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8 22:46: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于普通話的詩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樹立正確思想,強化規范管理。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語言文工作,把它當作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按照市語委的要求,學校積極探索把語言文工作和常規工作相結合的方式,使之成為學校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找準結合點,語言文工作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為把此項工作抓好落實,我校進一步明確了由校長負責的語言文工作小組的成員及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詳見領導小學名單)。
在組長的領導下,分工負責,配合協作,把語言文工作落到實處。組長:對全校語言文工作負總責,負責目標責任制的簽訂和實施。副組長:負責語言文工作計劃,組織機構,負責監督及獎懲制度的落實。負責教學中貫徹落實語言文規范化工作,實施教師普通話執證上崗制度的落實,抓好教師和學生的普通話使用,進行業務培訓,使普通話成為校園語言。
各科室職責:
教導處負責教學中語言文的指導檢查工作,以語文教學為主渠道,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嚴格審查授課教師的普通話等級,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
大隊部負責學生語言文教育工作,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及優化的校園環境增強學生的語言文規范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文水平。
辦公室負責檔案的管理及各部門的協調工作。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宣傳氛圍。
學校有長期的宣傳環境,使語言文規范化深入人心。
1、校園內有宣傳標語,教室、辦公室及師生活動的主要場所貼有警示語。
2、各班黑板報開辟語言文知識宣傳專欄,每月更換一次,內容新穎實用。
3、學校利用校廣播站,每周廣播兩次,廣播涉及語言文政策及知識。
4、每年配合語委精心組織“推普周”活動。
5、我校每學年都要舉行講故事比賽,在各班初賽的基礎上選出比較優秀的參加校級比賽。我們經常開展的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國旗下的演講等活動,學生積極性很高,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全體學生又發現了人才,對語言文工作的宣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6、今年,我們還要加強學校博客的建設,博客設有普通話欄目,利用博客推廣普通話。
三、制定各項制度,發揮激勵作用。
學校把普通話和規范列入教師教育教學水平評估考核中,由教導處負責檢查,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將普通話合格列入錄用、招調教師的一項條件。將普通話合格及使用規范作為教師評優、評職、晉級的一項條件。在學校的規章制度中,有關于教師在教學、談話、會議、公務中都要使用普通話的規定。在學生的評優、評比中,也有關于講普通話,寫規范的條件。以上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語言文規范化工作地落實。
為了更好地落實語言文工作,學校還有監督制度,讓每個人講普通話,寫規范的行為受到大家的監督,督促師生共同進步。另外,我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對校內外不規范的進行調查并建立檔案。
四、加強教師培訓,提高綜合素質。
目前教職員工普通話水平和使用情況。
1、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
我校語文教師22人,百分之百用普通話上課,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
2、非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
我校其他教師百分之百用普通話上課,70%達到二級甲等水平。
3、非教學人員普通話水平
我校非教學人員百分之百說普通話,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二級乙等。
4、教師在教學、集體活動、會議、公務中使用普通話的達100%。
5、教職員工與學生交談使用普通話的達100%
6、教職員工之間交談使用普通話的達95%。
我們每年都要制定教師普通話培訓計劃,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并有會議記錄。每學年都組織青年教師素質賽,項目有粉筆、鋼筆、朗讀、演講。通過訓練,我校多位教師在國家、市語言文基本功比賽中榮獲特等獎、一等獎。
五、發揮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聽懂普通話,要求學生堅持說普通話,口齒清楚,能當眾說出要說的意思,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我校十分重視拼音教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都要進行拼音驗收。直到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均是繼續鞏固漢語拼音,一至六年級的期末考試題中拼音均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數。我校一至六年級設有語文活動課,以口語交際為主,還定期舉行課本劇表演,古詩文誦讀,朗讀比賽等活動。從一年級我們就開設了寫課,這是我校的校本課程,由專職老師任課,老師們十分重視孩子寫的規范性、美觀性。為了鼓勵學生們,我校還經常組織寫比賽,讓他們有成就感。由于經常讓學生參加各項實踐活動,學生使用普通話及規范的情況非常好:
1、畢業班的學生95%能達到語文課標對聽說讀寫的要求。
2、畢業班的學生95%能熟練認讀音節,運用音序查法查。
3、學生在學習和集體活動中100%做到使用普通話,學生與教職員交談中100%做到使用普通話。
4、學生考試時的卷面非常干凈、規范,經常受到閱卷老師的好評。
六、規范校園用,發揮示范作用。
1.嚴格檢查校園環境用:
(1)學校的名稱牌、標志牌、標語牌都使用規范。
(2)指示牌、電子屏幕等使用規范。
(3)櫥窗、板報使用規范。
(4)學校周邊環境使用規范。
2.嚴格規范師生員工用
(1)學校公文、??⒁幷轮贫仁褂靡幏?。
(2)教師教案、計劃、總結等使用規范。
(3)教師板書及批改作業、評語等使用規范。
(4)學生90%能正確分辨其識范圍內的規范和不規范的。90%的學生能正確書寫所學漢形,筆順規范。
七、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朗讀在語文素養的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梢赃@樣毫不夸張的說:朗讀質量的高低,朗讀量積累的多少,直接決定著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朗誦大會開幕詞3分鐘范文,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朗誦大會開幕詞3分鐘范文1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在這楓葉飄飄的晚秋,我們在這里相聚一堂,隆重行由語文組、校團委和教導處合辦的“秋之韻”大型詩歌朗誦會,這是很及時的。同學們,秋天,不僅是農民豐收的季節,而且是你們豐收的季節,當然也是詩歌豐收的季節。你們,作為青春少年,不僅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國詩歌的未來。
可是,現在這個物質極度膨脹的時代,詩歌離卻我們越來越遠,曾經一度被稱為“詩國”的中國似乎已經成為歷史。詩歌生存的土壤正趨于消亡。誰來作詩,誰又來讀詩?已經成為一個時代性的問題。詩歌僅僅存活于所謂的`詩人圈子和大學的中文系里,其處境尷尬到了極點。
同學們,讓我們救救詩歌吧!你們是中國未來的知識群體。有朝一日,你們之中有人必會成為某一學術領域的精英,當然其中也不乏詩人的誕生。你們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
學校這次舉辦本次活動,主要基于下面的考慮:一是為召喚詩歌復興時代的到來,我們要讓當代詩成為繼《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后的再度崛起,讓當代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筆;二是為學習借鑒大家的文學性格、陶冶大家的性靈、鑄造大家的詩魂;三是為推廣普通話,讓普通話為詩歌感情地飛揚插上伶俐的雙翅。
就說這些吧,最后祝每一位參賽的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祝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朗誦大會開幕詞3分鐘范文2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滔滔江河水,淹不盡浩浩中華魂;
巍巍昆侖山,鎖不住陣陣中華風。
又是一年秋風送爽時;
又是一輪花好月圓日。
走進十月,我們用一樣的眼神凝望金秋;
投入國慶,我們有一樣的感慨發自肺腑。
長江,黃河,驚濤裂岸
中國,我們為您激昂的頌歌;
泰山,黃山,刺破青天
為您捎上征服的歡樂。
全中國都在歡呼,
全世界都在雀躍。
我們只想為您送上一句話:
我們共祝祖國生日快樂,共祝中華繁榮富強!
