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9 20:23: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才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工學并行、崗能一體、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校企融合,使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零縫隙”對接,學生從學校到崗位“零距離”直通,充分凸顯高職教育的優勢和特點,如圖1所示。首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設網上商店進行獨立經營,親身感受電子商務運營的真實過程。在電子商務運營過程中,結合實際的崗位和工作任務來開展教學和實踐,真正實現“工學并行”。其次,通過學校與企業攜手共建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課程、實施“工學并行”,讓學生既可在企業現場完成項目任務,也可借助校內實訓基地遠程進行項目運作,實現學校和企業遠程互動、雙向滲透。再次,以全省、全國的大學生電子商務大賽為依托,鼓勵學生進行網絡營銷創業方案的策劃、設計、組織和實施等綜合實訓,全面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網絡營銷、網絡客戶服務等專業策劃和應用能力。最后,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圍繞企業實際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結合最新技術組織教學,實現與電子商務應用的零距離。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在企業的工作實踐過程,通過不斷的應用、總結,了解電子商務的真實內涵,積累經驗,從而達到職業崗位與職業能力相適應。
“工學并行、崗能一體、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一)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
根據實際工作中電子商務崗位的細分,對不同類型的崗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以確定該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再結合本區域的發展特點,挑選相關的職業崗位,認真調查,系統科學地分析該崗位的職業技能,以便重新構建培養學生該崗位職業能力所需的職業技能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可分為三條主線:第一條主線是以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為主,第二條主線以商務運作為主,第三條主線以數據庫應用為主。電子商務中的“電子”實際上是指“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中的“商務”是目標,對于任何商務活動都要了解其商務流程。將信息技術融于商務活動中則是電子商務專業的使命。在商務活動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基本上是閑置的,如何將這些數據提取出來進行分析為商務決策服務,這是數據課程要完成的目標。
(二)推行工學并行、校企融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行經營網店和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工學并行,確保學生能夠以實訓、實習等形式上崗訓練,而教師以企業部門經理或顧問的身份融入企業和企業專家一道參與教學,實現企業和學校深度融合。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調整。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建立電子商務協會,并聘請許多行業專家和一線的工程師參與到教學中來??梢栽谡n程改革階段聘請行業專家參與課程的設置,形成方案后經過教學過程的實施和驗證并反饋給行業、企業專家,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同時,聘請更多的一線工程師和行業專家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兼職教師,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和電子商務協會之間的聯系,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安排上,應單獨設置實踐性課程,應改革教學內容使之更貼近實際,使學生能接受比較系統和完整的職業能力和技能訓練。同時,要改革教學方法,使每門與電子商務相關的課程都有二分之一的時間在網絡環境中實習、實訓,以先進的教學手段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搞好“電子商務實訓中心”建設,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是完善實踐教學最重要的環節。但僅此并不能滿足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的需求,為了進一步拓展實踐教學空間,必須在產、學、研結合方面謀求新的突破。要保持與企業良好的關系,開發一批校外實訓基地,形成產學合作的特色,逐步實現“校內實訓、校外實踐”的特色實訓模式。
高校營銷行業是一種社會服務行業,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校汽車營銷專業就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因此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就要打造新教學結構模式,轉變教育理念,堅定校企合作辦學之路的信念,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汽車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德才兼備的人才。
二、高校汽車營銷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汽車營銷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狹義上來說,汽車營銷主要包括汽車產品的營銷策劃、市場調查、銷售、廣告宣傳等內容。從廣義上來說,汽車銷售還包括汽車使用過程中的保險、售后服務、汽車租賃、汽車文化以及汽車轉讓等內容。2011以來,我國汽車市場進入了微增階段,結束了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汽車銷售增速明顯放緩。高校對“汽車營銷”的內涵認識不足,“汽車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狹窄,著重于培養汽車銷售、策劃和精英人才,側重于零部件、整車的銷售,不利于畢業生的就業與職業發展。在培養汽車營銷人才上,大多數高校都重視汽車營銷、金融方向的人才培養,但競爭力并不強,各高校之間缺乏特色,有很多雷同之處。而“汽車營銷”專業的就業方面包括汽車銷售服務企業、汽車租賃公司、金融保險企業、汽車市場、零配件企業等,面向整個汽車市場?!捌嚑I銷”專業轉型發展要求加大汽車后市場所需人才的培養力度。但是高校的“汽車營銷”專業普遍存在著辦學經驗不足、開設時間較短、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尤其是一些《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使用性能與監測》等汽車技術服務類課程投入巨大,時間實訓條件要求高。因此,很多底子薄、積累不夠的高校,存在著師資、設備缺乏,實訓場地不夠、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直接影響了汽車技術服務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提高。
