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3 22:55: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計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認真研究合同文件
在進行計量支付時,必須全面理解合同條款、技術規范、設計圖紙和工程量清單等合同文件的各組成部分,工程量清單中各細目單價所包含的內容一般在合同文件中都有明確規定。技術規范的每項對于工程計量支付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具體說明了哪些工作內容納入何項工程細目中,哪些工作內容作為承包商附屬工作不單獨計量支付。目前,在工程建設中,存在計量人員對招標文件中有關規定研究不透,深入不夠的現象,發生錯計、重計、漏計等失誤,導致控制建設成本過程中形成不利因素。只有在認真研究、領會掌握了合同文件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計量支付的準確合理。
2.工程量是計量支付的主體
《工程量清單》中工程數量是在制定招標文件時,在招標用圖紙和規范的基礎上估算出來的,且目前工程量清單大多由設計院或工程咨詢單位編制,很少有第二單位復核,與《施工圖設計》工程量相比存在或多或少甚至計算歸類錯誤。這就要求計量監理工程師組織業主、承包商認真審核《施工圖設計》與《工程量清單》的工程數量差值,并根據批復后的合同清單工程數量,建立計量支付臺帳,作為審核和控制計量支付的基礎和依據。
3.有效、齊全的計量資料是計量支付的基礎
計量資料是計量支付的依據。在計量支付過程中,計量監理工程師應根據承包單位提交的計量資料(形象進度、驗收報告、單價分析、工程變更、簽證必須齊全、有效)及工程質量是否達到計量要求來確定計量支付,從根本上杜絕不合理計量的可能性。計量監理工程師應要求駐地現場監理工程師對現場發生的所有工程施工情況、進度情況及工程量要做好現場記錄,并建立相應的監理旁站記錄與監理日志,與計量監理工程師相互配合,做到上下一心,內外一體,為控制投資打好堅實的基礎。在施工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控制變更和現場簽證,除認真審核工程圖紙并建立計量支付臺帳,對每一期計量支付數據進行存檔備份,隨時掌握了解工程造價支付情況,與現場施工進度是否相符,這對計量支付是否合理、準確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4.變更臺賬建立及更新
計量包括合同內計量和合同外計量。合同內計量指合同清單工程數量的計量,合同外計量指變更工程的計量。所以除工程計量支付合同臺帳外,必須建立變更工程臺帳。工程變更在工程建設中屬動態化管理,需及時更新。以便控制在臺帳工程數量范圍內計量支付。在建立變更臺帳時經批準下發變更令的項目方可列入臺帳,同時輸入批準文號、批準日期等內容,方便查驗。
5.嚴格管理中期計量支付工作
(1)依靠多方現場計量把關。計量是按照《技術規范》所規定的方法對承包商符合要求的已完成實際數量所進行的測量、計算、核查和確認的過程。依據實際完成工程量來進行計量支付,可以減少工程量的估計差給業主、承包商帶來的風險,從而增強造價結算結果的公平性。而實際完成工程量的確定是依據現場監理所簽證的工程量,這就要求監理工程師發揮公平、公正的作用。部分建設項目采取業主代表處、高級駐地監理、駐地監理、承包商四方現場核實工程量的計量辦法,可以互相監督,減少暗箱操作,增加工作透明度,使計量數據準確真實。
a.認真審核中期計量支付,中期計量支付工作主要是中期工程費用的審核和計量支付。業主按實際完成工程量和合同單價在扣除保留金、預付款等應扣費用后支付給承包商的費用。目前,公路工程建設項目的大部分工程款是通過中期計量支付的,所以中期計量支付是該項工作的核心。在審核中要作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b.中期計量支付的核心是實際完成數量,計量和支付的工程數量必須控制在已批復的清單工程數量臺帳范圍內。任何超出批復清單工程數量的部分,都必須有完備的變更設計申請及變更令或批準手續,并控制在變更(更新)臺帳工程數量范圍內。
c.任何不合格或有缺陷的工程在進行修復并達到質量要求之前都不能計量和支付,且其修復費用不予計量支付,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有效手段。
d.嚴格按合同規定的程序,按月計量,逐級審核計量支付報表。重視過程控制,而不是依靠事后發現超計量再扣回。不能因任何原因省略或跳越任何一道程序。
e.及時扣回應扣款項,拒絕計量和支付任何不符合合同規定的款項。
f.嚴格審核細目是否有重復計量現象。如涵洞以延米綜合單價計量,則其挖基、回填、基礎墊層、出入口鋪砌均不能再單獨計量。
二、變更計量應注意幾個問題
1.正確認識和理解工程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的含義及內容。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國際通用的FIDIC合同條款中,對于設計變更都有專業的解釋,工程變更分為設計變更與工程簽證,并把設計方、建設方、監理方、承包方提出的設計變更的內容進行了分類列舉。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應根據相關文件及規則,及時了解變更、簽證的含義及內容,為計量審核過程提供依據。
2.了解工程變更及簽證的簽發原則,確定其變更、簽證的有效性。工程變更無論由哪方提出,均應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協商,經確認后由設計單位發出相應的圖紙及說明,并辦理簽發手續,下發到各部門執行。要嚴格簽證管理,加強不平衡報價情況下的工程變更的控制。嚴格簽證程序,做到及時、合理、真實。
