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2 02:13: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工智能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教學改革 研究生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探索 研究生“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系列課程研究 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改革 人工智能實驗課教學改革研究 《人工智能》碩士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改革 創新型人工智能教學改革與實踐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改革探索 新形勢下本科教育階段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研究 人工智能課程研究型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航天類專業“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探索 林業院校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的思考 應用DBR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 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興趣教學法 人工智能概論課程的教學思考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面向人工智能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改革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 王海,許德章.“機器人學導論”專業課雙語教學改革的實踐[J]. 科技咨詢,2009(3):182-183.
[6] 徐新黎,王萬良,楊旭華.“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改革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9(11):129-132.
[7] 李竹林,郝繼升,馬樂榮. 人工智能雙語教學體系結構的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0(12):81-83.
[8] 冀俊忠. 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09(24):105-107.
[9] 朱映輝. 基于導向驅動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09(5):94-96.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Series Courses of Graduate Students
REN Xiao-ping1,2, REN Qing-xiong3, GUO Fan2
(1.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ystem and Softwa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 2.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 3. Shanxi Institute of Metrology Supervision & Verification, Taiyuan 030002, China)
關鍵詞: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學;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改革
1 實施全英文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國際學術交流的日益活躍以及國際化辦學的趨勢發展,借鑒國外著名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世界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造就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正成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是人類社會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人工智能的地位正隨著該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其技術的廣泛應用迅速提高,而且在非計算機領域,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學者也通過這個年輕的領域發現新思想和新方法。由于人工智能課程內容涉及計算機科學以及邊緣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因此在該課程中開展全英文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發展,還可以促進本科教學與國際接軌,在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2 當前國內全英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對當前國內高校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對象為軟件工程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調研問卷共58份。調查項目、內容及結果見表1。
從項目1和2的調查結果看,大部分學生認為開展全英文教學有必要,其在提高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以及了解國際前沿等方面有很大幫助。然而,由于全英語教學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進行全英語教學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教學試點與實踐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對全英文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從項目3~5的調查結果看,教師不能正確處理好全英文教學與專業英語課教學的關系,使全英文教學變為純英語課教學或專業英語課的翻版。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教學授課語言以雙語為主或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多媒體課件形式為中英文相結合。
(2)全英文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項目6和7的調查結果看,雖然一些大學花了很大代價邀請國外一流教授專家講授課程,但由于人工智能課程理論性強、難度大,學生很難適應全英文課程教學。
(3)缺乏內容全面和難度適中的教材。從項目8和9的調查結果看,一些大學在實施人工智能課程全英語教學時直接引進原版英文教材,但這對本科生來說,原版英文教材內容偏多、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時不免有諸多畏難情緒。
(4)師資匱乏。從項目10的調查結果看,學生對承擔全英文教學教師的滿意程度普遍不高。實際上,全英文教學對承擔課程教學的教師要求很高,他們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掌握英語應用技能,而現階段國內高校中能承擔全英語教學的師資仍然十分匱乏。
綜上所述,如何改革全英文教學模式,講授哪些教學內容,采用何種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值得我們思考和關注的教學改革重點和難點。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們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課程的特點,對現有教學模式、內容及方法進行全方位探索和改革,制訂全英文教學計劃,對促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國際創新型人才起重要作用,其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探索如何將理論知識傳授、綜合能力培養與英語交流運用三者有機結合,建立全英文教學的新型模式,這將對更新教學理念和探索適合于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產生深遠影響。
(2)全英文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掌握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國際前沿技術,開闊國際視野,有利于培養復合型、實用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3)全英文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能夠促進國內教育向國際教育邁進。
3 全英文教學內容改革
建立完善的全英語教學體系,需要有系統而完整的教學內容。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人工智能課程課時一般只有36學時,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從什么角度組織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與技術,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與國內教學內容相比,國外教學更注重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十分有益,但是原版內容過多,且大多以國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活為背景,對于我國學生來說,理解某些內容和背景比較困難。因此直接套用原版教學內容往往存在一定問題,我們需要在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經典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挑選合適內容。國外經典教材編寫思路不盡相同,一些經典人工智能教材及主要內容見表2。