三、構建高校汽車營銷模式的建議措施
1.主動適應滿足區域經濟需求,重新定位,確定培養目標
近些年來,在汽車產業已經被列為區域經濟建設的重點,汽車產業快速的發展。在整個汽車服務領域中,“汽車營銷”專業涵蓋面廣、內涵豐富,因此,高校在汽車產品生產下線后,就要回收全過程中的技術服務和非技術服務,如:銷售、使用、報廢、轉讓等。同時為了滿足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高校汽車營銷專業要主動為高校周邊地區培養汽車服務業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另外,要確定“汽車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定位的要求,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掌握汽車整車及配件營銷理論、掌握必需的汽車基礎理論,掌握汽車金融和保險等技巧,具有汽車鑒定評估、營銷策劃、推銷技巧等能力,從而能夠適合汽車營銷、服務、鑒定等需要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2.確立特色建設防線,優化課程結構,培養市場需求的汽車營銷人才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現代化高等教育理念的發展趨勢。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特點及優勢,如何讓其揚長避短、學有所長是保證人才培養成功的關鍵。兼任班導師的專業教師掌握著所帶班級全體學生的第一手學習成績資料,了解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情況及組織與領導能力,如班委的任命,學校社團任職的學生名單。班導師還可根據每位學生的素質學分選修情況,從而發掘學生的特長,例如經常去聽科技講座反映出該生的求知欲望及科研熱情;又如經常參加人文活動或其他興趣大賽的同學相對而言會更注重自身的全面發展。此外,班導師還掌握著所帶班級的生源信息,據統計,絕大部分學生愿意選擇生源或鄰近區域工作,班導師可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可將生源地與本專業相關的行業發展納入考慮范疇,尊重學生的就業傾向。而作為專業教師,他可以通過所教授的專業課程以及參與創新實驗的情況全面了解學生的科研潛質。在人才培養模式分類的過程中,需綜合考慮以上各因素,在尊重學生自身選擇的前提下,幫助他們從“應用型”、“綜合型”及“創新型”三種人才培養模式中選擇最適合每個學生的模式。
2兼任班導師的專業教師可輔助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方案
多元化人才培養方案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還應制定與每種人才培養模式對應的選修課程方案,只有修滿專業基礎學分并修滿一定數量的人才培養模式學分,才算完成學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專業教師可根據行業導向、企業需求以及帶領學生去企業實地參觀的過程中所接觸的新的專業知識,為此類學生開設實際應用知識方面的課程,學生通過選修該類課程獲得相應的“應用”學分;同時,可將企業實習轉化為學分,例如在本專業的相關單位實習一個月可獲得1個“應用”學分,鼓勵應用型人才提前熟悉生產線。綜合型人才培養方面,班導師可鼓勵學生參加各類企業的暑期實習項目,專業不限,實習結束后根據單位開具的實習證明可獲得相應的“綜合”學分;此外,在班委或學生會任職一定期限且表現優秀者可獲得“綜合”學分,如任滿一學年可獲得1個“綜合”學分;在校級獲得綜合型比賽獎勵如“文學大賽”、“攝影大賽”等每項可獲得0.2個“綜合”學分,校級以上級別可適當提高單項綜合學分值。對于創新型人才,要采取開放式教學,爭取做到科研資源要向本科生全面開放,若有些課程在現如今不能做到開放式教學的情況下,可適度采用開放式考核方式———論文形式來發掘具有創新思維的學生;其次,要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實驗及學術會議,動手動腦,耳濡目染地去感受大師風范[5],借鑒博士的學術交流活動學分形式,將其納入本科生“創新”學分的選修范疇,例如參加10次學術講座可獲得1個“創新”學分;再次,要對學生取得的成績予以獎勵,以建立他們的信心,例如對創新實驗中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或發明專利的學生發放獎學金,并對其承諾在報考本校研究生時優先考慮,同時將學術論文的發表與“創新”學分相關聯,根據所發表的論文期刊的等級及作者排名可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對于在全國數學建模大賽、挑戰杯大賽中獲得獎勵的學生,可獲得相應的選修學分,類型不限。
3兼任專業教師的班導師是產學研合作模式下學生與企業的紐帶
現如今,高校工科專業越來越注重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以便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這也促成了許多產學研合作基地的建成。作為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專業教師,產學研合作基地的建成無疑為專業教師增加了新的科研平臺,讓專業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承擔科研項目。作為實時關注且全面了解學生的班導師,可以第一時間將合作消息告知學生,并根據學生自身發展水平推薦他們參與到產學研的項目合作中來。因此,兼任班導師的專業教師在依托產學研合作項目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可發揮其主動性、時效性,為自己、學生及企業三方爭取共同的成果。此外,與企業進行研發項目合作、帶領學生去企業參觀實習的過程可以讓專業教師實時了解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專業教師還可從企業學習到一些與時俱進的先進技術,實時更新知識庫,不斷改進授課內容,讓學生學到更多實際有用的知識。如此一來,學生畢業后便能更加順利地找到工作崗位,并做好工作初期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同時兼任班導師的專業教師可作為聯系企業與學生間的紐帶,將有志于畢業后去企業工作的學生推薦到相關單位進行實習,為其畢業后就業做下鋪墊,為應用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機會。
4兼任班導師的專業教師可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其引導以提高其綜合素質
對于傾向于成為綜合型人才的學生,班導師可遵循“以學為主,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不影響這類學生正常學習的情況下,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團體活動,如參加學校社團、志愿者協會等,以培養他們的溝通協作能力、組織能力甚至領導能力。對于已有明確未來規劃的學生,比如立志從事銷售或會計行業的同學,可鼓勵他們在大學期間輔修相關的第二專業,以便其順利就業。
