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05:28: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過程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英語專業本科生 論文寫作能力 項目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C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6-0238-01
作者在對畢業生進行論文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力不從心,沒有思路,沒有方法,單獨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在論文答辯過程中,通過對學生論文提問發現,很多學生對自己的選題目的不明確,思路不清晰,結構混亂,論文整體上質量不高。從而也引起了我們對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論文寫作能力的思考。
項目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某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而論文寫作的特點,即選定一個研究的方向,明確研究的目的,從而尋找合適的研究方法和途徑來達到論文研究的目的。這與項目教學法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完成項目的過程實質上就體現了一個針對某個學科的某個方向完成論文寫作的過程。所以我們對項目教學法,對英語專業學生提高論文寫作能力上進行了探索和研究。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寫作的內容,大致包括文學,語言學,翻譯等幾個方向,這與我們在課程中的學科設置基本相同。因此我們企圖在教學上,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采用項目教學法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這對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論文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某個研究問題的方法,形成獨自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也正是當今大學生比較缺乏的一種能力。
下面以英語專業中文學課作為例子來具體闡述項目教學法對英語專業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很多學生都喜歡選取文學作品作為研究的對象,分析作品中的某個人物,或評論作品中的某種寫作方法等等。但在論文寫作中對論文的整體結構把握混亂,對于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不甚了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文學課的講授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按照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對可以給學生分配的任務進行規劃,教師只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的作用。運用項目教學法,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括七個步驟:明確任務、收集信息、制定計劃、進行決策、組織實施、過程檢查、結果評估。
比如在講授美國文學中作家愛倫坡的部分時,愛倫坡的寫作方法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等都是文學研究的重點。教師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與要求,我們選取愛倫坡作品中的一方面作為研究的重點。比如愛倫坡筆下女性主人公的覺醒。要求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制定適當的計劃,從而掌握覺醒的原因,表現形式以及社會影響等等。在獲取信息方面,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相關的參考資料,也可以提供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的途徑,讓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明確任務以后,就應該制定相應的計劃,即通過怎樣的步驟安排,最終實現自己的目的。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到計劃中,包括回答學生在計劃中某個步驟的困惑,給出建議或更多的選擇,或通過討論的形式幫助學生確定更好的實施計劃。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以往此類的優秀論文,作為范例來講述如何實施。也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完成一個論文,讓學生參考或提出意見,從而對自己論文的寫作起到引導的作用。教師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制定的計劃,即項目完成的步驟對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比如對作者生活背景的分析,對女性主人公生活時代的分析,女性覺醒表現的形式等等。檢查一方面可以監督學生是否按照計劃對項目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也可以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及時改正,以免影響整個項目的完成效果。學生完成項目后,對成果進行展示與自我評價,同時其他同學可以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心得。教師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評價。
通過項目教學法在文學課中的運用,大部分學生能夠獨立制定任務完成的計劃,明確任務完成的步驟,對整個任務解決過程,思維清楚,結構明晰。因此對未來完成文學方面的論文寫作任務信心倍增,通過最近兩屆畢業生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情況也證明,論文寫作能力確實得到了提高??梢?,項目教學法確實能夠培養學生論文寫作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的課型中應用。不斷總結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體裁教學法;教學循環模式;自主學習;寫作能力;學術用途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2-0333-02
一、引言
隨著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共通語(Lingua franca)地位的建立,英語在學術知識傳播中逐漸成為主要媒介語言,大多數全世界交流的學術論文都是使用英語的(Ammon,2001)[1]。一方面,英語通用語使學術交流更廣泛和高效,而另一方面,形成非英語母語(NNS)學者在發表學術見解的障礙。所以,NNS學者使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處于劣勢,他們不但要具有專業學術知識,還要具備英語語言能力,因為語言技能與成功與否是相關的,這也使得非英語國家學術用途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蔡基剛[2]也提出大學英語應從基礎英語逐漸轉到專業英語上來,大學英語教學定位應是學術英語。本文將討論如何在學論文寫作中通過體裁教學法提升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
