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3 11:07: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診斷學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A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目前不同專業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院校開辦的專業而言,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骨傷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學專業如醫學心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口腔工藝專業等總課時相對醫學專業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節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節。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不同而異,例如,中醫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專業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節,其他如非醫學專業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節。
3.4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因學生專業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節。
3.6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4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一手法,規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的區別,醫學專業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節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學專業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
4.3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4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5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6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臨床基本技能為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 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99.
[2] 羊裔明,吳謹渚,歐陽飲.醫學生診斷學考試方法的探討.
醫學教育,1991,(6):27-29.
[3] 梁仁,陳遠存.高等醫學院校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初探.
浙江醫學院學報,1991,(2):77-78.
【關鍵詞】 醫學高專;診斷學;教學改革;現狀
伴隨科學技術和經濟的快速進步,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高等教育都被挑戰。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是要改善傳統的醫學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目標是獲得這樣的復合型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等各方面協調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促使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根據我校發展水平,培養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農村和社區基層醫院。從全國大局來說,醫療改革的重點方向由大中城市轉向基層醫院,面對人群占比超過全國95%?,F在基層醫院不再是缺醫少藥,而是缺少大量能干敢干的醫務人員。就四川而言,地震后,全國各地的兄弟城市對我們的幫助和援建,使得我們當地的基層醫院特別是鄉鎮一級醫院的硬件設施設備跨越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相對缺少的就是高素質的醫務人員,一些醫療設備亟待懂得操作的相關人員方能投入使用,故我校臨床醫學專業主要培養目標就是為基層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
1 診斷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根據國內學者研究結果,并結合我校實際,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自98年以來,全國各級大中專院校擴招,醫學院校也不例外,在校生人數增加很快,教學設備和實訓條件雖然也在加大投入,但增長的速度仍顯滯后,另外實操課時較少,以致學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練習不足。②診斷學相對于病生理等基礎課程來說,有這些特點:實踐性更強、癥狀體征變化多且很抽象、教學內容多且雜、較難掌握和理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運用的教學手段為語言描述、板書再加上掛圖等,按照教材的編排講授具體章節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而結合臨床病例,也只能通過口頭描述,由于學生沒有直觀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顯。③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是醫學生學習診斷學的關鍵,最好的學習對象是病人,但隨著病人維權意識的加強,直接在把病人作為練習對象學習臨床技能越來越困難,如住院病人擔心作示教病例會加重病情,加之見習學生手法不熟練等因素,以致體格檢查時病人往往不愿合作,實例操作較少。④部分教師對臨床見習的帶教不夠重視,見習前準備不充分,時常沒有準備具有代表性或針對性病例,影響技能實訓教學效果。
2 改革的內容
2.1 優化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學 在原本診斷學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教學時數與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把目前已經部分淘汰的或基本不用的東西相對壓縮少講,節省下來的課時著重講述臨床常用的基本理論,對于一些基層醫院尚未普及的輔助檢查內容可列為自學或課外小組討論,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重點理論知識,增加實驗實踐教學機會,提高他們的基本診療技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教學,可以看到這種課時安排較為合理,技能讓學生掌握診斷學基本理論知識,又能強化提高他們的基本查體及操作技能,避免高分低能。