三、結束語
工程計量支付與變更是貫穿于公路建設工程始終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控制建設投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嚴格審核計量支付與工程變更,堵塞工程實施階段費用管理的漏洞,將計量支付與變更工作有機地融入費用管理中,實行費用過程控制,動態管理,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率,而且確保工程質量,提高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保證高速公路工程計量支付工作的順利實施,在施工準備階段應重點注意以下支付工作內容與方法。首先,認真核對圖紙,對工程清單進行詳細的審查。通常情況下高速公路采用單價合同,實際支付費由實際完成工程量及清單中列出的單價決定,而清單數量是依據設計圖紙進行詳細的統計和計算得出的。因此,施工之前應由專門人員負責對施工圖紙進行審核,并復測原地面線,逐一修正原來清單內容,最后交付業主進行審批,為監理支付控制提供準確依據。其次,細化工程目標及工程量,尤其應明確項目分項工程、分部、單位的數量,熟悉不同分項工程的造價,為臺賬的建立創造條件。再次,在滿足合同條款的基礎上,完成動員預付款支付。通常情況下,需要承包人提供的申請表,施工方提供的動員預付款保函,以及施工方和業主簽訂的承包合同。另外,如合同有特殊說明,還應對承包人的機械設備、人員的進場等情況進行認真檢查。最后,注重相關人員的培訓??偙O辦負責組織施工單位與監理人員參加計量支付相關知識的專業培訓,制定統一、明確的要求,尤其應規定機構上報時間,并統一使用的計量統計軟件。
2施工階段計量支付內容及方法
高速公路施工階段包括計量支付內容和相關細節工作,接下來進行認真的探討。
2.1注重工程計量支付臺賬的建立
建立工程計量支付臺賬可有效防止超計、錯計、漏計、重計等不良狀況的發生,為提高工程計量支付工作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建立分項工程計量臺賬。構建分項工程計量臺賬時,應嚴格遵守“分項工程量批復表”中的相關內容條款建立臺賬。并要求在施工時,計量支付一次應核減臺賬數量,而且合同變更修訂,仍需在參考工程量清單的基礎上修訂臺賬。最后當所有支付完成后應歸檔處理,以備后查。其次,建立工程量清單臺賬。匯總統計不同分項工程數量批復表中的數量,依據工程量清單編號順序完成分項臺賬的建立。計量支付一次、支付項每開工一次,應削減一次臺賬數量,而且合同發生變更則應修改臺賬一次,各期支付報表均應有清單臺賬與其對應。最后,建立工程變更臺賬。建立工程變更臺賬的目的在于對變更工程準確把握,提高處理變更文件的效率。建立變更臺賬時,應明確高速公路工程項目變更次數、變更原因、變更內容等,而其格式要求應根據業主要求與統計方法而定。
2.2明確工程計量支付程序
首先,承包人當月完成的工程量應交由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同時,還應將分項工程的試驗單、質量評定表、工程轉序單等資料一并上交。如上交的材料不完整,監理工程師應拒絕簽字,而且監理工程師還應實地測量已經支付的分項工程數量。其次,在規定的時間內,承包人應將帶有監理工程師簽字的材料制定成計量匯總表,并認真填寫各項支付表內容,裝訂成冊后報送監理工程師辦公室。經駐地監理工程師審批后,要求承包人對工程數量月支付報表加以確認,并蓋上監理不同部門的章后報給業主。最后,監理工程師應以身作則,認真檢查與核對承包人上交的計量支付相關材料內容,尤其應對圖紙進行認真核對,甚至到現場進行測量。一旦發現實際完成量和工程量偏差較大不能進行質量支付。對于完全符合合同內容的分項工程,應依據合同內容履行支付職責。
2.3利用進度圖管理計量支付
眾所周知,高速公路工程項目規模較大,合同段與分項工程多,計量支付時需要進行多次計量,因此發生重復計量、漏計的機率比較高。為此,監理工程師應結合工程實際,采用有效方法進行計量支付,以有效防止計量支付錯誤的發生。監理工程師可借助工程形象進度圖,將分項工程細分為不同的子分項工程,并詳細的進行標示。例如,借助形象進度圖可具體到混凝土的每塊板上,通過明確標明混凝土數量、鋼絞線、鋼筋等進行計量,可有效防止重復計量梁板現象的發生。另外,高速公路工程項目涉及的憑證、支付報表種類比較多,因此,為保證計量支付工作的高質量實施,應對產生的各種材料及時進行整理和歸檔。
3結語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087-02
引言
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是一門用于驗證和測度的學科,是運用數學、統計學和經濟理論對經濟現象進行定量分析的社會科學學科。計量經濟學是誕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新型學科,雖然發展歷史較短,但應用十分廣泛,已經在經濟學科教學和研究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對計量經濟學的評價,如P.Samuelson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時代;P.Henry稱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這一社會科學中的帝國主義;R.Klein評價在大多數大學和學院中,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已經成為經濟學課程表中最有權威的一部分。1998年教育部把計量經濟學確定為經濟學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之后,這門課程在國內普及開來。
