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9 08:34: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專畢業論文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一)
通過這三個月來的忙碌和學習,本次畢業論文設計已接近尾聲,作為一個大專生的畢業設計,由于經驗的匱乏,難免有許多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在這里衷心感謝指導老師的督促指導,以及一起學習的同學們的支持,讓我按時完成了這次畢業設計。
在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在此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xxx老師給我悉心的幫助和對我耐心而細致的指導,我的畢業論文較為復雜煩瑣,但是xxx老師仍然細心地糾正圖中的錯誤。除了敬佩xxx老師的專業水平以外,他的治學嚴謹和科學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并將積極影響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我才得以解決畢業設計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同時感謝我院、系領導對我們的教導和關注;感謝大學三年傳授我們專業知識的所有老師。他們是xxx、xxx、xxx、xxx、xxx……謝謝你們嘔心瀝血的教導。還有謝謝我周圍的同窗朋友,他們給了我無數的關心和鼓勵,也讓我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溫暖和歡樂。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此次畢業論文的完成將變得困難。他們在我設計中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要感謝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感謝生我養我的父母。謝謝他們給了我無私的愛,為我求學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努力。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二)
畢業設計即將結束,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之下,學生對于道路設計有了更多新的認知,對路基路面設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對路基路面綜合設計的整體脈絡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徹。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對自己大學四年以來所學的知識有更多的認識。
畢業設計,幫助我們總結大學四年收獲、認清自我。同時,還幫助我們改變一些處理事情時懶散的習慣。從最開始時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到方案比選,確定方案,再到著手開始進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線排水的設計,每一步都是環環相扣,銜接緊密,其中任何一個步驟產生遺漏或者疏忽,就會對以后的設計帶來很多的不便。
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資料搜集能力在設計中也得到提升。畢業設計中很多數值、公式、計算方法都需要我們去耐心地查閱書籍,瀏覽資料,設計中需要用到輔助設計軟件的地方,也需要我們耐心的學習。掌握其使用的要領,運用到設計當中去。最后匯總的時候,需要將前期各個階段的工作認真整理。
畢業設計結束了,通過設計,學生深刻領會到基礎的重要性,畢業設計不僅僅能幫助學生檢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更多的是畢業設計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自我,磨練學生的意志與耐性,這會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三)
關鍵詞:高職;日語;畢業論文;寫作方式
高職教育有著培養學歷以及職業兩者的特點,需要兩者兼顧,教育有關管理部門在對外語專業畢業論文的大綱當中給予了明確的建議。作為一個三年的學習成果的考察項目,畢業論文的寫作在其學習考察當中是不可忽視的,在學生們心中的重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假如照搬照抄本科畢業論文的要求,不能排除個別學生能夠寫出比較優質的畢業論文,但是對于很多學生以及老師來說則有著很大的困難。雖然有部分學校使用了比較容易完成的形式,但是距離培養計劃仍舊存在一部分的距離。除此之外,學生對于畢業論文的態度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態度不端正、抄襲現象時有發生、指導教師的建議不重視等,其日語專業的畢業論文也出現上述的問題。該專業的學生以后從事語言研究的人數不多,他們就業時唯一有利的也只有說明自己日語考試的級別證書,如果招聘企業沒有特別說明,學生們也不會主動說自己的畢業論文情況,這種招聘形式反饋到了學校后,學校的一些老師對于畢業論文不重視的情況由此出現。本文從高職院校的日語專業入手,從培養人才任務出發,尋求一種有著高職文化的畢業論文寫作測評的方式。
一、高職日語專業畢業論文測評體系改變的原因
學生在今后實際工作當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說:在學校期間學習日語專業的過程中僅僅注重寫作方面的培養,在聽、說等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了在實際過程當中不能很好的運用本專業的知識,出現這種情況和一直延續下來的教學方法、教學設施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和社會當中日語能力考試的考核方法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日語的社會測評方式是從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引入,至今已經有20余年的時間,因為中國和日本都屬于漢字文化,所以學生一般能夠在放棄聽力的情況下達到有關考核的標準,這樣一來就讓一部分人擁有日語二級或者一級證書但是并沒有達到證書的頒發要求,在聽、說方面還沒有達到標準,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了社會的普遍現象。作為培養全面的日語人才目標,顯然這種考試并沒有對于學生的全面能力進行測評,因此,需要從高職教育的培養需求入手,探究如何完善教學成果的另一種方法———畢業論文。通常的高職日語專業的學生一般在學習之前為零基礎,因此對于他們來說,雖然日語是一個沒有基礎的語言學科,但是往往都采用學習英語的模式來學習日語,現在日語也沒有改變“聾啞日語”的情況,但是在這三年當中,不僅僅有日語考試,還有畢業論文,今后的實踐等考驗,所以,就一定要求在學習和實踐當中建立起一定的聯系,畢業論文就是兩者聯系的一個樞紐。