二、體裁教學
以Halliday[3]的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Swales[4]和Bhatia[5]建立了自己的語篇體裁理論。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將genre解釋為:“體裁包括一系列交際事件,交際成員共享某種交際目的,這些目的職能為該話語社團所承認,因為構成某一體裁存在的基本理論。這一基本理據形成體裁的圖式結構,并影響、限制內容以及文本的選擇?!泵恳粋€專業領域的語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generic stages)、目的(social purpose)和語篇形式(textual form),這些都是由該專業領域的話語社區(discourse community)約定承認并共同使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Bhatia曾對此作過進一步的闡釋,其要點是:(1)體裁是一種可辨認的交際事件;(2)體裁不是一般的交際事件,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交際事件;(3)在建構語篇時,我們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4)盡管體裁有其慣例和制約性,內行人仍可在體裁規定的框架內傳達個人意圖或交際目的[5]。
Swales提出“體裁教學法”(genre-based approach),根據語篇的“語步”(move)和“步驟”(step)作為語篇分析的基本單位,對語篇的各部分的體裁特征作了概括總結?!绑w裁教學法”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盛行,建立在語篇的體裁分析基礎上,即把體裁和題材分析理論自覺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圍繞語篇的圖式結構開展教學活動,其目的是:(1)引導學生掌握屬于不同體裁的語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際目的和篇章結構;(2)讓學生認識到語篇不僅是一種語言構建(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種社會的意義構建(social meaning constructs);(3)引導學生既掌握語篇的圖式結構(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語篇的建構過程,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或撰寫屬于某一題材的語篇(Kay,H.&T.Dudley-Evans 1998)[6]。
國外對體裁教學法的研究提出各種形式,筆者在此借鑒Feez[7]提出的教學循環模式(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包含一套系統完整的某個特定體裁的寫作教學的參考模式,為寫作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循序漸進地認識和建構特定語篇體裁的五個步驟,每一教學步驟都有不同的目的,所以也有不同的教學活動。這五個步驟是:Building the context- 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Linking to related texts。
以論文的“介紹(introduction)”部分寫作為例,Swales提出,論文的介紹部分通常有三個語步:(1)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2)建立合適的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3)占據該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通過Feez提出的五步教學循環過程,學習者能夠對論文介紹部分的構成有更深刻的了解,對每個語步極其目的探索解構過程使得學習者能夠更好的掌握語篇布局,教學過程可以遵循下列步驟:
第一步:建構語境(Building the context),即引導學生了解目標體裁語篇所在的社會環境和交際目的,介紹或者提問學習者對論文的介紹部分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提供輔助及背景知識。第二步:塑造并解構語篇(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使學生分析實例語篇的結構模式和解構語篇了解其特征,在解構論文介紹部分時,可以使學習者參考Swales提出的三個語步,并讓學生自行探索實力語篇是否符合這三個語步,進一步分析各個語布都如何通過語言得以實現的。第三步:共同建構語篇(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學生共同參與建構所學體裁的語篇,小組共同探索,參與學生互相學習。第四步:獨立建構語篇(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所選題目獨立建構語篇。第五步:聯系相關語篇(Linking to related texts):學生探索如何把再次教學循環模式中所學的知識與其他相同或相似語境的其他語篇相聯系。
第一和第二教學組成部分,如文獻綜述、研究方法、結論、討論等部分都可以參考教學循環過程完成教學步驟注重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意識(language awareness),使學生通過實例了解論文介紹部分的語篇布局,即在理論上認識論文的寫法。第三步和第四步則在有了語言輸入后讓學生能夠合作甚至獨立建構類似語篇,使學生在認識目標論文后,能夠合作或獨立完成類似語篇,即主動探索論文的寫作過程。第五步則是提高學習者分析推理能力,能夠將所學語篇應用實際并得到發揮,即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完成介紹部分寫作教學后,論文的其他。
三、體裁教學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傳統的大學英語學習寫作教學及四六級考核形式,側重寫作的最終成品,應試的學生完成寫作上交試卷,學習者在寫作中沒有更多的反思。然而,論文寫作與四六級作文的寫作過程和目的都不一樣,研究生階段學生更重視其在學術研究的發展,其論文撰寫過程也是要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而EAP教師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時候,單純采用過程教學法(process-based approach),其典型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一稿、二稿至終稿的撰寫和同輩互改等形式,難以滿足研究生論文寫作教學。所以,筆者認為,要借助過程教學法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文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采納體裁教學法(genre-based approach)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分析文本-解讀文本-構建文本的過程中學習論文寫作的過程。
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下,新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如果學習者僅掌握教材的知識點,很可能在步入社會時發現所學知識已經陳舊,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因此,如何使學生運用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跟上社會發展的快節奏,就顯得尤其重要。自主學習并非孤立的自我學習,而是要有教師輔導、同輩互助和自我探索的學習過程,而大學生在即將步入社會時,更應學會學習的方法,使得學習能夠事半功倍。
