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2 03:45: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圖書館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由于認識上的差異,圖書館和基建部門在新館建設上的諸多問題很難達成一致,導致建成后的圖書館或多或少留有遺憾。本文論述了圖書館在新館建設過程中應把握的四個方面,提出只有把握這些關鍵點才能確保圖書館參與新館建設工作的有效性,從而最大限度避免遺憾的發生。
【關鍵詞】圖書館新館建設圖書館建筑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教學規模的擴張,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新的教學園區。新的圖書館一般作為學校的標志性建筑,備受重視。新的圖書館作為一個基建項目,一般由學?;ú块T承擔,并吸收圖書館人員參與?;ú块T代表學校,負責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圖書館三方的協調。基建部門熟悉工程建設工作,但不了解圖書館。圖書館不了解基建工作,但知道何種設計、何種布局可以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圖書館與基建部門的無縫合作是新館建設成功的基礎。
如何有效地與基建部門密切合作,解決新館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證館員與建筑師的互動,使新館建筑除了達到建筑師要求的量化指標外,還要注意到人文層面和精神內涵,這將成為每個高校新館建設中都要遇到的棘手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參與新館建設的經歷,參考其他館的經驗,就圖書館如何有效參與新館建設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1成立新館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分工,為新館建設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新館建設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新館建設工作,組長由一名館領導擔任,成員由所有館領導組成,下設若干工作小組,成員由各部門主任和有專業特長經驗豐富的館員組成。主要任務有:
1.1領導小組。審定館內與建筑有關的各項方案,負責與學校領導和決策層面的溝通、聯系,參與有關的招標工作,擁有否決權。
1.2功能布局組。負責調研國內外圖書館建筑的現狀和發展方向,確定本館應具備的功能,和要開展的業務工作范圍,據此制訂各類業務功能方案,并對平面布局進行設計、優化。
1.3綜合布線設備組。負責圖書館智能化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并監督實施過程,考察樓宇管理自動化、圖書館管理現代化需要的各種設備,編制明細表。
1.4家具組。考察圖書館家具的配置情況,編制家具需求明細表,注意布局設計中對一些家具的特殊要求。
2認真考察調研,把握現代圖書館方向,是有效參與新館建設工作的前提
考察兄弟院校圖書館,可以了解其優點和不足,明確自身需求,更好地把握現代圖書館的發展方向??疾煺{研工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要確定參加考察人員??煞謨蓚€層次進行。首先由館領導陪同主管圖書館的校領導、主管基建部門的校領導和基建部門相關人員進行前期考察,目的是讓他們對圖書館現代化的服務手段、以為人本的設計理念、休閑舒適的平面布局有一個直觀印象。這樣,圖書館再提出同樣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批準,并能贏得經費上的支持。其次,組織新館建設工作組所有成員,進行詳盡的功能考察。
2.2考察對象應是最近幾年高校公認的建筑比較好的圖書館,并且學校規模和辦學層次與自己學校比較接近,這樣借鑒性比較強。
2.3考察方式重點是看和聽。一看造型,二看布局設計;聽取他們使用后的體會和經驗教訓;并按照業務部門對口進行交流。
2.4生成考察報告??疾鞄讉€館或幾十個館后,對每個館的建筑進行比較,然后再進行反復討論、論證,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集中大家的智慧,這樣一份既有科學性,又有學術價值,使用價值的調研報告就產生了。
3撰寫新館建筑設計任務書,明確設計意向,是新館建設工作的重點
設計任務書是建筑設計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向建筑設計單位提出設計意向,也是建筑設計單位設計圖書館的依據。
設計任務書的內容應包括基本資料、選址資料、工程要求、布局及功能要求四大部分。其中,第一、四部分由圖書館承擔,二三部分由基建部門承擔。
基本資料包括圖書館性質與功能、新館建設的指導思想及設計原則、新館的建筑面積、圖書館的組織機構、工作流程和服務方式等要在這一部分體現。該部分表述要簡明,交待要清楚,使設計師能夠理解并接受這些理念,并在設計過程中貫徹這些思想。
布局及功能要求主要是列出每一區域需要的面積、功能、設備設施,區域所在的樓層、區域之間的關系。在內容上要講清各區域的功能用途和關系、配備的家具設備和設施。要做到各類數據詳實、各種關系清楚,圖文并茂,既有科學的邏輯性,又有生動的形象性。
4反復討論方案,優化細部設計,是新館建設工作的核心
設計圖第一稿出圖后,圖書館首先要組織新館建設工作組進行討論,把大家討論的意見收集整理,分門別類,形成書面文件,遞交基建部門。由基建部門認可后,代表學校反饋設計單位。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第二稿設計圖,就功能布局來說,會與用戶要求基本一致。在整個方案論證修改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提出修改方案時,不僅要求要明確,而且必須說明理由,提供依據。
圖書館內部形成修改意見后,還要聘請圖書館方面的專家、圖書館建筑方面的專家、相關學校領導、基建部門等,召開方案論證會,傾聽他們對該方案的意見和建議,并形成建議書,遞交基建部門。
圖書館應把網絡布線的點數和具置、特殊用電的部位和負荷、特殊藏書區的荷載要求等提交設計部門,供設計單位最后確定平面圖和制定施工圖參考。
5結束語
新館建設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比較多。上面提到的四點,是從圖書館的角度出發對新館建設工作提出的要求,可以說是新館建設工作的關鍵點,也是圖書館必須要練好的內功?;ú块T是圖書館建筑的建造者,圖書館是圖書館建筑的使用者,只有兩者密切合作才能建造出令人滿意的圖書館。
這其中,圖書館一定要把自己份內的功課做足做透,這樣在提出自己的主張時就會有理有據,有說服力,也會贏得基建部門、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的理解和尊重。在此基礎上,要保持與基建部門的良好溝通,形成一種融洽的工作氛圍,圖書館提出的方案就很容易得到落實,圖書館在新館建設中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 圖書館 專業化 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2-352-02
目前,高職院校面對正在實施的內涵式發展的教育體制改革,使得高職院校圖書館正在面臨著整個管理體系和服務模式深層次多方位的機制變化。為了滿足不同專業用戶能夠享受到對口信息專業化的服務,建設專業化服務體系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刻不容緩的工作主題。無論信息環境和教育環境怎樣變化,高職院校發展依托的始終是專業建設和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圍繞專業開展創新服務,有利于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信息支持職能,促進學校教學及科研活動的蓬勃發展。
1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前提
用戶需求是構建和發展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必要前提。傳統高職院校圖書館是基于館藏資源進行服務,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打破原有的以業務流程為中心服務體系,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工作方式轉變,而用戶的需求是專業化服務體系的起點和核心。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應當滿足用戶的需要,這也是圖書館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目的。因此圖書館只有以用戶為中心來構建服務體系,服務內容以用戶的需求為指導,為用戶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務,才能使這一新型服務體系具有可行性。
2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理論模型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理想模型是構建專業化的圖書館機構、專業化館員隊伍和專業化的知識庫。
2.1 機構設置是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基礎
