或CN刊號,在增刊和論文集發表的一般無效,每篇論文字數不少于5000字(有的省份要求3000字以上)。但實踐證明,僅僅達到這些最低的基本要求是不夠的,要讓自己具有足夠的競爭實力,完成的科研成果應當是質高量多比較好。
(三)怎樣做好科研和學術研究工作
正高級職稱對于參評者的理論研究和學術水平要求很高,可以說大多數擬申報者就是在這方面難以達到相應的條件,以致不得不望而卻步。當然,撰寫專著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申報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和開展研究;所謂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對專業工作的認識,還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你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什么價值,又找不到地方發表,那就是再想“正高”也只能是個夢想。所以,擬報評人員應當提前3-5年積極撰寫和發表財會專業論文或專著,并積極申請主持或參與省、廳、市等各級財會課題研究。如果論文或專著能夠獲得省部級獎項,也是最好的實力證明。
四、申報者應當具備的業務經歷與工作業績
申報者應當具有豐富的會計專業實踐經驗和工作經歷,有較高的專業分析水平、職業判斷能力和解決會計實務工作中復雜、疑難問題的經歷。這項要求從總體上看也比較“虛”,難以提供比較具體的支撐材料。但是,這項要求又是必不可少的體現個人專業技術水平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如果你在單位組織或參與過公司上市、企業改組改制、重大投融資等方面的工作,或組織指導過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大中型單位開展財務會計業務工作,或主持完成省級以上重大會計科研課題,或被聘擔任過省級以上重大經濟建設項目的經濟論證、咨詢專家,或負責主持起草地方性會計法規、全省性財務會計管理辦法等,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成績突出、成效顯著、獲得較高評價的,就可以總結出來經所在單位簽章證明后作為支撐材料提交。
五、申報參評材料應當全面完整
申報評審材料是評委會評定申報人是否具備相應資格條件的重要依據,擬參評人員應當慎重對待這一環節的工作。實踐證明,申報者用足夠的時間來認真梳理、組織、撰寫、整理和報送一套全面完整的參評材料是非常有用和值得的。申報材料應當分為三個部分來組織整理和裝訂報送。
(一)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申報評審主表
要求填寫和報送一式二份,手寫或打印均可,表格部分的內容根據自身情況據實填寫。其中的“專業技術工作總結”是難點,要求撰寫聘任副高職以來從事會計專業技術工作的主要情況,因有字數(一般2000字以內)限制,應當抓住重點,突出亮點,分層次列出小標題予以總結,主要反映申報者的工作業績、能力水平、突出貢獻以及典型事例等,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目的在于讓評委會專家能夠客觀、公正、全面地對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做出評價。
(二)各種學歷證書、獎勵證明及反映個人業績能力的材料
提供復印件并加蓋所在單位人事(職稱)部門審驗公章,按照目錄順序編制頁碼,制作封面單獨裝訂成冊。在向評審委員會報送該冊材料的同時,還需要提交原件以便現場對應核實。
(三)科研論文及學術成果證明材料
此項材料一般較多,宜單獨裝訂成冊。主要提供聘任副高職以來公開發表的科研論文和學術成果復印件,每篇文章均應復印期刊封面、目錄、正文和封底,每頁均需加蓋單位職改部門審驗公章,并在報送該項材料時提交期刊雜志原件和成果結題證明以便現場對應核實。
六、申報評審的主要環節和程序
根據各省份當年的關于報送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評審材料的通知,符合條件的財會人員可直接組織材料申報參加評審。各省份評審委員會一般按照“資格審查-面試答辯-組織考察-評審表決-授予資格”的程序來安排并通知申報人員參加各階段的評審。資格審查在報名參加評審時由評委會根據上述基本要求核實是否符合要求,其余環節和程序由評委會按期逐項開展。
(一)參加面試答辯
面試答辯是多數省份開展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考評的重要環節,一般采取自我簡介和專家提問的方式進行,最后由答辯小組根據申報者的綜合表現予以評分。自我簡介應當簡明扼要,主要介紹自己的專業成長、業務能力、工作業績和學術水平等,突出介紹自己的亮點和重點,一般不超過10分鐘;答辯組專家結合申報者的自我介紹和申報材料的有關內容,一般提出3-5個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要求申報者就自身情況、申報材料、論文觀點和當前財會熱點等主題來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一般不超過30分鐘。對于國際國內涉及財會領域的經濟熱點問題,沒有事前的充分準備和廣泛的新聞閱讀是難以應對和回答的。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申報者應著正裝參加面試答辯,切不可隨意應付,這既是對評委會專家的尊重,也是舉止儀表的一個綜合反映。
(二)評委組織考察
面試答辯結束后,由評審委員會根據申報者得分確定進入下一環節人員名單,同時評委會人員將分組到申報者所在單位對報評者進行全面考察。考察內容主要是申報者的政治素質、廉潔自律、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和在單位及行業的影響力,以及申報者申報材料的真實性等??疾旖M到達申報者所在單位后,主要走訪單位紀委監察審計部門、組織人事財務部門、分管財經工作的領導等,最后形成考察報告提交評審委員會。
(三)評委會表決評審
根據資格審查、面試答辯、單位考察等環節的綜合評分和評價情況,由評審委員會組織開展最后的評審工作。評審工作由該省份本屆正高級會計師評委會全體成員參加,通過對每位申報人員的測評和考量,最后由評委會對申報人員進行投票表決,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評委投票同意的則通過評審,授予正高級會計師職稱任職資格。任職資格從表決評審通過之日起算,擔任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及兌現相應待遇則應從所在單位聘任之日起算。
