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16:36: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學畢業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畢業設計;設計院工作模式;三位一體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建筑學的畢業設計是建筑學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是大學生從學生角色轉變到職業建筑師的關鍵一步。近年來,社會對畢業生人才的素質要求有大幅度提高,如何擴大畢業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成為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重點。
建筑學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和風景園林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各專業在設計中存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互補。因此,在畢業設計中進行三個專業必要的交叉和聯合教學,對擴大學生專業知識面,培養綜合性人才有著積極的意義。
基于設計院的工作模式下的畢業設計,是通過模擬設計院的工作環境,組織建立建筑+規劃+風景園林三專業團隊,并以設計院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要求控制整個畢業設計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提前了解并熟悉未來的就業環境,提高多專業協作能力,從而順利完成角色過渡。
一、建筑學專業傳統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主要弊端
傳統的建筑學畢業設計模式通常選擇在學校內由學生獨立完成,命題也是由校內老師指定,導師采用唯一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學科不斷拓展,傳統畢業設計模式,逐漸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例如選題不合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教學指導信息量不足,設計進度管理松散等。
1.設計選題
首先,傳統畢業設計選題主要的不足表現在專業過于片面化,不能考察和發掘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滿足各專業知識和設計技能間協調配合的整體要求。其次過去的畢業設計選題常常是由單個老師確定設計題目,指導老師個人的自較大,缺乏科學論證,這就容易出現有的選題過大,超出了一個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學專業的知識范圍,或者有的題目過窄,使學生難以發揮其能力的現象。
2.學生學習缺乏設計氛圍,學習的主動性差
大多數高校中的建筑學專業畢業設計都會面對一個很相似的問題。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自覺性和主動性不高。大五的學生對未知充滿了渴望,對學校的課程已經缺乏興趣,更加愿意去設計院和設計公司參與生產實踐。為了兼顧實習的工作,他們很難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畢業設計上,有些學生總是比規定時間晚完成,或者集中在交圖的前幾周草草完成設計,反映在設計成果的質量上也就不盡如人意。
3.畢業設計的教師指導方面,唯一的導師制容易造成知識架構不全面。
唯一的導師制,也是傳統畢業設計中的一大弊端。每個老師會有自己的專業評價體系,看待問題的習慣和評判方案的方式。在往年的畢業設計成果中發現,建筑學的學生會缺少景觀環境與城市意識,規劃學生往往建筑單體意識比較差,而景觀學的學生則表現為缺乏對建筑與環境關系上的關注。學生方案體現出知識架構的不全面。由一個老師指導完成的畢業設計,學生的作業常常出現相似方案。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得到的信息量不足,設計缺少新思路。除此之外畢業設計指導老師僅由校內老師擔任,也造成學生的方案更偏重理論,設計仍以方案能力做為訓練的重點,工程實踐經驗和能力得不到提升。
4.畢業設計的進度管理松散
教學中常常強調設計的過程比設計的結果更重要,但傳統模式下的畢業設計學生沒有固定的設計場所,也沒有固定的討論和指導時間,指導老師對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的進度把控較難,設計深度就很難得到保證。
二、基于設計院工作模式下“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
針對傳統建筑學畢業設計模式中出現的問題,安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根據自身優勢,在畢業設計教學中試行基于設計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體”教學形式。學院希望能通過此模式改變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畢業設計的教學質量。
基于設計院工作模式下的畢業設計教學是以三位一體的畢業設計選題為依托,以建筑、規劃、園林三專業的學生為成員,以三專業教師聯合指導而完成的聯合教學模式。教學的兩大目標:一是要模擬設計院的工作環境,建立設計工作室,組建學生設計團隊和教師指導團隊,為學生提供一個濃郁的學習氛圍;二是強調三個專業之間的相互交融互補和學術的滲透,共同構成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的教學模式。
1.“三位一體”的設計選題
首先,“三位一體”跨專業的畢業設計選題要有綜合性,要能滿足各專業知識和設計技能間協調配合的整體要求。設計選題不僅要涵蓋建筑專業的知識領域,還要考慮到給規劃專業和景觀專業的同學留有足夠的設計發揮空間。其次針對以往出現的設計選題僅由單個指導老師決定,而造成設計題目過大或著過窄,缺少科學性和實踐性等問題?!叭灰惑w”的設計選題要求必須由參與團隊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的所有教師集中商議確定,匯總之后再報送學院審查。學院組織專家對所選課題進行論證,獲得通過后方可最終確定為跨專業畢業設計的課題。2011年學院三位一體畢業設計的選題最終確定為商業綜合體、校園規劃、居住區規劃設計三大類型,與以往的以建筑單體項目為主的設計選題相比,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配備專業的設計教室
建立專門的畢業設計教室是模擬設計院工作環境的前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首先得有好的學習場所。學院為三位一體畢業設計團隊提供了一個專業教室,要求學生定期在指定的專業教室里完成集中授課、討論、評圖等畢業設計全過程。專配的教室為學生、師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空間,也使得教師能夠更好的把握教學進度,設計深度和設計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3.組建跨專業的學生團隊
三位一體的畢業設計過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由學生自由搭配組合形成,每個小組由建筑、規劃、園林專業各一名學生組成。學生團隊的建立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精神,設計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專業認識不同,思維方式也有所差異,學生間的思想常常發生碰撞而產生新的火花,從而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創作熱情。
4.指導老師團隊組織
三位一體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由校內的跨專業指導老師組和校外指導老師共同組成。對于參與畢業設計的校內指導老師要求不僅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也要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校內指導老師每組三名,由三個專業分別指派一名教師。除此之外學院還要聘請相當一部分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設計院人員擔任畢業設計的校外指導老師,與校內教師共同完成畢業設計的立題、過程指導、論文評閱和答辯等工作。
5.三階段的教學控制
畢業設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設計前指導階段,會邀請校內校外指導教師開展每周一次聯合授課,讓每位指導教師都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學生完成資料收集、案例分析、基地調研與總圖設計;第二階段為設計中指導階段,這一階段是方案成形階段,強調方案的合理性,和專業的銜接性,教學的安排是,教師團隊每周有一兩次的設計輔導和討論。在這一節點結束時會由學校統一組織教師團隊,聆聽學生組的方案匯報并提出方案優化意見;第三階段為正圖完成和期末公開答辯、公開展覽階段。在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探索中發現,公開答辯和公開展覽會成為畢業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自己出海報,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介紹和匯報自己的設計作品,能增加他們的設計動力和對畢業設計重視程度。低年級的學生也能從旁聽中獲得答辯的經驗。