將體裁分析法結合到學術論文寫作教學中,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體裁分析與傳統分析方法相比,在于它的解析性,它不僅是對語篇語言特征的簡單描述,而是深入揭示語篇建構的理據,探討語篇結構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并揭示實現交際目的特殊方式和語篇建構的規范性,回答了語篇是如何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這樣的一個關鍵問題。
四、體裁教學法過程的問題
(一)教師要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去收集和在課堂利用合適的語料,以完成整個教學循環過程,因為在前三個環節,學習者都要圍繞教師所提供的語料進行結構分析,這三個環節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提升語言意識(language awareness)的作用,對學生的繼續學習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同時,這也體現了學習者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輔導作用至關重要。
(二)教師在輔助學習者進行文本解讀時,也要提醒學習者,體裁也并非一成不變,它是在一定時期被某一人群所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但體裁可能由于文化因素或語篇變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而存在某種差異,人們可以在不破壞體裁基本結構的原則下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在寫作課堂學到的是寫作方法,他們才能夠舉一反三,真正實現自主學習。
(三)教師在遵循上述教學循環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與學的次序,并在必要時對某個環節進行再循環或多次循環,直至達到教學效果和要求。
參考文獻:
[1]Ammon,U.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science:effects on other languages and language communities[M].Walter de Gruyter,2001.
[2]蔡基剛.關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4):306-308.
[3]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0.
[關鍵詞]高職學生;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我院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一項重要內容。高職會計專業對于畢業論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區別。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是高技能人才,學科體系重點在于技能型工作?;谶@個基本指導思想要求學生運用三年來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結合在實際單位所遇到的實際情況,提出發現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畢業論文也是高職院校綜合考核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機會,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教學環節。本人從2009年起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通過總結三屆學生的畢業論文情況,發現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由于調研力度不夠,缺少實例論證,明顯缺乏說服力,更有部分學生的論文存在著明顯的抄襲現象。因此,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選題失誤
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畢業論文的第一步,學生需要結合自己在工作單位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自身能力情況進行選題,并由指導老師負責把關。但是許多學生都徘徊“寫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學生的選題范圍過大,很多人潛意識的認為選題范圍大則涵蓋的內容就多,可以寫的東西也就比較多,卻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選題過于空、大、泛,遠遠超出學生的駕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屆畢業生中有個學生的選題為“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案”,作為一名高職的會計專業學生,還沒有足夠的視角去審視整個會計工作所存在的問題,所以很明顯,此選題不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所遇到的實際問題而做出的選擇。還有一些畢業論文選題涵蓋內容過于狹小,可操作性不強,沒能發揮出學生自身的水平。
2、參考抄襲問題嚴重
現在社會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這也為學生去做畢業論文時抄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大多數學生對于自己的選題聯系實際不夠,缺乏深入的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網上資料。論文的寫作變成了“復制”加“粘貼”,至多對所復制的資料進行“剪碎”和“轉述”。論文缺乏創新觀點和內容。
3、學生撰寫論文的水平參差不齊
我院對于學生畢業論文的要求包括論文的內容及格式兩個部分。對于論文的內容,大部分學生視角都比較狹隘,或者空洞無實際意義。本來要求3000字的論文,學生在交第一稿的時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個極端,從好幾個地方生搬硬套,湊了將近6000字的論文,但是內容卻毫無實際意義。對于論文的格式,盡管我們在給學生布置論文的時候都已經把格式的要求講的非常明白,但是還會有70%的學生的論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學生連如何設置合適的行間距都不會操作。
二、提高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一)加強學生對自身寫作能力的培養
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積累。這期間需要老師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時也需要同學們的積極配合。
1、增強學生的主觀意識。向學生灌輸畢業論文的重要性,使學生在主觀上形成一種意識。用人單位在選聘畢業生時,增加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要求。這樣,在進行畢業論文創作時,學生就會更加積極主動。
2、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在大學期間,最重要的是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整個過程當中能夠持之以恒,能夠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學會會計方法與技術。其次,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在校內和校外,讓學生接受多種實踐教學的鍛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3、定期邀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傳授會計實務理念。適時邀請一些企業家、經營管理者、財務總監等來學院開展實踐性知識講座,介紹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結合現實中的會計案例解讀會計實務方法,介紹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會計準則變化后所產生的經濟后果等。