參考文獻:
[1]云南省社保廳,財政廳.云南省正高級會計師職稱資格評審辦法(試行)[M].云人社發[2013]143號.
[2]蔣建林.教授級高級會計師是怎樣煉成的[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2(06).
[3]耿成興.申報高級會計師資格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會計之友,2012(03).
[4]余紅燕.正高級會計師資格評價制度有望出臺[J].中國會計報,2010-03-05(01).
關鍵詞:職業能力;會計;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0-0271-02
職業能力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和人生發展影響很大,會計專業學生要想在求職競爭中取勝,必須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在課程設置時應著重于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一、會計職業能力的內涵
會計職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在不同會計崗位上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從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和完成職業活動的條件來分析,會計職業能力是完成會計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而從職業能力構成要素來看,會計職業能力是由多種元素復合而成的綜合職業能力,它包括會計技能、會計職業經驗、會計職業道德和身心素質等諸多因素。
二、依據會計職業崗位群明確會計職業能力
會計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中介機構和社會團體,在資金往來、成本計算、資產核算與管理、會計報表、內部審計、財務預算等崗位從事會計實務工作。會計職業崗位群一般包括:出納、會計核算、會計管理、財務管理、會計監督等崗位。
在明確會計職業崗位群的條件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必須首先搞清楚職業能力具體包括的內容。職業能力中的所謂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職業的”能力,構成會計職業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會計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能力,即“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是雖與會計職業崗位關系密切,但可以遷移、泛化到其他職業領域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者有機結合,構成了會計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體系的核心(如表1)。
三、基于職業能力的模塊化會計課程體系設置
在基于職業崗位的會計職業能力體系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不同能力要求的知識結構體系,反映“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體現”這一基本規律。因此,圍繞職業能力這個核心問題,在設置相應的課程時必須考慮相關的職業能力有哪些課程或課程模塊與之對應。為此,在基于會計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設置時,我們采用集群式模塊課程設置,并融入“多證書”教育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時既分模塊又結合專業資格證書教學,按功能不同將會計課程分成五個模塊:文化基礎模塊、德育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和任意選修模塊,每個模塊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關系。
(一)會計專業能力與課程體系構建
會計專業能力是會計人員勝任本職工作的核心本領,會計專業能力強調專業的應用性和針對性。會計專業能力包括:獲取和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對整個會計過程的管理意識和能力等。為此,在課程設置時可通過設置專業基礎模塊來強化專業能力的培養,向學生傳授從業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職業技能,具有基礎性、整合性、實踐性和必須性的特點。專業基礎模塊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稅法、審計等。
(二)會計方法能力與課程體系構建
會計方法能力包括制訂會計工作計劃,編制財務預算,對新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理解和處理能力,綜合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財務決策能力,會計信息的運用、評價、傳遞和披露能力,會計全局與系統的思維,會計整體與創新思維,會計決策與遷移能力等。為此,在課程設置時可通過設置實際操作課程和選修課程來強化方法能力的培養。如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設“會計學習方法”課使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說,可包括專業技能模塊課程和選修模塊課程。
