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8 10:16: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業經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對林業經濟的發展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不能僅僅看到發展的潛力同時也見到林業經濟發展所存在的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林業經濟的發展受到自然環境的強大約束力。由于近幾年市場經濟的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這對于林業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影響,致使林業資源不斷的退化。這種退化逐漸的演變成了林業經濟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②林業企業產權關系不順,政企職責不分。由于林業企業制度適應計劃緊急體制的需要建立起來的,導致林業企業基本沒有經營的自,成了各級行政機構的附屬物。在所有制形式上企業資產歸全民所有國家經營,國家對企業負有無限連帶責任,企業既無權也無責,致使企業的財產所有權不順,企業的財產經營權也不順。由于國家是財產所有權為宜主體,盡管資產所有權分散于各個行政機構,但他們都不是資產所有權的主體。在這種制度下,誰都是財產的支配者,而誰都不對國有資產負責,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③企業經營方式單一,創新能力偏低。大多數林業企業采取的是單一的經營方式,即國有的經營方式,對許多生產活動無法實現充分調動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林業企業的生產活動具有多樣行的特征,各種生產活動的性質有明顯的差異,既有直接從事土地經營的應林業和種植業,有養殖業,還有各種林產品采集業和加工業。這種多樣行的生產經營活動,就要求有多種經營方式與之相適應。同時,由于多樣性的林業生產其勞動強蘇和分散性不一,管理的幅度和資金循環方式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要求林業企業的經營方式不能采取一種模式。
2對林業經濟創新管理的構建林業經濟的發展
對于人類對林業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同時因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涉及到林業資源的量、生態環境、經濟狀況、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想要確定林業資源的多功能作用的發展道路,就需要對現存的林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改善。由以往的靠資源發展逐漸轉變為林業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充分的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證林業經濟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生物系統的穩定及生物的多樣性等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真正的做到可持續發展。林業經濟的創新工作較為復雜,其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林業經濟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制度,實現林業經濟管理有法可依。其次還要加強林業環保監測。在進行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時要做好環保監測工作,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資源利用或者是開發不會出現過度的狀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在具體的資源開發過程中不會出現邊開發邊污染的狀況。對于一些對林業資源產生威脅的因素要進行及時處理,例如: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火災隱患都要進行及時的排查和處理,以確保事故隱患零存在。此外,加大林業經濟稅的征收力度,加快林業經濟虧損的恢復度。
2.2加強林業經濟產業的優化
從云南林業經濟管理的長期發展來看,對與林業經濟相關的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將是未來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支點。但是想要實現產品的深加工就不得不做到技術的革新,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現有技術的改善將是林業經濟發展中工作人員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就必須要政府部門做到對林業資源整合,發展核心技術以保障林業經濟產業化水平的上升。至于林業經濟產業化管理的實現需要將市場作為其發展的導向,將科學技術作為主導的模式。以市場效益獲得為中心實現以實現林業經濟生產化和生態化。同時不僅要做到林業經濟在國內的良好發展,還要保障其在國際中的地位,實現林業經濟的國際化發展,大力推行林業經濟的進出口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實現第三產業的發展。
2.3轉變林業經濟管理方式
實現林業科技管理的創新想要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將推動生產的規范化以提高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目標。林業經濟要想突破當前發展狀況較差的局面就必須要加強企業核心形象的樹立,不斷的帶動相關林戶的發展,為其提供合適的生產計劃,實現產業化生產,從而不斷的拓展林業增效的途徑。
3林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形式
3.1重視林業管理知識的創新