合理的機構布局對于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和學生信息素質修養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從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機構設置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是金字塔層級組織結構和線型組織機構。金字塔層級組織結構特點是根據職能組織劃分部門,按照文獻的加工管理流程設置機構,一般設置采訪、編目、流通、閱覽、咨詢、技術維護等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直接對上級領導負責,并在其業務范圍內對下級有指揮、協調和控制的能力。這種職能式的組織模式分工過于精細,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經常的交流與溝通。線型組織機構設置往往只注重圖書館圖書借閱、圖書館編目和圖書加工等簡單的圖書館工作流程,對圖書館工作一員的專業素質和學術水平沒有過高的要求,其工作過程延續中等職業學校圖書館的傳統模式。
隨著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態勢的逐步升級,高職院校圖書館以往的結構已經不能滿足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專業化圖書館機構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創新的有效選擇。專業化圖書館機構模式是按照圖書館所在高職院校的系部專業,把圖書館服務機構劃分成不同的專業服務機構。高職院校圖書館按照專業化設置機構,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滿足用戶專業信息的特殊需求,會在資源選擇、信息反饋等方面發揮很大作用。圖書館專業化機構的建立還可以提高專業資源利用率,是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的有效手段。
建立圖書館專業化機構有利于促進圖書館與所服務專業用戶的聯系,使用戶更加關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以緩解圖書館資源長期被束之高閣的現象。
2.2 建立專業化館員對口服務的新機制
將既懂得專業知識又熟悉本館各種信息資源的圖書館館員組織起來,分別為專業用戶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結合館員的知識積累情況,重組專業化館員團隊,由該團隊對相關專業提供從采、典、基礎服務、知識服務、情報服務等成系列的全方位服務,其核心是按照專業來設計資源建設和服務流程。
建立專業化館員模式包含以下內容:
(1)確立專業化館員的服務內容。這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深入各系部,根據教學科研對專業文獻信息的需求,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技能,建立專業分類,開展專業網絡服務,有針對性地組織、加工專業的文獻信息,形成長期保存的數據庫。
(2)對一些仍不太習慣利用電子文獻的中老年科學研究者,專業化館員可以通過上門服務、進行資源檢索技能的單獨培訓、電子資源紙質化等個性化信息服務方式,滿足其教學科研的需求,充分體現圖書館工作的人文關懷,這正是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理念的另一種精神再現,是圖書館定位于專業用戶服務機構的體現。
(3)對教學科研深層的服務:傳統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的角色只是聯絡、培訓等,屬于聯絡員的性質,仍停留在淺層次上的服務。而經過重組后的專業化館員隊伍必須融入科研教學過程,成為科研教學不可缺少的伙伴。專業化館員也要逐步向嵌入式信息專員(embedded informationist)邁進,不要固守在圖書館的辦公室,要將教學一線作為服務的陣地,與科研人員結成研究團隊,將服務融入教育、嵌入科研。
各個專業服務團隊有機的整合傳統業務與專業服務,重組后的館員隊伍具有較強的文獻信息檢索、組織能力,又熟悉各專業教學科研情況。
2.3 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專業知識庫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知識庫是由學校圖書館和相關科研機構建立起來的,用于收集、保存學校內部所產生的各種數字資源,供學校內外用戶共享和交流的平臺。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知識庫即要突出重點專業的特色,也要注重內容的廣泛。在構建高職院校專業知識庫的內容結構時,要設計好各層專業知識庫的邏輯圖。構建專業知識庫不僅僅是由專業化館員隊伍整合出來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各專業知識和信息的數據庫,也包含制訂出專業化館員和用戶傳遞和獲取專業知識的方便快捷的界面和導航,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知識共享和信息交流。
除此之外,還要針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相應專業服務平臺。專業服務平臺是開展專業服務的有效支持工具,是支持專業館員的網絡服務平臺。平臺內容按院系專業劃分,可涵蓋專業網絡資源導航、專業資源和館藏資源指引、專業參考咨詢等。高職院??山Y合自身特色開發專業服務平臺系統。
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庫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外展示本學院的教學、科研成果和智力資源,將本學院的學術資源和學術成果達到知識共享,將會提升學院特色專業在本領域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擴大高校學術信息傳播范圍,提高高職院校整體的學術地位。
3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確保專業服務的有效開展與實施,必須在開展服務伊始明確制定服務的目標和方案,做到有章可循。專業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應對專業服務的框架、服務模式、政策規范、人力資源、組織結構、管理方法等內容做出明確的設計和規定。
在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過程中:
(1)科學的統籌與規劃建設專業型館員隊伍是創建開展專業服務主體的關鍵。
(2)根據不同用戶的特性進行用戶需求分析,確定專業服務的切入點和重點。
(3)科學合理的運行環境和技術力量,在技術選擇、硬件基礎、成本核算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論證。
(4)收集整理現有專業信息資源,包括傳統的館藏紙本資源、館藏電子資源和網絡開發獲取資源,在規劃過程中應根據不同資源的特性開展不同形式的專業型服務模式。
專業型服務體系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是一項新的創新服務,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型服務體系將面臨著實際參考案例少、建設規模的不可確定性以及資金缺口等諸多問題,所以為確保構建專業型服務體系這一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改善和修正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將信息資源建設、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技術平臺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預期目標的實現。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吉林省高職院校信息素質教育優勢學科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CH13541。)
參考文獻:
[1] 譚明君.高校圖書館的組織重組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7(7).
[2] 初景利,閻軍.分報告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考察報告[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1(1).
關鍵詞:圖書館;文獻保存;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4-0206-03
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傳承文明,服務社會。傳承文明即是“藏”,服務社會即是“用”,簡單地說就是圖書的藏與用,即文獻保護和讀者服務,這是圖書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價值,是圖書館存在的根本。在我國古代就有專門的藏書樓用于私人收藏圖書,近現代才有了圖書開放服務社會的圖書館,兩者結合可以作為最基本的“圖書館信仰”。然而,圖書的藏與用之間從圖書館創立之初,就存在著矛盾。
一、國內外圖書館的文獻保護工作
嚴格的文獻保護政策是文獻得以長期服務社會的根本。紙質文獻的保存首先取決于紙張的質量,這是紙質文獻工業化生產的一部分,需要靠國家來統一調控,圖書館所做的是針對館藏文獻的保護,包括文獻采訪之初的篩選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紙質文獻會逐漸老化,紙張逐漸變質發生酸化、發黃、變脆,事實上紙質文獻無法達到永久保存的目的,所以在對紙質文獻進行原生性保護的同時,世界各國也都開始了文獻的次生性保護。文獻的原生性保護包括文獻的脫酸、修復(補)、裝訂,文獻的次生性保護包括制作縮微膠片、數字化等。