計量經濟學雖然在中國普及的時間較短,但近幾年國內計量經濟學的發展特別快。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在本、碩、博課程中將計量經濟學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國內出版的教材不斷更新,研究中運用計量分析方法的論文比重持續上升。然而,實際教學當中計量經濟學卻是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特別是對文科背景的經濟學類學生來說是“難學”的一門課程。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進行漸進性的改革和探索,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本文擬對教學實踐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中的問題
(一)基礎知識薄弱
計量經濟學“教學難”的最大特征是文科背景經濟學專業學生們基礎知識的相對薄弱。眾說周知,計量經濟學是綜合性較強的一門課程,要求學生不僅對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學等先修課程的良好基礎,而且還對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學專業基礎課同樣要求良好基礎。基礎知識的相對薄弱是導致學生們“難學”的直接原因。這個原因筆者認為主要來自于學生的主、客觀兩個方面。主觀上對于大多數文科背景學生來說數學性質課程的學習難度較大,缺乏興趣,因此,沒有打好高等數學基礎??陀^因素是學校課程安排和教師教學質量的問題。在課程安排上,比如筆者所在大學以前開設的是統計學原理,并不是統計學。因此,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學到統計學領域重要的基礎知識。還有微、宏觀經濟學等經濟學類基礎課程內容并沒有學好,這主要來至于教師教學質量。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當中講教材內容之前,先利用兩、三節課復習統計學基礎知識,并在正文講授當中注意復習微、宏觀相關內容,與學生加強溝通一步一步地提高學習興趣和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差異
目前大多數課程的教學都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跟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的確具有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板書教學方式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特別是在數學推導過程當中板書的優勢就體現出來。有些學生甚至教師都認為推導過程并不重要,只想利用其結果,但不通過推導過程怎么能理解計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呢?沒有打好基礎就根本學不到更深的內容。筆者在實際講授過程中都試過板書和多媒體教學方式,雖然現在的學生都習慣了多媒體教授方式,但計量經濟學的講授當中板書教學方式還是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他們認為跟著老師一步一步計算,就能跟著老師的思路學下來,也能清理自己的思路。在多媒體教學當中也重視板書,有些圖形或公式通過板書重復說明,并利用大量例題解釋相關內容,因此,教學速度與板書教學速度相差無幾。通過實踐發現多媒體和板書教學方式的結合,以及大量案例的應用是與目前筆者在校學生們水平基本吻合的教學方式。
(三)課程安排與實踐
計量經濟學是強調理論和運用軟件的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性課程。因此,實際教學由理論課和上機實驗兩個部分組成。由于學校的課程調整,我校計量經濟學的學時從32學時增加到48和64學時等不同學時。2006年筆者到校任教時開始這門課程的學時調整至64學時,但有時又調整至48學時。如果是32和48學時教學安排的話,就根本上不了實驗課,教學僅限于理論課的講授。通過幾年的實踐發現,合理的學時安排是48學時理論課和16學時實驗課。48學時足夠講完符合本科生水平的內容,16學時上機課也讓學生基本了解相關軟件操作。上機課安排開學第二個月開始上,第一個月主要講授相關理論,第二個月開始一周一次理論課和一次上機課。上機先利用兩節課講Excel操作,目的是要掌握Excel圖表處理的基本操作和運用數據分析功能的回歸分析操作。之后具體實踐STATA或者是Eviews等相關軟件的操作。
(四)論文不規范
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就是在實際研究中應用計量經濟方法分析特定經濟現象。通過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或者是研究生學術月活動中的論文審查,發現計量論文中存在很多問題。第一,學生對模型的建立缺乏了解,容易把數學恒等式當成模型進行分析。這突顯學生們對計量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徹,對各個要素之間邏輯關系的理解不足。第二,相關檢驗的問題上容易把原假設和備擇假設弄混,因此,得出的結論往往與計量分析結果背道而馳。第三,采集的樣本數量少,而解釋變量卻很多,在自由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也做回歸分析寫出論文。實驗課當中曾經講過典型模型的推導過程,以及根據經濟理論建立模型的過程,但效果不佳,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項我們長期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建議