2.2 完善教學模式,加強多媒體教學 診斷學課時不多,且有大量的實踐操作課程需占用課時,故用于理論講授的課時相對較少,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運用的教學手段為語言描述、板書再加上掛圖等,按照教材的編排講授具體章節內容。信息量較小,而且比較浪費時間。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而結合臨床病例,也只能通過口頭描述,由于學生沒有直觀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顯。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難。運用多媒體技術,既可以減少板書時間,又可以將臨床醫學新技術、新知識引入課堂,擴展信息量,還可以通過視、聽等多感官刺激,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興奮狀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和理解得到加深。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強化了理論教學內容,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診療技能。
2.3 改進測評手段強化技能訓練 在傳統的教學中,診斷學技能的培養主要由學生互相查體結合病房見習來完成,這種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優點,但也有明顯不足,尤其是在異常體征檢查的教學上,則無法通過傳統方法可以得到訓練和解決。同時,隨著《執業醫師法》等相關法律的出臺,患者法律意識和自我維權意識的逐步增強,醫學生的床旁實踐遇到了很大挑戰,診斷學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更受到醫院實際情況的諸多限制。
另外,由于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包含技能操作、理論考試兩部分,我們在進行診斷教學時,針對基本技能這部分內容除了進行理論考試外,可參照執業醫生技能考試方法,把體格檢查項目分成若干個,采取隨即抽簽的形式進行,由每個教師對考生進行一對一的考核。經過這種有針對性的考試方法,可使學生在實習課上主動、認真的進行練習,使學生們操作手法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2.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所有教學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所以教師素質深度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度。根據診斷學既包括理論講授,又包含臨床相關知識的特點,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即我們對師資的要求是懂臨床、愛教學、有良好基礎理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3 探 討
診斷學一直以來被稱作“橋梁學科”,它不僅直接連接著病理、生理等基礎醫學和內外婦兒等臨床醫學;而且它還是學習臨床各學科的基礎,且在臨床醫生的工作中貫穿始終;它是論述診斷疾病必須具備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門學科。所以在高職高專乃至所有的醫學教育中,診斷學都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B超、CT、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應用和技術更加成熟,都能夠直接、迅速、準確地為醫生提供診斷參考,但醫生不能完全依賴這些技術手段,而仍舊應該從問診和體格檢查這些必須具備的技能獲得診斷結果。我校為高職高專類學校,培養的醫學生就業主要面向農村和社區基層醫院,在這些醫院中輔助檢查相對不夠完善,更多的是需要醫生獨立判斷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要求我們主動適應衛生服務市場對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根據教學工作的需要,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本著這個要求,我校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正在日益深入,對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大膽探索與實踐,已經在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為整個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近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等新技術的發展,實驗診斷領域的不斷拓寬,新的檢驗項目的不斷增加。在教學反饋中,有學生對教師的授課質量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如一些教師對實驗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夠、不能夠很好的回答學生的問題等。因此,教研室要求實驗課教師不能只面對課本,重復老的或者臨床已經淘汰的方法,要不斷學習醫學領域的最新進展,更新自己的知識,擴大相關學科的知識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傳授知識。尤其對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大部分未登過講臺,為使他們盡快成為合格的實驗課教師,教研室采取多種途徑對他們進行培訓,如集體備課、教案編寫、實驗操作測試、綜述匯報等。其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試講,通過選擇部分授課內容在教研室內部師生范圍內進行模擬講課,由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其授課的各個方面,如知識點、聲音、姿態、節奏等進行點評。試講是對新教師授課能力的檢驗,也是新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克服恐懼情緒、獲得自信的有益經歷。筆者發現,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后,新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驗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并獲得了一些間接的教學經驗。