(一)國外文獻的保護工作
英國曾為保護大批珍貴文獻,專門成立了文獻保護辦公室(NPO),它的工作目標之一就是制定出英國的文獻保護政策并使之得到妥善實施,并致力于推廣大眾的文化保護意識,出版了一系列的介紹文獻保護的書冊。另外,還資助圖書館進行文獻的縮微化加工。NPO規定所有獲得資助的圖書館必須采用最高標準進行縮微拍片,拍成的縮微母片即第一負片要求制作第二負片并用于以后制作供讀者使用的正片,文獻原件與第一負片均在標準環境中永久保存[1]。哈佛大學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遠程密集儲存方案,并在離劍橋市28英里以西的馬薩諸塞州建造了哈佛儲存圖書館,采取高度密集式儲藏設備,以嚴格的環境控制措施來存儲紙質文獻和縮微膠卷。哈佛儲存圖書館的使命是促進哈佛校園空間的高校利用,通過為館藏的存儲和檢索提供一個安全可靠和成本效益合理的環境來保存具有歷史意義、經濟價值的文獻資源。在補救性保護方面,哈佛大學圖書館系統配備了規模宏大、設備先進的文獻修復實驗室,從特藏修復、流通館藏修復到采購商業性文獻的裝訂服務,針對文獻的類型和特點區別對待,確保都能得到符合規范的處理[2]。這里出現了兩個問題:一,文獻的原件是否應在標準環境下永久保存;二,怎樣界定文獻的歷史意義和經濟價值,從而列為珍貴文獻而提供特殊的保存方法。這兩個問題留在后文中討論。
(二)國家圖書館的文獻保護工作
國家圖書館藏書庫采用高密度密集式的存儲設備,利用中央空調控制系統調節書庫內的溫度和濕度,保證書庫內的溫濕度在文獻保存的最佳保存范圍內。為加強文獻保護工作,中國國家圖書館于20世紀80年代成立了圖書保護組;2006年頒布了《國家圖書館文獻保護條例》(國圖業發[2006]33號),規范和指導館內的文獻保護工作。2007年成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規劃和指導全國的古籍保護工作。其中,在《國家圖書館文獻保護條例》的第二條中指出:維護館藏文獻的完整與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長具有重要保存價值的文獻的保存和使用壽命,是文獻保護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國家圖書館文獻保護條例》的第五條中指出:本館館藏文獻根據文獻的級別、類型、載體形式、學科、文種、使用方式等進行如下劃分:(1)善本特藏文獻;(2)普通古籍文獻;(3)書刊保存本文獻;(4)報紙保存本文獻;(5)新型載體文獻;(6)基藏本文獻;(7)流通本文獻。其中,善本特藏文獻、普通古籍文獻、保存本文獻、基藏本文獻及新型載體文獻中的原盤、母片、數據備份為永久保存文獻。這里也有兩個類似的問題:一,“最大限度地延長具有重要保存價值的文獻的保存和使用壽命,是文獻保護工作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界定文獻的保存價值;二,永久保存文獻是否可以借閱。
(三)對比國內外文獻保護工作
國內外的圖書保護工作,都提出了要保存具有歷史意義和重要價值的“珍貴”文獻,最大可能性的延長這類文獻的保存和使用壽命。事實上,文獻價值的確定是一個人為的標準,其實是非常主觀的,只能具有時效性的代表意義,無法確定它未來是否具有價值。所以,這里作者提出一個問題:“保存什么?”美國國會圖書館前館長斯波福德曾舉了國家圖書館應當保存美國出版的所有出版物的七個原因,其中,他談到:每個國家都應當在它的首都擁有它的人民撰寫的所有圖書以作為文學和歷史進展的永久證據;這種對文學作品的完整收藏對于作者和出版社來說是一種無法估量的恩賜,因為隨著歲月的流逝,國家圖書館將成為保存
他們作品的唯一的收藏;一個兼容并包的綜合性圖書館應當存在,因為其他的圖書館在文獻收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選擇性;所有的美國圖書都應當作為樣本保存起來,即使許多圖書都不是好的樣本;不應當采納任何選擇或挑剔圖書的標準,今日被稱作垃圾的東西日后會有無法估量的價值[3]。所以,每一本出版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對于不同的受眾它的珍貴程度是不同的。有差別的保存圖書,可能會導致珍貴文獻的流失。目前,對于年代較古老文獻的保存的重視程度大大高于年代較新文獻的保存,這會使得有價值的新文獻由于保護不利在初期收到損壞,從而大大降低它的保存壽命。這就好比一個在嬰兒期受過重創的人,是無論如何都很難強壯一樣。所以,對于文獻保存的重要程度進行分級本身并不科學,提早加強對文獻的保護工作非常必要,對于我們完整的保存文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另外,國內外都談到了文獻的永久保存工作,但兩者的意思似乎又有所不同。國外的永久保存針對的是文獻原件,幾乎不流通;國家圖書館的永久保存針對的文獻類型較多,包括流通量較大的基藏本文獻等。同時,國家圖書館的保存本文獻在其他館藏不滿足的情況下也可以供讀者借閱,并非永久保存,其實是可借閱式保存。
二、基于保存的文獻利用工作
文獻利用是圖書館服務工作很重要的一環。文獻利用是文獻存在的價值的體現,也是我們保存文獻的目的。不能被人們利用的文獻是沒有價值的,頂多也就是承載文字的物體,文獻本身失去了生命力。當然,這里所說的利用是指文獻的內容,即文獻所記載的知識和信息。然而,頻繁的文獻利用會造成對文獻的損壞,就像汽車的磨損一樣,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所以,這里出現一個問題:“怎么利用?”
(一)國外圖書館基于保存的文獻利用情況
在俄羅斯,由于技術上的不成熟,在文獻的保存和利用上仍然帶有“以書為本”的痕跡,因此,在為讀者服務和文獻保存之間只能采取折中的方法。俄羅斯的德沃爾金娜教授認為,只有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把文獻的提供和保護完美的結合在一起[4]。哈佛儲存圖書館,采取高度密集式儲藏設備,以嚴格的環境控制措施來存儲紙質文獻和縮微膠卷,獲得哈佛存儲圖書館的文獻為收費服務[2]。美國國會圖書館設計建造了高密度冷藏設施存儲文獻,被美國建筑管理協會授予國家成就獎[5]。美國圖書館在倡導圖書館的服務職能的同時,并沒有降低對文獻保藏的關注。圖書館內設有文獻保護部門。在文獻或資源進行數字化之前,先由從事書籍修補工作的館員使用先進的修復設備對破損圖書進行修復[6]。
(二)國家圖書館基于保存的文獻利用情況
服務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大力提倡讀者服務工作,最大限度的滿足讀者的需求。館藏圖書一般分為流通本、基藏本、保存本,其中流通本為開架閱覽,可供讀者自行取閱;基藏本為閉架閱覽,在流通本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讀者可以申請取閱基藏本圖書;保存本為閉架閱覽,是作為最終保存的文獻,只有在各種資源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才可以申請閱覽保存本文獻。這種保護式的文獻借閱方式,使得最終保存本文獻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護,降低它的損壞幾率。然而,有的保存本文獻由于出版年代較長,其本身在圖書館的文獻損壞定級評估中就屬于三級以上破損,少次翻閱就會對文獻本身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害。像可借閱的民國期刊文獻就屬于此列,其原因是自19世紀中葉以來,造紙工業使用的酸性物質會使文件、書籍存放25至100年間自行毀壞[7]。大部分期刊文獻屬于一級破損,不經修復的利用很快就會使得這批文獻無法再繼續使用。
(三)探討基于保存的文獻利用方法
對比國外的圖書保存下的利用情況,國家圖書館的文獻保護和利用制度目前看來基本上已經非常完善,流通本、基藏本、保存本的設計使得館藏文獻在滿足讀者服務的基礎上降低保存文獻的損害,得以長期保存。然而文獻的損壞是一件持續的過程,它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所以,定期對館藏文獻,特別是保存本文獻進行查驗,定損,設計修復是一件十分必要的措施。同時,由于目前的閉架閱覽都是館內工作人員人工取送,會對庫房的溫濕度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影響。另外,無論是讀者還是館內工作人員,在對保存本文獻的取閱當中都沒有采取保護性的措施,比如戴手套,以防止手上的酸物質侵害文獻。
近年來,圖書館各界大力提倡文獻的開發利用,對文獻的內容進行拍照、掃描等數字化,并另行編輯出版,這期間的大量操作會對文獻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壞,而對于已經屬于破損級別的文獻來說,會加重其損壞程度。所以,在對文獻進行重新開發之前,首先應當對文獻進行破損修復,加固文獻,避免在開發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損害。
三、對于文獻保存與利用的一點建議
文獻的保存,其實是為了能夠更好應用于讀者。每一本沒有“家”的書刊都是孤兒作品。文獻的典藏既是為其找到一個適宜的安身之所,而文獻的利用則是點燃其生命的過程,恰如其分的利用甚至可以使文獻的靈魂得以升華,從而取得知識的創新與進步。為了能夠更好地保存文獻并利用文獻,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不僅重點保存古老的文獻,新文獻也應該得到重點保護,從根本上延長文獻的使用壽命,方便后人長久保存利用。(2)加強文獻的管理,嚴格規范庫房的環境指標,保證其溫濕度在適宜的文獻保護范圍內。增加書梯的建設,降低人員的流通導致的庫房環境改變。(3)定期對文獻進行破損定級,達到一定破損程度的文獻需修復后再供讀者閱覽。(4)規范保存本的借閱制度,工作人員及讀者需戴上保護性手套取閱文獻。(5)加強館內工作人員的文獻保護意識,保護文獻從點滴做起。(6)組織宣傳讀書愛書活動,加強讀者及社會成員的文獻保護意識,達到保護文獻,傳承文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辜軍.英國圖書館文獻保護工作的管理、實踐及未來[J].國家圖書館學刊,1997,4:130-134.
