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4 18:29: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會計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要克服傳統的管理會計教材理論多、案例少、不合理等現象,高職院校必須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與時俱時,利用校企合作辦學資源優勢,花大力氣開發適合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管理會計教材,創新教學內容。筆者認為,管理會計教材的編寫應結合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以實際操作內容為主,理論夠用即可,可編寫兩套教材,一套以管理會計基礎理論為主,但要避免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完全相同的內容,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如平衡積分卡、全面質量管理、業績評價等。另一套教材以管理會計案例為主,從企業搜集真實的素材作為案例編入教材,專供學生實訓使用,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現實學以致用。
(二)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實現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切實提高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樣化的教學平臺。
1、創新教學方法,發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采用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將管理會計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項目模塊,每個項目的完成又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評價結果、教師總結等行動過程進行。教師在提出任務的同時,對每一項任務再進一步設計成模仿操作、獨立操作、綜合實踐等環節,真正讓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等實訓過程對管理會計操作的內容達到學會、學懂、熟練掌握,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采用案例教學法。要想取得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首先要注重案例的選擇。案例的選擇要考慮高職學生的廣泛性和差別性,要具有實用性、代表性、針對性和啟發性,貼近現實,適合學生學習。其次在運用案例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方式與方法,應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教師從旁指點,最后點睛畫龍式總結即可。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
[關鍵詞]工學結合 高職高專 管理會計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張小剛(1980- ),男,河南西峽人,開封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理論。(河南 開封 475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0-0133-02
一、引言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財會專業如何服務地方經濟,如何適應當地企業發展的需要,如何培養財務技能型人才?只有通過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工學結合的形式來推進財會專業教學改革,才能為以上問題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靶F蠛献?、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已成為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的新模式。通過高校與相關企業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利用雙方各自的資源優勢形成互補格局,共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最終達到院校與企業、工作和學習的共贏。其優點在于整合了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共享高校師資與社會資源,既面向市場培養人才得到了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又為院校畢業生盡快適應社會、勝任崗位提供了有效途徑。培養目標的改變,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作為會計專業主干課程的管理會計課程,也要緊緊圍繞這一培養目標開展教學改革。
二、高職高專管理會計教學現狀
1.課程目標定位不清。大多高職高專院校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認識不到位,沒有圍繞專業崗位重構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沒有研發校企合編教材,沒有根據崗位需要研究課程教學,課程體系混亂;沒有制定適合校企合作目標的課程標準,以至于無法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模塊教學。院校方面,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程標準上的定位不清,使得校方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合作方企業之間無法實現無縫對接。
2.教學內容脫離實踐。管理會計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在實際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只有不斷總結實踐、更新符合崗位需要的理論和方法,才能反映這一特點。目前課程存在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操作性差和缺乏實際應用價值等問題。盡管院校已經嘗試開展課堂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環節,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不夠、實踐知識落后于企業發展需要的狀況依然存在;實習實訓計劃內容空泛,缺乏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踐內容;對實習實訓環節監督不力,并未納入對學生考核評定等。
3.教學方法單調落后。高職院校管理會計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中心,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隨之得到顯著提升和開發,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另外,目前的教學方法并沒有與沙盤模擬、ERP實訓以及日常的財務會計手工操作等相結合,沒有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優勢。
三、基于工學結合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內容與途徑
1.構建管理會計的課程體系。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重構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就要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模式。以企業管理會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基礎,以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深入企業對管理會計進行崗位分析,了解企業對管理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要求,把實際工作需要作為設置課程的基本依據和標準,整合教學內容、構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模塊式管理會計課程體系,見表1。