1.專業技能模塊課程。專業技能是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工作所必須的專業基本操作技能,學校開設這些課程就是將在畢業后到實際工作崗位才能接觸到的專業技術和技能前移到在校學習期間就可以通過專業技能模塊課程進行演練,縮小學習與工作的差距,實現零距離就業。專業技能模塊課程主要包括出納崗位實訓、采購銷售崗位實訓、成本核算崗位實訓、ERP原理與應用、報稅實務、納稅籌劃、基礎統計、專題講座、綜合實踐活動、會計學習方法等課程。
2.選修模塊課程。適當廣泛地開設與會計職業崗位相關的課程作為任意選修課,以滿足行業多崗位轉換甚至工作內涵變化、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對于選修課采取分模塊進行的模式,主要設置能夠提高學生專業理論水平和擴展學生各方面素養及能力的課程,為其繼續學習、勝任工作及更好地生活奠定基礎。此類課程可相對廣泛開設,由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選擇學習,以便學生根據自身性格、興趣的不同任意選修其中的某個模塊,發展長處或彌補不足,在就業時更有針對性。如可開設會計制度設計、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管理基礎、經濟基礎、財經英語、預算會計、稅收相關法、稅務實務、財政金融、會計文書寫作等課程。
(三)會計社會能力與課程體系的設置
會計社會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與協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營銷能力、談判能力、組織與執行任務能力、競爭能力、敬業精神和公民責任等。主要通過方法、思維課程進行培養和鍛煉,如依靠設置社交禮儀、演講等人文選修課模塊和大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協作能力;通過開設思想品德、大學生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心理咨詢活動,增強學生在競爭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與職業道德素質;通過推行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協作、溝通能力等。在課程設置時,可通過設置文化基礎模塊、德育基礎模塊和人文選修課程模塊來強化社會能力的培養。進行會計社會能力培養的公共必修課可包括辦公自動化、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社交禮儀、演講、訴訟法律知識、社會調查與實踐、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
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既要考慮專業的要求,又要考慮個人的后續發展,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講解時要考慮和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和會計師等資格證書的考取,有的課程作為資格證書考試的輔導科目開設,也可將資格證書考試成績作為課程的結業成績,從而將知識的學習、課程的評價與職業證書的考取統一起來。
四、基于職業能力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說明
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課程的設置并非一一對應關系。一方面,某門課程被安排在某項能力的培養中講授,并不意味著其他能力的培養不需要這門課程的知識,只能說該門課程的知識點是該項能力培養最必需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能力都有明顯的課程與之對應。有些能力的培養,如團隊意識、溝通能力等,需要學生在第二課堂或完成某項技能訓練任務的過程中來完成。
參考文獻:
[1]鄧亞麗.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人才市場 高職會計教育
一、會計電算化人才市場現狀
1、會計電算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穩中有升
建設和諧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企業單位尤其是中小企業數量急劇增加,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長。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加快了知識、信息的擴散和傳播,電子商務企業、網上公司、中介服務公司等新的經濟組織形式的興起,導致會計處理技術發生了重大變化,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覆蓋面和升級率在急速擴大。同時,會計電算化軟件在安全、穩定前提下,軟件功能也在不斷擴大??梢哉f,會計電算化現在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
2、社會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
目前,市場上相當多的企業非??春谩澳贸鋈ゾ湍苡谩钡膶?茖哟蔚募寄軕眯腿瞬?。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畢業生的知識、技能、態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熟練的電算化操作技能、終身學習的能力、良好的溝通及創新能力,尤其對會計人員誠信品質、計算機及網絡運用能力、稅收專業知識和溝通協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會計職業準入制度成為確認會計人才的門檻
