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數學學習經驗總結
時間:2022-02-04 04:41: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學習經驗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策略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導入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課前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些有趣的笑話或者故事,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學習“位置與方向”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導入《南轅北轍》的故事,可以向學生播放《南轅北轍》這個故事的錄音,然后讓小學生思考這個故事主要說明了什么道理。很多學生會考慮到,如果方向不明確的話,只會越來越偏離目的地。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列舉日常生活中去圖書館、公園、學?;蛘哂螛穲@等情境,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位置與方向”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鼓勵、引導小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小學生的心理活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數學是一門應用性、邏輯性、科學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數學概念、定理、計算公式對于小學生而言可能很難理解、記憶,教師應該鼓勵、引導小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學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自己家里電視、桌椅的寬度、長度,然后計算電視機的面積。
三、聯系生活實際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一、強化認識
小學數學教師最主要的工作任務是要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內容的時候培養學生做人的品質,想要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實現有效的學習,需要廣大數學教學共同研究討論具體做法。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思想上明確學生課堂地位的變化,要轉變之前學生被動性傾聽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和教師交流合作替身教學效果。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信,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度,引導其開發智力,肯定學生的觀點,解放其雙手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其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個性發展,以此呈現出有效的課堂教學。
二、設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是教學活動最關鍵的一點,課堂教學目標不僅能夠遇見教學效果,還能夠作為教學活動組織和實施的參考,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教學目標的明確表述對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極為重要,要保證目標適當并且符合實際發展狀況。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技能水平確定,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方法,結合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確定。
三、構建有效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分析要研究學生所經歷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或情感體驗,研究其在數學知識掌握、能力構建、情感形成、態度發展和人格培養過程中體現的價值。新環境下的有效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的單一、被動的教學方法,開始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設計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要結合豐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現個性化的數學學習。
(一)有效的課堂提問
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問題情境的構建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思想認識,使其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中要保證問題的形象性,實現其層次的推進性。只有形象生動的問題設計才能激發起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主動回答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盡量設計出階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提升,循序發展,實現數學問題的順利解決。
(二)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盡量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其主體能力,引導學生勇于嘗試,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在自主實踐之后能夠完成舊知識到新知識的轉化,這種知識認識的提升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認識,這樣才能讓知識掌握的更為長久穩定。
例如小學數學教學在向學生介紹周長的相關知識之后,學生明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也就是求四條邊的和,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分析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長方形,引導學生根據圖形特點展開性質研究,進一步求出長方形的周長,之后教師在給予一定的指導,帶領學生總結性質、歸納定義,確定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正方形的教學工具,引導學生研究探索正方形周長的特點,確定其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帶領學生動手實踐