二、高職日語畢業論文改革初步實踐
其畢業生的日語語言使用能力,在通常情況上來看就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其畢業論文也可以從這幾項能力方面入手,對其進行實施以及規劃,畢業論文能夠將聽力能力以及翻譯能力作為最基本的能力,使用“聽—翻譯—寫綜合”方法,最后使用答辯等手段來完成,這樣不僅僅能夠對于學生日語學習情況給予綜合的評價,也能夠讓老師反思在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在這種角度來看,高職日語“聽—翻譯—寫綜合”的方法可以依照下面的順序進行:
(一)“聽”
指導老師所提供的題材范圍應該比較廣,并且主題確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與內涵性,比較適用于學生采納,也不會產生侵害知識產權的現象。在其錄音資料所出現的內容中可以確保同學們借助網絡平臺搜查到相關的參考資料與文獻,也可以確保其完全不抄襲。當同學們選擇好錄音材料之后,應將其錄音內容采用相應的方式轉換為文字模式。而這一過程也就是“聽一譯一論”的綜合體現,這項能力不但可以有效的評定學生們的聽力水平,也可以對其以后的深入化學習形成重要的影響,進而為指導學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譯”
在日語和漢語中,原本均源自于漢字文化,繼而導致學習日語專業的同學們在多種情況下均忽略了對譯文表達的不斷訓練與深化,在一般情況下翻譯也僅停滯在“日式中文”中。學生們不斷練習“譯”,不但能夠更深入的提升其自身的學識與素養,也可以有效改善這一課程的學習內容。
(三)“論”
在NHKjournal錄音內容中,可以包含多個領域,并且學生們在此能夠按照其想法進行選取。當完成聽和譯兩項流程之后,學生們能夠自主的進行思考,并且在搜索有關的文獻以及資料之后,采用“論”的模式將個人的觀點與理論進行闡述,繼而表明出學生個人的認知、想法與目的,使其畢業論文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拓展,乃至于上升至新的層次,得到升華。這一現象的出現可以促使學生們在搜索文獻資料以及創新能力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意義。然而,并不是每個學生經過學習知識均可邁向這一層次,一般均是源自于其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四)“答辯”
即便是在聽—譯時期,有很多學生也會出現投機取巧的現象。但是,只要正確的應用錄音資料,便可以針對某一程度進行評定,繼而順利完成答辯流程。在答辯過程中,通過對其應對能力進行觀察,便能夠有效判斷出其能否應用日語來體現出個人的思維活動。在“聽—譯—論”綜合應用的過程中我們能夠了解到,聽與說之間的關系是呈正比的,均受對方的影響。
三、高職日語畢業論文改革的研究
“聽—譯—論”也是在經歷過很長時間的實際操作之后方可進行應用的,然而,其所應用的效果卻為大家提供出了較多的經驗與啟發,有利于學生學習與拓展。首先,一定要正確的理解高職教學和普通的本科教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高職教學能夠切實的尊崇職業化以及實際化的原則,進而培育出符合大眾發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在最近幾年以來,因為大學教育已經面臨大眾化,所以本科教學針對此也逐漸開始邁向實際化與職業化的模式進行發展,在這種狀態的驅使下,高職院校更應當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改善教育方案,方可得到有效發展。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難對畢業論文有所意識,所以對其指導教師而言也具備極強的工作強度與難度。此項專業自身如果沒有切實的尊崇其相應原則,而學生則將會更加難以對其認真對待與學習。大學畢業生在其完成學業之后仍舊會存在很多學藝不精的現象,由此則可證明在日語專業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然后,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匯報與總結的時候,日語水平測試則會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然而,畢業論文則屬于一項嚴肅的過程,不但可以改正測試中所存在的不良之處,并且也能夠體現出測試不能取代的效果。最后,“聽—譯—論綜合”這一流程比較明確,并且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能夠憑借自身的感受進行思考,進而引起無限的遐想,極其有利于加快教學改革的實施。在實現這一流程之后,學生們能夠切實的掌握到一種正確的外語學習方式,極其有利于其今后各項能力的開展,并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結束語
畢業論文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的總結。在日語專業中“,聽—譯—論綜合”的論文模式在世界各地中均未對其進行過比較深入的探討,然而,實際結果則表明,這種方式是比較可行的。假設能夠在此專業中將這一學習模式廣泛推廣及使用,不但能夠有效改善其本身的不足之處,也可以為教學活動增添活力色彩。
參考文獻
[1]符小軍.高職日語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7,4:46-48.
[2]王小偉.高職院校日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9:34-35.
[3]劉文琪.提高商務日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161-162.