沒有祖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沒有祖國為我們創造的良好學習環境,就沒有我們新時代學生的今天! [河北教師網站-冀教網 ]
歡慶的歌聲就要唱響,把頌歌獻給祖國、獻給人民、獻給親愛的老師,同學們,祝福我們的民族日益強大!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
朗誦大會開幕詞3分鐘范文3各位小朋友,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
在這楓葉飄飄的晚秋,我們將開展“祖國,我愛您”詩歌朗誦活動,我們每一位小朋友將滿懷最真摯的情感,用最優美的語言,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獻上最美的祝福,讓我們用詩歌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下面我們進行升旗儀式。
1 小朋友們,當我們聽著雄壯激昂的國歌,目睹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禁感到身為中華兒女的自豪。下面請欣賞大班全體小朋友帶來的【好媽媽】。
2 小小蠟筆,穿花衣;紅黃藍綠多美麗,你畫太陽我畫國旗,祖國祖國我愛你,下面請欣賞中班小朋友帶來的【祖國祖國我愛你】。
3 小兔子又白又可愛,但我們小班的小朋友更可愛,下面請欣賞小班朋友帶來的【小白兔】。
4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請欣賞大班李超等五人帶來的【五星紅旗】。
5 滔滔江河水,演不盡浩浩中華魂。巍巍昆侖山,鎖不住陣陣中華風。請 欣賞中班劉翔瑞,王星月帶來的【沁園春。雪】。
6 每個人都有一雙能干的手,你看,我們小班小朋友的手指還在做操呢!
7 我們愛爸爸媽媽,我們愛老師同學,但你要問我們最愛什么?我們最愛自己的祖國!下面大班的小朋友庹淇翔等8位小朋友給大家朗誦【我愛】。
8 是誰讓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是誰讓我們快樂的成長?噢!是您——祖國親愛的媽媽。
9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這是李紳【憫農】中的其中一首,下面由小班的小朋友為大家帶來他的另一首【憫農】。
10 下面請我們大班的張詩雨等4位小朋友為大家獻上【請埋葬我,大地】。
剛才聽到各位小選手的精彩朗誦,里行間所包含的對于祖國的熱愛,真的是讓我熱血沸騰、激動不已!下面請家長代表講話。
小朋友們,我們要愛我們的祖國,也應該愛我們的幼兒園。小朋友們,愛我們的幼兒園就不要亂扔垃圾;愛我們的幼兒園就要不打架、不罵人、不說臟話;愛我們的幼兒園就要尊敬老師、愛護幫助小朋友;愛我們的幼兒園就要愛護幼兒園的一花一草一木。小朋友們,大家能做到這幾點嗎?
好,通過這次《“祖國,我愛您”詩歌朗誦》活動 ,大家一定要將愛國與愛幼兒園結合起來。讓我們的幼兒園變的更加漂亮!
現在,我宣布,這次朗誦活動圓滿結束!
朗誦大會開幕詞3分鐘范文4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在這楓葉飄飄的晚秋,我們在這里相聚一堂,隆重舉行由語文組、校團委和教導處合辦的“秋之韻”大型詩歌朗誦會,這是很及時的。同學們,秋天,不僅是農民豐收的季節,而且是你們豐收的季節,當然也是詩歌豐收的季節。你們,作為青春少年,不僅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國詩歌的未來。
可是,現在這個物質極度膨脹的時代,詩歌離卻我們越來越遠,曾經一度被稱為“詩國”的中國似乎已經成為歷史。詩歌生存的土壤正趨于消亡。誰來作詩,誰又來讀詩?已經成為一個時代性的問題。詩歌僅僅存活于所謂的詩人圈子和大學的中文系里,其處境尷尬到了極點。
同學們,讓我們救救詩歌吧!你們是中國未來的知識群體。有朝一日,你們之中有人必會成為某一學術領域的精英,當然其中也不乏詩人的誕生。你們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
學校這次舉辦本次活動,主要基于下面的考慮:一是為召喚詩歌復興時代的到來,我們要讓當代詩成為繼《詩經》、楚辭、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后的再度崛起,讓當代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筆;二是為學習借鑒大家的文學性格、陶冶大家的性靈、鑄造大家的詩魂;三是為推廣普通話,讓普通話為詩歌感情地飛揚插上伶俐的雙翅。
就說這些吧,最后祝每一位參賽的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祝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朗誦大會開幕詞3分鐘范文5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在這書聲朗朗,書韻留香的歲月里,我們迎來了“打造書香校園”主題詩歌朗誦會!讀書是一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提起書,我們一定會倍感親切。書就像我們的朋友,默默地與我們進行心靈的對話,無言地伴隨我們行走人生之路。莎士比亞曾經這樣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而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所學校的魅力同樣來自于這所學校的閱讀氛圍。我們的學校是一所美麗的窗口學校,我想,她的美應該不僅僅是潔凈、通透、精致,更應該洋溢著濃濃的書香氣息。有了書香的薰染,我們老師和學生的人生就充滿了詩意,有了書香的飄溢,我們的學校就會美得深刻,美得大氣而厚重。
實驗小學正在努力地營造書香校園,學校里,處處都書香撲面,才氣四溢,作為現代社會的一位公民,讀書應該成為我們每日必需和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源泉。我們的校園應當始終充滿著瑯瑯的書聲,我們校園的每一株草木都應當散發著文化的芬芳。
今天,讓我們在這里敞開心扉,訴說大家的心里話!讓我們以美妙的語言,抒發最純真的感情!讓我們用豪邁的激情,歌頌美好的生活!讓書香、書聲彌漫在溫馨的校園中,讓文化伴隨著每一位同學成長!愿我們的人生更精彩!