基于設計院工作模式的三位一體新的教學方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學院在通過對新的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中,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改革初見成效。
三、基于設計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體”畢業設計教學的未來建設方向
目前我院的基于設計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體”建筑學畢業設計教學方法的探索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學習。教學資金不足,教學資源的局限使得三位一體的教學形式還無法在全院全面實行。未來我們希望能夠突破學院內的專業合作,利用學校建筑學科全的優勢進一步拓展畢業設計的專業涉及面,與學校的土木工程,環境與能源,電子與信息,管理等學院形成更完整的畢業設計團隊,使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廣博的知識,廣闊的眼界,為培養職業建筑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文全,孫偉民,龔延風,林小東,梅 凱,張九根,郭樟根. 基于建筑設計院模式的跨專業團隊畢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J] .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1-113
[2] 劉運林,方潛生,丁克偉. 設計院模式下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J] .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22-24
[3]王雨村,胡堂,基于工作室模式的設計課程跨專業聯合教學探索[C].全國建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96-99
1.規范性強,填寫有“法”可依。
“樣表”對以往過程文件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稱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和明確,均做出統一規定和注釋。
2.示范性好,大量減少師生反復修改而增加的工作量。
工科學院畢業生文字能力普遍偏弱,Word軟件使用不熟悉,導致過程文件中字體不統一、文字大小各異等,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反復給學生講解修改,很難集中時間和精力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內涵進行指導。“樣表”對各個部分填寫內容的字體要求、文字大小、行間距、參考文獻格式等做了詳細的標注,一目了然地展示給師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節約了師生大量的時間,實踐證明,今年的畢業設計(論文)過程文件的規范性顯著提高。
3.填寫內容更加清晰明確,避免填寫內容過于空洞。
以往的工作表格對學生任務有規定,而對專業負責人、指導教師的填寫意見往往沒有要求,很多時候都是填“同意”或“審核通過”,甚至有的文不對題。“樣表”對該部分內容的填寫要求做了明確規定,引導教師從合理的方面去評價學生的工作。
4.學生成果要求更具體,成果質量有保障。
以學校對畢業設計(論文)相關成果要求為基礎,針對建筑工程學院5個專業的各自特點,“樣表”又對各個專業作了更具體的規定,促使成果質量的提升。如建筑學專業成果要求:(1)設計圖紙不少于15張,A3版面排版(不包括封面、目錄、設計說明),報優的同學必須有4張A1展板。(2)設計說明書字數不少于4000字,團隊項目設計說明書字數不少于8000字,要把相應的圖紙成果穿插到說明書中去,要圖文并茂。(3)遵照學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相關要求進行撰寫和排版。
二、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啟動階段做好師生動員等準備工作,召開三個會議
1.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啟動會議。
會議主要是對當年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行部署,同時檢查準備工作情況、協調工作困難、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等。參會人員包括全體院領導、正高職稱教師、實驗中心主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務工作人員,體現出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重視度。
2.新進教師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培訓會會議。
主要針對學院新進教師和外聘教師,由教學院長對畢業設計(論文)各階段工作進行講解和明確要求,教學秘書對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的操作進行講解培訓,讓該部分教師盡快進入工作角色。
3.畢業設計(論文)學生動員會。
會議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畢業設計(論文)的意義、目的、步驟、內容以及各階段的任務和紀律,讓學生足夠重視畢業設計(論文)。會后指導教師和學生見面,指導工作正式開始。
三、全過程監控,各階段措施得力保質量
1.重視選題工作。
提倡教師將科研課題給學生真題真做和結合生產實踐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做到一人一題,團隊項目選題要保證既有合作內容又有獨立完成的任務。重視選題更新率,更新率不能只是個統計數字,落實更是關鍵。專業負責人要對教師申報題目的難易程度、廣度、深度、工作量及合理性把好第一關。選題完成后,學院組織教學委員會、二級督導,對選題的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及可行性進行審核,確保選題質量。
2.重視中期檢查工作。
各專業分別抽取10%的學生進行中期答辯,同時有報優意向的同學必須參加中期答辯方能取得評優資格。其他沒有參加中期答辯的同學應在場旁聽,并接受指導教師的中期檢查,填寫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表,上交中期成果。學院專門設計了中期檢查答辯表,要求學生在答辯過程中陳述前期的工作進展,后續工作計劃和預期達到的成果,有效保證了后續工作的進度和質量。
3.重視答辯工作。
要求各專業對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工作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原則上每個答辯小組不少于4位專業教師,其中至少有1名高級職稱教師擔任答辯組長,每位學生匯報10分鐘,教師提問10分鐘左右,學生答辯10分鐘,答辯秘書要做好詳細記錄。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要求二次答辯,先進行小組答辯,再按評優比例確定部分學生參加大組答辯,評優答辯組全部由高級職稱教師構成,最后成績總評由答辯委員會確定,同時評選出學校及學院的優秀畢業設計(論文)。
四、細化規章制度,針對新問題及時出臺補充規定
1.為了更有效的管理,做到權責分明。
在學校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條例的基礎上又制訂了《建筑工程學院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實施細則》。明晰了畢業設計工作中,系、教研室、專業負責人和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如對指導教師的要求包括:(1)對學生每周至少進行一次面對面的答疑和指導工作,跟蹤畢業設計(論文)進程與質量,做好指導記錄工作,應避免記錄過于簡單,以備學院檢查。(2)指導學生按照學校統一格式正確撰寫畢業設計說明書(論文)或計算書,同時各階段材料從系統導出并認真核對,格式按照學院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樣表填寫。(3)如果學生有弄虛作假、抄襲別人成果或由其他人代替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情況,指導教師未發現且同意提交答辯,一經查出,學院將扣除該指導教師本環節一半工作量,等等。
2.針對新問題特別是畢業實習結束后,學生在各自實習單位繼續實習或者準備研究生復試等方面原因而未能及時返校。