地球化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定位
為了培養出具有很強的地球化學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地球化學專業人員,地球化學專業應將科研動手能力的培養滲透到了本科教學的各個階段。地球化學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和定位如下:地球化學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堅實基礎理論知識,扎實掌握實用技能的地球化學專門人才。學生完成學業后,具有從事地球化學專業的理論和實際工作能力,并有較廣的知識面,具備進一步學習深造的基礎,能適應21世紀社會對地球化學人才多方面的需要,既可從事理論研究,也能勝任應用領域的工作??稍诖髮T盒?、科研院所、國家機關以及國土、資源、環境、石油、海洋、農業、城建等部門從事科研、生產或管理工作。
地球化學專業本科動手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為了提高本科生的動手和科研能力,學校也出臺了一些舉措,比如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的開展,本科課程中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等,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
隨著大型儀器的使用和測試精度、分析技術水平的提高,送檢樣品的代表性、送檢狀態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水樣在采樣后要進行加酸,加酸的目的和加酸的具體要求等,都需要掌握。土壤中硝態氮和銨態氮的分析要求送檢鮮樣等,同時也帶來采樣代表性和樣品處理標準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對于地球化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樣品的采集、前處理等過程非常重要,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鍛煉和認知的過程。但是目前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的開展周期較短,一般為一年時間。這對于像大地構造等以野外和室內觀察為主的專業學生而言,時間也許充裕;但是對于地球化學這種依靠測試分析數據來支撐的專業學生而言,時間是不夠的。
因為在資料調研的基礎上,野外踏勘和實地取樣后,樣品的分析測試周期往往很長,一年之內數據難以獲得。為了按時完成科技立項工作,有時指導教師會提供現有的數據給學生,讓他們去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這樣學生就缺失了野外鍛煉的實踐機會。當然也有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提前采集了研究所需樣品,但是又由于昂貴的分析費用和樣品長時間排隊等問題導致無法按期完成創新實驗。
在本科生的課程設置方面,堅持課堂教學和學生動手能力相結合,增加了實驗課的課時和內容。但是在本科生畢業論文進行的階段,大部分學生的論文是依托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的,而科研項目的樣品基本以送樣為主,因此畢業論文階段本科生也很容易缺失地球化學樣品分析的重要實踐環節。
目前,我們已經建立多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使地球化學專業成為培養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同類辦學提供示范經驗。但是,如何讓“產學研”基地在本科生科研動手能力培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到這些基地去實踐?這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地球化學專業動手能力提高的應對措施
1.延長創新實驗周期
延長地球化學專業學生的創新實驗周期,提供給他(她)們充裕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處理和存放樣品),來進行前期資料的調研,野外采樣和樣品前處理等工作,加強其野外實踐環節的鍛煉,提到野外認知和動手能力。
2.加強實驗室的開放力度,滿足學生們的實驗需求
加強實驗室的開放力度,將學生的實驗需求放在第一位,無論在創新性實驗還是畢業論文進行期間,如本科生有實驗需求,在保證實驗教學的前提下,允許其在學校下屬的任何教學或者科研用途的實驗室開展室內樣品的分析工作,當然要配有專門的實驗老師進行指導,允許學生上機測試,這樣就加強了地球化學樣品分析的實踐環節,鍛煉了學生的實驗室動手能力。
3.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
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重,重視學生課堂上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盡量根據實驗室現有實驗能力和學生掌握的知識水平,結合本科培養方案中開設的相關課程,通過習題或者實驗課的形式,提供給地球化學專業的本科生到地球化學實驗室、流體包裹體實驗室、流體動力學實驗室、地球化學有機分析實驗室去實踐的機會。比如:“環境地球化學”課程中“水樣的采集和河水pH值的測定”,就采取了讓學生實地踏勘取樣的方式,教師結合實例講解不同水體的采樣會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存在取樣的位置、深度的差異,并強調了取樣時的注意事項和要點。這樣同學們在野外具體認知的基礎之上,通過親自動手取樣,并結合樣品的室內分析和地球化學理論的講解,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野外實地取樣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
4.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有機融合
教師在指導地球化學專業本科生的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中,普遍以科研項目為支撐。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科研項目在本科生培養過程的作用,創造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融合的機會,有目的地系統提供給學生一體化的從資料調研、野外取樣、室內分析到論文撰寫的專業指導,這樣就增強學生動手、動腦與教師輔導的力度,幫助其建立理論知識和野外實踐相結合的意識和提高其科研動手能力。
5.提高“產學研”基地的利用率
論文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年農民,參保意愿
2009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確定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同年在全國10%的縣(市、區、旗)展開試點,2010試點覆蓋面已達到20%,預計今年達到60%的覆蓋面,2020年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農民作為新農保制度的參保對象,他們的意愿將對新農保制度的實施效果產生重要影響。中年農民是不久將面臨養老問題,并且當下還有足夠時間為自己的養老做不同安排的群體,是對養老保險制度反映敏感的一個群體。所以,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第一批試點地區河南輝縣的中年農民。
一、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方法
1.調查對象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劃分45歲以下是青年,45~59歲為中年,60歲為退休年齡。而我國民間約定俗成地將35~45歲之間的人們定義為中年人。我國目前統計的平均壽命是71歲,人口中位數為35歲。因此,結合我國人口壽命的實際情況,本次調查把35—60歲的農民作為中年農民。