摘要:初中語文課本中古詩詞誦讀部分的作品,以唐詩宋詞為主,大多是名家名篇。這些經過歷代篩選過的精品題材廣泛、思想健康、內涵豐富,既有閱讀和欣賞的審美價值,又有多方面的教育意義,因此流傳至今,而且膾炙人口。本文就通過對初中語文課本中古詩詞的誦讀教學進行初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 誦讀教學
引言:
傳統的古詩詞誦讀教學無非就是讓學生抱著書搖頭晃腦的進行死記硬背,學生雖天天有晨讀, 但大多滿足于熟悉課文內容和音韻上押韻的淺層次上。書讀了十來年, 到頭來讀報念稿都難,尤其是對經典古詩詞的誦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最主要的就是認識的偏頗, 忽視了誦讀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就是一種藝術。新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背誦基本課文中有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課文, 要了解內容, 能順暢地朗讀, 背誦一些基本課文”的明確要求, 但就學生的閱讀來說, 絕不應僅僅滿足于對課文的朗讀要“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 , 否則我們便陷于為課文而教的難堪境地。
一、古詩詞誦讀的教學意義
1、積學儲寶,增強能力
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要通過對課本課文的學習而延伸到課本課文之外, 學會閱讀課本課文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以成句, 生澀無味, 令人尷尬。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詩意,每一作品各配了一幅精美的彩圖,真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詩情畫意融于一體,這在全國教材史上是獨樹一幟的。編者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珍貴的“精神美食”。在閱讀與欣賞中,我們常常發現作品中有許多言簡意賅富有哲理的名言警策性的詩句,讀后深受啟發,令人感奮。
例如《長歌行》的結尾:“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兩句就是總結性的語言,是全詩的主旨。詩人從自然景物的變化歸結到人生少壯難得,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及時努力,莫負眾望。因此,中學生應以主人翁的態度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把每首古詩詞學好用好,有條件的還可以多讀一些這方面的課外讀物。
2、啟迪思維,領悟哲理,讓學生學會為人處事
經典古詩詞中有不少說理詩,它們意蘊深遠,技巧高超,還包含許多人世哲理,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
例如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兩句用通俗平實的語言說明了“知”與“行”的道理,在這里,作者特別強調“躬行”的重要性。經過親身的實踐,自己有了切身體會,才能夠徹底掌握書本中的知識并能自如地運用。
又如朱熹《觀書有感》中的下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髡咭猿靥林?,隱喻讀書心得。通過對首聯描繪的景象加以議論,揭示題旨。要使所做的學問大有長進,必須加強學習,不斷地接受新知識、探究新問題、認識新事物,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提高、有所創造。事實證明,閱讀這些發人深省的詩句,對于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說理性詩歌,作者從生活中捕捉形象,在表達手法上將描寫與議論巧妙地結合起來,寓理于形象之中,細心體會內涵無窮,反復誦讀含英咀華,我們就能夠領悟到作品所蘊含的深邃的哲理。
3、辭采美麗,讓學習感受古典漢語的魅力
和現代文一樣,古詩詞誦讀作品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借代、夸張、擬人、對偶、對比、反復、頂真、反問等。細心閱讀,認真鉆研,我們一定會發現作品“借喻”例句最多,如“沉舟側畔千帆過”、“小荷才露尖尖角”、“誰言寸草心”、“嘗將冷眼觀螃蟹”等。當然也有不少“明喻”例句,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這些比喻極其新奇精當,既能刻劃人物形象,抒發內心復雜的思想感情,又能使人深刻地認識事理??芍^言之有辭采,傳誦百千載。這些詩句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掌握了這些修辭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還有助于學生提高欣賞其他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古詩詞的誦讀教學方法和技巧
1、創設意境,身臨其境法
意境是中國古代美學和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 也是衡量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古典詩歌的一個很重要標準, 尤其是一些寫景抒情的詩歌特別注重營造意境,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 所謂意境, 是指作家的主觀情思和所描寫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觀景物渾融契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和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詩歌的意境, 通過意象的把玩, 進入詩歌本身所營造的意境之中, 從而把握詩歌所展示的意象與內在的意蘊,調動學生的自身的生活積累與審美經驗, 通過藝術的聯想與想象, 完成詩歌意境的再現與再造。從而引導學生加強審美體驗, 提高審美情趣。古典詩歌有著優美的意境, 在教學中, 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學在誦讀的時候再現詩歌的意境。
例如《天凈沙 秋思》典型地體現了意境美這一特色。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用低沉的閱讀聲音感受那種蕭條孤獨和思念親人的情感。
2、走進內心,感同身受法
對于抒情性詩作, 教學時, 要引導深入到詩人的內心深處, 體驗詩人的情感, 從而觸摸詩人的靈魂。教學時引導學生知人論世、將心比心。像李白的詩歌感情都比較強烈。在教李白的《行路難》時, 我以情感體驗為切入點, 引導學生深入到李白的內心深處, 把握李白的情感波瀾, 結合時代背景以及李白的經歷, 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李白, 那是因為李白想到仕途坎坷,報國無門, 心里感到憋屈, 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跌到最低點, 是不是就這么一直低沉下去呢? 李白畢竟是李白, 在逆境中他還是充滿著希望, 有朝一日會得到朝庭重用的, 心情一下子又樂觀起來, 但是又想到路途艱難, 出路又不知在哪里, 心里不免沉重起來, 但李白并沒有消沉下去, 最后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币幌伦诱駣^全篇。理出本詩情感軌跡,然后運用先低沉再逐漸亢奮的閱讀聲勢感受詩人的豪放情感。
參考文獻:
[1]景智.初中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淺析.科學教育[J].2010,(03).