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內容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規律和用于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從表2中可以看出它們的共同點,即人工智能應圍繞“智能”這個核心,但由于智能本身非常復雜,難以用單一的理論與方法描述,需要從不同的抽象層次刻畫智能這個主題。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主要內容可按圖1所示劃分為不同層次并確定講授順序。
在最底層,神經網絡與演化計算(適應性原理與仿生機制等)輔助感知以及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抽象層反映知識在智能中的角色和創建以及圍繞問題求解的知識的抽象、表示和理解;更高層則提出學習、規劃、推理的模型和方式;應用層構造智能化智能體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讓計算機實現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除了將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這4個層次,為保證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性,還可按照抽象層更高層最底層應用層順序安排教學內容。
4 全英文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關鍵
針對以上國內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提出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關鍵,包括全英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定位,“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新以及全專業英語教學團隊的打造。
4.1 全英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定位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實踐動手與應用能力以及提高英語交流水平三者相結合為主要目標,分兩個階段進行,國內教師與國外教師共同授課。首先,國內主講教師講授人工智能課程的基礎原理、模型和方法,可采用集中授課、案例教學和課堂實踐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一般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再邀請國際知名外籍教師為學生講授人工智能國際前沿技術,包括集中授課和專題研討。經過基礎學習,學生一般已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因此對于外籍教師所講授的學科前沿等內容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與單純采用全英文教學或單純邀請外籍教師授課相比,該模式能收到較好的預期效果。“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4.2 “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
實行全英語教學后,由于使用英文教材及中外教育背景存在差異等因素,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和改進,包括全英文授課形式、案例教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配合“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提出圖3所示的“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英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該教學方法模式包括:(1)過渡式全英文與沉浸式全英語兩大英語教學方式;(2)激勵自主式、啟發互動式、體驗學習式三大學習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牢固掌握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方法;(3)參與學習式和自我展示式兩大學習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全英文課堂授課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把握英語與專業的比例。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全英文授課的形式而忽視教學效果;其次,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人工智能課程包含大量概念,內容抽象,算法復雜,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與掌握。將案例教學方法引入課程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較好的預期教學效果,但要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僅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拓展第二課堂。有計劃地邀請國外人工智能專家和教授到大學進行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課外科研/科技活動,使得學生能夠體驗式地、自主地學習,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新技術,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案例教學和課堂實踐的雙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涵,而且可以充實學科前沿知識并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4.3 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新
除了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經典教材內容以外,我們還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內容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
(1)先進性。我們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帶動教學發展的新思路。教師可結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及其相關領域的科研項目,將科研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學科前沿知識進行梳理與優化并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確保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有效提高教學改革的質量。
(2)前沿性。對人工智能發展較快的領域,如智能計算、數據挖掘等,還需更新和補充全英文教學內容,同時可以邀請國際知名大學教授共同研究與探討教學內容,保證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通過實現全英語教學保證課程與國際接軌。
(3)實用性。在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應注重實踐的應用,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符合素質教育必須注重實踐的要求。教師可結合教學中的基本理論知識,適當補充案例與實例,使得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聯系,豐富課程內涵并提高教學效果。
4.4 全專業英語教學團隊的打造
師資力量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師資的匱乏是現階段全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一些教師具有較扎實的人工智能學科功底,但不能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授課,而有些教師則知識結構單一,缺少人工智能及其相關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因此我們需要多渠道、多層次地打造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有學科交叉與融合能力,同時掌握英語技能的全英語教師隊伍。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利用與國外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建立的合作關系優勢加強交流與合作,爭取申請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利用科研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專業水平和英語技能。
5 全英文教學的具體實施
我們在軟件工程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的人工智能課堂上實施全英文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國際軟件學院成立教學主管部門領導小組、從事教學研究的骨干教師組成的全英文教學工作小組以及由教學督導組成的監管小組,三者之間相互配合并共同促進,保障全英文教學工作的順利推進與落實。領導小組對全英文教學的師資培訓、人才引進、多媒體網絡資源開發、實驗室建設、教材編寫等予以政策支持;教學工作小組制訂全英文教學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監管小組定期對工作小組的教學完成情況進行評估。
(2)在課程教學中,打破國內常規教學方式,建立開放式全英文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學方式以“1+1”雙課堂教學模式為核心,以講授與專題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基本原理、方法與技術展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學習的熱情。