2.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的數據來源于2010年7—8月對新鄉輝縣11鎮9鄉進行的《河南中年農民參加新農保意愿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多階段等距抽樣的方法抽取3個鄉鎮,每鄉鎮根據經濟狀況好、中、差隨機抽取3個村,每村隨機抽取20戶。在樣本地區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52份,有效率為84%期刊網。
3.資料收集方法
本次研究是由我們課題組成員利用暑假時間,對試點地區進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資料收集時除由農民自己填寫外,還采用問答和訪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以及實地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內容主要包括農民的基本特征、農民對社會養老保險的認知程度與參與意愿等方面的信息。問卷調查調查所得資料經審核后,用SPSS 11.5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并進行分析。
二、調研數據
1.中年農民樣本的基本情況
(1)性別結構:男性有143人,女性有109人,比重分別為56.7%和43.2%。
(2)年齡狀況:35-40歲有54人,41-45歲有95人,46-50 歲有62人,51-60歲有28人;分別占樣本的21.4%,37.7%,24.6%,11.1%。
(3)文化程度:文盲有36人,小學有112人,初中有67人,高中或中專有24人,大專及以上有13人,分別占樣本的14.2%,44.4%,26.6%,9.52%,5.16%。
(4)婚姻狀況:未婚的占樣本的14%,已婚的占86%,已婚有子女的占82%,已婚無子女的占4%。
(5)職業:以務農為主的僅占29..2%,其它情況如經商、打工等占70.8%。
(6)兒子人數:無兒子的占樣本的31.3%,一個兒子的占57.6%,兩個兒子的占10.5%,三個或以上占0.6%。
(7)年人均純收入:5000以下的占38.6%,5000—10000的占46.2%,10000—20000的占12%,20000以上的占3.2%。
如表1 樣本基本情況
變量
百分比
樣
本
基
本
情
況
變量
百分比
性別
男
56.7
職業
務農
29.2
女
43.2
非農
70.8
年齡
35-40
21.4
兒子人數
31.3
41-45
37.7
1
57.6
46-50
24.6
2
10.5
51-60
11.1
3及以上
0.6
文化程度
文盲
14.2
收入
5000元以下
38.6
小學
44.4
5000—10000元
46.2
初中
26.6
10000-20000元
12
高中及中專
9.52
20000元以上
3.2
大專及以上
5.16
婚姻
未婚
14
已婚有子女
82
已婚無子女
4
由于老農保中途實行清理整頓,停止接受新業務,以至于很多中年農民也心存疑慮,擔心政府挪用資金或者這些錢是否能夠如期發放等;并且48.1%的中年農民也擔心所繳納的費用在未來貶值,不能保證老年基本生活費。這些擔心使中年農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大大折扣,導致未來是否會繼續投保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因此政府一定要健全監督機制,嚴格規范基金管理。
四、加強新農保建設的建議
我國新農保工作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有些農民思想認識上還不到位,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管理模式仍是個雛形,操作中往往是利弊伴生。因此,只有堅持邊研究,邊改進,才能走出一條實實在在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新路子。
1.加緊立法和制度建設,為新農保健康發展提供法律支持。
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理論研究和法制準備工作明顯落后于實踐,農保部門在開展這項工作時,一方面覺得任務迫切,另一方面感覺沒有有力的法律依據,而農民自己也覺得心中沒底,對這項政策不放心。我們應該在總結多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經驗,出臺一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方面的基本法律,使這項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各地在此基礎上做好制度方面的準備工作期刊網。
2.堅持廣泛宣傳發動,著力擴大覆蓋面,充分體現新農保的普惠性、全民性
宣傳工作始終是推動農保事業發展的助推器、是推動工作的永恒主題。試點地區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報紙專欄等多種形式,對新農保政策的普惠性、全民性進行全方位地的宣傳,讓農民清楚了解社會養老保險的收益性、可靠性和規范性,尤其要讓農民像了解銀行儲蓄存款利率那樣明白繳納養老保險金的預期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感到社會養老保險是政府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所辦的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大實事。
3.提倡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倡導孝道
目前家庭養老仍是我國農村養老的最主要模式,目前的新農保只是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保障部分,僅靠這個還遠不夠,不能為了推廣社會養老而輕意否定了家庭養老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養老模式是儒家文化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贍養老人是兒女的責任,在推廣新農保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向農民說清楚社會養老保險是對家庭養老的有益補充。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顧和精神危機慰藉方面又具有無可替代性。要大力提倡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對農民進行感恩教育,要贍養父母,及時行孝。
4.堅持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政府信任度。
地方政府在推進新農保工作的整個過程中,要牢牢把握新農保的本質特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公開透明地處理每件事。一是加強基礎管理:各地采取了拉網式的調查摸底,使得全市應保人員全部納入基礎數據庫,對參保人員及時輸錄數據,加強核對。二是堅持陽光操作:鄉鎮、村要把享受參保補貼待遇的對象、條件、標準等,均做到上榜、上墻公布,接受監督,真正讓農民群眾投上 “放心險”,讓農民群眾都清楚明白自己履行了多少義務,可享受多少待遇,實行公開透明的運作模式。
[關鍵詞]農學專業 實踐教學
1 農學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教學。受以前培養目標及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從事農學專業教學的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實踐教學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而已,掌握基本理論才是最重要的;片面地認為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主要看學生掌握理論的水平,而實踐能力則無足輕重。因而只重視理論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對課程實驗、實習的學時越壓越少,甚至干脆不搞實踐教學。在不重視實踐教學的教師的影響下,部分學生也對實踐教學興趣不大、熱情不高。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所搞的實踐教學臟、苦、累,且檔次較低,總是和莊稼、泥巴、肥料、農藥等“低級”東西打交道。因此,有些學生在實驗、實習、科研訓練時只是看看而已,不愿意動手。