[2]林明.哈佛大學圖書館的文獻保護體系[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4:21-26.
[3]鄭永田.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斯波福德思想初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37(195):120-125.
[4]段潔濱.美俄兩國圖書館文獻保護與利用政策比較[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05,3:60-62.
[5]楊雨霖,黃如花.美國國會圖書館管理創新案例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0,30(6):101-106.
[關鍵詞]教改 探索 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8-0083-02
[收稿時間]2013-05-27
[作者簡介]李閱民(1965-),男,山東菏澤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史。韓玉芳(1975-),女,陜西渭南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化。
為學生上課狀況,優化教學效果,使中國新現代史綱要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課程組決定開展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論證、探索、總結,我們終于在2012年將一系列教學改革的措施凝練為“多元教學模式”。本學期,我們又對此模式作了進一步完善,現公之于眾,以求同行指教。
一、“多元教學模式”的一般定義
所謂“多元教學模式”,就是將多種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元素有機結合、綜合運用的教學模式。
二、“多元教學模式”的一般形式
1.在上課形式上,將原來教師講課為主的“滿堂灌式”、“注入式”教學模式置換為理論課(教師講課)、研討課(學生研討)、實踐課(社會實踐)并重的“三合一”教學模式,每種上課形式教師均要根據教學內容寫出相應的教學設計。
2. 在施教地點上,將原來只在教室內上課拓展為教室內、校園內(教室外)、社會上(校園外)多地點上課。一般情況下,教師講課、學生研討統一安排在教室內進行;社會實踐中教師推薦的紀錄片、相關歷史題材影視作品觀賞由學生自選時間在學校圖書館視聽室、電子閱覽室等地方完成;社會實踐中的課外考察、參觀等項目,安排學生在校園外教師推薦的地點進行;社會實踐中的課外閱讀,由學生自選地點閱讀教師推薦的眾多參考書目中的一部分書籍(可以是電子書籍)。
3. 在時間分配上,一般情況下教師講課安排一課時,學生研討也相應安排一課時(即每次上課,采用“一節講課+ 一節討論”的方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一般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不單獨占用上課時間。
4.在作業形式上,將原來在書上找答案、抄答案的“死”的作業形式改為動腦、動手、動眼的形式多樣、內容不一的“活”的作業形式。如老師推薦書目的讀書報告,相關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紀錄片的觀后感,相關歷史遺跡景點、紀念館、博物館考察報告,相關歷史問題的小論文等。
5. “多元教學模式”的簡明公式為:教師講課 + 學生研討 + 社會實踐 + 靈活作業。
三、“多元教學模式”實施的前置條件
1.教師能對教材內容透徹理解、靈活處理,從而能將原本兩節課才講完的內容安排在一節課講完且不傷大意。這是實施“多元教學模式”的前提。
2.教師能準確抓住每一章的核心問題、理出其內在邏輯并圍繞它設計一系列問題,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領會問題的本質。這是實施“多元教學模式”的基礎。
3.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很好的研討題目和社會實踐項目。這是實施“多元教學模式”的關鍵。
4.課程組成員齊心協力。個人的智慧總是有限的,課程組成員只有相互合作,彼此均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和專長,才能在業務水平上相互促進和提高,最終使大家對教材都有更深、更好、更透的理解,從而把教改推向深入。這是實施“多元教學模式”的保證。
四、“多元教學模式”實施的規則
1.先講課后研討。先講課后研討并不是說講完課就研討。因為研討的前提是事先布置研討題目,并指導學生去查閱參考資料。只有在掌握一定資料的基礎上,經過深入思考,學生研討時才能言之有物、持之有故,才能達到讓學生開闊視野并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目的。由于查閱資料、消化資料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特地做了這樣的安排:第一周講完課留下相關的研討題目,等第二周上課時,第一節課就安排課堂研討(研討上一周留下的問題),第二節再講新課并布置下一次的研討題目,以此類推。在學生研討的過程中,老師主要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負責安排學生發言的順序,提煉學生發言的觀點。等學生研討結束后,老師再根據學生發言的情況進行點評。點評主要是指出學生觀點的可取之處,以鼓勵學生繼續努力。針對個別錯誤的觀點,老師要幫助學生分析究竟錯在何處。
2.教材內容合理優化。理論教學課由于要將原本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濃縮為一節課完成,因此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優化,優化的原則是“增、減、刪”并重:凡中學教材涉及的內容,要一帶而過或干脆刪掉;凡能反映主題的材料,教師要在教材已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充實,努力增強其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傊?,要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將原來需要兩節課才能講完的內容講完。有些課堂上沒時間講但學生應知應會的內容,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去認知,并在下次研討時適當地顧及到這些問題。
3.理論教學多管齊下。教師在開展理論教學時,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口頭表述、圖片展示、影視回放、原聲再現、專家視點等。理論課除教師主講外,有些歷史問題還要請學生講述,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4.研討題目數量適中。每次理論教學課結束時,教師布置的研討題目數量最多不要超過三個。太少(如一個題目)不利于學生選擇,難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太多(超過三個)課堂上也沒時間展開討論,達不到深化理解教材的目的。
5.酌情劃分學習小組。為保證研討課的質量,教師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小組10人左右,選舉一位組長。組長根據研討課題的需要,負責組織本組學生查找資料、整理材料、撰寫研討課答辯文稿、指定本組答辯人。教師要鼓勵學生制作多媒體課件闡述自己的觀點。
6.事先公布評分標準。為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問題和培養學生學術研究的興趣,教師要合理制定并事先公布評分標準,及時給參與研討發言的同學打出成績并計入期末總分。評分的標準以學生分析問題的深度、引證材料的廣度、論證邏輯的嚴密程度為基準,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均給予相應的分數。鑒于學生是以小組為單位準備研討內容,再加上每次研討課因時間所限(45分鐘)一般只能安排七八個學生闡述觀點,所以每位學生回答問題的得分,均認為是該學習小組全體同學的得分。但為鼓勵學生踴躍代表本學習小組闡述問題,特對闡述問題的同學每次額外獎勵一定的分數(不超過所得分數的10%)。
7.精心選擇社會實踐項目。教師要根據講課內容精心選擇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項目。每一章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參加或不參加,但整個學習過程每個學生至少應參加三次。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到相關的歷史遺址、景點考察,觀看相關的紀錄片、影視劇,自編自演歷史情景劇,閱讀相關的專著。每次參加實踐活動,學生應撰寫考察報告、心得體會(觀后感、讀書報告)。根據學生所寫考察報告、心得體會的質量,教師應給予相應的分數。考察報告、心得體會是平時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期間每人不少于三份。
8.合理分配各項活動所占期末成績比例。學生的學業成績由期末考試得分、課堂研討發言得分和社會實踐得分總加而成。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占40%,課堂研討成績占30%,社會實踐成績占30%,總分100分。
五、“多元教學模式”的初步總結
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基本實現了“三個結合、四個轉變、五個提高”。
所謂“三個結合”,是指“多元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實現了“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教師教學與學生研討”相結合;“教材內容與課外閱讀資料、影視劇、歷史場館”相結合?!叭齻€結合”豐富了“綱要”課的教學內容,深化了學生對相關理論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學生對相關歷史問題的認識水平,更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所謂“四個轉變”,是指“多元教學模式”下教學過程實現了由單純課堂教學向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并重轉變;由教師講解歷史結論向教師指導學生推導歷史結論轉變;由教師釋疑解難問題向教師指導學生思考、探索、解答疑難問題轉變;由學生被動學習向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轉變。“四個轉變”扭轉了學生聽課沒精打采的狀態,激發了學生上課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所謂“五個提高”,是指“多元教學模式”明顯提高了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學生思辨歷史問題的主動性;明顯提高了學生搜集、閱讀課外資料的能動性;明顯提高了學生口頭、書面論證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了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拔鍌€提高”最終落實在教學效果上,就是初步實現了政治理論課讓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目標。
總之,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認為,與傳統的“滿堂灌式”、“注入式”教學模式相比,“多元教學模式”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周向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創新[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