(一)強化基礎課程
通過多年的計量經濟學和其他專業課的講授當中感受到的最大困惑是學生們相關課程的基礎較弱。與高等數學課程不同,微、宏觀經濟學以及統計學、數理統計等課程是學院教師主講的課。筆者認為目前所在學院學生基礎課程的較弱原因,主要是學院對基礎課程的重視不夠和教學梯隊的不完善所引起。重視程度上筆者曾幾次提議要強化習題課,以此來強化學生對相關課程的認識和學習。特別是在研究生課程安排上,要求基礎課程以年為單位設置課程,但都沒有得到體現。教學梯隊問題上開會時所探討的梯隊問題實際上并沒有落實,之前不管學生們的評價如何,基礎課程由老教授們壟斷。隨著擴招講基礎課的教師增加,但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學安排并不是按照學科出身來安排,而是出現互相搶課的現象。因此,要強化基礎課程,首先要提高教師素質,其次建立良好的教學梯隊。
(二)建設案例庫
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教學和實驗課都離不開案例,通過案例加深與計量模型相關的經濟理論的理解,并提高學習興趣。國內有些大學已經編寫相關實驗課的教學指導書,并建立案例庫,這方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做得較好。筆者剛開始編寫教案時大量參考日本教材上的案例,每個章節都設幾個案例,重視通過案例來加深相關學習內容。只是理論課中的案例從樣本數或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實驗課中缺乏針對性,因此,需要專門用于實驗課的案例庫。但案例庫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緊靠任課老師難以完成。我院能講計量經濟學的教師較少,難成立教學團隊或成立專門的案例庫建設小組。目前只能實行拿來主義,收集電子版教材發給學生,以此來彌補欠缺部分。數據整理和分析、案例的選擇等對我院來說一項長期工程。
(三)強化論文寫作能力
作為一種方法論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之一是在實際研究中的應用。寫過計量分析論文的人都知道,剛開始寫計量論文的時候寫作難度較大,最好在導師的帶領下邊寫邊學習是一種有效的途徑。但是受師資力量的單薄,還有教學中忽視相關問題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一直受到很大限制。無論是為畢業論文,還是讀研究生等長遠目標著想,必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筆者認為實際教學當中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講課當中選擇幾篇符合學生水平的相關計量論文,講解計量論文的格式、建模、檢驗和經濟現象的解釋等相關問題。第二,適當的布置課程小論文,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改,直到達到一定的水平。第三,通過學院組織的各種論壇和學術會議的積極參加,拓展學生的視野,圍繞會議中的題目進行討論,循序漸進地提高基本素養。
結論
自從計量經濟學在國內普及之后,其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國內學者對計量經濟學的研究也日益加深。但是由于普及的時間較短,很多院校存在教師隊伍的計量功底參差不齊,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逐漸摸索清楚了講這門課程的一般規律,相關基礎課程和實驗課的安排得到了強化。通過理論課學生們基本上掌握了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思想,通過實驗課學習相關計量或統計軟件操作,能夠借助輔助軟件進行計量分析,畢業論文中運用計量方法的論文比重逐步上升。我相信,教師隊伍的不斷努力和相關部門的重視下,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會不斷完善,會涌現出更多的計量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10,(1).
[2] 張益豐,周衛民.本科計量經濟學“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
[3] 彭長生.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與改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6).
[4] 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6).
關鍵詞:資源環境科學;文獻計量學;發展態勢;
作者簡介:王雪梅(1976-),女,重慶永川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科學計量學、GIS與文獻計量學集成研究.