教研室還特地安排幾位高級職稱教師負責跟蹤督導幾名新教師的教學工作,通過現場聽課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幫助新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這些措施使新教師在短期內達到了高質量實驗課教學的要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從學生反饋來的評價也認為實驗診斷學實驗課的新教師教學水平較好。高質量實驗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能夠得到合理的實驗結果,還應該讓學生理解實驗的理論背景、設計思路以及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在教學反饋中出現的大多數問題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備課不充分有關。為了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在備課方面,要求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編寫實驗課教案,要多查找參考資料,確保內容的正確性與準確性,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并要熟記講稿。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參照不同的教材,抓住重點難點,做好時間安排,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每次上課前一周教研組組織集體備課,由一個老師把自己所要講課的內容及思路講一講,提出自己的重點、難點及疑問,再由其他教師發表各自的意見和建議,最后由老教師總結、指正、解決疑點。年輕教師在參與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做到高質量的教學準備,并達到了培養目的。
2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驗課授課
實驗診斷學這門課程具有知識點多、記憶量大、容易混淆等特點,而且各種血細胞、細菌、尿沉渣等形態結構僅靠單純的口頭文字講解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在實驗診斷學教學改革中,筆者所在教研室,在省教育廳重點教學課題的資助下,進行了多媒體素材庫的建設,重點針對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和臨床微生物學和遺傳學檢驗建立圖譜庫,用于實驗課的教學獲得較好的效果。教師把實驗過程中希望學生觀察到的各種細胞、細菌、尿沉渣、染色體等典型形態圖片,以幻燈片、動畫、聲音等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放映,以完全真實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形式對以形態學為主的實驗診斷實驗課具有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還常常可把學生制作的較好的血涂片瑞氏染色或細菌革蘭染色體標本片利用顯微攝影成照片,通過多媒體幻燈片讓全班同學觀看,便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和分析制片和染色的成敗原因,大大提高了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3病例結合式鍛煉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方法是醫生認識疾病、判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等臨床實踐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種邏輯推理的方法[3]。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驗課改革,實驗診斷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是鍛煉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這種理念已成共識。由于臨床醫學生在學習實驗診斷學時還沒有接觸臨床課,許多疾病對于他們來說都一無所知,所以單純以實驗結果片面地來分析診斷疾病,實際上對臨床專業學生分析診斷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4]。我教研室從2003年開始將病例分析討論作為主要手段先后用于實驗診斷學理論和實驗教學,進行了全面探索。尤其在實驗課的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驗課之前對學生分組,先引入典型的病例,提問學生與該病例相關的檢測項目,然后講解這些項目的操作方法及臨床應用,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然后根據臨床資料開化驗單,動手操作進行實驗室檢測;最后根據自己檢查的結果,結合臨床資料討論分析,給出診斷。結果表明病例結合式教學可加強學生對實驗診斷學的重視程度,鍛煉了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學習效率。
4完善實驗課考核方式
1培養目標與定位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掌握多學科知識并靈活運用;具備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熟悉本專業及超聲醫學乃至多學科發展趨勢及前沿知識,目光有足夠的廣度和深度。以上三點既是當代臨床醫師崗位提出的基本需求,也是本次教改的目標。
2已有的教改方法和模式
如何滿足現代醫學事業快速發展和社會醫療衛生機構的實際崗位需求,以及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需求,近20年來國內外醫學高校已有大量相關研究。教學思路:改變傳統純理論教學,重視綜合臨床知識、技能和對待患者態度等多方面的臨床能力。
教學方法:多種新的教學法百花齊放,比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教學模式。另外以為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CBL)是在PBL基礎上形成的“臨床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針對臨床醫學教學,也受到廣泛認同并推廣。其他還有“講座式”教學法,給醫學生一種“同行”的心境,聆聽本專業學者、學科帶頭人等講座式教學,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深度。
考核方式改革:臨床多站式考評,又稱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是一種綜合臨床知識、技能和對待患者態度的臨床能力評估方法。自1994年起,我國的部分醫學院校將OSCE應用于臨床醫學生的臨床技能考核中。這種考評方法是對傳統臨床綜合考試的發展,在臨床技能的教學與考試中應用。優點是客觀、公正、真實、可操作性強。經過改良后的臨床多站考試法也開始在我國執業醫師考試的臨床技能考核中應用。
3改革初期的具體做法
3.1激發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