2.明確管理會計的課程目標。企業崗位性質決定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同時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會進一步影響企業崗位的效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兼顧兩者的關系,既要面向企業對管理會計崗位人才的需求,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又要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熟練掌握專業群相關領域工作崗位技能和專業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能崗匹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對接。高職高專管理會計的培養目標,如下圖所示。
3.制定管理會計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的制定要根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對課程目標和性質進行準確定位,同時要通過校企合作和研究分析,把工作任務、生產過程、考取職業資格、技術標準等融入課程標準中來。要按照基于工作過程和理論、面向崗位要求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組織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設計。要實現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實施有利于推動融“教、學、做”為一體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方法,使課程教學始終服務專業人才能力培養,確保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構建與行業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課程標準,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以“本量利分析”為例制定課程標準,見表2。
【關鍵詞】管理會計 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084-01
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因為與其他課程交融穿插,加之它的靈活性和服務管理的復雜性,使學生在學習時困難重重。而學習管理會計的目的就在于在實踐中能夠靈活運用,這也是教師教學的目的所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管理會計學要適時地進行教學改革,以就業為目的,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思想、手段和內容等方面提出改進措施。
一 目前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興趣不高,缺乏主動學習意識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只是被動地接受,不愿意主動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在老師提出問題時也不能夠積極回應,在學習過程中不懂得怎樣自主學習,片面地要求老師多講些,在臨考前希望老師多講考試內容,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可取的。
2.教師教學手段單一,互動不足
民辦高校教師在上課時一般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模式,在教學中不能夠采用多種手段,不能選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講授方式較生硬,且在管理會計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缺少交流與互動,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從而達不到管理會計學習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缺少實踐環節,以致于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學生順利地就業。
3.教學內容不完善,體系不夠完整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學由于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一些管理會計的基本問題,如管理會計的假設、對象、目標、原則尚處于百家爭鳴的階段。而且目前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有好多內容重復,如果這三門課程之間相互協調不好,承擔這三門課的教師如果不多交流,就會降低教學效率,也會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
二 管理會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建議
1.提高課堂生動性,增強學生興趣
教師在上課時,應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對于這門課究竟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對將來就業有多大幫助等問題,引入管理會計學習的重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讓同學初步認識到學習管理會計的重要性,然后還可講一些生動的小案例,讓他們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2.改進教學方法,引入案例分析
教師在上課時,不要局限于多媒體教學和課堂上的講、練,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了更好地實施案例教學,教師必須注重案例教學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確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實施。首先,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從企業中獲取案例,也可以從網上下載案例,也可以自己編寫案例??傊咐x擇是否恰當,是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學生進行討論中,教師只是組織者,是配角,而學生是表演者,是主角。在討論中教師要適時地把握方向,及時引導。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的總結非常重要,要對學生的表現做肯定的評價。
3.調整管理會計課程設置,增加模擬實踐環節
管理會計學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學內容的交叉重復,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與講授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學的教師多溝通,避免講授內容的重復,提高講課效率,同時也要把模擬實習納入課程體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是高校根據高等教育目標,結合會計專業實際情況以及會計專業教學計劃等而設置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管理會計實習也應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模擬實習,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把學生培養為具有基本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和較高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級應用型會計管理人才。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學校還要進行實踐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校內專業實驗室建設,另一方面擴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堅持學校與企業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的緊密結合。