資源與環境科學以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地球系統特別是地球表層系統的特征和變化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內容涉及地球科學及其分支學科,以及生命科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信息科學及管理科學的諸多分支學科領域。經濟快速發展對資源環境科學提出了巨大需求,中國科學院圍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及其相關的資源環境與地球科學問題,在資源環境和地球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3]。利用WebofKnowledge平臺SCI-E數據庫,對2009—2014年中國科學院SCI論文及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領域論文產出進行統計,并與全球及中國論文產出相比較,了解中國科學院在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產出及其發展狀況。
1數據來源與分析方法
從WebofScience的251個學科分類中遴選出與地球科學、環境/生態學相關的學科,根據學科分類在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數據庫檢索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的相關論文,應用美國湯森路透公司的ThomsonDataAnalyzer文本挖掘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制圖,對全球和中國的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產出進行統計分析。
地球科學(Geosicence)領域包括:能源與燃料(Energy&Fuels)、地質工程(Engineering,Geological)、石油工程(Engineering,Petroleum)、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學(Geochemistry&Geophysics)、地理學(Geography)、地質學(Geology)、地球科學多學科(Geosciences,Multidisciplinary)、湖泊學(Limnology)、氣象與大氣科學(Meteorology&AtmosphericSciences)、礦物學(Mineralogy)、礦產與礦物加工(Mining&MineralProcessing)、海洋學(Oceanography)、古生物學(Paleontology)、遙感(RemoteSensing)、水資源(WaterResources);環境/生態學(Environment/Ecology)領域包括:土壤科學(SoilScience)、生態學(Ecology)、海洋工程(Engineering,Marine)、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Sciences)。
2015年2~3月在SCI-E數據庫對全球、中國、中國科學院的SCI論文產出進行檢索和統計,中國科學院檢索范圍包括署名中有“中國科學院”的論文,包括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及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不包括未署名“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技大學論文。
2中國科學院論文產出總體態勢
2009—2014年期間,SCI-E共收錄論文955.6萬篇,其中署名中國的論文有113萬篇,署名中國科學院的論文有15萬篇。圖1反映了全球、中國、中國科學院2009—2014年年度論文產出量變化。全球、中國、中國科學院的SCI論文分別以年均2%,14%和10%的速度增長。2014年與2009年相比,全球SCI論文增長近11%,中國增長約為93%,而中國科學院增長了62%,由圖2可見中國SCI論文增長速度遠高于全球論文增長速度。
圖3統計了中國SCI論文占全球百分比和中國科學院SCI論文占中國百分比,表明中國論文占全球的份額持續上升,而中國科學院論文占中國的份額則逐步有所下降,但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所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占中國科學院的份額穩中有升。從圖2也可見,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所2014年與2009年相比,SCI論文增長了約92%,與中國SCI論文的增速很接近,高于中國科學院整體的論文增長速度。
將2009—2014年環境/生態學和地球科學領域各年論文按照被引頻次高低統計TOP1%,TOP10%,TOP20%和TOP50%論文的數量,以及中國和中國科學院相應級次TOP論文的數量,并統計中國占全球的比例和中國科學院占中國的比例(圖4)。
根據論文全部著者統計的結果表明,中國在全球資源環境科學研究領域各級次TOP論文中的比例基本為15%~20%,中國地球科學領域TOP論文數占全球的比例高于環境生態學領域,并且地球科學領域TOP1%的高水平論文比例很高。中國科學院在中國資源環境科學研究領域各級次TOP論文中的比例為26%~32%,中國科學院環境/生態學領域TOP論文數占中國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學領域。
3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
基于SCI學科分類,分別對2009—2014年全球SCI論文最多的20個學科領域的論文數占全球SCI論文總數的比例、中國SCI論文最多的20個學科領域的論文數占中國SCI論文總數的比例,以及中國科學院SCI論文最多的20個學科領域的論文數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全球各學科領域中,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發文最多,發文最多的20個學科領域主要側重于醫學和生命科學等,相比之下,中國產出偏重于材料科學以及化學、物理等相關學科領域,中國科學院在環境科學方面論文產出數量比例較高。