(3)國際軟件學院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承擔并完成了一批國家與省部級科研課題,而且取得了一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和優勢。2006年,國際軟件學院聘請被譽為世界“人工大腦”領域先驅的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計算機系Hugo de Gaffs教授擔任武漢大學全職教授和學院國際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4)聘請與國際軟件學院有合作協議的國立首爾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Bob McKay教授專職來校為本科生講授人工智能技術前沿。同時,利用國外學者來武漢大學順訪的機會,請其為學生作學術報告,使學生了解國際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如邀請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過7年博士后研究的宋森研究員進行“理解大腦與仿制大腦”的講座等。
(5)國際軟件學院在遴選教師到與學院有教學和科研合作的國外大學進修時,優先考慮給本科生授課的全英文教師,并將全英文教學能力作為選拔條件,以教師的學術進修帶動全英文教學建設,使學科和專業建設與全英語教學隊伍打造相結合,全面推進全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
6 結語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重要課程,目前正面臨著知識更新和教學改革的緊迫任務。筆者以實施全英文教學為契機,針對目前國內全英文教學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以智能為核心,從不同抽象層次刻畫智能主題,構造人工智能最底層、抽象層、更高層以及應用層4大模塊內容。
(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全英文教學模式進行重定位,提出“1+1”全英文雙課堂教學模式。
(3)提出“二三二”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方案,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英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4)提出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帶動教學發展的新思路,進行集先進性、前沿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創新。
關鍵詞:人工智能;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一門研究和模擬人類智能的跨領域學科,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新技術。由于信息環境巨變與社會新需求的爆發,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趨成熟。隨著AI3.0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也愈發廣泛,對于管理類人才來說,加強對人工智能知識的深入學習,不斷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管理知識結合起來,對其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是一門前沿學科,管理學院開設人工智能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技術創新思維與能力,基于其覆蓋面廣、包容性強、應用需求空間巨大的學科特點,通過概率統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編程語言、數據庫原理等基礎課程的學習,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下基礎。本文基于社會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結合諸多長期從事經管類專業課程教學的老師意見,針對管理類人才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對中國高校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提供幫助與借鑒。
1、教學現狀與問題
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理論技術學科,人工智能課程內容及內涵及其豐富,外延極其廣泛。學習這門課程,需要較好的數學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針對管理類人才,該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1)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目前,中國大多數大學仍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忽略與學生的互動,并且缺乏能夠有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加深知識理解的教學環節設置,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進行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知識講解時,隨著章節的知識難度不斷增加,單向介紹式的枯燥教學方式無法反映人工智能學科的全貌,課堂講解難以同時給以學生感性和理性的認知,部分學生因乏味的課堂氛圍漸漸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導致學習動力不足。(2)基礎課程掌握不牢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會走向更加具體化的管理崗位,具有多學科的素養,但這也導致很多學生所學知識雜而不精。學生在基礎不夯實的情況下去學習更高層面的知識,給學生學習與老師教學都造成了很大困擾。人工智能課程知識點較多,涵蓋模式識別、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等眾多內容,概念抽象,不易學習。一些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未能熟練掌握高等數學、運籌學、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等先修課程,缺乏一定的關聯思考和研究意識,導致課程學習難度增加,產生學時不足和教學內容難點過多的問題。(3)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當下,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于機器視覺、智能制造等各個領域,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現實案例,使得人工智能不再是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現實中可以觸及的內容。例如,在機械學科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是電氣工程、機械設計制造、車輛工程等方向的重要技術來源;在醫療領域,是醫療器械的創新生產源動力;在能動領域,是高端能源裝備與新能源發展的重要驅動;在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領域,技術的發展時刻推動著智能科學與技術核心價值的提升。然而,對于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來說,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教材涵蓋許多智能算法及相關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涉及到很多從未接觸過的抽象理論和復雜算法,書本中的應用實例大多紙上談兵,缺乏專門適用于管理類專業知識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加上一些教師授課方法單一,不利于引導學生將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現實生活。另外,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差異很大,教師采用統一的方式教給他們,這使一些學生無法跟上和理解,教師也無法控制學生的學習狀況,導致學生缺乏動力。因此,如何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也是人工智能課程教學要考慮的問題。
2、管理類人才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進策略
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提高大學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時代背景下應用新技術和新思想進行實施課程教學改革是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高校的教學工作而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變化不再是課程資源的簡單數字化和信息化,而是充分利用時代信息資源優勢的新型教學模式。針對管理類專業人工智能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教學方法改進和教學內容設置兩個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改進。
2.1教學方法改進