5結語
從目前旅游行業的人力資源情況來看:一方面,行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缺乏,管理隊伍學歷水平不高,我國旅游行業基層員工包括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多數都是職高畢業,只有高中或中專文化水平靠操作技能突出得到晉升的。另一方面,大量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對旅游行業認識不夠,就業定位不準,往往有很高的熱情,但不愿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員,在工作中頻繁跳槽,無法穩定工作,加之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工作中不如職高生的操作能力強,無法適應工作崗位而使相當多的旅游企業在用人上不愿考慮聘用高學歷學生,使旅游管理專業高校畢業學生處于無法就業的尷尬境地。這說明,在旅游管理專業高等教育中還存在著問題。分析其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高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其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過分偏重理論知識,對實踐環節重視不夠,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學生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與旅游企業用人的需求錯位,而造成學生無法在本行業就業。
第二,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緩慢與行業高速發展不相適應。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多數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是由經濟管理、地理、歷史、外語類專業轉軌而來的,相當多的教師是轉行來教旅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帶有原專業的痕跡,使理論教學過多而缺乏實用性。
第三,高校旅游專業與旅游行業聯系不夠,目前高校旅游專業與旅游行業的聯系較少缺乏長期協作,論文學校的教學實習計劃,由于缺乏旅游企業的有力支持,往往流于形式。
二、培養可持續發展高素質旅游管理人才的路徑選擇
(一)制定人才培養模式,設置課程體系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課程體系的設置,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來自于旅游人才市場需求,應充分聽取各層次旅游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意見。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深入旅游企業現場研究,建立由旅游行業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參與對該專業的指導、咨詢、審議和協助活動,從而真正做到教學計劃的針對性,培養人才的目的性;使教學計劃、課程體系符合行業發展的需要,建立專業崗位群,使培養的學生崗位明確,定位準確。所開課程應充分考慮旅游管理專業特色,突出專業技能培訓課程,所選教材必須是實踐環節充分,技能性強,符合高校辦學特色的教材。
(二)用“嵌入式”實踐教學體系強化理論實踐結合
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上應注重理論實踐并重,建立理論實踐充分結合的嵌入式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在理論教學的同時與實踐學習緊密結合,培養出的學生既懂理論又懂操作,在旅游企業中“下的去、上的來、留的住”。筆者在長期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與建設工作中,構建了以下理論實踐嵌入式實踐教學體系。
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的嵌入式實踐教學體系
該體系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避免了目前一年級純理論教學,二年級才剛接觸專業,三年級完全沒有理論教學的理論實踐環節在時間上脫節嚴重的弊端,該體系在第一學年由于學生理論必修課多,采用第二課堂,節假日到旅游企業認知實踐的方式,培養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進入高校學習就能接觸到專業實際;第二學年,通過校企互動的專業核心課程開設,校內實訓與校外短期定崗實習結合,職業資格學習,使學生能深入旅游企業的實踐,參加企業活動,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第三學年,深入旅游企業的頂崗實習與專業綜合知識培養的畢業論文結合,真題真做,使學生在頂崗實習中不僅僅是技能訓練,他們必須在實踐中去觀察發現企業出現的問題,查閱大量資料,用所學知識提出解決的方案,培養學生專業綜合素質,敬業樂業精神,可持續發展能力。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的嵌入式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使學生在三年學習中實踐不斷線,不僅能培養他們較強的理論知識而且使他們具有過硬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能在畢業后的短時間內成為企業認可的行業骨干。從我校旅游管理03—06的4個年級畢業學生反饋情況看,該實踐教學體系得到了企業的認可。
(三)理論教學應以職業能力為主進行教學
在理論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設計等方面應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劃分出知識能力、技術能力、素質能力等不同的能力群組,每一群組由不同的具體項目組成,每一項目落實到具體的課程章節中,形成統一的規劃和優化的體系。在教學內容上與旅游行業發展動態緊密結合,應根據發展調整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行業先進的理念與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為主體與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學生在校學習的一種能力,同時還是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以后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要求。因此把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重新定位,使教師由知識傳授者向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轉變;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知識的主動探尋者轉變。在我校開設的“旅游市場營銷”課程中就能較好的體現這種轉變。在該課程中教師主要以講座形式展開教學,根據旅游企業實際營銷案例,讓學生設計解決方案為企業策劃,學生分小組討論企業情況,探索解決企業問題的方法,教師給予指導,案例分析與討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四)設立校園旅游實訓中心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學校應在校園內采取“自建”的方式建立旅游實訓中心,如導游模擬講解實驗室、飯店客房操作室、模擬中西餐實訓室、酒店吧臺操作室、旅游景區設計實訓室等小型的實習場所,一方面可以進行技能實訓、展示;另一方面可以對外營業讓學生參與管理與經營,學生可通過真實的擔當服務員、管理員、客人等角色更好的培養服務意識,掌握專業理論,他們能及時對所上課程進行實踐,使課堂理論與實際運用充分結合,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其愛業樂業精神的教學目的,這為學生的高素質就業與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強化職業技能訓練