第二階段――辨析古今漢語的讀音
在學生明確并理解古代漢語基本常識的基礎上,理解字詞、領會詩意就成為古詩詞教學無法逾越的階段。這必然涉及語言訓練的問題,也是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所面臨的問題。語言訓練的基本要求應該是翻譯并理解詩句,在此基礎上領會并復述詩意,進而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而對于古今漢語來說,最大的不同在于語音方面,古代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而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因此在教學時應從語音方面指導學生辨析古今漢語,從而領會詩意。關于古今漢語的語音問題,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第二冊)曾就“葉(xié)韻”問題提出看法:“在閱讀古詩時,要了解古今語音是不同的,最好能有一些音韻學知識;但是在朗誦古代的詩歌韻文時,完全可以按照現代普通話的讀音來朗誦。我們不可能用古音來念古代的詩歌韻文,也沒有必要;更不能采用前人那種改讀韻腳的辦法(即葉(xié)音),因為那是不科學的?!盵2]王力先生認為應該用現代普通話來念古詩韻文,而不必用古音來念古代的詩歌韻文。從古詩詞教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觀點應該更切合小學生的學習實際,也是更好地遵守憲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相關法律。既然在古詩詞教學當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古今語音不同甚至誤讀的問題,那么應該如何辨析呢?陳昌發先生認為教學中可遵循以下原則:[3]第一,“老字號”從古。所謂“老字號”,是指古詩詞的通假字、詞牌名專用字、單音節詞中含有舊讀音(古讀音)的字;所謂“從古”,指遇到這些有舊讀音的字,若舊讀音的讀法仍然被現代漢語規范音所保留,就應依從舊讀法,在今天的古詩詞朗讀中仍念舊讀音。第二,“特殊字”從今。在古詩詞中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字。這些字古時有舊讀音,而現代卻已沒有了,或者這些字按古代的節律規則應發某個舊讀音,但現代漢語規范音卻未收錄。這時就應以現代漢語規范音來讀。遇到此類特殊情況,應統一到現代規范音的標準上來,這樣更便于教學。第三,多音字從義。在教學中除了會遇到舊讀音的麻煩外,還會遇到多音字。此時應根據這個字詞的意義來判斷該讀什么音。陳先生同時指出,古詩詞的讀音問題十分復雜,需要多查字典詞典等相關資料,學會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具體分析處理,從而準確把握其讀音。這些都是中肯之言,也無疑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了教學新思路。
第三階段――以平仄為形式來吟唱古詩詞
上述第一、第二階段的教學,是為了第三階段的教學服務的。因為只有明確并理解古代漢語的基本常識以及準確辨析古今漢語的語音,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字詞、領會詩意;也只有如此,實現《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誦讀”才成為可能。無數事實證明,“誦讀”可以對學生理解字詞、領會詩意起到極大的助推作用,有時甚至可能是事半功倍。古人曾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今人葉圣陶亦云“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漸能駕馭文字”。[4]著名學者周振甫在《論誦讀》中提到“誦讀”的好處時認為:“懂得音節和情緒的關系,到寫作時,自會采取適宜的音響節奏來表達胸中的情意。”[5]這些說法都是一語中的。依據上述說法,在采用“誦讀”時必須注意音節和節奏,這里就涉及古詩詞的平仄問題。平仄是近體詩中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它在詩詞中所起的作用是構成一種節奏,詩人或詞人按照漢語聲調的特點,在詩詞中安排一種高低起伏、長短交替的節奏,形成一種聲律上的美感。如果能夠有意識地運用平仄所形成的節奏,就能為古詩詞中的古代漢語教學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以平仄為形式來吟唱古詩詞,這是上海戴建榮老師摸索出來的別具一格的古詩詞教學法,他對古詩詞“平長仄短”的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充分運用。對此朱文君老師曾做詳細介紹:[6]平聲拖長音節,仄聲聲停氣不停,縮短發音。五言詩句看第2、4句和末尾字,七言詩句看第2、4、6句和末尾字,如果這些字是平聲,朗讀時拖長音節;如果這些字是仄聲,朗讀時聲停氣不停。由于現代漢語中許多字音已不同于古音,如果過于拘泥古詩的格律,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難度太大。戴老師在借鑒古法的基礎上,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平仄音律簡化,讓學生以漢語拼音的四聲為準,讀音為一聲、二聲的歸入平聲,三聲、四聲的歸入仄聲。戴老師所運用的“平長仄短”法,其實就是利用古代漢語的聲律規律進行古詩詞教學的一種方法。這種做法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是誦讀時由“平長仄短”所帶來的節奏高低起伏、長短交替,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音律美;其次以半讀半唱的吟誦形式來誦讀古詩詞,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音韻美;最后是借助手語,充分運用肢體語言,讓學生在手舞足蹈中領會古詩詞的意境美。筆者曾觀摩過戴老師的古詩教學《靜夜思》,受益匪淺。特別是戴老師在畫出《靜夜思》的平仄曲線圖并引導學生搖頭晃腦地吟唱古詩時,感染了現場的所有老師,他們都不由自主地跟著吟唱起來,一起陶醉在李白所營造的濃濃的思鄉情意中,更陶醉在古詩蘊藉雋永的韻味中。通過這種“平長仄短”法,既讓學生明確古代漢語的聲律規律,也讓學生體會到審美快樂,這就是以平仄為形式來吟唱古詩詞所帶來的無窮魅力?!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小學語文古詩詞中進行古代漢語的教學,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對于古詩詞中古代漢語諸多知識的教學,可以通過上述三個階段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從而最終實現小學古詩詞的教學目標。