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是以其行動為開始的,不重視實踐和思維發展的練習,就不能實現思維的有效發展。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我們深刻認識到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生對一件事物展開細致的觀察、深入的分析、形象的比較所總結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都會讓其形成深刻的印象,之后所展開的抽象思考和只是概括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吸收。引導學生分析規律性的知識內容,研究其特點,在發散其思維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實踐動手活動能夠提高課堂的活躍氛圍,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更多的學習體驗。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細致設計構建有助于教學實施的動手操作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其對數學科目的學習興趣,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不僅能夠讓學生生動形象的理解知識內容,更能夠強化知識概念給其留下的印象,使其牢固掌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尋找能夠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精心安排,盡可能的讓學生結合多種感官認識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以此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其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其從多向思維的角度研究問題,使其實現思維的發展,強化其動手能力。
(四)有效的練習設計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多層次的練習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實現知識的內在聯系,教師要通過難易適中、層次性強的練習設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其深化知識理解,實現思維發展。
四、結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態度,主動參與教學,實現手、腦、口全部參與的學習過程,提升其能力,保證其獲得知識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傅國娣.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淺論[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06)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小學教師 授課水平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1
小學階段是學生為數學學習打基礎的初期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并使學生們養成自覺學習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對于我們自身的數學教學來講都是比較重要的。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教師們在數學教學中也開始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如何根據最新的形勢為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打下一個扎實的根基,如何更好地根據人才培養新標準制定出最適合學生們數學學習的新的教學策略等,這些都是在當前的教育教學背景下作為教師群體來講需要努力的方向。那么,到底該怎樣做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我們自身的數學教學能力呢?筆者結合對于新課改的相關了解和自身對于數學教學的一些經驗總結,總結出了幾種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對大家接下來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所受益。
第一,加強教師群體對于新課改的理解,進一步結合新課改下針對考綱和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和素質。新課改的實施和推行使得教師們以往所堅守的教育教學方式面臨著革新的“命運”,想要使得自己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適應新課改教育教學形勢下的需求就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并且還要不斷地汲取新的“營養”,不斷地改良自己的教學方式以便于更好地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
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教師們也曾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其中有成功的體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很多教師一直是在不斷地摸索著前進的,這對于教師來講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實驗來不斷地汲取和總結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學生卻不應當成為教學方式改革的實驗品,因為有句話叫“一招不慎滿盤皆輸?!蔽覀儾荒軐W生作為屢次教學方式實驗的樣本,作為教師來講,我們需要做的更多的首先應當是主動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對新課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積極的參加校方組織的關于新課改的相關主題講座和相關教學培訓班,不斷學習其他教師好的教學方式,并學以致用,及時通過網絡資源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在總結和獲取到一定的經驗的基礎上再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這才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需要做到的地方。
第二,營造相對和諧而具有開放性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構建友好而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強對學生各方面情況的了解,采取最適合班級學生們學習的教學方案,并不斷地進行創新。教學環境的好壞也能夠影響到學生們學習積極性的高低,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年齡相對小一些,對于很多事情的喜好往往具有主觀性,對于自身所處于的環境評價的高低對于學生們學習積極性的培養也是具有較大的影響性的。比如說,如果我們給學生們營造的是一種比較寬松而且自由的教學氛圍,那么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也會慢慢地放下內心的芥蒂,逐漸舒緩自己的緊張情緒,繼而慢慢地放松自己,讓自己開始適應這個教學環境。在一種相對寬松的氛圍中學生們也會比較容易敞開心扉,與教師和同學講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見之類的話語,這對于教師們接下來更好地開展好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來說也是非常有效的。