(二)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深化教學改革。
高職的教育理念就是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這一點對于會計專業來說有更大的意義。所以,從學生一入學開始,就應該雙管齊下,在不放松理論學習的基礎之上,加大實訓課的力度。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對所學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樣到了實習時在工作崗位上才能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在深化教學改革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從源頭開始準備。為了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并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從人才培養方案這個源頭提前安排準備。
2、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與提高教學質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會計教學方法基本是重教師講授、輕學生參與,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出來的只能是理論不深、實踐不精的教條型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針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我們積極探索各種啟發式教學法和行動導向教學法,比如案例教學法、問答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問題導向法、項目教學法、技術規程教學法等。
參考文獻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寫作之癥候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曉斌,鐘瑤,大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形象化指導初攤[J],當代教育論壇,2005.23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科研思維;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171-03
一、引言
實驗教學是高等院校實踐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體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重要教學活動,也是學生鍛煉創新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的必要學習環節。植物生理學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典型應用型學科,植物生理學的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科研素質、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農林高校的專業教學與創新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并勇于創新的綜合能力值得我們深思,植物生理學的實驗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現狀
雖然植物生理學具有實驗性較強的特點,但是傳統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著實驗內容陳舊、實驗模式單一、實驗技術落后等問題,表現為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布置進行一些驗證性的機械操作,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扮演被動的“操作工”角色,而創新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較少,缺乏對學生的科研思維訓練與創新能力培養,從而導致其與植物生理學的學科發展相脫節,實驗教學效果較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高。目前,國內已有部分高校相繼開展了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活動。陳穎等通過對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自編教材、教學大綱的改寫,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設立和實施,初步建立了具有林業院校特色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體系。謝國生等對農科類植物生理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實驗方法、實驗考評體系進行了改革創新,取得了一定的實驗教學效果。盡管如此,高校現行開設的大部分植物生理學教學實驗,仍然遠遠滯后于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發展,許多新方法和新技術均未能在教學實驗中充分體現,極大限制了學生對植物生理學研究前沿技術的了解。因此,如何優化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內容與方法,有效提高植物生理學的實驗教學質量,是當前植物生理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
三、項目教學法的內涵
項目教學法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家凱茲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博士共同創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教學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這種教學方法是通過“項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新方法,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即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教學、科研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體現了“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教學過程。項目教學法近年來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部分專業中得到了應用,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在包括農林高校的本科院校高等教育教學中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尤其對于該方法在專業實驗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尚未見報道。由此可見,實施項目教學法將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場革命,它不僅要求我們實現教育理念的轉變,還必須實現傳統教學體系的徹底變革。因此,在農林高校專業實驗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是一個創新的嘗試,通過項目教學過程將“教師布置,學生被動操作”的傳統體系變革為“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研究”的新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能力、合作精神,旨在為我國農林高校的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四、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