三 結束語
總之,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為了滿足企業對專業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高校應該重視管理會計的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強化案例分析,增加管理會計模擬實習,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曹冰.當前就業形勢下進行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探索[J].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9(6)
關鍵詞:管理會計;教學;問題;改革
《管理會計》作為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重要課程之一,為了適應我國現階段管理會計發展的新形勢,滿足社會市場對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的需要,對于高校來說就需要在新形勢下加大對其改革力度,從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對現階段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高校教學管理者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管理會計專業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高校指的是辦學性質為應用型,對于學生的培養重點體現在“應用”方面,核心是實踐教學,以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來對人才進行高質量培訓教育,并把握社會人才需求市場的動向,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1]。管理會計作為其重要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來使學生掌握內部會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以在職場工作中發現并解決內部會計問題,適應崗位的工作要求。
二、管理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定位普遍偏低
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上,管理會計相對于同專業的其他主干課程來說,教學地位明顯偏低,和財務會計也具有很大的地位差距。通過對幾所高校的調查研究可知,在課程安排上,管理會計的課時并不多,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都比其多,那么這種課程少課時緊張的狀態,就會造成教師在教學時,只能盡可能的簡單化,對于一些重要理論的實際應用和發展趨勢講解分析更是難以落實,這樣會導致師生對于管理會計這一門課程的認知始終處于表面層,缺少深層次的研究,而且在思想意識上也沒有將其作為重點對待,最后的結果就是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知識掌握不夠。
(二)教學內容的繁瑣復雜
管理會計屬于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的課程內容涉及到多個學科,例如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而過去的管理會計教學都把成本性態分析和本量利分析以及預測分析等等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實際上這些內容是和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有一定重復的,這樣就會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教學內容的重復多余[2]。此外,教學內容和實踐應用的相分離,當前很多高校采用的管理會計教材是以國外教材為基礎來編寫的,這樣就忽略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且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對于管理會計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而教材內容的更新則跟不上步伐,也就直接導致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難以保持一致。
(三)考核方式的單一
當前管理會計學科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以閉卷標準化考試為主,試題的設計也是以客觀題和計算分析題為主,考核的是學生對理論知識和計算公式的掌握程度,考核的標準是統一的標準答案,這種考核方法比較客觀,可以方便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三、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教學理念方面
應用型本科高校注重的是教學的應用型,一門課程存在的意義也是由其應用效果來決定的。對于它的教學改革,首先,要對本學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進行轉變,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把管理會計的教學地位提升,增設課程安排,對其教學工作進行強化;其次,在認清它的教學地位重要性之后,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同時還要對教學方式和教學的考核形式進行創新完善,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相結合。
(二)教學內容設置方面
對于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學科之間存在的交叉重復進行調整,突出管理會計教學的難點和關鍵點,對教學資源進行最大化利用,體現出管理會計教學的特色所在,可以對現有的存在的交叉重復內容進行合理區分,并將其分別劃入到成本會計、財務管理以及管理會計體系中。
(三)實行多樣化的教學考核方式
在管理會計教學改革下,根據管理會計學科內容的特點,它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標準應該與之匹配,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考核和評價體系,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核,例如在考核中可以增大應用性內容的設置比例,把考核的成績進一步多元化,不僅需要傳統的閉卷考試和平時的成績外[3],還需要根據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課堂小組討論學習、實踐調研的成果以及實訓的成績評定等等方面都作為考核的內容,這樣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綜合性的評價考核,更能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
四、總結
管理會計作為應用型本科教學中重要課程之一,它是高等院校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它的教學管理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結合當前管理會計教學現狀來看,對于其存在的問題需要高校管理者立足于實際,從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來實現對管理會計的改革和完善,以促進管理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更多會計專業型人才。
作者:蔣薇 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永.探析應用型教育背景下《管理會計》教學方法改革[J].時代經貿,2013(17):158-158.
1.1符合管理會計的學科特點