當然,除了一個好的教學環境之外,我們還要通過努力與學生之間構建友好的師生關系來贏得學生們對我們的認可,在對我們產生了比較好的印象的基礎上我們能夠更好地開展好自身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較之于師生關系一般的班級來講,如果教師本人能夠在個人形象和教學方法上得到學生們的普遍認可,那么學生們在教學中最直觀的反應就是會認真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去,并且期待通過好的表現來贏得教師們的喜愛和認可,這樣的話教師們的課程授課也會得到好的結果,對于教師個人授課水平的提升來講也是比較有利的舉措。因此作為教師來講,我們要努力贏得學生們的喜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照顧到學生們的感受,不斷地尋找更適合學生們學習的教學方式,盡量做到微笑示人,讓學生們對我們自身產生一種好的印象,在這樣的前提下再有針對性地提升個人的授課水平會使得整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為輕松一些,也會大大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提升自身駕馭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將多媒體技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群體,但是由于我們所處的教學環境是應試教育背景,因此對于學生們學習內容和學習基礎上我們下的工夫相對多一些,而對于學生們個人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我們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這就導致了學生們在以后各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形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會有比較積極主動的表現,這些情況的形成主要源于其所處的教育教學大環境。
關鍵詞:小學數學;注重;教學特質
從表面上來看,小學數學的學習似乎很容易。畢竟小學生們聽從教師的安排,也對數學課堂感到新鮮。但是學生們的新鮮感能夠保持多久,他們能否適應教師的安排,他們從課堂上能夠吸收多少知識。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們的思量。就個人觀點而言,我覺得小學數學的開展不僅僅需要向學生們傳遞數學基礎知識,還應該挖掘與培養學生們的特質,同時也要完善教師授課本身的教學特質。因此,我建議教師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質培養。
一、流暢性
從教師的教學特質而言,流暢性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其中一方面是指課堂講解的流暢性。課堂的流暢性能夠給學生們帶來如沐春風的感受。雖然對于小學生們來說,不會從課堂的流暢性追究到教師教學思維的敏捷、充足準備等等,但是他們能夠體會教師教學的胸有成竹,從而對教師產生欽佩之情。如此情況,教師們能夠感受到課堂上學生們對教師的依賴,對學習知識的渴望??梢?,保證課堂的流暢性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作為教師,即使數學知識對于我們來講是小菜一碟。但是,為了保證課堂的流暢性,教師們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從知識點本身到舉例,再適當地融合實際生活中的故事。豐富、流暢的數學課堂在抓住學生們眼球的同時,也恰到好處地進行了數學教學。流暢性另一方面的意義即非單一性,這對于課堂是十分重要的??偨Y多年數學的教學經驗,經過與小學生們的相處,相信大多數的數學教師都能感受到小學生們的興趣方向。由于他們的天真、幼稚與天性,他們喜歡的是多姿多彩的課堂。沉悶的、單調的數學課堂即使能夠控制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情緒與氛圍,但是教學效果方面也是不太理想的。因而,保證課堂的非單一性是數學教師們需要注重的教學特質。滿足小學生們的興趣,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游戲、參賽等環節,誘導學生們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課堂的流暢性又是為了培養小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思維流暢性即思維活動暢通無阻、靈敏迅速,能在短時間理解概念、表達概念。思維的培養應當從小學生們抓起,從而鍛煉他們的反應與應變能力。作為教師,無論從學生角度,還是從課堂角度,我們都應當注重流暢性。
二、變通性
變通性即靈活性,也是指思維的跳躍性。懂得變通性的人會根據時間、地點、條件等的變化,從一種思維跳躍到另一種思維,從而達到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索與解決問題的水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培養自身的變通性。首先,教師們要學會在課堂上變通。的確,為了保證課堂的流暢性與教學進度,教師們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已然做好了教學安排。但是,教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考慮,特別是針對小學生而言。就個人觀點,我覺得成功的一節數學課需要“人和”這個重要因素,即學生們對數學課的興趣。舉例來說,如果在數學課之前,學生們剛剛結束體育課。相信在課堂上,他們的心思還在操場上,還在飄蕩。處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們需要及時做出教學調整,不能按照備課本上的程序走下去。教師們應當及時變通,以一種引起學生們注意的方式提出教學話題,然后當學生們的情緒融入之后,再行接下來的教學程序。這就是簡單的課堂變通。變通性還要求教師們在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時運用。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與理解方式。因此,對于教師同樣的講解,他們對數學還是存在著疑問。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們需要變通自己的講解方式與態度。對于反應能力慢的學生,教師需要耐心地、詳細地解釋;對于調皮的學生,教師需要嚴肅的態度;對于害羞、不自信的學生,教師要鼓勵、表揚。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講解與教育,教師們平時應多觀察、了解學生,從而才能更好地運用變通性。當然教學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培養人才,培養學生們的變通性也是教師的責任。變通性的培養將會為創新思維的塑造奠定基礎,希望教師們能夠引以為重。
三、獨特性
編號
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申請評審書
課題名稱 小學數學教師高效研讀教材能力的研究
學科分類小學數學
課題主持人
主持人單位
填表日期
一、數據表
課題名稱
小學數學教師高效研讀教材能力的研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高效、研讀教材能力
主持人姓名
性別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11
行政職務
專業技術職稱
研究專長
教學實踐研究
最后學歷
本科
最后學位
工作單位
電子信箱
1196978465@qq.com
通訊地址
河南省息縣淮河辦事處天豐路北段
郵政編碼
464300
聯系電話
主
要
參
加
者
姓名
出生年月
專業技術職稱
研究專長
學歷學位
工 作 單 位
預計完成
時間
一年
二、主持人和課題組主要成員近三年取得的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稱