在科學技術急需發展的今天,知識巨大的生產力和創造性日益凸現出來,有知識本身所演變出的附加產物的價值也在日漸上升,成為產業經營的重要戰略。由此可知,林業經濟的發展與林業經濟的管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林業經濟的管理者需要加強自我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改變管理的方法、方式,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為林業經濟管理知識的創新做出應用的貢獻。
3.2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
林業經濟的發展也對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應調整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改進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打破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狹隘性,從廣義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將其作為主體。這種思想和實際操作的轉變對于人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這要求人們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考慮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去挖掘優秀的人才,實現人才的有效汲取。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轉變成實戰經驗,在應用中不斷的優化理論知識結構。對隊伍進行不斷的優化,對人才培養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充分發揮高技術人才和知識生產力的作用,提升全體林業經濟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3.3強化制度創新
在管理創新中的基礎位置林業經濟想要在管理和發展上實現創新和超越就需要強化其制度的創新。制度是經濟發展的保證,只有在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人們才有可能實現其他職能的創新,制度創新和完善是基礎,是客觀的保證。林業經濟制度要創新就要現在生產權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因為林業經濟承擔著經濟效益、生產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故而,實現制度的現代化,將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多重所有制經濟并存是制度創新的必然趨勢。
4林業經濟的發展趨勢
1.1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
當前對發展非公有制林業認識不足,存在偏見和疑問。林業經濟建設通常都是國家建造樹林,相關的林業部門爭取投資,沒有想過引入民營資本或發動整個社會的力量發展非公有制林業。雖然有些地方通過政策進行了引導和支持,可是因為組織和支持措施不合理,仍然只有少數人參與非公有制林業經濟,沒有發展成一定的規模。
1.2林業主導產業的建設滯后性較強
林產工業的發展總量很大,可是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企業很少。主要是由于林業工業的項目不夠先進,林產品仍停留在發展原料階段,缺乏對林產品的精深加工。同時水利灌溉方面的基礎建設也不夠完善,經常出現森林澆灌困難的問題。同時森林中基本的道路建設滯后,導致林業產品運輸困難,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1.3政策方面存在著問題
政策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融資貸款和林木采伐。從融資貸款方面來說,林權通過評估后可以抵押貸款,所以林業大戶存在著貸款困難的問題,因此林業大戶缺乏后續發展林業的資金。從林木采伐方面來說,因為采伐限額,很多投資者無法依據計劃更新和改造承包或者租用的地產林,還有就是在主伐林齡、審批程序、采伐計劃等方面受到限制,導致投資者無法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采伐,也降低了個各界人士開發林業的積極性,這對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另外,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林區一般集中在山區,這些區域的經濟發展緩慢,人們過于注重經濟利益的追求,導致對森林資源過度采伐等。
1.4缺乏合理的林業產業結構
因為林業具有單一的所有制、薄弱的宏觀調控、較低的集中度、較差的規模效益等特征,市場機制以及產業協會無法發揮作用,產業的素質和管理理念也無法適應市場形勢的發展。同時林業改革的緩慢,林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社會發展的要求,加上過多的限制和過重的稅務負擔,導致一些經濟政策根本發揮不出預期的調節作用。
1.5林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
(1)林業資源開發過度。
目前,我國工業化以及城鎮化發展迅速,因此對木材資源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城鎮化的發展縮小了林業資源的范圍,使得林業資源保護問題日益嚴重。
(2)林業缺乏較高的產業化程度。
目前,我國林業具有較低的產業化程度,林農的經營模式一般是分散經營,缺乏完善的行業協會,也影響了林業和市場的接軌,影響了林產品的銷售,此外,也對產業的縱深發展有不良影響。林業產業化發展已經失衡,但有些產業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和規模,有些地區雖然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可是因為缺乏管理和引導,無法把握市場發展的趨勢,產業鏈和規模相對落后。
(3)林業執法不嚴格。