我國《會計法》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這些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形成了我國會計行業的一套職業準入制度。多年來,我國包括從事一般財會工作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電算化會計證書和專門從事中介服務的注冊會計師資格,一直都是通過嚴格的資格考試來認定。財政部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對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的條件、考試科目、從業資格的注冊與登記、檢查與管理等有關內容作出了全面規定。全國統一的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和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是職業準人認定的前提,它不僅是對考生接受職業教育和專業知識水平的考核,還是對會計發展趨勢和職業技術要求的導向。因此,這一準入制度不但是確認會計人才的門檻,也是高校會計教育的方向和內容。
4、我國會計改革迅速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會計準則頻繁出臺和修訂、審計準則以及稅收法律法規也不斷推陳出新。財政部[2006]3號:頒布38項企業具體會計準則,并與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我國會計改革的迅速發展,迫使企業需要大批掌握新的會計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會計電算化人才。
二、高職會計教育目標
高職會計教育如何適應會計人才市場,也就是說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應當如何定位、專業課程如何設置、教學模式如何選擇。
1 、高職會計教育宏觀層面中的環境決定了培養目標,這個環境實際上就是會計人才市場。會計職業資格就是會計人才市場這一環境的一個現實表現,但不是全部,因為社會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中國加入wto,跨國公司的進入,客觀上形成了它們所需要的會計人才與國內企業相互爭奪。目前,“洋證書”如加拿大的cga、英國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級的職業資格證書,逐漸成為到企業求職的“硬通貨”。會計職業資格除了以證書形式表現外,還表現為各種經驗,比如企業經驗、行業經驗等。因此,會計職業資格應該是一個廣義的,而且是變化的概念。會計職業資格的變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會計教育的取向。
2 、高職會計教育目標必須與現實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隨著社會變化不斷進行修正。會計高職教育的目標,主要取決于社會環境或者說會計電算化人才市場對會計人才所需的知識、能力范圍及其結構的判斷與界定。在我國,通常認為會計電算化人才的能力與知識包括:(1)基本技能:記賬及編制報表的能力、財務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財務軟件的能力,掌握互聯網技術;(3)交流能力:對下達任務的理解能力、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4)管理知識和管理技能:獨立思考能力、對機會和風險的判斷能力、資源配置中的籌劃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分析決策能力;(5)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經濟知識。這樣,與之對應的會計高職教育目標實際上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報稅與審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企業財務會計核算、財務控制稅務處理、審計查證業務的基本技能,熟悉計算機數據庫語言和微機系統維護技術,能運用計算機熟練處理會計業務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三、適應會計電算化人才市場要求的高職會計教育實踐
既然會計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那么會計高職教育的微觀層面: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師資要求和實踐教學改革等都要以培養目標為導向,其中培養模式的確立是關鍵。
1、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會計高職教育適時地把握住把“工學結合”作為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從而帶動會計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其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以及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按照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我校構建并實踐了符合會計職業要求的“432”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1)4個專業核心技能:根據實際會計工作崗位的需要,提煉4個專業核心技能:會計核算(手工核算和電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財務管理與財務分析技能,報稅與審計技能。(2)3種工學結合方式:會計教學中與會計職業準入制度結合,實施3種工學結合方式:“學中做”方式:第1至第4學期,主要進行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學習,開設的會計類課程按照“14:5”的比例分配課堂教學與集中實訓的周數,前14周