在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史”和理論的講授固然少不了,但作品的賞析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加重要。因為,作品的理解記憶正是進一步學習掌握文學史的基礎。離開了一首首具體作品,文學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筆者在多年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講授過程中發現,學生們如果只是死記硬背文學史上的某個概念,或某個作家的藝術成就、某種文學現象的價值和意義,那么這種記憶往往是暫時記憶。隨著考試結束,學生們也就把死記硬背的東西還給老師了。更不用說一兩年之后,他們還能掌握多少文學史的知識。而反過來,如果學生們真正讀懂了一首優秀的作品,從心底欣賞它、喜愛它,并把它背誦下來,那么這種記憶往往是永久性的。多年以后再提起某首作品,仍能眉飛色舞,娓娓道來。而且,背誦了一個作家的多首代表性作品,再來理解這個作家的藝術成就,則是水到渠成之事。要想學好中國古代文學,理解記誦大量的作品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既然理解記憶作品這么重要,那么采用怎樣的方法才能更好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以為,“吟誦”正是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手段。當今全國高教系統都在推進教學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略或忘記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從這個意義上說,筆者提倡是恰恰是“復古”。當然,需要說明的是,筆者所說的“復古”并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古人,更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像唐代的陳子昂和李白那樣,“以復古為革新”,通過創造性的繼承和借鑒古人的優秀成果,來為當代服務。吟誦是中華古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被稱為一門絕學,曾延續數千年而不衰。然何為“吟誦”?卻至今未有較為明確的解釋。筆者曾在南京師范大學求學期間向陳少松先生學習過吟誦的一些基本知識。陳先生的說法是:“傳統的吟,就是拉長了聲音像唱歌似地讀;傳統的誦,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奏地讀?!盵1]
陳先生給吟誦下的定義說出了吟誦的一些基本特點,但仍然不夠具體。而在更早的時候,著名的語言學家、音樂家趙元任先生曾對“吟誦”和“吟唱”進行過更為細致的區分:“吟唱。這是一種運用語言的風格,它既不是聲調和語調的數字合成,從而產生一種通常的語言,也不是具音樂旋律的歌唱,它是介乎這兩者之間的東西,它主要基于語詞的詞素的聲調之上,并以固定的方式為其說話的特點?!捎谝鞒耆Q于聲調,所以每種方音自然都有其不同的吟唱方式。”“吟誦基本上取決于聲調,但又不十分明確。假如有了特定的語詞,它們的聲調只允許有限的變化。在這個范圍內,念或吟誦的人經過較多的傾聽和練習,就可以即興吟誦,但一般不即興吟誦,而且每次吟誦同樣的文本時不能重復相同的調子。”[2]在趙元任先生看來,吟誦與吟唱相比,在聲調上具有一定的不固定性,但又不同于完全的即興發揮,介于吟唱與朗誦之間。以上兩位先生的觀點都給筆者以極大的啟示。但筆者以為,在當代高校古代文學教學中,對于“吟誦”的定義不能過窄,我們更應該提倡一種廣義的吟誦概念。這個概念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吟唱、吟誦以及朗誦。對于高校中文系的學生來說,他們所關心并不是“吟誦”概念本身學術意義上的探討,而是這種學習方式對提高文學作品鑒賞分析能力的作用。所以筆者認為,吟唱、吟誦、朗誦都是古代文學教學中所需要的,三者若能結合起來加以運用,則可以取得更佳效果。吟誦對于古代文學,特別是詩詞學習的重要性,是由古典詩詞本身的特點決定的。早在《尚書•堯典》中就有“詩言志,歌永言”的說法,“永”也就是“詠”,指延長詩的語言,徐徐吟誦,以突出詩的意義。
《毛詩序》又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盵3]詩歌是人的真情實感的外化和抒發,而“詠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詩歌的抒情效果?!稘h書•藝文志》則進一步闡述道:“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鼻宕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曰:“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誦非直文,又為吟詠以聲節之……”可見,歌詠吟誦的賞讀方式正是由詩歌自身特點所決定,詩歌需要吟誦,詩歌離不開吟誦。如果吟詩吟得好,甚至能產生出人意料的作用?!犊鬃蛹艺Z•困誓》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之宋,匡人簡子以甲士圍之。子路怒,奮戟將與戰??鬃又怪?“惡有修仁義而不免世俗之惡者乎?夫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是丘之過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為咎者,則非丘之罪也。命之夫。歌,予和汝?!弊勇窂椙俣?,孔子和之,曲三終,匡人解甲而罷??梢娫姼杞浺鞒笏a生的感染力是何等驚人,竟能讓戰爭消彌于無形。當然,很多學者認為《孔子家語》是偽書,筆者在這里也不指望讓吟誦去消滅戰爭,但這個故事還是提示我們,應該通過吟誦去提高高校古代文學課的教學效果。其實不止詩詞,吟誦同樣也是學習文章的好辦法。
清代著名桐城散文家姚鼐在《與陳碩士札》中說過:“大抵學文者,必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劉大魁在《論文偶記》也說:“歌而詠之,神氣出矣。”在桐城派散文家們看來,吟誦歌詠于學習散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能“默看”,那么終身都只能是個外行。在姚、劉二人的基礎上,張裕釗在《答吳摯甫書》中總結出了有名的“因聲求氣”說:“古之論文者曰,文以意為主,而辭欲能副其意,氣欲能舉其辭。譬之車然,意為之御,辭為之載,而氣則所以行也。欲學古人之文,其始在因聲以求氣,得其氣,則意與辭往往因之而并顯,而法不外是也?!蜃髡咧鲆簿靡?,而吾欲求至乎其域,則務通乎其微。以其無意為之而莫不至也。故必諷誦之深且久,使吾之與古人祈合于無間,然后能深契自然之妙,而究極其能事?!室κ萧咧T家因聲求氣之說,為不可易也?!惫湃说倪@些說法對我們今天學習吟誦、運用吟誦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二、吟誦在古代文學教學中的作用及具體要求
吟誦在高校古代文學教學中的作用十分明顯,具體說來主要包括這樣三點:
(1)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師課堂教學方法。在傳統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師在板書或幻燈片的配合下,逐一講解作家的生平、作品的主題思想內容、藝術特點,最后再歸納作家的藝術成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四平八穩地講,學生無精打采地聽,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吟誦這一環節,則可以起到變換課堂教學節奏的作用,對學生的聽覺產生刺激,并產生一種新鮮感。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人們總是愿意關注新穎的事物。在傳統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中加入吟誦這一環節,無疑是對課堂教學手段的豐富,同時也符合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