管理會計的學科特點之一是數學方法的廣泛應用。財務會計應用數學方法的范圍較小,一般只涉及初等數學。而現代管理會計越來越廣泛地應用許多高等數學和現代數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產經營的日趨復雜,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整個企業管理正朝著定量化的方向發展?,F代管理會計為適應企業管理的這一重大轉變,要求用高等數學和現代數學方法來“武裝”自己,使其與企業管理的發展相適應。把高等數學、運籌學和數理統計學中的數量方法吸收、引進、應用到現代管理會計中來,可以將復雜的經濟活動用簡明的數學模型表述出來,揭示有關變量間的內在聯系及變化規律,以便為管理人員正確地進行經營決策提供依據。所以,一方面,管理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的許多案例,包括根據實際問題改編的案例都可以充實數學建模的內容。另一方面,數學思想方法,特別是數學建模思想運用于管理會計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而且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因此,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是相得益彰的關系,而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
1.2改善管理會計教學現狀
目前,管理會計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離嚴重,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學時少,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這些問題直接導致課堂上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程度低。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在管理會計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是一個有效的辦法。首先,傳統教學中,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講授為主,而數學建模思想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在課堂上引入實際的管理案例,或者根據實際問題改編的案例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而數學建模思想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各抒己見,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再次,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數學建模時,常常需要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良好的專業背景和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及文字表達能力。由于數學建模教學本身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教學案例的設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洞察力、想象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1.3推動高職課程改革的進程
管理會計教學融入數學建模思想是高職教學改革的新思路。首先,它密切了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更好地推動基礎課教學改革。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例,管理會計、統計學、財務管理和經濟學等課程不但與數學課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且也與公共英語、計算機基礎等公共基礎課有著密切的聯系。分析這些聯系,更有利于將公共基礎課的改革落到實處。其次,它密切了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提高了專業課的教學實效。目前,在高職教學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專業課內容重復的現象。如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成本會計之間的內容都有交叉。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專業課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更有利于打破專業課之間界限,有利于解決專業課教學理論學時減少與學科門類繁雜,內容重復等矛盾。再次,它密切了高職教師之間的聯系,有利于打造復合知識結構的教師隊伍或教學團隊。目前,高職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輕視基礎課、重視專業課,輕視理論教學、重視專業實訓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職教師缺乏對課程體系的整體認識,割裂了學科之間的聯系。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是,一方面要求教師之間增加互動,特別是公共基礎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的經常性互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進一步學習不斷豐富和調整知識結構。總之,在管理會計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不僅是對管理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大膽探索,也是對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有益嘗試。
2管理會計教學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原則
2.1循序漸進,體現教學過程的“活動”特點
數學建模思想融入管理會計教學首先應體現“活動”的特點,教學過程設計的著眼點應考慮怎樣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進來,讓他們做什么,怎么做,或者怎樣讓他們自己悟出該做什么,該怎樣去做。而要體現這一特點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教師的思想準備和知識儲備問題。教師必須樂于探索這一教改活動,從觀念上更新,從知識結構上做必要的準備,要有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其次,為了更好地突出“活動”特點,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比如學生的數學基礎、計算機水平和已有的專業背景等。從教學內容上看,哪部分適宜進行課改,哪部分適宜首先進行課改。
2.2找好“切入點”,與正常教學環節相結合
“切入”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把一個較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或者根據實際情況把建模的某一環節(如問題分析,假設,模型求解等)放到正常的局部環節上,并且注意要經常這樣做。我們可以用“化整為零”、“細水長流”來描述這種做法。比如,在講授成本性態時,讓同學們搜集有關行業的成本構成情況,分析哪些是變動成本,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混合成本。在講解混合成本的分解前,讓大家了解Excel軟件關于數據擬合的方法等。在講解存貨管理時,引導學生考慮存貨管理的目標是什么,影響存貨成本有哪些因素,哪些是相關成本,哪些是非相關成本。課堂上重點介紹基本模型的建立,把模型的求解和模型的拓展通過設計實際問題交給學生去完成。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布置一些開放性的、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放在課后以小組的形式完成,或者撰寫小論文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傊?,“切入”的內容應該和正常的教學環節相協調,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2.3突出重點,反映管理會計的學科特點
目前,數學建模思想教學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有些高校正在探索在數值分析、離散數學、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電動與拖動和物理學等課程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自2003年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杯全國大學生電工數學建模競賽已經成功舉辦10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管理會計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應該注意精選教材內容,針對核心概念,不搞遍地開花,不追求自成體系,自我完善,在與教材內容結合時,要自覺當好配角??傊?,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管理會計教學,對管理會計的教學改革應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喧賓奪主。