教師對學生具有引領作用,其教學方法的改進能夠帶動學生改進自身學習方法。(1)啟發式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通過安排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思考、分析、討論和表達等多項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認知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案例教學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緊密結合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理論與方法,有效理解知識要點及其關聯性,適用于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教學。具體而言,高?;谄鋯栴}啟發性、教學互動性以及實踐有用性等特點,可以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知識體系的教學案例庫,雖然這項建設將極具挑戰性與耗時性,但具有很強的積極效果:培養學生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更多地保留課程材料,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人工智能背景的管理類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例如,通過單一案例教學,讓學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原理及應用;通過一題多解的案例使學生思考如何獲取最有效的解題方法;通過綜合案例的設計,啟發學生全方位地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2)研討互動式教學研討互動式的各個教學環節是逐漸遞進、有機結合的。研討是基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對學生做出評判,從而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觿t是在研討的基礎上,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在人工智能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討論了解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例如,對于學校積極性不強的學生,將人工智能理論內容與學生個人興趣范疇、社會產業發展及研究現狀聯系起來,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對于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根據自己的理解撰寫心得報告,并在課堂或課外進行師生互動。像這樣研討與互動相結合的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建立起濃厚的學習氛圍。(3)有效激勵式教學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才需求量極大,對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進行有效激勵極為重要。在學生激勵方面,可以舉辦各類人工智能競賽項目,設置相應項目獎學金,吸引學生參與實踐,調動學生做研究、發論文的積極性。例如,教育部主辦的中國研究生人工智能創新大賽,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主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人工智能領域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高校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在各學院乃至全校開展此類競賽項目,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鼓舞更多學生加入到人工智能課程的學習中來,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師激勵方面,在教師聘任和提升過程中把參加學生課程制定、課堂與課外作業、課程項目和論文指導等看作教學任務的一部分,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這些活動。(4)學科滲透式教學人工智能學科知識融合程度較高,學科交叉性強?;谌斯ぶ悄艿膶W科交叉性特點,增強管理類人才對學科應用的領悟,可以采取開展學科滲透式教學的方法。從2015年起,國務院和教育部先后印發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教育》、《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等文件,“互聯網+”、“智能+”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人類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社會需求“技術+管理”的高端復合人才。例如,基于工業4.0和強國戰略,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制造的應用極為廣泛。上海理工大學非常重視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教育質量。為增強少數民族管理類人才對該領域應用的認識,我們請機械工程、能源動力領域的相關專家以授課或講座的形式,進行相關領域知識和發展趨勢的講解,使學生理解更為透徹。此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可以用舉辦人工智能知識交流會、線上人工智能論壇等形式,促進不同專業間老師、學生對于人工智能知識模塊的見解,相互交流、滲透和學習,從而推動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的改進。
2.2教學內容設置
世界一流大學在人工智能課程內容設置根據不同國家的教育體系設置,肯定會有不同,但頗有共通之處。本文借鑒世界頂尖大學經驗,針對管理類專業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研究,結合中國教育體系設置,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1)核心內容設置為避免學生因為知識點過多而出現雜而不精的問題,勢必要精化教學內容。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使用云計算和其他方式來實現數據信息的傳輸、存儲和處理,通過在線收集和整合網絡課程相關數據,挖掘和豐富教學資源,并在整合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方法和前沿知識的擴展。在核心內容設置方面,可以通過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選擇人工智能領域具有代表性且難易程度適中的知識作為重點,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人工智能的知識脈絡。例如,編寫針對管理類人才的人工智能教材,內容涉及緒論、知識表示與推理、常用算法、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方面的同時,重點增加相應知識點在管理上的應用案例,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根據管理類專業偏向領域,開設關聯程度較大、應用較廣泛的人工智能選修課程,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選修具體方向的課程。(2)注重學生的數理及編程基礎良好的數理及編程基礎是學習人工智能的前提。只有具備了這些基礎,才能搞清楚人工智能模型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優化過程等,才能將數學語言轉化為程序語言,并應用于實驗。管理學院人才的數理及編程基礎相對薄弱,因此,在安排學生學習人工智能課程之前,建議開設面向全體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等專業基礎數學課程以及C語言、python等編程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數學分析的基礎與一定編程基礎,為學習人工智能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可以推進MOOC平臺建設,在平臺上開設人工智能網絡課程,幫助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識基礎及專業技能。(3)實驗建設為了加強學生對于人工智能知識點間的關聯性理解,可以基于不同的應用模塊,設計具有前后鋪墊、上下關聯的綜合性實驗,設計不同層次的項目要求,同時基于相同的實驗課題,讓學生分組對實驗課題進行攻克,并設置多元化的實驗評價體系,通過實驗教學過程中反映出的不同進度,讓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出準確評判,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以便更好地開展下一步工作。例如,針對人工智能課程應用中很廣的遺傳算法,在某一管理規劃的具體應用上設置理解-實現-參數分析-具體應用-嘗試改進-深度拓展的不同層次的項目要求,在這些項目層次中規定必做項與可選項,讓學生基于同一實驗課題進行合作學習,然后通過個人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相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打分,對小組整體能力以及個人能力進行綜合評估,以期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關鍵詞: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課程建設;人工智能
一、引言
中南大學的人工智能課程是國內高校最早開設的該課程之一。198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我校蔡自興和清華大學徐光編著的《人工智能及其應用》,成為國內率先出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工智能教材,為人工智能課程提供了一部好教材,對人工智能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我校人工智能課程自開設以來已培養約30屆學生,培養人數超過3000人。授課對象包括計算機、自動化專業的本科生和電子信息類等專業的研究生。2001年,我們研發的“人工智能網絡課程”被評為優秀網絡課程。2003年和2007年“人工智能”分別被評為首批國家精品課程和全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同時,課程的相關網絡資源和知識表示方法的課堂錄像陸續上網,向全社會開放,成為學生復習和自學的有力手段和特色環境。
近年來隨著國外名校的視頻公開課風靡網絡,建設我國自己的視頻公開課已勢在必行。在這種背景下,人工智能課程的等一批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應運而生。我們的“人工智能PK人類智能”的視頻公開課入選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計劃,已成為首批播出的課程之一,受到公眾歡迎與好評。