[2] 周向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與探索[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3] 易彪.“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開展研討式教學要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赴西歐考察情況
廣東電大以學校黨委副書記梁英同志為團長的赴西歐遠程教育考察團共15人(詳見附件)于2004年3月19日至4月4日考察了西歐八國。考察團于2004年19至23日重點訪問了英國開放大學、倫敦大學和牛津大學,現就這三所大學的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總體感受
英國是國際上舉辦開放大學最早,開展遠程教育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 英國開放大學作為遠程高等教育的典范,以其完善而獨特的組織管理體制,媒體教學模式、專業課程設置以及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等,始終領先于國際遠程開放大學,成為各國發展遠程教育的榜樣。
倫敦大學早于1858年就成立了校外課程部(University of London External Programme),通過校外課程為未能在一般情況下就讀全日制倫大學位的學生提供遠程學習,堪稱傳統的普通高等學校開展遠程教育的先驅,其學位及科研工作的質量受到廣泛的認可及尊敬,眾多的畢業生已在政府、工商界、及世界各行各業的行列中擔任具影響力的職務。
在倫敦,我們還考察了牛津大學城。參觀了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建于1263年已有700多年歷史的Balliol College,參觀了牛津大學的自然科學歷史博物館。領略了牛津大學城優美的風光,感受了牛津大學悠遠深厚的學術傳統。
二、考察狀況
先說英國開放大學。英國開放大學總部位于倫敦市西北郊區的Milton Keyenes –MK7 6AA,大致在以倫敦城、劍橋和牛津兩鎮為三角形地區的中央部分。2004年3月22日一早我們于預定的時間到達英國開放大學,在Michael Young Building 一樓,聯系人Babette Oliver小姐將我們一行熱情迎到三樓會議室,Dominic Newbould (Visitor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Manager)先生、Vicky Amos (Business Implementation Director) 小姐、以及Knowledge Media Institute 的 Research Fellow 李博士等就英國開放大學的總體情況、國際推廣部(The Open University Worldwide Ltd)的情況及其項目向我們作了比較詳細精彩的報告。
英國開放大學依據批準的皇家法令于1969年6月正式成立,是一所有權授予學位的獨立的自治的大學。1971年開辦正式招生,注冊第一批大約24000名學生,2004年在冊學生達20萬人。自開辦以來至今共培養出2百多萬名學生,其中研究生30多萬人。目前,開放大學是全英最大的大學,擁有歐洲最大的商學院,共有6個系部,2個學院,2個研究所,13個地區中心,總部4000多教職員工,在全英共8000多兼職輔導教師(多為博士生和退休教授)。開放大學以其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和科研實力仍然躋身全英高校前十名。2004年3月22日這一天,英國的一個教學評估組正好在開放大學進行為期一周的工作,據介紹開放大學的教學質量已躍居全英前五名。
Dominic Newbould先生具有教學、研究、商業、出版的豐富經歷和背景,他特別強調了開放大學在教學上的開放和創新;強調完善的支持服務和多種多樣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其別強調“面對面輔導”的重要性,雖然他們的學生大致每周至少用10—14小時學習課程,而“面對面輔導”只占10%,90%為自學;關心“出?!倍皇顷P心“入?!保‥xit Levels More Important Than Entry Levels),與傳統的高校對比,強調開放大學雖然在教學方式上不一樣,但在研究上是一樣的,必須保持高水平的科研水平,如英國開放大學在生命科學探測方面享有國際聲譽。為了建立聲譽和得到承認,開放大學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Dominic Newbould先生還專題介紹了英國開放大學的課程資源建設,創立了課程資源建設的課程組(Course Production Team)模式。課程組模式確保了每門課程資源的高品質出品,成為開放大學的一大特色。高質量的媒體教材是英國開放大學的一大特色,不僅在英國本土深受好評,而且得到國際遠程教育界的一致推崇,這與開放大學實行的課程組組織創作模式是分不開的。為確保高質量的媒體教材,英國開放大學可謂不惜重金,一門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系統性教材大約需投入一千萬英鎊。完整的課程媒體主要包括:文字教材、錄音帶、錄像帶、CD—ROM、DVD、網上教材,以及直觀實物、實驗箱等。課程組成員包括:課程組主席,課程編寫人員,出版編輯人員,教育技術專家,媒體設計人員,外聘評估專家,軟件設計人員,課程管理者,輔導教師,電視多媒體生產商,圖書館文獻支持人員。他們分工明確,職責清楚。其良好的運作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有較好的民主氣氛;二是每個成員有最大的自由和責任心;三是成員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保證;四是有一個具有領導能力的課程組主席。另外,課程組成員具有一定的學術聲譽等等。
Vicky Amos(Business Implementation Director) 小姐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國際推廣部(The Open University Worldwide Ltd)的情況及其項目。國際推廣部的主要工作包括下面五個方面:1、幫助世界其它教育機構建立OU的遠距離教育中心; 2、頒發OU的證書(學OU的課程,通過OU的考試);3、更可能的合作是購買使用OU的課程(未必要用英語,當購買版權后可翻譯使用);4、課程評估與認證服務;5、項目策劃與指導實施(派出人員指導課程設計)。Vicky Amos(Business Implementation Director) 小姐介紹了OU與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成功合作的經驗和需要注意的有關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引起的問題。OU現在有了專門的人員負責阿拉伯大學的合作項目。2003年OU與北京的一家公司簽署協議,作為OU在中國的項目。OU很想與中國合作。
我們還就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師生比、OU與其它大學學分互認、考試如何監控等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
再說倫敦大學校外課程。2004年3月23日訪問倫敦大學。倫敦大學校外課程部對我們的到訪非常重視,為交流與合作作了精心的準備。首先Gavin Jones (Communications Manager)帶我們簡單參觀了倫敦大學中央事物處大學理事會大樓、圖書館、信息中心等,然后由倫敦大學校外課程部總監John McConnell ,學術部主任Rosemary Cardell ,教務主任James Matheson 帶領的共有15人組成的接待團與我校黨委副書記梁英帶領的15人組成的學習考察團就兩校在遠程教育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倫敦大學建立于1836年,位于倫敦市中心,為英國最悠久及最龐大的大學之一,共由18間學院和11間研究所聯合組成。若干為??茖W院(如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倫敦衛生及熱帶藥物學院),其它為多學科學院(如Royal Holloway 皇家賀魯韋,King’s College London 倫敦國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倫敦帝國學院)。
倫敦大學于1858年成立校外課程(University of London External Programme),通過校外課程為未能在一般情況下就讀全日制倫大學位的學生提供遠程學習。根據英國[大學章程第66(2)條]“獲得學位或其它獎章的攻讀生,不論學習的方式、地點,或考試程式,均達到同一的學歷。”雖然校外學生的學習經驗不一樣,倫大并不對授予他們的學位的質量作出區別。所有的畢業生,不論他們在學校內的學院或研究所,或者通過校外課程就讀,均可取得倫大相同的學位。倫大的學位及科研工作的質量受到廣泛的認可及尊敬,眾多的畢業生已在政府、工商界、及世界各行各業的行列中擔任具影響力的職務。
校外課程部管理大部分倫敦大學提供的遠程課程。其職能組成有兩個部分:一是管理功能,大部分位于倫敦大學中央事物處大學理事會大樓;二是學術工作,位于各學院及研究所。行政人員和教學人員日常有緊密的聯系。校外課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市場推廣及宣傳、學生的招收及注冊、課程課件的準備及分發、統籌考試、頒布結果、學位審核及發展。學術水平及各學位、各文憑的完善監管則為教師的責任。他們計劃學科的結構及內容,拓展課程及編寫課件,確定考試命題及閱卷評分,提供個別輔導支持于若干學位課程。同一的教師和學者教學及評核學校內和學校外的學生,以確保教學質量和優秀水平。此相等公平原理為國家大學章程所規定,為倫敦大學所遵守。
倫敦大學校外課程學生的背景及經驗范圍廣闊,部分學生中學畢業直接進校,部分為成人學生,或因個人興趣,或意愿行業進修而就讀。年齡、背景、種族皆不成障礙,任何學生只需適合倫敦大學入學的標準,均可注冊就讀,在規定的有效學習年限3—8年修滿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F時,倫敦大學校外課程學生超過32000名,分布在197個國家,最高齡的學生92歲,最年青的17歲,40%為異國居住的不同國籍的人士。遠程學習提供很大的靈活性,學生能超越他們居住或工作地點的限制,能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及方式。最近,有一位學生給倫大寫信,可以說是總括了一般學生的心聲:“通過校外課程學習,就正如接到了我生命旅程的金鑰匙。”
倫敦大學校外課程提供“本科攻讀(Undergraduate Sdudy)的學士學位課程”,“研究生學科(Postgraduate Progrmmes)的碩士學位課程”,“個人及行業發展(Individu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的單科短期進修課程”。很多研究生都來參加一些短期課程班進修,非常受歡迎。除傳統遠程教育手段外,現在倫大致力于支持在線學習,1997年建立了虛擬學習環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VLE),學生通過這環境可以享用倫敦大學圖書館,可以和老師、同學交流,可以享用相關學科專業的學習資源,可以提問并按學校規定能在兩天內收到老師或管理員的答復。
倫敦大學校外課程學生一般應就近選擇倫敦大學的校外教學機構學習,這些教學機構向倫敦大學校外課程學生提供學習支持,并按《倫敦大學教學機構簡章》的要求進行建設和開展工作。
倫敦大學已通過英國駐中國使領館嘗試在中國的合作項目,如通過香港公開大學介紹教育項目到復旦大學。倫敦大學很希望中國官方學校的學生通過合作、通過學習倫敦大學校外課程能獲得倫敦大學的畢業文憑。John McConnell 說他明天(3月24日)將去北京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交流并探討可能的合作項目??疾靾F為此也提出了希望倫敦大學在廣東廣播電視大學設立倫敦大學學習中心的愿望,并就雙方建立進一步的合作和交流進行了探討。
三、收獲啟迪