3管理會計教學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基本思路
3.1培養學生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突出模型假設的講解
所謂實際問題數學化就是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數學模型的建立過程一般要經過問題分析、合理的簡化假設、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和對模型解的分析、檢驗、修改與推廣等環節。這里模型的假設很重要,有時也很復雜。管理會計課程中有許多數學模型,這些模型都是建立在一定假設基礎上的,如存貨控制的基本模型有“七大假設”,很多教材根本不提及,有的教材把確定性存貨控制模型分解成若干種情況,直接給出結論。數學基礎差的學生面對大量復雜的公式望而生畏,數學基礎好的學生也只是盲目套用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形成了基礎課做題,專業課也套用公式做題的局面。在管理會計教學中,分析、強調這些假設非常重要,一是可以體驗問題分析的過程,了解結論形成的前提條件,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二是通過對已有模型假設的分析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問題中,合理的假設不僅要求有一定的數學功底,比如能夠捕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數學符號的使用要簡潔、通用等,同時也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背景,如在存貨管理中,要明確哪些是決策需要考慮的相關成本,哪些是可以不考慮的非相關成本,存儲費用和進貨費用包括哪些內容,等等。在建立模型時,如果考慮的假設過少,特別是遺漏關鍵性假設,就不能建立起高質量的模型,考慮的假設過多,往往難以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有時即使能轉化成功,也可能是一個復雜的難以求解的模型,從而使建模失敗。所以模型假設可以直接影響所建模型的質量。
3.2提高數學模型求解能力———加大Excel軟件的使用力度
管理會計是以定量計算為主的學科,涉及大量的數學計算和數學模型,選擇適當的計算工具或計算軟件非常重要。與Matlab、Mathematics等專業數學軟件相比,Excel是一款特別值得關注的軟件。首先,操作簡單。Excel軟件漢化水平非常高,而Matlab、Mathematics等軟件都是英文的;Matlab、Mathematics等軟件需要記住一些命令和編程,而Excel軟件以菜單操作為主,所見即所得,直觀易操作。所以,Excel軟件相比其他軟件更容易挖掘其功能。其次,功能強大。Excel軟件具有豐富的函數、強大的數值計算、數據分析和繪圖等功能,所以特別適合于作為管理會計中的計算和模型求解工具。再次,轉換成本低。Excel軟件不需要專門購買和學習。目前幾乎每一臺電腦都安裝Excel軟件,作為公共基礎課計算機基礎的重要內容,每個學生對Excel軟件都有一定的了解,而其他軟件需要專門購買和從頭學起。
3.3模型結論實踐化的能力———提高管理決策能力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教學體;改革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258-02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和廣泛應用,使用計算機軟件、信息系統進行會計和財務管理工作不僅已經成為現實,而且是所有會計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不斷變革,以會計信息系統作為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持續探索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緊密結合的實驗類課程,適應會計專業實驗教學的發展需要。北方工業大學作為以工為主、文理兼融的綜合性大學,非常重視實驗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在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領域已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和建設。
一、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是會計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與現實緊密結合的企業財務管理類人才。由于會計類軟件的普及和發展,企事業單位普遍都采用了軟件進行記賬、核算和報告管理。會計軟件操作和使用已成為會計實踐教學培養的核心內容。只有掌握一般會計類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學生才能適應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從社會各類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應具備的技能要求角度,主要分為三類需求:第一類是對會計軟件操作技能的需求,例如會計記賬與核算、報表編制與輸出、賬套審計與查詢等,這是對于會計從業人員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第二類是對會計軟件管控技能的需求,例如全面預算管理、集團財務管控、資金集中管理等,這是對會計從業人員管理技能的需要;第三類是對會計軟件設計與研發的需求,例如財務軟件設計與研發、Excel財務開發技術、XBRL網絡財務報告等技能需求,此類需求對計算機技術要求較高,是對高級會計信息化技能的需要。針對會計專業本科生的不同培養需要,北方工業大學采用“分流培養、分類成才”的綜合培養模式,從大三開始設置會計信息化培養方向,組織專業教師形成會計信息化課程群,不斷探索和建設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
二、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定位、設計與建設
1.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定位。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作為實踐類課程,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位于服務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主干課程,促進學生將理論課的知識鞏固和應用到會計信息化實驗中。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創新,一方面要解決會計信息實驗課程不夠完善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實際動手、實際操作,促進學生不斷體驗和感悟的知識建構過程。因此,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應根據會計專業理論課的開設情況進行定位,而不是過分強調計算機技術的講授,否則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當然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的確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這些需要在大學通識課程和前設課程中予以解決,給學生打下較好的計算機基礎。