二、講授內容選定
人工智能是一門前沿交叉學科,也是一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和公眾頗感興趣的科學。網絡視頻公開課是以大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大眾,是免費開放的科學與文化素質教育的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由于人工智能屬于專業基課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述一個完整的專題,避免艱深的專業知識,讓大多數人都能聽懂并感興趣,是安排視頻課程內容時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為此,在內容安排上將重點放在專業史和熱點研究介紹上,其目的是通過介紹學科的發展史和一些經典或熱點問題的研究情況,激發大家對人工智能研究的興趣,增進對人工智能知識的了解,認識到前沿科學其實離現實并不遙遠。
在上述理念指導下,本視頻課程并沒有照搬平時上課的內容,而是精選了人工智能領域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介紹。首先概述人工智能的起源與發展歷史,以及人工智能領域影響最大的三大流派及其認知觀等。然后介紹人工智能中幾種經典技術,包括推理證明技術、問題求解技術等。此外,對人工智能中公眾最感興趣的一個應用領域――機器人學進行闡述。最后,對人工智能的一些最新研究發展領域,如計算智能和群智能技術等進行討論。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講:人工智能的誕生
長期以來人工智能充滿了激烈爭論,其發展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在中國也歷經了質疑、批評甚至打壓,直至出現希望的曙光,形成今天的可喜局面,其過程可謂艱辛。該講從不同角度對人工智能的定義進行介紹,分析其異同,介紹人工智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特別是在中國的發展情況,讓聽眾對什么是人工智能有個大致的了解。
第二講:人工智能的學派
從符號主義為代表的經典人工智能到連接主義、行為主義,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說是從一家獨秀走向百家爭鳴。該講介紹人工智能的主要學派,各自的理論基和認知觀,并論述人工智能對社會、文化、經濟等層面的影響。
第三講:經典人工智能的推理技術
經典人工智能的有關推理技術和方法是早期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手段,用于研究基于經典邏輯的自動定理證明等問題,對人工智能學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講主要介紹基于數理邏輯方法的推理證明技術,尤其是定理證明方法的代表之一――消解原理。
第四講:問題求解與搜索
問題求解技術是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一個核心問題,涉及問題表示和求解搜索兩部分內容。這一講主要介紹問題求解中的一種常用方法――狀態空間法,闡述圖搜索方法和求解策略,特別是引入啟發式信息的啟發式搜索方法。
第五講:機器人學
機器人是人們聽到人工智能時幾乎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事物。機器人學作為一門學科,該講介紹機器人學的發展過程和機器人的分類,探討機器人學與人工智能的關系,說明研究開發機器人技術的動機。
第六講:人工智能的新領域――計算智能
經典人工智能雖在早期占有統治地位,但目前已經不再是研究熱點。而計算智能則異軍突起,成為智能學科中新的增長點。本講主要介紹計算智能的幾個主要分支神經計算、進化計算、模糊計算和人工生命的一些基知識。
第七講:人工智能中的仿生學――群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門信息科學與生命科學等高度交叉的科學,不僅涉及到計算機、自動化、數學、信息學等學科,還涉及到心理學、腦科學、仿生學等各種學科。群智能就是仿生學在人工智能中應用的典型。該講主要介紹受到蟻群和鳥群社會行為啟發而構建的蟻群算法和粒群算法,將其轉換為可計算模型,引入到問題優化求解中。
三、課程建設經驗
由于授課對象的不同和授課時間的限制,在只有30分鐘的一講一主題情況下,要像平時上課那樣詳細講解是不可能的,為此需要對視頻公開課的材料進行重新組織。我們的人工智能課程作為首批國家精品課程,其教學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具有一定優勢。
首先,使用主講人編著的《人工智能及其應用》作為課程教材。根據教學對象不同,編撰了不同類型的教材,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2003年和2004年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三版“本科生用書”和“研究生用書”。2005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面向大專院校和網絡課程的《人工智能基》,以及在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面向管理類學生的《人工智能及其在決策系統中的應用》。2010年又出版了“十一五”規劃教材《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四版及《人工智能基》第二版,使教材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更好地為人工智能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服務。這些教材已為高水平課程建設和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視頻網絡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其次,教學資源豐富,知識融會溝通。課程主講人也是國家級教學團隊“智能科學基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團隊成員除承擔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外,還負責智能控制、機器人學等相關課程的教學。這些課程也都有對應的自編優秀教材,都可直接作為課程的參考資料。
“人工智能網絡課程”具有明顯特色(網絡化、智能化和個性化),得到專家和同行的認可和肯定,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優秀網絡課程。特別是更新后的向導學習、個性化以及算法實驗,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本身來實現人工智能網絡課程,具有顯著的特色和先進性。網站上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實驗指導書、課堂錄像和參考文獻一應俱全。人工智能相關的網絡資源,如網站、新聞組、BBS等,包括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討論、本領域研究的前沿動態、人工智能課程相關的演示動畫
和實驗等。
雖然有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但為了適應視頻公開課的需要,在視頻公開課材料的組織上仍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本視頻公開課課程具有下列主要特色:
(1)材料翔實、圖文并茂
人工智能的發展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斗,其在中國的發展尤其曲折。在課程資料組織過程中,對許多重要理論與方法的提出者以及一些會議與紀念活動等介紹,基本上都配以圖片。這些圖片有的是自己的第一手資料,有些則是從網絡搜索得到。這些圖片的引入,給本來相當枯燥無味的文字和概念增加了趣味性和對觀眾的吸引力,也是視頻教學優勢的一個體現。
(2)深入淺出、直觀生動
人工智能作為一門講述前沿理論的專業基課,其復雜的技術、算法、理論是一般觀眾很難理解的。視頻課程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將這些問題講透,而是通過形象的動畫說明基本原理和概念,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真正起到帶“入門”的作用。這也是視頻課程的優勢所在。
(3)精選題材、注重趣味
人工智能是一門高度交叉的科學,涉及面極廣。為了讓觀眾盡可能全面地了解這門學科,公開課著力于講授內容的精選。從人工智能的起源開始,分別介紹了經典人工智能的搜索推理技術、當前的研究熱點計算智能和群智能技術,以及人們對人工智能最直觀的印象――機器人學,形成一定的體系。在這些題材中包括了邏輯學、生物學、腦科學、神經學乃至仿生學等不同的學科交叉,力求使枯燥的科學理論變成美味的知識盛宴。
四、問題與體會
經過緊張的準備和拍攝過程,“人工智能PK人類智能”精品視頻公開課終于上網與廣大觀眾見面了。由于時間倉促和經驗不足等原因,本視頻課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值得今后彌補。
(1)考慮到比較通俗易懂的要求,使沒有相關專業基的公眾也能夠基本上聽懂,因而將很大一部分內容的重點放在了專業史上,其專業深度不夠。
(2)由于每講必須在30分鐘內講完一個專題,因此難以對相關技術進行深入探討,只能簡要介紹其原理和概念,使觀眾能知其然,卻沒法知其所以然。
(3)國外的公開課基本上都是隨堂錄像,視頻課講的內容就是平時課堂講授的內容。而我國的視頻公開課課程卻強調普及性,相應的犧牲了部分專業性,在定位上仍有猶豫。這可能是我們的公開課與國外公開課的一個重要差別。
要把我國的視頻公開課建設好,不能盲目追求觀看率和點擊率。從課程性質上看,文史類課程由于受眾面廣,容易被更多的人群接受和理解,觀看的人就自然會多。理工類課程由于受限于領域基知識,受眾面相對較窄,其接受程度肯定較低。要真正建設一門好的視頻公開課,還是應該明確定位,內容貴精不貴多,完整清晰的講述好若干知識點,讓觀眾真正有所收獲就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傅京孫,蔡自興,徐光,人工智能及其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
[2]宋健,學科前沿的最精彩成就[C],見蔡自興,徐光編著的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蔡自興,徐光,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三版),本科生用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蔡自興,徐光,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第三版),研究生用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蔡自興,蒙祖強,人工智能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蔡自興,人工智能及其在決策系統中的應用[M],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5