(2)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吟誦不光是教師吟或放音像資料,更需要全體同學的參與。由于吟誦需要發聲,而且是在眾人面前發出聲音,這就會讓參與其中的每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不僅是聲音的能力,更是一種包含自信心、表現欲以及對作品深入理解的綜合能力。在吟誦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對古典文學作品的理解賞析能力,并且展現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
(3)豐富學生課余自學的方法和手段。對于大學中文專業學生來說,課余自學這一塊往往顯得比較薄弱。與理工科學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做實驗不同,中文專業的學生課余時間相對比較“自由”。于是就出現了平時玩,考前突擊復習背誦的不正常現象。這時當然存在一個學習自覺性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看書”的枯燥性也是學生不愿主動自學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古書古籍,看起來難免會有艱澀之感。而且,“看書”往往容易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必須在一個相對安靜封閉、無人打擾的環境里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大學宿舍顯然不具備這樣的環境,而學校圖書館緊張的座位也限制了學生看書的時間。在多了吟誦這個學習手段后,學生課余自學古典文學的空間就大大拓展了。不論是走路、運動,或是茶余飯后,都可以較為自由地進行吟誦學習,這無疑可以更好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自學,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既然吟誦對教學有這么大的促進作用,那如果運用好它也就顯得十分關鍵了。在筆者看來,具體的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自身要提高對吟誦教學的認識,要清醒地意識到吟誦是古代文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絕不是什么落伍或過時的東西。無論是朗誦、吟誦還是吟唱,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在高校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師要大膽、自覺地對其加以運用,并不斷總結經驗,把握規律,讓吟誦這一古老傳統在當代高校教學中煥發出新的風采。第二,盡管吟誦并無完全通行的格式可言,但一些基本的規律還是必須掌握的。比如,在處理音長音高、平聲與仄聲關系時一般應遵循如下原則:(1)“平長仄短”。就是說,平聲字要讀得長一些,仄聲字要讀得相對短一些。(2)“平低仄高”。就是平聲字讀起來相對低沉,而仄聲字讀起來應比平聲字更加高亢響亮。關于這一點,有些學者提出了不同意見,甚至認為應該是“平高仄低”。這種爭論產生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中國中古以來語音體系的變遷。唐宋時代中國人說話分為“平上去入”原則,而元代以后,慢慢演變為今天的普通話四聲。語音體系不同,用來讀詩詞的效果當然也有區別。筆者認為,我們今天在吟誦時還是要盡量遵循“平低仄高”,這樣可以更好地體會古典文學作品特有風味。(3)“平直仄曲”。平聲字在吟誦的過程中,音高的變化較小或不明顯。而仄聲字在讀的過程中,音高往往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明代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曾經這樣描寫過四聲的讀法:“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彼^“聲音平道”,就是音高的相對穩定;而對于上、去、入這三個仄聲來說,誦讀過程中音高往往有明顯的變化。
除了音長、音高、平仄,節奏也是吟誦教學中必須強調的。對于一首作品來說,能否準確地讀出它的節奏,不僅僅是個“美感”的問題,更關系到對它的理解與掌握。在筆者看來,散文、古體詩的節奏與近體詩、詞、散曲的節奏是不同的,吟誦的要求也不一樣。對于近體詩詞來說,作品中每一句自身的節奏較為重要。(1)五言近體詩。每句的節奏應該是“2-2-1”或“2-1-2”。孟浩然的《春曉》,第一句應該讀成“春眠-不覺-曉”,第二句則應該讀成“處處-聞-啼鳥”,第三句讀成“夜來-風雨-聲”,最后一句讀成“花落-知-多少”。一、三兩句是“2-2-1”,而二、四兩句則是“2-1-2”,如果讀反了,則不符合詩歌的原意。從節奏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盡管這首詩很短,卻包含了節奏的齊整與變化,這也正是首小詩魅力獨具的一個重要原因。(2)七言近體詩。其節奏可以由五言詩類推,就是在每句開頭再加一個“2”,變成“2-2-2-1”或“2-2-1-2”。如杜甫的《登高》,第一句應讀成“風急-天高-猿-嘯哀”,第二句讀成“渚清-沙白-鳥-飛回”,第三、四句讀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從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出杜甫律詩在節奏方面的變化多端。(3)詞。詞由于句式長短不一,節奏的變化也更多。由于有一部分詞牌,特別是小令,與近體詩關系密切,所以在誦讀節奏上也與近體詩相近,如《鷓鴣天》、《菩薩蠻》等。但中調和長調就不同了。在慢詞中,特別要注意“領字”的效果。如柳永《八聲甘州》中“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句,“漸”即為領字,統領后面的“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所以在讀“漸”字時,要在后面加入較為明顯的停頓,這樣才能突出這個領字的作用。否則,如果不加停頓,則“漸”字只是針對“霜風凄緊”,而與后面的“關河”與“殘照”無關,這就破壞了詞原有的意境。再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一句中,“嘆”與是領字,讀時也要加以明顯停頓。