主要進行課堂教學,后5周在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集中進行實踐實訓;“做中學”方式:第5學期主要進行會計實訓課程的學習,開設的課程有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初級會計電算化、中級會計電算化、erp沙盤模擬對抗、電子商務、數據庫,按照“5:14”的比例分配課堂教學與集中實訓的周數;“做中考”方式:第6個學期按照“15:4”的比例分配校外實習與畢業考核的周數,安排15周時間進行校外頂崗實習,4周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和會計綜合技能考試。(3)2個證書:結合會計職業的特點,將學歷教育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相結合,獲取“雙證書”。會計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第一學年),助理會計師證書或會計師證書(第二學年),會計電算化技能證書(第三學年);學歷證書(第三學年)即??飘厴I證。
2、高職會計教育課程設計
在高職會計教育課程設計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則:理論“夠用”原則、加強技能訓練原則、專業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相結合的原則。課程一般分為公共課、專業理論課、專業理論含實踐課、專業實踐課。按照這樣的要求,我校從2004 級會計電算專業開始,設置了一套符合會計崗位任職要求的“專業教育與會計職業資格教育、行業需要相融合”的課程體系。與農牧業企業財務專家聯合開發課程,課程知識具系統性、連貫性,又涵蓋了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考試大綱中規定的全部內容和農牧業企業會計核算需要的技能。
3、高職會計師資要求
會計高職教育要求教師是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目前,高職學校已普遍重視“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但因很多原因而沒進行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建設。這方面我校的成功作法是(1)聘請在職的社會財稅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目前,我校分別從財稅管理部門、財稅中介機構聘請了8名固定兼職教師,分他們的職稱大多是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等,職務大多是會計主管、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等。(2)采用人事形式從社會上公開招聘具有實際企業財務工作經歷2年以上的人員為專業技能課教師。學校對這些教師按照國家政策從工資待遇、職稱評定上分別制定了一定的激勵措施。(3)制定激勵措施鼓勵專業教師獲取“雙師”證書。一方面,讓專業教師參加國家財政部歷年組織的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等教師獲取法定的資格證書;另一方面,這些獲取證書的教師再到企業或業務對口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鍛煉半年以上,真正達到“雙師”素質。目前,在會計電算化專業16名專任教師中具備“雙師”證書的“雙師”型教師是12名,達75%。
4、高職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建立
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我校實施的實踐教學模式是 “會計單項技能訓練與會計分崗綜合實訓相結合,校內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實踐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會計單項技能訓練。細分農牧業企業會計核算的主要技能,根據培養計劃將會計單項技能分散到會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中。
第二階段:會計分崗綜合實訓階段。采用“會計分崗綜合實訓”方式是會計實踐教學的創新,它彌補了目前我國會計教學以會計理論為主線,單科會計專業課程講授為主,從而與企業實際財務工作操作流程相脫節的現實。實訓貫穿與學生的每個學期,共由三個環節來完成。
第一環節:分崗實訓。學生在會計模擬實驗室實訓。按目前企業中財務辦公室的設置,將會計實訓人員(學生)進行分崗,并按崗位設置職能,按職能安排實訓流程,學生模擬企業中會計人員的人事安排和實務傳遞,更接近于財務的實際操作,主要培養學生會計崗位職業能力。
第二環節:綜合實訓。主要在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將企業所有經濟業務不按實際崗位,由一個學生獨立完成,主要培養學生的手工賬務處理技能、電算化賬務處理技能、納稅及報稅技能,財務管理及分析技能。
第三環節:實崗實訓。校內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實訓。主要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流程,企業各個部門(生產、供應、銷售等)與財務工作的相互聯系與協作,真正感受會計實崗的財務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四、結束語
應該承認,我國的會計高職教育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筆者認為:我國會計高職教育首先要關注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教育目標,以市場為導向,適應市場,發展會計高職教育;另外還要考慮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加強校企合作,學校的教師要走出去,企業的管理者要請進來,共同提高會計教育質量;最后要強調的是高職學校要切切實實做好教學改革工作,尤其是實踐教學,以期鍛煉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教高[2006]16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2] 陳至立.我國加入wto對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中國教育報.2002年01-09.