林業管理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保護林業資源,監督林業資源的使用情況。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林業監察體系,在全國范圍內設置了林業行業基層執法檢查站,依照有關法律管理和監督林業資源的開發以及利用。這些都促進了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在林業資源的管理和監督中仍存在著問題,有些林業部門的領導不重視林業工作,同時執法人員也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經常出現以權代法和以言代法的現象,這些也對我國林業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2林業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
2.1加快改革三項制度
(1)改革林業產權制度。
通過對林地、林木“三項”政策進行完善,將所有權穩定,放活使用權和經營權,促使民營資本和整個社會都參與轉到非公有制林業的建設和發展中來。同時分類經營國有林場,依照現行體制管理公益林,依法享受國家的各項補償。依法出租、轉讓、拍賣商品林,增加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流轉。根據市場發展,轉讓出鄉村集體林場,增加林業經濟發展中的民營成分,促使林業經濟更具發展潛力。
(2)改革林木采伐制度。
也根據分類經營的要求,針對公益林、商業林、鄉村集體林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不同的采伐政策,放松采伐商品林的限制,實施采伐限額單列,促使林業經營者可以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自由確定采伐的方式和期限,這是促進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一個有效措施。在采伐村莊片林以及在冊農田營造的商品林時要單獨報批,沒有采伐的限制。
(3)改革林業稅費制度。
在對非公有制林業進行發展時,要降低稅費,促使林業經營者獲得更大的利益。而如果非公有制林業的經營者在“四荒”地上營造生態林時,可以免除一切稅費;如果營造的是商品林,只需要交育林基金。如果非公有制林業經營者在應稅耕地上營造林,只需要交農業稅,免除了其他的附加稅費。
2.2加快改革林業經營的管理體制
雖然當前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是林業的管理體制還是具有較強的計劃經濟特點,林業一直都是政企不分、企事不分。因此,為了切實落實保護天然林的工程,就要改革林業的管理體制,促使企業資源轉變為國家資源,從企業中分離出資源管理的行政職能,將一些林業工作轉變為管理和護理工作。完全分離企業中一些采伐和加工工作,也就是分離管理權和經營權。
2.3建立健全四項機制
首先是森林資產評估機制。以縣級以上的相關林業部門為基礎,建立專門的評估森林資產的機構,然后在進行資產評估之后才能進行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流轉。其次是林權流轉機制。目前,林權流轉不夠規范,國家一定要改進和完善相關法律,鼓勵和引導林地以及林木形成規范的拍賣、租賃、承包等流轉形式。再次是融資和投資機制。引導銀行以及財政部門研究非公有制林業融資和投資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辦法,允許林業經營者使用林權抵押貸款,切實解決非公有制林業貸款問題。同時因為林業生產周期較長,金融部門在提供貸款時要提供周期長、利息低的貸款。最后是林業產品質量認證機制。如果國際和國際上有相關標準,就依照相關標準執行,如果沒有相關標準,就及時制定和調整,對林產品以及加工等進行規范,確保林產品的質量。
2.4因地制宜,采用多種經營模式
首先,要對產業發展規劃進行編制,從宏觀上完成布局和調控生產力。其次,制定明確的產業政策,促使林業經營者可以了解正確鼓勵、限制、有限、淘汰內容。接著,擬定的經濟調節和資源管理政策要和產業特點相適應,以促進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再次,要嚴抓市場體系建設,既要抓好硬件建設,對林業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進行完善,也要抓好軟件建設,完善各項規則,規范市場秩序。也要對各項林產品標準進行指定和完善,引導并支持林業企業在科技方面取得進展,盡快趕上國際的步伐。最后,做好林業產業的市場信息服務。這樣促使林業經營者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
2.5林業經濟管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1)林業經濟產業化要確保可持續發展。林業資源是我國的寶貴財富,雖然是可再生資源,可是如果過度采伐,超過森林的生產速度,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為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我國林業資源,就要確??沙掷m發展,創新資源利用的模式,促使林業經濟產業化之路走得更遠。
(2)對產業鏈結構進行細化。林業管理要進行宏觀調控,制定產業發展的政策,以進行鼓勵和引導,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更深入的優化產業鏈結構。
2.6加快林業產業發展
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調控立足于市場需求產業基礎等條件對林業生產進行合理規劃同時為了促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制定出相關的產業發展政策,提倡培育品牌產品擴展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高林業發展的動力。
(1)加大人工林集約經營不斷提高林業生產力水平可以選擇在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發展特色經濟林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樣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退耕還林后林民收入過低的問題開展林木良種工程從根本上提高造林質量。