1.2 專業建設經費不足,辦學條件有待改善。農學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它不僅要求有一支專業基礎理論扎實,學術造詣深、科研、生產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而且要有良好的實踐性教學基地。由于種種原因,農學專業目前專業建設經費不足,特別是實習、科研基地條件較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生產工具也比較落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的專業技術人培養的需要。因此,加大專業建設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是新時期農學專業建設發展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3 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布置,忽視過程管理。有些高校看似非常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有關實踐的教學文件一堆,課程論文該如何做、生產實習該如何做、畢業論文等該如何做都有規定,但學生的課程論文、畢業論文、生產實習、科研訓練、社會調查等,基本上都是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任務,搞成什么結果就算什么結果,缺乏對各實踐過程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不認真聽講,不認真操作,走馬觀花現象十分普遍??己酥?,普遍表現為重理論考試,輕實踐考核。給人的感覺是措施很硬,但操作過程監控很差,很少有學生會因實踐環節完成不好而不能畢業的情況,以致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實踐教學成了走過場。
1.4 生源不足,生源質量有待提高。生源不足,生源質量較差,是長期以來困擾農學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農業的發展相對其他行業有很大的滯后性,農業和農村很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農村經濟落后,農業工作條件艱苦,農業科技人員待遇偏低等,對考生產生了消極影響,使很多考生特別是優秀考生不愿意投身農業行業,從而使農科成為冷門學科,生源數量不足。農學專業每年招生第一志愿錄取的考生的比例,不到招生人數的一半,能夠在重點分數線以上第一志愿錄取的考生更少,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因此,如何擴大生源,提高生源質量,是新時期農學專業建設發展中必須研究解決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2 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2.1 加強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學農愛農的思想。專業思想是學習的內在動力。一個大學生如果他的專業思想不牢固,他不熱愛自己的專業,他就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這種學生即使有很高的智商,也不會在他所在的專業領域內有大的成就。因此,搞好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學農愛農的思想。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正確看待農業產業的發展,鼓勵學生致力投身于農業這一行,這是農學專業建設發展必須研究解決的首要問題。關于農學專業的專業思想教育問題,過去幾十年一直都在提,但是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專業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實證資料。過去專業思想教育大多是大會上講,課堂上提,沒有實質性的實證材料。學生沒有真正看到學農的希望在哪里?出息在何處?結果專業思想教育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少,但是收效甚微??偨Y過去專業思想教育。
2.2 教學改革應該與時俱進,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通過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堅持以提高學生對社會大生產適應能力為目標的改革方向,培養具有一專多能的專業素質、掌握多種實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農業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為經濟建設培養人才,使學校的教學改革沿著與社會需求相互適應的軌道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職體育;質量控制
一、引言
大專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產物,它是政府、社會以及市場共同努力的結果,其教務管理工作關系著學院的生存與發展,所以,教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至關重要。管理人員素質高低對學校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有直接影響,學院必須重視對管理人員的培養與管理,以素質理念為出發點,做好對他們的培養工作,才能保障學院教育事業穩定發展。我國大專院校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產物,也是改革創新的成果,它加快了高等教育發展的進程,為實現大眾化教育注入了動力。大專院校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教務管理人員的辛勤付出,他們是學院管理工作的核心,決定了管理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因此,教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至關重要。教學環節質量控制,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與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相關。蔣微在《高職院校教育質量過程管理研究》提到了現代高職院校只注重結果,而忽視事前、事中控制力的傳統評價不能實現對教育教學質量良好的監控。隨著對人類學習過程的認識不斷深入,教學過程不再是“黑盒子”問題。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對教學結果的影響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F代管理注重結果和創造價值,但是價值的創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個實現的過程,而過程的管理幾乎涵蓋了組織的各種活動,因此高職院校的管理必須面向過程,只有立足于過程的管理,才能有效地追求卓越的績效。
二、素質教育理念下高職體育教學質量控制存在問題