基于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目的,制定了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計劃,2007版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的知識體系結構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其中專業教育又分為專業基礎教育和專業方向的課程教育,總學時共計2500學時。其中通識教育1312學時,占總學時52.5%;專業基礎854學時,占總學時34.2%;專業課334學時,占總學時13.4%。該培養計劃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6點。
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理論教學體系
以知識結構、知識點、實現方法為基礎設置理論課程,形成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理論教學體系。
1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基礎知識、體育知識、外語知識、經管知識、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相關內容。
2專業教育
1)工程技術基礎知識。開設有材料力學、畫法幾何與建筑制圖、理論力學等3門主干必修課程以及電工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B等3門限定選修課程,共計20學分。要求學生掌握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流體力學(水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畫法幾何基本原理,電工學的基本理論,彈性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專業基礎知識。開設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學、基礎工程、結構力學、工程地質、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房屋建筑學等7門主干必修課程,土木工程概論、工程測量2門非主干必修課程,專業外語、土木工程CAD等2門非主干限定選修課程。要求學生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各專業方向知識打下堅實基礎。3)專業方向知識。土木工程專業知識教育按照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地下工程、巖土工程等4個專業特色方向教學。
多層次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人才培養體系重視實踐環節,實踐環節時間共計40周。通識實踐環節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實踐3周(3學分)、金工實習1周(1學分)、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1周(1學分)。專業實踐包括混凝土結構原理課程設計等共10周(10學分),測量實習2周(2學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7周(7學分),畢業設計(論文)16周(16學分)。此外,還專門設置課外實踐5學分,安排學生從事暑假社會實踐、公益勞動等課外實踐活動。除學校安排的實踐活動外,土木工程專業結合專業特點,組織學生參加省土木建筑學會舉辦的優秀畢業設計大賽,并舉辦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活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習興趣。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根據土木工程學科和專業特點,利用西部礦井開采與災害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巖土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校內巖土工程訓練中心以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搭建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培養體系采用室內實驗、校內實訓、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科研活動、學科競賽等“多層次”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形成“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設計型”題目和“科研型”項目結合的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在改革與實踐過程中,根據土木工程專業4個不同的特色方向,探索了“設計型”題目和“科研型”題目在課程設計中的應用,編制了建筑工程方向“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整體式肋梁樓蓋”課程設計、巖土工程方向“基礎工程”與“隧道工程”課程設計、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鋼筋混凝土簡支T型梁”與“等截面懸鏈線砼箱形無鉸板拱橋”課程設計任務書與考核標準。地下工程方向延續了礦井建設專業的教學內容,編制了礦井建設中的”建井工程結構立井井架”課程設計任務書與考核標準。
基于全面質量管理(TQC)理論的畢業設計教學改革
基于全面質量管理(TQC)理論,開展畢業設計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在本科畢業設計環節中,分別采用了指導教師雙向遴選制度、設計題目多樣化、嚴格的開題報告制度以及多環節答辯制度,同時說明書和繪圖采用手寫與打印相結合形式,達到了管理的制度化,避免了管理中的隨意性;同時發揮巖土工程、地下工程兩個優勢學科科研實力強的特點,在優秀本科生中選取重要科研課題中的問題作為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做法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擴大了我校社會影響,提高了就業率。畢業設計選題多樣化,真正實現“真刀真槍”做設計。同時要求畢業設計必須有電算內容,配備了各專業方向的電算教學軟件,保證了畢業設計既有電算又有手算的特點,提高了學生專業軟件的應用能力。編輯出版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叢書》。制定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遴選標準、開提報告撰寫標準、答辯基本規程、撰寫標準、質量監控評價標準、評分標準、二次答辯基本規程等一系列畢業設計管理文件。
“多渠道一體化”的學生創新精神培養體系
搭建創新精神培養平臺,采用多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建立高水平學術梯隊、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本科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本科生參加創新性實驗計劃等多種渠道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一體化培養。
關鍵詞:建筑學;地域性;特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6-0035-02
我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巨大的建設規模。為了適應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開辦建筑學專業的院校也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十幾所,發展到目前的200多所,人才培養數量成倍增長。20世紀末,經過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中國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相對于二十多所部屬院校來說,兩百余所省屬院校占了開設建筑學專業高校總數的絕大多數,成為建筑學專業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黑龍江省設置建筑學專業的省屬院校有9所。2005年,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成立,作為我國嚴寒地區的地方所屬院校,其辦學目標應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著力培養地方高素質人才。而中國的建筑行業在經歷了粗放式增長之后,正朝著集約式增長轉變,這種發展趨勢對建筑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域性特色教育研究與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建筑學專業實施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一)突出辦學特點