對于長篇古體詩和散文來說,由于篇幅較長,每一句句內的節奏并不如近體詩詞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整篇作品在節奏上的變化。比如李白的《將進酒》,從開頭至“千金散盡還復來”,是為詩人情感的醞釀與過渡,在吟誦時語氣可較為平緩,節奏也較慢。而從“岑夫子,丹丘生”至詩歌結束可謂歌中之歌,詩人的情感如火山噴發而出,在誦讀時應該加快節奏,語氣也要更加激烈高昂。這樣的吟誦方式才能更好地展示出這首作品的藝術效果。又如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這篇散文,從開頭“某啟:昨日蒙教”至“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敘述自己寫這封書信的原因,并表現了自己的謙遜之態。這一段讀起來應該用較舒緩平和的語氣。而從“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開始,作者轉入批判司馬光的錯誤觀點,語氣逐漸激烈,吟誦時節奏應當加快。文章最后“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一句,則又轉為平緩,節奏變慢。這種節奏上的變化在吟誦時一定要體現出來,才能更好地展現文章的藝術魅力。由于歷史變遷,今天我們在吟誦古代文學作品時,已經不可能全用古音了,而只能以普通話四聲作為基本音。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古典文學作品中有一些字我們今天在吟誦時仍然要發古音或遵循古音的一些發音規則。如杜牧《山行》的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在普通話中念xié,但在吟誦時我們應讀為xiá。在平水韻中,“斜”屬“麻”部,讀為xiá,這樣才能和第二句“白云生處有人家”的“家”相押。再如李白《清平調》中“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的“看”字,今天普通話應讀第四聲(仄聲),但在詩韻中,卻應該讀第一聲(平聲),這樣才能和第四句“沉香亭北倚欄桿”的韻相一致。尤其是那些古今發音變化較大的字,如入聲字,在吟誦時一定要注意。如李清照的《聲聲慢》,押的是入聲韻,而今天普通話已經沒有入聲。我們在吟誦時應盡量讀出入聲的效果,如“黑”要讀成短促的he,“摘”要讀成短促的ze,“得”要讀成短促的di。短促的入聲韻能夠較真實地傳達出詞人內心惶惑與不安,而如果完全用普通話的發音方法去讀,這首詞的藝術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三、高校吟誦教學的三個誤區及對策
盡管相當多的高校古代文學教師都已意識到吟誦教學法的重要性,也努力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關嘗試,但效果往往不理想。歸結起來,目前各高校的吟誦教學存在以下三個誤區:
(1)教師自身的吟誦知識和藝術修養積累不夠,對不同的人吟誦同一作品的水平高下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并導致不能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吟誦范例。當今互聯網技術高度發達,近幾年在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的吟誦音像資料,這無疑給學生學習吟誦提供了幫助。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網上的吟誦資料往往魚龍混雜,其中既有名家的吟誦片段,也有一些濫竽充數的段子。如果教師不能進行認真的甄別和精心的選擇,胡亂向學生推薦范例,則可能造成學生盲目模仿一些低水平的吟誦作品,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力、鑒賞力停滯不前甚至退化。
(2)對教學對象缺乏足夠的了解,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大學生不同于小學生,他們都是成年人,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和判斷力。教師不可能要求他們像小學生那樣,什么都聽老師的。如果他們感覺老師的吟誦一點都不美,甚至很難聽,往往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連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樂都已經過時不想聽了,古詩詞吟誦想吸引他們談何容易。因此,教師自身的吟誦一定要有基本的美感,在節奏和韻律上符合音樂和詩的基本要求。
(3)吟誦教學的方式和手段過于單一?;蛘呤窃谡n堂上簡單地播放一下從網上下載的吟誦片段,或者只是教師本人用很短的時間吟誦一下作品。無論哪一種,學生在下面只是機械被動地聽,能聽進多少,學到多少,就很難說了。
針對以上三個誤區,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1)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吟誦水平。一方面努力學習關于吟誦的基本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廣泛學習名家的吟誦技法,既可以通過音像資料學,更要爭取機會當面請教。目前國內仍有一批前輩學者多年研習吟誦,造詣深厚。而且不同的名家,往往有不同的風格,每個人對吟誦的見解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如果能得到他們的指點,廣泛學習他們的優點,取長補短,融會貫通,就一定能大幅提高自身的吟誦水平。
善待母語
“中華文化是一個圓,圓心無處不在,圓周無處可尋,而母語就是這個團的半徑,半徑有多大圓就有多大。在英語逐漸強勢的今天,我們更應善待母語。”
2007年7月香港會展中心,著名學者、詩人余光中作了題為《如何善待母語》的演講。
深色西裝、紅色領帶,襯著如雪白發,使余光中更顯儒雅。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余光中思路清晰,妙語連珠,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盡顯學貫中西的大家風范。
“臺灣人的方言是閩南話,香港人的方言是粵語。今天我們能在論壇上毫無障礙地交流,應該感謝我們擁有一種共同的語言。我們稱之為國語、普通話或者華語,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母語?!?/p>
精通英語、多次在海外講學的余光中認為,世界各種語言正呈現相互吸收、融合的趨勢。但是中文始終是最豐富、最優美的語言,尤其是文言文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也許今天已經沒有人講文言文了,但是文言文仍以成語的方式保存了下來。
“其實我們寫作、講話都離不開成語?!鼐锰扉L’、‘千山萬水’、‘爭先恐后’,簡簡單單四個字卻表達出無限豐富的含義,而且平仄協調,盡顯中文簡潔、對仗、鏗鏘之美?!?/p>
曾經寫下許多優美詩句的余光中承認,熟練應用母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光中為自己的寫作定下了規矩:“白以為常,文以應變,俚以求真,西以求新?!毖葜v結束,余光中帶領臺下的觀眾齊聲誦讀了他的詩作《民歌》和《鄉愁》。當有人問他《鄉愁》有沒有下文時,年近八旬的詩人幽幽道出:“而未來,鄉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我來這頭。你去那頭?!?/p>
笑話化解尷尬
常言道,一句話說得人哭,一句話說得人笑,可見說什么話,怎么說話,里面大有學問。余光中就有這樣的本事,遇到尷尬的場面,他輕松地說上幾句,馬上活躍了氣氛。他說的話,并不是一般的應景之詞,琢磨起來還帶有很濃的文化意味。說者似乎隨意,聽者喜笑顏開。
有一次,余光中應邀參加一個文藝獎的頒獎活動,他擔任了召集人的重要角色,在場的都是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和新聞媒體記者。主持人請余光中上臺講話時,他走到給他預備的麥克風前,卻發現一只巨型的花籃擋在面前。余光中個子不高,臺下觀眾只見花籃不見人,場面著實有些尷尬。工作人員一看不妙,忙上臺把花籃移走。顯然,這是一個令人不愉快的插曲。
眼見場內觀眾嘩然,余光中撇開講稿,從容地加了段開場白。他幽默地說:“‘人面不知何處去’,有唐詩為證。我就從崔護的名句開始吧。”全場笑聲響起,隨即掌聲一片,高度緊張的工作人員放下心來。