1.教學管理人員素質不過關。目前,我國大專院校教務管理人員素質存在很大問題,從管理人員的學歷來看,參差不齊,差異較大,有研究生學歷,有本科生本科學歷;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有較大差異,有的管理人員嚴重缺乏經驗,臨時應變能力較差;從培訓角度來看,少數管理人員參與過系統、嚴格的訓練,有的則沒有任何培訓經歷就直接上崗,處理事情的時候憑個人主觀判斷;從管理方式來看,大部分大專院校對教務管理人員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內部職務不明晰,部門之間缺乏交流,無法將相關工作串聯起來;從創新角度來看,大部分管理人員缺乏銳意創新的探索精神,辦事過于照搬文件指示,沒有開拓創新品質。實中,教務管理人員工作繁忙,需要他們處理的事情較多,很多時候要加班完成日常事務,這樣休息時間就大大減少了。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具備無私奉獻的精神,欣然完成所以工作事宜,不可以產生抱怨和厭惡的不良情緒。很多獨立學院的教務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奉獻意識,對領導分配的工作任務存在不滿,漸漸的失去了工作動力與熱情,同事之間相互推卸責任,不僅有損同事關系,也不利于教務計劃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務管理人員應該提高個人覺悟,加強思想品德建設,培養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工作中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同事之間爭做先鋒模范。2.高職院校自身對教學質量缺乏管理。目前,教學質量管理還主要停留在口頭上,過于追求教學規模和經濟效益,這種粗狂的教學形式普遍存在,對教學質量不夠重視,與真正的教學管理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對學生成績評價方面,每個學校都是用較低評價標準來讓學生順利通過考試以獲得畢業證書,方便學生就業,所以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要求,無形中造成學生學習不夠努力。又比如,教學設施設備配置和高等教育規模不匹配,學校實習設備投入規模不足,學生實習地點不足,學生技能培訓時間減少等,這些因素都將導致教學質量下降。3.相關部門對教學質量缺乏監督。雖然近年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此投入較大的人力、物理和財力,做了很多規定,但在技工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強,如教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過于強調特色,忽視了對教學質量的管理。近年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只注重匯報都表面工作,不重視檢查監督和考核方式,即使有監督,也只是流于形式,甚至對教學質量暴露的問題不聞不問,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監管措施不夠詳細。
三、如何加強高職體育教學質量控制
1.加強對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不斷普及,學校規模擴大,獨立院校之間的競爭加劇,社會和政府對獨立學院對發展也十分關注,出臺許多政策鼓勵其發展,在此情形下,傳統的教務管理模式會受到強烈沖擊,必須大膽創新,才能找到出路。因此,教務管理人員必須與時俱進,具備創新思維,大膽探索,全面提升個人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對于任何工作崗位來說,業務能力反映了個人的工作能力,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應該總結工作經驗,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這里探討的業務能力包括科學知識、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獨立學院的教務管理職務涵蓋了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管理工作,綜合性較強,對教務管理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決定了教務管理成績的好壞。因此,教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業務知識與精湛的業務素養,熟悉個人業務范圍,掌握技能特點,積極發現業務規律,這樣才能夠勝任該職位,高效完成教務管理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健康的體魄是工作學習的基本保障,也是一個人能否取得成果的關鍵。上文介紹了教務管理工作的復雜性,涉及面較廣,教務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這對他們的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保持良好心態,冷靜處理問題,不自暴自棄,時刻充滿信心,才能按照自己的節奏把問題處理好。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健康的體魄相互促進,教務管理人員面對紛繁復雜的教務工作,還應該良好的情感品質、高尚的情操、穩定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甚至影響群體在一種良好的氣氛和心境中去工作,提高效率。2.完善教學質量監督體系。首先,高職院校要改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理念。以督教作為第一步,指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監督檢查和指導。主要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紀律、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指導、過程管理的態度,監督、指導、信息反饋等具體的方法指導實踐,在課堂講授、教學文件檢查、作業論文、畢業論文等專項檢查,召開座談會,與學生反饋,問卷調查等相關教學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一些高校還把“發展教師教學能力”為監督的基本義務;其次要以監督教學管理作為出發點:主要是指圍繞技工院校的教學活動進行檢查、監督和評價,即根據教學活動的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完成教學資源分配工作,同時,課堂管理課程考試的合理安排,對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日常教學管理不到位,將直接影響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
四、結語
大專院校是為社會培訓實用型人才的搖籃,要培養出合格的大學生,學校必須嚴格控制體育教學質量。為了確保教學質量的控制工作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需要相關監督人員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學習,全面了解教學質量監督工作,不斷改革,全面發揮教學質量監督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小燕 單位: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東區通用能力發展教學部體育組
參考文獻
:[1]趙明安,熊仕濤.把握職業教育發展形勢增強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能力[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4.
1.1研究的對象通過對我國南北15省24所體育院系主管全面工作和主管教學工作的41位中層領導的調查,研究高師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專業課程體系。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法1)專家訪談法:走訪了9位專家,征求他們對本研究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意見。2)問卷調查法:效度檢驗后的問卷共發放46份,回收42份,回收率91.3%。剔除無效問卷1份,問卷有效率97.6%;用再測法進行問卷的信度檢驗,信度系數為0.907。
1.2.2數理統計法將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2究結果與分析
2.1培養目標規格分析