筆者針對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基于項目教學法構建了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新體系,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改變為設計性項目研究,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項目設計方案制訂項目實施交流討論完善總結論文撰寫”的整個項目教學過程,并將傳統實驗方法和現代儀器測定方法相結合,使學生既能深刻地了解實驗原理,又能接觸到先進的分析儀器。每個項目的方案設計、準備工作、具體實施、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都由各實驗小組獨立完成,教師在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只給予適當的指導,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創新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1.項目設計。以西南林業大學林學專業為例,將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四個驗證性實驗改變為四個設計性項目,構建了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新體系,見表1所示。
2.方案制訂。將學生按照自由組合方式分為4~6個實驗小組(5~8人/組),每組根據興趣愛好分別確定四個項目的研究選題和研究內容,由教師教會學生使用CNKI、維普、萬方、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或通過植物生理學研究相關的代表性學術期刊《Plant Physiology》、《Physiologia Plantarum》、《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植物學報》、《植物生理學報》網站,由每個小組獨立檢索查閱國內外重要文獻,歸納匯總資料,制訂四個項目的研究方案,然后由教師審閱并提出修改補充意見。
3.項目實施。根據制訂的項目研究方案,每個實驗小組獨立完成四個項目的整個實施過程,在此期間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由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實驗研究材料可以選擇校園常見的植物,比如滇潤楠、香樟、爬山虎、油麻藤、三葉草等,也可結合指導教師科研項目中的研究材料加以利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器皿準備、儀器調試、材料預處理、試劑配制、形態/生理指標的觀察測定、數據整理、結果分析等一系列環節均由小組成員協調完成。此外,各個小組之間可以定向研究同一植物對不同處理的響應,或者比較不同植物在相同處理下的差異,然后橫向對比各自研究結果,統籌分析討論。
4.交流討論。待項目完成后,由各實驗小組組長匯報項目研究成果,其他小組提出問題共同討論。通過不同小組之間的相互質疑,幫助學生學會自評互評,相互取長補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探討,進一步鍛煉了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具有多樣性。
5.完善總結。學生匯報完畢,教師主要針對項目的設計方案、完成質量、創新性和應用性等方面進行點評、完善和全面總結,并及時記錄歸檔應用項目教學法在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中取得的經驗和需要改進之處。
6.論文撰寫。在學期規定時間內,每個實驗小組按照科技論文寫作的標準格式,獨立撰寫科研論文,然后交給教師批閱。教師對論文的寫作進行評價指導,對于內容新穎、寫作規范的論文,教師進行重點修改完善,并推薦學生積極向專業學術期刊投稿發表。
五、實驗教學改革效果評價
通過對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具體表現為:①提高了學生對植物生理學研究的興趣熱情,以及主動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的積極性;②增強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③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④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⑤加強了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傊瑢W生通過植物生理學實驗課程的學習,得到了良好的科研思維訓練,顯著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所在課程組根據多年的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經驗,編寫了《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摒棄了一些技術陳舊的實驗,增加了應用先進儀器設備的實驗,并注重對同一種實驗應用多種研究方法加以比較,實驗設計具有較好的系統性、研究性、實用性,適合農林高校農學、林學、資環、生技等專業本科生實驗教學使用。今后,關于植物生理學的實驗教學改革仍需深入研究,我們將繼續堅持“基礎與前沿相結合,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在實驗項目的優化、先進儀器和技術的引入等方面不斷探索,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惠娜,范玉琴,許良政,楊期和.基于綜合能力培養的植物生理學實踐教學改革[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8):11352-11353.
[2]陸長梅,常福辰,沙莎,李建宏,陳崇順,陳國祥.如何在植物生理學教學上結合實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1):67-70.
[3]張立新,胡景江,麻鵬達,趙軍,史永敏.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多元化互動模式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7):130-132,146.
[4]陳穎,汪南陽,謝寅峰,施大偉,何開躍,徐彩平,胡菲.林業院校植物生理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6):3817-3819.
[5]謝國生,王學奎,崔克輝,蔡明歷,徐玖偉.高等農業院校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13,25(8):134-136.
[6]穆丹,吳甘霖,吳彥,丁元春.項目教學法在昆蟲學課程中的應用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3):159-160.