資源環境科學領域論文產出占全球自然科學領域論文產出的8%左右,中國該領域論文產出占中國SCI論文比例接近10%,中國科學院該領域論文產出占中國科學院SCI論文比例約為20%(圖5)。
2009—2014年,中國SCI論文占全球比例約為12%,而資源環境科學領域中國SCI論文占全球份額超過14%。其中,環境科學是全球、中國和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領域論文產出的最主要的領域。此外,中國在能源與燃料、遙感、地質學等方面論文產出占全球比例相對較高,而在生態學、古生物學等方面所占比例較低。中國科學院關于古生物學方面的SCI論文在中國資源環境領域論文中的比例最高,達到54%;此外,在土壤科學、地理學、湖泊學、生態學、氣象與大氣科學等方面的論文占中國的比例也較高,但在石油工程、海洋工程等方面所占比例較低,不足10%(圖6)。
圖7中,氣泡的大小表征資源環境各子領域占全球資源環境科學領域論文產出份額的大小,即點越大,該子領域論文數在全球資源環境領域中的比例越高;X軸表示資源環境子領域中國占全球論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該子領域中國占全球的比例越高;Y軸表示資源環境子領域中國科學院占中國論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該子領域中國科學院占中國的比例越高。氣泡大的那些子領域(如環境科學等)是全球資源環境科學研究比較多的熱點方向;右下角的那些子領域(如能源與燃料等)是中國資源環境科學相對比較有優勢的研究方向;左上角那些子領域(如古生物學等)是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相對比較有優勢的研究方向。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所2009—2014年發表的SCI論文主要涉及的學科領域包括:環境科學、生態學、地質學、工程學、氣象與大氣科學、農學、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學、化學、水資源、科學與技術、海洋與淡水生物學、地理學、植物學、海洋學等。
4主要研究機構的科學貢獻
中國科學院幾乎所有的研究機構都在SCI資源環境科學領域期刊發表過論文,2009—2014年根據全部著者統計超過100篇的研究所有50多個,在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發表SCI論文較多的前10個研究所見表1,這些較多的研究所都屬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機構。
2009—2014年中國科學院27個資源環境類研究所以第一著者發表的SCI論文共有22032篇,其中,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等較多,第一著者的SCI論文數都在1000篇以上(表2)。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所論文的篇均被引次數為6.03次/篇,表2中的“表現不俗的論文篇數”統計的是這些研究所高于基準值的論文篇數,即當前總被引次數除以從年至2014年的累積年得到的年均被引6次及以上的論文[4]。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表現不俗論文都在150~200篇。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所被引頻次位于前10%的論文篇數,即研究所2009—2014年被引16次及以上的論文篇數,也是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最多,都在260篇以上。
參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前沿分析中心設計科學貢獻指數[5],定義:
式中:Ci為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第i個研究所科學貢獻指數,P10%i為第i個研究所被引前10%論文數量,Citedi為第i個研究所論文被引總頻次,n為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所的數量。結果顯示,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大氣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科學貢獻指數較高,都在0.1以上。
5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2009—2014年,中國科學院SCI論文增長了62%,高于全球11%的增長率,低于中國93%的增長率,但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類研究所的SCI論文增長了約92%,與中國論文增速相接近。
(2)中國在全球資源環境科學研究領域各級次TOP論文中的比例基本為15%~20%,中國科學院在中國資源環境科學研究領域各級次TOP論文中的比例為26%~32%,中國科學院環境/生態學領域TOP論文數占中國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學領域。
(3)中國SCI論文占全球比例約為12%,在資源環境科學領域中國SCI論文占全球份額超過14%。中國科學院關于古生物學、土壤科學、地理學、湖泊學、生態學、氣象與大氣科學等方面的SCI論文在中國資源環境領域論文中的比例較高。
畢業設計選題是畢業設計的源頭和基礎,是決定整個畢業設計質量好壞的前提。因此,選題必須符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內容涵蓋本專業的核心課程;選題應聯系科研、生產或社會實際,促進學、研、產的結合;選題應反映本專業領域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前沿動態,符合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選題分量、難度、深度要適當,在滿足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改進畢業設計選題工作,可以設立畢業設計課題審查小組,進行選題審查,對課題內容、工作量、難易程度、知識覆蓋面、可行性進行客觀的評估。其次,以就業為導向來選題??佳蓄悓W生專業知識扎實,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較強,選用理論研究型課題類型為主;專業相關崗位任職類學生,以工程實踐類課題為主,鼓勵到工作崗位中完成畢業設計;專業不相關崗位任職類學生,其就業對專業知識要求不高,以相對難度稍低的設計類或仿真類課題為主。