2.1.1培養目標分析課程設置以培養目標為依據,目標根據現實社會需要而確立。1980年、1986年、1991年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目標都是“中等學校體育師資”,在師資欠缺及計劃經濟“統招統分”的當時,這一定位是準確的。1997年國家教委辦公廳下達的“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專業課程(試行)方案”(以下簡稱試行方案)中提出的專業培養目標是“……畢業生適宜到中等學校從事體育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管理,運動訓練和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工作?!薄芭囵B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根據國家“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落實需要而確立,這是完全正確的,除此,培養目標和以往一樣定位在“中等學?!?這是值得研究的。就廣東的情況說,近些年已有不少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聯系到計劃外的地區小學任教,有的跨越教育戰線。再次,國家已正式提出“小學教師大?;?中等師范學校已停止招生。這樣,小學為大學本科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面對如此的社會實際,筆者設計了“21世紀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培養目標”這一問卷(表1)??梢?擴大專業口徑已幾乎形成共識,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在原“中等學?!被A上拓寬到“小學”,同時還要考慮社會化的需要,如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中等學校和小學體育教師”是本專業主要培養目標;“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而擴大的目標口徑,它具有動態性特征,可通過部分選修課程去實現。
2.1.2培養規格分析問卷結果反映了“專才型”已不符合社會對人才的復合要求,“通才型”體現不出專業特點,也不符合社會需要,唯“全面發展略有所長型”集前兩者之長(表1),避前兩者之短,既有較扎實廣闊的素質基礎,又有專業特長,最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袄碚摷寄懿⒅亍贝鹁砣藬狄矘O其顯著地高于“以技術為主”和“以理論為主”。理論和技術是同一專業的兩個方面,它們互相依存,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宜人為地分主次,造成學生專業思想的偏差。弄清了上述的指導思想,體育教育專業培養人才的規格應該是:1)熱愛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學生、熱愛本專業,教書育人,具有勇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意識和精神;2)掌握科學的教育理論、原則和方法,具有體育師資所必須的體育教育和人體學科的理論知識;3)掌握中等學校、小學體育和健康教育的教學,指導課余運動隊的訓練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4)具有開展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科研的能力和指導課外及社會體育活動的能力;5)掌握一種外語,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6)具有健全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鑒賞能力。
2.2專業課程結構及其特點分析
2.2.1課程的設置和培養目標緊密聯系
2.2.1.1把好必修課程關,增大選修課的比例,拓寬專業口徑,提高專業適應能力我國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普遍存在必修課程門數多,教學時數比例大,計劃性強,選修課程門數少,教學時數比例小,靈活性不夠的現象。即使“試行方案”中必修課與限選課、任選課之比也只是7:2:1。在本文的調查問卷(表2)該一問題的三種選擇“7:2:1”、“6:2:2”,“5:2:3”中,專家們差異極其顯著地選擇后者,可見課程設置的主要傾向。居于這一認識分析一下“試行方案”的課程結構:“試行方案”把課程分成主干課、一般必修課、系列選修課、任意選修課,從課程結構來看是合理的,專家們以36:3:2的極其懸殊的答卷人數比例肯定了這種課程結構。但是,“一般必修課”共13門,要求只選8~9門,所以,這一模塊從實質來說不是“必修課”而是選修課;此外,列出這13門課程應被認為是較主要的課程(有些還是較主要的基礎性課程),選修的結果必然導致4~5門課程落選,這些課程在選修課的系列中再沒出現,這樣,不意味著“一般必修課”中落選的這幾門主要課程再也沒有被選擇的機會了嗎?落選的假如是一些較主要的基礎性的課程又將如何呢?考慮這一實際,筆者把整個課程分成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個模塊,把原“一般必修課”中被認為是較主要的基礎性課程的“運動生物力學”、“體育統計與測量”(合并)、“體育游戲及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合并)等5門課程與國家定下的9門主干課程合為一個模塊列為必修課程。把體育史、體育概論以及與運動生理相鄰的學科“運動生物化學”分別列入第2、第3系列限制選修課程,“健美操”、“舞蹈”、“其他球類”、“區域運動項目”等4門實踐課程列入任意選修課程。此外,在任意選修中設置1至2門(共60—72學時)跨系選修課程。這樣的課程結構既保證(或說加強)了基礎課程,又減少了必修課程的教學時數,增加了選修課程教學時數,增加了選修課的門數,尤其是增設了跨系選修的課程,保證了本專業的橫向聯系。按“試行方案”提供的每門課程參考學時,調整課程結構后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時比例是5.3:4.7,接近5:5的國際課程趨勢。這樣,各校便可不限于一個模式地發揮自己的機動靈活性,辦出自己的專業特色;學生便可根據自己的特點、愛好以及社會的實際需要更多地選擇自己的課程,這為拓寬專業口徑,提高專業的適應能力,為學生將來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了加強橫向聯系和拓寬專業,除本專業外,應該創造條件開設輔修專業。
2.2.1.2突出師范性,確保師資質量培養師資是高師體育教育專業的主要目標,本課程設置始終緊緊地對著這一焦點,突出師范教育的特點,確保師資的質量。具體表現在:
1)如前文說的合理地設置必修課程,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保證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此外,適當加大學科的比重,在本課程設置中,按“試行方案”給出的每門課程的參考學時算,學科與術科的學時比例是6.1:3.9,較合乎專家們有顯著性趨向的3:2的課程選擇。
2)將體育游戲和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合并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霸囆蟹桨浮敝性鲈O“中學體育教材教法”這門課程,是很有必要的。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理論和技術教學存在兩駕馬車的現象,在競技場上各走各的路,難以結合在一起,也很少聯系中學的實際,學生畢業后到中學教學,生搬在大學時的那一套教學思想、方法和手段,至使體育課難以進行,嚴重地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高分低能”成了專業教育的通病。增設這門課程,確實是幾十年辦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不需要象每個運動項目教學一樣很細致地研究每一動作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等(這是每一項目的教學任務),它需要的是如何聯系中學的實際,模擬中學的體育教學,探索如何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身、心、群都得到正常發展的形式、手段和方法。這一課程的設置,對把握體育教育的實質,尋求正確的辦學方向,提高專業學生的組織應用能力無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體育游戲是中小學主要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它與很多體育項目有著深遠的淵源聯系,既容易互相結合,又容易轉化,既容易開展教學,又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在“體育游戲與教材教法合并成一門課程”的專家問卷(表2)中,可以預見,這兩門課程合并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對聯系中小學的實際,探討體育教學的形式,內容以及發展方向必將帶來美好的前景。