著作者
成果形式
發證機關、發表刊物或出版單位
獲獎、發表、出版時間
三、主持人和課題組主要成員近三年主持的與本課題有關的課題
主持人
課 題 名 稱
課題類別
批準時間
批準單位
完成情況
(研究課題如已結題,請提供課題結題相關證書、證明復印件)
四、課題設計論證
1.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國內外研究歷史與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2.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3.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限3000字內)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國近代教育家陸費逵在《中華書局宣言書》明確提出了“教科書革命”的口號,他說:“國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材是界定與教師和學生中之間的紐帶,因此教材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在此過程中必須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理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對教材編排的理解和整體把握是老師上好一節課的前提與保證。以往老教材中有新知識的課前準備、復習或者過渡性內容。而新教材的新知識多以對話、情景展示、表格等方式呈現。這為教學探究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墒怯行┙處煟貏e是青年教師,由于教學經驗不足、缺乏對知識的整體把握等等,給讀懂教材帶來了一定的困惑和難度。為此,我們認為,如何幫助老師讀懂教材和使用教材,對提高數學課程教材實施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己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我們提出“提高小學數學教師高效研讀教材能力的研究”。
當下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使用教材存在三種情況,
1、“教”教材。
從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師)教教材(上的內容)給(學生),這樣的教師想著怎樣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是以學會知識為中心的,此為教書。
2、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即(教師)用教材(上的內容)教(給學生)。這樣的教師想著怎樣讓自己的教學與學生同步,是以學習對象為中心的,此為育人。
3、“創造性使用教材”,
“創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之一,它極具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空間。這就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材觀,擯棄那種教教材的生活,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既能以教材為載體,又能創造性使用教材,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以上幾種理解和使用教材方式,由于我們青年教師教學經驗的缺乏,對教材認識不夠,因此,在我們小學青年教師中第一、二種情況非常常見。所以對于此項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學數學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包括教課書、以及練習冊等,此外還包括老師用的教案、教學掛圖、投影儀等等,我們課題所指的教材是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及新課標。
2、本課題主要想通過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合理使用,開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高效研讀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據人教版教材的編寫特色,以人教版教材為研究載體,提高教師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來衡量、分析教材內容,用好、用活實驗教材,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真正成為新課程教材的成功的實踐者,執行者、開發者、成為教育教學的決策者。
三、現實意義及研究價值
(一)研究的實踐意義
(1)正確解讀和實施小學數學教材的研究,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2)正確解讀和實施小學數學教材的研究,能形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方法和策略。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教師合理使用教材,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探索出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的途徑和方法,開發出有借鑒性的案例,培養一批觀念新、業務素質高的骨干教師。
課題組成員分別來自縣城、農村學校,涵蓋了低、中、高三個年級段,這保證了研究資料、數據及成果的廣泛性和適用性。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通過老師系統學習教學理論知識、分析研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高效合理使用教材,運用符合教學規律及學生心理水平的教學方法,使得參與實驗班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表現出,能夠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靈活運用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促進了對數學規則的理解、計算能力的提高綜合數學成績顯著提高,尤其是提高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終身受益。這不僅提高了課題組成員的教學教研水平,而且通過他們的研究帶動了周圍的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實現了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共同提高、均衡發展,提高了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四、課題研究目標
1、培養一批有反思力、創造力、科研型的教師,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增強青年教師研讀教材的能力。
2、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的能力。養成學生善于質疑、敢于批判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推動課程改革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分為兩個方面,
(一)、通過探索力求解決以下問題
1、研課標