截止到2012年,新辦建筑學專業的院校占到擁有建筑學專業院校總數的60%以上,其中省屬院校居多,而全國通過建筑學專業評估的院校卻僅有48所[1]。這些省屬院校同歷史悠久、師資力量強、資金雄厚、名聲在外的“老牌”建筑院校相比,缺少豐厚的專業基礎和優勢條件,因此必須通過橫向對比,根據自身既定的內在條件和區位特點,分析找出自己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從而確定其專業發展戰略,并使其與地域環境有機結合,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就業競爭力、有特色、專業素質高的建筑學畢業生。另外,省屬院校的建筑學畢業生在工作選擇上往往存在就業地集中化的趨勢,即生源來源于周邊地區,學生擇業時體現出戀鄉情結而就地擇業。即使部分學生畢業時選擇了北上廣等大城市,但由于相對的生活成本高,競爭壓力大,幾年后也會出現人才逃離大都市的現象。因此,地方所屬院校應針對地域性,在教學環節中注重地域特色,培養適合本區域發展所需的人才,增強就業競爭能力。
(二)優化課程設置
建筑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社會、經濟、人文、環境和心理等學科。從廣義上來說,建筑學是研究建筑及其環境的學科,因此建筑學專業不僅僅研究如何設計一棟建筑,同時作為前提條件需要考慮建筑所在區域的地理位置、氣候、經濟、交通以及人文特點,即地域性特點,否則建筑設計的作品既經不起推敲,也滿足不了使用人群的需求。為了避免學生課程設計的“紙上談兵”,在建筑學專業教學中應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多種社會實踐、參觀實習及實地調研等活動,同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平臺和實踐機會。這些實踐課程的設置,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視職業教育
建筑學專業是一個最能體現技術含量的專業,其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因此在建筑學專業人才培養中不能僅僅依賴學院式教育,必須使專業教育走向社會,開門辦學,實現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專業與行業相結合,知識、能力與素質相結合的建筑學職業教育。目前,為了適應日后工作需要,社會上的設計機構實際上承擔了對建筑學畢業生進行職業訓練的任務。但這種二次教育延長了建筑師的成熟期,造成了設計機構的資源浪費,這與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因此對于所有建筑院校來說都應未雨綢繆,適時調整建筑教育的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內容,與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需要緊密聯系,真正培養出滿足時代需要的優秀、全面、合格的職業建筑師。地方所屬院校尤其要根據其地域特色,把職業教育放在首位,培養出本地區真正所需的建筑學人才[2]。
二、建筑學專業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適時調整專業定位
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自2005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探索省屬院校地域特色職業建筑師教育,以2010年第一批本科畢業生――05級建筑學為例,全年級70人就業率達到100%,其中考上碩士研究生13人(其中1人在美國就讀),32%分配至哈爾濱各大建筑設計院,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哈爾濱市建筑設計院以及哈爾濱方舟設計院等,其余的畢業生選擇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特大城市。2011年在總結用人單位對畢業生信息反饋的基礎上,建筑學系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新一輪修整,增加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建筑師職業教育法規、建筑師創業指南等課程,使地域性教育更清晰、更明確,同時結合哈爾濱理工大學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辦校方針,建筑學系制定了“立足龍江寒地特色,服務地方城市建設;結合地域特點,不斷拓展研究領域,面向全國發展”的專業定位。
(二)加強教學實踐課程
哈爾濱理工大學位于寒地城市哈爾濱,每年招生計劃中黑龍江學生占到50%左右,建筑學專業學制為五年,學生對哈爾濱的地域特征感受較深,參觀實習、寫生實習等也大多立足于本市,方便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在課程設置中針對寒冷地區區域性特點,著重強調寒地建筑的建筑物理、建筑構造Ⅰ、建筑構造Ⅱ、建筑材料、建筑節能和生態建筑概論等課程(見圖1),引導學生思考適合寒地城市的建筑設計策略。
圖1涉及寒地建筑設計的特色課程及框架
在課程設置中,設計題目強調以“真題”為主,選擇嚴寒地區的城市與鄉村生產實踐項目,在真實地段和模擬現實市場需求的基礎上,貼近實戰演練,激發學生設計熱情,并學習執行當地相應的法律法規,在“做”中學,在課程設計中實現了創造性的學習[3]。在第四學期進行建筑工地和設計院的認識學習,建筑工地實地實習使學生了解學習專業知識的目的,以及各部分專業課程的相互關系,避免盲目學習,設計院認識學習帶領學生參觀知名度較高的設計院,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等,體驗式教育和必修、選修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了解社會職業環境,探索個人職業方向。在第十學期畢業設計,通過寒地城市的綜合性建筑設計,不僅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建筑方案設計,同時使設計達到施工圖深度,并考慮建筑節能設計,突出寒冷地區建筑的設計策略,使學生在現實與理想中明確職業選擇方向,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
(三)貫穿職業教育理念
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的職業建筑教育貫穿建筑學教育的全過程。為此學校建立了“職業建筑師指導制”,在低年級,每個班級配備一名責任心強、專業素質高的“專業輔導員”,高年級實施“導師制”,從而由淺入深地為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能享受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和分層遞進式的職業導航服務,讓學生能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另外,我們聘請一些大型設計院的有經驗的執業建筑師、工程師來講課,因為他們了解建筑師需要什么樣的知識,能教給學生最實用,最直接的知識,使學生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望”,能夠在了解真實地域特點下來解決設計問題。
(四)調整教育教學方法
適時調整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習熱情、改善師生關系。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筑學教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核心,改變原來學生痛苦被動接受,教師艱難辛苦填鴨的局面,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愉快傳道解惑。
在輔導學生的課程設計時,哈爾濱理工大學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教師設計思想主導一切的局面,強調學生個性設計,尊重學生設計思想;大學生目前面臨的是日新月異而又無法預知的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建筑材料更新換代迅速,教師不可能傳授給學生所有知識,因此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以“教”為核心轉變為以“學”為核心,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從教師傳統的傳授、指導,轉向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請教師做參謀,通過各種渠道自主學習,并自我設計與建立知識結構體系,有利于學生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現代社會中,居于首位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作為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的建筑教育來講,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尤其對廣大的地方所屬院校來說,人才培養突出為地方服務、為企業服務,如何利用區位優勢進行人才培養是一個新課題和新方向,它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去研究探索、實踐總結。
參考文獻: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事司.2011―2012年度高校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結果[J].建筑學報,2012,(7).