美國人工智能水平高,在百余所開展此方面教學的大學中,獨立的人工智能專業學位并不多,該專業往往隸屬于計算機科學院或者認知科學院。美國計算機科學學位中心官方網站邀請相關專家,從高校的科研力量、實驗室設備、師資力量、學校資源等方面,對全美高校的人工智能專業進行了細致的分析,選出了20所在該領域領先的強校。
第1名 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
很多人都不知道,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是人工智能專業發展最快的學校。十年之內,該專業擺脫了當初只有幾名教授的困境,一躍成為美國人工智能領域最具領導力的科研機構。
學校的智能系統和機械學習中心成立于2010年,如今已擁有40多名高素質科研工作者,其中還包括8名來自國立橡樹嶺研究所(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大型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可謂是科研力量雄厚。
該中心為在校學習人工智能的碩士研究生開設了一個獎學金項目,學生可以在學習之余,輔助科研工作者進行深度調研,其中就包括擔任國立橡樹嶺研究所科研人員的助手。當然,在該中心工作是記學分的,最高可抵12學分,并且能享受獎學金的優待,這也算是研究生的一個特別福利。
第2名 華盛頓大學
華盛頓大學位于西雅圖,地理位置優越,微軟、亞馬遜、波音等知名企業都駐扎在此。該校人工智能專業將科學和藝術相結合,學生選擇范圍寬廣,他們可以從16個研究方向中挑選一個感興趣的進行學習。
不少研究方向都涉及到跨學科,學生在人工智能的同時,還要從藝術學院、設計和編程學院、交互設計項目選修相關課程。
該校的人工智能專業教授都屬于明星級別,他們頻繁地出席研討會,他們的名字也時常出現在學術雜志上。
第3名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是將學術學位和研究項目結合最好的學校。本科生的學習課程需要極高的理解力,難度并不低于研究生課程,如電腦生物、言語識別、認知、機械學習等;研究生的學習則更側重接觸人工智能前沿動態。許多學生畢業后都選擇進入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工作。
第4名 喬治亞大學
喬治亞大學富蘭克林藝術與科學學院設立了獨立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該校的人工智能研究生階段的課程重在深入研究,讓學生在本科的基礎上得到更多的探索,如學習遺傳算法、邏輯程序設計、認知模型、微電子學等。
第5名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美國大學里唯一提供人工智能雙學位的學校,學生需要同時學習計算機科學和認知科學。該校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在錄取時會側重學生對于人工智能的興趣與熱情,并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如責任感,責任感關乎專業度,這代表著學生對科研學習的態度;如榮譽感和道德感,包括尊重科研學術成果、不剽竊、不抄襲等。
第6名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人工智能專業名為“認知科學里的技術研究”,以研究認知和觀念的計算模型、思想和語言的神經基礎為主。該校的人工智能研究非常有名,經費十分充足,共有近30名教授和講師致力于研究,探索出六大方向,如概率推理、言語識別等。
第7名 密歇根大學
密歇根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隸屬于文學、科學和藝術學院,因為該校強調跨學科學習,這意味著學生學習人工智能專業的同時,還要學習經濟學、生物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等。該專業有10個不同的研究小組,學生可以選擇將人工智能和心理學或哲學相結合,進而開闊思路,不斷創新。
第8名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力與計算機工程學院設立了人工智能專業,目的是解決當下人工智能領域所出現的問題。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都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如“運動規劃與虛擬現實”、“計算機視覺分析”、“神經影像”等。
第9名 麻省大學艾默斯特校區
麻省大學艾默斯特校區的人工智能專業從本科、研究生到博士都很受歡迎,學生們通過學習機器學、自然語言過程、嵌入式系統、運算法則等課程,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點所在,進而參與到研究中。
該校的20多名人工智能專業教授和講師有一定知名度,他們研究機械學、電腦視覺和認知計算等,同時也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研究調查機會。
第10名 印第安納大學
印第安納大學是美國少數的將人工智能專業列為獨立專業的學校。本科生側重學習智能化系統工程,倡導“以小見大”,即從小規模的網絡和移動技術入手,進而研究宏觀的系統工程,這樣的課程包括生物工程、計算機工程、網絡物理系統、分子與納米工程等。研究生則是將技術與創新融合,專注學習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人機互動設計。
國家大型科研機構比較青睞該校學生,因為在微軟主辦的針對學生的“想象杯”開發人員設計大賽中,該校學生奪魁的次數最多。
第11名 俄勒岡州立大學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是全美里最自由的,學生入學時可以選擇多種研究方向,比如其中之一是人機互動,課程包括編程、認知、心理學等,都是幫助學生了解人工智能里“界面”的意義。
第12名 西北大學
西北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共有20門課程供學生選擇,如“自然語言處理”、“知識表現和推理”、“計算機幾何學”等。這里還有一門課程由IBM公司贊助,學生可以用IBM公司開發出的智能電腦――認知計算系統的代表Watson來制造出下一代人工智能設備。
第13名 羅切斯特大學
在羅切斯特大學,本科生有兩個方向選擇,分別是注重數據挖掘和機械視覺的“機械學習和機器人”,注重網絡應用程序的“人機互動與網絡”。研究生的課程包括運算法則、統計語言、認知過程、數據挖掘等。該校的教授在人工領域專業很有名,所以學生的研究機會很多。
第14名 俄亥俄州立大學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有不同的側重,學生可以選擇研究神經式網絡、電腦視覺或其他。人工智能的研究項目也有細分,如應用機器學習,聽覺、言語和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理論和認知系統等。該校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早在1970年成立,如今以研究成果顯著而聲譽良好。
第15名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名為“心智,大腦和行為”,從專業名就可以看出這是跨學科學習,且學生在畢業前要完成相關研究。這里的“人工智能研究小組”是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他們在研究人工智能時,結合了社會計算、計算語言學等方面。
第16名 倫斯勒理工學院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人工智能專業隸屬于認知科學院,這就意味著學生將側重于學習認知科學,研究人類和動物的思想,“心智與機器”、“機器與計算學習”等課程都較受歡迎。倫斯勒人工智能和推理實驗室很有名,不過,有人開玩笑,這里的教授和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總會有“我們自己也是機器嗎”的困惑。
第17名 哥倫比亞大學
在美國東海岸,哥倫比亞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擁有最完備的實驗室,學生在實驗室里可以感受機器人原理、自然語言處理過程、計算機視覺,還可以操作可穿戴計算機原型和3D圖形工作站,甚至是IBM公司開發出的機械臂,這些都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
第18名 普渡大學
普渡大學的人工智能專業名為“機器智能跟蹤”,隸屬于計算機科學院,課程內容包括人工智能、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機器人研究。該專業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機器學習和信息檢索。
第19名 喬治亞州立大學
在喬治亞州立大學,本科生側重于學習圖形和人機相互作用,研究生偏重于學習數據庫和人工智能實際應用。該校最大的優勢是人工智能專業的師資力量十分強大,美國有150多場人工智能專題討論會都是由該校主辦。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
一研究背景