無論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還是考核方式的更新,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才是最基本的源動力,也是本次教改實施的基礎。方法:一是采取講座式教學法。開展授課前針對本專業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就業情況等做1~2次超聲診斷學現狀與發展趨勢的講座。二是教學方法改進。采取優勢互補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從基礎做起,逐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PBL教學、CBL教學法等均可以嘗試,但首要目標是獲得學生的認可。計劃做部分關于授課方法的調查問卷,結合調查結果,在部分課時實施,逐步推廣。
3.2改革考試模式
借鑒OSCE的方法,對于超聲診斷學結業考評方式從一站一卷考完結束調整為分階段考核,調整試卷考點范圍,考后進行試卷分析與講評,進行綜合評估。整體步驟共計包括5個階段:①超聲檢查技術;②超聲基礎應用;③臨床相關科目,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內外婦兒等學科知識,與相應章節同步考核;④超聲筆試;⑤考試后的試卷自我分析與教師講解。前兩部分包括筆試與上機操作;3、4部分同在傳統的結課后筆試中完成,以上機操作為主。每一階段分數按照不同百分比計入最終結業考核成績。
4教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PBL、CBL等新的教學方法比例的增多,導致傳統授課學時明顯減少。部分沒能很好地學習基礎和臨床理論的學生,在新教學方法中理論基礎明顯不足,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新的超聲診斷學教學內容,從基本知識到學習思路,都不足以跟上教師和其他同學的步伐。而且,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比如CBL,以問題為中心,往往討論的過程所涉及的知識從深度到廣度都較傳統授課豐富的多,一旦落后,則出現積重難返的現象。相比傳統授課模式,落后的同學比例偏高。
學習的主動性差,學習興趣不濃,導致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佳。很顯然,不是每個章節、每個系統的疾病,所有的同學都能夠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欲望。而新的教學模式特點中,包含大量的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平處熞话銉H為一人,且多為教學醫院中超聲科的醫師兼職教師。在繁重的科內日常門、急診及住院患者診療任務完成之余,兼職超聲教學,導致對同學課后學習的情況監督與溝通均不滿意。從而出現新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后退的情況。
5對策與分析
在改革初期,要新老教學模式即傳統授課和CBL等新方法的結合十分必要,并且應以傳統授課比例居多,增強學生的基本理論基礎。在超聲教學中,尤其是要培養具備崗位勝任力的畢業生,大學期間理論知識培養為主體,實踐教學主要以實習期以及未來的規培期為主。合理排課,掌握傳統教學和CBL、翻轉學堂等新教學模式之間的學時比例分配。
【關鍵詞】 診斷學 實驗課 教學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1]。良好的教學方式是讓同學掌握基本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的重要途徑。診斷學的教學方式與基礎課程比較,存在較大的差別。基礎課程主要是在課堂上和實驗室完成,而診斷學有大量教學活動在醫院中進行。這就成為診斷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點和關鍵。
1 目前不同專業層次的診斷學實驗課的安排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辦學越來越趨向多樣化、綜合性。就目前中醫院校開辦的專業而言,中醫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骨傷專業、護理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等,實驗課學時在20學時左右;而像非醫學專業如醫學心理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醫學英語專業、口腔工藝專業等總課時相對醫學專業來說少,實驗課在10學時左右。
2 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環節
診斷學實驗課根據教學的需要,有以下環節。
(1)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又可稱為生理見習)。按照檢體診斷的內容和順序,生理見習包括:檢體診斷的基本方法,一般狀態及其頭頸部查,肺臟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般遵循這樣的順序教學。(2)心肺模擬人聽觸診及腹部模擬人檢查。(3)觀看診斷學基本技能及心電圖等的電教片。(4)臨床實踐。(5)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6)心電圖實驗。(7)病歷分組討論。
3 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
目前,就我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而言,診斷學實驗課的教學特點如下。
3.1 檢體診斷的實驗室操作技能訓練是診斷學實驗的關鍵,關系到學生對醫學基本技能的掌握。
3.2 心肺模擬人聽觸診(一般在心臟檢查之后進行)和腹部模擬人檢查穿插在檢體訓練中,增加了實踐教學的形象性。
3.3 實驗室診斷的部分實驗因專業不同而異,例如,中醫專業、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臨床專業等就選擇進行此項環節,其他如非醫學專業因學時少,教學要求不同不進行此項環節。
3.4 臨床實踐是教學的又一關鍵和難點。診斷學涉及許多臨床疾病,為提高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上應安排一定的臨床見習,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可以接觸患者,將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檢查結果都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見習,并根據見習結果進行思考,把所學的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目前醫療市場的改革,病人的維權意識增強,加之高校擴招,學生班大人多等原因,給臨床見習帶來一定困難。
3.5 因學生專業和層次的不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環節。