[2]孫偉斌,路鄭冉.城市設計課程中應用型人才教育實踐[C]//2010建筑教育大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9.
[3]孫偉斌.卓越工程師培養在建筑學教育中的探索與實踐[C]//2012建筑教育大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10.
收稿日期:2013-09-05
畢業設計是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大學期間所學的各種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將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平臺,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衡量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但由于地方高校起點低、底子薄,畢業設計工作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影響畢業設計質量。
1.1畢業設計選題局限性
選題的深度不夠,與工程實際脫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學院多數沒有充足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多數課題都是由指導教師布置,缺少實際的工程背景及資料,涉及到的實際工程問題少,基本上都屬于假題假作類型,有些題目沿用多年,滯后于建筑行業的發展,使得設計題目沒有新意,跟不上時展。
1.2學校投入不足,師資力量薄弱
如何在高校持續擴招的情況下,不降低畢業設計質量,已是高等教育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但專業繪圖教室及專業機房配套跟不上,學生做設計只能在宿舍完成;另外教師人數增加有限,每位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過多,同時指導教師還擔任其他課程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使指導教師用于畢業設計的精力有限,每位學生的指導時間有限,指導不到位。
1.3就業壓力增大,學生重視不夠,時間投入少
根據培養計劃,畢業設計大多安排在第八學期,隨著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大,第八學期大部分學生都忙于奔波在各大招聘會之間,真正靜下心用于做設計的時間很少。有些學生在前期基本上不做任何工作,到最后,隨便在網上找個相關內容復制粘貼,存在嚴重的抄襲現象,畢業設計的作用一點沒有實現,學生也學不到任何東西。
1.4評價體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管理體制不完善,沒有系統的畢業設計質量監控體系,成績評定時隨意性強,對一些不合格的設計不能嚴格要求。這樣也給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認為畢業設計沒有不合格的,致使畢業設計質量逐年下降。
2地方應用技術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模式
針對畢業設計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該校應用技術型本科的發展定位,探求結合畢業生就業方向,采用團隊合作、分階段進行的畢業設計模式,提高畢業設計質量,使學生能真正在最后一個綜合實踐教學環節中得到鍛煉,實現從學校到工作角色的順利轉變。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去向分析,約70%同學在施工單位就業,其余是選擇考研,繼續深造,越占20%左右,剩余10%會去其他的一些方向,包括設計院所、業主單位、監理單位、檢測單位等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單位。根據上述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去向的統計分析,將學生的畢業設計對應的選題方向分為兩種類型:科學研究型、工程實踐型。針對不同的畢業設計選題類型,提出適合每種類型的學生選題建議:科學研究型適合已經考取研究生的學生,工程實踐型適合畢業后從事施工方向的學生及其它就業方向的學生。目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安排在第七學期末至第八學期,基本是集中14周左右的時間,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制定畢業設計任務書、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與選題有關的中、英文文獻查閱與綜述、確定設計方案、理論計算和分析、經濟評價、圖紙繪制和說明書編寫、論文評閱和答辯。這整個過程是一個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過程,各學科在不同階段各有側重。因此,可以采用團隊協作學習,即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地學習,進而完成或達到共同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結合該校師資力量現狀,進行畢業設計指導時,采用團隊協作模式,結合指導教師專業,實行畢業設計聯合指導組,每一組都配備一名有工程經驗的建筑學指導老師和一名結構專業指導老師,另外還可以根據條件配備一名建筑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指導老師。這樣畢業設計指導相對較全面,各專業都全過程參與指導,根據進度及設計內容分階段負責,有助于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學生分組時結合畢業去向,每組成員均有去施工單位的學生和繼續讀研究生的學生組成,每位同學側重點不同,充分利用讀研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結合準備做施工的同學了解的施工知識,相互配合,共同協作,高質量的完成畢業設計。在畢業設計的內容安排上,將畢業設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建筑物的基本設計,主要考查學生對大學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側重大學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這一部分內容各種類型學生都要完成。第一部分任務完成后經指導老師確認方案可行后方可進入第二階段設計。第二部分為針對畢業去向的知識儲備和技能訓練,針對兩個選題方向分別制定不同的完成內容:工程實踐型的完成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概預算;科學研究型針對未來實際工程開展專題設計或專題研究。在成績評定階段,學生畢業設計成績由指導教師評定成績(50%)、評閱教師評定成績(20%)、答辯成績(30%)三部分組成,同時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不參加自己學生的答辯,使成績盡可能真實的反映畢業設計質量和水平。
3結語
關鍵詞:工程造價;畢業設計;模式;改革
隨著市場的發展,社會對于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破單純的造價管理,培養應用型復合人才是當前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