1.1研讀課程目標,新舊課程標準一樣,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發展的方向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新課標明確提出了獲得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無疑是巨大進步。此外還明確提出了應該培養的學習習慣是: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
1.2 研讀新課程六大理念
a.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b.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是一種文化。
c.數學學習的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d.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e.評價的目的—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改進教師的教學;目標多元,方法多樣;重過程,輕結果;關注情感態度。
f.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
1.3研新課標十大核心概念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小學數學內容歸納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學習領域,特別突出地強調了10個學習內容的核心概念,分別是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4研新課標“四基”
將雙基拓展為四基,首先體現了對于數學課程價值的全面認識,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不僅僅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同時,新增加的雙基,特別是基本活動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
2、研教材
2.1研讀教材所處的地位,理清知識的相互聯系以及在小學階段所處位置與作用,做到整體把握,既做到前后知識不脫節,又做到不重復。
2.2研讀主題圖、情境圖,領會主題圖及情境圖的創設意圖。我們要仔細研究教材主題圖或情境圖所包含的信息,理解編者意圖,認清主題圖作用,根據需要選擇。只有領會情境的編排用意,才能充分挖掘它所蘊含的教學資源,才有可能修改它、更換它,使我們的課堂更有效。
2.3研讀提示語,特別是小精靈說出的話。比如“你發現了什么?”“還有別的方法嗎?”他可以幫助我們正確使用教材,抓住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
2.4研讀例題與習題,弄清例題與習題的關系。習題在教材中的地位僅次于例題它是例題的補充和延伸,我們要找到怎樣合理的使用例題和習題。
3形成新教師成長的常效機制
3.1集體備課
3.2教研
3.3請專家進行新課標講座,指導。
(二)、撰寫有借鑒性的優秀案例5——7份
六、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獻法:收集、整理、歸納有關概念教學的理論、案例,為課題研究準備充分的專業知識、基礎。
2、教育調查法:教學實驗前后,通過問卷調查、個人訪談等形式,記錄原始數據,為研究的開展,結果的評估提供有效的參考和證據。
3、教育經驗總結法:通過對數學教材和課堂教學實際的研究,在每一階段結束的時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概括歸納、總結,為下一步課題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4、案例分析法:教師及時反思課題研究工作,形成書面材料,可以是課例的分析介紹、教學案例、教學敘事,教學隨筆、教學論文,也可以是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等。
七、課題研究的擬創新點
1、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而具體到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先要閱讀例題、解答習題,要注意把握教材內容實質,提煉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仔細揣摩教材中提出的問題等,要善于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
2、用課標理念作導向解讀教材。教材是教師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的對象。數學教材承載著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問題解決與運用等。面對數學教材, 教師需要深入其中,以課標作導向,把握實質,解讀好教材才能教好學生。
3、要學會活用教材。當教材中呈現的問題情境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時,教師可以將其換成學生熟悉的事物;當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數據信息等與本班學生實際狀況有差距時,教師可以做適當調整;當教材安排的課時對本班學生來說過快或過慢時,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實際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當然,這些調整與變動是建立在對教材的研究與對學生的了解基礎之上的。
4、“進行學科專題培訓——引領學習《課程標準》——幫助梳理知識——科學分析學情——積極課堂實踐”能夠持續提高新教師研讀教材的能力。
5、本課題主要想通過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合理使用,開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高效研讀教材能力的研究,根據人教版教材的編寫特色,以人教版教材為研究載體,提高教師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目標來衡量、分析教材內容,高效用好、用活實驗教材,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真正成為新課程教材的成功的實踐者,執行者、開發者、成為教育教學的決策者。
八、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
1、課題選題,制定方案,確定研究人員,組織課題的申報及立項工作。
2、建立課題研究小組,落實人員分工,明確職責,研討制定具體方案,構建課題實驗思路,研究目標與內容 ,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
3、邀請縣教研室專家進行指導,做講座,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同時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與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學習,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二)實施階段(2019年7 月—2019年 3 月)
1、按照課題方案實施研究,采取邊實驗邊反思,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
2、定期開展研究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是研讀課標,研讀課程目標、新課程六大理念、新課標十大核心概念、新課標“四基”
第二階段是研讀教材,研讀教材所處的地位、主題圖、情境圖、提示語、例題與習題。
第三階段,通過集體備課、教研、請專家進行新課標講座,指導,形成新教師成長的常效機制。
3、注意積累、收集研究過程中的原始材料,各成員將實驗期間的數據、問卷調查表、學生作品、個人實驗小結、實驗感受、與實驗有關的論文、案例、課件