余光中著作等身,名揚兩岸。他把他的詩作、散文、評論、翻譯稱為自己“生命的四度空間”。青年與中年的勤奮耕耘,使余光中晚年進入輝煌的巔峰。他的領獎詞與眾不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讓人耳目一新。曾有一次,在臺灣一項重要文藝大獎中,獲獎者大都是黑頭發的晚輩,只有余光中白發染霜,年屆花甲,非常醒目。余光中在致詞中,不是志得意滿,也不過分謙虛,而是風趣地說:“一個人年輕時得獎,應該跟老頭子一同得,表示他已經成名;但年老時得獎,就應該跟小伙子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边@兩句話是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的,充滿詩意,而又充滿哲理,自然引得滿堂喝彩。
將人家的話“翻新”
余光中的文學成就是以中文為載體的,在中國當代文學,的長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很多人都以為余光中是在中文系教書的,其實不然,他告訴媒體記者:“實際上,我在大學讀書是讀外文系的,我在大學教書也一直在外文系,教英美文學。我跟朋友說,我白天教的是英文,晚上寫的是中文?!?/p>
當初,余光中雖然寫詩開始有了名氣,但他長期從事外文教學,而且在美國留學深造,有人評論說,他和一批在海外的作家是“浪子”,意思是離開家園而缺乏根基的人。關于這個比喻,余光中不贊成,但他不是簡單地否定,或者表示出反感,而是沿著別人的思路,加入了新的含義?!坝腥嗽f我是‘浪子’,其實我是‘回頭的浪子’?!?/p>
余光中把別人的評價先“拿來”,再發揮開去:“雖然我讀的外文系,教的外文系,但我不過是從西洋文學中學習,作為一種手段,目的是把西方‘冶金術’拿來,發掘東方寶藏。我最后的目的,還是為中國的新文學努力。當然,多認識西方,對我的寫作還是有幫助的。用一種象征的說法來看,無論是留學西方,還是學西方的文學文化都算浪子,很多人浪子一去就不回頭了,完全模仿西方。我覺得還是要回到東方來。做‘回頭的浪子’。另一方面你專作孝子,守住傳統,一成不變,然而孝子能不能光天門楣也很難說。所以我當時的一個說法,‘浪子回頭’,大概是比較可行的一條路?!庇喙庵星擅畹乇荛_“浪子”這個詞的批評內涵,也就避開了非此即彼的簡單判斷。
余光中不光談詩論藝顯得機敏和智慧,他在生活中也是個有趣的人,別人說過的話俗不可耐,但他接過話題,又能推陳出新。他在高雄中山大學擔任文學院院長兼外文研究所所長,學生們非常喜愛聽他的課,雖然他在課堂講課時要求很嚴,下了課卻與學生之間很融洽,時常開玩笑。
也許是因為余光中有四個女兒的緣故。女生最不怕他。每年的重陽節,是余光中的生日,會有許多分散在臺灣各地的學生,相約趕來母校,為老師祝壽。他則開玩笑說:“不要以為畢業離校,老師就沒用了。寫介紹信啦。作證婚人啦,為寶寶取名字啦,‘售后服務’還多著呢!”
“售后服務”,這個實在太俗的用語,從余光中嘴中說出來,變成了非常貼切的比喻,讓女生們笑成一團。她們從老師的“引用”中,也感受到了希望她們一生平安、家庭幸福美滿的良好祝愿。
信手拈來詩意
余光中是詩人,他的詩心勃發,鑄成鉛字印在刊物、詩集和文選里:也星星點點,閃亮在他的平常歲月之中。在他赴南京參加“余光中創作研討會”時,一次晚宴上新朋老友歡聚,讀詩的,唱歌的,氣氛十分熱烈。主持人希望余光中也出一個節目。他不推辭,站起身說了一個“掌故”:那年臺灣作家鄭愁予獲得了文藝獎,請朋友吃飯。菜單是橫排而分行的,鄭愁予感嘆道:“菜單如詩歌!”在座的余光中應聲作答:“賬單如散文!”這兩句話正像上聯對下聯,風馬牛不相及卻相映成趣,客人都是文學圈里人,聽得懂其中的弦外之音,自然是哈哈大笑,覺得有趣。余光中接著說:“回來我覺得還有詩意,加了幾句,寫成《食客之歌》:如果菜單像詩歌/那么賬單如散文/稿費吝嗇像小費/嘔吐吧/文學批評/是食物中毒”
余光中在南京“全詩發表”,與詩有關,又與作家生存有關,其中的詩意超越了海峽兩岸的阻隔,激起了文化人的共鳴。
一、情況分析:(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從整體來看,部分學生身上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課外閱讀)正在逐步養成,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沒有明顯的轉變,根據數據看出,13個班級中寄宿班之間、普通班之間的差距不大。(二)教材分析:本學期擬上完九年級上冊及部分下冊內容,上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讓學生感悟人生,第二單元、第三單元關于人與自然。第四單元關于民俗文化,第五單元、第六單元古文閱讀。下冊主要包括愛國思鄉之情的詩***歌單元、社會生活的小說單元,生命主題的散文單元、戲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合共六個單元。初三語文的學習,是初中學習過程的第三個階段(第五、六學期),也即最后階段。教學重點上升為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語文對生活的服務關系,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語文基本訓練更進一步,進行記敘、說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綜合的訓練,并落實到實際運用上。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口語交際,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三、教學資源的開發:嚴格遵守教學的基本環節,努力創設具有個人風格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改理念自覺運用于加大信息技術與課件整合為教學提供服務。充分利用internet,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 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寫小作文片段作文,統一安排,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避免欠交作業。9.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10.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演講會、小辯論,鍛煉能力,提高興趣、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五、教學進度周次 內容 備注1 沁園春 雪(2)
閱讀名著《水滸傳》、《傅雷家書》、《培根隨筆》;背誦附錄中的十首古詩。3 隆中對(3)、樂業與敬業(2) 4 5 作文(2)、故鄉(3) 6 孤獨之旅(1)、國慶放假 8 出師表(4)、詞五首(1) 9 詞五首(2)、綜合性學習、作文(2)、期中復習 10 期中復習 11 期中復習、考試 13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2)、綜合性學習、作文(2)、楊修之死(1) 14 智取生辰綱(2)、范進中舉(2)、香菱學詩(1) 15 綜合性學習、作文(2)、公輸(2)、《孟子》二章(1) 17 綜合性學習、作文(2)、曹劌論戰(2) 18 鄒忌諷齊王(2)、愚公移山(2) 19 《詩經》兩首(2)、綜合性學習、作文(2) 20 期末復習 21 期末復習 22 期末復習、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