論文摘要:本文指出,在現今社會,應通過加強函授學員的思想教育和溝通。嚴格教學過程管理和考試管理,提高函授教育質量。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函授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特殊的學習方式,為各行各業的在職從業人員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近年來,在擴招和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生源質量在逐漸下降,這勢必影響著函授教育質量。本文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加強過程管理,提高函授教育質量,贏得良好社會聲譽,為函授教育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在全體教職員工中強化質量意識
我校在抓好全日制教學的同時積極發展函授教育,制定了專門針對函授教育的教學檢查制度、教學督導制度、考核評估制度等等,形成了一套質量保障體系。這樣教師、學員和教學管理人員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章可循,更加明確了教學活動的目的,使教學質量有了根本性的保證。我校辦學目標明確,校領導非常重視函授教育質量,深知質量是學校生存的生命線。部門領導組織下屬的教職員工認真學習函授教育的各項規章制度,注重質量意識教育,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因嚴格管理、嚴把質量關而造成部分生源流失的矛盾,堅決制止函授教學質量滑波的局面。
二、從實際出發.加強函授學員管理.進行思想教育、溝通、理解,建立了一個和諧的學習型團體
1.新生人學時,給每位學員發放學生手冊,舉行開學典禮,進行始業教育,學習有關的方針政策及管理制度,讓學員明確函授教育的辦學宗旨、培養目標、管理方法、教學原則、專業課的設置,完成學業的總體進度以及學制、學費、文憑之類問題的有關規定,使學員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人學初各班班主任還要組織學員進行學習方法的培訓,使學員能盡快了解函授教育的特殊性,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講究學習方法、注重學習效果。
2.函授學員由于主客觀原因在學習上都面臨很多困難。如家庭經濟負擔較重;工作繁忙,工學矛盾沖突;生活不便等等。班主任每學期開學初與學員聯系,及時掌握學員的思想動態,了解他們的困難,鼓勵他們增強信心,克服困難.幫助他們正確解決好函授學習和本職工作之間的矛盾,確保學員順利完成學業,使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出得去。學校也經常與函授學員所在單位聯系,妥善處理好學員學習與工作的矛盾,使函授學員更加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保證到課率,遵守課堂紀律,提高學習效果。我校是民辦高校,由橫店集團出全資創辦,有著地域的特殊性,90%學員是橫店集團員工,在每學期開學初,學校與學員所在單位領導聯系,通過發郵件、寄課程表等方式,讓他們了解下屬有多少職工參加了業余學習及他們的學習情況,從而取得他們對職工參加函授學習的信任與支持。大部分單位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還都是支持職工參加學習的。少部分學員經濟有困難,學校同意由本人提出申請,一年的學費可以分兩次交清。對于女學員懷孕、哺乳期等特殊情況,允許她們請假,但是要求她們平時比其他人多自學,多做作業,到期末要檢查,檢查合格不影響平時成績。
3.領教材、課程表、復習資料等學習資料必須由學員本人簽名,這樣,哪些學員開學了還沒來報到過就一目了然,期末階段哪些學員沒有按時來復習過也很清楚,這便于及時電話聯系,了解情況,掌握學員的動向。有時個別學員可能本來要放棄函授學習,一個電話也許讓他很感動,下了決心繼續讀,第二天就來辦理報到、注冊等手續;期末了,又有些函授學員工作忙,沒有按時領期末復習資料,電話聯系一下,提醒他,他就可以好好復習,不會錯過期末考試。有少部分函授學員一個學期下來,跟他們電話聯系可能會有兩三次,開學、期中、期末都要聯系。實際上這部分學生,由于工作等原因,堅持三年函授學習困難很大。如果我們不及時溝通,就可能半途輟學,于私于公都是損失。而通過我們的督促、做工作,他們堅持到了畢業。有些學員來拿畢業證時,很感激學校,說多虧了學校的鼓勵和支持。
4.利用課前、課間、課后,班主任抓住時間對學員進行正面教育,鼓勵學員的學習積極性,結合組織紀律教育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收效極為明顯,學員不僅在函授中學到了文化知識,而且回工作崗位后的工作也能明顯突出,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
三、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是教學質量的保障
1.認真執行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管理等環節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執行。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健全的教學管理機制,做好備課、面授、輔導等工作,積極穩妥、保質保量地開展函授教學。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嚴格考核評估。一個教育部門,以教學為主,如果教學質量上不去,那它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據。我校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特別是熟悉函授教學的教師任教。在開學初,專門召開任課教師會議,使他們明確函授教育應不同于脫產班學生的教育,函授學員的年齡懸殊、原有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水平有差異、工作崗位和社會經歷明顯不同,教師上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備好課,深人淺出,舉一反三,使每個學員都能掌握,并得到進一步提高。其次認真組織對教師的考核評估,并要求任課教師課后寫出授課總結報告,匯報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聽課情況,期末階段對面授教師要進行教學質量評價,通過上述措施,保證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3.加強面授課的教學檢查。面授,是函授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它是教師與學員聯系的橋梁,對學員學習起指導和推動作用,是學員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基本保證。我校對教師上課紀律管理嚴格,平時教學管理人員督促教師嚴格按照課表保質保量地完成授課任務。嚴肅面授教學紀律,按時上下課,規范課堂教學秩序,任何教師不得隨意調課,必須按照課程表進行面授教學。未經批準調課者按教學事故處理。