九、預期成果
1、論文
2、結項報告
3、案例
注:本欄可加頁
五、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關研究成果的社會評價(引用、轉載、獲獎及被采納情況),主要參考文獻(限填10項);
2.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如職務、專業、年齡等);
3.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如研究資料、實驗儀器設備、配套經費、研究時間及所在單位條件等)。
(限1500字內)
參加課題組的老師均為小學數學學科的骨干教師,都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總結教學經驗,也具備一定的知識理論水平,分別來自縣城、農村學校,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本課題主持人 系市級骨干教師。參加工作以來,他刻苦鉆研業務知識,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方法,敢于創新,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并把理論知識積極應用于新課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形成了自己較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先后有多篇并獲獎。在教學研究方面,注重多媒體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整合,多次獲得省市級教育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
課題組成員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都參與過縣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積累了進行課題研究的經驗。這些都成為本課題研究的寶貴資源和基礎保證。
(一)研究條件
1、領導高度重視教科研工作,每次認真參與課題活動,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設想。
2、研究計劃扎實。我們把研究項目逐步分解,制定研究方案,嚴格按照方案要求實施,確保課題的順利開展,切實提高研究的針對性。
3、研究資源豐富。
(二)研究制度及時間保證
1.明確任務,加強研訓。利用教研活動、沙龍活動等繼續學習有關專業理論,探討有關認識,交流有關經驗。
2.進一步明晰研究目標,拓展研究內容,將研究點擴展到各年級各領域的學習任務中去,在廣泛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案例研究和個案研究。
3.整個課題研究預計歷時一年左右,時間上相對充裕。參加課題組的老師均為小學數學學科的骨干教師,都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育科研能力,并善于反思、總結教學經驗,也具備一定的知識理論水平,分別來自縣城、農村學校,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注:本欄可加頁
六、預期研究成果
主要階段性成果(限報10 項)
序號
研究階段
(起止時間)
階 段 成 果 名 稱
成果形式
負責人
1
7月—8月
2
8月-9月
3
9月-10月
4
10月-11月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提示語
論文
張玉龍
5
11月-12月
6
12月-1月
7
8月-9月
8
9月-10月
9
10月-11月
10
11月-12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案例分析
張玉龍
最終研究成果(限報3項)
序號
完成時間
最 終 成 果 名 稱
成果形式
負責人
1
2019年11月
2
2019年12月
巧用主題圖提高學生思維形象性
論文
張玉龍
3
2020年5月
《小學數學教師高效研讀教材能力的研究》課題結項報告
結項報告
王洪忠
七、推薦人意見
不具備申報資格的申請人,須由專家推薦。推薦人須如實介紹課題主持人的科研態度、專業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條件等。
第一推薦人姓名專業技術職稱研究專長
工作單位
推薦人簽章(須本人親筆簽名或本人印章)
第二推薦人姓名專業技術職稱研究專長
工作單位
推薦人簽章(須本人親筆簽名或本人印章)
八、主持人單位意見
公 章:
負責人簽章:
年月日
九、縣區教科研管理單位意見
公 章:
負責人簽章:
年月日
十、專家評審意見
負責人簽章
年月日
十一、信陽市教育局審批意見
公 章:
建模思想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一、建模思想簡述
要把建模思想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什么是數學建模。所謂的數學建模,就是利用數學模型對現實世界的某一特定對象,為了某個特定目的,根據特有的內在規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簡化和假設,運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得到一個數學結構。它或者能解釋特定現象的現實狀態或者能預測對象的未來狀態,或者能提供對象的最優決策或控制。在這里,數學模型被看成是一個能夠實現某個特定目標的有用工具。從本質上說,數學模型是一個以“系統”概念為基礎的,關于現實世界的一小部分或幾個方面抽象的“映像”。也有人說,所謂的數學模型就是應用數學的藝術。
二、將建模思想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
接下來根據建模思想的內容以及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經驗,簡單地介紹一下將建模思想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點:
1.感知積累表象,學習鋪墊進行思想滲透
要建模,首先就要對想要進行建模的對象有一定的感知基礎,找出事物之間的共性,并根據他們的共性進行數學建模。教師應該充分提供有利條件,鍛煉學生的感知能力,為學生感知事物的共性創造可能,進而為準確地建立數學模型提供必要的前提。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應用舊的知識為新的知識的學習進行鋪墊,進一步降低數學知識的抽象程度,使得學生更容易掌握新的知識。例如在認識分數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模型去引導學生,如把繩子平均斷成幾段,平均分蘋果等,也可以采用涂方格等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模型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且引導學生找到這些不同模型的共同點,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表象,從而提高感知程度,尋找不同模型的共性,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和認識,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2.認識事物的本質問題,應用建模思想建模