一、畢業設計的作用與目的
工程造價是一個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專業,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專業動手能力。調研顯示,大多數高校本科培養計劃主要強調學生在校期間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針對具體的項目進行模擬仿真訓練的機會并不多。畢業設計是大學期間的最后一門課程,是以學好《建筑制圖》、《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預算》等課程為前提,檢驗學生綜合能力、專業素養的一種方式。同時,作為學校與市場的過渡,也是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現行畢業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
(一)選題盲目,對畢業設計內容認識不足
通過對多地高校調研發現,目前包括四川師范大學在內的諸多高校,工程造價專業畢業設計題目主要是由指導教師給出,經教研室審核通過后公布,并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方向進行選題。[1]這種模式雖然能保證畢業設計按部就班的推進,但也有其弊端。首先,教師出題,很難發揮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不思考設計的內容,在選題之初僅靠一時興趣或對某位指導老師的偏愛進行盲目選題,到后期發現自己無法獨立完成再臨時調整題目,畢業設計的時間和周期被大打折扣。其次,每一年均需提供至少十個不同的題目及相配套的設計圖紙,并保證項目規模、設計深度相當,這對于老師而言也是有難度的。最后,老師出題,學生大多對工程實際情況不甚了解,無法跟進項目,因此缺少實戰演練的機會。
(二)學生對于畢業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難于管理
畢業設計的時間一般是大四第一個學期進行選題、開題,第二個學期全面開展設計工作并進行答辯。對于大多數選擇就業的同學而言,這期間正是實習和找工作的關鍵時刻,因此常常以應付的態度對待畢業設計。[2]另一方面,老師經常在學校無法聯系上學生,更談不上針對畢業設計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畢業設計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四川師范大學設計了一套畢業設計網絡管理系統,這套系統的設計初衷本是想有效地控制學生按時、按量、保質的完成畢業設計任務,但運行過程中發現,學生的重視程度并未因此提高,反而是老師成了被督促和監督的對象。與此同時,利用這個網絡平臺,老師更難見到學生,無法掌握其真實進度及成果的真偽性。
(三)學生自學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從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學生一直沒有很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學生的自學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大學以前,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以老師灌輸為主,而進入大學后,則更加提倡在老師引導下進行多領域、多方向的自學能力的培養。也許是慣性思維,也可能是目前高校畢業率的控制范圍小,畢業很容易,所以無論老師如何強調自學的重要性,學生依然置之不理。這種現象直到四年級依然十分突出。作者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設計初稿中工程量計算出現偏差,作者指出問題所在,學生竟讓其明示是偏大還是偏小,以及偏差的百分比。目前,在各高校、各專業中這類學生并不少見,當然,這與我國高?!皣肋M寬出”的培養體制密不可分。
(四)學生動手能力差
在畢業設計的實施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很難將大學所學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的運用到畢業設計上,常常是拿到設計題目無從入手,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應該做些什么,對于設計任務認識不足。第二,學生過分依賴計算機軟件,只知道如何將圖導入計量軟件匯出成果,卻不知道這些數據是如何得來的,因此出現漏項或者結論偏差較大時,也不清楚是具體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手算能力極差。
(五)指導教師責任心、專業水平參差不齊
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除了學生不認真對待外,部分老師也是存在著得過且過的僥幸心理。而其他組老師若是嚴格把關,學生便會進行橫向對比,經常聽到學生抱怨自己的導師過于嚴格,別組老師如何寬松,而最終認真與不認真、刻苦與不刻苦都會順利畢業,甚至畢業成績相當。這種現狀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誤導,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會讓盡職的老師產生負面情緒,甚至質疑自己的工作態度是否符合當前社會的評價標準。如果教師中產生了大量的價值觀的自我否定,那么專業發展必然無法有序、良性的運行。
三、改革與創新的思路
(一)選題應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選題上,除了老師命題的方式外,也可以提倡學生自主命題,讓學生利用在外實習的機會,結合自身實踐,選擇自己可跟蹤項目,將實際工程與畢業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其仿真性更高。另一方面,學生自主命題,可有效減少畢業設計的盲從性,在思考題目的過程中,學生也架構出了整個畢業設計的思路與大致內容,使得設計任務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當然,在學生自主命題的過程中,老師的參與性也很重要,需要對題目所涉及的項目規模、類型等給出學生合理的建議,并進行嚴格把關,保證畢業設計的可行性。
(二)畢業設計模式可多樣化
目前,工程造價專業畢業設計多是以編制工程量清單及計價為主,形式較為單一,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其他模式的探討。一方面,可鼓勵學生采用論文的形式,抓住專業學習過程中對于造價領域某些方面的認識,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針對即將進一步深造的同學而言,理論水平的提高與升華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可構建系統化的畢業設計程序,學生從二年級的《房屋建筑學》、《建筑結構》等課程的學習開始,自己設計建筑方案,并進行結構配型,最終以該設計方案作為畢業選題完成計量計價的設計任務。這種模式雖然周期較長,卻能在各個環節得到相關專業老師的悉心指導,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奠定了更為扎實的基礎。整個過程中,畢業設計與課程學習是相輔相成的,而非為了設計而設計。
(三)規范過程管理,提高學生重視程度