4,加強考勤管理,提高到課率。任課教師每次上課讓參加面授的學員本人在點名冊上簽名,這可以保證出勤的真實性。每學期期中,班主任根據任課教師記載,詳細統計學員來校面授情況,對于那些缺曠課嚴重的學員電話聯系,了解學員生活、學習、工作等情況,查明缺曠課的原因,對有可能取消考試資格的學員及時提醒、督促,并要求按時來校參加面授。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到課率。
5.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激發學員的興趣。由于函授學員都是由在職人員組成,明顯不同于全日制的學生,任課老師不能以全日制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對他們進行教學。在開學初,任課教師對所任班級的學員組成情況和工作性質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譬如,對于專升本會計專業的班級,要了解一下他們班上有多少人已有助理會計師或會計師或注冊會計師等職稱,如果有學員已有注冊會計師職稱,上某些課按照常規上教師就有點壓力,教師不妨可以和他們多交流,從交流中發現自己平時上課時存在的問題,使教學過程輕松一點。如果發現某些學員工作經驗較豐富,能力也較好,可以讓一部分內容由學員來上課,師生角色互換。當然,讓學員走上講臺,并不意味著他將可以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恰恰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把握課堂氣氛的能力,教師只要在此基礎上對某些不足的地方進行總結、修正和補充,這樣教師授課就更具有針對性,也激發了學員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增加了學習興趣。
四、加強考試管理.是保證函授教育質量的關鍵
1.試卷的印發、保管由專人負責,嚴防試題泄密或丟失。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 實踐教學 質量
1實踐教學
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即一線的技術、管理人員,企業的高級技術工人。其質量標準也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是以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其標準。因此,職業教育更注重實踐教學,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能相結合、校內培養與校外實踐鍛煉相結合的理念,使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得到“專業化”(即能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和“職業化”(即在技能、觀念、思維、態度等方面符合職業規范和標準)二者兼備的熏陶和訓練,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1)實驗教學。在實驗室中,通過實驗驗證幫學生對基礎理論進行形象理解,并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初期培養。(2)實訓教學。讓學生在實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使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實訓中得到驗證、核實和把握,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實際化。同時培養學生動手的規范化、工作工藝化、程序化。實訓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尤其有利于學生具備訓練有素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3)實習教學。使學生進入真實的社會工作和生產環境。在實習單位第一線,接受全面的實際鍛煉,使學生完成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對接,培養和運用從事本專業相關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
2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
(1)強化實踐教學,使技能型的課程直接進入車間、崗位,使訓練與崗位工作交融,這樣,學生畢業走向崗位時,能縮短或消除適應期,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因此,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的整個教學工作中意義重大,實踐教學質量已成為衡量一所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加強實踐教學質量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構建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既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又是學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
(2)現代工業心理學研究表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識不僅僅是系統的科學知識,有近一半是與實際工作過程有緊密聯系的介于學科理論知識與經驗性知識之間的“勞動過程知識”,是在勞動過程中通過實踐獲得,具有重要的作用。Ⅸ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總學時的40%,二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30%。