多媒體教學法。在當今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多媒體教學法被廣泛地采用。多媒體教學徹底轉變了傳統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能夠把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密切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得到更加良好的視覺體驗,有利于切實提升教學效率。第五,問題式教學法。所謂問題式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設計出特定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升。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策略
在現階段,相對于其他的專業課程來說,我國眾多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落后于該專業的發展。所以,在當今形勢下,有必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進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實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第一,案例教學方法。在學生進行公共管理專業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將學生所接觸到的公共部門實際問題以典型案例的方式來進行分析,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案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專業知識。
第二,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學生進行公共管理專業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與教師的互動,讓學生能夠敢于提問,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三,論文教學方法。在學生進行公共管理專業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論文作業,讓學生在調查公共事業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撰寫出具備實踐意義的研究性的論文,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共事業管理理論,也有利于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的提升。
古樸的運籌學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時期。我們運籌學的先驅從《史記》“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一語中摘取“運籌”兩字作為這門學科的名稱,既顯示其軍事起源,也表明其樸素的思想早已出現在幾千年前的中國。但世上公認的運籌學學科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等國的軍事部門為戰爭需要而成立的一些研究小組的活動。其熱點是集中多個學科領域的科研人員,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提出提高某武器系統效率的操作方法和執行策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運籌學的研究方法在理論上得到全面發展。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決策分析工具,運籌學的應用領域也從軍事部門迅速向工商、管理和工業部門轉移。運籌學是研究各種廣義資源的運用、籌劃以及相關決策等問題的近代新興學科。在我國已有五十多年歷史,其目的是根據問題的需求,通過數學的分析和運算,做出綜合性的、合理的優化安排,以便更有效地發展有限資源的效益。“運籌學”名稱最早于1938年出現在英國,當時稱之為“OperationalResearch”,1942年美國開始從事這項研究工作,稱之為“OperationsResearch”。運籌學的發展、運籌學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運籌學的定量分析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及其特點,適合當今社會發展對高級管理決策人才的迫切需要。本課程是工商管理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型很強的學科。21世紀,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提出了培養信息社會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必須重新對課程原有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審視和思考。
2工商管理專業《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工商管理專業《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式單一。多數講授《管理運籌學》課程的教師是學數學出身,缺乏必要的工程技術和管理知識,使得目前《管理運籌學》教學普遍存在著偏重教學理論與解題技巧的傳授,將《管理運籌學》當作一門純數學學科進行教學。這與工商管理專業培養要求相脫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管理運籌學》在管理中的應用。在教學方式上,也一直延用傳統單一的傳授方式,當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時,顯得茫然無措,無從下手。二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管理運籌學》研究問題的基本手段是建立數學模型,并較多地運用各種教學工具。學習《管理運籌學》課程,需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其前期必修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梢哉f《管理運籌學》是軟科學中“硬度”較大的一門學科,兼有邏輯的數學和數學的邏輯的性質。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絕大多數是文科生源,不少學生害怕數學。比如線性規劃的單純形法及對偶理論,要想完全領會其原理,需要大量運用線性代數的工具進行推理,因而非常抽象。在課時總體壓縮的背景下,教師要在較短時間內講授完抽象數學原理的推導,學生聽不懂只好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進而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管理運籌學》的興趣。三是教學內容不恰當?!豆芾磉\籌學》課程包括若干分支,而教學時數有限,因而《管理運籌學》教學不可能囊括所有分支。目前在《管理運籌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存在一定的隨意行和盲目性,甚至存在教學內容因人而設或因教材而設的現象。四是教學方法不科學。主要表現在講授方法單一,教學手段不靈活。老師講,學生聽,學生缺乏思考及案例的討論,掌握知識不能做到融會貫通,更不能做到靈活應用,考試方法、考試內容傳統,對于學生學完課程是否能夠運用《運籌學》來解決實際問題,教室較少顧及。五是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如果在《管理運籌學》教學中缺少足夠的實踐環節,學生在學習中即使掌握了《管理運籌學》的建模方法和手工運算能力,但在遇到一些變量較多的數學模型時,也只能一籌莫展。由于缺少上機實踐機會,學生不能利用相應軟件求解模型,從而大大降低了課程應用的可操作性。
3《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創新實踐改革的必要性