此次短暫的考察,我們對英國開放大學在教育和教學方面的創新、高效的組織管理系統、完善的課程媒體制作系統、以及具有國際聲譽的科研水準等方面感受非常深刻,很受啟發。英國開放大學向我們展示了他們開放辦學的理念:Open as to people (學習對象的開放,向所有愿意學習并且有一定學習能力的人開放);Open as to places (學習地點的開放,不論學習者何時何地,都可以學習);Open as to methods (方法、技術的開放,一切有用和有效的方法技術都予采納);Open as to ideas (思想觀念的開放,吸納一切先進的思想和理論為已所用)。倫敦大學校外課程為我們提供了在遠程教育方面的先進思想、高質量標準、以及嚴格規范的管理和及時完善的支持服務。所有這些,對我們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如何更好的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把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廣東開放大學都會有很多有益的啟發并產生深遠的積極的影響。(執筆:陳顯強)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赴西歐考察團
二零零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廣東電大赴西歐遠程教育考察團成員名單
1.梁 英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副書記
2.陳顯強 廣東廣播電視大學教務處處長
3.梁士榮 深圳廣播電視大學教務處處長
4.丁 勝 深圳電大沙頭角分校副校長
5.梁 宏 深圳電大南山分校副校長
6.杜志巨 湛江電大副校長
7.歐鑑昌 清遠電大副校長
8.蔡宗偉 韶關電大校長
9.鐘運其 河源電大校長
10.曹仿基 廣東電大電力分校副校長
11.張 敏 南海電大副校長
12.謝家超 佛山電大副校長
13.賴粵東 梅州電大副校長
作者:張曦
來自南太平洋的啟迪
——關于澳大利亞、新西蘭教育的考察報告
寧波市人民政府澳新教育考察團
一、概況
寧波市人民政府澳新教育考察團于2004年11月5日至11月18日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為期12天的考察訪問。本次教育考察團由市教育局黨工委副書記、副局長黃士力任團長,團員有: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張清坤、市政府教衛文體處處長胡國權、市教育局高校招生辦公室助理調研員徐慧珍、寧波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畢祗源、寧波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書記張駿樂、寧波大學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分院院長陳寧軍、寧波市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孫惠敏、寧波市效實中學副校長張曦。
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聽介紹、觀校園、進課堂以及與當地師生的直接交流等形式,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教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對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體系進行具體的考察和交流,從而汲取其成功經驗,對推動我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新的思路。
在澳、新期間,考察團聽取了新南威爾士洲教育培訓部和昆士蘭洲教育藝術部有關負責人對澳大利亞及兩個洲教育情況的介紹,并實地考察了奧克蘭大學、悉尼技術學院、Mount Gravatt High School等學校,感受了悉尼大學的校園氛圍。團員們一致感到:這次考察時間雖短,參觀的學校也不多,但是收獲頗豐,對我們今后從事教育改革和發展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由于考察時間的關系,本報告主要介紹對澳大利亞教育的感受。
二、澳洲教育的主要特點
澳大利亞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近年來,澳大利亞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在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屬于最高檔次一類。
根據澳大利亞的法律,各州與地區政府負責教育,聯邦政府則是提供資金和參與制定政策的合作伙伴。投資教育的還有個人、家庭和民間組織。由于歷史原因,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大致承襲英國系統,分為小學6年、中學6年(初中4年、高中2年)、???-3年及大學3-6年(例:文、商、理科需3年,工科4年,法律4-5年,而醫學則需6年)。
雖然澳大利亞全國只有37所公立大學,2所私立大學。但由于聯邦政府對教育質量的嚴格控制和管理,并投入大量的資金確保教育和科研的需要,因此,各校都保持很高的質量。在最近公布的,由連續20年為世界大學排座次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S)推出的最新一期榜單上,澳大利亞有6所大學進入前50名(這個排名是根據THES向88個國家的1300名大學教師展開的調查所得,由這些教師列出心目中最好的教育機構。同時,排名還參照另外4項指標:教師學術研究成果被引用數量、師生比率、外國留學生比例和具有國際聲望的學者數量)。
如果說澳大利亞的大學教育正處在大踏步上升的階段,并得到世界各國廣泛承認的話,那么,其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發展迅速的職業技術教育,則已成了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力武器,并在該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有專題闡述)。與綜合性大學相比,澳大利亞高等技術學院和理工學院的課程特點是更加注重面向就業需要,對經濟建設的貢獻度更大。
考察團一行通過聽取教育行政部門官員的介紹,與在澳中國留學生的面對面交流和對學校的參觀訪問,以及在考察期間對澳大利亞經濟、社會的直接感受,對澳大利亞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十分注重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澳大利亞的綜合國力屬于發達國家之列,并正日益提高。對此,不少澳大利亞人感慨地說:“我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囚犯,我國能有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教育?!?由此可見,教育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關系。其可供學習的經驗主要有:
⑴ 教育普及程度,適應了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6-15歲的孩子,必須接受強制性的學校教育。在此期間,教育是免費的。當孩子接受完十年義務教育后,可以有多種發展途徑:一是繼續讀完高中;二是直接就業;三是接受職業技術培訓后就業(不允許學生待在家里,既不讀書又不工作)。在15年前大部分學生上完十年就不再上學了,而現在選擇直接就業的學生越來越少了,有四分之三的人會繼續完成高中(包括參加TAFE的培訓)的學業。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基本普及了12年教育。到大學深造的人數近15年增加了70%。上職業學校的人則更多,往往還是在職帶薪上學。國民受教育的年限的延長,反映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對教育的需求,而教育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⑵ 政府重視教育,確保了教育經費的需要。看一個國家對教育是否重視,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政府對教育的經費投入的多少。近年來,澳大利亞在這方面增長十分迅速,1998年,澳大利亞教育總經費就已達到了占GDP的5.46%;財政性教育經費則占全部教育經費的84.1%,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僅占全部教育經費的15.9%。除了州政府的正常性教育投入外,學校用于硬件設施(如建造校舍)的經費全部由聯邦政府下撥。另外,除義務教育階段的費用全部由政府投入外,對于參加各類職業培訓的學員,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特別是對工作后繼續參加職業培訓的學員,常常可以帶薪讀書。
除此之外,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對學校的建設自愿捐資,如幫助學校建一個電腦房,或者在校園里建立一個健身房等。一些企業也會向有關職業培訓學校提供實驗實訓設備,如悉尼技術學院汽車系的設備,都是由各汽車廠自愿捐助的。
⑶ 大力發展職教,建立了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體系舉世聞名,與德國的職業教育水平相當,且有其自身的諸多特點。為澳大利亞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
澳大利亞進行職業教育的主體力量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下簡稱TAFE),全國現有TAFE學院250所,由政府資助的在校生有130萬人。國家訓練局負責制定全國性政策,指導職業教育發展。根據我們的了解,當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制度表現出以下一些顯著特點:
第一,發揮行業組織在職業能力標準制定中的作用。在國家訓練局的協調下,澳大利亞設有21個全國性行業培訓咨詢組織。這些組織進行本行業的就業需求預測和職業分析,制定職業能力標準,向TAFE學院和其他教育和培訓機構提供專業、課程和教學依據。
行業培訓咨詢組織經過研究得出的普遍結論是:很多新增加的就業機會是職業性、技術性和應用性的工作崗位,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提高澳大利亞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預測表明,未來十年對擁有職業資格的就業人員的需要量將不斷增加。在勞動就業領域,具有相應資格證書、技術水平較高的就業人員正在取代那些無相應資格證書、技術水平較低的就業人員。這些事實使行業企業對于職業教育有了很高的認可度。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有了很好的就業前景,從而提高了職教的社會地位。一些大學畢業生甚至也需到TAFE學院接受職業培訓后,才能有比較廣泛的就業機會。有的TAFE學院具有百余年的歷史,辦學基礎相當雄厚,但并沒有升格為大學,這與職業教育地位較高、滿足行業企業用人需要并得到行業企業的認可有很大關系。
由于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和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有的行業(例如會計)正在與國際相關行業的職業能力標準接軌。因此,上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普教與職教相等值的證書體系,職教領域據此制定出了相應的能力標準要求。