3.6 分組多以15人/組為標準。如果分組過大,學生觀察和學習、老師示教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7 問診和病歷書寫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多加練習。這部分理論課講完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格式,多寫幾篇病歷,以便學生掌握一般的病歷格式。同時還安排學生到臨床接觸患者,親自問診,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和書寫病歷。但是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病歷完成情況不好。加之學生學習診斷學時初步接觸臨床,在病人面前有不好意思、難為情等心理影響,所以教學環節效果不佳。
4 就診斷學實驗課的現狀提一些個人的拙見
4.1 加強診斷學基本技能的訓練 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老師必須做到統一手法,規范動作;學生要分組訓練(最好兩人一組),互換角色。由于實驗課堂上的練習,畢竟太少,應囑學生回寢室再自己練習。課堂訓練時,老師應進行巡視和輔導,及時糾正不規范動作和手法,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參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由于學生專業的區別,醫學專業學生可基本保證實驗課各個環節的進行,但應把重點放在檢體訓練和臨床實踐中。對于非醫學專業學生應著重進行檢體訓練,這樣可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4.2 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 打破傳統的考試方法,即筆試和實習前臨床考核(同學之間的互相檢查),傳統的考試方式著重考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錄像考試以形象生動的具體畫面展示在受試者面前,并且把一個個的實際問題交給受試者,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重點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診斷學考試近乎床旁考試[2]
傭拐鋃涎д嬲晌俅慘窖У幕?。〖STHZ〗4.3 基于第2點,就一定要加強臨床實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4.3.1 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3]
繚詿笱Ф曇毒涂枇俅慘窖迪胺矯嫻目緯痰?。〖STHZ〗4.3.2 增加臨床實踐的學時數,帶教老師最好長期從事臨床工作,以便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
4.4 實習課分組不宜過大。搞好診斷學的教學,加強實驗課的教學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掌握基本技能能力及其臨床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4.5 目前檢體訓練的實驗課教學方法主要是經典的教師教、學生做的模式,所以加強教師的監管性和學生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鼓勵學生多動手。
4.6 多進行病歷討論教學 帶教老師選擇比較典型的、難度適中的病歷,讓學生根據病歷提供的臨床資料進行病歷分析討論,提出完整診斷和診斷依據。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診斷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和工作打基礎。
4.7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投資建立臨床技能中心,目前我校已在新校區投資建設了實訓中心。如果能夠建立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那會更好。
筆者認為,臨床診斷技能培訓分中心應建設:
(1)模擬病房:下設心肺聽觸診訓練室,腹部檢查訓練室,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和五官檢查訓練室,急重癥搶救訓練室,病患處理訓練室。
(2)模擬門診:使用SP(標準化病人)[4]進行教學,并建立為SP的模擬候診場所。醫療體制的改革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臨床見習面臨新的困難,如病人和主管醫生不配合教學、病歷不易查閱等。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與病人及醫護人員的溝通、采用SP(標準化病人)及多媒體教學、增加課時及交叉輪轉教學的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和教學的矛盾,對保證臨床見習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臨床操作技術訓練室:選擇臨床常用的操作技術(如胸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靜脈插管術等),利用模擬人進行訓練。
(4)多媒體學習、評估室:利用現有診斷學課程網站,建立多媒體學習中心,同時建立網絡化的訓練評估體系,對每位訓練者進行評估。
當然,這些不是簡單的設想所能達到,需要再努力。
4.8 開設臨床基本技能這門課程 臨床基本技能為醫學重要橋梁課程,也是實踐新教學模式的重要課程之一。如果有成熟的開課條件,可選擇資深診斷學方面內、外、婦產科、兒科等專家教授,輔以護理、影像及計算機方面教師擔任,再根據需要從臨床抽調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參與教學。為學生訓練和老師示教提供優良的環境,保證基本技能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
我校的心肺模擬聽觸診訓練就是很好的臨床技能訓練的實例,只是開放程度不夠,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4.9 多開展診斷學技能比賽 診斷學技能比賽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診斷學的興趣,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更有效的學習了技能訓練檢體診斷的方法,并且容易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診斷學的教學與學生的臨床實習間隔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對基本的操作內容有的可能淡忘,所以有必要在實習前再進行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考核。以便使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個回顧性復習,到臨床實習階段能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工作。
5 總結
本文對診斷學實驗課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當然也存在著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從多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9.
2 羊裔明,吳謹渚,歐陽飲.醫學生診斷學考試方法的探討.醫學教育,1991,(6):27-29.