人類社會正在經歷從資本經營到知識經濟時代的轉移,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將引起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重大變化。根據知識經濟對企業管理模式產生的重大影響,應該對管理科學模型方法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主動預見變化、適應變化、管理變化,并根據內容和外部環境不斷更新觀念,設計未來;重視信息,學會與人合作,講究團隊精神;重視素質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掌握領導科學,提高管理能力;增加社會實踐,改革教學模式;教學以培養學生建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線;要求學生掌握相關軟件操作,接觸企業決策試驗;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能力,組織小組研讀論文,培養學生具備初步的理論研究能力;課外關注應用案例,引導培養其對課程的興趣愛好;并最終以大型作業的形式進行知識的綜合運用與總結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向《管理運籌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很多實際問題,如風險管理、沖突分析、多目標決策以及對未來變化的預測和駕馭等,都迫切需要分析研究和解決,而按照傳統的教學計劃和方法,學生沒有機會接觸《管理運籌學》這些新的分支。《管理運籌學》內容豐富多彩,可以分成數學理論、建立模型、計算機軟件的重點都放在討論有限的數學理論方面,因而學生在有限的數學計劃學時內無法學習了解《管理運籌學》形形的模型和算法,從而使學生對許多實際問題缺乏聯想。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知識激增的情況下,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特別是觀察、聯想、思考、銳意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對于《管理運籌學》這門多學科交叉的課程,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只按傳統的方法向學生灌輸一些概念、理論和方法,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至達不到《管理運籌學》教學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更需要復合型管理人才,《管理運籌學》以其內容豐富、覆蓋面寬、應用范圍廣和多學科交叉性等特點,為學生提供管理和決策技能,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豆芾磉\籌學》教學體系和方法應隨著教學對象和社會發展的變化而進行適時調整和革新。
4PBL教學法概述
PBL的全稱是“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PBL的基本熱點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在PBL的學習方法中,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求索者,同時在實踐PBL過程中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技能,對其終身教育具有深遠影響。PBL教學法在西方國家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而在我國則處于實驗性探索階段。我院對2006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驗性地實施了PBL教學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比較而言,我們認為PBL教學法既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也是和我國目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和目標相一致的。PBL教學法的優點可概括為:(1)強調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查找所需的信息源,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2)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按需要來驅動;(3)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4)加強了各學科間的聯系,同時避免了學科間不必要的重復,有利于學生將不同學科信息進行綜合;(5)密切了師生間、同學間的關系,培養了學生人際交流、溝通和合作共事的能力。PBL教學法的特點為:(1)以重能力培養代替重知識傳授;(2)以綜合課代替以學科為基礎的課程;(3)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4)以小組討論代替班級授課;(5)以“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的五段教學法代替“組織教學、復習舊課、上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辫b于這些特點,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有相當一部分商學院都在應用這一教學方法。而且實踐表明,這一教學方法在商學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非常成功,正如美國哈弗大學校長ToslesonD教授所說,“PBL教學法是一種有效果的和高效率的教學方法”。
5基于PBL教學法的《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思考
綜上所述,改革《管理運籌學》課程的“學方法,應該從突出課程的應用型入手。這樣,PBL教學法就特別適合應用于《管理運籌學》的課程教學中。依據PBL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全面改革該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重新整合各個知識點,提出以問題為基礎的《管理運籌學》課程啟發式教學法,必將能夠解決現實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顯著地改善教學效果。
(1)教材的選用應根據PBL教學法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材。我們更換了原有的教材,新教材以教案為中心,突出實際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方法,強化計算機的應用,弱化數學理論的推導。雖然新教材并不是為PBL教學法設計的,但其教學理念與PBL教學法同出一轍,為順利實施PBL教學法奠定了基礎。同時,我們針對教材中存在不足,還自編了部分教學內容。
(2)問題的設計。設計問題是PBL教學法的基礎。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與實際嚴重脫節。教學中所提的問題僅僅是為了組織教學,說明相關的數學理論。而PBL教學法則從實際問題出發來組織教學,將數學理論隱含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從而達到讓數學理論服務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因此,每個問題的提出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要與生活和科學實踐的真實情景聯系,與教學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結論和基本方法聯系;問題還應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難度,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問題主要涉及生產計劃、銷售計劃、運輸計劃、投資計劃、設備管理和存貯策略等管理領域。