3加強實踐教學,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3.1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實習場地、設備、材料乃至實習氛圍的有無,是影響學生實踐技能水平的物資基礎。只有具備了這些物資條件,教師高水平的理論傳授和示范表演才會切實發揮作用,才能使學生通過聽、看、做、練,不斷提高其專業操作技能,才能真正收到“加強實踐技能訓練,提高動手能力”的效果,使學生就業后盡快進入角色,縮短“后熟期”,贏得用人單位的好評,提高學校的聲譽,增強本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或具備得很少,專業知識的傳授只能讓老師“在黑板上種莊稼、開機器、動手術,……”,則提高學生專業動手能力的培養,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將成為一句空話或收效甚微。職業院校既要盡快落實實驗實習條件,使老師有用武之地,學生有練武之所;又要注意起點要高,增加其科技含量。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各項專業技術都在不斷發展前進,要想使你的專業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你的專業建設就要與時俱進,甚至要“超前一步”,因此要注意新儀器、新技術的引進與學習,注意實驗實習與高科技園區建設的結合。目前有些職業院校,實驗、實習條件往往不能或不能較好地落實,或實驗、實習條件依舊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尤其對一些“銀根緊張”的院校,這個問題更顯得突出一一有限的資金用在校容校貌的改變或其它方面較多,但對更新實驗儀器、增加實驗材料卻不肯較大的投入,亟待這些院校領導提高認識,加強對實踐、實習的領導和投入:(1)學校本著自力更生、分步到位、重在利用的原則,逐步添置和更換實驗實習設施;(2)學校要加強與生產、服務企業單位聯系,在校園以外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生產實訓基地;(3)學校要努力開展產教結合、產學研結合的活動,把實驗實習設備與生產、經營、培訓、技術研發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實驗實習設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4)學校要主動爭取其他職業學校的支持,利用聯合辦學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建設一批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行資源共享,充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3.2努力提高行業企業參與積極性
企業是推進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于擴大職教規模,現職教特色,強職教活力,有重要意義。為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政府職能不能缺位。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有關師生實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明確相應法規,確保行業企業貫徹落實全國職教會議精神;提供政策優惠,支付實習學生報酬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也可以將支付學生的實習報酬以及相應的實習投入計入生產成本,計入教育培訓經費總額,以稅前扣除。二是倡導在企業中建立習型組織,樹立終身教育理念,重視成人教育和崗位培訓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貫通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的銜接。三是鼓勵行業企業從自身發展需要出發,合理有效利用學校優勢資源,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為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創造條件。四是嚴格執行職業就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強化勞企雙方履行職前教育或培訓的制度,減少企業用工的隨意性,維護勞動力市場的正常秩序。
3.3更新考核方式
根據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對學生的考核不能沿用傳統以筆試為主的單一、死板的考評方式,應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考評方法。如采用書面考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或職業資格考試與學??荚囅嘟Y合的考核方式職業資格證書作為高職高專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鑒定書和市場就業的通行證,已初步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將職業資格考試與學??荚囅嘟Y合,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使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進行職業資格能力方面的學習,提高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使他們在校期間就能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而且大大提高畢業后的崗位適應能力。如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如果會計實務、經濟法這兩門課程通過助理會計師考試取得合格證,可不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如果會計軟件課程通過財政部門組織的會計電算化考試取得會計電算化證書,可不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等。
3.4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動手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一職業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練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許多職業院校的教師一方面由于對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特殊性認識不夠,習慣于過去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思維定式,從而不能適應職業教育;另一方面許多職業院校缺乏專業教師,絕大多數任課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難以勝任職業教育對技能培訓的專業要求,也使得職業教育的職業“能力本位”原則很難得到有效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