建模的思想與過程并不是獨立在數學教學之外的,他和數學的教學過程是緊密相連的。數學建模,是幫助認識事物、學習數學的一個工具,是運用數學建模思想建立數學模型并且來解決數學難題的一個過程。所以要將他和數學教學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完成建模,更要帶領學生認識到數學建模的本質,領悟到數學建模思想的真諦,傳授建模思想并逐漸引導學生使用數學建模,更加容易地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平行線的過程中,如果僅僅使用五線譜、雙杠、斑馬線等一些素材,而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失去了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出問題,平行線為什么不能相交,然后讓學生動手測量兩條平行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經過這樣的一系列過程,學生就可以自主構建起關于平行線的模型,認識到了平行線的本質內容,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3.優化建模過程,對建模進行外部拓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小學課本上有很多生動的實例,這些實例都是和教學主題相關度很高、很典型的實例,并且這些實例貼近生活,而且在小學生接受的范圍之內。由這些事例可以引申出很多的數學模型供在教學中使用。對教材要進行深度的把握,充分挖掘教材在建模上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教材上會有很多關于數小雞小鴨的例題,其實這些實例本身就是很好的數學模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數手指,數班級人數等的方式來建立數學模型,這樣的數學模型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貼近教材,更加容易被小學生接受,并且這樣建立數學模型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模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結語
總之,數學建模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數學教學思想,它的應用之廣,效率之高,就可以反映出來它的重要性。運用數學建模思想進行教學,目前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需要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在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經驗總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數學的認識肯定是越來越成熟,建模思想在數學研究上發揮的作用肯定越來越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斷地滲透數學建模思想,是符合時代的要求和數學發展模式的要求的。伴隨著它不斷地成熟,數學建模思想會在數學發展史上留下輝煌的足跡。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暴露不足;學習反思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習新知識的學生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錯誤有的老師故意忽略,或者學生諱疾忌醫不敢提問,導致大量有價值的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無法做到“過而能改”,這樣的含糊支應只會導致基礎不牢,無法提升技能的不良后果。這就要求我們踐行新課改精神,站在知識動態生成的高度看問題。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和記誦,更需要讓學生在經歷中去生成,所以我們在一線教學中一定要真正關注學生的探索過程,整理并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爭取變廢為寶,矯正他們錯誤的理解和學習方法,以期獲得更加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正視錯誤,端正態度
正視錯誤,端正對待錯誤的態度是一線師生需要邁出的第一步。這就要求我們還原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從實際學情出發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筆者一向拒絕偽裝,嚴斥學生畏錯如鼠的諱疾忌醫行為,因此,筆者在講解完知識點,就會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來解析概念,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從細節上開始抓錯糾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看清學生的真正想法,我們才能抓住蛛絲馬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調整,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因勢利導,讓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知識的升華和遷移。
二、充分備課,錯誤預演
三、誘導犯錯,牽引反思
反思是對知識的回顧和深化,對知識遷移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常常忘記一帆風順,而對挫折卻刻骨銘心,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也不要覺得課堂順水順風就是高效的課堂。必要的時候,我們要故意設置陷阱問題,讓他們摔一次,然后刻骨銘心地記住,這樣才能掌握得深刻,運用得自如。
比如,我們在教學三角形相關知識時,很可能大家都能記住了這個規律: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但是,不代表大家在實際中能信手拈來為自己服務。于是,筆者就通過以下問題讓大家來反思,生成能力:有一個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有兩條邊長分別是3厘米和7厘米,請問大家能算出這個三角形的周長嗎?
看看上當了吧,大家想一想,假如等腰三角形的兩個腰長分別是3厘米,底邊是7厘米的話,那兩腰加起來才6厘米小于邊長7厘米,那是圍不成三角形的!所以,雖然分情況討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沒有注意到細節概念導致了錯誤,這是不可取的。
四、理清概念,辨別混淆
數學知識中也存在一些知識點容易混淆,小學生辨別認知的能力亟待提高,所以經常在概念上踟躕不前,錯誤百出。如果我們單純地進行歸納對比,孩子們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聽不下去,或者記憶不到腦袋中,根本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筆者建議我們可以將相近的概念放到適當的情景中來對比,這樣才生動形象、一針見血。比如,筆者發現許多同學對分數和比例的概念混淆不清,于是就設計了兩個試題,讓大家通過對比來認識分數在不同背景下的意義和概念:
以上是筆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如何巧用錯誤資源進行知識生成的心得體會與經驗總結??傊诮虒W實踐中,我們不要回避錯誤,錯誤不是阻礙學生成長的絆腳石,如果利用好了恰恰是其攀登知識高峰的墊腳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有效挖掘和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將它們當作一種教學資源,讓同學們在錯誤中汲取教訓,學到知識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使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路早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錯誤”資源[J].小學時代:教師,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