許多學生對于畢業設計不夠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的建立。如果只根據最后的成果和答辯表現進行評分,而忽略過程管理,則考核方式過于片面。因此,對于畢業設計的成績應進行綜合評定,由平時成績、設計成果、答辯成績三部分組成。老師通過指導日志,做好平時指導記錄,給出合理的平時成績,做記錄可有效反映學生的實際工作量及進度。同時,在開題之初,指導教師應配合學生制定嚴格的進度計劃安排表,其中包括提交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期限,以及每個環節設計成果應達到的標準,要求學生按時按量完成各階段任務。此外,設計過程中可增加一些監督環節,如中期答辯、預答辯等,通過這樣一種監控手段既可以嚴格控制學生進度,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與老師面對面交流提問的機會。但是,這樣的監控不能只成為一種形式,答辯后需要給出一個成績,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讓部分同學推遲畢業答辯,從而引起重視。當然,答辯的方式可靈活多樣,比如采用模擬招投標現場的形式,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報價是整個招投標過程中的核心,同時也是對學生一次比較系統的檢驗。[3]
(四)突破一對一的固定模式,實現導師組
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多方面專業問題,而所謂術業有專攻,老師也是專業領域各有所長。因此,突破一對一的指導模式,以導師組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導師組成員專業涵蓋多方向,以組長牽頭,進行系統的指導。這種模式中,為了核定工作量,學生應有一位主要負責導師,其他老師均為其副導師。設計過程中的每次討論、答辯,其他老師均可給出分數,避免了一位老師給成績而造成的武斷。另一方面,導師組也是對指導老師的一種監督,組長可站在全局的高度對老師工作量的真實性進行評價,而以往的模式中,各個指導小組自成一體,小組間沒有橫向聯系,指導老師誰也不清楚誰究竟真正的完成了多少工作,沒有量化的評價指標。同時,歷年對于指導教師的鑒定和考核,只評價了優秀的、有突出貢獻的工作者,卻沒有建立一整套制度去約束消極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導師組是一項雙贏的策略。
(五)設計過程強調手算與電算結合
盲目依賴計算機進行設計,使得大多數同學未能真正掌握造價專業的核心理論依據,甚至連結論的準確性都無法評判。面對偏差較大的結論,卻不知錯在何處、漏在何處。因此,在選題規模上,不鼓勵選擇規模過大或層數過多的建筑類型,宜選擇一些規模、復雜程度適中的建筑,先要求學生用計算機進行設計,再結合手算進行驗證,判斷結論的合理性。這種方式,既不脫離市場運營模式和未來發展趨勢,又鞏固了學生自身理論水平及專業修養,同時手算稿還可作為老師評判成績的參考依據,正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結束語
工程造價專業的畢業設計,是畢業生走出校門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4]進行畢業設計模式的思考與改革,嚴格把控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畢業前再接受一次系統的、全面的訓練,是我們教育者應經常反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薇,董家輝.淺析工程造價專業的畢業設計指導[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0,22(2):146-149.
[2]謝建波,王炳英.工程造價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索[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26(4):82-84
[3]唐杰,丁舒媚.基于招投標模擬實訓的造價專業畢業設計改革[J].城市建筑,2013(16):267.
論文摘要:通過考察學習幾個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建設情況,結合校本實際認為:城市規劃專業必須抓住設計主線,充分利用農林特色,兼顧城市宏觀規劃,加強課程體系的調整和優化,力求更能體現人才培養的要求。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已進入了城市化大發展時期,相應地城市規劃學科也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全國各地先后有100多所高校開設了城市規劃專業,其中有以工科建筑學為依托發展起來的,也有以農林專業為特色發展而來的,有資料顯示,我國的城市規劃專業依其學科背景大致可分為4類:一是建筑類,約占65%;二是工程類,如測量、環境等,約占15%;三是理學類,以地理學科為基礎,約占15%;四是林學類,約占5%。[1]近日,我們走訪了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在這幾所學校中,既有農林占優勢的院校如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也有建筑起家的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和清華大學。通過走訪與學習,對本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一、國內各高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建設情況
(一)農林院校中的城市規劃專業
國內依托農林優勢而建的城市規劃專業大多走風景園林方向,風景園林要求學生要了解城市規劃設計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風景園林的發展趨勢,重點掌握自然環境的保護,利用和開發人工生態環境的理論和方法,能勝任城市開放空間,各類園林綠地、風景名勝區、風景園林建筑等方面的規劃設計和研究工作。主要專業課程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生態學、城市景觀規劃設計、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風景園林設計、風景園林建筑設計、觀賞植物學、建筑結構與構造、風景園林藝術、風景園林工程等。畢業生可在城市建設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園林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從事城市規劃、城市景觀設計、風景園林規劃。從其主要課程和培養目標來看,既要求學生能夠從大的方面——景觀生態角度進行城市規劃,也要求學生能夠進行詳細設計方面的植物配置,可以說充分利用了園林、園藝和城市規劃的優勢。這一點和我們園林學院的目標相一致,因為我們也是致力于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學院農林的優勢,今后走風景園林這個方向。