(2)加大研發抗逆性品質的林木以便滿足東北部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再次積極引進并推廣品質高的新林木這樣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以及城市林業充分滿足人民對森林和生態多樣化需求。
3結語
發展民生,保護生態,是維持林業和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指導精神和有力保障,在國內外社會都引起了廣泛的共識和熱烈的討論。在國內,經過幾代林業人的不懈努力,發展形成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生態經濟模式,主要有:生態農業型生態經濟、農工商一體化的生態經濟、生態旅游、鄉鎮工業型生態經濟、城市化生態經濟、生態破壞修復型生態經濟、流域生態經濟。
2對生態經濟模式的幾點思考
發展森林生態經濟,首先要明確森林的幾項功能,從宏觀上看,森林三大效益是木材生產、自然保護和游憩。在天然林停采的大形式下,傳統獨木支撐的經濟模式明顯已經不再適用,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森林的作用不僅在于物質上,更應該重視它對人們精神層面和心理影響上的作用,重點發揮森林的生物效應、景觀效應和人文效應等。對于基于資源的林下經濟,應該不斷拓展產業內涵,豐富文化內容,創新機制和經營模式,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業價值。
2.1形式簡單復制
人參、五味子、枸杞、刺五加等藥材種植;藍莓、葡萄、山梨等水果種植及加工;紅松果林承包;林蛙養殖承包;蘑菇、木耳等食用菌培育;特色農家院旅游;礦產、地下水開發等,各式林業經濟可謂遍地開花。深入調查可以發現,各地林業經濟模式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形式上的簡單復制,缺乏整體規劃。通過研究,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林業經濟具有明顯的微觀經濟特質,地域特性明顯,所以各地在發展林業經濟,制定發展計劃時,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形成鮮明特色,走產業集群化道路。如以吉林省通化為中心,人參、五味子、葡萄、藍莓等為主的特色醫藥、葡萄酒產業區;以敦化為中心,紅松果林、林蛙養殖、木耳以及蘑菇養殖為主的食用菌交易中心等。都是基于當地自然條件特質規?;l展,充分體現了地方特色。
2.2資源利用粗暴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飲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營養豐富、天然綠色的山珍產品,廣受好評和重視,產業價值巨大。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生態雞、山野黑豬、林下參、刺五加等食材、藥材成了飲食行業的時尚寵兒。但是目前的行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產業化水平較低,甚至沒有經過加工便直接走向了市場。面對停采的大形勢,林下經濟將成為林業職工、林農的主要收入來源,山珍產品,林下藥材等林業經濟,應深挖掘產業內涵,延伸產業鏈條,在內外包裝、產銷以及售后服務上下大力氣,不斷延伸產業鏈。同時,增加科技研發投入,對山珍產品進行深加工和高度提純,尋求更加廣闊的應用范圍,推出更適合大眾消費水平以及市場需求的產品,增加行業產值的同時提高林業職工的收入。
2.3結合文化內涵
人文效應是森林的一個重要作用,藍藍的天空,幽幽的綠意可以使忙碌的現代人得到徹底的釋放和完全的放松。特色農家院、鄉村旅游等,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以及天然的餐飲食材,得到都市人的廣泛歡迎。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急于求成,往往只是簡單地學到了這種形式,導致有形無神,缺乏特色,遍地開花的同時,行業發展緩慢。深入研究后,不難發現特色農家院之所以廣受歡迎,不僅是自然風光和食材的吸引力,在淳樸的環境中得到完全的放松,遠離喧囂的寧靜,充分享受休閑時光帶來的身心愉悅才是隱含在行業中最大的吸引力。另外,旅游產品更應該結合當地民俗特色、歷史文化遺產,提升產品的文化層次和服務質量,推出結合地方鮮明特點的特色旅游線路和休閑方式。
2.4創新機制
受區域以及傳統經營思維的限制,林區經濟發展與現代社會建設形成了嚴重的滯后,行業“欠賬”較大。林區基礎設施嚴重落后,交通、通訊設施覆蓋面非常有限,社會服務行業明顯不足,導致林業經濟發展模式受到了嚴重限制。缺乏資金、技術落后、運輸不便、消息不通等是林區經濟發展面臨的巨大難題。轉變發展模式,尋求新的合作方式,是發展林區經濟的必經之路。剝離林區“不良資產”,由政府買單,依托優惠政策,走產學研、產供銷的道路,讓林區資源與企業資金相結合,跟隨市場需求尋找發展方向,以增產增收為目標,是發展林區經濟的重要內容。企業資金建立規?;a業基地,林農以自有林地等有價財產入股或承包方式承擔藥材種植、畜牧養殖等工作,企業回收后進行深加工,進行市場化銷售的模式可以有效解決林農與企業雙方各自面臨的困難,實現互利共贏。
2.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國有重點天然林林區停采,對林區造成了極大的勞動力剩余,如何轉移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是改革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在我國林業發展進程中,受傳統觀念以及林區自然情況等限制,造成了林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交通、通訊、醫療、教育等基礎配套設施迫切需要發展建設,這筆賬成了“老大難”問題。根據目前政府和林場都無力完全承擔“欠賬”的狀況分析,可以采用BOO或者BTO等模式對林區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同時對于建設中毀占林地的,應根據相關規定嚴格審批并給與相應補償。這種建設方式,在發展林區建設的同時,也將轉移林區剩余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設成本。
3總結