2.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設計。以會計信息系統核心課程為基礎,構建覆蓋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會計信息化、審計信息化的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模塊,按照操作類、管控類、設計類設計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從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塊的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支撐平臺,增加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比重,使學生從事實驗課程的學時達到了總課時的30%以上。會計信息化實驗課課程體系按照“分流培養、分類成才”教學理念,以“會計信息系統”為核心課程,按照操作類、管控類、設計類設計開發具有操作性、實用性和前沿性的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除會計信息系統作為核心基礎課以外,建立操作類課程群、管控類課程群和設計類課程群。操作類課程群包括ERP財務會計實驗、企業合并報表實驗、審計軟件綜合實訓等;管控類課程群包括企業集團財務管控實訓、預算會計軟件綜合實訓、全面預算信息化實訓、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實訓等;設計類課程群包括企業會計信息化實施、財務軟件設計理論與方法、Excel財務軟件開發技術和XBRL財務報告語言等。
3.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建設。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需要根據學生的素質和接受情況,分批逐步建設,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據實際教學效果不斷進行探索和調整。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應堅持“系統性、綜合性”的特點,建設實驗教材、實驗案例和實驗軟件。系統性是指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由企業會計理論知識體系、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綜合性是要突破會計知識體系的界限,將企業管理、會計、財務等知識進行整合設計。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1)進行創新型課程的探索,從教學角度以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實際會計與財務管理問題的能力;(2)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加深和鞏固會計理論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3)通過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經驗和知識,形成以實驗指導書、實驗指導視頻、實驗指導多媒體軟件、其他實驗資料等為一體的實驗教材建設;(4)通過體驗式教學搭建仿真教學平臺,通過仿真企業環境、財務管控流程、會計核算流程、軟件開發流程,在實戰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的拓展與創新
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體系需要通過教學管理與控制,將教學與競賽相結合,拓展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的第二課堂,創新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管理和控制。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步驟主要包括實驗資料的前期準備、教學軟件的調試和準備、實驗分組與管理、實驗報告與反饋等四個步驟。(1)實驗資料的前期準備。實驗資料是指以實驗教材為基礎,由實驗指導書、實驗指導視頻、實驗指導多媒體軟件、實驗案例等相關資料組成。實驗資料的準備充分與否,對于學生是否能按照教學目標開展實驗至關重要。實驗指導書中應盡量減少操作步驟的描述,鼓勵學生通過實驗教師的引導,自主思考實驗步驟、方法和路徑,不要簡單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驟完成實驗。(2)教學軟件調試與準備。在實驗教學之前,實驗教師需要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教學軟件調試與準備,并最好在教師自己的電腦上也裝一套教學軟件。對于在教學過程中碰到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備份后還原到自己的電腦上進行調試和檢查。(3)實驗分組與管理。實驗教學最好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后再與實驗教師進行討論。對于簡單、重復的問題可較快解決,較難和復雜的問題與實驗教師討論解決,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實驗教師的教學效率。為了避免出現“搭便車”或者拷貝其他學生實驗結果的問題,不同的實驗要通過小組內輪換角色完成,同時可以通過賬套號控制、賬套主管控制以及關鍵界面截圖控制等方法進行管理。(4)實驗報告與反饋。實驗報告是考評學生實驗過程和成果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數據和實驗報告兩部分。實驗數據是學生在實驗軟件中的數據備份。實驗報告由實驗目的、內容、步驟、結果和總結等構成。對于實驗報告中反映的問題,實驗教師應及時逐一跟學生進行反饋和溝通,不僅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實驗的錯誤,而且通過與學生的討論發現實驗設計中的問題。
2.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的創新和嘗試。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思考和創新,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訴學生答案是什么。對于學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學生一起設計和實踐,并可以作為實驗思路的補充。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成因,策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加以執行。充分體現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干中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驗教學體系。
3.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與競賽相結合。通過組織并參加不同層次的會計信息化大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財經大學舉辦首屆北京市大學生ERP管理會計應用大賽,北方工業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組成參賽小組,取得總分第四名和三等獎的好成績。將教學與競賽相結合,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將競賽作為會計信息化實驗的第二課堂。在模擬中培養學生會計專業素質,在競爭中鍛煉學生分析同行對手、應對市場變換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會計理論和會計信息化知識應用于經濟管理實踐中,真實地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四、小結
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體系在以會計信息系統為核心的基礎上,定位于服務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等會計理論課程,結合會計信息化前沿,規劃和設計相關實驗課程,并且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切實提升會計專業本科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適應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最終需求。
參考文獻:
[1]陳信元,饒艷超.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建設與推廣[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6-25.
[2]劉梅玲,朱學義.《電算化會計》上機實驗控制點探析[J].會計之友,2010,(1):117-118.
[3]劉梅玲.我國高校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調研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3):93-95.