第二,建立國家統一的證書、文憑和學位框架,使職教成為國家教育體系有機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為十年制義務教育之后的教育和培訓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與工作崗位相對應的教育和培訓證書體系。這種統一的證書制度和課程內容的模塊式結構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溝通;使就業前教育與就業后教育相聯系,體現了終身教育的思想。例如,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證書Ⅰ和證書Ⅱ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高中畢業進人TAFE學院后,在高中教育階段所得的職業教育課程的學分得到承認,即不必從頭學起,可直接學習后續的課程模塊。
第三,按照職業能力標準和證書框架開發課程、組織教學。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以行業組織制定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國家統一的證書制度為依據,具體內容和安排由企業、專業團體、學院和教育部門聯合制定,并根據勞動力市場變化情況不斷修訂。TAFE學院能否開設某一專業,須經過地方教育部門和行業組織的嚴格審核。
第四,建立高素質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TAFE學院的教師一般至少有3-5年行業專業工作的經驗。這是通過教師的招聘標準來實現的。TAFE學院的教師全部從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招聘。沒有直接從大學畢業生中招聘職業教育教師的現象。新招聘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須到大學教育學院進行為期l-2年的“部分時間制”學習,由學院資助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教師在應聘之后,同時也是有關專業協會的成員,參加專業協會的活動,接受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和信息。在教師的管理上,終身雇傭制教師越來越少,合同制(l-5年)和臨時性教師越來越多。
第五,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盡管政府是TAFE學院的擁有者,但每年向學院撥款時,是以教育和培訓這個“特殊商品”的“購買者”的姿態出現的,即采用高效率的商業化方式。哪一個學院教育和培訓適應經濟和社會需要,且質量高(學生的鞏固率高、畢業生獲得證書的比例高)、成本低(生均經費低),政府就“購買”哪一個學院的教育和培訓,即向哪一個學院撥款。這種撥款機制成為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的指揮棒。企業的和私立的教育和培訓機構也積極參加該市場的競爭。這種管理模式促使學院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資源。目前,TAFE學院中出現了相互合并現象,就是學院力求減少管理人員、提高辦學規模效益,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表現之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鼓勵TAFE學院進入市場,得到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資助。從一定意義上講,TAFE學院不僅是政府的教育和培訓機構,而且是“經營實體”。
2.在學校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為本”
在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到,澳大利亞學校中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一點,與我國的教育現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進校園,到處都可以看到充滿燦爛笑容的學生們,他們在無憂無慮地進行各種體育活動。他們的也帶著大大的書包,但大書包里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放滿了書本,而是各種玩具。見到我們這些亞洲面孔的外國人,他們會用日文或中文向我們大聲問好。在教室里,在校園里,校長自豪地向我們介紹:這個是學生設計的;那個是根據學生的要求由學校建設起來的;那個實驗室正由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改造……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不僅體現在活動中,更為重要地是體現在教育體系及課程設計上。前文已述,在澳大利亞的教育體系中,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即學生學完十年后,便可以選擇就業或繼續學習,如果繼續學習,又可以選擇普通高中或職業技術教育。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是與終身教育相聯系的,所以即使大學畢業后,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后,如果覺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術學院去學習相關的課程,進TAFE學習沒有年齡限制,而學習的費用只是普通大學的十分之一。這些措施,都為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勞動者的技術能力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在新南威爾士州,中學的教育計劃還須征求家長的同意方可實施。
學校教育中體現了以“生”為本,在學校發展的問題上則做到了以“師”為本。提高教師的準入“門檻”,設立教師注冊委員會,強化師德的要求(教師錄用前須到警察局了解,必須沒有不良記錄方可錄用)。對已任教師,則十分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工作,關心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3.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妥善處理好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的關系
澳大利亞曾是一個實行精英教育的國家。近年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他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大眾化和均衡化了。
昆士蘭州教育藝術部的Len Willis先生在向我們介紹的過程中,時時都在體現要在本州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昆士蘭州幅員遼闊,所屬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人口分布也極不平衡。為了使邊遠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首府地區同樣的優質教育,州教育部提出了許多扶助政策,提高那些地區的教育水準。
由于歷史原因,澳大利亞仍然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精英學校。對于這些學校,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采取了任其發展的策略,既不強迫取消,也不在經費或其它政策上對其網開一面,而是完全享受與普通學校同樣的標準。在政府對學校的評估時,也絕不純粹以升學率等因素來評價學校,使各類學校都能得到良性發展。
4.十分注重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
澳大利亞的學校教育經費十分充余,除了政府下撥的經費,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向學校捐資助學。
但是,從我們參觀的幾所學校的情況來看,學校的建設大多以“高效、實用、夠用”為原則,所有的設施設備并不追求豪華和氣派。在Mount Gravatt High School,學校的體育設施十分普及,除了一個簡易的室內體育館,還有用幾根大鐵柱子支撐起來的一個大“雨篷”,構成了一個風雨球場。學生們在里面進行著各種體育運動。我們看了,不禁連聲叫好。因為這個操場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一般性體育活動的需要,但建設資金比造一個標準體育館不知要節省了多少,建設的周期也大大縮短了。這樣一個簡易活動場地,其體育活動的功能是不會比標準體育館少很多的。
悉尼技術學院是一所在國際上也享有一定盛譽的TAFE學校,那里也沒有看到很多豪華的設施或特別昂貴的設備。聽圖書館的負責人介紹說,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并不是很多,但所有的書籍都是對學生學習有用的。過時的、陳舊的書籍全部處理掉了。他說,學校不必成為藏書樓,萬一要查找一些歷史資料,完全可以到市圖書館去。我們發現,該圖書館用于師生檢索的電腦數量不會超過一百臺,據說配置也不是最先進的。學生使用電腦都是預約登記,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從這個事例,進一步體現了他們的“夠用”原則。
5.十分注重人與環境的關系,加強了環保意識和環境育人的功能
一踏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國土,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別的藍,空氣也非常清新。在新西蘭,我們從奧克蘭驅車向威靈頓轉移的過程中,車窗兩邊盡是藍天白云、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的油畫般的田園風光,就像WINDOWS XP桌面的圖像。
在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的景色。每個城市都有讓人著迷的地方:堪培拉四季樹茂花繁、綠草如茵,704公頃的格里芬湖四周風景如畫,“花園首都”當之無愧;悉尼風帆形的歌劇院,屹立于貝尼朗岬角海灣上,1149米長的單拱大橋橫空出世,與碼頭老區的舊式建筑及現代高樓交相輝映,讓人百看不厭;植物園公園占市區面積1/4的墨爾本到處郁郁蔥蔥,百花爭艷,鳥語花香。與澳大利亞人交談,環境美是他們最感自豪的地方。
同樣,澳、新的大學校園,一般都是沒有圍墻,沒有氣派的門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校園的建筑與綠化與整個城市完全融為一體,沒有絲毫的刻意和做作。
之所以有如此美好的環境,除了這兩個國家人口稀少,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質非常高,人人都有強烈的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的形成,應歸功于學校長期開展的對孩子們的環境教育。
據新南威爾士州教育培訓部的Jenni Shipp女士介紹,在教育部不多的機構里,有一個專門從事環境教育的部門,承擔著全州的環境教育的重任。從小學起的各年級,都開設有環境教育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并不都是在課堂里紙上談兵,更多的是讓學生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體會、感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產生發自內心的環保責任心,從而成為環保事業的志愿者。
因此,開展全民環保意識教育,使人人意識到保護環境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讓政府的決策變成人人自覺執行的方針,這是事情成功的關鍵。
三、通過考察對我們的啟示