2畢業設計指導工作
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是決定整個畢業設計質量好壞的關鍵?;趯I導師制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的實施,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促進教風和學風建設,有助于解決指導環節存在問題。專業導師負責制,即從大三開始,每位學生都選擇一名專業指導教師,由專業導師指導專業課程學習、專業技能訓練,由專業導師布置和指導其畢業設計。實施專業導師負責制,專業導師來自于科研教學骨干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學生和導師雙向選擇,建立專業導師制度;其次,三年級學生即可進入畢業設計環節,在導師指導下,確定專業方向,學習專業知識。
3畢業設計質量管理
3.1建立畢業設計規范制度
建立畢業設計管理辦法與實施細則、畢業設計大綱、指導教師職責、評閱教師職責、成績考核標準、答辯工作規范、工作流程、論文格式規范等系列文件制度,從過程管理上形成選題、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環節的規范和標準。
3.2選題規范化管理
制定科學、合理、規范化的選題申報制度,畢業設計選題實行一人一題、題目不重復。嚴把指導教師質量關,選派有教學和科研經驗、具有講師職稱或博士學位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
3.3畢業設計過程監控
畢業設計質量監控機構有學校、院(系)及專業建設組(或教研室)三級,采取院(系)自查和學校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明確各級監控崗位職責。監控環節分為初期檢查階段,包括指導教師資格、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階段,包括教師指導、設計進度、學生工作情況等;末期檢查階段,包括設計質量、答辯資格審查和答辯情況,整個監控環節形成了畢業設計質量監控閉環。
3.4畢業設計量化考核
畢業設計工作的量化考核應以畢業設計規范制度為依據,對質量監控過程進行量化。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分為一級指標(質量監控、題目選擇、論文或設計質量),二級指標(組織領導、質量監控、選題、成績評定、總體水平)及主觀觀測點,最終達到對畢業設計工作的量化考核。
3.5畢業設計網絡化管理
畢業設計網絡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教師網上出題、開題下任務、中期檢查、論文審閱的全過程指導,提供師生互動平臺,為教學管理人員的組織立題、中期檢查、答辯分組、論文評審、歸檔全過程監督管理提供了工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畢業設計管理水平和畢業設計的質量。
4結論
【關鍵詞】磚砌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在磚砌工程中,很多質量問題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每個因素都不是很難解決和處理的,最重要的就是項目部的成員必須重視起來,發揮施工項目管理的作用,針對發生的問題在施工之前必須認真交底并在施工中有保證質量的控制措施,讓每一名參與的施工人員都清楚通病產生的原因,保證施工質量意識,和通病對工程及自身經濟效益的損害,整個施工現場都有這樣的氛圍,則在很大程度防治通病的產生。
二、影響磚砌體質量的因素
1.砂漿的強度因素
砂漿強度不能保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未嚴格按配合比配置 水泥過期或砂及外加劑質量低劣;施工中放置時間過長,未及時攪拌處理。
2. 組砌方法灰縫、砂漿飽滿度的因素
磚混結構中磚砌體是建筑物主要的承重構件,主要承受豎向荷載,因此要考慮砌體的整體性與穩定性。砌體中的丁磚數量多.就能增強橫向拉結力。磚砌體工程中影響砌體強度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水平灰縫和砂漿飽滿度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合格的砌體,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磚與砂漿的接觸面積減少,造成磚砌體承受集中荷載.致使磚砌體處于復雜受力狀態。當磚處于受彎、受剪和局部受壓狀態時,容易造成墻體開裂.使磚砌體提前喪失承載荷載能力,滿足不了設計的要求。
3. 墻體留搓、接搓錯誤的因素
留搓、接搓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接搓部位磚體強度.影響結構整體性.對于抗震設防的建筑物更是一個關鍵問題。磚砌體留搓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內外墻不同時砌筑已成普遍現象.砌墻時隨意留搓甚至留陰搓;構造柱馬牙搓不標準,甚至搓口以磚渣、建筑垃圾填砌。
其二,留直搓時,也不按規范規定設置拉結鋼筋;如采用冷拔鋼絲作拉結筋.拉結鋼筋長度不夠拉結筋的間距不保證,拉結筋的末端也不加工程90度彎鉤等等:接搓質量馬虎,接搓處磚不順直砂漿也不飽滿.有的幾乎沒有砂漿。
4.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處做法
構造柱與墻體連接處做法不合理將直接影響建筑物整體性。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地區磚混結構房屋建筑中,縱橫墻交接處及外墻轉角處需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在構造柱周圍的磚砌體需砌成馬牙搓,使磚砌體能與構造柱銜接牢固形成整體。但現在卻有不少施工人員在砌筑馬牙搓時搓口高度、深度不一,在澆注構造柱混凝土前 不清理砌磚時落入構造柱中的砂漿或垃圾.致使構造柱出現夾層.甚至有斷柱的情況。