超聲診斷學作為影像學檢查的一個分支,在現代醫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超聲檢查在各級醫院,包括師以下衛生機構已得到廣泛應用,超聲診斷是衛生士官必須掌握的教學內容。提高超聲診斷學教學水平,對各專業衛生士官的教學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們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要提高超聲診斷學教學質量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合理分配課時
超聲診斷學是聲學、醫學和電子工程技術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涉及的概念與原理多且復雜,教學難點較多,但教學課時較少,要在短短的幾個課時內使學員完全掌握這門知識難度很大。因此,應該立足現有條件,科學合理地安排內容與課時,最大限度地把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講清楚。
士官教學存在的最主要困難是學員來自基層,基礎知識薄弱。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根據不同專業學員的知識背景不同,有針對性地選用教材, 科學安排課時,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另外,考慮到學員普遍專業基礎不扎實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拿出一定時間,復習相關的解剖、病理知識,為理解超聲聲像圖的特征性改變奠定基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科學應用多媒體技術
超聲診斷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診斷學教學,它是在動態中形成圖像的同時觀察圖像[1]。傳統的粉筆、掛圖、板書、文字幻燈等教學模式遠不能適應該學科抽象性強、理解難度大的特點,明顯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2]。而多媒體技術將單調、乏味的課堂知識形象地體現在聲音、圖像、影視及動畫中,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討論的教學方法成為可能。多媒體課件通過聲、色、靜、動、圖文并茂的媒體形成,多角度刺激學員的感官,將抽象的過程直觀、生動地呈現給學員,極大地調動了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時空觀的擴展也有利于開闊學員的思維空間[3]。
平時工作中我們利用先進的數字化彩色超聲診斷儀及超聲工作站,采集大量各系統、部位正常聲像圖及典型病理聲像圖,用于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其中文字部分提綱挈領,簡述各系統疾病的解剖、病理、超聲聲像圖的特征性表現及鑒別診斷的要點;用大量的解剖圖、病理圖及典型的超聲聲像圖給以感性表現;同時還根據教學需要插入一些動態圖像及超聲檢查短片等。強烈的視覺效果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及記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體教學并不是完全放棄板書,用黑板繪簡易圖或示意圖,如超聲的反射、折射、多普勒頻譜圖、二尖瓣M型運動曲線、膽囊“WES”征等,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能起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作用。
3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不同專業的超聲診斷學的教學目的也不同。各專業共性的教學內容包括超聲診斷學的主要應用范圍、發展前景、基本成像原理、適應證、禁忌證、正常值等基本知識。臨床醫學和影像醫學專業的學員還應掌握各種影像檢查技術的優點和缺點,熟悉常見疾病的超聲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夠針對不同系統疾病選擇不同的檢查方法,進行最優化的影像診斷。因此,我們針對學員的不同情況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目的性,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難度更適合學員的接受能力。同時,課前還了解學員的信息,包括學過的課程及其掌握程度、學習興趣等。在學員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精選教學內容,優化結構組合,明確主次。講授的具體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課堂教學注意教學互動,啟發思維。抓住現象的內在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 注重練習
超聲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超聲圖像的獲取與診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超聲醫師的手法與經驗。練習課的目的就是使學員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臨床實踐。超聲無輻射損傷,安全性大,學員之間可以反復多次互相練習。我們在講解儀器的構造組成及具體操作方法后,選擇一名學員作為被檢查者,教員操作示范,同時講解觀察內容、正常聲像圖表現及具體操作手法。然后,讓學員相互練習,包括選擇、探頭放置部位、掃查切面(縱切、橫切、斜切等)、掃查方法等操作技術,教員隨時指導。
參考文獻
1 李穎嘉,魯鴻,龔渭冰.超聲診斷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初探.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3,5(5):317318.
診斷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是學習各門臨床課和從事臨床工作的基礎[1],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尤其是其中的癥狀學和體格檢查,是醫學生認識疾病的鑰匙。診斷學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臨床思維、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臨床實際能力的提高。筆者結合多年來診斷學的教學實際,就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培養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從而提高診斷學的教學質量,談些粗淺體會。
一、更新教育理念,突出以學生為中心