在發達國家,應用型本科院校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也逐漸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力軍,對我國高等教育系統未來發展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金陵科技學院作為教育部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單位、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創始單位,也正在積極地去探究相關的應用型專業建設模式。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學校的一門深度涉軟專業,也要緊跟南京城市軟件建設發展方向,這對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不但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存儲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方式,而且為人們進行信息的獲取、存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目前,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2015年5月8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制造2025》由國務院正式下發,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該規劃二個突出特點是,將"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作為貫徹始終的主題,提出堅持自主研發和開放合作并舉,加快建立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體系,為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建設網絡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在今年,隨著國家“兩會”的盛大召開,人工智能首次被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人工智能技術的重大突破將帶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電子信息技術的巨大成功和進步,使人工智能可以深層次、多維度地參與到各個行業各個領域中,使科技的進步快速融入到跨界合作中。比如,電子信息技術的成熟,使人工智能可以深度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配合甚至取代醫生進行精確的手術治療。在無人駕駛領域,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艦船都已經陸續投入使用;在軍事領域,人工智能的運用更是已經爐火純青,俄羅斯與美國的人工智能作戰部隊和相關系統,已經在反恐作戰中屢立戰功,威力無比,作戰效能與性價比遠遠超越人類士兵。由此可看出,人工智能在電子信息技術大發展的當下,終于在應用層面開始發光發熱,現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后續無窮無盡的成長潛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是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產能升級改造、產業結構優化、核心技術創新獲得成功的關鍵。隨著BAT、華為、大疆無人機等高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應用和開發上的不斷探索,刺激更多人才和資本向人工智能商業應用領域涌入。目前,基于人工智能學習背景下,軟硬件相關知識過硬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已經成為社會上最為緊缺的人才,薪水待遇很高。
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將“人工智能”新概念融入到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中,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校企緊密結合,培養出復合型的,應用型的社會緊缺人才,是需要去解決的關鍵問題。1.像當年互聯網的崛起一樣,人工智能真正的發展才剛剛興起,相關的概念及定義還不完全定型,如何把握好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在傳統的電子信息工程課程計劃中規劃與人工智能息息相關的課程,比如人工智能原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課程,將兩者有機融合,在人才培養上面臨較大的挑戰。2.人工智能是一門綜合了控制論、信息論、計算機科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等多門學科的嶄新概念。如果要將“人工智能”融入到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中,就不僅需要學生學好如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單片機技術,C/C++程序設計等傳統的課程,打好基礎,還需要加強在數據挖掘,神經網絡等以數學為基礎的課程方面的建設,扎實學生的數學物理基礎。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更高,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強此方面的師資專業培訓,是一個該課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3.一個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優秀的師資力量以及良好的學風,還需要有相關的硬件實驗平臺作為支撐。如何根據“人工智能”新概念,針對性地新建一些諸如智能傳感器實驗室,人體特征識別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等,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中的電子器件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等應用于人臉識別,智能家居,機器人等熱門領域,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該課題需要去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三研究內容
本文以“人工智能”新概念下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及實踐模式為研究內容,重點研究如何將人工智能相關的理論及實驗課程建設融入到傳統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做到無縫結合,在培養模式上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創新,以更好地適應人工智能類的高新電子信息技術企業對相關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目前擬以現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專業方向為基礎,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導向的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在未來的專業發展規劃中,逐漸形成物聯網、智能家居、機器人,無人機,人臉識別,語音交互,智能駕駛等不同的專業方向,增加學生的就業面,提高學生的就業層次,加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主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踐教學的形式多樣
可采用以“學生興趣愛好”為依據的引導式教學實踐模式,在扎實學生數學物理等理論的基礎上,將最新的人工智能概念貫穿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通過不同的應用型實驗項目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將課堂教學、校內實驗和校外企業實習三者相互結合,鼓勵學生參加諸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中美創客大賽等賽事,以確保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同時,讓學生從大二開始就自選課題、進實驗室、根據興趣愛好組建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團隊,并為學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配備專業教師,以此讓學生融入到教師的科研工作中去,形成所謂的本科生導師制制度,由相應的導師全程指導,開展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注重提高教師的教學及科研水平
在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注重提高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師的教學及科研水平,使其能夠很好地將“人工智能”新概念用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學中,指導學生參加相關的各種競賽,提高教師團隊的實踐能力及技術水平。通過海內外招聘和內部強化培養(教師博士化、教師雙師化、教師國際化)等舉措,加強師資團隊建設;通過鼓勵教師積極開設MOOC課程,參加教師技能大賽以及國內外教學培訓,從多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基地
企業工程師可以參與相關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和部分的教學實踐工作。這種合作制度既可以提高教師的科研應用水平,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注重課程大綱修改,實驗室平臺建設
以改革傳統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為目標,總結在“人工智能”新概念下教學及實踐的相關經驗,形成一個有鮮明特色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育模式。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未來的發展戰略和改革方向,應重點考察“人工智能”新概念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缺點。重點關注“人工智能”新概念下的教學及實踐課程大綱修訂、教師教學及科研能力培訓體系構建、實驗室軟硬件平臺建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討及校外實習基金建設等工作。
四結語
本文探討和研究了“人工智能”新概念下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結合金陵科技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發展情況,對原有的專業培養模式做了一定的理論創新,引入了“人工智能”新概念,從理論和實踐教學,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研技能培養,校企合作辦學,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姚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357-358.
[2]葉全意,徐志國,吳杰,等.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46):93-94.