3)將“健康教育”確定為必修課程,對比“試行方案”將之作為“供選擇的必修課程”更能體現其地位,更能適應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課將改為“體育與健康”的發展需要。
4)課程設計中,實踐課程除參考“試行方案”給出的課程外,還增設“其它運動”等一些內容,意在結合各學校的實際,盡可能多地挖掘各種各樣的體育方法和手段,以競技及非競技的內容共同組成實踐教材體系,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和體育活動的大眾化程度,實現體育的競技教育、健康教育、娛樂教育、生活教育等的多重目標。此外,加強教育實習的管理和教育。所有這些課程設置與教學、管理等互相結合,將有效地保證師范教育的質量。
2.2.2加強專項選修、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在贊不贊成開設一主一副的專項選修的問卷中,“不贊成”者居多數,并且與“贊成”者存在顯著性的差異,采取問卷擇優法,在課程設置第一系列限制選修(專項選修)中我去掉了“試行方案“中的副項選修,規定每人只限選一項,將原來副項的60學時增加在這一選項上,共280學時。取消副項選修實質上是加強了專項選修。因為副項選修只60學時,要在已經學過的幾個主要項目中重新選擇一項作副修,等于炒冷飯,不能如愿地提高副項的技能。但是,如果將副項的時間集中在一個項目選修上,效力將大大地提高,這是十分有意義的。原因是:學生入學錄取文化分數線逐年提高,部分學生是臨時從其他理科轉考體育的,體育基礎比較薄弱;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總教學時數的壓縮,實踐課程的教學時數越來越少,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有不牢固的現象。集中一個專項的學習,既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專項的水平,培養專項的興趣,又能通過專項的基礎強化其它實踐課程的技能,有利于“全面發展略有所長”的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實現,有利于樹立他們牢固的專業思想。從更大的范圍和更長遠的觀點看,也有利于體育的社會化。
2.2.3通過必修課程綜合化,選修課程小型化和各門課程的合理選擇,實現課程體系的科學化隨著科學、技術、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學科的互相交叉、滲透,學科課程分科越來越細,越來越多,專業課程如何面對這一現實呢?有的國家采取增設課程的辦法,我國也曾用同樣的辦法,結果課程擠得滿滿的,學生幾乎沒有自學的時間和空間,這一現象引起教育界的普遍不滿。其實,增設課程是必要的,它反映了課程發展的自然規律,但是,單靠增設課程去適應科技教育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因為專業的時間有限,人的精力也有限。本文通過必修課程綜合化,選修課程小型化,以及對選修課程的合理選擇,實現課程結構的科學化去解決上述的這些矛盾。所謂“課程綜合化”即是把兩門以上的相近課程加工、整理、綜合成一門課程。如本文中把“體育統計學”、“體育測量”合并成“體育統計與測量”,“體育游戲”、“中學體育教材教法”合并成“體育游戲及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必修課程這樣的綜合(或說整合)筆者認為是十分重要的。必修課程是基礎課程,它是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根本保證,但隨著選修課程時數的增加,必修課程時數相對減少,必修課程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在這樣情況下如果分科越來越來細,都為顧全學科的完整性、系統性而增設必修課程,顯然是很不適宜的(我國這種現象不能說是沒有的),不但不能增設,還須把相鄰或同類能合并的課程簡化、整合,使必修課程成為復蓋面廣,內容精,沒有交叉重復而又充分反映學科前沿信息的基礎課程。這樣,既可服從于課程的整體結構,又可保存一些必要的基礎課程不至于因學時不足而被排除,更可通過課程的優化組合使學生少而精地提高學習效率。所謂“課程小型化”即是把一些專業性較強以及新發展的課程簡約,設置成一門耗時不多的課程。在專家問卷“你認為選修課程宜于‘小型化’或‘綜合化’”中,贊同“小型化”的居多數,并且與“綜合化”的差異顯著。根據這一選擇,在選修課程中,我多設“小型化”課程,(除專項選修外,其它每門選修課程在30學時左右)。其理由是:選修課程大多是新興課程,它較集中地反映了當代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有的是專業的深化課程,同時也都是個性化的課程。選修課程小型化,學生能用較短的時間、較快的速度選修完自己喜歡的或適合于自己發展社會又需要的課程,也能為多學科選修提供條件。這樣的課程設置,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又能在多方面培養人才適應社會的多方面需要的同時促進學科的發展。以上必修課程綜合化,選修課程小型化,是課程設置的兩個方面,它通過選擇課程的計劃性、指導性、自由性實現課程體系的科學化。
3.3教學時數及學分在課程的總時數問卷中,主張2500—2600學時者12人,主張2600—2800學時者21人,主張2900—3000學時者8人,最高與次高之比,u值是3.443,P<0.01,主張2600—2800學時者極其顯著地高于另兩者。總學時定于2600—2800學時為宜。除去公共課,專業課時數2000學時左右,按必修課占53%,選修課占47%的比例分配(見課程結構圖)。至于學分制的問題,“學年學分制”和“全學分制”的專家問卷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宜由“學年學分制”向“全學分制”逐步過渡。
3.4教育實習及畢業論文目前,我國教育實習的時間短,與外國有較大的差距,在專家的問卷中,主張4—6周者5人,主張6—8周者15人,主張8—10周21人,最高與次高者比較,u比值是2.085,P<0.05,主張8—10周的人數多,并且存在顯著性的差異。教育實習的時間在8—10周為宜。時間可分散,形式可校內校外互相結合,以校外為主。在“學生的畢業論文應停課進行”的專家問卷中,“贊成”者15人,“反對”者26人,u比值是3.794,P<0.01,“反對”者極其顯著地多于“贊成”者。畢業論文宜于課間進行。理由一,教學的安排可相對寬松,能較合理地分布學生課內、課外學習的時間;理由二,可超前強化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生科研的自覺性,積極性,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4結論
1)21世紀高師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培養目標應該是“中等學校和小學體育教師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規格應該是思想品德好,理論與技能并重,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略有所長,能勝任中小學的體育及健康教育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學校體育管理、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指導才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專業人才。
2)我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必修課程多,計劃性強,選修課程少,靈活性不夠,,按統一的模式培養學生,也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難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要。應在把好必修課程關,保證基礎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減少必修課程的時數,增加選修課程及時數比例,拓寬專業口徑,提高專業適應能力;通過課程的合理設置,加強基礎教育,改革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突出師范性,確保師資的質量。
3)適當加大專項選修的教學時數,在提高學生專項水平的同時,通過專項強化他們其它實踐課程的技能,樹立他們牢固的專業思想。
4)必修課程綜合化,選修課程小型化是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