促進林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傳統林業品種體現出生命強度低、繁衍期長、抗病害能力弱等問題,因此技術創新可促進舊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產品質量,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推動林業綠色化發展進程?,F階段,我國林業發展中,還存在病蟲害嚴重、成活率低、水腐爛根、花期受損、光合作用不足等問題,傳統的林業管理模式屬于粗放型,無法精確控制作物的水分、溫度、日照、養料等。而技術創新可促進林業管理的數字化、科學化發展,對林園的水分、溫度、養分、陽光等進行直觀的在線測量,提高林木環境管理的針對性;諸如生態系統恢復、荒漠化防治技術、重大森林災害控制技術、濕地生態系統等一系列林業技術創新有機結合起來,使得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成為可能,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優化林業產業人員結構,林業技術的創新可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提升林業從業保同的整體水平,優化人員結構。
2林業技術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創新發展資金不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學技術才能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投入大量先進的設備、高端的人才、適用的實驗場地等,而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是現階段林業科研資金不足的問題還十分突出,專業型人才得不到更高的待遇,人才流失嚴重,而實驗設備、實驗場地等,僅靠政府財政撥款遠遠不夠,因此資金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林業技術創新的瓶頸。
2.2林業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脫節
所有技術創新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創新成果的市場化,獲取更高的經濟利益,實現資本增值,因此市場需求才是技術創新的指導與方向,而且市場是檢驗一項技術創新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但是現在我國林業技術創新卻存在輕市場、重技術的問題,在未充分分析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閉門造車,無法準確把握市場競爭的態勢,導致技術成果與市場脫節,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2.3林業技術科研成果轉化率低
我國林業技術研發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技術儲備相對較小,再加之技術人才的嚴重匱乏、高端經營管理者的缺失等,這些均是導致林業科研進程發展緩慢、科研成要實際轉化率低的原因。由相關資料可知,我國現階段林業科研成果實際轉化率僅在35%左右。
3促進林業科技創新的策略
3.1重視林業產業升級
提高林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政策扶持、有效的激勵機制等鼓勵其在技術改造、技術研究、技術創新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如有條件可自主興辦高新技術產業,推動林業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研發過程中找準市場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防止技術開發中的浪費,提高整個林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科技含金量。在林業企業中成立集咨詢、服務等職能為一體的林業技術服務與示范中心,構建全面的配套服務體系,該體系中除林業部門外,還要聯合產業部門、科研單位等,以實現對林業產業中的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的系統集成化、工程化研究;政府牽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綠化消化技術及創新咨詢服務平臺,加強合作、協調,提高林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3.2加強林業素質教育
未來發展過程中,要形成林業產業技術的創新機制,為技術發展提供驅動力。在現代化市場經濟原則的指導下,遵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完善技術創新機制的基礎。針對林業企業現有員工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增強團隊凝聚力,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開展各類專業培訓,組織員工定期參加,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3.3促進林業信息化的建設
大力發展林業電信網絡、廣播電視網絡,促進政府林業管理部門、林業企業、林業咨詢機構等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形成獨立自主的技術產業與軟件產業。以林業產業化、林業市場化發展為視角,開展林業信息化建設,明確其發展指標與發展模式,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經濟發展,為我國林業建設提供宏觀調控的理論依據與決策依據。逐步實現網絡信息發展系統,進一步完善信息開發利用、資源共享等技術環境,搭建信息化資源發平臺,將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林業建設、資源利用的實際效能充分體現出來;創建林業信息數字化采集與傳播模式,在遠程服務系統的開放、應用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與資金。
3.4調整林業科研力量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