關鍵詞: 日語聽力教學 教學現狀 教學理論 教學方法 研究概況
引言
近年來,日語聽力教學方面的研究不斷增加和豐富。為了清楚了解日語聽力教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聽力教學研究的發展方向,本文以2005年到2015年近十年的日語聽力教學相關論文為研究對象,分析日語聽力教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1.基本趨勢和研究方法
筆者利用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以日語聽力教學為主題進行搜索統計,共收集到233篇日語聽力教學相關的論文。經過分析發現,日語聽力教學的論文在2008年之前每年都只有幾篇,最多的是2007年的7篇,但在2008年突然增加到17篇,2009年達到了20篇。此后,日語聽力教學的論文都在24篇以上,在2012年達到了最高峰,有37篇之多。而且研究對象有一定的廣度,具體涉及本科、高職、醫學類院校等。這說明近幾年日語聽力教學受到了廣大學者的關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在研究方法上,一般趨向于經驗總結、內省和思辨研究等非實證研究,很少有人利用調查、訪談、實驗等方法做實證研究。另外,在這200多篇論文中,核心期刊較少,近十年只有7篇文章。由此可知,我國對日語聽力教學的研究理論不夠扎實,分析不夠深入,研究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筆者對近十年我國日語聽力教學的研究主題大致分為:日語聽力教學現狀研究、日語教學理論相關研究、教學策略與方法研究、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四個方面。
2.研究主題
2.1日語聽力教學現狀的研究概況
近十年反映日語聽力教學現狀的文章非常多。從相關研究內容來看,日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且近十年并未得到根本解決。無論是高職還是普通本科教學,都反映出以下幾個共同的問題。第一,日語聽力學習時間占整個日語專業學習比重低,日語聽力課程并沒有受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第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陳舊。第三,教學內容單一,學生涉獵的聽力材料較少。第四,學校沒有優化師資投入,沒有分析聽力課程的特殊性,師資投入具有隨意性。
2.2日語聽力教學理論的研究概況
近十年對日語聽力教學理論的研究占聽力教學研究總數的比例不多,傾向于相關理論的應用實踐研究,涉及的理論較多。其中,圖式理論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占這一主題的比例較大,強調該理論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及具體的應用分析。馮千另辟蹊徑,將二語習得中的標記性理論應用于日語聽力學習中,考察了聽解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辨音、詞、句子障礙,提出了教學對策。
2.3教學方法研究概況
近十年關于日語聽力教學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很多,側重點大致有以下方面。第一,強調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單純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周曉冰探討了任務型教學法在高校日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秦國和、高亮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任務型教學法的可行性和優越性。胡泊為聽力教學創設了各種情境,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聽力教學中,提出情景教學法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第二,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樸實提出,在日語聽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課堂角色,通過提高學生對日語聽力課程的興趣,改變學生在聽力教學中的被動狀態,從而在自主學習的形成階段,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第三,在聽力訓練方法上強調聽說結合,注重聽力理解過程的分析。肖開益結合相關理論背景,提出影子練習法是“輸入”與“輸出”二者并存的練習方式,并通過實驗、問卷等方式,以學生的評價為中心,提出影子練習能夠提高學習這語音識別能力、注意力、反應能力等。第四,強調日本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使學生克服聽力過程中的文化障礙。楊芳、王棲琳通過中日語言文化差異分析,提出了聽力課程中文化導入應遵循的原則與方法。
2.4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概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校教學環境有了較大改善,聽力教學一般使用了多媒體,出現了一些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相關研究。蔡忠良對高校多媒體日語聽力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多媒體聽力教學資源不均衡,學生利用多媒體進行自主學習的效果不顯著、缺乏引導等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盛春分析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和弊端,提出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有效策略。
結語
從近十年的研究情況來看,我國對日語聽力教學研究呈現多角度、多視角的趨勢。但是,泛談日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日語聽力教學改革策略的文章占多數,具體到某一方面的研究,比如教學法、教學理論等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研究不成體系,各個方面都處于嘗試階段。在研究方法上,有待從非實證性研究向實證性研究方法發展,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偟膩碚f,日語聽力教學研究還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在以后的教學研究中,我們應該加強理論知識,使研究方法多元化,擴大研究范圍,力求創新。
參考文獻:
[1]馮千.標記性理論于日語初級聽力教學的研究[J].外國語文,2013.
[2]周曉冰.“任務型教學法”在高校日語聽力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3]秦國和,高亮.任務型教學法在日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實證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
[4]胡泊.淺談情景教學法在日語專業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研究,2013.
[5]樸實.如何在日語聽力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語文學刊,2015.
[6]肖開益,張利平,王在琦.論影子練習對提高日語聽解能力的作用――以學習者對影子練習效果的評價為中心[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
[7]楊芳,王棲琳.運用文化背景知識提高日語聽力能力[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8]蔡忠良.高校多媒體日語聽力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