1、科學建立多層次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與企業緊密結合,實現高質量、高比率的就業
實踐教學基地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是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與就業順利與否的關鍵,以我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為例,2003年以來,我們以上海、北京、廣州、蘇州、成都等地多家酒店以及旅行社、景區等眾多旅游企業作為實習基地,分為低星級酒店—高星級酒店;星級酒店—經濟型酒店;國內股份制酒店—國外先進的酒店三種類型,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長、將來的就業方向,靈活選擇實習基地。以我校學生在某五星級酒店頂崗實習情況來看,這家酒店的來賓幾乎都是外賓,管理人員一半都是外籍人員,酒店就是一個國際社區。因此酒店對實習學生的要求不僅是服務意識、能力,還有外語水平,以及靈活快捷的反應、與客人溝通的能力、緊急情況應變能力等。該酒店對學生的實習培訓非常重視,培訓計劃完善,除了職業理念教育、操作技能訓練外,還有非常重要的成長發展教育和企業文化教育。到國際知名品牌管理的酒店實習讓學生更自信。實習完后學生能很輕松的就業,這對于學生的職業成長很有好處。
2、“頂崗實習2+1模式”強化實習過程管理
頂崗實習是職業技能訓練的關鍵階段,其教學實行過程控制很重要,抓好基礎管理:做好實習前的教學準備,實習計劃大綱、實習指導書完善;做好實習前的培訓動員、安全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工作;提前將實習安排、達到的目標等情況告知學生家長,并簽訂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實習安全保證書,得到家長對頂崗實習的認可;建立實習生檔案,學生每周填寫實習日志,撰寫實習報告;采用教師現場指導與跟蹤指導兩種方式,每位實習生指定專業教師指導實習、指導論文;使學生與實習指導老師及旅游企業管理人員的信息暢通,保證實習順利進行。將旅游企業職業培訓與高校教育相結合,學校參與旅游企業對學生的培訓,提出人才發展規劃,幫助企業進行科學的人才管理。教師指導與旅游企業操作能手指導相結合,使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使他們在就業時相比其他學生更具有擇業優勢。學生實習崗位技能學習與畢業論文結合。學生在實習工作中能第一時間發現旅游企業中的問題,根據生產中的具體問題撰寫出畢業論文,真題真做,強化了所學專業知識,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
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自招生以來,始終堅持教學模式必須從以知識發展為導向的學科中心.走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學生能力中心模式,結合每屆學生就業情況,深入就業單位調研,走訪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評價,與畢業學生溝通座談,全面了解行業發展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分析就業趨勢變化,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不斷完善專業培養方案。
2、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細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應掌握的基礎知識、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求,詳細研究課程的性質和內容,注意課程設置的前后銜接及課時安排,對傳統課程的經典內容加以強化。
3、加強實踐環節針對性
發揮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作用,強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家具設計》、《工藝與設備》、《模型制作》、《材料學》等課程的實踐學習:組織學生參與行業設計大賽.真題真做。學生利用課堂學習時間、課外業余時間,用他們自己的計算機查找資料,進行作品設計,全過程組織學生進行典型結構分析,大賽作品案例分析,從小組討論,到課堂全班討論.從學校機房到下學生宿舍的計算機指導,教師通過課堂全面指導、下宿舍逐個指導,參與學生的討論等,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應用,學生動手能力得到強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高,不僅強化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學生自信心明顯增強;每屆召開專場畢業生人才供需見面會,企業與學生直接交流,雙向選擇,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完成畢業設計等.達到了理論知識與實踐過程的緊密結合,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
4、用人單位參與課堂教學
企業提前介入人才培養課程內容建設,根據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增加IE工業工程內容、出口產品全過程的檢驗內容的學習,聘請企業優秀技術員到校授課。課程內容中增加企業最先進設備視頻教學等,課程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實用性強,真正將校內與校外、教室與實驗室、協會與企業都融為一個“大課堂”,縮短了學生與企業、社會的距離,做到“了解行業,適用崗位,創新發展”,校企建立共同育人、合作就業,完成了真正的教育和訓練,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的開放性.達到家具人才培養與家具企業人才儲備目標相一致。
5、研促進教學
科學研究是教師自我完善與發展的過程,革中注重把科學研究作為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環節,強調教師科研為人才培養服務,鼓勵教師參與行業協會活動,專業教師主持科研項目.教師參與專業評審,及指導學生進行專利設計、等。教師把科研成果充實到教學環節中,通過科研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學生,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市場調研、撰寫論文、專利申請等,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增強。