關鍵詞 會計學專業 實踐教學 培養 探索
近年來,高等教育戰線出現的新生事物獨立學院得到了迅速發展,不論是學院數量還是在校生數量都有著迅猛的發展。獨立學院采用的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而高等學校會計專業是培養我國應用型會計人才的主要途徑,加強會計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會計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必要性
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學科,從社會上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實踐操作技能的普遍要求上看,具備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或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的學生更受用人單位歡迎。而高校會計學教學受課堂教學的限制,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在單位這樣的真實環境中得到實踐操作的機會,所以高校應該建立自己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盡量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獨立學院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從創辦至今的十年以來,慢慢確立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再加上會計學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會計系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建設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旨在使學生鍛煉會計實踐工作能力,增強職業責任感,為將來學習和就業取得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并讓學生在培養實踐工作能力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檢驗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知識都有所提高。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會計系在十年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從無到有、從單一到系統,已經逐步建立起一套相對完整的實踐教學課程課程體系。
第一、完善課程,強化實踐環節
在現有《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等專業核心課程基礎上,將實訓環節從課堂教學中獨立出來,開設《基礎會計大作業》實訓、《財務管理大作業》實訓、《成本會計大作業》實訓、《管理會計大作業》實訓、《財務報表分析大作業》實訓等手工實訓環節,以及《證券投資》、《審計案例》、《Excel在會計與財務中的運用》等模擬軟件操作。這些實踐類課程,分為手工和計算機軟件模擬操作兩種方式。在手工模擬實踐操作時,主要是以課后大作業的方式,通過手工操作的方式強化學生專業知識記憶,并提高學生對應環節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計算機軟件模擬操作時,可以讓學生模擬真實工作環境下的操作,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軟件的操作技能。
同時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研究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專業范圍內跨年級有計劃地組織了模擬招聘、用友大賽、證券投資大賽等開放式實踐教學活動。
第二,增加綜合實踐課程
學生完成了一定的會計專業課程,內容涵蓋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等課程后,學生會進入綜合模擬實訓階段,開設有《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會計信息系統》、《企業資源管理(ERP) 》等。
《財務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完全不同于傳統的課堂灌輸授課方式,模擬實訓通過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去模擬一個企業的會計處理流程,并形成賬簿體系,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實訓過程以學生自已動手為主,使學習者全面、系統地掌握會計循環中憑證、賬簿、報表的基本操作技能,對于會計學專業學生提高會計實踐操作技能起著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作用。
《會計信息系統》教程選擇了用友ERP-U8(V8.72)管理軟件作為實訓平臺,它旨在學生的企業管理能力的培養。此課程既可以幫助學生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上去理解問題,又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財務軟件操作技能。
《企業資源管理(ERP) 》實訓,學院以金蝶ERP沙盤為平臺,讓學生6人左右組成一個小組,各自扮演企業管理中的各個管理角色,進行一個模擬企業連續幾年的案例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比較接近企業現狀,即學生必須和同組成員一起去尋找市場機會、分析規律和制定策略,實施全面管理。此實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更綜合、更全面的企業管理素質,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第三,重視實習,加強實習環節管理
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本學院安排了兩次實習機會,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在暑期先后兩年通過認知實習(初步了解實踐環節內容)和生產實習(加強實踐操作技能)兩個實習過程,派有專業教師指導,并有其他老師中期巡視抽檢學生們在單位中的實習表現。
學生在參加實習時,有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兩種。會計系為了能更好的開展實習工作,積極對外聯系,建立了13個校外實習基地,包括有銀行、會計事務所、公司等企業形式,學生可以參加此類企業的集中實習,也可以自己聯系合適單位進行分散實習。
三、獨立學院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改進措施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重視學生的實踐教學過程,并花費了巨資進行了硬件和軟件建設,但高校的實踐教學體系需要不斷優化。本文認為,會計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第一,繼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
雖然學院開設了比較全面的實踐教學課程,但稅務這一塊的實踐教學仍是空白。會計學專業學科建設過程中,本學院有意開設稅務方向并在做出相應的學科方向建設,也已經對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多門稅務相關的理論課程,今后應當加強建設《納稅申報實訓》和《企業納稅籌劃實訓》等實踐型教學環節。
第二,加強實踐課程教材建設
會計專業的教材體系建設已經在有條不紊的展開,但由于教材體系建設才剛開始一兩年,正處在起步階段,重點仍放在會計基礎核心課程教材建設上,對實踐課程的教材建設還不能兼顧。會計系應在今后幾年,按照“雙線實訓”教學計劃,把手工實訓和電算化實訓手段緊密結合,建立起相互呼應配套的實踐課程教材。
第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以后的會計學專業教師招聘時,應該多考慮到會計學是一門實踐型很強的學科,多招聘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人員,如企業財會人員、注冊會計師等,加強實踐型教師隊伍建設。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教學人員,不僅可以更好的勝任實踐教學環節,還可以在會計理論教學環節中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或者也可以邀請此類人員做為客座教授,為會計學專業學生多創造一些直面高端財務人員的機會。
第四,加強會計學教師的后續實踐技能培訓
現在高校教師都很注重理論知識的培訓,一般會忽略實踐環節的后續培訓。面對不斷更新的會計準則、不斷出現的新型企業模式,長時間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可能會慢慢與會計實踐工作脫節。學校應該從政策上,多鼓勵會計學的教師重返實踐工作,在課余時間走入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參加實踐工作鍛煉,積累工作經驗,學習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高秀蘭.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財會通迅,2011(11).
[2]羅世全.獨立學院辦學理念與思路之探討[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