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教師滿堂灌為主,教師把教科書的內容用口頭表述的方式背一遍或復制一遍[2]。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僅是教師的自我或單方的表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無法在師生之間形成互動,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興趣。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未能受到足夠重視,這樣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固化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3]。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切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如何教好”。新的教育理念,適應新時期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臨床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深入學生實際,了解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厭惡什么。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學好,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是目前醫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和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诖?,在教學中我們先引導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實踐操作,觀察他們的操作手法,然后再針對存在問題予以糾正,讓他們在操作中體會動作要領,總結檢查中的注意點。讓學生在問診過程中記住問診的內容;把病史長、病情復雜的病人的繁雜癥狀提供給學生進行討論,從中學會歸納主訴,仿照病歷格式書寫病歷,然后教師批改講評。鼓勵學生多動口問診,勤動手操作,善于動腦思考,從而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由“觀眾”轉化為教學活動的“演員”,教師則由獨角戲的“主演”變成“導演”。
二、注重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藝術
診斷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教師應具有相關科目廣博的知識,并將其融會貫通。對診斷學本學科的知識應潛心鉆研,仔細琢磨,透徹理解,力求達到深入淺出。同時還應具備豐厚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善于啟發式教學。還要提高繪畫藝術,善于畫示意圖,增強板書、畫圖的藝術效果,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教師應善于模仿病人的神態、步態與姿勢,如模仿蹣跚步態、慌張步態、偏癱步態,使講授內容生動形象,直觀有趣,提高藝術感染力。一個全面發展,多才多藝的教師,必受到學生的愛戴,親其師而信其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潛力。
三、改革教學內容,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以往的以課堂理論教學為基本形式的診斷學教學,由于和臨床實踐相脫節,在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再從學科性質來講,診斷學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增強診斷學教學的針對性,突出技能訓練,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模式是先進行實踐技能考核,過此關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理論考試。因此,加強臨床技能教學,是現今醫學法規的需要,也是醫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對此,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每級同學都適時選用適合本級學生特點的最新版本的診斷學教材。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制,修訂《診斷學教學實施計劃》、《診斷學授課計劃》,反復修正、提煉、完善講稿教案,精煉課堂理論教學,突出技能培養理念,增加實踐課學時及見習課學時。開展診斷學實踐技能大練兵大比武活動,舉辦診斷學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體會、鞏固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得益彰。如此培養的醫學生動手能力強,基本技能操作功底扎實。編寫《診斷學學習指導與習題集》,使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能抓住重點,提綱挈領。利用習題,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刻領會理解知識,帶著問題去學習,啟迪思維,開動大腦,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提高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科在發展,新知識、新思想層出不窮,我們適時將本學科的新觀點,新進展融入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習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鉆研探索精神,為將來的科研奠定基礎。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多途徑提高教學質量
1.運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的教學媒體是教材、掛圖、模型,教學方式單調,學生易形成視覺疲勞和聽覺疲勞,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比如對肝病面容、玫瑰疹、蛙腹等體征,教師用語言抽象地描述,學生只能坐在教室里被動地聽,難以在腦海里形成具體印象,理解不深刻,記憶也不牢靠,以后在臨床上真正遇到了該體征,也回想不起來,不認識。學生在校死記硬背課本內容和筆記以取得高分,但在臨診時,不能理論聯系實際,造成學生普遍實踐能力低下,考試成績卻優秀的“高分低能”現象。而多媒體教學以數碼攝像機、掃描儀、計算機和數字投影儀等先進的設備為主要手段,是集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視聽媒體為一體的綜合技術。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配一些病理圖片、插圖、典型體征的視診攝影圖片,也可以配一些觸診、叩診手法錄像,還可以配一些叩診、聽診音響,從而達到圖文并茂,聲像俱現,視聽共享的效果,使學生如到現場,面見其人,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習的興趣。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課堂板書的時間,避免了因板書而引起講課的間斷,使講課內容更加流暢緊湊,從而使教學的信息容量大幅增加,拓寬了學習內容,同時緩解了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適時選取不同的字體字號及一些藝術字,再配以優雅動聽的輕音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易于接受新知識,享受學習,提高學習的樂趣,從而加深印象,增強記憶。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能從聲音、圖像、動畫等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汲取速度和效率。