6、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堅持產學研用
1.改革核心課程
按照設施農業技術專業崗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適應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的需求,將原有課程通過整合、補充和引入行業職業資格標準,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開發建設園藝植物育苗技術、園藝植物花果管理技術、園藝植物景觀應用技術三門優質專業核心課程,編寫特色教材。
2.創新教學模式
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按照模塊項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任務實施過程程序化,任務明確具體,教學過程科學、合理、方法多樣,經常與學生交流,對學生教學進行人性化管理。
3.創建“四段式”實踐環節
實踐教學體系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第1學期,主要是參觀認識實習;第二階段,在第2~4學期,在校內一體化實訓室或校外企業實現“教、學、做”的有機融合;第三階段,在第5學期,通過畢業綜合技能訓練,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理解,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四階段,在第6學期,頂崗實習,學生直接參與專業的生產與科研活動,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四個階段,層層推進,循序漸進,不斷深化,既符合高職教育規律,又使校企合作便于實施。
二、創新了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以學習目標為評價標準,堅持用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評價以過程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注重實踐性引導,過程評價以鼓勵為主。教學效果評價重點評價學習者的職業能力。從教師、企業、學生三個視角完成考核。四專業建設及教學改革成果
第一,形成了“園藝植物生產過程和景觀應用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基于工作任務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四段式”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過程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等創新成果。
第二,創新成果已全面應用于設施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得到有效的實踐,使課程體系更加完善,校企融合更加緊密,師資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服務社會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第三,“創新設施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探索設施農業技術專業校企合作運行體制機制建設”已經作為教改課題立項,并且發表了多篇論文。第四,學生參加2012年高職高專“新神農”杯技能大賽,取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2014年參加自治區專業技能選拔賽取得第三名。
第五,通過課程教育滲透、社會實踐等途徑加強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到93%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取證率達100%,有的學生取得2~3個工種證書。
摘要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出發點,能夠影響人才培養的因素有很多,教材的選擇與使用是其中之一。當前,人們對高校教材的關注相對較少,但是對于廣大的一線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而言,教材的好壞無疑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字高校教材人才培養定位務實精神回訪機制
1高校教材使用現狀分析
1.1現狀透視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識是學習各個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不僅內容相對較少,而且是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論和知識。因此,國家教委可以組織全國的專家和學者統一編寫,教材使用中的問題也就相對少些。但是對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學科和專業種類繁多、另一方面許多學科還在發展和研究當中,同時還有許多新學科和知識在不斷產生,所以像中小學教育那樣統一編寫、使用教材是不太現實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由權威機構或權威學者編寫的教材,另一種則是由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
權威教材數量相對較少,其中也有差別。通常由國外引進的教材在教師和學生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方面在許多領域國外的研究水平是領先于國內的,比如管理學、經濟學等;另一方面,在引進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國際上相對權威和知名度較大的教材。而國內的權威教材則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緣故之外,國內的學術環境還經常要受到與學術研究無關的因素影響,這也使得權威教材的認定事實上常常不是將學術水平作為最重要的依據。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則是良莠不齊。有許多教師本身就是該專業的研究者,他們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研究成果寫入教材,這樣的教材不僅教師用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也覺得與實踐聯系緊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師為了評定職稱或其他一些非學術的原因編寫教材,編寫的過程通常是東拼西湊、四處節錄完成。使用這樣的教材,教師要不時指出其中的問題甚至是錯誤,有些教材更讓學生根本無法學習。
總體而言,當前讓教師和學生滿意的教材并不多。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反映在大學里不過是學到了學習的方法、畢業后就把教材賣掉等現象也充分體現了當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1.2根源探索