1.要更加注重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進入21世紀,教育的任務已經不僅僅是教書育人,傳道解惑了。各級各類學校,必須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更多更強的人才支撐。高校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更快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作為政府,則更應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搞好教育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規劃和布局,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經費投入(目前,要盡快達到國家規定的教育經費在GDP的比例)。在現有經費的條件下,則要切實保證經費的有效使用,杜絕浪費和盲目攀比,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口上。
2.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該說,目前我國教育界對“以人為本”已有了比較強烈的共識,但缺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體現這一科學而先進理念的行動。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方面也在高喊“以人為本”,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卻根本不考慮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不尊重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和要求。所以說,我們的“以人為本”還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與真正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還相去甚遠。這就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去做。我們認為:當前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件事。第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學活動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學會他自己真正想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而不能過分拘泥于教材和大綱,更不能以應付各類考試的要求作為教學的第一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單純的“我教你學”的被動關系。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第二,要切實轉變學生觀。傳統教學中把學生當成了盛裝知識的“容器”和“海綿”,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教學中不可避免出現“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我們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隨著教育產業化政策的體現,學生與學校的關系應該是一種企業與客戶的關系。學校應該向社會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培訓等服務,而學生則是接受服務的客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以人為本。第三,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逐步按新課程理念實施教學。新課程標準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第四,也是最關鍵的,要真正改變對學校和學生的評價體系。近年來,“轟轟烈烈抓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的現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變,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尚未建立一套對學校、對學生的科學評價體系。升學考試(中考、高考)的成績,仍然被人們當作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所以傳統的一套應試教育的方法仍然可以大行其道,使得以人為本的理念無法得到真正的落實。
3.要更加注重辦好職業技術教育
⑴各級政府要在重視高教、普教的同時,進一步認識職業教育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要切實按社會的需求來宏觀調控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師資配備。改變辦學實體功能單一、管理封閉的現象,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真正按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色來興辦職業學校,切忌把職業學校辦成另一條高考“獨木橋”。要進一步落實“持證上崗”的就業要求,促進就業前的培訓市場更加興旺,以滿足國民就業或從業的需要。
⑵社會要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要通過各種輿論工具,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社會各界都能看到近二十年來,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作出的重大貢獻。要切實扭轉目前社會上重學歷、輕技能的錯誤觀點,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強化職業培訓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對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所發揮的重大作用。
⑶職業學校自身要樹立信心,辦出質量和特色。作為職業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一方面要樹立足夠的信心,同時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努力辦出職業學校的特色和優勢,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要盡快改變職業學校專業師資薄弱的現狀。對擔任專業課的教師應每周安排一天,每月安排幾天,每年安排一段時間離開學校到行業或企業內專業崗位實踐,保持與產業界的緊密聯系。使專業教師可以了解新信息,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對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能提高他們設計與開發教材的能力以及靈活施教的本領,從而提高培訓的質量。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
我們常說,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梢娏己玫牧晳T多么重要。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
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
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5.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象力。9.閱讀書后年表,理清歷史線索。
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
三、歷史學習三部曲:了解(準)——理解(深)——見解(新)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總結了歷史學習三部曲。這三步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點到線再到面,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便于進行高效、系統而有趣味地歷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三部曲”,取得較好的效果。
“了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征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了然于胸?!傲私狻钡囊笠皇恰皽省?,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準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傲私狻钡幕A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
“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于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注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
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于在歷史的聯系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
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記憶方法。
1.濃縮法。
2.比較法。
3.圖示法。
4.制表法。
5.歷史年代速記法。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蜻B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
五、歷史復習四步法:史實—史通—史論—史感
第一步:“史實”——知識整合。歷史復習的第一步,要梳理該章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征。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征的掌握必須準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復習時,要快速閱讀,迅速翻檢,準確勾勒歷史線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概括歷史階段特征。
第二步:“史通”——聯系比較。聯系與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這一步要求學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主要出發點,前后聯系,能力遷移。
第三步:“史論”——史論結合。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
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笆犯小备嗟氖求w現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產生新的經驗教訓、啟發,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
六、開發歷史資源,提高歷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