關鍵詞:人工智能;圖形編程;創新實踐
近年來,人工智能已成為一個高頻詞,各種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能語音、圖像識別等新技術,深刻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也逐步改變人們的工作及生活方式。許多國家已經開始積極嘗試,大力推進小學人工智能教學。2017年,國務院正式頒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如今,計算思維培養又成為熱點。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學校和教師有責任和義務組織、引導學生去接觸、了解、學習、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以適應未來學習和工作環境的變化。人工智能涉及的學科內容較為廣泛復雜,小學生相對年齡較小,儲備的相關知識較少,學校應如何在小學階段有效開展人工智能教學,推進人工智能教學真正落地?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巧”借活動、“巧”設場景、“巧”編程序、“巧”創項目等方面,積極探索小學人工智能教學的推進路徑。
一、“巧”設場景體驗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與之前信息技術課上所教的內容相比,難度及復雜性更高。在日常人工智能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不同教學要求,改變教學方式,把體驗搬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具體的體驗活動逐步理解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把重難點從對概念、原理、技術的學習轉換到了解相關概念、技術實現的過程、體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上。豐富有趣的教育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情境中,從不同的思維角度、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認識和理解與生活密切聯系的一些人工智能概念,如機器學習、大數據、神經網絡等,體驗人工智能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人臉識別》一課教學中,需要讓學生了解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影響、實現過程和原理,其中人臉識別的原理和過程較為復雜,如果教學中只進行簡單說教,無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本課設計了一個“人臉大比對”體驗活動,活動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通過百度AI開放平臺里的人臉檢測與屬性分析功能,體驗人臉檢測中具體檢測哪些屬性;第二部分就是通過人臉對比功能,完成教師提供的三組人像照片的對比分析。在第一部分的實例體驗中,學生通過自己上傳照片進行檢測,主要是通過對人臉的面部、膚色、毛發、眼睛、嘴、鼻和輪廓等150個特征的精準定位來準確地識別和計算出一張人臉的特征和屬性信息,包括年齡、性別、顏值、情緒、是否戴眼鏡等。這樣的體驗讓學生非常感興趣,也能很好地理解特征提取的過程。第二部分的體驗是人臉對比,教師提供給學生三組照片,第一組是一對相似度很高的雙胞胎;第二組是同一個人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照片;第三組是同一個人的兩種表情。學生先自己觀察,記錄三組照片的結果,再上傳照片到百度AI體驗人臉對比過程,并查看對比結果。經過體驗,學生認識到在現有的技術下,人臉識別的準確度還是非常高的,對人臉識別的過程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巧”編程序理解人工智能
從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分析來看,主要應用領域為大數據及機器學習,這些功能的實現得益于算法的不斷完善??梢?,算法學習是實現人工智能的關鍵,而對算法的學習又是計算機編程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推進小學編程教學將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小學生相對抽象思維偏弱,采用圖形化的編程教學,更加有利于他們接受,有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編程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抽象與建模、設計算法、編寫程序腳本,在驗證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并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并過渡到對人工智能所需要的其他知識的學習上。例如在五年級的《創編游戲》教學中,情境任務是設計制作一個貓捉老鼠的小游戲,目標是讓學生認識“碰到顏色”“如果……那么……”等指令,能夠用它們的組合來編寫判斷角色是否碰到邊緣和老鼠的腳本。人工智能的概念主要體現在“碰到顏色”和“如果……那么……”語句的應用上,“碰到顏色”是偵測識別,“如果……那么……”則是邏輯判斷的處理。在教學中,首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完成游戲需要考慮哪幾個要素,從問題和答案中幫助學生提煉出“舞臺”“角色”“動作”三個要素,進而幫助學生厘清實現游戲功能的基本思路。在程序編寫中,讓學生具體體驗偵測模塊的編寫與判斷語句的應用。簡單的編程實踐,能讓學生逐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實現流程。
三、“巧”創項目實現人工智能
知識的學習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如果學生在掌握人工智能知識和技能后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么這樣的學習就是真實有效的。學生通過設計創作具體作品,可以大大增強分析和處理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這也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教師將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案例巧妙引入課程中,引導他們科學地確定項目內容;通過對項目的梳理分析,建立邏輯關系和模型;用編程語言描述邏輯關系;采用硬件設備實現人工智能的具體功能,這種基于真實任務的學習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理解。例如四年級實踐小組的“智能垃圾桶”作品,便是以垃圾桶為課題進行探究,先讓學生對現有垃圾桶的優劣勢進行分析,思考怎樣改造垃圾桶才能真正實現智能化。通過教師的引領和自身觀察,學生很快認識到智能垃圾桶應該具有的功能:一是能檢測什么時候有人投放垃圾;二是垃圾桶蓋能自動開啟和關閉。確定了目標之后,就是思考達成上述目標需要哪些條件。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確定可以用超聲波檢測是否需要打開垃圾桶蓋子,打開和關閉動作可以通過舵機和連桿來實現。通過探究后,學生根據設計的方案自主完成了智能垃圾桶的作品搭建,接下來就是通過編寫程序和不斷調試驗證來實現預期的功能。作品完成后,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功能的增加與修改,如增加桶內垃圾超過一定高度時能自動提醒的裝置等,讓智能垃圾桶更加智能。本次作品的創作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編程思維和計算思維,更重要的是體驗了自己創作人工智能作品的樂趣和成就感。在人工智能應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人工智能課程進入小學課堂是大勢所趨。在小學階段開展人工智能課程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識,體驗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創新意識、實踐應用能力,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但人工智能教學具有其特殊性,如何有效推進人工智能教學,還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和教師應盡最大努力創設更好的人工智能教學環境,探索更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對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丁華.人工智能教學中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J].華夏教師,2020(13):42-43.
[2]徐欣彥.引入體驗活動創新小學人工智能教學模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