筆者以為造成當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二是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三是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1)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許多高校都已經開始考慮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但大多數高校都是一個定性的定位,即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滿足這樣需求的人才應該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應該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體且需要定量回答的問題卻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確定一個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即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將直接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也就沒有有效、規范和明確的監督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教材就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隨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質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間。
(2)學術界的務實精神問題。我國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的問題應該是老生常談了,關于學者們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襲的報道是屢見不鮮。
并非中國的學術界不提倡不鼓勵務實精神,而是無需務實精神同樣可以在學術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認可和推崇。學者們相互抄襲的報道常常只能把學術界外攪得沸沸揚揚,但學術界內多半還是波瀾不驚,權威還是權威、教授還是教授。
如此,專心致力于研究的學者就少了許多,而投機取巧沽名釣譽者則是源源不斷。質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專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質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態度問題。近幾年來,高校發展很快,特別是在高校擴招后,而隨之帶來得問題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將注意力集中于資金投入、人才爭奪、畢業生就業、教師待遇等較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而對提高教學質量這樣一個牽涉面廣、且需要長期努力的問題則關注相對較少。教材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也就幾乎沒人在意,這就導致了高校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亂無序的狀態。
2對高校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建議
筆者以為高校教材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應當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重視。提高高校教材的質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也是編寫和選用教材的根本依據。高校若能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則能夠比較好的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
首先,畢業生進入社會后一般還都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他們最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當前需求甚至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且,畢業生工作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指出所學教材中內容與實踐脫節和錯誤的地方。因此,向畢業生了解的市場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觀和正確的,甚至比許多專家的研究更有價值。
其次,畢業生往往都對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都是愿意為母校服務的,向他們進行回訪和咨詢成本是比較低的。所以,向畢業生了解市場需求也是非常經濟有效的途徑。
2.2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相對于教材,許多學者更熱衷于編寫專著和論文。因為,教材多是講述專業內相對成熟和基礎的理論知識,而專著和論文多是闡述專業內比較前沿和先進的研究成果,它們更有利于肯定學者研究的價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其實是鼓勵教師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華。高校教師一般都要承擔本專業的科研任務,及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可以盡可能的減小教學與專(行)業發展的脫節。教師編寫教材的過程中也要參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篩選精華、剔除糟粕。再者,教師使用自己編寫的教材也能更好地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雖然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有可能產生更多質次的教材,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師的選擇越多、學生的參考書越多,教材市場的競爭就越激烈,編寫出優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選用教材的時候相關部門沒有過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薦的教材,教師和學生最終可以使用在競爭中取勝的優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
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優秀教材能夠脫穎而出。
現在有許多教材評比,但那些獲獎的教材也常常是錯誤百出、水平不高,總讓人懷疑評比的標準和評比的過程是否客觀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