2.運用網絡技術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教學手段和方式大為改觀。我們為學生介紹一些優秀網站,推薦一些“精品課程”網址,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網絡資源,學生可以在網上觀看體格檢查錄像,查看一些典型體征,觀看“精品課程”。學生可以在宿舍、網吧、家中學習,不受地點、時間限制,這樣使傳統的“教室”觀念發生了變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自己欠缺或喜好的內容進行學習,并且可以多次重復,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樣,利用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手段,上網共享優質的教學資源,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3.運用模擬化教學系統
全身體格檢查是每個臨床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診斷疾病的主要依據,也是各級醫學考核的必考內容,對醫學生來說是最需要加強和訓練的環節。長期以來,結合臨床病例的床邊教學方法,可增強醫學生的感性認識,尤其是對陽性體征的理解體會。但近年來,醫療行為的法制化,醫療觀念的轉變和病人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病人維權意識增強,有時涉及病人的隱私或違背病人的意愿,則會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目前,醫患矛盾突出,患者中能夠接受實習、見習的人群越來越少,讓每個學生都利用患者學習和體驗操作手法越來越困難,見到陽性體征的可能性更少。這一現實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大受限制。為解決這方面的矛盾,我們建立并利用模擬化教學系統,建立臨床技能模擬訓練室,多媒體臨床技能綜合訓練實驗室,引進一流的教學設備,如TYIV型自動心肺聽診觸診模擬儀,JCFGP心肺聽診和腹部觸診電子標準化病人等教學設備。電子模擬人是借助于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虛擬仿真的人體,可逼真地再現臨床上常見的體征和生理特征。心肺聽診模擬人可以使學生在聽心音、雜音的同時,看到心臟跳動、瓣膜開閉;又可在聽呼吸音、羅音的同時,看到肺泡、支氣管內的情況及其活動。腹部觸診模擬人可供學生進行反復地技能訓練,讓其觸到近似于真實的陽性體征。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生動逼真的診斷學體格檢查模擬實習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和體驗,使教學更具趣味性,給學生以深刻的感性認識,且不受時間限制,并能反復訓練。這樣避免直接在病人身上操作練習,增加病人的痛苦,也避免了學生早期親臨病人身邊產生的緊張和慌亂感。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知識到主動參與實踐操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五、善于利用身邊現成的資源,理論聯系實際
在診斷學實踐操作課上,選擇性格開朗、善于助人、樂于奉獻的男生為模特,令其扮演病人。教師先在其身上視、觸、叩、聽操作演示,學生再模仿練習。課后在宿舍分組練習,交互扮演醫生、病人,進行“實彈演習”,使學生先熟悉正常人的表現。這樣彌補了病人少,實習、見習生多,難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的缺陷。同時,不忽視學生群體中的現成“病人”,如有人患扁桃體炎、心肌炎、膽囊炎、闌尾炎等,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利用身邊現成的資源,就地取材,對患病同學進行問診,全身體格檢查,使學生學會扁桃體的檢查及分度,體會早搏的特點,觸診膽囊壓痛,闌尾壓痛等陽性體征,再書寫完整病歷,全班同學針對同一個病人書寫病歷,再對病歷展評,然后讓學生相互比較,這樣他們就容易區分優劣,選出優秀病歷,最后引導其取長補短,把病歷修改完善。
六、加強教學管理,保障教學質量提高
加強教學管理,改進考核方式,提高約束機制,發揮考試向導作用,保障教學質量提高。傳統的診斷學考試一般只采取理論考試,考查的只是學生的記憶程度,背書的功夫。偏重知識測試,忽視臨床基本技能考核。而診斷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理論內容相對簡單,容易理解,而其對基本技能的要求卻很高,往往這一點被忽視了??疾閷W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單純的理論筆試很難達到理想的目的,學生操作手法是否正確,單憑筆試很難了解到。這樣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在臨床實際中,遇到病人常茫然不知所措。對此,我們根據診斷學中不同章節的內容建立形式多樣、規范化、標準化、知識與技能并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專門針對實踐技能又制定了考核方案和詳細的評分標準。比如,教師扮演不同疾病的病人,由學生來問診,問完后由學生書寫病史,考查問診的內容是否記全,記熟,問診的技巧是否掌握?;蛘邇擅麑W生為一組,分別從備選題中抽簽選取某部分體檢試題,互為對方扮演病人,相互查體。查體時,先敘述檢查的名稱,一邊敘述操作手法,一邊檢查,然后敘述正常表現和陽性表現。教師從中考核其對身體某一部位的視、觸、叩、聽檢查手法的掌握及熟練程度。此實踐操作成績占總成績的25%,并且作為學生參加下階段理論考試的準考資格,凡未通過實踐技能考核者,不得參加理論考試,實踐技能考核嚴重不達標者不能進入臨床實習。這樣不僅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也促進了有關基礎理論的學習,兩者相得益彰。
總之,更新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實踐技能培養,有機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相結合,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授課內容,選擇一種或多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動口問診,多動手操作,多動腦思考[2],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學精神,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成績均明顯提高。經過我們的努力,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基本技能操作功底扎實。學生在實踐中對知識運用自如,實習醫院對學生的滿意度提高,畢業后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提高了學生就業率,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鄧長生.診斷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
[2]施華秀,王挹青,張亞強,等.創建診斷學精品課程的探索[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7,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