三、磚砌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防治措施
1.砂漿強度偏低、不穩定
(一)砂漿強度偏低有兩種情況。一是砂漿標養試塊強度偏低;二是試塊強度不低,甚至較高,但磚體中砂漿實際強度偏低。試塊強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計量不準或不按配比計量;水泥過期或砂質量低劣。由于計量不準,砂漿強度離散性必然偏大。
(二)針對磚砌工程中砂漿強度偏低并且不夠穩定的問題,可以有針對性的的加強對施工現場的管理。主要表現在要加強對各種計量的控制和管理。在進行施工過程中,據筆者所遇到的問題,砂漿的實際強度難以滿足施工的要求,在進行磚砌施工時候沒有能夠嚴格按照實際情況對砂漿的配合比做出調整,其二就是在進行施工過程中,一些人員違背了職業道德,為了節省成本,有意的縮減水泥的用量,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弄虛造假,同時,為了應付施工質量檢查和驗收,送樣試塊另行配制。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同時,要嚴格執行現場檢驗的各種規范和制度。
2.砂漿和易性差,沉底結硬
(一)砂漿和易性差主要,表現在砂漿稠度和保水性不合規定,容易產生沉淀和泌水現象一,鋪攤和擠漿較為困難,影響砌筑質量是水泥標號高而用量太少,塑化材料質量差,砂子過細,以及配制砂漿無計劃,存放時間過長等。
(二)增強砂漿配制計劃性,隨拌隨用,灰槽中的砂漿經常翻拌清底。
3.砌體組砌方法錯誤
(一)磚墻面出現數皮磚同縫、里外兩張皮,磚柱采用包心法砌筑,影響砌體強度,降低結構整體性。
(二)加強工人技術培訓,嚴格按規范方法組砌,缺損磚應分散使用,少用半磚,禁用碎磚。
4.灰縫砂漿不飽滿
(一)砌體灰縫飽滿度很低,水平縫低于80% ,堅縫脫空、透亮、無砂漿,直接影響砌體強度,是外墻滲漏的一個隱患,清水墻采用大縮口鋪灰減小了砌體承壓面積。
(二)改善砂漿和易性,磚應隔夜澆透水,嚴禁干磚砌筑,鋪灰長度不得超過50厘米,宜采用“一塊磚、一鏟灰、一揉擠”的“三一砌磚法”。
5.清水墻面灰縫不平直
(一)游丁走縫,封面凸凹不平水平灰縫彎曲不平直,灰縫厚度不一致,垂直灰縫歪斜,灰縫寬窄不勻,丁不壓中,墻凹凸不平。
(二)砌前應擺底,并根據磚的實際尺寸對灰縫進行調整;采用皮數桿拉線砌筑,以磚的小面跟線,拉線長度超長15至20米)時,應加腰線;豎縫,每隔一定距離應彈墨線找齊,最好用線錘引測,每砌一步用立線向上引伸,立線水平線與線錘應“三線歸一”。
6.墻體留搓錯誤
(一)砌墻時隨意留直搓,甚至陰搓,構造柱馬牙槎不標準,槎口以磚渣填砌,接槎砂漿填塞不嚴,影響接槎部位砌體強度,降低結構整體性。
(二)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對留槎作統一考慮,嚴格按規定要求留槎,采用退槎砌法:馬牙槎高度;標準磚留五皮,多孔磚留三皮;對于施工洞所留槎,應加以保護,防止運料車等碰撞槎子。
7.拉結筋被遺漏
(一)構造柱及接槎的水平拉結鋼筋常被遺漏,或沒按規定放置;配筋磚縫砂漿不飽滿,露筋年久易銹。
(二)拉結筋應作為隱蔽檢查項目對待,盡量采用點焊鋼筋網片,適當增加灰縫厚度。
8.基礎軸線移位
(一)內墻條形基礎與上部墻體;常易發生軸線錯位。若在正負零處硬調正,會使上層墻體和基礎產生偏心,影響受力;若不調正。與設計不符。
(二)建筑物定位放線時,外角處應設龍門板,并妥善加以保護;橫墻軸線不宜采用基槽內排尺方法控制,應設置中心樁;基礎大放腳收工砌完后,應拉通線重新核對調正,然后砌筑基礎直墻部分。
9.基礎標高偏差
基礎砌至正負零處,往往標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影響地坪標高及上部墻體高度,控制原因是:基層標高控制不準,大放腳寬度大而數桿無法貼近,以及鋪灰面積太大,砌筑速度跟不上,致使砂漿水分被曬干,無法擠壓至規定灰縫厚度。
四、結束語
在磚砌工程施工過程中,其質量通病將會對整個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施工現場最重要的還是加強法制觀念、加強現場管理、嚴格現場檢查和檢驗制度,才能減少磚砌體施工中的通病,達到滿意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游德坤 輕質磚砌體施工質量通病的分析和防治措施[期刊論文] 《中國科技博覽》 -2010年19期
[2]-尹勝威,吳良,張健 對砌體工程質量通病技術分析與防治之我見[期刊論文] 《建筑管理現代化》 -2007年2期
[3]韓德民,于文忠 輕質磚砌體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期刊論文] 《硅谷》 -2009年7期-
本刊以制藥機械行業技術及管理方面的應用類技術論文為主。誠摯歡迎國內制藥企業、制藥裝備企業、研究院所、大專院校、從事制藥機械理論研究和技術工作的人士踴躍投稿。
一、主要欄目
專稿與綜述、工程設計與裝備、法規驗證與裝備、裝備應用與研究、自動化控制與裝備、工藝與裝備、設備管理與維修保養、藥包材與裝備,等等。
二、來稿須知
1.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嚴謹,文字精煉,數據準確,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每篇不少于3 000字。
2.摘要、
關鍵詞 單列,
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列于文章末尾。
3.文內圖表均應有序號和名稱,圖片要清晰,表格設計合理。
4.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
5.來稿必須為原創首發,請勿一稿多投。
6.依照《著作權法》,本刊對來稿有文字刪改權;不同意修改者,請在投稿時說明。
7.文末請附詳細的聯系方式,并附作者信息,包括: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研究方向等。
三、編輯部聯系方式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山西路120號江蘇成套大廈11樓
編輯部電話:025-83336675