1.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的城市規劃專業屬于園林學院,是該學院五個專業之一,主要培養從事城市規劃設計、風景區、森林公園、旅游區及城市各類綠地規劃設計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我院培養方向與其十分接近。在北京林業大學的五個現有專業(即風景園林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園林專業、園藝專業、旅游管理專業)中,園林、園藝和旅游管理專業授予農學學位,而城市規劃和風景園林專業均授予工學學位。北京林業大學城市規劃專業負責人介紹,辦真正的城市規劃應注重區域經濟、交通規劃、市政、園林等,計劃加強在建筑設計、城市設計、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規劃方面的力量和師資。今后要辦成既有農林特色的風景園林專業,也要逐步向真正工科專業靠近的城市規劃專業。
2.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的做法對我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啟示。中國農業大學本身在林學院沒有城市規劃本科專業,只有碩士點是園林植物觀賞園藝方向。但是中國農業大學因為其自身的農林優勢,本著“規劃的基礎是生態,設計的基礎是歷史”的理念,他們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規劃著重是考慮生態化。而城市生態學包括的內容有很多,如農田生態學、環境生態學等。當然這一點,現在也切合國家重視環境生態的的實際。目前國內很多高校也著重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如在清華,生態規劃和水系規劃也開始被重視起來。因為現在很多高校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在開了植物學以后,仍然在規劃設計階段不懂得植物的配置,并且在這些高校中還不乏有農林特色的院校。所以說應該加強學生在植物和生態方面的訓練和思維,將此思想引入風景區規劃、區域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讓學生知道好的生態要保護,不好的環境我們要恢復,以此達到指導設計的目的。
(二)工科建筑院校中的城市規劃專業
工科建筑特色的院校,其城市規劃專業的課程和建筑學課程有很大的相通性,其主干學科是建筑學,主干課程中除了公共課程以外,在專業基礎課中就開設很多門類的不同課程,如設計基礎課群像畫法幾何、陰影透視、工程制圖、設計初步、圖示思考與表達、美術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手繪能力;另外開設專業基礎課群像建筑設計及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及原理、規劃師業務基礎、城市交通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重點培養學生方案設計的能力;最后還在此基礎上加上專業史論群像城市規劃概論、中外城市建設史等,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和創作內涵。
1.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現設有建筑學、城市規劃和工業設計三個本科專業,前兩個專業的學制五年,最后一個專業的學制四年。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現具有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四個二級學科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學位授予權;并具有建筑與土木工程門類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因為是以建筑為特色的院校,除了基礎課程的開設,在貫徹理論和實踐的原則下,相關院系還開設很多的實習和實踐課程,如美術實習、園林植物實習、城市交通工程實習、城市認識實習、城市市政工程實習、城市規劃設計實習等。所有這些都是對理論課程的良好的補充和完善,實踐完成后要求學生提交相應的設計作品,從而使學生盡快及早進入設計創作中來,而不是統統把設計集中到畢業設計階段。
2.清華大學
目前,清華大學設有建筑系、城市規劃系、景觀學系和建筑技術科學系;還有建筑設計研究所、建筑歷史與文物建筑保護研究所、住宅與社區研究所、美術研究所、景觀園林研究所、資源保護與風景旅游研究所、建筑與技術研究所和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等8個研究所。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綜合體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清華大學人居環境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學院。從其專業特色和研究方向來看,清華大學的城市規劃專業顯然是依托了其建筑學專業,相關設計模型作業也可以看出他們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空間構思能力。
這幾所以建筑為主的學校里,一個共同點是都注重學生的基礎課訓練。在設計初步階段,都分別有學生開始接觸設計,并且做一些相關的模型。特別是清華大學,學生作業分為大一階段、大二階段,并且全是計算機繪圖,可見學生的設計是從開始就逐步滲透而不是大三才全面展開。當然傳統的以工科建筑學專業為主的院校均有一個共性,其學科基礎架構在建筑學的基礎上,這一類院校的學生雖然設計思維能力強,擅長城市空間形態的規劃設計,但不足之處是對社會經濟等宏觀城市問題分析訓練少,對專門的規劃技術掌握不夠。[2]
二、完善我校城市規劃專業課程體系的幾點建議
(一)專業特色的確定
1.抓設計主線
作為一個省屬高校來講,最主要的問題是要考慮學生以后的就業問題。針對我們現有的師資和專業情況,我院城市規劃建設應該針對學生今后的就業,抓住設計的主線。因為大的規劃雖然學生可以做,但是政策性法律性太強,政府的指令性迫使我們的學生不能做而一些詳細的設計如現在就有新鄉市區周邊的縣市做一些新農村規劃、小學校改造等等,這一類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學生的基本功如果不扎實的話,就連這些小的設計也無法勝任。所以我們必須抓住設計的主線,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專業課程調整。
2.充分利用農林特色
對于整合資源來講,我們在園林、特別是園藝方面很有優勢。所以我們可以劃出一條園藝——園林——規劃方面的一條線,讓資源共享,同一門課可能在三個專業都開,不過側重點不一樣。例如園林植物學,對園林和園藝專業,植物生理、植物識別、植物配置都要突出,而對規劃專業則可以去掉植物的生理部分,重點突出植物的外觀和生長特點,使學生能夠重點達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3.兼顧城市宏觀規劃
城市發展的實踐證明,僅僅依靠以設計為核心的傳統城市規劃理論,無法解決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日益復雜且龐大的城市問題。如現代城市規劃搖籃的英國,自20世紀50年代,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經歷了相當大的變化,專業教育內容從傳統的建筑學和工程學擴展到了地理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等領域。[3]城市規劃是一門學科較廣的專業,因此,要求學生的專業知識要廣泛。所以我們還要抓好學生宏觀經濟、地理、社會、人文方面的綜合素質。這些可以為以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提高其團隊協作的意識。
(二)課程結構的調整
1.基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